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9898A - 光學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9898A
TW201919898A TW107131844A TW107131844A TW201919898A TW 201919898 A TW201919898 A TW 201919898A TW 107131844 A TW107131844 A TW 107131844A TW 107131844 A TW107131844 A TW 107131844A TW 201919898 A TW201919898 A TW 2019198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carbon atoms
group
resin
ma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1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6360B (zh
Inventor
塩野和彦
西本奈奈子
東田盛紗友梨
保高弘樹
岡田悟史
松浦啓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6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63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02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odd number of >CH- or >C[alkyl]- groups
    • C09B23/08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odd number of >CH- or >C[alkyl]- groups more than three >CH- groups, e.g. polycarbocyanines
    • C09B23/083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odd number of >CH- or >C[alkyl]- groups more than three >CH- groups, e.g. polycarbocyanines five >C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1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 G02B5/282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reflecting for infrared and transparent for visible light, e.g. heat reflectors, laser pro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近紅外光之遮光性優異、由於在較寬之波長範圍內抑制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故而反射層設計之自由度增加並且包含藍色之可見光之透過率較高、耐光性亦優異的光學濾光器、及使用該光學濾光器之顏色再現性優異之攝像裝置。本發明之光學濾光器具有含有1~3之作為方酸鎓化合物之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及透明樹脂之吸收層、以及反射層。 1.色素(D1)之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為680~730 nm,且於進行濃度調整以使λmax(D1)之透過率為10%時,於波長短於λmax(D1)之側透過率顯示80%之波長與λmax(D1)之差為100 nm以下。 2.色素(D2)之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為720~770 nm。 3.自λmax(D2)減去λmax(D1)所得之值為30 nm以上且85 nm以下。

Description

光學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可見光透過且遮斷近紅外光之光學濾光器、及具備該光學濾光器之攝像裝置。
為了良好地再現色調而獲得清晰之圖像,使用固體攝像元件之攝像裝置使用使可見光區域之光(以下亦稱為「可見光」)透過並遮斷近紅外區域之光(以下亦稱為「近紅外光」)之光學濾光器。作為該光學濾光器,已知有具備包含近紅外吸收色素之吸收層及包含遮斷近紅外光之介電體多層膜之反射層之近紅外截止濾光器。即,由於介電體多層膜本身根據入射角而分光透過率曲線變化,故而包含反射層與吸收層之兩者之近紅外線截止濾光器獲得藉由吸收層之吸收特性而入射角相依性得到抑制之分光透過率曲線。
然而,近年來,隨著攝像裝置之小型化或高品質化,要求抑制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針對此種要求,例如於日本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光學濾光器,其藉由將含有於波長600 nm以上且未達750 nm具有吸收極大之化合物及於波長750 nm以上且1050 nm以下具有吸收極大之化合物之吸收層與包含介電體多層膜之反射層組合,可減少近紅外光自傾斜方向入射時之多重反射。 [先前技術文獻] [日本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158461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若為了充分降低入射角相依性而添加複數種近紅外線吸收色素,則存在會導致色素添加量增加,其次可見光透過率、尤其是藍色之透過率降低、缺乏顏色再現性而導致耐光性降低等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近紅外光之遮光性優異、由於在較寬之波長範圍內抑制透過率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故而反射層設計之自由度增加並且包含藍色之可見光之透過率較高、耐光性亦優異之光學濾光器、及使用該光學濾光器之顏色再現性優異之攝像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濾光器,其具有吸收層、及包含介電體多層膜之反射層,上述吸收層含有具有下述(1)~(3)之特性之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與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及透明樹脂。
(1)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係下述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並且於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位於680~730 nm之波長區域,且於進行濃度調整以使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透過率為10%時,於波長短於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側透過率顯示80%之波長與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差為100 nm以下。
(2)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係下述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並且於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 位於720~770 nm之波長區域。
(3)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 減去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所得之值為30 nm以上且85 nm以下。
[化1]
其中,式(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R24 及R26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碳數1~10之醯氧基、-NR27 R28 (R27 及R28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C(=O)-R29 (R29 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且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氧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之碳數1~25之烴基)、-NHR30 、或者-SO2 -R30 (R30 為1個以上之氫原子可分別經鹵素原子、羥基、羧基、磺基、或者氰基取代且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氧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之碳數1~25之烴基))、或者下述式(S)所示之基(R41 、R42 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烷基或烷氧基;k為2或者3)。
[化2]
R21 與R22 、R22 與R25 、及R21 與R23 可相互連結並與氮原子一起形成員數為5或者6之各雜環A、雜環B、及雜環C。 形成雜環A之情形時之R21 與R22 作為該等鍵結而成之二價基-Q-,表示氫原子可經碳數1~6之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醯氧基取代之伸烷基或者伸烷氧基。 形成雜環B之情形時之R22 與R25 、及形成雜環C之情形時之R21 與R23 作為該等鍵結而成之各二價基-X1 -Y1 -及-X2 -Y2 -(鍵結於氮之側為X1 及X2 ),X1 及X2 分別為下述式(1x)或者(2x)所示之基,Y1 及Y2 分別為選自下述式(1y)~(5y)之任一者所示之基。於X1 及X2 分別為下述式(2x)所示之基之情形時,Y1 及Y2 可分別為單鍵,於該情形時,可於碳原子間具有氧原子。
[化3]
式(1x)中,4個Z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羥基、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或者-NR38 R39 (R38 及R39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者碳數1~20之烷基)。R31 ~R36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者碳數6~10之芳基,R37 表示碳數1~6之烷基或者碳數6~10之芳基。
