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4948B - 电力配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配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4948B
CN111344948B CN201880073518.4A CN201880073518A CN111344948B CN 111344948 B CN111344948 B CN 111344948B CN 201880073518 A CN201880073518 A CN 201880073518A CN 111344948 B CN111344948 B CN 111344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owe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35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4948A (zh
Inventor
吉田昌义
儿岛清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on Corp filed Critical Ze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44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4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003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coupling part being secured only to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20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nergy storag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6Electrical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two or more PV modules, e.g. electrical module-to-modul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1Energy harvesting or scaven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具有:长条状的配线部件,其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器并使该多个第一连接器相互导通;多个电路模块,其分别具有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中的任意的第一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二连接器,所述多个电路模块包括:环境发电模块,其作为能够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通过环境发电生成的电力的电路模块;负载模块,其作为能够消耗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入的电力的电路模块。

Description

电力配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使用者在无法获得商用电源的外出地等也能够向智能电话、笔记本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平板PC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负载供给电力,对依靠外部环境发电的便携式环境发电装置的需要日益增高。作为这样的环境发电装置,可以举出例如具有使用太阳光等光能来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的装置、具有使用地热等热能来发电的热电转换元件的装置。
作为这样的环境发电装置,可以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能够通过将多个模块相互连结来形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6-361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使用环境发电装置向负载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构建使用规定的配线部件将环境发电装置(环境发电模块)连接于负载(负载模块)的电力配线装置。在设置这样的电力配线装置时,要求将环境发电模块配置在发电效率良好的位置。然而,环境发电模块的发电效率良好的位置,可能因外界因素而随时间变化。例如,在将太阳能电池用作环境发电模块的情况下,发电效率良好的采光良好的位置和发电效率差的采光差的位置因时间和天气等外部环境而随时间变化。因此,电力配线装置的发电效率可能因外部环境而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外部环境导致发电效率降低的电力配线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长条状的配线部件,其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器并使该多个第一连接器相互导通;多个电路模块,其分别具有能够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中的任意的第一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二连接器,所述多个电路模块包括:环境发电模块,其为能够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通过环境发电生成的电力的电路模块;负载模块,其为能够消耗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入的电力的电路模块。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使作为电路模块的环境发电模块能够在配线部件具有的多个第一连接器中的任意的第一连接器进行拆装。因此,通过以将环境发电模块配置在发电效率良好的位置的方式进行恰当拆装,能够抑制外部环境导致发电效率的降低。
