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4549A - 苯二氮平衍生物 - Google Patents

苯二氮平衍生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4549A
TW201934549A TW107147541A TW107147541A TW201934549A TW 201934549 A TW201934549 A TW 201934549A TW 107147541 A TW107147541 A TW 107147541A TW 107147541 A TW107147541 A TW 107147541A TW 201934549 A TW201934549 A TW 2019345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a
val
alkyl
ph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7575B (zh
Inventor
麥克 路伊斯 米勒
真名美 靜
拉斐 V J 察理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伊繆諾金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伊繆諾金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伊繆諾金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4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4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5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5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even-membered rings, e.g. azelastine, pentylenetetrazole
    • A61K31/5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even-membered rings, e.g. azelastine, pentylenetetrazole having two nitrogen atoms, e.g. dilazep
    • A61K31/55131,4-Benzodiazepines, e.g. diazepam or clozap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61K47/68035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the drug being a pyrrolobenzodiazep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61K47/686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the tumour determinant being from a cell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varia, uterus, testes, prost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89Conjugates wherein the antibody being the modifying agent and wherein the linker, binder or spacer confers particular properties to the conjugates, e.g. peptidic enzyme-labile linkers or acid-labile linkers, providing for an acid-labile immuno conjugate wherein the drug may be released from its antibody conjugated part in an acidic, e.g. tumoural or environ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抗增生活性之新穎苯二氮平衍生物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式(I)、(II)及(III)之新穎苯二氮平化合物。本發明亦提供連接至細胞-結合劑之苯二氮平化合物的結合物。本發明進一步提供適用於使用本發明化合物或結合物來抑制哺乳動物中之異常細胞生長或治療增生性病症之組合物及方法。

Description

苯二氮平衍生物
本發明係關於新穎細胞毒性化合物,及包含此等細胞毒性化合物及細胞-結合劑之細胞毒性結合物。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新穎苯二氮平化合物、其衍生物、其中間物、其結合物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適用作藥劑,詳言之適用作抗增生劑。
苯二氮平衍生物為適用於治療多種病症之化合物,且包括諸如抗癲癇藥(咪唑并[2,1-b][1,3,5]苯并硫雜二氮平,美國專利第4,444,688號;美國專利第4,062,852號)、抗細菌藥(嘧啶并[1,2-c][1,3,5]苯并硫雜二氮平,GB 1476684)、利尿劑及降血壓藥(吡咯并(1,2-b)[1,2,5]苯并硫雜二氮平5,5二氧化物,美國專利第3,506,646號)、降血脂藥(WO 03091232)、抗抑鬱劑(美國專利第3,453,266號);骨質疏鬆症(JP 2138272)之藥劑。
動物腫瘤模型中已顯示出,諸如吡咯并苯二氮平(PBD)之苯二氮平衍生物用作抗腫瘤劑(N-2-咪唑基烷基取代之1,2,5-苯并硫雜二氮平-1,1-二氧化物,美國專利第6,156,746號)、苯并-吡啶并或二吡啶并硫雜二氮平(WO 2004/069843)、吡咯并[1,2-b] [1,2,5]苯并硫雜二氮平及吡咯并[1,2-b][1,2,5]苯二氮平衍生物(WO2007/015280)、茅層黴素衍生物(例如,吡咯并[1,4]苯二氮平),諸如WO 00/12508、WO2005/085260、WO2007/085930及EP 2019104中描述之彼等。亦已知苯二氮平影響細胞生長及分化(Kamal A.等人, Bioorg. Med. Chem., 2008年8月15日;16(16):7804-10 (及其中引用之參考文獻);Kumar R, Mini Rev Med Chem. 2003年6月; 3(4):323-39 (及其中引用之參考文獻);Bednarski J. J.等人, 2004;Sutter A. P等人, 2002;Blatt N B等人, 2002),Kamal A.等人, Current Med. Chem., 2002; 2; 215-254,Wang J-J., J. Med. Chem., 2206; 49:1442-1449,Alley M.C.等人, Cancer Res. 2004; 64:6700-6706,Pepper C. J., Cancer Res 2004; 74:6750-6755,Thurston D.E.及Bose D.S., Chem. Rev., 1994; 94:433-465;及Tozuka, Z.等人, Journal of Antibiotics, (1983) 36; 1699-1708。PBD之一般結構描述於美國公開案第20070072846號中。PBD在取代基之數目、類型及位置方面,在其芳族A環及吡咯并C環方面,且在該C環之飽和程度方面不同。其在小溝中形成加合物且使DNA交聯之能力使其能夠干擾DNA加工,因此其可能用作抗增生劑。
首先進入臨床之吡咯并苯二氮平SJG-136 (NSC 694501)為引起DNA鏈間交聯之有效細胞毒性劑(S.G Gregson等人, 2001,J. Med. Chem ., 44: 737-748;M.C. Alley等人, 2004,Cancer Res ., 64: 6700-6706;J.A. Hartley等人, 2004,Cancer Res ., 64: 6693-6699;C. Martin等人, 2005,Biochemistry ., 44: 4135-4147;S. Arnould等人, 2006,Mol. Cancer Ther ., 5: 1602-1509)。來自SJG-136之I期臨床評估的結果揭露了此藥物在極低劑量下具毒性(45 μg/m2 之最大耐受劑量,且注意到數種不良效應,包括血管滲漏症候群、外周性水腫、肝臟毒性及疲勞。在所有劑量下均在循環淋巴細胞中注意到DNA損傷(D. Hochhauser等人, 2009,Clin. Cancer Res ., 15: 2140-2147)。
因此,需要具較少毒性且在治療上仍有效用於治療諸如癌症之多種增生性疾病之經改良苯二氮平衍生物。
本發明提供新穎苯二氮平細胞毒性化合物及其細胞-結合劑結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細胞毒性化合物包含雙/聯-芳基DNA結合基序,其可引起相應細胞-結合劑結合物之經改良代謝、效能、耐受性及/或溶解性。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由下式表示之細胞毒性化合物: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W1 為-(CH2 )n1 -;
W2 為-(CH2 )n2 -
n1為1、2或3;
n2為0、1或2;
n3為0或1;
R1a 及R1a’ 各自獨立地為H、鹵化物、-OH或(C1 -C6 )烷基;或R1a 及R1a’ 合起來形成含雙鍵基團=B;
=B係選自(C2 -C6 )烯基或羰基,其中該(C2 -C6 )烯基視情況經鹵素、-OH、(C1 -C3 )烷氧基或苯基取代;
Q為Q1 -Ar-Q2
Q1 係不存在、(C1 -C6 )烷基或-CH=CH-;
Ar係不存在或芳基;
Q2 為-H、(C1 -C6 )烷基、(C1 -C6 )烯基、聚乙二醇單元-Rc’ -(OCH2 CH2 )n -Rc 或選自鹵素、胍鹽[-NH(C=NH)NH2 ]、-R、-OR、-NR’R’’、-NO2 、-NCO、-NR’COR’’、NR’(C=O)OR’’ -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疊氮基、-COR’、-OCOR’及-OCONR’R’’之取代基;
n為整數1至10;
Rc’ 為(C1 -C4 )烷基,
Rc 為H或(C1 -C4 )烷基,
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或(C1 -C4 )烷基,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胺保護部分或RL ;且
Y為H或選自-ORY 、-OCORY1 、-OCOORY1 、-OCONRY1 RY2 、-NRY1 RY2 、-NRY1 CORY2 、-NRY1 NRY1 RY2 、視情況經取代之5或6員含氮雜環(例如,經由氮原子附接的哌啶、四氫吡咯、吡唑、嗎啉等)、由-NRY1 (C=NH)NRY1 RY2 表示之胍鹽、胺基酸殘基或由-NRCOP’表示之肽、-SRY 、-SORY1 、鹵素、氰基、疊氮基、-OSO3 H、亞硫酸鹽(-SO3 H或-SO2 H)、偏亞硫酸氫鹽(H2 S2 O5 )、單-、二-、三-及四-硫代磷酸鹽(PO3 SH3 、PO2 S2 H2 、POS3 H2 、PS4 H2 )、硫代磷酸酯(Ri O)2 PS(ORi )、Ri S-、Ri SO、Ri SO2 、Ri SO3 、硫代硫酸鹽(HS2 O3 )、連二亞硫酸鹽(HS2 O4 )、二硫代磷酸鹽(P(=S)(ORk’ )(S)(OH))、異羥肟酸(Rk’ C(=O)NOH)及甲醛次硫酸氫鹽(HOCH2 SO2 - )或其混合物之離去基,其中Ri 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且經選自-N(Rj )2 、-CO2 H、-SO3 H及-PO3 H之至少一個取代基取代;
Ri 可進一步視情況經本文所述之烷基的取代基取代;
Rj 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
Rk’ 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芳基、雜環基或雜芳基;
P’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20個之間胺基酸殘基之多肽,
RY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由-H、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CH2 CH2 O)n -Rc 、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6至18個碳原子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的含有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之一或多個雜原子之5至18員雜芳基環或視情況經取代的含有選自O、S、N及P之1至6個雜原子之3至18員雜環組成之群;
RY1 及RY2 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Y 、-NHRY 、-NRY 2 、-CORY 、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
RL 為具有能夠共價地連接該細胞毒性化合物至細胞-結合劑(CBA)之反應性基團的自降解連接體;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選自-H、(C1 -C6 )烷基、鹵素、-OR、-NR’R’’、-NO2 、-NR’COR’’、-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COR’、-OCOR’及-OCONR’R’’;
R在每次出現時為-H或(C1 -C6 )烷基;
R’及R’’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NHR、-NR2 、-COR或(C1 -C6 )烷基;
R6 為-H、-R、-OR、-SR、-NR’R’’、-NO2 或鹵素;
A係不存在或選自-O-、-C(=O)-、-CRR’O-、-CRR’-、-S-、-CRR’S-、-NR5 及-CRR’N(R5 )-;
L1 為間隔基;
Z1 為一鍵、、-NR5 -、
s3為連接L1 之位點且s4為連接至Ar1 之位點;
R5 為-H或(C1 -C4 )烷基;
R100 及R101 在每次出現時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4 )烷基或(C1 -C4 )鹵烷基;
Ar1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2 係不存在、,、-NR5 -、
s5為連接Ar1 之位點且s6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
Ar2 係不存在、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3、-NR5 -、
Ar3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L為H、-C(=O)Ra 、-NRb Rc 或具有能夠共價地連接該細胞毒性化合物至細胞-結合劑(CBA)之反應性基團的連接體;
Ra 為-OH、-Cl、-O(C1 -C6 )烷基或-C(=O)ORa 為反應性酯基;
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其限制條件在於當X為RL 時,L為H、-C(=O)Ra 或-NRb Rc ­。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式(II)或(III)化合物,Z1 不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不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Y為-ORY 、-OCORY1 、-OCOORY1 或-SO3 H;且剩餘變數如上文第一態樣中所定義。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Y為-OH或-SO3 H。在一些實施例中,Y為-SO3 H、-SO3 Na或-SO3 K。在一些實施例中,Y為-SO3 H或-SO3 Na。
在第二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由下式表示之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W1 為-(CH2 )n1 -;
W2 為-(CH2 )n2 -
n1為1、2或3;
n2為0、1或2;
n3為0或1;
R1a 及R1a’ 各自獨立地為H、鹵化物、-OH或(C1 -C6 )烷基;或R1a 及R1a’ 合起來形成含雙鍵基團=B;
=B係選自(C2 -C6 )烯基或羰基,其中該(C2 -C6 )烯基視情況經鹵素、-OH、(C1 -C3 )烷氧基或苯基取代;
Q為Q1 -Ar-Q2
Q1 係不存在、(C1 -C6 )烷基或-CH=CH-;
Ar係不存在或芳基;
Q2 為-H、(C1 -C6 )烷基、(C1 -C6 )烯基、聚乙二醇單元-Rc’ -(OCH2 CH2 )n -Rc 或選自鹵素、胍鹽[-NH(C=NH)NH2 ]、-R、-OR、-NR’R’’、-NO2 、-NCO、-NR’COR’’、NR’(C=O)OR’’ -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疊氮基、-COR’、-OCOR’及-OCONR’R’’之取代基;
n為整數1至10;
Rc’ 為(C1 -C4 )烷基,
Rc 為H或(C1 -C4 )烷基,
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或(C1 -C4 )烷基,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胺保護部分或RL1 ;且
Y為H或選自-ORY 、-OCORY1 、-OCOORY1 、-OCONRY1 RY2 、-NRY1 RY2 、-NRY1 CORY2 、-NRY1 NRY1 RY2 、視情況經取代之5或6員含氮雜環(例如,經由氮原子附接的哌啶、四氫吡咯、吡唑、嗎啉等)、由-NRY1 (C=NH)NRY1 RY2 表示之胍鹽、胺基酸殘基或由-NRCOP’表示之肽、-SRY 、-SORY1 、鹵素、氰基、疊氮基、-OSO3 H、亞硫酸鹽(-SO3 H或-SO2 H)、偏亞硫酸氫鹽(H2 S2 O5 )、單-、二-、三-及四-硫代磷酸鹽(PO3 SH3 、PO2 S2 H2 、POS3 H2 、PS4 H2 )、硫代磷酸酯(Ri O)2 PS(ORi )、Ri S-、Ri SO、Ri SO2 、Ri SO3 、硫代硫酸鹽(HS2 O3 )、連二亞硫酸鹽(HS2 O4 )、二硫代磷酸鹽(P(=S)(ORk’ )(S)(OH))、異羥肟酸(Rk’ C(=O)NOH)及甲醛次硫酸氫鹽(HOCH2 SO2 - )或其混合物之離去基,其中Ri 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且經選自-N(Rj )2 、-CO2 H、-SO3 H及-PO3 H之至少一個取代基取代;Ri 可進一步視情況經本文所述之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j 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Rk’ 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芳基、雜環基或雜芳基;
P’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20個之間胺基酸殘基之多肽,
RY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由-H、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CH2 CH2 O)n -Rc 、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6至18個碳原子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的含有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之一或多個雜原子之5至18員雜芳基環或視情況經取代的含有選自O、S、N及P之1至6個雜原子之3至18員雜環組成之群;
RY1 及RY2 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Y 、-NHRY 、-NRY 2 、-CORY 、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
RL1 為具有共價地鍵結細胞-結合劑(CBA)之連接部分的自降解連接體;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選自-H、(C1 -C6 )烷基、鹵素、-OR、-NR’R’’、-NO2 、-NR’COR’’、-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COR’、-OCOR’及-OCONR’R’’;
R在每次出現時為-H或(C1 -C6 )烷基;
R’及R’’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NHR、-NR2 、-COR或(C1 -C6 )烷基;
R6 為-H、-R、-OR、-SR、-NR’R’’、-NO2 或鹵素;
A係不存在或選自-O-、-C(=O)-、-CRR’O-、-CRR’-、-S-、-CRR’S-、-NR5 及-CRR’N(R5 )-;
L1 為間隔基;
Z1 為一鍵、、-NR5 -、
s3為連接L1 之位點且s4為連接至Ar1 之位點;
R5 為-H或(C1 -C4 )烷基;
R100 及R101 在每次出現時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4 )烷基或(C1 -C4 )鹵烷基;
Ar1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2 係不存在、、-NR5 -、
s5為連接Ar1 之位點且s6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
Ar2 係不存在、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3、-NR5 -、
s7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且s8為連接至Ar3 之位點;
Ar3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LCB 為具有共價地連接至細胞-結合劑(CBA)之連接部分的連接體;
w為整數1至20;
Ra 為-OH、-Cl、-O(C1 -C6 )烷基或-C(=O)ORa 為反應性酯基;
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其限制條件在於當X為RL1 時,L為H、-C(=O)Ra 或-NRb Rc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式(V)或(VI)之結合物,Z1 不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V)之結合物不包含如下表示之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Y為-ORY 、-OCORY1 、-OCOORY1 或-SO3 H;且剩餘變數如上文第一態樣中所定義。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Y為-OH或-SO3 H。在一些實施例中,Y為-SO3 H、-SO3 Na或-SO3 K。在一些實施例中,Y為-SO3 H或-SO3 Na。
本發明亦包括包含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結合物(及/或其溶劑合物、水合物及/或鹽)及載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組合物(例如,醫藥組合物)。本發明另外包括包含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結合物(及/或其溶劑合物、水合物及/或鹽)及載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組合物(例如,醫藥組合物),該組合物進一步包含第二治療劑。本發明組合物適用於抑制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中之異常細胞生長或治療增生性病症。本發明組合物適用於治療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中諸如癌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移植排斥、狼瘡、肌炎、感染、免疫缺乏(諸如AIDS)及發炎性疾病之病狀。
本發明包括一種抑制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中之異常細胞生長或治療增生性病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哺乳動物投與單獨或與第二治療劑組合的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結合物(及/或其溶劑合物及鹽)或其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增生性病症為癌症。本發明亦包括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結合物(及/或其溶劑合物及鹽)或其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抑制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中之異常細胞生長或治療增生性病症(例如,癌症)的藥劑。
本發明包括一種合成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衍生物及其結合物且用於哺乳動物細胞、生物體或相關病理病狀之活體外、原位及活體內診斷或治療之方法。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根據35 U.S.C. § 119(e)主張2017年12月28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11,056號及2018年4月10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55,523號的申請日權益。前述申請案中每一者之完整內容均由此以引用之方式併入。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其實例說明於伴隨結構及式子中。雖然本發明將聯合所列舉之實施例來描述,但應理解其不意欲將本發明侷限於彼等實施例。相反,本發明意欲涵蓋所有替代物、修改及相等物,其可包括於如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範圍內。熟習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與本文所述之彼等相似或相等之多種方法及材料,其可能用於本發明之實踐。
應理解,除非明確地否認或不適當,否則本文所述之任何實施例,包括在本發明之不同態樣及該說明書之不同部分下描述的彼等(包括僅在實例中描述之實施例)均可與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其他實施例組合。實施例之組合不限於經由多個附屬項主張之彼等特定組合。
定義
如本文所用,「烷基 」或「直鏈分支鏈烷基 」係指飽和直鏈或分支鏈單價烴基。在較佳實施例中,直鏈或分支鏈烷基具有三十個或三十個以下碳原子(例如,關於直鏈烷基為C1 -C30 且關於分支鏈烷基為C3 -C30 ),且更佳地二十個或二十個以下碳原子。甚至更佳地,直鏈或分支鏈烷基具有十個或十個以下碳原子(亦即,關於直鏈烷基為C1 -C10 且關於分支鏈烷基為C3 -C10 )。在其他實施例中,直鏈或分支鏈烷基具有六個或六個以下碳原子(亦即,關於直鏈烷基為C1 -C6 ­且關於分支鏈烷基為C3 -C6 )。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1-丙基、2-丙基、1-丁基、2-甲基-1-丙基、-CH2 CH(CH3 )2 )、2-丁基、2-甲基-2-丙基、1-戊基、2-戊基3-戊基、2-甲基-2-丁基、3-甲基-2-丁基、3-甲基-1-丁基、2-甲基-1-丁基、1-己基)、2-己基、3-己基、2-甲基-2-戊基、3-甲基-2-戊基、4-甲基-2-戊基、3-甲基-3-戊基、2-甲基-3-戊基、2,3-二甲基-2-丁基、3,3-二甲基-2-丁基、1-庚基、1-辛基及其類似基團。此外,如本說明書、實例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術語「烷基」意欲包括「未經取代烷基」及「經取代烷基」,其中後者係指具有置換烴骨架之一或多個碳上的氫之取代基之烷基部分。如本文所用,(Cx -Cxx )烷基或Cx-xx 烷基意謂具有x-xx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
烯基 」或「直鏈分支鏈烯基 」係指具有兩個至二十個碳原子且具有至少一個不飽和位點(亦即,碳-碳雙鍵)之直鏈或分支鏈單價烴基,其中烯基包括具有「順式」及「反式」取向或替代地「E」及「Z」取向之基團。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烯基(-CH=CH2 )、烯丙基(-CH2 CH=CH2 )及其類似基團。較佳地,烯基具有兩個至十個碳原子。更佳地,烷基具有兩個至四個碳原子。
炔基 」或「直鏈分支鏈炔基 」係指具有兩個至二十個碳原子且具有至少一個不飽和位點(亦即,碳-碳三鍵)之直鏈或分支鏈單價烴基。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炔基、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1-戊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己炔基及其類似基團。較佳地,炔基具有兩個至十個碳原子。更佳地,炔基具有兩個至四個碳原子。
術語「環狀烷基 」及「環烷基 」可互換使用。如本文所用,該術語係指飽和碳環之基團。在較佳實施例中,環烷基在其環結構中具有3至10個碳原子,且更佳地在環結構中具有5至7個碳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環可共同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原子,例如該等環為「稠環」。合適環烷基包括但不限於環庚基、環己基、環戊基、環丁基及環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為單環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為二環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為三環基團。
術語「環烷基烷基 」係指經環烷基取代之上述烷基。
術語「環狀烯基 」係指在環結構中具有至少一個雙鍵之碳環基團。
術語「環狀炔基 」係指在環結構中具有至少一個三鍵之碳環基團。
如本文所用,術語「芳基 」或「芳環 」包括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單環芳族基團,其中該環之每一個原子均為碳。較佳地,該環為5至7員環,更佳地6員環。芳基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苯酚、苯胺及其類似基團。術語「芳基」亦包括「多環基」、「多環」及「多環狀」環系統,其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環,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原子為兩個鄰接環所共有,例如該等環為「稠環」,其中該等環中之至少一者為芳族,例如其他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或芳環。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多環具有2-3個環。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多環系統具有兩個環,其中該等環均為芳族。多環之每一個環均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多環之每一個環在環中含有3至10個碳原子,較佳地5至7個。例如,芳基包括但不限於苯基、甲苯基、蒽基、茀基、茚基、薁基及萘基,以及苯并稠合碳環部分,諸如5,6,7,8-四氫萘基及其類似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為單環芳族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為雙環芳族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為三環芳族基團。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環 (heterocycle )」、「雜環基 」及「雜環 (heterocyclic ring )」係指3至18員環、較佳地3至10員環、更佳地3至7員環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非芳環結構,其環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雜原子,較佳地一至四個雜原子,更佳地一或兩個雜原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環結構可具有兩個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兩個環可共同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原子,例如該等環為「稠環」。雜環基包括例如哌啶、哌口井、吡咯啶、嗎啉、內酯、內醯胺及其類似基團。雜環描述於Paquette, Leo A.;「Principles of Moder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W. A. Benjamin, New York, 1968),尤其第1、3、4、6、7及9章;「The Chemistry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 series of Monograph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50年至今),尤其第13、14、16、19及28卷;及J. Am. Chem. Soc. (1960) 82:5566中。雜環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四氫呋喃、二氫呋喃、四氫噻吩、四氫哌喃、二氫哌喃、四氫噻喃、硫代嗎啉、噻噁烷、高哌口井、氮雜環丁烷、氧雜環丁烷、硫雜環丁烷、高哌啶、哌啶、哌口井、吡咯啶、嗎啉、氧雜環庚烷、硫雜環庚烷、氧氮雜卓、二氮雜卓、硫氮雜卓、2-吡咯啉、3-吡咯啉、吲哚啉、2H-哌喃、4H-哌喃、二噁烷、1,3-二氧戊環、吡唑啉、二噻烷、二硫戊環、二氫哌喃、二氫噻吩、二氫呋喃、吡唑啶基咪唑啉、咪唑啶、3-氮雜雙環[3.1.0]己烷、3-氮雜雙環[4.1.0]庚烷及氮雜雙環[2.2.2]己烷。螺部分亦包括於此定義之範圍內。其中環原子經側氧基(=O)部分取代之雜環基團的實例為嘧啶酮及1,1-二側氧基-硫代嗎啉。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芳基 (heteroaryl )」或「雜芳環 (heteroaromatic ring )」係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芳族單環結構,較佳地6至18員環,較佳地5至7員環,更佳地5至6員環,其環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雜原子(例如,O、N或S),較佳地一至四個或一至三個雜原子,更佳地一或兩個雜原子。當兩個或兩個以上雜原子存在於雜芳基環中時,其可為相同或不同的。術語「雜芳基」亦包括「多環基」、「多環」及「多環狀」環系統,其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環,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環原子為兩個鄰接環所共有,例如該等環為「稠環」,其中該等環中之至少一者為雜芳族,例如其他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族及/或雜環基。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多環雜芳基具有2-3個環。在某些實施例中,較佳多環雜芳基具有兩個環,其中該等環均為芳族。在某些實施例中,多環之每一個環在環中含有3至10個原子,較佳地在環中含有5至7個原子。例如,雜芳基包括但不限於吡咯、呋喃、噻吩、咪唑、噁唑、噻唑、吡唑、吡啶、吡口井、噠口井、喹啉、嘧啶、吲口井、吲哚、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咔唑、吩噁口井、喹啉、嘌呤及其類似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基為單環芳族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基為雙環芳族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基為三環芳族基團。
在可能的情況下,雜環或雜芳基可為碳(碳連接)或氮(氮連接)附接的。舉例而言且非限制,碳鍵結之雜環或雜芳基鍵結於吡啶之2、3、4、5或6位、噠口井之3、4、5或6位、嘧啶之2、4、5或6位、吡口井之2、3、5或6位、呋喃、四氫呋喃、硫代呋喃、噻吩、吡咯或四氫吡咯之2、3、4或5位、噁唑、咪唑或噻唑之2、4或5位、異噁唑、吡唑或異噻唑之3、4或5位、氮丙啶之2或3位、氮雜環丁烷之2、3或4位、喹啉之2、3、4、5、6、7或8位或異喹啉之1、3、4、5、6、7或8位。
舉例而言且非限制,氮鍵結之雜環或雜芳基鍵結於氮丙啶、氮雜環丁烷、吡咯、吡咯啶、2-吡咯啉、3-吡咯啉、咪唑、咪唑啶、2-咪唑啉、3-咪唑啉、吡唑、吡唑啉、2-吡唑啉、3-吡唑啉、哌啶、哌口井、吲哚、吲哚啉、1H-吲唑之1位、異吲哚或異吲哚啉之2位、嗎啉之4位及咔唑或O-咔啉之9位。
存在於雜芳基或雜環基中之雜原子包括經氧化形式,諸如NO、SO及SO2
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環為5至18員環。
術語「鹵基 」或「鹵素 」係指氟(F)、氯(Cl)、溴(Br)或碘(I)。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鹵素為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鹵素為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鹵素為溴。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鹵素為碘。如本文所用,術語「鹵烷基 」係指如本文所定義之烷基,其由如本文所定義之一或多個鹵基取代。該鹵烷基可為單鹵烷基、二鹵烷基或聚鹵烷基。單鹵烷基可具有一個氟、氯、溴或碘取代基。二鹵烷基或聚鹵烷基可經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鹵原子或不同鹵基之組合取代。鹵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二氟氯甲基、二氯氟甲基、二氟乙基、二氟丙基(diflosoropropyl)、二氯乙基及二氯丙基。
本文所用之「烷氧基 」係指烷基-O-,其中烷基定義於上文中。烷氧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2-丙氧基、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及其類似基團。
上文所述之烷基、鹵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環狀烷基、環狀烯基、環狀炔基、碳環基、芳基、雜環基及雜芳基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例如,2、3、4、5、6個或6個以上)取代基取代。
除非特定地陳述為「未經取代」,否則本文中對化學部分之提及應理解為亦包括經取代變異體。例如,對「烷基」或部分之提及暗含包括經取代及未經取代變異體。化學部分上之取代基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鹵素、羥基、羰基(諸如羧基、烷氧羰基、甲醯基或醯基)、硫羰基(諸如硫酯、硫代乙酸酯或硫代甲酸酯)、烷氧基、烷硫基、醯氧基、磷醯基、磷酸酯、膦酸酯、胺基、醯胺基、脒、亞胺、氰基、硝基、疊氮基、巰基、烷硫基、硫酸酯、磺酸酯、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基、雜環基、芳烷基或芳族或雜芳基部分。
「視情況選用之」或「視情況」意謂隨後描述之情形可或可不發生,使得該申請案包括其中該情形發生之情況及其中該情形不發生之情況。例如,措辭「視情況經取代」意謂非氫取代基可或可不存在於既定原子上,且因此該申請案包括其中存在非氫取代基之結構及其中不存在非氫取代基之結構。
術語「經取代」係指具有置換一或多個碳、氮、氧或硫原子上的氫之取代基之部分。應理解,「取代」或「經取代」包括暗含限制條件,即該取代與經取代原子及取代基之允許價態一致,且該取代產生穩定化合物,例如該化合物不會自發地經歷諸如藉由重排、環化、消除等導致之轉化。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預期包括有機化合物之所有可允許取代基。在一廣泛態樣中,該等可允許取代基包括有機化合物之無環及環狀、分支及未分支、碳環及雜環、芳族及非芳族取代基。該等可允許取代基可為用於適當有機化合物之一或多者且相同或不同。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諸如氮之雜原子可具有氫取代基及/或本文所述之有機化合物的滿足雜原子價態之任何可允許取代基。取代基可包括本文所述之任何取代基,例如鹵素、羥基、羰基(諸如羧基、烷氧羰基、甲醯基或醯基)、硫羰基(諸如硫酯、硫代乙酸酯或硫代甲酸酯)、烷氧基、烷硫基、醯氧基、磷醯基、磷酸酯、膦酸酯、胺基、醯胺基、脒、亞胺、氰基、硝基、疊氮基、巰基、烷硫基、硫酸酯、磺酸酯、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基、雜環基、芳烷基或芳族或雜芳族部分。為了說明,單氟烷基為經一個氟取代基取代之烷基,且二氟烷基為經兩個氟取代基取代之烷基。應認識到,若取代基上存在超過一個取代,則各非氫取代基可為一致或不同的(除非另外規定)。
若取代基之碳經描述為視情況經取代基清單中之一或多者取代,則該碳上的一或多個氫(就存在一些而言)可獨立地及/或合起來經獨立選擇之視情況選用之取代基置換。若取代基之氮經描述為視情況經取代基清單中之一或多者取代,則該氮上的一或多個氫(就存在一些而言)可各自經獨立選擇之視情況選用之取代基置換。一種例示性取代基可經描繪為-NR’R’’,其中R’及R’’與其所附接之氮原子一起可形成雜環。由R’及R’’與其所附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之雜環可部分地或完全地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雜環由3至7個原子組成。在其他實施例中,該雜環係選自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四唑基、異噁唑基、吡啶基及噻唑基。
此說明書可互換地使用術語「取代基 」、「基團 (radical )」及「基團 (group )」。
若取代基之基團共同地經描述為視情況由取代基清單中之一或多者取代,則該基團可包括:(1)無法取代之取代基,(2)可取代之取代基,其未由視情況選用之取代基取代,及/或(3)可取代之取代基,其由視情況選用之取代基中的一或多者取代。
若取代基經描述為視情況經多達特定數目之非氫取代基取代,則彼取代基可(1)未經取代;或(2)由彼特定數目之非氫取代基或由該取代基上的多達最大數目之可取代位置(取較小者)取代。因此,舉例而言,若取代基經描述為視情況經多達3個非氫取代基取代之雜芳基,則具有少於3個可取代位置之任何雜芳基均將視情況經多達僅與該雜芳基具有之可取代位置同樣多的非氫取代基取代。在非限制性實例中,該等取代基可選自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芳基、雜芳基、雜環基、鹵素、胍鹽[-NH(C=NH)NH2 ]、-OR100 、NR101 R102 、-NO2 、-NR101 COR102 、-SR100 、由-SOR101 表示之亞碸、由-SO2 R101 表示之碸、磺酸酯基-SO3 M、硫酸酯基-OSO3 M、由-SO2 NR101 R102 表示之磺醯胺、氰基、疊氮基、-COR101 、-OCOR101 、-OCONR101 R102 及聚乙二醇單元(-OCH2 CH2 )n R101 ,其中M為H或陽離子(諸如Na+ 或K+ );R101 、R102 及R103 各自獨立地選自H、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OCH2 CH2 )n -R104 (其中n為整數1至24)、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基、具有3至10個碳原子之雜環及具有5至10個碳原子之雜芳基;且R104 為H或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其中該等基團中由R100 、R101 、R102 、R103 及R104 表示之烷基、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及雜環基視情況經獨立地選自鹵素、-OH、-CN、-NO2 及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未經取代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的一或多個(例如,2、3、4、5、6個或6個以上)取代基取代。較佳地,用於上文所述之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炔基、環狀烷基、環狀烯基、環狀炔基、碳環基、芳基、雜環基及雜芳基的取代基包括鹵素、-CN、-NR102 R103 、-CF3 、-OR101 、芳基、雜芳基、雜環基、-SR101 、-SOR101 、-SO2 R101 及-SO3 M。
基團中之碳原子數目在本文中可由字首「Cx-xx 」或「Cx -Cxx 」規定,其中x及xx為整數。例如,「C1-4 烷基」或「C1-C4烷基」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烷基。
術語「化合物 」或「細胞毒性化合物 」、「細胞毒性二聚體 」及「細胞毒性二聚體化合物 」可互換使用。其意欲包括如下化合物,其結構或式子或任何衍生物已揭示於本發明中或其結構或式子或任何衍生物已以引用之方式併入。該術語亦包括本發明中揭示之所有式子之化合物的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溶劑合物、代謝物、鹽(例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前藥以及前藥鹽。該術語亦包括前述任一者之任何溶劑合物、水合物及多晶型物。在此申請案中描述之本發明的某些態樣中,特定陳述「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溶劑合物」、「代謝物」、「鹽」「前藥」、「前藥鹽」、「結合物」、「結合物鹽」、「溶劑合物」、「水合物」或「多晶型物」不應解釋為在其中使用術語「化合物」而未陳述此等其他形式的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中意欲省略此等形式。
如本文所用,術語「結合物 」係指連接至細胞結合劑之本文所述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術語既定基團之「前驅體 」係指可藉由任何保護基脫除、化學修飾或偶合反應產生彼基團之任何基團。
術語「對掌性 」係指具有鏡像搭配物之不可重疊特性之分子,而術語「非對掌性」係指在其鏡像搭配物上可重疊之分子。
術語「立體異構體 」係指如下化合物,其具有一致化學組成及連接性,但其原子在空間中之不同取向無法藉由繞單鍵旋轉而互變。
非對映異構體 」係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對掌性中心且分子彼此不為鏡像之立體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具有不同物理特性,例如熔點、沸點、光譜特性及反應性。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可根據高解析度分析程序,諸如結晶、電泳及層析來分離。
對映異構體 」係指化合物之兩種立體異構體,其彼此為不可重疊鏡像。
本文中使用之立體化學定義及慣例一般地遵循S. P. Parker編, McGraw-Hill Dictionary of Chemical Terms (1984)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及Eliel, E.及Wilen, S., 「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1994。本發明化合物可含有非對稱或對掌性中心,且因此以不同立體異構體形式存在。預期本發明化合物之所有立體異構體形式形成本發明之一部分,包括但不限於非對映異構體、對映異構體及位阻異構體,以及其混合物,諸如外消旋混合物。多種有機化合物以光學活性形式存在,亦即,其具有使平面-偏振光之平面旋轉的能力。在描述光學活性化合物時,字首D及L或R及S用於表示該分子繞其對掌性中心之絕對組態。字首d及I或(+)及(-)用於指示該化合物使平面-偏振光旋轉之符號,其中(-)或1意謂該化合物為左旋的。字首為(+)或d之化合物為右旋的。關於既定化學結構,此等立體異構體為一致的,只是其彼此為鏡像。特定立體異構體亦可稱作對映異構體,且該等異構體之混合物通常稱作對映異構體混合物。對映異構體之50:50混合物係稱作外消旋混合物或外消旋體,其可在化學反應或過程中無立體選擇或立體特異性之情況下出現。術語「外消旋混合物」及「外消旋體」係指兩種對映異構體物質之等莫耳濃度混合物,其缺乏光學活性。
術語「互變異構體 」或「互變異構體形式 」係指可經由低能障壁互變之具有不同能量之結構異構體。例如,質子互變異構體(亦稱作質子移變互變異構體)包括經由質子遷移實現之互變,諸如酮-烯醇及亞胺-烯胺異構化。價互變異構體包括藉由一些鍵結電子之重組實現之互變。
如本文所用,措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係指本發明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或無機鹽。例示性鹽包括但不限於硫酸鹽、檸檬酸鹽、乙酸鹽、草酸鹽、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鹽、硫酸氫鹽、磷酸鹽、酸性磷酸鹽、異菸鹼酸鹽、乳酸鹽、水楊酸鹽、酸性檸檬酸鹽、酒石酸鹽、油酸鹽、鞣酸鹽、泛酸鹽、酒石酸氫鹽、抗壞血酸鹽、丁二酸鹽、順丁烯二酸鹽、龍膽酸鹽、反丁烯二酸鹽、葡糖酸鹽、葡糖醛酸鹽、糖質酸鹽、甲酸鹽、苯甲酸鹽、麩胺酸鹽、甲烷磺酸鹽「甲磺酸鹽」、乙烷磺酸鹽、苯磺酸鹽、對甲苯磺酸鹽、雙羥萘酸鹽(亦即,1,1’-亞甲基-雙-(2-羥基-3-萘甲酸鹽))、鹼金屬(例如,鈉及鉀)鹽、鹼土金屬(例如,鎂)鹽及銨鹽。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涉及包括另一分子,諸如乙酸鹽離子、丁二酸鹽離子或其他相對離子。該相對離子可為使親本化合物上之電荷穩定化的任何有機或無機部分。此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在其結構中具有超過一個帶電原子。其中多個帶電原子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一部分之情況可具有多個相對離子。因此,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具有一或多個帶電原子及/或一或多個相對離子。
若本發明化合物為鹼,則所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可獲得之任何合適方法製備,例如用諸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甲烷磺酸、磷酸及其類似物之無機酸,或用諸如乙酸、順丁烯二酸、丁二酸、扁桃酸、反丁烯二酸、丙二酸、丙酮酸、草酸、乙醇酸、水楊酸、哌喃糖酸(諸如葡糖醛酸或半乳糖醛酸)、α羥基酸(諸如檸檬酸或酒石酸)、胺基酸(諸如天冬胺酸或麩胺酸)、芳香酸(諸如苯甲酸或肉桂酸)、磺酸(諸如對甲苯磺酸或乙烷磺酸)或其類似物之有機酸處理游離鹼。
若本發明化合物為酸,則所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藉由任何合適方法製備,例如用諸如胺(一級、二級或三級)、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鹼土金屬氫氧化物或其類似物之無機或有機鹼處理游離酸。合適鹽之說明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源於諸如甘胺酸及精胺酸之胺基酸、氨水、一級、二級及三級胺及諸如哌啶、嗎啉及哌口井之環狀胺的有機鹽,及源於鈉、鈣、鉀、鎂、錳、鐵、銅、鋅、鋁及鋰之無機鹽。
如本文所用,術語「溶劑合物 」意謂如下化合物,其進一步包括藉由非共價分子間力結合之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之量的溶劑,諸如水、異丙醇、丙酮、乙醇、甲醇、DMSO、乙酸乙酯、乙酸及乙醇胺二氯甲烷、2-丙醇或其類似物。該等化合物之溶劑合物或水合物容易藉由向該化合物中添加至少一莫耳當量之羥基溶劑(諸如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或水)以產生亞胺部分之溶劑化或水合來製備。
措辭「醫藥學上可接受 」指示該物質或組合物必須可在化學上及/或在毒物學上與構成該調配物之其他成分及/或用其治療之哺乳動物相容。
術語「保護基 」或「保護部分 」係指在與該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結合物上之其他官能基反應時通常用於阻斷或保護特定官能基之取代基。例如,「 - 保護基 」或「胺基 - 保護部分 」為附接至胺基之取代基,其阻斷或保護該化合物中之胺基官能基。該等基團為此項技術中熟知的(參見例如P. Wuts及T. Greene, 2007,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第7章, J. Wiley & Sons, NJ)且由諸如胺基甲酸甲酯及胺基甲酸乙酯之胺基甲酸酯、FMOC、經取代之胺基甲酸乙酯、藉由1,6-β-消除裂解(亦稱作「自降解 」)的胺基甲酸酯、脲、醯胺、肽、烷基及芳基衍生物例示。合適之胺基-保護基包括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第三丁氧基羰基(BOC)、苄氧羰基(CBZ)及9-茀基甲氧羰基(Fmoc)。關於保護基及其用途之一般描述,參見P. G.M. Wuts及T. W. Greene,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2007。
術語「離去基 」係指在取代或置換期間離去之帶電或不帶電部分之基團。該等離去基為此項技術中熟知的且包括但不限於鹵素、酯、烷氧基、羥基、甲苯磺酸酯、三氟甲磺酸酯、甲磺酸酯、腈、疊氮化物、胺基甲酸酯、二硫化物、硫酯、硫醚及重氮化合物。
術語「反應性酯 」係指具有可容易置換之離去基之酯,該離去基可容易與胺基反應以形成醯胺鍵。反應性酯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N-羥基磺基丁二醯亞胺酯、硝基苯基(例如,2或4-硝基苯基)酯、二硝基苯基(例如,2,4-二硝基苯基)酯、磺基-四氟苯基(例如,4磺基-2,3,5,6-四氟苯基)酯或五氟苯基酯。
術語「雙官能交聯劑 」、「雙官能連接體 」或「交聯劑 」係指具有兩個反應性基團之修飾劑;該等反應性基團之一能夠與細胞結合劑反應,而另一者與細胞毒性化合物反應以使該兩個部分連接在一起。該等雙官能交聯劑為此項技術中熟知的(參見例如Isalm及DentBioconjugation 第5章, 第218-363頁, Groves Dictionaries Inc. New York, 1999)。例如,使得能夠經由硫醚鍵連接之雙官能交聯劑包括N -丁二醯亞胺基-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甲酸酯(SMCC)以引入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N -丁二醯亞胺基-4-(碘乙醯基)-胺基苯甲酸酯(SIAB)以引入碘乙醯基。在細胞結合劑上引入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鹵基乙醯基之其他雙官能交聯劑為此項技術中熟知的(參見美國專利申請案2008/0050310、20050169933,可獲自Pierce Biotechnology Inc. P.O. Box 117, Rockland, IL 61105, USA)且包括但不限於雙-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聚乙二醇(BMPEO)、BM(PEO)2 、BM(PEO)3 、N-(β-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丙氧基)丁二醯亞胺酯(BMPS)、γ-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丁酸N-丁二醯亞胺酯(GMBS)、e-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己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EMCS)、5-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戊酸NHS、HBVS、N-丁二醯亞胺基-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羧基-(6-醯胺基己酸酯) (其為SMCC之「長鏈」類似物(LC-SMCC))、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甲醯基-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MBS)、4-(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丁酸醯肼或HCl鹽(MPBH)、N-丁二醯亞胺基3-(溴乙醯胺基)丙酸酯(SBAP)、N-丁二醯亞胺基碘乙酸酯(SIA)、k-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十一酸N-丁二醯亞胺酯(KMUA)、N-丁二醯亞胺基4-(對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丁酸酯(SMPB)、丁二醯亞胺基-6-(β-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丙醯胺基)己酸酯(SMPH)、丁二醯亞胺基-(4-乙烯基磺醯基)苯甲酸酯(SVSB)、二硫雙-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烷(DTME)、1,4-雙-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丁烷(BMB)、1,4雙順丁烯二醯亞胺基-2,3-二羥基丁烷(BMDB)、雙-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己烷(BMH)、雙-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烷(BMOE)、磺基丁二醯亞胺基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甲酸酯(磺基-SMCC)、磺基丁二醯亞胺基(4-碘-乙醯基)胺基苯甲酸酯(磺基-SIAB)、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甲醯基-N-羥基磺基丁二醯亞胺酯(磺基-MBS)、N-(γ-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丁醯基氧基)磺基丁二醯亞胺酯(磺基-GMBS)、N-(ε-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己醯基氧基)磺基丁二醯亞胺酯(磺基-EMCS)、N-(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十一醯基氧基)磺基丁二醯亞胺酯(磺基-KMUS)及磺基丁二醯亞胺基4-(對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丁酸酯(磺基-SMPB)。
雜雙官能交聯劑為具有兩個不同反應性基團之雙官能交聯劑。含有胺-反應性N -羥基丁二醯亞胺基(NHS基團)及羰基-反應性肼基兩者之雜雙官能交聯劑亦可用於使本文所述之細胞毒性化合物與細胞-結合劑(例如,抗體)連接。該等市售雜雙官能交聯劑之實例包括丁二醯亞胺基6-肼基菸鹼醯胺丙酮腙(SANH)、丁二醯亞胺基4-肼基對苯二甲酸酯鹽酸鹽(SHTH)及丁二醯亞胺基金井菸鹼酸酯鹽酸鹽(SHNH)。具有酸不穩定鍵之結合物亦可使用本發明之具有肼的苯二氮平衍生物來製備。可使用之雙官能交聯劑之實例包括丁二醯亞胺基-對甲醯基苯甲酸酯(SFB)及丁二醯亞胺基-對甲醯基苯氧基乙酸酯(SFPA)。
使得能夠經由二硫鍵使細胞結合劑與細胞毒性化合物連接之雙官能交聯劑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包括N -丁二醯亞胺基-3-(2-吡啶基二硫基)丙酸酯(SPDP)、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戊酸酯(SPP)、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丁酸酯(SPDB)、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2-磺基丁酸酯(磺基-SPDB)以引入二硫基吡啶基。可用於引入二硫基之其他雙官能交聯劑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揭示於美國專利6,913,748、6,716,821及美國專利公開案20090274713及20100129314中,其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或者,亦可使用引入硫醇基之交聯劑,諸如2-亞胺基硫雜戊環、高半胱胺酸硫內酯或S-乙醯基丁二酸酐。
如本文所定義,「連接體 」、「連接體部分 」或「連接基團 」係指使諸如細胞結合劑及細胞毒性化合物之兩個基團連接在一起之部分。典型地,該連接體在連接其所連接之兩個基團的條件下實質上呈惰性。雙官能交聯劑可包含兩個反應性基團,在連接體部分之各末端處一個基團,以致一個反應性基團可首先與細胞毒性化合物反應以提供具有該連接體部分及第二反應性基團之化合物,該第二反應性基團可接著與細胞結合劑反應。或者,該雙官能交聯劑之一末端可首先與細胞結合劑反應以提供具有連接體部分及第二反應性基團之細胞結合劑,其可接著與細胞毒性化合物反應。該連接部分可含有允許在特定位點處釋放該細胞毒性部分之化學鍵。合適化學鍵為此項技術中熟知的且包括二硫鍵、硫醚鍵、酸不穩定鍵、光不穩定鍵、肽酶不穩定鍵及酯酶不穩定鍵(參見例如美國專利5,208,020;5,475,092;6,441,163;6,716,821;6,913,748;7,276,497;7,276,499;7,368,565;7,388,026及7,414,073)。較佳為二硫鍵、硫醚及肽酶不穩定鍵。可用於本發明之其他連接體包括不可裂解連接體,諸如詳細描述於美國公開案第20050169933號中之彼等,或描述於US 2009/0274713、US 2010/01293140及WO 2009/134976中之帶電連接體或親水性連接體,該等公開案中每一者均明確地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該等公開案中每一者均明確地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術語「胺基酸 」係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或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由NH2 -C(Raa’ Raa )-C(=O)OH表示,其中Raa 及Raa’ 各自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芳基、雜芳基或雜環基或Raa 及N端氮原子可合起來形成雜環(例如,如在脯胺酸中)。術語「胺基酸殘基 」係指當一個氫原子自胺基酸之胺及/或羧基末端移除時之相應殘基,諸如-NH-C(Raa’ Raa )-C(=O)O-。
術語「 」係指藉由肽(醯胺)鍵連接之胺基酸單體的短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肽含有2至20個胺基酸殘基。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肽含有2至10個胺基酸殘基。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肽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如本文所用,當肽為本文所述之細胞毒性劑或連接體中由胺基酸之特定序列表示的一部分時,該肽可沿兩個方向連接至該細胞毒性劑或該連接體之剩餘部分。例如,二肽X1 -X2 包括X1 -X2 及X2 -X1 。同樣,三肽X1 -X2 -X3 包括X1 -X2 -X3 及X3 -X2 -X1 且四肽X1 -X2 -X3 -X4 包括X1 -X2 -X3 -X4 及X4 -X2 -X3 -X1 。X1 、X­2 、X3 及X4 表示胺基酸殘基。
術語「陽離子 」係指具有正電荷之離子。該陽離子可為單價(例如,Na+ 、K+ 等)、二價(例如,Ca2+ 、Mg2+ 等)或多價(例如,Al3+ 等)。較佳地,該陽離子為單價。
術語「經半胱胺酸工程改造之抗體 」包括具有通常未存在於抗體輕鏈或重鏈之既定殘基處的至少一個半胱胺酸(Cys)之抗體。該等Cys亦可稱作「經工程改造之Cys」,可例如藉由標準重組技術(例如,藉由用Cys之編碼序列置換在標靶殘基處的非Cys殘基之編碼序列)經引入。在某些實施例中,經Cys工程改造之本發明抗體在重鏈中具有經工程改造之Cys。在某些實施例中,經工程改造之Cys在重鏈之CH3域中或附近。在某些實施例中,經工程改造之Cys在重鏈之殘基442處(EU/OU編號)。
如本文所用,本文所述之所有抗體胺基酸殘基均根據EU指數編號,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 第5版, NIH公開案第91-3242號, 1991 (EU/OU編號,完整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常見同型係稱作G1、G2、G4等。
C442殘基可經由C442殘基之游離硫醇基,諸如經由與細胞毒性藥物之硫醇反應劑(例如,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反應而與該細胞毒性藥物/劑結合。
如本文所用,「水溶液 」係指如下溶液,其中溶劑為水或水與一或多種有機溶劑之混合物。
術語「治療有效量 」意謂活性化合物或結合物之量會在個體中引發所需生物反應。該反應包括所治療之疾病或病症之症狀的減輕、該疾病之症狀或該疾病自身之復發的預防、抑制或延遲、與該治療不存在相比該個體之壽命的增加或該疾病之症狀或該疾病自身之進展的預防、抑制或延遲。有效量之測定充分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能力內,尤其根據本文所提供之實施方式。化合物I之毒性及治療功效可藉由標準醫藥程序在細胞培養物中及在實驗動物中測定。本發明化合物或結合物或欲投與至個體之其他治療劑的有效量將取決於多發性骨髓瘤之階段、類別及狀態以及個體之特徵,諸如一般健康狀態、年齡、性別、體重及藥物耐受性。本發明化合物或結合物或欲投與之其他治療劑的有效量亦將取決於投與途徑及劑型。劑量及時間間隔可個別地經調節以提供足以維持所需治療效應之該活性化合物的血漿水準。
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 (treating )」或「治療 (treatment )」包括以改良或穩定化個體之病狀的方式逆轉、降低或阻止病狀之症狀、臨床病徵及潛在病理學。如本文所用,且如此項技術中充分理解,「治療」為一種用於獲得有益或所需結果(包括臨床結果)之方法。有益或所需臨床結果可包括但不限於與病狀(例如,癌症)相關之一或多種症狀或病狀之減輕、改善或進展減慢、疾病程度之削弱、疾病的穩定化(亦即,未惡化)狀態、延遲或減慢疾病進展、疾病狀態之改善或緩和以及緩解(部分或全部),無論可偵測抑或不可偵測。「治療」亦可意謂如與未接受治療之情況下的預期生存相比,延長生存。例示性有益臨床結果描述於本文中。
本發明化合物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本文所述之細胞毒性化合物。
在第一實施例中,該細胞毒性化合物由式(I)、(II)或(II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其中:
W1 為-(CH2 )n1 -;
W2 為-(CH2 )n2 -
n1為1、2或3;
n2為0、1或2;
n3為0或1;
R1a 及R1a’ 各自獨立地為H、鹵化物、-OH或(C1 -C6 )烷基;或R1a 及R1a’ 合起來形成含雙鍵基團=B;
=B係選自(C2 -C6 )烯基或羰基,其中該(C2 -C6 )烯基視情況經鹵素、-OH、(C1 -C3 )烷氧基或苯基取代;
Q為Q1 -Ar-Q2
Q1 係不存在、(C1 -C6 )烷基或-CH=CH-;
Ar係不存在或芳基;
Q2 為-H、(C1 -C6 )烷基、(C1 -C6 )烯基、聚乙二醇單元-Rc’ -(OCH2 CH2 )n -Rc 或選自鹵素、胍鹽[-NH(C=NH)NH2 ]、-R、-OR、-NR’R’’、-NO2 、-NCO、-NR’COR’’、NR’(C=O)OR’’ -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疊氮基、-COR’、-OCOR’及-OCONR’R’’之取代基;
n為整數1至10;
Rc’ 為(C1 -C4 )烷基,
Rc 為H或(C1 -C4 )烷基,
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或(C1 -C4 )烷基,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胺保護部分或RL ;且Y為-OH或-SO3 H;
RL 為具有能夠共價地連接該細胞毒性化合物至細胞-結合劑(CBA)之反應性基團的自降解連接體;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選自-H、(C1 -C6 )烷基、鹵素、-OR、-NR’R’’、-NO2 、-NR’COR’’、-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COR’、-OCOR’及-OCONR’R’’;
R在每次出現時為-H或(C1 -C6 )烷基;
R’及R’’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NHR、-NR2 、-COR或(C1 -C6 )烷基;
R6 為-H、-R、-OR、-SR、-NR’R’’、-NO2 或鹵素;
A係不存在或選自-O-、-C(=O)-、-CRR’O-、-CRR’-、-S-、-CRR’S-、-NR5 及-CRR’N(R5 )-;
L1 為間隔基;
Z1 為一鍵、或-NR5 -;
s3為連接L1 之位點且s4為連接至Ar1 之位點;
R5 為-H或(C1 -C4 )烷基;
R100 及R101 在每次出現時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4 )烷基或(C1 -C4 )鹵烷基;
Ar1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2或-NR5 -;
s5為連接Ar1 之位點且s6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
Ar2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3或-NR5 -;
Ar3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L為H、-C(=O)Ra 、-NRb Rc 或具有能夠共價地連接該細胞毒性化合物至細胞-結合劑(CBA)之反應性基團的連接體;
Ra 為-OH、-Cl、-O(C1 -C6 )烷基或-C(=O)ORa 為反應性酯基;
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且
其限制條件在於(i)當該化合物由式(II)或(III)表示時,Z1 不為
(ii) 當該化合物由式(I)表示時,該化合物不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且
(iii) 當X為RL 時,L為H、-C(=O)Ra 或-NRb Rc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W1 為-CH2 -,且W2 為一鍵;或W1 及W2 同時為-CH2 -。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1 為(C1 -C10 )烷基、(C2 -C10 )烯基、(C2 -C10 )炔基、(C3 -C8 )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4 )烷基-(C3 -C8 )環烷基-(C1 -C4 )烷基、(C1 -C4 )烷基-芳基-(C1 -C4 )烷基或(C1 -C4 )烷基-雜芳基-(C1 -C4 )烷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I)、(II)或(III),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鹵素、-NO2 、-OR、-NR2 或氰基;
R為-H或(C1 -C4 )烷基;
R6 為-OR;
A為-O-或-S-;且
L1 為-(CH2 )m1 -;
s1為連接至A之位點;s2為連接至Z1 之位點;
m1為1、2、3、4、5或6;
m2為1、2或3;
m2’為0、1、2或3;且
m3為整數1至10;且剩餘變數如第一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二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IA-1);
(IA-2);
(IB-1);
(IB-2);
(IC);
(ID),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等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實施例或本文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述。
在第三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由式(IC)、(ID)、(IIC)或(IIIC)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其中:
L為H、-C(=O)Ra 或-NRb Rc ;且
RL 由下式表示:

其中:
G1 為具有附接至其之胺反應性基團、硫醇反應性基團或醛反應性基團的間隔基;
LA 為包含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
LB 為共價鍵或與-OC(=O)-合起來形成自降解連接體;且
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C(=O)O-及LB 合起來形成如下基團:

其中星號指示與N10位置之附接點,波浪線指示與連接體LA 之附接點,Y’為-NH-、-O-、-C(=O)NH-或-C(=O)O-,且n為0至3。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RL 由下式表示:

其中:
P1 為具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
JCB -A-由以下表示:
(i)
(ii)
(ii’)
(iii)
(iv)
(v)
(vi)
其中:m4、m5、m5’、m6、m7及m8各自獨立地為整數1至6;m5’’及m7’各自獨立地為0或整數1至10;E為-OH或-Cl或-C(=O)E為反應性酯;且Js;或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JCB -A-由以下表示:
(i)
(ii)
(ii’)
(iii)
(iv);或
(v)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P1 為選自Ala-Ala、Gln-Leu、Phe-Lys、Val-Ala、Val-Lys、Ala-Lys、Val-Cit、Phe-Cit、Leu-Cit、Ile-Cit、Phe-Arg、Trp-Cit、Lys-Lys、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Gly-Gly-Gly、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及Val-Ala-Val;Ala-Leu-Ala-Leu、β-Ala-Leu-Ala-Leu及Gly-Phe-Leu-Gly之肽殘基。更特定言之,P1 為Ala-Ala或Val-Ala。
在第四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或(IIIC)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L1 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
;或
其中s1為連接至A之位點且s2為連接至Z1 之位點;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或第三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五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或(IIIC)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Z1;或,其中R5 為H或Me;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在一特定實施例中,Z1 不為
在第六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或(IIIC)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Ar1 為苯、萘、5至6員雜芳環、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六實施例之一特定實施例中,Ar1 為苯、萘、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或蝶啶。
在第六實施例之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1 為吡咯、咪唑、噻唑、吡啶、苯并[b]呋喃、苯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在第六實施例之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1 由以下之一表示: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更特定言之,Rd 為甲基。
在第七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或(IIIC)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Z2;或,其中R5 為H或Me;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第六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八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或(IIIC)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Ar2 為苯、萘、萘、5至6員雜芳環或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或第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Ar2 為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蝶啶、苯或萘。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2 為吡咯、咪唑、苯、苯并[b]噻吩、苯并[b]呋喃、苯并咪唑、吲哚、喹啉或異喹啉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2 由以下之一表示: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更特定言之,Rd ’為甲基。
在第九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或(IIIC)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n3為0;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或第八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十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或(IIIC)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n3為1;Z3;或,其中R5 為H或Me;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或第八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十一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或(IIIC)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Ar3 為苯、萘、5至6員雜芳環或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或第十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Ar3 為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蝶啶、苯或萘。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3 由以下之一表示: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
在第十二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IA-1a);
(IA-2a);
(IB-1a);
(IB-2a);
(IC-a);或
(ID-a),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Ar1 為吡咯、咪唑、噻唑、吡啶、苯并[b]呋喃、苯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咯;
Ar2 為吡咯、咪唑、苯、苯并[b]噻吩、苯并[b]呋喃、苯并咪唑、吲哚、喹啉、異喹啉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第十二實施例之化合物,
Ar1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且
Ar2,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更特定言之,Rd 及Rd’ 同時為甲基。
在第十三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等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十四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IIIC)、(IA-1a)、(IA-2a)、(IB-1a)、(IB-2a)、(IC-a)、(ID-a)、(IA-1b)、(IA-2b)、(IB-1b)或(IB-2b)化合物,L為H、-C(=O)OH、-C(=O)O(C1 -C3 )烷基、反應性酯或-NH2 ,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或第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十四實施例中亦提供,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IIIC)、(IA-1a)、(IA-2a)、(IB-1a)、(IB-2a)、(IC-a)、(ID-a)、(IA-1b)、(IA-2b)、(IB-1b)或(IB-2b)化合物,L為具有可與細胞-結合劑形成共價鍵之胺反應性基團的連接體,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或第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更特定言之,該胺反應性基團為反應性酯。
在第十五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IIIC)、(IA-1a)、(IA-2a)、(IB-1a)、(IB-2a)、(IC-a)、(ID-a)、(IA-1b)、(IA-2b)、(IB-1b)或(IB-2b)化合物,L由以下各式中之任一者表示:
-C(=O)-NR5a -Rx1 ‑SZs (L3a)、
-NR5a ‑C(=O)‑Rx2 ‑SZs (L3b)
-C(=O)-NR5a -Rx3 -J (L3c)或
-NR5a -P2 -C(=O)-Rx4 -J (L3d),
其中:
R5a 為H或(C1 -C­3 )烷基;
Rx1 、Rx2 、Rx3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10 )烷基、(C3 -C8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P2 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20個之間胺基酸殘基之肽;
J為-C(=O)Ra 或反應性酯基;
Ra 為-OH、-Cl、-O(C1 -C6 )烷基;
Zs 為H、-SRe 、-C(=O)Re1 或具有可與細胞-結合劑形成共價鍵之反應性基團的雙官能連接體部分;且
Re 為(C1 -C6 )烷基或係選自苯基、硝基苯基(例如,2或4-硝基苯基)、二硝基苯基(例如,2,4-二硝基苯基)、羧基硝基苯基(例如,3-羧基-4-硝基苯基)、吡啶基或硝基吡啶基(例如,4-硝基吡啶基);且
Re1 為(C1 -C6 )烷基;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或第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Rx1 、Rx2 、Rx3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Rxc -(CH2 CH2 O)n -Rxc’ -,其中n為整數1至10;Rxc 係不存在或(C1 -C4 )烷基;且Rxc’ 為(C1 -C4 )烷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由式(L3a)表示,Rx1 為-(CH2 )p1 -(CRf1 Rg1 )-,其中Rf1 及Rg1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1為0、1、2、3、4或5。更特定言之,p1為1且Rf1 及Rg1 同時為甲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由式(L3b)表示,Rx2 為-(CH2 )p2 -(CRf2 Rg2 )-,其中Rf2 及Rg2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2為0、1、2、3、4或5。更特定言之,Rx2 為-(CH2 )p2 -(CRf2 Rg2 )-,其中Rf2 及Rg2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2為0、1、2、3、4或5。更特定言之,Rf2 及Rg2 同時為甲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由式(L3c)表示,Rx3 為-(CH2 )p3 -,其中p3為整數2至6。更特定言之,p3為2。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由式(L3d)表示,Rx4 為-(CH2 )p4 -,其中p4為整數2至6。更特定言之,p4為4。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第十五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式(L3d),P2 為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更特定言之,P2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Ala、Cit-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Met-Ala、Gln-Val、Asn-Ala、Gln-Phe及Gln-Ala。甚至更特定言之,P2 為Gly-Gly-Gly、Ala-Val、Val-Ala、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第十五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式(L3a)或(L3b),Zs 為H或-SRe ,其中Re 為(C1 -C3 )烷基、吡啶基或硝基吡啶基(例如,4-硝基吡啶基)。或者,Zs 由以下任一者表示:
(a1);(a2);
(a3);
(a4);(a5);
(a6);(a7);
(a8);(a9);
(a10);
(a11);(a12);
(a13);(a14);及
(a15),
q為整數1至5;
n’為整數2至6;且
U為H或SO3 H。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第十五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式(L3c)或(L3d),J為選自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N-羥基磺基丁二醯亞胺酯、硝基苯基(例如,2或4-硝基苯基)酯、二硝基苯基(例如,2,4-二硝基苯基)酯、磺基-四氟苯基(例如,4-磺基-2,3,5,6-四氟苯基)酯及五氟苯基酯之反應性酯。更特定言之,J為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
在第十六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為以下任一者: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200 為-OH、-O(C1 -C3 )烷基或;R300 為H或胺保護基(例如,Boc);且Z100 為H、SRe 或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
(a1);(a2);
(a3);
(a4);(a5);
(a6);(a7);
(a8);(a9);
(a10);
(a11);(a12);
(a13);(a14);及
(a15),
Re 為(C1 -C3 )烷基、吡啶基或硝基吡啶基(例如,4-硝基吡啶基);
q為整數1至5;
n’為整數2至6;且
U為H或SO3 H;且剩餘變數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述。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R200 為-OMe或;且Z100 為H或-SMe或由式(a7)或(a9)表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Z100 由式(a7)或(a9)表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在第十七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IIIC)、(IA-1a)、(IA-2a)、(IB-1a)、(IB-2a)、(IC-a)、(ID-a)、(IA-1b)、(IA-2b)、(IB-1b)或(IB-2b)化合物,L由下式表示:
-C(=O)-NR5a -Rx1 ‑S-Zc1 (L4a)、
-NR5a ‑C(=O)‑Rx2 ‑SZc1 (L4b)
-C(=O)-NR5a -Rx3 -C(=O)-Zc2 (L4c)或
-NR5a -P2 -C(=O)-Rx4 -C(=O)-Zc2 (L4d),
其中:
Zc1(L4a1)或(L4b1);
Zc2
V為-C(=O)-NR9 -或-NR9 -C(=O)‑;
Q為-H、帶電取代基或可離子化基團;
R9 、R10 、R11 、R12 、R13 、R19 、R20 、R21 及R22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
r1及r2各自獨立地為0或在1與10之間的整數;
q1及q2各自獨立地為0或在1與10之間的整數;
Rh 為-H或(C1 -C3 )烷基;
R19 及R20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
s1為1與10之間的整數;
P3 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或第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L由式(L4a)或(L4b)表示,且P3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及Met-Ala。更特定言之,P3 為Gly-Gly-Gly、Ala-Val、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a)或(L4b),Zc1 由下式表示:

;或
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a)或(L4b),R5a 為H或Me;Rx1 為-(CH2 )p4 -(CRf Rg )-,且Rx2 為-(CH2 )p5 -(CRf Rg )-,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且p4及p5各自獨立地為0、1、2、3、4或5;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更特定言之,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由式(L4c)或(L4d)表示,R5a 為H或Me;Rx3 為-(CH2 )p3 -,其中p3為整數2至6;且Rx4 為-(CH2 )p4 -,其中p4為整數2至6;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c)或(L4d),P2 為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更特定言之,P2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Cit-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Met-Ala、Gln-Val、Asn-Ala、Gln-Phe及Gln-Ala;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甚至更特定言之,P2 為Gly-Gly-Gly、Ala-Val、Val-Ala、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c)或(L4d),Zc2 由下式表示:

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a)、(L4b)、(L4c)或(L4d),Rh 為H或Me;Q為-SO3 H;且R19 及R20 同時為H;且s1為整數1至6;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十八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在第十九實施例中,關於式(I)、(II)、(III)、(IA-1)、(IA-2)、(IB-1)、(IB-2)、(IC)、(ID)、(IIA)、(IIB)、(IIC)、(IIIA)、(IIIB)、(IIIC)、(IA-1a)、(IA-2a)、(IB-1a)、(IB-2a)、(IC-a)、(ID-a)、(IA-1b)、(IA-2b)、(IB-1b)或(IB-2b)化合物,L由下式表示:
-C(=O)-NR5a -Rx1 ‑S-Zs1 -Js (L5a)、
-NR5a ‑C(=O)‑Rx2 ‑S-Zs1 -Js (L5b)
-C(=O)-NR5a -Rx3 -Za2 -Rx3’ -Js (L5c)
-NR5a -Rx3 -C(=O)-Rx4 -Za2 -Rx4’ -Js (L5c1)或
-NR5a -P3 -C(=O)-Rx4 -Za2 -Rx4’ -Js (L5d),
其中:
Rx1 、Rx2 、Rx3 、Rx3’ 、Rx4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 )烷基;
Zs1
s9為連接至式(L5a)或(L5b)中的-S-基團之位點;
s10為連接至該基團Js 之位點;
Za1 係不存在、-C(=O)-NR9 -或-NR9 -C(=O)-;
R9 為-H或(C1 -C3 )烷基;
Q為H、帶電取代基或可離子化基團;
Ra1 、Ra2 、Ra3 、Ra4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3 )烷基;且
qs1及rs1各自獨立地為整數0至10,其限制條件在於qs1及rs1不同時為0
Za2 係不存在、-C(=O)-NR9 -或-NR9 -C(=O)-;
R9 為-H或(C1 -C3 )烷基;
Js 為醛反應性基團;且剩餘變數如第一態樣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或第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Js;或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由式(L5c)、(L5c1)或(L5d)表示;R5 及R9 同時為H或Me;且Rx1 、Rx2 、Rx3 、Rx3’ 、Rx4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H2 )s -;其中s為1、2、3、4、5或6;且剩餘變數如第十九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5d),P3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及Met-Ala;且剩餘變數如第十九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更特定言之,P3 為Gly-Gly-Gly、Ala-Val、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5a)或(L5b),Q為-SO3 H。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由式(L5a)或(L5b)表示,且Zs1 由下式表示: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為H或-SO3 H;且剩餘變數如第十九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更特定言之,Rx1 為-(CH2 )p -(CRf Rg )-,且Rx2 為-(CH2 )p -(CRf Rg )-,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且p為0、1、2或3。甚至更特定言之,Rf 及Rg 獨立地為H或Me。
在第二十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上文所述之化合物(例如,第一態樣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第一至第二十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化合物),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雙鍵,X不存在且Y為-H。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上文所述之化合物(例如,第一態樣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第一至第二十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化合物),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X為-H,且Y為-SO3 H或-SO3 Na。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上文所述之化合物(例如,第一態樣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第一至第二十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化合物),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本發明結合物
在第二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其包含共價連接至本文所述之細胞毒性化合物的本文所述之細胞-結合劑。
在第二十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W1 為-(CH2 )n1 -;
W2 為-(CH2 )n2 -
n1為1、2或3;
n2為0、1或2;
n3為0或1;
R1a 及R1a’ 各自獨立地為H、鹵化物、-OH或(C1 -C6 )烷基;或R1a 及R1a’ 合起來形成含雙鍵基團=B;
=B係選自(C2 -C6 )烯基或羰基,其中該(C2 -C6 )烯基視情況經鹵素、-OH、(C1 -C3 )烷氧基或苯基取代;
Q為Q1 -Ar-Q2
Q1 係不存在、(C1 -C6 )烷基或-CH=CH-;
Ar係不存在或芳基;
Q2 為-H、(C1 -C6 )烷基、(C1 -C6 )烯基、聚乙二醇單元-Rc’ -(OCH2 CH2 )n -Rc 或選自鹵素、胍鹽[-NH(C=NH)NH2 ]、-R、-OR、-NR’R’’、-NO2 、-NCO、-NR’COR’’、NR’(C=O)OR’’ -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疊氮基、-COR’、-OCOR’及-OCONR’R’’之取代基;
n為整數1至10;
Rc’ 為(C1 -C4 )烷基,
Rc 為H或(C1 -C4 )烷基,
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或(C1 -C4 )烷基,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胺保護部分或RL1 ;且Y為-OH或-SO3 H;
RL1 為具有共價地鍵結細胞-結合劑(CBA)之連接部分的自降解連接體;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選自-H、(C1 -C6 )烷基、鹵素、-OR、-NR’R’’、-NO2 、-NR’COR’’、-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COR’、-OCOR’及-OCONR’R’’;
R在每次出現時為-H或(C1 -C6 )烷基;
R’及R’’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NHR、-NR2 、-COR或(C1 -C6 )烷基;
R6 為-H、-R、-OR、-SR、-NR’R’’、-NO2 或鹵素;
A係不存在或選自-O-、-C(=O)-、-CRR’O-、-CRR’-、-S-、-CRR’S-、-NR5 及-CRR’N(R5 )-;
L1 為間隔基;
Z1 為一鍵、或-NR5 -;
s3為連接L1 之位點且s4為連接至Ar1 之位點;
R5 為-H或(C1 -C4 )烷基;
R100 及R101 在每次出現時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4 )烷基或(C1 -C4 )鹵烷基;
Ar1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2或-NR5 -;
s5為連接Ar1 之位點且s6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
Ar2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3或-NR5 -;
s7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且s8為連接至Ar3 之位點;
Ar3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LCB 為具有共價地連接至細胞-結合劑(CBA)之連接部分的連接體;
w為整數1至20;
Ra 為-OH、-Cl、-O(C1 -C6 )烷基或-C(=O)ORa 為反應性酯基;
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且
其限制條件在於(i)當該結合物由式(V)或(VI)表示時,Z1 不為
(ii) 當該結合物由式(IV)表示時,該結合物不包含由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且
(iii) 當X為RL1 時,L為H、-C(=O)Ra 或-NRb Rc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W1 為-CH2 -,且W2 為一鍵;或W1 及W2 同時為-CH2 -。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1 為(C1 -C10 )烷基、(C2 -C10 )烯基、(C2 -C10 )炔基、(C3 -C8 )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4 )烷基-(C3 -C8 )環烷基-(C1 -C4 )烷基、(C1 -C4 )烷基-芳基-(C1 -C4 )烷基或(C1 -C4 )烷基-雜芳基-(C1 -C4 )烷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IV)、(V)或(VI),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鹵素、-NO2 、-OR、-NR2 或氰基;
R為-H或(C1 -C4 )烷基;
R6 為-OR;
A為-O-或-S-;且
L1 為-(CH2 )m1 -;
s1為連接至A之位點;s2為連接至Z1 之位點;
m1為1、2、3、4、5或6;
m2為1、2或3;
m2’為0、1、2或3;且
m3為整數1至10;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二十二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IVA-1);
(IVA-2);
(IVB-1);
(IVB-2);
(IVC);
(IVD),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等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實施例或本文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述。
在第二十三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式(IVC)、(IVD)、(VC)或(VIC)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其中:
L為H、-C(=O)Ra 或-NRb Rc ;且
RL1 由下式表示:

其中:
G1 ’為具有共價附接至CBA之連接部分的間隔基,其中該連接部分藉由使該間隔基之胺反應性基團、硫醇反應性基團或醛反應性基團與該CBA反應而形成;
LA 為包含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
LB 為共價鍵或與-OC(=O)-合起來形成自降解連接體;且
剩餘變數如第一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C(=O)O-及LB 合起來形成如下基團:

其中星號指示與N10位置之附接點,波浪線指示與連接體LA 之附接點,Y’為-NH-、-O-、-C(=O)NH-或-C(=O)O-,且n為0至3。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RL1 由下式表示:

