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1719A - 電力佈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力佈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1719A
TW201931719A TW107142446A TW107142446A TW201931719A TW 201931719 A TW201931719 A TW 201931719A TW 107142446 A TW107142446 A TW 107142446A TW 107142446 A TW107142446 A TW 107142446A TW 201931719 A TW201931719 A TW 2019317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owe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wi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昌義
兒島清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1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171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003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coupling part being secured only to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20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nergy storag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6Electrical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two or more PV modules, e.g. electrical module-to-modul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1Energy harvesting or scaven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具備:長條狀的佈線部件與多個電路模組,所述佈線部件具備多個第1連接件,使該多個第1連接件彼此導通,所述多個電路模組分別具備能夠與該多個第1連接件之中之任意第1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2連接件,前述多個電路模組包含:作為能夠將源自環境發電之電力自該第2連接件輸出的電路模組的環境發電模組,以及作為能夠消耗自該第2連接件輸入之電力的電路模組的負載模組。

Description

電力佈線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電力佈線裝置。
近年,為了讓使用者即使在無法取得市電之外出地仍可對智慧型手機、筆記型PC(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平板PC等便攜型電子設備等負載供給電力,視外部環境產生電力的便攜型環境發電裝置的需求日益提高。作為此種環境發電裝置,可列舉例如:具備利用太陽光等光能來發電之太陽能電池的裝置,或者具備利用地熱等熱能來發電之熱電轉換元件的裝置。
作為此種環境發電裝置,可舉出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能夠透過使多個模組相互連結而形成的太陽能電池模組。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新型專利公告第S56-36144號公報
話說,在使用環境發電裝置將電力供給至負載的情形中,可設想建構出將環境發電裝置(環境發電模組)以指定之佈線部件連接至負載(負載模組)的電力佈線裝置。在設置此種電力佈線裝置時,要求將環境發電模組配置於發電效率佳的位置。然而,環境發電模組之發電效率佳的位置可能因外在要因而隨時間變化。舉例而言,在使用太陽能電池作為環境發電模組的情形中,發電效率佳之日照佳的位置及發電效率差之日照差的位置,會因時刻或天候等外部環境而隨時間變化。因此,電力佈線裝置的發電效率有因外部環境而降低的可能性。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可抑制外部環境所致之發電效率降低的電力佈線裝置。
此發明係以順利解決上述問題為目的者,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的特徵在於其具備:長條狀的佈線部件,具備多個第1連接件,使該多個第1連接件彼此導通;以及多個電路模組,分別具備能夠與前述多個第1連接件之中之任意第1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2連接件;其中前述多個電路模組包含:環境發電模組,作為能夠將源自環境發電之電力自前述第2連接件輸出的電路模組;以及負載模組,作為能夠消耗自前述第2連接件輸入之電力的電路模組。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可於佈線部件所具備之多個第1連接件之中之任意第1連接件,裝卸作為電路模組的環境發電模組。因此,藉由以配置於發電效率佳之位置的方式適當裝卸環境發電模組,可抑制外部環境所致之發電效率的降低。
於此,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前述環境發電模組以具備能夠產生源自環境發電之電力的環境發電部,或者能夠連接該環境發電部為佳。藉由做成此種結構,電力佈線裝置可將環境發電部預先整合入環境發電模組,或者可視需求將期望之環境發電部連接至環境發電模組。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前述環境發電模組以具備會抑制來自前述第2連接件之電流流入前述環境發電部的逆電流防止部為佳。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即使在來自環境發電部之電力供給降低的情況下,仍可抑制例如:來自其他電路模組之電流流入環境發電部而導致故障等情事。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前述負載模組以具備能夠消耗電力的負載,或者能夠連接該負載為佳。藉由做成此種結構,電力佈線裝置可將負載預先整合入負載模組,或者可視需求將期望之負載連接至負載模組。