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3134A - 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3134A
TW201933134A TW107113471A TW107113471A TW201933134A TW 201933134 A TW201933134 A TW 201933134A TW 107113471 A TW107113471 A TW 107113471A TW 107113471 A TW107113471 A TW 107113471A TW 201933134 A TW201933134 A TW 2019331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capturing
image capture
capture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3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1560B (zh
Inventor
束道安
陳冠仁
Original Assignee
創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創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創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5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3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to an apparatus, part of an apparatus or an apparatus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94Hardware or software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age or video understanding
    • G06V10/955Hardware or software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age or video understanding using specific electronic proces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70Multimodal biometrics, e.g. combining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biometric moda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2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using a biometric data read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2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involving separate means, e.g. a server, a magnetic c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7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包含複數個影像擷取裝置,係用以紀錄周圍影像並生成至少一影像檔案;一傳輸裝置,係用以電性連接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以及一主機,係根據一比對條件自當前與該傳輸裝置相連接之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以供使用者使用。

Description

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尤其係關於一種基於比對條件自動選出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於該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與一身份資訊之間建立一影像檔案關聯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習知之共享影像擷取裝置系統中,當授權使用者於與連接傳輸裝置連接之多個影像擷取裝置中選擇一台影像擷取裝置後,授權使用者需登入共享影像擷取裝置系統之主機,以記錄影像擷取裝置之標識碼以及當前授權使用該影像擷取裝置之使用者姓名。
然而,使用者所選擇之影像擷取裝置的殘留電量可能不足(如:少於一個預定的百分比、比值或數值)或是該影像擷取裝置上一個授權使用者有關的影像檔案尚未儲存於主機並清空記憶體,而這種情況會讓該影像擷取裝置的下一個授權使用者感到麻煩及使用上的不方便,進而導致 使用者使用意願降低。
因此,習知之共享影像擷取裝置系統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使用上並不夠友善。
根據本發明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包括複數個影像擷取裝置、一傳輸裝置以及一主機。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之每一影像擷取裝置皆係用以記錄週遭環境影像並產生出至少一影像檔案。該傳輸裝置具有複數個傳輸埠,該些傳輸埠係用以電性連接該些影像擷取裝置。該主機係用以根據一比對條件,自當前與該傳輸裝置相連接之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做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以供授權使用者使用。
根據本發明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操作方法之一實施例,其中該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包括複數個影像擷取裝置、一傳輸裝置以及一主機。該操作方法包括:接收一授權使用者之一身份資訊;根據一比對條件,自當前與該傳輸裝置相連結之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中,選擇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做為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自該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選擇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做為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將該身份資訊傳輸至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以及建立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與該身份資訊相關聯之一影像檔案關聯,其中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基於該影像檔案關聯生成至少一影像檔案。
本發明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利用一主機 並根據一比對條件自當前與一傳輸裝置相連結之複數個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且自該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建立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與對應一授權使用者之身份資訊相關聯之一影像檔案關聯。因此,對比習知技術,由於本發明係根據一比對條件選出可供授權使用者使用之影像擷取裝置,因此分配給授權使用者之影像擷取裝置諸如:剩餘電量及可用儲存空間就會是足夠的狀態。此外,由於本發明可根據所選影像擷取裝置與授權使用者之身份資訊來建立一影像檔案關聯,可讓授權使用者在使用上感到便利外,並於日後更能簡單進行影像檔案分類及相關檢索。