R27 、R28 、R29 、R31 ~R37 、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1 ~R23 、及R25 可與該等中之其他任一者相互鍵結而形成5員環或者6員環。R31 與R36 、R31 與R37 亦可直接鍵結。 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1 及R2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6之烷基或烯丙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1之芳基或芳烷基。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3 及R25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
[化4]
其中,式(I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環Z分別獨立地為環中具有0~3個雜原子之5員環或者6員環,且環Z所具有之氫原子可經取代。 R1 與R2 、R2 與R3 、及R1 與構成環Z之碳原子或者雜原子可相互連結而與氮原子一起分別形成雜環A1、雜環B1及雜環C1,於該情形時,雜環A1、雜環B1及雜環C1所具有之氫原子可經取代。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雜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且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R4 及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3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於碳原子間包含雜原子且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烷氧基。
[化5]
其中,式(II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R51 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3之烷基, R52 ~R58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 R52 與R53 可相互連結而形成碳數5~15之飽和或者不飽和之烴環B2,烴環B2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取代, R54 與R55 可相互連結而形成苯環A2,苯環A2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取代。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備固體攝像元件、攝像透鏡、及上述光學濾光器之攝像裝置。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近紅外光之遮光性優異、由於可於較寬之波長範圍內抑制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故而反射層設計之自由度增加並且包含藍色之可見光之透過率較高、耐光性亦優異之光學濾光器。進而,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使用該光學濾光器之顏色再現性優異之攝像裝置。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於本說明書中,有時亦將近紅外線吸收色素簡記為「NIR色素」,將紫外線吸收色素簡記為「UV色素」。 於本說明書中,亦將包含式(I)所示之化合物之NIR色素稱為NIR色素(I),關於其他色素亦同樣。例如,亦將包含下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之NIR色素稱為NIR色素(I-1)。又,例如亦將式(1n)所表示之基記為基(1n),其他式所表示之基亦同樣。
於本說明書中,關於特定波長區域,所謂透過率為例如90%以上,係指於其總波長區域中透過率不會低於90%,同樣,所謂透過率為例如1%以下,係指於其總波長區域中透過率不會超過1%。特定波長區域中之平均透過率係該波長區域之每1 nm之透過率之算術平均。 於本說明書中,表示數值範圍之「~」中包含上下限。
<光學濾光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學濾光器(以下亦稱為「本濾光器」)具有吸收層、及包含介電體多層膜之反射層,上述吸收層含有具有下述(1)~(3)之特性之第1 NIR色素(D1)(以下亦稱為「色素(D1)」)與第2 NIR色素(D2)(以下亦稱為「色素(D2)」)、及透明樹脂。於以下之說明中,「反射層」係指包含介電體多層膜之反射層。
(1)色素(D1)係上述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並且於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位於680~730 nm之波長區域,且於進行濃度調整以使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透過率為10%時,於波長短於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側透過率顯示80%之波長(以下,由「λSH80(D1) 」所示)與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差為100 nm以下。
(2)色素(D2)係上述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並且於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 位於720~770 nm之波長區域。
(3)自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 減去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所得之值為30 nm以上且85 nm以下。
本濾光器藉由使吸收層含有具有(1)之特性之色素(D1),而具有可吸收近紅外區域之短波長側之光,並且近紅外光與可見光之交界附近之透過率曲線變得陡峭之特性。
又,本濾光器藉由使吸收層含有具有(2)之特性且與色素(D1)之關係滿足(3)之色素(D2),藉由色素(D1)而進行之吸收與藉由色素(D2)而進行之吸收重合而表現出寬幅之吸收帶。藉此,可抑制因具有反射層而產生之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
色素(D1)及色素(D2)如(1)、(2)所示,均為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具有特定結構之方酸鎓化合物,藉由使用該等,吸收層之包含藍色之可見光之透過率較高,且耐光性亦優異。
本濾光器亦可進而具有透明基板。於該情形時,吸收層及反射層設置於透明基板之主面上。本濾光器可於透明基板之同一主面上具有吸收層與反射層,亦可於不同主面上具有吸收層與反射層。於在同一主面上具有吸收層與反射層之情形時,該等之基層順序並無特別限定。
又,本濾光器亦可具有其他功能層。作為其他功能層,例如可列舉抑制可見光之透過率損失之抗反射層。尤其是於吸收層採用最表面之構成之情形時,於吸收層與空氣之界面會產生反射所導致之可見光透過率損失,故而可於吸收層上設置抗反射層。
繼而,使用圖式對本濾光器之構成例進行說明。圖1係於吸收層11之一主面上具備反射層12之光學濾光器10A之構成例。於光學濾光器10A中,吸收層11可由含有色素(D1)及色素(D2)以及透明樹脂之層構成。再者,所謂「於吸收層11之一主面(上)具備反射層12」,並不限定於與吸收層11接觸具備反射層12之情形,亦包含於吸收層11與反射層12之間具備其他功能層之情形,以下之構成亦同樣。
圖2係概略性地表示具有透明基板、吸收層及反射層之實施形態之光學濾光器之一例之剖視圖。光學濾光器10B具有透明基板13、配置於透明基板13之一主面上之吸收層11、及設置於透明基板13之另一主面上之反射層12。於光學濾光器10B中,吸收層11可由含有色素(D1)及色素(D2)以及透明樹脂之層構成。光學濾光器10B進而於吸收層11之與透明基板13相反側之主面上具有抗反射層14。
以下,對吸收層、反射層、透明基板及抗反射層進行說明。 (吸收層) 吸收層含有具有上述(1)~(3)之特性之色素(D1)與色素(D2)、及透明樹脂。
[色素(D1)] 色素(D1)係下述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λmax(D1) 位於680~730 nm之波長區域,λSH80(D1) 與λmax(D1) 之差為100 nm以下。λSH80(D1) 與λmax(D1) 之差較佳為85 nm以下,更佳為80 nm以下。又,色素(D1)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時之質量吸光係數較佳為1000/(cm・質量%)以上,更佳為1500/(cm・質量%)以上。
[化6]
其中,式(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R24 及R26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碳數1~10之醯氧基、-NR27 R28 (R27 及R28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C(=O)-R29 (R29 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且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氧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之碳數1~25之烴基)、-NHR30 、或者-SO2 -R30 (R30 為1個以上之氫原子可分別經鹵素原子、羥基、羧基、磺基、或者氰基取代且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氧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之碳數1~25之烴基))、或者下述式(S)所示之基(R41 、R42 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烷基或烷氧基;k為2或者3)。
[化7]
R21 與R22 、R22 與R25 、及R21 與R23 可相互連結並與氮原子一起形成員數為5或者6之各雜環A、雜環B、及雜環C。 形成雜環A之情形時之R21 與R22 作為該等鍵結而成之二價基-Q-,表示氫原子可經碳數1~6之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醯氧基取代之伸烷基或者伸烷氧基。
形成雜環B之情形時之R22 與R25 、及形成雜環C之情形時之R21 與R23 作為該等鍵結而成之各二價基-X1 -Y1 -及-X2 -Y2 -(鍵結於氮之側為X1 及X2 ),X1 及X2 分別為下述式(1x)或者(2x)所示之基,Y1 及Y2 分別為選自下述式(1y)~(5y)之任一者所示之基。於X1 及X2 分別為下述式(2x)所示之基之情形時,Y1 及Y2 可分別為單鍵,於該情形時,可於碳原子間具有氧原子。
[化8]
式(1x)中,4個Z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羥基、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或者-NR38 R39 (R38 及R39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者碳數1~20之烷基)。R31 ~R36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者碳數6~10之芳基,R37 表示碳數1~6之烷基或者碳數6~10之芳基。
