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0653A - 隱藏式緊固件單元及相關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隱藏式緊固件單元及相關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0653A
TW201910653A TW107124962A TW107124962A TW201910653A TW 201910653 A TW201910653 A TW 201910653A TW 107124962 A TW107124962 A TW 107124962A TW 107124962 A TW107124962 A TW 107124962A TW 201910653 A TW201910653 A TW 2019106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fastener
joist
plate
elastic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9332B (zh
Inventor
羅傑A 范登堡
道格拉斯F 哈欽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國家釘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011,21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378218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011,17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261893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國家釘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國家釘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0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0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3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044Separate elements for fastening to an underlay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177Floor elements for use at a specific location
    • E04F15/02183Floor elements for use at a specific location for outdoor use, e.g. in decks, patios, terraces, veranda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0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 E04F13/0803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with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between furring elements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2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with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between furring elements and covering elements the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located in-between two adjacent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26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with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between furring elements and covering elements the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located in-between two adjacent covering elements engaging side grooves running along the whole length of the cover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044Separate elements for fastening to an underlayer
    • E04F2015/0205Separate elements for fastening to an underlayer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the flooring elements and the underlayer
    • E04F2015/02066Separate elements for fastening to an underlayer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the flooring elements and the underlayer with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between furring elements and flooring elements
    • E04F2015/02077Separate elements for fastening to an underlayer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the flooring elements and the underlayer with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between furring elements and flooring elements the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located in-between two adjacent flooring elements
    • E04F2015/02094Engaging side grooves running along the whole length of the floor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緊固件單元以及用於將一板材固定至一支撐件的相關方法。該緊固件單元包括一間隔塊,一持定元件,其從該間隔塊延伸並經配置以套入並嚙合該板材的一溝槽,以及一或多個彈性壓縮元件,其從該間隔塊延伸。該等一或多個彈性壓縮元件可以是托樑腳,其經配置以嚙合一托樑,或可朝橫向於該間隔塊一垂直軸的一第一平面垂直壓縮,以致其之部分可從一打開模式壓縮至一壓縮模式並套入溝槽內,然後在該溝槽內強行擴展,藉此將該間隔塊固定在緊鄰該溝槽的一位置,以在該板材與另一板材之間建立一間隙。本文亦提供一種相關使用方法。

Description

隱藏式緊固件單元及相關使用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緊固件單元,其經配置以將例如像是板材之工件固定至支撐結構,例如像是托樑,且更明確地係關於一緊固件,其嚙合板材側邊中的一溝槽,以將該板材固定至一支撐結構。
有多種結構,例如像是鋪板、平台和地板,包括水平的地板,是由一底下的支撐結構所支撐。該等結構包括彼此併排放置的板材。該等板材通常係經安排,以延伸橫跨以一角度(有時以直角)置於該等板材(例如像是托樑)之下的支撐結構。板材通常是使用緊固件緊固至該等托樑,例如像是釘子或螺絲。釘子或螺絲經常會在過久之後變色,或者會自已鬆脫而凸出於板材表面。如此不僅造成美觀上的不快,也會造成安全災害。
有些製造商已發展出隱藏式緊固件系統,其鬆動地嵌入相鄰的溝槽內。這些隱藏式緊固件通常包括一餅乾狀的上板,其具有兩水平翼片,扣入由相鄰鋪板板材所界定之溝槽內,一單個中央開孔,一緊固件延伸經過該中央開孔以固定至 下方的托樑,以及一基底,其從該上板往下延伸至一托樑。雖然水平翼片可嚙合溝槽,但這些元件通常並未足夠有力地嚙合溝槽,而無法在溫度變化下的膨脹及收縮期間將該等板材固定至底下的托樑並防止它們移動。在推進緊固件之際,這些系統通常還需要使用者手動托住該平板以與板材的一或多個溝槽對齊,相當不便。依據底座高度以及溝槽距板材下表面的距離,有時這些部件會不合,以致翼片不能好好扣入或對齊溝槽。此外,翼片是固定厚度,以致於若其厚度與溝槽不符,該平板不能扣入溝槽中,更不用說要將板材固定置底下的托樑。進一步,若支撐結構包括一雙重或三重托樑,其中兩個或更多托樑彼此緊密相鄰,則前述緊固件系統可能無法適度調整尺寸,以遮蔽那些托樑或套入相關的受限空間。
因此,緊固件單元領域仍有改進空間,經配置以將開槽板材固定至下方支撐結構。
本發明提出一種緊固件單元以及將一板材固定至一支撐件的相關方法。該緊固件單元包括一間隔塊,一持定元件,其從該間隔塊伸出並經配置以套入並嚙合該板材的一溝槽,及至少一自該間隔塊延伸的元件,其經配置以固定該間隔塊緊靠該溝槽,以在該板材與另一板材之間造成一間隙。
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元件可以是一彈性壓縮元件,能夠垂直壓縮以致它的部分可從一打開模式壓縮至一壓縮 模式。在該壓縮模式,彈性壓縮元件的尺寸及尺度經設計為較小於該溝槽寬度,以致於該元件可套入該溝槽內。置入溝槽內之後,讓等部分可在溝槽內擴展,以強行嚙合該溝槽,藉而固定該彈性壓縮元件與結合在一起的間隔塊緊貼該溝槽以及該板材的側面。
進一步的具體實施例中,該彈性壓縮元件從該分隔體側向伸出,且其方向如同該持定元件的一部分。選擇性地,該持定元件和壓縮元件可從該分隔體的一後向表面向後延伸一相同量或距離。進一步視需要地,該彈性壓縮元件可包括一前緣,其並不從該間隔體的一朝前表面向前伸,而該持定元件可從該間隔體的朝前表面向前延伸另一距離。
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間隔體的厚度從一前向面與一後向面伸出。該厚度可選擇性地少於0.200英吋,進一步選擇性地少於0.250英吋,且更進一步選擇性地少於0.500英吋,以提供相應的相鄰板材間隙。
又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彈性壓縮元件包括第一及第二部分,選擇性地為翼狀、板狀、圓滑段、橢球面、多面體狀、以及類似品,其皆可在本文中指稱為翼片,如同彈簧般發揮功能。這些部分可彼此靠攏,將該彈性壓縮元件從一打開態轉變成一壓縮態。在壓縮態,該等部位可被放入板材的溝槽內,其選擇性地可以是1/8英吋至3/8英吋寬,或依應用例而為其他量度。當釋放該等部分時,其可強行嚙合該溝槽,將緊固 件單元固定於溝槽中央。
