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2782A - 去除cd117+細胞之組合物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去除cd117+細胞之組合物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2782A
TW201922782A TW107137414A TW107137414A TW201922782A TW 201922782 A TW201922782 A TW 201922782A TW 107137414 A TW107137414 A TW 107137414A TW 107137414 A TW107137414 A TW 107137414A TW 201922782 A TW201922782 A TW 2019227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cid sequence
amino acid
sequence shown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7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布萊德利 R 皮爾斯
安東尼 保儀泰諾
瑞侯 派裘侯瑞
尚恩 麥克杜諾
拉季夫 潘瓦
喬納森 飛利浦 貝爾克
馬修 達肯 史密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麥珍塔治療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麥珍塔治療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麥珍塔治療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2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278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9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molecules with a "CD"-designa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48Reproductive organs
    • A61K35/54Ovaries; Ova; Ovules; Embryos; Foetal cells; Germ cells
    • A61K35/545Embryonic stem cells;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Uncharacterised stem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61K47/6811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the drug being a protein or peptide, e.g. transferrin or bleomycin
    • A61K47/6817Tox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61K47/6811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the drug being a protein or peptide, e.g. transferrin or bleomycin
    • A61K47/6817Toxins
    • A61K47/6831Fungal toxins, e.g. alpha sarcine, mitogillin, zinniol or restrictoc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4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receptor, a cell surface antigen or a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6Immunosuppressants, e.g. drugs for graft rej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7/00Peptides having 5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7/64Cyclic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2035/124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the cells being hematopoietic, bone marrow derived or blood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7Internalization into the cel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4Stability, e.g. half-life, pH, temperature or enzyme-resis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ynecology & Obstetric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去除CD117+細胞與治療各種造血疾病、代謝失調、癌症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之組合物及方法。於此所述為可經應用以實現該等病症之治療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以及其等之複合體,例如透過去除病患如人體中之CD117+細胞群。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可用以直接治療病症,例如透過去除CD117+癌細胞或自體免疫細胞群。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亦可用以對患者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療法,並於移植程序前透過選擇性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以增進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

Description

去除CD117+細胞之組合物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抗CD117抗體及其等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以及透過施用能與由造血細胞例如造血幹細胞所表現之CD117結合之抗體或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患有各種病狀之患者,例如血液疾病、代謝失調、癌症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
僅管於醫學領域上有所進展,但對於治療造血系統之病狀,例如特定血球之疾病、代謝失調、癌症以及自體免疫疾病與其他疾病等仍有其需求。雖然造血幹細胞具有顯著之治療潛力,但阻礙其等於臨床使用之限制,一直是確保將造血幹細胞移植物植入宿主時所面對之困難。
目前有需要可作為調節劑之組合物,其可促進外源性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使該等細胞之多潛能性(multi-potency)與造血功能於移植後能保留於患者體內之目標專一性內源性幹細胞。
CD117(亦指c-kit或幹細胞因子受體(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SCRF))為可與配體幹細胞因子(SCF)結合之單跨膜受體酪胺酸激酶。幹細胞因子可誘導cKIT之同源二聚作用(homodimerization),其能活化酪氨酸激酶活性並經由PI3-AKT與MAPK途徑發送訊號(Kindblom等人,Am J. Path,1998 152(5):1259)。
CD117最初係經發現為一致癌基因(oncogene)並已於腫瘤學領域中受到研究(參酌,例如,Stankov等人(2014)所著,Curr Pharm Des. 20(17):2849-80)。目前正研究將有關CD117之抗體藥物複合體(KTN0158)用於難治性胃腸道基質瘤(GIST)之治療上(例如,「KTN0158,一種人源化抗KIT單株抗體,其展現對正常與惡性犬肥大細胞兩者之生物活性」 London等人(2016)所著,Clin Cancer Res DOI:10.1158 / 1078-0432.CCR-16-2152)。
CD117係高度表現於造血幹細胞(HSCs)上。此表現模式使CD117為調節多種疾病之潛在標靶。然而,對於能有效調節患者之移植例如骨髓移植之以抗CD117為基礎之治療有其需求。
於此所述為與人類CD117專一性結合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部(亦稱為c-kit),以及使用該抗體之組合物及方法。具體而言,於此所述之抗體與片段可用於抗CD117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14所示CDR1域、SEQ ID NO:15所示之CDR2域以及SEQ ID NO:16所示之CDR3域,並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11所示之CDR1域、SEQ ID NO:12所示之CDR2域,以及SEQ ID NO:13所示之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3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3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3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3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3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3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2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2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23所示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2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2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2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4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4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4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4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4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4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其包括含SEQ ID NO:5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5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5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5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5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5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6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6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6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6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6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 6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其包括含SEQ ID NO:7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7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7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7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7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7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8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8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8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8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8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8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 1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9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9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9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9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9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9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0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0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0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0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0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0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27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28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29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30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3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3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3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3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35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36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37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38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39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40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41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並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142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1域、含SEQ ID NO:143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2域,以及含SEQ ID NO:144所示胺基酸序列之一CDR3域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2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含SEQ ID NO: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1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2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4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5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5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6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7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7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8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8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9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9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10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Fc區,其包含D265C之胺基酸取代(根據EU索引編號)。
於一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Fc區,其包含D265C、L234A與L2345A之胺基酸取代(根據EU索引編號)。
於一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Fc區,其包含D265C與H435A之胺基酸取代(根據EU索引編號)。
於一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Fc區,其包含D265C、L234A、L2345A與H435A之胺基酸取代(根據EU索引編號)。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一輕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ii)一重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一輕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ii)一重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一輕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ii)一重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一輕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ii)一重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一輕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ii)一重鏈恆定區,其包含SEQ ID NO:1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此所述之抗體、片段與抗體藥物複合體包括抗體54(Ab54)、抗體55(Ab55)、抗體56(Ab56)、抗體57(Ab57)、抗體58(Ab58)、抗體61(Ab61)、抗體66(Ab66)、抗體67(Ab67)、抗體68(Ab68)或抗體69(Ab69),其等可用於治療各種造血系統疾病、代謝失調、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與其他疾病之組合物及方法中。本發明之附加特徵為於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療法之前調節例如人類病患之患者以促進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之方法。該患者可為患有至少一種血液病症之人,例如血紅素病變(hemoglobinopathy)或其他造血病理,因此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如此所述,造血幹細胞能於造血譜系(lineage)中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並可施用於患者以填補或再填補患者體內所缺乏之細胞類型。
本發明之特徵為以能與造血細胞例如CD117(包括例如GNNK + CD117)所表現之蛋白結合之抗體與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患者之方法,藉以(i)透過選擇性去除表達CD117之細胞群,例如異常血球、癌細胞或自體免疫細胞,直接治療於此所述例如血液病症之疾病、代謝疾病、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與其他疾病,以及/或(ii)去除患者體內之內源性造血幹細胞群。由於CD117可由癌細胞所表現,例如白血病細胞(leukemic cell)、自體免疫淋巴細胞,例如表現出與自體抗原交叉反應之T細胞受體之一T細胞,以及其他類型之細胞,因此前者活性能直接治療與造血譜系之細胞相關之各種疾病。相反地,後者活性,即造血幹細胞之選擇性去除作用,可產生後續能透過外源性(例如自體、同種異體(allogeneic)或同源(syngeneic))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移植所填補之空缺(vacancy)。因此,本發明提供治療各種造血病狀之方法,例如鐮狀紅血球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地中海型貧血(thalassemia)、范科尼氏貧血症(Fanconi anemia)、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Wiskott-Aldrich syndrome)、腺苷脫氨酶缺乏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adenosine deaminase deficiency-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異染性白質退化症(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戴布氏貧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與舒戴二氏症候群(Schwachman-Diamond syndrome)、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以及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及其他疾病。
於第一層面,本發明提供一種透過施用有效量之可結合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去除人類病患體內CD117+細胞群之方法,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cytotoxin)。
於另一層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於患者接受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前,透過施用一有效量之能結合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去除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體內CD117+細胞群之方法,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cytotoxin)。
於另一層面,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例如一種治療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之方法,包括施予一人類病患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其中已預先對該病患施用能結合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並以一有效量施用以去除該病患體內之CD117+細胞群。
於一附加層面,本發明之特徵為例如一種治療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之方法,包括:對一人類病患施用能結合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並以一有效量施用以去除該病患體內之CD117+細胞群,接著對該病患施用含造血幹細胞之一移植物。
於本發明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
於前述層面之任一者中,該細胞毒素可為例如綠膿桿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exotoxin A)、脫三角梅蛋白(deBouganin)、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毒傘肽(amatoxin)例如α鵝膏蕈鹼(α-amanitin)、皂草素(saporin)、美登素(maytansine)、類美登素(maytansinoid)、奧瑞他汀(auristatin)、蒽環類藥物(anthracycline)、卡利奇黴素(calicheamicin)、伊立替康(irinotecan)、SN-38、雙聯黴素(duocarmycin)、吡咯並苯並二氮䓬(pyrrolobenzodiazepine)、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pyrrolobenzodiazepine dimer)、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indolinobenzodiazepine)、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indolinobenzodiazepine dimer)或其等之變體。
於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CD117為GNNK+ CD117。
於另一層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於患者接受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前,透過施用一有效量之能結合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去除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體內之CD117+細胞群之方法。
於另一層面,本發明提供例如一種治療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之方法,包括對一人類病患施用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其中已預先對該病患施用有效量之能結合CD117之一抗體或其片段,以去除該病患體內之CD117+細胞群。
於一附加層面,本發明之特徵為例如一種治療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之方法,包括:對一人類病患施用有效量之能結合CD117之一抗體或其片段以去除該病患體內之CD117+細胞群,而後對該病患施用含造血幹細胞之一移植物。
於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片段係共價連接至一Fc域,例如由一人類抗體所分離出之二聚Fc域(例如由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人類抗體所分離出)。於部分實施例中,Fc域為含單股多肽之一單體Fc域。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之N端係連接至該Fc域。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之C端係連接至該Fc域。該Fc域可共軛結合至該抗體或其片段之至少一複製體(copies)。例如,可與於此所述之方法共同使用之共軛物包括二聚Fc域,於其中Fc域之各股多肽與係共軛結合至該抗體或其片段。該Fc域亦可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例如於此所述之細胞毒素(例如,綠膿桿菌外毒素A、核醣體抑制劑、白喉毒素、毒傘素例如α鵝膏蕈鹼、皂草素、美登素、類美登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pyrrolobenzodiazepine)、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pyrrolobenzodiazepine dimer)、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indolinobenzodiazepine)、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indolinobenzodiazepine dimer)或其等之變異體)。
於前述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共價連接至一細胞毒素(形成一抗體藥物複合體),例如於此所述之細胞毒素(例如綠膿桿菌外毒素A、核醣體抑制劑、白喉毒素、毒傘素例如α鵝膏蕈鹼、皂草素、美登素、類美登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之N端係連接至該細胞毒素。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之C端係連接至該細胞毒素。該細胞毒素可依次共軛結合至該抗CD117抗體之Fc域。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係共價連接至該抗體或其片段上之一位置(例如,該抗體或其片段之N端或C端),並且一Fc域係共價連接至該抗體或其片段上之另一位置(例如,該抗體或其片段之相對端)。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Fc域為一人類IgG1同型Fc域。於部分實施例中,該Fc域為一人類IgG2同型Fc域。於部分實施例中,該Fc域為一人類IgG3同型Fc域。於部分實施例中,該Fc域為一人類IgG4同型Fc域。
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毒傘肽或其衍生物,例如α鵝膏蕈鹼(α-amanitin)、β鵝膏蕈鹼(β-amanitin)、γ鵝膏蕈鹼(γ-amanitin)、ε鵝膏蕈鹼(ε-amanitin)、三羥基毒傘肽(amanin)、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amaninamide)、一羥基毒傘肽醯胺(amanullin)、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amanullinic acid)以及鵝膏無毒環肽原(proamanullin)。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毒傘肽,且該細胞毒素共軛結合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以化學式Ab-ZL-Am表示,其中Ab為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L為連接子(linker), Z為化學部分(chemical moiety),且Am為毒傘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毒傘肽係共軛結合至一連接子。於部分實施例中,Am係以化學式(I)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RC 或RD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選擇性取代伸烷基(例如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伸烯基(例如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烯基(例如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伸炔基(例如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炔基(例如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dipeptide)、-(C=O)-或其等之組合;以及
Z為由存在於L上之反應性取代基與存在於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coupling reaction)所形成之化學部分。
於部分實施例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係共同作為L-Z,其為
其中S為一硫原子,其代表存在於結合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反應性取代基(例如,來自半胱胺酸殘基之-SH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Ab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Ab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由化學式(IA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RC 或RD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選擇性取代伸烷基(例如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伸烯基(例如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烯基(例如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伸炔基(例如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炔基(例如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
Z為由存在於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存在於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化學部分;且
其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由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RC 或RD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選擇性取代伸烷基(例如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伸烯基(例如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烯基(例如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伸炔基(例如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炔基(例如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
Z為由存在於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存在於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化學部分;且
其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RA 與RB 以及與其等所結合之氧原子會結合形成5員雜環烷基,其化學式為:

其中Y為-(C=O)-、-(C=S)-、-(C=NRE) -或-(CRE RE’ )-;且
RE 與RE’ 兩者分別為選擇性取代C1 -C6 伸烷基-RC 、選擇性取代C1 -C6 雜伸烷基-RC 、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烯基-RC 、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烯基-RC 、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炔基-RC 、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炔基-RC 、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RC 、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RC 、選擇性取代伸芳基-RC 、或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RC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由化學式(IA )或化學式(IB )表示,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以及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

R3 為H或RC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或NHRC
R9 為H或OH;且
其中RC 與RD 兩者分別如上述所定義。
於部分實施例中,Am係由化學式(IA )或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以及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

R3 為H或RC
R4 與R5 兩者各為獨立之H、OH、ORC 、RC 或ORD
R6 與R7 兩者各為H;
R8 為OH、NH2 、ORC 或NHRC
R9 為H或OH;且
其中RC 係如上述所定義。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由化學式(IA )與化學式(IB )表示,其中R1 為H、OH或ORA
R2 為H、OH或ORB
當RA 與RB 以及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

R3 、R4 、R6 與R7 係各為H;
R5 為ORC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且
其中RC 係如上述所定義。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由化學式(IA )與化學式(IB )表示,其中R1 與R2 兩者各為H或OH;
R3 為RC
R4 、R6 與R7 係分別為H;
R5 為H、OH或OC1 -C6 烷基;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且
其中RC 係如上述所定義。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由化學式(IA )與化學式(IB )表示,其中R1 與R2 兩者各為H或OH;
R3 、R6 與R7 係分別為H;
R4 與R5 兩者分別為H、OH、ORC 或RC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且
其中RC 係如上述所定義。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由化學式(IA )與化學式(IB )表示,其中R1 與R2 兩者各為H或OH;
R3 、R6 與R7 係分別為H;
R4 與R5 兩者分別為H或OH;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且
其中RC 係如上述所定義。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係共同作為L-Z,其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由化學式(II )、化學式(IIA )或化學式(IIB )表示

其中X為S、SO或SO2 ;R1 為H或一連接子,其經由一化學部分Z共價連接至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化學部分Z係由存在於該連接子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存在於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且R2 為H或一連接子,其經由一化學部分Z共價連接至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化學部分Z係由存在於該連接子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存在於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其中當R1 為H,則R2 為該連接子,且當R2 為H,則R1 為該連接子。於一實施例中,X為SO,R1 為該連接子,且R2 為H。
於部分實施例中,R1 為該連接子且R2 為H,並且該連接子與該化學部分係共同作為L-Z,其為
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一類美登素,其係選自由DM1與DM4所組成之群組。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一奧瑞他汀,其係選自由單甲基奧瑞他汀E與單甲基奧瑞他汀F所組成之群組。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一蒽環類藥物,其係選自由道諾黴素(daunorubicin)、阿黴素(doxorubicin)、泛艾黴素(epirubicin)以及艾達黴素(idarubicin)所組成之群組。
於另一層面,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透過施用一有效量能結合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去除人類病患體內CD117+細胞群之方法。
此外,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於病患接受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前,透過施用一有效量能結合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去除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體內CD117+細胞群之方法。
於另一層面,本發明之特徵為例如一種治療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之方法,其包括對一人類病患施用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其中已預先對該病患施用一有效量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以去除該病患體內之CD117+細胞群。
於一附加層面,本發明之特徵為例如一種治療需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病患之方法,包括:對一人類病患施用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其中該病患已預先經施用一有效量能結合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以去除該病患體內之CD117+細胞群。
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選自由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多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雙變異免疫球蛋白域、單鏈Fv分子(scFv)、雙鏈抗體(diabody)、三鏈抗體(triabody)、奈米抗體(nanobody)、類抗體支架蛋白(protein scaffold)、Fv片段、Fab片段、F(ab’)2 分子以及串聯di-scFv所組成之群組。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為一同型抗體,其係選自由IgG、IgA、IgM、IgD與IgE所組成之群組。
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係於施用於患者後由造血細胞,例如造血幹細胞、癌細胞或自體免疫細胞所內化。例如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可透過受體媒介胞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由造血幹細胞、癌細胞或自體免疫細胞所內化(舉例而言,結合至細胞表面之CD117,例如GNNK+ CD117)。於部分實施例中,可透過化學切割(chemical cleavage)將共價連接至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細胞毒素於胞內釋放(例如,透過於此所述連接子之酵素或非專一性切割)。該細胞毒素可進入其胞內目標(例如有絲分裂紡錘體、細胞核DNA、核醣體RNA或拓撲異構酶等),以於移植治療前促使內源性造血細胞死亡,例如內源性造血幹細胞、內源性癌細胞或內源性自體免疫細胞等。
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能促使造血細胞例如造血幹細胞、癌細胞或自體免疫細胞等之細胞壞死(necrosis)。於部分實施例中,於移植治療前,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促使內源性造血幹細胞、內源性癌細胞或內源性自體免疫細胞死亡,透過將至少一補體蛋白(complement proteins)、自然殺手(NK)細胞、巨噬細胞(macrophages)、嗜中性球(neutrophils)與/或嗜酸性球(eosinophils)吸收至該細胞例如施用予患者之造血性幹細胞,。
於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於實質清除患者血液中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之濃度後,對該病患施用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
於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於將造血幹細胞移植入該病患後,該造血幹細胞或其子代於至少兩天後仍可維持造血幹細胞之功能性潛能(例如約2至5天、2至7天、2至20天、2至30天,例如為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15天、16天、17天、18天、19天、20天、21天、22天、23天、24天、25天、26天、27天、28天、29天、30天或更長)。
於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於將造血幹細胞移植入該病患後,該造血幹細胞或其子代能定位於造血組織例如骨髓與/或重建造血作用。
於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於植入患者後造血幹細胞可恢復細胞群,其係選自由巨核細胞(megakaryocytes)、血栓細胞(thrombocyte)、血小板(platelets)、紅血球(erythrocytes)、肥大細胞(mast cells)、成髓細胞(myeloblasts)、嗜鹼性球(basophils)、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微膠細胞(microglia)、粒細胞(granulocytes)、單核球(monocytes)、蝕骨細胞(osteoclasts)、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巨噬細胞、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自然殺手細胞、T淋巴細胞以及B淋巴細胞所組成之群組。
於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方法係用以治療至少一種病症,例如透過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前去除一病患體內之造血幹細胞群,以提供經移植造血幹細胞可定植之微環境(niche)。於移植後,造血幹細胞可建立有效造血功能,以補充患者之缺陷細胞類型或正受到殺死或已死亡之細胞類型,例如透過化學療法達成。舉例而言,該病患可為患有幹細胞病症之患者。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病患係患有血紅素病變病症,例如為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地中海型貧血、范科尼氏貧血症、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與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該病患可能係患有免疫缺失病症者,例如為先天免疫缺失病症或後天免疫缺失病症(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或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病患係患有代謝失調,例如為肝醣儲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黏多醣症(mucopolysaccharidoses)、高雪氏症(Gaucher's Disease)、賀勒氏症(Hurlers Disease)、神經鞘脂質過多症(sphingolipidoses)與異染性白質退化症(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病患係患有一疾病,其係選自由腺苷脫氨酶缺乏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hyper immunoglobulin M syndrome)、闕東二氏症(Chediak-Higashi disease)、遺傳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hereditary lymphohistiocytosis)、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儲積症、地中海重貧血症(thalassemia major)、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以及兒童風濕性關節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所組成之群組。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病患係患有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硬皮症(scleroderma)、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第1型糖尿病(ant Type 1 diabetes)。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病患係患有癌症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例如血液性癌症(hematological cancer)。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病患係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id leukemia)、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id leukemia)、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病患係患有骨髓增生不良疾病,例如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方法係用以直接治療癌症,例如以CD117+細胞為特徵之癌症(例如以CD117+細胞為特徵之白血病),透過施用能去除病患體內CD117+癌細胞群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或施用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於造血幹細胞移植前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群。於後者情況下,移植可再重新構成例如於根除癌細胞過程中所去除之細胞群。該癌症可為一血液性癌症,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方法係用以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透過施用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以去除CD117+自體免疫細胞群,與/或於造血幹細胞移植前,施用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群。於後者情況下,移植可依序再重新構成例如於根除自體免疫細胞過程中所去除之細胞群。該自體免疫疾病可為例如硬皮症、多發性硬化症(MS)、人類全身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A)、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乾癬、第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ADEM)、愛迪生氏病(Addison's disease)、全身性禿髮症(alopecia universalis)、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is)、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APS)、再生障礙性貧血、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自體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自體免疫性內耳病(AIED)、自體免疫淋巴細胞增生症候群(ALPS)、自體免疫性卵巢炎(autoimmune oophoritis)、巴洛病(Balo disease)、貝賽特氏症(Behcet's disease)、大疱性類天疱瘡(bullous pemphigoid)、心肌症(cardiomyopathy)、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慢性疲勞症候群(CFIDS)、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CIDP)、克隆氏症、瘢痕性類天疱瘡(cicatrical pemphigoid)、乳糜瀉皰疹狀皮膚炎(coeliac sprue-dermatitis herpetiformis)、冷凝集素症(cold agglutinin disease)、CREST症候群、惡性萎縮性丘疹病(Degos disease)、圓盤狀紅斑狼瘡、自主神經障礙(dysautonomia)、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原發性混合冷凝球蛋白血症(essential mixed cryoglobulinemia)、纖維肌痛纖維肌炎(fibromyalgia-fibromyositis)、古巴斯捷氏症候群(Goodpasture' s syndrome)、葛瑞夫茲氏病(Grave's disease)、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 s thyroiditis)、化膿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特發性與/或急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IgA neuropathy)、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兒童關節炎、川崎氏症(Kawasaki's disease)、扁平苔癬(lichen planus)、萊姆病(Lyme disease)、梅尼爾氏症(Meniere disease)、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MCTD)、重肌無力症(myasthenia gravis)、神經性肌強直(neuromyotonia)、眼陣攣肌陣攣症候群(OMS)、視神經炎(optic neuritis)、奧德氏甲狀腺炎(Ord's thyroiditis)、尋常型天皰瘡(pemphigus vulgaris)、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多軟骨炎(polychondritis)、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結節性多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a)、多腺體症候群(polyglandular syndromes)、風濕性多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原發性無γ球蛋白血症(primary agammaglobulinemia)、雷諾現象、雷德氏症候群(Reiter's syndrome)、風濕熱(rheumatic fever)、類肉瘤病(sarcoidosis)、硬皮症、薛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僵體徵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高安氏血管炎(Takayasu's arteritis)、顳動脈炎(亦稱「巨細胞動脈炎」)、潰瘍性大腸炎、葡萄膜炎(uveitis)、血管炎(vasculitis)、白斑病(vitiligo)、外陰疼痛(「外陰前庭炎」)與韋格納肉芽腫(Wegener's granulomatosis)。
因此,於前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治療血紅素病變病症之方法,例如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地中海型貧血、范科尼氏貧血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於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特徵為治療免疫缺失病症之方法,例如先天免疫缺失病症或後天免疫缺失病症(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或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於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治療代謝失調之方法,例如肝醣儲積症、黏多醣症、高雪氏症、賀勒氏症、神經鞘脂質過多症與異染性白質退化症。於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治療一病症之方法,該病症係選自由腺苷脫氨酶缺乏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闕東二氏症、遺傳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骨硬化症、成骨不全症、儲積症、地中海重貧血症、全身性硬化症、全身性紅斑狼瘡以及兒童風濕性關節炎所組成之群組。於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之方法,例如硬皮症、多發性硬化症、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第1型糖尿病。於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治療癌症或骨髓增生性疾病之方法,例如血液性癌症。於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於部分實施例中,患者係患有骨髓增生不良疾病,例如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於該等實施例中,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與上述層面任一者之方法,該方法可包括施用能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與/或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藥物複合體之步驟。
相似地,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直接治療癌症之方法,例如以CD117+細胞為特徵之癌症(例如以CD117+細胞為特徵之白血病)。於該等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施用可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癌症可為一血液性癌症,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此外,於上述層面任一者之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之方法,例如多發性硬化症(MS)、人類全身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A)、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乾癬、第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ADEM)、愛迪生氏症、全身性禿髮症、僵直性脊椎炎、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APS)、再生障礙性貧血、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自體免疫性肝炎、自體免疫性內耳病(AIED)、自體免疫淋巴細胞增生症候群(ALPS)、自體免疫性卵巢炎、巴洛病、貝賽特氏症、大疱性類天疱瘡、心肌症、查加斯病、慢性疲勞症候群(CFIDS)、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克隆氏症、瘢痕性類天疱瘡、乳糜瀉皰疹狀皮膚炎、冷凝集素症、CREST症候群、惡性萎縮性丘疹病、圓盤狀紅斑狼瘡、自主神經障礙、子宮內膜異位症、原發性混合冷凝球蛋白血症、纖維肌痛纖維肌炎、古巴斯捷氏症候群、葛瑞夫茲氏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橋本氏甲狀腺炎、化膿性汗腺炎、特發性與/或急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特發性肺纖維化、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間質性膀胱炎、兒童關節炎、川崎氏症、扁平苔癬、萊姆病、梅尼爾氏症、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MCTD)、重肌無力症、神經性肌強直、眼陣攣肌陣攣症候群(OMS)、視神經炎、奧德氏甲狀腺炎、尋常型天皰瘡、惡性貧血、多軟骨炎、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結節性多動脈炎、多腺體症候群、風濕性多肌痛症、原發性無γ球蛋白血症、雷諾現象、雷德氏症候群、風濕熱、類肉瘤病、硬皮症、薛格連氏症候群、僵體徵候群、高安氏血管炎、顳動脈炎(亦稱「巨細胞動脈炎」)、潰瘍性大腸炎、葡萄膜炎、血管炎、白斑病、外陰疼痛(「外陰前庭炎」)與韋格納肉芽腫。於該等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施用能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於另一層面,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透過將細胞群與一有效量以化學式Ab-Z-L-Am所表示之複合體(或抗體藥物複合體)接觸以去除CD117+(例如GNNK+ CD117+)細胞群之方法,其中Ab為能結合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Z為一化學部分,L為一連接子並且Am為一細胞毒素。Am-L-Z可由化學式(IA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RC 或RD
R4 、R5 、R6 與R7 各為獨立之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選擇性取代伸烷基(例如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伸烯基(例如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烯基(例如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伸炔基(例如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炔基(例如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且
Z為由存在於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化學部分,
其中,Am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係共同作為L-Z,其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前驅物為

其中,順丁烯二亞醯胺(maleimide)係與該抗體中半胱胺酸上所建立之硫醇基進行反應。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前驅物為

其中,馬來亞醯胺(maleimide)係與該抗體中半胱胺酸上所建立之硫醇基進行反應。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RC 或RD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選擇性取代伸烷基(例如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伸烯基(例如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烯基(例如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伸炔基(例如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炔基(例如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
Z為由存在於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化學部分;且
其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係共同作為L-Z,其係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另一層面中,本發明之特徵為以化學式Ab-Z-L-Am表示之一複合體,其中Ab為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並且Am為一毒傘肽。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上述化學式(I )、(IA )、(IB )、(II )、(IIA )或(IIB )表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複合體之連接子-化學部分-毒傘肽蛋白(Am-L-Z)係以化學式(IA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 、RC 或RD
R4 、R5 、R6 與R7 各為獨立之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選擇性取代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且
Z為由存在於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化學部分;
其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係以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 、RC 或RD
R4 、R5 、R6 與R7 各為獨立之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選擇性取代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且
Z為由存在於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化學部分;
其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係以化學式(II )、化學式(IIA )或化學式(IIB )表示

其中X為S、SO或SO2
R1 為H或一連接子,其係經由一化學部分Z共價連接至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化學部分Z係由該連接子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內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且
R2 為H或一連接子,其係經由一化學部分Z共價連接至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化學部分Z係由該連接子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內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
其中,當R1 為H,則R2 為連接子,且當R2 為H,則R1 為連接子。
於一實施例中,X為SO,R1 為連接子並且R2 為H。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前兩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透過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Fc域中之半胱胺酸殘基結合至毒傘肽。於部分實施例中,半胱胺酸殘基係透過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Fc域中之突變所引入。舉例而言,該半胱胺酸殘基可選自由Cys118、Cys239與Cys265(例如D265C)所組成之群組。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半胱胺酸殘基係自然存在於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Fc域中。舉例而言,該Fc域可為一IgG Fc域,例如一人類IgG1 Fc域,並且該半胱胺酸殘基可選自由Cys261、Csy321、Cys367及Cys425所組成之群組。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R1 為H、OH或ORA
R2 為H、OH或ORB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

R3 、R4 、R6 與R7 各為H;
R5 為ORC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且
X為-S-、-S(O)-或-SO2 -。
於部分實施例中,R1 與R2 各為獨立之H或OH;
R3 為RC
R4 、R6 與R7 各為H;
R5 為H、OH或OC1 -C6 烷基;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以及
X為-S-、-S(O)-或-SO2 -。
於部分實施例中,R1 與R2 各為獨立之H或OH;
R3 、R6 與R7 各為H;
R4 為ORC 或RC
R5 為H、OH或OC1 -C6 烷基;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且
X為-S-、-S(O)-或-SO2 -。
於部分實施例中,R1 與R2 各獨立為H或OH;
R3 、R6 與R7 各為H;
R4 與R5 各獨立為H或OH;
R8 為ORC 或NHRC
R9 為H或OH;以及
X為-S-、-S(O)-或-SO2 -。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由CD117+細胞所內化。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CD117結合之Kd 值係低於1μΜ、低於750nM、低於500nM、低於250nM、低於200nM、低於150nM、低於100nM、低於75nM、低於50nM、低於10nM、低於1nM、低於0.1nM、低於10pM、低於1pM、或低於0.1pM。於部分實施例中,Kd 值係介於約0.1pM至約1μΜ之間。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CD117之kon 值係介於9 x 10-2 M-1 s-1 至1 x 102 M-1 s-1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會競爭性抑制CD117結合至一第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結合,或作為一第二抗體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位(epitope),其中該第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以下互補性決定區(CDRs):
1. CDR-H1,其胺基酸序列為SYWIG(SEQ ID NO:1);
2. CDR-H2,其胺基酸序列為IIYPGDSDTRYSPSFQG(SEQ ID NO:2);
3. CDR-H3,其胺基酸序列為HGRGYNGYEGAFDI(SEQ ID NO:3);
4. CDR-L1,其胺基酸序列為RASQGISSALA(SEQ ID NO:4);
5. CDR-L2,其胺基酸序列為DASSLES(SEQ ID NO:5);以及
6. CDR-L3,其胺基酸序列為CQQFNSYPLT(SEQ ID NO:6)。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競爭性抑制CD117結合至一第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作為一第二抗體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位,其中該第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以下互補性決定區(CDRs):
CDR-H1,其具有如SEQ ID NO: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CDR-H2,其具有如SEQ ID NO:1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CDR-H3,其具有如SEQ ID NO: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CDR-L1,其具有如SEQ ID NO: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CDR-L2,其具有如SEQ ID NO: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
CDR-L3,其具有如SEQ ID NO: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於此所揭露之組合物及方法包括抗CD117抗體Ab67。
於一實施例中,於此所揭露之組合物及方法包括抗CD117抗體,其包含SEQ ID NO:9所示之一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10所示之一輕鏈胺基酸序列。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選自由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多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雙變異免疫球蛋白域、單鏈Fv分子(scFv)、雙鏈抗體、三鏈抗體、奈米抗體、類抗體支架蛋白、Fv片段、Fab片段、F(ab’)2 分子以及串聯di-scFv所組成之群組。
於另一層面中,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種以化學式Ab-Cy表示之複合體,其中Ab為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並且Cy為細胞毒素。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綠膿桿菌外毒素A、核醣體抑制劑、白喉毒素、皂草素、美登素、類美登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或前述細胞毒素任一者之變異體。
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選自由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多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雙變異免疫球蛋白域、單鏈Fv分子(scFv)、雙鏈抗體、三鏈抗體、奈米抗體、類抗體支架蛋白、Fv片段、Fab片段、F(ab’)2 分子以及串聯di-scFv所組成之群組。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具有一同型抗體,其係選自由IgG、IgA、IgM、IgD及IgE所組成之群組。
於另一層面中,本發明之特徵為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片段,該CD117係共價連接至一Fc域,例如由一人類抗體所分離出之二聚Fc域(例如,由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人類抗體所分離出)。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Fc域為含單股多肽之一單體Fc域。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之N端係連接至該Fc域。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之C端係連接至該Fc域。該Fc域可共軛結合至該抗體或其片段之至少一複製體。舉例而言,於此所述之複合體包括二聚Fc域,於其中Fc域之各股多肽係共軛結合至該抗體或其片段。該Fc域亦可依次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例如於此所述之細胞毒素(例如,綠膿桿菌外毒素A、核醣體抑制劑、白喉毒素、毒傘素例如α鵝膏蕈鹼、皂草素、美登素、類美登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或其等之變異體)。
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共價連接至一細胞毒素,例如於此所述之細胞毒素(例如,綠膿桿菌外毒素A、核醣體抑制劑、白喉毒素、毒傘素例如α鵝膏蕈鹼、皂草素、美登素、類美登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或其等之變異體)。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之C端係連接至該細胞毒素。該細胞毒素亦可依次共軛結合至一Fc域。
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係共價連接至該抗體或其片段上之一位置(例如,該抗體或其片段之N端或C端),並且係共價連接至該抗體或其片段上之另一位置上之一Fc域(例如,該抗體或其片段之相異端)。
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Fc域為一人類IgG1同型Fc域。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Fc域為一人類IgG2同型Fc域。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Fc域為一人類IgG3同型Fc域。於此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該Fc域為一人類IgG4同型Fc域。
於某些實施例中,前述方法及組合物包括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表10中所示Ab54、Ab55、Ab56、Ab57、Ab58、Ab61、Ab66、Ab67、Ab68或Ab69中任一者於重鏈與輕鏈胺基酸序列中所示之互補性決定區。於某些實施例中,前述方法及組合物包括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表10中所示Ab54、Ab55、Ab56、Ab57、Ab58、Ab61、Ab66、Ab67、Ab68或Ab69中任一者於重鏈與輕鏈胺基酸序列中所示之可變區域。於某些實施例中,前述方法及組合物包括一IgG1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表10中所示Ab54、Ab55、Ab56、Ab57、Ab58、Ab61、Ab66、Ab67、Ab68或Ab69中任一者於重鏈與輕鏈胺基酸序列中所示之可變區域。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571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593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625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628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8年3月2日所提出之第62/638,049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629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626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588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590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8年3月2日所提出之第62/638,051號美國臨時申請案;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597號美國臨時申請案;以及於2017年10月24日所提出之第62/576,605號美國臨時申請案之優先權。
[序列表]
本申請案包含一序列表,其係已採用ASCII格式以電子方式提交,並透過引用方式將其整體併入本文中。該ASCII副本係於2018年10月19日產生,名稱為M103034_1280WO_Sequence Listing.txt,檔案大小為136,387位元組(bytes)。
於此所述為經分離之抗CD117人類抗體,其能結合CD117。於此所提供之抗體具有許多利於治療之特性,包括調節人類患者之幹細胞移植之方法。例如,於此所述之抗體與恆河猴CD117交叉反應並能進行內化。此兩者特徵亦使其有利於用於將細胞毒素運送至CD117表現細胞之複合體。
於此所述之抗體包括拮抗劑抗體以及中和抗體。具體地,於此所提供之抗CD117抗體,即抗體54(Ab54)、抗體55(Ab55)、抗體56(Ab56)、抗體57(Ab57)、抗體58(Ab58)、抗體61(Ab61)、抗體66(Ab66)、抗體67(Ab67)、抗體68(Ab68)以及抗體69(Ab69),其等各為能專一性結合人類CD117之胞外域(ectodomain)之人類抗CD117抗體。Ab54、Ab55、Ab56、Ab57、Ab58、Ab61、Ab66、Ab67、Ab68以及Ab69之結合區域係於以下所述,包括於表10中。於此所揭露之抗CD117抗體係可包括於抗CD117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於此亦稱為複合體)之中。
於此所述之抗CD117抗體及複合體可用於治療各種病症之方法中,例如造血譜系中細胞類型之疾病、癌症、自體免疫疾病、代謝失調以及幹細胞病症等。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可(i)直接去除引起病狀之細胞群,例如癌細胞(例如白血病細胞)群與自體免疫細胞(例如自體反應T細胞)群,以及/或(ii)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群,以透過提供經移植之細胞可定植之微環境(niche)促進經移植之造血幹細胞之植入。透過施用能結合由內源性致病細胞或造血幹細胞所表現之抗原(CD117)之抗體藥物複合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達成上述功效。於直接治療疾病之情況下,此施用可減少引起相關病狀之細胞數量。於在準備用於患者之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情況下,此施用可導致內源性造血幹細胞群之選擇性去除,藉以於造血組織例如骨髓中產生空缺,隨後可由經移植之外源性造血幹細胞所填補。本發明係部分根據以下發現:可將能結合CD117(例如GNNK+D117)之抗體藥物複合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施用於一患者以實現上述兩者功效或作為調節劑。可將能結合CD117之抗體藥物複合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施用於患有例如白血病等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之病患,以直接去除癌細胞或自體免疫細胞群,並且亦可施用於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病患以促進經移植造血幹細胞之存活以及植入潛能。
因施用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所進行之植入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可於多種實證測量中顯現。舉例而言,可透過估算存在於施用能結合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並於其後施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病患骨髓中競爭性再生單位(competitive repopulating units,CRU)之數量,評估經移植之造血幹細胞之植入。此外,透過將一報告基因(reporter gene),例如能催化一化學反應以產生螢光、顯色(chromophoric)或發光產物之酶,併入具有經轉染捐贈者(donor)造血幹細胞之載體中,而後並監測該造血幹細胞所定植之組織,如骨髓中之相對應訊號,以觀察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情形。亦可透過評估造血幹細胞及前驅細胞(progenitor cells)之數量與存活,例如透過該技藝領域中習知之螢光活化細胞分類(FACS)分析法所判定者,以觀察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情形。亦可透過於移植後期間測量周邊血液中白血球數量,以及/或透過測量骨髓抽取物樣本中捐贈者細胞對骨髓細胞之恢復以判定移植情形。
以下部分提供用以促進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之複合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描述,其等可施用於一病患,例如患有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之患者,或為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患者,以及對該病患施用此種治療劑之方法(例如,於造血幹細胞移植前)。
定義
如此所使用,該用語「約」係指一數值,其為位於高於或低於該數值10%範圍內之值。舉例而言,該用語「約5nM」指一範圍,其係介於4.5nM至5.5nM之間。
如此所使用,該用語「毒傘肽」係指由毒鵝膏(Amanita phalloides)蕈所產生毒傘肽家族胜肽之成員,或其變異體或衍生物,例如能抑制RNA聚合酶II活性之變異體或衍生物。與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結合使用之毒傘肽包括但不限於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包含α鵝膏蕈鹼(α-amanitin)、β鵝膏蕈鹼(β-amanitin)、γ鵝膏蕈鹼(γ-amanitin)、ε鵝膏蕈鹼(ε-amanitin)、三羥基毒傘肽(amanin)、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amaninamide)、一羥基毒傘肽醯胺(amanullin)、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amanullinic acid)或鵝膏無毒環肽原(proamanullin)。如此所述,毒傘肽可結合至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透過一連接子部分(L)(因此形成一複合體(即抗體藥物複合體))。以下描述毒傘肽結合之範例性方法以及可用於此過程之連接子。於此亦描述根據組合物及方法用於結合至一抗體或其抗原片段之範例性含連接子之毒傘肽。化學式(III )係如下所示:

