TW201941705A - 穿著舒適性優異的衣服 - Google Patents

穿著舒適性優異的衣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1705A
TW201941705A TW108111472A TW108111472A TW201941705A TW 201941705 A TW201941705 A TW 201941705A TW 108111472 A TW108111472 A TW 108111472A TW 108111472 A TW108111472 A TW 108111472A TW 201941705 A TW201941705 A TW 2019417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es
wearing
feeling
garment
fan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鹿野秀和
川俣千繪子
荒西義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70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2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2Hygroscopic; Water retai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4Air permeable, i.e. capable of being penetrated by g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衣服,係由至少一部分使用吸濕性纖維的布料所製成,該布料的通氣度為50至500cm3/cm2‧s的衣服,且具備電源單元及外徑為80mm以下的送風扇單元。
提供一種衣服,其可抑制衣服內的悶熱感與暑熱感,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適於使用在高溫及/或高濕的環境、或辦公室、家庭等需要舒適性的各種穿著場所。

Description

穿著舒適性優異的衣服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的衣服。
作為地球的暖化應對措施,在夏季將空調的設定溫度調高、或在冬季將空調的設定溫度調低俾降低空調負載的作法,係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冬季,藉由增加衣服穿著量、或者穿著吸濕發熱性或保溫性優異的冬天用保暖素材的衣服,即可因應空調設定溫度調低的情況。另一方面,在夏季,在社會生活上,因衣服穿著量的減少有其界限,故在適合於夏天的舒適素材或衣服方面,迄今已有各種提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例如,專利文獻1中,即提案有一種織物,其係由包含在乾燥時及吸水-吸濕時其紗線長度變化不相同的2種紗構成的複合紗所成,且通氣性會因應衣服內的濕度而變化。若依據該提案,衣服內呈高濕度時,因纖維會吸濕而伸長,故通氣性得以提升;衣服內呈低濕度時,由於纖維會排濕而收縮,故通氣性會降低,使衣服內 環境能夠保持舒適。
再者,專利文獻2中,則提出在通氣性較低的布料安裝有送風扇的衣服(所謂的空調服)。該提案中,係藉由安裝在人體背面的腰部兩腋的送風扇,將外氣送入衣服內,而得到涼感。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7/004589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7/006481號
專利文獻1所載的方案中,具體而言,由於使用具有吸濕性的纖維素纖維,故對衣服內之悶熱感有減輕不少的效果,此外,由於衣服內呈高濕度時,通氣性會提高,故對衣服內暑熱感的減輕略有效果,但任一種效果都不大,故無法獲得根本上的舒適性改善效果。
再者,專利文獻2所載的衣服,對於類如夏季的屋外施工現場、或空調失靈的屋內工場等穿著場所,在預防中暑方面有其效果。然而,其係以通氣性低的布料製成,會因經由送風扇送入衣服內的外氣而使衣服成為大幅鼓起的狀態,故不適於辦公室或家庭等穿著場所。更且,由於送風扇的規格較大,故穿著時的重量感或不調合感很明顯;或者,由於布料的通氣性較低,為了減輕衣服內的悶熱感或暑熱感,風量必須提高,結果,從送風扇發出的聲音變大也是不適於辦公室或家庭等穿著場所很大的理由。