又再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彈性壓縮元件可與該間隔體結合在一可折接合處。此可折接合處可包括一弱區,例如像是一打薄區、一打洞或穿孔區、具有易碎材質的區塊、或某些其他弱化部位,以致一使用者可手動折斷該彈性壓縮元件脫離該間隔體,並將該緊固件單元套入一特定位置,舉例來說,一限定空間。
又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持定元件可以是一凹槽形式。選擇性地,該凹槽可以是倒C字形凹槽,以至其開口朝下。該凹槽的關聯凸起可經組態,以嚙合板材溝槽底下方內表面,且當該緊固件係往下收緊時有效地咬入該表面,以將持定元件及其凸起拉入該表面。接下來,如此做法提供增強的板材至下方支撐結構之固定,例如像是一托樑。
一進一步的具體實施例中,該緊固件單元可配備有一額外的彈性壓縮元件,從該間隔體相對側邊凸出該間隔體。第一及第二彈性壓縮元件可合作,以在安裝該緊固件期間,強行撐住該間隔體及緊固件單元於緊鄰該溝槽的位置。因此,由於該單元係自我支撐,一使用者可用雙手操作工具,係如像是一電鑽,以安裝該緊固件。而且,因為該單元係自我支撐,一使用者可放置多個緊固件單元,放置一相鄰板材,然後回過頭來以該緊固件拴緊該等一或多個板材。
又再更進一步的具體實施例中,該間隔體界定一 緊固件開孔,其可包括一上方部分以及一下方部分。這些上方及下方部分可具有不同直徑或量度以容納不同螺絲種類。某些例子中,該等下方部位可包括一直徑小於該上方部分的直徑,以致螺絲尖端可套入該下方部分內,同時該尖端之上的螺紋可套入該上方部分。選擇性地,該螺絲可部分地旋入嚙合該間隔體,且更明確地說係由該間隔體所界定之第一緊固件開孔的內表面。
又再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該持定元件可由一第一材料構成,例如像是金屬以及/或複合物,同時該間隔體、彈性壓縮元件以及其他特點可由一聚合材料構成。該聚合材料可包覆成型於持定元件,以固定該持定元件至其上,其中該持定元件至少部分地陷入該間隔體內。
更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一緊固件單元可包括一間隔體,其界定一第一緊固件開孔,其具有第一及第二不同內部量度;一具螺紋緊固件,由該間隔體支撐於該第一緊固件開孔中;一持定元件,與該間隔體結合並經配置以套入並嚙合一板材的一溝槽;以及一第一及第二托樑臂,由該間隔塊向下伸出並經配置以跨騎並夾緊地嚙合至一下方托樑的側邊。
又再一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該緊固件單元可經構造,以致於一或多個托樑腳係與該間隔塊結合在一可折斷接合處,以致於該腳可選擇性地手動移除,這是依據該緊固件單元相對於一或多個托樑或在其他限定空間內的安放位置來決 定。
再一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該緊固件單元可包括一間隔塊,以及一持定元件,其相對於該間隔塊橫向放置,由該間隔塊的朝前及朝後表面延伸而出。一第一托樑腳可由該間隔塊的一第一側邊伸出,且一第二托樑腳可由該間隔塊的一第二側邊伸出。第一及第二托樑腳由該間隔塊往外並往下延伸。該托樑腳其一或兩者包括一穩定桿,其由該托樑腳伸出一預定距離。該穩定桿可被安裝在間隔塊之下並經選擇性地安放,以致它可嚙合至一緊鄰該緊固件單元的板材的底面及/或側面(在該板材之溝槽下方)。組合起來,穩定桿、托樑腳和/或間隔體可在緊鄰間隔單元放置處的多個位置嚙合一或多個板材,藉以提供間隔單元與板材的多個接觸點,進而穩定緊固件單元在一特定定向,選擇性地將與間隔單元相關聯的緊固件維持於直立、垂直定向,預備好用一工具嚙合。
又一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該緊固件單元可包括一間隔塊,以及一持定元件,其相對於該間隔塊橫向放置,由該間隔塊的朝前及朝後表面延伸而出。一第一托樑腳可由該間隔塊的一第一側邊伸出,且一第二托樑腳可由該間隔塊的一第二側邊伸出。第一及第二托樑腳由該間隔塊往外並往下延伸。該持定元件可包括一或多個壓力分散腳,其位在該持定元件的相對末端。若該單元一緊固件被緊縮往下,此等壓力分散腳可確保大部分力量被分散在該持定件的一或多個相對末端,而不 是靠近該間隔體。在某些種類的開槽板材中(沿著板材底表面有一位在該開槽下方的倒角),這種深入溝槽內的力量分布,可消弱或避免由於緊固件緊壓往下所造成的板材傾斜。
再一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該緊固件單元可包括一間隔塊,以及一持定元件,其相對於該間隔塊橫向放置,由該間隔塊的朝前及朝後表面延伸而出。一第一托樑腳可由該間隔塊的一第一側邊伸出,且一第二托樑腳可由該間隔塊的一第二側邊伸出。第一及第二托樑腳由該間隔塊往外並往下延伸。間隔塊可以是一同步的間隔塊,其具有一預定高度設定,致使間隔塊嚙合一下方托樑或其他支撐件(選擇性地是在該單元一緊固件被壓下以將緊固件拉向托樑或其他支撐的時候)。以此同步間隔塊,緊固件單元並不會嚙合持定元件緊靠溝槽的內表面,以致於不會用太多力將溝槽往下拉,這可能在某些情況下造成板材傾斜。
目前的緊固件具體實施例及相關使用法,在隱藏性緊固件方面提供之前難以企及的好處。舉例來說,在緊固件單元包括由該間隔體界定的一多面向緊固件開孔的場合中,該間隔體可經組態以維持一緊固件在其內部,而當緊固件穿過該間隔體的時候,並不破裂或受損傷。在該緊固件包括一或多個可折斷接合處(位在該間隔體與一或多個彈性壓縮元件之間)的情況下,那些元件可輕易從該單元移開並丟棄以套合一特定托樑組合或限定空間。在該單元包括彈性壓縮元件的場合,那 元件可固定並維持該緊固件單元緊鄰該溝槽不動,而不需額外的手扶住該單元。這做法可讓一使用者能夠沿一板材溝槽放置多個緊固件,安裝另一板材緊鄰那些單元,然後回過頭來固定所有緊固件單元,以致該等板材是以一相對於下方支撐結構的固定方式來維持。在該持定元件包括具有一或多個向下的凸出物或夾扣的場合,那些元件可強行嚙合該溝槽,以便在板材處於不同溫度期間(或之下)的膨脹和收縮的時段內,避免板材滑動或移動。在間隔體厚度削減的場合中,整個緊固件可被良好隱藏在緊鄰板材之間,同時卻能提供這些板材對於下方支撐結構的安穩固定,並提供一足夠大的間隙,以容納一緊固件的頭部通過板材之間。
