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0684A - 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0684A
TW201930684A TW107137294A TW107137294A TW201930684A TW 201930684 A TW201930684 A TW 201930684A TW 107137294 A TW107137294 A TW 107137294A TW 107137294 A TW107137294 A TW 107137294A TW 201930684 A TW201930684 A TW 2019306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treatment
tank
mixture
liquid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7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3942B (zh
Inventor
小西孝義
平岡利夫
加藤孝
栗田範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0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0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9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C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REMOVING NON-CELLULOSE SUBSTANCES FROM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S; REGENERATION OF PULPING LIQUORS;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5/00Other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cellulose, e.g. cooking cotton linters ;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cellulose-containing starting materials
    • D21C5/02Working-up waste paper
    • D21C5/022Chemica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0075Disposal of medical was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1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involving an adsorption st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4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evapo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8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involving an extraction st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5/00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by a single other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C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REMOVING NON-CELLULOSE SUBSTANCES FROM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S; REGENERATION OF PULPING LIQUORS;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5/00Other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cellulose, e.g. cooking cotton linters ;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cellulose-containing starting materials
    • D21C5/02Working-up waste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C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REMOVING NON-CELLULOSE SUBSTANCES FROM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S; REGENERATION OF PULPING LIQUORS;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9/00After-treatment of cellulose pulp, e.g. of wood pulp, or cotton linters ; Treatment of dilute or dewatered pulp or process improvement taking place after obtaining the raw cellulosic material an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D21C9/10Bleaching ;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9/147Bleaching ; Apparatus therefor with oxygen or its allotropic modifications
    • D21C9/153Bleaching ; Apparatus therefor with oxygen or its allotropic modifications with oz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4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 B29B17/0412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to large particles, e.g. beads, granules, flakes, sl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13Specific separating techniques
    • B29B2017/0217Mechanical separating techniques; devices therefor
    • B29B2017/0224Screens, si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13Specific separating techniques
    • B29B2017/0293Dissolving the materials in gases or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4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 B29B2017/0424Specific disintegrating techniques; devices therefor
    • B29B2017/0468Crushing, i.e. disintegrating into small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48Wearing apparel
    • B29L2031/4871Underwear
    • B29L2031/4878Diapers, napk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2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waste for the recovery of materials, e.g. crushing, shredding, separation or dis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係由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時,從紙漿纖維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同時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該方法具備:供給製程(S19-2a),係將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供給至噴射器(Ejector) (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同時將使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的氣體狀物質(Z2)供給至噴射器的吸引流體供給口(AI);及處理製程(S19-2b),係將水溶液和氣體狀物質在噴射器內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從連接在處理槽(105)下部的噴射器的混合流體吐出口(CO)吐出至處理槽內的處理液(P2)中,使混合物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

Description

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由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
已知有由使用過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回收紙漿纖維,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有由使用過的衛生用品製造再生紙漿的方法。該方法具備:在酸性水溶液等中,使物理性的力作用在使用過的衛生用品,將使用過的衛生用品分解成紙漿纖維和其他素材之製程;由紙漿纖維和其他素材的混合物分離紙漿纖維之製程;以及以含臭氧的水溶液處理被分離的紙漿纖維之製程。若根據專利文獻1,則藉由以含臭氧的水溶液處理紙漿纖維,將不少殘留在被分離的紙漿纖維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進行氧化分解、低分子量化、可溶化,而可從紙漿纖維去除。作為以含臭氧的水溶液處理紙漿纖維的方法,可舉出在處理槽注入含臭氧的水溶液,且在該含臭氧的水溶液中放入被分離的紙漿纖維的方法。處理中,適度地攪拌含臭氧的水溶液作出水流亦可,在注入至容器的水溶液中吹入臭氧氣體,藉由臭氧氣體的氣泡上升,在含臭氧的水溶液中產生水流亦可。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88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為了讓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回收的紙漿纖維更有用,重要的是降低紙漿纖維的雜質亦即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濃度,或提升為了降低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濃度之紙漿纖維的處理效率。在專利文獻1的方法中,若欲儘量降低紙漿纖維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濃度,則較佳為以攪拌含臭氧的水溶液等方法,使含臭氧的水溶液中的臭氧容易接觸紙漿纖維。另一方面,若欲儘量提升紙漿纖維的處理效率,則較佳為增加投入至含臭氧的水溶液的紙漿纖維,使被處理的紙漿纖維儘量多。但是,若使投入至含臭氧的水溶液的紙漿纖維量多,則有臭氧不易接觸各個紙漿纖維之虞。如此一來,由於高吸水性聚合物變得不易接觸臭氧,使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去除成為不充分,亦即產生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而且,其結果為再生的紙漿纖維亦即再生紙漿纖維的純度降低,再利用的用途受限定等,而不易再利用。雖說如此,若欲藉由增加含臭氧的水溶液中的臭氧量、或加長處理時間,充分地進行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則變成紙漿纖維的處理效率降低,變得難以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係從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而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能由紙漿纖維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同時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係如下述。(1)一種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係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具備:供給製程,係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水溶液供給至噴射器的驅動流體供給口,同時將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的氣體狀物質供給至前述噴射器的吸引流體供給口;及處理製程,係將前述水溶液和前述氣體狀物質在前述噴射器內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從連接在處理槽下部的前述噴射器的混合流體吐出口吐出至前述處理槽內的處理液中,使前述混合物中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
本方法係將作為驅動流體的上述水溶液和作為吸引流體的上述氣體狀物質分別供給至噴射器,在噴射器內混合,藉此能有效率地形成作為混合流體的混合液,該混合流體係水溶液和氣體狀物質非常良好地混合而成。亦即,能形成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和氣體狀物質極為密合的混合液。而且,藉由將該混合液吐出至處理槽內的處理液中,即能攪拌處理液。進一步,氣體狀物質被吐出至處理液時,由於以細小的氣泡的狀態連續地被吐出,因此能在處理液內極廣闊地擴散。藉由該等,在不僅自噴射器吐出的混合液中的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也在處理槽內的處理液中的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之雙方,皆能極有效率地進行高吸水性聚合物和氣體狀物質的反應。而且,能將混合物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適當地氧化分解,使其溶解於處理液中且去除,並且能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藉此,能提升再生的紙漿纖維亦即再生紙漿纖維的純度,而能製造容易再利用的再生紙漿纖維。