100‧‧‧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
1002‧‧‧第三授權使用者
1004‧‧‧第四授權使用者
1006‧‧‧第五授權使用者
102‧‧‧傳輸裝置
104‧‧‧主機
1042‧‧‧顯示器
1044‧‧‧視窗
106‧‧‧影像擷取裝置
108‧‧‧影像擷取裝置
110‧‧‧影像擷取裝置
1102‧‧‧第六授權使用者
1104‧‧‧第七授權使用者
202‧‧‧卡片讀取裝置
204‧‧‧識別卡
402‧‧‧影像檔案
4022‧‧‧檔頭
Port 1‧‧‧傳輸埠1
Port 2‧‧‧傳輸埠2
Port 3‧‧‧傳輸埠3
Port 4‧‧‧傳輸埠4
Port 5‧‧‧傳輸埠5
Port 6‧‧‧傳輸埠6
1202~1212‧‧‧步驟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及其附圖,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及目的功效。
圖1 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示意圖;圖2 係為第二授權使用者使用讀取裝置讀取一身份識別證,並輸入一身份資訊至主機示意圖;圖3 係為主機所包含之顯示器顯示影像擷取裝置相關資訊,以及跳出視窗顯示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標識碼等資訊示意圖;圖4 係為基於影像擷取裝置所儲存之身份資訊產生影像檔案之檔頭示意圖; 圖5 係為影像擷取裝置基於身份資訊產生影像檔案之檔名示意圖;圖6-9 係為主機根據檔名、影像檔案生成日期、拍攝位置或影像檔案之檔案類型進行分類示意圖;圖10 係為第二授權使用者使用之影像裝置透過GPS系統及所持之該影像擷取裝置附近的行動通訊基地台回傳當前位置資訊至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示意圖;圖11 係為其他授權使用者正遠離第二授權使用者所在地之一預定距離示意圖;圖12 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操作方法流程圖。
請參閱圖1,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100示意圖,其中該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100包含有複數個影像擷取裝置、用以連接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之傳輸裝置102以及整合了控制模組之主機104,其中該主機係至少用於影像擷取裝置之管理、資料傳輸與電量管理。其中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100中之控制模組可為但不限一晶片(如: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或是具有上述提及之功能之整合電路,或是透過相關硬體以執行上述提及之功能的軟體模組。其中該傳輸模組102包含但不限於對接站(Docking Station)或具有多個傳輸埠之集 線器或傳輸纜線。不過,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控制模組可整合於傳輸模組102中、與該傳輸模組102電性連接之其他外部電子裝置之中,或透過自身傳輸介面與該主機104電性連接之其他外部電子裝置之中。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具有控制模組之主機104可與該傳輸裝置102整合為單一電子裝置。此外,本發明之傳輸裝置102之傳輸埠數量並不限於如圖1中可與影像擷取裝置連接的六個傳輸埠(Port 1~Port 6)。如圖1所示,當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分別透過傳輸埠Port 1、2、5與傳輸裝置102相連接時,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所生成之影像檔案可自動備份(即複製檔案並傳輸)到傳輸裝置102、主機104或其他外部裝置之儲存單元中,並且同時透過傳輸埠Port 1、2、5分別對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進行充電。此外,在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知,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至少具備透鏡與影像感測單元(如: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或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來接收週遭光線並產生影像檔案。然而,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當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分別透過傳輸埠Port 1、2、5與傳輸裝置102相連接時,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係分別於接收到由主機104或其他與傳輸裝置102電性連接之外部電子裝置(整合了控制模組)所發送之備份指令才執行其備份程序。此外,於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將其所生成之影像檔案備份至傳輸裝置102、主機104或其他外部電子裝置之儲存裝置中後,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中生成並儲存之影像檔案可被抹除,或對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中儲存影像檔案的記憶空間全部清空。然而,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僅透過傳輸模組102傳輸埠Port 1、2、5分別對影像擷 取裝置106、108、110進行充電而不進行備份程序。舉例來說,影像擷取裝置106所生成之影像檔案並不會自動地備份到主機104的儲存裝置,直到第一授權使用者透過主機104產生並發出一備份指令(如:透過主機中之控制模組),並經由傳輸模組102遞送至影像擷取裝置106後,才會執行該備份程序。因此,當影像擷取裝置106接收到備份指令後,首先影像擷取裝置106所生成之影像檔案即根據該備份指令被備份到主機104的儲存裝置中,接著待備份完畢後,再將影像擷取裝置106中所儲存之影像檔案進行抹除。此外,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舉例來說,當當前授權使用者將影像擷取裝置106透過傳輸埠Port 1連接傳輸裝置102時,傳輸裝置102或影像擷取裝置106即透過發出至少一特殊燈號、聲響或震動來通知當前授權使用者,讓當前授權使用者可透過主機104來產生備份指令並傳送至影像擷取裝置106,接著影像擷取裝置106所生成的影像檔案才被備份到主機104的儲存裝置中。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主機104可為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持電子裝置(如:智慧型行動通訊裝置)。此外,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由於主機104可分別透過傳輸裝置102之傳輸埠Port 1、2、5對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進行充電,主機104中之控制模組需整合一電源管理模組。
當一第二授權使用者欲使用與傳輸裝置102上所連接之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至少其中一台時,第二授權使用者需登入該主機104並透過輸入介面(如:鍵盤、觸控板或生物辨識裝置等)輸入對應該第二授權使用者之身份資訊至該主機104。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身份資訊可為對應第二授權使用者提供的一組數字(如:Password)。然而,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二授權使用者可透過耦接(或整合在)主機104(或傳輸 裝置102)之一卡片讀取裝置202來讀取一識別卡204,以輸入一組識別代碼(即本發明所述之身份資訊)至主機104。此外,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授權使用者可透過耦接(或整合在)主機104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來輸入該第二授權使用者之生物特徵資訊(即身份資訊)至主機104,其中該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所使用之生物特徵辨識技術為該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習知先前或現行所使用之辨識方法手段(舉例來說,可以但不限:第二授權使用者之虹膜、指紋、掌紋、臉部特徵等)。此外,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身份資訊可為一組符號、文字、數字、授權使用者之生物特徵或以上之組合。