其中R1 為H、OH或ORA
R2 為H、OH或ORB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或RD
R4 為H、OH、ORD 或RD
R5 為H、OH、ORD 或RD
R6 為H、OH、ORD 或RD
R7 為H、OH、ORD 或RD
R8 為OH、NH2 或ORD
R9 為H、OH或ORD
X為-S-、-S(O)-, or -SO2 -;且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舉例而言,與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結合使用之毒傘肽包括化學式(IIIA )之化合物,如下所示:

其中,R1 為H、OH或ORA
R2 為H、OH或ORB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或RD
R4 為H、OH、ORD 或RD
R5 為H、OH、ORD 或RD
R6 為H、OH、ORD 或RD
R7 為H、OH、ORD 或RD
R8 為OH、NH2 或ORD
R9 為H、OH或ORD
X為-S-、-S(O)-或-SO2 -;以及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與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結合使用之毒傘肽亦包括化學式(IIIB )之化合物,如下所示:

其中R1 為H、OH或ORA
R2 為H、OH或ORB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或RD
R4 為H、OH、ORD 或RD
R5 為H、OH、ORD 或RD
R6 為H、OH、ORD 或RD
R7 為H、OH、ORD 或RD
R8 為OH、NH2 或ORD
R9 為H、OH或ORD
X為-S-、-S(O)-或-SO2 -;以及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於此所述,毒傘肽可透過例如一連接子部分結合至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因此形成一複合體)。於標題為「化學共軛作用之連接子」之部分以及下方表1中描述用於此程序之毒傘肽共軛結合與連接子之範例性方法。根據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用於共軛結合至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範例性含連接子之毒傘肽係以結構式(I )、(IA )、(IB )、(II )、(IIA )與(IIB )所示,列舉於此。
於此所使用,該用語「抗體」係指能專一性結合至一特定抗原或與其進行免疫反應之一免疫球蛋白分子,包括單株抗體、基因工程抗體以及其他修飾形式之抗體,其等包含但不限於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異共軛(heteroconjugate)抗體(例如雙特異、三特異以及四特異性抗體、雙抗體、三抗體及四抗體),以及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其包括例如Fab'、F(ab')2 、Fab、Fv、rlgG以及scFv片段。除非特別說明,該用語「單株抗體」(mAb)係指包括完整分子以及能專一性結合至一目標蛋白之抗體片段(包括例如Fab與F(ab')2 片段)。如此所使用, Fab與F(ab')2 片段係指缺少完整抗體之Fc片段之抗體片段。於此所述為該等抗體片段之範例。
本發明之抗體通常經單離或重組。當於此使用「單離」,係指一多肽,例如已由表達之細胞或細胞培養中識別及分離與/或回收之一抗體。通常,透過至少一純化步驟分離出一單離抗體。因此,「單離抗體」係指一抗體,其實質上不含具不同抗原專一性之其他抗體。舉例而言,專一性結合至CD117之一單離抗體係實質上不含專一性結合異於CD117之抗原之抗體。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抗原結合片段」係指一抗體之至少一片段,其保有專一性結合一目標抗原之能力。可透過全長度(full-length)抗體之片段執行一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該抗體片段可為例如Fab、F(ab')2 、scFv、雙抗體、三抗體、親和體(affibody)、奈米抗體、適體(aptamer)或域抗體。含該用語一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之結合片段範例包括但不限於:(i)一Fab片段,為由VL 、VH 、CL 與CH 1域組成之一單價片段;(ii)一F(ab')2 片段,為包含於鉸鏈區(hinge region)透過一雙硫橋連接之兩Fab片段之一雙價片段;(iii)由VH 與CH 1域組成之Fd片段;(iv)由一抗體之單臂之VL 與VH 域組成之一Fv片段;(v)包括VH 與VL 域之一dAb;(vi)由一VH 域組成之一dAb片段(參照如Ward等人所著,Nature 341:544-546,1989);(vii)由一VH 或一VL 域組成之一dAb;(viii)一單離互補性決定區(CDR);以及(ix)至少二(例如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可選擇性透過一合成連接子連接之單離互補性決定區之組合。進一步,雖然Fv片段之兩個域VL 與VH 係由單獨基因進行編碼,但可利用重組方法,透過能其等作為一單蛋白質鏈之一連接子將其等連接,於其中VL 與VH 區域係配對形成單價分子(即為單鏈Fv(scFv);參照如Bird等人所著,Science 242:423-426,1988,以及Huston等人所著,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5879-5883, 1988)。可利用本發明領域通常知識者習知傳統技術獲得該等抗體片段,並且可採用與完整抗體相同之方式針對效性篩選片段。可透過重組DNA技術、完整免疫球蛋白之酵素性或化學切割,或於某些情況下透過本發明技術領習知之化學胜肽合成方法產生抗原結合片段。
於此所使用,該用語「抗CD117抗體」或「結合CD117之抗體」係指能以充足親和力結合CD117之一抗體,使該抗體可作為標定CD117之診斷與/或治療劑使用。人類CD117之兩主異構體之胺基酸序列係經提供於SEQ ID NO:145(異構體1)以及SEQ ID NO:146(異構體2)之中。
於此所使用,該用語「雙特異性抗體」係指單株抗體,通常為能結合至少兩種不同抗原之一人類或人源化抗體。舉例而言,結合專一性中之一者可為針對一造血幹細胞表面抗原,CD117(例如GNNK+CD117),並通常可專一性結合不同造血幹細胞表面抗原或另一細胞表面蛋白,例如涉及增強細胞增生之訊號傳遞路徑之受體或受體次單元等。
於此所使用,該用語「互補性決定區」(CDR)係指於一抗體之輕鏈及重鏈可變域中所發現之一高度變異區(hypervariable region)。可變域較高度保存部分係指骨架區(FRs)。可根據上下文與本領域習知之各種定義改變描繪抗體之高度變異區之胺基酸位置。可將可變域內之部分位置視為混合高度變異位,因於一組基準下,可將該等位置視為位於一高度變異區域內,而於另一組基準下,可將其等視為位於一高度變異區域外。於延伸高度變異區域中亦可發現該等位置中之至少一者。於此所述之抗體可包含於該等混合高度變異位置中之修飾。天然重鏈與輕鏈之可變域各包含四個骨架區,其主要採用β折疊(β-sheet)構型,透過三個互補性決定區連接,其形成連接β折疊結構之環,並且於某些情況下形成β折疊結構之一部分。各鏈中之互補性決定區係透過骨架區以FR1-CDR1-FR2-CDR2-FR3-CDR3-FR4之順序緊鄰,並利用來自其他抗體鏈之互補性決定區,有助於抗體之目標結合位點之形成(參照Kabat等人所著,相關免疫蛋白質序列,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Bethesda,MD,1987)。於某些實施例中,除非另行說明者,否則係根據Kabat等人之免疫球蛋白胺基酸殘基編號系統進行免疫球蛋白胺基酸殘基之編號(雖然包括但不限於IMGT與Chothia之任何抗體編號架構皆可使用)。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調適(condition)」與「調節(conditioning)」係指使一患者預備接受含造血幹細胞之移植物之方法。此種程序可促進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舉例而言,於調節程序與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自一患者所分離出之血液樣本中活造血幹細胞之數量持續增加所推斷)。根據於此所述之方法,透過對一患者施用可結合由造血幹細胞如CD117(例如,GNNK+CD117)所表現之一抗原之一抗體藥物複合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患者可受調適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之治療。如此所述,該抗體可共價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以形成一抗體藥物複合體。對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患者施用可結合前述抗原中至少一者之一抗體藥物複合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促進造血幹細胞移植體之植入,例如透過選擇性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藉以產生由外源性造血幹細胞移植物所填補之空缺。
於此所使用該用語「共軛」係指透過一分子例如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一反應性官能基,與另一分子例如於此所述之一細胞毒素之一適當反應性官能基之化學,所鍵結形成之一化合物。複合體可包括彼此鍵結之兩分子之間之一連接子。可用於複合體之形成之連接子範例包括含肽連接子,其等為例如包含天然存在或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例如D型胺基酸。可利用於此所述與習知之各種策略製備連接子。根據其中之反應性部分,連接子可經切割,例如透過酵素水解、光解、酸性條件下水解、鹼性條件下水解、氧化、二硫化物還原、親核裂解或有機金屬裂解(參照例如Leriche等人所著,Bioorg. Med. Chem.,20:571-582,2012)。值得注意地,該用語「複合體」(當指一化合物時)於本文中可互換稱作「藥物複合體」、「抗體藥物複合體」或「ADC」。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偶合反應」係指一化學反應,於其中適用於反應之至少二取代基彼此反應以形成連接(例如,共價連接)與各取代基鍵結之分子片段之化學部分。偶合反應包括於其中鍵結至一片段即一細胞毒素,例如習知或於此所述之細胞毒素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鍵結至一片段即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結合習知或於此所述之CD117(例如GNNK+CD117)之專一性抗CD117抗體之一適當反應性取代基產生反應。適當反應性取代基之範例包括一親核/親電子對(例如,硫醇/鹵烷基對、胺/羰基對、或硫醇/α,β不飽和羰基對等),二烯/親二烯對(例如疊氮化物/炔對等)等)。偶合反應包括但不限於硫醇烷基化、羥基烷基化、胺烷基化、胺縮合、醯胺化、酯化、雙硫形成、環加成(cycloaddition)(例如,[4+2]狄耳士阿德爾環加成,[3+2]胡伊斯根環加成等)、親核芳香族取代作用、親電子芳香族取代作用以及習知或於此所述之其他反應性形式。
於此所使用,「CRU(競爭性再生單位)」係指長期性植入幹細胞之測量單位,其可於活體內移植後檢測。
於此所使用,該用語「捐贈者(donor)」係指一人類或動物,於將細胞或其子代施用予受贈者前,自其中分離出之至少一細胞。該至少一細胞可為例如造血幹細胞群。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雙抗體」係指含兩個多肽鏈之二價抗體,於其中各多肽鏈包括透過短連接子(例如由5個胺基酸組成之連接子)連接之VH 與VL 域,以允許相同肽鏈上VH 與VL 域之分子內結合。此構型迫使各域與另一多肽鏈上之一互補域配對,以形成一同源二聚體結構。因此,該用語「三抗體」係指含三個肽鏈之三價抗體,各肽鏈包含透過極短連接子(例如由1至2個胺基酸組成之連接子)連接之一VH 域與VL 域,以允許相同肽鏈內VH 與VL 域之分子內結合。為折疊成其等之天然結構,以此種方式配置之胜肽通常為三聚化,以使相鄰肽鏈之VH 與VL 域於空間上彼此接近設置(參照例如,Holliger等人所著,Proc.Natl.Acad,Sci.USA 90:6444-48,1993)。
於此所使用,「藥物與抗體比率」或「DAR」係指附著於一抗體藥物複合體之抗體之藥物例如毒傘肽之數量。一抗體藥物複合體之藥物與抗體比率可位於1至8範圍內,雖然根據一抗體上之連接位數量亦可能有更高負載。
於此所使用,「雙可變域免疫球蛋白」(「DVD-Ig」)係指經由連接子組合兩種單株抗體之靶向結合可變域以產生四價雙靶向單一試劑之抗體(參照例如,Gu等人所著,Meth.Enzymol,502:25-41,2012)。
於此所使用該用語「內源性」描述一物質例如分子、細胞、組織或器官(例如造血幹細胞或造血譜系之細胞,例如巨核細胞(megakaryocytes)、血栓細胞(thrombocyte)、血小板(platelets)、紅血球(erythrocytes)、肥大細胞(mast cells)、成髓細胞(myeloblasts)、嗜鹼性球(basophils)、嗜中性球(neutrophil)、嗜酸性球(eosinophil)、微膠細胞(microglia cell)、粒細胞(granulocyte)、單核球(monocyte)、蝕骨細胞(osteoclast cell)、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巨噬細胞、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自然殺手細胞、T淋巴細胞以或B淋巴細胞),其係自然存在於特定生物體例如人類患者中。
於此所使用該用語「植入潛能」用以指造血幹細胞與前驅細胞再生組織之能力,無論該等細胞為自然循環或透過移植所提供。該用語包括圍繞或導致植入之所有事件,例如細胞之組織回歸以及相關組織內細胞之定殖(colonization)。植入效率或植入率可利用本發明技術領域之人已知之任何臨床可接受參數進行評估或量化,並且可包括例如競爭性再生單位(CRU)之評估;於幹細胞生長、定殖或經移植之組織中併入一標記或其表現;或透過疾病進程、造血幹細胞與前驅細胞之存活或受贈者之存活評估一個體之進展。亦可透過測量移植後階段期間周邊血液中之白血球計數判定移植情形。亦可透過測量骨髓抽取物樣本中捐贈者細胞對骨髓細胞之恢復評估移植情形。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外源性」描述一物質例如分子、細胞、組織或器官(例如造血幹細胞或造血譜系之細胞,例如巨核細胞、血栓細胞、血小板、紅血球、肥大細胞、成髓細胞、嗜鹼性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微膠細胞、粒細胞、單核球、蝕骨細胞、抗原呈現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淋巴細胞以及B淋巴細胞),其非自然存在於特定生物體例如人類患者中。外源性物質包括由外部來源提供予一生物體之物質或提供予自其抽取之培養物質之物質。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Fc」、「Fc區域」與「Fc域」係指IgG抗體之部分,其係與透過木瓜蛋白酶消化IgG分子所獲得之可結晶片段相關。Fc域包含透過雙硫鍵連接之IgG分子其兩條重鏈之一半之C端。其雖不具有抗原結合活性,但包含醣部分以及補體與Fc受體,包括FcRn受體之結合位點。Fc域包含第二恆定區CH2(例如位於IgG1其EU位231至340之殘基),以及第三恆定區CH3(例如位於人類IgG1其EU位341至447之殘基)。於此所使用,Fc域包括「低鉸鏈區」(例如位於IgG1其EU位233至239之殘基)。Fc可單指該區域,或於全文中係指位於一抗體、抗體片段或Fc融合蛋白之區域。已於Fc域中多個位置觀察出多型性(Polymorphisms),包括但不限於EU位270、272、312、315、356與358,因此本發明所呈現之序列與本領域已知之序列之間存在些微差異。因此,「野生型IgG Fc域」或「WT IgG Fc域」係指任何天然存在之IgG Fc區(即任何等位基因(allele))。可於多個序列資料庫發現人類IgG1、IgG2、IgG3與IgG4之重鏈序列,例如,於Uniprot資料庫(www.uniprot.org)上,存取編號(accession numbers)為P01857(IGHG1_HUMAN)、P01859(IGHG2_HUMAN)、P01860(IGHG3_HUMAN)以及P01861(IGHG1_HUMAN)。於序列SEQ ID NO:122中提供「WT」Fc域之範例。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經修飾Fc域」或「變異Fc域」係指引入該Fc域中之任何位置處含至少一胺基酸取代基、缺失、插入或修飾之一IgG Fc域。
於此可交換使用之用語「全長度抗體」與「完整抗體」係指為實質上完整形式之抗體,而非於此所定義之一抗體片段。因此,對於一IgG抗體而言,一完整抗體包含兩條重鏈,其等各包括一可變區域、一恆定區與一Fc區,以及兩條輕鏈,其等各包括一可變區域與一恆定區。更具體而言,一完整IgG包含兩條輕鏈,其等各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VL)與一輕鏈恆定區(CL),並且包含兩條重鏈,其等各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VH)與三個重鏈恆定區(CH1、CH2與CH3)。CH2與CH3代表該重鏈之Fc區。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骨架區」或「FW區」包括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互補性決定區相鄰之胺基酸殘基。FW區殘基可存在於例如人類抗體、人源化抗體、單株抗體、抗體片段、Fab片段、單鏈抗體片段、scFv片段、抗體域與雙特異性抗體等中。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造血幹細胞(「HSCs」)」係指未成熟血液細胞,其具有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成含多樣譜系之成熟血液細胞之能力,該多樣譜系包括但不限於粒細胞(例如前髓細胞、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嗜鹼性球)、紅血球(例如網狀紅血球、紅血球)、血栓細胞(例如巨核胚細胞、產生巨核細胞之血小板、血小板)、單核球(例如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突細胞、微膠細胞、蝕骨細胞以及淋巴細胞(例如自然殺手細胞、B細胞與T細胞)。此等細胞包括CD34+ 細胞。CD34+ 細胞為未成熟細胞,其能表現CD34細胞表面標記。於人體中,據信CD34+細胞包括上述幹細胞特性之細胞亞群,然而於小鼠中,HSCs為CD34-。此外,HSCs亦指長期再生HSCs (LT-HSC)與短期再生HSCs(ST-HSC)。根據功能潛能以及細胞表面標記表現,LT-HSCs與ST-HSCs係經分化。例如,人類HSCs係為CD34+、CD38-、CD45RA-、CD90+、CD49F+、以及lin-(陰性成熟譜系標記,包括CD2、CD3、CD4、CD7、CD8、CD10、CD11B、CD19、CD20、CD56、CD235A)。於小鼠中,骨髓LT-HSCs為CD34-、SCA-1+、C-kit+、CD135-、Slamfl/CD150+、CD48-,以及lin-(陰性成熟譜系標記,包括Ter119、CD11b、Gr1、CD3、CD4、CD8、B220、IL7ra),而ST-HSCs為CD34+、SCA-1+、C-kit+、CD135-、Slamfl/CD150+以及lin-(陰性成熟譜系標記,包括Ter119、CD11b、Gr1、CD3、CD4、CD8、B220、IL7ra)。此外,於恆穩(homeostatic)狀態下,ST-HSCs比LT-HSCs更為低靜止(quiescent)並更具增殖性。然而,LT-HSC具有較大之自我更新潛能(即,其等能於完整成年期存活,並可經由相繼受贈者經連續移植),而ST-HSC之自我更新能力有限(即,其等僅存活一段有限時間,並且不具備連續移植潛能)。該等HSC中任一者可用於此所述之方法中。 ST-HSC係特別具有效用,因其等具有高增殖性,因此可更快速產生經分化之子代。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造血幹細胞潛能)」係指造血幹細胞之功能特性,包括(1)多潛能性(其係指分化成多種不同血液譜系之能力,包括但不限於粒細胞(例如前髓細胞、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嗜鹼性球)、紅血球(例如網狀紅血球、紅血球)、血栓細胞(例如巨核胚細胞、產生巨核細胞之血小板、血小板)、單核球(例如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突細胞、微膠細胞、蝕骨細胞以及淋巴細胞(例如自然殺手細胞、B細胞與T細胞);(2)自我更新(係指造血幹細胞能產生具有與母細胞同等潛能之子細胞之能力,進一步此種能力可於一個體之完整生命週期中反覆發生並且不會耗盡);以及(3)將造血幹細胞或其子代重新引入一移植受贈者之能力,隨後其等定植至造血幹細胞微環境(niche)並重新建立具生產性與持續性之造血作用。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人類抗體」係指包括具有自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衍生之可變區域與恆定區之抗體。人類抗體可包括非由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所編碼之胺基酸殘基(例如,透過體外隨機或定點突變,或於基因重排期間或透過體內體細胞突變引入之突變)。然而,於此所使用之用語「人類抗體」非用以包括於其中互補性決定區序列係由另一種哺乳動物物種例如小鼠所衍生,並經移植至人類骨架序列上之抗體。人類抗體可於人體細胞中產生(例如透過重組表現)或由能表現功能重排之人類免疫球蛋白(例如重鏈與/或輕鏈)基因之非人類動物或原核或真核細胞所產生。當人類抗體為單鏈抗體時,其包括非於天然人體抗體中所發現之連接子胜肽。例如,一Fv可包含一連接子胜肽,例如兩個至八個甘胺酸或其他胺基酸殘基,其連接重鏈之可變區域以及輕鏈之可變區域。此種連接子胜肽係經視為人源。人類抗體可透過本發明技術領域習知之多種方法製備,包括利用由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所衍生之抗體庫之噬菌體呈現(phage display)方法。利用無法表達功能性內源性免疫球蛋白但能表達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基因轉殖小鼠亦可產生人類抗體(參見PCT公開號WO 1998/24893;WO 1992/01047;WO 1996/34096;WO 1996/33735;美國專利號5,413,923;5,625,126;5,633,425;5,569,825;5,661,016;5,545,806;5,814,318;5,885,793;5,916,771;以及5,939,598)。
一「人源化抗體」係指含有由非人類免疫球蛋白衍生之最小序列之一抗體。因此,「人源化」形式之非人類(例如鼠類)抗體係為嵌合抗體,其含有由非人類抗體所衍生之最小序列。所有或實質上所有FW區亦可為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中之數者。人源化抗體亦可包含一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之至少一部分,其通常為一人類免疫球蛋白共通性序列之序列。抗體人源化之方法為本發明技術領域習知,並且已於例如Riechmann等人所著,Nature 332:323-7,1988;美國專利號:5,530,101;5,585,089;5,693,761;5,693,762;以及6,180,370中敘述。
如此所使用,「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之患者包括表現出至少一種血液細胞類型缺陷或缺乏之患者,以及患有於此所述之幹細胞病症、自體免疫疾病、癌症或其他病理之患者。造血幹細胞通常能展現(1)多潛能性,因此可分化成多種不同血液譜系,包括但不限於粒細胞(例如前髓細胞、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嗜鹼性球)、紅血球(例如網狀紅血球、紅血球)、血栓細胞(例如巨核胚細胞、產生巨核細胞之血小板、血小板)、單核球(例如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突細胞、微膠細胞、蝕骨細胞以及淋巴細胞(例如自然殺手細胞、B細胞與T細胞);(2)自我更新,可產生具有與母細胞同等潛能之子細胞;以及(3)能受重新引入一移植受贈者之能力,隨之其等定植至造血幹細胞微環境並重新建立具生產性與持續性之造血作用。造血幹細胞可經施用於缺損或缺乏造血譜系中至少一種細胞類型之患者,以於體內重新構建缺損或缺乏之細胞群。舉例而言,該患者可能患有癌症,並且該缺乏可能係由施用化學治療劑或其他藥物所造成,其等會選擇性或非專一性去除癌細胞群。附加或選擇性地,該患者可能患有血紅素病變,例如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地中海型貧血、范科尼氏貧血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該個體可為患有腺苷脫氨酶缺乏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ADA SCID)、HIV/AIDS、異染性白質退化症、戴布氏貧血與舒戴二氏症候群者。該個體可為患有遺傳性血液疾病(例如,鐮狀紅血球貧血症)或自體免疫疾病,或受其等影響。附加或選擇性地,該個體可為患有惡性腫瘤(malignancy)例如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或血液性癌症,或受其等影響者。舉例而言,該患者係患有白血病(leukemia)、淋巴瘤(lymphoma)或骨髓瘤(myeloma)。於部分實施例中,該個體係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於部分實施例中,該個體係患有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於部分實施例中,該個體係患有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硬皮症、多發性硬化症、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第1型糖尿病或其他於此所述之自體免疫病理。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患者係需要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患者患有代謝性儲積症或受其影響。該患者可患有或受代謝性失調影響,該代謝性失調係選自由肝醣儲積症、黏多醣症、高雪氏症、賀勒氏症、神經鞘脂質過多症與異染性白質退化症,或任何其他可受益於在此所揭露之治療方式與療法之疾病或症狀,其等包括但不限於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高免疫球蛋白M(IgM)症候群、闕東二氏症、遺傳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骨硬化症、成骨不全症、儲積症、地中海重貧血症、鐮刀型紅血球疾病、全身性硬化症、全身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症、兒童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於ASH教科書,1:319-338 (2000)中「非惡性疾病之骨髓移殖」中所述之疾病或症狀所組成之群組,其揭露內容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因其與透過施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療法治療之病理相關。附加或選擇性地,「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患者可為患有或未患有前述病理中之一者之患者,但於造血譜系中至少一種內源性細胞類型之表現水平降低(例如,與其他健康個體之水平相比),例如巨核細胞、血栓細胞、血小板、紅血球、肥大細胞、成髓細胞、嗜鹼性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微膠細胞、粒細胞、單核球、蝕骨細胞、抗原呈現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淋巴細胞以及B淋巴細胞。本發明技術領域之人可輕易決定前述細胞類型中至少一種或其他血細胞類型之水平相對於其他健康個體是否減少,舉例而言透過流式細胞術以及螢光活化細胞分類(FACS)法,以及本領域習知之其他程序。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係指一抗體,其係衍生自單一細胞株,包括任何真核、原核或噬菌體株,而非產生其等之方法。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中和抗體(neutral antibody)」,係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無法顯著中和、阻斷、抑制、消除、減少或干擾特定或專一目標(例如CD117)之活性,包括受體與配體之結合,或酶與受質之交互作用。於一實施例中,一中和抗CD117抗體或其片段為無法實質上抑制SCF依賴性細胞增殖,並且無法交叉阻斷SCF與CD117之結合之一抗CD117抗體。一中和抗體之範例為Ab67(或為具有Ab67之結合區之一抗體)。相反地,一「拮抗劑」抗CD117抗體會抑制SCF依賴性增殖,並能交叉阻斷SCF與CD117之結合。一拮抗劑抗體之範例為Ab55(或為具有Ab55之結合區之一抗體)。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受贈者」係指接受一移植物例如含造血幹細胞群之移植物之患者。施用予一受贈者之移植細胞可為自體(autologous)、同源(syngeneic)或異體(allogeneic)細胞。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樣本」,係指自一個體所採之檢體(例如血液、血液部分(例如血清或血漿)、尿液、唾液、羊水、腦脊髓液、組織(例如胎盤或皮膚)、胰液、絨毛膜樣本與細胞)。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scFv」係指一單鏈Fv抗體,於其中來自一抗體之重鏈與輕鏈之可變區域係已結合形成一鏈。scFv片段包含一單多肽鏈,其包括由一連接子所分離之一抗體輕鏈(VL )之可變區域(例如CDR-L1、CDR-L2與/或CDR-L3)以及一抗體重鏈(VH )之可變區域(例如CDR-H1、CDR-H2與/或CDR-H3)。連接一scFv片段之VL 與VH 區之連接子可為由蛋白胺基酸所組成之胜肽連接子。可使用替代性連接子以增加scFv片段對蛋白水解之抗性(例如,含D胺基酸之連接子),以增強scFv片段之溶解度(舉例而言,親水性連接子例如聚乙烯含乙二醇之連接子,或含重複甘胺酸與絲胺酸殘基之多肽),提高分子之生物物理穩定性(例如,含形成分子內或分子間雙硫鍵之半胱胺酸殘基之連接子),或減弱scFv片段之免疫原性(例如,含有醣基化位點之連接子)。本發明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亦將理解,於此所述之scFv分子其可變區域可經修飾,使其等之胺基酸序列與其等來源之抗體分子相異。舉例而言,可進行導致胺基酸殘基上之保留取代或變化之核苷酸或胺基酸取代(例如,於互補性決定區與/或骨架殘基中),以維持或增強scFv結合由相對應抗體所識別抗原之能力。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專一性結合」或「專一結合」係指抗體識別並結合一特定蛋白質結構(抗原決定位(epitope))而非與蛋白質通常結合之能力。若一抗體對一抗原決定位「A」具有專一性,則當含抗原決定位A(或為游離未標記A)之分子存在於含有標記「A」與抗體之反應中時,將使結合至該抗體之標記A之數量減少。舉例而言,若抗體經標記時,可透過相對應非經標記抗體與該經標記抗體競爭其目標,則表示一抗體「專一結合」該目標。於一實施例中,一抗體專一結合一目標例如CD117,若該抗體對於一目標之KD 值至少為10-4 M、10-5 M、10-6 M、10-7 M、10-8 M、10-9 M、10-10 M、10-11 M、10-12 M或更低(更低意指數值低於10-12 ,例如為10-13 )。於一實施例中,於此所使用之用語「專一性結合CD117」或「專一結合CD117」係指一抗體或與結合CD117之解離常數(KD )至多為1.0 x 10-7 M,其係由表面電漿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所判定。於一實施例中,KD (M)係根據標準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所判定。於一實施例中,Koff (1/s)係根據標準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所判定。然而應當理解,抗體係能專一結合至少兩種與其序列相關之抗原。舉例而言,於一實施例中,一抗體可專一結合CD117之人類以及非人類(例如鼠類或非人類之靈長類)直系同源物(orthologs)。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個體」與「患者」係指一生物體例如人類,其接受於此所述特定疾病或病症之治療。舉例而言,一患者例如人類患者可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前接受治療,以促進外源性造血幹細胞之植入。
於此所使用之詞句「實質上自血液清除」係指於將治療劑(例如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施用予患者後,由該患者所分離出之血液樣本中該治療劑之濃度使該治療劑無法透過傳統手段所檢測(例如,使治療劑於高於用以檢測該治療劑之裝置或分析之噪訊閾值時無法受檢測)之時間點。可使用多種習知技術檢測抗體或抗體片段,例如於此所述習知以ELISA為基礎之檢測分析。可用以檢測抗體或抗體片段之附加分析包括本領域習知之免疫沉澱技術與免疫墨點分析等。
於此所使用之詞句「幹細胞病症」係廣義指可透過調節一主體之目標組織,以及/或透過燒灼一目標組織中之內源性幹細胞群(例如,燒灼一主體之骨髓組織中內源性造血幹細胞或前驅細胞群)以及/或透過將幹細胞植入或移植至一主體目標組織中進行治療或治癒之任何疾病、病症或病狀。舉例而言,已知第1型糖尿病可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進行治癒,並可受惠於根據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之調節。可利用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治療之附加病症包括但不限於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地中海型貧血、范科尼氏貧血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腺苷脫氨酶缺乏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HIV/AIDS、異染性白質退化症、戴布氏貧血與舒戴二氏症候群。可利用於此所述之調節患者與/或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法治療之附加疾病包括遺傳性血液疾病(例如,鐮狀紅血球貧血症)以及自體免疫病症,例如硬皮症、多發性硬化症、潰瘍性大腸炎與克隆氏症。可利用於此所述之調節與/或移植方法治療之附加疾病包括惡性腫瘤例如神經母細胞瘤,或血液性癌症例如白血病、淋巴瘤或骨髓瘤。舉例而言,癌症可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可利用於此所述之調節與/或移植方法治療之附加疾病包括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於部分實施例中,該主體係患有代謝性儲積症或受其影響。舉例而言,該主體可患有代謝性失調或受其影響,該代謝性失調係選自由肝醣儲積症、黏多醣症、高雪氏症、賀勒氏症、神經鞘脂質過多症與異染性白質退化症,或任何其他可受益於本文所揭露之治療與療法之疾病或症狀,其等包括但不限於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高免疫球蛋白M(IgM)症候群、闕東二氏症、遺傳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骨硬化症、成骨不全症、儲積症、地中海重貧血症、鐮刀型紅血球疾病、全身性硬化症、全身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症、兒童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於ASH教科書,1:319-338 (2000)中「非惡性疾病之骨髓移殖」中所述之疾病或症狀所組成之群組,其揭露內容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因其與可透過施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療法治療之病理相關。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轉染」係指用於將外源性DNA引入一原核或真核宿主細胞之任何廣泛使用之技術,例如電穿孔、脂質體轉染(lipofection)、磷酸鈣共沉澱、DEAE葡聚糖轉染(DEAE-dextran transfection)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醫治」或「治療」係指降低疾病症狀之嚴重性與/或頻率、消除疾病症狀與/或所述症狀之病因、減少疾病症狀之頻率或可能性與/或其等之病因、以及改善或復原由疾病直接或間接造成之損害。有益或期望之臨床結果包括但不限於,於進行此所述之抗體調節療法以及後續造血幹細胞移植療法之後,促進將外源性造血幹細胞植入於患者中。附加有益結果包括,於進行調節治療以及後續對患者施用外源性造血幹細胞移植物後,使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之患者中細胞數量或造血幹細胞相對濃度增加。於此所述治療之有益效果亦可包括於進行調節治療與後續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使造血譜系中至少一種細胞之細胞數量或相對濃度增加,例如巨核細胞、血栓細胞、血小板、紅血球、肥大細胞、成髓細胞、嗜鹼性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微膠細胞、粒細胞、單核球、蝕骨細胞、抗原呈現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淋巴細胞或B淋巴細胞。附加有益結果可包括減少致病細胞群之數量,例如癌細胞群(舉例而言,CD117+白血病細胞)或自體免疫細胞(舉例而言,CD117+自體免疫淋巴細胞,例如表現與自體抗原交叉反應之T細胞受體之一CD117+T細胞)。雖然本發明之方法係與預防疾病相關,但應當理解該用語「預防」非要求完全阻止疾病狀態發生。應理解為,如此所使用之用語預防係指本領域之人識別易罹患疾病之群體之能力,借此於疾病發作前施用本發明之化合物。該用語並未意指能完全避免疾病狀態發生。
於此交互使用之用語「變異體」與「衍生物」係指化合物、胜肽、蛋白質或其他於此所述之物質之自然存在、合成以及半合成之類似物。化合物、胜肽、蛋白質或其他於此所述之物質之變異體或衍生物可維持或提升原始物質之生物活性。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載體」包括核酸載體例如質體,DNA載體、質體、RNA載體、病毒或其他適當複製子(replicon)。於此所述之表現載體可包含一多核苷酸序列,以及例如用於蛋白質之表現與/或將該等多核苷酸序列整合至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中之附加序列元件。可用於本發明之抗體與抗體片段表現之某些載體包括含調控序列,例如引導基因轉錄之啟動子(promoter)與增強子(enhancer)區域之質體。其他可用於抗體及抗體片段表現之載體包含能增強該等基因轉譯速率或提升因基因轉錄所產生之mRNA其穩定性或核輸出之多核苷酸序列。該等序列元件可包括例如5'端與3'端非轉譯區與多腺苷酸化訊號位點,以引導表現載體上所攜帶之基因之有效轉錄。於此所述之表現載體亦可包含一多核苷酸,其編碼用於選擇含此種載體之細胞之標記。適當標記之範例包括編碼對抗生素具抗性之基因,該等抗生素例如為胺苄青黴素(ampicillin)、氯黴素(chloramphenicol)、康黴素(kanamycin)與諾爾絲菌素(nourseothricin)。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醯基」係指-C(=O)R,其中R為氫(「醛」)、烷基、烯基、炔基、碳環基、芳基、雜芳基或雜環基,如此所定義。非限制性範例包括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苯甲醯基與丙烯醯基。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烷基」,係指直鏈或支鏈烷基,其於該鏈中具有例如1至20個碳原子。烷基之範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異戊基、三級戊基、己基、異己基與類似者。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伸烷基」係指直鏈或支鏈二價烷基。二價位置可位於該烷基鏈中相同或相異原子上。伸烷基之範例包括伸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異丙基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烷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烷基,其於該鏈中具有例如1至20個碳原子,並於該鏈中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雜原子(例如氧、氮或硫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伸烷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二價雜烷基。二價位置可位於該雜烷基鏈中相同或相異原子上。二價位置可為至少一雜原子。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烯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烯基,其於該鏈中具有例如2至20個碳原子。烯基之範例包括乙烯基,丙烯基,異丙烯基,丁烯基、三級丁烯基、己烯基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伸烯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二價烯基。二價位置可位於該烯基鏈中相同或相異原子上。伸烯基之範例包括伸乙烯基、伸丙烯基、伸異丙烯基、伸丁烯基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烯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烯基,其於該鏈中具有例如2至20個碳原子,並進一步於該鏈中包含至少一雜原子(例如氧、氮或硫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伸烯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二價雜烯基。二價位置可位於該雜烯基鏈中相同或相異原子上。二價位置可為至少一雜原子。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炔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炔基,其於該鏈中具有例如2至20個碳原子。炔基之範例包括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伸炔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二價炔基。二價位置可位於該炔鏈中相同或相異原子上。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炔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炔基,其於該鏈中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並進一步於該鏈中包含至少一雜原子(例如氧、氮或硫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伸炔基」係指一直鏈或支鏈二價雜炔基。二價位置可位於該雜炔基鏈中相同或相異原子上。二價位置可為至少一雜原子。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環烷基」係指飽和單環或稠環、橋連或螺旋多環結構,並具有例如3至12個碳環原子。 環烷基之範例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雙環[3.1.0]己烷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伸環烷基」係指二價環烷基。二價位置可位於該環結構中相同或相異原子上。伸環烷基之範例包括伸環丙基、伸環丁基、伸環戊基、伸環己基等。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環烷基」係指飽和之單環或稠環、橋連或螺旋多環結構,且每一環結構具有例如3至12個碳環原子,其係選自碳原子以及選自例如氮、氧與硫等之雜原子。該環結構可包含例如碳、氮或硫環員上之至少一側氧基。雜環烷基之範例包括但不限於二氫吡啶基(dihydroypyridyl)、四氫吡啶基(哌啶基)、四氫噻吩基(tetrahydrothiophenyl)、哌啶基(piperidinyl),4-哌啶酮基(4-piperidonyl)、吡咯啶基(pyrrolidinyl)、2-吡咯啶酮基(2-pyrrolidonyl)、四氫呋喃基(tetrahydrofuranyl)、四氫吡喃基(tetrahydropyranyl)、雙四氫吡喃基(bis-tetrahydropyranyl)、四氫喹啉基(tetrahydroquinolinyl)、四氫異喹啉基(tetrahydroisoquinolinyl)、十氫喹啉基(decahydroquinolinyl)、八氫異喹啉基(octahydroisoquinolinyl)、哌嗪基(piperazinyl)、奎寧環基(quinuclidinyl)與嗎啉基(morpholinyl)。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伸環烷基」係指二價雜環烷基。二價位置可位於該環結構中相同或相異原子上。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芳基」係指含有例如6至19個碳原子之單環或多環芳環系統。芳基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茀基(fluorenyl)、萘基(naphthyl)等。二價位置可為至少一雜原子。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伸芳基」係指二價芳基。二價位置可位於相同或相異原子上。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雜芳基」係指單環雜芳族、或雙環或三環稠環雜芳族,於其中至少一環原子為例如氮、氧或硫之雜原子。雜芳基團包括吡啶基(pyridyl)、吡咯基(pyrrolyl)、呋喃基(furyl)、噻吩基(thienyl)、咪唑基(imidazolyl)、噁唑基(oxazolyl)、異噁唑基(isoxazolyl)、噻唑基(thiazolyl)、異噻唑基(isothiazolyl)、吡唑基(pyrazolyl)、1,2,3-三唑基、1,2,4-三唑基、1,2,3-噁二唑基,1,2,4-噁二唑基,1,2,5-噁二唑基,1,3,4-噁二唑基,1,3,4-三嗪基、1,2,3-三嗪基、苯並呋喃基(benzofuryl),[2,3-二氫]苯並呋喃基,異苯並呋喃基、苯並噻吩基(benzothienyl)、苯並三唑基(benzotriazolyl)、異苯並噻吩基(isobenzothienyl)、吲哚基(indolyl)、異吲哚基(isoindolyl)、3H-吲哚基、苯並咪唑基(benzimidazolyl)、咪唑並[1,2-a]吡啶基、苯並噻唑基(benzothiazolyl)、苯並噁唑基(benzoxazolyl)、喹嗪基(quinolizinyl)、喹唑啉基(quinazolinyl)、酞嗪基(pthalazinyl)、喹噁啉基(quinoxalinyl)、噌啉基(cinnolinyl)、萘啶基(napthyridinyl)、吡啶並[3,4-b]吡啶基、吡啶並[3,2-b]吡啶基、吡啶並[4,3-b]吡啶基、喹啉基(quinolyl)、異喹啉基(isoquinolyl)、四唑基(tetrazolyl)、5,6,7,8-四氫喹啉基、5,6,7,8-四氫異喹啉基、嘌呤基(purinyl)、喋啶基(pteridinyl)、咔唑基(carbazolyl)、呫吨基(xanthenyl)、苯並喹啉基(benzoquinolyl)與相似者。
於此所述之用語「伸雜芳基」係指二價雜芳基團。二價位置可位於相同或相異原子上。二價位置可為至少一雜原子。
除非單獨取代基另外定義限制,否則前述化學部分,例如「烷基」、「伸烷基」、「雜烷基」、「雜伸烷基」、「烯基」、「伸烯基」、「雜烯基」、「雜伸烯基」、 「炔基」、「伸炔基」、「雜炔基」、「雜伸炔基」、「環烷基」、「伸環烷基」、「雜環烷基」、「雜伸環烷基」、「芳基」、「伸芳基」、「雜芳基」與「伸雜芳基」基團可選擇性以例如1至5個取代基所取代,其係選自由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烷基芳基、烷基雜芳基、烷基環烷基、烷基雜環烷基、胺基,銨基、醯基、醯氧基、醯胺基、胺羰基、烷氧基羰基、脲基(ureido)、胺甲酸酯(carbamate)、芳基、雜芳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烷氧基、氫硫基、鹵素、羧基、三鹵甲基、氰基、羥基、巰基(mercapto)、硝基與類似者所組成之群組。典型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X、-R、-OH、-OR、-SH、-SR、NH2 、NHR、-N(R)2 、-N+ (R)3 、-CX3 、-CN、-OCN、-SCN、-NCO、-NCS、-NO、-NO2 、-N3 、-NC(=O)H、-NC(=O)R、-C(=O)H、-C(=O)R、-C(=O)NH2 、-C(=O)N(R)2 、-SO3 -、-SO3 H、-S(=O)2 R、-OS(=O)2 OR、-S(=O)2 NH2 、-S(=O)2 N(R)2 、-S(=O)R、-OP(=O)(OH)2 、-OP(=O)(OR)2 、-P(=O)(OR)2 、-PO3 、-PO3 H2 、-C(=O)X、-C(=S)R、-CO2 H、-CO2 R、-CO2 -、-C(=S)OR、-C(=O)SR、-C(=S)SR、-C(=O)NH2 、-C(=O)N(R)2 、-C(=S)NH2 、-C(=S)N(R)2 、-C(=NH)NH2 與-C(=NR)N(R)2 ;其中各X於各種狀況下係獨立選自F、Cl、Br與I;且各R於各種狀況下係獨立選自烷基、芳基、雜環烷基或雜芳基,保護基與前驅藥部分。一基團無論於何處敘述為「選擇性取代」,係表示該基團於各種狀況下可獨立由至少一種上述取代基所取代。
一基團無論於何處敘述為「選擇性取代」,係表示該基團於各種狀況下可獨立由至少一種上述取代基所取代。取代可包括於相鄰經閉環之取代基中之取代,例如鄰位官能取代基之閉環,以形成例如由閉環所形成之內醯胺(lactams)、內酯(lactones)、環酐(cyclic anhydrides)、縮醛(acetals)、半縮醛(hemiacetals)、硫縮醛(thioacetals)、胺縮醛(aminals)與半胺縮醛(hemiaminals) 以提供一保護基團。
應當理解根據上下文,某些基團命名慣例可包括單基(mono-radical)或雙基(di-radical)。舉例而言,當一取代基需以兩連接點與分子之其餘部分連接時,應理解該取代基為雙基。例如,當一取代基經識別為烷基並切需要兩連接點時,包括雙基例如-CH2 -、-CH2 CH2 -、-CH2 CH(CH3 )CH2 -等。其他基團命名慣例明確表示該基團為雙基,例如「伸烷基」、「伸烯基」、「伸芳基」、「雜伸環烷基」等。
當一取代基無論於何處描述為雙基(即具有兩連接點與分子之其餘部分連接),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應當理解該取代基可以任何方向性構型連接。
CD117 抗體
本發明係部分根據以下發現,可將能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單獨作為一治療劑或一複合體(ADCs)使用,以例如(i)治療以CD117+細胞為特徵之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以及(ii)促進需要移植治療之患者其移植造血幹細胞之植入。可透過例如結合一細胞例如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表面所表現之CD117(例如GNNK+CD117)之單離抗CD117抗體與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結合以產生該等治療活性,並隨後誘導細胞死亡。內源性造血幹細胞之去除可提供經移植之造血幹細胞可定植之微環境,並於後續建立生產性造血作用。以此種方式,經移植之造血幹細胞可成功植入患者體內,例如植入患有於此所述幹細胞病症之人類患者。
能結合人類CD117(亦稱為c-Kit,mRNA NCBI參考序列:NM_000222.2;蛋白質NCBI參考序列:NP_000213.1)之抗體與抗原結合片段,包括該等能結合GNNK+CD117者在內,皆可結合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使用,以調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患者。影響人群顯著比例中CD117編碼區或細胞外結之多型性目前於非腫瘤適應症中係鮮為人知。已識別出至少四種CD117異構體,其具有於腫瘤細胞中所表現額外異構體之潛力。CD117異構體中之兩者係位於蛋白質之細胞內域,並且存在於外部近膜域(juxtamembrane region)中。兩種胞外異構體GNNK+與GNNK-之差異在於4胺基酸序列之存在(GNNK+)或缺乏(GNNK-)。據報告指出,雖該等異構體對於配體(SCF)具有相同親和力,但結合GNNK-異構體之配體會增加內化與降解作用。因針對該異構體所產生之抗體將包括GNNK+與GNNK-蛋白,因此GNNK+異構體可作為免疫原使用以產生能結合CD117之抗體。於SEQ ID Nos:145與146中分別描述人類CD117異構體1與2之胺基酸序列。於某些實施例中,抗人類CD117(hCD117)抗體亦能結合人類CD117之異構體1以及異構體2。
如下所述,進行人類抗體之酵母菌文庫篩選以識別具有診斷及治療用途之新穎抗CD117抗體及其片段。抗體54(Ab54)、抗體55(Ab55)、抗體56(Ab56)、抗體57(Ab57)、抗體58(Ab58)、抗體61(Ab61)、抗體66(Ab66)、抗體67(Ab67)、抗體68(Ab68)或抗體69(Ab69)為此篩選中經識別之人類抗體。該等抗體可與人類CD117以及恆河猴CD117交叉反應。進一步,於此所揭露之該等抗體能結合人類CD117之兩異構體,即異構體1(SEQ ID NO:145)與異構體2(SEQ ID NO:146)。
為能結合抗體Ab54、Ab55、Ab56、Ab57、Ab58、Ab61、Ab66、Ab67、Ab68與Ab69之各種結合區域之胺基酸序列係描述於表10中。本發明包含表10中所列之互補性決定區之人類抗CD117抗體以及表10中所列可變區域之人類抗CD117抗體。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55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55(即Ab55)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19所示(參閱表10)。抗體55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21(VH CDR1);SEQ ID NO:22(VH CDR2)以及SEQ ID NO:23(VH CDR3)所示。抗體55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20所描述(參閱表10)。抗體55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24(VL CDR1);SEQ ID NO:25(VL CDR2)以及SEQ ID NO:26(VL CDR3)所示。抗體55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55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 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21、22與2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24、25與2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2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1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54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54(即Ab54)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29所示(參閱表10)。抗體54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31(VH CDR1);SEQ ID NO:32(VH CDR2)以及SEQ ID NO:33(VH CDR3)所示。抗體54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30所示(參閱表10)。抗體54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34(VL CDR1);SEQ ID NO:35(VL CDR2)以及SEQ ID NO:36(VL CDR3)所示。抗體54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54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31、32與3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34、35與3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3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2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56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56(即Ab56)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39所示(參閱表10)。抗體56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41(VH CDR1);SEQ ID NO:42(VH CDR2)以及SEQ ID NO:43(VH CDR3)所示。抗體56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40所示(參閱表10)。抗體56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44(VL CDR1);SEQ ID NO:45(VL CDR2)以及SEQ ID NO:46(VL CDR3)所示。抗體56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56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41、42與4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44、45與4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4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3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57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抗體57(即Ab57)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49所示(參閱表10)。抗體57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51(VH CDR1);SEQ ID NO:52(VH CDR2)以及SEQ ID NO:53(VH CDR3)所示。抗體57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50所示(參閱表10)。抗體57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54(VL CDR1);SEQ ID NO:55(VL CDR2)以及SEQ ID NO:56(VL CDR3)所示。抗體57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57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51、52與5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54、55與5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5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4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58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58(即Ab58)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59所示(參閱表10)。抗體58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61(VH CDR1);SEQ ID NO:62(VH CDR2)以及SEQ ID NO:63(VH CDR3)所示。抗體58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60所示(參閱表10)。抗體58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64(VL CDR1);SEQ ID NO:65(VL CDR2)以及SEQ ID NO:66(VL CDR3)所示。抗體58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 122所示。抗體58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61、62與6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64、65與6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6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5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61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61(即Ab61)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69所示(參閱表10)。抗體61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71(VH CDR1);SEQ ID NO:72(VH CDR2)以及SEQ ID NO:73(VH CDR3)所示。抗體61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70所示(參閱表10)。抗體61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74(VL CDR1);SEQ ID NO:75(VL CDR2)以及SEQ ID NO:76(VL CDR3)所示。抗體61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61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71、72與7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74、75與7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7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6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66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66(即Ab66)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79所示(參閱表10)。抗體66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81(VH CDR1);SEQ ID NO:82(VH CDR2)以及SEQ ID NO:83(VH CDR3)所示。抗體66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80所示(參閱表10)。抗體66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84(VL CDR1);SEQ ID NO:85(VL CDR2)以及SEQ ID NO:86(VL CDR3)所示。抗體66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66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81、82與8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84、85與8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8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7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67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67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9所示(參閱表2)。抗體67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11(VH CDR1);SEQ ID NO: 12(VH CDR2)以及SEQ ID NO:13(VH CDR3)所示。抗體67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10所示(參閱表2)。抗體67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14(VL CDR1);SEQ ID NO:15(VL CDR2)以及SEQ ID NO:16(VL CDR3)所示。抗體67之全長重鏈(HC)係如SEQ ID NO:110所示。抗體67之全長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67之全長輕鏈(LC)係如SEQ ID NO:109所示。抗體67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11、12與1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14、15與1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9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重鏈,以及SEQ ID NO:10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於進一步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包括含SEQ ID NO:110之一重鏈以及含SEQ ID NO:109之一輕鏈。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68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68(即Ab68)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89所示(參閱表10)。抗體68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91(VH CDR1);SEQ ID NO:92(VH CDR2)以及SEQ ID NO:93(VH CDR3)所示。抗體68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90所述(參閱表10)。抗體68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94(VL CDR1);SEQ ID NO:95(VL CDR2)以及SEQ ID NO:96(VL CDR3)所示。抗體68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68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 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91、92與9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94、95與9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9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8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對應抗體69區域之結合區域,例如互補性決定區、可變區域。抗體69(即Ab69)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99所示(參閱表10)。抗體69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101(VH CDR1);SEQ ID NO:102(VH CDR2)以及SEQ ID NO:103(VH CDR3)所示。抗體69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100所述(參閱表10)。抗體69之輕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域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104(VL CDR1);SEQ ID NO:105(VL CDR2)以及SEQ ID NO:106(VL CDR3)所示。抗體69之重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122所示。抗體69之輕鏈恆定區係如SEQ ID NO: 121所示。因此,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如SEQ ID Nos:101、102與103所示之一可變重鏈互補性決定區組(CDR1、CDR2與CDR3),以及SEQ ID Nos:104、105與106所示之一輕鏈可變區互補性決定區組。於其他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包括SEQ ID NO:100所示含胺基酸殘基之一可變輕鏈,以及SEQ ID NO:99所示之一重鏈可變區域。