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前述負載模組以具備將自前述第2連接件輸入之電壓控制成指定電壓再輸出至前述負載的電壓控制部為佳。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即使自第2連接件輸入之電壓為不適於負載的電壓,負載模組仍可在控制成適於負載之指定電壓後輸出至負載。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前述多個電路模組以包含多個前述環境發電模組為佳。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可使能夠輸出至負載模組等電路模組的電力增加。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前述多個電路模組以包含多個前述負載模組為佳。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可同時對多個負載供給電力。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以前述多個第1連接件分別沿前述佈線部件的延伸方向配置,前述佈線部件更具備設置於一端的第3連接件,以及能夠與前述第3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之設置於另一端的第4連接件,並使前述多個第1連接件、前述第3連接件及前述第4連接件彼此導通為佳。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可將佈線部件之第3連接件連接至其他佈線部件之第4連接件,或將佈線部件之第4連接件連接至其他佈線部件之第3連接件,而使能夠裝卸電路模組的第1連接件之總數增加。
並且,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以更具備連接部件為佳,所述連接部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3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5連接件、能夠與前述第4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6連接件、能夠切換前述第5連接件與前述第6連接件之間之電性的連接及非連接的切換部。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可在將佈線部件中介切換部而與其它佈線部件機械性連接的狀態下,直接切換電性的連接及非連接。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前述切換部以開關元件為佳。
並且,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以具備多個前述佈線部件,於各前述多個佈線部件連接有前述環境發電模組及前述負載模組各至少1個,前述多個佈線部件之中之至少2個佈線部件係中介前述連接部件而連接為佳。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可在中介切換部而機械性連接之多個佈線部件之間,切換電性的連接及非連接。因此,可視環境發電模組的發電電力,對電力供給之優先順位高的負載模組優先進行電力供給。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以更具備分歧部件為佳,所述分歧部件具備能夠與前述第3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5連接件,以及能夠與前述第4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6連接件,且所述分歧部件具備前述第5連接件及前述第6連接件之中至少一者之數量為多個。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可中介1個分歧部件連接3個以上之佈線部件,可更加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並且,在本發明之電力佈線裝置中,前述多個電路模組以包含具備二次電池,且係作為電路模組的二次電池模組為佳,所述電路模組能夠切換:將自前述第2連接件輸入之電力充電至前述二次電池的充電狀態,以及將來自前述二次電池之電力自前述第2連接件輸出的供電狀態。藉由做成此種結構,可透過例如在對負載模組的電力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將二次電池模組設成供電狀態,在對負載模組的電力供給充足的情況下將二次電池模組設成充電狀態等,視狀況切換二次電池模組的充電狀態與供電狀態,而穩定地對負載模組供給電力。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可抑制外部環境所致之發電效率降低的電力佈線裝置。
以下參照圖式以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對於在各圖中共同的結構部,賦予相同的符號。
(第1實施型態)
[電力佈線裝置1之結構]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電力佈線裝置1的概略圖。如圖1所繪示,電力佈線裝置1具備佈線部件10與多個電路模組。多個電路模組,如圖1所繪示,至少包含環境發電模組20與負載模組30。細節將於後再述,但多個電路模組分別具備能夠與佈線部件10所具備之多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之中之任意第1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2連接件(例如:環境發電模組20所具備之第2連接件21,或者負載模組30所具備之第2連接件31)。多個電路模組透過佈線部件10彼此電性並聯。在圖1中,為說明上之便宜而規定了電力佈線裝置1之各結構的形狀,但各結構的形狀並不限定於此等形狀。這點在以下各圖式中亦相同。
如圖1所繪示,佈線部件10具備長條狀的導電部11與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整體為長條狀的部件。佈線部件10亦可具備被覆導電部11之周圍的被覆部。
導電部11可沿延伸方向,例如遍及全長通電。導電部11包含導電體。作為導電部11所包含之導電體,並無特別受限,可列舉例如:由選自由銅、鋁、鎳及鐵而成之群組之金屬材料,以及包含此等金屬材料之合金材料所形成之導電體。導電部11可為具有能夠在沿延伸方向之任意位置上重覆彎折之可撓性者,亦可為具有剛性者。就將佈線部件10的形狀做成可變以提高電力佈線裝置1整體之設置自由度的觀點而言,以導電部11具有可撓性為佳。
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分別連接於導電部11。因此,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透過導電部11彼此導通,亦即彼此電性連接。在本實施型態中,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係沿佈線部件10之延伸方向,以彼此隔離的方式配置。
