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9462A -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9462A
TW201939462A TW107108510A TW107108510A TW201939462A TW 201939462 A TW201939462 A TW 201939462A TW 107108510 A TW107108510 A TW 107108510A TW 107108510 A TW107108510 A TW 107108510A TW 201939462 A TW201939462 A TW 2019394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layer
light
openings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8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9734B (zh
Inventor
陳慧中
陳志彥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8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973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7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9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462A/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陣列基板,包含主動元件陣列以及位於其上的畫素定義層,畫素定義層具有多個第一~第三開口;用第一光罩之六邊形的多個第一透光區分別於第一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用第二光罩之六邊形的多個第二透光區分別於第二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用第三光罩之六邊形的多個第三透光區分別於第三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其中第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為不同的顏色;以及形成電極層於第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上。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畫素排列結構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利用具有六邊形透光區之光罩形成有機發光層圖案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具有自發光的特性,不像液晶面板需要設置背光模組做為光源,因此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具有高可視度、高亮度、無視角問題等優點。此外,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還具有省電效率高、反應快、重量輕、厚度薄等優點,因此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被視為21世紀最具前途的產品之一。
目前,通常會使用蒸鍍製程來形成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有機發光層圖案。然而,受限於現有的光罩開口圖案及蒸鍍製程能力,預定具有不同顏色的相鄰子畫素間容易產生互相混色的問題。因此,目前亟需一種能解決前述問題的方法。
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可以改善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層圖案容易混色之問題。
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畫素排列結構,可以具有較高解析度。
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陣列基板,包含主動元件陣列以及畫素定義層,畫素定義層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多個第二開口以及多個第三開口;利用第一光罩之多個第一透光區分別於第一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各第一透光區係為六邊形;利用第二光罩之多個第二透光區分別於第二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各第二透光區係為六邊形;利用第三光罩之多個第三透光區分別於第三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各第三透光區係為六邊形,其中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以及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為不同的顏色;以及形成電極層於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以及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上。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為改善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層圖案容易混色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為提升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解析度。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為提升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開口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圖1E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的上視示意圖。圖2A~圖2E分別是圖1A~圖1E中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圖1A與圖2A,提供陣列基板100。陣列基板100包含基板110、主動元件陣列120以及畫素定義層130。
主動元件陣列120位於基板110上。主動元件陣列120包括多個第一主動元件122A、多個第二主動元件122B、多個第三主動元件122C、絕緣層124、第一電極126A、第二電極126B以及第三電極126C。在一些實施例中,陣列基板100還包含與主動元件陣列120電性連接的被動元件,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絕緣層124覆蓋第一主動元件122A、第二主動元件122B以及第三主動元件122C。第一電極126A藉由絕緣層124中的開口而電性連接至第一主動元件122A。第二電極126B藉由絕緣層124中的開口而電性連接至第二主動元件122B。第三電極126C藉由絕緣層124中的開口而電性連接至第三主動元件122C。
畫素定義層130位於主動元件陣列120上。畫素定義層130具有多個第一開口O1、多個第二開口O2以及多個第三開口O3。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以及第三開口O3分別暴露出對應的第一電極126A、對應的第二電極126B以及對應的第三電極126C。第一電極126A的尺寸大於對應之第一開口O1的尺寸。第二電極126B的尺寸大於對應之第二開口O2的尺寸。第三電極126C的尺寸大於對應之第三開口O3的尺寸。
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以及第三開口O3的形狀例如包括四邊形、六邊形、圓形或其他幾何形狀。在本實施例中,畫素定義層130是由多個六邊形的重複單元130U所組成,每個重複單元130U包括一個以上的開口。在本實施例中,每個重複單元130U包括三個第一開口O1、三個第二開口O2或三個第三開口O3,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1B與圖2B,利用第一光罩200之多個第一透光區T1分別於第一開口O1內形成多個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且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設置於第一電極126A上。形成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的方法例如為蒸鍍或其他類似的製程。第一透光區T1係為六邊形,且第一透光區T1對應部分的重複單元130U,另一部分的重複單元130U則被第一光罩200所遮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區T1為邊長R的正六邊形,且兩個第一透光區T1之間的距離等於邊長R,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於形成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時,每個第一透光區T1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三個第一開口O1。每個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填入三個第一開口O1,且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的尺寸與形狀大致上由第一透光區T1的尺寸與形狀決定。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覆蓋畫素定義層130的部分頂表面。