為了解決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本發明之課題乃在於提供一種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可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不但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的衣服。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衣服具有下述的構成。亦即,該衣服係為由至少一部分使用吸濕性纖維的布料所製成的衣服,該布料的通氣度為50至500cm3/cm2‧s,且具備電源單元及外徑為80mm以下的送風扇單元。
本發明的衣服較佳為具備外徑為30mm以下的送風扇單元。
再者,本發明的衣服中,送風扇單元較佳為在選自由領口附近、袖口附近、褲管口附近所成之組群的1個以上部位且配備於衣服內側。
更且,本發明的衣服中,吸濕性纖維的吸濕率差(△MR)較佳為2.0至10.0%。
若依據本發明,由於能夠提供一種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可加以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不但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很優異的衣服,故可適用於高溫及/或高濕的環境、或辦公室、家庭等需要舒適性的各種穿著場所。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本發明的衣服係為由至少一部分使用吸濕性纖維的布料所製成的衣服,該布料的通氣度為50至500cm3/cm2‧s,且具備電源單元及外徑為30mm以下的送風扇單元。
所謂體感溫度係為將人類肌膚所感到的溫度覺受加以定量化的表現,在考量衣服的穿著舒適性上係屬於重要的指標。有關對體感溫度產生影響的因子或體感溫度的式化,迄今已有許多研究。其中,由Gregorczuk所提倡的將氣溫、相對濕度、風速作為變數來表示體感溫度的下述式(1),由於適用範圍廣泛,故現已廣為使用。
Figure TW201941705A_D0001
NET(℃):體感溫度(NET:net effective temperature)
T(℃):氣溫
H(%):相對濕度
v(m/s):風速
此處,若依上述式(1),在如夏季的屋外或空調失靈的屋內高溫 及/或高濕環境中,為了降低體感溫度以提升穿著舒適性,將氣溫與相對濕度降低,並提高風速的作法很有效。
以下,針對本發明詳加說明。
本發明的衣服係由至少一部分使用吸濕性纖維的布料所製成,吸濕性纖維的具體例可舉出聚酯系吸濕性纖維、聚醯胺系纖維、聚丙烯酸系纖維、人造絲系纖維、醋酸系纖維、綿、麻、絹、羊毛等,但並非限定於這些纖維。其中,聚酯系吸濕性纖維或聚醯胺系纖維因其機械特性或耐久性優異,故較佳。
本發明中,吸濕性纖維的吸濕率差(△MR)較佳為2.0至10.0%。本發明中所稱的吸濕性纖維的吸濕率差(△MR)係指依實施例所載方法的測量值。所謂△MR係指輕度運動後衣服內溫濕度假定為溫度30℃、濕度90%RH時的吸濕率、與外氣溫濕度為溫度20℃、濕度65%RH時之吸濕率的差。亦即,△MR為吸濕性的指標,△MR值越高,發汗時的悶熱感、黏答感有減輕,衣服的穿著舒適性可提升。吸濕性纖維的△MR若在2.0%以上,則在穿著本發明的衣服時,因發汗時衣服內的悶熱感、黏答感較少,穿著舒適性能提升,故甚佳。吸濕性纖維的△MR為3.0%以上更佳,4.0%以上又更佳。另一方面,吸濕性纖維的△MR若為10.0%以下,因製造布料或衣服時的製程通過性或處理性良好,使用時的耐久性也優異,故甚佳。吸濕性纖維的△MR在9.0%以下更佳,8.0%以下又更佳。
本發明中,具有上述範圍之△MR的聚酯系吸濕性纖維 的具體例,適於採用國際公開第2018/012318號公報所載的海島型複合纖維。該公報所載的海島型複合纖維係由屬於海成分的疏水性聚酯系聚合物、及屬於島成分的吸濕性聚合物所構成。因此,可兼具島成分之吸濕性聚合物具有的吸濕性、及海成分之聚酯系聚合物具有的乾燥感,從而可獲得發汗時的悶熱感、黏答感及發汗後的汗濕冷感得以減輕而穿著舒適性很優異的衣服,故甚佳。
再者,本發明中,也可適當採用藉由在疏水性纖維的纖維表面塗布具吸濕性的化合物、或者在疏水性纖維的纖維表面形成具吸濕性的化合物構成的被覆膜而獲得吸濕性纖維的方法。
本發明中,只要是屬於至少一部分使用吸濕性纖維的布料,也可在吸濕性纖維中混纖、混紡、交織、交編其他纖維。其他纖維的具體例可舉出聚酯系纖維、聚醯胺系纖維、聚丙烯酸系纖維、聚烯烴系纖維、聚氨酯系纖維等,但並非僅限定於這些纖維。
本發明中,吸濕性纖維以及其他纖維在纖維形態方面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單絲、多絲、短纖、紡紗等任一種,也可施以假撚或撚紗等加工。