在此,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所述环境发电模块优选具有能够通过环境发电生成电力的环境发电部或者能够将该环境发电部连接。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电力配线装置能够将环境发电部预先组装进环境发电模块,或者能够根据需要将希望的环境发电部连接于环境发电模块。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所述环境发电模块优选具有抑制来自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电流流入所述环境发电部的逆电流防止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来自环境发电部的电力供给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例如由于来自其他电路模块的电流流入环境发电部而成为故障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所述负载模块优选具有能够消耗电力的负载或者能够连接该负载。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电力配线装置能够将负载预先组装进负载模块,或者能够根据需要将希望的负载连接于负载模块。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所述负载模块优选具有将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入的电压控制为规定电压并输出到所述负载的电压控制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负载模块中,即使从第二连接器输入的电压为不符合负载的电压,也能够在控制成为符合负载的规定电压之后向负载输出。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所述多个电路模块优选包含多个所述环境发电模块。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增加能输出到负载模块等电路模块的电力。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所述多个电路模块优选包含多个所述负载模块。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同时向多个负载供给电力。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优选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分别沿着所述配线部件的延伸方向配置,所述配线部件还具有设置在一端的第三连接器以及设置在另一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四连接器,并使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器相互导通。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将配线部件的第三连接器连接在其他配线部件的第四连接器,或者将配线部件的第四连接器连接在其他配线部件的第三连接器,能够增加可拆装电路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总数。
此外,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优选进一步具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五连接器、与所述第四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六连接器以及能够对所述第五连接器与所述第六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和非电连接进行切换的切换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配线部件保持在经由切换部与其他配线部件机械连接的状态下,进行电连接和非电连接的切换。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优选所述切换部为开关元件。
此外,优选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具有多个所述配线部件,在所述多个配线部件分别至少连接各一个所述环境发电模块以及所述负载模块,所述多个配线部件中的至少两个配线部件经由所述连接部件连接。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经由切换部机械连接的多个配线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和非电连接的切换。因此,能够根据环境发电模块所产生的电力,优先向电力供给的优先级较高的负载模块进行电力供给。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优选进一步具有分路部件,所述分路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五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六连接器,具有多个所述第五连接器和所述第六连接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经由一个分路部件连接三个以上的配线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配线装置中,优选所述多个电路模块包括二次电池模块,所述二次电池模块具有二次电池,并作为电路模块能够切换将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入的电力向所述二次电池充电的充电状态,和将来自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的供电状态。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在向负载模块的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使二次电池模块为供电状态而在向负载模块的电力供给充分的情况下使二次电池模块为充电状态等,通过根据状况来切换二次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和供电状态,能够稳定地向负载模块供给电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外部环境导致发电效率的降低的电力配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配线装置的概要图。
图2A为表示作为图1所示电力配线装置具有的电路模块的环境发电模块的第一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2B为表示作为图1所示电力配线装置具有的电路模块的环境发电模块的第二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3A为表示作为图1所示电力配线装置具有的电路模块的负载模块的第一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3B为表示作为图1所示电力配线装置具有的电路模块的负载模块的第二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4为表示作为图1所示电力配线装置具有的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模块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5为表示图1所示电力配线装置的第一使用状态的图。
图6为表示图1所示电力配线装置的第二使用状态的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配线装置的概要图。
图8为表示图7所示电力配线装置的第一使用状态的图。
图9为表示图7所示电力配线装置的第二使用状态的图。
图10为表示图7所示电力配线装置的第三使用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各图中共同的结构部分标注同一标记。
