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4897A -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4897A
TW201914897A TW107134478A TW107134478A TW201914897A TW 201914897 A TW201914897 A TW 201914897A TW 107134478 A TW107134478 A TW 107134478A TW 107134478 A TW107134478 A TW 107134478A TW 201914897 A TW201914897 A TW 2019148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device
adjustment
bicycle
positioning
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5954B (zh
Inventor
川上竜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4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4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5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59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or from the flexible member
    • F16C1/18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or from the flexible member in which the end portion of the flexible member is laid along a curved surface of a pivoted memb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6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for holding members in one or a limited number of definite position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62J2001/085Seat pillars having mechanisms to vary seat height, independently of the cy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suspension manual adjustment detail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250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零件數目之削減有貢獻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具備:基部;動作構件,其能夠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地設置,且與自行車用組件之纜線連結;及操作構件,其以使上述動作構件移位之方式能夠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地設置;且上述操作構件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藉由相對於上述基部被向第1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1位置移位至第2位置,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藉由被向上述第1方向或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2位置移位至上述第1位置。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已知有一種對自行車用組件進行操作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先前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具備基部、與自行車用組件之纜線連結之動作構件、及以使動作構件移位之方式相對於基部能夠移位地設置之2個操作構件。藉由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而動作構件相對於基部移位,並經由纜線對自行車用組件進行操作。專利文獻1揭示有先前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一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156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業者期望削減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零件數目。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零件數目之削減有貢獻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具備:基部;動作構件,其能夠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地設置,且與自行車用組件之纜線連結;及操作構件,其以使上述動作構件移位之方式能夠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地設置;且上述操作構件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藉由相對於上述基部被向第1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1位置移位至第2位置,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藉由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2位置移位至上述第1位置,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藉由被向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1位置移位至第2位置。 由於可藉由1個操作構件對自行車用組件進行操作,故而可削減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零件數目。又,於操作構件被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之任一者操作之情形時,均可使動作構件自第2位置移位至第1位置,故而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操作性提高。
於根據上述第1態樣之第2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將上述動作構件定位於上述第1位置及上述第2位置之各者之定位構件。 因此,將動作構件適當地定位於第1位置及第2位置之各者。
於根據上述第2態樣之第3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設置於上述動作構件之第1動作卡合部,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定位構件卡合。 藉由第1動作卡合部與定位構件卡合,而將動作構件適當地定位於對應之位置。
於根據上述第3態樣之第4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定位構件包含有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卡合之第1定位部,上述第1定位部係藉由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之卡合而將上述動作構件定位於上述第2位置。 因此,將動作構件適當地定位於第2位置。
於根據上述第4態樣之第5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設置於上述操作構件之卡合爪、及設置於上述動作構件之第2動作卡合部,上述卡合爪係與上述第2動作卡合部及上述定位構件之各者交替地卡合。 由於動作構件之移位藉由卡合爪而實現,故而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構成簡化。
於根據上述第5態樣之第6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卡合爪係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1位置之狀態下與上述第2動作卡合部卡合,藉由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向上述第1方向移位。 由於動作構件向第1方向之移位藉由卡合爪而實現,故而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構成簡化。
於根據上述第5或第6態樣之第7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定位構件包含有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與上述卡合爪卡合之第2定位部。 藉由卡合爪與第2定位部卡合,而將卡合爪之位置定位。
於根據上述第7態樣之第8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卡合爪係藉由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以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第1定位部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上述定位構件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 因此,藉由操作構件向第1方向操作,可使動作構件自第2位置移位至第1位置。
於根據上述第7或第8態樣之第9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卡合爪係藉由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2方向操作,而以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第1定位部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上述定位構件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 因此,藉由操作構件被向第2方向操作,可使動作構件自第2位置移位至第1位置。