本發明中,吸濕性纖維以及其他纖維作為多絲的總細度,並無特別限定,雖可依照用途或要求特性來適當選擇,但以10至500dtex為佳。總細度若為10dtex以上,則斷紗少,且除了製程通過性良好之外,使用時產生的絨毛也少,衣服的耐久性優異,故甚佳。總細度若為30dtex以上更佳,50dtex以上又更佳。另一方面, 總細度若為500dtex以下,因不會損及衣服的柔軟性,故甚佳。總細度為400dtex以下更佳,300dtex以下又更佳。
本發明中,吸濕性纖維以及其他纖維的單纖維細度並無特別限制,雖可依照用途或要求特性而適當選擇,但以0.5至4.0dtex為佳。本發明中,所謂單纖維細度係指總細度除以單纖維支數的值。單纖維細度若在0.5dtex以上,則斷紗少,且除了製程通過性良好外,由於使用時絨毛的產生也少,衣服的耐久性優異,故甚佳。單纖維細度若為0.6dtex以上更佳,0.8dtex以上又更佳。另一方面,單纖維細度若為4.0dtex以下,因不會損及衣服的柔軟性,故甚佳。單纖維細度在2.0dtex以下更佳,1.5dtex以下又更佳。
本發明中,吸濕性纖維以及其他纖維的強度並無特別限制,可依照用途或要求特性而適當選擇,但從機械特性的觀點,以2.0至5.0cN/dtex為佳。強度若在2.0cN/dtex以上,因使用時絨毛的產生少,衣服的耐久性優異,故甚佳。強度在2.5cN/dtex以上更佳,3.0cN/dtex以上又更佳。另一方面,強度若在5.0cN/dtex以下,由於不會損及衣服的柔軟性,故甚佳。
本發明中,吸濕性纖維以及其他纖維的伸長率並無特別限制,雖可依照用途或要求特性而適當選擇,但從耐久性的觀點,以10至60%為佳。伸長率若為10%以上,由於衣服的耐磨耗性較良好,使用時絨毛的產生少,且衣服的耐久性更良好,故甚佳。伸長率為15%以上更佳,20%以上又更佳。另一方面,伸長率若在60%以 下,由於衣服的尺寸穩定性較良好,故甚佳。伸長率為55%以下更佳,50%以下又更佳。
本發明中,吸濕性纖維以及其他纖維在有關纖維的剖面形狀方面並無特別限制,可依照用途或要求特性而適當選擇,可為正圓狀的圓形剖面,也可為非圓形剖面。非圓形剖面的具體例可舉出多葉形、多角形、扁平形、橢圓形等,但並不限定於這些形狀。
本發明中,布料的通氣度為50至500cm3/cm2‧s。本發明中,所謂布料的通氣度係指以實施例所載的方法量測的值。布料的通氣度若未達50cm3/cm2‧s,汗的發散性很差,使用作為衣服時,發汗時的悶熱感、黏答感、暑熱感無法減輕。布料的通氣度為70cm3/cm2‧s以上更佳,90cm3/cm2‧s以上又更佳,100cm3/cm2‧s以上特佳。另一方面,布料的通氣度若超過500cm3/cm2‧s,布料的機械特性很差,布料或衣服製造時的製程通過性或處理性低劣,使用時的耐久性亦差。再者,布料若太薄,穿著時會有不調合感。布料的通氣度在450cm3/cm2‧s以下更佳,400cm3/cm2‧s以下又更佳,350cm3/cm2‧s以下特佳。
本發明中,布料的形態無特別限制,可依照公知的方法作成針織物、編織物、絨布、不織布等。此外,本發明的布料可為任何編織組織或針織組織,可適當採用平織、綾織、緞紋織、雙層織或者這些組織的變化織、或經編針織、緯編針織、圓編針織、蕾絲編織或者這些組織的變化織等。
本發明中,布料可依需要加以染色。染色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依據公知方法適當採用筒紗染色機、液流染色機、滾筒染色機、經軸染色機、交捲染色機、高壓交捲染色機等。此外,本發明中,關於染料濃度或染色溫度方面,並無特別限制,可適當採用公知的方法。
本發明的衣服係由上述的布料構成,或即使僅由上述布料構成,其一部分也可包含上述布料之外的布料(亦即,不使用吸濕性纖維的布料)。
本發明的衣服配備電源單元及外徑為80mm以下的送風扇單元。
本發明中,電源單元係為向送風扇單元供給電力的部分,其係經由兩端部具有連接端子的電源纜線等配線而和送風扇單元連接(圖示省略)。本發明的電源,可使用一次電池或二次電池、太陽能電池等電池,也可使用介裝有電源配接器的商用電源。
本發明中,送風扇單元可依照衣服的形態或穿著場所而適當選擇安裝位置,較佳為在選自由領口附近、袖口附近、褲管口附近所成之組群的1個以上部位且配備於衣服內側。人體中,脖子、手腕、腳踝附近係為皮膚較薄,皮膚和血管較接近的位置。因此,藉由來自衣服內側的領口附近、袖口附近、褲管口附近等至少任意部位所配備之送風扇單元的送風,將脖子、手腕、腳踝等至少任一處施行冷卻,可使經冷卻的血液循環於體內並流遍全身,故得以良好 效率降低體感溫度,暑熱感能夠減輕,並提升穿著舒適性,故甚佳。另外,本發明中,領口附近、袖口附近及褲管口附近的所謂「附近」,係指從領口、袖口及褲管口各布料的一端至送風扇單元的最短距離在50mm以下的位置。
本發明中,送風扇單元係在其內部具有送風扇。
本發明中,送風扇單元的外徑為80mm以下。送風扇單元的外徑超過80mm時,其程度會和以前述專利文獻2為代表的習知空調服提案的送風扇單元相同,穿著時有重量感或不調合感,穿著感無法改善,無法適用於辦公室或家庭等需要舒適性的各種穿著場所。再者,衣服安裝位置的自由度很低,難以安裝在例如領口、袖口、褲管口之類的寬度狹窄部位,衣服難以按照其形態或穿著場所來設計。送風扇單元的外徑在30mm以下較佳,25mm以下更佳,20mm以下又更佳,10mm以下特佳。
