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5946A - 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25946A TW201925946A TW107142359A TW107142359A TW201925946A TW 201925946 A TW201925946 A TW 201925946A TW 107142359 A TW107142359 A TW 107142359A TW 107142359 A TW107142359 A TW 107142359A TW 201925946 A TW201925946 A TW 20192594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valve
- pressure
- flow control
- valve
- contro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092 self-diagnosi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2405 diagnos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57 re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231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59 carrier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86 linear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23 nickel–chromium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3 responsive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00 vapor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00—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 G01F1/05—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mechanical effects
- G01F1/34—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mechanical effects by measuring pressure or differential pressure
- G01F1/36—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mechanical effects by measuring pressure or differential pressure the pressure or differential pressure being created by the use of flow constriction
- G01F1/363—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mechanical effects by measuring pressure or differential pressure the pressure or differential pressure being created by the use of flow constriction with electrical or electro-mechanical ind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piezoelectric mea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4—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fault tolerance, reliability of production system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7/00—Control of flow
- G05D7/06—Control of flow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7/0617—Control of flow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uid materials
- G05D7/0629—Control of flow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egulator means
- G05D7/0635—Control of flow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egulator means by action on throttl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16K37/0025—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 F16K37/0041—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valve parame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16K37/0025—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 F16K37/005—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fluid parame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05—Valv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5/00—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or liquid level or for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5/10—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or liquid level or for metering by volume of flowmeters
- G01F25/15—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or liquid level or for metering by volume of flow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meter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7/00—Control of flow
- G05D7/06—Control of flow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low Control (AREA)
Abstract
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含有:工序(a),是測量:在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為限縮部之開度以上的開度且從壓力控制閥(6)的上游側流動有流體的狀態下,使壓力控制閥變化成閉狀態之後的壓力下降特性;工序(b),是測量:在流量控制閥的開度為未達限縮部的開度且從壓力控制閥的上游側使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下,使壓力控制閥變化成閉狀態之後的壓力下降特性;工序(c),是將工序(a)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和對應的基準壓力下降特性予以比較來判斷有無異常;工序(d),是將工序(b)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和對應的基準壓力下降特性予以比較來判斷有無異常;以及工序(e),是在只有工序(d)判斷出有異常的情況,判斷為流量控制閥有異常。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特別是關於適合利用在半導體製造裝置或化學廠等的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在半導體製造裝置或化學廠中,為了控制材料氣體或蝕刻氣體等之流體的流動,利用有各種類型的流量計或流量控制裝置。其中,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可藉由將控制閥與限縮部(例如限流板)組合而成之比較簡單的機構來高精度地控制各種流體的流量,故被廣泛利用。
作為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的控制閥,是利用以壓電元件驅動裝置(以下,有時稱為壓電致動器)來使金屬隔膜閥體開閉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以往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例如揭示於專利文獻1。
在壓電元件驅動式閥,因施加於壓電致動器之驅動電壓的大小,而使壓電致動器的伸長程度變化,伴隨於此使將金屬隔膜閥體按壓至閥座的按壓力變化。在金屬隔膜閥體對閥座以充分的按壓力來按壓時,是成為閉閥狀態,按壓力變弱的話則金屬隔膜閥體會離開閥座而開閥。壓電元件驅動式閥,除了可比較高速地動作之外,有著動作特性上的遲滯較小的優點。
但是,在以往的半導體製程控制中使用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的情況,壓電元件驅動式閥,是以消除對設定流量之偏差的方式來控制,多為類比地以些許的位移量來比較平緩地進行開閉動作。但是,近年來,流量控制裝置,是要求適用於例如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等,這種用途,是要求著藉由高速(周期非常短)脈衝狀的控制訊號來使控制閥開閉而高速地進行流量的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922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933936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7/170174號
作為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的控制閥,是利用以壓電元件驅動裝置(以下,有時稱為壓電致動器)來使金屬隔膜閥體開閉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以往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例如揭示於專利文獻1。
在壓電元件驅動式閥,因施加於壓電致動器之驅動電壓的大小,而使壓電致動器的伸長程度變化,伴隨於此使將金屬隔膜閥體按壓至閥座的按壓力變化。在金屬隔膜閥體對閥座以充分的按壓力來按壓時,是成為閉閥狀態,按壓力變弱的話則金屬隔膜閥體會離開閥座而開閥。壓電元件驅動式閥,除了可比較高速地動作之外,有著動作特性上的遲滯較小的優點。
但是,在以往的半導體製程控制中使用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的情況,壓電元件驅動式閥,是以消除對設定流量之偏差的方式來控制,多為類比地以些許的位移量來比較平緩地進行開閉動作。但是,近年來,流量控制裝置,是要求適用於例如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等,這種用途,是要求著藉由高速(周期非常短)脈衝狀的控制訊號來使控制閥開閉而高速地進行流量的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922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933936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7/170174號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在上述般的用途中,壓電元件驅動式閥的開閉速度、位移量及開閉頻率是比以往還要大幅增加。而且,會因此促進流量控制裝置之流量控制特性的降低,有著比以往還容易在早期發生動作不良或流量控制之精度降低的情況。