於根據上述第9態樣之第10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以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第1定位部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上述卡合爪相對於上述操作構件移位之連桿機構。 因此,將第1動作卡合部與第1定位部之卡合適當地解除。
於根據上述第10態樣之第11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連桿機構包含藉由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2方向操作而壓抵於上述動作構件之接觸部,將藉由與上述動作構件之接觸而於上述接觸部產生之反作用力傳遞至上述卡合爪。 因此,將第1動作卡合部與第1定位部之卡合利用簡易之構成解除。
於根據上述第3至第11態樣之任一態樣之第12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定位構件包含有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1位置之狀態下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卡合之第3定位部,上述第3定位部係藉由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之卡合而將上述動作構件定位於上述第1位置。 因此,將動作構件適當地定位於第1位置。
於根據上述第12態樣之第13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操作構件係藉由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1位置之狀態下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第3定位部之卡合解除。 因此,藉由於動作構件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操作構件被向第1方向操作,可使動作構件自第1位置移位至第2位置。
於根據上述第13態樣之第14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定位構件具有定位位置及與上述定位位置不同之解除位置,藉由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自上述定位位置移位至上述解除位置。 藉由操作構件被向第1方向操作,而以第1動作卡合部越過定位構件之方式使定位構件移位。藉此,形成定位構件能夠將動作構件於第2位置定位之狀態。
於根據上述第2至第14態樣之任一態樣之第15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基準軸,上述動作構件及上述操作構件繞上述基準軸之中心軸心相對於上述基部旋轉。 因此,操作構件之操作性提高。
於根據上述第15態樣之第16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將上述操作構件相對於上述基部向上述第2方向施力之第1施力構件。 因此,操作構件之操作性提高。
於根據上述第2至第16態樣之任一態樣之第17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保持軸,上述定位構件繞上述保持軸之中心軸心旋轉。 因此,可容易地使定位構件移位。
於根據上述第17態樣之第18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定位構件係藉由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1方向或上述第2方向操作,而繞上述保持軸之中心軸心向第3方向旋轉。 因此,於操作構件被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之任一者操作之情形時,均可使動作構件自第2位置移位至第1位置。
於根據上述第18態樣之第19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將上述定位構件向與上述第3方向相反之第4方向施力之第2施力構件。 因此,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構成簡化。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19態樣之任一態樣之第20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將上述動作構件相對於上述基部向上述第2方向施力之第3施力構件。 因此,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構成簡化。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20態樣之任一態樣之第21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操作構件能夠以配置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1位置之狀態下之第1等待位置、及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之第2等待位置之任一者之方式向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操作,進而具備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等待位置調節上述第2等待位置之調節機構。 由於可藉由調節機構而調節第2等待位置,故而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可用性提高。又,於第1等待位置與第2等待位置不同之情形時,藉由確認操作構件之等待位置而可掌握自行車用組件之狀態,故而操作構件亦兼具報告自行車用組件之狀態之功能。因此,可對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零件數目之削減有貢獻。
根據本發明之第22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具備:基部;動作構件,其能夠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地設置,且與自行車用組件之纜線連結;操作構件,其係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於第1等待位置等待,藉由相對於上述基部被向第1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1位置移位至第2位置,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於第2等待位置等待;及調節機構,其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等待位置調節上述第2等待位置。 由於可藉由調節機構而調節第2等待位置,故而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可用性提高。又,於第1等待位置與第2等待位置不同之情形時,藉由確認操作構件之等待位置而可掌握自行車用組件之狀態,故而操作構件亦兼具報告自行車用組件之狀態之功能。因此,可對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零件數目之削減有貢獻。
於根據上述第21或第22態樣之第23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調節機構能夠以上述第2等待位置配置於複數個調節位置之任一者之方式調節上述第2等待位置。 因此,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可用性提高。
於根據上述第23態樣之第24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複數個調節位置包含作為上述第1等待位置與上述第2等待位置之距離之等待位置間距離最短之第1調節位置、上述等待位置間距離最長之第2調節位置、及上述等待位置間距離較上述第1調節位置長、且較上述第2調節位置短之第3調節位置。 因此,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可用性提高。
於根據上述第23或第24態樣之第25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調節機構包含設置於上述操作構件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上述第1構件包含與上述複數個調節位置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上述第2構件包含與上述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之各者卡合之第2調節卡合部。 由於藉由使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與第2調節卡合部卡合之組合而調節第2等待位置,故而調節機構之構成簡化。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25態樣之任一態樣之第26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收容上述動作構件之殼體。 因此,動作構件由殼體保護。
於根據上述第26態樣之第27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殼體包含第1殼體及第2殼體,上述操作構件包含上述第1殼體、及設置於上述第1殼體之操作部,上述第1殼體能夠相對於上述第2殼體旋轉,上述動作構件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殼體及上述第2殼體旋轉。 因此,動作構件由第1殼體及第2殼體保護。
於根據上述第27態樣之第28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進而具備設置於上述殼體、且安裝於上述自行車之把手之安裝部。 因此,將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容易地安裝於自行車之把手。
於根據上述第28態樣之第29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殼體包含與上述把手對向之對向面,上述安裝部係於安裝於上述把手之安裝狀態下,以上述殼體之上述對向面相對於上述把手之中心軸心傾斜之方式設置於上述殼體。 因此,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操作性變高。