於此所述之抗CD117抗體中之一部分係為中和抗體,因該等抗體未實質上抑制CD117表現細胞上之CD117活性。可利用例如體外幹細胞因子(SCF)依賴性細胞增殖測定法識別中和抗體(參閱如於此所述之實施例11)。於幹細胞因子依賴性測定法中,中和CD117抗體將無法殺死依賴於SCF進行分裂之CD34+細胞,因中和抗體未阻擋SCF與CD117結合,以例如抑制CD117活性。
因為中和抗體具有與人類CD117專一結合之能力,因此中和抗體可用於診斷目的上,並且當與一細胞毒素例如於此所述之該等細胞毒素共軛結合時,亦可有效殺死CD117表現細胞。通常,於複合體中所使用之抗體具有專一於該抗體之催敵對性或拮抗活性。然而,於此所述為複合體之獨特方法,特別於內文背景中複合體係使用作為進行幹細胞移植前之一調節劑。雖然拮抗性抗體單獨使用或與細胞毒素組合作為複合體使用係為有效,因除細胞毒素之外單獨抗體具有殺傷能力,以包含一中和抗CD117抗體複合體進行調節提供替代性策略方案,其中抗體活性對於細胞毒素之效果係為次要,但內化與親和力特性例如抗體之解離速率對於細胞毒素之有效傳遞係為重要。
中和抗CD117抗體之範例包括Ab58、Ab61、Ab66、Ab67、Ab68與Ab69。中和抗CD117抗體互補性決定區胺基酸序列之比較揭示經識別之兩組中和抗體中之保守序列。於圖22a與圖22b中分別描述Ab58與Ab61之重鏈可變區域與輕鏈可變區域之比較。Ab58與Ab61共用相同之輕鏈CDRs與HC CDR3,於HC CDR1與HC CDR2中具有些微改變。HC CDR1與CDR2之共有序列係於SEQ ID Nos:133與134中描述。Ab66、Ab67、Ab68與Ab69亦為中和抗體。該等抗體之重鏈與輕鏈可變區域係分別於圖23A與圖23B中描述。雖然Ab66、Ab67、Ab68與Ab69共用相同輕鏈CDRs與HC CDR3,但該等抗體於其等之HC CDR1與HC CDR2區域中具有變異性。於SEQ ID Nos:139與140中分別提供於HC CDR1與HC CDR2區域中該等抗體之共有序列。
於此亦提供拮抗劑抗體,包括Ab54、Ab55、Ab56與Ab57。於圖21A與圖21B中分別提供該等抗體之可變重鏈與輕鏈胺基酸序列之比較。雖然Ab54、Ab55、Ab56與Ab57共用相同輕鏈CDRs與HC CDR3,但此等抗體於其等之HC CDR1與HC CDR2區域中具有變異性。於SEQ ID Nos:127與128中分別提供於HC CDR1與HC CDR2區域中該等抗體之共有序列。
於此所述之抗CD117抗體可為全長抗體、雙特異性抗體、雙可變域抗體、多鏈或單鏈抗體與/或專一結合人類CD117之結合片段之形式,包括但不限於Fab、Fab'、(Fab')2 、Fv、scFv(單鏈Fv)、替代抗體(包括替代輕鏈構築)、單域抗體,駱駝化抗體等。其等亦可為或自任何異構體衍生,包括例如IgA(例如IgA1或IgA2)、IgD、IgE、IgG(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或IgM。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為一IgG(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
與於此所述之方法結合使用之抗體包括上述該等抗體之變異體,例如包含或缺少Fc域之抗體片段,以及於此所述之非人類抗體之人源化變異體以及類抗體支架蛋白(例如,10 Fn3域),其包含於此所述之抗體或其抗體片段之至少一或所有互補性決定區或其同等區域。前述抗體之範例性抗原結合片段包括雙變異免疫球蛋白域、單鏈Fv分子(scFv)、雙鏈抗體、三鏈抗體、奈米抗體、類抗體支架蛋白、Fv片段、Fab片段、F(ab’)2 分子以及串聯di-scFv等。
於一實施例中,於此提供含至少一放射性標記胺基酸之抗CD117抗體。經放射性標記之抗CD117抗體可用於診斷與治療目的(與經放射性標記之分子結合係為另一種可能特徵)。用於多肽之標記之非限制性範例包括但不限於3H、14C、15N、35S、90Y、99Tc與125I、131I與186Re。 製備放射性標記之胺基酸以及相關胜肽衍生物之方法為本領域習知(參閱例如Junghans等人所著,Cancer Chemotherapy and Biotherapy 655-686(第2版,Chafner和Longo,eds,Lippincott Raven(1996))以及美國專利號4,681,581、美國專利號4,735,210、美國專利號5,101,827、美國專利號5,102,990(US RE35,500)、美國專利號5,648,471與美國專利號5,697,902。 舉例而言,可透過一氯胺T方法共軛結合放射性同位素。
於此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結合片段亦可包括改變該抗體與/或片段之特性之修飾與/或突變,例如增加半衰期,增加或減少ADCC等,如本領域習知。
於一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結合片段包含一變異Fc域,其中該Fc域相對於野生型Fc域包含至少一胺基酸修飾,藉此該分子對於FcgammaR具有經修改之親和力。 經由結晶學研究已知Fc區域內某些胺基酸位置係與FcγR直接接觸。特別是胺基酸234-239(鉸鏈區)、胺基酸265-269(B/C環)、胺基酸297-299(C'/ E環)以及胺基酸327-332(F/G)環。(參閱Sondermann等人所著,2000 Nature,406:267-273)。因此,於此所述之抗CD117抗體可包含變異Fc區域,其包含根據結構與結晶學分析進行與FcγR直接接觸之至少一殘基之修飾。於一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片段)之Fc區域包含位於根據EU索引於胺基酸265處之一胺基酸取代基,EU索引係如Kabat等人所著,相關免疫蛋白質序列,5th Ed. Public Health Service,NH1,MD(1991)中所提及,其並透過引用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Kabat之EU索引」係指人類IgG1 EU抗體之編號。EU索引或Kabat之EU索引或EU編號架構係指EU抗體之編號(Edelman等人所著,1969,Proc Natl Acad Sci USA 63:78-85,於此透過引用方式將整體併入本文中)。於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一D265A突變。於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一D265C突變。於部分實施例中,抗CD117抗體(或其片段)之Fc區域包含位於根據Kabat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234處之取代。於一實施例中,Fc區域包含L234A突變。於某些實施例中,抗CD117抗體(或其片段)之Fc區域包含根據Kabat之EU索引位於胺基酸235處之一胺基酸取代。於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L235A突變。於另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L234A與L235A突變。於進一步實施例中,Fc區域包含D265C、L234A與L235A突變。
於特定層面中,相較於未包含至少一胺基酸取代基之野生型Fc域,一變異IgG Fc域包含至少一胺基酸取代基,其會使對於FcgammaR與/或C1q之結合親和力降低或消除。Fc結合交互作用對於多種效應子(effector)功能與下游訊號傳遞活動係為必需,包括但不限於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細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與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因此,於某些方面,含經修飾之Fc區域(例如,包含L234A,L235A與D265C突變)之抗體具有顯著降低或消除之效應子功能。
可利用本領域習知之多種技術決定對Fc區域之親和力,例如但不限於平衡法(例如,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KinExA,Rathanaswami等人所著,分析生物化學,Vol. 373:52-60, 2008;或放射免疫分析(RIA)),或透過表面電漿共振分析或以動力學為基礎之其他機制分析(例如,BIACORETM 分析或OctetTM 分析(forteBIO))以及其他方法,例如間接結合分析、競爭性結合分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膠體電泳與層析(例如,凝膠過濾)。該等以及其他方法可使用待查驗之至少一成分上之標記與/或採用多種檢測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顯色、螢光、發光或同位素標記。於Paul, W. E., ed.,Fundamental Immunology,4th Ed., Lippincott-Raven, Philadelphia(1999)中可發現關於結合親和力與動力學之詳細描述,其著重於抗體免疫原交互作用。競爭性結合分析之一範例為放射免疫分析,其包含於未經標記之抗原數量增加情況下,將相關抗體與經標記之抗原共同培育,並且檢測結合至該經標記抗原之抗體。可透過斯卡查德圖(scatchard plot)分析由該資料決定相關抗體對特定抗原之親和力與結合解離速率。亦可利用放射免疫判定與一第二抗體之競爭。於此案例中,於未經標記之第二抗體數量增加情況下將與經標記化合物共軛結合之相關抗體與抗原共同培育。
可進一步改造本發明之抗體以進一步透過引入額外Fc突變調節抗體半衰期,例如該等於以下所述(Dall'Acqua等人所著(2006)J Biol Chem 281: 23514-24)、(Zalevsky等人所著(2010)Nat Biotechnol 28:157-9)、(Hinton等人所著(2004)J Biol Chem 279:6213-6)、(Hinton等人所著(2006)J Immunol 176:346-56)、 (Shields等人所著(2001)J Biol Chem 276:6591-604)、(Petkova等人所著(2006)Int Immunol 18:1759-69)、(Datta-Mannan等人(所著2007)Drug Metab Dispos 35:86-94)、(Vaccaro等人所著(2005)Nat Biotechnol 23:1283-8)、(Yeung等人所著(2010)Cancer Res 70:3269-77) and (Kim等人所著(1999)Eur J Immunol 29:2819-25),並且包括位置250、252、253、254、256、257、307、376、380、428、434與435。可單獨或以組合方式進行之範例性突變為T250Q、 M252Y、1253A、S254T、T256E、P2571、T307A、D376V、E380A、M428L、H433K、N434S、N434A、N434H、N434F、H435A與H435R突變。
因此,於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半衰期降低所造成之突變。具有短半衰期之抗體於某些範例中係為有益,於其中該抗體係期望能作為短期治療劑例如於此所述之調節步驟,於其中該抗體係於造血幹細胞前施用。理想地,不同於內源性幹細胞,於輸送造血幹細胞前,抗體係實質上受清除,造血幹細胞通常亦表達CD117而非抗CD117抗體之目標。於一實施例中,Fc區域包含435位(根據Kabat之EU索引)之突變。 於一實施例中,該突變為H435A突變。
於一實施例中,於此所述抗CD117抗體其半衰期係等於或少於24小時、等於或少於22小時、等於或少於20小時、等於或少於18小時、等於或少於16小時、等於或少於14小時、等於或少於13小時、等於或少於12小時,或等於或少於11小時。於一實施例中,該抗體之半衰期為11至24小時;12至22小時;10至20小時;8至18小時;或14至24小時。
於部分層面中,Fc區域包含至少二突變,其等使半衰期減少並大幅降低或完全消除抗體之效應子功能。於部分實施例中,Fc區域包含導致半衰期減少之突變以及可與FcγR直接接觸之至少一殘基之突變(例如,根據結構與結晶學分析)。於一實施例中,Fc區域包含一H435A突變、一L234A突變與一L235A突變。於一實施例中,Fc區域包含一H435A突變與一D265C突變。於一實施例中,Fc區域包含一H435A突變、一L234A突變、一L235A突變與D265C突變。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透過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半胱胺酸殘基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例如毒傘素)。於部分實施例中,半胱胺酸殘基係透過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Fc域中之突變所引入。舉例而言,該半胱胺酸殘基可選自由Cys118、Cys239及Cys265所組成之群組。於一實施例中,抗CD117抗體(或其片段)之Fc區域包含位於根據Kabat之EU索引編號為胺基酸265處之胺基酸取代。於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一D265C突變。於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一D265C突變與一H435A突變。於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一D265C、一L234A與一L235A突變。於一實施例中,該Fc區域包含一D265C、一L234A、一L235A與一H435A突變。
於該等層面之部分實施例中,半胱胺酸殘基係天然存在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Fc域中。舉例而言,該Fc域可為一IgG Fc域,例如一人類IgG Fc域,並且半胱胺酸殘基係選自由Cys261、Csy321、Cys367與Cys425所組成之群組。
例如於一實施例中,抗體67之Fc區域係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突變(例如SEQ ID NO:111)。於另一實施例中,抗體67之Fc區域係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L234A、L235A突變(例如SEQ ID NO:112)。於另一實施例中,抗體67之Fc區域係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與H435A突變(SEQ ID NO:113)。於進一步實施例中,抗體67之Fc區域係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L234A、L235A與一H435A突變(例如SEQ ID NO:114)。
對於抗體55,於一實施例中抗體55之Fc區域係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突變(例如SEQ ID NO:117)。於另一實施例中,抗體55之Fc區域係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L234A與L235A突變(例如SEQ ID NO:118)。於另一實施例中,抗體55之Fc區域係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與H435A突變(例如SEQ ID NO:119)。於進一步實施例中,抗體55之Fc區域係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L234A、L235A與一H435A突變(例如SEQ ID NO:120)。
抗體54、抗體55、抗體56、抗體57、抗體58、抗體61、抗體66、抗體67、抗體68或抗體69中任一者之Fc區域可經修飾以包含一D265C突變(例如SEQ ID NO:123所示);一D265C、L234A與L235A突變(例如SEQ ID NO:124所示);一D265C與H435A突變(例如SEQ ID NO:125所示);或一D265C、L234A、L235A與H435A突變(例如SEQ ID NO:126所示)。
於此所述之變異Fc域係根據所組成之胺基酸修飾所定義。於此所述有關Fc區域之所有胺基酸取代係根據EU索引進行編號。因此,舉例而言,D265C為一Fc變異體,其中相對於母Fc域,位於EU位置265處之天冬胺酸(D)係由半胱胺酸(C)所取代。同樣地,例如D265C/L234A/L235A定義一變異Fc變異體,其相對於母Fc域於EU位置265(D變C)、234(L變A)以及235處(L變A)進行取代。亦可根據經突變之EU胺基酸位置中最終胺基酸組合物指定一變異體。舉例而言,L234A/L235A突變體可稱為LALA。應當注意所提供之取代其順序係為任意。
於一實施例中,該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可變區域,其具有與於此所揭露之SEQ ID Nos至少為95%、96%、97%或99%相同之胺基酸序列。選擇性地,該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互補性決定區,其包括於此所揭露之SEQ ID Nos,其中於此所述之可變區之骨架區具有與於此所揭露之SEQ ID Nos至少為95%、96%、97%或99%相同之胺基酸序列。
於某些實施例中,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特定解離速率,當使用作為一複合體之一部分時特別有益。例如於某些實施例中,一抗CD117抗體對於人類CD117與/或恆河猴CD117之解離速率常數(Koff)為1 x 10-2 至1 x 10-3 、1 x 10-3 至1 x 10-4 、1 x 10-5 至1 x 10-6 、1 x 10-6 至1 x 10-7 或1 x 10-7 至1 x 10-8 ,如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所測得。於部分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至多100 nM、至多90nM、至多80nM、至多70nM、至多60nM、至多50nM、至多40nM、至多30nM、至多20nM、至多10nM、至多8nM、至多6nM、至多4nM、至多2nM、至多1nM之KD 值結合CD117(例如人類CD117與/或恆河猴CD117),其如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分析所測得。
於此所揭露之抗體及其結合片段可用於以下詳述之複合體中。
可利用例如美國專利號4,816,567所述之重組方法及組合物製造抗體。於一實施例中,提供於此所述編碼一抗CD117抗體之單離核酸。此種核酸可編碼含VL之胺基酸序列與/或含抗體之VH之胺基酸序列(例如,抗體之輕鏈與/或重鏈)。於進一步實施例中,提供含此種核酸之至少一載體(例如表現載體)。於進一步實施例中,提供含此種核酸之宿主細胞。於一實施例中,宿主細胞包括(例如已與下述經過轉化):(1)含一核酸之一載體,該核酸係編碼含該抗體之VL之胺基酸序列以及含該抗體之VH之胺基算序列,或(2)含一核酸之第一載體,該核酸係編碼含該抗體之VL之胺基酸序列,以及含一核酸之一第二載體,該核酸係編碼含該抗體之VH之胺基酸序列。於一實施例中,該宿主細胞為真核,例如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或淋巴細胞(例如Y0、NS0、Sp20細胞)。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製造抗CLL-1抗體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於適用抗體之表現條件下培養包含上述所提供編碼該抗體之核酸之宿主細胞,並且選擇性自該宿主細胞(或宿主細胞培養系統)回收該抗體。
為進行抗CD117抗體之重組性製造,例如上述編碼一抗體之核酸係經單離並插入至少一載體中,以用於一宿主細胞中進一步複製與/或表現。此種核酸可輕易單離並利用傳統方法(例如利用能專一結合編碼該抗體之重鏈與輕鏈之基因之寡核苷酸探針)進行定序。
適用於編碼抗體之載體其複製或表現之宿主細胞包括於此所述之原核或真核細胞。舉例而言,特別是當不需要醣基化與Fc效應子功能時,可於細菌中生產抗體。於細菌中抗體片段與多肽之表現可參閱例如美國專利號5,648,237、5,789,199與5,840,523。(亦參閱Charlton所著,分子生物學之方法,Vol. 248(B.K.C. Lo, ed.,Humana Press,Totowa,N.J.,2003)頁245-254,描述於大腸桿菌中抗體片段之表現)。於表現後,抗體可自細菌細胞漿體水溶性部分中分離,並經進一步純化。
脊椎動物細胞亦可使用作為宿主。舉例而言,能適應於懸浮液中生長之哺乳動物細胞株係為有用。有效用之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株之其他範例為由SV40轉化之猴腎CV1細胞株(COS-7);人類胚胎腎細胞株(如所述293或293細胞,例如於Graham等人所著,J.Gen Virol. 36:59(1977)所述);幼倉鼠腎細胞(BHK);小鼠塞氏細胞(於此敘述為TM4細胞,例如Mather所著,Biol.Reprod.23:243-251(1980)中所述);猴腎細胞(CV1);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76);人類子宮頸癌細胞(HELA);犬腎細胞(MDCK;水牛鼠肝臟細胞(BRL 3A);人類肺細胞(W138);人類肝臟細胞(Hep G2);小鼠乳腺腫瘤(MMT 060562);TRI細胞,例如Mather等人所著,Annals N.Y. Acad. Sci. 383:44-68(1982)所述;MRC 5細胞;以及FS4細胞。其他有效用之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株包括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其包括DHFR- CHO細胞(Urlaub等人所著,Proc. Natl. Acad. Sci. USA 77:4216(1980));以及例如Y0、NS0與Sp2/0之骨髓瘤細胞株。有關適用抗體生產之某些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株之概述可參閱Yazaki及Wu等人所著,分子生物學之方法,Vol. 248(B.K.C. Lo, ed.,Humana Press,Totowa,N.J.),頁255-268(2003)。
於一實施例中,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可變區域,其具有與於此所揭露之SEQ ID Nos至少95%、96%、97%或99%相同之胺基酸序列。選擇性地,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互補性決定區,其包括於此所揭露之SEQ ID Nos,其中於此所述之可變區之骨架區具有與於此所揭露之SEQ ID Nos至少為95%、96%、97%或99%相同之胺基酸序列。
於一實施例中,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與一重鏈恆定區,其具有於此所揭露之胺基酸序列。於另一實施例中,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輕鏈可變區域與一輕鏈恆定區,其具有於此所揭露之胺基酸序列。於另一實施例中,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一輕鏈可變區域、一重鏈恆定區以及一輕鏈恆定區,其等具有於此所揭露之胺基酸序列。
識別抗 CD117 抗體之方法
於此所提供為可用於例如幹細胞移植之調節方法之新穎抗CD117抗體。有關於此所揭露之其他抗CD117抗體,例如中和抗體係可經識別。
用於能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分子之抗體或其抗體片段文庫之高通量篩選方法可用以識別用於治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以及調節需於此所述造血幹細胞治療之患者(例如人類患者)之成熟抗體親和力。該等方法包括習知體外展示技術,例如噬菌體展示、細菌展示、酵母菌展示、哺乳動物細胞展示、核醣體展示、mRNA展示以及cDNA展示等。已於例如Felici等人所著,Biotechnol,Annual Rev.149-183,1995;Katz,Annual Rev. Biophys. Biomol. Struct. 26:27-45,1997;以及Hoogenboom等人所著,Immunotechnology 4:1-20,1998中描述利用噬菌體展示以分離出生物性結合相關分子之配體,其中各文獻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等係涉及體外展示技術。已構建隨機組合胜肽庫以選擇結合細胞表面抗原之多肽,如Kay,Perspect. Drug Discovery Des. 2:251-268,1995與Kay等人所著,Mol. Divers. 1:139-140,1996中所述,其中各文獻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等涉及抗原結合分子之發現。蛋白質,例如多聚體蛋白(multimeric proteins)係已成功進行噬菌體展示作為功能性分子(參見,例如歐洲專利號0349578;歐洲專利號4527839;以及歐洲專利號0589877,以及Chiswell與McCafferty,Trends Biotechnol.10:80-84 1992,其中各文獻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等係涉及用於發現抗原結合分子之體外展示技術)。此外,功能性抗體片段例如Fab與scFv片段係已透過體外展示之形式表現(參閱,例如McCafferty等人,Nature 348:552-554,1990;Barbas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88:7978-7982,1991;以及Clackson等人所著,Nature 352:624-628,1991,其中各文獻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等係涉及發現抗原結合分子之體外展示平台)。除此之外,該等技術可用以識別並提升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抗體之親和力,該抗體亦可用以去除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患者(例如人類患者)。
除體外展示技術外,電腦模型化技術可用以於電腦模擬中設計並識別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抗體與抗體片段。舉例而言,利用電腦模型化技術,本發明所述技術領域之人可於電腦模擬中篩選抗體及抗體片段庫用於能結合特定抗原決定位之分子。透過該等電腦技術所識別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於此所述之治療方法結合使用,例如於此所述之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方法以及於此所述之患者調節方法。
附加技術可用以識別能結合一細胞(例如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表面上之CD117(例如GNNK+CD117),並由該細胞所內化例如透過受體媒介胞吞作用之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舉例而言,上述體外展示技術可適用於篩選結合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表面上CD117(例如GNNK+CD117),並後續受內化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噬菌體展示代表一種可與此篩選範例結合使用之技術。為識別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並隨後由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所內化之抗體及其片段,本發明所述技術領域之人可對該噬菌體展示技術進行調整,例如於Williams等人所著,Leukemia 19:1432-1438,2005中所揭露之內容,其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舉例而言,利用本領域習知突變方法可產生重組噬菌體庫,其編碼抗體、抗體片段例如scFv片段、Fab片段、雙抗體、三抗體與10 Fn3域等,或含隨機胺基酸匣之配體(例如,位於CDR之至少一者或其整體或其同等區域中,或一抗體或抗體片段中)。骨架區、鉸鏈、Fc域及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其他區域可經設計,使其等於人體中為非免疫原性者,例如透過具有人類生殖系抗體序列或使序列相對人類生殖系抗體僅展現微小改變。
利用於此所述或本領域習知之噬菌體展示技術,含與噬菌體顆粒共價結合之隨機化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噬菌體庫可與CD117(例如,GNNK+CD117)抗原共同培育,例如透過先將噬菌體文庫與阻斷劑(例如乳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與/或IgG)共同培育,以去除編碼抗體或其片段之噬菌體,其展現非專一性蛋白結合與編碼結合Fc域之抗體或其片段之噬菌體,接著將噬菌體庫與造血幹細胞群共同培育。可將噬菌體庫與目標細胞例如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以充足時間共同培育,以使CD117專一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GNNK+CD117專一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結合細胞表面CD117(例如細胞表面GNNK+CD117)抗原,並隨後由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所內化(例如,於4°C長達30分鐘至6小時,例如於4°C下長達1小時)。含抗體或其片段之噬菌體中,未對該等抗原中至少一者展現充分親和力以允許對其結合並由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系幹細胞所內化者,可於後續透過沖洗該等細胞例如於pH 2.8下以冷(4°)0.1M甘胺酸緩衝液所去除。結合至抗體或其片段之噬菌體中,已由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所內化者,可透過例如裂解該細胞並自細胞培養系統中回收經內化之噬菌體之方式識別。該噬菌體隨後可於細菌細胞中擴增,例如透過本領域習知之方法將細菌細胞與回收之噬菌體於2xYT培養系統共同培育。可透過例如決定編碼經插入於噬菌體基因組內之抗體或其片段之基因核酸序列以顯現自培養系統所回收之噬菌體之特徵。後續可透過化學合成(舉例而言,抗體片段例如scFv片段之化學合成)或透過重組表現(例如,全長抗體之重組表現)重新(de novo)製備經編碼之抗體或其片段。
用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之抗CD117(例如抗GNNK+CD117)抗體之體外演變之範例性方法係為噬菌體展示。可透過於一抗體之互補性決定區或一類抗體支架之同功區域(例如,10 Fn3域之BC、CD與DE環)之編碼序列內設計一系列突變或變異以產生噬菌體展示庫。引入該等突變之模板抗體編碼序列可為例如一初始人類生殖系序列。可利用本領域習知標準突變技術進行該等突變。因此,編碼對應於該模板之一抗體之各突變序列可保留至少一胺基酸變異。可利用本領域習知之標準載體構建技術改造反轉錄病毒與噬菌體展示載體。P3噬菌體展示載體與相容蛋白質表現載體可用以產生用於抗體多元化之噬菌體展示載體。
突變DNA可提供序列多樣性,並且各轉形噬菌體展示由DNA所編碼之初始模板胺基酸序列之一變異體,導致噬菌體群(庫)展現大量相異但結構相關之胺基酸序列。因抗體高度變異區域之結構明確,期望引入於噬菌體展示篩選中之胺基酸變異可於未顯著改變其整體分子結構下,改變結合胜肽或域之結合特性。
於典型篩選中,噬菌體庫可與前述抗原或其抗原決定位中之一者接觸並與其結合。為促進結合劑與非結合劑之分離,將標靶固化於一固體支持物上係為便利。帶有CD117結合部分之噬菌體可與固體支持物上之標靶形成一複合物,而非結合噬菌體保留於溶液中並可以使用過量緩衝液將其沖洗出。透過將緩衝液調整為極端pH(pH 2或pH 10),改變緩衝液之離子強度,添加變性劑或其他習知手段,可自該靶標釋放結合之噬菌體。
可透過細菌細胞之感染擴增經回收之噬菌體,並可利用現已去除非結合抗體並富含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抗體之新池重複進行篩選程序。即使僅回收少量結合噬菌體,但其係足以擴增用於後續迭代篩選之噬菌體。於幾輪選擇後,透過傳統方法決定自結合池中經選擇之噬菌體複製體所衍生出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基因序列,藉以揭示賦予噬菌體對靶標結合親和力之胜肽序列。於淘選過程中,群體之序列多樣性會隨各輪選擇而減少,直到餘留期望之胜肽結合抗體。序列可聚集於少量相關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上。於各輪選擇中經回收之噬菌體數量增加係表示於篩選中已發生文庫收斂。
識別抗CD117抗體之另一方法包括例如根據以下方法利用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人源化非人類抗體。共有人類抗體重鏈與輕鏈序列係為習知(參與例如「VBASE」人類生殖系序列資料庫;Kabat等人所著,相關免疫蛋白質序列,第五版,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NIH出版物號91-3242,1991;Tomlinson等人所著,J. Mol. Biol,227:776-798,1992;以及Cox等人所著,Eur. J. Immunol,24:827- 836,1994),其中各文獻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等係涉及共有人類抗體重鏈與輕鏈序列。利用經建立程序,本發明技術領域之人可識別一共有抗體序列之變異域骨架殘基與互補性決定區(例如透過序列比對)。可將共有人類抗體之重鏈與/或輕鏈可變域之至少一互補性決定區取代為為於此所述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非人類抗體之至少一相對應互補性決定區,以產生一人源化抗體。可利用於此所述或習知基因編輯技術執行此種互補性決定區之改變。
用於人源化抗體之製備之一共有人類抗體之一範例包含如SEQ ID NO:7所述之一重鏈可變域,其表示為: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DYAMS WVRQAPGKGLEWVAVISENGSDTYYADSVKG RFTISRDDSKNTLYLQMNSLRAEDTAVYYCARDRGGAVSYFDVW GQGTLVTVSS(SEQ ID NO:7),以及如SEQ ID NO:8所述之一輕鏈可變域,其表示為: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DVSSYLAW YQQKPGKAPKLLIYAASSLE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YNSLPYT FGQGTKVEIKRT表示,其係於美國專利號6,054,297中所識別,其所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等係涉及人類抗體共有序列。上述序列中互補性決定區係以粗體表示。
為生產人源化抗體,可重組表現編碼上述共有序列之多核苷酸,於其中至少一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已由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非人類抗體之至少一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序列(例如,GNNK + CD117)所取代。因抗體對造血幹細胞抗原之親和力主要由互補性決定區序列所決定,因此所得之人源化抗體係預期能展現出對造血幹細胞抗原與非人類抗體相同之親和力,其中人源化抗體係衍生自該非人類抗體。判定抗體對目標抗原之親和力之方法包括,例如於此所述與習知之以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為基礎之技術,以及表面電漿共振、螢光各向異性度(fluorescence anisotropy)以及等溫滴定量熱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等。
舉例而言,可利用本領域已知之放射核種內化試驗評估抗CD117抗體或其片段之內化能力。例如,利用於此所述或本領域已知之體外展示技術識別之抗體或其片段可透過摻入放射性同位素達到功能化,例如18 F、75 Br、77 Br、122 I、123 I、124 I、125 I、129 I、131 I、211 At、67 Ga、111 In、99 Tc、169 Yb、186 Re、64 Cu、67 Cu、177 Lu、77 As、72 As、86 Y、90 Y、89 Zr、212 Bi、213 Bi或225 Ac。舉例而言,放射性鹵素例如18 F、75 Br、77 Br、122 I、123 I、124 I、125 I、129 I、131 I、211 At可利用珠粒如含親電鹵素試劑之聚苯乙烯珠併入抗體或其片段中(例如碘化珠,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Cambridge,MA)。可將放射性標記抗體或其片段與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以充足時間共同培育以允許內化(例如於4°C下長達30分鐘至6小時,例如於4°C下長達1小時)。可對該等細胞進行沖洗以去除非內化之抗體或其片段(例如於pH 2.8下利用冷(4°C)0.1M甘胺酸緩衝液)。可透過檢測所得之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所發出之輻射(例如γ輻射)與經回收之沖洗緩衝液所發出之輻射(例如γ輻射)相比較,對內化抗體或其片段進行識別。
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s
細胞毒素
於此所述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經由一連接子共軛結合(連接)至一細胞毒素。於部分實施例中,細胞毒性分子係共軛結合至於此所揭露之細胞內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於抗體或其片段之細胞攝取後,細胞毒素可進入其胞內目標並介導造血細胞死亡。任何數量之細胞毒素可共軛結合該抗CD117抗體,例如1、2、3、4、5、6、7或8。
適用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使用之細胞毒素包括DNA嵌入劑(例如蒽環類藥物)、能干擾有絲分裂紡錘體之試劑(例如,長春花生物鹼(vinca alkaloids)、美登素,類美登素及其等之衍生物)、RNA聚合酶抑制劑(例如毒傘肽,例如α鵝膏蕈鹼及其等之衍生物),以及能干擾蛋白質生物合成之試劑(例如,表現rRNA N-醣苷酶活性之試劑,例如皂草素與蓖麻毒蛋白A鏈),以及其他本領域習知者。
於部分實施例中,細胞毒素為一微管結合劑(例如美登素或類美登素)、毒傘肽、綠膿桿菌外毒素A、脫三角梅蛋白、白喉毒素、皂草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PBD)、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或其變異體,或其他於此所述或本領域習知細胞毒性化合物。
於此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辨識並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例如綠膿桿菌外毒素A、脫三角梅蛋白、白喉毒素、毒傘肽例如α鵝膏蕈鹼、皂草素、美登素、類美登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PBD)、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或其變異體,或其他於此所述或本領域習知細胞毒性化合物,例如用以治療於此所述之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或用以對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患者(例如人類患者)施用後促進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於部分實施例中,細胞毒性分子係共軛結合至一內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於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細胞攝取後,細胞毒素可進入其胞內目標並介導造血細胞死亡。適用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使用之細胞毒素包括DNA嵌入劑(例如蒽環類藥物)、能干擾有絲分裂紡錘體之試劑(例如,長春花生物鹼(vinca alkaloids)、美登素,類美登素及其等之衍生物)、RNA聚合酶抑制劑(例如毒傘肽,例如α鵝膏蕈鹼及其等之衍生物),以及能干擾蛋白質生物合成之試劑(例如,表現rRNA N-醣苷酶活性之試劑,例如皂草素與蓖麻毒蛋白A鏈),以及其他本領域習知之試劑。
適用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使用之額外細胞毒素包括但不限於,5-乙炔尿嘧啶(5-ethynyluracil)、阿比特龍(abiraterone)、醯基富烯(acylfulvene)、腺環戊醇(adecypenol)、阿多來新(adozelesin)、阿地白介素(aldesleukin)、六甲蜜胺(altretamine)、胺莫司汀(ambamustine)、艾美多(amidox)、阿米福汀(amifostine)、胺基乙醯丙酸(aminolevulinic acid)、胺柔比星(amrubicin)、安吖啶(amsacrine)、阿那格雷(anagrelide)、安美達錠(anastrozole)、穿心蓮內酯(andrographolide)、血管新生抑制劑(angiogenesis inhibitors)、安他利(antarelix)、抗背部化型態發生蛋白-1(anti-dorsalizing morphogenetic protein-1)、抗雄性素(antiandrogen)、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抗雌激素(antiestrogen)、抗瘤酮(antineoplaston)、反義寡核苷酸、甘胺酸阿非迪黴素(aphidicolin glycinate)、細胞凋亡基因調節劑、細胞凋亡調節劑、無嘌呤核酸(apurinic acid)、奧沙那寧(asulacrine)、阿他美坦(atamestane)、阿莫司汀(atrimustine)、阿新司坦汀1(axinastatin 1)、阿新司坦汀2、阿新司坦汀3、阿札司瓊(azasetron)、阿札托新(azatoxin)、重氮酪胺酸(azatyrosine)、巴卡亭III衍生物、巴拉諾(balanol)、巴馬司他(batimastat)、BCR/ABL拮抗劑、苯並氯(benzochlorins)、苯甲醯基星形孢菌素(benzoylstaurosporine)、β內醯胺衍生物、β阿利辛(beta-alethine)、β克林黴B(betaclamycin B)、樺木酸(betulinic acid)、bFGF抑制劑、比卡魯胺(bicalutamide)、比生群(bisantrene)、雙氮丙啶基精胺(bisaziridinylspermine)、雙奈法德(bisnafide)、比司他西A(bistratene A)、比澤來新(bizelesin)、布瑞福特(breflate)、博來黴素A2、博來黴素B2、溴匹立明(bropirimine)、布度鈦(budotitane)、丁硫胺酸磺醯亞胺(buthionine sulfoximine)、鈣泊三醇(calcipotriol)、鈣磷酸蛋白C(calphostin C)、喜樹鹼(camptothecin)衍生物(例如10-羥基喜樹鹼)、截瘤達錠(capecitabine)、甲醯胺胺基三唑(carboxamide-amino-triazole)、羧胺三唑(carboxyamidotriazole)、卡澤來新(carzelesin)、酪蛋白激酶抑制劑(casein kinase inhibitors)、栗精胺(castanospermine)、抗菌肽B(cecropin B)、西曲瑞克(cetrorelix)、綠素類化合物(chlorins)、氯喹喏啉磺醯胺(chloroquinoxaline sulfonamide)、西卡前列素(cicaprost)、順式卟啉(cis-porphyrin)、克拉屈濱(cladribine)、克羅米芬(clomifene)及其類似物、克黴唑(clotrimazole)、克立黴素A(collismycin A)、克立黴素B、康柏斯達汀A4(combretastatin A4)、康柏斯達汀類似物、康納京尼(conagenin)、卡那貝西汀816(crambescidin 816)、克立那托(crisnatol)、念珠藻素8(cryptophycin 8)、念珠藻素A衍生物、克拉新A(curacin A)、環戊蒽醌(cyclopentanthraquinones)、環普蘭姆(cycloplatam)、西匹黴素(cypemycin)、阿糖胞苷十八烷基磷酸鹽(cytarabine ocfosfate)、細胞溶解因子、昔托斯他汀(cytostatin)、達昔單抗(dacliximab)、地西他濱(decitabine)、脫氫膜海鞘素B(dehydrodidemnin B)、2去氧助間型黴素(DCF)、德舍瑞林(deslorelin)、右異環磷醯胺(dexifosfamide)、右雷佐生(dexrazoxane)、右維拉帕米(dexverapamil)、地吖醌(diaziquone)、迪德尼B(didemnin B)、地多西(didox)、二乙基降精胺(diethylnorspermine)、二氫-5-氮雜胞苷(dihydro-5-azacytidine)、二氫紫杉醇(dihydrotaxol)、多喜黴素(dioxamycin)、二苯基螺莫司汀(diphenyl spiromustine)、圓皮海綿內酯(discodermolide)、多可沙諾(docosanol)、多拉司瓊(dolasetron)、去氧氟尿苷(doxifluridine)、曲洛昔芬(droloxifene)、屈大麻酚(dronabinol)、倍癌黴素SA(duocarmycin SA)、依布硒啉(ebselen)、依考莫司汀(ecomustine)、依地福新(edelfosine)、依決洛單抗(edrecolomab)、依氟鳥胺酸(eflornithine)、欖香烯(elemene)、乙嘧替氟(emitefur)、埃博黴素(epothilones)、艾普西隆(epithilones)、愛普列特(epristeride)、雌氮芥(estramustine)及其類似物、依托泊苷(etoposide)、依托泊苷4磷酸(亦稱etopofos)、依西美坦(exemestane)、法屈唑(fadrozole)、法札拉濱(fazarabine)、芬维A胺(fenretinide)、非格司亭(filgrastim)、非那雄胺(finasteride)、夫拉平度(flavopiridol)、氟卓斯汀(flezelastine)、氟斯特酮(fluasterone)、福達樂(fludarabine)、鹽酸氟道諾黴素(fluorodaunorunicin hydrochloride)、福酚美克(forfenimex)、福美司坦(formestane)、福司曲星(fostriecin)、福莫司汀(fotemustine)、德卟啉釓(gadolinium texaphyrin)、硝酸鎵(gallium nitrate)、加洛他濱(galocitabine)、加尼瑞克(ganirelix)、明膠酶抑制劑(gelatinase inhibitors)、吉西他濱(gemcitabine)、麩胱甘肽抑制劑、海普法姆(hepsulfam)、高三尖杉酯鹼(HHT)、金絲桃素(hypericin)、伊班膦酸(ibandronic acid)、艾多昔芬(idoxifene)、伊決孟酮(idramantone)、伊莫福新(ilmofosine)、伊洛馬司他(ilomastat)、咪唑吖啶酮(imidazoacridones)、咪喹莫特(imiquimod)、免疫刺激肽、碘苄胍(iobenguane)、碘阿黴素(iododoxorubicin)、甘薯醇(ipomeanol)、伊立替康、伊羅普拉(iroplact)、伊索拉定(irsogladine)、異苯胍唑(isobengazole)、伽斯利德(jasplakinolide)、卡哈利德F(kahalalide F)、片螺素-N三乙酸鹽(lamellarin-N triacetate)、蘭瑞肽(lanreotide)、雷那黴素(leinamycin)、來格司亭(lenograstim)、硫酸蘑菇多醣(lentinan sulfate)、立托斯坦汀(leptolstatin)、來曲唑(letrozole)、親脂性鉑化合物、立索克林醯胺7(lissoclinamide 7)、洛鉑(lobaplatin)、洛美曲索(lometrexol)、氯尼達明(lonidamine)、洛索蒽醌(losoxantrone)、洛索立賓(loxoribine)、勒托替康(lurtotecan)、德卟啉鎦(lutetium texaphyrin)、里斯福林(lysofylline)、馬索羅酚(masoprocol)、馬斯平(maspin)、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美諾立爾(menogaril)、麥爾巴隆(merbarone)、美替瑞林(meterelin)、 蛋胺酶(methioninase)、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MIF抑制劑、米非司酮(mifepristone)、米替福新(miltefosine)、米立司亭(mirimostim)、光輝黴素(mithracin)、丙脒腙(mitoguazone)、二溴衛矛醇(mitolactol)、絲裂黴素(mitomycin)及其類似物、米托萘胺(mitonafid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莫法羅汀(mofarotene)、莫拉司亭(molgramostim)、印度洋海綿B(mycaperoxide B)、邁瑞酮(myriaporone)、N-乙醯地那林(N-acetyldinaline)、N取代苯甲醯胺、那法瑞林(nafarelin)、納格瑞替(nagrestip)、納帕維(napavin)、奈帕特林(naphterpin)、那托司亭(nartograstim)、奈達鉑(nedaplatin)、奈莫柔比星(nemorubicin)、奈立膦酸(neridronic acid)、尼魯胺(nilutamide)、尼撒黴素(nisamycin)、尼多林(nitrullyn)、奧曲肽(octreotide)、奧克恩(okicenone)、奧那司酮(onapristone)、昂丹司瓊(ondansetron)、奧拉新(oracin)、奧馬鉑(ormaplatin)、奧沙利鉑(oxaliplatin)、厄諾黴素(oxaunomycin)、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帕洛胺(palauamine)、棕櫚醯基根瘤菌素(palmitoylrhizoxin)、帕米膦酸(pamidronic acid)、帕納三醇(panaxytriol)、帕諾米芬(panomifene)、帕拉巴汀(parabactin)、帕折普汀(pazelliptine)、培門冬酶(pegaspargase)、培得星(peldesine)、戊聚糖聚硫酸鈉(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噴司他丁(pentostatin)、噴曲唑(pentrozole)、潘氟隆(perflubron)、培磷醯胺(perfosfamide)、芬那黴素(phenazinomycin)、畢西巴尼(picibanil)、吡柔比星(pirarubicin)、吡曲克辛(piritrexim)、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泊非羅黴素(porfiromycin)、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抑制劑、雷替曲塞(raltitrexed)、根瘤菌素(rhizoxin)、羅穀亞胺(rogletimide)、羅希吐鹼(rohitukine)、盧比龍B1(rubiginone B1)、盧伯(ruboxyl)、沙芬戈(safingol)、散特平(saintopin)、塞克菲特A(sarcophytol A)、沙格司亭(sargramostim)、索布佐生(sobuzoxane)、索納明(sonermin)、膦門冬酸(sparfosic acid)、斯卡黴素D(spicamycin D)、螺莫司汀(spiromustine)、斯蒂匹醯胺(stipiamide)、索菲欣(sulfinosine)、他莫司汀(tallimustine)、喃氟啶(tegafur)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替尼泊苷(teniposide)、噻立拉斯汀(thaliblastine)、噻可拉林(thiocoraline)、替拉紮明(tirapazamine)、托普樂肯(topotecan)、特西汀(topsentin)、曲西立濱(triciribine)、曲美沙特(trimetrexate)、凡拉明(veramine)、長春瑞賓(vinorelbine)、維夏汀(vinxaltine)、伏氯唑(vorozole)、折尼鉑(zeniplatin)與亞苄維(zilascorb)等。
於此所述之抗CD117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其為微管結合劑。如此所使用之用語「微管結合劑」係指透過對細胞中之有絲分裂與間期細胞功能為必需之微管網路進行干擾之化合物。微管結合劑之範例包括但不限於,美登素、類美登素及其衍生物,例如該等於此所述或本領域習知、長春花生物鹼例如長春鹼(vinblastine)、硫酸長春鹼、長春新鹼(vincristine)、硫酸長春新鹼、長春地辛(vindesine)與長春瑞濱(vinorelbine)、紫杉烷類例如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與紫杉醇,巨環內酯類(macrolides)例如圓皮海綿內酯、秋水仙素(cochicine)與埃博黴素(epothilones)及其等之衍生物,例如埃博黴素B或其衍生物。
類美登素
於部分實施例中,微管結合劑為美登素、類美登素或類美登素類似物。類美登素為能結合微管並發揮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作用之有絲分裂抑制劑。美登素首先係自東非灌木齒葉美登木(Maytenus serrata)所分離出(美國專利號3,896,111)。後續發現微生物亦能產生類美登素,例如美登醇(maytansinol)與C-3美登醇酯(美國專利號4,151,042)。合成之美登醇及其衍生物與類似物係揭露於例如美國專利號4,137,230、4,248,870、4,256,746、4,260,608、4,265,814、4,294,757、4,307,016、4,308,268、4,308,269、4,309,428、4,313,946、4,315,929、4,317,821、4,322,348、4,331,598、4,361,650、4,364,866、4,424,219、4,450,254、4,362,663與4,371,533。類美登素藥物部分為抗體藥物複合體中具吸引力之藥物部分,因其等:(i)相對易於透過發酵或發酵產物之化學改質或衍生化製備;(ii)易於利用適用於經由非二硫化物連接子與抗體共軛結合之官能基進行衍生化;(iii)於血漿中穩定;以及(iv)能有效抵抗多種腫瘤細胞株。
合適之類美登素範例包括美登醇、合成美登醇與美登醇類似物及衍生物之酯類。於此所包括為抑制微管形成並對哺乳動物細胞具高毒性之任何細胞毒素,例如類美登素、美登醇與美登醇類似物及衍生物。
合適之美登醇酯範例包括具有經修飾芳環與位於其他位置具有修飾之美登醇酯。該等合適之類美登速係揭露於美國專利號4,137,230、4,151,042、4,248,870、4,256,746、4,260,608、4,265,814、4,294,757、4,307,016、4,308,268、4,308,269、4,309,428、4,313,946、4,315,929、4,317,821、4,322,348、4,331,598、4,361,650、4,362,663、4,364,866、4,424,219、4,450,254、4,322,348、4,362,663、4,371,533、5,208,020、5,416,064、5,475,092、5,585,499、5,846,545、6,333,410、7,276,497與7,473,796中,其中各文獻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等係涉及類美登素及其衍生物。
於部分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免疫複合體使用含硫醇之類美登素(DM1),正式名稱為N2 '-去乙醯基-N2 '-(3-巰基-1-氧代丙基)美登素,其係作為細胞毒性劑。DM1係以結構式(IV )所表示:
IV
於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複合體使用含硫醇之類美登素,N2 '-去乙醯基-N2 '-(4-甲基-4-巰基-1-氧代戊基)美登素(例如DM4),其係作為細胞毒性劑。DM4係以結構式(V )所表示:
V
包含具有一空間位阻(sterically hindered)硫醇鍵之一側鏈之另一類美登素為N2 '-去乙醯基-N2 '-(4-巰基-1-氧代戊基)美登素(名為DM3),其係以結構式(VI )所表示:
VI
於美國專利號5,208,020與7,276,497中所教示之各種類美登素亦可用於本發明之複合體中。於此層面中,美國專利號5,208,020與7,276,497所揭露之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類美登素上之多個位置可作為化學連接之連接部分位置。例如,具有羥基之C-3位置、以羥甲基修飾之C-14位置、以羥基修飾之C-15位置以及具有羥基之C-20位置皆為期望中有用者。於部分實施例中,C-3位置係作為化學連接之連接部分位置,並且於部分特定實施例中,美登醇之C-3位置係作為化學連接之連接部分位置。本領域已知用於製備抗體類美登素複合體之多種連接基團,包括例如於美國專利號5,208,020、6,441,163與歐洲專利號0425235 B1;Chari等人所著,Cancer Research 52:127-131(1991);以及美國專利公開號2005/0169933 A1中所揭露,其等之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於此描述並舉出額外連接基團。
本發明之內容亦包括各種異構物以及類美登素與複合體之混合物。本發明之某些化合物與複合體可以各種立體異構、鏡像異構與非鏡像異構形式存在。於美國專利號5,208,020、5,416,064、6,333,410、6,441,163、6,716,821與7,368,565中提供產生此種抗體類美登素複合體之多種敘述,其等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各抗體分子所結合之有效治療數量類美登素分子可透過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ically)測量於252nm與280nm處之吸光度之比率所決定。雖然單一毒素/抗體分子相較於單獨抗體能使細胞毒性增強,但各抗體分子所共軛結合平均3至4個類美登素分子可增強目標細胞之細胞毒性,並且不對抗體之功能或溶解度造成負面影響。類美登素分子/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平均數量可為例如1至10或2至5。
蒽環類藥物
於其他實施例中,於此所述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其為一蒽環類分子。蒽環類藥物為具有細胞毒性活性之抗生素化合物。研究指出,蒽環類藥物可透過多種不同機制殺死細胞,包括:(1)將藥物分子嵌入細胞之DNA中,藉以抑制DNA依賴性核酸合成;(2)由自由基藥物所產生,其隨後將與細胞巨分子反應以對細胞造成損害;或(3)藥物分子與細胞膜之交互作用(參閱例如C.Peterson等人所著,於癌症治療中蒽環抗生素中之 「實驗系統與人類白血病中蒽環類藥物之運輸與儲存」;N.R.Bachur,「自由基傷害」id,頁97至102)。因其等之細胞毒性潛力,蒽環類藥物已用於多種癌症之治療,例如白血病、乳癌、肺癌、卵巢癌與肉瘤(參閱例如P.H- Wiernik所著,蒽環類藥物:現況與新發展 第11頁]。常用之蒽環類藥物包括阿黴素、泛艾黴素、艾達黴素與道諾黴素。
蒽環類似物,阿黴素(ADRIAMYCINO)係經認為能透過嵌入與抑制拓撲異構酶II之進展與DNA進行交互作用,拓撲異構酶II係於轉錄中對DNA進行解旋。阿黴素於破壞用於複製之DNA鏈後能穩定拓撲異構酶II複合物,避免DNA雙股螺旋重新黏合藉以阻止複製進行。阿黴素與道諾黴素(DAUNOMYCIN)為原型細胞毒性天然產物蒽環化學治療劑(Sessa等人所著,(2007)Cardiovasc.Toxicol.,7:75-79)。
吡咯並苯並二氮䓬( PBDs
於其他實施例中,於此所述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其為吡咯並苯並二氮䓬(PBD)或為含一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之細胞毒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為某些放線菌所產生之天然產物,並且已顯示為序列選擇性DNA烷化化合物。吡咯並苯並二氮䓬細胞毒素包括但不限於安麴黴素(anthramycin)、二聚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以及該等於Hartley, J.A.所著(2011)「作為抗癌劑之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之發展」,Expert Opin. Inv. Drug,20(6), 733-744;與Antonow, D.;Thurston, D.E.所著(2011)「DNA交互型吡咯[2,1-c][1,4] 苯二氮䓬(PBDs之合成)」Chem. Rev. 111:2815–2864中所揭露。
卡利奇黴素
於其他實施例中,於此所述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其為一卡利奇黴素分子。卡利奇黴素抗生素家族能於次皮莫耳(sub-picomolar)濃度下使雙股DNA產生斷裂。為製備卡利奇黴素家族之複合體,可參閱美國專利號5,712,374、5,714,586、5,739,116、5,767,285、5,770,701、5,770,710、5,773,001與5,877,296(其等皆屬於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可利用之卡利奇黴素之結構類似物包括但不限於該等例如於Hinman等人所著,Cancer Research 53:3336-3342(1993);Lode等人所著,Cancer Research 58:2925-2928(1998),以及前述屬於American Cyanamid之美國專利中所述。
奧瑞他汀
於此所述抗CD117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共軛結合至一細胞毒素,其為一奧瑞他汀(美國專利號5,635,483、5,780,588)。奧瑞他汀為抗有絲分裂劑,其會干擾微管動力學、GTP水解以及核與細胞分裂(Woyke等人所著(2001)Antimicrob. Agents and Chemother. 45(12):3580-3584),並具有抗癌(美國專利號5,663,149)與抗真菌活性(Pettit等人所著(1998)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42:2961-2965)(美國專利號5,635,483、5,780,588)。奧瑞他汀藥物部分可經由胜肽藥物部分之N(胺基)端或C(羧基)端連接至抗體(WO 02/088172)。
範例性奧瑞他汀實施例包括N端連接單甲基奧瑞他汀藥物部分DE與DF,其揭露於Senter等人所著,美國癌症研究學會之會議記錄,第45卷,摘要編號623,2004年3月28日,其等之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範例性奧瑞他汀實施例為MMAE,其中波線代表與抗體連接子複合體(於此稱為-L-Z-Ab)之連接子共價連接之位點。
另一範例性奧瑞他汀實施例為MMAF,其中波線代表與抗體連接子複合體(於此稱為-L-Z-Ab)之連接子共價連接之位點,如US2005/0238649中所揭露:
奧瑞他汀亦可根據以下文獻所製備:美國專利號5,635,483、美國專利號5,780,588;Pettit等人所著(1989)J. Am. Chem. Soc. 111:5463-5465;Pettit等人所著(1998)Anti-Cancer Drug Design 13:243-277;Pettit, G. R.,等人所著,Synthesis,1996,719-725;Pettit等人所著(1996)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5:859-863;以及Doronina所著(2003)Nat. Biotechnol. 21(7):778-784。
毒傘肽
於部分實施例中,抗體藥物複合體之細胞毒素為一RNA聚合酶抑制劑。於部分實施例中,RNA聚合酶抑制劑為毒傘肽或其衍生物。
於部分實施例中,細胞毒素為毒傘肽或其衍生物,例如α-鵝膏蕈鹼、β-鵝膏蕈鹼、γ-鵝膏蕈鹼、ε-鵝膏蕈鹼、三羥基毒傘肽、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一羥基毒傘肽醯胺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以及鵝膏無毒環肽原。各種天然存在之毒傘肽結構係以化學式II與表1所示,並揭露於例如Zanotti等人所著,Int. J. Peptide Protein Res. 30,1987,450-459。
舉例而言,於此所述之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可鍵結至一毒傘肽以形成一複合體,其係以化學式Ab-Z-L-Am表示,其中Ab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L為一連接子,Z為一化學部分以及Am為一毒傘肽。毒傘肽或其衍生物上之多個位置可作為共價鍵結連接部分L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位置。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表示