因此,能從紙漿纖維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並且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
本方法(2)亦可如上述(1)的方法,其中,前述供給製程包含: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前述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處理槽的下部抽出,作為前述水溶液而供給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的製程。
本方法係於供給製程中,將含有混合物的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處理槽的下部抽出,使其循環至處理槽的上部。亦即,實質上執行複數次處理製程。藉此,能使高吸水性聚合物和氣體狀物質的反應更確實地進行。因而,能將高吸水性聚合物更適當地氧化分解,藉由在處理液中使其溶解而去除,能更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
本方法(3)亦可如上述(1)或(2)的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前處理供給製程,係在前述供給製程及前述處理製程之前,將前述混合物供給至前處理槽內的前處理液中;前處理製程,係將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之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藉由前述前處理槽內的氣體狀物質釋放部釋放,使前述混合物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該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係在前述前處理槽內,從前述前處理槽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述前處理液中的前述混合物,朝向從前述混合物的下方釋放;以及前處理液移送製程,係在前述前處理製程中,將含有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從前述處理槽的上部移送至前述處理液。
於附著在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多的情形,混合物的黏度可能因為高吸水性聚合物而變成較高。於該情形,即使是使用處理效率高的噴射器的處理製程,仍思及因為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而堵塞噴射器。因此,本方法係於供給製程及處理製程之前,藉由前處理製程減少混合物的附著在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具體而言,在供給製程之前,使在供給製程被供給至驅動流體供給口的水溶液中的混合物,於前處理製程中接觸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例示:臭氧氣體)。藉此,在供給製程之前,能使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和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接觸,使高吸水性聚合物某種程度氧化分解,使其溶解於處理液中且去除。亦即,在前處理製程中,能將混合物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某種程度降低。進一步,本方法係藉由將前處理製程後的前處理液的一部分移送至處理液,亦能減少處理液中的混合物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藉由該等,在處理製程中,能抑制因為水溶液中的混合物亦即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而堵塞噴射器。因而,即使讓水溶液中的混合物的量多,亦能形成混合物和氣體狀物質的混合液,穩定地吐出至處理槽內。因而,能增加在處理製程可處理的水溶液中的混合物,而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且,由於在處理製程應去除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因此能更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藉由該等,能更提升再生的紙漿纖維亦即再生紙漿纖維的純度,而能製造更容易再利用的再生紙漿纖維。因此,能從紙漿纖維更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並且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
本方法(4)亦可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前處理供給製程,係在前述供給製程及前述處理製程之前,將前述混合物供給至前處理槽內的前處理液中;前處理製程,係將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之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藉由前述前處理槽內的氣體狀物質釋放部釋放,使前述混合物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該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係在前述前處理槽內,朝向從前述前處理槽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述前處理液中的前述混合物,從前述混合物的下方釋放;以及前處理液移送製程,係在前述前處理製程中,將含有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移送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
於附著在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多的情形,混合物的黏度可能因為高吸水性聚合物而變成較高。於該情形,即使是使用處理效率高的噴射器的處理製程,仍可思及因為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而堵塞噴射器。因此,本方法係在供給製程及處理製程之前,藉由前處理製程減少混合物的附著在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具體而言,在供給製程之前,使在供給製程被供給至驅動流體供給口的水溶液中的混合物,於前處理製程中接觸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例示:臭氧氣體)。藉此,在供給製程之前,能使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和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接觸,使高吸水性聚合物某種程度氧化分解,使其溶解於處理液中且去除。亦即,在前處理製程中,能將混合物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某種程度減少。藉此,在處理製程中,能抑制因為水溶液中的混合物亦即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堵塞噴射器。因而,即使讓水溶液中的混合物的量多,亦能形成混合物和氣體狀物質的混合液,穩定地吐出至處理槽內。因而,能增加在處理製程可處理的水溶液中的混合物,而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且,由於在處理製程應去除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因此能更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藉由該等,能更提升再生的紙漿纖維亦即再生紙漿纖維的純度,而能製造更容易再利用的再生紙漿纖維。因此,能從紙漿纖維更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並且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
本方法(5)亦可如上述請求項3或4的方法,其中,前述前處理供給製程包含: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上部供給至前述前處理液中的製程。
本方法係在前處理供給製程中,將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使其循環至前處理槽的上部。亦即,實質上執行複數次前處理製程。藉此,在後段的處理製程中,能更抑制因為水溶液中的混合物亦即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堵塞噴射器。因而,即使讓水溶液中的混合物的量更多,亦能形成混合物和氣體狀物質的混合液,穩定地吐出至處理槽內。藉此,能更增加在處理製程,可處理的水溶液中的混合物,而進一步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且,由於在處理製程應去除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因此能進一步更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
本方法(6)亦可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前述處理槽和前述前處理槽係相同的槽,前述處理液和前述前處理液係相同的液,前述噴射器的前述混合流體吐出口係位於比前述氣體狀物質釋放部更靠前述槽的下方的部分,前述前處理製程係在前述槽的上方實施,前述處理製程係在前述槽的下方實施。
本方法係可在相同的槽中進行前處理製程和處理製程,由於不須為了實施本處理製程而將實施過前處理製程的混合物移送至其他槽,因此可提升處理效率。
本方法(7)亦可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前述氣體狀物質含有臭氧。
本方法由於可將纖維所含有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藉由臭氧氧化、分解紙漿纖維所含有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因此能將其氧化、分解所生成的生成物確實地溶解於處理液。亦即,能從紙漿纖維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其結果,能更提升再生的紙漿纖維亦即再生紙漿纖維的純度。進一步,藉由使用臭氧作為氣體狀物質,能漂白纖維,而能使再生紙漿纖維的顏色更接近白色。進一步,藉由使用臭氧作為氣體狀物質,能將紙漿纖維殺菌,而能使再生紙漿纖維更清潔。因而,能製造容易再利用的再生紙漿纖維。因此,能從紙漿纖維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並且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
本方法(8)亦可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不活化製程,該不活化製程係在使前述混合物中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之前,使用可將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的水溶液處理前述混合物,可將前述混合物中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
本方法係在不活化製程中,由於以能將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的水溶液,抑制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因此在後續的製程中,能更容易地藉由氣體狀物質在短時間將高吸水性聚合物氧化分解。亦即,能從紙漿纖維更確實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作為能將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的水溶液,例如可舉出酸性水溶液(例示:pH2.5以下)。由於酸性水溶液將高吸水性聚合物不活化的效果高,因此在不活化製程的階段,能更確實地抑制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
本發明中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係如下述。(9)一種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係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具備:噴射器,係具有驅動流體供給口、吸引流體供給口、以及混合流體吐出口;水溶液供給部,係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水溶液供給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氣體狀物質供給部,係將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的氣體狀物質,供給至前述吸引流體供給口;以及處理槽,係將混合液從連接在下部的前述混合流體吐出口供給至前述處理液中,該混合液含有處理液且係前述水溶液和前述氣體狀物質在前述噴射器內混合而成。
本裝置由於能執行上述(1)的方法,而能達成與該方法同樣的作用效果。
本裝置(10)亦可如請求項9的裝置,其中,前述處理槽包含處理液循環部,該處理液循環部係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前述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處理槽的下部抽出,作為前述水溶液而供給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
本裝置由於能執行上述(2)的方法,而能達成與該方法同樣的作用效果。
本裝置(11)亦可如請求項9或10的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前處理槽,係包含前處理液;氣體狀物質釋放部,係設置在前述前處理槽內,釋放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之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使前述混合物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該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係在前述前處理液中,朝向從前述前處理槽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述前處理液中的前述混合物,從前述混合物的下方釋放;以及前處理液移送部,係在前述前處理槽中,將含有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從前述處理槽的上部移送至前述處理液。
本裝置由於能執行上述(3)的方法,而能達成與該方法同樣的作用效果。
本裝置(12)亦可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的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前處理槽,係包含前處理液;氣體狀物質釋放部,係設置在前述前處理槽內,釋放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之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使前述混合物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該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係在前述前處理液中,朝向從前述前處理槽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述前處理液中的前述混合物,從前述混合物的下方釋放;以及前處理液移送部,係在前述前處理槽中,將含有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移送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