其中:
P1 為具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
JCB’ -A-由以下表示:
(i)
(ii)
(ii’)
(iii)
(iv)
(v)
(vi)
其中:s10為連接至CBA之位點;s9為連接至P1 之位點;m4、m5、m5’、m6、m7及m8各自獨立地為整數1至6;m5’’及m7’各自獨立地為0或整數1至10;E為-OH或-Cl或-C(=O)E為反應性酯,且JCB s1,s9為連接至P1 之位點且s10為經由位於CBA上之醛基連接至CBA之位點。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JCB ’-A-由以下表示:
(i)
(ii)
(ii’)
(iii)
(iv)
(v)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P1 為選自Ala-Ala、Gln-Leu、Phe-Lys、Val-Ala、Val-Lys、Ala-Lys、Val-Cit、Phe-Cit、Leu-Cit、Ile-Cit、Phe-Arg、Trp-Cit、Lys-Lys、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Gly-Gly-Gly、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及Val-Ala-Val;Ala-Leu-Ala-Leu、β-Ala-Leu-Ala-Leu及Gly-Phe-Leu-Gly之肽殘基。
在第四實施例中,關於式(IV)、(V)、(IV)、(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或(VIC)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L1 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
;或
其中s1為連接至A之位點且s2為連接至Z1 之位點;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或第二十三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二十五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或(VIC)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Z1;或,其中R5 為H或Me;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或第二十四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在一特定實施例中,Z1 不為
在第二十六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或(VIC)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Ar1 為苯、萘、5至6員雜芳環、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或第二十五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二十六實施例之一特定實施例中,Ar1 為苯、萘、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或蝶啶。
在第二十六實施例之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1 為吡咯、咪唑、噻唑、吡啶、苯并[b]呋喃、苯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在第二十六實施例之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1 由以下之一表示: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更特定言之,Rd 為甲基。
在第二十七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或(VIC)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Z2;或,其中R5 為H或Me;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或第二十六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二十八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或(VIC)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Ar2 為苯、萘、萘、5至6員雜芳環或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或第二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Ar2 為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蝶啶、苯或萘。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2 為吡咯、咪唑、苯、苯并[b]噻吩、苯并[b]呋喃、苯并咪唑、吲哚、喹啉或異喹啉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2 由以下之一表示: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更特定言之,Rd ’為甲基。
在第二十九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或(VIC)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n3為0;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或第二十八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三十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或(VIC)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n3為1;Z3;或,其中R5 為H或Me;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或第二十八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三十一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或(VIC)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Ar3 為苯、萘、5至6員雜芳環或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或第三十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Ar3 為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蝶啶、苯或萘。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Ar3 由以下之一表示: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
在第三十二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IVA-1a);
(IVA-2a);
(IVB-1a);
(IVB-2a);
(IVC-a);或
(IVD-a),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Ar1 為吡咯、咪唑、噻唑、吡啶、苯并[b]呋喃、苯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咯;且
Ar2 為吡咯、咪唑、苯、苯并[b]噻吩、苯并[b]呋喃、苯并咪唑、吲哚、喹啉、異喹啉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或第二十四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第三十二實施例之結合物,
Ar1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且
Ar2,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更特定言之,Rd 及Rd’ 同時為甲基。
在第三十三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等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三十四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VIC)、(IVA-1a)、(IVA-2a)、(IVB-1a)、(IVB-2a)、(IVC-a)、(IVD-a)、(IVA-1b)、(IVA-2b)、(IVB-1b)或(IVB-2b)結合物,LCB 為具有共價連接至細胞-結合劑之-C(=O)-基團的連接體,且剩餘變數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或第三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三十五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VIC)、(IVA-1a)、(IVA-2a)、(IVB-1a)、(IVB-2a)、(IVC-a)、(IVD-a)、(IVA-1b)、(IVA-2b)、(IVB-1b)或(IVB-2b)結合物,LCB 由以下各式中之任一者表示:
-C(=O)-NR5a -Rx1 ‑SZs1 - (L3a’)、
-NR5a ‑C(=O)‑Rx2 ‑SZs1 - (L3b’)
-C(=O)-NR5a -Rx3 -JCB - (L3c’)或
-NR5a -P2 -C(=O)-Rx4 -JCB - (L3d’),
其中:
R5a 為H或(C1 -C­3 )烷基;
Rx1 、Rx2 、Rx3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10 )烷基、(C3 -C8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P2 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20個之間胺基酸殘基之肽;
JCB 為共價連接至CBA之-C(=O)-;
Ra 為-OH、-Cl、-O(C1 -C6 )烷基;
Zs1 為共價連接至細胞-結合劑之雙官能連接體;且
Re 為(C1 -C6 )烷基或係選自苯基、硝基苯基(例如,2或4-硝基苯基)、二硝基苯基(例如,2,4-二硝基苯基)、羧基硝基苯基(例如,3-羧基-4-硝基苯基)、吡啶基或硝基吡啶基(例如,4-硝基吡啶基);且
Re1 為(C1 -C6 )烷基;且剩餘變數如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或第三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Rx1 、Rx2 、Rx3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Rxc -(CH2 CH2 O)n -Rxc’ -,其中n為整數1至10;Rxc 係不存在或(C1 -C4 )烷基;且Rxc’ 為(C1 -C4 )烷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CB 由式(L3a’)表示,Rx1 為-(CH2 )p1 -(CRf1 Rg1 )-,其中Rf1 及Rg1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1為0、1、2、3、4或5。更特定言之,p1為1且Rf1 及Rg1 同時為甲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CB 由式(L3b’)表示,Rx2 為-(CH2 )p2 -(CRf2 Rg2 )-,其中Rf2 及Rg2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2為0、1、2、3、4或5。更特定言之,Rf2 及Rg2 同時為甲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CB 由式(L3c’)表示,Rx3 為-(CH2 )p3 -,其中p3為整數2至6。更特定言之,p3為2。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CB 由式(L3d’)表示,Rx4 為-(CH2 )p4 -,其中p4為整數2至6。更特定言之,p4為4。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第三十五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式(L3d’),P2 為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更特定言之,P2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Ala、Cit-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Met-Ala、Gln-Val、Asn-Ala、Gln-Phe及Gln-Ala。甚至更特定言之,P2 為Gly-Gly-Gly、Ala-Val、Val-Ala、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第三十五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式(L3a’)或(L3b’),Zs1 由以下任一者表示:
(b1);(b2);
(b3);
(b4);(b5);
(b6);(b7);
(b8);(b9);(b10);(b11);(b12);
(b13);(b14);及
(b15),
s9為連接至Ar3 或Ar2 (當n3為0時)之位點,且s10為經由離胺酸上之ε-胺基連接至CBA之位點;
q為整數1至5;且
n’為整數2至6。
在第三十六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為以下任一者: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表示經由離胺酸之ε-胺基共價連接至細胞毒性劑之細胞-結合劑;Z101 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
(b1);(b2);
(b3);
(b4);(b5);
(b6);(b7);
(b8);(b9);
(b10);(b11);(b12);
(b13);(b14);及
(b15),
q為整數1至5;
n’為整數2至6;且
w為整數1至10;且剩餘變數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Z101 由式(b7)或(b9)表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Z101 由式(b7)或(b9)表示。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在第三十七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V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VIC)、(IVA-1a)、(IVA-2a)、(IVB-1a)、(IVB-2a)、(IVC-a)、(IVD-a)、(IVA-1b)、(IVA-2b)、(IVB-1b)或(IVB-2b)結合物,LCB 由下式表示:
-C(=O)-NR5a -Rx1 ‑S-Zc1a (L4a’)、
-NR5a ‑C(=O)‑Rx2 ‑SZc1a (L4b’)
-C(=O)-NR5a -Rx3 -C(=O)-Zc2a (L4c’)或
-NR5a -P2 -C(=O)-Rx4 -C(=O)-Zc2a (L4d’),
其中:
Zc1a(L4a1’)或(L4b1’);
Zc2a
s9為連接至Ar3 或Ar2 (當n3為0時)之位點,且s10為經由半胱胺酸上之硫醇基連接至CBA之位點;
V為-C(=O)-NR9 -或-NR9 -C(=O)-;
Q為-H、帶電取代基或可離子化基團;
R9 、R10 、R11 、R12 、R13 、R19 、R20 、R21 及R22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
r1及r2各自獨立地為0或在1與10之間的整數;
q1及q2各自獨立地為0或在1與10之間的整數;
Rh 為-H或(C1 -C3 )烷基;
R19 及R20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
S1為1與10之間的整數;
P3 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剩餘變數如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或第三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LCB 由式(L4a’)或(L4b’)表示,且P3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及Met-Ala。更特定言之,P3 為Gly-Gly-Gly、Ala-Val、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a’)或(L4b’),Zc1a 由下式表示:

;或

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三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a’)或(L4b’),R5a 為H或Me;Rx1 為-(CH2 )p4 -(CRf Rg )-,且Rx2 為-(CH2 )p5 -(CRf Rg )-,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且p4及p5各自獨立地為0、1、2、3、4或5;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三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更特定言之,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CB 由式(L4c’)或(L4d’)表示,R5a 為H或Me;Rx3 為-(CH2 )p3 -,其中p3為整數2至6;且Rx4 為-(CH2 )p4 -,其中p4為整數2至6;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三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c’)或(L4d’),P2 為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更特定言之,P2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Cit-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Met-Ala、Gln-Val、Asn-Ala、Gln-Phe及Gln-Ala;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三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甚至更特定言之,P2 為Gly-Gly-Gly、Ala-Val、Val-Ala、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c’)或(L4d’),Zc2a 由下式表示:

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三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4a’)、(L4b’)、(L4c’)或(L4d’),Rh 為H或Me;Q為-SO3 H;且R19 及R20 同時為H;且s1為整數1至6;且剩餘變數如上文在第七十七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第三十八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表示經由離胺酸之硫醇基共價連接至細胞毒性劑之細胞-結合劑;wc 為1或2。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在第三十九實施例中,關於式(IV)、(V)、(VI)、(IA-1)、(IVA-2)、(IVB-1)、(IVB-2)、(IVC)、(IVD)、(VA)、(VB)、(VC)、(VIA)、(VIB)、(VIC)、(IVA-1a)、(IVA-2a)、(IVB-1a)、(IVB-2a)、(IVC-a)、(IVD-a)、(IVA-1b)、(IVA-2b)、(IVB-1b)或(IVB-2b)化合物,LCB 由下式表示:
-C(=O)-NR5a -Rx1 ‑S-Zs1 -JCB s1 (L5a’)、
-NR5a ‑C(=O)‑Rx2 ‑S-Zs1 -JCB s1 (L5b’)
-C(=O)-NR5a -Rx3 -Za2 -Rx3’ -JCB s1 (L5c’)
-NR5a -Rx3 -C(=O)-Rx4 -Za2 -Rx4’ -JCB s1 (L5c1’)或
-NR5a -P3 -C(=O)-Rx4 -Za2 -Rx4’ -JCB s1 (L5d’),
其中:
Rx1 、Rx2 、Rx3 、Rx4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Zs1
s9為共價連接至基團JCB ’之位點;
s10為共價連接至式(L5a)或(L5b)中的-S-基團之位點;
Za1 係不存在、-C(=O)-NR9 -或-NR9 -C(=O)-;
R9 為-H或(C1 -C3 )烷基;
Q為H、帶電取代基或可離子化基團;
Ra1 、Ra2 、Ra3 、Ra4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3 )烷基;且
qs1及rs1各自獨立地為整數0至10,其限制條件在於qs1及rs1不同時為0
Za2 係不存在、-C(=O)-NR9 -或-NR9 -C(=O)-;
R9 為-H或(C1 -C3 )烷基;
JCB s1 為藉由使醛反應性基團與位於該CBA上之醛基反應而形成的部分;且剩餘變數如如第二態樣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或第三十三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JCB s1;s9為連接LCB 之剩餘部分的位點且s10為經由位於CBA上之醛基連接至該CBA之位點。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CB 由式(L5c’)、(L5c1’)或(L5d’)表示;R5 及R9 同時為H或Me;且Rx1 、Rx2 、Rx3 、Rx4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H2 )s -;其中s為1、2、3、4、5或6;且剩餘變數如第三十九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5d’),P3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及Met-Ala;且剩餘變數如第十九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更特定言之,P3 為Gly-Gly-Gly、Ala-Val、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關於式(L5a’)或(L5b’),Q為-SO3 H。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LCB 由式(L5a’)或(L5b’)表示,且Zs1 由下式表示:
;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為H或-SO3 H;且剩餘變數如第三十九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施例中所定義。更特定言之,Rx1 為-(CH2 )p -(CRf Rg )-,且Rx2 為-(CH2 )p -(CRf Rg )-,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且p為0、1、2或3。甚至更特定言之,Rf 及Rg 獨立地為H或Me。
在第四十實施例中,本發明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表示經由位於CBA上之醛基共價連接至細胞毒性劑之細胞-結合劑;ws 為1或2。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上文所述之結合物(例如,第二態樣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第二十一至第四十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結合物),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雙鍵,X不存在且Y為-H。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上文所述之結合物(例如,第二態樣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第二十一至第四十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結合物),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X為-H,且Y為-SO3 H或-SO3 Na。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上文所述之結合物(例如,第二態樣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第二十一至第四十實施例或其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特定實施例中所述的結合物),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或鉀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鈉鹽。
細胞 - 結合劑
細胞-結合劑可為目前已知之任何種類,或為已知的,包括肽及非肽。一般而言,此等細胞-結合劑可為抗體(諸如多株抗體及單株抗體,尤其單株抗體)、淋巴因子、激素、生長因子、維他命(諸如葉酸鹽等,其可結合於其細胞表面受體,例如葉酸受體)、營養物-轉運分子(諸如轉鐵蛋白)或任何其他細胞-結合分子或物質。
適當細胞-結合劑之選擇為選擇問題,其部分地取決於欲靶向之特定細胞群體,但在多種(但非全部)情況下,若可獲得適當人類單株抗體,則其為良好選擇。例如,單株抗體MY9為特異性結合於CD33抗原之鼠科動物IgG1 抗體(J.D. Griffin等人., Leukemia Res. , 8:521 (1984)),且若標靶細胞表現CD33,則可使用該單株抗體,如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疾病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並非蛋白質。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可為維他命,其結合於維他命受體,諸如細胞-表面受體。就此而言,維他命A結合於視黃醇-結合蛋白(RBP)以形成複合物,該複合物又以高親和力結合STRA6受體且增加維他命A攝入。在另一實例中,葉酸/葉酸鹽/維他命B9 以高親和力結合細胞-表面葉酸鹽受體(FR),例如FRα。葉酸或結合於FRα之抗體可用於靶向在卵巢及其他腫瘤上表現之葉酸鹽受體。另外,維他命D及其類似物結合於維他命D受體。
在其他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為蛋白質或多肽,或包含蛋白質或多肽之化合物,包括抗體、非抗體蛋白或多肽。較佳地,該等蛋白質或多肽包含一或多個具有側鏈-NH2 基團之Lys殘基。Lys側鏈-NH2 基團可共價連接至雙官能交聯劑,該等雙官能交聯劑又連接至本發明之二聚體化合物,因此使細胞-結合劑結合於本發明之二聚體化合物。各基於蛋白質之細胞-結合劑可含有多個可用於經由該等雙官能交聯劑連接本發明化合物之Lys側鏈-NH2 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於骨髓細胞之配位體/生長因子GM-CSF可用作來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患病細胞的細胞-結合劑。結合於經活化T-細胞之IL-2可用於移植物排斥之預防,用於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之療法及預防,及用於急性T-細胞白血病之治療。結合於黑色素細胞之MSH可用於黑色素瘤之治療,如同針對黑色素瘤之抗體。表皮生長因子可用於靶向鱗狀細胞癌,諸如肺及頭部及頸部。生長抑素可用於靶向神經母細胞瘤及其他腫瘤類型。雌激素(或雌激素類似物)可用於靶向乳癌。雄激素(或雄激素類似物)可用於靶向睾丸。
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可為淋巴因子、激素、生長因子、群落刺激因子或營養物-轉運分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為抗體模擬物,諸如錨蛋白重複蛋白、Centyrin或纖連蛋白(adnectin)/單體(monobody)。
在其他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為抗體、單鏈抗體、特異性結合於標靶細胞之抗體片段、單株抗體、單鏈單株抗體、特異性結合於標靶細胞之單株抗體片段(或「抗原-結合部分」)、嵌合抗體、特異性結合於標靶細胞之嵌合抗體片段(或「抗原-結合部分」)、域抗體(例如,sdAb)或特異性結合於標靶細胞之域抗體片段。
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為人類化抗體、人類化單鏈抗體或人類化抗體片段(或「抗原-結合部分」)。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人類化抗體為huMy9-6或另一相關抗體,其描述於美國專利第7,342,110號及第7,557,189號中。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該人類化抗體為描述於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307,797號、第61/346,595號及第61/413,172號及美國申請案第13/033,723號(作為US 2012/0009181 A1公開)中之抗葉酸鹽受體抗體。所有此等申請案之教示均以引用之方式整體併入本文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為表面重塑抗體、表面重塑單鏈抗體、表面重塑抗體片段(或「抗原-結合部分」)或雙特異性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為微型抗體、avibody、雙功能抗體、三功能抗體、四功能抗體、奈米抗體、probody、域抗體或單抗體。
換言之,例示性細胞結合劑可包括抗體、單鏈抗體、特異性結合於標靶細胞之抗體片段、單株抗體、單鏈單株抗體、特異性結合於標靶細胞之單株抗體片段、嵌合抗體、特異性結合於標靶細胞之嵌合抗體片段、雙特異性抗體、域抗體、特異性結合於標靶細胞之域抗體片段、干擾素(例如,α、β、g)、淋巴因子(例如,IL-2、IL-3、IL-4及IL-6)、激素(例如,胰島素、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RH)、黑色素細胞刺激激素(MSH)及類固醇激素(例如,雄激素及雌激素))、維他命(例如,葉酸鹽)、生長因子(例如,EGF、TGF-α、FGF、VEGF)、群落刺激因子、營養物-轉運分子(例如轉鐵蛋白;參見O'Keefe等人 (1985)J. Biol. Chem . 260:932-937,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Centyrin (基於纖維連接蛋白III型(FN3)重複序列之共有序列的蛋白質骨架;參見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美國專利公開案2010/0255056、2010/0216708及2011/0274623)、錨蛋白重複蛋白(例如經設計之錨蛋白重複蛋白,稱作DARPin;參見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4/0132028號、第2009/0082274號、第2011/0118146號及第2011/0224100號,且亦參見C. Zahnd等人,Cancer Res. (2010) 70:1595-1605;Zahnd等人,J. Biol. Chem. (2006) 281(46):35167-35175;及Binz, H.K., Amstutz, P.及Pluckthun, A.,Nature Biotechnology (2005) 23:1257-1268,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錨蛋白樣重複蛋白或合成肽(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238667號;美國專利第7,101,675號;WO 2007/147213;及WO 2007/062466,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纖連蛋白(纖維連接蛋白域骨架蛋白;參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082365號;第2008/0139791號,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Avibody (包括雙功能抗體、三功能抗體及四功能抗體;參見美國公開案第2008/0152586號及第2012/0171115號)、雙重受體再靶向(DART)分子(P.A. Moore等人,Blood , 2011; 117(17):4542-4551;Veri MC等人,Arthritis Rheum , 2010年3月30日; 62(7):1933-43;Johnson S等人, J. Mol. Biol., 2010年4月9日;399(3):436-49)、細胞穿透增壓蛋白(Methods in Enzymol. 502, 293-319 (2012)及其他細胞-結合分子或物質。
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可為結合於標靶細胞上之部分(諸如細胞-表面受體)的配位體。例如,該配位體可為結合於生長因子受體之生長因子或其片段;或可為結合於細胞因子受體之細胞因子或其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生長因子受體或細胞因子受體為細胞-表面受體。
在其中細胞-結合劑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抗體衍生物)或某些抗體模擬物之某些實施例中,CBA可結合於標靶細胞上之配位體,諸如細胞-表面配位體,包括細胞-表面受體。
特定例示性抗原或配位體可包括腎素;生長激素(例如,人類生長激素及牛生長激素);生長激素釋放因子;副甲狀腺激素;甲狀腺刺激激素;脂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胰島素A-鏈;胰島素B-鏈;胰島素原;卵泡刺激激素;降血鈣素;促黃體激素;胰高血糖素;凝血因子(例如,因子vmc、因子IX、組織因子及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因子(例如,蛋白C);心房鈉尿因子;肺界面活性劑;血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劑(例如,尿激酶、人類尿或組織類型血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劑);蛙皮素;凝血酶;造血生長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及-β;腦啡肽酶;RANTES (亦即,調節活化正常T細胞表現及分泌之趨化因子);人類巨噬細胞發炎蛋白-1-α;血清白蛋白(人類血清白蛋白);繆勒氏管抑制物質;鬆弛素A-鏈;鬆弛素B-鏈;鬆弛素原;小鼠促性腺激素相關肽;微生物蛋白(β-內醯胺酶);DNa酶;IgE;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例如,CTLA-4);抑制素;活化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激素或生長因子之受體;蛋白A或D;類風濕因子;神經營養因子(例如,骨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神經營養素-3、-4、-5或-6)、神經生長因子(例如,NGF-β);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例如,aFGF及bFGF);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表皮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例如,TGF-α、TGF-β1、TGF-β2、TGF-β3、TGF-β4及TGF-β5);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及-II;des(1-3)-IGF-I (腦IGF-I);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黑色素轉鐵蛋白;CA6、CAK1、CALLA、CAECAM5、EpCAM;GD3;FLT3;PSMA;PSCA;MUC1;MUC16;STEAP;CEA;TENB2;EphA受體;EphB受體;葉酸鹽受體;FOLR1;間皮素;cripto;αv β6 ;整合素;VEGF;VEGFR;EGFR;FGFR3;LAMP1、p-鈣黏附素、轉鐵蛋白受體;IRTA1;IRTA2;IRTA3;IRTA4;IRTA5;CD蛋白(例如,CD2、CD3、CD4、CD5、CD6、CD8、CD11、CD14、CD19、CD20、CD21、CD22、CD25、CD26、CD28、CD30、CD33、CD36、CD37、CD38、CD40、CD44、CD52、CD55、CD56、CD59、CD70、CD79、CD80. CD81、CD103、CD105、CD123、CD134、CD137、CD138及CD152)、一或多種腫瘤相關抗原或細胞-表面受體(參見美國公開案第2008/0171040號或美國公開案第2008/0305044號,以引用之方式整體併入);促紅細胞生成素;骨誘導因子;免疫毒素;骨形態生成蛋白;干擾素(例如,干擾素-α、-β及-γ);群落刺激因子(例如,M-CSF、GM-CSF及G-CSF);介白素(例如,IL-1至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T-細胞受體;表面膜蛋白;衰變加速因子;病毒性抗原(例如,HIV包膜蛋白之一部分);轉運蛋白、歸巢受體;地址素;調節蛋白;整合素(例如,CD11a、CD11b、CD11c、CD18、an ICAM、VLA-4及VCAM);腫瘤相關抗原(例如,HER2、HER3及HER4受體);內皮糖蛋白;c-Met;c-kit;1GF1R;PSGR;NGEP;PSMA;PSCA;TMEFF2;LGR5;B7H4;及上文所列多肽中任一者之片段。
如本文所用,術語「抗體 」包括免疫球蛋白(Ig)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為全長抗體,其包含四條多肽鏈,即藉由二硫鍵互連之兩條重鏈(HC)及兩條輕鏈(LC)。各重鏈包含重鏈可變區(HCVR或VH)及重鏈恆定區(CH)。重鏈恆定區包含三個域CH1、CH2及CH3。各輕鏈包含輕鏈可變區(LCVR或VL)及輕鏈恆定區,該輕鏈恆定區包含一個域CL。VH及VL區可進一步再分成具有高變異性之區,稱作互補決定區(CDR)。該等區散佈於更保守構架區(FR)中。各VH及VL由自胺基端至羧基端依以下次序經安排之三個CDR及四個FR構成:FR1、CDR1、FR2、CDR2、FR3、CDR3及FR4。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為IgG、IgA、IgE、IgD或IgM。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為IgG1、IgG2、IgG3或IgG4;或IgA1或IgA2。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為單株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與抗體(諸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7,342,110號及第7,557,189號中的huMy9-6或其相關抗體,該等美國專利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共享對於抗原結合至關重要之序列。
如本文所用,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 」(或有時可互換地稱作「抗體片段」)包括抗體中保持特異性結合於抗原之能力的一或多個片段。已顯示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可藉由全長抗體之某些片段執行。涵蓋於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內的結合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i)Fab 片段,即由VL、VH、CL及CH1域組成之單價片段(例如,藉由木瓜蛋白酶消化之抗體產生三個片段:兩個抗原結合Fab片段及一個不結合抗原之Fc片段);(ii)F(ab’)2 片段,即包含由鉸鏈區之二硫橋連接的兩個Fab片段之二價片段(例如,藉由胃蛋白酶消化之抗體產生兩個片段:二價抗原結合F(ab’)2 片段及不結合抗原之pFc’片段)及其相關F(ab’) 單價單元;(iii)Fd 片段,其由VH及CH1域組成(亦即,重鏈中包括於Fab中的彼部分);(iv)由抗體單臂之VL及VH域組成的Fv 片段,及相關二硫鍵連接之 Fv ;(v)dAb (域抗體) sdAb (單域抗體)片段(Ward等人, Nature 341:544-546, 1989),其由VH域組成;及(vi)經分離互補決定區(CDR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sdAb (單域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亦包括某些經工程改造或重組衍生物(或「衍生物抗體 」),其亦包括抗體中保持特異性結合於抗原之能力的一或多個片段,以及在天然存在之抗體中可能未發現的元素或序列。
例如,儘管Fv片段之兩個域VL及VH由獨立基因編碼,其可使用標準重組方法藉由合成連接體接合,該合成連接體使其能夠製成單一蛋白鏈,其中VL及VH區配對以形成單價分子(稱作單鏈Fv (scFv );參見例如Bird等人 Science 242:423-426, 1988:及Huston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5879-5883, 1988)。
在本文所述之所有實施例中,scFv之N端可為VH域(亦即,N-VH-VL-C),或VL域(亦即,N-VL-VH-C)。
二價(Divalent/bivalent)單鏈可變片段( -scFv (di-scFvbi-scFv ))可藉由連接兩個scFv而經工程改造。此舉產生具有兩個VH及兩個VL區之單一肽鏈,從而產生串聯scFv (tascFv )。更多串聯重複序列(諸如三-scFv)同樣可藉由以頭尾相接方式連接三個或三個以上scFv而產生。
在某些實施例中,scFv可經由連接體肽連接,且形成雙功能抗體 ,該等連接體肽對於兩個可變區而言過短(約五個胺基酸)而無法摺疊在一起,從而迫使scFv二聚(參見例如Holliger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6444-6448, 1993;Poljak等人, Structure 2:1121-1123, 1994)。雙功能抗體可為雙特異性或單特異性的。雙功能抗體已顯示具有比相應scFv低多達40倍之解離常數,亦即具有高得多的對標靶之親和力。
更短連接體(一或兩個胺基酸)導致形成三聚體,或所謂的三功能抗體 (triabodies /tribodies )。四功能抗體 亦已同樣產生。其展現甚至比雙功能抗體高之對其標靶之親和力。雙功能抗體、三功能抗體及四功能抗體有時共同地稱為「AVIBODYTM 」細胞結合劑(或簡言之「AVIBODY」)。即,具有兩個、三個或四個標靶結合區(TBR)之AVIBODY通常稱作雙功能抗體、三功能抗體及四功能抗體。詳情參見例如美國公開案第2008/0152586號及第2012/0171115號,其完整教示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所有此等形式均可由對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抗原具特異性之可變片段構成,在該情況下其為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之類型。例如,某些雙特異性串聯二-scFv係稱作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子(BiTE )。
在某些實施例中,串聯scFv或雙功能抗體/三功能抗體/四功能抗體中之各scFv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結合特異性,且各自可獨立地具有N端VH或N端VL。
單鏈Fv (scFv)亦可融合至諸如人類IgG Fc部分之Fc部分以獲得IgG樣特性,但仍然由單一基因編碼。由於哺乳動物中該等scFv-Fc 蛋白之短暫產生可容易實現成毫克的量,此衍生物抗體形式尤其適用於多種研究應用。
Fcab 為之抗體Fc恆定區工程改造之抗體片段。Fcab可表現為可溶性蛋白,或其可回復工程改造成諸如IgG之全長抗體,以產生mAb2mAb2 為具有替代正常Fc區之Fcab的全長抗體。在此等額外結合位點之情況下,mAb2雙特異性單株抗體可同時結合兩個不同標靶。
在某些實施例中,經工程改造之抗體衍生物具有降低大小之抗原結合Ig源性重組蛋白(「小型」全長mAb),該等蛋白藉由移除被認為對於功能不重要之域而產生。最佳實例之一為SMIP。
小模塊免疫藥物SMIP 為主要由抗體(免疫球蛋白)之部分構成的人工蛋白,且預期用作藥物。SMIP具有與抗體相似之生物半衰期,但比抗體小且因此可具有較佳組織穿透特性。SMIP為單鏈蛋白,其包含一個結合區、一個作為接頭之鉸鏈區及一個效應子域。該結合區包含經修飾單鏈可變片段(scFv),且該蛋白質之剩餘部分可自抗體(諸如IgG1)之Fc (諸如作為效應子域的CH2及CH3)及鉸鏈區構建而成。經遺傳修飾之細胞會產生呈抗體樣二聚體之SMIP,其比真實抗體小約30%。
該等經工程改造之小型抗體的另一實例為「單抗體 (unibody )」,其中該鉸鏈區已自IgG4分子移除。IgG4分子不穩定且可使輕-重鏈雜二聚體彼此交換。該鉸鏈區之缺失完全地預防重鏈-重鏈配對,從而留下高度特異性單價輕/重雜二聚體,同時保持Fc區以確保活體內穩定性及半衰期。
單域抗體 (sdAb ,包括但不限於由Ablynx稱作奈米抗體 之彼等)係由單一單體可變抗體域組成之抗體片段。如同完整抗體,其能夠選擇性地結合於特異性抗原,但歸因於僅12-15 kDa之其分子量而小得多。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單域抗體自重鏈抗體(hcIgG)工程改造。第一種該sdAb基於在駱駝科動物中發現之hcIgG經工程改造,稱作VH H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單域抗體使用VNAR 片段自IgNAR (「免疫球蛋白新抗原受體」,參見下文)工程改造。軟骨魚(諸如鯊魚)具有該等重鏈IgNAR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該sdAb藉由使來自常見免疫球蛋白G (IgG) (諸如來自人類或小鼠之彼等)之二聚體可變域分裂成單體而經工程改造。在某些實施例中,奈米抗體係源於重鏈可變域。在某些實施例中,奈米抗體係源於輕鏈可變域。在某些實施例中,該sdAb藉由針對標靶抗原之結合劑篩選單域重鏈序列(例如,人類單域HC)之文庫而獲得。
單一可變新抗原受體域抗體片段(VNAR VNAR )係源於軟骨魚(例如,鯊魚)免疫球蛋白新抗原受體抗體(IgNAR )。作為最小的已知基於免疫球蛋白之蛋白骨架之一,該等單域蛋白證明了有利的大小及隱蔽抗原決定基識別特性。成熟IgNAR抗體由一個可變新抗原受體(VNAR )域及五個恆定新抗原受體(CNAR )域之均二聚體組成。此分子高度穩定,且具有有效結合特徵。其固有穩定性同樣可歸因於(i)潛在Ig骨架,與在鼠科動物抗體中發現的習知抗體VH及VL域相比,其提供大量帶電及親水性表面暴露殘基;及(ii)包括環間二硫橋之互補決定區(CDR)環中的穩定結構特徵,及環內氫鍵模式。
微型抗體 為經工程改造之抗體片段,其包含連接至諸如CH3γ1 (IgG1之CH3域)或CH4ε (IgE之CH4域)之CH域之scFv。例如,對癌胚抗原(CEA)具特異性之scFv已連接至CH3γ1以產生微型抗體,該微型抗體先前已經證明具有極佳腫瘤靶向,聯合活體內快速清除(Hu等人,Cancer Res. 56:3055-3061, 1996)。該scFv可具有N端VH或VL。該連接可為短肽(例如兩個胺基酸之連接體,諸如ValGlu),其產生非共價、無鉸鏈微型抗體。或者,該連接可為IgG1鉸鏈及產生共價、鉸鏈-微型抗體之GlySer連接體肽。
天然抗體為單特異性的,但為二價,因為其表現兩個一致抗原結合域。相反,在某些實施例中,某些經工程改造之抗體衍生物為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抗原結合域之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分子,各抗原結合域具有不同標靶特異性。雙特異性抗體可藉由融合各自具有不同特異性之兩種抗體產生細胞而產生。此等「四源融合瘤」產生多個分子種類,因為兩個不同輕鏈及兩個不同重鏈以多種組態在四源融合瘤中自由重組。自此,已使用多種技術(參見上文)產生雙特異性Fab、scFv及全長mAb。
雙重可變域免疫球蛋白(DVD-Ig )蛋白為雙重特異性IgG類型,其同時靶向兩種抗原/抗原決定基(DiGiammarino等人,Methods Mol. Biol., 899:145-56, 2012)。該分子以類似於習知IgG之組態含有一Fc區,及恆定區。然而,DVD-Ig蛋白為獨特的,因為該分子之各臂含有兩個可變域(VD)。臂內之VD串聯連接且可具有不同結合特異性。
三特異性抗體衍生物分子亦可已藉由例如表現具有兩個不同Fab及一Fc之雙特異性抗體而產生。一實例為小鼠IgG2a抗Ep-CAM、大鼠IgG2b抗CD3四源融合瘤(稱作BiUII),其被視為允許表現Ep-CAM之腫瘤細胞、表現CD3之T細胞及表現FCγRI之巨噬細胞的共定位,因此加強免疫細胞之共刺激及抗腫瘤功能。
Probody 為完全重組、經遮蔽單株抗體,其保持健康組織中之惰性,但在疾病微環境中特異性地經活化(例如,經由在疾病微環境中增濃或具特異性之蛋白酶實現的蛋白酶裂解)。參見Desnoyers等人,Sci. Transl. Med., 5:207ra144, 2013。相似遮蔽技術可用於本文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中之任一者。
內體 為已經修飾用於細胞內定位、用於在細胞內工作以結合於細胞內抗原之抗體。內體可保持於細胞質中,或可具有核定位信號,或可具有用於ER靶向之KDEL (SQ ID NO: 33)序列。內體可為單鏈抗體(scFv)、具有超穩定性之經修飾免疫球蛋白VL域、抵抗更具還原性之細胞內環境的所選抗體,或表現為具有麥芽糖結合蛋白或其他文檔細胞內蛋白之融合蛋白。該等最佳化已改良內體之穩定性及結構,且可對本文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中之任一者具有一般適用性。
本發明之抗原結合部分或衍生物抗體與其產生/經工程改造時所來自之抗體相比,可具有實質上相同或一致的(1)輕鏈及/或重鏈CDR3區;(2)輕鏈及/或重鏈CDR1、CDR2及CDR3區;或(3)輕鏈及/或重鏈區。此等區內之序列可含有保守胺基酸取代,包括CDR區內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存在不超過1、2、3、4或5個保守取代。在替代實施例中,該等抗原結合部分或衍生物抗體具有與其產生/經工程改造時所來自之抗體至少約90%、95%、99%或100%一致之輕鏈區及/或重鏈區。此等抗原結合部分或衍生物抗體可具有與該抗體相比實質上相同的結合特異性及/或對標靶抗原之親和力。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等抗原結合部分或衍生物抗體之Kd 及/或k 解離 值在本文所述抗體之10倍(較高或較低)、5倍(較高或較低)、3倍(較高或較低)或2倍(較高或較低)內。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等抗原結合部分或衍生物抗體可自全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或嵌合抗體產生/經工程改造,且可根據任何公認方法產生。
單株抗體技術允許呈特異性單株抗體形式之極具特異性細胞-結合劑的產生。此項技術中尤其熟知用於產生藉由用所關注抗原(諸如完整標靶細胞、自標靶細胞分離之抗原、完整病毒、減毒完整病毒及諸如病毒外殼蛋白之病毒蛋白)使小鼠、大鼠、倉鼠或任何其他哺乳動物免疫而產生的單株抗體之技術。亦可使用敏化人類細胞。產生單株抗體之另一方法為使用scFv (單鏈可變區)、特定言之人類scFv之噬菌體文庫(參見例如Griffiths等人, 美國專利第5,885,793號及第5,969,108號;McCafferty等人, WO 92/01047;Liming等人, WO 99/06587)。另外,亦可使用揭示於美國專利第5,639,641號中之表面重塑抗體,亦可使用嵌合抗體及人類化抗體。
細胞-結合劑亦可為源於噬菌體呈現(參見例如Wang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1) 108(17), 6909-6914)或肽文庫技術(參見例如Dane等人, Mol. Cancer. Ther. (2009) 8(5):1312-1318)之肽。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CBA亦包括抗體模擬物,諸如DARPin、親和體、affilin、affitin、anticalin、avimer、Fynomer、Kunitz域肽、單體或nanofitin。
如本文所用,術語「DARPin 」及「( 經設計 ) 錨蛋白重複蛋白 」可互換使用以指某些經遺傳工程改造之抗體模擬物蛋白,其典型地展現優先(優勢特異性)標靶結合。該標靶可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或其他化學實體,且結合親和力可極高。DARPin可源於天然含有錨蛋白重複序列之蛋白質,且較佳地由此等蛋白質之至少三個、通常四個或五個錨蛋白重複基序(典型地,各錨蛋白重複基序中約33個殘基)組成。在某些實施例中,DARPin含有約四個或五個重複序列,且可分別具有約14或18 kDa之分子質量。具有隨機化潛在標靶相互作用殘基且具有超過1012 個變異體之多樣性的DARPin之文庫可在DNA層面上使用諸如核糖體呈現或信號識別粒子(SRP)噬菌體呈現之多種技術產生,用於選擇以皮莫耳濃度親和力及特異性結合所需標靶之DARPin (例如,充當受體促效劑或拮抗劑、反向促效劑、酶抑制劑或簡單標靶蛋白結合劑)。關於DARPin製備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4/0132028號、第2009/0082274號、第2011/0118146號及第2011/0224100號、WO 02/20565及WO 06/083275 (其完整教示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且亦參見C. Zahnd等人 (2010)Cancer Res., 70:1595-1605;Zahnd等人 (2006)J. Biol. Chem. , 281(46):35167-35175;及Binz, H.K., Amstutz, P.及Pluckthun, A. (2005)Nature Biotechnology , 23:1257-1268 (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關於相關錨蛋白樣重複蛋白或合成肽,亦參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238667號;美國專利第7,101,675號;WO 2007/147213;及WO 2007/062466 (其完整教示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親和體 分子為經工程改造以便以高親和力結合於大量標靶蛋白質或肽,因此模仿單株抗體之小蛋白質。親和體由具有58個胺基酸之三個α螺旋組成且具有約6 kDa之莫耳質量。其已顯示抵抗高溫(90℃)或酸性及鹼性條件(pH 2.5或pH 11),且具有低至亞奈莫耳濃度範圍之親和力的結合劑已自原生文庫選擇獲得,且具有皮莫耳濃度親和力之結合劑已在親和力成熟之後獲得。在某些實施例中,親和體結合於弱親電子試劑以共價地結合於標靶。
單體 (亦稱作纖連蛋白 )為能夠結合於抗原之經遺傳工程改造之抗體模擬物蛋白。在某些實施例中,單體由94個胺基酸組成且具有約10 kDa之分子質量。其係基於人類纖維連接蛋白之結構,更特定言之基於其第十細胞外III型域,該域具有類似於抗體可變域之結構,具有形成桶之七個β摺疊及在各側面上對應於三個互補決定區之三個暴露環。對不同蛋白質具有特異性之單體可藉由修飾環BC (在第二與第三β摺疊之間)及FG (在第六與第七摺疊之間)而經調適。
三功能抗體 為基於小鼠及人類軟骨基質蛋白(CMP)之C端捲曲螺旋區設計之自組裝抗體模擬物,其自組裝成平行三聚體複合物。其為藉由使特異性標靶結合部分與源於CMP之三聚域融合產生的高度穩定性三聚體靶向配位體。所得融合蛋白可有效地自組裝成具有高穩定性之充分確定平行同源三聚體。該三聚體靶向配位體之表面電漿共振(SPR)分析證明了與相應單體相比,顯著增強之標靶結合強度。細胞結合研究確認了該等三功能抗體具有優良的針對其各別受體之結合強度。
Centyrin 為可使用基於共有FN3域序列之構架建立的文庫獲得之另一抗體模擬物(Diem等人 ,Protein Eng. Des. Sel. , 2014)。此文庫使用在FN3域之C鏈、CD-環、F鏈及FG-環內的多樣化位置,且可針對特異性標靶選擇高親和力Centyrin變異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為抗葉酸鹽受體抗體。更特定言之,該抗葉酸鹽受體抗體為人類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特異性結合人類葉酸鹽受體1 (亦稱作葉酸鹽受體α (FR-α))。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如本文所用,術語「人類葉酸鹽受體1」、「FOLR1」或「葉酸鹽受體α (FR-α)」係指任何原生人類FOLR1。因此,所有此等術語均可指如本文所指示之蛋白質或核酸序列。術語「FOLR1」涵蓋「全長」未加工FOLR1以及由細胞內之加工產生的任何形式之FOLR1。該FOLR1抗體包含:(a)重鏈CDR1,其包含GYFMN (SEQ ID NO: 4);重鏈CDR2,其包含RIHPYDGDTFYNQXaa1 FXaa2 Xaa3 (SEQ ID NO: 5);及重鏈CDR3,其包含YDGSRAMDY (SEQ ID NO: 6);及(b)輕鏈CDR1,其包含KASQSVSFAGTSLMH (SEQ ID NO: 7);輕鏈CDR2,其包含RASNLEA (SEQ ID NO: 8);及輕鏈CDR3,其包含QQSREYPYT (SEQ ID NO: 9);其中Xaa1 係選自K、Q、H及R;Xaa2 係選自Q、H、N及R;且Xaa3 係選自G、E、T、S、A及V。較佳地,重鏈CDR2序列包含RIHPYDGDTFYNQKFQG (SEQ ID NO: 10)。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葉酸鹽受體抗體為人類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特異性結合包含如下重鏈之人類葉酸鹽受體1,該重鏈具有胺基酸序列QVQLVQSGAEVVKPGASVKISCKASGYTFTGYFMN WVKQSPGQSLEWIGRIHPYDGDTFYNQKFQG KATLTVDKSSNTAHMELLSLTSEDFAVYYCTRYDGSRAMDY WGQGTT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
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11)。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葉酸鹽抗體受體為由質體DNA編碼之人類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質體DNA在2010年4月7日寄存於ATCC且具有ATCC寄存編號PTA-10772及PTA-10773或10774。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葉酸鹽受體抗體為人類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特異性結合包含如下輕鏈之人類葉酸鹽受體1,該輕鏈具有胺基酸序列DIVLTQSPLSLAVSLGQPAIISCKASQSVSFAGTSLMH WYHQKPGQQPRLLIYRASNLEA GVPDRFSGSGSKTDFTLNISPVEAEDAATYYCQQSREYPYT FGGGTKL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12);或DIVLTQSPLSLAVSLGQPAIISCKASQSVSFAGTSLMH WYHQKPGQQPRLLIYRASNLEA GVPDRFSGSGSKTDFTLTISPVEAEDAATYYCQQSREYPYT FGGGTKL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1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葉酸鹽受體抗體為人類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特異性結合人類葉酸鹽受體1,該人類葉酸鹽受體1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1之重鏈及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2或SEQ ID NO: 13之輕鏈。較佳地,該抗體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1之重鏈及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3之輕鏈(hu FOLR1)。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葉酸鹽受體抗體為由質體DNA編碼之人類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質體DNA在2010年4月7日寄存於ATCC且具有ATCC寄存編號PTA-10772及PTA-10773或10774。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葉酸鹽受體抗體為人類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特異性結合人類葉酸鹽受體1,且包含與QVQLVQSGAEVVKPGASVKISCKASGYTFTGYFMNWVKQSPGQSLEWIGRIHPYDGDTFYNQKFQGKATLTVDKSSNTAHMELLSLTSEDFAVYYCTRYDGSRAMDYWGQGTTVTVSS (SEQ ID NO: 14)至少約90%、95%、99%或100%一致之重鏈可變域,及與DIVLTQSPLSLAVSLGQPAIISCKASQSVSFAGTSLMHWYHQKPGQQPRLLIYRASNLEAGVPDRFSGSGSKTDFTLNISPVEAEDAATYYCQQSREYPYTFGGGTKLEIKR (SEQ ID NO: 15);或DIVLTQSPLSLAVSLGQPAIISCKASQSVSFAGTSLMHWYHQKPGQQPRLLIYRASNLEAGVPDRFSGSGSKTDFTLTISPVEAEDAATYYCQQSREYPYTFGGGTKLEIKR (SEQ ID NO: 16)至少約90%、95%、99%或100%一致之輕鏈可變域。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葉酸鹽受體抗體為huMov19或M9346A (參見例如美國專利8,709,432、美國專利第8,557,966號及WO2011106528,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為抗EGFR抗體或其抗體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為非拮抗劑抗體,包括例如描述於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WO2012058592中的抗體。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為非功能性抗體,例如人類化ML66或EGFR-8。更特定言之,該抗EGFR抗體為huML66。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7之重鏈,及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8之輕鏈。如本文所用,加雙重下劃線之序列表示重鏈或輕鏈序列之可變區(亦即,重鏈可變區或HCVR,及輕鏈可變區或LCVR),而粗體序列表示CDR區(亦即,自N端至C端,分別為重鏈或輕鏈序列之CDR1、CDR2及CDR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 17之重鏈CDR1-CDR3,及/或具有SEQ ID NO: 18之輕鏈CDR1-CDR3,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EGFR。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包含與SEQ ID NO: 17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重鏈可變區(HCVR)序列,及/或與SEQ ID NO: 18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輕鏈可變區(LCVR)序列,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EGFR。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為描述於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8,790,649及WO 2012/058588中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為huEGFR-7R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QVQLVQSGAEVAKPGASVKLSCKASGYTFTSYWMQ WVKQRPGQGLECIGTIYPGDGDTT YTQKFQGKATLTADKSSSTAYMQLSSLRSEDSAVYYCARYDAPGYAMDY WGQGTLVTVSS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SEQ ID NO:19)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區,及具有胺基酸序列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DINNYLA WYQHKPGKGPKLLIHYTSTLHP GIPSRFSGSGSGRDYSFSISSLEPEDIATYYCLQYDNLLYT FGQGTKLEIKR 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20)之免疫球蛋白輕鏈區,或具有胺基酸序列DIQMTQSPSSLSASVGDRVTITCKASQDINNYLA WYQHKPGKGPKLLIHYTSTLHP GIPSRFSGSGSGRDYSFSISSLEPEDIATYYCLQYDNLLYT FGQGTKLEIKR 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21)之免疫球蛋白輕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包含具有以SEQ ID NO:19陳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區及具有以SEQ ID NO:20陳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包含具有以SEQ ID NO:19陳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區及具有以SEQ ID NO:21陳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 19之重鏈CDR1-CDR3,及/或具有SEQ ID NO: 20或21之輕鏈CDR1-CDR3,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EGFR。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EGFR抗體包含與SEQ ID NO: 19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重鏈可變區(HCVR)序列,及/或與SEQ ID NO: 20或21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輕鏈可變區(LCVR)序列,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EGFR。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為抗CD19抗體,諸如描述於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美國專利第8,435,528號及WO2004/103272中的彼等。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19抗體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QVQLVQPGAEVVKPGASVKLSCKTSGYTFTSNWMH WVKQAPGQGLEWIGEIDPSDSYTN YNQNFQGKAKLTVDKSTSTAYMEVSSLRSDDTAVYYCARGSNPYYYAMDY WGQGTS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22)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區,及具有胺基酸序列EIVLTQSPAIMSASPGERVTMTCSASSGVNYMH WYQQKPGTSPRRWIYDTSKLAS GVPARFSGSGSGTDYSLTISSMEPEDAATYYCHQRGSYT FGGGTKL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23)之免疫球蛋白輕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19抗體為huB4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19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 22之重鏈CDR1-CDR3,及/或具有SEQ ID NO: 23之輕鏈CDR1-CDR3,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CD19。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19抗體包含與SEQ ID NO: 22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重鏈可變區(HCVR)序列,及/或與SEQ ID NO: 23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輕鏈可變區(LCVR)序列,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CD19。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為抗Muc1抗體,諸如描述於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美國專利第7,834,155號、WO 2005/009369及WO 2007/024222中的彼等。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Muc1抗體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QAQLVQSGAEVVKPGASVKMSCKASGYTFTSYNMH WVKQTPGQGLEWIGYIYPGNGATNYNQKFQG KATLTADTSSSTAYMQISSLTSEDSAVYFCARGDSVPFAY WGQGTLVTVSA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24)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區,及具有胺基酸序列EIVLTQSPATMSASPGERVTITCSAHSSVSFMH WFQQKPGTSPKLWIYSTSSLAS GVPARFGGSGSGTSYSLTISSMEAEDAATYYCQQRSSFPLT FGAGTKLELKR 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25)之免疫球蛋白輕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Muc1抗體為huDS6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Muc1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 24之重鏈CDR1-CDR3,及/或具有SEQ ID NO: 25之輕鏈CDR1-CDR3,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Muc1。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Muc1抗體包含與SEQ ID NO: 24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重鏈可變區(HCVR)序列,及/或與SEQ ID NO: 25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輕鏈可變區(LCVR)序列,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Muc1。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為抗CD33抗體或其片段,諸如描述於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美國專利第7,557,189號、第7,342,110號、第8,119,787號及第8,337,855號及WO2004/043344中的抗體或其片段。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3抗體為huMy9-6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33抗體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QVQLQQPGAEVVKPGASVKMSCKASGYTFTSYYIH WIKQTPGQGLEWVGVIYPGNDDISYNQKFQ GKATLTADKSSTTAYMQLSSLTSEDSAVYYCAREVRLRYFDV WGQGTTVTVSS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SEQ ID NO:26)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區,及具有胺基酸序列EIVLTQSPGSLAVSPGERVTMSCKSSQSVFFSSSQKNYL AWYQQIPGQSPRLLIYWASTRES GVPDRFTGSGSGTDFTLTISSVQPEDLAIYYCHQYLSSRT FGQGTKLEIKR 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27)之免疫球蛋白輕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3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 26之重鏈CDR1-CDR3,及/或具有SEQ ID NO: 27之輕鏈CDR1-CDR3,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CD3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3抗體包含與SEQ ID NO: 26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重鏈可變區(HCVR)序列,及/或與SEQ ID NO: 27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輕鏈可變區(LCVR)序列,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CD3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細胞-結合劑為抗CD37抗體或其抗體片段,諸如描述於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美國專利第8,765,917號及WO 2011/112978中的彼等。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為huCD37-3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DIQMTQSPSSLSVSVGERVTITCRASENIRSNLA WYQQKPGKSPKLLVNVATNLAD GVPSRFSGSGSGTDYSLKINSLQPEDFGTYYCQHYWGTTWT FGQGTKLEIKR 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28)之免疫球蛋白輕鏈區,及具有胺基酸序列QVQVQESGPGLVAPSQTLSITCTVSGFSLTTSGVS WVRQPPGKGLEWLGVIWGDGSTN YHPSLKSRLSIKKDHSKSQVFLKLNSLTAADTATYYCAKGGYSLAH WGQGTLVTVSS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SEQ ID NO:29)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區,或具有胺基酸序列QVQVQESGPGLVAPSQTLSITCTVSGFSLTTSGVS WVRQPPGKGLEWLGVIWGDGSTN YHSSLKSRLSIKKDHSKSQVFLKLNSLTAADTATYYCAKGGYSLAH WGQGTLVTVSS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SEQ ID NO:30)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包含具有以SEQ ID NO:28陳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區及具有以SEQ ID NO:29陳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包含具有以SEQ ID NO:28陳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區及具有以SEQ ID NO:30陳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 29或30之重鏈CDR1-CDR3,及/或具有SEQ ID NO: 28之輕鏈CDR1-CDR3,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CD37。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包含與SEQ ID NO: 29或30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重鏈可變區(HCVR)序列,及/或與SEQ ID NO: 28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輕鏈可變區(LCVR)序列,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CD37。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EIVLTQSPATMSASPGERVTMTCSATSSVTYMH WYQQKPGQSPKRWIYDTSNLPY GVPARFSGSGSGTSYSLTISSMEAEDAATYYCQQWSDNPPT FGQGTKLEIKR 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31)之免疫球蛋白輕鏈區,及具有胺基酸序列
QVQLQESGPGLLKPSQSLSLTCTVSGYSITSGFAWH WIRQHPGNKLEWMGYILYSGSTV YSPSLKSRISITRDTSKNHFFLQLNSVTAADTATYYCARGYYGYGAWFAY WGQGTLVTVSA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SEQ ID NO:32)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 32之重鏈CDR1-CDR3,及/或具有SEQ ID NO: 31之輕鏈CDR1-CDR3,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CD37。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包含與SEQ ID NO: 32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重鏈可變區(HCVR)序列,及/或與SEQ ID NO: 31至少約90%、95%、97%、99%或100%一致之輕鏈可變區(LCVR)序列,且較佳地特異性結合CD37。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CD37抗體為huCD37-50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細胞-結合劑(例如,抗體)具有N端絲胺酸,其可經氧化劑氧化以形成具有N端醛基之經氧化細胞-結合劑。
任何合適氧化劑均可用於上述方法之步驟(a)中。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氧化劑為高碘酸鹽。更特定言之,該氧化劑為高碘酸鈉。
可相對於該細胞-結合劑使用過量莫耳當量之該氧化劑。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約2-100、5-80、10-50、1-10或5-10莫耳當量之該氧化劑。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約10或約50當量之該氧化劑。當使用大量該氧化劑時,使用短反應時間來避免過氧化。例如,當使用50當量之該氧化劑時,進行氧化反應持續約5至約60分鐘。或者,當使用10當量之該氧化劑時,進行該反應持續約30分鐘至約24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5-10莫耳當量之該氧化劑且進行氧化反應持續約5至約60分鐘(例如,約10至約30分鐘、約20至約30分鐘)。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氧化反應不會引起顯著非靶向氧化。例如,非顯著程度(例如,少於20%、少於10%、少於5%、少於3%、少於2%或少於1%)之甲硫胺酸及/或聚醣在N端絲胺酸之氧化過程期間經氧化以產生具有N端醛基之經氧化細胞-結合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細胞-結合劑(例如,抗體)具有經重組工程改造之Cys殘基,諸如在該抗體的EU/OU編號位置442處之Cys殘基。因此,術語「經半胱胺酸工程改造之抗體」包括具有通常未存在於抗體輕鏈或重鏈之既定殘基處的至少一個Cys之抗體。該等Cys亦可稱作「經工程改造之Cys」,可使用任何習知分子生物學或重組DNA技術(例如,藉由用Cys之編碼序列置換在標靶殘基處的非Cys殘基之編碼序列)經工程改造。例如,若初始殘基為具有編碼序列5’-UCU-3’之Ser,則該編碼序列可突變(例如,藉由定點突變誘發)為5’-UGU-3’,其編碼Cys。在某些實施例中,經Cys工程改造之本發明抗體在重鏈中具有經工程改造之Cys。在某些實施例中,經工程改造之Cys在重鏈之CH3域中或附近。經工程改造之抗體重(或輕)鏈序列可插入至合適重組表現載體中以產生具有替代初始Ser殘基之經工程改造之Cys殘基的經工程改造之抗體。
細胞-結合劑-藥物結合物之產生
為了使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化合物或其衍生物連接至細胞-結合劑,該細胞毒性化合物可包含具有鍵結至其之反應性基團之連接部分。此等化合物可直接連接至細胞-結合劑。用於使具有鍵結至其之反應性基團之細胞毒性化合物與細胞-結合劑連接以產生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之代表性製程描述於實例1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官能交聯劑可首先與該細胞毒性化合物反應以提供含有具有鍵結至其之一反應性基團的連接部分之化合物(亦即,藥物-連接體化合物),其可接著與細胞結合劑反應。或者,該雙官能交聯試劑之一末端可首先與細胞結合劑反應以提供含有具有鍵結至其之一反應性基團的連接部分之細胞結合劑,其可接著與細胞毒性化合物反應。該連接部分可含有允許在特定位點處釋放該細胞毒性部分之化學鍵。合適化學鍵為此項技術中熟知的且包括二硫鍵、硫醚鍵、酸不穩定鍵、光不穩定鍵、肽酶不穩定鍵及酯酶不穩定鍵(參見例如美國專利5,208,020;5,475,092;6,441,163;6,716,821;6,913,748;7,276,497;7,276,499;7,368,565;7,388,026及7,414,073)。較佳為二硫鍵、硫醚及肽酶不穩定鍵。可用於本發明之其他連接體包括不可裂解連接體,諸如詳細描述於美國公開案第2005/0169933號中之彼等,或描述於US 2009/0274713、US 2010/01293140及WO 2009/134976中之帶電連接體或親水性連接體,該等公開案中每一者均明確地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該等公開案中每一者均明確地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例如,抗體)於水性緩衝液中之溶液可用莫耳過量之雙官能交聯劑,諸如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戊酸酯(SPP)、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丁酸酯(SPDB)、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2-磺基丁酸酯(磺基-SPDB)培育以引入二硫基吡啶基。經修飾細胞-結合劑(例如,經修飾抗體)接著與本文所述之含硫醇細胞毒性化合物反應,以產生本發明之二硫鍵連接之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含硫醇細胞毒性化合物可與雙官能交聯劑,諸如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戊酸酯(SPP)、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丁酸酯(SPDB)、N -丁二醯亞胺基-4-(2-吡啶基二硫基)2-磺基丁酸酯(磺基-SPDB)反應以形成細胞毒性劑-連接體化合物,其可接著與細胞-結合劑反應以產生本發明之二硫鍵連接之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該細胞毒性劑-連接體化合物可當場製備而無需純化,接著與細胞-結合劑反應。或者,該細胞毒性劑-連接體化合物可在與細胞-結合劑反應之前經純化。
該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純化方法,諸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7,811,572號及美國公開案第2006/0182750號(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中之彼等來純化。例如,該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可使用切向流過濾、吸附層析、吸附過濾、選擇性沈澱、非吸收過濾或其組合來純化。較佳地,切向流過濾(TFF,亦稱作交叉流過濾、超濾及透濾)及/或吸附層析樹脂用於該等結合物之純化。
或者,該細胞-結合劑(例如,抗體)可用莫耳過量之抗體修飾劑,諸如2-亞胺基硫雜戊環、L-高半胱胺酸硫內酯(或衍生物)或N-丁二醯亞胺基-S-乙醯基硫代乙酸酯(SATA)培育以引入巰基。該經修飾抗體接著與適當含二硫鍵細胞毒性劑反應,以產生二硫鍵連接之抗體-細胞毒性劑結合物。該抗體-細胞毒性劑結合物可接著藉由上述方法純化。該細胞結合劑亦可經工程改造以引入硫醇部分,諸如揭示於美國專利第7,772485號及第7.855,275號中之經半胱胺酸工程改造之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細胞-結合劑(例如,抗體)於水性緩衝液中之溶液可用莫耳過量之抗體修飾劑,諸如N -丁二醯亞胺基-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甲酸酯培育以引入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用N -丁二醯亞胺基-4-(碘乙醯基)-胺基苯甲酸酯(SIAB)培育以引入碘乙醯基。經修飾細胞-結合劑(例如,經修飾抗體)接著與含硫醇細胞毒性劑反應,以產生硫醚連接之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該結合物可接著藉由上述方法純化。
每個抗體分子結合之細胞毒性分子的數目可以分光光度法藉由量測在280 nm及330 nm下之吸光度的比率來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1-10個細胞毒性化合物/抗體分子可藉由上述方法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抗體分子連接之細胞毒性化合物的平均數目為2-5,且更特定言之為2.5-4.0。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抗體經由半胱胺酸硫醇基連接至細胞毒性劑時,該結合物具有每個抗體分子1或2個細胞毒性化合物。同樣,當該抗體經由醛基連接至細胞毒性劑時,該結合物具有每個抗體分子1或2個細胞毒性化合物。
用於製備本發明之細胞-結合劑-藥物結合物的代表性製程描述於8,765,740及美國申請公開案第2012/0238731號中。此等參考文獻之完整教示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組合物及使用方法
本發明包括包含本文所述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結合物(及/或其溶劑合物、水合物及/或鹽)及載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組合物(例如,醫藥組合物)。本發明亦包括包含本文所述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結合物(及/或其溶劑合物、水合物及/或鹽)及載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組合物(例如,醫藥組合物),該組合物進一步包含第二治療劑。本發明組合物適用於抑制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中之異常細胞生長或治療增生性病症。本發明組合物亦適用於治療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中之抑鬱、焦慮、壓力、恐懼症、驚恐、煩躁不安、精神病症、疼痛及發炎疾病。
本發明包括一種抑制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中之異常細胞生長或治療增生性病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哺乳動物投與單獨或與第二治療劑組合的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述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結合物(及/或其溶劑合物及鹽)或其組合物。
本發明亦提供治療方法,其包含向需要治療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上述結合物中任一者。
同樣,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在所選擇之細胞群體中誘導細胞死亡之方法,其包含使標靶細胞或含標靶細胞的組織與有效量之細胞毒性劑接觸,該細胞毒性劑包含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化合物-細胞-結合劑、其鹽或溶劑合物中任一者。標靶細胞為可結合細胞-結合劑之細胞。
必要時,諸如其他抗腫瘤劑之其他活性劑可連同該結合物一起投與。
合適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及賦形劑為熟知的且可作為臨床表現憑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測定。
合適載劑、稀釋劑及/或賦形劑之實例包括:(1)杜氏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約pH 7.4,含有或不含約1 mg/mL-25 mg/mL人類血清白蛋白,(2) 0.9%生理食鹽水(0.9% w/v NaCl),及(3) 5% (w/v)右旋糖;且亦可含有諸如色胺之抗氧化劑及諸如Tween 20之穩定劑。
用於在所選擇之細胞群體中誘導細胞死亡之方法可活體外、活體內或離體實施。
活體外用途之實例包括處理自體同源骨髓,接著將其移植至同一患者中以便殺滅患病或惡性細胞:處理骨髓,接著進行其移植以便殺滅補體T細胞且預防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處理細胞培養物以便殺滅所有細胞,除了不表現標靶抗原之所需變異體;或以便殺滅表現非所需抗原之變異體。
非臨床活體外用途之條件容易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測定。
臨床離體用途之實例在於在癌症治療中或在自體免疫疾病之治療中自骨髓移除腫瘤細胞或淋巴樣細胞,接著進行自體同源移植;或自自體同源或同種異體骨髓或組織移除T細胞及其他淋巴樣細胞,接著進行移植以便預防GVHD。處理可如下進行。自患者或其他個體收集骨髓且接著在含血清培養基中在約37℃下培育持續約30分鐘至約48小時,該含血清培養基中添加有介於約10 μM-1 pM範圍內之濃度的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劑。濃度及培育時間之精確條件(亦即,劑量)容易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測定。在培育之後,骨髓細胞用含血清培養基洗滌且根據已知方法經靜脈內返回患者。在其中患者在骨髓收集時間與經處理細胞之再輸注之間接受其他處理(諸如燒蝕化學療法或全身照射之過程)的情況下,經處理骨髓細胞使用標準醫學設備冷凍儲存於液氮中。
關於臨床活體內用途,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劑將以溶液或經凍乾粉末形式供應,該溶液或經凍乾粉末針對無菌性且針對內毒素水準加以測試。結合物投與之合適方案的實例如下。結合物每週以靜脈內推注形式每週一次給予,持續4週。推注劑量在其中可添加5-10 mL人類血清白蛋白之50-1000 mL生理食鹽水中給予。劑量將為每次靜脈內投與10 μg-2000 mg (每日100 ng-20 mg/kg範圍)。在治療四週之後,患者可繼續每週一次接受治療。關於投與途徑、賦形劑、稀釋劑、劑量、時間等之特定臨床方案可作為臨床表現憑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測定。
可根據在所選擇之細胞群體中誘導細胞死亡之活體內或離體方法治療之醫學病狀的實例包括任何類型之惡性疾病,包括例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諸如全身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多發性硬化);移植物排斥,諸如腎移植排斥、肝移植排斥、肺移植排斥、心臟移植排斥及骨髓移植排斥;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病毒感染,諸如CMV感染、HIV感染、AIDS等;及寄生蟲感染,諸如梨形鞭毛蟲症、變形蟲症、血吸蟲症,及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測定之其他病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及結合物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卵巢癌、胰臟癌、子宮頸癌、黑色素瘤、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結腸直腸癌、乳癌(例如,三陰性乳癌(TNBC))、胃癌、頭部及頸部之鱗狀細胞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肉瘤、多發性骨髓瘤、頭頸部癌、母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贅瘤(BPDN)、淋巴瘤(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DS)、腹膜癌或白血病(例如,急性骨髓白血病(AML)、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前髓細胞白血病、嗜酸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例如,B-AL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及慢性骨髓白血病(CML))
癌症療法及其劑量、投與途徑及推薦用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已描述於諸如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 (PDR)之文獻中。該PDR揭示了已用於治療多種癌症之劑的劑量。在治療上有效之此等上述化學治療藥物的給藥方案及劑量將取決於所治療之特定癌症、該疾病之程度及熟習此項技術之醫師所熟悉的其他因素,且可由該醫師測定。該PDR之內容明確地以引用之方式整體併入本文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回顧該PDR,使用以下參數中之一或多者來測定可根據本發明教示使用之化學治療劑及結合物的給藥方案及劑量。此等參數包括:
綜合指數
製造商
產品(公司或商標藥物名稱)
類別指數
屬指數(非商標普通藥物名稱)
藥物之彩色圖像
產品資訊,與FDA標記一致
化學資訊
功能/作用
適應症及禁忌症
試驗研究、副作用、警告
實例
本發明現將參考非限制性實施例來說明。除非另外規定,否則所有百分比、比率、部分等均以重量計。所有實際均購自Aldrich Chemical Co., New Jersey,或其他商業來源。核磁共振(1 H NMR)光譜在Bruker 400 MHz儀器上獲得。質譜在Bruker Daltonics Esquire 3000儀器上獲得,LCMS在具有Agilent 6120單四極MS之Agilent 1260 Infinity LC上使用電噴霧電離(管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C18,3.0 × 50 mm,2.7 mm,8 min方法:流動速率0.75 mL/min,溶劑A:含0.1%甲酸之水,溶劑B:MeCN,經7 min自5至98% MeCN且98% MeCN持續1 min;15 min方法:管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C18,3.0 × 100 mm,2.7 m,流動速率0.5 mL/min,溶劑A:含0.1%甲酸之水,溶劑B:MeCN,經12 min自25至80% MeCN,經0.5 min自80至95% MeCN且95% MeCN持續2.5 min)獲得,且UPLC在具有單四極MS ZsprayTM 之Waters, Acquity系統(管柱:Acquity BEH C18,2.1 × 50 mm,1.7 mm,2.5 min方法:流動速率0.8 mL/min,溶劑A:含0.1%甲酸之水,溶劑B:MeCN,經2.0 min自5至95% MeCN且95% MeCN持續0.5 min)上獲得。
實例 1. 合成本發明化合物
以下溶劑、試劑、保護基、部分及其他名稱可由括號中之其縮寫提及。
Me =甲基;Et =乙基;Pr =丙基;i -Pr =異丙基;Bu =丁基;t -Bu =第三丁基;Ph = 苯基,且Ac =乙醯基
AcOH或HOAc =乙酸
ACN或CH3 CN或MeCN =乙腈
Ala =丙胺酸
aq =水溶液
Ar =氬
Bn =苄基
Boc或BOC =第三丁氧羰基
CBr4 =四溴化碳
Cbz或Z =苄氧羰基
DCM或CH2 Cl2 =二氯甲烷
DCE = 1,2-二氯乙烷
DMAP = 4-二甲基胺基吡啶
DI水=去離子水
DIEA或DIPEA = N,N-二異丙基乙胺
DMA =N,N -二甲基乙醯胺
DMAP = 4-二甲基胺基吡啶
DMF =N,N -二甲基甲醯胺
DMP =戴斯-馬丁高碘烷
DMSO =二甲亞碸
DPPA =疊氮磷酸二苯酯
EDC = 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
EEDQ = N-乙氧羰基-2-乙氧基-1,2-二氫喹啉
ESI或ES =電噴霧電離
EtOAc =乙酸乙酯
g =公克
h =小時
HATU = (1-[雙(二甲基胺基)亞甲基]-1H-1,2,3-三唑并[4,5-b]吡啶鎓3-氧化物六氟磷酸鹽)
HPLC =高效液相層析
HOBt或HOBT = 1-羥基苯并三唑
LC =液相層析
LCMS =液相層析質譜分析
min =分鐘
mg =毫克
mL =毫升
mmol =毫莫耳
µg =微克
µL =微升
µmol =微莫耳
Me =甲基
MeOH =甲醇
MS =質譜分析
MsCl =甲烷磺醯氯(甲磺醯氯)
Ms2 O =甲烷磺酸酐
NaBH(OAc)3 或STAB =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
NHS = N-羥基丁二醯亞胺
NMR =核磁共振光譜法
PPh3 或TPP =三苯膦
RPHPLC或RP-HPLC =逆相高效液相層析
RT或rt =室溫(環境,約25℃)
sat或sat’d =飽和
TBSCl或TBDMSCl =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氯
TBS =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
TCEP·HCl = 參(2-羧基乙基)膦鹽酸鹽
TEA =三乙胺(Et3 N)
TFA =三氟乙酸
THF =四氫呋喃
IGN 單體(3.0 g,10.19 mmol)及4-溴丁酸乙酯(2.193 mL,15.29 mmol)溶解於DMF (34.0 mL)中。添加K2 CO3 (2.82 g,20.39 mmol)且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sat’d NH4 Cl及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用ACN (2x)共蒸發,且接著置於高真空上以生成化合物#1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直接使用(4.16 g,100%產率)。LCMS = 4.8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09.2 (M+H)。
化合物#1 (4.16 g,10.19 mmol)懸浮於MeOH (63.7 mL)、水(12.74 mL)及THF (25.5 mL)中。添加LiOH (0.747 g,30.6 mmol)且在rt下攪拌持續1 h。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1 M HCl酸化至pH~4。該混合物用EtOAc (2x)萃取且用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 (2.46 g,64%產率)。LCMS = 3.9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81.1 (M+H), 399.1 (M+H2 O+H)。
化合物#3 (255 mg,1.062 mmol)及化合物#4 (200 mg,0.965 mmol)溶解於DMF (3.22 mL)中。EDC (222 mg,1.158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MAP (118 mg,0.965 mmol)且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sat'd NH4 Cl、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0%-40% EtOAc/己烷)純化以獲得呈橙-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5 (300 mg,0.699 mmol,72%產率)。LCMS = 6.01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30.05 (M+H)。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46 (s, 9H), 3.83 (s, 3H), 3.89 (s, 3H), 6.97 (d,J = 8.8 Hz, 2H), 7.79 (d,J = 9.0 Hz, 1H), 7.97 (d,J = 8.9 Hz, 1H), 8.18 (s, 1H), 8.49 (s, 1H), 9.14 (s, 1H), 9.98 (s, 1H)。
無水HCl (4 N於二噁烷中,70.7 µL,2.328 mmol)在rt下添加至純化合物#5 (10 mg,0.023 mmol)中且攪拌持續1 h。濃縮反應混合物以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6 (8.5 mg,0.023 mmol,100%產率)。LCMS = 3.62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30.00 (M+H)。
化合物#2 (14.43 mg,0.039 mmol)及化合物#6 (10 mg,0.026 mmol)溶解於CH2 Cl2 (263 µL)中。EDC (7.56 mg,0.039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MAP (4.82 mg,0.039 mmol)且反應在rt下攪拌持續2 h。反應混合物用DCM稀釋且用sat'd NH4 Cl、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獲得化合物#7 (4.7 mg,6.79 µmol,26%產率)。LCMS = 6.596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92.30 (M+H)。
甲酯#5 (100 mg,0.233 mmol)懸浮於MeOH (2.33 mL)中。添加氫氧化鈉溶液(5 M水溶液,466 µL,0.466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60℃下加熱持續3 h。反應混合物冷卻至rt且用水稀釋。該溶液用1 M HCl酸化至pH~3-4。添加EtOAc且分離各層。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5A (93 mg,0.224 mmol,96%產率)。LCMS = 6.145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16.10 (M+H)。
化合物#5A (91 mg,0.219 mmol)溶解於DMF (2.19 mL)中。β-丙胺酸-OMe·HCl添加至該溶液中(33.6 mg,0.241 mmol),隨後添加EDC (50.4 mg,0.263 mmol)及DMAP (26.8 mg,0.219 mmol)。反應混合物在rt下攪拌持續3日。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sat'd NH4 Cl、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在EtOAc/己烷(1:1,15 mL)中成漿且過濾以獲得純產物#5B (80 mg,0.160 mmol,73%產率)。LCMS = 6.190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01.10 (M-Boc+H), 501.10 (M+H)。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46 (s, 9H), 2.63 (t,J = 6.9 Hz, 2H), 3.51 (q,J = 6.7 Hz, 2H), 3.62 (d,J = 2.3 Hz, 3H), 3.83 (s, 3H), 6.96 (d,J = 4.5 Hz, 2H), 7.74 (dd,J = 8.8, 2.1 Hz, 1H), 7.91 (d,J = 8.8 Hz, 1H), 7.98 (s, 1H), 8.33 (d,J = 2.0 Hz, 1H), 8.80 (t,J = 5.4 Hz, 1H), 9.14 (s, 1H), 9.93 (s, 1H)。
化合物#8 以與化合物#6 相似之方式自化合物#5B 合成以獲得呈黃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8 (60 mg,0.150 mmol,94%產率)。LCMS = 2.538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01.10 (M+H)。
化合物#9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在RPHPLC純化(C18管柱,ACN/H2 O)之後合成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9 (26 mg,0.034 mmol,65%產率)。LCMS = 5.039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63.40 (M+H)。
化合物#9 (6.4 mg,8.39 µmol)溶解於DCE (419 µL)中。添加三甲基氫氧化錫(15.17 mg,0.084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80℃下加熱隔夜。該溶液冷卻至rt且用DCM/MeOH (5:1,10 mL)稀釋。該溶液用0.5 M HCl洗滌且用DCM/MeOH (5:1,2 × 5 mL)再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化合物#10 (6.3 mg,8.36 µmol,100%產率)。LCMS = 4.43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49.15 (M+H)。
化合物#10 (8 mg,10.68 µmol)溶解於DCM (427 µL)中。EDC (16.38 mg,0.085 mmol)在rt下添加至該混合物中,隨後添加N-羥基丁二醯亞胺(6.15 mg,0.053 mmol)且攪拌持續3.5 h。反應混合物用DCM稀釋且用水(2x)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殘餘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1 (2.5 mg,2.96 µmol,28%產率)。LCMS = 4.73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46.15 (M+H)。
1-胺基-2-甲基丙烷-2-硫醇鹽酸鹽(2.5 g,17.65 mmol)懸浮於MeOH (7.5 mL)及磷酸鉀緩衝液pH 7.4 (7.50 mL)中。添加甲烷-硫醇磺酸甲酯(2.499 mL,26.5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鹽水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2 (1.34 g,50%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1.34 (s, 6H), 2.45 (s, 3H), 2.94 (s, 2H), 8.13 (s, 2H)。
化合物#5A (100 mg,0.241 mmol)及胺#12 (43.7 mg,0.289 mmol)溶解於DMF (1.61 mL)中。EDC (69.2 mg,0.361 mmol)在rt下添加至該溶液中,隨後添加DMAP (14.70 mg,0.120 mmol)且攪拌隔夜。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以使產物沈澱。所得漿液攪拌持續15 min。過濾該溶液且固體在真空/N2 下乾燥持續2 h以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3 (127 mg,0.231 mmol,96%產率)。LCMS = 6.40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49.15 (M+H)。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31 (s, 6H), 1.46 (s, 9H), 2.45 (s, 3H), 3.48 (d,J = 6.3 Hz, 2H), 3.83 (s, 3H), 6.97 (s, 2H), 7.72 - 7.79 (m, 1H), 7.92 (d,J = 8.8 Hz, 1H), 8.11 (d,J = 3.7 Hz, 1H), 8.31 - 8.41 (m, 2H), 8.70 (t,J = 6.3 Hz, 1H), 9.14 (s, 1H), 9.94 (s, 1H)。
無水HCl (4 N於二噁烷中) (1.16 mL,4.63 mmol)在rt下添加至純化合物#13 (127 mg,0.231 mmol)中且該反應攪拌持續3 h。濃縮反應混合物以獲得化合物#14 (112 mg,0.231 mmol,100%產率)。LCMS = 4.407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9.10 (M+H)。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31 (s, 6H), 2.45 (s, 3H), 3.46-3.52 (m, 2H), 3.92 (s,3 H), 7.13 (t,J = 2.0 Hz, 1H), 7.18 (d,J = 2.0 Hz, 1H), 7.75 (dd,J = 8.8, 2.1 Hz, 1H), 7.95 (d,J = 8.6 Hz, 2H), 8.14 (d,J = 4.5 Hz, 1H), 8.34 (d,J = 2.1 Hz, 1H), 8.73 (t,J = 6.4 Hz, 1H), 9.96 (bs, 2H), 10.12 (s, 1H)。
化合物#15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在RPHPLC純化(C18管柱,ACN/H2 O)之後合成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5 (48 mg,0.059 mmol,83%產率)。LCMS = 5.78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11.30 (M+H)。
TCEP·HCl (45.1 mg,0.157 mmol)溶解於水(0.5 mL)中。添加Sat’d NaHCO3 溶液(約0.470 mL)及0.1 M pH 6.5 NaH2 PO4 緩衝溶液(81 µL)以實現在6.5-7之間的pH。在獨立燒瓶中,化合物#15 (50 mg,0.052 mmol)在rt下溶解於THF (1 mL)及CH3 CN (564 µL)中。添加上述TCEP/緩衝液混合物(pH = 6.5-7),隨後添加MeOH (403 µL)。該黃棕色溶液在rt下攪拌持續2 h。該反應用DCM/MeOH (10:1,30 mL)及水稀釋且分離各層。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6 (40 mg,0.052 mmol,100%產率)。LCMS = 5.31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65.20 (M+H)。
化合物#16 (47 mg,0.061 mmol)懸浮於IPA (2.05 mL)及水(1.02 mL)中。添加Na2 S2 O5 (63.9 mg,0.614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ACN/H2 O稀釋且經冷凍且凍乾。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7 (6.5 mg,7.67 µmol,13%產率)。LCMS = 4.64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 765.25 (ESI+ , M-SO3 H+H), 845.10 (ESI- , M-H)。
二甲基半胱胺·HCl#18 (500 mg,3.53 mmol)溶解於MeOH (11.765 mL)中。添加Aldrithiol#19 (1.17 g,5.29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rt下攪拌隔夜。添加TEA (0.492 mL,3.53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持續5 min且接著濃縮。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0%-5%-10% MeOH/DCM)純化以獲得呈灰白色黏性固體狀之化合物#20 (700 mg,3.27 mmol,93%產率)。LCMS = 2.87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14.95 (M+H)。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1.49 (s, 6H), 2.95 (s, 2H), 7.17 (ddd,J = 7.4, 5.0, 1.0 Hz, 1H), 7.42 (dt,J = 8.0, 1.0 Hz, 1H), 7.54 - 7.64 (m, 1H), 8.65 (ddd,J = 4.9, 1.9, 0.9 Hz, 1H)。
酉朋酸#21 (652 mg,2.75 mmol)及化合物#22 (500 mg,2.293 mmol)溶解於EtOH (5.29 mL)、甲苯(1.76 mL)及水(588 µL)中。添加K2 CO3 (951 mg,6.88 mmol)及Pd(PPh3 )4 (159 mg,0.138 mmol)且該溶液用Ar淨化且脫氣。該反應在80℃下加熱持續3.5 h。反應混合物冷卻至rt且用EtOAc稀釋。有機層用水、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0%-20%-50% EtOAc/己烷)純化以獲得呈黃色固體狀之化合物#23 (432 mg,1.308 mmol,57%產率)。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1.52 (s, 9H), 3.84 (s, 3H), 3.95 (s, 3H), 6.44 (s, 1H), 7.03 (d,J = 2.1 Hz, 1H), 7.16 (d,J = 2.0 Hz, 1H), 7.32 - 7.34 (m, 2H), 7.37 - 7.44 (m, 2H)。
化合物#23 (480 mg,1.453 mmol)懸浮於MeOH (4.84 mL)中。添加氫氧化鈉溶液(5 N水溶液,581 µL,2.91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65℃下加熱持續2 h。再添加NaOH (5 N水溶液,1.16 mL)之溶液且在65℃下加熱持續45 min。反應混合物冷卻至rt且用水稀釋。該溶液用5 M HCl水溶液酸化至pH ~ 3-4。該溶液用EtOAc (2x)萃取且分離各層。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化合物#24 (420 mg,1.328 mmol,91%產率)。LCMS = 5.20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17.25 (M+H)。
化合物#25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合成以獲得呈固體狀之化合物#25 (160 mg,0.312 mol,99%產率)。LCMS = 6.79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12.80 (M+H)。
化合物#27 與化合物#6 相似地自化合物#25 合成以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27 (130 mg,0.29 mmol,93%產率)。LCMS = 4.44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12.95 (M+H)。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28 (s, 6H), 2.73 (s, 1H), 2.89 (s, 1H), 3.39 (d,J = 6.4 Hz, 2H), 3.85 (s, 3H), 7.20 - 7.28 (m, 2H), 7.35 (d,J = 8.5 Hz, 2H), 7.47 (d,J = 1.9 Hz, 1H), 7.58 - 7.65 (m, 2H), 7.78-7.86 (m, 2H), 8.27 (t,J = 6.3 Hz, 1H), 8.43 (dt,J = 4.8, 1.5 Hz, 1H)。
化合物#28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合成以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28 (52 mg,0.067 mmol,51%產率)。LCMS = 5.88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74.75 (M+H)。