參考本文之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以及圖示,將更能全面理解並領會本發明的這些以及其他目標、優點及特點。
在詳加解說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之前,應能了解本發明並不限於在以下詳細描述提出或圖示中所圖解的操作細節,或構造以及組件配置的細節。本發明可被實施在各種其他具體實施例中,並可採用本文並未明白揭示之替代方法實行或達成。而且,可想而知本文所用詞彚及用語係為描述之目的,並不應視為設定限制。所用「包括(including)」和「包含(comprising)」以及其變異用法,是要涵括其後所列舉物件以及其等效品,以及與其等效的額外物件。進一步,編號可被 用在多個不同具體實施例的描述當中。除非另行明白指出,所使用編號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為任何特殊組件順序或組件數目。編號的使用也不應被視為由本發明的範疇中排除可和已編號步驟或組件組合或合併的任何額外步驟或組件。
10‧‧‧緊固件單元
20‧‧‧間隔體
21‧‧‧前表面
22‧‧‧後表面
23‧‧‧第一側面
24‧‧‧第二側面
26‧‧‧下部
26L‧‧‧下表面
27‧‧‧上方部分
30‧‧‧持定元件
31‧‧‧凸出物
32‧‧‧凸出物
33‧‧‧底座
41‧‧‧彈性壓縮元件
41EE‧‧‧外側端
41F‧‧‧前緣
41J‧‧‧接合處
41LW‧‧‧下翼片
41R‧‧‧後緣
41UW‧‧‧上翼片
42‧‧‧彈性壓縮元件
42F‧‧‧前緣
42R‧‧‧後緣
90‧‧‧緊固件
90H‧‧‧緊固件頭部
101‧‧‧板材
101A‧‧‧斜壁
101B‧‧‧底面
101C‧‧‧角落
101P‧‧‧壓力區
101T‧‧‧過渡區
101U‧‧‧頂面
102‧‧‧板材
103‧‧‧溝槽
104‧‧‧溝槽
105‧‧‧上凸出部
106‧‧‧支撐結槽
106U‧‧‧上表面
106W‧‧‧外壁
107‧‧‧下凸出部
109L‧‧‧下壁
109R‧‧‧後壁
109U‧‧‧上壁
110‧‧‧緊固件單元
120‧‧‧間隔體
121‧‧‧前表面
122‧‧‧後表面
126L‧‧‧底部
128‧‧‧凹部
130‧‧‧持定元件
141‧‧‧第一托樑腳
142‧‧‧第二托樑腳
143‧‧‧外伸部分
145‧‧‧彎曲部分
146‧‧‧下方嚙合部分
146S‧‧‧內嚙合面
148‧‧‧可折斷接合處
149‧‧‧可折斷接合處
190‧‧‧緊固件
210‧‧‧緊固件單元
220‧‧‧間隔體
221‧‧‧前表面
222‧‧‧後表面
226L‧‧‧下表面
230‧‧‧持定元件
230E‧‧‧末端
230L‧‧‧下表面
241‧‧‧第一托樑腳
241F‧‧‧前表面
241R‧‧‧後表面
242‧‧‧第二托樑腳
243‧‧‧外伸部分
245‧‧‧彎曲部分
246‧‧‧下方嚙合部分
246S‧‧‧表面
251E‧‧‧自由端
251‧‧‧穩定桿
251L‧‧‧下表面
251U‧‧‧上表面
252‧‧‧穩定桿
255‧‧‧傾斜部分
256‧‧‧壓扁末端部分
261‧‧‧嚙合部分
290‧‧‧緊固件
310‧‧‧緊固件單元
320‧‧‧間隔體
321‧‧‧前表面
322‧‧‧後表面
326L‧‧‧下表面
328‧‧‧凹部
330‧‧‧持定元件
330L‧‧‧下表面
330P‧‧‧壓腳
330R‧‧‧凹陷表面
331‧‧‧第一末端
331P1‧‧‧壓腳
331P2‧‧‧壓腳
332‧‧‧末端
341‧‧‧第一托樑腳
342‧‧‧第二托樑腳
343‧‧‧外伸部分
345‧‧‧彎曲部分
346‧‧‧嚙合部分
346S‧‧‧嚙合面
390‧‧‧緊固件
A‧‧‧方向
A1‧‧‧角度
B‧‧‧方向
CEW‧‧‧壓縮元件寬度
CF‧‧‧壓縮力
D10‧‧‧距離
D11‧‧‧距離
D12‧‧‧距離
D13‧‧‧距離
D14‧‧‧距離
D16‧‧‧距離
D17‧‧‧距離
D18‧‧‧距離
D19‧‧‧距離
D2‧‧‧距離
D5‧‧‧距離
D6‧‧‧距離
D7‧‧‧距離
DF‧‧‧直徑
DL‧‧‧下方部分直徑
DU‧‧‧上方部分直徑
F1‧‧‧力
F15‧‧‧力
F16‧‧‧力
F2‧‧‧力
F4‧‧‧力
FA‧‧‧方向
FF1‧‧‧第一緊固件開孔
FF1L‧‧‧FF1下方部分
FF1L’‧‧‧FF1下方部分
FF1U‧‧‧FF1上方部分
FF1U’‧‧‧FF1上方部分
FFH‧‧‧第一緊固件開孔
FFH’‧‧‧第一緊固件開孔
G‧‧‧間隙
G’‧‧‧間隙
GD‧‧‧溝槽深度
GH‧‧‧溝槽高度
GW‧‧‧持定元件寬度
L1‧‧‧第一側邊
L2‧‧‧第二側邊
L3‧‧‧位階
L4‧‧‧位階
LA‧‧‧縱軸
N‧‧‧方向
N‧‧‧方向
P1‧‧‧平面
P10‧‧‧平面
R‧‧‧方向
SFH‧‧‧第二緊固件開孔
SFH’‧‧‧第二緊固件開孔
SW‧‧‧間隔體寬度
T1‧‧‧厚度
T2‧‧‧厚度
T3‧‧‧厚度
T4‧‧‧厚度
T7‧‧‧方向
T8‧‧‧方向
T9‧‧‧厚度
VA‧‧‧垂直軸線
VC‧‧‧方向