請參考圖1C與圖2C,利用第二光罩300之多個第二透光區T2分別於第二開口O2內形成多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且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設置於第二電極126B上。形成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的方法例如為蒸鍍或其他類似的製程。第二透光區T2係為六邊形,且第二透光區T2對應部分的重複單元130U,另一部分的重複單元130U則被第二光罩300所遮蔽。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透光區T2為邊長R的正六邊形,且兩個第二透光區T2之間的距離等於邊長R,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鄰近於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設置,且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較佳在垂直基板110的方向上不與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重疊。
在本實施例中,於形成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時,每個第二透光區T2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三個第二開口O2。每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填入三個第二開口O2,且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的尺寸與形狀大致上由第二透光區T2的尺寸與形狀決定。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覆蓋畫素定義層130的部分頂表面。
請參考圖1D與圖2D,利用第三光罩400之多個第三透光區T3分別於第三開口O3內形成多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且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設置於第三電極126C上。形成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的方法例如為蒸鍍或其他類似的製程。第三透光區T3係為六邊形,且第三透光區T3對應部分的重複單元130U,另一部分的重複單元130U則被第三光罩400所遮蔽。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透光區T3為邊長R的正六邊形,且兩個第三透光區T3之間的距離等於邊長R,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於形成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時,每個第三透光區T3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三個第三開口O3。每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填入三個第三開口O3,且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的尺寸與形狀大致上由第三透光區T3的尺寸與形狀決定。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覆蓋畫素定義層130的部分頂表面。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區T1至第三透光區T3舉例係為開孔,適用於蒸鍍製程中形成有機發光層圖案。
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鄰近於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以及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設置,且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較佳在垂直基板110的方向上不與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以及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重疊。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相鄰於三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以及三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每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相鄰於三個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以及三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每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相鄰於三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以及三個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
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及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分別為不同的顏色。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為紅色有機發光層圖案,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為綠色有機發光層圖案,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為藍色有機發光層圖案。
請參考圖1E與圖2E,形成電極層500於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以及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上。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位於電極層500及對應的第一電極126A之間,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位於電極層500及對應的第二電極126B之間,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位於電極層500及對應的第三電極126C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相鄰且以三角形方式排列之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以及第三開口O3分別對應三種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層圖案,且能構成一畫素單元PX之一部分。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每個畫素單元PX對應三分之一個第一透光區T1、三分之一個第二透光區T2以及三分之一個第三透光區T3。
藉由具有六邊形之透光區的光罩,可以擴大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程容許程度,藉此改善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層圖案容易混色之問題。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單一個透光區所對應之重複單元包括三個開口,且三個開口分別對應三個畫素單元,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解析度以及開口率。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第三透光區於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圖案的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3的實施例沿用圖1A~圖1E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3,於形成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時,第一透光區於陣列基板100上的垂直投影為第一投影圖案210’。於形成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時,第二透光區於陣列基板100上的垂直投影為第二投影圖案310’。於形成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時,第三透光區於陣列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為第三投影圖案410’。
在本實施例中,對應畫素單元PX之第一投影圖案210’、第二投影圖案310’以及第三投影圖案410’實質上對應虛擬矩形C1,該虛擬矩形C1的長為3R且寬為,其中第一投影圖案210’、第二投影圖案310’以及第三投影圖案410’的形狀為邊長為R的正六邊形。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第三透光區於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圖案的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4的實施例沿用圖3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對應畫素單元PX之第一投影圖案210’、第二投影圖案310’以及第三投影圖案410’實質上對應虛擬正方形C2,其中第一投影圖案210’、第二投影圖案310’以及第三投影圖案410’為兩個相對邊分別具有第一邊長L1且另外四個邊具有第二邊長L2的六邊形,其中第一邊長L1不等於第二邊長L2,且虛擬正方形C2的邊長為3L1。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5的實施例沿用圖1A~圖1E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5的實施例與圖1A~圖1E的實施例之差異主要在於:在圖5的實施例中,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以及第三開口O3的形狀包括四邊形。