於根據上述第29態樣之第30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安裝狀態下之上述第1殼體與上述把手之距離,較上述安裝狀態下之上述第2殼體與上述把手之距離短。 由於自行車之把手與操作部之距離接近,故而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操作性變高。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30態樣之任一態樣之第31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自行車用組件包含變速機、避震器、及可調整座桿中之至少1者。 因此,藉由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可對多種自行車用組件進行操作。
於根據上述第31態樣之第32態樣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上述自行車用組件為前變速器。 因此,藉由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可對前變速器進行操作。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對零件數目之削減有貢獻。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對包含自行車用操作裝置50之自行車10進行說明。 自行車10具備自行車用操作裝置50(以下,「操作裝置50」)(參照圖2)。圖示之自行車10之種類為休旅自行車。於一例中,自行車10進而具備車架12、前輪14、後輪16、把手18、及傳動系統20。操作裝置50例如設置於把手18之左側(參照圖2)。操作裝置50亦可設置於把手18之右側。
傳動系統20包含曲柄組合件22、前鏈輪組合件30、後鏈輪組合件32、及鏈條34。曲柄組合件22包含曲柄軸24、一對曲柄臂26、及一對踏板28。一對踏板28能夠旋轉地安裝於曲柄臂26之前端。
前鏈輪組合件30包含1個或複數個前鏈輪30A,例如以與曲柄軸24一體地旋轉之方式設置於曲柄組合件22。後鏈輪組合件32包含1個或複數個後鏈輪32A,設置於後輪16之輪轂16A。鏈條34捲繞在前鏈輪組合件30中之任一個前鏈輪30A、及後鏈輪組合件32中之任一個後鏈輪32A。藉由切換捲繞有鏈條34之前鏈輪30A與後鏈輪32A之組合,而變更自行車10之變速比。藉由自行車10之騎乘人員而施加至踏板28之驅動力經由前鏈輪組合件30、鏈條34、及後鏈輪組合件32而傳遞至後輪16。
自行車10進而具備自行車用組件36及變速操作裝置44。自行車用組件36包含變速機38、避震器40、及可調整座桿42中之至少1者。變速機38包含前變速器38A及後變速器38B。前變速器38A設置於車架12中之曲柄軸24附近。後變速器38B設置於車架12之後端12A。避震器40係以吸收前輪14或後輪16自地面所受到之衝擊之方式動作。可調整座桿42係以變更鞍座S相對於車架12之高度之方式動作。自行車用組件36中所包含之各種要素係藉由自搭載於自行車10之電池BT供給之電力而驅動。
變速操作裝置44例如設置於把手18之右側。作為變速操作裝置44之操作對象之自行車用組件36之一例為後變速器38B。於一例中,藉由對變速操作裝置44進行操作而驅動後變速器38B,變更捲繞鏈條34之後鏈輪32A,從而變更自行車10之變速比。作為操作裝置50之操作對象之自行車用組件36之一例為前變速器38A。於一例中,藉由對操作裝置50進行操作而驅動前變速器38A,變更捲繞鏈條34之前鏈輪30A,從而變更自行車10之變速比。
參照圖2~圖5,對操作裝置50之構成進行說明。 操作裝置50具備:基部52;動作構件54(參照圖3),其能夠相對於基部52移位地設置,且與自行車用組件36之纜線C連結;及操作構件56,其以使動作構件54移位之方式能夠相對於基部52移位地設置。纜線C之一例為鮑登線。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基準軸60。動作構件54及操作構件56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而相對於基部52旋轉。
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收容動作構件54之殼體62,及設置於殼體62、且安裝於自行車10之把手18之安裝部68(參照圖2)。殼體62之材料之一例為金屬材料。金屬材料之一例為鋁。基準軸60例如以貫通殼體62之方式支持於殼體62。殼體62包含第1殼體64及第2殼體66。第1殼體64為於前視操作裝置50時,將殼體62於基準軸60之徑向分割而得之一個殼體62。第2殼體66為於前視操作裝置50時,將殼體62於基準軸60之徑向分割而得之另一個殼體62。於一例中,第1殼體64以覆蓋第2殼體66之一部分之方式設置。第1殼體64能夠相對於第2殼體66旋轉。動作構件54能夠相對於第1殼體64及第2殼體66旋轉。
如圖2所示,基部52包含第2殼體66及安裝部68。安裝部68設置於第2殼體66。安裝部68包含能夠相對於把手18裝卸之夾具68A、及將夾具68A與第2殼體66連結之連結部68B。操作構件56包含第1殼體64、及設置於第1殼體64之操作部58。操作部58與第1殼體64為一體或獨立個體。操作部58包含桿58A、及設置於桿58A且具有防滑功能之蛇腹狀之彈性構件58B。桿58A之材料之一例為樹脂材料。彈性構件58B之材料之一例為橡膠材料。於該例中,操作構件56之操作性提高。亦可自操作部58將彈性構件58B省略。
殼體62包含與把手18對向之對向面62A。安裝部68於安裝於把手18之安裝狀態下,以殼體62之對向面62A相對於把手18之中心軸心C2傾斜之方式設置於殼體62。換言之,安裝部68係以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與把手18之中心軸心C2於投影面上不正交之方式設置於殼體62。於圖2所示之例中,安裝狀態下之第1殼體64與把手18之距離(以下,「第1距離L1」),較安裝狀態下之第2殼體66與把手18之距離(以下,「第2距離L2」)短。於該例中,安裝部68係以於安裝狀態下操作部58接近於把手18之方式設置於殼體62。
如圖3所示,於纜線C設置與動作構件54連結之纜線連結部CL。動作構件54包含纜線C通過之纜線通路54A、及保持纜線連結部CL之保持部54B(參照圖6)。保持部54B設置於纜線通路54A。藉由將纜線連結部CL保持於保持部54B,而纜線C與動作構件54連結。於一例中,藉由對操作構件56進行操作而動作構件54相對於基部52移位,藉由將纜線C捲取於動作構件54而驅動前變速器38A。
操作構件56係藉由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相對於基部52被向第1方向D1操作而使動作構件54自第1位置P1移位至第2位置P2(參照圖9)。操作構件56係藉由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被向第1方向D1或與第1方向D1不同之第2方向D2操作而使動作構件54自第2位置P2移位至第1位置P1。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為相互相反之方向。於一例中,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於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上為相互相反之方向。第1方向D1於前視操作裝置50時為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之順時針之方向。第2方向D2於前視操作裝置50時為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之逆時針之方向。
操作構件56能夠以配置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之第1等待位置SP1、及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之第2等待位置SP2(參照圖9)之任一者之方式向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操作。於一例中,操作構件56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於第1等待位置SP1等待,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於第2等待位置SP2等待。於該例中,第2等待位置SP2為與第1等待位置SP1不同之位置。
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將動作構件54定位於第1位置P1及第2位置P2之各者之定位構件70。定位構件70收容於殼體62。定位構件70係以維持動作構件54配置於第1位置P1之狀態、及動作構件54配置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之各者之方式保持動作構件54。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保持軸72。保持軸72為與基準軸60平行之軸。保持軸72例如以貫通第2殼體66之方式支持於第2殼體66。定位構件70繞保持軸72之中心軸心C3旋轉。
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第1動作卡合部74及第2動作卡合部76,其等設置於動作構件54;以及卡合構件80,其包含設置於操作構件56之卡合爪82。第1動作卡合部74與定位構件70卡合。第2動作卡合部76與卡合爪82卡合。卡合構件80收容於殼體62。卡合爪82與第2動作卡合部76及定位構件70之各者交替地卡合。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卡合爪82於操作構件56處於第1等待位置SP1之狀態下與第2動作卡合部76卡合。又,卡合爪82於操作構件56處於第2等待位置SP2之狀態下與定位構件70卡合。
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使第1旋轉軸88A、第2旋轉軸88B、及卡合爪82相對於操作構件56移位之連桿機構90。第1旋轉軸88A及第2旋轉軸88B為與基準軸60平行之軸。第1旋轉軸88A例如以貫通第1殼體64之方式支持於第1殼體64。連桿機構90收容於殼體62。連桿機構90能夠繞第1旋轉軸88A之中心軸心C4旋轉地連結於第1旋轉軸88A。於一例中,連桿機構90以可與第1旋轉軸88A一體地旋轉之方式連結於第1旋轉軸88A。藉由對操作構件56進行操作而第1旋轉軸88A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旋轉,卡合構件80及連桿機構90亦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旋轉。第2旋轉軸88B連結於連桿機構90。卡合構件80能夠繞第2旋轉軸88B之中心軸心C5旋轉地連結於第2旋轉軸88B。於一例中,卡合爪82以可相對於連桿機構90旋轉之方式連結於第2旋轉軸88B。
連桿機構90包含第1構件94及第2構件98。第1構件94能夠繞第1旋轉軸88A及第2旋轉軸88B之中心軸心C4、C5旋轉地將第1旋轉軸88A與第2旋轉軸88B連結。第2構件98以可與第1旋轉軸88A一體地旋轉之方式連結於第1旋轉軸88A。第1構件94及第2構件98藉由相互卡合,而繞第1旋轉軸88A之中心軸心C4一體地旋轉。連桿機構90進而包含有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與動作構件54接觸之接觸部90A(參照圖9)。於一例中,接觸部90A設置於第2構件98。
