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7265A - 蓋體開闔裝置及各種機器 - Google Patents

蓋體開闔裝置及各種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7265A
TW201937265A TW108105892A TW108105892A TW201937265A TW 201937265 A TW201937265 A TW 201937265A TW 108105892 A TW108105892 A TW 108105892A TW 108105892 A TW108105892 A TW 108105892A TW 201937265 A TW201937265 A TW 2019372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cover
lifting
side plates
clo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5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6879B (zh
Inventor
小川覺司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6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68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28Clamshell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裝置主體及其背面側的牆壁之間不用設置較大的死角且可在打開狀態下打開蓋體的蓋體開闔裝置,其具有:一安裝構件,安裝於裝置主體側;一支撐構件,透過第1連結構件可旋轉地樞接在安裝構件上;一升降構件,透過第2連結構件樞接在支撐構件的自由端側上,以使其可於與支撐構件相反的方向旋轉;一致動構件,設置在隨著升降構件以第2連結構件為中心轉動而旋轉的位置;及一彈性構件,藉由彈性地設置在致動構件及支撐構件之間,使升降構件往與支撐構件重疊的方向推動,同時使支撐構件往蓋體的打開方向推動。

Description

蓋體開闔裝置及各種機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較佳用於開闔譬如影印機或印刷機等之事務機器的原稿壓合板或櫃子等家具的蓋體時之蓋體開闔裝置及使用此蓋體開闔裝置之各種機器。
傳統上,尤其是作為用於影印機等事務機器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之蓋體開闔裝置,譬如日本專利特開第2013-97363號之公開專利公報所記載之蓋體開闔裝置為習知,其包含以下構件:一安裝構件,具有安裝於裝置主體側之安裝基座及從此安裝基座豎起之兩側板;一支撐構件,具有背板與從此背板折疊的兩側板,且此兩側板透過第1連結構件可旋轉地樞接在安裝構件的兩側板上;及一升降構件,具有背板與從此背板折疊的兩側板及從此兩側板折疊的原稿壓合板之安裝基座,此兩側板透過第2連結構件樞接在支撐構件的兩側板的自由端側上,以使其可於與支撐構件不同的方向旋轉;一致動構件,設置在隨著此升降構件以第2連結構件為中心旋轉而回轉之位置;一受壓構件,設置在安裝構件的兩側板間;一彈性構件,藉由彈性地設置在此受壓構件及致動構件之間,以便在與支撐構件重疊的方向上推動升降構件,同時往原稿壓合板的打開方向上推動此支撐構件。另,使用此蓋體開闔裝置之事務機器為習知。現在這種類型廣泛普及,且現在影印機之類的事務機器幾乎都有採用。
在如上述構造的習知之蓋體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中,由於安裝於蓋體開闔裝置B之原稿壓合板C幾乎都配備自動原稿饋送裝置,所以原稿壓合板C本身具有相當高的高度(厚度),這是因為原稿壓合板C內建此等之原稿自動饋送機構。結果,當影印機A被設置在安裝位置的壁部K側時(幾乎都使用這樣的設置方法),將會發生以下之不便狀況,因此需要尋求對策。
也就是說,當厚重原稿(未圖示)(特別是書籍之類的厚重原稿的情況下)安裝於裝置主體D的原稿放置台d上時,或者當移除原稿放置台d的接觸玻璃(未圖示)修理維修影印機A的內部時,需要將原稿壓合板C打開至全開狀態(90度+)。結果,如圖15所示,由於原稿壓合板C不可避免地突出到裝置主體D的後部,所以在後部的壁部K之間就會產生所謂的死角DS之問題。
所以,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蓋體開闔裝置及使用此蓋體開闔裝置之各種機器(事務機器),即使當蓋體(原稿壓合板)完全打開時,也可以避免此蓋體突出到裝置主體的後部,進而可以省略設置在壁側的各種機器與壁側之間產生的死角。
又,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中,由於使用開闔裝置的領域不限於影印機之類的事務機器,所以將原稿壓合板稱為蓋體,將事務機器稱為各種機器,且將蓋體可開闔地安裝於各種機器上的開闔裝置用作蓋體開闔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蓋體開闔裝置,包含:一安裝構件,安裝於裝置主體側;
一支撐構件,透過第1連結構件可旋轉地樞接在此安裝構件的兩側板上;
一升降構件,透過第2連結構件樞接在支撐構件的自由端側的兩側板上,以使其可於與支撐構件相反的方向旋轉;
一凸輪滑塊,與設置在安裝構件的兩側板之間的受壓構件接觸而可滑動地設置在支撐構件內;
一彈簧座構件,與致動構件接觸而可滑動地設置在支撐構件內,致動構件係設置在升降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的自由端側;
一彈性構件,彈性地設置在凸輪滑塊及彈簧座構件之間;及