藉由調整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以及第三開口O3的形狀,可以進一步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發光區面積,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以及第三開口O3舉例係為平行四邊形,三個第一開口O1順勢排列而構成六邊形的輪廓,三個第二開口O2順勢排列而構成六邊形的輪廓,三個第三開口O3順勢排列而構成六邊形的輪廓。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6的實施例沿用圖5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6的實施例與圖5的實施例之差異主要在於:在圖6的實施例中,畫素定義層130的每個重複單元130U包括一個第一開口O1、一個第二開口O2或一個第三開口O3。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以及第三開口O3的形狀包括六邊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於形成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時,每個第一透光區T1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一個第一開口O1。於形成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時,每個第二透光區T2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一個第二開口O2。於形成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時,每個第三透光區T3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一個第三開口O3。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7的實施例沿用圖6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7的實施例與圖6的實施例之差異主要在於:在圖7的實施例中,畫素定義層130的每個重複單元130U包括六個第一開口O1、六個第二開口O2或六個第三開口O3。
在本實施例中,於形成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時,每個第一透光區T1分別重疊於對應的六個第一開口O1;於形成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時,每個第二透光區T2分別重疊於對應的六個第二開口O2。於形成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時,每個第三透光區T3分別重疊於對應的六個第三開口O3。
在本實施例中,光罩之同一個透光區對應了畫素定義層130中較多的開口,因此使用具有相同的光罩就可以形成具有較高解析度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局部電路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8的實施例沿用圖1A~圖1E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8,在本實施例中,主動元件(例如為圖1E中的第一主動元件122A、第二主動元件122B或第三主動元件122C)包括開關元件M1以及驅動元件M2。開口(例如為圖1E中的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或第三開口O3)至少對應於一個驅動元件M2、一個開關元件M1以及一個電極E1(例如為圖1E中的第一電極126A、第二電極126B或第三電極126C)。
在本實施例中,開關元件M1的控制端,例如為閘極電性連接至掃描線SL,開關元件M1的第一端電性連接至資料線DL,開關元件M1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電容CP的第一端以及驅動元件M2的控制端。電容CP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訊號線CL以及訊號線V。驅動元件M2的第一端電性連接至訊號線V,驅動元件M2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電極E1。電極E1電性連接至有機發光二極體D,有機發光二極體D電性連接於電極E1及電極E2之間,電極E2例如為圖2E中的電極層500。
雖然本實施例中的局部電路是以2T1C(two transistors one capacitor)的驅動電路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中,用來控制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驅動電路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種類的驅動電路。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畫素排列結構亦被提出,本實施例係以圖1E、圖2E與圖8為例說明,請同時參考圖1A至圖1E、圖2A至圖2E與圖8,畫素排列結構包含多個畫素單元PX,各個畫素單元PX包含第一子畫素單元SPX1、第二子畫素單元SPX2及第三子畫素單元SPX3。第一子畫素單元SPX1係對應第一開口O1,相鄰之三個第一開口O1對應第一光罩200之一個第一透光區T1,故相鄰之三個第一子畫素單元SPX1係對應第一光罩200之一個第一透光區T1,第一透光區T1係為六邊形。第二子畫素單元SPX2係對應第二開口O2,相鄰之三個第二開口O2對應第二光罩300之一個第二透光區T2,故相鄰之三個第二子畫素單元SPX2係對應第二光罩300之一個第二透光區T2,第二透光區T2係為六邊形。第三子畫素單元SPX3係對應第三開口O3,相鄰之三個第三開口O3對應第三光罩400之一個第三透光區T3,故相鄰之三個第三子畫素單元SPX3係對應第三光罩400之一個第三透光區T3,第三透光區T3係為六邊形。
第一子畫素單元SPX1包含第一主動元件122A、第一電極126A、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210及電極層500。第二子畫素單元SPX2包含第二主動元件122B、第二電極126B、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310及電極層500。第三子畫素單元SPX3包含第三主動元件122C、第三電極126C、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410及電極層500。
在本實施例中,各個畫素單元PX之第一子畫素單元SPX1、第二子畫素單元SPX2及第三子畫素單元SPX3係分別具有電路,例如圖8所示,故其可個別獨立驅動而構成畫素單元PX且分別產生紅色光、綠色光及藍色光。在本實施例中,單一個重複單元130U係提供三個子畫素單元SPX1、SPX2或SPX3以作為三個不同的畫素單元PX之一部分,多個畫素單元PX係緊密排列以得到較高的解析度。在其他實施例中,請參考圖7,單一個重複單元130U係提供六個子畫素單元以作為六個不同的畫素單元PX之一部分,多個畫素單元PX係更加緊密排列以得到更高的解析度,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中,藉由具有六邊形之透光區的光罩,可以擴大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程容許程度,藉此改善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層圖案容易混色之問題。
在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中,光罩上之單一個透光區對應畫素定義層上之多個開口,並可以進一步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解析度以及開口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陣列基板
110‧‧‧基板
120‧‧‧主動元件陣列
122A‧‧‧第一主動元件
122B‧‧‧第二主動元件
122C‧‧‧第三主動元件
124‧‧‧絕緣層
126A‧‧‧第一電極
126B‧‧‧第二電極
126C‧‧‧第三電極
130‧‧‧畫素定義層
130U‧‧‧重複單元
200‧‧‧第一光罩
210‧‧‧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
210’‧‧‧第一投影圖案
300‧‧‧第二光罩
310‧‧‧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
310’‧‧‧第二投影圖案
400‧‧‧第三光罩
410‧‧‧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
410’‧‧‧第三投影圖案
500‧‧‧電極層
AA’‧‧‧剖面線
CL、V‧‧‧訊號線
CP‧‧‧電容
D‧‧‧有機發光二極體
E1、E2‧‧‧電極
L1、L2、R‧‧‧邊長
M1‧‧‧開關元件
M2‧‧‧驅動元件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O3‧‧‧第三開口
PX‧‧‧畫素單元
SPX1‧‧‧第一子畫素單元
SPX2‧‧‧第二子畫素單元
SPX3‧‧‧第三子畫素單元
T1‧‧‧第一透光區
T2‧‧‧第二透光區
T3‧‧‧第三透光區
圖1A~圖1E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的上視示意圖。 圖2A~圖2E分別是圖1A~圖1E沿著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第三透光區於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圖案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第三透光區於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圖案的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局部電路示意圖。