如圖4所示,卡合構件80進而包含保持卡合爪82相對於第2旋轉軸88B之旋轉相位之保持構件84、及一對彈性構件86。於一例中,保持構件84以可與第2旋轉軸88B一體地旋轉之方式連結於第2旋轉軸88B。於卡合爪82設置第1凸部82A。於保持構件84設置第2凸部84A、及第1凸部82A貫通之貫通孔84B。保持構件84以卡合爪82之第1凸部82A貫通於貫通孔84B之方式設置於卡合爪82上。彈性構件86之一例為彈簧。一對彈性構件86以保持卡合爪82相對於保持構件84之配置之方式設置於保持構件84。
如圖5所示,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引導卡合構件80之移位之引導槽66A。引導槽66A例如設置於第2殼體66。於一例中,引導槽66A為以可引導保持構件84之第2凸部84A之方式供第2凸部84A貫通之槽。藉由對操作構件56進行操作,而以第2凸部84A沿著引導槽66A移位之方式卡合構件80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旋轉。
如圖3所示,定位構件70包含:第1定位部70A,其係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與第1動作卡合部74卡合;及第2定位部70B,其係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與卡合爪82卡合。定位構件70進而包含第3定位部70C,其係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與第1動作卡合部74卡合。第3定位部70C藉由與第1動作卡合部74之卡合而將動作構件54定位於第1位置P1。第1定位部70A藉由與第1動作卡合部74之卡合而將動作構件54定位於第2位置P2(參照圖9)。
定位構件70藉由操作構件56被向第1方向D1或第2方向D2操作,而繞保持軸72之中心軸心C3向第3方向D3旋轉。具體而言,定位構件70藉由與動作構件54或卡合爪82接觸而向第3方向D3旋轉。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限制軸78。限制軸78為與基準軸60平行之軸。限制軸78例如以貫通第2殼體66之方式支持於第2殼體66。限制軸78藉由與定位構件70接觸,而限制繞保持軸72之中心軸心C3之定位構件70之旋轉。於一例中,限制軸78限制與第3方向D3相反之第4方向D4上之定位構件70之旋轉。
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將操作構件56相對於基部52向第2方向D2施力之第1施力構件100。第1施力構件100之一例為扭力彈簧。第1施力構件100例如以將連桿機構90與第2殼體66連結之方式設置。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將定位構件70向第4方向D4施力之第2施力構件102。第2施力構件102之一例為螺旋彈簧。第2施力構件102例如以將定位構件70向第4方向D4按壓之方式設置於第2殼體66。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將動作構件54相對於基部52向第2方向D2施力之第3施力構件104。第3施力構件104之一例為扭力彈簧。第3施力構件104例如以將動作構件54與第2殼體66連結之方式設置。
第1殼體64包含有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與第2殼體66卡合之第1卡合部64A。第2殼體66進而包含與第1卡合部64A卡合之第3卡合部66B。藉由第1卡合部64A與第3卡合部66B卡合,而穩定地形成操作構件56配置於第1等待位置SP1之狀態。又,第1殼體64進而包含與連桿機構90卡合之第2卡合部64B(參照圖6)。連桿機構90進而包含與第2卡合部64B卡合之第4卡合部90B。藉由第2卡合部64B與第4卡合部90B卡合,而限制連桿機構90之由第1施力構件100所致之繞第1旋轉軸88A之中心軸心C4之旋轉。又,藉由第2卡合部64B與第4卡合部90B卡合,而穩定地形成操作構件56被第1施力構件100向第2方向D2施力之狀態。
參照圖6~圖11,對操作裝置50之動作進行說明。 操作裝置50例如藉由自行車10之騎乘人員而以如下之方式操作。於第1路線中,操作裝置50被以第1狀態、第2狀態、第3狀態、第4狀態、及第5狀態之順序操作。於第2路線中,操作裝置50被以第1狀態、第2狀態、第3狀態、第4狀態、及第6狀態之順序操作。
圖6係表示操作構件56配置於第1等待位置SP1,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第1狀態。第1狀態為操作構件56最向第2方向D2旋轉之狀態。於第1狀態下,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3定位部70C卡合,卡合爪82與第2動作卡合部76卡合,第1卡合部64A與第3卡合部66B卡合,第2卡合部64B與第4卡合部90B卡合。操作構件56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藉由向第1方向D1操作而將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3定位部70C之卡合解除。卡合爪82係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與第2動作卡合部76卡合,藉由操作構件56向第1方向D1操作而使動作構件54向第1方向D1移位。具體而言,藉由操作構件56被向第1方向D1操作,而以動作構件54向第1方向D1旋轉之方式第2動作卡合部76被卡合爪82按壓。
圖7係表示操作構件56被向第1方向D1操作,定位構件70移位之第2狀態。定位構件70具有定位位置PP及與定位位置PP不同之解除位置PR,藉由對操作構件56操作而自定位位置PP移位至解除位置PR。於定位構件70配置於定位位置PP之情形時,定位構件70與限制軸78接觸(參照圖6)。於定位構件70配置於解除位置PR之情形時,抵抗第2施力構件102之作用力而定位構件70自限制軸78離開。於第2狀態下,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接觸。具體而言,第1動作卡合部74之第1方向D1側之端面74A與第1定位部70A之第2方向D2側之端面70D接觸。於第2狀態下第1動作卡合部74之第1方向D1側之端面74A形成凸輪面74B,第1定位部70A之第2方向D2側之端面70D能夠沿著第1動作卡合部74之凸輪面74B移位。藉由抵抗第2施力構件102之作用力之沿著第1動作卡合部74之凸輪面74B之第1定位部70A之移位而定位構件70向第3方向D3旋轉,定位構件70自定位位置PP移位至解除位置PR。藉由第1動作卡合部74越過第1定位部70A,而操作構件56被向第1方向D1繼續操作。
圖8係表示操作構件56被向第1方向D1操作,第2動作卡合部76與定位構件70接觸之第3狀態。第3狀態為操作構件56最向第1方向D1旋轉之狀態。由於自第1狀態至第3狀態,維持卡合爪82與第2動作卡合部76卡合之狀態、及第2卡合部64B與第4卡合部90B卡合之狀態,故而動作構件54及操作構件56相對於基部52一體地旋轉。於第3狀態下,藉由第2動作卡合部76與定位構件70接觸,而限制動作構件54及操作構件56向第1方向D1旋轉。於第3狀態下,由於第1動作卡合部74越過第1定位部70A,故而定位構件70藉由第2施力構件102而向第4方向D4旋轉,定位構件70移位至定位位置PP。於一例中,於操作裝置50到達第3狀態之情形時,以不對操作構件56操作之方式,騎乘人員放緩對操作部58之向第1方向D1之輸入。因此,藉由第1施力構件100及第3施力構件104,而動作構件54及操作構件56向第2方向D2旋轉。
圖9係表示操作構件56配置於第2等待位置SP2,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第4狀態。於第4狀態下,藉由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卡合而限制動作構件54向第2方向D2旋轉。於第4狀態下,藉由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與動作構件54卡合而限制操作構件56向第2方向D2旋轉。又,藉由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之卡合而將卡合爪82與第2動作卡合部76之卡合解除,卡合爪82相對於第2旋轉軸88B之旋轉相位藉由彈性構件86而返回至適當之旋轉相位。於一例中,直至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與動作構件54卡合為止操作構件56向第2方向D2旋轉。藉由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與動作構件54卡合而卡合爪82與第2定位部70B卡合。因此,藉由操作裝置50而形成第4狀態。於一例中,於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卡合之後,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與動作構件54卡合。換言之,於動作構件54配置於第2位置P2之後,操作構件56配置於第2等待位置SP2。於一例中,操作裝置50於自第1狀態被向第4狀態操作之過程中進行拉伸纜線C之操作。於一例中,操作裝置50於自第1狀態被向第4狀態操作之過程中驅動前變速器38A,變更自行車10之變速比。
圖10係表示操作構件56自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被向第1方向D1操作,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之卡合被解除之第5狀態。卡合爪82藉由操作構件56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被向第1方向D1操作,而以將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定位構件70相對於基部52移位。於第5狀態下,藉由操作構件56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向第1方向D1操作,而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與動作構件54之卡合被解除,藉由卡合爪82按壓第2定位部70B而定位構件70向第3方向D3旋轉。而且,藉由定位構件70自定位位置PP向解除位置PR移位而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之卡合被解除,動作構件54藉由第3施力構件104而向第2方向D2旋轉,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3定位部70C卡合。圖10之兩點鏈線表示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3定位部70C卡合之狀態。