(第一实施方式)
[电力配线装置1的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力配线装置1的概要图。如图1所示,电力配线装置1具有配线部件10和多个电路模块。如图1所示,多个电路模块至少包含环境发电模块20和负载模块30。详细情况后述,多个电路模块分别具有与配线部件10具有的多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中的任意的第一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二连接器(例如,环境发电模块20具有的第二连接器21,或者负载模块30具有的第二连接器31)。多个电路模块通过配线部件10相互并联地电连接。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规定了电力配线装置1的各结构的形状,各结构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这在以下的各附图中也是相同的。
如图1所示,配线部件10为具有长条状的导电部11和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的整体上呈长条状的部件。配线部件10可以具有覆盖导电部11周围的覆盖部。
导电部11能够沿着延伸方向,例如在全长上通电。导电部11包含导电体。作为导电部11所含的导电体,不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从铜,铝,镍以及铁构成的组中选择的金属材料,以及由包含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形成的导电体。导电部11可以具有能够在沿着延伸方向的任意位置反复折弯的可挠性,也可以具有刚性。从使配线部件10的形状可变来提高电力配线装置1全体的设置自由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导电部11具有挠性。
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分别连接在导电部11。因此,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通过导电部11相互导通,即相互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以沿着配线部件10的延伸方向相互分隔的方式配置。
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配线部件10具有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的例子,但是配线部件10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器即可。即,配线部件10可以具有两个第一连接器,也可以具有四个以上第一连接器。在此情况下,多个第一连接器相互导通。并且,多个第一连接器可以沿着配线部件10的延伸方向,以相互分隔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连接器例如可以互为相同的形状。以下,在不对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加以区分地表示任意一个的情况下,都记载为第一连接器12。
如图1所示,环境发电模块20具有第二连接器21。环境发电模块20能够从第二连接器21输出通过环境发电生成的电力。虽然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但是电力配线装置1也可以具有多个环境发电模块20。在具有多个环境发电模块20的情况下,多个环境发电模块20各自的发电能力可以互不相同。
第二连接器21与配线部件10具有的任意第一连接器12机械且电地可拆装。此处,在本说明书中,两个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是指,能够将一个连接器安装在另一个连接器上,并且能够从安装后的状态拆卸。在一个连接器安装在另一个连接器的状态下,这两个连接器相互机械且电地连接。此外,在一个连接器从另一个连接器拆卸后的状态下,这两个连接器成相互非机械且非电地连接。
图2A和图2B为表示作为电力配线装置1具有的电路模块的环境发电模块20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具体而言,图2A为作为环境发电模块20的第一结构例的环境发电模块20a的概要图。此外,图2B为作为环境发电模块20的第二结构例的环境发电模块20b的概要图。
如图2A所示,作为环境发电模块20的第一结构例的环境发电模块20a,除了上述的第二连接器21以外,还具有环境发电部22和逆电流防止部23。第二连接器21和逆电流防止部23经由电力配线相互电连接。逆电流防止部23和环境发电部22经由电力配线相互电连接。另外,第二连接器21与逆电流防止部23之间的电连接,以及,逆电流防止部23与环境发电部22之间的电连接也可以各自不经由电力配线而是相互直接地连接。
环境发电部22可通过环境发电生成电力。即,环境发电部22依靠外部环境发电。因此,通过环境发电部22产生的电力依据外部环境而变化。环境发电部22具有例如利用太阳光、室内光等光能来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或者,环境发电部22具有例如利用地热等热能来发电的热电转换元件。环境发电部22将生成的电力经由逆电流防止部23输出到第二连接器21。
本实施方式的环境发电部22具有由太阳能电池构成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太阳能电池面板包含对太阳光、室内光等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来输出电力的太阳能电池的部件。作为太阳能电池面板所含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使用无机系材料的无机系太阳能电池以及使用有机系材料的有机系太阳能电池。作为无机系太阳能电池,可以举出使用硅(Si)的Si系以及使用化合物的化合物系。此外,作为有机系太阳能电池,可以举出使用了有机颜料的低分子蒸镀系、使用了导电性高分子的高分子涂布系及使用了转换型半导体的涂布转换系等薄膜系,以及由二氧化钛、有机染料和电解质构成的染料敏化系等。此外,在太阳能电池面板所含的太阳能电池中,也能够包含机无机混合太阳能电池、使用了钙钛矿系化合物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面板只要为薄型面板状即可,在此情况下,从易于成型为薄型的观点出发,优选制作成塑料膜等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另外,在太阳能电池面板为薄型面板状的情况下,并不限定为制作成上述在塑料膜等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怎样的方式只要是同样薄型的即可。在太阳能电池面板为薄型面板状的情况下,例如从制造技术层面出发,其厚度优选在例如10μm以上3mm以下。
逆电流防止部23抑制来自第二连接器21的电流流入环境发电部22。逆电流防止部23可以包含二极管等电路元件。在使用二极管作为逆电流防止部23的情况下,以阳极在环境发电部22侧、阴极在第二连接器21侧的方式连接。逆电流防止部23也可以连接晶体管的集电极(Collector)和基极(Base)端子而在一对发射极(Emitter)之间作为二极管来使用。
如图2B所示,作为环境发电模块20的第二结构例的环境发电模块20b,除了上述的第二连接器21以外,还具有逆电流防止部23和发电部连接用连接器24。相对于环境发电模块20a具有环境发电部22,环境发电模块20b不具有环境发电部22,这一点有所不同。