其中R1 為H、OH, 、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RC 或RD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為選擇性取代伸烷基(例如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伸烯基(例如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烯基(例如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伸炔基(例如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炔基(例如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且
Z為由存在於L上之反應性取代基與存在於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一化學部分。
於部分實施例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其中,S為硫原子,其表示存在於可結合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例如半胱胺酸殘基之-SH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Ab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A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RC 或RD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為選擇性取代伸烷基(例如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伸烯基(例如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烯基(例如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伸炔基(例如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炔基(例如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
Z為由存在於L上之反應性取代基與存在於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一化學部分;且
其中Am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Ab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H 、OH、ORA 或ORC
R2 為H 、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H、RC 或RD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ORD 、NHRC 或NRC RD
R9 為H、OH、ORC 或ORD
X為-S-、-S(O)-或-SO2 -;
RC 為-L-Z;
RD 為選擇性取代烷基(例如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烷基(例如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烯基(例如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雜烯基(例如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炔基(例如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雜炔基(例如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或選擇性取代雜芳基;
L為一連接子,例如為選擇性取代伸烷基(例如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伸烯基(例如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烯基(例如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伸炔基(例如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炔基(例如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或其等之組合;
Z為由存在於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存在於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一化學部分;且
其中,Am僅含一RC 取代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形成一5員雜環烷基,其化學式為:

其中Y為-(C=O)-、-(C=S)-、-(C=NRE) -或-(CRE RE’ )-;且
RE 與RE’ 各獨立為選擇性取代C1 -C6 伸烷基-RC 、選擇性取代C1 -C6 雜伸烷基-RC 、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烯基-RC 、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烯基-RC 、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炔基-RC 、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炔基-RC 、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RC 、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RC 、選擇性取代伸芳基-RC 、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RC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A )或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H 、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

R3 為H或RC
R4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5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6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7 為H、OH、ORC 、ORD 、RC 或RD
R8 為OH、NH2 、ORC 或NHRC
R9 為H或OH;
X為-S-、-S(O)-或-SO2 -;且
其中RC 與RD 各如上所定義。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A )或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H、OH、ORA 或ORC
R2 為H、OH、ORB 或ORC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

R3 為H或RC
R4 與R5 各獨立為H、OH、ORC 、RC 或ORD
R6 與R7 各為H;
R8 為OH、NH2 、ORC 或NHRC
R9 為H或OH;
X為-S-、-S(O)- 或-SO2 -;且
其中RC 係如上所定義。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A )或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H、OH或ORA
R2 為H、OH或ORB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結合形成:

R3 、R4 、R6 與R7 各為H;
R5 為ORC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
X為-S-、-S(O)- 或-SO2 -;且
其中RC 係如上所定義。此種毒傘肽複合體,係於例如美國專利公開號2016/0002298中所述,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A )或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與R2 各為獨立之H或OH;
R3 為RC
R4 、R6 與R7 各為H;
R5 為H、OH或OC1 -C6 烷基;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
X為-S-、-S(O)- 或-SO2 -;且
其中RC 係如上所定義。此種毒傘肽複合體,係於例如美國專利公開號2014/0294865中所述,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A )或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與R2 各為獨立之H或OH;
R3 、R6 與R7 各為H;
R4 與R5 各為獨立之H、OH、ORC 或RC
R8 為OH或NH2
R9 為H或OH;
X為-S-、-S(O)- 或-SO2 -;且
其中RC 係如上所定義。此種毒傘肽複合體,係於例如美國專利公開號2015/0218220中所述,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A )或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與R2 各為獨立之H或OH;
R3 、R6 與R7 各為H;
R4 與R5 各為獨立之H或OH;
R8 為OH、NH2 、ORC 或NHRC
R9 為H或OH;
X為-S-、-S(O)- 或-SO2 -;且
其中RC 係如上所定義。此種毒傘肽複合體,係於例如美國專利號9,233,173與9,399,681,以及美國專利公開號2016/0089450中所述,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為
根據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於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共軛結合之額外毒傘肽係於例如WO 2016/142049、WO 2016/071856、WO 2017/149077、WO 2018/115466與WO 2017/046658中描述,其等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於部分實施例中,Am-L-Z係以化學式(II )、化學式(IIA )或化學式(IIB )所表示,

其中X為S、SO或SO2 ;R1 為H或一連接子,其係經由一化學部分Z共價鍵結至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化學部分Z係由該連接子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且R2 為H或一連接子,其係經由一化學部分Z共價鍵結至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化學部分Z係由該連接子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其中當R1 為H,則R2 為連接子,且當R2 為H,則R1 為連接子。於部分實施例中,R1 為連接子且R2 為H,該連接子與化學部分共同為L-Z,其係如下所示
於一實施例中,Am-L-Z-Ab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細胞毒素為α鵝膏蕈鹼。於部分實施例中,α鵝膏蕈鹼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α鵝膏蕈鹼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α鵝膏蕈鹼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α鵝膏蕈鹼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hydrazine)、二硫化物、硫醚(thioether)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部分實施例,該細胞毒素為β鵝膏蕈鹼。於部分實施例中,β鵝膏蕈鹼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β鵝膏蕈鹼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β鵝膏蕈鹼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β鵝膏蕈鹼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γ鵝膏蕈鹼。於部分實施例中,γ鵝膏蕈鹼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γ鵝膏蕈鹼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γ鵝膏蕈鹼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γ鵝膏蕈鹼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ε鵝膏蕈鹼。於部分實施例中,ε鵝膏蕈鹼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ε鵝膏蕈鹼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ε鵝膏蕈鹼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ε鵝膏蕈鹼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三羥基毒傘肽(amanin)。於部分實施例中,三羥基毒傘肽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三羥基毒傘肽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三羥基毒傘肽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三羥基毒傘肽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amaninamide)。於部分實施例中,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部分實施例中一羥基毒傘肽醯胺(amanullin)。於部分實施例中,一羥基毒傘肽醯胺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一羥基毒傘肽醯胺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一羥基毒傘肽醯胺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一羥基毒傘肽醯胺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amanullinic acid)。於部分實施例中,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細胞毒素為鵝膏無毒環肽原(proamanullin)。於部分實施例中,鵝膏無毒環肽原為化學式III 之化合物。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式III 之鵝膏無毒環肽原係經由一連接子L連接至一抗CD117抗體。該連接子L可連接於化學式III 之鵝膏無毒環肽原其多個可能位置中任一者處(R1 至R9 中任一者)以提供化學式IIAIBIIIIAIIB 之鵝膏無毒環肽原連接子複合體。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1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2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3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4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5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6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7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8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係連接於位置R9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對胺基苄基團(PAB)。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L與該化學部分Z共同為L-Z,如下所示

於美國專利號9,676,702中描述製備毒傘肽之合成方法,其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用於本文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之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可利用本領域習知或於此所述之共軛技術共軛結合至一毒傘肽,例如α鵝膏蕈鹼或其變異體。舉例而言,識別並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共軛結合至一毒傘肽,例如α鵝膏蕈鹼或其變異體,如美國專利公開號2015/0218220所述,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涉及例如毒傘肽,例如α鵝膏蕈鹼及其變異體,以及可用於共價共軛結合之共價連接子。
透過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一毒傘肽之反應可形成與於此所述方法結合使用之範例性抗體藥物複合體,該毒傘肽係共軛結合包含一取代基之連接子,該取代基係適用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上之一反應性殘基進行反應。與包含適用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上之一反應性殘基進行反應之一取代基之連接子共軛結合之毒傘肽包括但不限於,
7'C-(4-(6-(馬來亞醯胺)己醯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4 -((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羰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6-(4 - ((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2-(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3-羧丙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2-溴乙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3-(吡啶-2-基二硫烷基)丙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4-(馬來亞醯胺)丁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馬來亞醯胺)乙醯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3-(馬來亞醯胺)丙醯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4-(馬來亞醯胺)丁醯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2-(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3-((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甲基)吡咯啶基-1-基)-毒傘肽;
7'C-(3-((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胺基)甲基)吡咯啶基-1-基)-毒傘肽;
7'C-(3-((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甲基)吡咯啶基-1-基)-毒傘肽;
7'C-(3-((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甲基)吡咯啶基-1-基)-毒傘肽;
7'C-(4-(2-(6-(2-(胺氧基)乙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4-(2-(胺氧基)乙醯胺基)丁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4-(2-(胺氧基)乙醯胺基)丁醯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6-(2-(胺氧基)乙醯胺基)己醯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6-(馬來亞醯胺)己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R)-7'C-((3-((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甲基)吡咯啶基-1-基)甲基)-毒傘肽;
(S)-7'C-((3-((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甲基)吡咯啶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4-(2-(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2-(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2-(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2-(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3-((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胺基)-S-甲基)吡咯啶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3-((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胺基)-R-甲基)吡咯啶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3-((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S-甲基)吡咯啶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3-((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R-甲基)吡咯啶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3-((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甲基)吡咯啶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4-(2-(3-羧丙醯胺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2-(馬來亞醯胺)乙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3-(馬來亞醯胺)丙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4-(馬來亞醯胺)丁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2-(2-(馬來亞醯胺)乙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4-(馬來亞醯胺)丁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3-((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甲基)氮雜環丁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3-(2-(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乙基)氮雜環丁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3-((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甲基)氮雜環丁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3-(2-(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乙基)氮雜環丁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3-(2-(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氮雜環丁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2-(6-(馬來亞醯胺)-N-甲基己醯胺基)乙基)(甲基)胺基)甲基)-毒傘肽;
7'C-(((4-(6-(馬來亞醯胺)-N-甲基己醯胺基)丁基(甲基)胺基)甲基)-毒傘肽;
7'C-((2-(2-(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乙基)氮雜環丁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2-(2-(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氮雜環丁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4-(6-(6-(2-(胺氧基)乙醯胺基)己醯胺基)己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1-(胺氧基)-2-側氧-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七烷17-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2-(2-(胺氧基)乙醯胺基)乙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3-(2-(胺氧基)乙醯胺基)丙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4-(2-(胺氧基)乙醯胺基)丁醯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2-(6-(2-(胺氧基)乙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2-(2-(胺氧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4-(2-(胺氧基)乙醯胺基)丁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0-(胺氧基)-4,19-二氧雜-6,9,12,15-四氧雜-3,18-雙氮雜二十烷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2-(6-(2-(胺氧基)乙醯胺基)-N-甲基己醯胺基)乙基)(甲基)胺基)甲基)-毒傘肽;
7'C-(((4-(6-(2-(胺氧基)乙醯胺基)-N-甲基己醯胺基)丁基)(甲基)胺基)甲基)-毒傘肽;
7'C-((3-((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甲基)吡咯啶基-1-基)-S-甲基)-毒傘肽;
7'C-((3-((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醯胺基)-R-甲基)吡咯啶基-1-基)甲基)-毒傘肽;
7'C-((4-(2-(2-溴乙醯胺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毒傘肽;
7'C-((4-(2-(2-溴乙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7'C-((4-(2-(3-(吡啶-2-基二硫烷基) 丙醯胺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毒傘肽;
6'O-(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基)-毒傘肽;
6'O-(5-(4-((馬來亞醯胺)甲基) 環己烷甲醯胺基)戊基)-毒傘肽;
6'O-(2-((6-(馬來亞醯胺)己基)氧基)-2-側氧乙基)-毒傘肽;
6'O-((6-(馬來亞醯胺)己基)胺甲醯基)-毒傘肽;
6'O-((6-(4-((馬來亞醯胺)甲基)環己烷甲醯胺基)己基)胺甲醯基)-毒傘肽;
6'O-(6-(2-溴乙醯胺基)己基)-毒傘肽;
7'C-(4-(6-(疊氮基)己醯胺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己-5-炔醯基胺基)哌啶-1-基)-毒傘肽;
7'C-(4-(2-(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乙基)哌嗪-1-基)-毒傘肽;
7'C-(4-(2-(6-(6-(馬來亞醯胺)己醯胺基)己醯胺基)乙基)哌嗪-1-基)-毒傘肽;
6'O-(6-(6-(11,12-二去氫-5,6-二氫-二苯並[b,f]偶氮辛-5-基)-6-側氧己醯胺基)己基)-毒傘肽;
6'O-(6-(己-5-炔醯基胺基)己基)-毒傘肽;
6'O-(6-(2-(胺氧基)乙醯胺基)己基)-毒傘肽;
6'O-((6-胺氧基)己基)-毒傘肽;以及
6'O-(6-(2-碘乙醯胺基)己基)-毒傘肽。前述連接子,以及與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所結合使用之其他連接子,例如於美國專利申請公開號2015/0218220中所述者,其揭露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可共軛結合識別並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直接治療癌症、自體免疫病症或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準備作業中對患者(例如,人類患者)進行調節之額外細胞毒素包括但不限於,5-乙炔尿嘧啶、阿比特龍、醯基富烯、腺環戊醇、阿多來新、阿地白介素、六甲蜜胺、胺莫司汀、艾美多、阿米福汀、胺基乙醯丙酸、胺柔比星、安吖啶、阿那格雷、安美達錠、穿心蓮內酯、血管新生抑制劑、安他利、抗背部化型態發生蛋白-1、抗雄性素、前列腺癌、抗雌激素、抗瘤酮、反義寡核苷酸、甘胺酸阿非迪黴素、細胞凋亡基因調節劑、細胞凋亡調節劑、無嘌呤核酸、奧沙那寧、阿他美坦、阿莫司汀、阿新司坦汀1、阿新司坦汀2、阿新司坦汀3、阿札司瓊、阿札托新、重氮酪胺酸、巴卡亭III衍生物、巴拉諾、巴馬司他、BCR/ABL拮抗劑、苯並氯、苯甲醯基星形孢菌素、β內醯胺衍生物、β阿利辛、β克林黴B、樺木酸、bFGF抑制劑、比卡魯胺、比生群、雙氮丙啶基精胺、雙奈法德、比司他西A、比澤來新、布瑞福特、博來黴素A2、博來黴素B2、溴匹立明、布度鈦、丁硫胺酸磺醯亞胺、鈣泊三醇、鈣磷酸蛋白C、喜樹鹼衍生物(例如10-羥基喜樹鹼)、截瘤達錠、甲醯胺胺基三唑、羧胺三唑、卡澤來新、酪蛋白激酶抑制劑、栗精胺、抗菌肽B、西曲瑞克、綠素類化合物、氯喹喏啉磺醯胺、西卡前列素、順式卟啉、克拉屈濱、克羅米芬及其類似物、克黴唑、克立黴素A、克立黴素B、康柏斯達汀A4、康柏斯達汀類似物、康納京尼、卡那貝西汀816、克立那托、念珠藻素8、念珠藻素A衍生物、克拉新A、環戊蒽醌、環普蘭姆、西匹黴素、阿糖胞苷十八烷基磷酸鹽、細胞溶解因子、昔托斯他汀、達昔單抗、地西他濱、脫氫膜海鞘素B、2去氧助間型黴素(DCF)、德舍瑞林、右異環磷醯胺、右雷佐生、右維拉帕米、地吖醌、迪德尼B、地多西、二乙基降精胺、二氫-5-氮雜胞苷、二氫紫杉醇、多喜黴素、二苯基螺莫司汀、圓皮海綿內酯、多可沙諾、多拉司瓊、去氧氟尿苷、曲洛昔芬、屈大麻酚、倍癌黴素SA、依布硒啉、依考莫司汀、依地福新、依決洛單抗、依氟鳥胺酸、欖香烯、乙嘧替氟、埃博黴素、艾普西隆、愛普列特、雌氮芥及其類似物、依托泊苷、依托泊苷4磷酸(亦稱etopofos)、依西美坦、法屈唑、法札拉濱、芬维A胺、非格司亭、非那雄胺、夫拉平度、氟卓斯汀、氟斯特酮、福達樂、鹽酸氟道諾黴素、福酚美克、福美司坦、福司曲星、福莫司汀、德卟啉釓、硝酸鎵、加洛他濱、加尼瑞克、明膠酶抑制劑、吉西他濱、麩胱甘肽抑制劑、海普法姆、高三尖杉酯鹼(HHT)、金絲桃素、伊班膦酸、艾多昔芬、伊決孟酮、伊莫福新、伊洛馬司他、咪唑吖啶酮、咪喹莫特、免疫刺激肽、碘苄胍、碘阿黴素、甘薯醇、伊立替康、伊羅普拉、伊索拉定、異苯胍唑、伽斯利德、卡哈利德F、片螺素-N三乙酸鹽、蘭瑞肽、雷那黴素、來格司亭、硫酸蘑菇多醣、立托斯坦汀、來曲唑、親脂性鉑化合物、立索克林醯胺7、洛鉑、洛美曲索、氯尼達明、洛索蒽醌、洛索立賓、勒托替康、德卟啉鎦、里斯福林、馬索羅酚、馬斯平、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美諾立爾、麥爾巴隆、美替瑞林、 蛋胺酶、甲氧氯普胺、MIF抑制劑、米非司酮、米替福新、米立司亭、光輝黴素、丙脒腙、二溴衛矛醇、絲裂黴素及其類似物、米托萘胺、米托蒽醌、莫法羅汀、莫拉司亭、印度洋海綿B、邁瑞酮、N-乙醯地那林、N取代苯甲醯胺、那法瑞林、納格瑞替、納帕維、奈帕特林、那托司亭、奈達鉑、奈莫柔比星、奈立膦酸、尼魯胺、尼撒黴素、尼多林、奧曲肽、奧克恩、奧那司酮、昂丹司瓊、奧拉新、奧馬鉑、奧沙利鉑、厄諾黴素、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帕洛胺、棕櫚醯基根瘤菌素、帕米膦酸、帕納三醇、帕諾米芬、帕拉巴汀、帕折普汀、培門冬酶、培得星、戊聚糖聚硫酸鈉、噴司他丁、噴曲唑、潘氟隆、培磷醯胺、芬那黴素、畢西巴尼、吡柔比星、吡曲克辛、鬼臼毒素、泊非羅黴素、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抑制劑、雷替曲塞、根瘤菌素、羅穀亞胺、羅希吐鹼、盧比龍B1、盧伯、沙芬戈、散特平、塞克菲特A、沙格司亭、索布佐生、索納明、膦門冬酸、斯卡黴素D、螺莫司汀、斯蒂匹醯胺、索菲欣、他莫司汀、喃氟啶、替莫唑胺、替尼泊苷、噻立拉斯汀、噻可拉林、替拉紮明、托普樂肯、特西汀、曲西立濱、曲美沙特、凡拉明、長春瑞賓、維夏汀、伏氯唑、折尼鉑與亞苄維等。
用於化學共軛結合之連接子
多種連接子可用以共軛結合於此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能識別並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細胞毒性分子。
於此所使用之用語「連接子」意指二價化學部分,其包含將一抗體或其片段(Ab)與一藥物部分(D)共價連接以形成本發明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Ab-Z-L-細胞毒素)之一共價鍵或一鏈原子。適當之連接子具有兩反應端,其中一者用於與一抗體共軛結合,另一者用於與一細胞毒素共軛結合。連接子之抗體共軛結合反應端(反應性部分,Z')通常為能透過該抗體上之半胱胺酸硫醇或離胺酸(lysine)胺基團與該抗體共軛結合之位點,因此通常為一硫醇反應性基團,例如雙鍵(如於馬來醯亞胺中),或為一離去基團如氯、溴、碘或R-氫硫基團,或為一胺反應性基團,例如羧基;而該連接子之抗體共軛結合反應端通常為能透過與該細胞毒素上之鹼性胺基或羧基形成醯胺鍵與該細胞毒素共軛結合之位點,因此通常為羧基或鹼性胺基團。因於連接子與/或細胞毒素之間,以及連接子與/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間所形成之鍵之緣故,當該用語「連接子」係用於描述共軛形式之連接子時,係指缺少反應端中之至少一者(例如反應性部分Z,其係已轉化成化學部分Z)或為不完整(例如僅為羧酸之羰基)。此種共軛反應將於以下進一步描述。
於部分實施例中,於胞內環境條件下該連接子為可切割型,於胞內環境中連接子之剪切會使藥物單元自抗體中釋放。於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子單元為非可切割型,因此藥物係透過例如抗體降解(degradation)作用釋放出。用於本發明抗體藥物複合體之連接子較佳為胞外穩定,能避免抗體藥物複合體分子聚集,並維持抗體藥物複合體於水性介質中以及於單體狀態下為易溶。於運送或遞送至細胞前,抗體藥物複合體較佳者為穩定並且保持完整性,亦即抗體可與藥物部分保持連接。該連接子於目標細胞外係為穩定,並可於細胞內以某種有效速率進行剪切。有效連接子將:(i)維持抗體之專一性結合特性;(ii)允許複合體或藥物部分於胞內進行遞送;(iii)保持穩定與完整性,即於複合體經遞送或運送至其目標位點前未受剪接;以及(iv)維持細胞毒性部分之細胞毒性、細胞殺傷作用或細胞增殖抑制(cytostatic)作用。 抗體藥物複合體之穩定性可透過標準分析技術例如質譜儀(mass spectroscopy)、HPLC以及分離/分析技術LC/MS進行測量。抗體與藥物部分之共價連接需要具兩反應官能基團之連接子,即於反應性意義上之二價。可用以連接至少二功能性或生物活性部分之二價連接子試劑,例如胜肽、核酸、藥物、毒素、抗體、半抗原(haptens)與報告子基團係為習知,並且已對產生其等複合體之方法進行描述(Hermanson, G. T.所著(1996) 生物共軛技術;Academic Press:紐約,頁234-242)。
連接子包括該等可受到剪切,舉例而言,可透過酶水解、光解、酸性條件下水解、鹼性條件下水解、氧化,二硫化物還原、親核裂解或有機金屬裂解(參照例如Leriche等人所著,Bioorg. Med. Chem.,20:571-582,2012,其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涉及適用於共價共軛結合之連接子)。
於酸性條件下可水解之連接子包括腙(hydrazones)、半卡腙(semicarbazones)、硫半卡腙(thiosemicarbazones)、順烏頭酸醯胺(cis-aconitic amides)、原酸酯(orthoesters)、縮醛、縮酮等。(參閱美國專利號5,122,368、5,824,805、5,622,929;Dubowchik與Walker,1999,Pharm. Therapeutics 83:67-123;Neville等人所著,1989,Biol. Chem. 264:14653-14661),其等內容各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等涉及適用於共價共軛結合之連接子。於中性pH條件下此種連接子係相對穩定,例如血液中之連接子,但低於pH5.5或5.0時則係不穩定,其係接近溶酶體之pH值。
於還原條件下可剪切之連接子包括例如二硫化物。本領域已知知多種二硫化物連接子包括例如該等可利用SATA(N-琥珀醯亞胺-S-硫乙酸乙醯酯)、SPDP(N-琥珀醯亞胺-3-(2-吡啶基二硫基)丙酸酯)、SPDB(N-琥珀醯亞胺基-3-(2-吡啶基二硫基)丁酸酯)以及SMPT(N-琥珀醯亞胺基-氧基羰基-α-甲基-α-(2-吡啶基-二硫代)甲苯)所形成,SPDB與SMPT(參閱例如Thorpe等人所著,1987,Cancer Res. 47:5924-5931;Wawrzynczak等人所著,In Immunoconjugates: Antibody Conjugates in Radioimagery and Therapy of Cancer(C. W. Vogel ed.,Oxford U. Press,1987))。並參閱美國專利號4,880,935,其等所揭露之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涉及適用於共價共軛結合之連接子。
適用於本文所述藥物抗體複合體之合成之額外連接子包括該等能透過1,6消除法(一種「自消性(self-immolative)」基團)釋放細胞毒素,例如對胺基苯甲醇(p-aminobenzyl alcohol,PABC)、對胺基苄基(p-aminobenzyl,PAB)、6-馬來醯亞胺基己酸(6-maleimidohexanoic acid)、酸鹼敏感型(pH-sensitive)碳酸鹽以及於Jain等人所著,Pharm. Res. 32:3526-3540,2015中所述之其他試劑,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一自消性基團,例如前述PAB或PABC(對胺基芐基氧羰基),其等係揭露於例如Carl 等人所著,J. Med. Chem.(1981) 24:479-480;Chakravarty等人所著(1983) J. Med. Chem. 26:638-644;US 6214345、US20030130189、US20030096743、US6759509、US20040052793、US6218519、US6835807、US6268488、US20040018194、W098/13059、US20040052793、US6677435、US5621002、US20040121940、W02004/032828中。能進行此種方法(「自消性連接子」)之化學部分包括亞甲基胺甲酸酯與雜芳基團,例如胺基噻唑(aminothiazoles)、胺基咪唑(aminoimidazoles)、胺基嘧啶(aminopyrimidines)等。含此種雜環自消性基團之連接子係揭露於例如美國專利公開號20160303254與20150079114,以及美國專利號7,754,681;Hay等人所著(1999)Bioorg. Med. Chem. Lett. 9:2237;US 2005/0256030;de Groot等人所著(2001)J. Org. Chem. 66:8815-8830;以及US 7223837中。
易受酶水解之連接子可為例如含胜肽之連接子,其受胞內肽酶或蛋白酶剪切,其包括但不限於溶酶體或胞內體蛋白酶。使用治療劑之胞內蛋白水解釋放之優點之一在於,當經共軛結合時藥劑通常會減弱,且複合體之血清穩定性通常較高。於部分實施例中,肽基連接子長達至少兩個胺基酸或至少三個胺基酸。範例性胺基酸連接子包括雙肽、三肽、四肽或五肽。合適胜肽之範例包括該等含胺基酸例如纈胺酸、丙胺酸、瓜胺酸(Cit)、苯丙胺酸、離胺酸、白胺酸與甘胺酸者。包含一胺基酸連接子成分之胺基酸殘基包括該等天然存在之胺基酸殘基,以及次胺基酸與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類似物,例如瓜胺酸。範例性雙肽包括纈氨酸-瓜胺酸(vc或val-cit)以及丙胺酸-苯丙胺酸(af或ala-phe)。範例性三肽包括甘胺酸-纈胺酸-瓜胺酸(gly-val-cit)以及甘胺酸-甘胺酸-甘胺酸(gly-gly-gly)。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一雙肽,例如Val-Cit、Ala-Val或 Phe-Lys、Val-Lys、Ala-Lys、Phe-Cit、Leu-Cit、Ile-Cit、Phe-Arg或Trp-Cit。含雙肽例如Val-Cit或Phe-Lys之連接子係於例如美國專利號6,214,345中揭露,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因其涉及適用於共價共軛結合之連接子。於某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選自Val-Ala 與Val-Cit 之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雙肽係與自消性連接子組合使用。
適用於此之連接子進一步可包括至少一基團,其係選自C1 -C6 伸烷基、C1 -C6 雜伸烷基、C2 -C6 伸烯基、C2 -C6 雜伸烯基、C2 -C6 伸炔基、C2 -C6 雜伸炔基、伸環烷基、雜伸環烷基、伸芳基、雜伸芳基及其等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其等各者係可經選擇性取代。該等基團之非限制性範例包括(CH2 )n 、(CH2 CH2 O)n 與–(C=O)(CH2 )n –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可對於各情況獨立選擇。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可包括由聯胺、二硫化物、硫醚、雙肽、對胺基苄基(PAB)、雜環自消性基團、選擇性取代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C3 -C6 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選擇性取代雜芳基、提高溶解度基團、醯基、-(C=O)-與-(CH2 CH2 O)n - 基團所組成之群組中之至少一者,其中n為1至6之整數。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人將理解所列舉之基團中至少一者可以二價(雙自由基)物質形式存在,例如C1 -C6 伸烷基等。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對胺基苄基(PAB)。於一實施例中,對胺基苄基係位於細胞毒性藥物與連接子中蛋白酶切割位點之間。於一實施例中,對胺基苄基為對胺基芐基氧羰基單元之一部分。於一實施例中,對胺基苄基為對胺基芐基醯胺基之一部分。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PAB、Val-Cit-PAB、Val-Ala-PAB、Val-Lys(Ac)-PAB、Phe-Lys-PAB、Phe-Lys(Ac)-PAB、D-Val-Leu-Lys、 Gly-Gly-Arg、Ala-Ala-Asn-PAB或Ala-PAB。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由胜肽、寡醣、-(CH2 )n -、-(CH2 CH2 O)n -、PAB、Val-Cit-PAB、Val-Ala-PAB、Val-Lys(Ac)-PAB、Phe-Lys-PAB、Phe-Lys(Ac)-PAB、D-Val-Leu-Lys、Gly-Gly-Arg、Ala-Ala-Asn-PAB與Ala-PAB所組成之群組中至少一者之組合。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
用以將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一細胞毒素劑共軛結合之連接子包括該等連接子,於其中連接子之一端係與細胞毒性劑共價結合,並且於另一端包含有由該連接子上所表現一反應性取代基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之一化學部分,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結合CD117(例如GNNK+ CD117)。可存在於能結合CD117(例如GNNK+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絲胺酸、蘇胺酸與酪胺酸殘基之羥基部分;離胺酸殘基之胺基部分;天冬胺酸與麩胺酸殘基之羧基部分;半胱胺酸殘基之巰基部分,以及非天然存在胺基酸之炔丙基、疊氮基(azido)、鹵代芳基(例如氟芳基)、鹵代雜芳基(例如氟雜芳基)、鹵代烷基、鹵代雜烷基部分。
用於藥物抗體複合體合成之連接子範例包括該等包含親電子劑之連接子,親電子劑例如為麥克受體(例如馬來亞醯胺)、活化酯、缺電子羰基化合物與醛等,其等適用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中親核取代基進行反應,例如胺基與巰基部分。舉例而言,適用於藥物抗體複合體合成之連接子包括但不限於琥珀醯亞胺基4-(N-馬來醯亞胺基甲基) - 環己烷-L-羧酸酯(SMCC)、N-琥珀醯亞胺基碘乙酸酯(SIA)、sulfo-SMCC、m-馬來醯亞胺苯甲醯-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MBS)、sulfo-MBS以及琥珀醯亞胺基碘乙酸酯等,例如Liu等人所著,18:690-697,1979所述,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設其用於化學共軛結合之連接子。其他連接子包括非可切割型馬來醯亞胺己醯基連接子,其特別適用於微管破壞劑(例如:奧瑞他汀)的共軛結合,其由Doronina等人,於Bioconjugate Chem. 7:14-24, 2006所述,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其設其用於化學共軛結合之連接子。
本發明所述技術領域之人將理解於此所揭露之化學基團、部分與特徵中任一者可以多種方式組合,以形成可用於在此所述抗體與細胞毒素共軛結合之連接子。用於與本文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組合使用之額外連接子,係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公開號2015/0218220中,其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與於此所述抗體藥物結合使用之連接子包括但不限於含化學部分之連接子,該化學部分係透過下方表1中所示之偶合反應所形成。彎曲線分別表示對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細胞毒性分子之連接點。
表1為透過抗體藥物之形成中偶合反應所形成之範例性化學部分
本發明所述技術領域之人將理解,連接至連接子之一反應性取代基Z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將進行共價偶合反應,以產生化學部分Z,並將識別反應性取代基Z。因此,可用於與本文所述之方法組合使用之抗體藥物複合體,可透過於此所述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一連接子或細胞毒素連接子複合體之反應所形成,該連接子或細胞毒素連接子複合體包括一反應性取代基Z,其適用於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進行反應以形成該化學部分Z。
如表1所描繪,連接子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上之適當反應性取代基範例包括一親核/親電子對(例如巰基/鹵代烷基對、胺基/羰基對、或巰基/a,b不飽和羰基對等)、二烯/親二烯對(例如疊氮化物/炔烴對,或二烯/a,b不飽和羰基對等)與類似者。於反應基取代基之間用以形成化學部分Z之偶合反應包括但不限於巰基烷基化、羥基烷基化、胺烷基化、胺或羥胺縮合、聯胺形成、醯胺化、酯化、二硫化物形成、環加成(例如[4+2] 狄耳士阿德爾環加成、[3+2]休斯根環加成等)、親核芳香族取代、親電子芳香族取代,或本領域已知或於此所述之其他反應性修飾。較佳地,連接子包含一親電子官能基,其用於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上之親核性官能基反應。
存在本文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親核性基團,例如(i)N端胺基團;(ii)側鏈胺基團,例如離胺酸;(iii)側鏈巰基團,例如半胱胺酸;以及(iv)糖羥基或胺基團,其中抗體係經醣基化。可存在於本文所述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絲胺酸、蘇胺酸與酪胺酸殘基之羥基部分;離胺酸殘基之胺基部分;天冬胺酸與麩胺酸殘基之羧基部分;半胱胺酸殘基之巰基部分,以及非天然存在胺基酸之炔丙基、疊氮基、鹵代芳基(例如氟芳基)、鹵代雜芳基(例如氟雜芳基)、鹵代烷基、鹵代雜烷基部分。於部分實施例中,存在於本文所述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包括胺或巰基部分。某些抗體具有可還原鏈間雙硫鍵,即半胱胺酸橋。透過以還原劑例如DTT(二硫蘇糖醇)進行處理可使抗體具反應性並與連接子試劑進行共軛結合。因此於理論上,各半胱胺酸橋將形成兩反應性硫醇親核劑。透過離胺酸與2-亞胺基硫烷(Traut試劑)之反應,可將額外親核性基團引入抗體中導致胺轉化為硫醇。可透過引入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或更多半胱胺酸殘基,將反應性巰基引入抗體(或其片段)中(例如製備包含至少一非反應性半胱胺酸胺基酸殘基之突變抗體)。美國專利號7,521,541教示透過引入反應性半胱胺酸胺基酸進行抗體工程。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至連接子之反應性部分Z為親核性基團,其與抗體上之親電子基團進行反應。抗體上可用之親電子基團包括但不限於醛與酮羰基。親核性基團之雜原子可與一抗體上之親電子基團進行反應,並對該抗體形成一共價鍵。可用之親核性基團包括但不限於醯肼(hydrazide)、肟(oxime)、胺基、羥基、聯胺、硫半卡腙、肼羧酸酯(hydrazine carboxylate)與芳基醯肼(arylhydrazide)。
於部分實施例中,Z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反應性親核取代基間之反應產物,例如胺與硫醇部分,以及一反應性親電子取代基Z。舉例而言,Z可為麥克受體(例如馬來亞醯胺)、活化酯、缺電子羰基化合物或醛等。
於部分實施例中,抗體藥物複合體包含一抗CD117抗體,其經由連接子與化學部分Z共軛結合至於此所揭露化學式為IIAIBIIIIAIIB 中任一者之毒傘肽。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聯胺、二硫化物、硫醚或雙肽。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一雙肽,其係選自Val-Ala與Val-Cit。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對胺基苄基(PAB)。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部分PAB-Cit-Val。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部分PAB-Ala-Val。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C=O)(CH2 )n –單元,其中n為1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CH2 )n –單元,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為–PAB-Cit-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為–PAB-Ala-Val-((C=O)(CH2 )n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為-(CH2 )n –,其中n為2至6之整數。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為–(CH2 )n –,其中n為6。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部分Z係選自表1。於部分實施例中,化學部分Z為