於操作裝置50到達第5狀態之情形時,以不對操作構件56操作之方式而騎乘人員放緩對操作部58之向第1方向D1之輸入。藉此,操作構件56藉由第1施力構件100而向第2方向D2旋轉,定位構件70藉由第2施力構件102而向第4方向D4旋轉。因此,藉由操作裝置50而形成第1狀態(參照圖6)。於一例中,於操作裝置50到達第5狀態之情形時,與以不對操作構件56操作之方式而騎乘人員放緩對操作部58之向第1方向D1之輸入之操作獨立地,動作構件54返回至第1位置P1。於一例中,操作裝置50於自第4狀態經過第5狀態被向第1狀態操作之過程中進行將纜線C解除之操作。於一例中,操作裝置50於自第4狀態經過第5狀態被向第1狀態操作之過程中驅動前變速器38A,而變更自行車10之變速比。
圖11係表示操作構件56自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被向第2方向D2操作,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之卡合被解除之第6狀態。卡合爪82藉由操作構件56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被向第2方向D2操作,而以將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定位構件70相對於基部52移位。連桿機構90以將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卡合爪82相對於操作構件56移位。於第6狀態下,藉由操作構件56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被向第2方向D2操作,而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壓抵於動作構件54,藉由與動作構件54之接觸而於接觸部90A產生之反作用力傳遞至卡合爪82。
具體而言,若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將操作構件56向第2方向D2操作,則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卡合,故而操作構件56開始相對於動作構件54向第2方向D2移位。另一方面,藉由第1旋轉軸88A與操作構件56連結之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藉由動作構件54而向第2方向D2移位受到規制。因此,若操作構件56開始相對於動作構件54向第2方向D2移位,則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受到自動作構件54向第1方向D1之反作用力。藉由來自該動作構件54之反作用力而連桿機構90繞第1旋轉軸88A之中心軸心C4旋轉。藉由繞連桿機構90之中心軸心C4之旋轉而卡合爪82按壓第2定位部70B,藉此定位構件70向第3方向D3旋轉。而且,藉由定位構件70自定位位置PP移位至解除位置PR而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1定位部70A之卡合被解除。因此,動作構件54藉由第3施力構件104而向第2方向D2旋轉,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3定位部70C卡合。圖11之兩點鏈線表示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3定位部70C卡合之狀態。
於操作裝置50到達第6狀態之情形時,與是否以不對操作構件56操作之方式而騎乘人員繼續對操作部58之向第2方向D2之輸入無關,操作構件56藉由第1施力構件100而向第2方向D2旋轉,定位構件70藉由第2施力構件102而向第4方向D4旋轉。因此,藉由操作裝置50而形成第1狀態(參照圖6)。於一例中,於操作裝置50到達第6狀態之情形時,與利用操作構件56所進行之操作獨立地動作構件54返回至第1位置P1。於一例中,操作裝置50於自第4狀態經過第6狀態被向第1狀態操作之過程中進行將纜線C解除之操作。於一例中,操作裝置50於自第4狀態經過第6狀態被向第1狀態操作之過程中驅動前變速器38A,變更自行車10之變速比。
參照圖12及圖13,對連桿機構90之具體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操作裝置50進而具備能夠相對於第1等待位置SP1調節第2等待位置SP2之調節機構92。調節機構92係能夠以第2等待位置SP2配置於複數個調節位置RP1~RP3之任一者之方式調節第2等待位置SP2。複數個調節位置RP1~RP3包含第1調節位置RP1、第2調節位置RP2、及第3調節位置RP3(參照圖14)。第1調節位置RP1係作為第1等待位置SP1與第2等待位置SP2之距離之等待位置間距離SPD最短。於一例中,等待位置間距離SPD為配置於第1等待位置SP1之操作構件56之頂部56A與配置於第2等待位置SP2之操作構件56之頂部56A的距離(參照圖14)。第2調節位置RP2係等待位置間距離SPD最長。第3調節位置RP3係等待位置間距離SPD較第1調節位置RP1長,且較第2調節位置RP2短。
操作構件56於操作裝置50自第3狀態(參照圖8)被向第4狀態(參照圖9)操作之過程中,於動作構件54移位至第2位置P2時配置於操作構件位置LP(參照圖14)。操作構件位置LP為較第2等待位置SP2靠第1方向D1側之位置。於一例中,調節機構92能夠相對於操作構件位置LP調節第2等待位置SP2。第1調節位置RP1係作為操作構件位置LP與第2等待位置SP2之距離之移動距離MD最長。於一例中,移動距離MD為配置於操作構件位置LP之操作構件56之頂部56A與配置於第2等待位置SP2之操作構件56之頂部56A的距離(參照圖14)。第2調節位置RP2係移動距離MD最短。第3調節位置RP3係移動距離MD較第1調節位置RP1短,較第2調節位置RP2長。
調節機構92例如設置於連桿機構90。調節機構92包含設置於操作構件56之第1構件94及第2構件98。第1構件94包含第1部分94A、第2部分94B、及第3部分94C。第1部分94A及第2部分94B相互對向。第3部分94C係以與第1部分94A及第2部分94B連續之方式將第1部分94A與第2部分94B連結。第1構件94進而包含與複數個調節位置RP1~RP3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96。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96例如於第1構件94之第2部分94B中,以繞第1旋轉軸88A之中心軸心C4排列之方式設置。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96包含第1調節卡合孔96A、第2調節卡合孔96B、及第3調節卡合孔96C。第1調節卡合孔96A與第1調節位置RP1對應,配置於最自動作構件54離開之位置。第2調節卡合孔96B與第2調節位置RP2對應,配置於最接近動作構件54之位置。第3調節卡合孔96C與第3調節位置RP3對應,配置於第1調節卡合孔96A與第2調節卡合孔96B之間。
如圖13所示,第2構件98包含與第1構件94之第1部分94A對向之第1面98A、及與第1構件94之第2部分94B對向之第2面98B。第2構件98進而包含與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96之各者卡合之第2調節卡合部98C。第2調節卡合部98C為能夠插入至各調節卡合孔96A~96C之銷。第2調節卡合部98C例如設置於第2構件98之第2面98B。於一例中,於第2調節卡合部98C與第1調節卡合孔96A卡合之情形時,第2等待位置SP2配置於第1調節位置RP1,於第2調節卡合部98C與第2調節卡合孔96B卡合之情形時,第2等待位置SP2配置於第2調節位置RP2,於第2調節卡合部98C與第3調節卡合孔96C卡合之情形時,第2等待位置SP2配置於第3調節位置RP3。藉由變更第1調節卡合部96與第2調節卡合部98C之關係,而變更繞第1旋轉軸88A之中心軸心C4之第2構件98相對於第1構件94之旋轉相位。圖12及圖13係表示第2調節卡合部98C與第3調節卡合孔96C卡合之狀態。
第2等待位置SP2之配置例如藉由第1旋轉軸88A之操作而設定。具體而言,將工具插入至設置於第1旋轉軸88A之頭部106A之工具卡合部106B,以將第1調節卡合部96與第2調節卡合部98C之卡合解除之方式將第1旋轉軸88A之頭部106A壓入至第1殼體64內。而且,以將第2調節卡合部98C配置於所期望之第1調節卡合部96上之方式使第1旋轉軸88A旋轉,藉由將第1旋轉軸88A向頭部106A側施力之第4施力構件108而使第1旋轉軸88A返回至原來之狀態。藉此,第2調節卡合部98C與所期望之第1調節卡合部96卡合,設定第2等待位置SP2之配置。
第2構件98進而包含有於設定第2等待位置SP2之配置之過程中限制第1旋轉軸88A之旋轉之限制銷98D。限制銷98D例如設置於第2構件98之第1面98A。第1構件94進而包含供限制銷98D插入之限制槽94D。限制槽94D例如設置於第1構件94之第1部分94A。於一例中,限制銷98D係藉由將第1旋轉軸88A之頭部106A壓入至第1殼體64內而插入至限制槽94D,於以使第1旋轉軸88A旋轉之方式被操作之情形時能夠於限制槽94D之範圍移動。圖13係表示以通過第1旋轉軸88A、限制銷98D、第2調節卡合部98C、及第2旋轉軸88B之方式切斷之連桿機構90及其周邊之剖面。
如圖14所示,第2等待位置SP2係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配置於第1調節位置RP1、第2調節位置RP2、及第3調節位置RP3之任一者。圖14之兩點鏈線表示複數個調節位置RP1~RP3。於複數個調節位置RP1~RP3中,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之卡合爪82與第2定位部70B之關係不同。再者,於圖3~圖11所示之例中,表示第2調節卡合部98C與第3調節卡合孔96C卡合之狀態。
如圖9所示,第2定位部70B包含複數個定位卡合部71A~71C。複數個定位卡合部71A~71C包含與第1調節位置RP1對應之第1定位卡合部71A,與第2調節位置RP2對應之第2定位卡合部71B,及設置於第1定位卡合部71A與第2定位卡合部71B之間、且與第3調節位置RP3對應之第3定位卡合部71C。於圖9所示之例中,藉由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與動作構件54之卡合,而卡合爪82與第2定位部70B之第3定位卡合部71C卡合。因此,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第2等待位置SP2配置於第3調節位置RP3。
圖15係表示操作構件56配置於第2等待位置SP2,且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第4狀態下,第2調節卡合部98C與第1調節卡合孔96A卡合之狀態。於圖15所示之例中,藉由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與動作構件54之卡合,而卡合爪82與第2定位部70B之第1定位卡合部71A卡合。因此,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第2等待位置SP2配置於第1調節位置RP1。