在圖1中,雖繪示佈線部件10具備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之例,但佈線部件10只要具備多個第1連接件即可。亦即,佈線部件10可具備2個第1連接件,亦可具備4個以上的第1連接件。在此情形中,多個第1連接件彼此導通。並且,多個第1連接件亦可沿佈線部件10之延伸方向,以彼此隔離的方式配置。多個第1連接件,舉例而言,亦可為彼此相同之形狀。以下在不區別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而揭示任一者的時候,亦會記載成第1連接件12。
如圖1所繪示,環境發電模組20具備第2連接件21。環境發電模組20能夠將源自環境發電之電力自第2連接件21輸出。於圖1,雖僅繪示1個環境發電模組20,但電力佈線裝置1亦可具備多個環境發電模組20。在具備多個環境發電模組20的情形中,多個環境發電模組20各自的發電能力亦可彼此相異。
第2連接件21能夠與佈線部件10所具備之任意第1連接件12機械性且電性裝卸。於此,在本說明書中,所謂2個連接件「能夠機械性且電性裝卸」,意謂其中之一連接件能夠裝設於另一連接件,並且能夠自裝設的狀態脫離。在其中之一連接件裝設於另一連接件的狀態下,此2個連接件彼此機械性且電性連接。並且,在其中一連接件自另一連接件脫離的狀態下,此2個連接件呈彼此機械性且電性非連接。
圖2A及圖2B係繪示電力佈線裝置1所具備之作為電路模組的環境發電模組20之結構例的概略圖。具體而言,圖2A係作為環境發電模組20之第1結構例的環境發電模組20a的概略圖。並且,圖2B係作為環境發電模組20之第2結構例的環境發電模組20b的概略圖。
如圖2A所繪示,作為環境發電模組20之第1結構例的環境發電模組20a,除了上述第2連接件21,還具備環境發電部22與逆電流防止部23。第2連接件21及逆電流防止部23,彼此中介電氣佈線而電性連接。逆電流防止部23及環境發電部22,彼此中介電氣佈線而電性連接。此外,第2連接件21與逆電流防止部23之間的電性連接,以及逆電流防止部23與環境發電部22之間的電性連接,亦可分別為彼此不中介電氣佈線,而直接連接。
環境發電部22能夠產生源自環境發電之電力。亦即,環境發電部22視外部環境產生電力。因此,由環境發電部22所產生之電力,會依據外部環境而變化。環境發電部22具有例如利用太陽光、室內光等光能發電的太陽能電池。或者,環境發電部22具有例如利用地熱等熱能發電的熱電轉換元件。環境發電部22中介逆電流防止部23將所產生的電力輸出至第2連接件21。
本實施型態之環境發電部22具備由太陽能電池所構成之太陽能電池面板。太陽能電池面板係包含將太陽光、室內光等入射光光電轉換以輸出電力之太陽能電池的部件。作為太陽能電池面板所包含之太陽能電池的種類,大致區分上可列舉:使用無機系材料的無機系太陽能電池,與使用有機系材料的有機系太陽能電池。作為無機系太陽能電池,可列舉:使用矽(Si)的Si系、使用化合物的化合物系等。並且,作為有機系太陽能電池,可列舉:使用有機顏料的低分子蒸鍍系、使用導電性高分子的高分子塗布系、使用轉換型半導體的塗布轉換系等薄膜系;由二氧化鈦、有機染料及電解質而成之染料敏化系等。並且,太陽能電池面板所包含之太陽能電池,亦可包含有機無機混合太陽能電池、使用鈣鈦礦系化合物的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面板亦可為薄型面板狀,在此情形中,就易於成形成薄型這點而言,以製作成塑膠薄膜等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為合適。此外,在太陽能電池面板為薄型面板狀的情形中,並非受限於製作成上述塑膠薄膜等之物者,若同樣為薄型則無須過問方式。在太陽能電池面板為薄型面板狀的情形中,其厚度,舉例而言,就製造技術面而言以10 μm以上且3 mm以下為合適。
逆電流防止部23會抑制來自第2連接件21之電流流入環境發電部22。逆電流防止部23得包含二極體等電路元件。在使用二極體作為逆電流防止部23的情形中,以陽極為環境發電部22側,陰極為第2連接件21側的方式連接。逆電流防止部23,亦可連接電晶體之集極及基極端子而將基極對射極間作為二極體使用。
如圖2B所繪示,作為環境發電模組20之第2結構例的環境發電模組20b,除了上述第2連接件21,還具備逆電流防止部23與發電部連接用連接件24。相對於環境發電模組20a具備環境發電部22,環境發電模組20b在不具備環境發電部22這點上相異。
環境發電模組20b所具備之逆電流防止部23會抑制來自第2連接件21的電流流入發電部連接用連接件24,但其他結構與上述環境發電模組20a所具備之逆電流防止部23相同。
發電部連接用連接件24係能夠機械性且電性連接外部之環境發電部25的連接件。發電部連接用連接件24,亦可能夠機械性且電性裝卸於外部之環境發電部25。發電部連接用連接件24,並不特別受限,可使用依循指定之規格的連接件,例如: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介面的連接件。
外部之環境發電部25,除了具備連接件26以外,係與上述環境發電模組20a所具備之環境發電部22相同之結構。連接件26係能夠與發電部連接用連接件24機械性且電性連接的連接件。連接件26如同發電部連接用連接件24,並不特別受限。
如圖1所繪示,負載模組30具備第2連接件31。負載模組30能夠消耗自第2連接件31輸入之電力。第2連接件31如同環境發電模組20所具備之第2連接件21,能夠與佈線部件10所具備之任意第1連接件12機械性且電性裝卸。於圖1,雖僅繪示1個負載模組30,但電力佈線裝置1亦可具備多個負載模組30。在具備多個負載模組30的情形中,多個負載模組30各自的消耗電力亦可彼此相異。
圖3A及圖3B係繪示電力佈線裝置1所具備之作為電路模組的負載模組30之結構例的概略圖。具體而言,圖3A係作為負載模組30之第1結構例的負載模組30a的概略圖。並且,圖3B係作為負載模組30之第2結構例的負載模組30b的概略圖。
如圖3A所繪示,作為負載模組30之第1結構例的負載模組30a,除了上述第2連接件31,還具備負載32與電壓控制部33。第2連接件31及電壓控制部33,彼此中介電氣佈線而電性連接。電壓控制部33及負載32,彼此中介電氣佈線而電性連接。此外,第2連接件31與電壓控制部33之間的電性連接,以及電壓控制部33與負載32之間的電性連接,亦可分別為彼此不中介電氣佈線,而直接連接。
負載32係能夠消耗電力的任意負載。負載32為例如無線電(radio)等電子設備、LED照明等。負載32所消耗之電力,得因負載32的驅動狀態等而變化。
電壓控制部33會將自第2連接件31輸入之電力控制成指定電壓再輸出至負載32。詳細而言,電壓控制部33會將自第2連接件31輸入之電力降壓或升壓成負載32之額定電壓等適於負載32之驅動的指定電壓,再輸出至負載32。
如圖3B所繪示,作為負載模組30之第2結構例的負載模組30b,除了上述第2連接件31,還具備電壓控制部33與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