其中S為硫原子,其表示能結合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例如半胱胺酸殘基之-SH基團)。
於部分實施例中,連接子L與化學部分Z共同為L-Z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於部分實施例中,L-Z為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人將理解於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共軛結合之前,連接子反應性取代基結構係包括作為基團Z之馬來亞醯胺。可與本文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結合使用之前述連接子部分與毒傘肽連接子複合體等,係例如美國專利公開號2015/0218220與專利公開號WO2017/149077中描述,其等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抗體藥物複合體之製備
於本文所述化學式I之抗體藥物複合體中,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經由於此所揭露之連接子L與化學部分Z共軛結合至少一細胞毒性藥物部分(D),例如每一抗體為1至20個藥物部分。本發明之抗體藥物複合體可透過數種途徑製備,採用本發明技術領域之人已知之有機化學反應、條件與試劑,包括:(1)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反應性取代基與二價連接子試劑進行反應以形成上述Ab-Z-L,接著與一藥物部分D進行反應;或(2)藥物部分之反應性取代基與二價連接子試劑進行反應以形成D-L-Z,而後與上述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一反應性取代基進行反應以形成化學式為D-L-Z-Ab之抗體藥物複合體,例如Am-Z-L-Ab。製備抗體藥物複合體之額外方法係於本文中所述。
於另一層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至少一離胺酸殘基,其可經化學修飾以引入至少一巰基團。抗體藥物複合體係隨後透過上述巰基團之硫原子進行共軛結合所形成。該等試劑可用以修飾離胺酸,包括但不限於N-琥珀醯亞胺-S-硫乙酸乙醯酯(SATA)與2-亞胺基硫烷(Traut試劑)。
於另一層面,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具有至少一醣基,其可經化學修飾以具有至少一巰基團。抗體藥物複合體係隨後透過上述巰基團之硫原子進行共軛結合所形成。
於另一層面,抗體可具有至少一醣基團,其可經氧化以提供一醛基團(參閱例如Laguzza等人所著,J. Med. Chem. 1989,32(3),548-55)。抗體藥物複合體係隨後透過上述相對應醛基進行共軛結合所形成。用於附著或結合細胞毒素之蛋白質修飾之其他方法係於Coligan等人所著,蛋白質科學中現行方法,vol. 2,John Wiley & Sons(2002)中描述,其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將連接子藥物部分共軛結合至細胞標靶蛋白質例如抗體、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之方法,係揭露於例如美國專利號5,208,020、美國專利號6,441,163、WO2005037992、WO2005081711與WO2006/034488中,其等內容係透過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或者,例如可透過重組技術或胜肽合成製備含抗體與細胞毒性劑之融合蛋白。DNA長度可包含編碼複合體之兩部分之相對應區域,該兩部分可彼此相鄰或由編碼連接子胜肽之一區域所分離,該連接子胜肽未破壞複合體之期望特性。
治療方法
如此所述,可對需要進行治療之目標個體施用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以充填或重新補充至少一血球類型。造血幹細胞通常展現多潛能性,並可分化成多種不同血液譜系,包括但不限於粒細胞(例如前髓細胞、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嗜鹼性球)、紅血球(例如網狀紅血球、紅血球)、血栓細胞(例如巨核胚細胞、產生巨核細胞之血小板、血小板)、單核球(例如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突細胞、微膠細胞、蝕骨細胞以及淋巴細胞(例如自然殺手細胞、B細胞與T細胞)。此外造血幹細胞能進行自我更新,因此可產生具有與母細胞同等潛能之子細胞,並且具有經重新引入一移植受贈者能力之特徵,使其等定植至造血幹細胞微環境並且重新建立具生產性與持續性之造血作用。
因此,造血幹細胞可施用於缺損或缺乏造血譜系中至少一細胞類型之患者,以重新構建體內缺損或缺乏之細胞群,藉以治療與缺損或缺乏內源性血液細胞群相關之病理。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治療非惡性血紅素病變(例如選自由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地中海型貧血、范科尼氏貧血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所組成群組之一hemoglobinopathy)。額外或選擇性地,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可用以治療免疫缺乏,例如先天性免疫缺乏。額外或選擇性地,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可用以治療後天免疫缺乏(例如選自由HIV與AIDS所組成群組之一後天免疫缺乏)。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可用以治療代謝性失調(例如選自由肝醣儲積症、黏多醣症、高雪氏症、賀勒氏症、神經鞘脂質過多症與異染性白質退化症所組成群組之一代謝失調)。
額外或選擇性地,於此所述之組合物及方法可用以治療惡性腫瘤或增生性疾病,例如血液性癌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具體而言為本文所述之複合體。於癌症治療之情況下,可將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施用於患者,以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前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群,於此種情況下,經移植之細胞可定植至由內源性細胞去除步驟所產生之微環境,並建立具生產性之造血作用。爾後,係可重新構建於癌細胞根除期間所去除之細胞群,例如於全身性化學治療期間。可利用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治療範例性血液性癌症,包括但不限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以及其他癌性病症,包括神經母細胞瘤。
可利用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治療之額外疾病,包括但不限於腺苷脫酶缺乏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闕東二氏症、遺傳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骨硬化症、成骨不全症、儲積症、地中海重貧血症、全身性硬化症、全身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症以及兒童風濕性關節炎。
於此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複合體可用以誘導臟器器官移植耐受性。舉例而言,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自目標組織去除或切除細胞群(例如用以自骨髓幹細胞微環境去除造血幹細胞)。自目標組織去除細胞後,來自器官捐贈者之幹細胞或前驅細胞群(例如,來自器官捐贈者之造血幹細胞)可施用於移植受贈者,並且此種幹細胞或前驅細胞植入後,可達成暫時性或穩定混合嵌合,藉以達成長期性移植器官耐受性而無需額外免疫抑製劑。舉例而言,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誘導臟器器官移植受贈者中移植耐受性(例如腎臟移植、肺臟移植、肝臟移植與心臟移植等)。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極適合用於臟器器官移植耐受性之誘導,例如因低百分比之暫時性或穩定捐贈者之植入係足以誘導移植器官之長期耐受性。
此外,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直接治療以CD117+細胞為特徵之癌症。舉例而言,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治療白血病,特別是表現CD117+白血病細胞之患者。透過去除CD117+癌性細胞,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直接治療各種癌症。可用此種方法治療之範例性癌症包括血液性癌症,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此外,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治療自體免疫病症。舉例而言,可施用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予一目標個體,例如患有自體免疫病症之人類患者,以殺死CD117+免疫細胞。CD117+免疫細胞可為自體反應性淋巴細胞,例如表達一T細胞受體之T細胞,該T細胞受體專一性結合自身抗原並對其產生免疫反應。透過去除自身反應性CD117+細胞,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治療例如該等如上所述之自體免疫病理。額外或選擇性地,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可用以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前,透過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群治療一自體免疫疾病,於此情況下經移植之細胞可定植至由內源性細胞去除步驟所產生之微環境,並建立具生產性之造血作用。反之,此可重新構建於自體細胞根除期間所去除之細胞群。
可利用於此所述方法治療之自體免疫疾病包括但不限於乾癬、乾癬性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類風濕性關節炎(RA)、人類全身性紅斑狼瘡(SLE)、多發性硬化症(MS)、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淋巴性結腸炎(lymphocytic colitis)、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ADEM)、愛迪生氏病、全身性禿髮症、僵直性脊椎炎、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APS)、再生障礙性貧血、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自體免疫性肝炎、自體免疫性內耳病(AIED)、自體免疫淋巴細胞增生症候群(ALPS)、自體免疫性卵巢炎、巴洛病、貝賽特氏症、大疱性類天疱瘡、心肌症、查加斯病、慢性疲勞症候群(CFIDS)、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克隆氏症、瘢痕性類天疱瘡、乳糜瀉皰疹狀皮膚炎、冷凝集素症、CREST症候群、惡性萎縮性丘疹病、圓盤狀紅斑狼瘡、自主神經障礙、子宮內膜異位症、原發性混合冷凝球蛋白血症、纖維肌痛纖維肌炎、古巴斯捷氏症候群、葛瑞夫茲氏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橋本氏甲狀腺炎、化膿性汗腺炎、特發性與/或急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特發性肺纖維化、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間質性膀胱炎、兒童關節炎、川崎氏症、扁平苔癬、萊姆病、梅尼爾氏症、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MCTD)、重肌無力症、神經性肌強直、眼陣攣肌陣攣症候群(OMS)、視神經炎、奧德氏甲狀腺炎、尋常型天皰瘡、惡性貧血、多軟骨炎、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結節性多動脈炎、多腺體症候群、風濕性多肌痛症、原發性無γ球蛋白血症、雷諾現象、雷德氏症候群、風濕熱、類肉瘤病、硬皮症、薛格連氏症候群、僵體徵候群、高安氏血管炎、顳動脈炎(亦稱「巨細胞動脈炎」)、潰瘍性大腸炎、膠原性結腸炎、葡萄膜炎、血管炎、白斑病、外陰疼痛(「外陰前庭炎」)與韋格納肉芽腫。
施用途徑與劑量
於此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以各種劑型施用予一患者(例如患有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或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人類患者)。舉例而言,於此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以水溶液形式,例如含至少一醫藥可接受賦形劑之水溶液施用予患有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或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患者。用於本文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之醫藥可接受賦形劑包括黏度調整劑。可使用本領域習知技術對水溶液進行滅菌。
於此所述含抗CD117抗體與抗體藥物複合體之藥物配方可透過將抗體或抗體藥物複合體與至少一醫藥可接受載體(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6th edition,Osol, A. Ed.(1980))混合以冷凍乾燥製劑或水溶液形式製備。醫藥可接受載體通常於所採用之劑量與濃度下對受贈者係不具毒性,其等包括但不限於:緩衝劑例如磷酸鹽、檸檬酸鹽與其他有機酸;抗氧化劑,包括抗壞血酸與甲硫胺酸;防腐劑(例如十八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氯化六甲雙銨(hexamethonium chloride);氯化苄烷銨(benzalkonium chloride);氯化本索寧(benzethonium chloride);苯酚、丁基或苯甲醇;對羥基苯甲酸烷基酯(alkyl parabens)例如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兒茶酚(catechol);間苯二酚(resorcinol);環己醇;3-戊醇;與間甲酚(m-cresol));低分子量(少於10個殘基)之多肽;蛋白質,如血清蛋白(serum albumin)、明膠或免疫球蛋白;親水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胺基酸,例如甘胺酸、麩醯胺酸、天冬醯胺、組胺酸、精胺酸或離胺酸;單醣、雙醣與其他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或糊精;螯合劑例如EDTA;糖類,例如蔗糖、甘露醇、海藻糖或山梨醇;成鹽抗衡離子(salt-forming counter-ions)例如鈉;金屬複合物(例如鋅蛋白質複合物);與/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聚乙二醇(PEG)。
於此所述之抗體與其抗原結合片段可透過多種途徑進行施用,例如以口服、經皮(transdermally)、皮下(subcutaneously)、鼻內(intranasally)、靜脈內(intravenously)、肌肉內(intramuscularly)、眼內(intraocularly)或腸胃外(parenterally)方式。於任何給定情況下,最適當之施用途徑將取決於經施用之特定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患者、醫藥配方製法,施用方法(例如,施用時間與施用途徑),患者年齡、體重、性別,待治療疾病之嚴重程度、患者之飲食以及患者之排泄率。
於此所述之抗CD117複合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有效劑量例如每次(例如,單次全劑量注射(bolus))施用、多次施用或連續施用,或為達到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最佳血清濃度(例如,血清濃度為0.0001至5000μg/mL)係介於單位體重0.001至100mg/kg之間。劑量係可以每日、每週或每月至少一次(例如,2至10次)施用予患有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或進行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接受之準備之調節治療之目標個體(例如,人類)。於造血幹細胞移植前之調節程序情況中,可於促進外源性造血幹細胞植入之最佳時間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施用予患者,舉例而言,於施用外源性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前提前1小時至1週之間(例如1小時、2小時、3小時、4小時、5小時、6小時、7小時、8小時、9小時、10小時、11小時、12小時、13小時、14小時、15小時、16小時、17小時、18小時、19小時、20小時、21小時、22小時、23小時、24小時、2日、3日、4日、5日、6日或7日)或更長之時間。
利用於此所述之方法,本領域之醫師可對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人類患者施用能結合由造血細胞表達之一抗原之抗CD117抗體藥物複合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結合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結合GNNK+ CD11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此種方式,於施用外源性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前,可去除內源性造血幹細胞群以促進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
如上所述,抗體可共價共軛結合一毒素,例如於此所述或本領域已知之細胞毒性分子。舉例而言,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一抗GNNK+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共價共軛結合一細胞毒素,例如綠膿桿菌外毒素A、脫三角梅蛋白、白喉毒素、毒傘素例如γ鵝膏蕈鹼、α鵝膏蕈鹼、皂草素、美登素、類美登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或其等之變異體。可利用於此所述或本領域已知之共價鍵形成技術進行共軛結合。於對患者進行外源性造血幹細胞(例如自體、同種異體或同源造血幹細胞)移植前,例如透過靜脈內給藥方式將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藥物抗體複合體施用予患者。
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前,可以充足劑量施用抗CD117(例如抗GNNK+ CD117)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藥物抗體複合體以減少內源性造血幹細胞數量,例如為10%、20%、30%、40%、50%、60%、70%、80%、90%、95%或更多。可使用本領域習知之傳統技術監控造血幹細胞數量之減少情形,例如於調節治療期間以不同間隔透過FACS分析自患者所取出之血液樣本中表現特徵性造血幹細胞表面抗原之細胞。舉例而言,本領域之醫師可於調節治療期間於不同時間點自患者取出血液樣本,並透過執行FACS分析確定內源性造血幹細胞減少之情形,以利用結合造血幹細胞標記抗原之抗體說明樣本中造血幹細胞之相對濃度。根據部分實施例,當造血幹細胞之濃度響應於以抗CD117(例如,抗GNNK+ CD117)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藥物抗體複合體對治療之調節而達到最小值時,醫師可終止調節治療,並可開始進行患者之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準備作業。
可以包含至少一醫藥可接受賦形劑例如黏度調整劑之一水溶液將抗CD117(例如抗GNNK+ CD117)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藥物抗體複合體施用予患者。可使用本領域習知技術對該水溶液進行滅菌。於對患者施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前,可以例如0.001mg/kg至100mg/kg之劑量將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藥物抗體複合體施用予患者。於施用外源性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前,可以於促進外源性造血幹細胞植入之最佳時間將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藥物抗體複合體施用予患者,例如提前1小時至1週之間(例如1小時、2小時、3小時、4小時、5小時、6小時、7小時、8小時、9小時、10小時、11小時、12小時、13小時、14小時、15小時、16小時、17小時、18小時、19小時、20小時、21小時、22小時、23小時、24小時、2日、3日、4日、5日、6日或7日)或更長之時間。
於調節治療結束之後,患者可接受外源性造血幹細胞之輸注液(例如,靜脈內輸注液),例如由與進行調節治療相同之醫師或不同醫師所執行。醫師可對患者施用自體、同源或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之輸注液,例如,劑量為1 x 103 至1 x 109 個造血幹細胞/kg。醫師可監測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例如透過自患者所取出之血液樣本,並且於施用移植物後決定造血幹細胞譜系之細胞(例如巨核細胞、血栓細胞、血小板、紅血球、肥大細胞、成髓細胞、嗜鹼性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微膠細胞、粒細胞、單核球、蝕骨細胞、抗原呈現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淋巴細胞以及B淋巴細胞)或造血幹細胞之濃度增加情形。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此分析可進行長達例如1小時至6個月或更長時間(例如1小時、2小時、3小時、4小時、5小時、6小時、7小時、8小時、9小時、10小時、11小時、12小時、13小時、14小時、15小時、16小時、17小時、18小時、19小時、20小時、21小時、22小時、23小時、24小時、2日、3日、4日、5日、6日、7日、2週、3週、4週、5週、6週、7週、8週、9週、10週、11週、12週、13週、14週、15週、16週、17週、18週、19週、20週、21週、22週、23週、24週或更長)。於移植治療後,發現造血幹細胞或造血譜系之細胞之濃度係相對於移植治療前相對應細胞類型之濃度增加(例如1%、2%、3%、4%、5%、6%、7%、8%、9%、10%、20%、30%、40%、50%、60%、70%、80%、90%、100%、200%、500%或更多),其代表以抗CD117(例如抗GNNK+CD117)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藥物抗體複合體之治療已成功促進經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物之植入。
範例
以下範例係用以對本發明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提供如何使用、製備及評估於此所述之組合物與方法之敘述,並純粹作為本發明之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人所認定其發明之範圍。
範例 1 ,拮抗劑與中和抗 CD117 抗體之識別
酵母菌展示
展現抗體(天然或合成)之酵母菌展示庫係經篩選用於與人類CD117之胞外域之結合。選擇編碼與人類CD117結合之抗體之酵母菌細胞。根據本發明技術領域已知之技術分離代表來自經選擇酵母菌細胞之抗體之核酸序列。
具體而言,進行篩選以識別拮抗劑抗CD117抗體或中和抗體。中和抗體提供對目標物呈惰性之益處。拮抗劑抗體例如一拮抗劑抗CD117抗體可防止CD117與SCF(幹細胞因子)結合。於移植情況下,中和抗體於治療上可能更加安全,原因在於例如透過與帶有捐贈者CD117細胞接合延遲植入,拮抗活性可能會對移植物產生負面影響。中和抗體(或中和抗體藥物複合體)可避免發生此種問題。除拮抗劑抗體外,可使用以下所述酵母菌展示技術識別此種中和抗體。為特定識別中和抗體,將重組CD117胞外域與天然配體幹細胞因子(SCF)預錯合,並且僅選擇能結合該錯合物中CD117胞外域之抗體。 根據此選擇方法,由於將其等分類為中和性,經分離之抗體將無法阻止SCF與CD117之結合。除CD117中和抗體或CD117拮抗劑抗體外,亦選擇能於CD117表現細胞中進行內化之能力之抗體,例如造血幹細胞(HSC),其對於將作為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使用之一抗體而言係為較理想者。
於表現重組全人類IgGs之酵母菌文庫中篩選中最初所獲得約為69種抗體。於該69種抗體中,選擇6種人類IgG抗體用於親和力成熟作用(affinity maturation),以透過使重鏈中之CDR1與CDR2中之序列多樣化並根據本發明領域已知之方法選擇經改善之親和力,達成進一步改善。於親和力成熟後,後續將識別具有經改善親和力與變異體序列之22種人類IgG抗體。自整體篩選過程中,根據所需之結合特性選擇10種人類IgG抗體,包括進行親和力成熟後之7種抗體,以及於親和力成熟前所識別之3種抗體。
因此,經由多輪篩選,經選擇之抗CD117抗體受到表現,並進一步篩選所得之抗體以識別具有所需結構與/或功能性活性之抗CD117抗體(例如,篩選經選擇具有細胞內化特性之拮抗(配體阻斷)抗體,或具有細胞內化特性之中和抗體)。特別適用於產生及篩選抗體展示庫之方法與試劑之範例,可見於例如Boder E.T.與Wittrup K.D.所著,用於蛋白質表現、親和力與穩定性之指向進化之酵母菌表面展示,Methods Enzymol,328:430-44(2000)以及Boder E.T.與Wittrup K.D.所著,用於篩選組合多肽庫之酵母菌表面展示,Nat Biotechnol. 15(6):553-7(1997年6月)之中。
表10中提供經選擇之10種抗體其重鏈與輕鏈之可變區域及互補性決定區之胺基酸序列。該10種抗體包括以下所示:抗體54(具有重鏈(HC)-54與輕鏈(LC)-54之Ab54)、抗體55(具有重鏈HC-55與輕鏈LC-55之Ab55)、抗體56(具有重鏈HC-56與輕鏈LC-56之Ab56)、抗體57(具有重鏈HC-57與輕鏈LC-57之Ab57)、抗體58(具有重鏈HC-58與輕鏈LC-58之Ab58)、抗體61(具有重鏈HC-61與輕鏈LC-61之Ab61)、抗體66(具有重鏈HC-66與輕鏈LC-66之Ab66)、抗體67(具有重鏈HC-67與輕鏈LC-67之Ab67)、抗體68(具有重鏈HC-68與輕鏈LC-68之Ab68)以及抗體69(具有重鏈HC-69與輕鏈LC-69之Ab69)。
範例 2 ,抗 CD117 抗體之體外結合分析
研究範例1中所述之抗體以決定其等對於人類CD117之結合特徵以及其等與恆河猴CD117交叉反應之能力。
利用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於25°C下於以0.1%w/v牛血清白蛋白補充之1x PBS中使用Pall ForteBio Octet Red96進行抗體結合研究。將指定經純化之人類抗體固定於抗人類Fc生物感測器(AHC;Pall ForteBio 18-5063)上,並與33.3nM與11nM經純化之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或恆河猴CD117胞外域共同培育。獲得對人類CD117胞外域之結合區間結果,其代表於圖7A與7B中所描繪之結合與解離曲線。
表觀單價親和力(KD )、表觀結合速率(KON )以及表觀解離速率(KOFF )透過局部完全擬合以1:1結合模型測定,所述結合模型通過ForteBio數據分析軟體第10版針對經純化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或恒河猴CD117胞外域之各IgG進行計算,如表1所示。值得注意地,各經選擇之抗體能與恆河猴CD117與人類CD117交叉反應,特別是CD117胞外域。經選擇之抗體亦能與人類CD117異構體(1與2)結合。
1 :所示IgG對人類CD117胞外域或恆河猴CD117胞外域之單價親和力(KD )、表觀結合速率(KON )以及表觀解離速率(KOFF
於範例2至18中提供抗體之進一步特徵。
範例 3 ,抗 CD117 抗體 67 Ab67 )之特徵
抗體67(Ab67)係於範例1中所述之篩選中經過識別,特別是作為一中和抗體。抗體67之重鏈與輕鏈可變區域(包括CDR域)係描述於下方表2中。
2 :抗CD117 Ab67之可變以及CDR胺基酸序列
Ab67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9所述。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 FTFSDADMD WVRQAPGKGLEWVG RTRNKAGSYTTEYAASVKG 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 AREPKYWIDFDL WGRGTLVTVSS(SEQ ID NO:9;CDR域係以粗體表示)
Ab67之重鏈可變區域互補性決定區胺基酸序列係如下所示:FTFSDADMD(VH CDR1;SEQ ID NO:11);RTRNKAGSYTTEYAASVKG(VH CDR2;SEQ ID NO:12);與AREPKYWIDFDL(VH CDR3;SEQ ID NO:13)。
Ab67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如SEQ ID NO:10所述。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S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SYIAPYT FGGGTKVEIK(SEQ ID NO:10;CDR域係以粗體表示)
HC-67/LC-67之VL CDR胺基酸序列係以劃線表示,如下所示:RASQSISSYLN(VL CDR1;SEQ ID NO:14);AASSLQS(VL CDR2;SEQ ID NO:15);以及QQSYIAPYT(VL CDR3;SEQ ID NO:16)。
利用標準生物膜干涉技術結合試驗研究Ab67與人類CD117結合之結合特徵。利用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於25°C下於以0.1%w/v牛血清白蛋白補充之1x PBS中使用Pall ForteBio Octet Red96進行抗體67(一種IgG1)結合研究。將所示經純化之人類抗體固定於抗人類Fc生物感測器(AHC;Pall ForteBio 18-5063)上,並與33.3nM與11nM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共同培育。所得到表示結合與解離曲線之結合區間係描繪於圖1中。透過1:1結合模型之局部完全擬合決定表觀單價親和力(KD )、表觀結合速率(KON )以及表觀解離速率(KOFF ),該結合模型係透過Fortebio資料分析軟體第10版對於表3中所示經純化IgG(即HC-67/LC-67)對經純化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所計算出。結果顯示出經純化之IgG Ab67(即,HC-67/LC-67(Ab67)IgG)係以高親和力(即,KD 大於1 x 10-9 M)與經純化人類CD117胞外域結合,並且具有由生物膜干涉技術所判定之慢解離速率(KOFF (1/s))之特徵。
3 ,由生物膜干涉技術所決定Ab67之結合特徵
範例 4 ,抗 CD117 Ab67 之體外分析
對於以人類CD34+骨髓細胞進行體外細胞增殖試驗,於幹細胞因子、對照抗體3100mAb(3100對應於抗CD117抗體CK6;一種已知抗CD117拮抗劑抗體)、HC-67/LC-67(Ab67)IgG(IgG1)或異構體對照組(即hIgG1)存在下將人類CD34+骨髓細胞培養5天。全長IgG抗體係經測試。透過流式細胞術判定所有細胞或CD34+ CD90 +經圈選細胞之活細胞數量。
於圖2A與圖2B中描述所得之結果,並展現出透過流式細胞術測量人類CD34+細胞之SCF依賴性增殖中3100mAb與HC-67/LC-67(Ab67)IgG之劑量依賴性作用。具體地,圖2A與圖2B之結果(亦顯示於圖8A與圖8B中)展現出HC-67/LC-67為一種中和非拮抗劑抗體,其未阻礙培養系統中初級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SCF依賴性增殖,因Ab67之活性係與異構體匹配負對照組相似。應注意,於此範例中所使用之SCF細胞增殖試驗之方案係於範例11中描述。
範例 5 ,抗 CD117 抗體藥物複合體( Ab67 ADC )之體外分析
對於以人類CD34+骨髓細胞進行體外細胞殺傷試驗,於HC-67/LC-67 抗體藥物複合體(即Ab67抗體藥物複合體)或異構體對照組(即Ig-ADC)存在下將人類CD34+骨髓細胞培養5天。Ab67(IgG1)係經由一可切割胜肽連接子共軛結合至一毒傘肽。利用流式細胞術測量細胞存活率。
圖3A與圖3B中所示之結果指出HC-67/LC-67抗體藥物複合體於體外能以高效率殺死初級人類CD34+ CD90+骨髓細胞。因此,HC-67/LC-67抗體藥物複合體能以高效率殺死CD117表現細胞株以及初級人類CD34+CD90+細胞。進一步,如圖3B所述,Ab67抗體藥物複合體於殺死骨髓細胞上特別有效。
範例 6 ,抗 CD117 抗體 55 Ab55 )之特徵
抗體 55
於上述酵母菌篩選中識別抗體55(Ab55),其係具有對應於治療性人類抗CD117抗體之性質,特別是拮抗特徵、內化以及與恆河猴CD117交叉反應之能力。於下表4中描述Ab55(包括CDR域)之重鏈以及輕鏈可變區域。
4 :抗CD117抗體Ab55之可變以及CDR胺基酸序列
Ab55之重鏈可變區域(VH)胺基酸序列係以SEQ ID NO:19表示。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 GTFRIYAIS WVRQAPGQGLEWMG GIIPDFGVANYAQKFQG 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 ARGGLDTDEFDL WGRGTLVTVSS(SEQ ID NO:19;CDR域係以粗體表示)
Ab55之VH CDR胺基酸序列係表示如下:GTFRIYAIS(VH CDR1;SEQ ID NO:21);GIIPDFGVANYAQKFQG(VH CDR2;SEQ ID NO:22);以及ARGGLDTDEFDL(VH CDR3;SEQ ID NO:23)。
Ab55之輕鏈可變區域(VL)胺基酸序列係以SEQ ID NO:20表示。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N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GVSDIT FGGGTKVEIK(SEQ ID NO:20;CDR域係以粗體表示)
HC-55/LC-55之VL CDR胺基酸序列係以劃線表示,如下所示:RASQSINSYLN(VL CDR1;SEQ ID NO:24);AASSLQS(VL CDR2;SEQ ID NO:25)以及QQGVSDIT(VL CDR3;SEQ ID NO:26)。
範例 7 Ab55 之體外結合研究
利用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於25°C下於以0.1%w/v牛血清白蛋白補充之1x PBS中使用Pall ForteBio Octet Red96進行抗體結合研究。將所示經純化之人類抗體固定於抗人類Fc生物感測器(AHC;Pall ForteBio 18-5063)上,並與33.3nM與11nM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共同培育。所得到表示結合與解離曲線之結合區間係描繪於圖4中。透過1:1結合模型之局部完全擬合判定表觀單價親和力(KD )、表觀結合速率(KON )以及表觀解離速率(KOFF ),該結合模型係透過Fortebio資料分析軟體第10版對於表5中所示經純化IgG(即HC-55/LC-55)對經純化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所計算而得。結果顯示出Ab55 IgG(即,HC-55/LC-55 IgG)係以高親和力與經純化人類CD117胞外域結合,並且具有由生物膜干涉技術所決定之慢解離速率(KOFF (1/s))之特徵。
5
範例 8 ,抗 CD117 Ab55 之體外分析
對於以人類CD34+骨髓細胞進行體外細胞增殖試驗,於幹細胞因子、3100mAb、HC-55/LC-55(Ab55 IgG1)或對照組(即hIgG1)存在下將人類CD34+骨髓細胞培養5天。透過流式細胞術決定所有細胞或CD34+ CD90 +經圈選細胞之活細胞數量。
圖5A與圖5B中所得之結果展現出透過流式細胞術所測量人類CD34+細胞之SCF依賴性增殖中3100mAb(拮抗劑CD117抗體CK6)與HC-55/LC-55 IgG具有劑量依賴性作用。此結果展現出HC-55/LC-55為一種拮抗劑抗體,其阻礙培養系統中與3100mAb相似之初級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SCF依賴性增殖。
範例 9 ,抗 CD117 抗體藥物複合體( Ab55 ADC )之體外分析
當共軛結合一毒素,測試Ab55作為消除細胞之能力,特別是CD34+細胞。Ab55(IgG1)經由一可切割之胜肽連接子與毒傘肽共軛結合。對於以人類CD34+骨髓細胞進行體外細胞殺傷試驗,於HC-55/LC-55(Ab55 ADC)或對照組(即Ig-ADC)存在下將人類CD34+骨髓細胞培養5天。利用流式細胞術測量細胞存活率。
於圖6A與圖6B所示之結果指出HC-55/LC-55抗體藥物複合體於體外能以高效率殺死初級人類CD34+骨髓細胞。因此,HC-55/LC-55抗體藥物複合體能以高效率殺死CD117表現細胞株以及初級人類CD34+CD90+細胞。
範例 10 ,利用體外細胞殺傷試驗進行抗 CD117 抗體複合體之分析
將於範例1中所選擇10種抗CD117人類IgG1抗體之全IgG與共軛結合一毒素(皂草素)之一抗人類Fab進行預培養,以測試於體外殺傷Kasumi-1細胞(ATCC No.CRL-2724)之各種抗體之能力。於細胞殺傷試驗後,對細胞毒性程度進行定量。
對於利用Kasumi-1細胞之體外殺傷試驗,根據ATCC指引培養Kasumi-1細胞。更具體而言,於CD117-ADC或正對照組抗體(CK6;一種已知拮抗劑抗體)存在下將Kasumi-1細胞培養3天。透過Celltiter Glo測量細胞存活率。
圖8A與8B中之結果指出各該等IgG:Fab皂草素複合物能3於體外有效殺死表現CD117之細胞(即Kasumi-1細胞),並指出複合物係經內化。下表6提供有關Kasumi-1細胞殺傷試驗之量化之額外資料。圖9描述Kasumi-1細胞殺傷試驗之量化。於缺乏SCF之情況下進行Kasumi-1細胞殺傷試驗(因為Kasumi-1細胞為非SCF依賴)。因此,經測試之抗體之拮抗劑/中和特徵並不如於SCF依賴性細胞殺傷試驗中如此明顯(於範例11中進行描述)。值得注意,於SCF依賴性細胞殺傷試驗中經識別作為拮抗劑之抗體於Kasumi-1試驗中表現出更高程度之殺傷,例如,對Ab55(拮抗劑)與Ab67(中和)之AUC數值進行比較所得。
6 ,IgG:Fab皂草素複合物細胞殺傷之量化
範例 11 ,利用體外 SCF 依賴性細胞增殖試驗進行抗 CD117 抗體之分析
為判定抗體拮抗作用程度,利用人類CD34+骨髓細胞於體外幹細胞因子(SCF)依賴性增殖試驗中評估經識別抗體之數量。加入抗CD117抗體(IgG1)後,於SCF存在下細胞死亡之情形代表該抗體阻斷SCF之結合,因此將其視為一種SCF拮抗劑。抗CD117抗體CK6係作為正對照組,因已知其具有拮抗劑活性(參見美國專利號8,552,157),並且同型非CD117結合抗體係作為負對照組。對於此種體外細胞增殖試驗,於SCF以及所示抗體存在下對人類CD34+骨髓細胞培養5天。透過流式細胞術決定所有細胞或CD34+ CD90+圈選細胞之活細胞數量。
於圖10A與圖10B(活細胞)以及圖11A與圖11B(CD34+ CD90+細胞)中所述之結果顯示受測試抗體是否透過抑制SCF之結合對細胞增殖造成限制,因此視為一種拮抗劑。如圖10A、10B、11A與11B所述,抗體Ab54、Ab55、Ab56以及Ab57為CD117拮抗劑,因其等能於SCF依賴性細胞增殖試驗中殺死活細胞以及CD34+CD90細胞,並且阻止SCF依賴性增殖。相反地,Ab58、Ab61、 Ab66、Ab67、Ab68以及Ab69係經認定為無法對培養中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SCF依賴性增殖進行抑制之中和抗體。
範例 12 ,利用交叉阻斷試驗進行抗 CD117 抗體之分析
於CK6(抗CD117拮抗劑抗體)或人類SCF(CD117之配體)存在下,於交叉阻斷試驗中進一步評估Ab67與Ab55。利用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於25°C下於以0.1%w/v牛血清白蛋白補充之1x PBS中使用Pall ForteBio Octet Red96進行交叉阻斷試驗。將所示經純化之人類抗體固定於抗人類Fc生物感測器(AHC;Pall ForteBio 18-5063)上,並與100nM之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共同培育。後續將具有CD117胞外域之複合物中經指示之一級抗體與CK6(已知拮抗劑)或重組人類幹細胞因子共同培育。於第二結合項目中之正訊號(於經標記垂直線後之跡線)表示發生非競爭性結合或缺乏交叉阻斷。第二結合項目中訊號未增加,表示發生競爭性結合或交叉阻斷。
如圖12所示,Ab55能交叉阻斷CK6或SCF之結合,係表示Ab55為一種拮抗抗體。相反地,中和Ab67未對CK6或SCF進行交叉阻斷。此實驗亦表示出CK6以及Ab67不具相同之抗原決定位(其亦由不同特性所表示)。
圖13A與圖13B提供來自第二交叉阻斷試驗之資料,其測試Ab67是否可交叉阻斷人類或小鼠SCF與huCD117之結合。首先,將25nM生物素化(biotinylated)重組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固定於鏈親和素生物感測器(SA;Pall ForteBio 18-5019)上,並與人類(ThermoFisher Scientific PHC2113)或小鼠(R&D Systems #455-MC)幹細胞因子共同培育。如圖13所述,人類以及小鼠幹細胞因子皆能結合人類重組CD117胞外域。為判定Ab67是否具有關於人類以及小鼠SCF與CD117結合之中和特性,進行交叉阻斷實驗。簡言之,將25nM生物素化重組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固定於鏈親和素生物感測器(SA;Pall ForteBio 18-5019)上,並與100nM之Ab67共同培育。此後,將具有Ab67之複合物中之CD117胞外域與人類(ThermoFisher Scientific PHC2113)或小鼠(R&D Systems #455-MC)幹細胞因子共同培育。 如圖13B所述,Ab67無法抑制huSCF或mSCF與huCD117之結合,因此進一步提供Ab67之中和特徵之證據。
範例 13 ,抗 CD117 抗體內化之分析
於體外抗體內化試驗中評估Ab67對抗CD117拮抗抗體之內化能力。透過將人類骨髓CD34+細胞與飽和濃度之中和、拮抗性或對照hIgG1抗體共同培育超過24小時進行本次試驗。於時程結束時,使用螢光團標記抗IgG分子透過流式細胞術評估剩餘表面hIgG1。隨時間檢查表面IgG之百分比(圖14B)。利用於4°C培育之對照條件計算標準化CD117表面表現(圖14A),於其中內化作用係非為期望(未顯示)。
如圖14A所述,與利用拮抗性抗CD117抗體或同型匹配hIgG1處理後所觀察之結果相比,於中和抗體Ab67(IgG1)存在下細胞表面上CD117之百分比較低。實際上,CD117之內化程度係與SCF相似。進一步,如圖14B所述,相對於對照拮抗劑或hIgG1抗體,細胞表面上之中和抗體Ab67之百分比會隨時間下降。此亦顯示出中和抗CD117抗體,Ab67,會比拮抗劑抗體更快速受到內化。
範例 14 ,利用體外細胞殺傷試驗進行抗 CD117 Ab67 Ab55 抗體藥物複合體之分析
Ab67與Ab55係以可切割連接子共軛結合至一毒傘肽以形成Ab67抗體藥物複合體以及Ab55抗體藥物複合體,各平均藥物抗體比率(DAR)為3.7。於Kasumi-1細胞(圖15A)或初級人類幹細胞(圖15B與15C)之細胞殺傷試驗中對Ab67與Ab55抗體藥物複合體進行評估。
對於利用Kasumi-1細胞之體外殺傷試驗,係根據ATCC指引培養Kasumi-1細胞。更具體而言,於CD117抗體藥物複合體或對照組存在下將Kasumi-1細胞培養三天。透過CellTiter-Glo測量細胞存活率。對於利用人類HSCs(即,經分離初級人類CD34+選擇骨髓細胞(BMCs))之體外殺傷試驗,以CD117抗體藥物複合體或對照組將人類CD34+BMC培養五天。透過流式細胞術測定所有細胞或CD34+CD90+圈選細胞之活細胞數量。
圖15A至圖15C之結果指出Ab55抗體藥物複合體與Ab67抗體藥物複合體於體外能以高效率殺傷CD117表現細胞株(例如Kasumi-1細胞)或初級人類CD34+細胞,其顯示出殺傷白血病細胞株Kasumi-1(圖15A;表7;IC50 = 2.1pM),以及於體外培養期間等效殺傷初級人類CD34+骨髓細胞(圖15B與圖15C;表7;IC50 =8.9pM)之潛在可能。因此,Ab55抗體藥物複合體與Ab67抗體藥物複合體皆能以高效率殺傷CD117表現細胞株以及初級人類CD34+細胞。
7
範例 15 ,抗 CD117 抗體之疏水性特徵
利用疏水性作用層析法(HIC)決定Ab55與Ab57之疏水性。將抗CD117抗體CK6作為比較用之對照組。透過疏水性作用層析法(HIC;圖16A至圖16F)於25或50°C下培育7天或15天後對抗體Ab55與Ab67進行評估。簡言之,於Waters ARC HPLC/UPLC系統上將50微克經指定之抗體注入Tosoh TSKgel Phenyl-5PW 7.5mm ID×7.5cm 10微米柱(Catalog # 07573)上。對於CK6(圖16A與圖16D),可於25°C與50°C下培育15天後觀察到尖峰擴張(peak broadening)。對於Ab55(圖16B與圖16E),7天後於適度(25°C)以及嚴苛(50°C)條件下可明顯觀察到層析圖中具有顯著尖峰擴張。與CK6或Ab55相比,於25°C或50°C下培育15天後Ab67(圖16C與圖16F)顯示出最小尖峰擴張(降解),經測試並與CK6比較,表現出親和力提升之抗CD117抗體之疏水性最低變化(圖16D至16F)。
範例 16 ,利用體外細胞殺傷試驗進行抗 CD117 快半衰期之分析
於體外細胞殺傷試驗中評估具有經改造Fc區域之Ab67變異體(即,H435A Fc突變(EU索引Fc編號))。相對於野生型Ab67(即,具有H435(EU索引編號)之WT Ab67),H435A突變會導致抗體半衰期減少。
Ab67(WT)與Ab67(H435A)各共軛結合至一毒傘肽以形成抗體藥物複合體(Ab67(WT)-ADC與Ab67(H435A)-ADC)。進一步利用初級人類幹細胞於細胞殺傷試驗中評估該等抗體藥物複合體。對於利用人類HSC(即,經分離之初級人類CD34+選擇骨髓細胞(BMC))之體外殺傷試驗,以CD117抗體藥物複合體或對照組將人類CD34+BMC培養五天。透過流式細胞術決定CD34+CD90+圈選細胞之活細胞數量。
所得之結果係於圖17A與圖17B中描述,且代表Ab67(WT)抗體藥物複合體與Ab67(H435A)抗體藥物複合體(即,快半衰期)於體外培養(IC50 Ab67(WT)=41pM;IC50 Ab67(H435A)=39.9pM)期間能等效殺傷初級人類CD34+骨髓細胞(表8與表9)。
8
9
範例 17 ,抗 CD117 抗體之電荷變異體之特徵
對Ab55以及Ab67抗體進行毛細管等電聚焦以決定序列分化是否會影響抗體之生物物理特性。簡言之,將10至40微克之抗體於25或50°C下培育7天與15天,並根據標準製造商指引使用由Protein Simple所製造之Maurice儀器透過毛細管電泳方法進行分析。抗體樣本會移動至其等之電中性pH處。可根據相對總注入樣本於等電點以下所檢測之吸光度峰值識別酸性變異體。圖18中之電泳圖顯示出Ab55相較於Ab67具有複雜電荷異質分佈,Ab67具有較少變異體。因此,於壓力條件下Ab67所累積之酸性物質較少,並且整體上比Ab55更為穩定。
範例 18 ,利用抗 CD117 抗體藥物複合體進行活體內 HSC 去除試驗
進行活體內實驗以利用經改造Fc(即一種H435A Fc突變)評估Ab67,以決定半衰期減少是否會對抗CD117 Ab67抗體藥物複合體殺傷CD117表現細胞之能力造成影響。 利用人源化NSG小鼠(Jackson Laboratories)進行活體內HSC去除試驗。將各Ab67抗體與Ab67(H435A)抗體(即,以H435A Fc突變(EU索引)為特徵)與毒傘肽共軛結合以形成抗體藥物複合體,並以0.3mg/kg、0.1mg/kg或0.3mg /kg單次注射方式施用至人源化小鼠模型。於第21天收集骨髓,並透過流式細胞術決定CD34+細胞之絕對數量(圖19A)。亦於第21天收集血液並透過流式細胞術進行檢驗。顯示出治療或對照組治療小鼠之人類CD33+相對基線之百分比(圖19B)。
結果顯示,採用單次施用之治療方案後,相對於基線,以Ab67(H435A)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之人源化NSG小鼠展現人類CD33+骨髓細胞之顯著消除,並表示因早期前驅細胞去除之結果,使Ab67(H435A)抗體藥物複合體與Ab(WT)抗體藥物複合體能去除骨髓細胞。此外,與對照組相比,於單次施用抗體藥物複合體後21天,以Ab67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之人源化NSG小鼠展現骨髓中人類HSCs之顯著去除結果。因此,H435A突變對於含Ab67之抗體藥物複合體殺傷CD117表現細胞之能力未造成實質影響。
範例 19 :有效去除人類以及非人類靈長類 HSCs CD117 鵝膏蕈鹼抗體藥物複合體
以單次遞增或分次(Q3D × 2)劑量(3/組)評估雄性食蟹獼猴體內之NHP HSC去除情形。透過流式細胞術監測骨髓中HSC之含量。於整體研究中評估血液學與臨床化學。
於抗CD117快速半衰期後第7天觀察到骨髓中表現型HSCs與CFUs之靶向劑量依賴性下降,共軛結合鵝膏蕈鹼(Ab67; HC-67, LC-67)進行給藥後可觀察到單劑量0.3mg/kg具有>95%HSC去除(圖20)。抗CD117鵝膏蕈鹼誘導去除係為靶向性以及鵝膏蕈鹼依賴性,因非共軛結合抗體以及同型鵝膏蕈鹼未產生作用。值得注意地,於整體研究中白血球細胞與淋巴細胞數量為穩定,其展現出此策略將免去適應性免疫系統。血小板最低點發生於輸注後4至8天,並且為短暫且可逆之劑量依賴性。此亦發生於同型鵝膏蕈鹼,其表示此效果為脫靶效應(off-target)。分次劑量(0.2/0.2mg/kg Q3D x2)於0.3mg/kg下對所有細胞參數展現相似之潛能,並且於有效劑量下具優良耐受性(圖20)。如預期,快速半衰期抗CD117鵝膏蕈鹼係迅速消除,半衰期為15至18小時。總括而言,與鵝膏蕈鹼共軛結合之快速半衰期Ab67(H435A)於活體內展現消除NHP HSC以及前驅細胞之潛在性。
10 :序列總表
序列識別碼 描述 序列
SEQ ID NO: 1 CK6 CDR-H1 SYWIG
SEQ ID NO: 2 CK6 CDR-H2 IIYPGDSDTRYSPSFQG
SEQ ID NO: 3 CK6 CDR-H3 HGRGYNGYEGAFDI
SEQ ID NO: 4 CK6 CDR-L1 RASQGISSALA
SEQ ID NO: 5 CK6 CDR-L2 DASSLES
SEQ ID NO: 6 CK6 CDR-L3 CQQFNSYPLT
SEQ ID NO: 7 共有人類 Ab 重鏈可變域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DYAMS WVRQAPGKGLEWVAVISENGSDTYYADSVKG RFTISRDDSKNTLYLQMNSLRAEDTAVYYCARDRGGAVSYFDVW GQGTLVTVSS
SEQ ID NO: 8 共有人類 Ab 輕鏈可變域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DVSSYLAW YQQKPGKAPKLLIYAASSLE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YNSLPYT FGQGTKVEIKRT
SEQ ID NO: 9 Ab67 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 HC-67中所發現) hIgG1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 FTFSDADMD WVRQAPGKGLEWVG RTRNKAGSYTTEYAASVKG 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 AREPKYWIDFDL WGRGTLVTVSS