一托架構件,透過第2連結構件樞接在升降構件的兩側板及支撐構件的兩側板上,蓋體安裝於托架構件上,以使其可於與升降構件相反的方向旋轉;其中此托架構件具有一旋轉控制裝置,其構成係讓托架構件在升降構件的預定旋轉角度範圍內與此升降構件一起動作,超過升降構件的預定旋轉角度時托架構件可單獨旋轉。
根據本發明,托架構件的旋轉控制裝置係由下列構件構成:
一第1旋轉限制裝置,設置在支撐構件及安裝構件之間;
一第2旋轉限制裝置,設置在升降構件及托架構件之間;及
一彈性構件,作用於致動構件。
再者,根據本發明,第1旋轉限制裝置係由止動板構成,其係設置在安裝構件之後部側上,用於在支撐構件的預定旋轉角度與支撐構件的後部側抵接。
再者,根據本發明,第2旋轉限制裝置係由卡接部構成,其係設置在托架構件的兩側板上,用於與升降構件的兩側板從一個方向卡接。
再者,根據本發明,第2旋轉限制裝置係由突起部構成,其係設置在升降構件上,頂到設置在托架構件上的突起部,以限制托架構件的旋轉。
根據本發明,托架構件具有一連結側板,其係在第2連結構件側連結托架構件的相對的兩側板,托架構件的安裝基座具有從相對的兩側板往外側彎折的形狀。
根據本發明,托架構件具有一卡接部,其將以第2連結構件為中心的托架構件的閉闔方向上的旋轉傳遞到升降構件,同時不會將托架構件的打開方向上的旋轉傳遞到升降構件。
根據本發明,托架構件設置在升降構件的兩側板的外側上,卡接部係形成為向內側彎折托架構件的兩側板的一部分,以與升降構件的兩側板卡接。
根據本發明,設置一摩擦轉矩產生裝置,隨著托架構件相對於升降構件的旋轉,產生摩擦力。
根據本發明,各種機器,係使用如上述各發明之蓋體開闔裝置。
根據本發明,藉由彈性構件之輔助從閉闔狀態傾斜地掀起蓋體(原稿壓合板)的狀態下,讓托架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旋轉,可讓蓋體(原稿壓合板)打開到打開狀態的角度。因此,在比單純將支撐構件旋轉到打開狀態的角度的情況,蓋體(原稿壓合板)的重心位於更前側的狀態下,即可將蓋體(原稿壓合板)打開到打開狀態的角度。因此,可提供一種蓋體開闔裝置及使用此蓋體開闔裝置之事務機器,在裝置主體及其背面側的牆壁之間不用設置較大的死角,且可以避免裝置主體與其背面側的牆壁之間的干擾,進而可讓蓋體(原稿壓合板)打開到打開狀態的角度。
根據本發明,托架構件係使用現有的第2連結構件樞接在支撐構件及升降構件。因此,相較於使用另一個新的第2連結構件的情況,減少了零件總數,並且可將高強度的蓋體開闔裝置構成為小型輕量化。
根據本發明,原稿壓合板的打開狀態之角度係藉由第2旋轉限制裝置精確地設定。另外,由於在彈性構件之輔助下將原稿壓合板的重心移動到較高的位置之後,藉由托架構件將原稿壓合板的姿勢旋轉到打開狀態的角度,所以即使在沒有彈性構件之輔助的狀態下,也可以用較輕的操作力讓具有重量的原稿壓合板旋轉。
根據本發明,可以用簡單的構造實現可信度高的第1旋轉限制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可以用簡單的構造實現可信度高的第2旋轉限制裝置。根據本發明,使用金屬板,可用低成本製造出既精確且可信度高的托架構件,而無需焊接或組裝作業。
根據本發明,藉由彈性構件之輔助,可帶動原稿壓合板的旋轉且讓原稿壓合板及支撐構件一體地移動。且,如後述所言,當以原稿壓合板按壓厚重原稿時,藉由卡接部與升降構件卡接,且托架構件及升降構件抵抗彈性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的推力且一體地旋轉,即可讓原稿蓋合板水平地按壓厚重原稿。
根據本發明,由金屬板所形成的托架構件可以製成為小型輕量化且易於形成卡接部。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摩擦機構在預定角度及打開狀態之間的任意角度,讓原稿壓合板停止,進而實現所謂的自由停止(free stop)功能。
根據本發明,能提供可省略設置空間的各種機器。
以下,茲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
又,於以下的說明中,雖說明用於影印機或複合機之蓋體開闔裝置之實施例,但以下所說明之蓋體開闔裝置,如上所述,其可以廣泛用作影印機或複合機之外的印刷機或傳真機、掃描器等之事務機器或櫃子等的蓋體開闔裝置。因此,由於本發明的對象不限於影印機或複合機所使用的蓋體開闔裝置,故將原稿壓合板稱為蓋體,而將發明名稱定為蓋體開闔裝置,並且將使用此蓋體開闔裝置的機器設為各種機器。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中,雖有此等術語混合在一起的情況,但三者為相同的含義。
另外,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安裝構件1、支撐構件2、升降構件6、受壓構件5、致動構件9、彈性構件12及托架構件21等術語,不侷限於用作此實施例的具體安裝構件1、支撐構件2、升降構件6、致動構件9、彈性構件12及托架構件21,且係比以下所記載的內容為更廣泛的概念。
實施例
根據附圖,首先如圖1所示,於本發明之影印機A之裝置主體D上,透過一對之蓋體開闔裝置B、B’,將配備自動原稿饋送裝置c之蓋體C安裝成可開闔。於此等之一對之蓋體開闔裝置B、B’中,由於圖中左側的蓋體開闔裝置B在自動原稿饋送裝置c的重型機構部側上進行開闔操作時所施加的負荷很大,因此在其彈性構件(12)中,採用並排兩個螺旋彈簧的雙螺旋彈簧方式。另一方面,由於圖中右側的蓋體開闔裝置B’上的負荷比較小,雖未圖式,但是其彈性構件(12)係採用由一個螺旋彈簧組成之單螺旋彈簧方式或使用扭轉彈簧(torsion spring)。然而,托架構件(21)周圍的構造為本發明的主要部分,基本上其具有相同的構造,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將針對左側之蓋體開闔裝置B說明。又,在大型複合機之其他事務機器中,由於蓋體C的重量會增加,所以無論螺旋彈簧為雙螺旋彈簧或單螺旋彈簧,皆可將不同直徑的螺旋彈簧重疊成同心圓狀使用。
其次,如圖2所示,在蓋體C為閉闔狀態下,蓋體C平行於裝置主體D的原稿放置台d,並且與原稿放置台d緊密接觸以防止漏光。如圖14所示,使用本發明之蓋體開闔裝置B,在蓋體C為完全打開狀態(90度)下,由於蓋體C不會突出於裝置主體D的後部,所以當影印機A與壁部等鄰接設置時,不需預留讓蓋體C向後部突出的空間,所以可以省略事務機器的設置空間。