本發明中,送風扇的外徑較佳為75mm以下。送風扇的外徑若在75mm以下,相較於以前述專利文獻2為代表的習知空調服提案的送風扇單元,由於可將送風扇單元縮得非常小,故無穿著時的重量感或不調合感,穿著感可大幅度改善,可適用於辦公室或家庭等需要舒適性的各種穿著場所。再者,和以前述專利文獻2為代表的習知送風扇單元提案不同的是,因可將送風扇單元縮得非常小,故衣服安裝位置的自由度很高,可安裝在例如領口、袖口、褲管口等寬度狹窄的部位,衣服可按照其形態或穿著場所來設計。送風扇 的外徑若在25mm以下更佳,20mm以下又更佳,15mm以下特佳,8mm以下最佳。
本發明中,送風扇單元的厚度較佳為10mm以下。送風扇單元的厚度若在10mm以下,則相較於以前述專利文獻2為代表的習知空調服提案的送風扇單元,由於非常小,沒有穿著時的重量感或不調合感,穿著感可大幅改善,可適用於辦公室或家庭等需要舒適性的各種穿著場所,故甚佳。再者,不同於以前述專利文獻2為代表的習知送風扇單元提案的是,由於非常小,故衣服安裝位置的自由度很高,可安裝於例如領口、袖口、褲管口等寬度狹窄的部位,可按照其形態或穿著場所來設計衣服,故甚佳。送風扇單元的厚度若在8mm以下更佳,6mm以下又更佳,4mm以下特佳。
本發明中,送風扇單元的重量較佳為5g以下。送風扇單元的重量若在5g以下,相較於以前述專利文獻2為代表的習知空調服提案的送風扇單元,由於非常輕,沒有穿著時的重量感或不調合感,穿著感可大幅改善,可適用於辦公室或家庭等需要舒適性的各種穿著場所,甚為理想。再者,不同於以前述專利文獻2為代表的習知送風扇單元提案的是,由於非常輕,故衣服安裝位置的自由度很高,可安裝於例如領口、袖口、褲管口等寬度狹窄的部位,衣服可按照其形態或穿著場所來設計,甚為理想。送風扇單元的重量若為4g以下更佳,3g以下又更佳,2g以下特佳。
本發明的衣服中,送風扇單元的數量並無特別限制,在 不損及穿著感等的範圍內,可依照送風扇單元的外徑或厚度安裝在衣服上。
本發明衣服的形態並無特別限制,可為上身衣、下身服等的任一種,上身衣可為長袖、短袖的任一種,下身服可為長底襟、短底襟的任一種。本發明中,所謂上身衣係指穿著於上半身的衣服,所謂下身服係指穿著於下半身的衣服。本發明中,上身衣的具體例可舉出內襯衫、背心、吊帶背心等內衣、或T恤衫、POLO衫、針織T恤(cut and sewn)、睡衣、襯衫、夾克衫、工作服等一般衣服、運動用內襯衫、運動衫等運動服裝等,但並不限定於這些。再者,本發明中,下身服的具體例可舉出內褲之類的內衣、或休閒褲、短褲、裙子、睡褲、工作服等一般衣服、或運動用短褲等運動服裝等,但並不限定於這些。
本發明的衣服可使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受到抑制,使衣服內環境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因此,可適用於高溫及/或高濕的環境、或辦公室、家庭等需要舒適性的各種穿著場所。
[實施例]
以下,藉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另外,實施例中的各特性值係以下述方法求得。
A.吸濕性纖維的吸濕率差(△MR)
以實施例中所用的吸濕性纖維作為試料,開始時以60℃進行30 分鐘熱風乾燥,其後則在調濕成溫度20℃、濕度65%RH的ESPEC製恆溫恆濕機LHU-123內靜置24小時,量測試料的重量W1(g)後,在調濕成溫度30℃、濕度90%RH的恆溫恆濕機內靜置24小時,並量測試料的重量W2(g)。之後,以105℃進行熱風乾燥2小時,並量測絶對乾燥後的試料重量W3(g)。使用試料重量W1、W3藉下述式子從絕對乾燥狀態計算出在溫度20℃、濕度65%RH環境下靜置24小時的吸濕率MR1(%),再使用試料重量W2、W3藉下述式子從絕對乾燥狀態計算出已在溫度30℃、濕度90%RH環境下靜置24小時的吸濕率MR2(%)後,藉下述式子計算出吸濕率差(△MR)。
MR1(%)={(W1-W3)/W3}×100
MR2(%)={(W2-W3)/W3}×100
吸濕率差(△MR)(%)=MR2-MR1
另外,量測係對1片試料進行5次,將其平均值作為吸濕率差(△MR)。
B.通氣度
通氣度係以藉實施例所得的布料作為試料,並依據JIS L 1096:(2010)(針織物及編織物的布料試驗方法)8.26.1(A法)加以計算。另外,量測係對1片試料進行5次,將其平均值作為通氣度(cm3/cm2‧s)。
C.悶熱感