环境发电模块20b具有的逆电流防止部23抑制来自第二连接器21的电流流入发电部连接用连接器24,但是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环境发电模块20a具有的逆电流防止部23相同。
发电部连接用连接器24为与外部环境发电部25可机械且电地连接的连接器。发电部连接用连接器24机械且电地可拆装外部环境发电部25。发电部连接用连接器24不特别限定,但能够使用符合规定的规格的连接器,例如采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连接器。
外部环境发电部25为除了具有连接器26以外与上述环境发电模块20a具有的环境发电部22相同的结构。连接器26为与发电部连接用连接器24可机械且电地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器26与发电部连接用连接器24相同地不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负载模块30具有第二连接器31。负载模块30能够消耗从第二连接器31输入的电力。第二连接器31与环境发电模块20具有的第二连接器21相同地与配线部件10具有的任意的第一连接器12机械且电地可拆装。虽然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负载模块30,但是电力配线装置1也可以具有多个负载模块30。在具有多个负载模块30的情况下,多个负载模块30各自所消耗电力可以互不相同。
图3A和图3B为表示作为电力配线装置1具有的电路模块的负载模块30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具体而言,图3A为作为环境发电模块30的第一结构例的负载模块30a的概要图。此外,图3B为作为负载模块30的第二结构例的负载模块30b的概要图。
如图3A所示,作为负载模块30的第一结构例的负载模块30a,除了上述的第二连接器31还具有负载32和电压控制部33。第二连接器31和电压控制部33经由电力配线相互电连接。电压控制部33和负载32经由电力配线相互电连接。另外,第二连接器31与电压控制部33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电压控制部33与负载32之间的电连接也可以各自不经由电力配线而是相互直接地连接。
负载32为能够消耗电力的任意的负载。负载32为例如收音机等电子设备、LED照明等。负载32消耗的电力可根据负载32的驱动状态等变化。
电压控制部33将从第二连接器31输入的电力控制成规定电压来向负载32输出。详细而言,电压控制部33将从第二连接器31输入的电力降压或升压成负载32的额定电压等符合负载32的驱动的规定电压来向负载32输出。
如图3B所示,作为负载模块30的第二结构例的负载模块30b除了上述的第二连接器31以外还具有电压控制部33和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
负载模块30b具有的电压控制部33将从第二连接器31输入的电力控制成规定电压来向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输出。详细而言,电压控制部33将从第二连接器31输入的电力降压或升压成符合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的规格的额定电压等的规定电压来向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输出。
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为能够机械且电地连接的外部负载35的连接器。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也可以能够机械且电地可拆装外部负载35。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虽然不特别限定,但是能够使用符合规定的规格的连接器,例如采用USB接口的连接器。
外部负载35为除了具有连接器36以外与上述负载模块30a具有的负载32同样的构造。连接器36为与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可机械且电地连接的连接器。与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相同地,连接器36不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符合规定的规格的连接器,例如采用USB接口的连接器。外部负载35只要是经由连接器36能够连接于负载连接用连接器34的负载即可,例如可以为智能电话、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等一般的电子设备。
电力配线装置1还可以具有作为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模块。图4为表示作为二次电池模块的结构例的二次电池模块40的概要图,其作为电力配线装置1具有的电路模块。
如图4所示,二次电池模块40具有第二连接器41。如图1等所示,第二连接器41与环境发电模块20具有的第二连接器21以及与负载模块30具有的第二连接器31相同地与配线部件10具有的任意的第一连接器12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电力配线装置1可以具有多个二次电池模块40。在具有多个二次电池模块40的情况下,多个二次电池模块40各自的充电时的输入电力以及供电时的输出电力可以互不相同。
如图4所示,二次电池模块40除了上述的第二连接器41以外还具有二次电池42、切换部43、电压控制部44以及逆电流防止部45。
二次电池42为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42例如为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切换部43可以切换将从第二连接器41输入的电力向二次电池42充电的充电状态以及将来自二次电池42的电力从第二连接器41输出的供电状态。切换部43包含例如在第二连接器41与二次电池42之间与它们电连接的开关元件。
电压控制部44将从第二连接器41输入的电力控制成规定电压来向二次电池42输出。详细而言,电压控制部44将从第二连接器41输入的电力降压或升压成二次电池42的额定电压等符合二次电池42的驱动的规定电压来向二次电池42输出。电压控制部44将从二次电池42输入的电力控制成规定电压来向第二连接器41输出。详细而言,电压控制部44将从二次电池42输入的电力降压或升压成符合其他负载模块30等电路模块的规定电压来向第二连接器41输出。电压控制部44在切换部43与二次电池42之间与它们分别电连接。
逆电流防止部45在切换部43为供电状态的情况下抑制来自第二连接器41的电流流入二次电池42。逆电流防止部45可以包含二极管等电路元件。在使用二极管作为逆电流防止部45的情况下,以阳极在二次电池42侧、阴极在第二连接器41侧的方式连接。逆电流防止部45位于在切换部43为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通电且在充电状态下不通电的配线上。
像这样,电力配线装置1通过具有二次电池模块40,在例如向负载模块30的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使二次电池模块40为供电状态,并在向负载模块30的电力供给充分的情况下使二次电池模块40为充电状态等根据情况来切换二次电池模块40的充电状态与供电状态,由此能够稳定地向负载模块30供给电力。
[第一使用状态]