如圖3至6所示,本發明之蓋體開闔裝置B,係包含:一安裝構件1,安裝於裝置主體D側;一支撐構件2,透過第1連結構件3可旋轉地樞接在此安裝構件1的兩側板1b、1b上;一升降構件6,透過第2連結構件4樞接在此支撐構件2的自由端側的兩側板2b、2b上,以使其可於與支撐構件2相反的方向旋轉;一凸輪滑塊10,與設置在安裝構件1的兩側板1b、1b之間的受壓構件5接觸而可滑動地設置在支撐構件2內;一彈簧座構件11,與致動構件9接觸而可滑動地設置在支撐構件2內,致動構件9係設置在升降構件6相對於支撐構件2的自由端側;一彈性構件12,彈性地設置在凸輪滑塊10及彈簧座構件11之間;及一托架構件21,透過第2連結構件4樞接在升降構件6的兩側板6b、6b及支撐構件2的兩側板2b、2b上,蓋體C安裝於托架構件21上,以使其可於與升降構件6相反的方向旋轉;其中此托架構件21具有一旋轉控制裝置,其構成係在升降構件6的預定旋轉角度範圍內與升降構件6一起動作,但是當升降構件6超過預定旋轉角度時可單獨旋轉。
安裝構件1包含以下構件:一安裝基座1a,安裝於此裝置主體D上;一兩側板1b、1b,從此安裝基座1a的兩側端部各別往與安裝基座1a正交的上方向(也包含略為正交之方向)彎折;及一略矩形狀之背板1c,從安裝基座1a的一端部(後端部)往與安裝基座1a正交的上方向彎折(也包含略為正交之方向),且使設置在其兩側部上的卡合板1j、1j與設置在安裝構件1的兩側板1b、1b上的卡合溝1i、1i相互卡合。止動板8透過安裝螺釘8a、8a安裝於此背板1c,作為第1旋轉限制裝置E,用於限制蓋體C之開闔操作時支撐構件2的最大角度(60°)。
第1連結構件安裝孔1d、1d係用於讓第1連結構件3可旋轉自如地安裝的通孔。在實施例中特別如圖7(a)所示,第1連結構件3係在其兩端部設有周圍槽3d、3d的金屬製圓桿,且穿過被安裝於安裝構件1的第1連結構件安裝孔1d、1d上的軸承構件3a、3a的軸承孔3e、3e而連結支撐構件2的第1連結構件插孔2e、2e,透過墊片3b、3b藉由將E形環3c、3c嵌入到設置在突出於此等之第1連結構件插孔2e、2e的兩端部之周圍槽3d、3d中,防止第1連結構件3脫落。
又,第1連結構件3可分為兩截,使安裝構件1的兩側板1b、1b及支撐構件2的兩側板2b、2b以共通的軸心分別連結。另外,也包含各個兩側板1b、1b,2b、2b分別用孔眼連結的情況。
在實施例中,受壓構件安裝孔1e、1e係用於讓受壓構件5以不可旋轉方式安裝的通孔。受壓構件5其構造包含:一金屬製之受壓銷5a,樞接在安裝構件1的兩側板1b,1b之間;及一合成樹脂性之滾輥5b,此受壓銷5a穿過設置在其軸向上的插孔5d,使其可旋轉地安裝於此受壓銷5a。將受壓銷5a插入到受壓構件安裝孔1e、1e之後,其兩端部被鉚接並固定到安裝構件1的受壓構件安裝孔1e、1e。又,也可使用E形環3c防止受壓銷5a脫落,或也可將受壓銷5a可旋轉地安裝於受壓構件安裝孔1e、1e。
滾輥5b的圓筒狀之側面與凸輪滑塊10的凸輪部10a抵接。於凸輪部10a及滾輥5b之接觸面塗抹潤滑脂(未圖式)。又,此滾輥5b的材料不限於合成樹脂,也可為燒結金屬、陶瓷、機械加工物或其他。
又,受壓構件5,可由受壓銷5a及滾輥5b一體性或整體性構成,且可旋轉地安裝於受壓構件安裝孔1e、1e。再者,凸輪部10a可構成為彎曲的R形狀,也可構成滾輥5b抵靠在凸輪部10a上的滑動部側與凸輪部10a的R形狀為表面接觸之形狀。另外,受壓構件5也可以為以合成樹脂製的圓筒包覆金屬製的軸,且也包含從此圓筒朝向第1連結構件3突設固定片。
當將安裝基座1a安裝於裝置主體D時,設置於安裝基座1a的安裝孔1g、1h,係用於讓安裝螺釘1m插通的通孔。
支撐構件2,其包含以下構件:一背板2a;一兩側板2b、2b,從此背板2a的兩端部向下彎折;及一保持板2c,2c,從此兩側板2b、2b之下端側一起向內側彎折而形成。如上所述,兩側板2b、2b藉由第一連結構件3可旋轉地連結到安裝構件1的兩側板1b。1b上。兩側板2b、2b之自由端側,透過第2連結構件4讓升降構件6可旋轉地樞接在與支撐構件2相反的方向上,同時如圖6所示,當升降構件6反轉時,兩側板2b、2b之自由端側所設的一導引溝2d、2d,讓致動構件9的兩端側進入。
第2連結構件插孔2f、2f係用於讓第2連結構件4插通的通孔。尤其如圖7(b)所示,第2連結構件4係一端部設置有D形切削面4d,且於兩端部形成有周圍槽4c、4c的金屬製圓桿,其中藉由讓其軸部4a插通支撐構件2的第2連結構件插孔2f、2f及升降構件6的第2連結構件連結孔6d、6d及托架構件21的第2連結構件連結孔21e、21e,讓升降構件6及托架構件21可旋轉地連結到支撐構件2,往與支撐構件2相對於安裝構件1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設置在兩側板2b、2b的第2連結構件插孔2f、2f的兩側之圓弧狀構件,係用來取間隔的凸部2m、2m。
第2連結構件4之兩端部具有周圍槽4c、4c,且軸承構件4s、4s及間隔物4p、4p係介於第2連結構件連結孔6d、6d及第2連結構件連結孔21e、21e之間。於此,軸承構件4s、4s係用於支承第2連結構件4,間隔物4p、4p係用於確保升降構件6及支撐構件2的間隔左右均等。第2連結構件4,係藉由將E形環4b、4b嵌入到突出於第2連結構件連結孔21e、21e的兩端部的周圍槽4c,4c中,防止第2連結構件4相對於升降構件6脫落。
又,第2連結構件4也可分為兩截,使支撐構件2及升降構件6及托架構件21之各兩側板2b、2b,6b、6b,21b、21b以共通的軸心分別單獨連結。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孔眼。另外,在用第2連結構件4連結的部分之支撐構件2的兩側板2b、2b及升降構件6的兩側板6b、6b及托架構件21的兩側板21b、21b之間,也可以設置由習知構造之摩擦墊圈或彈簧墊圈所組成的摩擦機構作為摩擦轉矩產生裝置。藉由上述構造,尤其在開闔蓋體C時可期望更確實地僅防止托架構件21的旋轉,並且進行穩定的開闔操作。