SEQ ID NO: 10 Ab67 輕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LC-67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S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SYIAPYT FGGGTKVEIK
SEQ ID NO: 11 Ab67 CDR-H1 FTFSDADMD
SEQ ID NO: 12 Ab67 CDR-H2 RTRNKAGSYTTEYAASVKG
SEQ ID NO: 13 Ab67 CDR-H3 AREPKYWIDFDL
SEQ ID NO: 14 Ab67 CDR-L1 RASQSISSYLN
SEQ ID NO: 15 Ab67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16 Ab67 CDR-L3 QQSYIAPYT
SEQ ID NO: 17 Ab67重鏈可變區域 (nucl) GAGGTGCAGCTGGTGGAGTCTGGGGGAGGCTTGGTCCAGCCTGGAG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CTCTGGATTCACCTTCAGTGACGCCGACATGGACTGGG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GTGGGTTGGCCGTACTAGAAACAAAGCAGGAAGTTACACCACAGAATACGCCGCGTCTGTGAAAGGCAGATTCACCATCTCAAGAGATGATTCAAAGAACTCA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AAACC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GAGAGCCTAAATACTGGATCGACTTCGACCTATGGGGGAGAGGTACCTTG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18 Ab67 輕鏈可變區域(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GCAAAGCTACATCGCCCCTTA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19 Ab55 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HC-55中所發現) hIgG1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 GTFRIYAIS WVRQAPGQGLEWMG GIIPDFGVANYAQKFQG 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 ARGGLDTDEFDL WGRGTLVTVSS
SEQ ID NO: 20 Ab55輕鏈可變區域(例如LC-55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N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GVSDIT FGGGTKVEIK
SEQ ID NO: 21 Ab55 CDR-H1 GTFRIYAIS
SEQ ID NO: 22 Ab55 CDR-H2 GIIPDFGVANYAQKFQG
SEQ ID NO: 23 Ab55 CDR-H3 ARGGLDTDEFDL
SEQ ID NO: 24 Ab55 CDR-L1 RASQSINSYLN
SEQ ID NO: 25 Ab55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26 Ab55 CDR-L3 QQGVSDIT
SEQ ID NO: 27 Ab55 重鏈可變區域(nucl) CAGGTGCAGCTGGTGCAGTCTGGGGCTGAGGTGAAGAAGCCTGGGTCCTCG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AGGCACCTTCCGAATCTATGCTATCAGCTGGGTGCGACAGGCCCCTGGACAAGGGCTTGAGTGGATGGGAGGGATCATCCCTGACTTCGGTGTAGCAAACTACGCACAGAAGTTCCAGGGCAGAGTCACGATTACCGCGGACGAATCCACGAGCACAGCCTACATGGAGCTGAGCAGCCTGAGATCT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GAGGTGGATTGGACACAGACGAGTTCGACCTATGGGGGAGAGGTACCTTG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28 Ab55 輕鏈可變區域 (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A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GCAAGGAGTCAGTGACAT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29 Ab54 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 HC-54中所發現) hIgG1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 GTFSSYAIS WVRQAPGQGLEWMG GIIPIFGTANYAQKFQG 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 ARGGLDTDEFDL WGRGTLVTVSS
SEQ ID NO: 30 Ab54 輕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LC-54中所發現) hKappa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N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GVSDIT FGGGTKVEIK
SEQ ID NO: 31 Ab54 CDR-H1 GTFSSYAIS
SEQ ID NO: 32 Ab54 CDR-H2 GIIPIFGTANYAQKFQG
SEQ ID NO: 33 Ab54 CDR-H3 ARGGLDTDEFDL
SEQ ID NO: 34 Ab54 CDR-L1 RASQSINSYLN
SEQ ID NO: 35 Ab54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36 Ab54 CDR-L3 QQGVSDIT
SEQ ID NO: 37 Ab54 重鏈可變區域 (nucl) CAGGTGCAGCTGGTGCAGTCTGGGGCTGAGGTGAAGAAGCCTGGGTCCTCG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AGGCACCTTCAGCAGCTATGCTATCAGCTGGGTGCGACAGGCCCCTGGACAAGGGCTTGAGTGGATGGGAGGGATCATCCCTATCTTTGGTACAGCAAACTACGCACAGAAGTTCCAGGGCAGAGTCACGATTACCGCGGACGAATCCACGAGCACAGCCTACATGGAGCTGAGCAGCCTGAGATCT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GAGGTGGATTGGACACAGACGAGTTCGACCTATGGGGGAGAGGTACCTTG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38 Ab54 輕鏈可變區域 (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A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GCAAGGAGTCAGTGACAT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39 Ab56 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HC-56中所發現) hIgG1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 GTFSLYAIS WVRQAPGQGLEWMG GIIPAFGTANYAQKFQG 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 ARGGLDTDEFDL WGRGTLVTVSS
SEQ ID NO: 40 Ab56 輕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LC-56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N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GVSDIT FGGGTKVEIK
SEQ ID NO: 41 Ab56 CDR-H1 GTFSLYAIS
SEQ ID NO: 42 Ab56 CDR-H2 GIIPAFGTANYAQKFQG
SEQ ID NO: 43 Ab56 CDR-H3 ARGGLDTDEFDL
SEQ ID NO: 44 Ab56 CDR-L1 RASQSINSYLN
SEQ ID NO: 45 Ab56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46 Ab56 CDR-L3 QQGVSDIT
SEQ ID NO: 47 Ab56 重鏈可變區域 (nucl) CAGGTGCAGCTGGTGCAGTCTGGGGCTGAGGTGAAGAAGCCTGGGTCCTCG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AGGCACCTTCAGCCTCTATGCTATCTCCTGGGTGCGACAGGCCCCTGGACAAGGGCTTGAGTGGATGGGAGGGATCATCCCTGCCTTCGGTACCGCAAACTACGCACAGAAGTTCCAGGGCAGAGTCACGATTACCGCGGACGAATCCACGAGCACAGCCTACATGGAGCTGAGCAGCCTGAGATCT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GAGGTGGATTGGACACAGACGAGTTCGACCTATGGGGGAGAGGTACCTTG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48 Ab56 輕鏈可變區域(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A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GCAAGGAGTCAGTGACAT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49 Ab57 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 HC-57中所發現) hIgG1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 GTFSLYAIS WVRQAPGQGLEWMG GIIPHFGLANYAQKFQG 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 ARGGLDTDEFDL WGRGTLVTVSS
SEQ ID NO: 50 Ab57 輕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LC-57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N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GVSDIT FGGGTKVEIK
SEQ ID NO: 51 Ab57 CDR-H1 GTFSLYAIS
SEQ ID NO: 52 Ab57 CDR-H2 GIIPHFGLANYAQKFQG
SEQ ID NO: 53 Ab57 CDR-H3 ARGGLDTDEFDL
SEQ ID NO: 54 Ab57 CDR-L1 RASQSINSYLN
SEQ ID NO: 55 Ab57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56 Ab57 CDR-L3 QQGVSDIT
SEQ ID NO: 57 Ab57 重鏈可變區域(nucl) CAGGTGCAGCTGGTGCAGTCTGGGGCTGAGGTGAAGAAGCCTGGGTCCTCG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AGGCACCTTCTCCCTCTATGCTATCAGCTGGGTGCGACAGGCCCCTGGACAAGGGCTTGAGTGGATGGGAGGGATCATCCCTCACTTCGGTCTCGCAAACTACGCACAGAAGTTCCAGGGCAGAGTCACGATTACCGCGGACGAATCCACGAGCACAGCCTACATGGAGCTGAGCAGCCTGAGATCT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GAGGTGGATTGGACACAGACGAGTTCGACCTATGGGGGAGAGGTACCTTG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58 Ab57 輕鏈可變區域(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A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GCAAGGAGTCAGTGACAT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59 Ab58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 HC-58中所發現) hIgG1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 FTFSNYAMS WVRQAPGKGLEWVS AISGSGGSTYYADSVKG 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 AKGPPTYHTNYYYMDV WGKGTTVTVSS
SEQ ID NO: 60 Ab58 輕鏈可變區域(例如於 LC-58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VSASVGDRVTITC RASQGISSWLA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TNSFPYT FGGGTKVEIK
SEQ ID NO: 61 Ab58 CDR-H1 FTFSNYAMS
SEQ ID NO: 62 Ab58 CDR-H2 AISGSGGSTYYADSVKG
SEQ ID NO: 63 Ab58 CDR-H3 AKGPPTYHTNYYYMDV
SEQ ID NO: 64 Ab58 CDR-L1 RASQGISSWLA
SEQ ID NO: 65 Ab58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66 Ab58 CDR-L3 QQTNSFPYT
SEQ ID NO: 67 Ab58 重鏈可變區域(nucl) GAGGTGCAGCTGTTGGAGTCTGGGGGAGGCTTGGTACAGCCTGGGG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CTCTGGATTCACCTTTAGCAATTATGCCATGAGCTGGG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GTGGGTCTCAGCTATTAGTGGTAGTGGTGGTAGCACATACTACGCAGACTCCGTGAAGGGCCGGTTCACCATCTCCAGAGACAATTCCAAGAACACG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GAGCC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AGGGCCCTCCTACATACCACACAAACTACTACTACATGGACGTATGGGGCAAGGGTACAACT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68 Ab58 輕鏈可變區域(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TTCCG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TCGGGCGAGTCAGGGTATTAGCAGCTGGTTAGC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AGCAAACAAATAGTTTCCCTTA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69 Ab61 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HC-61中所發現) hIgG1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 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 FTFSSYVMI WVRQAPGKGLEWVS SISGDSVTTYYADSVKG 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 AKGPPTYHTNYYYMDV WGKGTTVTVSS
SEQ ID NO: 70 Ab61 輕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 LC-61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VSASVGDRVTITC RASQGISSWLA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TNSFPYT FGGGTKVEIK
SEQ ID NO: 71 Ab61 CDR-H1 FTFSSYVMI
SEQ ID NO: 72 Ab61 CDR-H2 SISGDSVTTYYADSVKG
SEQ ID NO: 73 Ab61 CDR-H3 AKGPPTYHTNYYYMDV
SEQ ID NO: 74 Ab61 CDR-L1 RASQGISSWLA
SEQ ID NO: 75 Ab61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76 Ab61 CDR-L3 QQTNSFPYT
SEQ ID NO: 77 Ab61 重鏈可變區域(nucl) GAGGTGCAGCTGTTGGAGTCTGGGGGAGGCTTGGTACAGCCTGGGG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CTCTGGATTCACCTTTAGCAGCTATGTCATGATCTGGG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GTGGGTCTCAAGCATTAGTGGTGACAGCGTAACAACATACTACGCAGACTCCGTGAAGGGCCGGTTCACCATCTCCAGAGACAATTCCAAGAACACG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GAGCC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AGGGCCCTCCTACATACCACACAAACTACTACTACATGGACGTATGGGGCAAGGGTACAACT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78 Ab61輕鏈可變區域 (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TTCCG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TCGGGCGAGTCAGGGTATTAGCAGCTGGTTAGC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AGCAAACAAATAGTTTCCCTTA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79 Ab66 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HC-66中所發現) hIgG1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 FTFSDHYMD WVRQAPGKGLEWVG RTRNKASSYTTEYAASVKG 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 AREPKYWIDFDL WGRGTLVTVSS
SEQ ID NO: 80 Ab66 輕鏈可變區域(例如於 LC-66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S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SYIAPYT FGGGTKVEIK
SEQ ID NO: 81 Ab66 CDR-H1 FTFSDHYMD
SEQ ID NO: 82 Ab66 CDR-H2 RTRNKASSYTTEYAASVKG
SEQ ID NO: 83 Ab66 CDR-H3 AREPKYWIDFDL
SEQ ID NO: 84 Ab66 CDR-L1 RASQSISSYLN
SEQ ID NO: 85 Ab66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86 Ab66 CDR-L3 QQSYIAPYT
SEQ ID NO: 87 Ab66 重鏈可變區域(nucl) GAGGTGCAGCTGGTGGAGTCTGGGGGAGGCTTGGTCCAGCCTGGAG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CTCTGGATTCACCTTCAGTGACCACTACATGGACTGGG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GTGGGTTGGCCGTACTAGAAACAAAGCTAGTAGTTACACCACAGAATACGCCGCGTCTGTGAAAGGCAGATTCACCATCTCAAGAGATGATTCAAAGAACTCA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AAACC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GAGAGCCTAAATACTGGATCGACTTCGACCTATGGGGGAGAGGTACCTTG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88 Ab66 輕鏈可變區域 (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GCAAAGCTACATCGCCCCTTA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89 Ab68 重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 HC-68中所發現) hIgG1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EVQLVESGGGLVQPGRSLRLSCTASG FTFSDHDMN WVRQAPGKGLEWVG RTRNAAGSYTTEYAASVKG 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 AREPKYWIDFDL WGRGTLVTVSS
SEQ ID NO: 90 Ab68 輕鏈可變區域 (例如於 LC-68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S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SYIAPYT FGGGTKVEIK
SEQ ID NO: 91 Ab68 CDR-H1 FTFSDHDMN
SEQ ID NO: 92 Ab68 CDR-H2 RTRNAAGSYTTEYAASVKG
SEQ ID NO: 93 Ab68 CDR-H3 AREPKYWIDFDL
SEQ ID NO: 94 Ab68 CDR-L1 RASQSISSYLN
SEQ ID NO: 95 Ab68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96 Ab68 CDR-L3 QQSYIAPYT
SEQ ID NO: 97 Ab68 重鏈可變區域(nucl) GAGGTGCAGCTGGTGGAGTCTGGGGGAGGCTTGGTACAGCCAGGGCGGTCCCTGAGACTCTCCTGTACAGCTTCTGGATTCACCTTCAGTGACCACGACATGAACTGGG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GTGGGTTGGCCGTACTAGAAACGCCGCTGGAAGTTACACCACAGAATACGCCGCGTCTGTGAAAGGCAGATTCACCATCTCAAGAGATGATTCAAAGAACTCA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AAACC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GAGAGCCTAAATACTGGATCGACTTCGACCTATGGGGGAGAGGTACCTTG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98 Ab68 輕鏈可變區域 (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GCAAAGCTACATCGCCCCTTA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99 Ab69重鏈可變區域(例如於 HC-69中所發現) hIgG1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 FTFVDHDMD WVRQAPGKGLEWVG RTRNKLGSYTTEYAASVKG 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 AREPKYWIDFDL WGRGTLVTVSS
SEQ ID NO: 100 Ab69輕鏈可變區域(例如於LC-69中所發現) hKappa 骨架 (以粗體表示CDRs) DIQMTQSPSSLSASVGDRVTITC RASQSISSYLN WYQQKPGKAPKLLIY AASSLQS 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 QQSYIAPYT FGGGTKVEIK
SEQ ID NO: 101 Ab69 CDR-H1 FTFVDHDMD
SEQ ID NO: 102 Ab69 CDR-H2 RTRNKLGSYTTEYAASVKG
SEQ ID NO: 103 Ab69 CDR-H3 AREPKYWIDFDL
SEQ ID NO: 104 Ab69 CDR-L1 RASQSISSYLN
SEQ ID NO: 105 Ab69 CDR-L2 AASSLQS
SEQ ID NO: 106 Ab69 CDR-L3 QQSYIAPYT
SEQ ID NO: 107 Ab69 重鏈可變區域 (nucl) GAGGTGCAGCTGGTGGAGTCTGGGGGAGGCTTGGTCCAGCCTGGAG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CTCTGGATTCACCTTCGTAGACCACGACATGGACTGGG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GTGGGTTGGCCGTACTAGAAACAAACTAGGAAGTTACACCACAGAATACGCCGCGTCTGTGAAAGGCAGATTCACCATCTCAAGAGATGATTCAAAGAACTCA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AAACCGAGGACACGGCGGTGTACTACTGCGCCAGAGAGCCTAAATACTGGATCGACTTCGACCTATGGGGGAGAGGTACCTTGGTCACCGTCTCCTCA
SEQ ID NO: 108 Ab69輕鏈可變區域(nucl)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GCAAAGCTACATCGCCCCTTACACTTTTGGCGGAGGGACCAAGGTTGAGATCAAA
SEQ ID NO: 109 Ab67 輕鏈 L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NWYQQKPGK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YIAPYTFGGGTKV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110 Ab67 重鏈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DADMDWVRQAPGKGLEWVGRTRNKAGSYTTEYAASVKG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AREPKYWID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11 Ab67 重鏈 (D265C)*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DADMDWVRQAPGKGLEWVGRTRNKAGSYTTEYAASVKG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AREPKYWID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12 Ab67 重鏈 (L234A / L235A / D265C)*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DADMDWVRQAPGKGLEWVGRTRNKAGSYTTEYAASVKG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AREPKYWID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AA 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13 Ab67 重鏈(D265C / H435A)*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DADMDWVRQAPGKGLEWVGRTRNKAGSYTTEYAASVKG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AREPKYWID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A YTQKSLSLSPGK
SEQ ID NO: 114 Ab67 重鏈(L234A / L235A / D265C / H435A)*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DADMDWVRQAPGKGLEWVGRTRNKAGSYTTEYAASVKGRFTISRDDSKNSLYLQMNSLKTEDTAVYYCAREPKYWID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AA 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A YTQKSLSLSPGK
SEQ ID NO: 115 Ab55 輕鏈 L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NSYLNWYQQKPGK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GVSDITFGGGTKV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116 Ab55 重鏈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RIYAISWVRQAPGQGLEWMGGIIPDFGVAN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GGLDTDE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17 Ab55 重鏈 (D265C)*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RIYAISWVRQAPGQGLEWMGGIIPDFGVAN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GGLDTDE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18 Ab55 重鏈(L234A / L235A / D265C)*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RIYAISWVRQAPGQGLEWMGGIIPDFGVAN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GGLDTDE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AA 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19 Ab55 重鏈 (D265C / H435A)*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RIYAISWVRQAPGQGLEWMGGIIPDFGVAN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GGLDTDE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A YTQKSLSLSPGK
SEQ ID NO: 120 Ab55 重鏈(L234A / L235A / D265C / H435A)* HC 恆定區以劃線表示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RIYAISWVRQAPGQGLEWMGGIIPDFGVAN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GGLDTDEFDLWGR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AA 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A YTQKSLSLSPGK
SEQ ID NO: 121 LC-54, LC-55, LC-56, LC-57, LC-58, LC-61, LC-66, LC-67, LC-68, LC-69之輕鏈恆定區 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122 WT 之重鏈恆定區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 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 YTQKSLSLSPGK
SEQ ID NO: 123 重鏈恆定區 (D265C)*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24 重鏈恆定區 (L234A / L235A / D265C)*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AA 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25 重鏈恆定區 (H435A / D265C)*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A YTQKSLSLSPGK
SEQ ID NO: 126 重鏈恆定區(L234A / L235A / H435A / D265C)*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AA 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C 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A YTQKSLSLSPGK
SEQ ID NO: 127 可變重鏈CDR1之共有序列 (Abs 54-57) GTF(S/R)(S/I/L)YAIS
SEQ ID NO: 128 可變重鏈CDR2之共有序列(Abs 54-57) GIIP(I/D/A/H)FG(T/V/L)ANYAQKFQG
SEQ ID NO: 129 可變重鏈 CDR3 (Abs 54-57) ARGGLDTDEFDL
SEQ ID NO: 130 可變輕鏈 CDR1 (Abs 54-57) RASQSINSYLN
SEQ ID NO: 131 可變輕鏈 CDR2 (Abs 54-57) AASSLQS
SEQ ID NO: 132 可變輕鏈 CDR3 (Abs 54-57) QQGVSDIT
SEQ ID NO: 133 可變重鏈CDR1之共有序列 (Abs 58, 61) FTFS(N/S)Y(A/V)M(S/I)
SEQ ID NO: 134 可變重鏈CDR2之共有序列(Abs 58, 61) (A/S)ISG(S/D)(G/S)(G/V)(S/T)TYYADSVKG
SEQ ID NO: 135 可變重鏈 CDR3 (Abs 58, 61) AKGPPTYHTNYYYMDV
SEQ ID NO: 136 可變輕鏈CDR1 (Abs 58, 61) RASQGISSWLA
SEQ ID NO: 137 可變輕鏈CDR2 (Abs 58, 61) AASSLQS
SEQ ID NO: 138 可變輕鏈CDR3 (Abs 58, 61) QQTNSFPYT
SEQ ID NO: 139 可變重鏈CDR1之共有序列(Abs 66-69) FTF(S/V)D(H/A)(Y/D)M(D/N)
SEQ ID NO: 140 可變重鏈CDR2之共有序列(Abs 66-69) RTRN(K/A)(A/L)(S/G)SYTTEYAASVKG
SEQ ID NO: 141 可變重鏈CDR3 (Abs 66-69) AREPKYWIDFDL
SEQ ID NO: 142 可變輕鏈 CDR1 (Abs 66-69) RASQSISSYLN
SEQ ID NO: 143 可變輕鏈CDR2 (Abs 66-69) AASSLQS
SEQ ID NO: 144 可變輕鏈 CDR3 (Abs 66-69) QQSYIAPYT
SEQ ID NO: 145 人類 CD117 (肥大細胞/幹細胞生長因子受體Kit 異構體 1 前驅物) 蛋白質 NCBI Reference Sequence: NP_000213.1 MRGARGAWDFLCVLLLLLRVQTGSSQPSVSPGEPSPPSIHPGKSDLIVRVGDEIRLLCTDPGFVKWTFEILDETNENKQNEWITEKAEATNTGKYTCTNKHGLSNSIYVFVRDPAKLFLVDRSLYGKEDNDTLVRCPLTDPEVTNYSLKGCQGKPLPKDLRFIPDPKAGIMIKSVKRAYHRLCLHCSVDQEGKSVLSEKFILKVRPAFKAVPVVSVSKASYLLREGEEFTVTCTIKDVSSSVYSTWKRENSQTKLQEKYNSWHHGDFNYERQATLTISSARVNDSGVFMCYANNTFGSANVTTTLEVVDKGFINIFPMINTTVFVNDGENVDLIVEYEAFPKPEHQQWIYMNRTFTDKWEDYPKSENESNIRYVSELHLTRLKGTEGGTYTFLVSNSDVNAAIAFNVYVNTKPEILTYDRLVNGMLQCVAAGFPEPTIDWYFCPGTEQRCSASVLPVDVQTLNSSGPPFGKLVVQSSIDSSAFKHNGTVECKAYNDVGKTSAYFNFAFKGNNKEQIHPHTLFTPLLIGFVIVAGMMCIIVMILTYKYLQKPMYEVQWKVVEEINGNNYVYIDPTQLPYDHKWEFPRNRLSFGKTLGAGAFGKVVEATAYGLIKSDAAMTVAVKMLKPSAHLTEREALMSELKVLSYLGNHMNIVNLLGACTIGGPTLVITEYCCYGDLLNFLRRKRDSFICSKQEDHAEAALYKNLLHSKESSCSDSTNEYMDMKPGVSYVVPTKADKRRSVRIGSYIERDVTPAIMEDDELALDLEDLLSFSYQVAKGMAFLASKNCIHRDLAARNILLTHGRITKICDFGLARDIKNDSNYVVKGNARLPVKWMAPESIFNCVYTFESDVWSYGIFLWELFSLGSSPYPGMPVDSKFYKMIKEGFRMLSPEHAPAEMYDIMKTCWDADPLKRPTFKQIVQLIEKQISESTNHIYSNLANCSPNRQKPVVDHSVRINSVGSTASSSQPLLVHDDV
SEQ ID NO: 146 人類 CD117 (肥大細胞/幹細胞生長因子受體Kit 異構體 2 前驅物) 蛋白質 NCBI Reference Sequence: NP_001087241.1 MRGARGAWDFLCVLLLLLRVQTGSSQPSVSPGEPSPPSIHPGKSDLIVRVGDEIRLLCTDPGFVKWTFEILDETNENKQNEWITEKAEATNTGKYTCTNKHGLSNSIYVFVRDPAKLFLVDRSLYGKEDNDTLVRCPLTDPEVTNYSLKGCQGKPLPKDLRFIPDPKAGIMIKSVKRAYHRLCLHCSVDQEGKSVLSEKFILKVRPAFKAVPVVSVSKASYLLREGEEFTVTCTIKDVSSSVYSTWKRENSQTKLQEKYNSWHHGDFNYERQATLTISSARVNDSGVFMCYANNTFGSANVTTTLEVVDKGFINIFPMINTTVFVNDGENVDLIVEYEAFPKPEHQQWIYMNRTFTDKWEDYPKSENESNIRYVSELHLTRLKGTEGGTYTFLVSNSDVNAAIAFNVYVNTKPEILTYDRLVNGMLQCVAAGFPEPTIDWYFCPGTEQRCSASVLPVDVQTLNSSGPPFGKLVVQSSIDSSAFKHNGTVECKAYNDVGKTSAYFNFAFKEQIHPHTLFTPLLIGFVIVAGMMCIIVMILTYKYLQKPMYEVQWKVVEEINGNNYVYIDPTQLPYDHKWEFPRNRLSFGKTLGAGAFGKVVEATAYGLIKSDAAMTVAVKMLKPSAHLTEREALMSELKVLSYLGNHMNIVNLLGACTIGGPTLVITEYCCYGDLLNFLRRKRDSFICSKQEDHAEAALYKNLLHSKESSCSDSTNEYMDMKPGVSYVVPTKADKRRSVRIGSYIERDVTPAIMEDDELALDLEDLLSFSYQVAKGMAFLASKNCIHRDLAARNILLTHGRITKICDFGLARDIKNDSNYVVKGNARLPVKWMAPESIFNCVYTFESDVWSYGIFLWELFSLGSSPYPGMPVDSKFYKMIKEGFRMLSPEHAPAEMYDIMKTCWDADPLKRPTFKQIVQLIEKQISESTNHIYSNLANCSPNRQKPVVDHSVRINSVGSTASSSQPLLVHDDV
*Fc殘基係根據Kabat等人之EU索引編號
其他實施例
本發明說明書中所提及之所有刊物、專利案以及專利申請案皆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其程度如同各獨立刊物或專利申請案以特定以及單獨方式表明透過引用方式併入。
雖然已結合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能進行進一步修改,並用以包含本發明之任何變化、用途或適應性,其等通常為本發明之原理並且包括偏離本發明之變更,其係為本發明所屬領域已知或慣用實施方式,可應用於上述之重要特徵並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其他實施例係落入申請專利範圍中。
圖1顯示於濃度為33.3nM與11nM經標示之純化IgG(與感測器相關)對經純化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332-SR)之生物膜干涉技術(BLI)之結合測量結果,以時間函數表示。
圖2A與圖2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增殖試驗之結果,其顯示各經標示之抗體對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幹細胞因子(SCF)依賴性增殖之劑量依賴性(dose-dependent)影響。於3100mAb、HC-67/LC-67(即Ab67)IgG或對照組存在下,描繪透過流式細胞術所決定總活細胞數量(圖2A)或活CD34+ CD90+細胞數量(圖2B)(y軸)對3100mAb、HC-67/LC-67(即Ab6 7)IgG或對照組濃度(x軸)之函數圖形。
圖3A與3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殺傷試驗之結果,其顯示各經標示之抗體藥物複合體對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存活率(viability)之劑量依賴性影響。於存在HC-67/LC-67抗體藥物複合體(即Ab67 ADC)、或控制組下,描繪總活細胞數量(圖3A)或活CD34+CD90+細胞數量(圖3B)(y軸)對HC-67/LC-67抗體藥物複合體(即Ab67 ADC)或對照組濃度(x軸)之函數圖形。
圖4顯示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對濃度為33.3nM與11nM經標示之純化IgG(與感測器相關)對經純化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之結合測量結果,以時間函數表示。
圖5A與圖5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增殖試驗之結果,其顯示各經標示之抗體對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幹細胞因子(SCF)依賴性增殖之劑量依賴性(dose-dependent)影響。於3100mAb、HC-55/LC-55(Ab55 IgG)或對照組存在下,描繪透過流式細胞術所決定總活細胞數量(圖5A)或活CD34+ CD90+細胞數量(圖5B)(y軸)對3100mAb、HC-55/LC-55(Ab55 IgG)或對照組濃度(x軸)之函數圖形。
圖6A與圖6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殺傷試驗之結果,其顯示各經標示之抗體藥物複合體對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存活率之劑量依賴性影響。於存在HC-55/LC-55抗體藥物複合體(Ab55 ADC)、或對照組下,描繪總活細胞數量(圖6A)或活CD34+CD90+細胞數量(圖6B)濃度(y軸)對HC-55/LC-55抗體藥物複合體(Ab55 ADC)或對照組濃度(x軸)之函數圖。
圖7A與圖7B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對濃度為33.3nM與11nM經標示之純化IgG(與感測器相關)對經純化人類CD117胞外域(R&D Systems #332-SR)之結合測量,以時間函數表示。Ab54、Ab55、Ab56、Ab57、Ab58及Ab61之結果係於圖7A所示。Ab66、Ab67、Ab68及Ab69之結果係於圖7B所示。
圖8A與8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殺傷試驗之結果,其顯示透過Celltiter Glo以冷光(RLU)測量Kasumi-1細胞存活率。Ab54、Ab55、Ab56、Ab57、Ab58及Ab61之結果係於圖8A所示。Ab66、Ab67、Ab68及Ab69之結果係於圖8B所示。
圖9以圖表形式描繪於圖8A及圖8B中所示體外細胞殺傷試驗之殺傷曲線下面積之量化。
圖10A與圖10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增殖試驗之結果,其顯示各經標示之抗體對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幹細胞因子(SCF)依賴性增殖之影響。於存在經標示抗體或對照組(CK6)下,描繪透過流式細胞術所決定之總活細胞數量(y軸)對抗體濃度(x軸)之函數圖形。Ab54、Ab55、Ab56、Ab57、Ab58及Ab61之結果係於圖10A所示。Ab66、Ab67、Ab68及Ab69之結果係於圖10B所示。
圖11A與圖11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增殖試驗,其顯示各經標示之抗體對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幹細胞因子(SCF)依賴性增殖之影響。於存在經標示抗體或對照組(CK6)下,描繪透過流式細胞術所決定之活CD34+CD90+細胞數量(y軸)對抗體濃度(x軸)之函數圖形。Ab54、Ab55、Ab56、Ab57、Ab58及Ab61之結果係於圖11A所示。Ab66、Ab67、Ab68及Ab69之結果係於圖11B所示。
圖12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交叉阻斷試驗之結果,於其中評估CK6或人類SCF(y軸)與Ab55或Ab67相關CD117之結合,以時間(x軸)函數表示。
圖13A顯示透過BLI所決定人類或小鼠SCF與人類CD117胞外域之結合(y軸),以時間(x軸)函數表示。接著如圖13B所示,體外交叉試驗顯示人類或小鼠SCF對Ab67相關CD117之結合(y軸),以時間(x軸)函數表示。
圖14A與14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內化試驗之結果。於以hIgG1、拮抗劑抗體、中和抗體或SCF培育24小時後,於人類骨髓CD34+細胞上評估表面CD117之百分比(圖14A)。亦評估表面IgG相對應百分比,以時間函數表示(圖14B)。
圖15A至圖15C以圖表形式描繪Ab67與Ab55抗體藥物複合體對Kasumi-1細胞(圖15A)或初級人類幹細胞(圖15B與圖15C)之體外細胞傷殺試驗。圖15A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殺傷試驗之結果,其顯示透過Celltiter Glo以冷光(RLU)測量Kasumi-1細胞存活率對HC-55/LC-55抗體藥物複合體(Ab55 ADC)、HC-67/LC-67抗體藥物複合體(Ab67 ADC)或對照組濃度之函數圖形。圖15B與圖15C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殺傷試驗之結果,於HC-55/LC-55抗體藥物複合體(Ab55 ADC)、HC-67/LC-67抗體藥物複合體(Ab67 ADC)或對照組存在下,根據總活細胞數量(圖15B)或活CD34+CD90+細胞數量(圖15C)(y軸)顯示各經標示抗體藥物複合體對人類CD34+骨髓細胞之存活率之劑量依賴性影響對抗體濃度(x軸)之函數圖形。
圖16A至圖16F描繪層析圖,其顯示經標示抗體於7天後(CK6對照組(圖16A))、HC-55/LC-55(Ab55;圖16B)或HC-67/LC-67(Ab67;圖16C),或於15天後(CK6對照組(圖16D))、HC-55/LC-55(Ab55;圖16E)或HC-67/LC-67(Ab67;圖16F)於指示培養條件下透過疏水性作用層析法進行分析後之沖提曲線。
圖17A與圖17B以圖表形式描繪體外細胞殺傷試驗之結果,其顯示活CD34+CD90+細胞數量作為Ab67(WT)抗體藥物複合體(即WT半衰期)或Ab67(H435A)抗體藥物複合體(即快半衰期)之函數圖形。
圖18以圖表形式描繪電泳圖,其顯示於指定培育條件(x軸)下透過毛細管電泳測定於經標示抗體中之酸性變異體之電荷異質性圖形。
圖19A與圖19B以圖表形式描繪活體內細胞去除試驗之結果,其顯示以劑量為0.1mg/kg之Ab67(H435A)抗體藥物複合體(即快半衰期)或Ab67(WT)抗體藥物複合體(即WT半衰期)選擇性去除人源化NSG小鼠中之人類HSCs。於圖19A中顯示於單次施用0.03mg/kg、0.1mg/kg或0.3mg/kg抗體藥物複合體後21天,以Ab67(H435A)抗體藥物複合體、Ab67(WT)抗體藥物複合體或對照組治療之小鼠其骨髓中CD34+細胞之絕對數量。於治療前(經標準化至基線)以Ab67(H435A)抗體藥物複合體、Ab67(WT)抗體藥物複合體或對照組治療後之小鼠,其周邊血液中所表現之人類骨髓細胞百分比,亦係以細胞群之百分比所示於此(圖19B)。
圖20以圖表形式描繪活體內細胞去除試驗之結果,其顯示以單劑量0.3mg/kg或分次劑量0.2 mg/kg Q3Dx2之Ab67(H435A)抗體藥物複合體(即快半衰期)選擇性去除食蟹獼猴中之食蟹獼猴HSCs。顯示出以經指定劑量方案對雄性食蟹獼猴給藥以自其骨髓分離出之CD34+CD90+CD45RA-(表現型HSCs)之絕對數量(平均+/-SEM)。
圖21A與圖21B描繪拮抗劑抗體Ab54、Ab55、Ab66與Ab67之重鏈可變區域(VH;圖21A)與輕鏈可變區域(LH;圖21B)之多重序列比對。各可變區域之互補性決定區係經標示。
圖22A與圖22B描繪中和抗體Ab58與Ab61之重鏈可變區域(VH;圖22A)與輕鏈可變區域(LH;圖22B)之多重序列比對。各可變區域之互補性決定區係經標示。
圖23A與圖23B描繪中和抗體Ab66、Ab67、Ab68與Ab69之重鏈可變區域(VH;圖23A)與輕鏈可變區域(LH;圖23B)之多重序列比對。各可變區域之互補性決定區係經標示。