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其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亦可較佳地對應於脈衝流量控制等的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是具備:設在流路的壓力控制閥、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的流量控制閥、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的限縮部、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且前述限縮部之上游側的壓力感測器,前述流量控制閥,具有:與閥座接離的閥體、為了接離於前述閥座而使前述閥體移動的壓電元件,前述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是含有以下工序:工序(a),是在前述壓力控制閥為開狀態,且前述流量控制閥的開度是在前述限縮部之開度以上的開度,從前述壓力控制閥的上游側透過前述流量控制閥及前述限縮部使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下,使前述壓力控制閥從前述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並使用前述壓力感測器來測量成為前述閉狀態之後的流體壓力的壓力下降特性;工序(b),是在前述壓力控制閥為開狀態,且前述流量控制閥的開度是在未達前述限縮部的開度,從前述壓力控制閥的上游側透過前述流量控制閥及前述限縮部使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下,使前述壓力控制閥從前述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並使用前述壓力感測器來測量成為前述閉狀態之後的流體壓力的壓力下降特性;工序(c),是將前述工序(a)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和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予以比較來判斷有無異常;工序(d),是將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和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予以比較來判斷有無異常;以及工序(e),是在前述工序(c)與前述工序(d)所進行的判斷之中,在只有前述工序(d)判斷出有異常的情況,判斷為前述流量控制閥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工序(a)是比前述工序(b)還先進行,或者是前述工序(b)比前述工序(a)還先進行。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工序(c)是在前述工序(a)之後且前述工序(b)之前進行,前述工序(d)是在前述工序(b)及前述工序(c)之後進行。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流量控制裝置,進一步具備:用來將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資料予以記憶的測量記憶部。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流量控制裝置,進一步具備:用來將前述工序(c)及前述工序(d)所判斷的結果予以記憶的判斷記憶部。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壓電元件設置應變感測器,基於前述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來求出前述閥座與前述閥體的距離。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e)判斷前述流量控制閥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的情況,判斷為前述應變感測器的輸出有異常。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比前述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還大時,判斷為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範圍減少。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比前述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還小時,判斷為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範圍擴大。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中,前述壓力控制閥在開狀態下使前述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時,前述壓力控制閥是打開至最大設定開度的狀態。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中,前述壓力控制閥在開狀態下使前述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時,前述壓力控制閥是成為半開狀態。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提供可對應長期間使用所致之精度降低的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在上述般的用途中,壓電元件驅動式閥的開閉速度、位移量及開閉頻率是比以往還要大幅增加。而且,會因此促進流量控制裝置之流量控制特性的降低,有著比以往還容易在早期發生動作不良或流量控制之精度降低的情況。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其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亦可較佳地對應於脈衝流量控制等的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是具備:設在流路的壓力控制閥、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的流量控制閥、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的限縮部、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且前述限縮部之上游側的壓力感測器,前述流量控制閥,具有:與閥座接離的閥體、為了接離於前述閥座而使前述閥體移動的壓電元件,前述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是含有以下工序:工序(a),是在前述壓力控制閥為開狀態,且前述流量控制閥的開度是在前述限縮部之開度以上的開度,從前述壓力控制閥的上游側透過前述流量控制閥及前述限縮部使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下,使前述壓力控制閥從前述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並使用前述壓力感測器來測量成為前述閉狀態之後的流體壓力的壓力下降特性;工序(b),是在前述壓力控制閥為開狀態,且前述流量控制閥的開度是在未達前述限縮部的開度,從前述壓力控制閥的上游側透過前述流量控制閥及前述限縮部使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下,使前述壓力控制閥從前述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並使用前述壓力感測器來測量成為前述閉狀態之後的流體壓力的壓力下降特性;工序(c),是將前述工序(a)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和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予以比較來判斷有無異常;工序(d),是將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和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予以比較來判斷有無異常;以及工序(e),是在前述工序(c)與前述工序(d)所進行的判斷之中,在只有前述工序(d)判斷出有異常的情況,判斷為前述流量控制閥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工序(a)是比前述工序(b)還先進行,或者是前述工序(b)比前述工序(a)還先進行。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工序(c)是在前述工序(a)之後且前述工序(b)之前進行,前述工序(d)是在前述工序(b)及前述工序(c)之後進行。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流量控制裝置,進一步具備:用來將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資料予以記憶的測量記憶部。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流量控制裝置,進一步具備:用來將前述工序(c)及前述工序(d)所判斷的結果予以記憶的判斷記憶部。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壓電元件設置應變感測器,基於前述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來求出前述閥座與前述閥體的距離。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e)判斷前述流量控制閥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的情況,判斷為前述應變感測器的輸出有異常。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比前述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還大時,判斷為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範圍減少。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比前述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還小時,判斷為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範圍擴大。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中,前述壓力控制閥在開狀態下使前述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時,前述壓力控制閥是打開至最大設定開度的狀態。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中,前述壓力控制閥在開狀態下使前述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時,前述壓力控制閥是成為半開狀態。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提供可對應長期間使用所致之精度降低的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本案申請人,是在國際公開第2018/123852號中,揭示出壓電元件驅動式閥,其構成為使用作為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的控制閥來使用的應變感測器(亦稱為應變計)來測量壓電致動器的伸長量。使用貼附於壓電元件的應變感測器來更直接地測量壓電致動器的伸長量亦即閥開度的話,比起參照壓電致動器之驅動電壓的情況,可更正確地得知閥開度。
但是,在具有將應變感測器固定於壓電元件之構造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在其開閉次數增加之後,施加相同的最大驅動電壓時亦會有應變感測器的最大輸出降低的情況,這是由本案發明者的試驗而確認到的。
又,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將以下內容稱為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在沒有對壓電元件驅動式閥施加電壓時,亦即,沒有產生壓電元件之伸長時之應變感測器的輸出與對壓電元件驅動式閥施加最大驅動電壓時之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之差。且,應變感測器的輸出,是代表著與應變感測器的應變量相對地變化之應變感測器的電阻值所對應的各種輸出,例如,為應變感測器之電阻值本身亦可,組合應變感測器的惠斯登電橋電路所輸出的電壓訊號(以下有時稱為橋接輸出訊號(參照圖5))等亦可。
如上述般若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從預設開始變動的話,在基於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來進行流量控制地構成的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中,隨著開閉次數的增加會使流量控制的精度降低。而且,在高速、高頻率地重複閥之開閉之近年的用途中,這種流量控制的精度降低會在比較早的階段發生。
圖1,是表示將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對於閥的開閉次數的變化予以測量的試驗結果之2例A1、A2。由圖1可得知,壓電元件驅動式閥的開閉次數增加,而使賦予至應變感測器之周期性應力變動的次數增加的話,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會降低。且,在2例A1、A2顯示出些許不同的範圍變化。這認為是因為,因機器而使應變感測器的特性變化,導致閥開閉度,亦即壓電致動器的伸長度與應變感測器輸出之間的關係有所變化。又,在圖1中,橫軸是對數表示的開閉次數(單位:1萬次),縱軸,是表示進行5000次開閉動作後以最大壓電驅動電壓施加時的橋接輸出訊號為100%時之橋接輸出訊號相對於最大壓電驅動電壓施加時的大小。