為了進行悶熱感的穿著試驗,讓20名受測者穿上依實施例製作的衣服,再於其上穿著綿製的長袖Y襯衫。接著,在假定為空調失靈的夏季屋內環境而其溫度為30℃、濕度為90%RH的室內,安靜坐在椅子上經2小時後,針對衣服內部狀況,將「完全不感悶熱」設為5分、「幾乎不感悶熱」為4分、「略感悶熱」為3分、「感到悶熱」為2分、「強烈感到悶熱」為1分,並計算20名受測者分別評給分數的平均值,且以平均分數3.0以上為合格。另外,實施例12的穿著試驗中,係穿上依實施例製作的衣服,再於其上穿著綿製的長褲管休閒褲。
D.暑熱感
為了進行暑熱感的穿著試驗,讓20名受測者穿上依實施例製作的衣服,再於其上穿著綿製的長袖Y襯衫。接著,在假定為空調失靈的夏季屋內環境而溫度為30℃、濕度為90%RH的室內,安靜坐在椅子上經2小時後,針對衣服內部的狀況,將「完全不覺暑熱感」設為5分、「幾乎不覺暑熱感」為4分、「略有暑熱感」為3分、「覺得有暑熱感」為2分、「強烈感覺暑熱感」為1分,並計算20名受測者各自評給分數的平均值,且以平均分數3.0以上為合格。另外,實施例12的穿著試驗中,係穿上依實施例製作的衣服,再於其上穿著綿製的長褲管休閒褲。
E.汗濕冷感
為了進行汗濕冷感的穿著試驗,讓20名受測者穿上依實施例製作的衣服,再於其上穿著綿製的長袖Y襯衫。接著,在假定空調失靈的夏季屋內環境為溫度30℃、濕度90%RH的室內,安靜坐在椅子上經2小時後,迅速移動到假定空調有效運轉的夏季屋內環境為溫度25℃、濕度65%RH的室內,安靜坐在椅子上經30分鐘後,針對衣服內部狀況,將「完全不感到汗濕冷」設為5分、「幾乎不感到汗濕冷」為4分、「略感到汗濕冷」為3分、「感到汗濕冷」為2分、「強烈感到汗濕冷」為1分,並計算20名受測者分別評給分數的平均值,以平均分數3.0點以上為合格。另外,實施例12的穿著試驗中,係穿上依實施例製作的衣服,再於其上穿著綿製的長褲管休閒褲。
F.穿著感
有關穿著感,係使20名受測者穿上依實施例製作的衣服,將「完全沒有重量感、穿著所致的不調合感、送風扇聲音所致的不快感等任一種」設為5分、「幾乎沒有重量感、穿著所致的不調合感、送風扇聲音所致的不快感等任一種」為4分、「略有重量感、穿著所致的不調合感、送風扇聲音所致的不快感等任一種」為3分、「有重量感、穿著所致的不調合感、送風扇聲音所致的不快感的任一種」為2分、「強烈感到重量感、穿著所致的不調合感、送風扇聲音所致的不快感等任一種」為1分,並計算20名受測者分別評給分數的平均值,且 以平均分數3.0點以上為合格。另外,實施例12的穿著試驗中,係穿上依實施例製作的衣服,再於其上穿著綿製的長褲管休閒褲。
實施例1
使用尼龍纖維(50dtex-98f的假撚紗)作為吸濕性纖維,以鉤釜徑86.36cm(34吋)、織機規格數28條/2.54cm(吋)的圓針織機製作平針組織的布料後,縫製成短袖內襯衫。接著,在短袖內襯衫內側的領口附近,朝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安裝3個外徑18.0mm、厚度4.0mm的送風扇單元,然後使用電源纜線將電源單元和全部送風扇單元連接。之後,將來自送風扇單元的空氣流量設定為0.02m3/min‧個,並實施穿著試驗。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1。實施例1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2至6
在替代實施例1之吸濕性纖維方面,實施例2中係改用Toray Industries,Inc.製“QUUP”(註冊商標)33dtex-26f的假撚紗作為吸濕性尼龍,實施例3改用國際公開第2018/012318號公報之實施例3所載的海島型複合纖維(66dtex-72f的假撚紗)作為吸濕性聚酯,實施例4中改用三菱化學(股)製“Lynda”(註冊商標)84dtex-20f的假撚紗作為醋酸纖維,實施例5中改用英制綿單位60S的紡紗作為綿紗,實施例6中改用旭化成(股)製“Bemberg”(註冊商標)84dtex- 冊商標)84dtex-45f作為人造絲纖維,其餘則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1。實施例2至6之衣服的衣服內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7至9、比較例1至3
實施例3中,除了將通氣度變更成如表2所示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2。實施例7至9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比較例1及2中,雖可藉來自送風扇單元的送風使暑熱感減輕,但因布料的通氣度低,故汗的蒸散性甚低,會感到悶熱。比較例3中,因布料的通氣度較高,故幾乎感覺不到悶熱感、暑熱感、汗濕冷感,但由於布料薄,會有因穿著所致的不調合感,缺乏實用性。
實施例10