負載模組30b所具備之電壓控制部33會將自第2連接件31輸入之電力控制成指定電壓再輸出至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詳細而言,電壓控制部33會將自第2連接件31輸入之電力降壓或升壓成依循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之規格的額定電壓等指定電壓,再輸出至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
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係能夠機械性且電性連接外部之負載35的連接件。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亦可能夠機械性且電性裝卸於外部之負載35。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並不特別受限,可使用依循指定之規格的連接件,例如:使用USB介面的連接件。
外部之負載35,除了具備連接件36以外,係與上述負載模組30a所具備之負載32相同之結構。連接件36係能夠與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機械性且電性連接的連接件。連接件36如同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並不特別受限,可使用依循指定之規格的連接件,例如:使用USB介面的連接件。外部之負載35只要係能夠中介連接件36連接至負載連接用連接件34的負載即可,舉例而言,亦可為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個人電腦等一般電子設備。
電力佈線裝置1亦可更具備作為電路模組的二次電池模組。圖4係繪示作為電力佈線裝置1所具備之作為電路模組的二次電池模組之結構例的二次電池模組40的概略圖。
如圖4所繪示,二次電池模組40具備第2連接件41。第2連接件41如同圖1等所繪示之「環境發電模組20所具備之第2連接件21」及「負載模組30所具備之第2連接件31」,能夠與佈線部件10所具備之任意第1連接件12機械性且電性裝卸。電力佈線裝置1亦可具備多個二次電池模組40。在具備多個二次電池模組40的情形中,多個二次電池模組40各自的充電時之輸入電力及供電時之輸出電力亦可彼此相異。
如圖4所繪示,二次電池模組40,除了上述第2連接件41,還具備二次電池42、切換部43、電壓控制部44與逆電流防止部45。
二次電池42係能夠充放電的二次電池。二次電池42係例如: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等。
切換部43能夠切換:將自第2連接件41輸入之電力充電至二次電池42的充電狀態,以及將來自二次電池42之電力自第2連接件41輸出的供電狀態。切換部43,包含例如:在第2連接件41與二次電池42之間,分別與兩者電性連接的開關元件。
電壓控制部44會將自第2連接件41輸入之電力控制成指定電壓再輸出至二次電池42。詳細而言,電壓控制部44會將自第2連接件41輸入之電力降壓或升壓成二次電池42之額定電壓等適於二次電池42之充電的指定電壓,再輸出至二次電池42。並且,電壓控制部44會將自二次電池42輸入之電力控制成指定電壓再輸出至第2連接件41。詳細而言,電壓控制部44會將自二次電池42輸入之電力升壓或降壓成適於其他負載模組30等電路模組的指定電壓,再輸出至第2連接件41。電壓控制部44,在切換部43與二次電池42之間,分別與兩者電性連接。
逆電流防止部45在切換部43為供電狀態的情況下,會抑制來自第2連接件41之電流流入二次電池42。逆電流防止部45得包含二極體等電路元件。在使用二極體作為逆電流防止部45的情形中,以陽極為二次電池42側,陰極為第2連接件41側的方式連接。逆電流防止部45位於「在切換部43為供電狀態的情況下通電,而在充電狀態下不通電」的佈線上。
如此,電力佈線裝置1藉由具備二次電池模組40,可透過例如在對負載模組30的電力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將二次電池模組40設成供電狀態,在對負載模組30的電力供給充足的情況下將二次電池模組40設成充電狀態等,視狀況切換二次電池模組40的充電狀態與供電狀態,而穩定地對負載模組30供給電力。
[第1使用狀態]
圖5係繪示電力佈線裝置1之第1使用狀態的圖。如圖5所繪示,在本使用狀態之電力佈線裝置1中,1個佈線部件10連接有2個環境發電模組20與1個負載模組30。在圖5所繪示之例中,於佈線部件10的第1連接件12a及12c,各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並且,於佈線部件10的第1連接件12b,連接有1個負載模組30。
如本使用狀態,藉由相對於1個負載模組30設置多個環境發電模組20,即使在1個環境發電模組20無法供給負載模組30所需之電力的情況下,仍可供給負載模組30所需之電力。
[第2使用狀態]
圖6係繪示電力佈線裝置1之第2使用狀態的圖。如圖6所繪示,在本使用狀態之電力佈線裝置1中,於1個佈線部件10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與2個負載模組30。在圖6所繪示之例中,於佈線部件10的第1連接件12a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並且,於佈線部件10的第1連接件12b及12c,各連接有1個負載模組30。
如本使用狀態,藉由相對於1個環境發電模組20設置多個負載模組30,在環境發電模組20之發電電力充足的情況下,可同時對多個負載模組30供給電力。此外,即使在多個負載模組30各自所具備之負載32,或者各自所連接之外部之負載35的運作所需要之電壓相異的情況下,由於透過多個負載模組30各自所具備之電壓控制部33而受到適當電壓控制,故多個負載模組30仍能透過共同的環境發電模組20運作。
並且,視包含上述第1使用狀態及第2使用狀態的任意使用狀態,使用者可以自由之配置將電路模組裝卸至佈線部件10之任意第1連接件12,故可自由構成適於使用狀態的配置。因此,藉由以配置於發電效率佳之位置的方式適當裝卸環境發電模組20,可抑制外部環境所致之發電效率的降低。並且,可以配置於適合負載模組30之使用的位置之方式,適當裝卸此負載模組30。
(第2實施型態)
圖7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電力佈線裝置2的概略圖。如圖7所繪示,電力佈線裝置2具備佈線部件10’與多個電路模組。多個電路模組,如圖7所繪示,至少包含環境發電模組20與負載模組30。電力佈線裝置2亦可具備多個佈線部件10’。本實施型態之電力佈線裝置2所具備之多個電路模組與第1實施型態之電力佈線裝置所具備之多個電路模組相同,故省略說明。