如上所述,第1連結構件插孔2e、2e係用於讓第1連結構件3插通的通孔。止動孔2g、2g係一通孔,其在組裝支撐構件2時插入止動銷(未圖示)且用於使彈性構件12在凸輪滑塊10及彈簧座構件11之間保持壓縮狀態。
支撐構件2的退開槽2h、2h係一通槽,其一端往背板2a的後端部開口,當打開蓋體C時,形成為如圖5及圖6所示之讓止動板8的止動片8f、8f進入的空間。
升降構件6其構造包含:一背板6a;及一兩側板6b、6b,從此背板6a的兩端部分別往與相對於此背板6a正交的下方向(也包含略為正交之方向)彎折,構成如圖4及5所示之從外側覆蓋支撐構件2。在升降構件6用第2連結構件4樞接之一側,以不可旋轉方式安裝有桿狀之致動構件9。
特別如實施例中的圖7(c)所示,致動構件9係由金屬製之圓桿形成,且於一端部側具有一D形切削面9c。致動構件9係藉由使其貫通到致動銷連結孔6e、6e並鉚接兩端部,而固定於升降構件6。
除了直接使用金屬製之圓桿之外,致動構件9也可以在金屬製圓桿上安裝筒狀之抵接構件,或也可將筒狀之抵接構件的剖面形狀形成為圓形以外的橢圓形或矩形等。致動構件9可以進一步以可旋轉方式安裝於兩側板6b、6b之間。另外,也可在升降構件6設置頂板,且往內側彎折此頂板以構成致動構件,或也可以由合成樹脂製成。其也可以安裝於兩側板6b、6b之間或頂板或背板6a上。
升降構件6的退開槽6g、6g係一通槽,其一端往背板6a的後端部開口,當打開蓋體C時,形成為如圖6所示之讓止動板8的止動片8f、8f進入的空間。
高度調整裝置7其構造包含:一調整螺絲7a,被安裝於背板6a;及一螺帽7b。高度調整裝置7,微調在閉闔狀態下蓋體C相對於原稿放置台d(接觸玻璃)的高度(傾斜度),且蓋體C被固設為均勻地壓在原稿放置台d(接觸玻璃)的上面。
如圖8等所示,在支撐構件2中,由背板2a、兩側板2b、2b及保持板2c,2c圍繞呈C形剖面,且讓凸輪滑塊10及彈簧座構件11可滑動地容置在彈性構件12的伸縮方向上。
凸輪滑塊10及彈簧座構件11分別形成為剖面略矩形之有底面的筒狀,且容置在支撐構件2中,使得開口部10b、10b及開口部11b、11b彼此面對。
凸輪滑塊10的凸輪部10a係與受壓構件5壓接。如圖6或圖9所示,在凸輪滑塊10之受壓構件5側的端部,設置往一方向傾斜且上面平坦的凸輪部10a,同時設置用於覆蓋受壓構件5之露出側的遮蓋部10c。
彈簧座構件11的抵接部11a係與致動構件9壓接。如圖6所示,在彈簧座構件11之致動構件9側的端部,將抵接部11a設置成隆起。但是,此抵接部11a非必須如圖般的設置,其也可以為一整面的平坦部。
凸輪滑塊10係被推壓於固定在安裝構件1的受壓構件5且對彈性構件12進行加壓與壓縮。當支撐構件2相對於安裝構件1朝向蓋體C的打開方向而以第1連結構件3為中心旋轉時,凸輪滑塊10往箭頭R3的方向移動以減輕彈性構件12的壓縮。因此,彈性構件12向支撐構件2及升降構件6施加一輔助力以減少掀開蓋體(C)所需的力。
於凸輪滑塊10及彈簧座構件11之間,如圖6所示,加壓保持彈性構件12,而此彈性構件12係由大直徑螺旋彈簧12a、12a及小直徑螺旋彈簧12b、12b組成。彈性構件12係藉由將小直徑螺旋彈簧12b、12b以同軸狀重疊在大直徑螺旋彈簧12a、12a內側,實現較大的彈性係數,並將凸輪滑塊10及彈簧座構件11分別推向彼此分離的方向。
彈性構件12在兩端部側插入到凸輪滑塊10的開口部10b、10b內及彈簧座構件11的開口部11b、11b內的狀態下,被彈性地容置在支撐構件2中。又,構成彈性構件12的螺旋彈簧的數量可以是1個或2個以上,且配置可以為並接或串接。譬如,可以是2個並接,2個串接,或僅1個等。
圖8表示實施例1的托架構件21的構造說明圖;其中(a)為平面圖;(b)為前視圖;(c)為側視圖。圖9表示實施例1之蓋體開闔裝置B為閉闔狀態之說明圖。圖10表示實施例1之蓋體開闔裝置B打開到30度的狀態說明圖。圖11表示實施例1之蓋體開闔裝置B打開到60度的狀態說明圖。
如圖14所示,在作為複合機等各種機器的示例之實施例1的影印機A中,支撐構件2相對於安裝構件1停止在旋轉60度的位置,藉由將托架構件21從此位置旋轉30度,使蓋體C相對於裝置主體D總共旋轉90度,而獲得蓋體C的打開狀態。且,為了控制上述的支撐構件2及托架構件21的旋轉,設置一第一旋轉限制裝置E,其用於將支撐構件2相對於安裝構件1的旋轉角度限制為60度;及一第二旋轉限制裝置F,其用於將托架構件21相對於支撐構件2的旋轉角度限制為30度。又,於此,60度+30度=90度的角度數值組合就是一個例子,可以任意設計,如50度+50度= 100度等。
參照圖6如圖8所示,在實施例1的蓋體開闔裝置B中,托架構件21具有安裝基座21a,21a,安裝於蓋體(C)上;及兩側板21b、21b,從此安裝基座21a,21a豎起,且此兩側板21b、21b,樞接在支撐構件2的兩側板2b、2b的自由端側,以使其可於與升降構件6相反的方向旋轉。此兩側板21b、21b,係從連結側板21c的兩端部,分別往與連結側板21c正交的水平方向上(也包含略為正交之方向)彎折而形成。
固定在蓋體C上的安裝基座21a、21a,係從此兩側板21b、21b,分別往與安裝基座21a、21a正交的水平方向上(也包含略為正交之方向)的外側彎折而形成。
由於托架構件21係透過第2連結構件4樞接在支撐構件2,如圖10及圖13所示,托架構件21及升降構件6能以第2連結構件4為中心相對於支撐構件2一體性轉動。
由於托架構件21係設置在升降構件6的兩側板6b、6b的外側,所以無論升降構件6相對於支撐構件2的旋轉狀態如何,托架構件21都可相對於支撐構件2旋轉自如。
如圖8所示,托架構件21具有一連結側板21c,其係將相對兩側板21b、21b連接於第2連結構件4及安裝基座21a之間,托架構件21的安裝基座21a係從相對的兩側板21b、21b向外彎折。因此,如圖13所示,無論升降構件6相對於支撐構件2的角度如何,托架構件21可相對於支撐構件2一體性旋轉自如而不會被升降構件6干擾。
如圖13(a)所示,托架構件21具有一單向的卡接部21d,其雖將以第2連結構件4為中心的托架構件21的閉闔方向上的旋轉傳遞到升降構件6,但不會將托架構件21的打開方向上的旋轉傳遞到升降構件6。因此,當以蓋體C按壓厚重原稿M時,托架構件21與升降構件6一體性旋轉。另外,托架構件21及升降構件6一體性旋轉,直到蓋體C的打開角度達到60度。然而,當蓋體C的打開角度為60度以上時,支撐構件2相對於安裝構件1的旋轉將被第1旋轉限制裝置E限制為60度,所以托架構件21將從升降構件6的卡接部21d分離並單獨旋轉。故,蓋體C可在60度至90度的範圍內旋轉自如。