第一圖是緊固件單元一實施例透視圖,其具有與該單元相關聯的一緊固件;第二圖是該緊固件單元將要被安裝在一第一板材的第一溝槽內的透視圖;第三圖是該緊固件單元的前視圖;第四圖是該緊固件單元的側視圖;第五圖是該緊固件單元的前視圖,其中彈性壓縮元件係由一打開模式被轉換成一壓縮模式;第六圖是該彈性壓縮元件安裝在一溝槽內並支撐該緊固件單元緊靠該板材的透視圖;第七圖是該緊固件單元的側剖面圖,其安裝在相鄰板材之溝槽內並在那些相鄰板材之間以一間隔體建立一間隙;第八圖是該緊固件單元一第一可替換具體實施例的透視圖;第九圖是該緊固件單元一第一可替換具體實施例的前視圖; 第十圖是該緊固件單元第一可替換具體實施例的透視圖,該緊固件單元係相對於一板材的一溝槽以及一下方支撐件來安裝;第十一圖是該緊固件單元之第一可替換具體實施例的側剖面圖,該緊固件安裝在相鄰板材之溝槽內並在那些相鄰板材之間以一間隔體建立一間隙;第十二圖是該緊固件單元一第二具體實施例的透視圖,其包括一或多個穩定桿;第十三圖是該緊固件單元之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側視圖,該緊固元件是以持定元件而安裝在一群相鄰板材內,且其具有一或多個嚙合至板材下表面的穩定桿,以提供該緊固件單元的進一步穩定;第十四圖是該緊固件單元一第三具體實施例的透視圖,其包括一持定元件,其具有一或多個壓力腳以及一同步間隔塊;第十五圖是該緊固件單元之第三具體實施例的透視圖,其安裝在一位於下方的托樑之上並至少部分安裝在一板材的一溝槽內;以及第十六圖是該緊固件單元之第三具體實施例的側剖面圖,其安裝在一板材的溝槽內,且該緊固件是經由安裝,以透過在該等溝槽內的該等一或多個壓力腳而良好地施加力量,且同步間隔塊向下凸出緊靠下方托樑。
一緊固件單元的目前具體實施例繪於第一至七圖,一般而言係標示為(10)。緊固件單元(10)一般而言可包括一間隔塊(20)、持定自該間隔塊向前後凸出的一持定元件(30),以及一或多個彈性壓縮元件,例如像是一第一彈性壓縮元件(41)以及一第二彈性壓縮元件(42)。這些壓縮元件可選擇性地透過個別可折斷接合處(48)和(49)與該間隔體結合在一起。當該單元係處於如圖一所示的未安裝狀態時,一緊固件(90)可至少部分穿過該間隔體(20)及/或該持定元件(30)放置。
該緊固件單元(10)的本具體實施例相當適合用於多種建築及施工方案,例如像是商業、住宅以及其他建築方案。然而,緊固件單元可經修飾用於其他應用例中,例如像是汽車、船舶、工業及/或消費者產品。如本文所述,緊固件單元可利用在開槽板材應用例或緊固至一下方支撐構造之重疊板材。依據應用而定,該等板材可由木頭、塑膠、複合物、金屬、陶瓷、瓷磚、磚石或其他材料構成。
如第二及第六圖所示,板材(101)、(102)可包括個別的溝槽(103)及(104)。這些溝槽可包括一溝槽深度GD,依據特定應用例可選擇地為1/16英吋,進一步可選擇地為1/8英吋,更進一步可選擇地為1/4英吋,再進一步可選擇地為1/2英吋,或其他深度。進一步,如第二圖所示,該溝槽可以上凸出部(105)及下凸出部(107)為界,上凸出部(105)及下凸出部(107) 過渡成板材(10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雖然所示為一連續溝槽,但依據特定應用例及板材構造,各個相對溝槽(103)及(104)可以是間斷及(或)不連續的。各溝槽(103)也可包括一下壁(109L)、一後壁(109R)以及一上壁(109U)。這些壁面可具有圓邊並可平順或順暢地過渡至另一面。或者,依據應用例而定,它們可以直角相接。
本具體實施例的緊固件單元(10)一般而言以結合至下方托樑(106)的板材(101)、(102)結合至下方托樑(106)而描述,其中該等鋪板橫跨托樑的一上表面(106U)放置。托樑(106)當然可以任何支撐構造或元件並可由任何種類材料構成,例如像是木材、塑膠、複合物、金屬、陶、瓷磚、磚石或依據應用例而定為其他材質。進一步,應可理解緊固件單元可配合任何種類鋪板、地板、蓋板、天花板或其他組件使用。
現在轉看緊固件單元(10),個別組件,例如像是間隔塊(20),彈性壓縮元件(41)、(42),持定元件(30)以及結件(90),將會各自更為詳加描述。參照第一至第四圖,間隔塊(20)包括一前表面(21)以及一相對的後表面(22)。這些表面是在間隔體(20)垂直軸線VA的相對側上。此垂直軸VA可對應該緊固件(90)的一縱軸。如下文進一步描述,一第一緊固件開孔FF1係與此垂直軸線VA對齊。該間隔體(20)可包括一第一側面(23)以及一相對的第二側面(24)。
間隔塊可界定一厚度T1,延伸於第一前表面(21) 以及相對第二後表面(22)之間。此厚度對應至一預先選定的間隙G(第七圖),其位於相鄰放置的板材(101)、(102)之間。此間隙及厚度可視需要地至少為0.180英吋,進一步視需要地至少為0.200英吋,進一步視需要地至少為0.250英吋,進一步視需要地至少為0.300英吋,進一步視需要地至少為0.350英吋,進一步視需要地至少為0.400英吋,進一步視需要地至少為0.450英吋,進一步視需要地至少為0.500英吋,或更寬或為其增量,這是依據應用例以及相鄰鋪板材之間所想要的間隔而決定。或者,此間隙及厚度可視需要地小於0.180英吋,進一步視需要地小於0.200英吋,更進一步視需要地小於0.250英吋,又進一步視需要地小於0.300英吋,再進一步視需要地小於0.350英吋,更進一步視需要地小於0.400英吋,又進一步視需要地小於0.450英吋,再進一步視需要地小於0.500英吋,或更窄或為其增量,這是依據應用例以及相鄰鋪板材之間所想要的間隔而定。或者,厚度T1及由間隔體設定的相應間隙G可等於以及/或大於緊固件頭部(90H)的直徑DF。如此一來,緊固件頭部可套入置於該間隔體旁的板材表面之間且不會過度磨損之。
間隔體(20)可設定此間隙G,方法是前表面(21)嚙合相鄰板材,舉例來說,第七圖中的板材(102),及嚙合至板材(101)的相對後表面(22),如第七圖所示。使用這種一般安置在上凸起(105)與下凸起(107)之間(其分別跨騎在溝槽(103)及(104)之上)的間隔體,板材間的間隔體(20)的厚度T1使該間隔 體得有效避免那些板材(101)及(102)彼此之間被放置得比間隙G更加靠近。如圖中所示範,間隔體前表面(21)可嚙合該溝槽(104)上方一板材的上凸起(105)。間隔體(26)的下部可嚙合板材的下凸起(107)(一般而言係在該溝槽下方)。選擇性地,間隔體可在溝槽(103)上方及下方的凸起(105)及(107)區域,嚙合板材側表面凸出部。