如圖7所繪示,本實施型態之佈線部件10’如同第1實施型態之佈線部件10,具備長條狀的導電部11,與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整體為長條狀的部件。佈線部件10’亦可具備被覆導電部11之周圍的被覆部。本實施型態之導電部11及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分別與第1實施型態之對應的各結構相同。並且,佈線部件10’並不受限於具備3個第1連接件12a、12b、12c,只要具備多個第1連接件即可這點,亦與第1實施型態之佈線部件10相同。
佈線部件10’除了上述結構,還可更具備第3連接件13與第4連接件14。第3連接件13設置於佈線部件10’之一端(圖7中之左端)。並且,第4連接件14設置於佈線部件10’之另一端(圖7中之右端)。第4連接件14能夠與第3連接件13機械性且電性裝卸。並且,佈線部件10’使所有的第1連接件12、第3連接件13及第4連接件14彼此導通。
[第1使用狀態]
圖8係繪示電力佈線裝置2之第1使用狀態的圖。如圖8所繪示,本使用狀態之電力佈線裝置2具備2個佈線部件10’,於其中一佈線部件10’(圖8之左側)連接有2個環境發電模組20與1個負載模組30,於另一佈線部件10’(圖8之右側)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與2個負載模組30。在圖8所繪示之例中,於其中一佈線部件10’之第1連接件12a及12c,各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於第1連接件12b連接有1個負載模組30。並且,於另一佈線部件10’之第1連接件12a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於第1連接件12b及12c各連接有1個負載模組30。其中一佈線部件10’之第4連接件14與另一佈線部件10’之第3連接件13,彼此機械性且電性連接。
如本使用狀態,將2個佈線部件10’之端部彼此連接,藉此可獲得長於1個佈線部件10’的佈線部件,同時可使能夠裝卸電路模組的第1連接件12的總數增加。因此,可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第2使用狀態]
圖9係繪示電力佈線裝置2之第2使用狀態的圖。如圖9所繪示,電力佈線裝置2亦可更具備連接部件50。
連接部件50具備第5連接件51、第6連接件52與切換部53。第5連接件51係能夠與佈線部件10’所具備之第3連接件13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連接件。第6連接件52係能夠與佈線部件10’所具備之第4連接件14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連接件。切換部53能夠切換第5連接件51與第6連接件52之間之電性的連接及非連接。切換部53,包含例如:在第5連接件51與第6連接件52之間,分別與兩者電性連接之開關元件。此外,切換部53在第5連接件51與第6連接件52之間,除了切換例如用於直流電力之電力供給的電性之連接及非連接,亦可維持例如用於交流電力之訊號傳達的電性連接。
如圖9所繪示,本使用狀態之電力佈線裝置2具備2個佈線部件10’。於其中一佈線部件10’(圖9之左側)連接有2個環境發電模組20與1個負載模組30。於另一佈線部件10’(圖9之右側)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與2個負載模組30。在圖9所繪示之例中,於其中一佈線部件10’之第1連接件12a及12c,各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於第1連接件12b連接有1個負載模組30。並且,於另一佈線部件10’之第1連接件12a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於第1連接件12b及12c,各連接有1個負載模組30。其中一佈線部件10’之第4連接件14與連接部件50之第6連接件52,彼此機械性且電性連接。並且,另一佈線部件10’之第3連接件13與連接部件50之第5連接件51,彼此機械性且電性連接。此外,在圖9中,說明之便宜上,係以2個佈線部件10’自連接部件50隔離的狀態圖示。
如本使用狀態,在分別連接有1個以上之環境發電模組20及負載模組30的多個佈線部件10’之中,至少將2個佈線部件10’中介連接部件50機械性連接,藉此可透過連接部件50之切換部53的切換,來切換多個佈線部件10’彼此的電性之連接及非連接。因此,在例如欲對其中一佈線部件10’所連接之負載模組30優先進行電力供給的情況下,可在其中一佈線部件10’所連接之環境發電模組20的供給電力充足時,將切換部53切換成非連接而對其中一佈線部件10’所連接之負載模組30進行電力供給,且在其中一佈線部件10’所連接之環境發電模組20的供給電力並非充足時,將切換部53切換成連接,而將來自另一佈線部件10’所連接之環境發電模組20之電力供給至其中一佈線部件10’所連接之負載模組30。如此,可視環境發電模組20的發電電力,對電力供給之優先順位高的負載模組30優先進行電力供給,藉由將切換部53切換成非連接,使在每個佈線部件10’的環境發電模組20及負載模組30的配置成為可能,而可將任意數量的環境發電模組20與任意數量的負載模組30作為1個組合,構成多個獨立的系統。
[第3使用狀態]
圖10係繪示電力佈線裝置2之第3使用狀態的圖。如圖10所繪示,電力佈線裝置2亦可更具備分歧部件60。
分歧部件60具備2個第5連接件61與1個第6連接件62。第5連接件61係能夠與佈線部件10’所具備之第3連接件13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連接件。第6連接件62係能夠與佈線部件10’所具備之第4連接件14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連接件。分歧部件60所具備之所有的連接件,亦即2個第5連接件61及1個第6連接件,彼此導通。
如圖10所繪示,本使用狀態之電力佈線裝置2具備3個佈線部件10’,於第1佈線部件10’(圖10之左側)連接有2個環境發電模組20與1個負載模組30。於第2佈線部件10’(圖10之右側)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與2個負載模組30。於第3佈線部件10’(圖10之下側)連接有3個環境發電模組20。在圖10所繪示之例中,於第1佈線部件10’之第1連接件12a及12c,各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於第1連接件12b連接有1個負載模組30。於第2佈線部件10’之第1連接件12a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於第1連接件12b及12c,各連接有1個負載模組30。於第3佈線部件10’之第1連接件12a、12b及12c,各連接有1個環境發電模組20。第1佈線部件10’之第4連接件14與分歧部件60之第6連接件62彼此機械性且電性連接。第2佈線部件10’之第3連接件13與分歧部件60之其中一第5連接件61(圖10之右側)彼此機械性且電性連接。第3佈線部件10’之第3連接件13與分歧部件60之另一第5連接件(圖10之下側)彼此機械性且電性連接。此外,在圖10中,說明之便宜上,係以3個佈線部件10’自分歧部件60隔離的狀態圖示。