在此,本案發明者,是針對將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所具備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之應變感測器之特性的變化,特別是應變感測器輸出之範圍的變化予以檢測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然後,發現到在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中,可藉由進行壓力下降特性之測量的自我診斷方法來檢測出應變感測器之範圍的變化,並基於其結果來修正應變感測器的輸出,藉此可不受機器影響而遍及長期間地以良好的精度來進行流量控制。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2,是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用來進行自我診斷方法的流量控制裝置100的構造。流量控制裝置100,是具備:設在氣體G0之流入側之流路1的壓力控制閥6、設在壓力控制閥6之下游側的流量控制閥8、檢測出壓力控制閥6之下游側且流量控制閥8之上游側之壓力P1 的第1(或上游)壓力感測器3、配置在壓力控制閥6之下游側且流量控制閥8之上游側的限縮部2。
在本實施形態,限縮部2,是藉由配置在流量控制閥8之上游側的限流板所構成。限流板,其孔口的面積為固定,故作為開度固定的限縮部來發揮功能。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的「限縮部」,是將流路的剖面積限制成比前後流路剖面積還小的部分,例如,使用限流板或臨界噴嘴、音速噴嘴等而構成,但亦可使用其他東西來構成。且,在本說明書中,限縮部亦包含:將閥的閥座與閥體之間的距離定為開度,將該開度當成虛擬的可變孔口的閥構造。這種閥構造,是作為開度可變的限縮部來發揮功能。
本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100,還具備:測量流量控制閥8之下游側之壓力P2 的第2(或下游)壓力感測器4、檢測出壓力控制閥6之上游側之壓力P0 的流入壓力感測器5。但是,流量控制裝置100,在其他態樣中,不具備第2壓力感測器4或流入壓力感測器5亦可。
第1壓力感測器3,可測量壓力控制閥6與限縮部2或流量控制閥8之間的流體壓力亦即上游壓力P1 ,第2壓力感測器4,可測量限縮部2或流量控制閥8之下游壓力P2 。且,流入壓力感測器5,可測量從所連接之氣體供給裝置(例如原料氣化器或氣體供給源等)供給至流量控制裝置100的材料氣體、蝕刻氣體或載流氣體等之流入壓力P0 。流入壓力P0 ,是利用來控制來自氣體供給裝置的氣體供給量或氣體供給壓。
流量控制閥8的下游側,是透過下游閥(未圖示)而連接於半導體製造裝置的製程腔室。於製程腔室連接有真空泵,傳統而言,製程腔室的內部是在抽真空的狀態下,由流量控制裝置100將流量控制過的氣體G1供給至製程腔室。作為下游閥,例如,可使用以壓縮空氣來控制開閉動作的公知之空氣驅動閥(Air Operated Valve)或電磁閥等。
壓力控制閥6,例如,構成為以壓電致動器來驅動金屬製隔膜閥體之公知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亦可。如後述般,壓力控制閥6,是基於來自第1壓力感測器3的輸出來控制其開度,例如,第1壓力感測器3所輸出的上游壓力P1 ,是以維持在所輸入之設定值的方式來進行回授控制。
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流量控制閥8,是具備以下元件之壓電元件驅動式的閥:配置成對閥座抵接及分離(以下有時稱為接離)的閥體、為了使閥體接離座而使其移動的壓電元件、檢測出壓電元件之伸長量的應變感測器20。如後述般,流量控制閥8,是構成為基於應變感測器20所輸出的訊號,而可回授控制壓電元件的驅動。
圖3,是表示圖2所示的流量控制閥8與設在其下游側的第2壓力感測器4的構造例。流量控制閥8及第2壓力感測器4,是安裝在本體塊11。又,本體塊11的入口側,是連接於圖2所示之安裝有壓力控制閥6及第1壓力感測器3的其他本體塊(未圖示)。且,圖2所示的限縮部2,是在本體塊11與其他本體塊的連接部中,例如透過墊圈來固定作為限流板。孔口的口徑,例如設定成100μm~500μm。
圖3所示的流量控制閥8,為常開式的閥,構成為藉由壓電致動器10的伸長來使閥體往閥座的方向移動,其具備:含有1根或複數根壓電元件10b(參照圖4)的壓電致動器10、配置在壓電致動器10之下方的金屬隔膜閥體13、設在壓電致動器10之外側的導引筒體14。
壓電致動器10的下端10t,是由支撐體16所支撐,於支撐體16的下方設有與隔膜閥體13抵接的閥體按壓部18。金屬隔膜閥體13,是自身彈性恢復型,例如由鎳鉻合金鋼等之薄板所形成。
在上述構造中,在沒對壓電致動器10施加驅動電壓的狀態下,金屬隔膜閥體13(中央部)是藉由自身彈性力來對閥座12分離。且,在本實施形態,配置在支撐體16之周圍的彈性構件(此處為盤簧)15是將支撐體16及壓電致動器10予以支撐,在無施加電壓時使金屬隔膜閥體13容易從閥座12分離。另一方面,若對壓電致動器10施加驅動電壓的話,在對閥本體11固定的導引筒體14之內側,使壓電致動器10朝向下方伸長。然後,壓電致動器10的下端10t會抵抗彈性構件15的彈推力而將支撐體16往下壓,與此連動而閥體按壓部18會使金屬隔膜閥體13往閥座12的方向移動。
這種常開式的閥,在對壓電致動器10施加最大驅動電壓時是成為閉閥狀態,使驅動電壓減少藉此可任意調節開度。常開式的閥,具有反應性良好的優點。常開式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例如揭示於專利文獻2。
接著,說明構成流體控制閥8的壓電致動器10之詳細構造。圖4(a),是將外側的筒體10a、在該筒體10a內以並排成一列的狀態來收容的複數個壓電元件10b(以下有時稱為壓電疊堆10b)予以分解來表示,圖4(b),是表示從正面方向觀看圖4(a)所示之連接部10c的狀態。在圖4(a),是將壓電致動器10以與圖3上下顛倒的方式表示。
如圖4(a)所示般,在壓電致動器10中,於複數個壓電元件10b之中的1個,藉由接著劑等來直接安裝有應變感測器20。應變感測器20是配置在壓電元件的側面,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藉由第1應變計20z與第2應變計20x所構成,該第1應變計20z是檢測出壓電元件之疊層方向,亦即,壓電疊堆之主伸長方向的z方向之應變,該第2應變計20x,是檢測出與主伸長方向正交的x方向之應變。作為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例如可使用共和電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KFR-02N或KFGS-1、KFGS-3等。又,壓電致動器10,在其他態樣中,是由收容在筒體的單一壓電元件及安裝在該側面的應變感測器所構成亦可。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應變計20z是以全體接觸至壓電元件的方式來貼附在壓電元件的側面,第2應變計20x是跨越第1應變計20z之中央部以交差的方式來貼附於壓電元件。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可將壓電元件的伸長量,作為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之電阻的變化來檢測。
且,如圖4(b)所示般,於連接部10c,設有:用來對壓電疊堆10b施加驅動電壓的一對驅動電壓端子22a、22b、與第1應變計20z之一方之端子連接的第1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a、與第1應變計20z之另一方之端子及第2應變計20x之一方之端子共通地連接的應變感測器共通輸出端子24c、與第2應變計20x之另一方之端子連接的第2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b。
構成壓電疊堆10b的複數個壓電元件,是藉由公知的電路構造來電性連接於驅動電壓端子22a、22b,藉由對驅動電壓端子22a、22b施加電壓,可使壓電元件全部往疊堆方向伸長。作為壓電致動器10,例如可利用NTK CERATEC公司等所販售者。
第1及第2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a、24b及應變感測器共通輸出端子24c,是連接於設在外部基板的電路,而形成包含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的橋式電路。在該橋式電路中,可檢測出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之電阻值的變化。
圖5,是表示用來檢測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之電阻值變化的範例等效電路。圖5所示的等效電路中,設在分歧點A-D間及分歧點C-D間的電阻R1、R2,是對應於設在外部基板上之已知電阻值的固定電阻,設在分歧點A-B之間的電阻R3,是對應於第1應變計20z,設在分歧點B-C之間的電阻R4,是對應於第2應變計20x。在本實施形態,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的電阻值與2個固定電阻R1、R2的電阻值是設定成相同,例如,均設定成120歐姆或350歐姆。
且,在圖5中,分歧點A,是對應於第1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a,分歧點B,是對應於應變感測器共通輸出端子24c,分歧點C,是對應於第2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b。在該等效電路中,是在分歧點A-C之間施加有既定的橋接偏壓電壓的狀態下,將第1應變計20z或第2應變計20x之電阻值的變化,作為橋接輸出訊號(分歧點B-D之間的電位差)的變化來檢測。又,如上述般當各電阻R1~R4的大小相同的情況,在第1及第2應變計20z、20x沒有發生應力的初始狀態中,橋接輸出訊號正常來說是顯示為零。
在對壓電疊堆10b施加有驅動電壓時,安裝有應變感測器20的壓電元件是往z方向伸長,且在與此正交的x方向收縮。該情況時,第1應變計20z的電阻值,是與壓電元件的伸長量對應而增加,第2應變計20x的電阻值是與壓電元件的收縮量對應而減少。
然後,圖5所示的電路,在對壓電疊堆10b施加有驅動電壓而使其伸長時,第1應變計20z的應變量會增大而使橋接輸出訊號增加,並且第2應變計20x的應變量會減少而亦使橋接輸出訊號增加。因此,在壓電疊堆位移時,會發生橋接輸出訊號的變動,其對應於第1應變計20z之應變量的增加分量與第2應變計20x之應變量的減少分量之合計。藉此,可使橋接輸出訊號增幅。
且,如上述般使用第1應變計20z、與此正交的第2應變計20x來構成橋式電路,藉此可修正因溫度變化所致之應變感測器20的電阻值變化。這是因為,例如在溫度上升而使壓電元件膨脹時,該膨脹,對於第1應變計20z是造成使橋接輸出訊號增加的要素,相對於此,對於第2應變計20x是造成使橋接輸出訊號減少的要素,可得到使溫度所致之增加要素與減少要素抵銷的橋接輸出訊號。因此,即使是起因於溫度的變化而發生壓電元件自身的膨脹及收縮時,亦可降低對橋接輸出訊號的影響,可實現溫度補償。
以下,再次參照圖2,來說明流量控制裝置100的流量控制動作。
流量控制裝置100,是具備第1控制電路7,其基於第1壓力感測器3的輸出來控制壓力控制閥6的開閉動作。第1控制電路7,是構成為:使從外部受到的設定上游壓力與第1壓力感測器3的輸出P1 之差成為零的方式來回授控制壓力控制閥6。藉此,可將壓力控制閥6的下游側且流量控制閥8的上游側之壓力P1 維持在設定值。
且,流量控制裝置100,是具有第2控制電路17,其將來自設在流量控制閥8之應變感測器20的輸出作為壓電閥位移來接收,並基於該輸出來控制構成流量控制閥8的壓電元件之驅動。又,於圖2,表示出使第1控制電路7與第2控制電路17個別地設置的態樣,但亦可將該等設置為一體。
第1控制電路7及第2控制電路17,是內藏在流量控制裝置100亦可,設置在流量控制裝置100的外部亦可。第1控制電路7及第2控制電路17,一般來說是內藏有CPU、ROM或RAM等之記憶體(記憶裝置)M、A/D轉換器等,且含有構成為實行後述之流量控制動作或自我診斷方法的電腦程式亦可。第1控制電路7及第2控制電路17,是由硬體及軟體的組合而可實現。
流量控制裝置100,是構成為:藉由第1控制電路7及第2控制電路17,來控制壓力控制閥6而使第1壓力感測器3所輸出的上游壓力P1 成為與設定值一致,並且控制流量控制閥8之壓電元件的驅動,藉此可控制往流量控制閥8之下游側流動之流體的流量。流量控制裝置100,特別是由以下原理來進行流量控制:在符合臨界膨脹條件P1 /P2 ≧約2(P1 :限縮部上游側的氣體壓力(上游壓力),P2 :限縮部下游側的氣體壓力(下游壓力))時,通過限縮部2及流量控制閥8之氣體的流量,是不看下游壓力P2 而是藉由上游壓力P1 來決定。
在符合臨界膨脹條件時,流量控制閥8之下游側的流量Q,是藉由Q=K1 ・Av・P1 (K1 是流體的種類與依存於流體溫度的常數)來賦予。流量Q,認為是大致比例於上游壓力P1 及流量控制閥8的閥開度Av。且,具備第2壓力感測器4的情況,即使是上游壓力P1 與下游壓力P2 的差變小,而沒有符合上述臨界膨脹條件的情況,亦可算出流量,根據由各壓力感測器所測量到的上游壓力P1 及下游側壓力P2 ,可由既定的計算式Q=K2 ・Av・P2 m (P1 -P2 )n (在此K2 為流體的種類與依存於流體溫度的常數,m、n為以實際的流量為基準所導出的指數)來算出流量Q。
流量控制裝置100,是使用壓力控制閥6來將上游壓力P1 控制在與所期望的流量範圍對應的固定值,並基於應變感測器20的輸出(壓電位移量)來控制流量控制閥8的閥開度,藉此可遍及廣範圍來適當地控制流量。特別是,基於應變感測器20的輸出來回授控制流量控制閥8的情況,與如以往般基於上游壓力P1 來回授控制控制閥的情況相較之下,可提升流量控制的反應性。由以上說明可得知,在本實施形態,流量控制閥8,具有將閥之閥座與閥體之間的距離作為開度而變更該開度的功能,可作為可變孔口(開度可變的限縮部)來使用。
且,在本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100,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之最大設定流量,是設定成比開度為可變之流量控制閥8的最大設定流量還要大。此處,開度為固定之限縮部2的最大設定流量,是代表著流量控制裝置100中在臨界膨脹條件下使限縮部2之上游側的壓力成為最大設定壓力時流動於限縮部2的氣體流量,開度為可變之流量控制閥8的最大設定流量,是代表著在相同條件下將流量控制閥8開至最大設定開度時所流動的氣體流量。該情況時,一般來說,限縮部2的開口面積(亦即流路剖面積),是成為比流量控制閥8之最大設定開度的流路剖面積還大者。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例如,藉由最大設定流量2000sccm(孔口徑:約300μm)的限流板所構成,流量控制閥8的控制流量是設定成2000sccm以下。