具體而言,卡接部21d、21d….,如圖8的(a)、(b)所示,將托架構件21的兩側板21b、21b的一部分向內彎折,以便從下側與升降構件6的兩側板6b、6b卡接而形成。其原因在於當打開蓋體C時,安裝有此蓋體C的托架構件21看起來似乎以第2連結構件4作為支點而單獨旋轉,但是因為此托架構件21藉由作用在致動構件9上的彈性構件12的彈力,而以第1連結構件3作為支點往蓋體C的打開方向旋轉推動,所以托架構件21與支撐構件2一起旋轉而往蓋體C的打開方向旋轉,以輔助蓋體C的打開動作。
當蓋體C打開到60度時,雖藉由第1旋轉限制裝置E阻止支撐構件2進一步旋轉,然而,托架構件21沒有用於阻止蓋體C進一步打開動作的裝置,所以僅讓托架構件21以第2連結構件4作為支點旋轉,允許安裝於此托架構件21的蓋體C的打開操作。然而,藉由第2旋轉限制裝置F阻止托架構件21從60度的旋轉,使其在蓋體的90度的打開角度上停止。也就是說,藉由讓突起部21f、21f抵接到升降構件6的突起部(抵接部)6k、6k,從而阻擋托架構件21透過第2連結構件4的進一步旋轉。由於在此最大打開角度為90度的打開角度下,蓋體C的重心移動到前側,所以蓋體C的打開狀態穩定且不會自然地閉闔,因此易於安全地進行裝置主體D的維修、檢查。另外,可以輕鬆地放置移除在原稿放置台d上的書籍之類的厚重原稿M。
閉闔被打開到最大打開角度(在實施例中為90度)之蓋體C時,當手放在蓋體C的前端部上並往閉闔方向上拉動,托架構件21將以第2連結構件4作為支點反轉,以使蓋體C能夠進行閉闔操作。當蓋體C閉闔到60度時,使得托架構件21的卡接部21d、21d與升降構件6的兩側板6b、6b卡接,且抵抗作用在致動構件9上的彈性構件12的彈力,而與支撐構件2一起以第1連結構件3作為支點旋轉,以使蓋體C能夠進行閉闔操作,讓蓋體C閉闔而不會突然下滑。當蓋體C閉闔到大約20度時,蓋體C的重量將克服彈性構件12的彈力,且蓋體C將以其本身的重量而閉闔。
其次,如圖13(a)所示,當原稿為書本之類厚重的厚重原稿M之情況下,將厚重原稿M放置在原稿放置台d(接觸玻璃)上並向下按壓蓋體C時,以此厚重原稿M作為支點且以第2連結構件4為中心旋轉之升降構件6,抵抗作用在致動構件9上的彈性構件12的彈力且與托架構件21一起往與支撐構件2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即可水平覆蓋厚重原稿M之上面,以防止曝光洩漏到外部。藉由釋放按壓,藉由作用在致動構件9上的彈性構件12的彈力,將此反轉的蓋體C推回到原始位置。因此,無論原稿的厚度如何,蓋體開闔裝置B都可以穩定且均勻地將原稿壓合在裝置主體D的原稿放置台d的上面。
如圖9所示,第1旋轉限制裝置E,將支撐構件2的旋轉角度從蓋體C的閉闔狀態限制為小於打開狀態的角度(90度)的預定角度(60度)。如圖6所示,此第1旋轉限制裝置E,係由用安裝螺釘8a、8a安裝於安裝構件1的背板1c上的止動板8所構成,安裝螺釘8a、8a係通過止動板8的固定孔8e、8e固定到背板1c的內螺紋1n,1n上。
止動板8之構造包含:一安裝基板部8b;及一止動片8f、8f,係從此安裝基板部8b的兩側部彎折而構成,且具有一對凸部8c、8c與突起部8d、8d。背板1c設置有一對定位用的凸座1k、1k,其係嵌合到設置在止動板8的固定孔8g、8g。
又,止動板8也可以與安裝構件1的背板1c一體地設置,或也可為抵靠在支撐構件2上與致動構件9平行設置的抵接軸或一對銷,以限制支撐構件2的角度。若為抵接軸的情況下,可以設置一摩擦部,用於在彈性彎曲部或抵接軸上施加摩擦力,彈性彎曲部在止動板8的上部彈性地承受抵接軸。
如圖12所示,第2旋轉限制裝置F,藉由第1旋轉限制裝置E將托架構件21的旋轉角度從限制為預定角度(60度)的狀態,限制為從打開狀態下的角度(90度)減去預定角度(60度)的角度(30度)。如圖12(b)所示,第2旋轉限制裝置F係設置在升降構件6上,當蓋體C從閉闔狀態(0度)旋轉到打開狀態(90度)時,突起部6k抵靠到托架構件21的突起部21f以限制托架構件21的旋轉。
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及5項所述的托架構件21的旋轉控制裝置,雖然沒有特別附加符號說明,但其構造包含上述之第1旋轉限制裝置E、第2旋轉限制裝置F及彈性構件12,如以上所述,藉由第1旋轉限制裝置E,將支撐構件2的旋轉角度限制為60度,並由此開始將托架構件21相對於蓋體C旋轉90度。另外,藉由第2旋轉限制裝置F,將托架構件21的旋轉角度限制為90度。因此,當蓋體C藉由彈性構件12從0度到60度之開闔操作,支撐構件2也跟著開闔操作。
其次,將說明實施例1的蓋體開闔裝置B的動作。
如圖3及9所示,在蓋體C為閉闔狀態(0度)下,主要係藉由蓋體C的重量,而抵抗彈性構件12的彈力而閉闔蓋體C,保持穩定的閉闔狀態。又,此處,於凸輪滑塊10的凸輪部10a設置如虛線10k所示的傾斜,藉由讓受壓構件5往斜下方按壓凸輪滑塊10之構造,也可以往閉闔方向旋轉推動蓋體C。在蓋體C為閉闔狀態(0度)下,受壓構件5將透過凸輪滑塊10而承受處於最壓縮狀態的彈性構件12的彈力。
當從閉闔狀態打開蓋體C時,由於支撐構件2、升降構件6及托架構件21始終藉由彈性構件12往打開蓋體C的方向旋轉推動,所以托架構件21不會反轉,而與支撐構件2及升降構件6一起旋轉,即可打開蓋體C。此打開角度,在蓋體C於第1連結構件3周圍所產生的旋轉扭矩及蓋體開闔裝置B持有的鉸鏈扭矩平衡的打開角度為20度至60度的範圍內,即使手從蓋體C上鬆開也不會自然下降。因此,可用雙手將原稿放在原稿放置台d上。又,相對於此蓋體C的自立保持角度,不限於此實施例中的保持角度。如圖11(b)所示,藉由將蓋體C從閉闔狀態打開到預定角度(60度)的過程中,由於彈性構件12透過凸輪滑塊10持續向外側推壓受壓構件5,所以蓋體C在其原本的重量減小的狀態下將從閉闔狀態打開到預定角度(60度),藉由第1旋轉限制裝置E限制旋轉且停止在預定角度(60度)上。在蓋體C從閉闔狀態打開到預定角度(60度)的過程中,由於受壓構件5往遠離凸輪滑塊10的方向上移動,使彈性構件12的壓縮長度拉長,所以彈性構件12透過凸輪滑塊10掀開蓋體C的力會減小。