本裝置由於能執行上述(4)的方法,而能達成與該方法同樣的作用效果。
本裝置(13)亦可如請求項11或12的裝置,其中,前述前處理槽包含前處理液循環部,該前處理液循環部係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上部供給至前述前處理液中。
本裝置由於能執行上述(5)的方法,而能達成與該方法同樣的作用效果。
本裝置(14)亦可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的裝置,其中,前述處理槽和前述前處理槽係相同的槽,前述處理液和前述前處理液係相同的液,前述噴射器的前述混合流體吐出口係位於比前述氣體狀物質釋放部更靠前述槽的下方的部分。
本裝置由於能執行上述(6)的方法,而能達成與該方法同樣的作用效果。

[發明之效果]
若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則在從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而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中,從紙漿纖維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同時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作成為可能。
[第1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相關,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及裝置。但是,所謂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包含被使用者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即吸收、保持有使用者的排泄物之狀態的吸收性物品,也包含被使用過但未吸收、保持有排泄物者、及未使用但被廢棄者。吸收性物品例如可舉出紙尿褲、尿墊、生理用衛生棉、床墊片、寵物墊片。
首先,說明吸收性物品的構成例。吸收性物品具備表面薄片、背面薄片、以及配置在表面薄片和背面薄片之間的吸收體。作為吸收性物品的大小之一例,可舉出長度約15~100cm,寬度5~100cm。此外,吸收性物品亦可包含一般的吸收性物品進一步具備的其他構件,例如擴散薄片和防漏壁等。
作為表面薄片的構成構件,例如可舉出透液性的不織布、具有透液孔的合成樹脂薄膜、該等的複合薄片等。作為背面薄片的構成構件,例如可舉出不透液性的不織布、不透液性的合成樹脂薄膜、該等的複合薄片。作為擴散薄片的構成構件,例如可舉出透液性的不織布。作為防漏壁的構成構件,例如可舉出不透液性的不織布,亦可包含如橡膠般的彈性構件。此處,作為不織布和合成樹脂薄膜的材料,若為可作為吸收性物品使用則未有特別限制。該材料例如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烴系樹脂,6-尼龍、6,6-尼龍等聚醯胺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聚酯系樹脂等。本實施形態係以背面薄片的構成構件為薄膜、表面薄片的構成構件為不織布的吸收性物品為例進行說明。
作為吸收體的構成構件,可舉出吸收體材料亦即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作為紙漿纖維,若為可作為吸收性物品使用則未有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纖維素系纖維。作為纖維素系纖維,例如可舉出木材紙漿、交聯紙漿、非木材紙漿、再生纖維素、半合成纖維素等。作為紙漿纖維的大小,纖維的長徑的平均值例如可舉出數十μm,20~40μm為佳,纖維長的平均值例如可舉出數mm,2~5mm為佳。作為高吸水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 Polymer:SAP),若為可作為吸收性物品使用則未有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聚丙烯酸鹽系、聚磺酸鹽系、馬來酸酐鹽系的吸水性聚合物。作為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大小(乾燥時),粒徑的平均值例如可舉出數百μm,200~500μm為佳。
吸收體的一面及另一面係分別在表面薄片及背面薄片透過接著劑而接合。於俯視觀看,表面薄片中的以圍繞吸收體的方式延伸至吸收體的外側的部分(周緣部分),與背面薄片中的以圍繞吸收體的方式延伸至吸收體的外側的部分(周緣部分),係透過接著劑而接合著。因而,吸收體被包入表面薄片和背面薄片的接合體的內部。作為接著劑,若為吸收性物品可使用則未有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熱熔型接著劑。作為熱熔型接著劑,例如可舉出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聚異戊二烯-苯乙烯等橡膠系主體,或聚乙烯等烯烴系主體的感壓型接著劑或感熱型接著劑。
接著,說明與實施形態相關的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及裝置。本實施形態係從外部回收或取得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用以再生,從被回收等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將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進行分離,將被分離的混合物用於製造再生紙漿纖維。此時,收集複數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封入收集用的袋子(以下亦稱為「收集袋」)進行回收等,避免排泄物的污垢和菌類洩漏到外部。將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作為內側捲起或折疊,避免臭氣或排泄物擴散到周圍。
首先,說明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所使用的系統1。系統1係從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回收紙漿纖維且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系統。圖1係與實施形態相關的系統1的一例之示意方塊圖。系統1具備氧化劑處理裝置19,較佳為具備破袋裝置11、碎解裝置12、第1分離裝置13、第1除塵裝置14、第2除塵裝置15、第3除塵裝置16、第2分離裝置17、第3分離裝置18、及第4分離裝置20。
破袋裝置11係於不活化水溶液中,對封入有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收集袋開孔。破袋裝置11例如具備溶液槽、攪拌機及碎解刀。溶液槽儲存不活化水溶液。攪拌機係設置在溶液槽內,攪拌不活化水溶液使迴旋流產生。碎解刀係設置在溶液槽的下部,對被迴旋流拉入到溶液槽內的不活化水溶液的下方的收集袋開孔。但是,不活化水溶液是使高吸水性聚合物不活化的水溶液。因為不活化,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降低。其結果,高吸水性聚合物將水釋出至吸水性能可容許的量,亦即脫水。以下係以使用酸性水溶液作為不活化水溶液的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碎解裝置12係將沉到酸性水溶液的水面下的酸性水溶液中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按每一收集袋進行碎解。碎解裝置12例如包含碎解部和泵。碎解部係與溶液槽連接,將從溶液槽與酸性水溶液一起被送出的收集袋內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混合液91),按每一收集袋在酸性水溶液中碎解。作為碎解部,例如可舉出二軸碎解機(例示:二軸旋轉式碎解機、二軸差動式碎解機、二軸切斷式碎解機),具體而言可舉出二軸差動型碎解機的切割刀(住友重機械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製)。泵係連接在碎解部的下游側,將在碎解部得到的碎解物與酸性水溶液一起從碎解部汲出(混合液92)且送出到下一製程。碎解物包含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及其他資材(收集袋的素材、薄膜、不織布、彈性體等)。
第1分離裝置13係攪拌藉由碎解裝置12得到的含有碎解物和酸性水溶液的混合液92,且藉由洗淨將排泄物等污垢從碎解物去除,同時從混合液92分離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混合液93),且送出到第1除塵裝置14。作為第1分離裝置13,例如可舉出具備洗衣槽兼脫水槽及圍繞其之水槽的洗衣機,具體而言可舉出橫型洗衣機ECO-22B(股份有限公司稻本製作所製)。洗衣槽兼脫水槽(旋轉滾筒)可作為洗淨槽兼篩槽(分離槽)使用。設置在洗衣槽的周圍面的複數貫通孔的大小,例如圓孔時為直徑5~20mmφ,縫隙時為寬度5~20mm。
第1除塵裝置14係藉由具有複數開口的篩網,將從第1分離裝置13送出的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混合液93),分離成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混合液94)和其他資材(異物)。酸性水溶液的pH被維持在既定範圍內,就高吸水性聚合物的不活化(包含大小、比重的調整)之觀點較佳。既定範圍係pH的變動在±1.0以內的範圍,因應必要而添加酸性溶液等進行調整。作為第1除塵裝置14例如可舉出篩網分離機,具體而言可舉出分離機(Pack Pulper)(股份有限公司SATOMI製作所製)。篩網(篩)的開口的大小,例如圓孔時為直徑2~5mmφ,縫隙時為寬度2~5mm。至少可去除10mm見方程度以上的其他資材(異物)。
第2除塵裝置15係藉由具有複數開口的篩網,將從第1除塵裝置14送出的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混合液94),分離成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混合液95)和其他資材(異物)。酸性水溶液的pH係如上述般維持在既定範圍內為佳。作為第2除塵裝置15例如可舉出篩網分離機,具體而言可舉出LABO SCREEN(相川鐵工股份有限公司製)。篩網的開口的大小,例如縫隙時為寬度0.2~0.5mm,圓孔時為直徑0.2~0.5mmφ。至少可去除3mm見方程度以上的其他資材。
第3除塵裝置16係藉由離心分離,將從第2除塵裝置15送出的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混合液95),分離成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混合液96)和其他資材(比重大的異物)。酸性水溶液的Ph係如上述般維持在既定範圍內為佳。第3除塵裝置16例如可舉出氣旋(Cyclone)分離機,具體而言可舉出ACT低濃度清潔劑(相川鐵工股份有限公司製)。以既定的流速將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混合液95)供給至第3除塵裝置16的逆向圓錐筐體內,使相對地比重輕的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上升,使比重重的異物(金屬等)下降。
第2分離裝置17係藉由具有複數開口的篩網,將從第3除塵裝置16送出的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混合液96),分離成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混合液97),和酸性水溶液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作為第2分離裝置17例如可舉出滾筒篩網(Drum Screen)分離機,具體而言可舉出滾筒篩網脫水機(東洋SCREEN股份有限公司製)。滾筒篩網的開口的大小,例如縫隙時為寬度0.2~0.8mm,圓孔時為直徑0.2~0.8mmφ。至少可去除大量的高吸水性聚合物。
第3分離裝置18係藉由具有複數開口的篩網,將從第2分離裝置17送出的紙漿纖維、無法分離而殘留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混合液97),分離成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固體(混合物98),和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的液體,同時對固體施加壓力,將固體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壓潰。但是,固體含有若干的酸性水溶性氣。作為第3分離裝置18例如可舉出螺旋加壓脫水機,具體而言可舉出螺旋加壓脫水機(川口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製)。滾筒篩網的開口的大小,例如縫隙時為寬度0.1~0.5mm,圓孔時為直徑0.1~0.5mmφ。第3分離裝置18係從滾筒篩網側面的縫隙送出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和酸性水溶液的液體,同時從滾筒篩網前端的按壓被調整過的蓋體的間隙,將含有紙漿纖維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固體,進行壓潰高吸水性聚合物同時送出。蓋體被施加的按壓的壓力例如可舉出0.01MPa以上,1MPa以下。
從破袋裝置11到第3分離裝置18,可視為用以準備從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98之裝置。準備從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98之裝置,並不限定於上述各裝置,若為能得到來自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則其他裝置亦可。
氧化劑處理裝置19係藉由含有將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的氣體狀物質(例示:氧化劑)的水溶液(處理液),處理從第3分離裝置18送出的含有固體中被壓潰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混合物98)。藉此,將高吸水性聚合物氧化分解,使其溶解於處理液中,從紙漿纖維去除,將不含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與處理液一起送出(混合液99)。
圖2係氧化劑處理裝置19的構成例之示意模型圖。氧化劑處理裝置19具備前處理裝置19-1和處理裝置19-2。前處理裝置19-1係從混合物98的紙漿纖維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藉此,使混合物98的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的黏度降低。處理裝置19-2係藉由前處理裝置19-1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從黏度被降低的混合物98的紙漿纖維進一步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
前處理裝置19-1具備前處理槽101、氣體狀物質釋放裝置102、泵122(前處理液移送部)、泵121(前處理液循環部)、以及氣體狀物質分解裝置103。
前處理槽101係含有前處理液P1之槽。前處理液P1例如初期是水,隨著進行前處理裝置19-1之處理而溶入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Z1(後述),或事前使氣體狀物質Z1溶入亦可。