图5为表示电力配线装置1的第一使用状态的图。如图5所示,在本使用状态的电力配线装置1中,一个配线部件10连接有两个环境发电模块20和一个负载模块30。在图5所示例子中,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和12c各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此外,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b连接有一个负载模块30。
像本使用状态这样,通过对于一个负载模块30设置多个环境发电模块20,从而在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不能够供给负载模块30所需要的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供给负载模块30所需要的电力。
[第二使用状态]
图6为表示电力配线装置1的第二使用状态的图。如图6所示,在本使用状态的电力配线装置1中,一个配线部件10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和两个负载模块30。在图6所示例子中,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此外,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b和12c各连接有一个负载模块30。
像本使用状态这样,通过对于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设置多个负载模块30,在环境发电模块20的所产生电力充分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向多个负载模块30供给电力。另外,即使在多个负载模块30各自具有的负载32或者各自连接的外部负载35的工作所需要的电压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多个负载模块30各自具有的电压控制部33恰当地进行电压控制,因此多个负载模块30能够通过共同的环境发电模块20来工作。
此外,与包括上述的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的任意的使用状态对应地,使用者能够以自由的配置在配线部件10的任意第一连接器12拆装电路模块,所以能够自由地构成符合使用状态的配置。因此,通过以将环境发电模块20配置在发电效率良好的位置的方式进行恰当拆装,能够抑制外部环境导致发电效率的降低。此外,能够以将负载模块30配置在符合该负载模块30的使用的位置进行恰当拆装。
(第二实施方式)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配线装置2的概要图。如图7所示,电力配线装置2具有配线部件10’和多个电路模块。如图7所示,多个电路模块至少包含环境发电模块20和负载模块30。电力配线装置2可以具有多个配线部件10’。本实施方式的电力配线装置2具有的多个电路模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配线装置1具有的多个电路模块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线部件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线部件10相同地为具有长条状的导电部11和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的整体上呈长条状的部件。配线部件10’可以具有覆盖导电部11周围的覆盖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11和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对应的各结构相同。此外,配线部件10’不限定于具有三个第一连接器12a、12b、12c,在只要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器即可这一点上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线部件10相同。
配线部件10’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具有第三连接器13和第四连接器14。第三连接器13设置在配线部件10’的一端(图7的左端)。此外,第四连接器14设置在配线部件10’的另一端(图7的右端)。第四连接器14能够与第三连接器13机械且电地可拆装。此外,配线部件10’使全部的第一连接器12、第三连接器13以及第四连接器14相互导通。
[第一使用状态]
图8为表示电力配线装置2的第一使用状态的图。如图8所示,本使用状态的电力配线装置2具有两个配线部件10’,在一个配线部件10’(图8的左侧)连接有两个环境发电模块20和一个负载模块30,在另一个配线部件10’(图8的右侧)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和两个负载模块30。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一个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和12c各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第一连接器12b连接有一个负载模块30。此外,另一个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第一连接器12b和12c各连接有一个负载模块30。一个配线部件10’的第四连接器14与另一个配线部件10’的第三连接器13相互机械且电地连接。
像本使用状态这样,通过连接两个配线部件10’的彼此端部,可以得到比一个配线部件10’长的配线部件,并且能够使可进行电路模块的拆装的第一连接器12的总数增加。因此,能够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第二使用状态]
图9为表示电力配线装置2的第二使用状态的图。如图9所示,电力配线装置2还可以具有连接部件50。
连接部件50具有第五连接器51、第六连接器52以及切换部53。第五连接器51为能够与配线部件10’具有的第三连接器13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连接器。第六连接器52为与配线部件10’具有的第四连接器14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连接器。切换部53能够切换第五连接器51与第六连接器52之间的电连接和非电连接。切换部53包含例如在第五连接器51与第六连接器52之间与它们分别电连接的开关元件。另外,切换部53可以在第五连接器51与第六连接器52之间切换用于例如基于直流电力的电力供给的电连接和非电连接,另一方面,维持用于例如基于交流电力的信号传递的电连接。
如图9所示,本使用状态的电力配线装置2具有两个配线部件10’。在一个配线部件10’(图9的左侧)连接有两个环境发电模块20和一个负载模块30。在另一个配线部件10’(图9的右侧)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和两个负载模块30。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一个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和12c各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第一连接器12b连接有一个负载模块30。此外,另一个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第一连接器12b和12c各连接有一个负载模块30。一个配线部件10’的第四连接器14与连接部件50的第六连接器52相互机械且电地连接。此外,另一个配线部件10’的第三连接器13与连接部件50的第五连接器51相互机械且电地连接。另外,在图9中,为便于说明,以两个配线部件10’与连接部件50相分隔了的状态进行图示。