然而,由於隨著打開角度增加,以第1連結構件3為中心的蓋體C的重量矩(moment)會變小,所以也可讓彈性構件12透過凸輪滑塊10掀開蓋體C的力減小。考慮到這些,彈性構件12被設計成即使不用手支撐蓋體C也可保持預定角度(60度)的狀態。另外,當閉闔被打開的蓋體C時,藉由彈性構件12的彈力而承受向下旋轉推力的托架構件21,由於卡接部21d、21d….係與升降構件6的兩側板6b、6b的下端部側卡接, 因此不會只有托架構件21旋轉,而是與升降構件6一起旋轉,即可順暢地進行蓋體C的閉闔動作。再者,在大約20度的打開角度下,蓋體C由於其自身的重量所引起的旋轉扭矩超過鉸鏈扭矩,所以會自然地閉闔。
如圖11(b)所示,通過讓保持在預定角度(60度)的蓋體C從預定角度(60度)進一步打開到打開狀態(90度)的過程中,彈性構件12透過凸輪滑塊10持續向外側推壓受壓構件5且將支撐構件2保持在預定角度(60度)。
托架構件21,相對於藉由第1旋轉限制裝置E保持在預定角度(60度)的支撐構件2,以第2連結構件4為中心旋轉自如,且使蓋體C從預定角度(60度)旋轉到打開狀態(90度)。
如圖15所示,習知技術的蓋體開闔裝置H不設置托架構件21,且安裝板部16c係從升降構件16的兩側板16b向外彎折而形成,此為將蓋體C固定到安裝板部16c的比較例。在比較例的蓋體開闔裝置H中,由於支撐構件2在打開狀態下旋轉90度,所以蓋體C會突出於裝置主體D的背面側。
對此,在圖14所示的實施例1的蓋體開闔裝置B中,由於支撐構件2即使在打開狀態下也只能旋轉到60度,所以相較於圖15所示的習知技術的蓋體開闔裝置H,在蓋體C移位到裝置主體D的前側狀態下,蓋體C處於打開狀態。
因此,實施例1的蓋體開闔裝置B,會抑制蓋體C在打開狀態下往裝置主體D的後側的突出量,且於裝置主體D及背面側的壁部K之間應確保的死角DS小於比較例的蓋體開闔裝置H。
其次,閉闔被打開到90度全開狀態的蓋體C時,首先,反轉托架構件21並閉闔蓋體C。如圖11(a)所示,當蓋體C閉闔到60度時,由於托架構件21之卡接部21d、21d….係與升降構件6的兩側板6b、6b卡接, 所以托架構件21與升降構件6及支撐構件2一起旋轉並讓蓋體C閉闔。
本發明構造如上所述,即使在以可開闔方式安裝於各種機器之裝置主體的後部的蓋體為全開狀態下,其後部也不會突出於裝置主體的後部,所以較佳用於可省略設置空間之各種機器的蓋體開闔裝置及使用此蓋體開闔裝置之各種機器。
A‧‧‧影印機
B、B’‧‧‧蓋體開闔裝置
C‧‧‧蓋體
c‧‧‧自動原稿饋送裝置
D‧‧‧裝置主體
d‧‧‧原稿放置台
DS‧‧‧死角
E‧‧‧第1旋轉限制裝置
F‧‧‧第2旋轉限制裝置
H‧‧‧蓋體開闔裝置
K‧‧‧壁部
M‧‧‧厚重原稿
R3‧‧‧箭頭
1‧‧‧安裝構件
1a‧‧‧安裝基座
1b‧‧‧兩側板
1c‧‧‧背板
1d‧‧‧第1連結構件安裝孔
1e‧‧‧受壓構件安裝孔
1g、1h‧‧‧安裝孔
1i‧‧‧卡合溝
1j‧‧‧卡合板
1k‧‧‧凸座
1m‧‧‧安裝螺釘
1n‧‧‧內螺紋
2‧‧‧支撐構件
2a‧‧‧背板
2b‧‧‧兩側板
2c‧‧‧保持板
2d‧‧‧導引溝
2e‧‧‧第1連結構件插孔
2f‧‧‧第2連結構件插孔
2g‧‧‧止動孔
2h‧‧‧退開槽
2m‧‧‧凸部
3‧‧‧第1連結構件
3a‧‧‧軸承構件
3b‧‧‧墊片
3c‧‧‧E形環
3d‧‧‧周圍槽
3e‧‧‧軸承孔
4‧‧‧第2連結構件
4a‧‧‧軸部
4b‧‧‧E形環
4c‧‧‧周圍槽
4d‧‧‧D形切削面
4p‧‧‧間隔物
4s‧‧‧軸承構件
5‧‧‧受壓構件
5a‧‧‧受壓銷
5b‧‧‧滾輥
5d‧‧‧插孔
6‧‧‧升降構件
6a‧‧‧背板
6b‧‧‧兩側板
6c‧‧‧安裝板部
6d‧‧‧第2連結構件連結孔
6e‧‧‧致動銷連結孔
6g‧‧‧退開槽
6k‧‧‧突起部
7‧‧‧高度調整裝置
7a‧‧‧調整螺絲
7b‧‧‧螺帽
8‧‧‧止動板
8a‧‧‧安裝螺釘
8b‧‧‧安裝基板部
8c‧‧‧凸部
8d‧‧‧突起部
8e‧‧‧固定孔
8f‧‧‧止動片
8g‧‧‧固定孔
9‧‧‧致動構件
9c‧‧‧D形切削面
10‧‧‧凸輪滑塊
10a‧‧‧凸輪部
10b‧‧‧開口部
10c‧‧‧遮蓋部
10k‧‧‧虛線
11‧‧‧彈簧座構件
11a‧‧‧抵接部
11b‧‧‧開口部
12‧‧‧彈性構件
12a‧‧‧大直徑螺旋彈簧
12b‧‧‧小直徑螺旋彈簧
21‧‧‧托架構件
21a‧‧‧安裝基座
21b‧‧‧兩側板
21c‧‧‧連結側板
21d‧‧‧卡接部
21e‧‧‧第2連結構件連結孔
21f‧‧‧突起部
16‧‧‧升降構件
16b‧‧‧兩側板
16c‧‧‧安裝板部
圖1表示使用本發明之蓋體開闔裝置之事務機器的例子之複合機上側一部分之透視圖。
圖2表示將本發明的蓋體開闔裝置安裝於複合機上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3表示放大圖2所示的蓋體開闔裝置的側視圖。
圖4表示將圖2所示的蓋體開闔裝置安裝於複合機之前的前視圖。
圖5表示從側面觀看圖4所示的蓋體開闔裝置的透視圖。
圖6表示本發明的蓋體開闔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圖7表示本發明的蓋體開闔裝置的連結構件或致動構件,其中(a)為第1連結構件的透視圖;(b)為第2連結構件的透視圖;(c)為致動構件的透視圖。
圖8表示實施例1的托架構件的構造說明圖;其中(a)為平面圖;(b)為前視圖;(c)為側視圖。
圖9表示圖3所示的蓋體開闔裝置之縱向剖面圖。
圖10表示圖3所示蓋體開闔裝置打開到30度的狀態,其中(a)為其之側視圖;(b)為其之縱向剖面圖。
圖11表示圖3所示蓋體開闔裝置打開到60度的狀態,其中(a)為其之側視圖;(b)為其之縱向剖面圖。
圖12表示使用圖3所示蓋體開闔裝置且將蓋體打開到90度的狀態,其中(a)為其之側視圖;(b)為其之縱向剖面圖。
圖13說明原稿為書籍之類的厚重原稿的情況下,圖3所示的蓋體開闔裝置的動作,其中(a)為其之側視圖;(b)為其之縱向剖面圖。
圖14表示將使用本發明的蓋體開闔裝置的複合機靠牆設置時且完全打開原稿壓合板的情況的說明圖。
圖15表示將使用習知的蓋體開闔裝置的複合機靠牆設置時且完全打開原稿壓合板的情況的說明圖。