如本使用狀態,由於可中介1個分歧部件60而將3個佈線部件10’機械性且電性連接,可更加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前述內容止於揭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無須贅述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亦可增加各種變更。
舉例而言,上述各連接件只要係能夠彼此裝卸之組合者即可,例如:其中一者係公型連接件,另一者係母型連接件。在第1連接件12為公型連接件的情形中,能夠與第1連接件12裝卸之第2連接件(例如:第2連接件21、31及41)為母型連接件。另一方面,在第1連接件12為母型連接件的情形中,能夠與第1連接件12裝卸之第2連接件為公型連接件。在第3連接件13為公型連接件的情形中,能夠與第3連接件13裝卸之第4連接件14及第5連接件51為母型連接件,能夠與第4連接件14裝卸之第6連接件52為公型連接件。另一方面,在第3連接件13為母型連接件的情形中,能夠與第3連接件13裝卸之第4連接件14及第5連接件51為公型連接件,能夠與第4連接件14裝卸之第6連接件52為母型連接件。
並且,環境發電模組20亦可不具備逆電流防止部23。然而,若環境發電模組20具備逆電流防止部23,則就可抑制來自其他環境發電模組20等電路模組之電流流入環境發電部22或外部之環境發電部25這點而言為佳。並且,環境發電模組20亦可具備將輸出電壓控制在定值的電壓控制部。
並且,負載模組30亦可不具備電壓控制部33。然而,若負載模組30具備電壓控制部33,則就可抑制來自環境發電模組20等電路模組之電力超過例如額定電壓而輸入至負載32或外部之負載35這點而言為佳。
並且,二次電池模組40亦可不具備電壓控制部44。然而,若二次電池模組40具備電壓控制部44,則就可控制自二次電池42輸出入之電力的電壓這點而言為佳。
並且,二次電池模組40亦可不具備逆電流防止部45。然而,若二次電池模組40具備逆電流防止部45,則就可在切換部43為供電狀態的情況下,抑制來自其他環境發電模組20等電路模組之電流流入二次電池42這點而言為佳。
並且,儘管以分歧部件60具備2個第5連接件61與1個第6連接件62來說明,但不限於此種結構,只要具備第5連接件61及第6連接件62之中至少一者之數量為多個即可。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可抑制外部環境所致之發電效率降低的電力佈線裝置。
1、2‧‧‧電力佈線裝置
10、10’‧‧‧佈線部件
11‧‧‧導電部
12a、12b、12c‧‧‧第1連接件
13‧‧‧第3連接件
14‧‧‧第4連接件
20、20a、20b‧‧‧環境發電模組
21‧‧‧第2連接件
22‧‧‧環境發電部
23‧‧‧逆電流防止部
24‧‧‧發電部連接用連接件
25‧‧‧外部之環境發電部
26‧‧‧連接件
30、30a、30b‧‧‧負載模組
31‧‧‧第2連接件
32‧‧‧負載
33‧‧‧電壓控制部
34‧‧‧負載連接用連接件
35‧‧‧外部之負載
36‧‧‧連接件
40‧‧‧二次電池模組
41‧‧‧第2連接件
42‧‧‧二次電池
43‧‧‧切換部
44‧‧‧電壓控制部
45‧‧‧逆電流防止部
50‧‧‧連接部件
51‧‧‧第5連接件
52‧‧‧第6連接件
53‧‧‧切換部
60‧‧‧分歧部件
61‧‧‧第5連接件
62‧‧‧第6連接件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電力佈線裝置的概略圖。
〈圖2A〉係繪示圖1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所具備之作為電路模組的環境發電模組之第1結構例的概略圖。
〈圖2B〉係繪示圖1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所具備之作為電路模組的環境發電模組之第2結構例的概略圖。
〈圖3A〉係繪示圖1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所具備之作為電路模組的負載模組之第1結構例的概略圖。
〈圖3B〉係繪示圖1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所具備之作為電路模組的負載模組之第2結構例的概略圖。
〈圖4〉係繪示圖1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所具備之作為電路模組的二次電池模組之結構例的概略圖。
〈圖5〉係繪示圖1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之第1使用狀態的圖。
〈圖6〉係繪示圖1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之第2使用狀態的圖。
〈圖7〉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電力佈線裝置的概略圖。
〈圖8〉係繪示圖7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之第1使用狀態的圖。
〈圖9〉係繪示圖7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之第2使用狀態的圖。
〈圖10〉係繪示圖7所繪示之電力佈線裝置之第3使用狀態的圖。

Claims (13)

  1. 一種電力佈線裝置,其具備:長條狀的佈線部件,具備多個第1連接件,使該多個第1連接件彼此導通;以及多個電路模組,分別具備能夠與該多個第1連接件之中之任意第1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2連接件;其中該多個電路模組包含:環境發電模組,作為能夠將源自環境發電之電力自該第2連接件輸出的電路模組;以及負載模組,作為能夠消耗自該第2連接件輸入之電力的電路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環境發電模組具備能夠產生源自環境發電之電力的環境發電部,或者能夠連接該環境發電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環境發電模組具備抑制來自該第2連接件的電流流入該環境發電部的逆電流防止部。