藉由如上述般構成,將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作為流量控制的主要素來使用而藉由壓力控制閥6來控制上游壓力P1 ,藉此可與以往的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同樣地進行流量控制,而且還可使用壓力控制閥6來將上游壓力P1 保持成固定,並進行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調整,藉此亦可控制氣體流量。於是,可進行各種態樣的氣體流量控制,亦可對應於脈衝流量控制。
將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作為流量控制的主要素來使用的流量控制,是適合遍及比較長的期間來將流量控制維持在設定值的連續性流動的控制。另一方面,在未達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之最大設定流量的流量,是藉由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調整來決定流量的流量控制,亦即,將流量控制閥8作為可變孔口(開度為可變的限縮部)來使用的流量控制,是適合斷續性流動的控制。
此處,連續性流動的控制,是廣義代表著流體的流動為持續時之流體的控制,例如含有從以100%流量來使流體流動的狀態變更成以50%流量來使流體流動的狀態之情況等。且,使用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來進行連續性流動的控制時,流量控制閥8是成為全開(最大開度),或是至少維持在比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之開度還要大的開度為佳。
且,斷續性流動的控制,並不限於脈衝流量控制那般固定間隔之周期性的開閉控制,亦包含不定期進行的脈衝性開閉控制,或是脈衝的振幅不是固定而是變動之開閉控制的情況,且,亦包含脈衝寬度會變動的開閉控制。
以下,針對使用流量控制裝置100所進行的自我診斷方法來說明。
圖6,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自我診斷方法的流程圖。如步驟S1所示般,以上游壓力P1 對應於100%流量之壓力的方式將壓力控制閥6控制成開狀態(最大設定開度)。又,壓力控制閥6全開的情況,是有著設定成使上游壓力P1 成為對應於100%流量之壓力時之設定上最大的開度(最大設定開度)的情況,或是將壓力控制閥6設定成最大限度打開之狀態的情況,但在本實施形態,壓力控制閥6是設定成最大設定開度。此時,下游壓力P2 ,是設定成比上游壓力P1 還小,例如,使用連接於製程腔室的真空泵而設定成100torr以下的真空壓。但是,自我診斷的流程,並不限於此,亦可在半導體製造工程的1個製程結束時之以任意的設定流量流動有氣體的狀態(例如以60%流量流動有氣體的狀態)等,從壓力控制閥6為半開狀態,亦即未達最大設定開度的開狀態時開始進行。
且,在步驟S1中,下游側的流量控制閥8正常是打開成最大開度亦即全開,且從壓力控制閥6的上游側,使氣體透過限縮部2及流量控制閥8往下游側流動。此時,流量控制閥8,可用限縮部2之最大設定流量(例如2000sccm)以上的流量來流動氣體,亦即,步驟S1之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是設定成限縮部2之開度以上的開度。因此,氣體,是以參照限縮部2之開口面積及上游壓力P1 的最大設定流量來流動,而不受流量控制閥8之流動的限制。又,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只要設定成限縮部2之開度以上的開度,亦即能夠以限縮部2之最大設定流量以上的流量來流動氣體的開狀態即可,並沒有一定要成為全開。
在此,流量控制閥8的最大開度,是與上述所說明之對應於流量控制閥8之最大設定流量的最大設定開度不同,是比最大設定開度還要充分大的開度。作為開度可變的限縮部而將流量控制閥8作為流量控制的主要元件時,是在開度0(關閉)至最大設定開度為止之間進行開度調整,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流量控制時,可打開至更大的開度。例如,作為流量控制閥8而使用上述之常開式之閥的情況,最大開度,是無施加驅動電壓時的開度,相對於此,最大設定開度,是因應所控制之流量範圍來設定之最小驅動電壓之施加時的開度。
接著,在步驟S2中,使壓力控制閥6成為開狀態,在使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成為限縮部2之開度以上的開度而使氣體穩定地流動的狀態下,使壓力控制閥6從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該動作,例如可將把設定流量設定為零的訊號予以輸入至壓力控制閥6藉此來進行。另一方面,下游壓力P2 是維持低壓。因此,在關閉壓力控制閥6之後,壓力控制閥6與限縮部2之間的殘留氣體是透過限縮部2而往下游側流出。於圖7(a),表示出在時刻t1使壓力控制閥6從開狀態變成閉狀態的樣子。
而且,如圖6的步驟S3所示般,使用第1壓力感測器3來測量出在步驟S2使壓力控制閥6成為閉狀態之後之上游壓力P1 的下降特性。藉此,得到與限縮部2之狀態對應的壓力下降特性,亦即表示相對於時間的壓力之下降特性的資料。在步驟S3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或測量資料,例如是記錄於設在第1控制電路7之記憶裝置的測量記憶部亦可,記錄於設在與流量控制裝置100連接之外部裝置的測量記憶部亦可。
上述的壓力下降特性,例如為以既定的採樣率來測量的複數個上游壓力資料亦可。且,壓力下降特性,不止是壓力下降時之每個時間的壓力值,亦可為各個時間之壓力下降時的斜率(微分值)等。且,如後述般,壓力下降特性,是包含在特性式的各種係數等亦可,該特性式是藉由所測量的壓力之時間變化來決定。
接著如步驟S4所示般,比較步驟S3所得到的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在此,基準壓力下降特性,一般是在工廠出貨前事先計測之初始的壓力下降特性,例如,事先儲存在第1控制電路7的記憶裝置。但是,基準壓力下降特性,亦可為前次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等。又,在圖7(b),基準壓力下降特性b0與在閥閉鎖時刻t1後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b1為一致,表示出該等沒有差異的情況。
如上述般在圖6所示的步驟S4中,進行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的比較,但如步驟S5所示般,在該等之差(比較結果)的絕對值較小,例如未達既定閾值的時候,可判定為限縮部2等之狀態是沒有從初始狀態變化的正常狀態(步驟S6)。且,在該等之差的絕對值為閾值以上的情況,可判定為在限縮部2等發生擴大、堵塞等之異常(步驟S7)。如上述般判斷有無異常的結果(以下,有時稱為第1診斷結果),可用來檢測壓力控制閥6的異常、限縮部2的異常、甚至是限縮部2以後之下游側全體的異常。表示有無異常的第1診斷結果,例如是記錄於設在第1控制電路7之記憶裝置的判斷記憶部亦可,記錄於設在與流量控制裝置100連接之外部裝置的判斷記憶部亦可。
步驟S4之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的比較,可用各種態樣來進行。例如,將各取樣點之測量壓力與基準壓力之差的總和作為比較結果來使用,基於該比較結果的大小來判斷限縮部2有無異常亦可。
且,將測量壓力下降特性時的初始上游壓力定為Pi,將壓力下降時之上游壓力對時間的函數(有時稱為壓力下降資料)定為P(t)的話,可表示為ln(P(t)/Pi)=SC(RT)1/2 /V・t,S是限縮部的開口剖面積,C是氣體的常數,R是氣體常數,T是氣體溫度,V是壓力控制閥6與限縮部2之間的流路容積,t是時間。在此,將C、R、T、V假定為不受時間影響的常數的話,可表示為ln(P(t)/Pi)=-αt(α為常數),故得知ln(P(t)/Pi)可規定為對時間t的一次函數。
因此,從所測量的P(t),藉由最小平方法等來求出ln(P(t)/Pi)的斜率α,並與作為基準壓力下降資料而事先儲存於記憶體的基準斜率α0 比較,可將該斜率之差用來作為比較結果。又,使用壓力下降特性來進行自我診斷的流量控制裝置,是記載於本案申請人的國際公開第2017/170174號(專利文獻3),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7/170174號所記載的各種自我診斷程序。
如上述般求出第1診斷結果,並一併在本實施形態的自我診斷方法實行以下工序:將流量控制閥8設定為未達限縮部的開度而測量壓力下降特性,將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做比較而判斷有無異常。
在該工序,如圖6的步驟S8所示般,控制壓力控制閥6而使上游壓力P1 成為對應100%流量的壓力,並使流量控制閥8成為未達限縮部之既定開度的開狀態來使氣體在下游側穩定地流動,且從該狀態如步驟S9所示般,使壓力控制閥6從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而且,如步驟S10所示般,使用第1壓力感測器3來測量出使壓力控制閥6成為閉狀態之後之上游壓力P1 的下降特性。藉此,得到與流量控制閥8的狀態對應的壓力下降特性。
上述之步驟S8~步驟S10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除了將流量控制閥8設定成未達限縮部的開度來進行的部分以外,是與步驟S1~步驟S3的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工序相同亦可。步驟S8~步驟S10中也是,可使壓力控制閥6成為半開狀態來開始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且,壓力下降特性,只要是顯示壓力下降的特性者即可,不限於在每個時間所測量的壓力值,亦可為以各種態樣所得到者。且,步驟S8~步驟S10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是在步驟S1~步驟S3之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工序之後進行亦可,在其之前進行亦可。
接著如步驟S11所示般,比較步驟S10所得到的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在這所使用的基準壓力下降特性,是與上述步驟S10的測量相同條件,亦即,使流量控制閥8成為未達限縮部之既定開度的開狀態來使氣體流動而得到,與在步驟S4所使用的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為相異者。在本步驟S11所使用的基準壓力下降特性也一樣,是在工廠出貨前事先計測之初始的壓力下降特性,例如,事先儲存於設在第1控制電路7的記憶裝置。又,於圖7(c)顯示出對於基準壓力下降特性c0,在閥閉鎖時刻t1後所測量到的壓力下降特性c1是往下方偏移,該等之差為往負側產生的情況。
如上述般在圖6所示的步驟S11中,進行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的比較,但如步驟S12所示般,在該等之差(比較結果)的絕對值較小,例如未達既定閾值的時候,可判定為流量控制閥8的狀態是沒有從初始狀態變化的正常狀態的可能性較高(步驟S13)。且,在該等之差的絕對值超過閾值的情況,可判定為流量控制閥8發生異常的可能性較高(步驟S14)。如此所得到的第2診斷結果,例如是記錄於設在第1控制電路7之記憶裝置的判斷記憶部亦可,記錄於設在與流量控制裝置100連接之外部裝置的判斷記憶部亦可。
但是,在上述的步驟S11~S14所求得之異常的診斷結果(第2診斷結果)中,在發生有限縮部2的異常或壓力控制閥6的異常等的情況,是有因該等造成影響的可能性。於是,在本實施形態,如步驟S15所示般,基於第1診斷結果及第2診斷結果,來進行流量控制閥8之有無異常的診斷。更具體來說,在第1診斷結果中判斷為無異常,且,在第2診斷結果中判斷為有異常時(亦即,只有在第2診斷結果判斷為有異常時),如步驟S16所示般判斷為:流量控制閥8,特別是流量控制閥8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
且,在本實施形態,判斷為流量控制閥8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的情況時,是特別判斷為設在流量控制閥8的應變感測器之輸出有異常。更具體來說,在步驟S15中,僅在第2診斷結果判斷有異常的時候,是判斷為: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範圍變動,而使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特性從初始狀態變動,導致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無法正確地顯示閥開度。
然後,在步驟S16檢測出應變感測器之輸出特性的變化時,是基於在步驟S11所得到的比較結果來修正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例如,流量控制閥8為常開式閥的情況,如圖8所示般,在得到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d1從基準壓力下降特性d0往上側偏移的比較結果(亦即,壓力下降特性d1比基準壓力下降特性d0還大的比較結果)時,應變感測器的範圍是減少,故壓電位移控制的位移量是變得比以前還要大,可以認為是在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以上使閥變動成關閉的狀態。另一方面,在得到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d2從基準壓力下降特性d0往下側偏移的比較結果(亦即,壓力下降特性d1比基準壓力下降特性d0還小的比較結果)時,應變感測器的範圍是增加,故壓電位移控制的位移量是變得比以前還要減少,可以認為是在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以上使閥變動成開啟的狀態。又,在流量控制閥8為常閉式的情況,比較結果的偏移方向與閥的開閉的偏移方向是與上述相反。