R27 、R28 、R29 、R31 ~R37 、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1 ~R23 、及R25 可與該等中之其他任一者相互鍵結而形成5員環或者6員環。R31 與R36 、R31 與R37 亦可直接鍵結。 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1 及R2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6之烷基或烯丙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1之芳基或芳烷基。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3 及R25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
再者,於式(I)中,只要未特別說明,則烴基為烷基、芳基、或者芳烷基。只要未特別說明,則烷基及烷氧基、芳基或者芳烷基中之烷基部分可為直鏈狀、支鏈狀、環狀或者將該等結構組合而成之結構。於以下之其他式中之烴基、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中亦同樣。於式(I)中,作為R29 中之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羥基、羧基、磺基、氰基、碳數1~6之醯氧基。作為除R29 以外稱為「可具有取代基」之情形時之取代基,可例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15之烷氧基。作為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較佳為氟原子及氯原子。
[化9]
其中,式(I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環Z分別獨立地為環中具有0~3個雜原子之5員環或者6員環,且環Z所具有之氫原子可經取代。於氫原子經取代之情形時,作為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
R1 與R2 、R2 與R3 、及R1 與構成環Z之碳原子或者雜原子可相互連結後與氮原子一起分別形成雜環A1、雜環B1及雜環C1,於該情形時,雜環A1、雜環B1及雜環C1所具有之氫原子可經取代。於氫原子經取代之情形時,作為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5之烷基。 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雜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且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R4 及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3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於碳原子間包含雜原子且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烷氧基。
於式(II)中,烴基之碳數可列舉1~15。烷基或烷氧基之碳數可列舉1~10。於式(II)中,作為稱作「可具有取代基」之情形時之取代基,可例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烷氧基。作為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較佳為氟原子及氯原子。
[化10]
其中,式(II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R51 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3之烷基, R52 ~R58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 R52 與R53 可相互連結而形成碳數5~15之飽和或者不飽和之烴環B2,烴環B2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取代, R54 與R55 可相互連結而形成苯環A2,苯環A2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取代。
於式(III)中,作為稱作「可具有取代基」之情形時之取代基,可例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烷氧基。作為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較佳為氟原子及氯原子。
作為色素(D1),就具有λmax(D1) 之吸收區域中之吸收能力較高且可見光之透過率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選自上述化合物(I)、下述式(II-1)或者(II-2)所示之化合物中之任一者。
[化11]
其中,式(II-1)、式(II-2)中,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5之烷基,R3 ~R6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
此處,化合物(I)亦可存在採用式(I')之結構之情形。再者,化合物(I')與化合物(I)係相互共振之結構,於本說明書中,化合物(I')亦作為化合物(I)進行處理。
[化12]其中,式(I')中之記號與式(I)中之該記號之各規定相同。
作為化合物(I),例如可列舉式(I-1)~(I-4)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作為色素(D1),較佳為式(I-1)~(I-3)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尤佳為式(I-1)所示之化合物(I-1)。
[化13]
其中,式(I-1)~式(I-4)中之記號與式(I)中之該記號之各規定相同,較佳之態樣亦同樣。
於化合物(I-1)中,作為X1 ,較佳為基(2x),作為Y1 ,較佳為單鍵或者基(1y)。於該情形時,作為R31 ~R36 ,較佳為氫原子或者碳數1~3之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者甲基。再者,作為-Y1 -X1 -,具體而言,可列舉式(11-1)~(12-3)所示之二價有機基。
-C(CH3 )2 -CH(CH3 )-…(11-1) -C(CH3 )2 -CH2 -…(11-2) -C(CH3 )2 -CH(C2 H5 )-…(11-3) -C(CH3 )2 -C(CH3 )(nC3 H7 )-…(11-4) -C(CH3 )2 -CH2 -CH2 -…(12-1) -C(CH3 )2 -CH2 -CH(CH3 )-…(12-2) -C(CH3 )2 -CH(CH3 )-CH2 -…(12-3)
又,於化合物(I-1)中,就溶解性、耐熱性、進而分光透過率曲線中之可見光區域與近紅外區域之交界附近之變化之急遽性之觀點而言,R21 更佳為獨立地為式(4-1)或者式(4-2)所示之基。
[化14]
式(4-1)及式(4-2)中,R71 ~R75 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烷基。
於化合物(I-1)中,R24 較佳為-NR27 R28 。作為-NR27 R28 ,就對透明樹脂或形成吸收層時使用之溶劑(以下,亦稱為「主溶劑」)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NH-C(=O)-R29 。將於化合物(I-1)中R24 為-NH-C(=O)-R29 之化合物示於式(I-11)。
[化15]
化合物(I-11)中之R23 及R26 較佳為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更佳為均為氫原子。
於化合物(I-11)中,作為R29 ,較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0之芳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且亦可於碳原子間具有氧原子之碳數7~18之芳烷基。作為取代基,可列舉:氟原子等鹵素原子、羥基、羧基、磺基、氰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氟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1~6之醯氧基等。
作為R29 ,較佳為選自可經氟原子取代之直鏈狀、支鏈狀、環狀之碳數1~17之烷基、可經碳數1~6之氟烷基及/或者碳數1~6之烷氧基取代之苯基、及可於碳原子間具有氧原子之碳數7~18之具有可於末端經碳數1~6之氟原子取代之烷基及/或者可經碳數1~6之烷氧基取代之苯基之芳烷基中之基。
作為R29 ,亦可較佳地獨立使用作為1個以上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羥基、羧基、磺基、或者氰基取代、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氧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且具有至少1個以上之支鏈之碳數5~25之烴基之基。作為此種R29 ,例如可列舉下述式(1a)、(1b)、(2a)~(2e)、(3a)~(3e)所示之基。
[化16]
[化17]
作為化合物(I-11),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之表1所示之化合物。再者,於表1中,將基(11-1)示為(11-1)。其他基亦同樣。
[表1]
於化合物(I-1)中,就提高可見光之透過率、尤其是波長430~550 nm之光之透過率之觀點而言,R24 較佳為-NH-SO2 -R30 。將於化合物(I-1)中R24 為-NH-SO2 -R30 之化合物示於式(I-12)。
[化18]
化合物(I-12)中之R23 及R26 較佳為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更佳為均為氫原子。
於化合物(I-12)中,就耐光性之方面而言,R30 較佳為獨立地為可具有支鏈之碳數1~12之烷基或烷氧基、或者具有不飽和之環結構之碳數6~16之烴基。作為不飽和之環結構,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呋喃、苯并呋喃等。R30 更佳為獨立地為可具有支鏈之碳數1~12之烷基或烷氧基。再者,於表示R30 之各基中,氫原子之一部分或者全部可經鹵素原子、尤其是氟原子取代。再者,於本濾光器包含透明基板之構成之情形時,氫原子經氟原子取代設為含有化合物(I-12)之吸收層與透明基板之密接性不會降低之程度。
作為構成不飽和之環結構之R30 ,具體而言,可列舉下述式(P1)~(P8)所示之基。
[化19]
作為化合物(I-12),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之表2所示之化合物。
[表2]
就對透明樹脂之溶解性、可見光透過性等觀點而言,化合物(II-1)及化合物(II-2)中之R1 及R2 較佳為獨立地為碳數1~15之烷基,更佳為碳數7~15之烷基,進而較佳為R1 與R2 之至少一者為碳數7~15之具有支鏈之烷基,尤佳為R1 與R2 之兩者均為碳數8~15之具有支鏈之烷基。