如第一及第三圖所示,間隔體上方部分(27)可包括或界定一凹部(27R),其從一最上表面(27U)延伸,直抵相鄰該持定元件(30)的一位置。此凹部(27R)可由相對傾斜面(27S)包夾。這些傾斜面(27S)有助於緊固件(90)插入第一緊固件開孔(FF1),如下文進一步描述。
如第一至第三圖所示,下部(26)可包括一大致平坦的下方表面(26L)。持定元件(30)的最下部分與下部(26)之下方表面(26L)之間的距離D2可小於溝槽(103)下壁(109L)之間的距離D3,如第五圖所示。利用這個小於D3的距離D2,間隔塊(20)選擇性地不會干擾持定元件(30)與溝槽下表面(109L)的接觸及嚙合。舉例來說,若距離D2係選擇性地大於D3,如此可能干擾持定元件(30)與溝槽(103)之組件的嚙合。當然,此可替代的構造可實行於持定元件嚙合是無關緊要的不同應用中。
如第三圖和第五圖所示,間隔體(20)也可界定一持定元件凹部(28)。此持定元件凹部可大致延伸穿過該間隔體,從前表面(21)至相對後表面(22)。此持定元件凹部可以是 相較於持定元件(30)外形的對應外形。凹部(28)可以是反U字或C字槽的形式,其朝下向著一托樑(106)開放。此凹部(28)尺寸可經設計致使持定元件(30)插入該間隔體,而且在某些例子裡其摩擦套合至間隔體並相對於間隔體保持不動。當然,凹部側邊與持定元件(30)之間可以有一些間隙,以至於間隔體並不牢牢保持住該持定元件。在這種構造中,緊固件(90)延伸穿過由持定元件(30)界定的一持定元件孔隙,其又稱為持定第二緊固件開孔SFH,並穿入該間隔體(20)的第一緊固件開孔FF1。由於緊固件螺紋(90T)與第一緊固件開孔FF1嚙合,緊固件可固定持定元件相對於該間隔體不動。選擇性地,持定元件(30)上可包覆成形或3-D列印有形成該間隔體的材質。如此一來,持定元件可至少部分地被間隔體包封並因此固定不動。
如第三圖所示,第一緊固件開孔FF1可包括一上方部分FF1U以及一下方部分FF1L。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可以是相似的幾何形狀。舉例來說,上方及下方部分可皆為圓柱狀。然而,某些例子裡一個可以是截頭圓錐狀而另一個可以是圓柱狀。又一應用例中,其形狀可為四方形、正方形、多邊形、橢圓形、圓滑形或其他幾何外形。這些個別部位可具有不同直徑或量度。舉例來說,上方部分可包括一直徑DU且下方部分可包括一直徑DL。下方部分直徑DL可小於上方部分直徑DU。如此可容許緊固件(90)的尖端(90T)(其可為尖狀或截頭圓錐狀)插入,並讓其螺紋部分地咬進下方部分FF1L。如此又接著 可致使緊固件(90)稍微旋入該間隔體,以致於藉由這些螺紋及與第一緊固件開孔FF1之螺紋交互作用而讓它被固定。應指出雖然本文是參照一直徑描述,該句涵括該第一緊固件開孔的任何量度,不管開孔之個別部分是否為圓形、橢圓形、圓滑形或反而是多邊形。
轉而參照第一至第五圖,持定元件(30)可為C字、V字或U字形的開槽。持定元件可與間隔體結合並選擇性地置於一間隔持定元件凹部或孔隙(28)之中。該持定元件可包括一底座(33)以及選擇性地第一及第二向下延伸的凸出物、支座或角撐(31)、(32)。這些支座可選擇性地與底座(33)整體成形。該支座可彼此以及相對於第二緊固件開孔SFH一距離安放,因而以此距離相隔於緊固件(90)與緊固件頭部(90H)。更明確地說,該等支座可經配置以致於當頭部(90H)被旋緊並嚙合持定元件時,分別位在頭部或其直徑之相對側或端的第一及第二部可直接向下施力至及在第一及第二支座(31)、(32),而不會弄彎持定元件。如此一來該等支座可發揮如同加強元件的功能,尤其是當緊固件頭部(90H)係下壓至底座時,選擇性地避免底座彎曲。視需要,如第二圖所示,支座(31)、(32)可間隔配置以致它們內部向表面彼此之間的距離D8可選擇地係小於0.500英吋,進一步可選擇地彼此相距小於0.250英吋,再進一步可選擇地彼此相距小於0.200英吋,又進一步可選擇地彼此相距小於0.180英吋,還進一步可選擇地彼此相距小於0.208。緊固件 的直徑DF可等於、小於或大於此距離D8。選擇性地,直徑DF可等於或稍大於距離D8。進而,這可在頭部(90F)下方部分嚙合該持定元件時維持支座在那些部分下方或緊密與之相鄰。同理,當緊固件旋緊時,這可增加更靠近緊固件的剛度及支撐,以致底座和持定元件一般而言不會因緊固件在持定元件中間所施加之向下的力量而變形、彎折或彎曲。
這些支座可經組態用以嚙合至配合緊固件單元(10)所使用的個別板材之溝槽(103)和(104)。如圖中所示,支座可包括平坦的底緣,然而這些邊緣可以削尖以至於呈一角度並收至一尖點。雖然未顯示,支座的底緣可以是鋸齒狀及/或包括齒,以便在緊固件單元由該緊固件(90)繫緊不動時,能更佳咬入板材的溝槽。
如前文提及,持定元件(30)包括一持定元件孔隙或第二緊固件開孔SFH。此緊固件開孔可與該間隔體(20)的第一緊固件開孔FF1對齊,以致緊固件可同時套合穿過兩者。第二緊固件開孔SFH可位在底座(33)中央,並且選擇性地對準持定元件(30)之前緣(36)及後緣(37)之間一半的地方,如第二圖所示。
選擇性地,第二緊固件開孔SFH可以是一圓形開孔,其鑽穿該底座(33)。其他例子中,第二緊固件開孔SFH可以是貫穿底座或一或更多支座(31)或(32)的凹陷底面(但僅從一側穿透)。如此可容許持定元件保有足夠材料,以致緊固件(90) 的頭部(90H)能嚙合持定元件並將它拉向位在下方的托樑(106)。第二緊固件開孔可足夠大以允許緊固件的螺紋自其間穿過,但要比緊固件頭部的直徑小,以致在旋緊時,頭部嚙合並拉住該持定元件。
持定元件也可包括一前伸部分(38),其由間隔體(20)的前表面(21)往前延伸。持定元件也可包括一後伸部分(37),其由間隔體的後表面(22)往後延伸。持定元件的前伸及後伸部分可有長度L1及L2,其可由間隔體之個別前表面及後表面相等地延伸。當然,某些應用例中,距離和長度可變化。