像本使用状态这样,通过将分别连接了一个以上环境发电模块20以及负载模块30的多个配线部件10’中的至少两个配线部件10’经由连接部件50机械连接,并进行连接部件50的切换部53的切换,由此对多个配线部件10’彼此的电连接和非电连接进行切换。因此,例如在想要优先向与一个配线部件10’连接的负载模块30进行电力供给的情况下,能够在与一个配线部件10’连接的环境发电模块20的供给电力充分时将切换部53切换至非连接地向与一个配线部件10’连接的负载模块30进行电力供给,在与一个配线部件10’连接的环境发电模块20的供给电力不充分时将切换部53切换至连接地将来自与另一个配线部件10’连接的环境发电模块20的电力向与一个配线部件10’连接的负载模块30进行供给。像这样,能够根据环境发电模块20的发电电力,优先向电力供给的优先级较高的负载模块30进行电力供给。通过将切换部53切换至非连接,能够针对每个各配线部件10’配置环境发电模块20和负载模块30,从而能够将任意数量的环境发电模块20和任意数量的负载模块30作为一个组合来构成多个独立的系统。
[第三使用状态]
图10为表示电力配线装置2的第三使用状态的图。如图10所示,电力配线装置2还可以具有分路部件60。
分路部件60具有两个第五连接器61和一个第六连接器62。第五连接器61为能够与配线部件10’具有的第三连接器13机械且地电连接的连接器。第六连接器62为与配线部件10’具有的第四连接器14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连接器。分路部件60具有的全部连接器即两个第五连接器61和一个第六连接器相互导通。
如图10所示,本使用状态的电力配线装置2具有三个配线部件10’,在第一配线部件10’(图10的左侧)连接有两个环境发电模块20和一个负载模块30。在第二配线部件10’(图10的右侧)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和两个负载模块30。在第三配线部件10’(图10的下侧)连接有三个环境发电模块20。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一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和12c各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第一连接器12b连接有一个负载模块30。第二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第一连接器12b和12c各连接有一个负载模块30。第三配线部件10’的第一连接器12a,12b和12c各连接有一个环境发电模块20。第一配线部件10’的第四连接器14与分路部件60的第六连接器62相互机械连接且电连接。第二配线部件10’的第三连接器13与分路部件60的一个第五连接器61(图10的右侧)相互机械且电地连接。第三配线部件10’的第三连接器13与分路部件60的另一个第五连接器(图10的下侧)相互机械且电地连接。另外,在图10中,为便于说明,以三个配线部件10’与分路部件60相分隔开的状态进行图示。
像本使用状态这样,能够经由一个分路部件60将三个配线部件10’机械且电地连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前述部分仅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
例如,上述各连接器只要为可相互拆装的组合彼此即可,例如一个为插头型连接器,另一个为插口型连接器。在第一连接器12为插头型连接器的情况下,能够与第一连接器12进行拆装的第二连接器(例如第二连接器21、31和41)为插口型连接器。另一方面,在第一连接器12为插口型连接器的情况下,能够与第一连接器12进行拆装的第二连接器为插头型连接器。在第三连接器13为插头型连接器的情况下,能够与第三连接器13进行拆装的第四连接器14和第五连接器51为插口型连接器,能够与第四连接器14进行拆装的第六连接器52为插头型连接器。另一方面,在第三连接器13为插口型连接器的情况下,能够与第三连接器13进行拆装的第四连接器14和第五连接器51为插头型连接器,能够与第四连接器14进行拆装的第六连接器52为插口型连接器。
此外,环境发电模块20可以不具有逆电流防止部23。然而,若环境发电模块20具有逆电流防止部23则能够抑制来自其他环境发电模块20等的电路模块的电流流入环境发电部22或外部环境发电部25,这一点是优选的。此外,环境发电模块20可以具有将输出电压控制为固定的电压控制部。
此外,负载模块30可以不具有电压控制部33。然而,若负载模块30具有电压控制部33则能够抑制来自环境发电模块20等的电路模块的电力超过例如额定电压而输入到负载32或外部负载35,这一点是优选的。
此外,二次电池模块40可以不具有电压控制部44。然而,若二次电池模块40具有电压控制部44则能够控制二次电池42输入输出的电力的电压,这一点是优选的。
此外,二次电池模块40可以不具有逆电流防止部45。然而,若二次电池模块40具有逆电流防止部45,在切换部43为供电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来自其他环境发电模块20等的电路模块的电流流入二次电池42,这一点是优选的。
此外,以分路部件60具有两个第五连接器61和一个第六连接器6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只要第五连接器61和第六连接器62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多个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外部环境导致发电效率的降低的电力配线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2:电力配线装置
10、10’:配线部件
11:导电部
12a、12b、12c:第一连接器
13:第三连接器
14:第四连接器
20、20a、20b:环境发电模块
21:第二连接器
22:环境发电部
23:逆电流防止部
24:发电部连接用连接器
25:外部环境发电部
26:连接器
30、30a、30b:负载模块
31:第二连接器
32:负载
33:电压控制部
34:负载连接用连接器
35:外部负载
36:连接器
40:二次电池模块
41:第二连接器
42:二次电池
43:切换部
44:电压控制部
45:逆电流防止部
50:连接部件
51:第五连接器
52:第六连接器
53:切换部
60:分路部件
61:第五连接器
62:第六连接器

Claims (12)

1.一种电力配线装置,其为使用环境发电装置向负载供电的便携式电力配线装置,具有:
长条状的配线部件,其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器,并使该多个第一连接器相互导通;以及
多个电路模块,其分别具有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中的任意的第一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二连接器,
所述多个电路模块包括:
环境发电模块,其作为能够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通过环境发电生成的电力的电路模块;以及
负载模块,其作为能够消耗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入的电力的电路模块,