實施例3中,除了在短袖內襯衫內側的左右各袖口附近朝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安裝3個送風扇單元後,使用電源纜線將電源單元與全部送風扇單元連接之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3。實施例10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11
實施例3中,除了在短袖內襯衫內側的袖口附近朝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安裝3個送風扇單元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3。實施例11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12
實施例3中,係在製造布料後進行縫製而製得長褲管口型內褲,並在長褲管口型內褲內側的左右各褲管口附近朝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安裝3個送風扇單元,然後使用電源纜線將電源單元與全部送風扇單元連接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3。實施例12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比較例4
實施例3中,除了在短袖內襯衫內側的袖口附近朝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安裝2個外徑120.0mm、厚度40.0mm的送風扇單元,然後使用電源纜線將電源單元與全部送風扇單元連接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3。
比較例4中,雖可藉來自送風扇單元的送風使暑熱感減輕,但由於送風扇單元的外徑、厚度都很大,故穿著時的重量感或不調合感甚強,不適合辦公室或家庭等穿著場所。
比較例5
實施例3中,除了未安裝送風扇單元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3。
比較例5中所使用的衣服雖為由吸濕性纖維所構成且通氣度高的衣服,但會感到悶熱感、暑熱感、汗濕冷感,係屬於穿著舒適性低劣的衣服。
實施例13至15
實施例13中,係將實施例3所用的吸濕性聚酯與實施例5所用的綿,依表4所示的混合率進行交編而製得布料;實施例14中,係將實施例3所用的吸濕性聚酯與以TORAY OPELONTEX CO.,LTD.製“LYCRA”(註冊商標)T-327C(22dtex)作為聚氨酯纖維,依表4所示的混合率進行交編而製得布料;實施例15中,則將實施例5所用的綿與以Toray Industries,Inc.製“TETORON”(註冊商標)84dtex-36f的假撚紗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依表4所示的混合率進行交編而製得布料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4。實施例13至15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 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比較例6
實施例3中,除了使用Toray Industries,Inc.製“TETORON”(註冊商標)84dtex-36f的假撚紗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來代替吸濕性纖維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4。
比較例6中,雖可藉來自送風扇單元的送風使暑熱感減輕,但由於布料係以非吸濕性纖維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所構成,故會感到悶熱感、汗濕冷感,係屬於穿著舒適性低劣的衣服。
實施例16至18
實施例3中,除了將送風扇單元的外徑如表5所示地變更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5。實施例16至18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19至22
實施例19中,除了將送風扇單元的厚度如表5所示變更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19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5。實施例19至22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23至27