就對透明樹脂之溶解性、可見光透過性等觀點而言,R3 較佳為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3之烷基,更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就可見光區域與近紅外區域之交界附近之變化之急遽性之觀點而言,R4 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尤佳為氫原子。化合物(II-1)中之R5 及化合物(II-2)中之R6 較佳為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8之烷基,更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
作為化合物(II-1)及化合物(II-2),更具體而言,可分別列舉以下之表3及表4所示之化合物。於表3及表4中,-C8 H17 、-C4 H9 、-C6 H13 分別表示直鏈之辛基、丁基、己基。
[表3]
[表4]
[色素(D2)] 色素(D2)係上述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並且λmax(D2) 位於720~770 nm之波長區域。λmax(D2) 較佳為位於720~760 nm之波長區域,更佳為位於740~760 nm之波長區域。又,色素(D2)使用於與色素(D1)之關係中λmax(D2) -λmax(D1) 成為30 nm以上且85 nm以下之化合物。λmax(D2) -λmax(D1) 更佳為35 nm以上且80 nm以下。
作為色素(D2),若選自下述式(II-3)、下述式(III-1)或者下述式(III-2)所示之化合物中之任一者,則就可見光、尤其是藍色之透過率較高、λmax(D2) 處於更佳之範圍而耐光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
[化20]
其中,式(II-3)中,R1 、R4 、及R9 ~R1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5之烷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5之烷基。
[化21]
其中,(III-1)、(III-2)中,R52 ~R6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
就對透明樹脂之溶解性、可見光透過性等觀點而言,化合物(II-3)中之R1 較佳為獨立地為碳數1~15之烷基,更佳為碳數1~10之烷基,尤佳為乙基、異丙基。
就可見光透過性、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R4 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尤佳為氫原子。R7 及R8 較佳為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5之烷基,更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
R9 ~R12 較佳為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5之烷基。作為-CR9 R10 -CR11 R12 -,可列舉上述基(11-1)~(11-3)或者以下之式(11-5)所示之二價有機基。 -C(CH3 )(CH2 -CH(CH3 )2 )-CH(CH3 )-…(11-5)
作為化合物(II-3),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之表5所示之化合物。
[表5]
化合物(III-1)、化合物(III-2)中,R52 、R53 較佳為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更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R58 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就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碳數1~3之烷基。R54 、R55 、R56 、R57 、R59 ~R62 較佳為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6之烷基,就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氫原子。作為化合物(III-1)、化合物(III-2),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之表6、表7分別所示之化合物。
[表6]
[表7]
再者,化合物(I-4)中例如R21 及R22 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1之芳基或芳烷基之化合物可用作色素(D2)。作為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碳數1~15之烷氧基。再者,芳基或芳烷基之碳數不包含取代基之碳數。
於在上述條件下將化合物(I-4)用作色素(D2)之情形時,R24 較佳為-NR27 R28 。作為-NR27 R28 ,就對主溶劑或透明樹脂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NH-C(=O)-R29 。作為R29 ,可包含較佳之態樣在內與化合物(I-11)中之R29 同樣。
於在上述條件下將化合物(I-4)用作色素(D2)之情形時,就提高可見光之透過率、尤其是波長430~550 nm之光之透過率之觀點而言,R24 較佳為-NH-SO2 -R30 。作為R30 ,可包含較佳之態樣在內與化合物(I-12)中之R29 同樣。 作為可用作色素(D2)之化合物(I-4),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之表8所示之化合物。於表8中,-Ph-表示1,4-伸苯基,-C4 H9 表示直鏈之丁基。
[表8]
色素(D2)係以λmax(D2) 位於720~770 nm之波長區域,且與色素(D1)之關係中λmax(D2) -λmax(D1) 成為30 nm以上且85 nm以下之組合使用。又,色素(D2)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時之質量吸光係數較佳為1000/(cm・質量%)以上,更佳為1500/(cm・質量%)以上。
再者,化合物(I)~(III)中,於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最大吸收波長λmax 位於720~730 nm之範圍,且進行濃度調整以使λmax 之透過率為10%時,於波長短於λmax 之側透過率顯示80%之波長λSH80 與最大吸收波長λmax 之差為100 nm以下的化合物用作色素(D1)或用作色素(D2)均可。
關於以上所說明之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方酸鎓化合物,將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之特性示於表9。具體而言,於添加方酸鎓色素(D1)及(D2)、聚醯亞胺樹脂C3G30(商品名;三菱瓦斯化學製造)、及環己酮後,充分進行攪拌而使其等均勻地溶解。接下來,使用所獲得之溶液於玻璃板(D263;SCHOTT製造)上形成膜厚1.0 μm之含NIR色素之樹脂層。再者,關於所使用之透明樹脂,只要滿足下述透明性之必要條件,則使用任何透明樹脂均可獲得同樣之光學特性。
透明樹脂中之方酸鎓化合物之添加量係以透過率於最大吸收波長λmax 下成為10%之方式進行調整。使用波長400~1100 nm之附含NIR色素之樹脂層之玻璃板之分光透過率曲線與玻璃板之分光透過率曲線獲得含NIR色素之樹脂層之分光透過率曲線。
表9中,T435-480及T590-630分別表示波長435~48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及波長590~63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λmax 、λSH80 如上所述,吸光係數表示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時之質量吸光係數[/(cm・質量%)]。於表9中,以「○」表示各化合物可分別用作色素(D1)或者色素(D2)之情形,以「×」表示各化合物無法分別用作色素(D1)或者色素(D2)之情形。
為了進行比較,示出市售品之酞菁化合物、花青化合物以與上述相同之方式測得之光學特性。關於表9之結構中之記號,「SQ」表示方酸鎓化合物,「PC」表示酞菁化合物,「Cy」表示花青化合物。關於酞菁化合物,色素簡稱為商品名(山田化學公司製造)。關於花青化合物,色素簡稱為商品名(FEW CHEMICAL公司製造)。關於4種花青化合物,以下示出結構式。
[化22]
[表9]
化合物(I)~(III)分別可利用公知之方法製造。關於化合物(I),化合物(I-11)例如可利用美國專利第5,543,086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製造。化合物(I-12)例如可利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4/0061505號說明書、國際公開第2014/088063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製造。關於化合物(II),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7/135359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製造。
再者,較佳為於使色素(D1)及色素(D2)以分別單獨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時λmax(D1) 及λmax(D2) 之透過率成為10%之濃度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滿足(i-1)~(i-3)。即,求出使色素(D1)及色素(D2)分別單獨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時λmax(D1) 及λmax(D2) 之透過率成為10%之濃度條件。並且,較佳為於使色素(D1)及色素(D2)之兩者以該濃度條件含有於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滿足(i-1)~(i-3)。
(i-1)具有2個針對650~8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的透過率顯示20%之波長,且上述2個波長之差為70 nm以上。 (i-2)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至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5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最大透過率為20%以下。 (i-3)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20 nm至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8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平均透過率為30%以下。
於以上述濃度條件含有色素(D1)與色素(D2)之透明樹脂層中,吸收波峰(以下,亦稱為「吸收波峰(D1/D2)」)較佳為寬幅之1個吸收波峰。於(i-1)中,具有2個於650~800 nm之波長區域透過率顯示20%之波長係表示具有上述寬幅之1個吸收波峰之指標。若上述透過率顯示20%之2個波長之差為70 nm以上,則抑制反射層之入射角相依性之能力提高。上述波長之差更佳為80 nm以上,進而較佳為90 nm以上。