Claims (10)

  1. 一種蓋體開闔裝置,係包含: 一安裝構件,安裝於裝置主體側; 一支撐構件,透過第1連結構件可旋轉地樞接在該安裝構件的兩側板上; 一升降構件,透過第2連結構件樞接在該支撐構件的自由端側的兩側板上,以使其可於與該支撐構件相反的方向旋轉; 一凸輪滑塊,與設置在該安裝構件的兩側板之間的受壓構件接觸而可滑動地設置在該支撐構件內; 一彈簧座構件,與致動構件接觸而可滑動地設置在該支撐構件內,該致動構件設置在該升降構件相對於該支撐構件的自由端側; 一彈性構件,彈性地設置在該凸輪滑塊及該彈簧座構件之間;及 一托架構件,透過該第2連結構件樞接在該升降構件的兩側板及該支撐構件的兩側板上,蓋體安裝於該托架構件上,以使其可於與該升降構件相反的方向旋轉;其中該托架構件具有一旋轉控制裝置,其構成係讓該托架構件在該升降構件的預定旋轉角度範圍內與該升降構件一起動作,超過該升降構件的預定旋轉角度時該托架構件可單獨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其中該托架構件的旋轉控制裝置係由下列構件構成: 一第1旋轉限制裝置,設置在該支撐構件及該安裝構件之間; 一第2旋轉限制裝置,設置在該升降構件及該托架構件之間;及 一該彈性構件,作用於該致動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其中該第1旋轉限制裝置係由止動板構成,其係設置在該安裝構件之後部側上,用於在該支撐構件的預定旋轉角度與該支撐構件的後部側抵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其中該第2旋轉限制裝置係由卡接部構成,其係設置在該托架構件的兩側板上,用於與該升降構件的兩側板從一個方向卡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其中該第2旋轉限制裝置係由突起部構成,其係設置在該升降構件上,頂到設置在該托架構件上的突起部,以限制該托架構件的旋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其中該托架構件具有一連結側板,其係在該第2連結構件側連結該托架構件的相對的兩側板,該托架構件的安裝基座具有從相對的該兩側板往外側彎折的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其中該托架構件構成為:該托架構件與該支撐構件一起以該第1連結構件為支點旋轉,直到該蓋體的預定打開角度,當該支撐構件的旋轉受到該第1旋轉限制裝置的限制時,該托架構件以該第2連結構件為支點單獨旋轉,允許該蓋體的打開操作,在該蓋體的閉闔操作時與該升降構件卡接並與該支撐構件一起旋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其中該托架構件設置在該升降構件的兩側板的外側上,該卡接部係形成為向內側彎折該托架構件的兩側板的一部分,以與該升降構件的兩側板卡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其中於該托架構件及該升降構件之間,設置一摩擦轉矩產生裝置。
  10. 一種機器,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之任一項所述之蓋體開闔裝置。
TW108105892A 2018-02-22 2019-02-21 蓋體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TWI6968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9324A JP7045690B2 (ja) 2018-02-22 2018-02-22 蓋体開閉装置並びに各種機器
JP2018-029324 2018-0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265A true TW201937265A (zh) 2019-09-16
TWI696879B TWI696879B (zh) 2020-06-21

Family

ID=67713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5892A TWI696879B (zh) 2018-02-22 2019-02-21 蓋體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45690B2 (zh)
CN (1) CN110187623B (zh)
TW (1) TWI6968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0047B (zh) * 2021-08-31 2023-07-2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包含此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事務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9790A (zh) 2020-02-03 2020-05-19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容器
JP2022070476A (ja) * 2020-10-27 2022-05-1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事務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9993A (ja) 1998-10-26 2000-05-09 Ricoh Co Ltd ヒンジ装置
JP4794144B2 (ja) * 2004-06-24 2011-10-19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JP3963390B2 (ja) * 2004-12-09 2007-08-22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事務機器