在此,基於上述的比較結果,例如決定應變感測器20之輸出的增幅率,基於增幅後的應變感測器20之輸出來求出流量控制閥8的閥開度的話,可修正閥開度與應變感測器20之輸出的關係性而以良好的精度持續進行流量控制。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自我診斷方法,但上述之步驟S1~S3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步驟S8~S10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不論何者先進行皆可。且,步驟S4~S7的比較診斷工序,是接在步驟S1~S3之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工序之後進行亦可,在步驟S8~S10之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工序之後進行亦可。且,步驟S4~S7的比較診斷工序,是在步驟S11~S14的比較診斷工序之前進行亦可,之後進行亦可。當然,步驟S4~S7的比較診斷工序與步驟S11~S14的比較診斷工序為同時並列地進行亦可。且,只有使步驟S4的比較工序在步驟S11~S14的比較診斷工序之前進行,並使步驟S5~S7的診斷工序在步驟S11~S14的比較診斷工序之後進行亦可。該等之處理,當然可以的話是能用任意的順序或同時並列地進行。
且,在步驟S1~S3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步驟S5~S7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中,關閉壓力控制閥6與打開流量控制閥8(在步驟S1~S3為全開,在步驟S5~S7是成為未達限縮部2的開度)的行為,是不論何者先進行皆可,同時進行亦可。且,在流量控制閥8的下游側設有下游閥的情況,亦可關閉下游閥來進行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並與對應的基準壓力特性比較,由此來進行異常的檢測。
且,上述的實施形態中,壓力下降特性之測量結果的保存、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的比較、或是有無異常的判斷,其一部分或全部是在流量控制裝置100的外側(外部的電腦等)進行亦可。
且,在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形態,是測量關閉壓力控制閥6而產生之上游壓力P1 的下降,但不限於此,亦可關閉設在壓力控制閥6之上游側的開閉閥(未圖示)來產生壓力下降。在本說明書,有時將設在限縮部2之上游側的任意之流路阻斷機構稱之為上游閥(包含壓力控制閥6)。
且,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中,流量控制閥,是常閉式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亦可,在該情況也是,因應應變感測器輸出來控制流量控制閥之壓電元件的驅動,藉此可用良好的反應性來進行流量控制。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是適合利用在半導體製造製程中要求流量控制之高速反應性的情況。
但是,在具有將應變感測器固定於壓電元件之構造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在其開閉次數增加之後,施加相同的最大驅動電壓時亦會有應變感測器的最大輸出降低的情況,這是由本案發明者的試驗而確認到的。
又,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將以下內容稱為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在沒有對壓電元件驅動式閥施加電壓時,亦即,沒有產生壓電元件之伸長時之應變感測器的輸出與對壓電元件驅動式閥施加最大驅動電壓時之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之差。且,應變感測器的輸出,是代表著與應變感測器的應變量相對地變化之應變感測器的電阻值所對應的各種輸出,例如,為應變感測器之電阻值本身亦可,組合應變感測器的惠斯登電橋電路所輸出的電壓訊號(以下有時稱為橋接輸出訊號(參照圖5))等亦可。
如上述般若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從預設開始變動的話,在基於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來進行流量控制地構成的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中,隨著開閉次數的增加會使流量控制的精度降低。而且,在高速、高頻率地重複閥之開閉之近年的用途中,這種流量控制的精度降低會在比較早的階段發生。
圖1,是表示將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對於閥的開閉次數的變化予以測量的試驗結果之2例A1、A2。由圖1可得知,壓電元件驅動式閥的開閉次數增加,而使賦予至應變感測器之周期性應力變動的次數增加的話,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會降低。且,在2例A1、A2顯示出些許不同的範圍變化。這認為是因為,因機器而使應變感測器的特性變化,導致閥開閉度,亦即壓電致動器的伸長度與應變感測器輸出之間的關係有所變化。又,在圖1中,橫軸是對數表示的開閉次數(單位:1萬次),縱軸,是表示進行5000次開閉動作後以最大壓電驅動電壓施加時的橋接輸出訊號為100%時之橋接輸出訊號相對於最大壓電驅動電壓施加時的大小。
在此,本案發明者,是針對將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所具備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之應變感測器之特性的變化,特別是應變感測器輸出之範圍的變化予以檢測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然後,發現到在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中,可藉由進行壓力下降特性之測量的自我診斷方法來檢測出應變感測器之範圍的變化,並基於其結果來修正應變感測器的輸出,藉此可不受機器影響而遍及長期間地以良好的精度來進行流量控制。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2,是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用來進行自我診斷方法的流量控制裝置100的構造。流量控制裝置100,是具備:設在氣體G0之流入側之流路1的壓力控制閥6、設在壓力控制閥6之下游側的流量控制閥8、檢測出壓力控制閥6之下游側且流量控制閥8之上游側之壓力P1 的第1(或上游)壓力感測器3、配置在壓力控制閥6之下游側且流量控制閥8之上游側的限縮部2。
在本實施形態,限縮部2,是藉由配置在流量控制閥8之上游側的限流板所構成。限流板,其孔口的面積為固定,故作為開度固定的限縮部來發揮功能。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的「限縮部」,是將流路的剖面積限制成比前後流路剖面積還小的部分,例如,使用限流板或臨界噴嘴、音速噴嘴等而構成,但亦可使用其他東西來構成。且,在本說明書中,限縮部亦包含:將閥的閥座與閥體之間的距離定為開度,將該開度當成虛擬的可變孔口的閥構造。這種閥構造,是作為開度可變的限縮部來發揮功能。
本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100,還具備:測量流量控制閥8之下游側之壓力P2 的第2(或下游)壓力感測器4、檢測出壓力控制閥6之上游側之壓力P0 的流入壓力感測器5。但是,流量控制裝置100,在其他態樣中,不具備第2壓力感測器4或流入壓力感測器5亦可。
第1壓力感測器3,可測量壓力控制閥6與限縮部2或流量控制閥8之間的流體壓力亦即上游壓力P1 ,第2壓力感測器4,可測量限縮部2或流量控制閥8之下游壓力P2 。且,流入壓力感測器5,可測量從所連接之氣體供給裝置(例如原料氣化器或氣體供給源等)供給至流量控制裝置100的材料氣體、蝕刻氣體或載流氣體等之流入壓力P0 。流入壓力P0 ,是利用來控制來自氣體供給裝置的氣體供給量或氣體供給壓。
流量控制閥8的下游側,是透過下游閥(未圖示)而連接於半導體製造裝置的製程腔室。於製程腔室連接有真空泵,傳統而言,製程腔室的內部是在抽真空的狀態下,由流量控制裝置100將流量控制過的氣體G1供給至製程腔室。作為下游閥,例如,可使用以壓縮空氣來控制開閉動作的公知之空氣驅動閥(Air Operated Valve)或電磁閥等。
壓力控制閥6,例如,構成為以壓電致動器來驅動金屬製隔膜閥體之公知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亦可。如後述般,壓力控制閥6,是基於來自第1壓力感測器3的輸出來控制其開度,例如,第1壓力感測器3所輸出的上游壓力P1 ,是以維持在所輸入之設定值的方式來進行回授控制。
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流量控制閥8,是具備以下元件之壓電元件驅動式的閥:配置成對閥座抵接及分離(以下有時稱為接離)的閥體、為了使閥體接離座而使其移動的壓電元件、檢測出壓電元件之伸長量的應變感測器20。如後述般,流量控制閥8,是構成為基於應變感測器20所輸出的訊號,而可回授控制壓電元件的驅動。
圖3,是表示圖2所示的流量控制閥8與設在其下游側的第2壓力感測器4的構造例。流量控制閥8及第2壓力感測器4,是安裝在本體塊11。又,本體塊11的入口側,是連接於圖2所示之安裝有壓力控制閥6及第1壓力感測器3的其他本體塊(未圖示)。且,圖2所示的限縮部2,是在本體塊11與其他本體塊的連接部中,例如透過墊圈來固定作為限流板。孔口的口徑,例如設定成100μm~500μm。
圖3所示的流量控制閥8,為常開式的閥,構成為藉由壓電致動器10的伸長來使閥體往閥座的方向移動,其具備:含有1根或複數根壓電元件10b(參照圖4)的壓電致動器10、配置在壓電致動器10之下方的金屬隔膜閥體13、設在壓電致動器10之外側的導引筒體14。
壓電致動器10的下端10t,是由支撐體16所支撐,於支撐體16的下方設有與隔膜閥體13抵接的閥體按壓部18。金屬隔膜閥體13,是自身彈性恢復型,例如由鎳鉻合金鋼等之薄板所形成。
在上述構造中,在沒對壓電致動器10施加驅動電壓的狀態下,金屬隔膜閥體13(中央部)是藉由自身彈性力來對閥座12分離。且,在本實施形態,配置在支撐體16之周圍的彈性構件(此處為盤簧)15是將支撐體16及壓電致動器10予以支撐,在無施加電壓時使金屬隔膜閥體13容易從閥座12分離。另一方面,若對壓電致動器10施加驅動電壓的話,在對閥本體11固定的導引筒體14之內側,使壓電致動器10朝向下方伸長。然後,壓電致動器10的下端10t會抵抗彈性構件15的彈推力而將支撐體16往下壓,與此連動而閥體按壓部18會使金屬隔膜閥體13往閥座12的方向移動。
這種常開式的閥,在對壓電致動器10施加最大驅動電壓時是成為閉閥狀態,使驅動電壓減少藉此可任意調節開度。常開式的閥,具有反應性良好的優點。常開式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例如揭示於專利文獻2。
接著,說明構成流體控制閥8的壓電致動器10之詳細構造。圖4(a),是將外側的筒體10a、在該筒體10a內以並排成一列的狀態來收容的複數個壓電元件10b(以下有時稱為壓電疊堆10b)予以分解來表示,圖4(b),是表示從正面方向觀看圖4(a)所示之連接部10c的狀態。在圖4(a),是將壓電致動器10以與圖3上下顛倒的方式表示。
如圖4(a)所示般,在壓電致動器10中,於複數個壓電元件10b之中的1個,藉由接著劑等來直接安裝有應變感測器20。應變感測器20是配置在壓電元件的側面,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藉由第1應變計20z與第2應變計20x所構成,該第1應變計20z是檢測出壓電元件之疊層方向,亦即,壓電疊堆之主伸長方向的z方向之應變,該第2應變計20x,是檢測出與主伸長方向正交的x方向之應變。作為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例如可使用共和電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KFR-02N或KFGS-1、KFGS-3等。又,壓電致動器10,在其他態樣中,是由收容在筒體的單一壓電元件及安裝在該側面的應變感測器所構成亦可。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應變計20z是以全體接觸至壓電元件的方式來貼附在壓電元件的側面,第2應變計20x是跨越第1應變計20z之中央部以交差的方式來貼附於壓電元件。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可將壓電元件的伸長量,作為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之電阻的變化來檢測。
且,如圖4(b)所示般,於連接部10c,設有:用來對壓電疊堆10b施加驅動電壓的一對驅動電壓端子22a、22b、與第1應變計20z之一方之端子連接的第1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a、與第1應變計20z之另一方之端子及第2應變計20x之一方之端子共通地連接的應變感測器共通輸出端子24c、與第2應變計20x之另一方之端子連接的第2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b。
構成壓電疊堆10b的複數個壓電元件,是藉由公知的電路構造來電性連接於驅動電壓端子22a、22b,藉由對驅動電壓端子22a、22b施加電壓,可使壓電元件全部往疊堆方向伸長。作為壓電致動器10,例如可利用NTK CERATEC公司等所販售者。
第1及第2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a、24b及應變感測器共通輸出端子24c,是連接於設在外部基板的電路,而形成包含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的橋式電路。在該橋式電路中,可檢測出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之電阻值的變化。