圖16係表示操作構件56配置於第2等待位置SP2,且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第4狀態下,第2調節卡合部98C與第2調節卡合孔96B卡合之狀態。於圖16所示之例中,藉由連桿機構90之接觸部90A與動作構件54之卡合,而卡合爪82與第2定位部70B之第2定位卡合部71B卡合。因此,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第2等待位置SP2配置於第2調節位置RP2。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17及圖18,對第2實施形態之操作裝置150進行說明。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17所示,操作裝置150具備:基部152;動作構件54(參照圖18),其能夠相對於基部152移位地設置,且與自行車用組件36之纜線C連結;及操作構件156,其以使動作構件54移位之方式能夠相對於基部152移位地設置。動作構件54及操作構件156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相對於基部152旋轉。
操作裝置150進而具備收容動作構件54之殼體162。殼體162之材料之一例為樹脂材料。殼體162包含第1殼體164及第2殼體166。第1殼體164係將殼體162於沿著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之方向分割而得之一個殼體162。第2殼體166係將殼體162於沿著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之方向分割而得之另一個殼體162。於一例中,第2殼體166係以覆蓋第1殼體164之一部分之方式設置。第1殼體164能夠相對於第2殼體166旋轉。
基部152包含第2殼體166及安裝部68。安裝部68設置於第2殼體166。操作構件156包含第1殼體164、及設置於第1殼體164之操作部58。操作部58係與第1殼體164為一體或獨立個體。操作構件156能夠被向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操作,且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操作構件56相同之方式使動作構件54移位。
如圖18所示,操作裝置150進而具備引導卡合構件80之移位之引導構件170、及支持連桿機構90之支持構件172。引導構件170與殼體162為獨立個體。於一例中,引導構件170係以不相對於第2殼體166移位之方式固定於基準軸60。換言之,引導構件170以不相對於基部152移位之方式固定。引導構件170包含引導槽66A。引導構件170之材料之一例為金屬材料。
支持構件172係能夠繞基準軸60之中心軸心C1旋轉地設置於第1殼體164。於一例中,支持構件172固定於第1殼體164。即,支持構件172與操作構件156一起相對於基部152移位。支持構件172包含有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與第2殼體166卡合之第1卡合部172A、及與連桿機構90卡合之第2卡合部172B。藉由第1卡合部172A與第2殼體166卡合,而穩定地形成操作構件156配置於第1等待位置SP1之狀態。連桿機構90進而包含與第2卡合部172B卡合之第4卡合部174。藉由第2卡合部172B與第4卡合部174卡合,而藉由第1施力構件100將操作構件156向第2方向D2施力。
(變化例) 與上述實施形態相關之說明係本發明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可取之形態之例示,並不意圖限制其形態。根據本發明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例如可取以下所示之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及不相互矛盾之至少2個變化例組合而成之形態。於以下之變化例中,關於與實施形態之形態共通之部分,標註與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1調節卡合部96與第2調節卡合部98C之關係能夠任意地變更。於一例中,第1調節卡合部96為銷,第2調節卡合部98C為孔。 ・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96之數量能夠任意地變更。於第1例中,將第1調節卡合孔96A、第2調節卡合孔96B、及第3調節卡合孔96C中之1個自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96省略。於第2例中,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96除了包含第1調節卡合孔96A、第2調節卡合孔96B、及第3調節卡合孔96C以外,還包含1個或複數個調節卡合孔。於第3例中,將第1調節卡合孔96A、第2調節卡合孔96B、及第3調節卡合孔96C中之至少2個自第1調節卡合部96省略。於一例中,將第1調節卡合部96自第1構件94省略,將第2調節卡合部98C自第2構件98省略。即,將調節機構92自操作裝置50、150省略。
・第2等待位置SP2亦可為與第1等待位置SP1相同之位置。 ・定位構件70之構成能夠任意地變更。於一例中,將第3定位部70C自定位構件70省略。根據該例,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1位置P1之狀態下,動作構件54之第1動作卡合部74與第2殼體66、166卡合。
・操作裝置50、150可取將基準軸60省略之形態。於該例中,動作構件54及操作構件56、156相對於基部52、152滑動。 ・操作裝置50、150可取將保持軸72省略之形態。於第1例中,定位構件70相對於基部52、152滑動。於第2例中,定位構件70固定於基部52、152。
・第1距離L1與第2距離L2之關係能夠任意地變更。於第1例中,第1距離L1較第2距離L2長。於第2例中,第1距離L1為與第2距離L2實質上相同之長度。根據該例,安裝部68係以於安裝狀態下殼體62、162之對向面62A與把手18之中心軸心C2實質上平行之方式設置於殼體62、162。
・操作構件56、156之構成能夠任意地變更。於第1例中,操作構件56、156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藉由被向第1方向D1操作而使動作構件54自第2位置P2移位至第1位置P1。根據該例,藉由操作構件56、156被向第2方向D2操作而動作構件54不移位。於第2例中,操作構件56、156於動作構件54處於第2位置P2之狀態下,藉由被向第2方向D2操作而使動作構件54自第2位置P2移位至第1位置P1。根據該例,藉由操作構件56、156被向第1方向D1操作而動作構件54不移位。
10‧‧‧自行車
12‧‧‧車架
12A‧‧‧後端
14‧‧‧前輪
16‧‧‧後輪
16A‧‧‧輪轂
18‧‧‧把手
20‧‧‧傳動系統
22‧‧‧曲柄組合件
24‧‧‧曲柄軸
26‧‧‧曲柄臂
28‧‧‧踏板
30‧‧‧前鏈輪組合件
30A‧‧‧前鏈輪
32‧‧‧後鏈輪組合件
32A‧‧‧後鏈輪
34‧‧‧鏈條
36‧‧‧自行車用組件
38‧‧‧變速機
38A‧‧‧前變速器
38B‧‧‧後變速器
40‧‧‧避震器
42‧‧‧可調整座桿
44‧‧‧變速操作裝置
50‧‧‧操作裝置(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52‧‧‧基部
54‧‧‧動作構件
54A‧‧‧纜線通路
54B‧‧‧保持部
56‧‧‧操作構件
56A‧‧‧頂部
58‧‧‧操作部
58A‧‧‧桿
58B‧‧‧彈性構件
60‧‧‧基準軸
62‧‧‧殼體
62A‧‧‧對向面
64‧‧‧第1殼體
64A‧‧‧第1卡合部
64B‧‧‧第2卡合部
66‧‧‧第2殼體
66A‧‧‧引導槽
66B‧‧‧第3卡合部
68‧‧‧安裝部
68A‧‧‧夾具
68B‧‧‧連結部
70‧‧‧定位構件
70A‧‧‧第1定位部
70B‧‧‧第2定位部
70C‧‧‧第3定位部
70D‧‧‧端面
71A‧‧‧第1定位卡合部
71B‧‧‧第2定位卡合部
71C‧‧‧第3定位卡合部
72‧‧‧保持軸
74‧‧‧第1動作卡合部
74A‧‧‧端面
74B‧‧‧凸輪面
76‧‧‧第2動作卡合部
78‧‧‧限制軸
80‧‧‧卡合構件
82‧‧‧卡合爪
82A‧‧‧第1凸部
84‧‧‧保持構件
84A‧‧‧第2凸部
84B‧‧‧貫通孔
86‧‧‧彈性構件
88A‧‧‧第1旋轉軸
88B‧‧‧第2旋轉軸
90‧‧‧連桿機構
90A‧‧‧接觸部
90B‧‧‧第4卡合部
92‧‧‧調節機構
94‧‧‧第1構件
94A‧‧‧第1部分
94B‧‧‧第2部分
94C‧‧‧第3部分
94D‧‧‧限制槽
96‧‧‧第1調節卡合部
96A‧‧‧第1調節卡合孔
96B‧‧‧第2調節卡合孔
96C‧‧‧第3調節卡合孔
98‧‧‧第2構件
98A‧‧‧第1面
98B‧‧‧第2面
98C‧‧‧第2調節卡合部
98D‧‧‧限制銷
100‧‧‧第1施力構件
102‧‧‧第2施力構件
104‧‧‧第3施力構件
106A‧‧‧頭部
106B‧‧‧工具卡合部
150‧‧‧操作裝置(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152‧‧‧基部
156‧‧‧操作構件
162‧‧‧殼體
164‧‧‧第1殼體
166‧‧‧第2殼體
170‧‧‧引導構件
172‧‧‧支持構件
172A‧‧‧第1卡合部
172B‧‧‧第2卡合部
174‧‧‧第4卡合部
BT‧‧‧電池
C‧‧‧纜線
C1‧‧‧中心軸心
C2‧‧‧中心軸心
C3‧‧‧中心軸心
C4‧‧‧中心軸心
C5‧‧‧中心軸心
CL‧‧‧纜線連結部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D3‧‧‧第3方向
D4‧‧‧第4方向
L1‧‧‧第1距離
L2‧‧‧第2距離
LP‧‧‧操作構件位置
P1‧‧‧第1位置
P2‧‧‧第2位置
PP‧‧‧定位位置
PR‧‧‧解除位置
RP1‧‧‧第1調節位置
RP2‧‧‧第2調節位置
RP3‧‧‧第3調節位置
S‧‧‧鞍座
SP1‧‧‧第1等待位置
SP2‧‧‧第2等待位置
SPD‧‧‧等待位置間距離
圖1係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自行車之側視圖。 圖2係安裝於圖1之把手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圖2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內部構造之前視圖。 圖4係表示圖3之卡合構件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5係表示圖2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內部構造之立體圖。 圖6係表示圖3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第1狀態之剖視圖。 圖7係表示圖3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第2狀態之剖視圖。 圖8係表示圖3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第3狀態之剖視圖。 圖9係表示圖3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第4狀態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圖3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第5狀態之剖視圖。 圖11係表示圖3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第6狀態之剖視圖。 圖12係表示圖3之連桿機構及其周邊之立體圖。 圖13係表示圖3之連桿機構及其周邊之剖視圖。 圖14係表示圖3之操作構件中之各種第2等待位置之前視圖。 圖15係表示於圖9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第2等待位置配置於第1調節位置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6係表示於圖9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中,第2等待位置配置於第2調節位置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7係第2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立體圖。 圖18係表示圖17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之內部構造之立體圖。

