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9822A - 電氣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氣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9822A
TW201939822A TW107134599A TW107134599A TW201939822A TW 201939822 A TW201939822 A TW 201939822A TW 107134599 A TW107134599 A TW 107134599A TW 107134599 A TW107134599 A TW 107134599A TW 201939822 A TW201939822 A TW 2019398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air
relay contact
relay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1955B (zh
Inventor
浦野哲
工藤高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1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195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9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82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電氣連接器,具備有:具有板狀的垂直部之固定側接點、及中繼接點,上述中繼接點,具有一對前側腕部與一對後側腕部,並藉由在一對後側腕部之間夾入固定側接點的垂直部,而被保持成相對於固定側接點能夠搖動,同時電性連接於固定側接點;容納中繼接點之絕緣體的中繼接點插入溝之位在嵌合方向前方的開口之開口寬度,是比中繼接點之一對前側腕部的端部之開口的寬度還窄,即使中繼接點搖動,中繼接點之一對前側腕部的端部亦不會突出於中繼接點插入溝的開口內。

Description

電氣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電氣連接器,特別是,關於一邊吸收與對方側連接器的偏位一邊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之電氣連接器。
作為可吸收對方側連接器之偏位的連接器,例如於專利文獻1,揭示有顯示於第14圖之連接器1。連接器1,具備有:固定有複數個固定側接點2的固定側外殼3、以及保持有複數個可動側接點4的可動側外殼5。可動側外殼5,是朝向相對於對方側連接器6的嵌合方向為正交之方向可滑動地組合於固定側外殼3,各別之可動側接點4的連結部7,藉由夾入於固定側外殼3與可動側外殼5之間,可動側接點4,可於與嵌合方向及可動側外殼5的滑動方向的雙方正交之旋轉軸的周圍,被可旋轉地保持。
如第15圖所示,被固定於固定側外殼3的複數個固定側接點2及對方側連接器6的複數個接點8是處於偏位之狀態下,對方側連接器6嵌合於連接器1時,藉由可動側外殼5相對於固定側外殼3為滑動且複數個可動側接點4伴此旋轉,而偏位被吸收,連接器1的固定側接點2,夾介可動側接點4而與對方側連接器6的接點8電性連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2-195299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為了吸收固定側接點2與對方側連接器6的接點8的偏位,需要由可相互滑動的固定側外殼3與可動側外殼5所構成的2個外殼,連接器1的零件數目及組合工數增多,有所謂製造成本增加並且難以小型化的問題。   若為了謀求零件數目及組合工數的削減,省略可動側外殼5僅使用固定側外殼3時,複數個可動側接點4的方向不能統一,故即使只存在1個變位較大之可動側接點4,亦不能進行與對方側連接器6的嵌合。
本發明,係消弭如此之以往的問題點,目的為提供一種可一面謀求製造成本的低減及小型化,並一面吸收與對方側連接器的偏位,一面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之電氣連接器。 [用以解決問題之手段]
有關本發明之電氣連接器,是沿著嵌合方向嵌合於對方側連接器且電性連接的電氣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有:固定側接點、及中繼接點、以及絕緣體,上述固定側接點,具有延伸於嵌合方向之板狀之垂直部,上述中繼接點,具有:一對前側腕部、以及一對後側腕部,該一對前側腕部,是上述中繼接點,具有:一對前側腕部、以及一對後側腕部,該一對前側腕部,是朝向嵌合方向前方延伸,且在與固定側接點的垂直部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相向;該一對後側腕部,是朝向嵌合方向的後方延伸,且在交叉方向上相向;並藉由在上述一對後側腕部之間夾入固定側接點的垂直部,而被保持成相對於固定側接點能夠搖動,同時電性連接於固定側接點,上述絕緣體,具有朝向嵌合方向前方形成有開口的中繼接點插入溝;固定側接點,被固定於絕緣體,中繼接點,被容納於絕緣體的中繼接點插入溝內,於交叉方向上,絕緣體的中繼接點插入溝的開口的開口寬度,是比位於一對前側腕部的嵌合方向前方之端部的開口寬度還窄,即使中繼接點搖動,從嵌合方向前方觀察,中繼接點的一對前側腕部的端部也不會突出於中繼接點插入溝的開口內,在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時,藉由在中繼接點的一對前側腕部之間夾入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而電性連接於對方側連接器者。
中繼接點的一對前側腕部,具有夾入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而接觸之一對接觸部,以中繼接點的一對接觸部的開口寬度,比一對前側腕部的端部的開口寬度還窄,形成一對從前側腕部的端部傾斜至接觸部之導引面較為理想。   中繼接點,以由沖裁成H字型狀的金屬平板所構成較為理想。   又,較佳為,中繼接點,具有被配置在一對前側腕部與一對後側腕部之間且延伸於交叉方向上的連結部,絕緣體,具有被配置在中繼接點插入溝的內部且與中繼接點的連結部相向的樑部。   此時,樑部,在與中繼接點的連結部相向之部分,以具有帶圓弧形的彎曲面較為理想。