圖5,是表示用來檢測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之電阻值變化的範例等效電路。圖5所示的等效電路中,設在分歧點A-D間及分歧點C-D間的電阻R1、R2,是對應於設在外部基板上之已知電阻值的固定電阻,設在分歧點A-B之間的電阻R3,是對應於第1應變計20z,設在分歧點B-C之間的電阻R4,是對應於第2應變計20x。在本實施形態,第1應變計20z及第2應變計20x的電阻值與2個固定電阻R1、R2的電阻值是設定成相同,例如,均設定成120歐姆或350歐姆。
且,在圖5中,分歧點A,是對應於第1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a,分歧點B,是對應於應變感測器共通輸出端子24c,分歧點C,是對應於第2應變感測器輸出端子24b。在該等效電路中,是在分歧點A-C之間施加有既定的橋接偏壓電壓的狀態下,將第1應變計20z或第2應變計20x之電阻值的變化,作為橋接輸出訊號(分歧點B-D之間的電位差)的變化來檢測。又,如上述般當各電阻R1~R4的大小相同的情況,在第1及第2應變計20z、20x沒有發生應力的初始狀態中,橋接輸出訊號正常來說是顯示為零。
在對壓電疊堆10b施加有驅動電壓時,安裝有應變感測器20的壓電元件是往z方向伸長,且在與此正交的x方向收縮。該情況時,第1應變計20z的電阻值,是與壓電元件的伸長量對應而增加,第2應變計20x的電阻值是與壓電元件的收縮量對應而減少。
然後,圖5所示的電路,在對壓電疊堆10b施加有驅動電壓而使其伸長時,第1應變計20z的應變量會增大而使橋接輸出訊號增加,並且第2應變計20x的應變量會減少而亦使橋接輸出訊號增加。因此,在壓電疊堆位移時,會發生橋接輸出訊號的變動,其對應於第1應變計20z之應變量的增加分量與第2應變計20x之應變量的減少分量之合計。藉此,可使橋接輸出訊號增幅。
且,如上述般使用第1應變計20z、與此正交的第2應變計20x來構成橋式電路,藉此可修正因溫度變化所致之應變感測器20的電阻值變化。這是因為,例如在溫度上升而使壓電元件膨脹時,該膨脹,對於第1應變計20z是造成使橋接輸出訊號增加的要素,相對於此,對於第2應變計20x是造成使橋接輸出訊號減少的要素,可得到使溫度所致之增加要素與減少要素抵銷的橋接輸出訊號。因此,即使是起因於溫度的變化而發生壓電元件自身的膨脹及收縮時,亦可降低對橋接輸出訊號的影響,可實現溫度補償。
以下,再次參照圖2,來說明流量控制裝置100的流量控制動作。
流量控制裝置100,是具備第1控制電路7,其基於第1壓力感測器3的輸出來控制壓力控制閥6的開閉動作。第1控制電路7,是構成為:使從外部受到的設定上游壓力與第1壓力感測器3的輸出P1 之差成為零的方式來回授控制壓力控制閥6。藉此,可將壓力控制閥6的下游側且流量控制閥8的上游側之壓力P1 維持在設定值。
且,流量控制裝置100,是具有第2控制電路17,其將來自設在流量控制閥8之應變感測器20的輸出作為壓電閥位移來接收,並基於該輸出來控制構成流量控制閥8的壓電元件之驅動。又,於圖2,表示出使第1控制電路7與第2控制電路17個別地設置的態樣,但亦可將該等設置為一體。
第1控制電路7及第2控制電路17,是內藏在流量控制裝置100亦可,設置在流量控制裝置100的外部亦可。第1控制電路7及第2控制電路17,一般來說是內藏有CPU、ROM或RAM等之記憶體(記憶裝置)M、A/D轉換器等,且含有構成為實行後述之流量控制動作或自我診斷方法的電腦程式亦可。第1控制電路7及第2控制電路17,是由硬體及軟體的組合而可實現。
流量控制裝置100,是構成為:藉由第1控制電路7及第2控制電路17,來控制壓力控制閥6而使第1壓力感測器3所輸出的上游壓力P1 成為與設定值一致,並且控制流量控制閥8之壓電元件的驅動,藉此可控制往流量控制閥8之下游側流動之流體的流量。流量控制裝置100,特別是由以下原理來進行流量控制:在符合臨界膨脹條件P1 /P2 ≧約2(P1 :限縮部上游側的氣體壓力(上游壓力),P2 :限縮部下游側的氣體壓力(下游壓力))時,通過限縮部2及流量控制閥8之氣體的流量,是不看下游壓力P2 而是藉由上游壓力P1 來決定。
在符合臨界膨脹條件時,流量控制閥8之下游側的流量Q,是藉由Q=K1 ・Av・P1 (K1 是流體的種類與依存於流體溫度的常數)來賦予。流量Q,認為是大致比例於上游壓力P1 及流量控制閥8的閥開度Av。且,具備第2壓力感測器4的情況,即使是上游壓力P1 與下游壓力P2 的差變小,而沒有符合上述臨界膨脹條件的情況,亦可算出流量,根據由各壓力感測器所測量到的上游壓力P1 及下游側壓力P2 ,可由既定的計算式Q=K2 ・Av・P2 m (P1 -P2 )n (在此K2 為流體的種類與依存於流體溫度的常數,m、n為以實際的流量為基準所導出的指數)來算出流量Q。
流量控制裝置100,是使用壓力控制閥6來將上游壓力P1 控制在與所期望的流量範圍對應的固定值,並基於應變感測器20的輸出(壓電位移量)來控制流量控制閥8的閥開度,藉此可遍及廣範圍來適當地控制流量。特別是,基於應變感測器20的輸出來回授控制流量控制閥8的情況,與如以往般基於上游壓力P1 來回授控制控制閥的情況相較之下,可提升流量控制的反應性。由以上說明可得知,在本實施形態,流量控制閥8,具有將閥之閥座與閥體之間的距離作為開度而變更該開度的功能,可作為可變孔口(開度可變的限縮部)來使用。
且,在本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100,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之最大設定流量,是設定成比開度為可變之流量控制閥8的最大設定流量還要大。此處,開度為固定之限縮部2的最大設定流量,是代表著流量控制裝置100中在臨界膨脹條件下使限縮部2之上游側的壓力成為最大設定壓力時流動於限縮部2的氣體流量,開度為可變之流量控制閥8的最大設定流量,是代表著在相同條件下將流量控制閥8開至最大設定開度時所流動的氣體流量。該情況時,一般來說,限縮部2的開口面積(亦即流路剖面積),是成為比流量控制閥8之最大設定開度的流路剖面積還大者。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例如,藉由最大設定流量2000sccm(孔口徑:約300μm)的限流板所構成,流量控制閥8的控制流量是設定成2000sccm以下。
藉由如上述般構成,將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作為流量控制的主要素來使用而藉由壓力控制閥6來控制上游壓力P1 ,藉此可與以往的壓力式流量控制裝置同樣地進行流量控制,而且還可使用壓力控制閥6來將上游壓力P1 保持成固定,並進行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調整,藉此亦可控制氣體流量。於是,可進行各種態樣的氣體流量控制,亦可對應於脈衝流量控制。
將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作為流量控制的主要素來使用的流量控制,是適合遍及比較長的期間來將流量控制維持在設定值的連續性流動的控制。另一方面,在未達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之最大設定流量的流量,是藉由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調整來決定流量的流量控制,亦即,將流量控制閥8作為可變孔口(開度為可變的限縮部)來使用的流量控制,是適合斷續性流動的控制。
此處,連續性流動的控制,是廣義代表著流體的流動為持續時之流體的控制,例如含有從以100%流量來使流體流動的狀態變更成以50%流量來使流體流動的狀態之情況等。且,使用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來進行連續性流動的控制時,流量控制閥8是成為全開(最大開度),或是至少維持在比開度為固定的限縮部2之開度還要大的開度為佳。
且,斷續性流動的控制,並不限於脈衝流量控制那般固定間隔之周期性的開閉控制,亦包含不定期進行的脈衝性開閉控制,或是脈衝的振幅不是固定而是變動之開閉控制的情況,且,亦包含脈衝寬度會變動的開閉控制。
以下,針對使用流量控制裝置100所進行的自我診斷方法來說明。
圖6,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自我診斷方法的流程圖。如步驟S1所示般,以上游壓力P1 對應於100%流量之壓力的方式將壓力控制閥6控制成開狀態(最大設定開度)。又,壓力控制閥6全開的情況,是有著設定成使上游壓力P1 成為對應於100%流量之壓力時之設定上最大的開度(最大設定開度)的情況,或是將壓力控制閥6設定成最大限度打開之狀態的情況,但在本實施形態,壓力控制閥6是設定成最大設定開度。此時,下游壓力P2 ,是設定成比上游壓力P1 還小,例如,使用連接於製程腔室的真空泵而設定成100torr以下的真空壓。但是,自我診斷的流程,並不限於此,亦可在半導體製造工程的1個製程結束時之以任意的設定流量流動有氣體的狀態(例如以60%流量流動有氣體的狀態)等,從壓力控制閥6為半開狀態,亦即未達最大設定開度的開狀態時開始進行。
且,在步驟S1中,下游側的流量控制閥8正常是打開成最大開度亦即全開,且從壓力控制閥6的上游側,使氣體透過限縮部2及流量控制閥8往下游側流動。此時,流量控制閥8,可用限縮部2之最大設定流量(例如2000sccm)以上的流量來流動氣體,亦即,步驟S1之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是設定成限縮部2之開度以上的開度。因此,氣體,是以參照限縮部2之開口面積及上游壓力P1 的最大設定流量來流動,而不受流量控制閥8之流動的限制。又,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只要設定成限縮部2之開度以上的開度,亦即能夠以限縮部2之最大設定流量以上的流量來流動氣體的開狀態即可,並沒有一定要成為全開。
在此,流量控制閥8的最大開度,是與上述所說明之對應於流量控制閥8之最大設定流量的最大設定開度不同,是比最大設定開度還要充分大的開度。作為開度可變的限縮部而將流量控制閥8作為流量控制的主要元件時,是在開度0(關閉)至最大設定開度為止之間進行開度調整,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流量控制時,可打開至更大的開度。例如,作為流量控制閥8而使用上述之常開式之閥的情況,最大開度,是無施加驅動電壓時的開度,相對於此,最大設定開度,是因應所控制之流量範圍來設定之最小驅動電壓之施加時的開度。
接著,在步驟S2中,使壓力控制閥6成為開狀態,在使流量控制閥8的開度成為限縮部2之開度以上的開度而使氣體穩定地流動的狀態下,使壓力控制閥6從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該動作,例如可將把設定流量設定為零的訊號予以輸入至壓力控制閥6藉此來進行。另一方面,下游壓力P2 是維持低壓。因此,在關閉壓力控制閥6之後,壓力控制閥6與限縮部2之間的殘留氣體是透過限縮部2而往下游側流出。於圖7(a),表示出在時刻t1使壓力控制閥6從開狀態變成閉狀態的樣子。
而且,如圖6的步驟S3所示般,使用第1壓力感測器3來測量出在步驟S2使壓力控制閥6成為閉狀態之後之上游壓力P1 的下降特性。藉此,得到與限縮部2之狀態對應的壓力下降特性,亦即表示相對於時間的壓力之下降特性的資料。在步驟S3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或測量資料,例如是記錄於設在第1控制電路7之記憶裝置的測量記憶部亦可,記錄於設在與流量控制裝置100連接之外部裝置的測量記憶部亦可。
上述的壓力下降特性,例如為以既定的採樣率來測量的複數個上游壓力資料亦可。且,壓力下降特性,不止是壓力下降時之每個時間的壓力值,亦可為各個時間之壓力下降時的斜率(微分值)等。且,如後述般,壓力下降特性,是包含在特性式的各種係數等亦可,該特性式是藉由所測量的壓力之時間變化來決定。
接著如步驟S4所示般,比較步驟S3所得到的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在此,基準壓力下降特性,一般是在工廠出貨前事先計測之初始的壓力下降特性,例如,事先儲存在第1控制電路7的記憶裝置。但是,基準壓力下降特性,亦可為前次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等。又,在圖7(b),基準壓力下降特性b0與在閥閉鎖時刻t1後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b1為一致,表示出該等沒有差異的情況。
如上述般在圖6所示的步驟S4中,進行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的比較,但如步驟S5所示般,在該等之差(比較結果)的絕對值較小,例如未達既定閾值的時候,可判定為限縮部2等之狀態是沒有從初始狀態變化的正常狀態(步驟S6)。且,在該等之差的絕對值為閾值以上的情況,可判定為在限縮部2等發生擴大、堵塞等之異常(步驟S7)。如上述般判斷有無異常的結果(以下,有時稱為第1診斷結果),可用來檢測壓力控制閥6的異常、限縮部2的異常、甚至是限縮部2以後之下游側全體的異常。表示有無異常的第1診斷結果,例如是記錄於設在第1控制電路7之記憶裝置的判斷記憶部亦可,記錄於設在與流量控制裝置100連接之外部裝置的判斷記憶部亦可。
步驟S4之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的比較,可用各種態樣來進行。例如,將各取樣點之測量壓力與基準壓力之差的總和作為比較結果來使用,基於該比較結果的大小來判斷限縮部2有無異常亦可。
且,將測量壓力下降特性時的初始上游壓力定為Pi,將壓力下降時之上游壓力對時間的函數(有時稱為壓力下降資料)定為P(t)的話,可表示為ln(P(t)/Pi)=SC(RT)1/2 /V・t,S是限縮部的開口剖面積,C是氣體的常數,R是氣體常數,T是氣體溫度,V是壓力控制閥6與限縮部2之間的流路容積,t是時間。在此,將C、R、T、V假定為不受時間影響的常數的話,可表示為ln(P(t)/Pi)=-αt(α為常數),故得知ln(P(t)/Pi)可規定為對時間t的一次函數。
因此,從所測量的P(t),藉由最小平方法等來求出ln(P(t)/Pi)的斜率α,並與作為基準壓力下降資料而事先儲存於記憶體的基準斜率α0 比較,可將該斜率之差用來作為比較結果。又,使用壓力下降特性來進行自我診斷的流量控制裝置,是記載於本案申請人的國際公開第2017/170174號(專利文獻3),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7/170174號所記載的各種自我診斷程序。