Claims (17)

  1.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包含: 提供一陣列基板,包含: 一主動元件陣列;以及 一畫素定義層,位於該主動元件陣列上,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多個第二開口以及多個第三開口; 利用一第一光罩之多個第一透光區分別於該些第一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各該第一透光區係為六邊形; 利用一第二光罩之多個第二透光區分別於該些第二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各該第二透光區係為六邊形; 利用一第三光罩之多個第三透光區分別於該些第三開口內形成多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各該第三透光區係為六邊形,其中該些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該些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及該些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為不同的顏色;以及 形成電極層於該些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該些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以及該些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形成該些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一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一個第一開口; 於形成該些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二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一個第二開口;且 於形成該些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三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一個第三開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形成該些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一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三個第一開口; 於形成該些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二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三個第二開口;且 於形成該些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三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三個第三開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形成該些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一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六個第一開口; 於形成該些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二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六個第二開口;且 於形成該些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三透光區分別重疊於對應的六個第三開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主動元件陣列包含: 多個第一驅動元件、多個第一開關元件及多個第一電極,其中各該第一開口至少對應於一個第一驅動元件、一個第一開關元件以及一個第一電極,該第一電極的尺寸大於對應之該第一開口的尺寸; 多個第二驅動元件、多個第二開關元件及多個第二電極,其中各該第二開口至少對應一個第二驅動元件、一個第二開關元件以及一個第二電極,該第二電極的尺寸大於對應之該第二開口的尺寸;以及 多個第三驅動元件、多個第三開關元件及多個第三電極,其中各該第三開口至少對應一個第三驅動元件、一個第三開關元件以及一個第三電極,該第三電極的尺寸大於對應之該第三開口的尺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相鄰且以三角形方式排列之該第一開口、該第二開口以及該第三開口構成一畫素單元之一部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形成該些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一透光區於該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為一第一投影圖案; 於形成該些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二透光區於該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為一第二投影圖案; 於形成該些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三透光區於該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為一第三投影圖案;且 對應該畫素單元之該第一~第三投影圖案實質上對應一虛擬矩形,該虛擬矩形的長為3R且寬為,其中各該第一~第三透光區的形狀為邊長為R的六邊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形成該些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一透光區於該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為一第一投影圖案; 於形成該些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二透光區於該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為一第二投影圖案; 於形成該些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時,各該第三透光區於該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為一第三投影圖案;且 對應該畫素單元之該第一~第三投影圖案實質上對應一虛擬正方形,其中各該第一~第三投影圖案為兩個邊具有第一邊長L1且另外四個邊具有第二邊長L2的六邊形,其中L1不等於L2,且該虛擬正方形的邊長為3L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該些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以及該些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覆蓋該畫素定義層的部分頂表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各該第一~第三開口係為六邊形、四邊形或圓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各該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相鄰於三個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以及三個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
  12.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畫素排列結構,包含: 多個畫素單元,各該畫素單元包含個別獨立驅動之一第一子畫素單元、一第二子畫素單元及一第三子畫素單元,其中至少一第一子畫素單元對應一第一光罩之一第一透光區,至少一第二子畫素單元對應一第二光罩之一第二透光區,至少一第三子畫素單元對應一第三光罩之一第三透光區,其中該第一透光區、該第二透光區及該第三透光區均為六邊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畫素排列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一光罩之該第一透光區之數目係為一個,該第一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一主動元件、一第一電極、一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及一電極層,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二光罩之該第二透光區之數目係為一個,該第二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二主動元件、一第二電極、一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及該電極層,該至少一第三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三光罩之該第三透光區之數目係為一個,該第三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三主動元件、一第三電極、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及該電極層,該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至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