較佳為,一對後側腕部與中繼接點插入溝的內面之間的間隙,比一對前側腕部與中繼接點插入溝的內面之間的間隙還小。   中繼接點的一對前側腕部的開口寬度,以比一對後側腕部的開口寬度還寬較為理想。   亦可具備有複數個固定側接點,且以配置有對應於各別之固定側接點之至少1個中繼接點之方式構成。   此時,亦可複數個中繼接點,以保持成能夠搖動且電性連接於複數個固定側接點中之至少1個固定側接點地構成。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藉由在被容納於絕緣體的中繼接點插入溝內之中繼接點的一對前側腕部之間,夾入固定側接點的垂直部,中繼接點被保持成相對於固定側接點能夠搖動,同時電性連接於固定側接點,於對方側連接器的嵌合時,藉由在中繼接點的一對前側腕部之間夾入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而電性連接於對方側連接器,於交叉於固定側接點的垂直部之交叉方向,絕緣體的中繼接點插入溝的開口的開口寬度,是比位於一對前側腕部的嵌合方向前方之端部的開口寬度還窄,即使中繼接點搖動,從嵌合方向前方觀察,中繼接點的一對前側腕部的端部不會突出於中繼接點插入溝的開口內,故可一面謀求製造成本的低減及小型化,並一面吸收對方側連接器的偏位一面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
以下,根據添附圖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於第1圖,是顯示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11。電氣連接器11,是具備有:複數個固定側接點21、以及固定有此等複數個固定側接點21的絕緣體31,藉由用焊錫將複數個固定側接點21固定於第1基板B1的接續墊P,而被構裝於第1基板B1。   如第2圖所示,電氣連接器11,具備有:被接續於複數個固定側接點21且被容納於絕緣體31內部的複數個中繼接點41。
固定側接點21,具備有以相互相向之方式配置的2組接點群21A與21B,此等接點群21A與21B,分別由排成一列的2個信號用接點22及1個電源用接點23所構成。各別之信號用接點22,具有:被用焊錫固定於第1基板B1之接續墊P的構裝部22A、及相對於構裝部22A為垂直延伸之板狀的垂直部22B。各別之電源用接點23,寬度形成得比信號用接點22還寬,不過與信號用接點22同樣,具有:被用焊錫固定於第1基板B1之接續墊P的構裝部23A、及相對於構裝部23A為垂直延伸之板狀的垂直部23B。接點群21A之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為與接點群21B之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相向,接點群21B之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為與接點群21A之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相向。
複數個中繼接點41,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狀,相對於固定側接點21的1個信號用接點22 ,對應配置1個中繼接點41,相對於固定側接點21的1個電源用接點23,對應配置4個中繼接點41。各別之中繼接點41,是由沖裁成H字型狀的金屬平板所組成,相對於對應之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及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為朝正交之方向上延伸地配置。   絕緣體31,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外觀,複數個中繼接點41,能夠搖動地被容納於絕緣體31的內部。
在此,為圖便利性,將固定側接點21之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及電源用接點23之垂直部23B所延伸的面稱為XZ面,將各別之中繼接點41所延伸的面稱為YZ面,將相對於固定側接點21的信號用接點22的構裝部22A及電源用接點23的構裝部23A所構裝之第1基板B1的表面為垂直且從第1基板B1的表面朝向配置有電氣連接器11側的方向稱為+Z方向。+Z方向,會成為相對於後述之對方側之連接器的電氣連接器11的嵌合方向。
如第3圖所示,中繼接點41,具有:朝向嵌合方向前方,亦即,+Z方向延伸之一對前側腕部42、以及朝向嵌合方向的後方,亦即,-Z方向延伸且於Y方向上相向之一對後側腕部43。此等一對前側腕部42與一對後側腕部43,分別在Y方向上相向,該Y方向,是相對於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與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為垂直交叉之交叉方向。再者,中繼接點41,具有:被配置於一對前側腕部42與一對後側腕部43之間且位於Y方向上之連結部44,整體具有H字型狀。
於一對前側腕部42,形成有用以接觸於後述之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之於Y方向上相向的一對接觸部42A,於一對後側腕部43,形成有用以接觸於固定側接點21的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或是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之於Y方向上相向的一對接觸部43A。   又,於一對前側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之開口寬度W1,是設定得比在一對後側腕部43的-Z方向端部之開口寬度W2還寬,一對接觸部42A的開口寬度,是比在+Z方向端部42B之開口寬度W1還窄,從+Z方向端部42B至接觸部42A形成相對於Z方向傾斜之導引面G。   再者,於一對後側腕部43,形成有分別突出於Y方向的突出部45。