Claims (82)

  1. 一種經分離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b)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2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c)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4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4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d)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5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5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5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5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5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5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e)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6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6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6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6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6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6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f)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7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7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7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g)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8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8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8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8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8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h)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i)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9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9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9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9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9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9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 (j)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1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0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0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包含SEQ ID NO:10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0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2. 一種經分離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12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2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2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1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其中該抗體或其抗源片段為一拮抗劑抗體。
  3. 一種經分離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1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1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 b)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1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一CDR1域,該CDR1域包含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含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含SEQ ID NO:14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一中和抗體。
  4. 一種經分離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2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b)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1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2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c)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d)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4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5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e)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5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f)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6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7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g)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7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8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h)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i)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8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9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 (j)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9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括SEQ ID NO:10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測量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解離速率(KOFF )為由1 x 10-2 至1 x 10-3 、1 x 10-3 至1 x 10-4 、1 x 10-5 至1 x 10-6 、1 x 10-6 至1 x 10-7 及1 x 10-7 至1 x 10-8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CD117之KD 值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試驗測得為由至多100 nM、至多90 nM、至多80 nM、至多70 nM、至多60 nM、至多50 nM、至多40 nM、至多30 nM、至多20 nM、至多10 nM、至多8 nM、至多6 nM、至多4 nM、至多2 nM及至多1 nM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來自人類。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一完整抗體。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一IgG。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IgG為由IgG1以及IgG4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一單株抗體。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重鏈恆定區,其包括SEQ ID NO:1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或一輕鏈恆定區,其包括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13.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Fc區域,其包含至少一胺基酸取代,其係選自由D265C、H435A、L234AA及L235A(根據EU索引編號)所組成之群組。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區域包含D265C、L234A以及L235A(根據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取代。
  15. 一種完整抗CD117人類抗體,其包含一輕鏈,該輕鏈包括SEQ ID NO:1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重鏈,該重鏈包括一胺基酸序列,其係選自由SEQ ID NO:110、SEQ ID NO:111、SEQ ID NO:112、SEQ ID NO:113以及SEQ ID NO:114所組成之群組。
  16. 一種完整抗CD117人類抗體,其包含一輕鏈,該輕鏈包括SEQ ID NO:1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重鏈,該重鏈包括一胺基酸序列,其係選自由SEQ ID NO:116、SEQ ID NO:117、SEQ ID NO:118、SEQ ID NO:119以及SEQ ID NO:120所組成之群組。
  17. 一種去除人類患者中CD117+細胞群之方法,包含將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施用予該人類患者。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去除人類患者中CD117+細胞群之方法,其中該人類患者係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
  19. 一種治療患有血液性癌症之人類之方法,包含將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之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施用予該患有血液性癌症之人類。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治療患有血液性癌症之人類之方法,其中該血液性癌症為白血病。
  21.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及一藥學上可接受載體。
  22. 一種複合體,其包含經由一連接子與一細胞毒素共軛結合之一抗CD117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細胞毒素係選自由毒傘肽、綠膿桿菌外毒素A、脫三角梅蛋白、白喉毒素、皂草素、美登素、類美登素、奧瑞他汀、蒽環類藥物、卡利奇黴素、伊立替康、SN-38、雙聯黴素、吡咯並苯並二氮䓬、吡咯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及吲哚啉並苯並二氮䓬二聚體所組成之群組。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毒傘肽係選自由α鵝膏蕈鹼、β鵝膏蕈鹼、γ鵝膏蕈鹼、ε鵝膏蕈鹼、三羥基毒傘肽、三羥基鵝膏毒肽醯胺、一羥基毒傘肽醯胺、一羥基鵝膏毒肽羧酸及鵝膏無毒環肽原所組成之群組。
  25. 一種化學式表示為Ab-Z-L-Am之複合體,其中該Ab為專一性結合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L為一連接子,該Z為一化學部分,且該Am為一毒傘肽,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一中和抗體,其當結合至一CD117表現細胞時能進行內化,並且具有一人類CD117解離速率(KOFF ),其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測得為1x10-3 至1x10-6 s-1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中和抗體包含 a)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1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1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1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1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1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1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 b)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1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1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1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14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27. 一種化學式表示為Ab-Z-L-Am之複合體,其中該Ab為能結合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L為一連接子,該Z為一化學部分,以及該Am為一毒傘肽,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b)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2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c)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4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4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d)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5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5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5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5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5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5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e)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6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6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6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6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6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6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f)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7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7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7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g)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8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8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8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8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8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h)一抗CD11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1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i)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9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9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9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9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9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9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 (j)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1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10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10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一CDR1域,該CDR1域包括SEQ ID NO:10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一CDR2域,該CDR2域包括SEQ ID NO:10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CDR3域,該CDR3域包括SEQ ID NO:1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28. 一種化學式表示為Ab-Z-L-Am之複合體,其中Ab為結合CD117之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L為一連接子,Z為一化學部分,以及Am為一毒傘肽,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2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b)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1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2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c)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d)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4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5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e)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5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f)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6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7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g)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7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8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h)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i)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8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9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 (j)一重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9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輕鏈可變區域,其包含SEQ ID NO:10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29.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毒傘肽連接子複合體係以化學式(I )表示, 其中,R1 為選自由H、OH、ORA 及ORC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2 為選自由H、OH、ORB 及ORC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選自由H、RC 及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4 、R5 、R6 與R7 各為獨立選自由H、OH、ORC 、ORD 、RC 及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8 為選自由OH、NH2 、ORC 、ORD 、NHRC 及NRC 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9 為選自由H、OH、ORC 及O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X為選自由-S-、-S(O)-及-SO2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C 為-L-Z; RD 為選自由選擇性取代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及選擇性取代雜芳基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L為選自由選擇性取代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及其等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且 Z為一化學部分,其係由存在於該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 其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L-Z為選自由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31.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Am係以化學式(IA )表示 其中R1 為選自由H、OH、ORA 及ORC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2 為選自由H、OH、ORB 及ORC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選自由H、RC 以及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4 、R5 、R6 與R7 各為獨立選自由H、OH、ORC 、ORD 、RC 及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8 為選自由OH、NH2 、ORC 、ORD 、NHRC 及NRC 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9 為選自由H、OH、ORC 及O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X為選自由-S-、-S(O)-及-SO2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C 為-L-Z; RD 為選自由選擇性取代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及選擇性取代雜芳基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L為選自由選擇性取代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及其等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且 Z為一化學部分,其係由存在於該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 其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L-Z為
  33.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Am-L-Z-Ab為
  34.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Am-L-Z係以化學式(IB )表示 其中R1 為選自由H、OH、ORA 及ORC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2 為選自由H、OH、ORB 及ORC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形成一選擇性取代5員雜環烷基; R3 為選自由H、RC 及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4 、R5 、R6 與R7 各為獨立選自由H、OH、ORC 、ORD 、RC 及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8 為選自由OH、NH2 、ORC 、ORD 、NHRC 及NRC 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9 為選自由H、OH、ORC 及ORD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X為選自由-S-、-S(O)-及-SO2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C 為-L-Z; RD 為選自由選擇性取代C1 -C6 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炔基、選擇性取代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環烷基、選擇性取代芳基及選擇性取代雜芳基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L為選自由選擇性取代C1 -C6 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1 -C6 雜伸烷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烯基、選擇性取代C2 -C6 伸炔基、選擇性取代C2 -C6 雜伸炔基、選擇性取代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雜伸環烷基、選擇性取代伸芳基、選擇性取代雜伸芳基、胜肽、雙肽、-(C=O)-及其等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且 Z為一化學部分,其係由存在於該L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 其中,Am僅包含一RC 取代基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L-Z為
  36.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Am-L-Z係以由化學式(II )、化學式(IIA )及化學式(IIB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表示 其中X為選自由S、SO及SO2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1 為選自由H及一連接子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該連接子係經由一化學部分Z共價結合至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化學部分Z係由存在於該連接子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且 R2 為選自由H及一連接子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該連接子係經由一化學部分Z共價結合至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化學部分Z係由存在於該連接子上之一反應性取代基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反應性取代基之間之偶合反應所形成; 其中當R1 為H,則R2 為該連接子,且當R2 為H,則R1 為該連接子。
  37. 如請求項36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X為SO,該R1 為該連接子,且該R2 為H。
  38. 如請求項36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L-Z為
  39.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透過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Fc域中之一半胱胺酸殘基共軛結合至該毒傘肽。
  40. 如請求項39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半胱胺酸殘基係選自由Cys118、Cys239及Cys265(根據EU索引編號)所組成之群組。
  41. 如請求項29、31或34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R1 為選自由H、OH及ORA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2 為選自由H、OH及ORB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當RA 與RB 與其等所鍵結之氧原子共同存在時,會形成: R3 、R4 、R6 與R7 各為H; R5 為ORC ; R8 為選自由OH及NH2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且 R9 為選自由H及OH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42. 如請求項29、31或34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R1 與R2 各為獨立選自由H及OH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3 為RC ; R4 、R6 與R7 各為H; R5 為選自由H、OH及OC1 -C6 烷基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8 為選自由OH及NH2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且 R9 為選自由H及OH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43. 如請求項29、31或34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R1 與R2 各為獨立選自由H及OH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3 、R6 與R7 各為H; R4 為選自由ORC 及RC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5 為選自由H、OH及OC1 -C6 烷基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8 為選自由OH及NH2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且 R9 為選自由H及OH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44. 如請求項29、31或34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R1 與R2 各為獨立選自由H及OH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3 、R6 與R7 各為H; R4 與R5 各獨立為選自由H及OH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R8 為選自由ORC 及NHRC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且 R9 為選自由H及OH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45.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Am-L-Z之前驅物為 其中該馬來亞醯胺係與該抗體中之一半胱胺酸上所建立之一巰基進行反應。
  46. 如請求項25至45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經一CD117+細胞所內化。
  47. 如請求項25至45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CD117之Kd 值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試驗測得為0.1 pM至1 µM。
  48. 如請求項25至45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CD117之KD 值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試驗測得為由至多100 nM、至多90 nM、至多80 nM、至多70 nM、至多60 nM、至多50 nM、至多40 nM、至多30 nM、至多20 nM、至多10 nM、至多8 nM、至多6nM、至多4 nM、至多2 nM及至多1 nM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49. 如請求項25至46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CD117之kOFF 值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測得為1 x 10-3 s-1 至1 x 106 s-1
  50. 如請求項25至46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CD117之KOFF 值透過生物膜干涉技術(BLI)測得為由1 x 10-2 至1 x 10-3 、1 x 10-3 至1 x 10-4 、1 x 10-5 至1 x 10-6 、1 x 10-6 至1 x 10-7 及1 x 10-7 至1 x 10-8 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51. 如請求項25至50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來自人類。
  52. 如請求項25至51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為一完整抗體。
  53. 如請求項25至52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為一IgG。
  54. 如請求項53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IgG為選自由IgG1及IgG4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55. 如請求項25至54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一單株抗體。
  56. 如請求項25至55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重鏈恆定區,其具有SEQ ID NO:1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與/或一輕鏈恆定區,其具有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57. 如請求項25至55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Fc區域,其包含至少一胺基酸取代,該胺基酸取代係選自由D265C、H435A、L234AA以及L235A(根據EU索引編號)所組成之群組。
  58. 如請求項57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Fc區域包含D265C、L234A以及L235A(根據EU索引編號)。
  59. 如請求項25至50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其中該抗體為一完整抗體,其包含一輕鏈,該輕鏈包含SEQ ID NO:1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以及一重鏈,該重鏈包含一胺基酸序列,其選自由SEQ ID NO:110、SEQ ID NO:111、SEQ ID NO:112、SEQ ID NO:113及SEQ ID NO:114所組成之群組。
  60. 一種去除人類患者中CD117+細胞群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患者施用一有效量請求項25至59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
  61. 一種去除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之人類患者中CD117+細胞群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於該患者接收含造血幹細胞之一移植物前,對該患者施用一有效量之請求項25至60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
  62. 一種方法,包含: a. 對一人類患者施用足量如請求項25至60中任一項所述之複合體,以去除該患者中CD117+細胞群;以及 b. 接續對該患者施用含造血幹細胞之一移植物。
  63. 如請求項60至6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CD117為GNNK+ CD117。
  64. 如請求項60至6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合體係經由一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或造血幹細胞內化後施用予該患者。
  65. 如請求項60至6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實質上清除該患者之血液中該複合體之濃度後,將含造血幹細胞之該移植物係施用予該患者。
  66. 如請求項60至6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將該造血幹細胞移植入該患者至少兩天後,該造血幹細胞或其子代可保持造血幹細胞功能性潛能。
  67. 如請求項60至6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將該造血幹細胞移植入該患者後,該造血幹細胞或其子代能定位造血組織以及/或重建造血作用。
  68. 如請求項60至6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移植入該患者後,該造血幹細胞可恢復細胞群,其係選自由巨核細胞、血栓細胞、血小板、紅血球、肥大細胞、成髓細胞、嗜鹼性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微膠細胞、粒細胞、單核球、蝕骨細胞、抗原呈現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所組成之群組。
  69. 如請求項60至6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患者係患有一幹細胞病症。
  70. 如請求項60至6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患者係患有由血紅素病變、骨髓不良增生病症、免疫缺失病症及代謝性失調所組成之群組中之一者。
  71. 如請求項7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血紅素病變係為選自由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地中海型貧血、范科尼氏貧血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所組成之群組。
  72. 如請求項7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免疫缺失病症係為選自由先天免疫缺失及後天免疫缺失所組成之群組。
  73. 如請求項7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後天免疫缺失係為選自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及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所組成之群組。
  74. 如請求項7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代謝性失調係為選自由肝醣儲積症、黏多醣症、高雪氏症、賀勒氏症、神經鞘脂質過多症及異染性白質退化症所組成之群組。
  75. 如請求項60至6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患者係患有癌症。
  76. 如請求項7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為選自由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及神經母細胞瘤所組成之群組。
  77. 如請求項7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血液性癌症。
  78. 如請求項77所述之方法,該血液性癌症係為選自由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多發性骨髓瘤所組成之群組。
  79. 如請求項7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為選自由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所組成之群組。
  80. 如請求項60至6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患者係患有一病症,該病症係為選自由腺苷脫氨酶缺乏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闕東二氏症、遺傳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骨硬化症、成骨不全症、儲積症、地中海重貧血症、全身性硬化症、全身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症及兒童風濕性關節炎所組成之群組。
  81. 如請求項60至6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患者係患有自體免疫疾病。
  82. 如請求項8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自體免疫疾病係為選自由多發性硬化症、人類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乾癬、第1型糖尿病、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愛迪生氏病、全身性禿髮症、僵直性脊椎炎、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再生障礙性貧血、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自體免疫性肝炎、自體免疫性內耳病、自體免疫淋巴細胞增生症候群、自體免疫性卵巢炎、巴洛病、貝賽特氏症、大疱性類天疱瘡、心肌症、查加斯病、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克隆氏症、瘢痕性類天疱瘡、乳糜瀉皰疹狀皮膚炎、冷凝集素症、CREST症候群、惡性萎縮性丘疹病、圓盤狀紅斑狼瘡、自主神經障礙、子宮內膜異位症、原發性混合冷凝球蛋白血症、纖維肌痛纖維肌炎、古巴斯捷氏症候群、葛瑞夫茲氏病、格林巴利症候群、橋本氏甲狀腺炎、化膿性汗腺炎、特發性與/或急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特發性肺纖維化、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間質性膀胱炎、兒童關節炎、川崎氏症、扁平苔癬、萊姆病、梅尼爾氏症、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重肌無力症、神經性肌強直、眼陣攣肌陣攣症候群、視神經炎、奧德氏甲狀腺炎、尋常型天皰瘡、惡性貧血、多軟骨炎、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結節性多動脈炎、多腺體症候群、風濕性多肌痛症、原發性無γ球蛋白血症、雷諾現象、雷德氏症候群、風濕熱、類肉瘤病、硬皮症、薛格連氏症候群、僵體徵候群、高安氏血管炎、顳動脈炎、潰瘍性大腸炎、葡萄膜炎、血管炎、白斑病、外陰疼痛及韋格納肉芽腫所組成之群組。
TW107137414A 2017-10-24 2018-10-23 去除cd117+細胞之組合物及方法 TW2019227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76625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593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626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588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629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571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597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605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590P 2017-10-24 2017-10-24
US201762576628P 2017-10-24 2017-10-24
US62/576,588 2017-10-24
US62/576,628 2017-10-24
US62/576,593 2017-10-24
US62/576,571 2017-10-24
US62/576,626 2017-10-24
US62/576,629 2017-10-24
US62/576,590 2017-10-24
US62/576,625 2017-10-24
US62/576,597 2017-10-24
US62/576,605 2017-10-24
US201862638051P 2018-03-02 2018-03-02
US201862638049P 2018-03-02 2018-03-02
US62/638,049 2018-03-02
US62/638,051 2018-03-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2782A true TW201922782A (zh) 2019-06-16

Family

ID=66247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414A TW201922782A (zh) 2017-10-24 2018-10-23 去除cd117+細胞之組合物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882915B2 (zh)
EP (1) EP3700540A4 (zh)
JP (2) JP2021500391A (zh)
CN (1) CN111601616A (zh)
AU (1) AU2018354189A1 (zh)
CA (1) CA3079215A1 (zh)
TW (1) TW201922782A (zh)
WO (1) WO201908405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8354189A1 (en) * 2017-10-24 2020-04-23 Crispr Therapeutics A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117+ cells
JP7280254B2 (ja) 2017-10-24 2023-05-23 マジェンタ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Cd117+細胞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組成物及び方法
US20200376135A1 (en) * 2018-10-23 2020-12-03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Fc silenced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s) and uses thereof
CN116497067A (zh) 2019-02-13 2023-07-28 比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血红素病变的组合物和方法
JP2022530443A (ja) * 2019-04-24 2022-06-29 マジェンタ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抗cd117抗体薬物複合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WO2020219748A2 (en) * 2019-04-24 2020-10-29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Anti-cd117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JP2022530442A (ja) * 2019-04-24 2022-06-29 マジェンタ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ントラサイクリン抗体薬物複合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14502593A (zh) * 2019-08-06 2022-05-13 葛兰素史密斯克莱知识产权发展有限公司 生物药物组合物和相关方法
US20230017979A1 (en) * 2019-08-29 2023-01-19 Beam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non-toxic conditioning
AR120218A1 (es) * 2019-10-15 2022-02-02 Heidelberg Pharma Res Gmbh Conjugados de amatoxina y anticuerpo específico de linfocitos b
EP4121462A4 (en) * 2020-03-16 2024-04-24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BISPECIFIC T CELL BINDING PROTEINS
EP4370554A2 (en) * 2021-07-12 2024-05-22 Nkarta, Inc. Bcma-directed cellular immunotherap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WO2023111311A1 (en) * 2021-12-16 2023-06-22 Universität Basel Discernible cell surface protein variants of cd117 for use in cell therapy
WO2024102954A1 (en) 2022-11-10 2024-05-1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ctivation induced clipping system (ai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0589C1 (de) 1996-01-10 1997-01-16 Univ Eberhard Karls Antikörper A3C6E2
WO1998025957A2 (en) 1996-12-13 1998-06-18 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 HUMAN Prt1-LIKE SUBUNIT PROTEIN (hPrt1) AND HUMAN eIF4G-LIKE PROTEIN (p97) GENES
US6372448B1 (en) 1998-12-30 2002-04-16 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 Inc. Use of ylqF, yqeG, yybQ, and ysxC, essential bacterial genes and polypeptides
US20040067532A1 (en) 2002-08-12 2004-04-08 Genetastix Corporation High throughput generation and affinity maturation of humanized antibody
JP2008515774A (ja) * 2004-08-03 2008-05-15 ダイア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hK1結合タンパク質
US8716195B2 (en) 2005-11-14 2014-05-06 Bioren, Inc. Antibody ultrahumanization by predicted mature CDR blasting and cohort library generation and screening
TWI395754B (zh) 2006-04-24 2013-05-11 Amgen Inc 人類化之c-kit抗體
EP1859811B1 (en) 2006-05-27 2011-08-24 Faulstich, Heinz, Dr. Use of conjugates of amatoxins or phallotoxins with macromolecules for tumor and inflammation therapy
EP2088864B1 (en) 2006-11-03 2017-08-1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elective immunodepletion of endogenous stem cell niche for engraftment
WO2009013543A2 (en) 2007-07-25 2009-01-29 Astrazeneca Ab Targeted binging agents directed to kdr and uses thereof - 035
PT2842573T (pt) 2008-11-07 2017-12-04 Galaxy Biotech Llc Anticorpos monoclonais para o recetor 2 do factor de crescimento de fibroblastos
JO3096B1 (ar) 2008-11-07 2017-03-15 Imclone Llc الأجسام المضادة لمستقبل ii مضاد tgfb
LT3192529T (lt) 2009-04-08 2020-06-25 Faulstich, Heinz, Dr. Amatoksinu užtaisyti terapiniai su ląstelės paviršiumi susirišantys komponentai, sukonstruoti navikų terapijai
CA2790289A1 (en) 2010-02-18 2011-08-25 Meiji Seika Pharma Co., Ltd. Antibody against serotype b lipopolysaccharid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W201209063A (en) * 2010-08-13 2012-03-01 Roche Glycart Ag Anti-tenascin-C A2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EP2436398B1 (en) 2010-09-30 2013-01-23 Heidelberg Pharma GmbH Amatoxin-conjugates with improved linkers
EP2668210B1 (en) * 2011-01-26 2020-06-17 Celldex Therapeutics, Inc. Anti-kit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EP2497499A1 (en) 2011-03-10 2012-09-12 Heidelberg Pharma GmbH Amatoxin-conjugates with improved linkages
AR086044A1 (es) * 2011-05-12 2013-11-13 Imclone Llc Anticuerpos que se unen especificamente a un dominio extracelular de c-kit y usos de los mismos
EP3622960A1 (en) * 2013-02-05 2020-03-18 Celularity, Inc. Natural killer cells from placenta
EP2774624A1 (en) 2013-03-04 2014-09-10 Heidelberg Pharma GmbH Amatoxin derivatives
FR3008408B1 (fr) 2013-07-11 2018-03-09 Mc Saf Nouveaux conjugues anticorps-medicament et leur utilisation en therapie
WO2015006475A1 (en) 2013-07-12 2015-01-15 Biogen Idec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Gmbh Genetic and image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decline in cognitive measures and brain glucose metabolism in population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or those susceptible to developing alzheimer's disease
WO2015057942A1 (en) 2013-10-18 2015-04-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and engineered bispecific fusions with inhibitory peptides
EP3065773A1 (en) * 2013-11-05 2016-09-14 INSERM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Human neutralizing anti-kit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EP3116544A4 (en) 2014-03-11 2017-08-2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Anti sirp-alpha antibodies and bi-specific macrophage enhancing antibodies
US10786578B2 (en) 2014-08-05 2020-09-29 Novartis Ag CKIT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JP6899771B2 (ja) * 2014-08-12 2021-07-14 ギリース・マッキンドー・リサーチ・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Gillies Mcindoe Research Institute 癌の診断及び治療
US9938323B2 (en) 2014-11-06 2018-04-10 Novartis Ag Amatoxin derivatives and conjugates thereof as inhibitors of RNA polymerase
EP3268047B9 (en) 2015-03-09 2024-01-10 Heidelberg Pharma Research GmbH Amatoxin-antibody conjugates
EP3273984B1 (en) 2015-03-25 2021-05-05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Use of kit inhibitors to condition subjects for a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transplantation
BR112017021536A2 (pt) 2015-04-06 2018-07-03 Harvard College composições e métodos para o condicionamento não mieloablativo
PT3280441T (pt) 2015-04-07 2021-11-30 Alector Llc Anticorpos anti-sortilina e métodos para a sua utilização
US10683506B2 (en) 2015-04-10 2020-06-16 The Methodist Hospital System CD117 ligand-drug conjugates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EP3356403A2 (en) 2015-10-02 2018-08-08 H. Hoffnabb-La Roche Ag Bispecific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a costimulatory tnf receptor
MA43186B1 (fr) 2015-11-03 2022-03-31 Janssen Biotech Inc Anticorps se liant spécifiquement à pd-1 et leurs utilisations
US20190352423A1 (en) * 2016-02-05 2019-11-21 Genmab A/S Multispecific antigen-binding molecule with improved inter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N115181164A (zh) * 2016-04-20 2022-10-14 杭州多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鹅膏毒素的衍生物及其与细胞结合分子的偶联
EP3452492A1 (en) 2016-05-05 2019-03-13 Novartis AG Amatoxin derivatives and conjugates thereof as inhibitors of rna polymerase
SG11201811290VA (en) 2016-06-17 2019-01-30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117+cells
WO2018183613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The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Antibody-mediated conditioning with immunosuppression to enable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WO2019084067A1 (en) * 2017-10-24 2019-05-02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ANTI-CD117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AU2018354189A1 (en) * 2017-10-24 2020-04-23 Crispr Therapeutics A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117+ cells
JP7280254B2 (ja) 2017-10-24 2023-05-23 マジェンタ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Cd117+細胞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組成物及び方法
AU2019283654A1 (en) 2018-06-07 2021-01-28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Therapeutic methods using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s)
AU2019374055A1 (en) 2018-10-30 2021-06-17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fo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X2021012961A (es) 2019-04-24 2021-11-25 Heidelberg Pharma Res Gmbh Conjugados de anticuerpo y farmaco de amatoxina y usos de los mismos.
WO2020219775A1 (en) 2019-04-24 2020-10-29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Anti-cd117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nd uses thereof
JP2022530443A (ja) 2019-04-24 2022-06-29 マジェンタ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抗cd117抗体薬物複合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JP2022530442A (ja) 2019-04-24 2022-06-29 マジェンタ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ントラサイクリン抗体薬物複合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AU2020261079A1 (en) 2019-04-24 2021-12-23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Conditioning methods for gene therap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17228A1 (en) 2021-10-14
WO2019084057A3 (en) 2019-06-06
EP3700540A2 (en) 2020-09-02
US11572411B2 (en) 2023-02-07
CN111601616A (zh) 2020-08-28
US10882915B2 (en) 2021-01-05
JP2023116596A (ja) 2023-08-22
AU2018354189A1 (en) 2020-04-23
JP2021500391A (ja) 2021-01-07
CA3079215A1 (en) 2019-05-02
EP3700540A4 (en) 2021-11-10
WO2019084057A2 (en) 2019-05-02
US20190144558A1 (en)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2411B2 (en) Anti-CD117 antibodies and conjugates
US11958908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117+ cells
TWI825007B (zh) 用於cd137+細胞耗盡(depletion)之組合物及方法
JP2021500375A5 (zh)
US20210369854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5+ cells
US20200368363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2+ cells
US20220177578A1 (en) Anti-cd117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A3140447A1 (en) T-cell depleting therapies
AU2020261405A1 (en) Anti-CD117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US20210101990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134+ cells
US20210095039A1 (en) Anti-cd252 antibodies, conjugates, and methods of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