化合物#29 與化合物#16 相似地自化合物#28 合成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29 (45 mg,0.067 mmol,100%產率)。LCMS = 5.35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65.85 (M+H)。
化合物#30 與化合物#17 相似地自化合物#29 合成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30 (17 mg,0.023 mmol,34%產率)。LCMS = 4.47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 665.85 (ESI+ , M-SO3 H+H), 745.80 (ESI- , M-H)。
化合物#31 (300 mg,1.574 mmol)及化合物#32 (397 mg,1.652 mmol)溶解於DMF (7.87 mL)中。EDC (332 mg,1.731 mmol)及HOBt (265 mg,1.731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IEA (550 µL,3.15 mmol)且該反應攪拌持續3日。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sat'd NH4 Cl、sat'd NaHCO3 、水(3x)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呈棕色泡沫狀之化合物#33 (551 mg,1.464 mmol,93%產率)。LCMS = 5.44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76.95 (M+H)。
化合物#34 與化合物#6 相似地自化合物#33 合成以獲得呈棕色固體狀之化合物#34 (430 mg,1.375 mmol,94%產率)。LCMS = 3.43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76.95 (M+H)。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3.73 (s, 3H), 3.84 (s, 3H), 3.88 (s, 3H), 6.92 (d,J = 2.0 Hz, 1H), 7.00 (d,J = 2.0 Hz, 1H), 7.11 (d,J = 2.0 Hz, 1H), 7.46 (d,J = 1.9 Hz, 1H), 10.06 (s, 2H), 10.12 (s, 1H)。
化合物#34 (130 mg,0.416 mmol)及化合物#35 (89 mg,0.457 mmol)溶解於DMF (2.08 mL)中。EDC (88 mg,0.457 mmol)及HOBt (70.0 mg,0.457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IEA (160 µL,0.914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sat'd NH4 Cl、sat'd NaHCO3 、鹽水、水(3x)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0%-60%-100% EtOAc/己烷)純化以獲得化合物#36 (97 mg,0.214 mmol,52%產率)。LCMS = 5.61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52.85 (M+H)。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1.33 (s, 6H), 1.99 - 2.08 (m, 2H), 2.38 - 2.47 (m, 5H), 3.81 (s, 3H), 3.90 (s, 3H), 3.91 (s, 3H), 6.60 (d,J = 1.9 Hz, 1H), 6.73 (d,J = 2.0 Hz, 1H), 7.05 - 7.12 (m, 2H), 7.40 (d,J = 2.0 Hz, 1H), 7.45 (s, 1H)。
化合物#36 (97 mg,0.214 mmol)溶解於THF (1.61 mL)及水(536 µL)中。添加LiOH (25.7 mg,1.072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50℃下加熱持續5 h。再添加LiOH (25 mg)且在60℃下加熱隔夜。反應混合物冷卻至rt且用水稀釋。該溶液用1 M HCl水溶液酸化至pH ~3-4。該渾濁溶液用EtOAc (3x)萃取,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呈棕色泡沫狀之化合物#37 (75 mg,0.171 mmol,80%產率)。LCMS = 5.00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38.90 (M+H)。
化合物#38 (500 mg,1.509 mmol)及化合物#39 (323 mg,1.660 mmol)溶解於DMF (7.54 mL)中。EDC (318 mg,1.660 mmol)及HOBt (254 mg,1.660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IEA (527 µL,3.02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用sat'd NH4 Cl、sat'd NaHCO3 、水(3x)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化合物#40 (735 mg,1.448 mmol,96%產率)。LCMS = 6.21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07.85 (M+H)。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1.33 (d,J = 4.9 Hz, 6H), 1.52 (s, 9H), 2.01 - 2.11 (m, 2H), 2.43 (d,J = 3.7 Hz, 3H), 2.44 - 2.50 (m, 1H), 4.23 (s, 3H), 4.20 (s, 1H), 7.21 (s, 1H), 7.36 (s, 1H), 7.52 (d,J = 8.7 Hz, 2H), 7.77 (d,J = 10.9 Hz, 1H), 7.86 (d,J = 8.8 Hz, 2H), 10.83 (d,J = 12.9 Hz, 1H)。
無水HCl (4 N於二噁烷中,5.43 mL,21.72 mmol)添加至純化合物#40 (735 mg,1.448 mmol)中且在rt下攪拌隔夜。ACN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過濾該漿液且在真空/N2 下乾燥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41 (600 mg,1.351 mmol,93%產率)。LCMS = 3.61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07.85 (M+H)。
化合物#42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合成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42 (5.0 mg,6.49 µmol,8%產率)。LCMS = 5.63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69.80 (M+H)。
化合物#43 (500 mg,1.495 mmol)及化合物#39 (320 mg,1.645 mmol)溶解於DMF (7.478 mL)中。EDC (315 mg,1.645 mmol)及HOBt (252 mg,1.645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IEA (261 µL,1.495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sat'd NH4 Cl、sat'd NaHCO3 、水(3x)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0%-50% EtOAc/己烷)純化以獲得呈無色黏性油狀物之化合物#44 (644 mg,1.261 mmol,84%產率)。LCMS = 6.16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10.75 (M+H)。
化合物#45 與化合物#6 相似地自化合物#44 合成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45 (550 mg,1.230 mmol,98%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29 (s, 6H), 1.85 - 1.94 (m, 2H), 2.37 - 2.42 (m, 2H), 2.42 (s, 3H), 7.54 (d,J = 2.0 Hz, 1H), 7.56 (s, 1H), 7.58 - 7.68 (m, 3H), 9.99 (s, 1H), 10.03 (s, 1H)。
化合物#46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合成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46 (5 mg,6.47 µmol,8%產率)。LCMS = 5.655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72.70 (M+H)。
化合物#47 (250 mg,0.569 mmol)及化合物#12 (103 mg,0.683 mmol)溶解於DMF (5.69 mL)中。EDC (164 mg,0.853 mmol)及DMAP (34.7 mg,0.284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在rt下攪拌隔夜。水(5 m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以使產物沈澱。所得漿液攪拌持續5 min且過濾。固體濾餅用水(2×10 mL)洗滌且在真空/N2 下乾燥。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0%-50%-100% EtOAc/己烷)純化以獲得化合物#48 (240 mg,0.419 mmol,74%產率)。LCMS = 6.730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72.85 (M+H)。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1.36 (s, 6H), 1.53 (s, 9H), 2.46 (s, 3H), 3.54 (d,J = 6.3 Hz, 2H), 4.02 (d,J = 13.7 Hz, 6H), 6.50 (s, 1H), 6.97 (d,J = 1.8 Hz, 1H), 7.02 (d,J = 1.8 Hz, 1H), 7.32 - 7.52 (m, 6H), 8.14 (s, 1H)。
化合物#49 與化合物#6 相似地自化合物#48 合成以獲得呈固體狀之化合物#49 (150 mg,0.317 mmol,76%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29 (s, 6H), 2.46 (s, 3H), 3.46 (d,J = 6.4 Hz, 2H), 3.92 (s, 3H),3.96 (s, 3H), 7.36 (d,J = 8.5 Hz, 2H), 7.53 (d,J = 1.9 Hz, 1H), 7.57 (s, 1H), 7.60 - 7.63 (m, 3H), 7.75 (t,J = 6.5 Hz, 1H), 10.18 (bs, 2H), 10.45 (s, 1H)。
化合物#50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合成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50 (15 mg,0.017 mmol,13%產率)。LCMS = 5.89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34.75 (M+H)。
IGN 單體 (105 mg,0.355 mmol)及化合物#51 (100 mg,0.323 mmol)溶解於DMF (3.23 mL)中。K2 CO3 (66.9 mg,0.484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在rt下攪拌持續3.5 h。水及EtOAc添加至該溶液中。分離各層且有機層用水(3x)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化合物#52 (150 mg,0.319 mmol,99%產率)。UPLCMS = 1.72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71.40 (M+H), 489.40 (M+H2 O+H)。
化合物#52 (150 mg,0.319 mmol)溶解於THF (2.39 mL)及水(797 µL)中。添加LiOH (15.27 mg,0.638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rt下攪拌持續1.5 h。該溶液用水稀釋且用0.5 M HCl水溶液酸化至pH ~ 4。添加EtOAc且分離各層。水層用EtOAc (2x)萃取。經組合之有機層用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呈橙色固體狀之化合物#53 (130 mg,0.294 mmol,92%產率)。UPLCMS = 1.49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3.30 (M+H), 461.30 (M+H2 O+H)。
化合物#55 與化合物#7 相似地自化合物#53 合成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55 (10 mg,0.011 mmol,14%產率)。LCMS = 6.310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96.30 (M+H)。
(3-溴苯基)甲醇#56 (0.641 mL,5.35 mmol)溶解於DMF (17.82 mL)中。TBSCl (0.967 g,6.42 mmol)及咪唑(0.473 g,6.95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其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sat'd NH4 Cl、水(3x)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0%-20%-100% EtOAc/己烷)純化以獲得呈無色油狀物之化合物#57 (1.50 g,4.98 mmol,93%產率)。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0.10 (s, 6H), 0.94 (s, 9H), 4.71 (bd,J = 0.8 Hz, 2H), 7.17 - 7.21 m, 1H), 7.22 - 7.25 (m, 1H), 7.35 - 7.38 (m, 1H), 7.46 - 7.48 (m, 1H)。
化合物#57 (528 mg,1.751 mmol)及化合物#58 (300 mg,1.946 mmol)溶解於甲苯(9.73 mL)中。添加Pd2 (dba)3 (178 mg,0.195 mmol)及BINAP (121 mg,0.195 mmol),隨後添加NaOtBu (262 mg,2.72 mmol)。該溶液用Ar脫氣持續數分鐘且在80℃加熱持續4 h。該反應冷卻至rt且用EtOAc稀釋。該溶液經矽藻土過濾且濾餅用EtOAc洗滌且濃縮濾液。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0%-30% EtOAc/己烷)純化以獲得呈棕橙色油狀物之化合物#59 (279 mg,0.745 mmol,38%產率)。UPLCMS = 2.11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75.8 (M+H)。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0.08 (s, 6H), 0.92 (s, 9H), 3.80 (s, 3H), 3.90 (s, 3H), 4.64-4.69 (m, 2H), 6.63-6.73 (m, 3H), 6.76-6.84 (m, 2H), 7.12 (t,J = 7.8 Hz, 2H)。
化合物#59 (270 mg,0.721 mmol)溶解於MeOH (3.60 mL)中。添加NaOH (5 N,水溶液) (721 µL,3.60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60℃下加熱持續3 h。該溶液冷卻至rt且添加1 M HCl (水溶液),直至pH ~ 4。該溶液用ACN及水稀釋且經凍乾。粗產物藉由急驟逆相C18 (10%-70% ACN/具有0.1%甲酸之H2 O)純化以獲得呈固體狀之化合物#60 (50 mg,0.203 mmol,28%產率)。UPLCMS = 1.20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47.1 (M+H)。
化合物#60 (29 mg,0.118 mmol)及化合物#61 (37 mg,0.177 mmol)溶解於DMF (1.18 mL)中。EDC (34 mg,0.177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MAP (14 mg,0.118 mmol)。該反應在rt下攪拌持續2 h。該溶液用水及EtOAc稀釋且分離各層。有機層用sat'd NH4 Cl、水(3x)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殘餘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H2 O)純化以獲得呈固體狀之化合物#62 (10 mg,0.023 mmol,20%產率)。UPLCMS = 1.69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36.3 (M+H)。
化合物#62 (10 mg,0.023 mmol)及IGN 單體 (8.11 mg,0.028 mmol)溶解於THF (638 µL)及DMF (128 µL)中。PPh3 (7.23 mg,0.028 mmol)在rt下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IAD (5.36 µL,0.028 mmol)且在rt下攪拌持續3 h。反應混合物用水及DCM稀釋且分離各層。有機層用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63 (3.0 mg,4.21 mmol,18%產率)。UPLCMS = 6.27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12.6 (M+H)。
化合物#61 (300 mg,1.448 mmol)溶解於DMF (4.83 mL)中。添加MeI (109 µL,1.737 mmol),隨後添加K2 CO3 (300 mg,2.171 mmol)且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以使產物沈澱。過濾所得漿液以獲得棕色固體。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10%-100% EtOAc/己烷)純化以獲得呈橙色固體狀之化合物#64 (95 mg,0.434 mmol,30%產率)。UPLCMS = 1.32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22.4 (M+H)。
化合物#65 與化合物#13 相似地自化合物#64 合成以在C18純化之後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65 (24 mg,0.054 mmol,13%產率)。UPLCMS = 1.75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4.4 (M+H)。
化合物#66 與化合物#5A 相似地合成以獲得產物#66 ,該產物無需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23 mg,0.054 mmol,99%產率)。UPLCMS = 1.53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30.4 (M+H)。
化合物#67 與化合物#13 相似地合成以獲得粗產物#67 ,該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31 mg,0.055 mmol,95%產率)。LCMS = 6.20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63.0 (M+H)。
化合物#68 與化合物#6 相似地自化合物#67 合成以獲得粗產物#68 ,該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24 mg,0.052 mmol,94%產率)。UPLCMS = 1.37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63.9 (M+H)。
化合物#69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合成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獲得化合物#69 (15 mg,0.018 mmol,35%產率)。LCMS = 5.76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24.8 (M+H)。
化合物#71 與化合物#13 相似地合成以獲得呈固體狀之化合物#71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230 mg,0.531 mmol,43%產率)。UPLCMS = 1.66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34.2 (M+H)。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51 (s, 9H), 3.89 (s, 3H), 7.78 (dd,J = 8.9, 2.1 Hz, 1H), 8.03 (dt,J = 8.8, 0.7 Hz, 1H), 8.19 - 8.29 (m, 2H), 8.44 (d,J = 2.1 Hz, 1H), 10.37 (s, 1H), 11.84 (s, 1H)。
化合物#72 與化合物#5A 相似地自化合物#71 合成以獲得化合物#72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170 mg,0.405 mmol,76%產率)。UPLCMS = 1.47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20.2 (M+H)。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51 (s, 9H), 7.76 (dd,J = 8.8, 2.1 Hz, 1H), 8.00 (d,J = 8.9 Hz, 1H), 8.11 (d,J = 0.7 Hz, 1H), 8.27 (s, 1H), 8.42 (d,J = 2.0 Hz, 1H), 10.37 (s, 1H), 11.84 (s, 1H), 13.49 (s, 1H)。
化合物#72 (170 mg,0.405 mmol)及化合物#12 (67 mg,0.446 mmol)溶解於DMF (2.03 mL)中。HATU (170 mg,0.446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隨後添加DIEA (142 µL,0.811 mmol)。該反應混合物在rt下攪拌隔夜。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以使產物沈澱。過濾所得漿液且在真空/N2 下乾燥以獲得呈固體狀之化合物#73 (176 mg,0.318 mmol,79%產率)。UPLCMS = 1.85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53.4 (M+H)。
化合物#74#6 相似地自化合物#73 合成以獲得化合物#74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140 mg,0.309 mmol,97%產率)。UPLCMS = 1.51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53.8 (M+H)。
化合物#75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合成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獲得化合物#75 (45 mg,0.055 mmol,42%產率)。LCMS = 5.90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14.80 (M+H)。
化合物#77 與化合物#13 相似地合成以獲得化合物#77 (479 mg,1.07 mmol,92%產率)。UPLCMS = 1.70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8.4 (M+H)。
化合物#78 與化合物#5A 相似地自化合物#77 合成以獲得化合物#78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450 mg,1.038 mmol,97%產率)。UPLCMS = 1.56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34.2 (M+H)。
化合物#79 與化合物#13 相似地在藉由矽膠層析(0%-10% MeOH/DCM)純化之後合成以獲得化合物#79 (240 mg,0.423 mmol,41%產率)。UPLCMS = 1.84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67.4 (M+H)。
化合物#80#6 相似地自化合物#79 合成以獲得化合物#80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198 mg,0.424 mmol,100%產率)。UPLCMS = 1.52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67.5 (M+H)。
化合物#81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合成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獲得化合物#81 (33 mg,0.040 mmol,30%產率)。LCMS = 5.98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28.90 (M+H)。
化合物#82 (300 mg,0.684 mmol)及化合物#12 (135 mg,0.889 mmol)溶解於DMF (4.56 mL)中。添加EDC (236 mg,1.232 mmol)及DMAP (62.7 mg,0.513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添加水會引起產物之沈澱,過濾該產物且用水洗滌。該固體溶解於MeOH/DCM中,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呈棕色固體狀之化合物#83 (296 mg,76%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LCMS = 6.5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69.8 (M+H)。
化合物#83 (296 mg,0.518 mmol)在N2 下在rt下在純氯化氫(4 N於二噁烷中,1.94 mL,7.77 mmol)中攪拌持續2.5 h,直至沈澱物已形成。該反應用己烷成漿且接著過濾且再用己烷洗滌。該固體溶解於具有數滴甲醇之DCM中且用sat’d NaHCO3 溶液洗滌。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呈棕色固體狀之化合物#84 (240 mg,98%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繼續使用。LCMS = 4.4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71.9 (M+H)。
化合物#2 (105 mg,0.276 mmol)及化合物#84 (130 mg,0.276 mmol)溶解於DCM (2.76 mL)中。添加EDC (79 mg,0.413 mmol)及DMAP (16.84 mg,0.138 mmol)且該混合物在rt下攪拌持續2 h。該反應用DCM稀釋且用水洗滌。分離各層且有機物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85 (238 mg,100%產率),該化合物無需純化直接用於下一反應。LCMS = 5.85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33.7 (M+H)。
化合物#85 (100 mg,0.120 mmol)在Ar下溶解於THF (0.9 mL)及水(0.045 mL)中。添加三丁基膦(0.033 mL,0.132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持續80 min。濃縮反應混合物以獲得化合物#86 (126 mg,100%產率,75%純度)。LCMS = 6.6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88.2 (M+H)。
化合物#86 (126 mg,0.160 mmol,75%純度)懸浮於2-丙醇(5.33 mL)及水(2.66 mL)中。添加Na2 S2 O5 (100 mg,0.959 mmol)且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用ACN/H2 O稀釋,經冷凍且凍乾。粗混合物溶解於3:1:1 (THF:ACN:水)中且經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87 (12 mg,11%產率)。LCMS = 4.1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68.4 (M-H)。
化合物#89 與化合物#8 3相似地自化合物#8 8製備以獲得呈蓬鬆黃色固體狀之化合物#89 (412 mg,100%產率)。LCMS = 5.7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99.8 (M+H)。
化合物#89 (409 mg,0.819 mmol)在N2 下在rt下在純氯化氫(4 M於二噁烷中,3.07 mL,12.28 mmol)中攪拌。添加MeOH (1.5 m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濃縮該反應混合物且接著將粗產物再溶解於DCM/MeOH中。該溶液用sat’d NaHCO3 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90 (284 mg,87%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LCMS = 4.50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99.8 (M+H)。
化合物#91 與化合物#85 相似地製備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生成化合物#91 (1.8 mg,12%產率)。LCMS = 5.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61.7 (M+H)。
化合物#93 與化合物#83 相似地自化合物#92 製備以獲得化合物#93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405 mg,99%產率)。LCMS = 5.8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96.9 (M+H)。
化合物#94 與化合物#84 相似地自化合物#93 製備以獲得化合物#94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290 mg,90%產率)。LCMS = 3.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96.9 (M+H)。
化合物#95 與化合物#85 相似地製備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生成化合物#95 (5.7 mg,25%產率)。LCMS = 5.2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58.7 (M+H)。
化合物#96 (1.0 g,2.413 mmol)及化合物#12 (0.402 g,2.65 mmol)溶解於DMF (4.56 mL)中。添加EDC (0.509 g,2.65 mmol)、HOBt (0.406 g,2.65 mmol)及DIPEA (0.843 mL,4.83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添加水會引起產物之沈澱,過濾該產物且用水洗滌。粗固體經由矽膠層析(己烷/EtOAc)純化以生成化合物#97 (323 mg,24%產率)。LCMS = 6.5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48.3 (M+H)。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1.37 (s, 6H), 1.53 (s, 9H), 2.47 (s, 3H), 3.63 (d,J = 6.4 Hz, 2H), 4.09 (s, 3H), 4.23 (s, 3H), 6.82 (s, 1H), 7.16 - 7.23 (m, 2H), 7.74 (d,J = 8.7 Hz, 1H), 8.07 (s, 1H), 8.29 (s, 1H), 9.20 (s, 1H)。
化合物#97 (157 mg,0.287 mmol)溶解於DCM (717 µL)中且冷卻至0℃。添加DCM (358 µL)及TFA (358 µL)之新鮮混合溶液且移出冰浴。該反應在rt下攪拌直至藉由LCMS發現完成。該反應混合物用DCM稀釋且用sat’d NaHCO3 淬滅。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98 (127 mg,99%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LCMS = 4.77 min (8 min LCMS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8.2 (M+H)。
化合物#99 與化合物#85 相似地製備。大約1/3之粗產物經由RPHPLC (C18管柱,乙腈/具有0.1%甲酸之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99 (6.3 mg,14%產率)。LCMS = 5.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10.3 (M+H)。
化合物#100 (520 mg,1.181 mmol)及化合物#12 (232 mg,1.535 mmol)溶解於DMF (7.87 mL)中。添加EDC (407 mg,2.125 mmol)、DMAP (108 mg,0.885 mmol)及DIPEA (412 µL,2.361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添加水會引起產物之沈澱,過濾該產物且用水洗滌。所得固體溶解於MeOH/DCM中且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經由矽膠層析(己烷/EtOAc)純化以生成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01 (215 mg,32%產率)。LCMS = 6.6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74.2 (M+H)。
化合物#102 與化合物#98 相似地使用化合物#101 製備,化合物#101 無需純化即使用以生成化合物#102 (91 mg,81%產率)。LCMS = 4.87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74.1 (M+H)。
化合物#103 與化合物#85 相似地製備。一半粗材料經由RPHPLC (C18管柱,ACN/具有0.1%甲酸之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03 (6 mg,15%產率)。LCMS = 5.97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36.3 (M+H)。
化合物#104 (563 mg,1.562 mmol)及化合物#12 (307 mg,2.031 mmol)溶解於無水DMF (10.4 mL)中。添加EDC (898 mg,4.69 mmol)及DMAP (286 mg,2.343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該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EtOAc (2x)萃取。經組合之有機物用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己烷/EtOAc)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05 (541 mg,70%產率)。LCMS = 6.45 min (8 min LCMS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94.2 (M+H)。
化合物#106 與化合物#98 相似地使用化合物#105 製備以獲得化合物#106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使用(202 mg,95%產率)。LCMS = 4.45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94.1 (M+H)。1 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1.26 (s, 6H), 2.44 (s, 3H), 3.39 (d,J = 6.3 Hz, 2H), 3.81 (s, 3H), 6.18 (s, 2H), 6.66 (d,J = 8.3 Hz, 1H), 7.00 (d,J = 1.9 Hz, 1H), 7.22 (d,J = 7.2 Hz, 1H), 7.32 (d,J = 1.9 Hz, 1H), 7.53 - 7.62 (m, 1H), 8.01 (t,J = 6.4 Hz, 1H), 10.01 (s, 1H)。
化合物#106 (318 mg,0.836 mmol)及化合物#2 (329 mg,0.836 mmol)溶解於DCM (8.36 mL)中。添加EDC (481 mg,2.508 mmol)及DMAP (102 mg,0.836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持續5 h。反應混合物用DCM稀釋且用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經由RPHPLC (C18管柱,ACN/具有0.1%甲酸之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07 (102 mg,16%產率)。LCMS = 5.6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56.3 (M+H)。
化合物#108 與化合物#86 相似地使用化合物#107 製備以獲得化合物#108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100%產率)。LCMS = 5.15 min, 5.9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10.3 (M+H),針對兩種滯留時間。
化合物#109 與化合物#87 相似地使用化合物#108 製備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水)之後獲得化合物#109 (73 mg,68%產率)。LCMS = 5.17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90.2 (M-H)。
化合物#111 與化合物#83 相似地自化合物#110 製備以在藉由矽膠層析(己烷/EtOAc)純化之後獲得化合物#111 (364 mg,53%產率)。LCMS = 7.0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77.2 (M+H)。
化合物#112 與化合物#98 相似地使用化合物#111 製備以在藉由矽膠層析(己烷/EtOAc)純化之後獲得化合物#112 (109 mg,70%產率)。LCMS = 5.3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77.1 (M+H)。
化合物#113 與化合物#85 相似地製備。三分之一的粗產物經由RPHPLC (C18管柱,ACN/具有0.1%甲酸之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13 (2.2 mg,6%產率)。LCMS = 6.20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39.3 (M+H)。
化合物#115 與化合物#83 相似地自化合物#114 在藉由矽膠層析(己烷/EtOAc)純化之後製備(560 mg,73%產率)。LCMS = 6.1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94.3 (M+H)。
化合物#115 (291 mg,0.589 mmol)溶解於DCM (1.47 mL)中且冷卻至0℃。添加DCM (737 µL)及TFA (737 µL)之新鮮混合溶液且移出冰浴。該反應在rt下攪拌直至藉由LCMS發現完成。該反應混合物用DCM及甲醇稀釋且用sat’d NaHCO3 溶液淬滅。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16 (229 mg,99%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LCMS = 4.7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94.1 (M+H)。
化合物#117 與化合物#85 相似地製備。一半粗產物經由RPHPLC (C18管柱,ACN/具有0.1%甲酸之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17 (4.4 mg,7.6%產率)。LCMS = 5.5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56.3 (M+H)。
化合物#119 與化合物#83 相似地自化合物#118 製備以在藉由矽膠層析(己烷/EtOAc)純化之後獲得化合物#119 (656 mg,77%產率)。LCMS = 5.7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08.2 (M+H)。
化合物#120 與化合物#98 相似地製備以在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之後獲得化合物#120 (178 mg,97%產率)。LCMS = 3.9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08.1 (M+H)。
化合物#121 與化合物#85 相似地製備。四分之一的粗產物經由RPHPLC (C18管柱,ACN/具有0.1%甲酸之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21 (6.5 mg,21%產率)。LCMS = 5.3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70.3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22 (250 mg,0.569 mmol)及化合物#12 (112 mg,0.740 mmol)於DMF (3.79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196 mg,1.024 mmol)及DMAP (52.1 mg,0.427 mmol)。在攪拌持續18 h之後,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得固體,用水洗滌,且在真空下乾燥以生成化合物#123 (280 mg,85%產率)。LCMS =6.6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72.8 (M+H)。
化合物#123 (280 mg,0.489 mmol)在N2 下在rt下在HCl (4 N於二噁烷中,1.8 mL,7.33 mmol)中攪拌。在攪拌持續3 h之後,己烷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過濾所得固體且用己烷洗滌。該固體再溶解於5% MeOH/DCM中且用sat’d NaHCO3 水溶液洗滌。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24 (140 mg,65%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28 (s, 6H), 2.44 (s, 3H), 3.41 (d,J = 6.3 Hz, 2H), 3.85 (s, 3H), 3.88 (s, 3H), 4.47 (s, 2H), 6.45 (s, 1H), 7.20 (d,J = 2.0 Hz, 1H), 7.36 (d,J = 1.9 Hz, 1H), 7.46 (d,J = 8.7 Hz, 2H), 7.74 (d,J = 8.7 Hz, 2H), 8.03 (t,J = 6.4 Hz, 1H), 9.82 (s, 1H)。LCMS = 4.85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72.9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24 (72.7 mg,0.154 mmol)及化合物#2 (45 mg,0.118 mmol)於DCM (1.18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34.0 mg,0.177 mmol)及DMAP (7.23 mg,0.059 mmol)。在攪拌持續2 h之後,反應混合物用DCM稀釋且用水洗滌。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大約四分之一的粗材料藉由RPHPLC (C18 Kromasil管柱,乙腈/含0.1%甲酸之H2 O,50-80%)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25 (5 mg,20%產率)。LCMS = 5.8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34.8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25 (96 mg,0.115 mmol)於THF (912 µL)及水(45.6 µ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 PBu3 (86 µL,0.345 mmol)。5 h之後,反應混合物濃縮至乾以獲得呈黃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26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繼續用於下一步驟。LCMS = 5.4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89.9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26 (54.4 mg,0.069 mmol)於2-丙醇(4.6 mL)及水(2.30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偏亞硫酸氫鈉(39.4 mg,0.207 mmol) 。在攪拌持續20 h之後,反應混合物經冷凍且凍乾。所得固體再溶解於3 mL ACN/H2 O/THF (1:1:1)中且經離心。上清液藉由RPHPLC (C18 Kromasil,ACN/H2 O)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27 (7.1 mg,7%,歷經2個步驟)。LCMS = 3.2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 788.7 (ESI+ , M-SO3 H+H), 868.7 (ESI- , M-H)。
向化合物#128 (0.37 g,0.983 mmol)於MeOH (7.56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NaOH (1.96 mL,1.966 mmol,1 M水溶液)且該混合物在60℃下攪拌4 h。反應混合物冷卻至rt且用水稀釋。該混合物用HCl (1.5 mL,5%水溶液)酸化至pH ~ 3,導致形成白色沈澱物,該沈澱物用EtOAc (2 × 100 mL)萃取。有機萃取物用水、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29 (166 mg,0.458 mmol) (335 mg,94%)。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44 (d,J = 6.5 Hz, 9H), 3.80 (s, 3H), 3.81 (s, 3H), 6.83 (d,J = 2.0 Hz, 2H), 6.88 (s, 1H), 7.40 (d,J = 2.0 Hz, 1H), 9.09 (s, 1H), 9.81 (s, 1H), 12.11 (s, 1H)。LCMS = 4.5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62.9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29 (166 mg,0.458 mmol)及化合物#12 (90 mg,0.596 mmol)於DMF (3.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158 mg,0.825 mmol)及DMAP (42.0 mg,0.344 mmol)。在攪拌持續20 h之後,水添加至該混合物中且過濾所得沈澱物且用水洗滌。該固體再溶解於DCM中且用水洗滌。有機層用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30 (227 mg,100%產率)。LCMS = 5.8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95.9 (M+H)。
化合物#130 (227 mg,0.458 mmol)在rt下在HCl (4 N於二噁烷中,1.7 mL,6.87 mmol)中攪拌持續3 h。己烷添加至該混合物中且過濾所得固體且用己烷洗滌。該固體再溶解於5% MeOH/DCM中且用sat’d aq. NaHCO3 溶液洗滌。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呈棕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31 (147 mg,81%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繼續使用。LCMS = 4.4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95.9 (M+H)。
在rt下向化合物#2 (75 mg,0.197 mmol)及化合物#131 (146 mg,0.296 mmol)於DCM (1.97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56.7 mg,0.296 mmol)及DMAP (12.04 mg,0.099 mmol)。在攪拌持續1 h之後,反應混合物用二氯甲烷及水萃取。有機萃取物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相繼藉由製備型TLC (DCM/MeOH)、RPHPLC (C18,含0.1%甲酸之H2 O/ACN)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32 (3 mg,2%產率)。LCMS = 5.2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57.7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33 (520 mg,2.157 mmol)及化合物#134 (308 mg,1.961 mmol)於DCM (10.0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1.12 g,2.94 mmol)及DIEA (0.685 mL,3.92 mmol)。在攪拌持續18 h之後,該混合物用DCM稀釋且用sat’d NaHCO3 水溶液及鹽水洗滌。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己烷/EtOAc)純化以生成呈略帶紫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35 (0.63 g,86%產率)。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1.52 (s, 9H), 4.08 (s, 3H), 6.84 (s, 1H), 7.18 (s, 1H), 7.31 (d,J = 5.4 Hz, 1H), 7.40 - 7.50 (m, 2H), 7.82 (d,J = 8.6 Hz, 1H), 8.31 (d,J = 2.1 Hz, 1H), 9.07 (s, 1H)。LCMS = 11.4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73.1 (M+H)。
化合物#135 (300 mg,0.805 mmol)在rt下在HCl (4 M於二噁烷中,3.0 mL,12.08 mmol)中攪拌。在攪拌持續18 h之後,該混合物用DCM及水萃取。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36 (0.13 g,43%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LCMS = 5.38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73.1 (M+H)。
在rt下向化合物#2 (100 mg,0.237 mmol)及化合物#136 (132 mg,0.355 mmol)於DCM (2.3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71.6 mg,0.355 mmol)及DMAP (14.45 mg,0.118 mmol)。在攪拌持續2 h之後,該混合物用DCM及水萃取。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相繼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RP-HPLC (C18 Kromasil,ACN/H2 O)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37 (50 mg,33%產率)。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2.26-2.35 (m, 2H), 2.56 - 2.74 (m, 2H), 3.46 (dd,J = 16.7, 4.0 Hz, 1H), 3.65 (dd,J = 16.7, 10.9 Hz, 1H), 3.98 (s, 3H), 4.09 (s, 3H), 4.10 - 4.16 (m, 1H), 4.19 - 4.24 (m, 1H), 4.41-4.46 (m, 1H), 6.86 (s, 1H), 7.09 (t,J = 7.5 Hz, 1H), 7.20 - 7.37 (m, 3H), 7.38 - 7.48 (m, 3H), 7.59 (s, 1H), 7.80 (d,J = 8.0 Hz, 1H), 7.85 (d,J = 8.0 Hz, 1H), 8.02 (s, 1H), 8.25 (d,J = 8.0 Hz, 1H), 8.28 (d,J = 4.0 Hz, 1H), 9.03 (s, 1H)。LCMS = 9.62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35.4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33 (508 mg,2.106 mmol)及化合物#61 (300 mg,1.404 mmol)於DMF (7.021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567 mg,2.81 mmol)及DMAP (429 mg,3.51 mmol)。在攪拌持續3 h之後,該反應用EtOAc稀釋且接著用水、sat’d NaHCO3 水溶液及鹽水洗滌。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化合物#138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0.6 g,100%產率)。LCMS = 8.36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29.0 (M-H)。
向化合物#138 (0.603 g,1.4 mmol)於MeOH (10.77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NaOH (2.80 mL,2.80 mmol,1 M水溶液)。在60℃下攪拌持續1 h之後,該反應冷卻至rt。該混合物用HCl (2.5 mL,5%水溶液)酸化至pH~3,導致形成白色沈澱物,該沈澱物用EtOAc (2 × 100 mL)萃取。有機萃取物用水、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化合物#139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0.26 g,44%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46 (s, 9H), 3.96 (s, 3H), 7.29 (s, 1H), 7.78 (dd,J = 8.9, 2.1 Hz, 1H), 7.99 (d,J = 8.8 Hz, 1H), 8.09 (s, 1H), 8.50 (d,J = 2.0 Hz, 1H), 9.43 (s, 1H), 10.05 (s, 1H)。LCMS = 6.29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17.1 (M-Boc+H)。
在rt下向含化合物#139 (148 mg,0.355 mmol)之DMF (3.55 ml)中添加b-丙胺酸甲酯鹽酸鹽(59.5 mg,0.426 mmol)、EDC (82 mg,0.426 mmol)及DMAP (43.4 mg,0.355 mmol)。在攪拌持續20 h之後,該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sat’d NH4 Cl水溶液及鹽水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用EtOAc/己烷(1:1)成漿且過濾所得固體且乾燥以生成化合物#140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178 mg,100%產率)。LCMS = 6.48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00.1 (M- H)。
化合物#140 (178 mg,0.355 mmol)在rt下在HCl (4 N於二噁烷中,1.77 mL,7.10 mmol)中攪拌持續3 h。該混合物濃縮至乾,接著再溶解於MeOH/DCM (1:4)中且用水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41 (72 mg,46%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LCMS = 1.48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00.0 (M-H)。
在rt下向化合物#2 (45 mg,0.118 mmol)及化合物#141 (72.5 mg,0.166 mmol)於DCM (1.18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34.0 mg,0.177 mmol)及DMAP (7.23 mg,0.059 mmol)。在攪拌持續2 h之後,該反應用DCM稀釋且用水洗滌。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42 (30 mg,33%產率)。LCMS = 4.85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63.7 (M+H)。
向化合物#142 (25 mg,0.033 mmol)於DCE (1.6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甲基錫烷醇(59.2 mg,0.327 mmol)。該混合物在80℃下攪拌持續18 h。該反應冷卻至rt且用MeOH/DCM (1:4)及HCl溶液(0.5 M,水溶液)萃取。有機萃取物用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43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24 mg,99%產率)。LCMS = 4.08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 750.5 (ESI+ , M+H), 748.3 (ESI- ,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43 (29.5 mg,0.039 mmol)於DMF (787 µ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NHS (22.64 mg,0.197 mmol)及EDC (60.3 mg,0.315 mmol)。在攪拌持續3 h之後,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過濾所得灰白色固體且用水洗滌。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44 (5 mg,15%產率)。LCMS = 4.8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46.6 (M+H)。
向化合物#145 (1.04 g,3.14 mmol)於1,2-二甲氧基乙烷/H2 O (1:1,1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含DIEA (1.093 mL,6.28 mmol)及Fmoc-OSu (1.270 g,3.77 mmol)之1,2-二甲氧基乙烷(6 mL)。在rt下攪拌持續48 h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接著用水稀釋。所得混合物用20% MeOH/DCM萃取。有機萃取物用水及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經由矽藻土過濾且濃縮。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46 (308 mg,17%產率)。LCMS = 6.7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54.3 (M+H)。
化合物#146 (300 mg,0.542 mmol)在rt下在HCl (4 M於二噁烷中,2.0 mL,8.13 mmol)中攪拌持續2 h。添加己烷且過濾所得固體且用己烷洗滌。該固體再溶解於5% MeOH/DCM中且用sat’d NaHCO3 水溶液洗滌。有機層用鹽水洗滌,接著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47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175 mg,71%產率)。LCMS = 5.0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54.2 (M+H)。
向化合物#147 (86 mg,0.189 mmol)及化合物#2 (65 mg,0.145 mmol)於DCM (2.9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41.8 mg,0.218 mmol)及DMAP (8.87 mg,0.073 mmol)。在rt下攪拌持續3.5 h之後,該混合物用DCM及水萃取。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48 (25 mg,21%產率)。LCMS = 6.1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16.3 (M+H)。
化合物#148 (25 mg,0.031 mmol)溶解於DMF (0.26 mL)中且在rt下添加嗎啉(0.059 mL,0.674 mmol)且該反應攪拌持續3.5 h。反應混合物用ACN及水稀釋,經離心,且上清液藉由RP-HPLC (C18 Kromasil,含0.1%甲酸之H2 O/ACN)純化以生成呈白色粉末狀之化合物#149 (5.7 mg,31%產率)。LCMS = 3.43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94.4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39 (110 mg,0.264 mmol)及化合物#20 (73.6 mg,0.343 mmol)於DMF (1.76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91 mg,0.475 mmol)及DMAP (24.20 mg,0.198 mmol)。在攪拌持續18 h之後,添加水且過濾所得灰白色固體且在真空下乾燥以生成化合物#150,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162 mg,100%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31 (s, 6H), 1.46 (s, 9H), 3.47 (d,J = 6.2 Hz, 2H), 3.96 (s, 3H), 7.20 - 7.31 (m, 2H), 7.75 - 7.88 (m, 3H), 7.97 (d,J = 8.8 Hz, 1H), 8.11 (s, 1H), 8.40 (d,J = 2.0 Hz, 1H), 8.45 (dt,J = 4.8, 1.3 Hz, 1H), 8.85 (t,J = 6.4 Hz, 1H), 9.42 (s, 1H), 10.05 (s, 1H)。LCMS = 6.7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10.8 (M+H)。
化合物#150 (162 mg,0.264 mmol)在rt下在HCl (4 N於二噁烷中,1.32 mL,5.28 mmol)中攪拌。3 h之後,濃縮該混合物且所得殘餘物再溶解於20% MeOH/DCM中且用水洗滌。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51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100 mg,74%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30 (s, 6H), 3.45 (dd,J = 12.6, 6.3 Hz, 2H), 3.57 (s, 3H), 3.90 (s, 2H), 4.49 (s, 1H), 7.22 - 7.25 (m, 1H), 7.76 - 7.89 (m, 3H), 7.94 (d,J = 8.8 Hz, 1H), 8.11 (s, 1H), 8.37 - 8.48 (m, 2H), 8.84 (t,J = 5.9 Hz, 1H), 10.07 (s, 1H)。
在rt下向化合物#2 (30 mg,0.079 mmol)及化合物#151 (60.6 mg,0.118 mmol)於DCM (789 µ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22.68 mg,0.118 mmol)及DMAP (4.82 mg,0.039 mmol)。在攪拌持續2 h之後,該混合物用DCM及水萃取。有機萃取物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一半粗材料藉由RP-HPLC (C18 Kromasil,ACN/含0.1%甲酸之水)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52 (7 mg,20%產率)。LCMS = 8.22 min (1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75.5 (M+H)。
TCEP·HCl (50.3 mg,0.176 mmol)溶解於sat’d NaHCO3 水溶液及磷酸鈉緩衝液之混合物pH = 6.5 (2:1,0.6 mL)中。此溶液在rt下添加至含化合物#151 (30 mg,0.059 mmol)之ACN、MeOH及THF (1.5:1:1,1.4 mL)中。在攪拌持續3 h之後,該混合物用DCM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53,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24 mg,100%產率)。LCMS = 4.7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03.8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53 (23.81 mg,0.059 mmol)於MeOH (2 mL)及磷酸鉀緩衝液(2.0 mL,pH = 7.4)中之懸浮液中添加甲烷硫醇磺酸甲酯(0.223 mL,2.360 mmol)。在攪拌持續18 h之後,該混合物用EtOAc及鹽水萃取。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MeOH/DCM)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54 (8.8 mg,33%產率)。LCMS = 5.8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9.8 (M+H)。
在rt下向化合物#2 (5 mg,0.013 mmol)及化合物#154 (8.86 mg,0.020 mmol)於DCM (263 µ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3.78 mg,0.020 mmol)及DMAP (0.803 mg,6.57 µmol)。在攪拌持續1 h之後,該反應用DCM及水萃取。有機萃取物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 Kromasil,ACN/H2 O)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55 (2.5 mg,23%產率)。LCMS = 5.9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11.7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45 (1.5 g,4.53 mmol)及化合物#156 (1.64 g,5.43 mmol)於DCM (30.2 mL)及MeOH (15.09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EDQ (1.679 g,6.79 mmol)。在攪拌持續18 h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接著添加EtOAc以使產物沈澱。過濾所得固體,用乙酸乙酯沖洗,且乾燥以獲得呈紫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57 (1.85 g,60%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1.17 (t,J = 7.1 Hz, 7H), 1.21 (d,J = 7.1 Hz, 3H), 1.31 (d,J = 7.1 Hz, 3H), 1.45 (s, 9H), 1.51 (p,J = 3.6 Hz, 4H), 1.98 (s, 6H), 2.14 (s, 2H), 2.29 (t,J = 4.7 Hz, 2H), 3.57 (s, 3H), 3.94 (s, 3H), 4.03 (q,J = 7.1 Hz, 4H), 4.26 (h,J = 7.4 Hz, 1H), 7.58 (d,J = 8.9 Hz, 2H), 7.66 (d,J = 8.9 Hz, 2H), 8.05 (dd,J = 13.5, 7.1 Hz, 2H), 9.74 (s, 1H), 9.85 (s, 1H)。LCMS = 4.7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16.3 (M+H)。
化合物#157 (0.60 g,0.877 mmol)在rt下在HCl (4 N於二噁烷中,3.29 mL,13.16 mmol)及MeOH (1.0 mL)中攪拌。在攪拌持續4 h之後,添加己烷且過濾所得固體且用己烷洗滌。該固體再溶解於MeOH/DCM (1:4)中且用sat’d NaHCO3 水溶液洗滌。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化合物#158 (345 mg,76%產率)。LCMS = 2.9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16.3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58 (130 mg,0.189 mmol)及化合物#2 (65 mg,0.145 mmol)於DCM (2.9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41.8 mg,0.218 mmol)及DMAP (8.87 mg,0.073 mmol)。在攪拌持續18 h之後,該反應用DCM及水萃取。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獲得化合物#159 (57 mg,45%產率)。LCMS = 4.45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16.3 (M+H)。
向化合物#159 (0.21 g,0.144 mmol)於DCE (7.18 mL)中之溶液中添加Me3 SnOH (0.26 g,1.435 mmol)。反應混合物在80℃下攪拌持續18 h。反應混合物接著冷卻至rt且用MeOH/DCM (1:4)稀釋且小心地用HCl (水溶液,0.5 M)酸化至pH ~ 4。該溶液用MeOH/DCM (1:2)萃取。有機萃取物用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MeOH/DCM)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60 (19 mg,15%產率)。LCMS = 4.17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64.3 (M+H)。
在rt下向化合物#160 (19 mg,0.022 mmol)及NHS (7.59 mg,0.066 mmol)於DCM (1.1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EDC (21.08 mg,0.110 mmol)。在攪拌持續5 h之後,該混合物用DCM及水萃取。有機層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材料藉由RP-HPLC (C18 Kromasil,含0.1%甲酸之H2 O/ACN)純化以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61 (3.6 mg,17%產率)。LCMS = 4.45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961.3 (M+H)。
化合物#5A (1.50 g,3.61 mmol)溶解於DMF (18.0 mL)中。添加DPPA (0.933 mL,4.330 mmol)及TEA (0.604 mL,4.33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2 h。接著,水(1.30 mL,72.2 mmol)添加至該混合物中且該混合物加熱至80℃且使其在此溫度下攪拌持續8 h。8 h之後,該混合物冷卻至rt且用EtOAc (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用DI水(2 × 25 mL)及鹽水(20 mL)洗滌。有機物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殘餘物經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162 (0.682 g,1.763 mmol,49%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57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87.5 (M+H)。
化合物#162 (0.500 g,1.294 mmol)及化合物#156 (0.587 g,1.941 mmol)溶解於DMF (4.13 mL)中。添加HATU (0.984 g,2.59 mmol)及DIEA (0.604 mL,6.47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隔夜。在攪拌隔夜之後,反應混合物用EtOAc (20 mL)稀釋且用DI水(2 × 25 mL)及鹽水(10 mL)洗滌。有機物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殘餘物經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163 (0.514 g,0.766 mmol,59%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59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71.4 (M+H)。
化合物#163 (0.212 g,0.317 mmol)溶解於DCM (3 mL)中。添加HCl (4 N於二噁烷中,(3.0 mL,12.0 mmol)且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45 min。在攪拌45 min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置於高真空下至乾以生成粗物質#164 (0.181 g,0.317 mmol,100%產率),該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UPLCMS (2.5 min方法) = 1.11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71.7 (M+H)。
化合物#164 (0.181 g,0.317 mmol)及化合物#2 (0.133 g,0.349 mmol)溶解於DMF (3.0 mL)中。添加EDC·HCl (0.091 g,0.476 mmol)、DIEA (0.111 mL,0.634 mmol)及DMAP (38.7 mg,0.317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隔夜。在攪拌隔夜之後,DI水(10 m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以使產物沈澱。該漿液在rt下攪拌持續5 min且接著過濾。粗殘餘物經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165 (0.0723 g,0.077 mmol,24%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49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933.8 (M+H)。
化合物#165 (0.056 g,0.060 mmol)溶解於THF (2.25 mL)中。添加DI水(0.750 mL)及LiOH (14.4 mg,0.60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2 h。在攪拌2 h之後,反應混合物用DCM/MeOH (10:3,5 mL)及DI水(5 mL)稀釋,接著用1.0 M HCl水溶液酸化直至pH ~ 3。水層用DCM/MeOH (10:3,2 × 20 mL)萃取。經組合之有機物經Na2 SO4 乾燥,過濾,濃縮,且置於高真空下至乾以生成粗物質#166 ,該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0.052 g,0.060 mmol,100%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41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919.7 (M+H)。
化合物#166 (0.0552 g,0.060 mmol)及NHS (0.0207 g,0.180 mmol)溶解於DMF (0.500 mL)及DCM (3.85 mL)中。添加EDC·HCl (0.0576 g,0.300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90 min。在攪拌90 min之後,反應混合物用DCM (5 mL)稀釋且用DI水(2 × 10 mL)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殘餘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CH3 CN/H2 O,梯度50%-80%)純化以獲得#167 (0.0183 g,0.018 mmol,30%產率)。LCMS (8.0 min方法) = 4.74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1116.25 (M+H)。
化合物#168 (1.259 g,5.31 mmol)及化合物#61 (1.00 g,4.83 mmol)溶解於DMF (6.0 mL)中。添加EDC·HCl (1.11 g,0.476 mmol)及DMAP (0.295 g,2.41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隔夜。在攪拌隔夜之後,DI水(25 m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以使產物沈澱。該漿液在rt下攪拌持續5 min且接著過濾。所得固體置於高真空下至乾以生成粗物質#169 ,該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2.058 g,5.31 mmol,100%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84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27.2 (M+H)。
化合物#169 (1.01 g,2.368 mmol)溶解於MeOH (6.0 mL)中。添加NaOH (水溶液,5 N,0.947 mL,4.74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60℃下在Ar下攪拌持續2.5 h。在攪拌2.5 h之後,該反應冷卻至rt,接著用1.0 M HCl水溶液酸化直至pH~3-4。水層用EtOAC (3 × 50 mL)萃取。經組合之有機物經Na2 SO4 乾燥,過濾,濃縮,且置於高真空下至乾以生成粗物質#170 ,該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0.587 g,1.42 mmol,60%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65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13.2 (M+H)。
化合物#170 (0.313 g,0.758 mmol)及化合物#12 (0.104 g,0.689 mmol)溶解於DMF (6.89 mL)中。添加EDC·HCl (0.396 g,2.07 mmol)及DMAP (0.126 g,1.03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隔夜。在攪拌隔夜之後,DI水(10 m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以使產物沈澱。該漿液在rt下攪拌持續5 min且接著過濾。粗殘餘物經由矽膠層析(EtOAc/己烷)純化以生成#171 (0.2148 g,0.077 mmol,57%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94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46.3 (M+H)。
化合物#171 (0.110 g,0.202 mmol)溶解於DCM (2.30 mL)中。添加DCM/TFA混合物(2:1,1.728 m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2.5 h。在攪拌2.5 h之後,反應混合物用DCM (20 mL)稀釋且用sat’d NaHCO3 (25 mL)及鹽水(10 mL)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濃縮,且置於高真空下至乾以生成粗物質#172 ,該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0.077 g,0.173 mmol,86%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66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6.9 (M+H)。
化合物#2 (0.077 g,0.173 mmol)及#172 (0.059 g,0.156 mmol)溶解於DMF (2.0 mL)中。添加EDC·HCl (0.865 g,0.166 mmol)及DMAP (0.042 g,0.346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2 h。在攪拌2 h之後,再添加EDC·HCl (0.865 g,0.166 mmol)及DMAP (0.0423 g,0.346 mmol)至反應混合物中。在攪拌1 h之後,DI水(5 m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以使產物沈澱。該漿液在rt下攪拌持續5 min且接著過濾。粗殘餘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CH3 CN/H2 O,梯度40%-70%)純化以獲得#173 (0.0233 g,0.018 mmol,17%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84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08.9 (M+H)。
化合物#133 (2.0 g,8.29 mmol)及β-丙胺酸甲酯·HCl (1.504 g,10.78 mmol)溶解於DMF (41.5 mL)中。添加EDC (2.07 g,10.78 mmol)及DMAP (0.506 g,4.15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在Ar下攪拌隔夜。濃縮反應混合物且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74 (1.45 g,54%產率)。LCMS = 4.35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27.0 (M+H)。
化合物#174 (1.17 g,3.59 mmol)用HCl (4 N於二噁烷中) (13.44 mL,53.8 mmol)處理且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20 min。過濾沈澱物以生成化合物#175 (573 mg,61%產率)。LCMS = 1.00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27.0 (M+H)。
向5-硝基苯并呋喃-2-甲酸乙酯#176 (5.0 g,21.26 mmol)於MeOH/THF (1:1,1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aOH (7.96 g,199 mmol)於H2 O (59.5 mL)中之溶液。所得溶液在rt下攪拌持續3 h。該反應用HCl水溶液淬滅至pH = 1。過濾沈澱物且溶解於THF中。濾液用THF/EtOAc (1:2,100 mL × 3)萃取且有機層與溶解之沈澱物組合,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固體用THF/EtOAc/己烷再結晶以生成化合物#177 (4.40 g,100%產率)。LCMS = 3.75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07.9 (M+H)。
化合物#177 (342 mg,1.649 mmol)及化合物#175 (287 mg,1.269 mmol)溶解於DMF (10 mL)中。添加EDC (316 mg,1.649 mmol)及DMAP (77 mg,0.634 mmol)且該反應在Ar下在rt下攪拌隔夜。粗反應混合物直接地藉由矽膠層析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78 (63 mg,12%產率)。LCMS = 4.7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15.9 (M+H)。1 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2.60 (t,J = 6.7 Hz, 2H), 3.50 (q,J = 6.5 Hz, 2H), 3.62 (s, 3H), 3.97 (s, 3H), 7.62 (s, 1H), 7.96 (d,J = 9.1 Hz, 1H), 8.02 (t,J = 6.1 Hz, 1H), 8.07 (s, 1H), 8.35 (dd,J = 9.1, 2.5 Hz, 1H), 8.83 (d,J = 2.4 Hz, 1H), 11.30 (s, 1H)。
化合物#178 (63 mg,0.152 mmol)溶解於MeOH/水(9:1,10 mL)中。添加Pd/C (5%,8.07 mg,0.076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在parr震盪器中與H2 (15 psi)反應隔夜。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藻土過濾,用MeOH沖洗,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79 (53 mg,91%產率)。LCMS = 3.27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85.9 (M+H)。
化合物#179 (40.2 mg,0.106 mmol)溶解於DMF (5 mL)中。添加化合物#2 (53 mg,0.138 mmol)、EDC (26.4 mg,0.138 mmol)及DMAP (6.46 mg,0.053 mmol)且該反應在Ar下在rt下攪拌。2 h之後,該反應用水淬滅且用DCM萃取。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DCM/THF)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80 (9.2 mg,10%產率)。LCMS = 4.80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47.8 (M+H)。
化合物#177 (2.0 g,9.66 mmol)及β-丙胺酸甲酯·HCl (1.752 g,12.55 mmol)溶解於DMF (48.3 mL)中。添加EDC (2.41 g,12.55 mmol)及DMAP (0.59 g,4.83 mmol)且該反應在Ar下在rt下攪拌持續2 d。添加額外量之β-丙胺酸甲酯·HCl (337 mg)、EDC (462 mg)及DMAP (147 mg)且再攪拌一夜。該反應在冰浴中冷卻且接著添加水以使所需化合物沈澱。過濾該溶液以獲得化合物#181 (2.82 g,100%產率),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LCMS = 4.3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93.0 (M+H)。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2.70 (t,J = 5.8 Hz, 2H), 3.75 (s, 3H), 3.76 - 3.81 (m, 2H), 7.30 (s, 1H), 7.59 (s, 1H), 7.63 (d,J = 9.1 Hz, 1H), 8.34 (dd,J = 9.1, 2.3 Hz, 1H), 8.62 (d,J = 2.3 Hz, 1H)。
化合物#182 與化合物#179 相似地自化合物#181 合成以獲得化合物#182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1.73 g,55%產率)。LCMS = 2.0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63.0 (M+H)。1 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2.59 (t,J = 7.0 Hz, 2H), 3.48 (q,J = 7.0 Hz, 2H), 3.60 (s, 3H), 6.70 - 6.80 (m, 2H), 7.23 - 7.32 (m, 2H), 8.58 (t,J = 5.7 Hz, 1H)。
化合物#182 (865 mg,3.30 mmol)及化合物#32 (1.03 g,4.29 mmol)溶解於DMF (16.5 mL)中。添加EDC (822 mg,4.29 mmol)及DMAP (201 mg,1.649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卻至0℃且添加水以使所需產物沈澱。過濾該溶液以生成化合物#183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1.18 g,74%產率)。LCMS = 5.1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82.9 (M-H)。
化合物#183 (250 mg,0.516 mmol)用HCl (4 N於二噁烷中,1.93 mL,7.74 mmol)處理。90 min之後,添加己烷且過濾反應混合物,用己烷洗滌且在真空下乾燥以生成化合物#184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164 mg,76%產率)。LCMS = 3.3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84.9 (M+H)。
化合物#185 與化合物#7 相似地製備。藉由矽膠層析(DCM/THF)純化,生成化合物#185 (7.3 mg,3%產率)。LCMS = 4.71 min (8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44.9 (M-H)。
化合物#186 與化合物#13 相似地自化合物#133 合成以生成化合物#186 ,該化合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使用(487 mg,42%產率)。LCMS = 5.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83.9 (M-H)。
化合物#187 與化合物#6 相似地自化合物#186 製備以生成化合物#187 (190 mg,100%)。LCMS = 3.3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86.0 (M +H)。
化合物#188 與化合物#7 相似地在相繼藉由矽膠層析(DCM/THF)、RPHPLC (C18管柱,ACN/含0.1%甲酸之H2 O)純化之後製備以生成化合物#188 (1.9 mg,2%產率)。LCMS = 4.6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46.7 (M+H)。
化合物#189 (532 mg,1.709 mmol)及IGN 單體 (553 mg,1.879 mmol)溶解於THF (6.83 mL)及DMF (300 µL)中且冷卻至0℃。添加PPh3 (672 mg,2.56 mmol),隨後緩慢添加DIAD (498 µL,2.56 mmol)。使該反應溫至rt且在Ar下攪拌隔夜。粗產物經由RPHPLC (C18管柱,ACN/H2 O)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90 (115 mg,11.4%)。LCMS = 4.68 min (4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87.8 (M+H)。
化合物#190 (115 mg,0.196 mmol)用嗎啉(20%於DMF中) (2 mL,22.96 mmol)處理且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3 h。粗反應混合物直接地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H2 O)純化以獲得化合物#191 (45 mg,63%產率)。LCMS = 3.26 min (4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66.0 (M+H)。
化合物#191 (26 mg,0.070 mmol)及化合物#37 (28 mg,0.064 mmol)溶解於DMF中。添加EDC (13.5 mg,0.070 mmol)及DMAP (3.9 mg,0.032 mmol)且該反應攪拌隔夜。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含0.1%甲酸之H2 O)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92 (1 mg,2%產率)。LCMS = 5.6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85.7 (M+ H)。
化合物#193 (3 g,16.29 mmol)溶解於DMF (35 mL)中。添加化合物#194 (4.66 g,19.55 mmol)及K2 CO3 (4.50 g,32.6 mmol)且該反應在40℃下在Ar下攪拌持續4 h。該反應冷卻至rt且過濾。粗濾液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H2 O)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95 (5.5 g,99%產率)。LCMS = 5.8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241.9 (M-Boc+H)。
化合物#195 (1.0 g,2.93 mmol)溶解於EtOH (24.89 mL)及水(2.489 mL)中。添加NaOH (5 N水溶液,2.502 mL,12.51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在Ar下攪拌持續3 h。AcOH (1.254 mL,21.91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H2 O)純化以生成化合物#196 (867 mg,94%產率)。LCMS = 4.68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12.0 (M-H)。
化合物#196 (348 mg,1.110 mmol)及化合物#182 (291 mg,1.110 mmol)溶解於DMF (5.548 mL)中。添加EDC (277 mg,1.442 mmol)及DMAP (67.8 mg,0.555 mmol)且該反應在Ar下在rt下攪拌隔夜。粗反應置於冰水浴中且添加水以使產物沈澱。過濾沈澱物且藉由真空乾燥以生成化合物#197 (543 mg,88%產率)。LCMS = 5.43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55.9 (M-H)。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1.44 (s, 9H), 2.06 (p,J = 6.9 Hz, 2H), 2.69 (t,J = 5.9 Hz, 2H), 3.18 (q, J = 6.3 Hz, 2H), 3.73 - 3.82 (m, 5H), 4.46 (t,J = 6.9 Hz, 2H), 7.22 (t,J = 6.1 Hz, 1H), 7.28 (d,J = 1.9 Hz, 1H), 7.41 - 7.48 (m, 2H), 7.48 - 7.55 (m, 1H), 7.75 (s, 1H), 7.84 (s, 1H), 8.02 (d,J = 1.7 Hz, 1H)。
化合物#197 (250 mg,0.448 mmol)溶解於MeOH/水(95:5,50 mL)中。添加Pd/C (5%, 23.86 mg,0.224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在parr震盪器中與H2 (30 psi)反應隔夜。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藻土過濾,用MeOH沖洗,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198 (237 mg,100%產率)。
化合物#199 與化合物#7 相似地自化合物#198 製備以在藉由RPHPLC純化(C18管柱,ACN/含0.1%甲酸之H2 O)之後獲得化合物#199 (5.1 mg,3%產率)。LCMS = 5.2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90.3 (M-Boc+H)。
合成IGN THIQ 單體:

步驟 1 草醯氯(3.61 mL,41.2 mmol)在0℃下在Ar下逐滴添加至化合物A1 (5.0 g,16.49 mmol)於DCM (42.8 mL)、THF (4.28 mL)及DMF (0.020 mL,0.264 mmo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反應混合物溫至rt且攪拌持續3 h。濃縮反應混合物且置於高真空下以獲得呈淡黃色固體狀之化合物A2 且無需純化即帶入下一步驟(5.3 g,16.49 mmol,100%產率)
步驟 2 :化合物A2 (5.3 g,16.47 mmol)及(S )-(1,2,3,4-四氫異喹啉-3-基)甲醇(2.96 g,18.12 mmol)溶解於DCM (47.1 mL)中。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且在Ar下逐滴添加TEA (3.44 mL,24.71 mmol)。反應混合物接著溫至rt且攪拌隔夜。濃縮該溶液且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EtOAc/己烷,梯度0%-80%)純化以獲得化合物A3 (7.22 g,16.10 mmol,98%產率)。LCMS = 5.482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9.25 (M+H)。
步驟 3 :化合物A3 (6.0 g,13.38 mmol)溶解於DCM (53.5 mL)中。在0℃下緩慢地逐份添加戴斯-馬丁高碘烷(6.24 g,14.72 mmol)。該反應接著溫至rt且在Ar下攪拌持續3 h。該反應用sat'd硫代硫酸鈉水溶液(20 mL)淬滅,隨後緩慢添加sat'd NaHCO3 (20 mL)及H2 O (20 mL)。該混合物劇烈地攪拌持續約1 h。分離各層且有機層用sat'd硫代硫酸鈉水溶液、sat'd NaHCO3 、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EtOAc/己烷,10%-100%)純化以獲得呈淡黃色泡沫狀之化合物A4 (5.45 g,12.21mmol, 91%產率)。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47.15 (M+H)。
步驟 4 :化合物A4 (5.45 g,12.21 mmol)在rt下溶解於THF (6.98 mL)、甲醇(34.9 mL)及水(6.98 mL)中。添加NH4 Cl (9.79 g,183 mmol),隨後添加鐵粉(3.41 g,61.0 mmol)。該反應接著在50℃下在Ar下加熱隔夜。反應混合物冷卻至rt且經由矽藻土過濾。濾餅用DCM洗滌且分離各層。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EtOAc/己烷,10%-100%)純化以獲得呈淡黃色泡沫狀之化合物A5 (4.09 g,10.26 mmol,84%產率)。1 H NMR (400 MHz, CDCl3 ): δ 7.55 (s, 1H), 7.46-7.43 (m, 3H), 7.39-7.34 (m, 3H), 7.33-7.29 (m, 4H), 6.85 (s, 1H), 5.20 (dd, 2H,J = 12.3, 12.3 Hz), 5.00 (d, 1H,J = 15.5 Hz), 4.56 (d, 1H,J = 15.7 Hz), 3.97 (s, 3H), 3.88-4.00 (m, 1H), 3.26 (dd, 1H,J = 15.4, 5.5 Hz), 3.14 (dd, 1H,J = 15.3 4.2 Hz) LCMS = 5.08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99.15 (M+H)。
步驟 5 :化合物A5 (4.09 g,9.75 mmol)溶解於EtOH (48.8 mL)及THF (16.25 mL)中。該溶液用Ar脫氣持續5 min。緩慢地添加Pd/C (10%) (2.075 g,1.950 mmol)且該溶液脫氣持續5 min。添加環己-1,4-二烯(7.38 mL,78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在Ar之持續鼓泡下攪拌隔夜。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藻土過濾且相繼用MeOH/DCM (1:1,50 mL)、MeOH (30 mL)洗滌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EtOAc/己烷,0% 100%)純化以獲得THIQ-苯二氮平單體6 (1.53 g,4.27 mmol,44%產率)。LCMS = 3.50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09.15 (M+H), 327.15 (M+H2 O)。
化合物#200 與化合物#1 相似地製備以生成化合物#200 ,該化合物無需純化即使用(100%產率)。LCMS = 4.74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23.0 (M+H)。
化合物#201 與化合物#2 相似地使用化合物#200 製備以在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之後獲得化合物#201 (599 mg,53%產率)。LCMS = 3.93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95.0 (M+H)。
化合物#201 (0.040 g,0.101 mmol)及化合物#14 (0.048 g,0.106 mmol)溶解於DMF (1.0 mL)中。添加EDC·HCl (0.058 g,0.304 mmol)及DMAP (0.0124 g,0.101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1 h。在攪拌持續1 h之後,反應混合物用sat’d NH4 Cl (5 mL)淬滅且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 × 20 mL)萃取。經組合之有機物用鹽水(1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殘餘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CH3 CN/H2 O,梯度50%-85%)純化以獲得化合物#202 (0.026 g,0.032 mmol,31%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82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25.8 (M+H)。
化合物#202 (0.026 g,0.032 mmol)溶解於THF (1.50 mL)及DI水(0.075 mL)中。添加三丁基膦(0.0087 mL,0.035 mmol)且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3.5 h。在攪拌3.5 h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置於高真空下至乾以生成粗物質#203 ,該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0.0246 g,0.032 mmol,100%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71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79.8 (M+H)。
化合物#203 (0.025 g,0.032 mmol)懸浮於IPA (0.853 mL)及水(0.427 mL)中。添加偏亞硫酸氫鈉(0.036 g,0.192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rt下在Ar下攪拌持續3 h。在攪拌持續3 h之後,反應混合物用ACN (20 mL)及DI水(20 mL)稀釋,接著經冷凍且凍乾。蓬鬆白色固體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H2 O,梯度30%-50%)純化以獲得#204 (6.1 mg,0.007 mmol,22%產率)。LCMS (8.0 min方法) = 5.511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59.8 (M-H)。
化合物#106 (39.9 mg,0.101 mmol)及化合物#201 (40 mg,0.101 mmol)溶解於DCM (1.01 mL)中。添加EDC (58.3 mg,0.304 mmol)及DMAP (14.87 mg,0.122 mmol)且該反應攪拌持續2 h。反應混合物用DCM及水稀釋且分離各層。水層用DCM (1x)萃取且經組合之有機物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05 (3.4 mg,4.4%產率)。LCMS = 5.6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70.0 (M+H)。
化合物#124 (61.0 mg,0.155 mmol)及化合物#201 (95 mg,0.201 mmol)溶解於DCM (1.55 mL)中。添加EDC (59 mg,0.309 mmol)及DMAP (13.2 mg,0.108 mmol)且反應混合物在rt下攪拌持續2 h。反應混合物用DCM稀釋,用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具有0.1%甲酸之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06 (38.5 mg,29%產率)。LCMS = 5.96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49.0 (M+H)。
化合物#206 (38.5 mg,0.045 mmol)在Ar下溶解於THF (2.16 mL)及水(108 µL)中。添加三丁基膦(12.46 µL,0.050 mmol)且該反應在rt下攪拌持續2 h。濃縮反應混合物以獲得化合物#207 (36 mg,100%產率)。LCMS = 5.48 min及6.0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03.0 (M+H),針對兩種滯留時間。
化合物#207 (36.1 mg,0.045 mmol)懸浮於IPA (600 µL)及水(300 µL)中且添加Na2 S2 O5 (34.2 mg,0.180 mmol)。該混合物在rt下攪拌持續3 h且接著用ACN/H2 O稀釋,經冷凍且凍乾。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08 (22.5 mg,56%產率)。LCMS = 4.79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83.0 (M-H)。
化合物#06 (150 mg,0.566 mmol)及3-氯丙烷-1-磺醯氯(0.086 mL,0. 683 mmol)溶解於DMF (3.0 mL)中。添加三乙胺(0.063 mL,0.455 mmol)且該反應在室溫下攪拌持續16 h。粗反應用EtOAc/MeOH稀釋且有機層用1 N HCl、Sat. NaHCO3 及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己烷/乙酸乙酯)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09 (48 mg,22%產率)。UPLCMS = 1.60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70.0, 471.9 (M+H)。
IGN單體(30 mg,0.064 mmol)溶解於THF (0.3 mL)中且添加氫化鈉(3.8 mg,0.095 mmol)以形成懸浮液。添加含化合物#209 (30 mg,0.064 mmol)之DMF (0.3 mL)且攪拌持續16 h。該溶液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隨後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10 (1.3 mg,3%)。UPLCMS = 1.68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728.5 (M+H)。
N-Boc-乙醇胺(0.096 mL,0.620 mmol)及甲烷磺酸酐(141, 0.809 mmol)溶解於CH2 Cl2 中。添加DIPEA (0.271 mL,1.551 mmol)。30分鐘之後,該反應用EtOAc稀釋,用水及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該甲磺酸酯、IGN單體(194 mg,0.659 mmol)、碳酸鉀(171 mg,1.237 mmol)及碘化鉀(38 mg,0.229 mmol)在40℃下在DMF (6.0 mL)中攪拌。16 h之後,該反應直接地藉由矽膠層析使用DCM:MeOH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11 (35 mg,13%)且原樣使用。UPLCMS = 1.44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56.2 (M+H2 O+H)。
化合物#211 (35 mg,0.080 mmol)溶解於CH2 Cl2 (0.6 mL)中。向其中添加三氟乙酸( 0.062 mL,0.800 mmol)。在10 min、15 min、30 min及1 h時,添加另一部分三氟乙酸(0.062 mL,0.800 mmol)。2 h之後,該反應用CH2 Cl2 稀釋且用水萃取。水層經調節至pH 11且水層用EtOAc/MeOH萃取,隨後用NaCl飽和且用EtOAc/MeOH萃取。經組合之有機物在減壓下乾燥且濃縮以生成化合物#212 (4 mg,15%)且原樣使用。UPLCMS = 1.09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338.2 (M+H), 356.4 (M+H2 O+H)。
化合物#06 (150 mg,0.566 mmol)、4-硝基-苯酚氯甲酸酯(127 mg,0.630 mmol)、HOBt (17 mg,0.11 mmol)溶解於CH2 Cl2 (4 mL)中。添加DIPEA (0.10 mL,0.57 mmol)且該反應攪拌持續20 h。該反應用CH2 Cl2 稀釋,用Sat. NaHCO3 、水及鹽水洗滌3次,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化合物#213 (170 mg,83%)原樣使用。UPLCMS = 1.70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95.1 (M+H)。
化合物#212 (4 mg,0.012 mmol)、化合物#213 (7.6 mg,0.015 mmol)及HOBt (3.2 mg,0.021 mmol)溶解於DMF (0.1 mL)中。添加DIPEA (0.021 mL,0.119 mmol)且該反應攪拌持續16 h。產物直接地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14 (1.9 mg,23%)。UPLCMS = 1.53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93.4 (M+H), 711.3 (M+H+H2 O)。
向IGN單體(0.5 g,1.699 mmol)及K2 CO3 (0.760 g,5.5 mmol)於DMF (10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1,4二碘丁烷(1.0 mL,7.58 mmol)。16 h之後,該反應用EtOAc稀釋且用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藉由矽膠層析使用DCM/MeOH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15 (0.542 g,67%)。UPLCMS = 1.61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77.0 (M+H), 495.1 (M+H+H2 O)。1 H NMR (400 MHz, 氯仿-d ) δ 1.84 - 2.05 (m, 4H), 3.20 (t,J = 6.6 Hz, 2H), 3.42 (dd,J = 16.7, 4.0 Hz, 1H), 3.63 (dd,J = 16.7, 10.9 Hz, 1H), 3.87 (s, 3H), 3.95 - 4.09 (m, 2H), 4.40 (dt,J = 10.9, 4.2 Hz,1H), 6.73 (s, 1H), 7.03 (td,J = 7.5, 1.1 Hz, 1H), 7.13 - 7.27 (m, 2H), 7.47 (s, 1H), 7.79 (d,J = 4.5 Hz, 1H), 8.18 (d,J = 8.1 Hz, 1H)。13 C NMR (101 MHz, 氯仿-d ) δ 6.2, 29.9, 30.1, 32.6, 55.0, 56.2, 67.9, 110.5, 111.9, 116.9,120.5, 124.8, 124.8, 128.2, 129.5, 140.1, 142.0, 148.2, 151.2, 163.1, 163.9。
化合物#06 在使用之前溶解於CH2 Cl2 中,用1 N NaOH洗滌,經MgSO4乾燥,過濾且濃縮。化合物#06 (31.9,0.097 mmol)及化合物#215 (31 mg,0.065 mmol)在DMF (0.6 mL)中與K2 CO3 一起攪拌。3 h之後,該反應直接地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16 (2.2 mg,5%)。UPLCMS = 1.46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78.5 (M+H), 696.5 (M+H+H2 O)。
化合物#07 (10 mg,0.014 mmol)溶解於DCE (1 mL)中。添加STAB (6.13 mg,0.029 mmol)且該反應攪拌持續2 h。該反應直接地藉由矽膠層析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17 (1.8 mg,18%)。UPLCMS = 1.67 min (2.5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694.4 (M+H)。
化合物#162 (403 mg,1.043 mmol)、4-甲基-4-(甲基二硫基)戊酸(0.304 mg,1.565 mmol)及HATU (610 mg,1.604 mmol)溶解於DMF (10 mL)中。添加DIEA (0.4 mL,2.290 mmol)且攪拌持續2 h。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1 N HCl、Sat. NaHCO3 及鹽水洗滌,經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殘餘物經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以生成#218 (344 mg,59%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82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563.4 (M+H)。1 H NMR (400 MHz, 氯仿-d ) δ 1.28 (s,6H),1.52 (s, 9H), 2.08 - 1.89 (m, 2H), 2.40 (s, 3H), 2.52 - 2.43 (m, 2H), 3.89 (s, 3H), 6.45 (s, 1H), 6.62 (s, 1H), 6.66 (s, 1H), 6.87 (s, 1H), 7.14 (dd,J = 8.4, 2.2 Hz, 1H), 7.58 (d,J = 8.4 Hz, 1H), 7.82 (s, 1H), 7.73 (s, 1H), 8.97 (s, 1H)。
含化合物#218 (344,0.611 mmol)及TFA (0.5 mL,6.49 mmmol)之CH2 Cl2 (5 mL)攪拌持續6 h。該反應在減壓下濃縮,溶解於甲苯中且再濃縮三次且在減壓下乾燥以生成呈TFA鹽形式之化合物#219 (315 mg,89%產率)。UPLCMS (2.5 min方法) = 1.44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463.6 (M+H)。
化合物#219 (94 mg,0.163 mmol)、化合物#2 (49.4 mg,0.130 mmol)及EDC (43.4 mg,0.226 mmol)溶解於DMF (1.3 ml)中。添加DMAP (27 mg,0.221 mmol)且該反應攪拌持續3 h。粗溶液用水稀釋且濕磨持續5 min,過濾固體且用水洗滌。該固體再溶解於DCM/MeOH中且用MgSO4 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產物相繼藉由矽膠層析(DCM/MeOH)純化、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20 (14 mg,14%)。UPLCMS (2.5 min方法) = 1.72 min。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25.5 (M+H), 843.8 (M+H+H2 O)。
化合物#220 (14 mg,0.017 mmol)溶解於THF (0.17 mL)及水(0.01 mL)中。添加三丁基膦(4.6 µL,0.019 mmoL且該反應攪拌持續1.5 h且該反應在減壓下濃縮以生成粗化合物#221 (13 mg,100%),該化合物原樣使用。
化合物#221 (13 mg,0.017 mmol)懸浮於IPA (0.4 mL)及水(0.2 mL)中且添加Na2 S2 O5 (14.2 mg,0.075 mmol)。該混合物攪拌隔夜且添加Na2 S2 O5 (14.2 mg,0.075 mmol)且攪拌4小時。該反應用ACN/H2 O稀釋且凍乾。粗產物藉由RPHPLC (C18管柱,ACN/水)純化以生成化合物#222 (3 mg,20%)。LCMS = 5.11 min (8 min方法)。所觀察到之質量(ESI- ):858.9 (M-H)。
化合物#24A#24B 與化合物#5B #8 相似地合成。
化合物#223 與化合物#9 相似地合成。
化合物#224 與化合物#10 相似地合成。
化合物#225 與化合物#11 相似地合成。
實例 2. 合成本發明結合物
huMov19- 磺基 -SPDB-17
在結合之前,藉由使磺基-SPDB於N,N-二甲基乙醯胺(DMA)中之儲備溶液與化合物17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在二異丙基乙胺(DIEA)存在下混合,使得最終組成為1.5 mM磺基-SPDB、1.95 mM化合物17 及10 mM DIEA來製備磺基-SPDB-17 。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4.5 h。粗物質磺基-SPDB-17 接著添加至含有huMov19抗體且用具有15% (v/v) DMA之15 mM 2-[4-(羥基乙基)哌口井-1-基]乙烷磺酸(HEPES) pH 8.5緩衝之溶液中至9.6 mol磺基-SPDB-16: 1 mol抗體之最終比率。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隔夜。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50 mM氯化鈉、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9 mol17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7.7%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0.4%未結合化合物17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4中。
huMov19-144 ( huMov19-143 )
化合物144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藉由添加5當量呈水溶液形式之亞硫酸氫鈉,使得最終混合物由90% (v/v) DMA及10% (v/v)水組成而經磺化。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4 h。因此製備之粗物質經磺化化合物144 添加至huMov19抗體於具有10%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中的溶液中,使得mol144 /mol huMov19最終比率為5.2。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5 h。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50 mM氯化鈉、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9 mol144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7.7%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0.5%未結合144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5中。
huMov19-255
化合物#225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藉由添加5當量呈水溶液形式之亞硫酸氫鈉,使得最終混合物由90% (v/v) DMA及10% (v/v)水組成而經磺化。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4 h。因此製備之粗物質經磺化化合物#225 添加至huMov19抗體於具有10%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中的溶液中,使得mol225 /mol huMov19最終比率為5.0。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5 h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50 mM氯化鈉、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3.1 mol225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8.0%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1.8%未結合225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6中。
huMov19-30
在結合之前,藉由使磺基-SPDB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與化合物30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在DIEA存在下混合,使得最終組成為1.5 mM磺基-SPDB、1.95 mM化合物30 及10 mM DIEA來製備磺基-SPDB-30 。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3.5 h。粗物質磺基-SPDB-30 接著添加至含有huMov19抗體且用具有15%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緩衝之溶液中至9.2 mol磺基-SPDB-30 : 1 mol抗體之最終比率。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隔夜。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50 mM氯化鈉、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5 mol30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8.7%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 2.0%未結合30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7中。
huMov19- 磺基 -SPDB-155
在結合之前,藉由使磺基-SPDB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與化合物155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在DIEA存在下混合,使得最終組成為1.5 mM磺基-SPDB、1.95 mM化合物155 及10 mM DIEA來製備磺基-SPDB-155。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4 h。粗物質磺基-SPDB-155 接著添加至含有huMov19抗體且用具有15%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緩衝之溶液中至8.1 mol磺基-SPDB-155 : 1 mol抗體之最終比率。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隔夜。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50 mM氯化鈉、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5 mol155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8.4%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0.9%未結合155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8中。
huMov19- 磺基 -SPDB-87
在結合之前,藉由使磺基-SPDB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與化合物87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在DIEA存在下混合,使得最終組成為1.5 mM磺基-SPDB、1.95 mM化合物87 及10 mM DIEA來製備磺基-SPDB-87 。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5.5 h。粗物質磺基-SPDB-87 接著添加至含有huMov19抗體且用具有15%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緩衝之溶液中至7.8 mol磺基-SPDB-87 : 1 mol抗體之最終比率。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隔夜。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50 mM氯化鈉、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7 mol87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4.8%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0.5%未結合87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9中。
huMov19- 磺基 -SPDB-127
在結合之前,藉由使磺基-SPDB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與化合物127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在DIEA存在下混合,使得最終組成為1.5 mM磺基-SPDB、1.95 mM化合物127 及10 mM DIEA來製備磺基-SPDB-127 。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5.5 h。粗物質磺基-SPDB-127 接著添加至含有huMov19抗體且用具有15%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緩衝之溶液中至7.4 mol磺基-SPDB-127 : 1 mol抗體之最終比率。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隔夜。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50 mM氯化鈉、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6 mol127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4.0%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1.3%未結合127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10中。
huMov19- 磺基 -SPDB-109
在結合之前,藉由使磺基-SPDB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與化合物109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在DIEA存在下混合,使得最終組成為1.5 mM磺基-SPDB、1.95 mM化合物 109 及10 mM DIEA來製備磺基-SPDB-109 。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4.0 h。粗物質磺基-SPDB-109 接著添加至含有huMov19抗體且用具有15%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緩衝之溶液中至9.1 mol磺基-SPDB-109 : 1 mol抗體之最終比率。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隔夜。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8 mol109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7.5%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4.4%未結合109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11中。
huMov19-167 ( huMov19-166 )
化合物167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藉由添加5當量呈水溶液形式之亞硫酸氫鈉,使得最終混合物由90% (v/v) DMA及10% (v/v)水組成而經磺化。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3 h。因此製備之粗物質經磺化167 添加至huMov19抗體於具有10%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中的溶液中,使得mol167 /mol huMov19最終比率為5.4。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5 h。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3.1 mol167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5.7%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 0.5%未結合167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12中。
huMov19-161 ( huMov19-160 )
化合物161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藉由添加5當量呈水溶液形式之亞硫酸氫鈉,使得最終混合物由90% (v/v) DMA及10% (v/v)水組成而經磺化。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3 h。因此製備之粗物質經磺化161 添加至huMov19抗體於具有15%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中的溶液中,使得mol161 /mol huMov19最終比率為9.8。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4.5 h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4 mol161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8.9%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3.3%未結合161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13中。
huMov19- 磺基 -SPDB-208
在結合之前,藉由使磺基-SPDB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與化合物208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在DIEA存在下混合,使得最終組成為1.5 mM磺基-SPDB、1.95 mM化合物208 及10 mM DIEA來製備磺基-SPDB-208 。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3.5 h。粗物質磺基-SPDB-208 接著添加至含有huMov19抗體且用具有15%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緩衝之溶液中至10 mol磺基-SPDB-208 : 1 mol抗體之最終比率。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隔夜。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1.3 mol208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1.9%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2.0%未結合208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14中。
huMov19- 磺基 -SPDB-204
在結合之前,藉由使磺基-SPDB於DMA中之儲備溶液與化合物204 於DMA中之儲備溶液在DIEA存在下混合,使得最終組成為1.5 mM磺基-SPDB、1.95 mM化合物204 及10 mM DIEA來製備磺基-SPDB-204 。使該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3.5 h。粗物質磺基-SPDB-204 接著添加至含有huMov19抗體且用具有15% (v/v) DMA之15 mM HEPES pH 8.5緩衝之溶液中至10 mol磺基-SPDB-204 : 1 mol抗體之最終比率。使結合反應在25℃下繼續進行隔夜。
該結合物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經純化至20 mM組胺酸、8.5%蔗糖、0.01% Tween-20、50 μM亞硫酸氫鈉(pH 6.2)中且接著使用具有10 kDa分子量截止值之膜針對此同一緩衝液進行透析。
藉由UV-vis發現該結合物具有2.9 mol204 /mol抗體之平均值,藉由SEC發現具有95.8%單體,且藉由串聯SEC/RP-UPLC發現具有3.7%未結合204 。脫糖基化結合物之LC-MS顯示於圖15中。
實例 3. 細胞毒性分析
以下細胞中用於該研究:KB (子宮頸癌,ATCC)、NCI-H2110 (非小細胞肺癌,ATCC)、Namalwa (伯奇氏淋巴瘤,ATCC)、Ishikawa (子宮內膜腺癌,ECACC)、EOL-1 (急性骨髓白血病,ECACC)、JEG-3 (絨膜癌,ATCC)、JHOS-4 (卵巢腺癌,Riken Bioresource Center)、OV-90 (卵巢腺癌,ATCC)、SKOV-6 (卵巢腺癌,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Igrov-1 (卵巢腺癌,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KB-GRC1-MDR (子宮頸癌/Pgp陽性,由Dr. Roninson (Ordway Research Institute)贈予)及T47D (乳房上皮癌,ATCC)。該等細胞維持於由製造商推薦之培養基中且經塗板用於細胞毒性實驗。細胞以800個細胞/孔(Ishikawa、JEG-3或SK-OV-6)、1,000個細胞/孔(KB、Namalwa、EOL-1、OV-90及Igrov-1)或2,000個細胞/孔(NCI H2110、JHOS-4及T47D)之接種密度經塗板於96孔平底培養盤中。結合物或游離藥物化合物稀釋於補充有熱不活化10% FBS (Life Technologies)及0.1 mg/ml慶大黴素(Life Technologies)之RPMI-1640 (Life Technologies)中,且添加至經塗板細胞中。為了測定該等結合物之細胞毒性活性的特異性,將過量未結合抗體添加至經稀釋結合物之獨立集合中(+阻斷樣品,IC50 表)。該等培養盤在37℃、5% CO2 下培育4日(JHOS-4及T47D細胞)或5日(KB、NCI H2110、Ishikawa、EOL-1、JEG-3、OV-90、SK-OV-6、NCI-H441及Igrov-1細胞)。使用阿爾瑪藍分析(Invitrogen)來測定JHOS-4及T47D細胞之變異性,且將WST-8分析(Donjindo Molecular Technologies, Inc.)應用於KB、NCI H2110、Namalwa、Ishikawa、EOL-1、JEG-4、OV-90、SK-OV-6、NCI-H4441及Igrov-1細胞之變異性。該等分析根據製造商之方案來執行。使用S型劑量-反應非線性回歸曲線擬合(GraphPad Software Inc.)來產生殺滅曲線及IC50 。如表1-6中所示,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及結合物在活體外細胞毒性分析中高度有效抵抗多種癌細胞。
1. 藉由活體外細胞毒性分析測定之游離細胞毒性化合物的IC50 值(莫耳濃度,M)
ND=未測定
2. 藉由活體外細胞毒性分析測定之游離細胞毒性化合物的IC50 值(莫耳濃度,M)
3. 藉由活體外細胞毒性分析測定之M9346A-結合物的IC50 值(莫耳濃度,M)
4. 藉由活體外細胞毒性分析測定之M9346A-結合物值的IC50 值(莫耳濃度,M)
ND=未測定
5. 藉由活體外細胞毒性分析測定之M9346A-結合物的IC50 值(莫耳濃度,M)
6. 藉由活體外細胞毒性分析測定之M9346A-結合物的IC50 值(莫耳濃度,M)
實例 4. 旁觀者細胞毒性分析 (300.19 -/+ FR 系統 )
使經人類FRα轉染之FRα陽性細胞300-19及FRα陰性細胞300-19之混合培養物暴露於結合物,該等結合物之濃度對於陰性細胞無毒,但對於受體陽性細胞毒性極高(殺滅100%細胞)。細胞培育4日,且藉由Cell Titer Glo (Promega)根據製造商之方案測定細胞增生之抑制作用。
7. 300.19細胞系統(-/+ FRα)中之活體外旁觀者活性
針對M-sSPDB-127之相似結果顯示於圖1中。
實例 5. 旁觀者細胞毒性分析 ( 人類腫瘤細胞株系統 )
使表現螢光素酶之不同FRα陽性人類腫瘤細胞株(KB、OV-90、JEG-3或T47D)及FRα陰性人類腫瘤細胞(Namalwa)之混合培養物暴露於變化濃度之各結合物。細胞培育5日,且藉由ONE Glo (Promega)根據製造商之方案測定Namalwa細胞增生之抑制作用。使用S型劑量-反應非線性回歸曲線擬合(GraphPad Software Inc.)來產生殺滅曲線及IC50
8. 人類腫瘤細胞(-/+ FRα)中之活體外旁觀者IC50 (莫耳濃度,M)
ND=未測定
實例 6. 結合分析 ( 流式細胞術 )
96孔圓底培養盤中之20,000個T47D細胞/孔在4℃下與在FACS緩衝液(0.01 M PBS,pH 7.4 (Life Technologies),補充有0.5% BSA (Boston BioProducts))中稀釋至多種濃度之未結合抗體或結合物一起培育2小時。該等細胞接著在冷FACS緩衝液中洗滌,在4℃下用FITC標記之山羊抗人類-IgG-Fcγ特異性抗體(Jackson ImmunoResearch)染色持續1 h,用該冷FACS緩衝液洗滌,在1%甲醛/0.01 M PBS中固定隔夜且接著使用FACS Calibur (BD Biosciences)讀數。使用S型劑量-反應非線性回歸曲線擬合(GraphPad Software Inc.)來產生結合曲線及EC50
9. 藉由活體外結合分析使用流式細胞術測定之EC50 值(莫耳濃度,M)
*在獨立實驗中產生各結合物及未結合抗體對照物之EC50 值,該等實驗可能解釋未結合對照抗體EC50 值之略微變異性。
實例 7. 具有 KB 子宮頸癌異種移植物之 SCID 小鼠中的活體內功效研究
自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獲得六週齡雌性CB.17 SCID小鼠。小鼠藉由在右後側腹上之區域中進行皮下注射而接種0.1 ml無血清培養基中之1 × 107 個KB細胞。當腫瘤體積達到大約100 mm3 時(接種後第7日),動物基於腫瘤體積經隨機化至六隻小鼠之組中。小鼠基於化合物16之濃度接受媒劑對照物(0.2 ml/小鼠)或測試物件(50或100 mg/kg)之單一IV投與。
每週兩次使用測徑規量測三維中之腫瘤大小。腫瘤體積使用式子V =長度 × 寬度 × 高度 × ½以mm3 表述。當腫瘤體積降低50%或更多時,小鼠被視為具有部分衰退(PR),當無法偵測到可觸知腫瘤時,小鼠被視為具有完全腫瘤衰退(CR),且無腫瘤生存者(TFS)為研究結束時無腫瘤小鼠之數目。每週兩次量測所有小鼠之體重,作為藥物毒性之粗略指數。腫瘤體積及體重藉由StudyLog軟體測定。
Log10 細胞殺滅(LCK)用下式計算:
LCK = (T - C) / T d × 3.32,
其中(T - C)或腫瘤生長延遲(TGD)為治療組及對照組腫瘤達到1000 mm3 之預定大小(排除無腫瘤生存者)的中值時間(以日計)(Bissery, M.等人 Experiment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Taxotere (RP 56976, NSC 628503), a Taxol Analogue. Cancer Res. 51, 4845-4852, 1991年9月),Td 為小鼠中之腫瘤倍增時間(自對照腫瘤生長之每日中值的非線性指數曲線擬合估算)且x為細胞倍增次數/log細胞生長。
小鼠之體重(BW)如下表述為相對治療前體重之百分比體重改變:
% BW改變= [(BW /BW ) - 1] × 100
其中BW 為治療後之體重且BW 為治療之前的開始體重。在最低點之百分比體重損失(BWL)表述為治療後體重之平均改變。當腫瘤體積大於1000 mm3或壞死時,或若體重在該研究中之任何時刻降低超過20%,則處死動物。
如圖2所示,該結合物在對應於抗體劑量(分別等於50及100 mg/kg之化合物16)之2.5及5 mg/kg下活性極高。
實例 8. 具有 OV90 卵巢癌異種移植物之 SCID 小鼠中的活體內功效研究
自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獲得6週齡雌性CB.17 SCID小鼠。小鼠藉由在右後側腹上之區域中進行皮下注射而接種0.1 ml無血清培養基+ Matrigel (1:1)中之1 × 107 個OV-90細胞。當腫瘤體積達到大約100 mm3 時(接種後第13/14日),動物基於腫瘤體積經隨機化至六隻小鼠之組中。小鼠基於化合物16之濃度接受媒劑對照物(0.2 ml/小鼠)或測試物件(25、50或100 g/kg)之單一IV投與。腫瘤大小及腫瘤體積如實例6中所述經測定。
如圖3所示,M9346A-sSPDB-16結合物在低劑量下針對具有低異源FRα表現之卵巢異種移植物模型顯示劑量依賴性活體內抗腫瘤活性。
圖1顯示本發明之代表性結合物的旁觀者殺滅效應。
圖2顯示2.5 mg/kg或5 mg/kg劑量之本發明之代表性結合物在具有KB子宮頸癌異種移植物的小鼠中之活體內抗腫瘤活性。
圖3顯示1.25 mg/kg或5 mg/kg劑量之本發明之代表性結合物在具有OV90卵巢癌異種移植物的小鼠中之活體內抗腫瘤活性。
圖4顯示結合物huMov19-磺基-SPDB-17 之LC-MS型態。
圖5顯示結合物huMov19-144 之LC-MS型態。
圖6顯示結合物huMov19-225 之LC-MS型態。
圖7顯示結合物huMov19-30 之LC-MS型態。
圖8顯示結合物huMov19-磺基-SPDB-155 之LC-MS型態。
圖9顯示結合物huMov19-磺基-SPDB-87 之LC-MS型態。
圖10顯示結合物huMov19-磺基-SPDB-127 之LC-MS型態。
圖11顯示結合物huMov19-磺基-SPDB-109 之LC-MS型態。
圖12顯示結合物huMov19-167 之LC-MS型態。
圖13顯示結合物huMov19-161 之LC-MS型態。
圖14顯示結合物huMov19-磺基-SPDB-208 之LC-MS型態。
圖15顯示結合物huMov19-磺基-SPDB-204 之LC-MS型態。