持定元件(30)可由各種材料構成,例如像是金屬、複合物、聚合物、陶瓷,強化複合物、聚合物以及類似品。持定元件可足夠強,以致於當緊固件頭部(90H)嚙合它並將持定元件(30)拉入板材溝槽(103)下表面(109L)的時候,它並不會彎曲或崩塌。如此一來,緊固件(90)將持定元件(30)拉至與該溝槽(103)的下表面(109L)或其他組件緊密嚙合。這麼一來又接著把板材(101)往下鉗至下方支撐結構(106)。由於此一夾鉗,可有效地避免板材(101)在承受不同環境狀況時(例如像是遇熱或遇冷時)脹縮而移動。如此可避免板材不往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蠕行,或一般而言變得不平。
選擇性地,雖然顯示為一顛倒的開槽,持定元件可以是具有相應齒的一小管外形、單獨一片高強度的鋼板,選擇性地在其下表面具有鋸曲凸起或隆起,或其他外形,依據應 用例以及構成該等板材的材質以及/或還有所想要的支撐強度。
如前文提及,緊固件單元(10)可包括第一及第二彈性壓縮元件(41)、(42)。這些彈性壓縮元件可以是類似構造,因此在本文中僅有一個詳加描述。也可想見在特定應用例中,其中一個彈性壓縮元件可由設計中移除。進一步應用例中,緊固件單元的區域可被由間隔體(20)側面朝外延伸之簡單凸緣或腳占據,其中該組件並不能像一彈性壓縮元件那樣壓縮或從一打開模式移至一壓縮模式。
第一彈性壓縮元件(41)可由間隔體(20)的第一側面(23)朝外延伸。第二彈性壓縮元件(42)可由間隔體的第二側面(24)朝外延伸,即相對的側面(23)。因此,彈性壓縮元件選擇性地可對於垂直軸線VA為對稱,如第三圖所示。一般來說,彈性壓縮元件(41)和(42)可結合至該垂直軸線VA的對側。如此一來,它們可嚙合彼此相隔一段距離的溝槽末稍以提供兩個或四個在緊固件單元與溝槽之間的嚙合及接觸點,但這並未計入持定元件(30)的嚙合。
第一彈性壓縮元件可包括一可垂直壓縮的上翼片(41UW)以及一可垂直壓縮的下翼片(41LW)。這些翼片可在一接合處(41J)相接。如圖所示的翼片大致是平板狀,彼此形成一角度並在接合處(41J)的尖端相接。當然,其他應用例中這些翼片可以是弧形、圓滑形,或其他形狀。這些上翼片及下翼片可 經設計以在方向VC垂直壓縮,如第三及第五圖所示。所謂可垂直壓縮,表示一翼片或該彈性壓縮元件的部件或部分可在箭頭方向VC移動,大致朝向與間隔體(20)之垂直軸(VA)正交或橫切的平面P1。然而,由於其彈性,這些部分彈性變形並受迫而擴展並重拾這些元件之前在打開模式時的構形,如第一及第三圖所示。施加一力F以移動翼片彼此相向並且/或大致朝向平面P1之後,由於翼片的彈性,這些翼片自迫而打開回到如第一圖及第三圖的構形。
彈性壓縮元件(41)、(42)可在一打開模式中運作,如第三圖所示,並可在一壓縮模式中運作,如第五圖至第七圖所示。在打開模式中,緊固件單元(10)尚未安裝在板材的溝槽。在那構形中,翼片的末端或最外面部分(距間隔體(20)最遠處),係彼此相距一距離D5放置。打開模式下的距離D5可小於溝槽的高度GH。由於彈性壓縮元件(42)之彈性翼片(42UW)和(42LW)的可垂直壓縮特性,這些翼片可朝向彼此移動,或大致朝向一間隔體水平參照面,即第一平面(P1)。選擇性地,此平面P1可穿過持定元件凹部(28)並/或部分的持定元件(30)。當翼片受垂直壓縮力F而被垂直壓縮時,它們之間的距離D6減少。此距離D6可小於溝槽高度DH。選擇性地,壓縮元件的上方及下方部分可由多種不同距離隔開。此距離可變化,以致彈性壓縮元件可套入一板材的一特定溝槽內。
參照第三圖,翼片的外側端(41EE),以及大致一 般而言該彈性壓縮元件(41),係在空間中延伸的自由端。也就是說,它們並未彼此相接。選擇性地,某些應用例中,這些元件及末端可彼此相接,其限制條件為相接容許在方向VC上垂直壓縮。試舉一例,上翼片及下翼片可與從末端(41EE)往外伸的相應翼片相接,形成「V」字形。然後,如此容許這些組件被壓縮。其他構造中,可垂直壓縮翼片可為拉長的橢圓形或圓形,其經建構以讓它們能被壓縮並減少總體垂直量度,選擇性地減至小於溝槽(103)之溝槽高度(GH)的某個量度。
參照第五圖,操作時,使用者可手動施加一力以在朝向平面(P1)及/或大致彼此相對的方向VC垂直壓縮翼片(41)和(42)。如此將翼片由虛線所示的打開模式轉換成實線所示的壓縮模式。彈性翼片或部分壓縮元件彎曲、彎折或以其他方法彼此相向移動,以至於它們之間的距離由距離D5減至距離D6。依據應用例及垂直壓縮量而定,此距離的減少可大約為5%、10%、15%、25%、30%、35%、40%、50%或更多。一般而言,第一及第二翼片或彈性壓縮元件的其他部分係可朝向彼此及/或第一平面(P1)彈性移動,以致在使用者施加一壓縮力時,翼片之間的垂直距離減少。
彈性壓縮元件處於壓縮模式,一使用者可安裝這些元件(41)和(42)進入溝槽(103)內。由於D6小於溝槽高度GH,這些元件現在會套入該溝槽內。若使用者釋放或減少在壓縮模式中施加至彈性壓縮元件之個別部分的力量F,這些翼 片會回復打開模式的構形。由於溝槽的上表面(109U)及下表面(109L),這些翼片與彈性壓縮元件以及個別翼片或其他部分的嚙合,施加力F1及F2至溝槽內的板材(101),及至溝槽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這些力視需要可為至少0.0001磅,進一步視需要可為至少0.001磅,更進一步視需要可為至少0.05磅,又進一步視需要為0.0001磅至0.5磅之間。當然,依據應用例及彈性壓縮元件的構形而定,壓縮元件對著溝槽表面可施加其他力量。
由於彈性壓縮元件在溝槽內強行擴展,彈性壓縮元件將間隔塊固定在緊鄰第一溝槽的位置。如此一來,在安裝第二板材時,間隔塊可被放置在板材(101)與(102)側邊表面之間,並有效地形成間隙G,如第七圖所示。
彈性壓縮元件(41)、(42)可個別包括前緣(41F)、(42F)和後緣(41R)、(42R)。後緣(41)係經配置以套入板材(101)的溝槽(103)之內。某些例子中,後緣可完全置入溝槽內,並緊鄰後壁(109R)放置。然而,前緣可從溝槽朝外延伸,並超過板材的側邊表面,尤其是凸出部(105)和(107)。