  4. 如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負載模組具備能夠消耗電力的負載,或者能夠連接該負載。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負載模組具備將自該第2連接件輸入之電壓控制成指定電壓再輸出至該負載的電壓控制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多個電路模組包含多個該環境發電模組。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多個電路模組包含多個該負載模組。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多個第1連接件分別沿該佈線部件的延伸方向配置,該佈線部件更具備設置於一端的第3連接件,以及能夠與該第3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之設置於另一端的第4連接件,並使該多個第1連接件、該第3連接件及該第4連接件彼此導通。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更具備連接部件,所述連接部件具備:能夠與該第3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5連接件、能夠與該第4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6連接件,以及能夠切換該第5連接件與該第6連接件之間之電性的連接及非連接的切換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切換部係開關元件。
  11. 如請求項9或10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具備多個該佈線部件,於各該多個佈線部件連接有該環境發電模組及該負載模組各至少1個,該多個佈線部件之中之至少2個佈線部件係中介該連接部件而連接。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更具備分歧部件,所述分歧部件具備能夠與該第3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5連接件,以及能夠與該第4連接件機械性且電性裝卸的第6連接件,且具備該第5連接件及該第6連接件之中至少一者之數量為多個。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力佈線裝置,其中該多個電路模組包含:具備二次電池,且係作為電路模組的二次電池模組,所述電路模組能夠切換:將自該第2連接件輸入之電力充電至該二次電池的充電狀態,以及將來自該二次電池之電力自該第2連接件輸出的供電狀態。
TW107142446A 2017-12-06 2018-11-28 電力佈線裝置 TW2019317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4574 2017-12-06
JP2017234574 2017-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1719A true TW201931719A (zh) 2019-08-01

Family

ID=6675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2446A TW201931719A (zh) 2017-12-06 2018-11-28 電力佈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4633B2 (zh)
EP (1) EP3723281B1 (zh)
JP (1) JP7207324B2 (zh)
CN (1) CN111344948B (zh)
TW (1) TW201931719A (zh)
WO (1) WO20191116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6144Y2 (zh) 1974-09-13 1981-08-25
JPH01174955U (zh) 1988-05-31 1989-12-13
JP2892880B2 (ja) 1992-02-24 1999-05-1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屋根パネル構造
JP3019248B2 (ja) 1995-11-17 2000-03-13 重雄 山本 バッテリーチャージャー付ポータブル電源装置
JP2000207040A (ja) 1999-01-13 2000-07-28 Ntt Power & Building Facilities Inc 電源システム
JP2006024777A (ja) 2004-07-08 2006-01-2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太陽電池携帯電源
JP2006114670A (ja) 2004-10-14 2006-04-27 Sharp Corp 発光システム
JP200628014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Ricoh Co Ltd 発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FR2913508B1 (fr) * 2007-03-09 2009-07-24 Archos Sa Dispositif pour alimenter un appareil electronique portable par combinaison de ports d'entree/sortie d'au moins un autre equipement electronique,systeme,procede et application associes.
JP4167723B1 (ja) 2007-12-25 2008-10-22 智通 山田 ソーラー水槽
US8650411B2 (en) * 2008-09-07 2014-02-11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Energy managemen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210611A1 (en) * 2008-10-10 2011-09-01 Ampt, Llc Novel Solar Power Circuits
US20120031455A1 (en) * 2009-03-18 2012-02-09 Fuji Electric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JP2010239045A (ja) * 2009-03-31 2010-10-21 Sharp Corp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用電力線
US8775846B2 (en) * 2009-07-10 2014-07-08 Protone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rtable power manager having one or more device ports for connecting with external power loads
US20130043826A1 (en) * 2010-02-26 2013-02-21 Goal Zero Llc Modular and portable battery pack power system