將從-Z方向觀察之絕緣體31的底面圖顯示於第4圖。於絕緣體31,形成有被壓入固定側接點21的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的壓入溝32,並且形成有被壓入固定側接點21的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的壓入溝33。此等壓入溝32與33,朝向X方向延伸並且朝向Z方向延伸。又,壓入溝32與33,形成為可將固定側接點21的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以及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壓入並固定於壓入溝32與33內部的大小。   又,於絕緣體31,形成有:正交於各別之壓入溝32的1個中繼接點插入溝34、以及正交於各別之壓入溝33的4個中繼接點插入溝34。中繼接點插入溝34,形成為被插入於內部的中繼接點41主要可於YZ面內搖動的大小。
將從+Z方向觀察之絕緣體31的平面圖顯示於第5圖。於大致長方體形狀的絕緣體31的上面,形成有用以接受後述之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之2個在X方向上延伸的開口35。若從+Z方向觀察時,於此等開口35的內部,看得到各別之中繼接點插入溝34的一部分。於各別之中繼接點插入溝34的內部,形成有在X方向上貫穿中繼接點插入溝34的樑部36。   又,於絕緣體31的上面,於2個開口35之間形成有平面狀的吸附部37。該吸附部37,是在組合或構裝電氣連接器11等時,用以將絕緣體31或是電氣連接器11藉由圖面上無顯示的吸附治具吸附者。
於絕緣體31的複數個中繼接點插入溝34之中,分別將中繼接點41從-Z方向插入,於該狀態下,於絕緣體31的複數個壓入溝32與33,藉由從-Z方向將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與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壓入,來組合電氣連接器11。
將如此組合並構裝於第1基板B1的電氣連接器11的內部顯示於第6圖。   中繼接點41,被容納於絕緣體31的中繼接點插入溝34之中,中繼接點41的連結部44,是被配置於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的+Z方向端部與絕緣體31的樑部36之間。於Y方向上,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夾入於中繼接點41的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藉此,中繼接點41,被保持成相對於信號用接點22能夠在YZ面內搖動,並且電性連接於信號用接點22。
特別是,於沿著中繼接點41的一對前側腕部42與中繼接點插入溝34的XZ面的內面之間,確保有間隙C1,而於中繼接點41的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因夾入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故中繼接點41,以中繼接點41的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作為中心,在YZ面內能夠搖動地被容納於中繼接點插入溝34內。   又,絕緣體31的樑部36,在與中繼接點41的連結部44相向之部分,具有帶圓弧形的彎曲面36A。因此,中繼接點41,不會鉤到樑部36,可於中繼接點插入溝34內圓滑地搖動。
又,中繼接點41的前側腕部42,是以直至接觸到沿著中繼接點插入溝34的XZ面之內面,即使中繼接點41在中繼接點插入溝34內搖動得較大,從+Z方向觀察,中繼接點41的前側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也不會突出於絕緣體31的開口35內之方式,於Y方向上,將位於絕緣體31的+Z方向端部之開口35的開口寬度W3,形成得比位於中繼接點41的前側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之開口寬度W1還窄。因此,後述之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被插入於絕緣體31的開口35時,即使中繼接點41處於較大之搖動狀態,中繼接點41的前側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也不會妨礙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的插入,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會被相對於Z方向傾斜之導引面G朝向接觸部42A引導。
又,於中繼接點41的一對後側腕部43,由於形成有分別突出於Y方向的突出部45,故形成於沿著一對後側腕部43與中繼接點插入溝34的XZ面的內面之間的間隙C2,是比形成於沿著一對前側腕部42與中繼接點插入溝34的XZ面的內面之間的間隙C1還小。因此,組合電氣連接器11時,被插入於絕緣體31的中繼接點插入溝34內之中繼接點41的一對後側腕部43,不會在Y方向上大幅搖動,可一面容易地將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夾入於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一面壓入於絕緣體31地構成。
與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同樣,中繼接點41亦作成被保持成對於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能夠搖動。又,於第6圖,僅顯示1個被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保持的中繼接點41,不過,相對於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4個中繼接點41分別被保持成能夠搖動,藉此,可進行電源供給用的大電力的傳送地構成。
於第7圖,是顯示使對方側連接器51朝向電氣連接器11的+Z方向側合位置的狀態。對方側連接器51,是被構裝於第2基板B2。   如第8圖所示,對方側連接器51,具有:複數個接點61、以及固定有此等複數個接點61的絕緣體71。接點61,具有相互於Y方向上相向地配置之2組接點群61A與61B,此等接點群61A與61B,分別由在X方向上排列的2個信號用接點62及1個電源用接點63所構成。