Claims (35)

  1. 一種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具備: 基部; 動作構件,其能夠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地設置,且與自行車用組件之纜線連結;及 操作構件,其以使上述動作構件移位之方式能夠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地設置; 上述操作構件, 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藉由相對於上述基部被向第1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1位置移位至第2位置, 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藉由被向上述第1方向或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2位置移位至上述第1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將上述動作構件定位於上述第1位置及上述第2位置之各者之定位構件。
  3.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設置於上述動作構件之第1動作卡合部, 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定位構件卡合。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定位構件包含有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卡合之第1定位部, 上述第1定位部係藉由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之卡合而將上述動作構件定位於上述第2位置。
  5.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 卡合爪,其設置於上述操作構件;及 第2動作卡合部,其設置於上述動作構件;且 上述卡合爪係與上述第2動作卡合部及上述定位構件之各者交替地卡合。
  6.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卡合爪係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1位置之狀態下與上述第2動作卡合部卡合,藉由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向上述第1方向移位。
  7. 如請求項5或6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定位構件包含有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與上述卡合爪卡合之第2定位部。
  8. 如請求項7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卡合爪係藉由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以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第1定位部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上述定位構件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
  9. 如請求項7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卡合爪係藉由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2方向操作,而以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第1定位部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上述定位構件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
  10. 如請求項9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以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第1定位部之卡合解除之方式使上述卡合爪相對於上述操作構件移位之連桿機構。
  11.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連桿機構包含藉由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2方向操作而壓抵於上述動作構件之接觸部,將藉由與上述動作構件之接觸而於上述接觸部產生之反作用力傳遞至上述卡合爪。
  12. 如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定位構件包含有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1位置之狀態下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卡合之第3定位部, 上述第3定位部係藉由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之卡合而將上述動作構件定位於上述第1位置。
  13.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操作構件係藉由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1位置之狀態下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將上述第1動作卡合部與上述第3定位部之卡合解除。
  14.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定位構件具有定位位置及與上述定位位置不同之解除位置, 藉由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1方向操作而自上述定位位置移位至上述解除位置。
  15.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基準軸, 上述動作構件及上述操作構件繞上述基準軸之中心軸心相對於上述基部旋轉。
  16. 如請求項15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將上述操作構件相對於上述基部向上述第2方向施力之第1施力構件。
  1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保持軸, 上述定位構件繞上述保持軸之中心軸心旋轉。
  18. 如請求項17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定位構件係藉由上述操作構件被向上述第1方向或上述第2方向操作,而繞上述保持軸之中心軸心向第3方向旋轉。
  19. 如請求項18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將上述定位構件向與上述第3方向相反之第4方向施力之第2施力構件。
  2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將上述動作構件相對於上述基部向上述第2方向施力之第3施力構件。
  21.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操作構件能夠以配置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1位置之狀態下之第1等待位置、及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之第2等待位置之任一者之方式向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操作,且 進而具備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等待位置調節上述第2等待位置之調節機構。
  22. 如請求項21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調節機構能夠以上述第2等待位置配置於複數個調節位置之任一者之方式調節上述第2等待位置。
  23. 如請求項22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調節位置包含作為上述第1等待位置與上述第2等待位置之距離之等待位置間距離最短之第1調節位置、上述等待位置間距離最長之第2調節位置、及 上述等待位置間距離較上述第1調節位置長、且較上述第2調節位置短之第3調節位置。
  24. 如請求項22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調節機構包含設置於上述操作構件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 上述第1構件包含與上述複數個調節位置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 上述第2構件包含與上述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之各者卡合之第2調節卡合部。
  25. 一種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具備: 基部; 動作構件,其能夠相對於上述基部移位地設置,且與自行車用組件之纜線連結; 操作構件,其係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於第1等待位置等待,藉由相對於上述基部被向第1方向操作而使上述動作構件自上述第1位置移位至第2位置,於上述動作構件處於上述第2位置之狀態下於第2等待位置等待;及 調節機構,其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等待位置調節上述第2等待位置。
  26. 如請求項25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調節機構能夠以上述第2等待位置配置於複數個調節位置之任一者之方式調節上述第2等待位置。