Claims (161)

  1. 一種細胞毒性化合物,其由下式表示:;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W1 為-(CH2 )n1 -; W2 為-(CH2 )n2 - n1為1、2或3; n2為0、1或2; n3為0或1; R1a 及R1a’ 各自獨立地為H、鹵化物、-OH或(C1 -C6 )烷基;或R1a 及R1a’ 合起來形成含雙鍵基團=B; =B係選自(C2 -C6 )烯基或羰基,其中該(C2 -C6 )烯基視情況經鹵素、-OH、(C1 -C3 )烷氧基或苯基取代; Q為Q1 -Ar-Q2 ; Q1 係不存在、(C1 -C6 )烷基或-CH=CH-; Ar係不存在或芳基; Q2 為-H、(C1 -C6 )烷基、(C1 -C6 )烯基、聚乙二醇單元-Rc’ -(OCH2 CH2 )n -Rc 或選自鹵素、胍鹽[-NH(C=NH)NH2 ]、-R、-OR、-NR’R’’、-NO2 、-NCO、-NR’COR’’、NR’(C=O)OR’’ -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疊氮基、-COR’、-OCOR’及-OCONR’R’’之取代基; n為整數1至10; Rc’ 為(C1 -C4 )烷基, Rc 為H或(C1 -C4 )烷基, 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或(C1 -C4 )烷基,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胺保護部分或RL ;且 Y為H或選自-ORY 、-OCORY1 、-OCOORY1 、-OCONRY1 RY2 、-NRY1 RY2 、-NRY1 CORY2 、-NRY1 NRY1 RY2 、視情況經取代之5或6員含氮雜環(例如,經由氮原子附接的哌啶、四氫吡咯、吡唑、嗎啉等)、由-NRY1 (C=NH)NRY1 RY2 表示之胍鹽、胺基酸殘基或由-NRCOP’表示之肽、-SRY 、-SORY1 、鹵素、氰基、疊氮基、-OSO3 H、亞硫酸鹽(-SO3 H或-SO2 H)、偏亞硫酸氫鹽(H2 S2 O5 )、單-、二-、三-及四-硫代磷酸鹽(PO3 SH3 、PO2 S2 H2 、POS3 H2 、PS4 H2 )、硫代磷酸酯(Ri O)2 PS(ORi )、Ri S-、Ri SO、Ri SO2 、Ri SO3 、硫代硫酸鹽(HS2 O3 )、連二亞硫酸鹽(HS2 O4 )、二硫代磷酸鹽(P(=S)(ORk’ )(S)(OH))、異羥肟酸(Rk’ C(=O)NOH)及甲醛次硫酸氫鹽(HOCH2 SO2 - )或其混合物之離去基,其中Ri 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且經選自-N(Rj )2 、-CO2 H、-SO3 H及-PO3 H之至少一個取代基取代;Ri 可進一步視情況經本文所述之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j 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Rk’ 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芳基、雜環基或雜芳基; P’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20個之間胺基酸殘基之多肽, RY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由-H、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CH2 CH2 O)n -Rc 、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6至18個碳原子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的含有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之一或多個雜原子之5至18員雜芳基環或視情況經取代的含有選自O、S、N及P之1至6個雜原子之3至18員雜環組成之群; RY1 及RY2 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Y 、-NHRY 、-NRY 2 、-CORY 、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 RL 為具有能夠共價地連接該細胞毒性化合物至細胞-結合劑(CBA)之反應性基團的自降解連接體;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選自-H、(C1 -C6 )烷基、鹵素、-OR、-NR’R’’、-NO2 、-NR’COR’’、-SR、-SOR’、-SO2 R’、-SO3 H、-OSO3 H、 -SO2 NR’R’’、氰基、-COR’、-OCOR’及-OCONR’R’’; R在每次出現時為-H或(C1 -C6 )烷基; R’及R’’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NHR、-NR2 、-COR或(C1 -C6 )烷基; R6 為-H、-R、-OR、-SR、-NR’R’’、-NO2 或鹵素; A係不存在或選自-O-、-C(=O)-、-CRR’O-、-CRR’-、-S-、-CRR’S-、-NR5 及-CRR’N(R5 )-; L1 為間隔基; Z1 為一鍵、、-NR5 -、; s3為連接L1 之位點且s4為連接至Ar1 之位點; R5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 R100 及R101 在每次出現時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4 )烷基或(C1 -C4 )鹵烷基; Ar1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2、-NR5 -、; s5為連接Ar1 之位點且s6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 Ar2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3、-NR5 -、; S7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且s8為連接至L之位點; Ar3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L為H、-C(=O)Ra 、-NRb Rc 或具有能夠共價地連接該細胞毒性化合物至細胞-結合劑(CBA)之反應性基團的連接體; Ra 為-OH、-Cl、-O(C1 -C6 )烷基或-C(=O)ORa 為反應性酯基; 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且 其限制條件在於(i)當該化合物由式(II)或(III)表示時,Z1 不為; (ii) 當該化合物由式(I)表示時,該化合物不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且 (iii) 當X為RL 時,L為H、-C(=O)Ra 或-NRb Rc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細胞毒性化合物,其中: W1 為-(CH2 )n1 -; W2 為-(CH2 )n2 - n1為1、2或3; n2為0、1或2; n3為0或1; R1a 及R1a’ 各自獨立地為H、鹵化物、-OH或(C1 -C6 )烷基;或R1a 及R1a’ 合起來形成含雙鍵基團=B; =B係選自(C2 -C6 )烯基或羰基,其中該(C2 -C6 )烯基視情況經鹵素、-OH、(C1 -C3 )烷氧基或苯基取代; Q為Q1 -Ar-Q2 ; Q1 係不存在、(C1 -C6 )烷基或-CH=CH-; Ar係不存在或芳基; Q2 為-H、(C1 -C6 )烷基、(C1 -C6 )烯基、聚乙二醇單元-Rc’ -(OCH2 CH2 )n -Rc 或選自鹵素、胍鹽[-NH(C=NH)NH2 ]、-R、-OR、-NR’R’’、-NO2 、-NCO、-NR’COR’’、NR’(C=O)OR’’ -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疊氮基、-COR’、-OCOR’及-OCONR’R’’之取代基; n為整數1至10; Rc’ 為(C1 -C4 )烷基, Rc 為H或(C1 -C4 )烷基, 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或(C1 -C4 )烷基,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胺保護部分或RL ;且Y為-OH或-SO3 H; RL 為具有能夠共價地連接該細胞毒性化合物至細胞-結合劑(CBA)之反應性基團的自降解連接體;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選自-H、(C1 -C6 )烷基、鹵素、-OR、-NR’R’’、-NO2 、-NR’COR’’、-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COR’、-OCOR’及-OCONR’R’’; R在每次出現時為-H或(C1 -C6 )烷基; R’及R’’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NHR、-NR2 、-COR或(C1 -C6 )烷基; R6 為-H、-R、-OR、-SR、-NR’R’’、-NO2 或鹵素; A係不存在或選自-O-、-C(=O)-、-CRR’O-、-CRR’-、-S-、-CRR’S-、-NR5 及-CRR’N(R5 )-; L1 為間隔基; Z1 為一鍵、或-NR5 -; s3為連接L1 之位點且s4為連接至Ar1 之位點; R5 為-H或(C1 -C4 )烷基; R100 及R101 在每次出現時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4 )烷基或(C1 -C4 )鹵烷基; Ar1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2或-NR5 -; s5為連接Ar1 之位點且s6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 Ar2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3或-NR5 -; Ar3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L為H、-C(=O)Ra 、-NRb Rc 或具有能夠共價地連接該細胞毒性化合物至細胞-結合劑(CBA)之反應性基團的連接體; Ra 為-OH、-Cl、-O(C1 -C6 )烷基或-C(=O)ORa 為反應性酯基; 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且 其限制條件在於(i)當該化合物由式(II)或(III)表示時,Z1 不為; (ii) 當該化合物由式(I)表示時,該化合物不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且 (iii) 當X為RL 時,L為H、-C(=O)Ra 或-NRb Rc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化合物,其中W1 為-CH2 -,且W2 為一鍵;或W1 及W2 同時為-CH2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L1 為(C1 -C10 )烷基、(C2 -C10 )烯基、(C2 -C10 )炔基、(C3 -C8 )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4 )烷基-(C3 -C8 )環烷基-(C1 -C4 )烷基、(C1 -C4 )烷基-芳基-(C1 -C4 )烷基或(C1 -C4 )烷基-雜芳基-(C1 -C4 )烷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鹵素、-NO2 、-OR、-NR2 或氰基; R為-H或(C1 -C4 )烷基; R6 為-OR; A為-O-或-S-;且 L1 為-(CH2 )m1 -; s1為連接至A之位點;s2為連接至Z1 之位點; m1為1、2、3、4、5或6; m2為1、2或3; m2’為0、1、2或3;且 m3為整數1至1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由下式表示:(IA-1);(IA-2);(IB-1);(IB-2);(IC);(ID),;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化合物,其中式(IC)、(ID)、(IIC)或(IIIC)中之RL 由下式表示:, 其中: G1 為具有附接至其之胺反應性基團、硫醇反應性基團或醛反應性基團的間隔基; LA 為包含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 LB 為共價鍵或與-OC(=O)-合起來形成自降解連接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化合物,其中-C(=O)O-及LB 合起來形成如下基團: 其中該星號指示與N10位置之附接點,該波浪線指示與該連接體LA 之附接點,Y’為-NH-、-O-、-C(=O)NH-或-C(=O)O-,且n為0至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化合物,其中RL 由下式表示: 其中: P1 為具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 JCB -A-由以下表示: (i); (ii); (ii’) (iii); (iv); (v), (vi) 其中:m4、m5、m5’、m6、m7及m8各自獨立地為整數1至6;m5’’及m7’各自獨立地為0或整數1至10;E為-OH或-Cl或-C(=O)E為反應性酯;且Js;或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化合物,其中JCB -A-由下式表示: (i); (ii); (ii’) (iii); (iv);或 (v)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之化合物,其中P1 為選自Ala-Ala、Gln-Leu、Phe-Lys、Val-Ala、Val-Lys、Ala-Lys、Val-Cit、Phe-Cit、Leu-Cit、Ile-Cit、Phe-Arg、Trp-Cit、Lys-Lys、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Gly-Gly-Gly、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及Val-Ala-Val;Ala-Leu-Ala-Leu、β-Ala-Leu-Ala-Leu及Gly-Phe-Leu-Gly之肽殘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L1 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或, 其中s1為連接至A之位點且s2為連接至Z1 之位點。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Z1;或,其中R5 為H或Me。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Ar1 為苯、萘、5至6員雜芳環、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化合物,其中Ar1 為苯、萘、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或蝶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化合物,其中Ar1 為吡咯、咪唑、噻唑、吡啶、苯并[b]呋喃、苯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化合物,其中Ar1 由以下之一表示:,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s4’為連接至Z1 之位點;且s5’為連接至Z2 之位點。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化合物,其中Rd 為甲基。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Z2;或,其中R5 為H或Me。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Ar2 為苯、萘、萘、5至6員雜芳環或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化合物,其中Ar2 為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蝶啶、苯或萘。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化合物,其中Ar2 為吡咯、咪唑、苯、苯并[b]噻吩、苯并[b]呋喃、苯并咪唑、吲哚、喹啉或異喹啉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化合物,其中Ar2 由以下之一表示:,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s6’為連接至Z1 之位點且s7’為連接至L或Z3 (當存在時)之位點。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化合物,其中Rd ’為甲基。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4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n3為0。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4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n3為1且Z3;或,其中R5 為H或Me。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化合物,其中Ar3 為苯、萘、5至6員雜芳環或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化合物,其中Ar3 為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蝶啶、苯或萘。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化合物,其中Ar3 由下式表示:,其中s8’為連接至Z3 基團之位點;s9’為連接至L之位點;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4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由下式表示:(IA-1a);(IA-2a);(IB-1a);(IB-2a);(IC-a);或(ID-a),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Ar1 為吡咯、咪唑、噻唑、吡啶、苯并[b]呋喃、苯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咯;且 Ar2 為吡咯、咪唑、苯、苯并[b]噻吩、苯并[b]呋喃、苯并咪唑、吲哚、喹啉、異喹啉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化合物,其中: Ar1,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且 Ar2,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化合物,其中Rd 及Rd’ 同時為甲基。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或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L為H、-C(=O)OH、-C(=O)O(C1 -C3 )烷基、反應性酯或-NH2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L為具有可與細胞-結合劑形成共價鍵之胺反應性基團的連接體。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化合物,其中該胺反應性基團為反應性酯。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以下各式中之任一者表示: -C(=O)-NR5a -Rx1 -SZs (L3a)、 -NR5a -C(=O)-Rx2 -SZs (L3b) -C(=O)-NR5a -Rx3 -J (L3c)或 -NR5a -P2 -C(=O)-Rx4 -J (L3d), 其中: R5a 為H或(C1 -C­3 )烷基; Rx1 、Rx2 、Rx3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10 )烷基、(C3 -C8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P2 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20個之間胺基酸殘基之肽; J為-C(=O)Ra 或反應性酯基; Ra 為-OH、-Cl、-O(C1 -C6 )烷基; Zs 為H、-SRe 、-C(=O)Re1 或具有可與細胞-結合劑形成共價鍵之反應性基團的雙官能連接體部分;且 Re 為(C1 -C6 )烷基或係選自苯基、硝基苯基(例如,2或4-硝基苯基)、二硝基苯基(例如,2,4-二硝基苯基)、羧基硝基苯基(例如,3-羧基-4-硝基苯基)、吡啶基或硝基吡啶基(例如,4-硝基吡啶基);且 Re1 為(C1 -C6 )烷基。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化合物,其中Rx1 、Rx2 、Rx3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Rxc -(CH2 CH2 O)n -Rxc’ -,其中n為整數1至10;Rxc 係不存在或(C1 -C4 )烷基;且Rxc’ 為(C1 -C4 )烷基。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式(L3a)表示,Rx1 為-(CH2 )p1 -(CRf1 Rg1 )-,其中Rf1 及Rg1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1為0、1、2、3、4或5。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化合物,其中p1為1且Rf1 及Rg1 同時為甲基。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式(L3b)表示,Rx2 為-(CH2 )p2 -(CRf2 Rg2 )-,其中Rf2 及Rg2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2為0、1、2、3、4或5。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化合物,其中p2為2且Rf2 及Rg2 同時為甲基。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式(L3c)表示,Rx3 為-(CH2 )p3 -,其中p3為整數2至6。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之化合物,其中p3為2。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式(L3d)表示,Rx4 為-(CH2 )p4 -,其中p4為整數2至6。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化合物,其中p4為4。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第38項、第45項及第46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P2 為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化合物,其中P2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Ala、Cit-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Met-Ala、Gln-Val、Asn-Ala、Gln-Phe及Gln-Ala。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化合物,其中P2 為Gly-Gly-Gly、Ala-Val、Val-Ala、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至第42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Zs 為H或-SRe ,其中Re 為(C1 -C3 )烷基、吡啶基或硝基吡啶基(例如,4-硝基吡啶基)。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至第42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Zs 由以下任一者表示:(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及(a15), q為整數1至5; n’為整數2至6;且 U為H或SO3 H。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第38項及第43項至第4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J為選自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N-羥基磺基丁二醯亞胺酯、硝基苯基(例如,2或4-硝基苯基)酯、二硝基苯基(例如,2,4-二硝基苯基)酯、磺基-四氟苯基(例如,4-磺基-2,3,5,6-四氟苯基)酯及五氟苯基酯之反應性酯。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化合物,其中J為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以下任一者:;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200 為-OH、-O(C1 -C3 )烷基或;R300 為H或胺保護基(例如,Boc);且Z100 為H、SRe 或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及(a15), Re 為(C1 -C3 )烷基、吡啶基或硝基吡啶基(例如,4-硝基吡啶基); q為整數1至5; n’為整數2至6;且 U為H或SO3 H。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由下式表示:;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或第55項之化合物,其中R200 為-OMe或;且Z100 為H或-SMe或由式(a7)或(a9)表示。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下式表示: -C(=O)-NR5a -Rx1 -S-Zc1 (L4a)、 -NR5a -C(=O)-Rx2 -SZc1 (L4b) -C(=O)-NR5a -Rx3 -C(=O)-Zc2 (L4c)或 -NR5a -P2 -C(=O)-Rx4 -C(=O)-Zc2 (L4d), 其中: Zc1(L4a1)或(L4b1); Zc2; V為-C(=O)-NR9 -或-NR9 -C(=O)-; Q為-H、帶電取代基或可離子化基團; R9 、R10 、R11 、R12 、R13 、R19 、R20 、R21 及R22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 r1及r2各自獨立地為0或在1與10之間的整數; q1及q2各自獨立地為0或在1與10之間的整數; Rh 為-H或(C1 -C3 )烷基; s1為1與10之間的整數; P3 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式(L4a)或(L4b)表示,且P3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及Met-Ala。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之化合物,其中P3 為Gly-Gly-Gly、Ala-Val、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或第59項之化合物,其中Zc1 由下式表示:;或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至第60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R5a 為H或Me;Rx1 為-(CH2 )p4 -(CRf Rg )-,且Rx2 為-(CH2 )p5 -(CRf Rg )-,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且p4及p5各自獨立地為0、1、2、3、4或5。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之化合物,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式(L4c)或(L4d)表示,R5a 為H或Me;Rx3 為-(CH2 )p3 -,其中p3為整數2至6;且Rx4 為-(CH2 )p4 -,其中p4為整數2至6。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或第63項之化合物,其中P2 為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項之化合物,其中P2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Cit-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Met-Ala、Gln-Val、Asn-Ala、Gln-Phe及Gln-Ala。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化合物,其中P2 為Gly-Gly-Gly、Ala-Val、Val-Ala、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及第63項至第66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h 為H或Me;Q為-SO3 H;且R19 及R20 同時為H;且s1為整數1至6。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及第63項至第66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Zc2 由下式表示:
  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
  7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下式表示: -C(=O)-NR5a -Rx1 -S-Zs1 -Js (L5a)、 -NR5a -C(=O)-Rx2 -S-Zs1 -Js (L5b) -C(=O)-NR5a -Rx3 -Za2 -Rx3’ -Js (L5c) -NR5a -Rx3 -C(=O)-Rx4 -Za2 -Rx4’ -Js (L5c1)或 -NR5a -P3 -C(=O)-Rx4 -Za2 -Rx4’ -Js (L5d), 其中: Rx1 、Rx2 、Rx3 、Rx3’ 、Rx4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Zs1; s9為連接至式(L5a)或(L5b)中的-S-基團之位點; s10為連接至基團Js 之位點; Za1 係不存在、-C(=O)-NR9 -或-NR9 -C(=O)-; R9 為-H或(C1 -C3 )烷基; Q為H、帶電取代基或可離子化基團; Ra1 、Ra2 、Ra3 、Ra4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3 )烷基;且 qs1及rs1各自獨立地為整數0至10,其限制條件在於qs1及rs1不同時為0 Za2 係不存在、-C(=O)-NR9 -或-NR9 -C(=O)-; R9 為-H或(C1 -C3 )烷基; Js 為醛反應性基團。
  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之化合物,其中Js;或
  7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或第71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式(L5c)、(L5c1)或(L5d)表示;R5 及R9 同時為H或Me;且Rx1 、Rx2 、Rx3 、Rx3’ 、Rx4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H2 )s -;其中s為1、2、3、4、5或6。
  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至第72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P3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及Met-Ala。
  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3項之化合物,其中P3 為Gly-Gly-Gly、Ala-Val、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7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至第74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Q為-SO3 H。
  7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或第71項之化合物,其中L由式(L5a)或(L5b)表示,且Zs1 由下式表示:;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為H或-SO3 H。
  7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6項之化合物,其中Rx1 為-(CH2 )p -(CRf Rg )-,且Rx2 為-(CH2 )p -(CRf Rg )-,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且p為0、1、2或3。
  7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化合物,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
  7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
  8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雙鍵,X不存在且Y為-H。
  8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X為-H,且Y為-SO3 H或-SO3 Na。
  82. 一種細胞-結合劑-細胞毒性劑結合物,其由下式表示:;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W1 為-(CH2 )n1 -; W2 為-(CH2 )n2 - n1為1、2或3; n2為0、1或2; n3為0或1; R1a 及R1a’ 各自獨立地為H、鹵化物、-OH或(C1 -C6 )烷基;或R1a 及R1a’ 合起來形成含雙鍵基團=B; =B係選自(C2 -C6 )烯基或羰基,其中該(C2 -C6 )烯基視情況經鹵素、-OH、(C1 -C3 )烷氧基或苯基取代; Q為Q1 -Ar-Q2 ; Q1 係不存在、(C1 -C6 )烷基或-CH=CH-; Ar係不存在或芳基; Q2 為-H、(C1 -C6 )烷基、(C1 -C6 )烯基、聚乙二醇單元-Rc’ -(OCH2 CH2 )n -Rc 或選自鹵素、胍鹽[-NH(C=NH)NH2 ]、-R、-OR、-NR’R’’、-NO2 、-NCO、-NR’COR’’、NR’(C=O)OR’’ -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疊氮基、-COR’、-OCOR’及-OCONR’R’’之取代基; n為整數1至10; Rc’ 為(C1 -C4 )烷基, Rc 為H或(C1 -C4 )烷基, 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或(C1 -C4 )烷基,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胺保護部分或RL1 ;且 Y為H或選自-ORY 、-OCORY1 、-OCOORY1 、-OCONRY1 RY2 、-NRY1 RY2 、-NRY1 CORY2 、-NRY1 NRY1 RY2 、視情況經取代之5或6員含氮雜環(例如,經由氮原子附接的哌啶、四氫吡咯、吡唑、嗎啉等)、由-NRY1 (C=NH)NRY1 RY2 表示之胍鹽、胺基酸殘基或由-NRCOP’表示之肽、-SRY 、-SORY1 、鹵素、氰基、疊氮基、-OSO3 H、亞硫酸鹽(-SO3 H或-SO2 H)、偏亞硫酸氫鹽(H2 S2 O5 )、單-、二-、三-及四-硫代磷酸鹽(PO3 SH3 、PO2 S2 H2 、POS3 H2 、PS4 H2 )、硫代磷酸酯(Ri O)2 PS(ORi )、Ri S-、Ri SO、Ri SO2 、Ri SO3 、硫代硫酸鹽(HS2 O3 )、連二亞硫酸鹽(HS2 O4 )、二硫代磷酸鹽(P(=S)(ORk’ )(S)(OH))、異羥肟酸(Rk’ C(=O)NOH)及甲醛次硫酸氫鹽(HOCH2 SO2 - )或其混合物之離去基,其中Ri 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且經選自-N(Rj )2 、-CO2 H、-SO3 H及-PO3 H之至少一個取代基取代;Ri 可進一步視情況經本文所述之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j 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Rk’ 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芳基、雜環基或雜芳基; P’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20個之間胺基酸殘基之多肽, RY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由-H、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CH2 CH2 O)n -Rc 、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6至18個碳原子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的含有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之一或多個雜原子之5至18員雜芳基環或視情況經取代的含有選自O、S、N及P之1至6個雜原子之3至18員雜環組成之群; RY1 及RY2 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Y 、-NHRY 、-NRY 2 、-CORY 、視情況經取代的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或炔基、聚乙二醇單元; RL1 為具有共價地鍵結該細胞-結合劑(CBA)之連接部分的自降解連接體;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選自-H、(C1 -C6 )烷基、鹵素、-OR、-NR’R’’、-NO2 、-NR’COR’’、-SR、-SOR’、-SO2 R’、-SO3 H、-OSO3 H、 -SO2 NR’R’’、氰基、-COR’、-OCOR’及-OCONR’R’’; R在每次出現時為-H或(C1 -C6 )烷基; R’及R’’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NHR、-NR2 、-COR或(C1 -C6 )烷基; R6 為-H、-R、-OR、-SR、-NR’R’’、-NO2 或鹵素; A係不存在或選自-O-、-C(=O)-、-CRR’O-、-CRR’-、-S-、-CRR’S-、-NR5 及-CRR’N(R5 )-; L1 為間隔基; Z1 為一鍵、、-NR5 -、; s3為連接L1 之位點且s4為連接至Ar1 之位點; R5 為-H或(C1 -C4 )烷基; R100 及R101 在每次出現時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4 )烷基或(C1 -C4 )鹵烷基; Ar1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2、-NR5 -、; s5為連接Ar1 之位點且s6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 Ar2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3、-NR5 -、; s7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且s8為連接至Ar3 之位點; Ar3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LCB 為具有共價地連接至該細胞-結合劑(CBA)之連接部分的連接體; w為整數1至20; Ra 為-OH、-Cl、-O(C1 -C6 )烷基或-C(=O)ORa 為反應性酯基; 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且 其限制條件在於(i)當該結合物由式(V)或(VI)表示時,Z1 不為; (ii) 當該結合物由式(IV)表示時,該結合物不包含由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且 (iii) 當X為RL1 時,L為H、-C(=O)Ra 或-NRb Rc ­。
  8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之結合物,其中: W1 為-(CH2 )n1 -; W2 為-(CH2 )n2 - n1為1、2或3; n2為0、1或2; n3為0或1; R1a 及R1a’ 各自獨立地為H、鹵化物、-OH或(C1 -C6 )烷基;或R1a 及R1a’ 合起來形成含雙鍵基團=B; =B係選自(C2 -C6 )烯基或羰基,其中該(C2 -C6 )烯基視情況經鹵素、-OH、(C1 -C3 )烷氧基或苯基取代; Q為Q1 -Ar-Q2 ; Q1 係不存在、(C1 -C6 )烷基或-CH=CH-; Ar係不存在或芳基; Q2 為-H、(C1 -C6 )烷基、(C1 -C6 )烯基、聚乙二醇單元-Rc’ -(OCH2 CH2 )n -Rc 或選自鹵素、胍鹽[-NH(C=NH)NH2 ]、-R、-OR、-NR’R’’、-NO2 、-NCO、-NR’COR’’、NR’(C=O)OR’’ -SR、-SOR’、-SO2 R’、-SO3 H、-OSO3 H、-SO2 NR’R’’、氰基、疊氮基、-COR’、-OCOR’及-OCONR’R’’之取代基; n為整數1至10; Rc’ 為(C1 -C4 )烷基, Rc 為H或(C1 -C4 )烷基, 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或(C1 -C4 )烷基,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胺保護部分或RL1 ;且Y為-OH或-SO3 H; RL1 為具有共價地鍵結該細胞-結合劑(CBA)之連接部分的自降解連接體;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選自-H、(C1 -C6 )烷基、鹵素、-OR、-NR’R’’、-NO2 、-NR’COR’’、-SR、-SOR’、-SO2 R’、-SO3 H、-OSO3 H、 -SO2 NR’R’’、氰基、-COR’、-OCOR’及-OCONR’R’’; R在每次出現時為-H或(C1 -C6 )烷基; R’及R’’各自獨立地選自-H、-OH、-OR、-NHR、-NR2 、-COR或(C1 -C6 )烷基; R6 為-H、-R、-OR、-SR、-NR’R’’、-NO2 或鹵素; A係不存在或選自-O-、-C(=O)-、-CRR’O-、-CRR’-、-S-、-CRR’S-、-NR5 及-CRR’N(R5 )-; L1 為間隔基; Z1 為一鍵、或-NR5 -; s3為連接L1 之位點且s4為連接至Ar1 之位點; R5 為-H或(C1 -C4 )烷基; R100 及R101 在每次出現時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4 )烷基或(C1 -C4 )鹵烷基; Ar1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2或-NR5 -; s5為連接Ar1 之位點且s6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 Ar2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Z3或-NR5 -; s7為連接至Ar2 之位點且s8為連接至Ar3 之位點; Ar3 為6至18員芳環、5至18員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6至18員芳環或5至18員雜芳環; LCB 為具有共價地連接至該細胞-結合劑(CBA)之連接部分的連接體; w為整數1至20; Ra 為-OH、-Cl、-O(C1 -C6 )烷基或-C(=O)ORa 為反應性酯基; 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且 其限制條件在於(i)當該結合物由式(V)或(VI)表示時,Z1 不為; (ii) 當該結合物由式(IV)表示時,該結合物不包含由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且 (iii) 當X為RL1 時,L為H、-C(=O)Ra 或-NRb Rc ­。
  8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或第83項之結合物,其中W1 為-CH2 -,且W2 為一鍵;或W1 及W2 同時為-CH2 -。
  8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84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L1 為(C1 -C10 )烷基、(C2 -C10 )烯基、(C2 -C10 )炔基、(C3 -C8 )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4 )烷基-(C3 -C8 )環烷基-(C1 -C4 )烷基、(C1 -C4 )烷基-芳基-(C1 -C4 )烷基或(C1 -C4 )烷基-雜芳基-(C1 -C4 )烷基。
  8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85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 R1 、R2 、R3 及R4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鹵素、-NO2 、-OR、-NR2 或氰基; R為-H或(C1 -C4 )烷基; R6 為-OR; A為-O-或-S-;且 L1 為-(CH2 )m1 -; s1為連接至A之位點;s2為連接至Z1 之位點; m1為1、2、3、4、5或6; m2為1、2或3; m2’為0、1、2或3;且 m3為整數1至10。
  8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86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該結合物由下式表示:(IVA-1);(IVA-2);(IVB-1);(IVB-2);(IVC);(IVD),;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8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7項之結合物,其中式(IVC)、(IVD)、(VC)或(VIC)中之RL1 由下式表示:, 其中: G1 ’為具有共價附接至該CBA之連接部分的間隔基; LA 為包含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 LB 為共價鍵或與-OC(=O)-合起來形成自降解連接體。
  8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8項之結合物,其中-C(=O)O-及LB 合起來形成如下基團: 其中該星號指示與N10位置之附接點,該波浪線指示與該連接體LA 之附接點,Y’為-NH-、-O-、-C(=O)NH-或-C(=O)O-,且n為0至3。
  9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項之結合物,其中RL1 由下式表示: 其中: P1 為具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且 JCB’ -A-由以下表示: (i); (ii); (ii’) (iii); (iv); (v)或 (vi) 其中:s10為連接至該CBA之位點;s9為連接至P1 之位點;m4、m5、m5’、m6、m7及m8各自獨立地為整數1至6;m5’’及m7’各自獨立地為0或整數1至10;E為-OH或-Cl或-C(=O)E為反應性酯,且JCB s1,s9為連接至P1 之位點且s10為經由位於CBA上之醛基連接至該CBA之位點。
  9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之結合物,其中JCB’ -A-由下式表示: (i); (ii); (ii’) (iii); (iv)或 (v)
  9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或第91項之結合物,其中P1 為選自Ala-Ala、Gln-Leu、Phe-Lys、Val-Ala、Val-Lys、Ala-Lys、Val-Cit、Phe-Cit、Leu-Cit、Ile-Cit、Phe-Arg、Trp-Cit、Lys-Lys、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Gly-Gly-Gly、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及Val-Ala-Val;Ala-Leu-Ala-Leu、β-Ala-Leu-Ala-Leu及Gly-Phe-Leu-Gly之肽殘基。
  9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92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L1 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或, 其中s1為連接至A之位點且s2為連接至Z1 之位點。
  9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93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Z1;或,其中R5 為H或Me。
  9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94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Ar1 為苯、萘、5至6員雜芳環、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
  9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之結合物,其中Ar1 為苯、萘、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或蝶啶。
  9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之結合物,其中Ar1 為吡咯、咪唑、噻唑、吡啶、苯并[b]呋喃、苯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9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之結合物,其中Ar1 由以下之一表示:, 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
  9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8項之結合物,其中Rd 為甲基。
  10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99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Z2;或,其中R5 為H或Me。
  10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00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Ar2 為苯、萘、萘、5至6員雜芳環或8至10員雙環雜芳環。
  10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1項之結合物,其中Ar2 為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蝶啶、苯或萘。
  10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1項之結合物,其中Ar2 為吡咯、咪唑、苯、苯并[b]噻吩、苯并[b]呋喃、苯并咪唑、吲哚、喹啉或異喹啉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10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1項之結合物,其中Ar2 由以下之一表示:,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
  10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4項之結合物,其中Rd ’為甲基。
  10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05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n3為0。
  10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05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n3為1且Z3;或,其中R5 為H或Me。
  10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之結合物,其中Ar3 為苯、萘、5至6員雜芳環或8至10員雙環雜芳環或-Ar3 ’-Ar3 ’’-,其中Ar3 ’及Ar3 ’’各自獨立地為苯或5至6員雜芳環。
  10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8項之結合物,其中Ar3 為吡咯、咪唑、噻吩、噻唑、吡唑、噁唑、異噁唑、異噻唑、1,2,3-三唑、1,2,4-三唑、1,3,4-噁二唑、1,2,5-噻二唑、1,2,5-噻二唑1-氧化物、1,2,5-噻二唑1,1-二氧化物、1,3,4-噻二唑、吡啶、吡啶-N-氧化物、吡口井、嘧啶、噠口井、1,2,4-三口井、1,3,5-三口井、四唑、吲口井、吲哚、異吲哚、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嘌呤、4H-喹口井、喹啉、異喹啉、噌啉、酞口井、喹唑啉、喹喏啉、1,8-萘啶、蝶啶、苯或萘。
  1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8項之結合物,其中Ar3 由下式表示:,其中s8’為連接至Z3 基團之位點;s9’為連接至LCB 之位點;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
  1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05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該結合物由下式表示:(IVA-1a);(IVA-2a);(IVB-1a);(IVB-2a);(IVC-a);或(IVD-a),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Ar1 為吡咯、咪唑、噻唑、吡啶、苯并[b]呋喃、苯或-Ar1 ’-Ar1 ’’-,其中Ar1 ’及Ar1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咯;且 Ar2 為吡咯、咪唑、苯、苯并[b]噻吩、苯并[b]呋喃、苯并咪唑、吲哚、喹啉、異喹啉或-Ar2 ’-Ar2 ’’-,其中Ar2 ’及Ar2 ’’各自獨立地為苯、吡咯、噻唑或吡啶。
  1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結合物,其中: Ar1,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4 )烷基或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且 Ar2,其中Rd ’為H、視情況經鹵素、-OH或-NRb Rc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中Rb 及Rc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胺保護基、苯基或雜芳基。
  1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之結合物,其中Rd 及Rd’ 同時為甲基。
  1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之結合物,其中該結合物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或
  1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14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為具有共價連接至該細胞-結合劑之-C(=O)-基團的連接體。
  1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15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以下各式中之任一者表示: -C(=O)-NR5a -Rx1 -SZs1 - (L3a’)、 -NR5a -C(=O)-Rx2 -SZs1 - (L3b’) -C(=O)-NR5a -Rx3 -JCB - (L3c’)或 -NR5a -P2 -C(=O)-Rx4 -JCB - (L3d’), 其中: R5a 為H或(C1 -C­3 )烷基; Rx1 、Rx2 、Rx3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10 )烷基、(C3 -C8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P2 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20個之間胺基酸殘基之肽; JCB 為共價連接至該CBA之-C(=O)-; Ra 為-OH、-Cl、-O(C1 -C6 )烷基; Zs1 為共價連接至該細胞-結合劑之雙官能連接體;且 Re 為(C1 -C6 )烷基或係選自苯基、硝基苯基(例如,2或4-硝基苯基)、二硝基苯基(例如,2,4-二硝基苯基)、羧基硝基苯基(例如,3-羧基-4-硝基苯基)、吡啶基或硝基吡啶基(例如,4-硝基吡啶基);且 Re1 為(C1 -C6 )烷基。
  1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之結合物,其中Rx1 、Rx2 、Rx3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Rxc -(CH2 CH2 O)n -Rxc’ -,其中n為整數1至10;Rxc 係不存在或(C1 -C4 )烷基;且Rxc’ 為(C1 -C4 )烷基。
  1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7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式(L3a’)表示,Rx1 為-(CH2 )p1 -(CRf1 Rg1 )-,其中Rf1 及Rg1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1為0、1、2、3、4或5。
  1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8項之結合物,其中p1為1且Rf1 及Rg1 同時為甲基。
  1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7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式(L3b’)表示,Rx2 為-(CH2 )p2 -(CRf2 Rg2 )-,其中Rf2 及Rg2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且p2為0、1、2、3、4或5。
  1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0項之結合物,其中p2為2且Rf2 及Rg2 同時為甲基。
  1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7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式(L3c’)表示,Rx3 為-(CH2 )p3 -,其中p3為整數2至6。
  1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之結合物,其中p3為2。
  1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7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式(L3d’)表示,Rx4 為-(CH2 )p4 -,其中p4為整數2至6。
  1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之結合物,其中p4為4。
  1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第117項、第124項及第125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P2 為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
  1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項之結合物,其中P2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Cit-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Met-Ala、Gln-Val、Asn-Ala、Gln-Phe及Gln-Ala。
  1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7項之結合物,其中P1 為Gly-Gly-Gly、Ala-Val、Val-Ala、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1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至第121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Zs1 由以下任一者表示:(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b14);及(b15), s9為連接至Ar3 或Ar2 (當n3為0時)之位點,且s10為經由離胺酸上之ε-胺基連接至該CBA之位點; q為整數1至5;且 n’為整數2至6。
  1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之結合物,其中該結合物為以下任一者:;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表示經由離胺酸之ε-胺基共價連接至該細胞毒性劑之該細胞-結合劑;Z101 由以下各式之一表示:(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b14);及(b15), q為整數1至5; n’為整數2至6;且 w為整數1至10。
  1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0項之結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由下式表示:;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Z101 由式(b7)或(b9)表示。
  1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14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下式表示: -C(=O)-NR5a -Rx1 -S-Zc1a (L4a’)、 -NR5a -C(=O)-Rx2 -SZc1a (L4b’) -C(=O)-NR5a -Rx3 -C(=O)-Zc2a (L4c’)或 -NR5a -P2 -C(=O)-Rx4 -C(=O)-Zc2a (L4d’), 其中: Zc1a(L4a1’)或(L4b1’); Zc2a; s9為連接至Ar3 或Ar2 (當n3為0時)之位點,且s10為經由半胱胺酸上之硫醇基連接至該CBA之位點; V為-C(=O)-NR9 -或-NR9 -C(=O)-; Q為-H、帶電取代基或可離子化基團; R9 、R10 、R11 、R12 、R13 、R19 、R20 、R21 及R22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 r1及r2各自獨立地為0或在1與10之間的整數; q1及q2各自獨立地為0或在1與10之間的整數; Rh 為-H或(C1 -C3 )烷基; R19 及R20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 S1為1與10之間的整數; P3 為胺基酸殘基或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
  1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2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式(L4a’)或(L4b’)表示,且P3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及Met-Ala。
  1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3項之結合物,其中P3 為Gly-Gly-Gly、Ala-Val、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1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3項或第134項之結合物,其中Zc1a 由下式表示:;或
  1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2項至第135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R5a 為H或Me;Rx1 為-(CH2 )p4 -(CRf Rg )-,且Rx2 為-(CH2 )p5 -(CRf Rg )-,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且p4及p5各自獨立地為0、1、2、3、4或5。
  1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之結合物,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Me。
  1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2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式(L4c’)或(L4d’)表示,R5a 為H或Me;Rx3 為-(CH2 )p3 -,其中p3為整數2至6;且Rx4 為-(CH2 )p4 -,其中p4為整數2至6。
  1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2項或第138項之結合物,其中P2 為含有2至5個胺基酸殘基之肽殘基。
  1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9項之結合物,其中P2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Cit-Val、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Met-Ala、Gln-Val、Asn-Ala、Gln-Phe及Gln-Ala。
  1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0項之結合物,其中P2 為Gly-Gly-Gly、Ala-Val、Val-Ala、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1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2項及第138項至第141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Rh 為H或Me;Q為-SO3 H;且R19 及R20 同時為H;且s1為整數1至6。
  1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2項及第138項至第142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Zc2a 由下式表示:
  1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之結合物,其中該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表示經由離胺酸之硫醇基共價連接至該細胞毒性劑之該細胞-結合劑;wc 為1或2。
  1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14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下式表示: -C(=O)-NR5a -Rx1 -S-Zs1 -JCB s1 (L5a’)、 -NR5a -C(=O)-Rx2 -S-Zs1 -JCB s1 (L5b’) -C(=O)-NR5a -Rx3 -Za2 -Rx3’ -JCB s1 (L5c’) -NR5a -Rx3 -C(=O)-Rx4 -Za2 -Rx4’ -JCB s1 (L5c1’)或 -NR5a -P3 -C(=O)-Rx4 -Za2 -Rx4’ -JCB s1 (L5d’), 其中: Rx1 、Rx2 、Rx3 、Rx4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Zs1; s9為共價連接至基團JCB ’之位點; s10為共價連接至式(L5a)或(L5b)中的-S-基團之位點; Za1 係不存在、-C(=O)-NR9 -或-NR9 -C(=O)-; R9 為-H或(C1 -C3 )烷基; Q為H、帶電取代基或可離子化基團; Ra1 、Ra2 、Ra3 、Ra4 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或(C1 -C3 )烷基;且 qs1及rs1各自獨立地為整數0至10,其限制條件在於qs1及rs1不同時為0 Za2 係不存在、-C(=O)-NR9 -或-NR9 -C(=O)-; R9 為-H或(C1 -C3 )烷基; JCB s1 為藉由使醛反應性基團與位於該CBA上之醛基反應而形成的部分。
  1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5項之結合物,其中JCB s1;s9為連接LCB 之剩餘部分的位點且s10為經由位於CBA上之醛基連接至該CBA之位點。
  1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5項或第146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式(L5c’)或(L5d’)表示;R5 及R9 同時為H或Me;且Rx1 、Rx2 、Rx3 、Rx4 及Rx4’ 各自獨立地為-(CH2 )s -;其中s為1、2、3、4、5或6。
  1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5項至第147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P3 係選自:Ala-Ala、Gln-Leu、Gly-Gly-Gly、Ala-Val、Val-Ala、Val-Cit、Val-Lys、Phe-Lys、Lys-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Trp-Cit、Phe-Ala、Phe-N9 -甲苯磺醯基-Arg、Phe-N9 -硝基-Arg、Phe-Phe-Lys、D-Phe-Phe-Lys、Gly-Phe-Lys、Leu-Ala-Leu、Ile-Ala-Leu、Val-Ala-Val、Ala-Leu-Ala-Leu (SEQ ID NO: 1)、β-Ala-Leu-Ala-Leu (SEQ ID NO: 2)、Gly-Phe-Leu-Gly (SEQ ID NO: 3)、Val-Arg、Arg-Val、Arg-Arg、Val-D-Cit、Val-D-Lys、Val-D-Arg、D-Val-Cit、D-Val-Lys、D-Val-Arg、D-Val-D-Cit、D-Val-D-Lys、D-Val-D-Arg、D-Arg-D-Arg、Ala-Ala、Ala-D-Ala、D-Ala-Ala、D-Ala-D-Ala、Ala-Met及Met-Ala。
  1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8項之結合物,其中P3 為Gly-Gly-Gly、Ala-Val、Ala-Ala、Ala-D-Ala、D-Ala-Ala或D-Ala-D-Ala。
  1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5項至第149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Q為-SO3 H。
  1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5項或第146項之結合物,其中LCB 由式(L5a’)或(L5b’)表示,且Zs1 由下式表示:;或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為H或-SO3 H。
  1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1項之結合物,其中Rx1 為-(CH2 )p -(CRf Rg )-,且Rx2 為-(CH2 )p -(CRf Rg )-,其中Rf 及Rg 各自獨立地為-H或(C1 -C4 )烷基;且p為0、1、2或3。
  1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2項之結合物,其中Rf 及Rg 為相同或不同的,且係選自-H及-Me。
  1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之結合物,其中該結合物由下式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或雙鍵,其限制條件在於當其為雙鍵時,X不存在且Y為-H,且當其為單鍵時,X為-H,且Y為-SO3 H,表示經由位於該CBA上之醛基共價連接至該細胞毒性劑之該細胞-結合劑;ws 為1或2。
  1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54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雙鍵,X不存在且Y為-H。
  1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54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其中N與C之間的雙線表示單鍵,X為-H,且Y為-SO3 H或-SO3 Na。
  157.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0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56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158. 一種抑制哺乳動物中之異常細胞生長或治療增生性病症、自體免疫病症、破壞性骨病症、傳染病、病毒性疾病、纖維變性疾病、神經退化性病症、胰臟炎或腎病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哺乳動物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1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至第156項中任一項之結合物,及視情況選用之化學治療劑。
  1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8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用於治療選自癌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移植排斥、狼瘡、肌炎、感染及免疫缺乏之病狀。
  1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8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用於治療癌症。
  1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0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卵巢癌、胰臟癌、子宮頸癌、黑色素瘤、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結腸直腸癌、乳癌(例如,三陰性乳癌(TNBC))、胃癌、頭部及頸部之鱗狀細胞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肉瘤、多發性骨髓瘤、頭頸部癌、母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贅瘤(BPDN)、淋巴瘤(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DS)、腹膜癌或白血病(例如,急性骨髓白血病(AML)、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前髓細胞白血病、嗜酸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例如,B-AL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及慢性骨髓白血病(CML))。
TW107147541A 2017-12-28 2018-12-27 苯二氮平衍生物 TWI827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611056P 2017-12-28 2017-12-28
US62/611,056 2017-12-28
US201862655523P 2018-04-10 2018-04-10
US62/655,523 2018-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4549A true TW201934549A (zh) 2019-09-01
TWI827575B TWI827575B (zh) 2024-01-01