實施例19中,除了將送風扇單元的厚度如表6所示地變更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19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6。實施例23至27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28
實施例2中,除了製作長袖內襯衫以外,其餘則和實施例2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6。實施例28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29、30
除了使用Toray Industries,Inc.製“QUUP”(註冊商標)33dtex-26f的假撚紗作為吸濕性尼龍來代替實施例10、11的吸濕性纖維製作長袖內襯衫之外,其餘則和實施例10、11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6。實施例29、30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實施例31至35、比較例7、8
比較例4中,除了將送風扇單元的外徑及厚度變更成如表7所示外,其餘則和比較例4同樣地製作衣服。所得的布料及衣服的評估結果揭示於表7。實施例31至35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已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
比較例7、8中,藉由來自送風扇單元的送風,暑熱感得以減輕,但因送風扇單元的外徑甚大,故穿著時的重量感或不調合感甚強,不適於辦公室或家庭等之穿著場所。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的衣服中,衣服內的悶熱感及暑熱感受到抑制,衣服內環境可保持舒適,穿著舒適性優異,且穿著感亦優異。因此,可適用於高溫及/或高濕的環境、或辦公室、家庭等需要舒適性的各種穿著場所。

Claims (4)

  1. 一種衣服,係為由至少一部分使用吸濕性纖維的布料所製成的衣服,該布料的通氣度為50至500cm 3/cm 2‧s,且具備電源單元及外徑為80mm以下的送風扇單元。
  2. 如請求項1之衣服,其中,具備有外徑為30mm以下的送風扇單元。
  3. 如請求項1或2之衣服,其中,送風扇單元係在選自由領口附近、袖口附近、褲管口附近所成之組群的1個以上部位且配備於衣服內側。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衣服,其中,吸濕性纖維的吸濕率差(△MR)為2.0至10.0%。
TW108111472A 2018-04-02 2019-04-01 穿著舒適性優異的衣服 TW2019417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0564 2018-04-02
JP2018070564 2018-04-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705A true TW201941705A (zh) 2019-11-01

Family

ID=68100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472A TW201941705A (zh) 2018-04-02 2019-04-01 穿著舒適性優異的衣服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00194A1 (zh)
EP (1) EP3777588B1 (zh)
JP (1) JP7439512B2 (zh)
CN (1) CN112004434A (zh)
TW (1) TW201941705A (zh)
WO (1) WO20191940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014936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JP7456384B2 (ja) * 2019-09-26 2024-03-27 東レ株式会社 衣服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7707A1 (fr) * 2001-02-23 2002-09-06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Ltd. Vetement de refroidissement
US20050278817A1 (en) * 2004-05-06 2005-12-22 Ryan Doheny Clothing with fan for cooling