此外,於主機104接收到第二授權使用者輸入之身份資訊後,主機104將根據先前已儲存於主機104之資料庫中第二授權使用者之身份資訊來驗證本次第二授權使用者所輸入之身份資訊。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可由傳輸裝置102或是與傳輸裝置102/主機104電性連接之外部電子裝置來取代主機104對第二授權使用者所輸入之身份資訊進行上述之驗證程序。舉例來說,若係使用傳輸裝置102驗證第二授權使用者所輸入之身份資訊時,係透過傳輸裝置102中之一處理器(或具對應功能之控制模組)來進行驗證,其中該處理器可為但不限一晶片(如: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或是具有上述提及之功能之整合電路,或是透過相關硬體以執行上述提及之功能的軟體模組。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由於傳輸裝置102可對分別連接於傳輸埠Port 1、2、5之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進行充電,傳輸裝置102之該處理器(或具對應功能之控制模組)也需一併整合了電源管理功能。當驗證完第二授權使用者輸入之身份資 訊後,則控制模組(整合於主機104、傳輸裝置102或是與傳輸裝置102/主機104電性連接之外部電子裝置中,以下實施例係以整合於主機104為敘述)可基於比對條件於與傳輸裝置102相連結之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間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且預備分配給該第二授權使用者,其中該比對條件至少包含但不限於:判斷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之剩餘電量是否超過一第一預定百分比(或比值、數值)、b.判斷該些影像擷取裝置所儲存之至少一影像檔案是否已備份至一外部儲存裝置、c.當該影像擷取裝置將該些影像檔案備份完成後,判斷儲存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中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是否皆已抹除完畢、e.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之儲存空間中,未使用之部分是否超過一第二預定百分比,或以上之組合。
此外,主機104可根據比對條件,自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中選出一台以上做為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舉例來說,主機104根據比對條件選出影像擷取裝置106、108做為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接著主機104可自待命影像擷取裝置106、108中隨機選出至少一台做為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以分配給第二授權使用者使用(舉例來說,主機104選擇待命影像擷取裝置106做為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或者由第二授權使用者自待命影像擷取裝置106、108中自由選擇至少其中一台做為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舉例來說,第二授權使用者可直接選擇待命影像擷取裝置106做為即將使用之所選待命影像及裝置)。其中,當主機104自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中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後,影像擷取裝置106或傳輸裝置102可產生並輸出一特殊通知來提醒第二授權使用者哪一(幾)台是預備可供使用者使用的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舉例來說,透過主機104選出的待命影像擷取裝置106會發 出至少一特殊光、聲音或震動來提醒使用者影像擷取裝置106係為待命影像擷取裝置。
請參閱圖3,當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連接傳輸裝置102時(此時傳輸裝置102係耦接主機104),耦接主機104之顯示器1042可顯示出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之相關資訊(包含但不限於標識碼(即機碼)、殘留電量以及可使用記憶體空間等)。舉例來說,顯示器1042顯示出影像擷取裝置106之機碼(D123450001)、殘留電量(80%)、可使用之記憶體空間(100%),以及影像擷取裝置108之機碼(D123450002)、殘留電量(100%)、可使用之記憶體空間(100%)。此外,如圖3所示,當主機104或第二授權使用者選出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且主機104傳送第二授權使用者輸入之身份資訊至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後,顯示器1042即可但不限於透過跳出一視窗1044來顯示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標識碼、與影像擷取裝置106相連接之傳輸埠編號、使用該影像擷取裝置106之第二授權使用者名稱等訊息。之後,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儲存了第二授權使用者之身份資訊,並且於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和第二授權使用者輸入之身份資訊之間建立影像檔案關連。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主機104傳送第二授權使用者輸入之身份資訊至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時,身份資訊也一併儲存於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進場通訊標籤(Near-Filed Communication,NFC)之中或是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之任意儲存單元中,以透過外部之一標籤讀取裝置確認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 屬之授權使用者。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該影像檔案關聯係藉由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儲存之身份資訊來產生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至少一影像檔案之檔頭。舉例來說,由影像擷取裝置106所儲存之對應第二授權使用者之密碼(如:Andrew0123456)來產生影像擷取裝置106所生成之影像檔案402之檔頭4022(即影像檔案402之檔頭4022儲存了有關第二授權使用者之部分或全部之身份資訊,以賦予該檔案特殊屬性或分類標的)。
此外,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影像檔案關聯係藉由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以對應第二授權使用者輸入之身份資訊對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生成之至少一影像檔案來產生檔名(舉例來說,取授權使用者之姓名開頭字母+流水號,如圖式所示之A001)。