Family

ID=65139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541A TWI827575B (zh) 2017-12-28 2018-12-27 苯二氮平衍生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3885B2 (zh)
EP (1) EP3732178A1 (zh)
JP (1) JP2021508714A (zh)
TW (1) TWI827575B (zh)
WO (1) WO20191336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17021A1 (en) 2017-11-27 2020-10-07 Mersana Therapeutics, Inc. Pyrrolobenzodiazepine antibody conjugates
US10851117B2 (en) 2018-11-12 2020-12-01 Immunogen, Inc. Methods of preparing cytotoxic benzodiazepine derivatives
GB2597532A (en) * 2020-07-28 2022-02-02 Femtogenix Ltd Cytotoxic compounds
CN111875653A (zh) * 2020-08-11 2020-11-03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一种含二硫键的两性霉素b衍生物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3266A (en) 1966-03-14 1969-07-01 American Home Prod 1,2,5-benzothiadiazepine 1,1-dioxides
US3506646A (en) 1966-06-27 1970-04-14 American Home Pro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7h-pyrido (1,2-b)(1,2,5)benzothiadiazepine 5,5 - dioxides and pyrrolo(1,2-b)(1,2,5)benzothiadiazepine 5,5-dioxides
US3875162A (en) 1973-07-26 1975-04-01 Squibb & Sons Inc Certain 6H-pyrimido{8 1,2-c{9 {8 1,3,5{9 benzothiadiaza compounds
US4003905A (en) 1974-12-11 1977-01-18 E. R. Squibb & Sons, Inc. Diels-alder adducts of benzdiazepines
US4444688A (en) 1981-05-11 1984-04-24 Ciba-Geigy Corporation Imidazobenzothiadiazepines
JP2920385B2 (ja) 1988-08-18 1999-07-19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1,2,5‐ベンゾチアジアゼピン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用途
US5208020A (en) 1989-10-25 1993-05-04 Immunogen Inc. Cytotoxic agents comprising maytansinoids and their therapeutic use
GB9015198D0 (en) 1990-07-10 1990-08-29 Brien Caroline J O Binding substance
DE69233782D1 (de) 1991-12-02 2010-05-20 Medical Res Council Herstellung von Autoantikörpern auf Phagenoberflächen ausgehend von Antikörpersegmentbibliotheken
ES2149768T3 (es) 1992-03-25 2000-11-16 Immunogen Inc Conjugados de agentes enlazantes de celulas derivados de cc-1065.
US5639641A (en) 1992-09-09 1997-06-17 Immunogen Inc. Resurfacing of rodent antibodies
US20080152586A1 (en) 1992-09-25 2008-06-26 Avipep Pty Limited High avidity polyvalent and polyspecific reagents
US6355780B1 (en) 1995-02-22 2002-03-12 Yed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Antibodies to the death domain motifs of regulatory proteins
EP1005569A2 (en) 1997-08-01 2000-06-07 MorphoSys AG Novel method and phag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 sequences encoding members of a multimeric (poly)peptide complex
US6156746A (en) 1998-08-25 2000-12-05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1,2,5-benzothiadiazepine-1,1-dioxides with n-2 imidazolylalkyl substituents
DE69930328T2 (de) 1998-08-27 2006-12-14 Spirogen Ltd., Ryde Dimere Pyrrolobenzodiazepine
US7115396B2 (en) 1998-12-10 2006-10-03 Compound Therapeutics, Inc. Protein scaffolds for antibody mimics and other binding proteins
NZ517772A (en) 1999-11-24 2004-03-26 Immunogen Inc Cytotoxic agents comprising taxanes and their therapeutic use
DE60140474D1 (de) 2000-09-08 2009-12-24 Univ Zuerich Sammlung von proteinen mit sich wiederholenden sequenzen (repeat proteins), die repetitive sequenzmodule enthalten
US6441163B1 (en) 2001-05-31 2002-08-27 Immunogen, Inc.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of cytotoxic conjugates of maytansinoids and cell binding agents
US6716821B2 (en) 2001-12-21 2004-04-06 Immunogen Inc. Cytotoxic agents bearing a reactive polyethylene glycol moiety, cytotoxic conjugates compri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linking group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6756397B2 (en) 2002-04-05 2004-06-29 Immunogen, Inc. Prodrugs of CC-1065 analogs
GB0209467D0 (en) 2002-04-25 2002-06-05 Astrazeneca Ab Chemical compounds
CA2494074A1 (en) 2002-08-02 2004-02-12 Immunogen, Inc. Cytotoxic agents containing novel potent taxanes and their therapeutic use
DE60336149D1 (de) 2002-08-16 2011-04-07 Immunogen Inc Vernetzer mit hoher reaktivität und löslichkeit und ihre verwendung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konjugaten für die gezielte abgabe von kleinmolekularen arzneimitteln
HUE026914T2 (en) 2002-11-07 2016-08-29 Immunogen Inc Anti-CD33 antibodies and a method of treating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R2850654A1 (fr) 2003-02-03 2004-08-06 Servier Lab Nouveaux derives d'azepines tricycliques, leu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t l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qui les contiennent
US8088387B2 (en) 2003-10-10 2012-01-03 Immunogen Inc. Method of targeting specific cell populations using cell-binding agent maytansinoid conjugates linked via a non-cleavable linker, said conjuga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id conjugates
US7276497B2 (en) 2003-05-20 2007-10-02 Immunogen Inc. Cytotoxic agents comprising new maytansinoids
CN1956722A (zh) 2003-05-20 2007-05-02 伊缪诺金公司 含有新的美登素类的改进的细胞毒剂
CN103145844B (zh) 2003-07-21 2016-08-03 伊缪诺金公司 Ca6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偶联物及其应用方法
US7834155B2 (en) 2003-07-21 2010-11-16 Immunogen Inc. CA6 antigen-specific cytotoxic conjugat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A2543318C (en) 2003-10-22 2013-01-08 B. Rao Vishnuvajjala Pyrrolobenzodiazepine derivative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JP5166861B2 (ja) 2004-03-09 2013-03-21 スピロゲン リミティッド ピロロベンゾジアゼピン
EP1773872B1 (en) 2004-05-21 2017-03-15 The Uab Research Foundation 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s, related polypeptides and nucleic acids, and uses thereof
BRPI0510883B8 (pt) 2004-06-01 2021-05-25 Genentech Inc composto conjugado de droga e anticorpo,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e composto conjugado de droga e anticorpo e usos de uma formulação, de um conjugado de droga e anticorpo e um agente quimioterapêutico e de uma combinação
ES2579805T3 (es) 2004-09-23 2016-08-16 Genentech, Inc. Anticuerpos y conjugados modificados por ingeniería genética con cisteína
EP1817341A2 (en) 2004-11-29 2007-08-15 Seattle Genetics, Inc. Engineered antibodies and immunoconjugates
ES2503719T3 (es) 2005-02-11 2014-10-07 Immunogen, Inc. Procedimiento para preparar conjugados de anticuerpos y de maitansinoides
US7276748B2 (en) 2005-02-28 2007-10-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ody potential imager cell
RU2412249C2 (ru) 2005-07-08 2011-02-20 Юниверсити Оф Цюрих Фаговый дисплей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ко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транслокации слитых полипептидов
US7772485B2 (en) 2005-07-14 2010-08-10 Konarka Technologies, Inc. Polymers with low band gaps and high charge mobility
ITRM20050416A1 (it) 2005-08-03 2007-02-04 Uni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 Derivati delle benzodiazepine e loro usi in campo medico.
EP1917034A4 (en) 2005-08-22 2009-04-29 Immunogen Inc CA6 ANTIGEN-SPECIFIC CYTOTOXIC CONJUGATE AND METHOD OF ITS APPLICATION
IL305084A (en) 2005-08-24 2023-10-01 Immunogen Inc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purified drug compounds
WO2007062466A1 (en) 2005-11-29 2007-06-07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Demibodies: dimerisation-activated therapeutic agents
EP1813614B1 (en) 2006-01-25 2011-10-05 Sanofi Cytotoxic agents comprising new tomaymycin derivatives
EP1996612A4 (en) 2006-03-03 2010-10-20 Univ Kingston COMPOS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20070232660A1 (en) 2006-04-04 2007-10-04 Allergan, Inc. Therapeutic and delivery methods of prostaglandin ep4 agonists
CN103030696B (zh) 2006-05-30 2016-09-28 健泰科生物技术公司 抗体和免疫偶联物及其用途
AU2007262666B2 (en) 2006-06-22 2013-09-12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Structure of the insulin receptor ectodomain
PL2019104T3 (pl) 2007-07-19 2014-03-31 Sanofi Sa Środki cytotoksyczne obejmujące nowe pochodne tomaymycyny i ich zastosowanie terapeutyczne
JP2010539915A (ja) 2007-09-24 2010-12-24 ユニバーシティ・オブ・チューリッヒ 設計されたアルマジロリピートタンパク質
KR20210100223A (ko) 2008-04-30 2021-08-13 이뮤노젠 아이엔씨 가교제 및 그 용도
BRPI0911442A2 (pt) 2008-04-30 2019-03-12 Immunogen, Inc. conjugados potentes e ligantes hidrofílicos
CN102307896B (zh) 2008-10-31 2016-10-12 森托科尔奥索生物科技公司 基于iii型纤连蛋白结构域的支架组合物、方法及用途
BRPI1008749B8 (pt) * 2009-02-05 2021-05-25 Immunogen Inc compostos derivados de benzodiazepina, seus conjugados,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seu uso e seus processos de preparação
JP5873335B2 (ja) 2009-02-12 2016-03-01 ヤンセン バイオテツク,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フィブロネクチンiii型ドメインに基づくスカフォールド組成物、方法及び使用
EP2516462B1 (en) 2009-12-23 2015-05-06 Avipep Pty Ltd Immuno-conjugat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m
KR101580713B1 (ko) 2010-02-24 2015-12-29 이뮤노젠 아이엔씨 엽산염 수용체 1 항체와 면역접합체 및 이들의 용도
CN102971012B (zh) 2010-03-12 2016-05-04 伊缪诺金公司 Cd37结合分子及其免疫缀合物
EP3569256B1 (en) 2010-04-30 2022-06-15 Janssen Biotech, Inc. Stabilized fibronectin domain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uses
EA201390575A1 (ru) 2010-10-29 2014-01-30 Иммьюноджен, Инк. Неантагонистические egfr-связывающие молекулы и их иммуноконъюгаты
SG189929A1 (en) 2010-10-29 2013-06-28 Immunogen Inc Novel egfr-binding molecules and immunoconjugates thereof
EP3666289A1 (en) 2011-02-15 2020-06-17 ImmunoGen, Inc. Cytotoxic benzodiazepine derivatives
UA125636C2 (uk) 2011-04-01 2022-05-11 Іммуноджен, Інк. Способи ідентифікації раку, який може реагувати на анти-folr1 антитіло або анти-folr1 імунокон'югат
EP3458069B1 (en) * 2016-05-18 2023-07-05 Mersana Therapeutics, Inc. Pyrrolobenzodiazepines and conjugates thereof
JP7049276B2 (ja) 2016-06-24 2022-04-06 メルサナ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ピロロベンゾジアゼピンおよびその結合体
WO2018075842A1 (en) * 2016-10-20 2018-04-26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Condensed benzodiazepine derivatives and conjugates made therefr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97914A1 (en) 2020-12-24
EP3732178A1 (en) 2020-11-04
TWI827575B (zh) 2024-01-01
JP2021508714A (ja) 2021-03-11
US11793885B2 (en) 2023-10-24
WO2019133652A1 (en)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2311B2 (ja) 細胞障害性ベンゾジアゼピン誘導体
KR102638901B1 (ko) 세포-결합제 및 세포독성 약물을 포함하는 콘주게이트
TWI827575B (zh) 苯二氮平衍生物
TW202146057A (zh) 半胱胺酸工程改造抗體之結合物
TWI781145B (zh) 具有自分解肽連接子之類美登素衍生物及其結合物
TW201839001A (zh) 細胞毒性苯并二氮平衍生物及其綴合物
TW202413360A (zh) 苯二氮平衍生物
TW202417447A (zh) 細胞毒性苯并二氮呯衍生物
EA039619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индолинобензодиазепинов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