如上述般求出第1診斷結果,並一併在本實施形態的自我診斷方法實行以下工序:將流量控制閥8設定為未達限縮部的開度而測量壓力下降特性,將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做比較而判斷有無異常。
在該工序,如圖6的步驟S8所示般,控制壓力控制閥6而使上游壓力P1 成為對應100%流量的壓力,並使流量控制閥8成為未達限縮部之既定開度的開狀態來使氣體在下游側穩定地流動,且從該狀態如步驟S9所示般,使壓力控制閥6從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而且,如步驟S10所示般,使用第1壓力感測器3來測量出使壓力控制閥6成為閉狀態之後之上游壓力P1 的下降特性。藉此,得到與流量控制閥8的狀態對應的壓力下降特性。
上述之步驟S8~步驟S10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除了將流量控制閥8設定成未達限縮部的開度來進行的部分以外,是與步驟S1~步驟S3的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工序相同亦可。步驟S8~步驟S10中也是,可使壓力控制閥6成為半開狀態來開始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且,壓力下降特性,只要是顯示壓力下降的特性者即可,不限於在每個時間所測量的壓力值,亦可為以各種態樣所得到者。且,步驟S8~步驟S10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是在步驟S1~步驟S3之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工序之後進行亦可,在其之前進行亦可。
接著如步驟S11所示般,比較步驟S10所得到的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在這所使用的基準壓力下降特性,是與上述步驟S10的測量相同條件,亦即,使流量控制閥8成為未達限縮部之既定開度的開狀態來使氣體流動而得到,與在步驟S4所使用的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為相異者。在本步驟S11所使用的基準壓力下降特性也一樣,是在工廠出貨前事先計測之初始的壓力下降特性,例如,事先儲存於設在第1控制電路7的記憶裝置。又,於圖7(c)顯示出對於基準壓力下降特性c0,在閥閉鎖時刻t1後所測量到的壓力下降特性c1是往下方偏移,該等之差為往負側產生的情況。
如上述般在圖6所示的步驟S11中,進行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的比較,但如步驟S12所示般,在該等之差(比較結果)的絕對值較小,例如未達既定閾值的時候,可判定為流量控制閥8的狀態是沒有從初始狀態變化的正常狀態的可能性較高(步驟S13)。且,在該等之差的絕對值超過閾值的情況,可判定為流量控制閥8發生異常的可能性較高(步驟S14)。如此所得到的第2診斷結果,例如是記錄於設在第1控制電路7之記憶裝置的判斷記憶部亦可,記錄於設在與流量控制裝置100連接之外部裝置的判斷記憶部亦可。
但是,在上述的步驟S11~S14所求得之異常的診斷結果(第2診斷結果)中,在發生有限縮部2的異常或壓力控制閥6的異常等的情況,是有因該等造成影響的可能性。於是,在本實施形態,如步驟S15所示般,基於第1診斷結果及第2診斷結果,來進行流量控制閥8之有無異常的診斷。更具體來說,在第1診斷結果中判斷為無異常,且,在第2診斷結果中判斷為有異常時(亦即,只有在第2診斷結果判斷為有異常時),如步驟S16所示般判斷為:流量控制閥8,特別是流量控制閥8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
且,在本實施形態,判斷為流量控制閥8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的情況時,是特別判斷為設在流量控制閥8的應變感測器之輸出有異常。更具體來說,在步驟S15中,僅在第2診斷結果判斷有異常的時候,是判斷為: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範圍變動,而使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特性從初始狀態變動,導致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無法正確地顯示閥開度。
然後,在步驟S16檢測出應變感測器之輸出特性的變化時,是基於在步驟S11所得到的比較結果來修正應變感測器輸出的範圍。例如,流量控制閥8為常開式閥的情況,如圖8所示般,在得到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d1從基準壓力下降特性d0往上側偏移的比較結果(亦即,壓力下降特性d1比基準壓力下降特性d0還大的比較結果)時,應變感測器的範圍是減少,故壓電位移控制的位移量是變得比以前還要大,可以認為是在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以上使閥變動成關閉的狀態。另一方面,在得到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d2從基準壓力下降特性d0往下側偏移的比較結果(亦即,壓力下降特性d1比基準壓力下降特性d0還小的比較結果)時,應變感測器的範圍是增加,故壓電位移控制的位移量是變得比以前還要減少,可以認為是在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以上使閥變動成開啟的狀態。又,在流量控制閥8為常閉式的情況,比較結果的偏移方向與閥的開閉的偏移方向是與上述相反。
在此,基於上述的比較結果,例如決定應變感測器20之輸出的增幅率,基於增幅後的應變感測器20之輸出來求出流量控制閥8的閥開度的話,可修正閥開度與應變感測器20之輸出的關係性而以良好的精度持續進行流量控制。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自我診斷方法,但上述之步驟S1~S3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步驟S8~S10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不論何者先進行皆可。且,步驟S4~S7的比較診斷工序,是接在步驟S1~S3之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工序之後進行亦可,在步驟S8~S10之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工序之後進行亦可。且,步驟S4~S7的比較診斷工序,是在步驟S11~S14的比較診斷工序之前進行亦可,之後進行亦可。當然,步驟S4~S7的比較診斷工序與步驟S11~S14的比較診斷工序為同時並列地進行亦可。且,只有使步驟S4的比較工序在步驟S11~S14的比較診斷工序之前進行,並使步驟S5~S7的診斷工序在步驟S11~S14的比較診斷工序之後進行亦可。該等之處理,當然可以的話是能用任意的順序或同時並列地進行。
且,在步驟S1~S3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步驟S5~S7的壓力下降特性測量工序中,關閉壓力控制閥6與打開流量控制閥8(在步驟S1~S3為全開,在步驟S5~S7是成為未達限縮部2的開度)的行為,是不論何者先進行皆可,同時進行亦可。且,在流量控制閥8的下游側設有下游閥的情況,亦可關閉下游閥來進行壓力下降特性的測量,並與對應的基準壓力特性比較,由此來進行異常的檢測。
且,上述的實施形態中,壓力下降特性之測量結果的保存、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的比較、或是有無異常的判斷,其一部分或全部是在流量控制裝置100的外側(外部的電腦等)進行亦可。
且,在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形態,是測量關閉壓力控制閥6而產生之上游壓力P1 的下降,但不限於此,亦可關閉設在壓力控制閥6之上游側的開閉閥(未圖示)來產生壓力下降。在本說明書,有時將設在限縮部2之上游側的任意之流路阻斷機構稱之為上游閥(包含壓力控制閥6)。
且,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中,流量控制閥,是常閉式的壓電元件驅動式閥亦可,在該情況也是,因應應變感測器輸出來控制流量控制閥之壓電元件的驅動,藉此可用良好的反應性來進行流量控制。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流量控制裝置,是適合利用在半導體製造製程中要求流量控制之高速反應性的情況。
1‧‧‧流路
2‧‧‧限縮部
3‧‧‧第1壓力感測器
4‧‧‧第2壓力感測器
5‧‧‧流入壓力感測器
6‧‧‧壓力控制閥
7‧‧‧第1控制電路
8‧‧‧流量控制閥
10‧‧‧壓電致動器
10b‧‧‧壓電疊堆(壓電元件)
11‧‧‧閥本體
12‧‧‧閥座
13‧‧‧金屬隔膜閥體
14‧‧‧導引筒體
15‧‧‧彈性構件
16‧‧‧支撐體
17‧‧‧第2控制電路
18‧‧‧閥體按壓部
20‧‧‧應變感測器
20z‧‧‧第1應變計
20x‧‧‧第2應變計
100‧‧‧流量控制裝置
圖1為將本發明者所進行之針對應變感測器輸出之範圍變化的試驗結果予以表示的圖表。
圖2為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流量控制裝置之構造的示意圖。
圖3為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使用之流量控制閥及第2壓力感測器的剖面圖。
圖4為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使用之壓電致動器的圖,(a)是表示收容在筒體及內部的壓電疊堆,(b)是表示連接部。
圖5為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使用之用來得到應變感測器輸出之範例的橋式電路的圖。
圖6為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的流程圖。
圖7為用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的圖,(a)表示壓力控制閥的開閉動作,(b)表示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為一致的情況,(c)表示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與基準壓力下降特性為不同的情況。
圖8為表示所測量的壓力下降特性對於基準壓力下降特性往上側偏移的情況與往下側偏移的情況的圖表。
Claims (11)
- 一種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是具備:設在流路的壓力控制閥、 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的流量控制閥、 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的限縮部、 設在前述壓力控制閥之下游側且前述限縮部之上游側的壓力感測器, 前述流量控制閥,具有:與閥座接離的閥體、為了接離於前述閥座而使前述閥體移動的壓電元件, 前述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是含有以下工序: 工序(a),是在前述壓力控制閥為開狀態,且前述流量控制閥的開度是在前述限縮部之開度以上的開度,從前述壓力控制閥的上游側透過前述流量控制閥及前述限縮部使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下,使前述壓力控制閥從前述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並使用前述壓力感測器來測量成為前述閉狀態之後的流體壓力的壓力下降特性; 工序(b),是在前述壓力控制閥為開狀態,且前述流量控制閥的開度是在未達前述限縮部的開度,從前述壓力控制閥的上游側透過前述流量控制閥及前述限縮部使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下,使前述壓力控制閥從前述開狀態變化成閉狀態,並使用前述壓力感測器來測量成為前述閉狀態之後的流體壓力的壓力下降特性; 工序(c),是將前述工序(a)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和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予以比較來判斷有無異常; 工序(d),是將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和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予以比較來判斷有無異常;以及 工序(e),是在前述工序(c)與前述工序(d)所進行的判斷之中,在只有前述工序(d)判斷出有異常的情況,判斷為前述流量控制閥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前述工序(a)是比前述工序(b)還先進行,或者是前述工序(b)比前述工序(a)還先進行。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前述工序(c)是在前述工序(a)之後且前述工序(b)之前進行,前述工序(d)是在前述工序(b)及前述工序(c)之後進行。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前述流量控制裝置,進一步具備:用來將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資料予以記憶的測量記憶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前述流量控制裝置,進一步具備:用來將前述工序(c)及前述工序(d)所判斷的結果予以記憶的判斷記憶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在前述壓電元件設置應變感測器,基於前述應變感測器的輸出來求出前述閥座與前述閥體的距離。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在前述工序(e)判斷前述流量控制閥之閥座與閥體的距離有異常的情況,判斷為前述應變感測器的輸出有異常。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在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比前述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還大時,判斷為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範圍減少。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在前述工序(b)所測量的前述壓力下降特性比前述事先記憶之成為基準的壓力下降特性還小時,判斷為應變感測器的輸出範圍擴大。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在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中,前述壓力控制閥在開狀態下使前述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時,前述壓力控制閥是打開至最大設定開度的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其中,在前述工序(a)及前述工序(b)中,前述壓力控制閥在開狀態下使前述流體往下游側流動的狀態時,前述壓力控制閥是成為半開狀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30558 | 2017-11-30 | ||