各別之信號用接點62,具有:沿著XZ面延伸且被構裝於第2基板B2的構裝部62A、以及沿著XZ面延伸之板狀的垂直部62B。各別之電源用接點63,形成得比信號用接點62寬度還寬,不過,與信號用接點62同樣,具有:沿著XZ面延伸且被構裝於第2基板B2的構裝部63A、以及沿著XZ面延伸之板狀的垂直部63B。接點群61A的信號用接點62的垂直部62B,相向於接點群61B的電源用接點63的垂直部63B,接點群61B的信號用接點62的垂直部62B,相向於接點群61A的電源用接點63的垂直部63B。   此等信號用接點62及電源用接點63,藉由分別被壓入於絕緣體71,而被保持於絕緣體71。
如第7圖所示般,藉由使被朝向電氣連接器11的+Z方向側合位置的對方側連接器51,相對於電氣連接器11相反地朝-Z方向移動,押入於電氣連接器11,如第9圖所示般,對方側連接器51會嵌合於電氣連接器11。將嵌合時的電氣連接器11與對方側連接器51的平面圖顯示於第10圖。
如此對方側連接器51嵌合於電氣連接器11時,則如第11圖所示般,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的垂直部62B,是從電氣連接器11的絕緣體31的開口35被插入於絕緣體31內,而夾入於中繼接點41的一對前側腕部42的接觸部42A之間。藉此,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夾介中繼接點41電性連接於電氣連接器11的信號用接點22。同樣地,對方側連接器51的電源用接點63,夾介中繼接點41電性連接於電氣連接器11的電源用接點23。
此時,各別之中繼接點41,能夠搖動地被容納於於絕緣體31的中繼接點插入溝34內,不過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被插入時,藉由中繼接點41的連結部44,擋接於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的+Z方向端部,不會有中繼接點41從中繼接點插入溝34突出於-Z方向之情形。同樣地,對方側連接器51的電源用接點63被插入時,藉由中繼接點41的連結部44,擋接於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的+Z方向端部,不會有中繼接點41從中繼接點插入溝34突出於-Z方向之情形。
又,於解除電氣連接器11與對方側連接器51的嵌合狀態,而從電氣連接器11拔出對方側連接器51時,將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的垂直部62B與電源用接點63的垂直部63B分別朝Y方向夾入的中繼接點41的一對前側腕部42的接觸部42A,是與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一同被朝+Z方向拉開,不過中繼接點41的連結部44,不會有因衝突於絕緣體31的樑部36,而中繼接點41朝+Z方向搖動較大之情形。
又,如第12圖所示,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是夾介1個中繼接點41電性連接於電氣連接器11的信號用接點22,對方側連接器51的電源用接點63,是夾介4個中繼接點41電性連接於電氣連接器11的電源用接點23。   對於信號用接點22及62,也與對於電源用接點23及63相同,皆採用通同一形狀的中繼接點41,不過,於信號用接點22及62接續1個中繼接點41,於電源用接點23及63 接續4個中繼接點41,藉此,對於電源用接點23及63可進行大電力的傳送。
電氣連接器11的中繼接點41,藉由將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夾入於中繼接點41的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相對於信號用接點22在YZ面內被保持成能夠搖動。因此,如第13圖所示,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產生相對於電氣連接器11的信號用接點22朝Y方向偏位時,中繼接點41,是以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作為中心旋轉而成為在YZ面內傾斜之狀態。
此時,伴隨中繼接點41的傾斜,於中繼接點41的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所在位置之Z方向的高度上,產生偏位量ΔZ1,一對前側腕部42的接觸部42A所在位置之Z方向的高度,亦產生偏位量ΔZ2,不過,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夾入於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同時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的垂直部62B夾入於一對前側腕部42的接觸部42A之間的狀態是一直被維持的,電氣連接器11的信號用接點22與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是夾介中繼接點41相互電性連接。
又,絕緣體31的樑部36,由於在與中繼接點41的連結部44相向之部分具有帶圓弧形的彎曲面36A,故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相對於電氣連接器11的信號用接點22產生朝Y方向偏位時,中繼接點41,不會鉤到樑部36,會於中繼接點插入溝34內圓滑地傾斜。
同樣地,即使起因於相對於電氣連接器11的電源用接點23之對方側連接器51的電源用接點63的偏位而中繼接點41傾斜,電氣連接器11的電源用接點23與對方側連接器51的電源用接點63,也會夾介中繼接點41相互電性連接。
又,如第12圖所示,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的垂直部62B,具有比中繼接點41的厚度還大之X方向的寬度。因此,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即使相對於電氣連接器11的信號用接點22產生朝X方向偏位,只要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位在接觸於中繼接點41的範圍內,電氣連接器11的信號用接點22與對方側連接器51的信號用接點62,會夾介中繼接點4 1維持相互電性連接的狀態。