具有不同的顏色,該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至該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對應一第一開口至一第三開口,其中該第一開口至該第三開口均為六邊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畫素排列結構,其中各該第一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一主動元件、一第一電極、一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及一電極層,各該第二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二主動元件、一第二電極、一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及該電極層,各該第三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三主動元件、一第三電極、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及該電極層,該至少一第一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一光罩之該第一透光區之數目係為三個且其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對應排列為三角形之三個第一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二光罩之該第二透光區之數目係為三個且其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對應排列為三角形之三個第二開口,該至少一第三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三光罩之該第三透光區之數目係為三個且其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對應排列為三角形之三個第三開口。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畫素排列結構,其中該些第一開口至該些第三開口係為圓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畫素排列結構,其中該些第一開口至該些第三開口係為四邊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畫素排列結構,其中各該第一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一主動元件、一第一電極、一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及一電極層,各該第二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二主動元件、一第二電極、一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及該電極層,各該第三子畫素單元包含一第三主動元件、一第三電極、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及該電極層,該至少一第一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一光罩之該第一透光區之數目係為六個且其第一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對應排列為六邊形之六個第一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二光罩之該第二透光區之數目係為六個且其第二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對應排列為六邊形之六個第二開口,該至少一第三子畫素單元對應該第三光罩之該第三透光區之數目係為六個且其第三有機發光層圖案分別對應排列為六邊形之六個第三開口,其中該些第一開口至該些第三開口係為六邊形。
TW107108510A 2018-03-13 2018-03-13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 TWI649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8510A TWI649734B (zh) 2018-03-13 2018-03-13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8510A TWI649734B (zh) 2018-03-13 2018-03-13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9734B TWI649734B (zh) 2019-02-01
TW201939462A true TW201939462A (zh) 2019-10-01

Family

ID=66213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8510A TWI649734B (zh) 2018-03-13 2018-03-13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973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6774B (zh) * 2013-07-01 2015-11-0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畫素結構及其金屬光罩
TWI511282B (zh) * 2013-08-05 2015-12-0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
KR102254582B1 (ko) * 2014-10-02 2021-05-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362170B (zh) * 2014-11-28 2017-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271913B1 (en) * 2015-03-17 2020-04-15 Shenzhen Yunyinggu Technology Co., Ltd. Subpixel arrangement for displays and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9734B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601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7295117B2 (ja) 画素配列構造、有機電界発光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マスクユニット
WO2020259021A1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透明显示面板
WO2019153950A1 (zh)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掩模板组
US9941334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8161809A1 (zh) 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048689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16050018A1 (zh) 一种像素结构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US9853095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9153942A1 (zh)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1594579B2 (en) Display substrates,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display substrates and devices
WO2017206548A1 (zh) 像素阵列、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19153939A1 (zh)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掩摸板
JP2019079759A (ja) Oled表示装置、マスク及びoled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309727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30800B (zh) 像素阵列及显示装置
CN112534583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模板
CN114450802B (zh) 一种显示面板、掩膜组件和显示装置
WO2022110173A1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模板
WO2021016945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5006479A (zh) 显示基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WO2022188421A1 (zh) 显示基板、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13581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掩模板
KR101663743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TWI649734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方法及畫素排列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