氣體狀物質釋放裝置102係用於將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Z1釋放至前處理槽101內的前處理液P1中之裝置,包含氣體狀物質釋放部102a和氣體狀物質生成部102b。氣體狀物質生成部102b生成使高吸水性聚合物在前處理液P1可溶解地分解的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Z1。氣體狀物質Z1係含有氧化劑的氣體狀物質,作為氧化劑例如可舉出氣體狀的臭氧、二氧化氯,從二氧化氯等的觀點來看較佳為臭氧。氣體狀物質釋放部102a設置在前處理槽101內,在前處理液P1中,朝向從前處理槽101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處理液P1中的混合物98(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從混合物98的下方釋放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Z1。氣體狀物質Z1例如被釋放成多數的細小氣泡狀。藉此,混合物98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氧化分解,溶解在前處理液P1中且被減少。亦即,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被減少,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的黏度降低。
此外,氧化劑可以不是氣體,使液體或固體溶化在液體中者亦可,作為這種氧化劑例如可舉出過乙酸、次氯酸鈉、過氧化氫。於該情形,氣體狀物質釋放部102a釋出溶化有氧化劑的液體。
泵122(前處理液移送部)設置在配管135的途中,該配管135連接設置在前處理槽101的下部的送出口101c、和設置在處理裝置19-2的處理槽105(後述)的上部的供給口105a。泵122係將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已在前處理槽101中被減少的混合物98的前處理液P1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抽出,從處理槽105的上部移送至處理液P2。
泵121(前處理液循環部)設置在配管132的途中,該配管132連接設置在前處理槽101的下部的送出口101b、和設置在前處理槽101的上部的供給口101a。泵121係將含有混合物98的前處理液P1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抽出,從前處理槽101的上部供給至前處理液P1中。此外,泵121透過配管131、132接收混合有混合物98和水的水溶液,透過配管132從供給口101a供給到前處理槽101。配管131、132的液體流通係藉由配管131的閥V1及配管132的閥V2控制。
氣體狀物質分解裝置103透過配管134接收蓄積在前處理槽101的上部的氣體狀物質Z1,將氣體狀物質分解使其無害化且釋出到外部。
此外,前處理槽101內的前處理液P1在初期只是前處理液P1,開始後變成混合有前處理液P1和混合物98、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Z1的液體,本實施形態中亦包含該液體,將前處理槽101內的液體作為前處理液P1。
處理裝置19-2具備處理槽105、氣體狀物質供給裝置(氣體狀物質供給部)106、噴射器107、泵123(水溶液供給部、處理液循環部)、泵124、以及氣體狀物質分解裝置108。
處理槽105係含有處理液P2之槽,從容易讓自噴射器107吐出的混合液98L(後述)在處理液P2產生迴旋流的觀點來看,以圓筒形為佳。處理液P2例如初期是水,隨著進行處理裝置19-2之處理而溶入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Z2(後述),隨著進行前處理裝置19-1之處理而含有包含混合物98(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的前處理液P1。或者,事前使氣體狀物質Z2溶入亦可。
氣體狀物質供給裝置106生成使高吸水性聚合物在處理液P2可溶解地分解的氣體狀物質Z2,且供給至噴射器107。氣體狀物質Z2與氣體狀物質Z1相同,但物質種類相異亦可。
泵123(水溶液供給部、處理液循環部)係將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的混合物98的水溶液供給至噴射器107。泵123設置在配管136的途中,配管136連接處理槽105的下部的送出口105b,和位於處理槽105的下部且比送出口105b更靠上方的供給口105c。從容易使自噴射器107吐出的混合液98L在處理液P2形成的迴旋流上升的觀點,供給口105c附近的配管136稍微傾向上方為佳。
噴射器107(吸引器(Aspirator))設置在配管136的途中,具有驅動流體供給口DI、吸引流體供給口AI及混合流體吐出口CO。噴射器107使驅動流體從驅動流體供給口DI流到混合流體吐出口CO,藉由文士里效應使流路途中的狹窄部呈減壓狀態,將吸引流體從吸引流體供給口AI引入狹窄部,使其與驅動流體混合,作為混合流體而自混合流體吐出口CO吐出。此處,藉由泵123將處理槽105中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混合物)的處理液P2供給至驅動流體供給口DI,流向混合流體吐出口CO。隨此,來自氣體狀物質供給裝置106的氣體狀物質Z2從吸引流體供給口AI被吸引至噴射器107內。藉此,將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的處理液P2與氣體狀物質Z2混合,作為混合液98L從混合流體吐出口CO被吐出至處理槽105。被吐出的混合液係藉由氣體狀物質Z2將高吸水性聚合物氧化分解、去除,同時在處理槽105內迴旋,一邊攪拌處理液P2,一邊緩緩地上升至上方。
泵124設置在配管139的途中,該配管139係連接設置在處理槽105的下部的送出口105d和後段的機器(不圖示)。泵124係將處理槽105中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去除的混合物98的處理液P2的至少一部分,從處理槽105的下部抽出,移送至後段的機器。
氣體狀物質分解裝置108係透過配管138接收蓄積在處理槽105的上部的氣體狀物質Z2,將氣體狀物質Z2分解使其無害化且釋出到外部。
此外,處理槽105內的處理液P2在初期只是處理液P2,開始後變成混合有處理液P2和混合物、氣體狀物質的液體,本實施形態中亦包含該液體,將處理槽105內的液體作為處理液P2。
此處,在氧化劑處理裝置19中,併用前處理裝置19-1和處理裝置19-2是為了以下理由。從處理效率的觀點,僅使用具備噴射器107的處理裝置19-2為佳。但是,在被供給至氧化劑處理裝置19的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中,若附著在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濃度高則混合物98的黏度變高,可思及會堵塞噴射器107。因此,為了處理該情形,本實施形態中,首先,藉由以前處理裝置19-1處理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使混合物98的黏度降低到不堵塞噴射器107的程度,亦即減少高吸水性聚合物。
接著,第4分離裝置20藉由具有複數開口的篩網,將含有經氧化劑處理裝置19處理過的紙漿纖維的處理液(混合液99),分離成處理液和紙漿纖維。藉此,回收紙漿纖維,生成再生紙漿纖維。作為第4分離裝置20例如可舉出篩網分離機。篩網(篩)的開口的大小,例如縫隙時為寬度0.2~0.8mm,圓孔時為直徑0.2~0.8mmφ。
此外,系統1較佳為具備臭氧處理裝置22、pH調整裝置23及儲水槽24,作為用於使在系統1使用的酸性水溶液再生、再利用的裝置。藉由酸性水溶液的再利用,可削減酸性水溶液的成本。臭氧處理裝置22係將從已藉由第2分離裝置17分離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進一步分離高吸水性聚合物後的酸性水溶液,以含臭氧的水溶液進行殺菌處理。pH調整裝置23係調整以含臭氧的水溶液殺菌處理過的酸性水溶液的pH,生成被再生的酸性水溶液。儲水槽24儲存被再生的酸性水溶液中的剩餘份。
接著,說明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該方法係從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回收紙漿纖維,因而生成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圖3係與本實施形態相關的方法的一例之示意流程圖。該方法具備氧化劑處理製程S19,較佳為具備開孔製程S11、碎解製程S12、第1分離製程S13、第1除塵製程S14、第2除塵製程S15、第3除塵製程S16、第2分離製程S17、第3分離製程S18、以及第4分離製程S20。以下詳細地說明。
開孔製程S11係藉由破袋裝置11執行。將封入有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收集袋,投入至積存有酸性水溶液的溶液槽,在收集袋中的與酸性水溶液接觸的表面開孔。酸性水溶液以若在收集袋開孔則收集袋內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污垢、菌類或臭氣不釋出到外部的方式,環繞收集袋的周圍進行密封。若酸性水溶液從孔浸入收集袋內,則收集袋內的氣體釋出到收集袋A的外部,收集袋的比重變成比酸性水溶液更重,收集袋在溶液槽的酸性水溶液內沉降得更深。酸性水溶液將收集袋內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內的高吸水性聚合物不活化。
藉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內的高吸水性聚合物不活化,且其吸水能力降低,使高吸水性聚合物脫水,粒徑變小。其結果係在後續的各製程中,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的處理變得容易,處理效率提升。使用酸性水溶液(無機酸或有機酸的水溶液)作為不活化水溶液的理由,係與使用石灰或氯化鈣等的水溶液之情形相較,在紙漿纖維不殘留灰分,容易以pH調整高吸水性聚合物的不活化程度(粒徑和比重的大小)之故。作為酸性水溶液的pH係1.0以上、4.0以下為佳,1.2以上、2.5以下更佳。若pH過高則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能力無法充分地降低,進一步亦有殺菌能力降低之虞。pH過低時,有設備腐蝕之虞,變得在排水處理為了中和處理而需要大量的鹼性藥品。尤其,為了分離成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和其他資材,紙漿纖維的大小和比重與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大小和比重較接近為佳。因而,藉由使酸性水溶液的pH為1.0以上、4.0以下,藉由不活化能使高吸水性聚合物更小,藉此,能使紙漿纖維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大小和比重彼此較接近。作為有機酸例如可舉出檸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酸、乙醇酸、蘋果酸等,但檸檬酸等羥基碳酸酯系的有機酸特佳。藉由檸檬酸的螯合效果,可捕捉並去除排泄物中的金屬離子等,且以檸檬酸的洗淨效果,可期待高的去污效果。另一方面,作為無機酸例如可舉出硫酸、鹽酸、硝酸,從不含氯和成本等的觀點來看,以硫酸為佳。由於pH會因為水溫而變化,本發明中的pH係設為所謂以水溶液溫度20℃測定的pH。有機酸水溶液的有機酸濃度未有特別限定,但有機酸為檸檬酸時,0.5質量%以上4質量%以下為佳。無機酸水溶液的無機酸濃度未有特別限定,但無機酸為硫酸時,0.1質量%以上0.5質量%以下為佳。
碎解製程S12係藉由碎解裝置12執行。將含有開孔且沉在酸性水溶液的水面下的收集袋的酸性水溶液亦即混合液91,從溶液槽排出,同時將收集袋內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按每一收集袋在酸性水溶液中進行碎解。而且,藉由泵將含有在碎解部得到的碎解物的酸性水溶液(混合液92)從碎解部汲出,送出到下一製程。
此處,在碎解製程S12,將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按每一收集袋進行碎解,使碎解物的大小的平均值為5cm以上、10cm以下為佳。作為吸收性物品,假設長度為約15~100cm、寬度10~100cm。藉由以使碎解物的大小的平均值成為5cm以上、10cm以下的方式,可在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背面薄片及/或表面薄片確實地加上裂痕。藉此,在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可從裂痕大致不剩地取出紙漿纖維,因此可提升紙漿纖維的回收率(被再生的紙漿纖維的總量/被供給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紙漿纖維的總量)。若大小的平均值未達5cm,則紙漿纖維以外的其他資材(例示:薄膜(收集袋的素材、背面薄片等)、不織布(表面薄片等)、彈性體(防漏壁用橡膠等))被切斷得過小,在後續製程中變得不易分離該等資材和紙漿纖維,使紙漿纖維的回收率降低。另一方面,若大小的平均值大於10cm,則變得不易在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加上裂痕,使紙漿纖維的回收率降低。
第1分離製程S13係藉由第1分離裝置13執行。攪拌在碎解裝置12得到的含有碎解物和酸性水溶液的混合液92,進行洗淨以從碎解物去除污垢,同時將混合液92分離成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和其他資材。其結果,混合液92中的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一部分,含有其他資材等)通過貫通孔而被分離,從第1分離裝置13被送出(混合液93)。混合液92中的除了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以外的其他資材無法通過貫通孔,而殘留在第1分離裝置13內或另行送出。
本方法(系統)在將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進行碎解的碎解處理(開孔製程S11(破袋裝置11)~第1分離製程S13(第1分離裝置13))中,至少具備開孔製程S11(破袋裝置11)、碎解製程S12(碎解裝置12)。因而,由於將放入收集袋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按每一收集袋在不活化水溶液中進行碎解,所以至少在開始碎解前,幾乎不會有排泄物的污垢和菌類混入不活化水溶液、或產生臭氣的情形。而且,將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碎解時,即使污垢和菌類混入不活化水溶液、或產生臭氣,由於在大致與碎解同時,混入有污垢和菌類的不活化水溶液會與碎解物一起從溶液槽被送出,因此幾乎不會在溶液槽殘留污垢和菌類,可流掉。此外,由於能以不活化水溶液密封臭氣,而能將臭氣的產生抑制得較低。藉此,在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碎解時,能抑制污垢和菌類飛散、或釋出臭氣。
此外,亦可不在不活化水溶液中按每一收集袋將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碎解,而在氣體中(例示:空氣中)按每一收集袋將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碎解。於該情形,不需要開孔製程S11,在無不活化水溶液的狀態的空氣中讓碎解製程S12進行碎解。其後,使不活化水溶液和碎解製程S12的碎解物一起被供給至第1分離製程S13。