如以上說明,於有關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11,藉由在中繼接點41的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夾入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或是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中繼接點41相對於信號用接點22或是電源用接點23,在YZ面內被保持成能夠搖動。因此,可吸收對方側連接器51的偏位,並維持與對方側連接器51的電性接續狀態。   又,於Y方向上,絕緣體31的開口35的開口寬度W3,因形成得比位於中繼接點41的前側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之開口寬度W1還窄,故即使中繼接點41在中繼接點插入溝34內處於較大搖動之狀態,不會有中繼接點41的前側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衝狀於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之情形。因此,於排列複數個中繼接點41之場合,即使複數個中繼接點41的朝向不一,不管哪一個中繼接點41的前側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皆不會有妨礙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插入之情形。
又,電氣連接器11,不須如顯示於第14圖及第15圖之以往的連接器1般需要由2個可相互滑動之固定側外殼3與可動側外殼5所構成之外殼,中繼接點41,不是藉由絕緣體31被保持,而是藉由在一對後側腕部43的接觸部43A之間夾入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或是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來保持成能夠搖動。因此,零件數目及組合工數較少,可謀求製造成本減低同時小型化。
又,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固定側接點21,具有以相互相向之方式配置2組接點群21A與21B,不過不限於此者,亦可僅1組接點群,又,位於接點群之接點的個數沒有限定。再者,接點群21A與21B,分別由2個信號用接點22及1個電源用接點23所構成,不過亦可作成僅信號用接點22,或,僅電源用接點23。
又,於上述的實施形態,中繼接點41的一對前側腕部42及一對後側腕部43,分別在垂直交叉於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與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的Y方向上相向,不過未必為垂直,只要在交叉於信號用接點22的垂直部22B與電源用接點23的垂直部23B之方向上相向即可。   再者,於上述的實施形態,中繼接點41,是由沖裁成H字型狀的金屬平板所形成,不過並不限於此者,亦可使用例如對金屬板施以彎曲加工而製作出來的中繼接點。
1‧‧‧連接器
2‧‧‧固定側接點
3‧‧‧固定側外殼
4‧‧‧可動側接點
5‧‧‧可動側外殼
6‧‧‧對方側連接器
7‧‧‧連結部
8‧‧‧接點
11‧‧‧電氣連接器
21‧‧‧固定側接點
21A、21B、61A、61B‧‧‧接點群
22、62‧‧‧信號用接點
22A、23A、62A、63A‧‧‧構裝部
22B、23B、62B、63B‧‧‧垂直部
23、63‧‧‧電源用接點
31、71‧‧‧絕緣體
32、33‧‧‧壓入溝
34‧‧‧中繼接點插入溝
35‧‧‧開口
36‧‧‧樑部
36A‧‧‧彎曲面
37‧‧‧吸附部
41‧‧‧中繼接點
42‧‧‧前側腕部
42A、43A‧‧‧接觸部
42B‧‧‧+Z方向端部(端部)
43‧‧‧後側腕部
44‧‧‧連結部
45‧‧‧突出部
51‧‧‧對方側連接器
61‧‧‧接點
B1‧‧‧第1基板
B2‧‧‧第2基板
P‧‧‧接續墊
W1、W2、W3‧‧‧開口寬度
G‧‧‧導引面
C1、C2‧‧‧間隙
ΔZ1、ΔZ2‧‧‧偏位量
第1圖 是顯示被構裝於第1基板之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2圖 是有關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 是顯示採用於有關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的中繼接點之正面圖。   第4圖 是顯示採用於有關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的絕緣體之底面圖。   第5圖 是顯示採用於有關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的絕緣體之平面圖。   第6圖 是有關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的斷面圖。   第7圖 是顯示使對方側連接器朝向有關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器合位置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8圖 是對方側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9圖 是顯示嵌合狀態之有關實施形態的電氣連接器與對方側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10圖 是顯示嵌合狀態之有關實施形態的電氣連接器與對方側連接器之平面圖。   第11圖 是第10圖的A-A線斷面圖。   第12圖 是第10圖的B-B線斷面圖。   第13圖 是顯示對方側連接器偏位時之有關實施形態的電氣連接器的內部之部分斷面圖。   第14圖 是顯示以往之連接器與對方側連接器之斷面圖。   第15圖 是顯示偏位嵌合之狀態的以往之連接器與對方側連接器之斷面圖。