此外,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影像檔案關聯係為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具有對應之一預定儲存空間,該預定儲存空間係用以儲存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至少一影像檔案,且該預定儲存空間中儲存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僅可透過第二授權使用者對應之身份資訊來進行存取。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第二授權使用者將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自傳輸裝置102拔除並脫離後,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仍需要藉由儲存於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進場通訊標籤(Near-Filed Communication,NFC)之中或是 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之任意儲存單元之身份資訊來驗證第二授權使用者透過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上之輸入介面所輸入之身份資訊,以對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進行開機,或是當第二授權使用者於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開機後,需要透過上述之驗證程序來開始使用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紀錄周圍影像並生成至少一影像檔案。也就是說,在第二授權使用者將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自傳輸裝置102拔除並脫離後,其他的授權使用者就無法使用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產生任何的影像檔案,這是由於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使用上還需要對授權使用者進行身份資訊之驗證。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主機104進一步可基於影像檔案關聯之屬性、特性來對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生成之影像檔案進行分類(換句話說,生成之影像檔案也可由影像檔案關聯來賦予其特性),且該些影像檔案分類後將於備份階段進一步儲存於資料庫或與主機104耦接之儲存裝置中。其中,分類方式可由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100(如圖6所示)基於影像檔案關聯下,包含但不限於以授權使用者之姓名(如:Andrew,Derek,Andy…等)、影像檔案(如圖7所示)之生成日期(如:2017/08/01、2017/9/01、2017/10/01…等)、影像檔案(如圖8所示)之拍攝地點(如:台北市(標示為Taipei)、新北市(標示為New Taipei City)、基隆港(標示為Keeiung Port)…等),或是透過影像檔案(如圖9所示)中之影像特徵(如:犯罪案件類型(標示為Criminal Case)、車禍類型(標示為Car Accident)、槍擊類型(標示為Shooting)… 等)之方式進行影像檔案之分類,使得使用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100的授權使用者而後能夠更容易進行影像檔案之檢索。
此外,如圖10所示,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可透過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回傳持有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第二授權使用者的當前位置A至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100及/或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附近的行動通訊基地台,使得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100之主機可告知並協助第二授權使用者知道一第三授權使用者1002之當前位置B、一第四授權使用者1004之當前位置C以及一第五授權使用者1006之當前位置D。其中,第三授權使用者1002、第四授權使用者1004及第五授權使用者1006各自持有具有與自己身份資訊所分配並建立影像檔案關聯之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換句話說,上述該些授權使用者所持有之影像擷取裝置係不同於第二授權使用者之影像擷取裝置106。不過,本發明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100並不只限於透過GPS來通知並協助第二授權使用者了解其他授權使用者之位置資訊。
此外,如圖11所示,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係為於當前位置A。當其他授權使用者距離第二授權使用者一預定距離時(如:第六授權使用者1102之當前位置E距離第二授權使用者之當前位置A一預定距離),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檔案相關資訊將同步對應到第六授權使用者1102之影像擷取裝置(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與第二授權者之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舉例來說,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儲存了第二授權使用者身份資訊 之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檔案之檔頭透過同步同時記錄了第二授權使用者與第六授權使用者1102之身份資訊。此外,第六授權使用者1102所持之影像擷取裝置(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生成之影像檔案也一併同步相關資訊。另外,如圖11所示,由於一第七授權使用者1104之當前位置F距離第二授權使用者之當前位置A超過了預定距離,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則第二授權使用者所持之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當下生成之影像檔案之檔頭就不會同步紀錄第七授權使用者1104之身份資訊。
請參閱圖12。圖1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操作方法流程圖。其中,圖12所示之操作流程係基於圖1、圖3~圖9。詳細操作方法如下:步驟1200:開始;步驟1202:接收對應授權使用者有關之身份資訊;步驟1204:根據比對條件自當前連接傳輸裝置102之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步驟1206:自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將該身份資訊傳送至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步驟1208:建立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與對應該授權使用者身份資訊之影像檔案關聯;步驟1210: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基於該影像檔案關聯生成至少一影像檔案;步驟1212:結束。
在步驟1202中,如圖1所示,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分別透過傳輸埠Port 1、2、5與傳輸裝置102相連接。當第二授權使用者欲使用當前與傳輸裝置102相連接之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其中一台時,第二授權使用者需先登入主機104(本實施例中係整合了控制模組),即該二授權使用者輸入一身份資訊至主機104。此外,於主機104接收到第二授權使用者所輸入之身份資訊後,主機104即根據原先儲存於主機104之資料庫中對應第二授權使用者的身分資訊來對當下第二授權使用者所輸入之身份資訊進行驗證。