接著,第1除塵製程S14係藉由第1除塵裝置14執行。從第1分離裝置13送出的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亦即混合液93,係pH被維持在既定範圍內,同時藉由篩網被分離成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和其他資材。其結果,混合液93中的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一部分,含有其他資材等)通過篩網而被分離,從第1除塵裝置14被送出(混合液94)。混合液93中的除了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以外的其他資材,係無法通過篩網而殘留在第1除塵裝置14內或另行送出。作為酸性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合計濃度,例如可舉出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以0.1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為佳。且,酸性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比,例如可舉出50~90質量%:50~10質量%。
此外,至少在第1除塵製程S14前,將酸性水溶液的pH調整成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比重及大小和各紙漿纖維的比重及大小的相異在既定範圍內,且維持到第3分離製程S18為佳。既定範圍內係指例如一方為另一方的0.2~5倍的範圍內。於該情形,第1除塵製程S14以前的製程可視為不活化製程,該不活化製程係混合pH被調整成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的比重及大小的相異皆在既定範圍內的酸性水溶液、和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使高吸水性聚合物不活化。
第2除塵製程S15係藉由第2除塵裝置15執行。從第1除塵裝置14送出的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亦即混合液94,係pH被維持在既定範圍內,同時藉由篩網被分離成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和其他資材。其結果,混合液94中的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一部分,含有其他資材等)通過篩網而被分離,從第2除塵裝置15被送出(混合液95)。混合液94中的除了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以外的其他資材,係無法通過篩網而殘留在第2除塵裝置14內或另行送出。
第3除塵製程S16係藉由第3除塵裝置16執行。從第2除塵裝置15送出的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亦即混合液95,係pH被維持在既定範圍內,同時在逆向圓錐筐體內被離心分離,分離成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和其他資材(比重大的異物)。其結果,混合液95中的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從第3除塵裝置16(旋風分離機)的上部被送出(混合液96)。另一方面,混合液95中除了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以外的如金屬般比重大的其他資材,係從第3除塵裝置16(旋風分離機)的下部被送出。
本方法(系統)係於去除異物(其他資材)的除塵處理(第1除塵製程S14(第1除塵裝置14)~第3除塵製程S16(第3除塵裝置16))至少具備第2除塵製程S15(第2除塵裝置15)、第3除塵製程S16(第3除塵裝置16))。因而,使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因為大小,而容易從除了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以外的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其他資材中主要的樹脂材料分離(第2除塵製程S15(第2除塵裝置15)),且因為比重而能容易從其他資材中比重大的材料例如金屬材料分離(第3除塵製程S16(第3除塵裝置16))。而且,其後藉由將紙漿纖維和高吸水性聚合物彼此分離(第2、3分離製程S17、S18(第2、3分離裝置17、18)),能容易地從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回收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此時,能減少分離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和其他資材的處理次數,而可提升處理效率。
接著,第2分離製程S17係藉由第2分離裝置17執行。從第3除塵裝置16送出的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亦即混合液96,係藉由滾筒篩網,被分離成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和酸性水溶液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其結果,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通過滾筒篩網而從混合液96被分離,從第2分離裝置17被送出。混合液96中的含有紙漿纖維的酸性水溶液,因為無法通過滾筒篩網而從第2分離裝置17另行被送出(混合液97)。藉由以篩網分離機等,從被分離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分離高吸水性聚合物,能回收高吸水性聚合物。
第3分離製程S18係藉由第3分離裝置18執行。從第2分離裝置17被送出,具有無法分離而殘留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及酸性水溶液亦即混合液97,係藉由滾筒篩網,被分離成含有紙漿纖維及無法分離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固體亦即混合物98,和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的液體。而且,與分離一起將固體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加壓壓潰。其結果,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酸性水溶液通過滾筒篩網而從混合液97被分離,從第3分離裝置18被送出。混合液97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被壓潰的紙漿纖維無法追加滾筒篩網,從滾筒篩網前端部的蓋體的間隙被送出到第3分離裝置18的外側(混合物98)。
從開孔製程S11到第3分離製程S18,可視為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98的準備製程。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98的準備製程,並不限定於上述各製程,只要能得到來自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則其他製程亦可。
氧化劑處理製程S19係藉由氧化劑處理裝置19執行。以含有氧化劑的水溶液,處理從第3分離裝置18被送出的固體中的紙漿纖維及被壓潰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混合物98)。藉此,高吸水性聚合物氧化分解而從紙漿纖維被去除。其結果,附著在混合物98的紙漿纖維(例示:殘留在紙漿纖維的表面)的高吸水性聚合物,係藉由含有氧化劑(例示:臭氧)的水溶液(處理液)氧化分解,藉由變化成在水溶液中可溶的低分子量的有機物,從紙漿纖維被去除。此處,高吸水性聚合物氧化分解且變化成在水溶液中可溶的低分子量的有機物之狀態,係指高吸水性聚合物通過2mm的篩網之狀態。藉此,去除紙漿纖維所含有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等雜質,能生成純度高的紙漿纖維,且能進行氧化劑處理所致之紙漿纖維的殺菌、漂白及消臭。本實施形態係使用臭氧作為氧化劑。
例如圖2所示之氧化劑處理裝置19,作為氧化劑處理製程S19,係在前處理裝置19-1進行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前處理製程S19-1b及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1c,進一步,在處理裝置19-2進行供給製程S19-2a及處理製程S19-2b。
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係將混合物98供給至前處理槽101內的前處理液P1中。
前處理製程S19-1b係在前處理槽101內,朝向從前處理槽101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處理液P1中的混合物98,從混合物的下方,將氣體狀物質Z1藉由前處理槽101內的氣體狀物質釋放部102a釋放,使混合物98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
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1c係將含有在前處理製程S19-1b中已被減少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98的前處理液P1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抽出,從前處理槽101的上部移送至處理液P2。
具體而言係如下述。
在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中,含有在第3分離製程S18被分離的紙漿纖維(高吸水性聚合物殘留)的混合物98,被追加水而成為水溶液。該水溶液係透過配管131、132(V1開、V2閉),藉由泵121從前處理槽101的上部的供給口101a被供給至前處理液P1中。
接著,在前處理製程S19-1b中,前處理液P1係酸性水溶液(因為臭氧的失活抑制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不活化),比重大致1。因而,紙漿纖維係從前處理液P1的上部朝向下部沉降下去。另一方面,在氣體狀物質生成部102b生成的含有臭氧的氣體狀物質Z1,係透過配管133從氣體狀物質釋放部102a釋放至前處理槽101。氣體狀物質Z1係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附近以細小的氣泡的狀態(例示:微氣泡或奈米氣泡)連續地被釋放至前處理液P1內,從前處理液P1的下部朝向上部上升上去。接著,在前處理液P1內,從上部朝向下部沉降的紙漿纖維和從下部朝向上部上升的氣體狀物質Z1,係相對向前進同時互相衝突。而且,氣體狀物質Z1係包入紙漿纖維般地附著在紙漿纖維的表面。此時,氣體狀物質Z1中的臭氧與紙漿纖維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進行反應,使高吸水性聚合物氧化分解,溶解在前處理液P1中。由於是對向流,能提升紙漿纖維所含有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和氣體狀物質Z1的接觸機率。藉此使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使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的黏度減少。因此,在後段的處理製程S19-2b中,能防止因為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堵塞噴射器107。
接著,在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1c中,將含有在前處理製程S19-1b中已被減少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98的前處理液P1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的送出口101c透過配管135藉由泵122被抽出,從處理槽105的上部的供給口105a供給到處理液P2中。此外,含有蓄積在前處理槽101上部的臭氧的氣體狀物質Z1的臭氧,係在氣體狀物質分解裝置103被分解且無害化,釋出到外部。
但是,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亦可具有:將含有混合物的前處理液P1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抽出,從前處理槽101的上部供給至前處理液P1中的製程。具體而言,含有混合物的前處理液P1的至少一部分,係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的送出口101b透過配管131、132(V1閉、V2開)藉由泵121被汲出,從前處理槽101的上部的供給口101a被供給至前處理液P1中。
供給製程S19-2a係將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同時將氣體狀物質Z2供給至噴射器107的吸引流體供給口AI。
處理製程S19-2b係將水溶液和氣體狀物質Z2在噴射器107內混合而成的混合液98L,從連接在處理槽105的下部的噴射器107的混合流體吐出口CO,吐出至處理槽105內的處理液P2中,使混合物98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
具體而言係如下述。在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1c中,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混合物98的前處理液P1的至少一部分,被供給到處理槽105的處理液P2中,混合物98沉降到處理液P2,同時被含有於處理液P2。處理液P2係酸性水溶液(因為臭氧的失活抑制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不活化),比重大致1。
在供給製程S19-2a中,含有混合物98的處理液P2的至少一部分,從處理槽105的下部被汲出,且作為水溶液被供給至驅動流體供給口DI。亦即,含有包含混合物98的前處理液P1的處理液P2的至少一部分,係透過配管136藉由泵123而從處理槽105的下部的送出口105b被汲出,作為水溶液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進一步,含有在氣體狀物質供給裝置106生成的臭氧的氣體狀物質Z2,係透過配管137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吸引流體供給口AI。
接著在處理製程S19-2b中,在噴射器107將含有混合物98的處理液P2和氣體狀物質Z2混合而生成的混合液98L,係從混合流體吐出口CO被吐出至處理槽105內的處理液P2。此時,含有混合物98的處理液P2和氣體狀物質Z2係在噴射器107內的極狹窄的區域被混合,因此,能形成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98和氣體狀物質Z2極密合的混合液98L。且,藉由將混合液98L吐出至處理槽105內的處理液P2中,能攪拌處理液P2。進一步,氣體狀物質Z2被吐出至處理液P2時,係以細小的氣泡的狀態(例示:微氣泡或奈米氣泡)連續地被吐出,因此,能在處理液P2內極廣闊地擴散。藉由該等,能使處理槽105中的紙漿纖維所含有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和氣體狀物質Z2所含有的臭氧的接觸機率極高。藉此,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被去除。
然後,含有在處理製程S19-2b中被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的處理液P2的至少一部分,係從處理槽105的下部的送出口105d透過配管139藉由泵124被汲出,作為混合液99被移送至後段的機器。此外,含有蓄積在處理槽105的上部的臭氧的氣體狀物質Z2的臭氧,係在氣體狀物質分解裝置108被分解且無害化,被釋出到外部。