Claims (9)

  1. 一種電氣連接器,是沿著嵌合方向嵌合於對方側連接器且電性連接的電氣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有:固定側接點、及中繼接點、以及絕緣體,   上述固定側接點,具有延伸於上述嵌合方向之板狀的垂直部,   上述中繼接點,具有:一對前側腕部、以及一對後側腕部,該一對前側腕部,是朝向上述嵌合方向前方延伸,且在與上述固定側接點的上述垂直部上述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相向;該一對後側腕部,是朝向上述嵌合方向的後方延伸,且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相向;並藉由在上述一對後側腕部之間夾入上述固定側接點的上述垂直部,而被保持成相對於上述固定側接點能夠搖動,同時電性連接於上述固定側接點,   上述絕緣體,具有朝向上述嵌合方向前方形成有開口的中繼接點插入溝;   上述固定側接點,被固定於上述絕緣體,   上述中繼接點,被容納於上述絕緣體的上述中繼接點插入溝內,   於上述交叉方向上,上述絕緣體的上述中繼接點插入溝的上述開口的開口寬度,是比位於上述一對前側腕部的上述嵌合方向前方之端部的開口寬度還窄,即使上述中繼接點搖動,從上述嵌合方向前方觀察,上述中繼接點的上述一對前側腕部的上述端部也不會突出於上述中繼接點插入溝的上述開口內,   在與上述對方側連接器嵌合時,是藉由在上述中繼接點的上述一對前側腕部之間夾入上述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而電性連接於上述對方側連接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氣連接器,其中,上述中繼接點的上述一對前側腕部,具有夾入上述對方側連接器的接點而接觸之一對接觸部,   上述中繼接點的上述一對接觸部的開口寬度,是比上述一對前側腕部的上述端部的開口寬度還窄,形成從一對上述前側腕部的上述端部傾斜至上述接觸部之導引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電氣連接器,其中,上述中繼接點,是由沖裁成H字型狀的金屬平板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電氣連接器,其中,上述中繼接點,具有被配置在上述一對前側腕部與上述一對後側腕部之間且延伸於上述交叉方向上的連結部,   上述絕緣體,具有被配置在上述中繼接點插入溝的內部且與上述中繼接點的上述連結部相向的樑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氣連接器,其中,上述樑部,在與上述中繼接點的上述連結部相向之部分,具有帶圓弧形的彎曲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電氣連接器,其中,上述一對後側腕部與上述中繼接點插入溝的內面之間的間隙,是比一對前側腕部與上述中繼接點插入溝的內面之間的間隙還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電氣連接器,其中,上述中繼接點的上述一對前側腕部的開口寬度,是比上述一對後側腕部的開口寬度還寬。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電氣連接器,其中,具備有複數個上述固定側接點,   且配置有對應於各別之上述固定側接點之至少1個上述中繼接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氣連接器,其中,複數個上述中繼接點,能夠搖動地被保持且電性連接於複數個上述固定側接點中之至少1個上述固定側接點。
TW107134599A 2018-03-08 2018-10-01 電氣連接器 TWI671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1772A JP6498809B1 (ja) 2018-03-08 2018-03-08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8-041772 2018-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1955B TWI671955B (zh) 2019-09-11
TW201939822A true TW201939822A (zh) 2019-10-01

Family

ID=6609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599A TWI671955B (zh) 2018-03-08 2018-10-01 電氣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3381B2 (zh)
JP (1) JP6498809B1 (zh)
CN (1) CN111630731B (zh)
TW (1) TWI671955B (zh)
WO (1) WO20191716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2918B (zh) * 2021-11-17 2023-12-2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一种具有状态模拟功能的继电器性能检验装置
DE102022117751A1 (de) 2022-07-15 2024-01-18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Leiterkartensteckverbinder, Steckverbindersystem sowie Leiterkarten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3174A (ja) * 1991-01-29 1992-09-08 Fujitsu Ltd コネクタの接続機構と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2914266B2 (ja) * 1996-01-24 1999-06-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接続用アダプ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JP2000168467A (ja) * 1998-12-02 2000-06-20 Yazaki Corp 回路体への接続構造