CN1931044A (zh) * 2005-09-13 2007-03-2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基于微/纳米风扇阵列驱动的人体降温空调服
DE102006060990B4 (de) 2006-12-20 2010-01-07 Entrak Energie- Und Antriebstechnik Gmbh & Co. Kg Kleidungsstück zur Personenklimatisierung
CN202172873U (zh) * 2011-07-25 2012-03-28 李小岛 一种新型劳保服
TWI507581B (zh) * 2011-11-29 2015-11-11 Columbia Sportswear Na Inc 涼爽織物及製造彼之方法
CN103720074A (zh) * 2014-01-20 2014-04-16 南通苏州大学纺织研究院 一种可调节服装内微气候的智能服装
US20170172227A1 (en) 2014-03-23 2017-06-22 Cornell University Temperature-Regulating Garment
KR102528865B1 (ko) 2014-12-26 2023-05-04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방호복
JP6824612B2 (ja) * 2016-03-04 2021-02-03 株式会社ファーストリテイリング 衣服
JP6655478B2 (ja) * 2016-06-14 2020-02-26 創和テキ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織物
EP3483312B1 (en) * 2016-07-11 2023-06-07 Toray Industries, Inc. Sea-islands type composite fiber having excellent moisture absorbability, textured yarn, and fiber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4087A1 (ja) 2019-10-10
CN112004434A (zh) 2020-11-27
US20210000194A1 (en) 2021-01-07
EP3777588A1 (en) 2021-02-17
EP3777588A4 (en) 2022-02-23
EP3777588B1 (en) 2023-06-28
JPWO2019194087A1 (ja) 2021-02-18
JP7439512B2 (ja) 2024-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1928B (en) Article of apparel
CN203210775U (zh) 透气保温结构
US20110126341A1 (en) Combination dress shirt and undergarment
TW201941705A (zh) 穿著舒適性優異的衣服
WO2003089700A1 (fr) Fibre elastique et utilisation de celle-ci
WO2021059760A1 (ja) 衣服
CN104385752A (zh) 一种保暖型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7155374A (ja) 両面編地及びこれを含む衣類
JP4090417B2 (ja) 布地及び当該布地から構成された身装品
JP7456384B2 (ja) 衣服
WO2020246139A1 (ja) 空調衣服用送風ユニットおよび空調衣服
WO2021014936A1 (ja) 冷感衣服
JP2021050458A (ja) 衣服
CN211153853U (zh) 一种吸湿透气的毛衫
JP2021021161A (ja) 空調衣服
JP2021017679A (ja) 空調衣服
JP2021017678A (ja) 空調衣服
CN213549734U (zh) 一种保暖毛衫
JP2770517B2 (ja) 防寒用下着
JP2021055247A (ja) 衣服
CN209580705U (zh) 一种耐用型服装面料
CN214726975U (zh) 一种吸湿速干面料
CN210960447U (zh) 一种具有防水的透气功能的蚕丝内衣
CN208497840U (zh) 抗菌防静电医护面料
JP6140934B2 (ja) 防風性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