US20140007926A1 (en) * 2011-04-05 2014-01-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hotovoltaic ground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2955047B1 (en) * 2013-05-31 2018-09-05 Aisin AW Co., Ltd. Vehicle drive device
US10148088B2 (en) 2014-08-06 2018-12-04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KR102168986B1 (ko) * 2015-01-26 2020-10-22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급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회로, 수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회로, 그것을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및 충전 어댑터, 이상 검출 방법
CN107408917B (zh) * 2015-03-25 2020-05-15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电转换装置
US20170133983A1 (en) * 2015-06-02 2017-05-11 Solexel, Inc. Electroluminescence testable photovoltaic modules having shade management solutions
US11177663B2 (en) * 2016-04-05 2021-11-16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Chain of power devices
US10135269B2 (en) * 2016-07-15 2018-11-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inimize bulk capacitance and prevent controller resets due to the voltage drop associated with a fault condition
US10483763B2 (en) * 2016-08-25 2019-11-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operating point control circuit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cells or other power supply elements connected in series
US10220709B2 (en) * 2017-04-13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olar panel power point tracker integrated with vehicle electrical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3281B1 (en) 2023-09-06
CN111344948A (zh) 2020-06-26
JPWO2019111612A1 (ja) 2020-12-24
US11664633B2 (en) 2023-05-30
WO2019111612A1 (ja) 2019-06-13
EP3723281A4 (en) 2021-04-28
JP7207324B2 (ja) 2023-01-18
CN111344948B (zh) 2024-01-16
EP3723281A1 (en) 2020-10-14
US20200328566A1 (en)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42572B1 (e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photovoltaic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US10720775B2 (en) Converter module for converting electrical power and inverter for a photovoltaic system having at least two converter modules
JP5625727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充放電方法、並びに、電力消費機器
JP7294320B2 (ja) 電力配線装置
US11121674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s
AU2018202081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onverter device, inverter device, an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6070225A1 (en) A portable photovoltaic system
JP2016063721A (ja) 送電システム、送電制御装置、送電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288329A1 (en) Junction Box
JP2022002466A (ja) 太陽電池接続箱のための熱放散
JP7184053B2 (ja) 電力配線装置
US20120206894A1 (en) Junction box
JP7207324B2 (ja) 電力配線装置
US20180241342A1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JP4416712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US10128666B2 (en) Battery module
JP2007209092A (ja) 蓄電システム
KR20120005628U (ko) 전기 자동차 배터리 충전기
CN101753051A (zh) 一种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混合式逆变器
CN105245183A (zh) 一种太阳能接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