  27. 如請求項26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調節位置包含作為上述第1等待位置與上述第2等待位置之距離之等待位置間距離最短之第1調節位置、上述等待位置間距離最長之第2調節位置、及 上述等待位置間距離較上述第1調節位置長、且較上述第2調節位置短之第3調節位置。
  28. 如請求項26或27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調節機構包含設置於上述操作構件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 上述第1構件包含與上述複數個調節位置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 上述第2構件包含與上述複數個第1調節卡合部之各者卡合之第2調節卡合部。
  29. 如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收容上述動作構件之殼體。
  30. 如請求項29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殼體包含第1殼體及第2殼體, 上述操作構件包含上述第1殼體、及設置於上述第1殼體之操作部, 上述第1殼體能夠相對於上述第2殼體旋轉, 上述動作構件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殼體及上述第2殼體旋轉。
  31. 如請求項30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進而具備設置於上述殼體、且安裝於上述自行車之把手之安裝部。
  32. 如請求項31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殼體包含與上述把手對向之對向面, 上述安裝部係於安裝於上述把手之安裝狀態下,以上述殼體之上述對向面相對於上述把手之中心軸心傾斜之方式設置於上述殼體。
  33. 如請求項32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安裝狀態下之上述第1殼體與上述把手之距離較上述安裝狀態下之上述第2殼體與上述把手之距離短。
  34. 如請求項1至33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自行車用組件包含變速機、避震器、及可調整座桿中之至少1者。
  35. 如請求項34之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自行車用組件為前變速器。
TW107134478A 2017-09-29 2018-09-28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TWI775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9814A JP2019064356A (ja) 2017-09-29 2017-09-29 自転車用操作装置
JP2017-189814 2017-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897A true TW201914897A (zh) 2019-04-16
TWI775954B TWI775954B (zh) 2022-09-01

Family

ID=65727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478A TWI775954B (zh) 2017-09-29 2018-09-28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5082B2 (zh)
JP (1) JP2019064356A (zh)
CN (1) CN109572907B (zh)
DE (1) DE102018123107A1 (zh)
TW (1) TWI7759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02665B2 (en) * 2020-09-06 2023-03-14 Peloton Interactive, Inc. Seat assembly system and methods
US11780529B2 (en) * 2021-09-13 2023-10-10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03117D0 (en) * 1989-02-11 1989-03-30 Collins Nicholas J Bicycle gear change
US6694840B2 (en) * 2002-01-10 2004-02-2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US8490995B2 (en) * 2003-11-14 2013-07-23 Sram, Llc Suspension adjustment actuator apparatus
JP4065290B2 (ja) 2005-05-23 2008-03-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JP4078369B2 (ja) * 2005-10-06 2008-04-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7721621B2 (en) * 2005-11-04 2010-05-2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mechanism
JP5058901B2 (ja) * 2008-07-09 2012-10-24 ブリヂストンサイクル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変速段検出装置
US8397601B2 (en) * 2009-05-18 2013-03-19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US8881619B2 (en) 2012-12-21 2014-11-11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8955863B2 (en) * 2013-01-31 2015-02-17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216794B2 (en) * 2013-05-23 2015-12-22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JP2015223985A (ja) * 2014-05-29 2015-12-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の操作装置
US9656717B2 (en) * 2015-02-06 2017-05-2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131405B2 (en) * 2015-04-13 2018-11-20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JP6621086B2 (ja) 2016-04-15 2019-12-18 緑鋼材株式会社 鋼材加工方法及び鋼材加工システム
US10450035B2 (en) * 2016-09-13 2019-10-22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2907B (zh) 2021-04-09
US20190100281A1 (en) 2019-04-04
TWI775954B (zh) 2022-09-01
CN109572907A (zh) 2019-04-05
US10745082B2 (en) 2020-08-18
JP2019064356A (ja) 2019-04-25
DE102018123107A1 (de)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9856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EP1714864B2 (en) Chain tension applying device
TW201914897A (zh)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EP1705110B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I252194B (en)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20140251649A1 (en) Power tool assembly, power tool, and auxiliary handle member
EP3335975B1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7762157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with a multi-direction operating member
EP2527241B1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20150258658A1 (en) Hand-Held Tool Apparatus with a Braking Device for Braking a Machining Tool
CN1429160A (zh) 汽车用可调踏板机构
US20030150290A1 (en) Twist-grip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US20110218087A1 (en) Tool gripper chain bendable in two directions
JP3445853B2 (ja) 自転車用変速装置
EP1698551B1 (en) Bicycle control apparatus
TWI743181B (zh) 自行車用撥鏈器
US11661141B2 (en)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WO2017030042A1 (ja) 車輪駆動構造及び自転車
US11407476B2 (en)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JPH0560192A (ja) Vベルト自動変速機のドリブンvプーリ
WO2023127924A1 (ja) 作業機
TW200842081A (en)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JP2008269025A (ja) 車両用調節式ペダル装置
JPH08169386A (ja)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11577803B2 (en)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