將含有臭氧的氣體狀物質Z1、Z2供給至前處理液P1、處理液P2時,前處理液P1,處理液P2中的臭氧濃度例如可舉出1~50質量ppm。氣體狀物質Z1、Z2中的臭氧濃度例如可舉出40~200g/m3 。氣體狀物質Z1、Z2中的紙漿纖維(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濃度例如可舉出0.1~20質量%。紙漿纖維存在前處理槽101、處理槽105內的時間例如可舉出2分鐘~60分鐘。氣體狀物質Z1、Z2較佳係以微氣泡或奈米氣泡被供給至前處理液P1、處理液P2中。微氣泡係氣泡的直徑為1~1000μm程度,奈米氣泡係氣泡的直徑為100~1000nm程度。微氣泡或奈米氣泡係微細的氣泡,每單位體積的表面積大,液中的上升速度慢,因此能提升氣泡與紙漿纖維接觸的機率,並且能與大量的紙漿纖維的表面接觸。藉此,以微細的氣泡將紙漿纖維全部包入,能使紙漿纖維和氣體狀物質的接觸面積更為增加。進一步,藉由氣泡的浮力,使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的沉降速度降低,能使紙漿纖維和氣體狀物質的接觸時間更為增加。因此,能使紙漿纖維所含有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更確實地氧化分解,而能從紙漿纖維去除。
但是,氧化劑為臭氧時,藉由處理液為酸性水溶液,能抑制臭氧的失活,而能提升臭氧的效果(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氧化分解、殺菌、漂白、消臭)。此外,除了能將高吸水性聚合物不活化以外,在碎解處理和除塵處理使用酸性水溶液的情形,由於在各處理間有連續性,因此不會有在各處理間藉由水溶液相異而產生任何不良情形之虞,能穩定地且確實地進行處理。進一步,從減少酸所致之對作業者和裝置的影響的觀點來看,酸性水溶液中的有機酸為佳,其中又從去除金屬的觀點來看,以檸檬酸為佳。
第4分離製程S20係藉由第4分離裝置20執行,含有在氧化劑處理裝置19處理過的紙漿纖維的處理液亦即混合液99,係通過具有複數開口的篩網,從混合液99分離成紙漿纖維和處理液。其結果,處理液P2通過篩網而從混合液99被分離,從第4分離裝置20被送出。被分離的處理液P2亦即氧化劑處理液,可返回氧化劑處理裝置19再利用。可削減氧化劑處理液的成本。另一方面,混合液99中的紙漿纖維無法通過篩網而殘留在第4分離裝置20,或另行送出。以上製程是回收紙漿纖維的製程,因而可說是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製程。
但是,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比重係以JIS K 0061的化學製品之密度及比重測定方法的比重瓶法測定。
另一方面,由於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水後)的大小不易實測,因此假定高吸水性聚合物是球,如以下方式算出其大小(直徑)。亦即,將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前的平均直徑設為200μm,根據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收的水溶液中的水量,藉由體積膨脹計算推定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水後的大小(直徑)。此處,如以下方式進行體積膨脹計算。首先,計測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收的水量(每1粒)。接著,將相當於該水量的水的體積假設為吸水後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體積V,根據V=4/3πr3 求出吸水後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半徑r。而且,將半徑r的2倍的直徑設定為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水後)的大小。
但是,如以下方式測定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比例。首先,採取酸性水溶液的一部分作為試料,將該試料放入200網眼的過濾器以測定試料重量W0。接著,將過濾器上的試料吊掛5分鐘以瀝水,以既定的絕對乾燥方法(以120℃加熱10分鐘,使其乾燥的方法)進行絕對乾燥,測定得到的絕對乾燥物的絕對乾重量W1。接著,將絕對乾燥物浸漬在含有臭氧的水溶液中,以上述絕對乾燥方法將得到之物進行絕對乾燥,測定作為紙漿纖維的絕對乾重量W2。而且,將從絕對乾重量W1減去絕對乾重量W2的重量作為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酸性水溶液中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比例係根據下式計算。亦即,(紙漿纖維的比例)=(絕對乾重量W2)/(試料重量W0),(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比例)=(絕對乾重量W1-絕對乾重量W2)/(試料重量W0)。由於污垢的固體重量極小,故重量比例上忽視之。
但是,水溶液中的臭氧的濃度係如以下方式測定。首先,在放入有碘化鉀約0.15g和10%檸檬酸溶液5mL的100mL刻度量筒,放入溶解有臭氧的水溶液85mL。反應後,移到200mL的三角燒瓶。在其中加入澱粉溶液,著色成紫色後,一邊以0.01mol/L硫代硫酸鈉攪拌至無色一邊進行滴定。根據滴定值使用下式算出水溶液中的臭氧的濃度。水溶液中的臭氧的濃度(質量ppm)=滴定所需要的0.01mol/L硫代硫酸鈉(mL)×0.24×0.85(mL)
該方法較佳為具備臭氧處理製程S22和pH調整製程S23。該等製程係用於讓使用後的酸性水溶液再生、再利用的製程,可削減酸性水溶液的成本。臭氧處理製程S22係從在第2分離製程S17被分離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及酸性水溶液分離酸性水溶液,以含臭氧的水溶液殺菌處理。pH調整製程S23係調整經殺菌處理的酸性水溶液的pH,生成再生的酸性水溶液。再生的酸性水溶液被供給至破袋裝置11,或在碎解製程S12不使用不活化水溶液而進行碎解時,被供給至第1分離製程S13。酸性水溶液的剩餘份係儲存在儲水槽24。
本方法(系統)係在回收紙漿纖維等的回收處理(第2分離製程S17(第2分離裝置17)~第4分離製程S20(第4分離裝置20)),至少具備氧化劑處理製程S19(氧化劑處理裝置19)。而且,在氧化劑處理製程S19(氧化劑處理裝置19)中,至少具備供給製程S19-2a及處理製程S19-2b(處理裝置19-2)。在供給製程S19-2a及處理製程S19-2b(處理裝置19-2),將作為驅動流體的水溶液(含有包含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的混合物98)和作為吸引流體的氣體狀物質Z2分別供給至噴射器107,噴射器107內混合,藉此能有效率地形成兩者良好地混合的混合流體亦即混合液98L。此時,能使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98和氣體狀物質Z2極密合。而且,藉由將該混合液98L吐出至處理槽105內的處理液P2中,即能攪拌處理液P2。進一步,氣體狀物質Z2被吐出至處理液P2時,由於以細小的氣泡的狀態連續地被吐出,因此能在處理液P2內極廣闊地擴散。藉由該等,不僅在自噴射器107被吐出的混合液98L中的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也在處理槽105內的處理液中的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的雙方,皆能極有效率地進行高吸水性聚合物和氣體狀物質Z2的反應。而且,能將混合物98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適當地氧化分解,使其溶解於處理液P2中且去除,並且能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藉此,能提升再生的紙漿纖維亦即再生紙漿纖維的純度,而能製造能容易再利用的再生紙漿纖維。因此,能從紙漿纖維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並且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
如上述般,在供給製程S19-2a及處理製程S19-2b(處理裝置19-2),高吸水性聚合物附著的紙漿纖維和氣體狀物質的密合接觸、混合液98L所致之處理液的攪拌、氣泡的廣範圍擴散等,對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去除有效地發揮功能。因而,與前處理製程S19-1b(前處理裝置19-1)相較,處理製程S19-2b(處理裝置19-2)的處理效率較高。但是,於附著在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多的情形,因高吸水性聚合物而可能使混合物98的黏度較高。於該情形,若將被供給至氧化劑處理製程S19(氧化劑處理裝置19)的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直接供給至處理裝置19-2,則可思及因為混合物98而堵塞噴射器107。因此,為了能處理這種情形,本實施形態係在供給製程S19-2a及處理製程S19-2b(處理裝置19-2)之前,藉由前處理製程S19-1b (前處理裝置19-1)減少混合物98的附著在紙漿纖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具體而言,在供給製程S19-2a之前,使在供給製程S19-2a被供給至驅動流體供給口DI的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於前處理製程S19-1b中接觸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Z1(例示:臭氧氣體)。藉此,在供給製程S19-2a之前,能使高吸水性聚合物某種程度氧化分解,使其溶解在前處理液P1中且去除。亦即,在前處理製程S19-1b中,能將混合物98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某種程度減少。進一步,本實施形態係藉由將前處理製程S19-1b後的前處理液P1的一部分移送至處理液P2,在混合物98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之前,亦能在處理液P2中減少混合物98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藉由該等,在處理製程S19-2b中,能抑制因為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亦即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而堵塞噴射器107。因而,即使讓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的量多,亦能形成混合物98和氣體狀物質Z2的混合液98L,穩定地吐出至處理槽105內。藉此,可增加能在處理製程S19-2b處理的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而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且,由於在處理製程S19-2b應去除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能更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藉由該等,能更提升再生的紙漿纖維亦即再生紙漿纖維的純度,而能製造更容易再利用的再生紙漿纖維。因此,能從紙漿纖維更適當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並且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
但是,在被供給至氧化劑處理製程S19(氧化劑處理裝置19)的混合物98的黏度低的情形、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低的情形等,在前處理製程S19-1b(前處理裝置19-1)不須減少混合物98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於該情形,可省略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及前處理製程S19-1b (前處理裝置19-1)。此時,被供給至氧化劑處理裝置19的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可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及處理裝置19-2的處理槽105的上部的供給口105a的至少一方(參照第2實施形態(圖4))。即使這種情形,仍能達成上述本實施形態的效果,亦即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效果。進一步,可省略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及前處理製程S19-1b(前處理裝置19-1),而能更提升處理效率並且節省空間。
此外,即使在被供給至氧化劑處理製程S19 (氧化劑處理裝置19)的混合物98的黏度較低的情形、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較低的情形等,於應處理的混合物98的量多的情形,將複數噴射器107(及泵123和配管136)設置在處理槽105亦可。於該情形,仍能達成上述本實施形態的效果,亦即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效果,並且能處理更多的混合物98,而能更提升處理效率。且,由於若將複數噴射器107設置在處理槽105,則能減少供給至一個噴射器107的混合物98,因此即使為混合物98的黏度高的情形,亦可省略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及前處理製程S19-1b(前處理裝置19-1)。
且,作為本實施形態中的較佳態樣,在供給製程S19-2a中,將含有混合物98的處理液P2的至少一部分從處理槽105的下部的送出口105b抽出,透過噴射器107,使其循環至比處理槽105的下部更靠上方的上部。該處理槽105的下部的紙漿纖維,係一度通過噴射器107,以迴旋流移動到處理槽105的上方,同時最終沉降至下部者、被浸漬在溶入有氣體狀物質Z2的處理液P2中者。因而,這種紙漿纖維可視為已經至少一度被執行過處理製程S19-2b者。因此,在供給製程S19-2a,將處理液P2的一部分從處理槽105的下部抽出,透過噴射器107使其循環至處理槽105的上部,藉此可實質地將處理製程S19-2b執行複數次。藉此,能使高吸水性聚合物和氣體狀物質Z2的反應更確實地進行。因而,將高吸水性聚合物更適當地氧化分解,使其更溶解在處理液P2中而能去除,而能更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
且,作為本實施形態中的較佳態樣,在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中,將前處理液P1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的送出口101b抽出,使其循環至前處理槽101的上部的供給口101a。該前處理槽101的下部的紙漿纖維,係一度從供給口101a被供給至前處理槽101的上部,最終沉降至下部者、被浸漬在溶入有氣體狀物質Z1的前處理液P1中者。因而,這種紙漿纖維可視為已經至少一度被執行過前處理製程S19-1b者。因此,在前處理供給製程S19-1a,將前處理液P1的一部分從前處理槽101的下部抽出,使其循環至前處理槽101的上部,藉此可實質地將前處理製程S19-1b執行複數次。藉此,在後段的處理製程S19-2b中,能更抑制因為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亦即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而堵塞噴射器107。因而,即使讓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的量更多,亦能形成混合物98和氣體狀物質Z2的混合液98L,更穩定地吐出至處理槽105內。藉此,可更增加能在處理製程S19-2b處理的水溶液中的混合物98,而進一步更有效率地製造再生紙漿纖維係成為可能。由於在處理製程S19-2b必須去除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而能進一步更抑制紙漿纖維的處理不均。