若(i-2)所示之λmax(D1) 至λmax(D1) +50 nm之波長區域中之最大透過率為20%以下,則表示吸收波峰(D1-D2)之短波長側之透過率較小。上述最大透過率更佳為15%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尤佳為10%以下。
若(i-3)所示之λmax(D1) -20 nm至λmax(D1) +80 nm之波長區域中之平均透過率為30%以下,則可謂吸收波峰(D1-D2)寬幅地具有透過率較低之區域。上述平均透過率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0%以下,更佳為15%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尤佳為10%以下。
關於用於吸收層之色素(D1)及色素(D2),較佳為於在以上述濃度條件含有色素(D1)與色素(D2)之透明樹脂層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進而滿足以下之(i-4)。
(i-4)波長400~50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為85%以上。 於(i-4)中,波長400~50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更佳為86%以上,進而較佳為88%以上,尤佳為90%以上。
以上,對色素(D1)及色素(D2)進行了說明。色素(D1)及色素(D2)可分別包含1種化合物,亦可包含2種以上之化合物。於包含2種以上之化合物之情形時,各化合物未必必須具有色素(D1)及色素(D2)之性質,只要作為混合物分別具有色素(D1)及色素(D2)之性質即可。但是,就作業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色素(D1)及色素(D2)分別包含1種化合物。
吸收層典型而言為色素(D1)及色素(D2)均勻地溶解或者分散於透明樹脂中而成之層或者(樹脂)基板。吸收層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除色素(D1)及色素(D2)以外亦含有其他NIR色素。進而,吸收層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含有NIR色素以外之色素、尤其是UV色素。
UV色素之具體例可列舉㗁唑系、部花青系、花青系、萘二甲醯亞胺系、㗁二唑系、㗁 系、㗁唑啶系、萘二甲酸系、苯乙烯系、蒽系、環狀羰基系、三唑系等色素。其中,較佳為㗁唑系、部花青系之色素。又,UV色素於吸收層中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透明樹脂只要為使波長400~900 nm之光透過之樹脂,則種類並無特別限制。藉由使透明樹脂具有此種性質,不考慮透明樹脂之吸收而上述色素(D1)及色素(D2)可實現上述評價。
作為透明樹脂,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環氧樹脂、烯-硫醇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醚樹脂、聚芳酯樹脂、聚碸樹脂、聚醚碸樹脂、聚對苯樹脂、聚伸芳基醚氧化膦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烯烴樹脂、環狀烯烴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及聚酯樹脂(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樹脂)等。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就透明性、色素(D1)及色素(D2)之溶解性、以及耐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透明樹脂較佳為玻璃轉移點(Tg)較高之樹脂。具體而言,較佳為選自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醚碸樹脂、聚芳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及環氧樹脂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選自聚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中之1種以上。
吸收層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進而具有密接性賦予劑、色調修正色素、調平劑、抗靜電劑、熱穩定劑、光穩定劑、抗氧化劑、分散劑、阻燃劑、潤滑劑、塑化劑等任意成分。
吸收層較佳為針對入射角0度之光的透過率顯示20%之波長之短波長側之波長λAB-SHT20 位於650~720 nm之波長區域。並且,λAB-SHT20 較佳為與包含反射層之光學濾光器於該反射層中針對入射角0度之光的透過率顯示20%之短波長側之波長λRE-SHT20 之關係滿足(ii-1)。 (ii-1)λAB-SHT20 +30 nm≦λRE-SHT20 ≦790 nm
於吸收層中,色素(D1)及色素(D2)之含量分別對應於光學濾光器之設計,例如以於與反射層之關係中滿足(ii-1)或作為下述光學濾光器之(iii-1)~(iii-3)之特性之方式適當選擇。
於吸收層中,就確保可見光、尤其是藍色光之透過率,並且遮擋近紅外光,抑制反射層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之觀點而言,色素(D1)及色素(D2)之合計含量相對於透明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01~20質量份。
於本濾光器中,吸收層之厚度較佳為0.1~100 μm。於吸收層包含複數層之情形時,各層之合計厚度較佳為0.1~100 μm。若厚度未達0.1 μm,則有無法充分地體現出所需光學特性之虞,若厚度超過100 μm,則有層之平坦性降低而產生吸收率之面內偏差之虞。吸收層之厚度更佳為0.3~50 μm。又,於具備反射層或抗反射層等其他功能層之情形時,根據其材質,有當吸收層過厚時產生破裂等之虞。因此,吸收層之厚度更佳為0.3~10 μm。
吸收層例如可使色素(D1)及色素(D2)、透明樹脂或者透明樹脂之原料成分、視需要調配之各成分溶解或者分散於溶劑中而製備塗佈液,將其塗佈於基材並使之乾燥,進而視需要使之硬化而形成。上述基材可為本濾光器中所包含之透明基板,亦可為僅於形成吸收層時使用之剝離性之基材。又,溶劑只要為可供穩定地分散之分散介質或者可供溶解之溶劑即可。
又,為了改善微小之泡所導致產生之空隙、異物等之附著所導致產生之凹凸、乾燥步驟中之去濕等,塗佈液亦可包含界面活性劑。進而,塗佈液之塗佈例如可使用浸漬塗佈法、澆鑄塗佈法、或者旋轉塗佈法等。於將上述塗佈液塗佈於基材上後使之乾燥,藉此形成吸收層。又,於塗佈液含有透明樹脂之原料成分之情形時,進而進行熱硬化、光硬化等硬化處理。
又,吸收層亦可藉由擠出成形製造成膜狀,且可將該膜積層於另一構件並藉由熱壓接等使其等一體化。例如,於本濾光器包含透明基板之情形時,亦可將該膜貼附於透明基板上。
吸收層於本濾光器之中可具有1層,亦可具有2層以上。於具有2層以上之情形時,各層可為相同之構成,亦可不同。作為例,可將一層設為包含色素(D1)及色素(D2)以及透明樹脂之近紅外吸收層,將另一層設為包含UV色素與透明樹脂之近紫外吸收層。作為另一例,亦可將一層設為包含色素(D1)與透明樹脂之第1近紅外吸收層,將另一層設為包含色素(D2)、UV色素及透明樹脂之第2近紅外吸收層。又,吸收層其本身亦可作為基板(樹脂基板)發揮功能。
(透明基板) 於本濾光器使用透明基板之情形時,透明基板只要使大致400~700 nm之可見光透過,則構成材料並無特別限制,亦可為吸收近紅外光或近紫外光之材料。例如可列舉玻璃或結晶等無機材料或透明樹脂等有機材料。
作為可用於透明基板之玻璃,可列舉於氟磷酸鹽系玻璃或磷酸鹽系玻璃等中包含銅離子之吸收型之玻璃(近紅外線吸收玻璃)、鈉鈣玻璃、硼矽酸玻璃、無鹼玻璃、石英玻璃等。作為玻璃,就可較色素(D2)進一步吸收長波長側之近紅外光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吸收型之玻璃。再者,「磷酸鹽系玻璃」亦包含玻璃骨架之一部分由SiO2 構成之矽磷酸鹽玻璃。
作為玻璃,亦可使用於玻璃轉移點以下之溫度下藉由離子更換,將玻璃板主面中所存在之離子半徑較小之鹼金屬離子(例如Li離子、Na離子)更換成離子半徑相對較大之鹼離子(例如相對於Li離子而言Na離子或者K離子相對較大,相對於Na離子而言K離子相對較大)而獲得之化學強化玻璃。
作為可用作透明基板之透明樹脂材料,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樹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烴樹脂;降烯樹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氯乙烯樹脂、氟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
又,作為可用於透明基板之結晶材料,可列舉水晶、鈮酸鋰、藍寶石等雙折射性結晶。關於透明基板之光學特性,只要作為與上述吸收層、反射層等積層而獲得之光學濾光器而言具有上述光學特性即可。作為結晶材料,較佳為藍寶石。
就作為光學濾光器之光學特性、機械特性等與長期之可靠性相關之形狀穩定性之觀點、濾光器製造時之操作性等方面而言,透明基板較佳為無機材料,尤佳為玻璃、藍寶石。
透明基板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塊狀、板狀、膜狀,其厚度例如較佳為0.03~5 mm,就薄型化之觀點而言,更佳為0.03~0.5 mm。就加工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板狀玻璃之板厚0.05~0.5 mm之透明基板。
(反射層) 反射層包含介電體多層膜,且具有遮蔽特定波長區域之光之功能。作為反射層,例如可列舉具有使可見光透過且主要反射吸收層之遮光區域以外之波長之光之波長選擇性者。反射層較佳為具有反射近紅外光之反射區域。於該情形時,反射層之反射區域亦可包含吸收層之近紅外區域中之遮光區域。反射層並不限定於上述特性,可適當設計成進而遮斷特定波長區域之光、例如近紫外區域之規格。
於反射層具有反射近紅外光之反射區域之情形時,吸收層與反射層較佳為具有以下之關係。
吸收層於入射角0度之吸收區域中透過率顯示20%之波長之短波長側之波長λAB-SHT20 位於650~720 nm之波長區域,反射層於入射角0度之反射區域中透過率顯示20%之短波長側之波長λRE-SHT20 可滿足(ii-1)。 (ii-1)λAB-SHT20 +30 nm≦λRE-SHT20 ≦790 nm
反射層較佳為進而滿足(ii-2)。 (ii-2)λRE-SHT20 至λRE-SHT20 +3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平均透過率為10%以下。
本濾光器藉由使吸收層含有具有(1)~(3)之特性之色素(D1)及色素(D2),可賦予於近紅外區域具有1個吸收波峰之寬幅之吸收頻帶。藉此,可將反射層之λRE-SHT20 之設計之自由度設為(ii-1)所示之較寬之範圍。又,可藉由吸收層抑制反射層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
反射層係由將低折射率之介電體膜(低折射率膜)與高折射率之介電體膜(高折射率膜)交替地積層而成之介電體多層膜構成。高折射率膜較佳為折射率為1.6以上,更佳為2.2~2.5。作為高折射率膜之材料,例如可列舉Ta2 O5 、TiO2 、Nb2 O5 。該等之中,就成膜性、折射率等之再現性、穩定性等方面而言,較佳為TiO2