JP3888094B2 (ja) * 2001-07-24 2007-02-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ャンクションブロック
JP200529403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5316877B2 (ja) * 2009-09-08 2013-10-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
JP5295410B2 (ja) 2012-06-13 2013-09-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99944B2 (ja) * 2012-11-22 2017-03-2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204088583U (zh) * 2014-08-28 2015-01-07 宁波一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偏位位移防脱簧片
US20160276760A1 (en) * 2015-03-17 2016-09-22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High-current stack type hot-pluggable connector
US10998675B2 (en) * 2016-08-22 2021-05-04 Interplex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522945B2 (en) * 2016-08-22 2019-12-31 Interplex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601314B2 (en) * 2017-09-08 2020-03-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Power semiconductor systems having inductor modul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inductor modules and power semiconductor systems having inductor modu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1955B (zh) 2019-09-11
CN111630731B (zh) 2021-11-16
CN111630731A (zh) 2020-09-04
WO2019171638A1 (ja) 2019-09-12
JP2019160450A (ja) 2019-09-19
JP6498809B1 (ja) 2019-04-10
US20200303857A1 (en) 2020-09-24
US11063381B2 (en)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0858B2 (ja) 中継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TWI528659B (zh) 具有介面接地特徵結構之電氣連接器
US116998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urrounding shield member with outward protrusion connected to a circuit board
JP690913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941515B2 (ja) コネクタ
US9899755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JP2008098052A (ja)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TWI764645B (zh) 連接器
JP2019186062A (ja) コネクタ
TWI671955B (zh) 電氣連接器
JP2009520325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76887B2 (en) Lever-fitting connector assembly
JP7330036B2 (ja) コネクタ
JP2019185885A (ja) 中継端子及び中継コネクタ
JP7044736B2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
JPH10326651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528105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7480073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された端子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JP6441259B2 (ja) コネクタ
WO2020179348A1 (ja) 可動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148418B2 (ja) コネクタ連結構造及びコネクタ連結体
JP2022135618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3970446B2 (ja) モジュール型コネクタ
JP2751807B2 (ja) コネクタ
JPH04303577A (ja) 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