在步驟1204中,當主機104驗證了第二授權使用者所輸入之身份資訊後,主機104可根據一比對條件自當前與傳輸裝置102連接相連接之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中選出至少一台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此外,如圖3所示,當主機104根據比對條件選出影像擷取裝置106、108作為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時,顯示器1042可顯示出影像擷取裝置106、108之相關資訊(如:標識碼、殘留電量、可使用之儲存空間大小)。
在步驟1206中,若主機104根據比對條件自影像擷取裝置106、108、110中選出1台以上的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舉例來說,主機104根據比對條件選出影像擷取裝置106、108作為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主機104可隨機自影像擷取裝置106、108(即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一台分配給第二授權使用者使用之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舉例來說,主機104隨機選擇了影像擷取裝置106作為非配給第二授權使用者使用之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此外,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當主機104根據比對條件選出影像擷取裝置106、108作為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後,第二授權使用者可以直接手動選擇其中 一台作為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而不透過主機104來做選擇。此外,如圖3所示,於主機104選出影像擷取裝置106做為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將第二授權使用者所輸入之身份資訊傳送至影像擷取裝置106後,顯示器1042即跳出一視窗1044顯示,但不限於,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標識碼、與影像擷取裝置106連接之傳輸埠名稱(如:Port 1),以及持有該影像擷取裝置106(即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第二授權使用者名稱(如:姓名)。
在步驟1208中,於主機104傳送第二授權使用者輸入之身份資訊至影像擷取裝置106後,主機104或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即影像擷取裝置106)即建立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即影像擷取裝置106)與對應第二授權使用者之身份資訊相關聯之一影像檔案關聯。
在步驟1210中,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即影像擷取裝置106)基於該影像檔案關聯生成至少一影像檔案。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根據比對條件自當前與傳輸裝置連接之複數個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自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一(或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接著建立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與對應授權使用者身份資訊之影像檔案關聯。因此,對比先前技術,由於本發明根據比對條件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該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殘留電量、可使用之儲存空間一定是相當足夠。此外,由於本發明建立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與對應授權使用者身份資訊之影像檔案關聯,使用者在使用上能夠更便利、更願意使用本發明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並且更能方便對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檔案進行歸類、 檢索。
上列詳細說明係針對本發明之一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之中。

Claims (20)

  1. 一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包括:複數個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係用以記錄周圍影像並生成至少一影像檔案;一傳輸裝置,具有多個傳輸埠,用以分別電性連接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以及一主機,根據一比對條件自當前與該傳輸裝置連接之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以供使用。 其中該主機進一步接收一身份資訊,並自該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後,將該身份資訊傳送至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以及在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和該身份資訊之間建立一影像檔案關連,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係根據該影像檔案關聯生成該至少一影像檔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當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之一影像擷取裝置透過該些傳輸埠中之一傳輸埠與該傳輸裝置連接時,自動將儲存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中之至少一影像檔案備份至一外部儲存裝置,且當備份完成後,抹除儲存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中之該些影像檔案,同時透過該傳輸埠進行充電。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當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之一影像擷取裝置透過該些傳輸埠中之一傳輸埠與該傳輸裝置連接時,不自動執行備份,直到該影像擷取裝置接收到自該主機傳過來之一備份指令時,根據該備份指令將儲存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中之至少一影像檔案備份至一外部儲存裝置,並且當備份完成後,抹除儲存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中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同時透過該傳輸埠進行充電。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比對條件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一項:a.判斷該影像擷取裝置之剩餘電量是否超過一預定百分比、b.判斷該影像擷取裝置所儲存之至少一影像檔案是否已備份至一外部儲存裝置、c.當該影像擷取裝置將該些影像檔案備份完成後,判斷儲存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中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是否皆已抹除完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身份資訊係對應使用該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之一授權使用者。