另一方面,低折射率膜較佳為折射率未達1.6,更佳為1.45以上且未達1.55。作為低折射率膜之材料,例如可列舉SiO2 、SiOx Ny 等。就成膜性之再現性、穩定性、經濟性等方面而言,較佳為SiO2
進而,反射層較佳為於透過區域與遮光區域之交界波長區域,透過率急遽地變化。為此,構成反射層之介電體多層膜之合計積層數較佳為15層以上,更佳為25層以上,進而較佳為30層以上。但是,若合計積層數增多,則會產生翹曲等或膜厚增加,故而合計積層數較佳為100層以下,更佳為75層以下,進一步較佳為60層以下。又,介電體多層膜之膜厚較佳為2~10 μm。
只要介電體多層膜之合計積層數或膜厚為上述範圍內,則反射層可一面滿足小型化之必要條件,維持較高之生產性,一面滿足透過區域與遮光區域之交界波長區域之透過率之急遽性。又,介電體多層膜之形成例如可使用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象沈積)法、濺鍍法、真空蒸鍍法等真空成膜處理或噴霧法、浸漬法等濕式成膜處理等。
反射層可以1層(1群介電體多層膜)賦予特定之光學特性或以2層賦予特定之光學特性。於具有2層以上之情形時,各反射層為相同構成或不同構成均可。於具有2層以上之反射層之情形時,通常係由反射頻帶不同之複數層反射層構成。
作為例,於設置2層反射層之情形時,可將其中一層設為遮蔽近紅外區域中之短波段之光之近紅外反射層,將另一層設為遮蔽該近紅外區域之長波段及近紫外域之兩區域之光之近紅外/近紫外反射層。又,例如,於本濾光器具有透明基板之情形時,於設置2層以上之反射層時,可將所有反射層設置於透明基板之一主面上,亦可將各反射層隔著透明基板設置於其兩主面上。
(抗反射層) 作為抗反射層,可列舉介電體多層膜或中間折射率介質、折射率逐次變化之蛾眼結構等。其中,就光學效率、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介電體多層膜。抗反射層與反射層同樣地係將介電體膜交替地積層而獲得。
本濾光器亦可具備例如賦予藉由控制特定波長區域之光之透過與吸收之無機微粒子等而進行之吸收之構成要素(層)等。作為無機微粒子之具體例,可列舉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銦錫)、ATO(Antimony-doped Tin Oxides)、鎢酸銫、硼化鑭等。ITO微粒子、鎢酸銫微粒子由於可見光之透過率較高且於超過1200 nm之紅外波長區域之寬範圍具有光吸收性,故而可使用於需要該紅外光之遮蔽性之情形。
本濾光器具有反射層、及含有色素(D1)與色素(D2)之吸收層,藉此,近紅外光之遮光性優異,可抑制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並且包含藍色之可見光之透過率較高,耐光性亦優異。
本濾光器具體而言較佳為滿足以下之(iii-1)~(iii-3)之光學特性。 (iii-1)703~739 nm之波長區域中之入射角0度與入射角35度之透過率之差之平均值為10%/nm以下。 (iii-2)400~500 nm之波長區域中之平均透過率為75%以上。 (iii-3)713~763 nm之波長區域中之最大透過率為20%以下。
上述(iii-1)中之透過率之差之平均值更佳為8%/nm以下,進而較佳為5%/nm以下。再者,所謂(iii-1)中之透過率之差之平均值,相當於在波長703~739 nm之範圍內每隔1 nm取入射角0度之透過率與入射角35度之透過率之差量(差之絕對值),並將該等差量之合計透過率[%]除以所採樣之波長之數(=37點)所得之結果。(iii-2)中之平均透過率更佳為80%以上。(iii-3)中之最大透過率更佳為15%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
本濾光器於用於例如數位靜態相機等攝像裝置之情形時,可提供一種顏色再現性優異之攝像裝置。使用本濾光器之攝像裝置具備固體攝像元件、攝像透鏡、及本濾光器。本濾光器例如可配置於攝像透鏡與固體攝像元件之間使用或經由黏著劑層直接貼附於攝像裝置之固體攝像元件、攝像透鏡等使用。 [實施例]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說明。首先,例示本濾光器之吸收層所使用之色素(D1)與色素(D2)之組合。繼而,對光學濾光器之實施例進行說明。
[例D-1~例D-15] 將上述表9中所示之各種化合物進行組合,並對本濾光器之吸收層所含有之色素(D1)與色素(D2)之組合進行研究。於表10之例D-1~例D-7、例D-14、例D-15示出成為實施例之組合。又,於表11中示出對相當於本濾光器之色素(D1)之色素(I-12-23)與不相當於色素(D2)之色素(Dx)進行組合之比較例作為例D-8~例D-13。
將表10、表11所示之色素(D1)、色素(D2)或者色素(Dx)、聚醯亞胺樹脂C3G30(商品名;三菱瓦斯化學製造)、環己酮充分地進行攪拌而使其等均勻地溶解。將所獲得之溶液塗佈於玻璃板(D263;SCHOTT製造)上,並進行乾燥而獲得膜厚1.0 μm之吸收層。關於色素之添加量,2種色素均係以分別以單獨之色素添加於聚醯亞胺樹脂C3G30中時之最大吸收波長下之光之透過率成為10%之方式進行調整。使用波長400~1100 nm之附吸收層之玻璃板之分光透過率曲線與玻璃板之分光透過率曲線獲得吸收層之分光透過率曲線。
根據吸收層之分光透過率曲線對表10及表11中之各項目進行評價。再者,各項目意指以下。其中,針對以上已說明過之項目省略說明。
(i-1)λAB-LOT20 -λAB-SHT20 ;(i-1)之必要條件之指標。示出將650~8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透過率顯示20%之2個波長中之短波長側之波長設為λAB-SHT20 、將長波長側之波長設為λAB-LOT20 時之差。再者,於例D-1~例D-12、例D-14、例D-15中,650~8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透過率顯示20%之波長為2個。於例D-13中,透過率顯示20%之光之波長中之長波長側之波長超過800 nm。
(i-2)之最大透過率;(i-2)之必要條件之指標。示出λmax(D1) 至λmax(D1) +50 nm之波長區域中之光之最大透過率。 (i-3)之平均透過率;(i-3)之必要條件之指標。示出λmax(D1) -20 nm至λmax(D1) +80 nm之波長區域中之光之平均透過率。 (i-4)T400-500ave ;(i-3)之必要條件之指標。示出400~50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 T500-600ave ;示出500~60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 T600-700ave ;示出600~70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 T700-730ave ;示出700~73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 T700-750ave ;示出700~750 nm之光之平均透過率。
示出色素(D1)含量、色素(D2)含量、色素(Dx)含量;各色素相對於聚醯亞胺樹脂100質量份之質量份。
[表10]
[表11]
<耐光性試驗> 將表12所示之色素(D1)與色素(D2)或者色素(Dx)、聚醯亞胺樹脂C3G30(商品名;三菱瓦斯化學製造)、及環己酮充分地進行攪拌而使其等均勻地溶解。關於色素之添加量,2種色素均係以分別以單獨之色素添加至聚醯亞胺樹脂C3G30中時之最大吸收波長下之光之透過率成為10%之方式進行調整。將所獲得之溶液塗佈於玻璃板(D263;SCHOTT製造)上,並進行乾燥而獲得膜厚1.0 μm之吸收層。進而,利用蒸鍍機於附吸收層之玻璃板之吸收層上形成包含介電體多層膜之抗反射層並設為耐光性試驗用之樣本。於表12中,例D-14、例D-15(於表10中示出光學特性)為實施例,例D-11、例D-12(於表11中示出光學特性)為比較例。
進行使用將氙氣燈作為光源之耐候性試驗機(Suga Test Instruments Co., Ltd製造)而獲得之樣本之耐光性試驗。於波長300~400 nm下以累計光量計照射6000 J/m2 後,對色素相對於710 nm、730 nm、750 nm、770 nm之光之殘存率進行評價。
殘存率係作為照射後之質量吸光係數相對於照射前之質量吸光係數之百分率而算出。再者,質量吸光係數係算出波長350~1200 nm之範圍內之最大吸收波長下之內部透過率T[%](=實測透過率[%]/[100[%]-實測反射率[%]]),並藉由-log10 (T/100)而計算。將殘存率為90%以上者設為「○」,將未達90%設為「×」。關於綜合判定,將於4個波長下均為「○」之情形作為具有耐光性而設為「○」,於只要於任1個波長下存在「×」之情形時,作為不具有耐光性而設為「×」。
[表12]
[例1~例6] 分別於板狀之紅外線吸收玻璃、NF50GX(商品名,旭硝子製造,厚度;0.12 mm)之一主面上製作表14所示之吸收層。關於例3,以除於例D-3之吸收層中不含有色素(D2)以外與例D-3相同之方式製作僅含有色素(D1)之吸收層。於所獲得之附吸收層之玻璃板之另一主面設計包含介電體多層膜之具有近紅外線反射區域之表13所示之6種反射層1~6而製成光學濾光器。
例1、例2係使用例D-3、例D-4之吸收層之實施例,例4、例5、例6分別係使用例D-8、例D-10、例D-13之吸收層之比較例。
於表13中示出入射角0度下之反射層1~6之光學特性。λRE-SHT20 係於吸收區域之短波長側透過率成為20%之波長。
[表13]
針對所獲得之光學濾光器,對以下之光學特性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4。
透過率20%波長之差;λRE-SHT20 -λAB-SHT20 斜入射特性;703~739 nm之波長區域中之入射角0度與入射角35度之透過率之差之平均值。 T400-500之平均透過率;400~500 nm之平均透過率。 T713-763 nm之最大透過率;713~763 nm之最大透過率。
[表14]
根據表14得知,於作為本濾光器之實施例之例1及例2中,即便反射層之λRE-SHT20 於λAB-SHT20 +30 nm≦λRE-SHT20 ≦790 nm之範圍內變化,亦可充分地抑制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進而得知,400~500 nm下之藍色之透過率較高,近紅外光之遮蔽性亦良好。
於例3中得知,由於僅使用色素(D1),故而當反射層之λRE-SHT20 於λAB-SHT20 +30 nm≦λRE-SHT20 ≦790 nm之範圍內變化時,會出現無法充分地抑制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之範圍。
例4及例5得知,由於使用色素(D1)及本發明之色素(D2)之範圍外之色素(X),故而當反射層之λRE-SHT20 於λAB-SHT20 +30 nm≦λRE-SHT20 ≦790 nm之範圍內變化時,會出現無法充分地抑制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之範圍。又,例5之色素(X)為酞菁化合物,而波長400~500 nm下之藍色之透過率較低。
例6得知,雖使用色素(D1)與本發明之色素(D2)之範圍外之色素(X),但即便反射層之λRE-SHT20 於λAB-SHT20 +30 nm≦λRE-SHT20 ≦790 nm之範圍內變化,亦可抑制對以較高之角度入射之光之入射角相依性。然而,例6由於色素(X)為菁化合物,故而可設想耐光性並不充分。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光學濾光器由於可見光、尤其是藍色之透過性良好,具有尤其高之入射角下之近紅外光之遮蔽性之降低得到抑制之良好之近紅外線遮蔽特性,且於較寬之波長範圍內抑制入射角相依性,故而反射層設計之自由度增加,進而耐光性亦優異,因此近年來對推進高性能化之數位靜態相機等攝像裝置等之用途有用。
10A、10B‧‧‧光學濾光器