JP4835687B2 (ja) * 2008-12-24 2011-12-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2692B2 (ja) * 2009-09-25 2015-04-0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事務機器の自動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自動開閉装置を用いた事務機器
JP2011107485A (ja) * 2009-11-18 2011-06-02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WO2012128177A1 (ja) * 2011-03-18 2012-09-27 株式会社カネカ 液状硬化性組成物が充填された吐出装置用容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吐出装置
JP5900878B2 (ja) * 2011-08-30 2016-04-0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JP5966164B2 (ja) * 2011-11-07 2016-08-10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JP5995046B2 (ja) 2012-02-10 2016-09-2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oa機器
TWI715931B (zh) * 2012-06-03 2021-01-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US10203658B2 (en) * 2016-03-25 2019-02-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ical contac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0047B (zh) * 2021-08-31 2023-07-2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包含此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事務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6879B (zh) 2020-06-21
JP2019143738A (ja) 2019-08-29
JP7045690B2 (ja) 2022-04-01
CN110187623A (zh) 2019-08-30
CN110187623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5494B (zh) Original plywoo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and its transaction machine
TW201937265A (zh) 蓋體開闔裝置及各種機器
TWI501881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TWI412876B (zh) Original press plat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ur) and the original platen of the office equipment
KR101241616B1 (ko) 원고압착판 개폐장치 및 사무기기
TWI405675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具有此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事務機器
TWI698699B (zh) 蓋體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JP2009071804A (ja)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TWI421011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TWI807462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JP2008250150A (ja) 原稿押さえのヒンジ構造
TWI491512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辦公室自動化機器
TWI529069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辦公室自動化機器
TWI546611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JP2019158937A5 (zh)
JP2022070476A5 (zh)
JP5900878B2 (ja)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JP2013050551A5 (zh)
JP4062322B2 (ja) 回転支持機構および携帯端末
TWI796847B (zh) 鉸鏈及使用此鉸鏈的事務機器
JP7025009B2 (ja) 蓋体の昇降装置並びに各種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