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各自沿着所述配线部件的延伸方向配置,
所述配线部件还具有设置在一端的第三连接器以及设置在另一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四连接器,并且使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器相互导通,
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能够将多个所述配线部件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环境发电模块具有能够生成通过环境发电而生成的电力的环境发电部或者能够将该环境发电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环境发电模块具有抑制来自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电流流入所述环境发电部的逆电流防止部。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模块具有能够消耗电力的负载或者能够连接该负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模块具有将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入的电压控制成规定电压并输出到所述负载的电压控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电路模块包含多个所述环境发电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电路模块包含多个所述负载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还具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五连接器、与所述第四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六连接器以及能够对所述第五连接器与所述第六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和非电连接进行切换的切换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部为开关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具有多个所述配线部件,
在所述多个配线部件分别连接有至少各一个所述环境发电模块以及所述负载模块,
所述多个配线部件中的至少两个配线部件经由所述连接部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还具有分路部件,所述分路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五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接器机械且电地可拆装的第六连接器,并具有多个所述第五连接器及所述第六连接器中的至少一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电路模块包括二次电池模块,
所述二次电池模块具有二次电池,并作为电路模块能够切换将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入的电力向所述二次电池充电的充电状态,和将来自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的供电状态。
CN201880073518.4A 2017-12-06 2018-11-05 电力配线装置 Active CN111344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4574 2017-12-06
JP2017-234574 2017-12-06
PCT/JP2018/041047 WO2019111612A1 (ja) 2017-12-06 2018-11-05 電力配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4948A CN111344948A (zh) 2020-06-26
CN111344948B true CN111344948B (zh) 2024-01-16

Family

ID=6675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3518.4A Active CN111344948B (zh) 2017-12-06 2018-11-05 电力配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4633B2 (zh)
EP (1) EP3723281B1 (zh)
JP (1) JP7207324B2 (zh)
CN (1) CN111344948B (zh)
TW (1) TW201931719A (zh)
WO (1) WO201911161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4777A (ja) * 2004-07-08 2006-01-2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太陽電池携帯電源
JP200628014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Ricoh Co Ltd 発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81163A (zh) * 2010-02-26 2013-05-01 目标零点有限公司 模块化且便携式的电池组电力系统
CN107078502A (zh) * 2014-08-06 2017-08-18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配电系统
CN107408917A (zh) * 2015-03-25 2017-11-2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电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6144Y2 (zh) 1974-09-13 1981-08-25
JPH01174955U (zh) * 1988-05-31 1989-12-13
JP2892880B2 (ja) * 1992-02-24 1999-05-1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屋根パネル構造
JP3019248B2 (ja) * 1995-11-17 2000-03-13 重雄 山本 バッテリーチャージャー付ポータブル電源装置
JP2000207040A (ja) 1999-01-13 2000-07-28 Ntt Power & Building Facilities Inc 電源システム
JP2006114670A (ja) 2004-10-14 2006-04-27 Sharp Corp 発光システム
FR2913508B1 (fr) 2007-03-09 2009-07-24 Archos Sa Dispositif pour alimenter un appareil electronique portable par combinaison de ports d'entree/sortie d'au moins un autre equipement electronique,systeme,procede et application associes.