11‧‧‧吸收層
12‧‧‧反射層
13‧‧‧透明基板
14‧‧‧抗反射層
圖1係概略性地表示實施形態之光學濾光器之一例之剖視圖。 圖2係概略性地表示實施形態之光學濾光器之另一例之剖視圖。

Claims (13)

  1. 一種光學濾光器,其具有吸收層、及包含介電體多層膜之反射層,上述吸收層含有具有下述(1)~(3)之特性之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與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及透明樹脂: (1)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係下述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並且於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位於680~730 nm之波長區域,且於進行濃度調整以使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透過率為10%時,於波長短於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側透過率顯示80%之波長與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之差為100 nm以下; (2)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係下述式(I)~(III)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並且於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 位於720~770 nm之波長區域; (3)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 減去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所得之值為30 nm以上且85 nm以下; [化1]其中,式(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R24 及R26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碳數1~10之醯氧基、-NR27 R28 (R27 及R28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C(=O)-R29 (R29 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且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氧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之碳數1~25之烴基)、-NHR30 、或者-SO2 -R30 (R30 為1個以上之氫原子可分別經鹵素原子、羥基、羧基、磺基、或者氰基取代且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氧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之碳數1~25之烴基))、或者下述式(S)所示之基(R41 、R42 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烷基或烷氧基;k為2或者3); [化2]R21 與R22 、R22 與R25 、及R21 與R23 可相互連結並與氮原子一起形成員數為5或者6之各雜環A、雜環B、及雜環C; 形成雜環A之情形時之R21 與R22 作為該等鍵結而成之二價基-Q-,表示氫原子可經碳數1~6之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醯氧基取代之伸烷基或者伸烷氧基; 形成雜環B之情形時之R22 與R25 、及形成雜環C之情形時之R21 與R23 作為該等鍵結而成之各二價基-X1 -Y1 -及-X2 -Y2 -(鍵結於氮之側為X1 及X2 ),X1 及X2 分別為下述式(1x)或者(2x)所示之基,Y1 及Y2 分別為選自下述式(1y)~(5y)之任一者所示之基;於X1 及X2 分別為下述式(2x)所示之基之情形時,Y1 及Y2 可分別為單鍵,於該情形時,可於碳原子間具有氧原子; [化3]式(1x)中,4個Z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羥基、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或者-NR38 R39 (R38 及R39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者碳數1~20之烷基);R31 ~R36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者碳數6~10之芳基,R37 表示碳數1~6之烷基或者碳數6~10之芳基; R27 、R28 、R29 、R31 ~R37 、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1 ~R23 、及R25 可與該等中之其他任一者相互鍵結而形成5員環或者6員環;R31 與R36 、R31 與R37 亦可直接鍵結; 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1 及R2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6之烷基或烯丙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1之芳基或芳烷基;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23 及R25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 [化4]其中,式(I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環Z分別獨立地為環中具有0~3個雜原子之5員環或者6員環,且環Z所具有之氫原子可經取代; R1 與R2 、R2 與R3 、及R1 與構成環Z之碳原子或者雜原子可相互連結而與氮原子一起分別形成雜環A1、雜環B1及雜環C1,於該情形時,雜環A1、雜環B1及雜環C1所具有之氫原子可經取代;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於碳原子間包含不飽和鍵、雜原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結構且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R4 及未形成雜環之情形時之R3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於碳原子間包含雜原子且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烷氧基; [化5]其中,式(III)中之記號如下所述: R51 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3之烷基; R52 ~R58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 R52 與R53 可相互連結而形成碳數5~15之飽和或者不飽和之烴環B2,烴環B2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取代; R54 與R55 可相互連結而形成苯環A2,苯環A2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取代。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濾光器,其於使上述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及上述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以分別單獨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時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及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 之透過率成為10%之濃度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滿足(i-1)~(i-3): (i-1)具有2個針對650~8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的透過率顯示20%之波長,且上述2個波長之差為70 nm以上; (i-2)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至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5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最大透過率為20%以下; (i-3)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20 nm至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8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平均透過率為30%以下。
  3. 如請求項2之光學濾光器,其中於使上述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及上述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以分別單獨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時最大吸收波長λmax(D1) 及最大吸收波長λmax(D2) 之透過率成為10%之濃度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所測得之波長400~1100 nm之分光透過率曲線中,400~5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平均透過率為85%以上。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學濾光器,其中上述吸收層之針對入射角0度之光的透過率顯示20%之波長之短波長側之波長λAB-SHT20 位於650~720 nm之波長區域,上述反射層具有反射近紅外光之波長區域,且針對入射角0度之光的透過率顯示20%之短波長側之波長λRE-SHT20 滿足(ii-1): (ii-1)λAB-SHT20 +30 nm≦λRE-SHT20 ≦790 nm。