  6. 如請求項6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身份資訊係為透過一生物特徵辨識裝置讀取該授權使用者所獲取之一生物特徵訊息。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身份資訊係為透過一卡片讀取裝置讀取對應一授權使用者之一身份證所獲取之一識別碼。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身份資訊係為透過一輸入介面所輸入之符號、文字或上述之組合。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影像檔案關聯係藉由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儲存之該身份資訊來產生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至少一影像檔案之檔頭。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影像檔案關聯係藉由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以該身份資訊對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生成之至少一影像檔案來產生檔名。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影像檔案關聯係為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具有對應之一預定儲存空間,該預定儲存空間係用以儲存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至少一影像檔案,且該預定儲存空間中儲存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僅可透過該身份資訊來進行存取。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當主機自該些待命影像擷取裝置選出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時,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即產生並輸出一通知,以提醒一授權使用者。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當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自該傳輸裝置脫離後,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需透過自身之一輸入介面驗證一授權使用者是否符合該身份資訊來進行開機,或是開機後透過驗證該授權使用者來開始記錄周圍影像並生成至少一影像檔案。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更具有一顯示器,以顯示該些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機體狀態,且該顯示器更顯示對應該身份資訊之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一標識碼,其中該標識碼係為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之一機器碼。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該主機更基於該影像檔案關聯對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至少一影像檔案進行檔案分類。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其中當主機將該身份資訊傳送至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後,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 置一併將該身份資訊儲存於自身之一無線射頻辨識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或一進場通訊標籤(Near-Filed Communication,NFC)之中,以透過外部之一標籤讀取裝置確認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屬之一授權使用者。
  17. 一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之操作方法,其中該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包含複數個影像擷取裝置、一傳輸裝置以及一主機,該操作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授權使用者之一身份資訊;根據一比對條件自當前連接該傳輸裝置之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自該至少一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選出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並將該身份資訊傳送至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以及於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和該身份資訊之間建立一影像檔案關連,其中該至少一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係根據該影像檔案關聯生成至少一影像檔案。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之操作方法,其中該比對條件係為判斷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之殘留電量使否超過一預定百分比、判斷該些影像擷取裝置中所儲存之至少一影像檔案是否備份至一外部儲存裝置,以及判斷該至少一影像檔案備份至該外部儲存裝置完畢後是否將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中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進行抹除。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之操作方法,其中該身份資訊係為透過一生物特徵辨識裝置讀取該授權使用者所獲取之一生物特徵訊息、透過一卡片讀取裝置讀取對應該授權使用者之一身份證所獲取之一識別碼,或是透過一輸入介面所輸入之符號、文字或上述之組合。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之操作方法,其中該影像檔案關聯係為藉由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儲存之該身份資訊來產生該至少一影像檔案之一檔頭、藉由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以該身份資訊對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生成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來產生檔名,或為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中具有對應之一預定儲存空間,而該預定儲存空間係用以儲存該所選待命影像擷取裝置所生成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其中該預定儲存空間中儲存之該至少一影像檔案僅可透過該身份資訊來進行存取。
TW107113471A 2018-01-26 2018-04-19 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TWI701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880,559 2018-01-26
US15/880,559 US10609256B2 (en) 2018-01-26 2018-01-26 Imaging apparatus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an imaging apparatus management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134A true TW201933134A (zh) 2019-08-16