JP4167723B1 (ja) 2007-12-25 2008-10-22 智通 山田 ソーラー水槽
US8650411B2 (en) * 2008-09-07 2014-02-11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Energy managemen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210611A1 (en) * 2008-10-10 2011-09-01 Ampt, Llc Novel Solar Power Circuits
WO2010106799A1 (ja) 2009-03-18 2010-09-23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239045A (ja) * 2009-03-31 2010-10-21 Sharp Corp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用電力線
US20110007491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Protone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rtable power manager enclosure
US20140007926A1 (en) * 2011-04-05 2014-01-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hotovoltaic ground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WO2014192377A1 (ja) * 2013-05-31 2014-12-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6596447B2 (ja) * 2015-01-26 2019-10-23 ローム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受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充電アダプタ、異常検出方法
US20170133983A1 (en) 2015-06-02 2017-05-11 Solexel, Inc. Electroluminescence testable photovoltaic modules having shade management solutions
US11177663B2 (en) * 2016-04-05 2021-11-16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Chain of power devices
US10135269B2 (en) * 2016-07-15 2018-11-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inimize bulk capacitance and prevent controller resets due to the voltage drop associated with a fault condition
US10483763B2 (en) * 2016-08-25 2019-11-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operating point control circuit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cells or other power supply elements connected in series
US10220709B2 (en) * 2017-04-13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olar panel power point tracker integrated with vehicle electrica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4777A (ja) * 2004-07-08 2006-01-2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太陽電池携帯電源
JP200628014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Ricoh Co Ltd 発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81163A (zh) * 2010-02-26 2013-05-01 目标零点有限公司 模块化且便携式的电池组电力系统
CN107078502A (zh) * 2014-08-06 2017-08-18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配电系统
CN107408917A (zh) * 2015-03-25 2017-11-2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电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4948A (zh) 2020-06-26
EP3723281A1 (en) 2020-10-14
EP3723281A4 (en) 2021-04-28
TW201931719A (zh) 2019-08-01
US11664633B2 (en) 2023-05-30
JP7207324B2 (ja) 2023-01-18
US20200328566A1 (en) 2020-10-15
JPWO2019111612A1 (ja) 2020-12-24
EP3723281B1 (en) 2023-09-06
WO2019111612A1 (ja)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0775B2 (en) Converter module for converting electrical power and inverter for a photovoltaic system having at least two converter modules
WO2019181536A1 (ja) 電力配線装置
EP3742572B1 (e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photovoltaic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KR20000019144A (ko) 태양전지를이용한휴대용다중전원장치
US20110305933A1 (en) Electricity Sto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331425A1 (en) Portable photovoltaic system
AU2018202081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onverter device, inverter device, an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50288329A1 (en) Junction Box
CN111466077B (zh) 电力布线装置
KR102237578B1 (ko) 원터치 커넥터 일체형 태양광 모듈용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설치 공법
CN111344948B (zh) 电力配线装置
KR20080112622A (ko) 태양광을 이용한 휴대용 전원공급장치
US20180241342A1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CN101355172A (zh) 具串并联电路的燃料电池装置
EP3675314A1 (en) Smart balancing energy charging control system
KR20200029158A (ko) 복수의 배터리셀 전극 배선구조를 가지는 배터리 시스템
US10128666B2 (en) Battery module
CN209963822U (zh) 柔性电源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01918461U (zh) 一种电池组模块
CN201307772Y (zh) 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源供应装置
JP2007209092A (ja) 蓄電システム
US20240063643A1 (en) Switch box
CN112271226A (zh) 一种模块化太阳能电池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