且作為本實施形態中的較佳態樣,進一步具備不活化製程,該不活化製程係在減少混合物98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之前,使用能將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的水溶液來處理混合物98,將混合物98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例如,由於從開孔製程S11到第3分離製程S18的至少一個,係在作為能不活化的水溶液的酸性水溶液中進行,因此可稱為不活化製程。由於藉由具有不活化製程,能抑制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因此在後續的氧化劑處理製程中,能更容易地將高吸水性聚合物藉由氣體狀物質在短時間氧化分解。亦即,能更確實地從紙漿纖維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作為能將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的水溶液,例如可舉出酸性水溶液(例示:pH2.5以下)。由於酸性水溶液將高吸水性聚合物不活化的效果高,在不活化製程的階段,能更確實地抑制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
[第2實施形態]
說明與第2實施形態相關,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及裝置。本實施形態中,氧化劑處理製程S19a及氧化劑處理裝置19a係與第1實施形態的氧化劑處理製程S19及氧化劑處理裝置19相異。以下,說明主要的相異處。
圖4係氧化劑處理裝置19a的構成例之示意模型圖。氧化劑處理裝置19a具備前處理裝置19a-1和處理裝置19a-2。前處理裝置19a-1及處理裝置19a-2的基本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的前處理裝置19-1及處理裝置19-2相同。但是,配管135在途中的分歧點Q1分歧,被分歧的分歧管135a和配管136在合流點Q2合流,連接在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此點,是兩者相異之處。藉此,氧化劑處理裝置19a可選擇處理槽105及噴射器107的至少一方作為前處理槽101的前處理液P1的供給對象。例如,氧化劑處理裝置19a進一步具備:位於比配管135途中的分歧點Q1更靠下游側的閥V3;位於分歧點Q1和合流點Q2之間的分歧管135a途中的閥V4;以及位於配管136途中的合流點Q2的上流側的閥V5。而且,藉由閥V3、閥V4及閥V5各自的開閉,可選擇前處理液P1的供給對象或處理液P2的處理等。
在氧化劑處理製程S19a中,以將前處理液P1及處理液P2中的至少一方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作為條件,閥V3、V4、V5各自的開閉,例如可思及以下(A)~(D)的情形。(A)閥V3、V4、V5分別為開、閉、開。(B)閥V3、V4、V5分別為閉、開、閉。(C)閥V3、V4、V5分別為閉、開、開。(D)閥V3、V4、V5分別為開、開、開。
上述(A)時,在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a-1c中,前處理槽101的前處理液P1(含有包含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的混合物98)係透過配管135被供給到處理槽105的供給口105a。另一方面,在供給製程S19a-2a中,處理槽105的處理液P2(含有包含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的混合物98)係透過配管136被供給到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於該情形,與第1實施形態(圖2)的情形相同。因而,能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上述(B)時,在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a-1c中,前處理槽101的前處理液P1係透過配管135及分歧管135a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因而,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a-1c=供給製程S19a-2a。此時,處理槽105的處理液P2不被供給至噴射器107。於該情形,與第1實施形態(圖2)亦即(A)的情形相較,前處理槽101的前處理液P1係全部直接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因而,由於紙漿纖維全部通過噴射器107,因此可藉由噴射器107使紙漿纖維全部接觸於氣體狀物質Z2,而能提升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處理效率。
上述(C)時,在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a-1c中,前處理槽101的前處理液P1係透過配管135及分歧管135a而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因而,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a-1c=供給製程S19a-2a。進一步,在供給製程S19a-2a中,處理槽105的處理液P2(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係透過配管136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於該情形,與(B)相較的情形,進一步將處理槽105的處理液P2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因而,可使一度通過噴射器107的紙漿纖維的至少一部分,進一步通過噴射器107。亦即,能使紙漿纖維的至少一部分,藉由噴射器107而複數次接觸於氣體狀物質Z2,而能更提升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處理效率。
上述(D)時,在前處理液移送製程S19a-1c中,前處理槽101的前處理液P1係透過配管135被供給至處理槽105的供給口105a。與其同時地,在供給製程S19a-2a中,前處理槽101的前處理液P1係透過配管135、分歧管135a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進一步,在供給製程S19a-2a中,處理槽105的處理液P2(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紙漿纖維)係透過配管136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於該情形,與第1實施形態(圖2)亦即(A)相較的情形,前處理槽101的前處理液P1的一部分係直接被供給至噴射器107的驅動流體供給口DI。因而,紙漿纖維的一部分確實地通過噴射器107,因此能藉由噴射器107使紙漿纖維的一部分確實地接觸於氣體狀物質Z2,而能提升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處理效率。
[第3實施形態]
說明與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及裝置。本實施形態中,氧化劑處理製程S19b及氧化劑處理裝置19b係與第1實施形態的氧化劑處理製程S19及氧化劑處理裝置19相異。以下,說明主要的相異處。
圖5係氧化劑處理裝置19b的構成例之示意模型圖。氧化劑處理裝置19b的前處理裝置和(主要)處理裝置為一體化之處,與第1實施形態的氧化劑處理裝置19相異。亦即,前處理槽和處理槽係相同的槽101R。前處理液和處理液係相同的液P3。噴射器107的混合流體吐出口CO位於比氣體狀物質釋放部102a更靠槽101R的下方的部分。前處理製程S19-1b係在槽的上方實施,處理製程S19-2b係在槽的下方實施,藉此,氧化劑處理裝置19b不需要前處理槽(或處理槽)一個份的空間及連接前處理槽和處理槽的配管135的空間,可稱為節省空間的裝置。
本實施形態中,可在相同的槽進行前處理製程S19-1b和處理製程S19-2b,由於不須將已實施前處理製程S19-1b的混合物98移送至為了實施處理製程S19-2b的其他槽,而能提升處理效率。

[實施例]
以下,說明關於第1實施形態中的氧化劑處理製程S19中的前處理製程S19-1b及/或處理製程S19-2b的實施例及比較例。

<實施例1>
在氧化劑處理製程S19中,不進行前處理製程S19-1b,只進行處理製程S19-2b。處理製程S19-2b係將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供給到處理層105。混合物98的黏度亦即固體黏度為31.5mPa・s,處理液P2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亦即固體濃度為0.7%。將處理製程S19-2b(臭氧濃度:200g/m3 ;臭氧供給量:100g/h)實施20分鐘後的固體黏度為22.0mPa・s。

<實施例2~6>
在氧化劑處理製程S19中,進行前處理製程S19-1b後,進行處理製程S19-2b。前處理製程S19-1b係將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供給到前處理層101。混合物98的黏度亦即固體黏度為平均78.6mPa・s,前處理液P1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亦即固體濃度為1%。將前處理製程S19-1b(臭氧濃度:200g/m3 ;臭氧供給量:100g/h)實施10分鐘後的固體黏度為平均31.2mPa・s。接著,處理製程S19-2b係將含有混合物98的前處理液P1供給到處理層105。處理液P2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亦即固體濃度為未達1%。將處理製程S19-2b(臭氧濃度:200g/m3 ;臭氧供給量:100g/h)實施20分鐘後的固體黏度為平均21.7mPa・s。

<實施例7>
在前處理製程S19-1b中,處理內容除了混合物98的黏度亦即固體黏度為385mPa・s,前處理液P1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亦即固體濃度為2%以外,與實施例2~6相同。將前處理製程S19-1b實施10分鐘後的固體黏度為42.0mPa・s。將處理製程S19-2b實施20分鐘後的固體黏度為23.0mPa・s。

<比較例1>
在氧化劑處理製程S19中,只進行前處理製程S19-1b,未進行處理製程S19-2b。前處理製程S19-1b係將含有混合物98的水溶液供給至前處理層101。混合物98的黏度亦即固體黏度為31.5mPa・s,前處理液P1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亦即固體濃度為0.7%。將前處理製程S19-1b(臭氧濃度:200g/m3 ;臭氧供給量:100g/h)實施40分鐘後的固體黏度為22.0mPa・s。

<比較例2>
處理內容除了混合物98的黏度亦即固體黏度為80.0mPa・s,前處理液P1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亦即固體濃度為1%以外,與比較例1相同。將前處理製程S19-1b實施40分鐘後的固體黏度為21.0mPa・s。

<比較例3>
處理內容除了混合物98的黏度亦即固體黏度為79.0mPa・s,處理液P2中的混合物98的濃度亦即固體濃度為1%以外,與實施例1相同。於該情形,固體黏度過高,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紙漿纖維未能通過噴射器107內。因此,實質上無法進行氧化劑處理。
但是,黏度測定係藉由以下方法進行。將試料的溶液100ml注入200ml的燒杯,以黏度計TVB-10M(東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測定。但是,氧化劑處理前黏度係以黏度計的TM2轉子測定,其以外的黏度係以TM1轉子測定。測定時間為30秒,測定時的各轉子的旋轉數為60rpm。
在上述各實施例等中,藉由氧化劑處理而最終得到的混合物98的黏度亦即固體黏度到達25mPa・s以下(例如,19~25mPa・s的範圍內)時,判斷為已充分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且,在各實施例等中,氧化劑處理的總處理時間若為35分鐘以內,則判斷為已進行有效率的處理。其結果,實施例1~7係固體黏度為25mPa・s以下,總處理時間為30分鐘以內,因此判斷為已進行有效率的處理。比較例1、2係固體黏度為25mPa・s以下,但總處理時間超過35分鐘,因此判斷為未能進行有效率的處理。比較例3未能進行氧化劑處理。從以上結果來看,確認藉由使用噴射器的處理,可在短時間有效率地去除高吸水性聚合物。將以上的結果顯示於下述的表1。
上述實施形態係說明背面薄片的構成構件為薄膜、表面薄片的構成構件為不織布的情形。但是,背面薄片的構成構件為不織布、表面薄片的構成構件為薄膜的情形,和背面薄片及表面薄片雙方的構成構件皆為薄膜的情形之實施形態,亦可以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方法實現,能達成同樣的作用效果。
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不受上述各實施形態限制,在不超出本發明的目的、宗旨之範圍內,可適當組合或變更等。
19‧‧‧氧化劑處理裝置
19-1‧‧‧前處理裝置
19-2‧‧‧處理裝置
19-2a‧‧‧供給製程
19-2b‧‧‧處理製程
98、98L、99‧‧‧混合物
101‧‧‧前處理槽
101a、105a、105c‧‧‧供給口
101b、101c、105b、105d‧‧‧送出口
102‧‧‧氣體狀物質釋放裝置
102a‧‧‧氣體狀物質釋放部
102b‧‧‧氣體狀物質生成部
103‧‧‧氣體狀物質分解裝置
105‧‧‧處理槽
106‧‧‧氣體狀物質供給部
107‧‧‧噴射器
108‧‧‧氣體狀物質分解裝置
121‧‧‧泵(前處理液循環部)
122‧‧‧泵(前處理液移送部)
123‧‧‧泵(水溶液供給部、處理液循環部)
124‧‧‧P泵
131~139‧‧‧配管
AI‧‧‧吸引流體供給口
CO‧‧‧混合流體吐出口
DI‧‧‧驅動流體供給口
P1‧‧‧前處理液
P2‧‧‧處理液
V1、V2‧‧‧閥
Z1、Z2‧‧‧氣體狀物質
圖1係表示與實施形態相關的系統的一例之方塊圖。
圖2係表示與第1實施形態相關的氧化劑處理裝置的構成例之示意圖。
圖3係表示與實施形態相關的方法的一例之流程圖。
圖4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相關的氧化劑處理裝置的構成例之示意圖。
圖5係表示與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氧化劑處理裝置的構成例之示意圖。

Claims (14)

  1. 一種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係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具備: 供給製程,係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水溶液供給至噴射器的驅動流體供給口,同時將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的氣體狀物質供給至前述噴射器的吸引流體供給口;及 處理製程,係將前述水溶液和前述氣體狀物質在前述噴射器內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從連接在處理槽下部的前述噴射器的混合流體吐出口吐出至前述處理槽內的處理液中,使前述混合物中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
  2. 如請求項1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中,前述供給製程包含: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前述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處理槽的下部抽出,作為前述水溶液而供給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的製程。