  5. 如請求項4之光學濾光器,其中上述反射層進而滿足(ii-2): (ii-2)λRE-SHT20 至λRE-SHT20 +3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之平均透過率為10%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光學濾光器,其中上述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及上述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分別單獨含有於上述透明樹脂中時之質量吸光係數為1000/(cm・質量%)以上。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光學濾光器,其中上述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係由上述式(I)、下述式(II-1)或者(II-2)所示,上述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係由下述式(II-3)、(III-1)或者(III-2)所示: [化6]其中,式(II-1)、式(II-2)中,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5之烷基,R3 ~R6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 [化7]其中,式(II-3)中,R1 、R4 、及R9 ~R1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5之烷基,R7 及R8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5之烷基; [化8]其中,式(III-1)、(III-2)中,R52 ~R6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0之烷基。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光學濾光器,其中上述透明樹脂包含選自聚酯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環氧樹脂、烯-硫醇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醚樹脂、聚芳酯樹脂、聚碸樹脂、聚醚碸樹脂、聚對苯樹脂、聚伸芳基醚氧化膦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烯烴樹脂、環狀烯烴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及聚苯乙烯樹脂之至少1種。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光學濾光器,其中上述吸收層中之上述第1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1)及上述第2近紅外線吸收色素(D2)之合計含量相對於上述透明樹脂100質量份為0.01~20質量份。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光學濾光器,其進而具有透明基板,且上述吸收層及上述反射層分別設置於上述透明基板之主面上。
  11. 如請求項10之光學濾光器,其中上述透明基板包含玻璃或者藍寶石。
  12. 如請求項11之光學濾光器,其中上述玻璃係添加有銅離子之氟磷酸鹽系玻璃、或者添加有銅離子之磷酸鹽系玻璃。
  13. 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固體攝像元件、攝像透鏡、及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光學濾光器。
TW107131844A 2017-09-11 2018-09-11 光學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TWI796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4327 2017-09-11
JP2017-174327 2017-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898A true TW201919898A (zh) 2019-06-01
TWI796360B TWI796360B (zh) 2023-03-21

Family

ID=656341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2223A TW202319251A (zh) 2017-09-11 2018-09-11 光學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TW107131844A TWI796360B (zh) 2017-09-11 2018-09-11 光學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2223A TW202319251A (zh) 2017-09-11 2018-09-11 光學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709298B2 (zh)
JP (2) JP7070555B2 (zh)
CN (2) CN114702835B (zh)
TW (2) TW202319251A (zh)
WO (1) WO20190498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8031B (zh) * 2019-04-03 2023-11-17 Agc株式会社 滤光片和成像装置
JPWO2022075037A1 (zh) * 2020-10-09 2022-04-14
TWI752677B (zh) 2020-11-12 2022-01-11 晶瑞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紅外截止濾光片結構
KR102492266B1 (ko) * 2020-11-27 2023-01-27 주식회사 옵트론텍 스쿠아릴륨계 화합물,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조성물,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광 흡수층,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광학 필터
KR102377756B1 (ko) * 2020-12-15 2022-03-23 주식회사 힘테크 근적외선 흡수색소 및 이를 이용한 근적외선 차단필터
FR3124180B1 (fr) 2021-06-18 2024-02-16 Saint Gobain Vitrage comprenant un revetement fonctionnel et un element absorbant
CN115903310A (zh) * 2022-12-29 2023-04-0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1872A (en) * 1988-11-25 1993-12-21 Gentex Corporation Laser-attenuative optical filter
JP5270114B2 (ja) * 2007-06-15 2013-08-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
JP6183048B2 (ja) * 2012-08-27 2017-08-2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WO2016114363A1 (ja) * 2015-01-14 2016-07-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358114B2 (ja) * 2015-02-02 2018-07-18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JP6627864B2 (ja) 2015-03-27 2020-01-08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JP6578718B2 (ja) * 2015-04-14 2019-09-25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CN107533171B (zh) * 2015-05-12 2020-07-24 Agc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以及摄像装置
WO2017051867A1 (ja) * 2015-09-25 2017-03-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202230B1 (ja) * 2015-12-01 2017-09-27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787347B2 (ja) * 2016-02-02 2020-11-18 Agc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色素、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087464B1 (ja) 2016-06-30 2017-03-0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及び撮像光学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9884A1 (ja) 2019-03-14
JP2022115885A (ja) 2022-08-09
CN114702835B (zh) 2024-04-26
JP7468568B2 (ja) 2024-04-16
US20230296818A1 (en) 2023-09-21
TWI796360B (zh) 2023-03-21
JP7070555B2 (ja) 2022-05-18
TW202319251A (zh) 2023-05-16
US11709298B2 (en) 2023-07-25
CN114702835A (zh) 2022-07-05
US20200200956A1 (en) 2020-06-25
CN111095045B (zh) 2022-05-17
JPWO2019049884A1 (ja) 2020-08-27
CN111095045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19898A (zh) 光學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JP6168252B2 (ja)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202230B1 (ja)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642578B2 (ja)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222361B2 (ja)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9164269A (ja) 光学フィルタ、近赤外線吸収色素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24069437A (ja)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9078816A (ja)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TW202204526A (zh) 濾光器
CN114402235B (zh) 滤光片和成像装置
JP7415815B2 (ja) 光学フィル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