TWI701560B TWI701560B (zh) 2020-08-11

Family

ID=6206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3471A TWI701560B (zh) 2018-01-26 2018-04-19 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9256B2 (zh)
EP (1) EP3518175A1 (zh)
TW (1) TWI70156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4864B2 (en) * 2000-05-19 2006-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system,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JP2002374447A (ja) * 2001-04-12 2002-1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情報機器用クレードル、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クレードル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7697026B2 (en) * 2004-03-16 2010-04-13 3Vr Security, Inc. Pipeline architecture for analyzing multiple video streams
US20060171453A1 (en) * 2005-01-04 2006-08-03 Rohlfing Thomas R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JP4573729B2 (ja) * 2005-08-24 2010-11-04 イーストマン コダ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画像共有方法
US10419722B2 (en) * 2009-04-28 2019-09-17 Whp Workflow Solutions, Inc. Correlated media source management and response control
TW201317903A (zh) * 2011-10-20 2013-05-01 Taiwan Colour And Imaging Technology Corp 人臉辨識監控管理方法
WO2016033523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Coban Technologies, Inc. Compact multi-function dvr with multiple integrated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I638569B (zh) * 2014-11-05 2018-10-11 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監控系統與監控方法
US20160286156A1 (en) * 2015-02-12 2016-09-29 Creative Law Enforcement Resources, Inc. System for manag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recordings from video/audio recording devices
US9959446B2 (en) * 2015-03-24 2018-05-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ppending a user identifier to an image
US9935946B2 (en) * 2015-12-16 2018-04-03 Hand Held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at an electronic device docking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1560B (zh) 2020-08-11
EP3518175A1 (en) 2019-07-31
US20190238720A1 (en) 2019-08-01
US10609256B2 (en)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493B (zh) 用于移动装置的生物统计智能卡
US2016003477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ounded image data analysis and notification mechanism
CN107682545B (zh)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
US9292096B2 (en) Conference projection system with gesture-based image transmitting unit
CN108959884B (zh) 人证核验装置和方法
CN102509053A (zh) 用于验证授权的方法、处理器、设备和移动终端
US9888451B2 (en) Method of dynamically associating an accessory ID with a portable memory device and displaying confirm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US944916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permitting execution of an instruction in a case where first biometric information and second biometric information are different
WO2020155790A1 (zh) 理赔信息提取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JP2016157439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と、そ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33570A (zh) 图像数据处理服务器、系统以及方法
JP6115874B2 (ja) ウェアラブル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録画制御方法
CN114462007A (zh) 利用使用者生物信息的本人认证系统
CN109427027A (zh) 卷宗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TW201909014A (zh) 指定條件之認證方法、指定條件之認證軟體、用於進行指定條件之認證的裝置及伺服器
JP4867295B2 (ja) 画像管理装置、および画像管理プログラム
TWI701560B (zh) 影像擷取裝置管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US20080052524A1 (en) Reader for one time password generating device
CN104104860A (zh) 对象图像检测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记录介质
US2020017518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JP4846385B2 (ja) Idカード作成システム及びidカード作成方法
CN114679566A (zh) 一种车辆、一种云端、一种移动终端及其系统
CN110895601A (zh) 辨识用户的装置及辨识用户的系统
JP2006217336A (ja) 撮影情報検索システム
KR101765328B1 (ko) 전자 계약을 위한 신분증 정보 취득 모바일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