  3. 如請求項1或2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 前處理供給製程,係在前述供給製程及前述處理製程之前,將前述混合物供給至前處理槽內的前處理液中; 前處理製程,係將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之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藉由前述前處理槽內的氣體狀物質釋放部釋放,使前述混合物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該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係在前述前處理槽內,朝向從前述前處理槽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述前處理液中的前述混合物,從前述混合物的下方釋放;以及 前處理液移送製程,係在前述前處理製程中,將含有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從前述處理槽的上部移送至前述處理液。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 前處理供給製程,係在前述供給製程及前述處理製程之前,將前述混合物供給至前處理槽內的前處理液中; 前處理製程,係將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之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藉由前述前處理槽內的氣體狀物質釋放部釋放,使前述混合物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該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係在前述前處理槽內,朝向從前述前處理槽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述前處理液中的前述混合物,從前述混合物的下方釋放;以及 前處理液移送製程,係在前述前處理製程中,將含有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移送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
  5. 如請求項3或4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中,前述前處理供給製程包含: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上部供給至前述前處理液中的製程。
  6. 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中, 前述處理槽和前述前處理槽係相同的槽, 前述處理液和前述前處理液係相同的液, 前述噴射器的前述混合流體吐出口係位於比前述氣體狀物質釋放部更靠前述槽的下方的部分, 前述前處理製程係在前述槽的上方實施,前述處理製程係在前述槽的下方實施。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中,前述氣體狀物質含有臭氧。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不活化製程,該不活化製程係在使前述混合物中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之前,使用可將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的水溶液處理前述混合物,將前述混合物中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不活化。
  9. 一種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係從由使用過的吸收性物品分離的紙漿纖維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具備: 噴射器,係具有驅動流體供給口、吸引流體供給口、以及混合流體吐出口; 水溶液供給部,係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水溶液供給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 氣體狀物質供給部,係將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的氣體狀物質,供給至前述吸引流體供給口;以及 處理槽,係將混合液從連接在下部的前述混合流體吐出口供給至前述處理液中,該混合液含有處理液且係前述水溶液和前述氣體狀物質在前述噴射器內混合而成。
  10. 如請求項9的裝置,其中,前述處理槽包含處理液循環部,該處理液循環部係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前述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處理槽的下部抽出,作為前述水溶液而供給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
  11. 如請求項9或10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 前處理槽,係包含前處理液; 氣體狀物質釋放部,係設置在前述前處理槽內,釋放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之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使前述混合物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該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係在前述前處理液中,朝向從前述前處理槽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述前處理液中的前述混合物,從前述混合物的下方釋放;以及 前處理液移送部,係在前述前處理槽中,將含有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從前述處理槽的上部移送至前述處理液。
  12.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 前處理槽,係包含前處理液; 氣體狀物質釋放部,係設置在前述前處理槽內,釋放使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溶解地分解之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使前述混合物的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減少,該前處理用的氣體狀物質係在前述前處理液中,朝向從前述前處理槽的底部離開而存在前述前處理液中的前述混合物,從前述混合物的下方釋放;以及 前處理液移送部,係在前述前處理槽中,將含有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已被減少的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移送至前述驅動流體供給口。
  13. 如請求項11或12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其中,前述前處理槽包含前處理液循環部,該前處理液循環部係將含有前述混合物的前述前處理液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下部抽出,從前述前處理槽的上部供給至前述前處理液中。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的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裝置,其中, 前述處理槽和前述前處理槽係相同的槽, 前述處理液和前述前處理液係相同的液, 前述噴射器的前述混合流體吐出口係位於比前述氣體狀物質釋放部更靠前述槽的下方的部分。
TW107137294A 2017-12-20 2018-10-23 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 TWI763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5795 2017-12-20
WOPCT/JP2017/045795 2017-12-20
PCT/JP2017/045795 WO2019123580A1 (ja) 2017-12-20 2017-12-20 リサイクルパルプ繊維を製造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0684A true TW201930684A (zh) 2019-08-01
TWI763942B TWI763942B (zh) 2022-05-11

Family

ID=6699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294A TWI763942B (zh) 2017-12-20 2018-10-23 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1061B2 (zh)
EP (1) EP3712323A4 (zh)
JP (1) JP6599068B1 (zh)
CN (1) CN111386367B (zh)
TW (1) TWI763942B (zh)
WO (1) WO20191235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6967B (zh) * 2017-12-20 2023-04-0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再循环浆粕纤维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47010A (en) * 1971-02-23 1974-05-14 Erco Envirotech Ltd. Chlorination of alkali metal carbonates recovered from the production of pulp
US5411633A (en) * 1991-04-30 1995-05-02 Kamyr, Inc. Medium consistency pulp ozone bleaching
ZA924351B (en) 1991-06-27 1993-03-31 Ahlstroem Oy Ozone bleaching process
SE502666C2 (sv) * 1993-06-11 1995-12-04 Kvaerner Pulping Tech Reaktor med omrörningsorgan för ozonblekning
JPH09234479A (ja) 1996-03-01 1997-09-09 Chlorine Eng Corp Ltd オゾン反応槽
JP3086658B2 (ja) * 1996-10-07 2000-09-11 株式会社ウェルシィ 二以上の流体の混合装置
JP2001170665A (ja) * 1999-12-21 2001-06-26 Ebara Corp 汚水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US20100133198A1 (en) * 2007-07-24 2010-06-03 Herbert Gunther Joachim Lang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waste products from cellulose fibres in a paper recycling process
KR20120064608A (ko) * 2011-07-22 2012-06-19 렉스원 주식회사 흡수성 패드의 펄프 분리장치 및 흡수성 패드의 펄프 분리방법
US8824501B2 (en) * 2011-09-16 2014-09-02 Alcatel Lucen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through optical variants
WO2014007105A1 (ja) * 2012-07-06 2014-01-09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再生繊維および再生繊維成型品
TW201610261A (zh) * 2014-05-20 2016-03-16 喬治亞太平洋消費者產品公司 非木材纖維之漂白及植物性雜質減量方法
JP6199243B2 (ja) * 2014-06-12 2017-09-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用済み衛生用品からリサイクルパルプを製造する方法
JP6646924B2 (ja) * 2014-09-22 2020-02-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用済み衛生用品からパルプ繊維を回収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再生パルプ
JP6316796B2 (ja) * 2015-12-25 2018-04-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用済み衛生用品からパルプ繊維を回収す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3942B (zh) 2022-05-11
WO2019123580A1 (ja) 2019-06-27
EP3712323A4 (en) 2020-11-11
JP6599068B1 (ja) 2019-10-30
JPWO2019123580A1 (ja) 2019-12-26
EP3712323A1 (en) 2020-09-23
US20200378066A1 (en) 2020-12-03
CN111386367A (zh) 2020-07-07
US11131061B2 (en) 2021-09-28
CN111386367B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6234B (zh) 從使用完畢的吸收性物品回收紙漿纖維的方法及系統
US10646386B2 (en) Method for recovering pulp fiber from used hygiene product
JP7168350B2 (ja) 使用済み吸収性物品からパルプ繊維を回収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1263670B (zh) 自使用过的吸收性物品回收浆粕纤维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和系统
JP2019007119A (ja) リサイクル繊維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リサイクル繊維
JP7446384B2 (ja) 使用済み吸収性物品からパルプ繊維を回収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21075148A1 (ja) 使用済み衛生用品を用いたバイオガスの製造方法
JP7353327B2 (ja) リサイクル資材の清浄度を評価する方法、及び使用済の衛生用品からリサイクル資材を製造する方法
TWI763942B (zh) 製造再生紙漿纖維的方法
JP6818164B2 (ja) 糖化用パルプ繊維の製造方法
EP3940141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recycled pulp fiber from used absorbent article containing highly water-absorbent polymer, pulp fiber, and excrement
JP2019137963A (ja) リサイクル繊維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リサイクル繊維
CN114829706A (zh)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造方法及纤维素纳米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