JP2017230558 | 2017-1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5946A true TW201925946A (zh) | 2019-07-01 |
TWI684844B TWI684844B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666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2359A TWI684844B (zh) | 2017-11-30 | 2018-11-28 | 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91608B2 (zh) |
JP (1) | JP7190186B2 (zh) |
KR (1) | KR102343611B1 (zh) |
CN (1) | CN111373340A (zh) |
TW (1) | TWI684844B (zh) |
WO (1) | WO201910721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1724B (zh) * | 2019-10-03 | 2022-01-01 |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 異常檢測系統及異常檢測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14330B1 (ko) * | 2017-11-30 | 2021-10-19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지킨 | 유량 제어 장치 |
US11598430B2 (en) * | 2019-01-31 | 2023-03-07 | Fujikin Incorporated | Valve device, flow rate control method, fluid control devi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ing the valve device |
KR20220058536A (ko) * | 2019-09-05 | 2022-05-09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호리바 에스텍 | 유량 제어 밸브 또는 유량 제어 장치 |
CN112327948B (zh) * | 2020-10-26 | 2024-01-09 | 北京七星华创流量计有限公司 | 一种质量流量控制器 |
JP7144126B1 (ja) * | 2022-05-16 | 2022-09-29 | 東フロ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流量制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33936B1 (zh) | 1970-02-20 | 1974-09-11 | ||
JP4308356B2 (ja) * | 1999-01-25 | 2009-08-05 | 株式会社堀場エステック | 圧力式流量コントローラのノズル診断機構および圧力式流量コントローラのノズル診断方法 |
US6999853B2 (en) * | 2002-05-03 | 2006-02-14 |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d performing diagnostics in a control loop of a control valve |
JP2004157719A (ja) * | 2002-11-06 | 2004-06-03 | Stec Inc | マスフローコントローラ |
JP4856905B2 (ja) * | 2005-06-27 | 2012-01-18 |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 流量レンジ可変型流量制御装置 |
JP4743763B2 (ja) | 2006-01-18 | 2011-08-10 |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 圧電素子駆動式金属ダイヤフラム型制御弁 |
CN200949677Y (zh) * | 2006-07-31 | 2007-09-19 | 陈曙光 | 一种节流调节球阀 |
JP4933936B2 (ja) | 2007-03-30 | 2012-05-16 |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 圧電素子駆動式制御弁 |
JP5066474B2 (ja) * | 2008-03-31 | 2012-11-07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流量制御システム |
TWI435196B (zh) * | 2009-10-15 | 2014-04-21 | Pivotal Systems Corp | 氣體流量控制方法及裝置 |
CN102954500A (zh) * | 2011-08-26 | 2013-03-06 | 关隆股份有限公司 | 瓦斯器具及其调控方法 |
JP5873681B2 (ja) * | 2011-10-14 | 2016-03-01 | 株式会社堀場エステック | 流量制御装置、流量制御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診断装置及び診断用プログラム |
JP5814822B2 (ja) * | 2012-02-22 | 2015-11-17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差圧/圧力複合センサの異常診断方法 |
JP5847106B2 (ja) * | 2013-03-25 | 2016-01-20 |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 流量モニタ付圧力式流量制御装置。 |
JP6139311B2 (ja) * | 2013-07-17 | 2017-05-31 | 株式会社東芝 | 調節弁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これらを使用した発電プラント |
WO2017110066A1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 流量制御装置および流量制御装置を用いる異常検知方法 |
US10928813B2 (en) | 2016-03-29 | 2021-02-23 | Fujikin Incorporated | Pressure-type flow rate control device and flow rate self-diagnosis method using critical expansion condition |
KR102162045B1 (ko) * | 2016-12-26 | 2020-10-06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지킨 | 압전 소자 구동식 밸브 및 유량 제어 장치 |
KR102250967B1 (ko) * | 2017-03-28 | 2021-05-12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지킨 | 압력식 유량 제어 장치 및 유량 제어 방법 |
JP6480505B2 (ja) | 2017-05-31 | 2019-03-13 |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 遊技機 |
KR102314330B1 (ko) * | 2017-11-30 | 2021-10-19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지킨 | 유량 제어 장치 |
JP7412747B2 (ja) * | 2020-01-30 | 2024-01-15 |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 圧電素子駆動式バルブ、圧力式流量制御装置及び気化供給装置 |
-
2018
- 2018-11-20 JP JP2019557166A patent/JP7190186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1-20 CN CN201880074626.3A patent/CN111373340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1-20 US US16/765,153 patent/US113916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20 KR KR1020207013983A patent/KR10234361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1-20 WO PCT/JP2018/042797 patent/WO20191072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1-28 TW TW107142359A patent/TWI684844B/zh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1724B (zh) * | 2019-10-03 | 2022-01-01 |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 異常檢測系統及異常檢測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343611B1 (ko) | 2021-12-27 |
KR20200066362A (ko) | 2020-06-09 |
JP7190186B2 (ja) | 2022-12-15 |
JPWO2019107216A1 (ja) | 2020-11-26 |
WO2019107216A1 (ja) | 2019-06-06 |
US11391608B2 (en) | 2022-07-19 |
CN111373340A (zh) | 2020-07-03 |
US20200348158A1 (en) | 2020-11-05 |
TWI684844B (zh) | 2020-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4844B (zh) | 流量控制裝置的自我診斷方法 | |
TWI679297B (zh) | 流量控制裝置 | |
JP6892687B2 (ja) | 流量制御装置および流量制御装置を用いる異常検知方法 | |
JP6064599B2 (ja) | ガス・フロー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JP6968429B2 (ja) | 圧電素子駆動式バルブおよび流量制御装置 | |
KR102084447B1 (ko) | 유량 제어 기기, 유량 제어 기기의 유량 교정 방법, 유량 측정 기기 및 유량 측정 기기를 사용한 유량 측정 방법 | |
KR101572407B1 (ko) | 차압식 매스 플로우 컨트롤러에 있어서 진단 기구 | |
KR20190119099A (ko) | 압력식 유량 제어 장치 및 유량 제어 방법 | |
JP2018173963A (ja) | 質量流量制御器の制御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モデルを用い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KR102646603B1 (ko) | 유량 제어 장치의 이상 검지 방법 및 유량 감시 방법 | |
JP7244940B2 (ja) | 流量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流量測定方法 | |
TWI765472B (zh) | 流量控制裝置以及流量控制方法 | |
JP7538535B2 (ja) | 流量制御装置および流量制御方法 | |
JP2023018246A (ja) | 圧力式流量制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