選擇性地,前緣和後緣係間隔一壓縮元件寬度CEW。此壓縮元件寬度CEW可大於間隔塊(20)的厚度T1。換句話說,間隔塊(20)的厚度T1可小於壓縮元件寬度CEW。因此,彈性壓縮元件可從間隔塊的前表面和後表面往前伸及/或往後伸。如圖中所示,前緣(42F)可放在與間隔塊(20)之前表面(21)的共同平面內。後緣(41R)、(42R)可向外伸出超過間隔塊的後 表面(22)一距離D7,如第一圖所示。
在某些例子中,持定元件、間隔塊和彈性壓縮元件之間可有空間關係。舉例來說,持定元件可具有一持定元件長(L3),其由持定元件(30)的前緣伸出至後緣。如前述,間隔塊(20)可包括一間隔塊厚度(T1)且彈性壓縮元件可各自包括可壓縮元件寬(CEW)。如圖中所示,持定元件長度(L3)可大於可壓縮寬度(CEW)。彈性壓縮元件寬度(CEW)可大於間隔塊厚度(T1)。某些例子裡,持定元件長度(L3)和可壓縮元件寬度(CEW)兩者皆可大於厚度(T1)。如此可讓個別持定元件及彈性壓縮元件能夠套入一板材的溝槽內,卻不會干擾緊鄰第一板材之另一板材的套合。確實,壓縮元件寬度(CEW)可小於溝槽深度(GD)加間隔塊厚度(T1)的總和。如此可讓彈性壓縮元件能夠被置入溝槽之中以固定間隔塊不動,卻不會伸長超過間隔塊而干擾緊鄰板材之間的間隙設定。以如此減少的寬度,彈性壓縮元件也可以不干擾緊鄰板材(102)之另一溝槽(104)的嚙合。反而,僅持定元件(30)選擇性地伸入並接合至溝槽(104),從而將板材彼此固定。
壓縮元件(41)、(42)可在所有接合處(48)和(49)的個別折斷處與該間隔體(21)結合。如第三圖及第五圖所示,這些可折斷的接合處可以是有效弱區,在此處,連接間隔體與彈性壓縮元件的材料變薄,以致於那些彈性壓縮元件可在方向B彎曲,並可在該接合處被有效地折斷。這在第三圖示範,其中 接合處(49)已被折斷。某些例子中,可折斷的接合處可以是塑膠的一部分,其具有打孔或開孔貫穿其間。利用這種接合處的折斷,一使用者可選擇性地且手動地移動彈性壓縮元件(41)、(42)其中之一,以套入一特別界定空間,或貼合至相鄰的下方支持托樑的組合。
現在將描述使用本實施例之緊固件單元(10)的相關方法。一般來說,所提供緊固件單元可包括其間隔體(20)、持定元件(30)以及彈性壓縮元件(41)和(42)。緊固件(90)可被安裝至其中,或可由使用者安裝,一般而言係如前所述延伸穿過該緊固件開孔並嚙合這些開孔的不同部位,亦如前所述。一使用者可實加如第三圖所示的一力量F以在方向VC垂直地壓縮彈性壓縮元件的翼片彼此相向並/或大致朝向平面P1。如此做法接著改變翼片末端之間的距離,由距離D5改變成較小距離D6。在第五圖中,如此壓縮之際,緊固件單元從一打開模式(以虛線顯示)轉變成為壓縮模式(以實線表示)。彈性壓縮元件的翼片以及持定元件(30)的後部(37)可被插入溝槽(103)內,如第六圖所示。這些元件可如第二圖所示的方向R被推入溝槽內。翼片可被釋放以移除手動施加在翼片上的壓縮力F。接著,翼片由壓縮模式彈性地變形回到打開模式的構形。接著,由彈性壓縮元件對著溝槽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施加力量F1和F2。如此固定該緊固件在緊鄰該溝槽的位置上不動。間隔體(20)因而緊靠固定在相鄰於溝槽(103)之板材(101)的第一側 面(101S)。
如上述,某些例子中,兩接合處可彼此相鄰。為了將緊固件與相關聯持定元件對準每一托樑,彈性壓縮元件可從相鄰的每一緊固件單元上斷開。如此可藉由使用者往方向B手動彎折其中一個彈性壓縮元件(41)以將那部件扳離間隔體,如第三圖所示。
緊固件單元相對於第一板材(101)適當地安裝,如第七圖所示,一第二板材(102)可直接緊鄰第一板材(101),但由緊固件單元(10)之隔體(20)厚度所建立之間隙(G)分隔開來。由於持定元件(30)從間隔塊的前表面(21)朝外伸出,持定元件可安裝在第二板材(102)的第二溝槽(104)內。板材如此地安裝在托樑(106),緊固件(90)可在方向A旋轉。結果,緊固件前進穿過間隔體(20)、持定元件(30)並進入下方支撐件或托樑(106)。這麼一來,尖端(90H)終究會嚙合持定元件(30)。這樣接著將持定元件下拉朝向托樑(106)。結果,持定元件以及(例如像是)其支座或凸出部咬入個別板材溝槽的下表面。這接著提供增強的固定力量讓板材緊靠托樑(106)。以目前實施例的緊固件單元,該單元由一端至一端的總長大致足以覆蓋托樑(106)的全部頂部,不然的話會透過板材之間所建立的間隙G曝露在外。
一緊固件單元的第一可替換具體實施例繪於第八至第十一圖,一般而言係標示為(110)。此實施例的緊固件單 元在構造、功能和操作上與上述實施例類似,除了有幾點例外。舉例來說,此單元(110)包括一緊固件(190)與上述緊固件(90)類似。它也包括一持定元件(130),置於由間隔體(120)所界定的凹部(128)內。間隔體可具有一間隔體寬度SW。持定元件可具有一持定元件寬度GW。持定元件寬度可小於間隔體寬度。舉例來說,持定元件寬度可選擇性地小於間隔體寬度的3/4,進一步選擇性地小於間隔體寬度的1/2。
間隔體可經配置以在相鄰板材之間建立一間隙,且尺寸設為具有一厚度T2類似於如之前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厚度。持定元件(130)可界定一第二緊固件開孔(SFH’),其係與間隔體(120)的一第一緊固件開孔(FFH’)對齊,與前文描述類似。第一緊固件開孔(FFH’)也可包括具有不同直徑的上方部分FF1U’和下方部分FF1L’,下方者具有一直徑小於下方者的直徑。持定元件(130)選擇性地可由間隔體(120)的前表面(121)和後表面(122)伸長相同距離D10和D11。當然,某些應用例中這些距離可變化。
在此實施例中,單元(110)可包括第一和第二壓縮元件,形式為從間隔體(120)向下並向外伸的第一及第二托樑腳(141)和(142)。這些第一和第二托樑腳係經配置以跨騎並夾鉗式嚙合一托樑。該等托樑腳構造上類似,因此在本文中將僅描述第一托樑腳(141)。托樑腳(141)包括一往外伸部分(143),由該間隔體(120)的一側往外伸。外伸部分(143)過渡至下伸的 圓滑或彎曲部分(145),遠離間隔體(120)的底部(126L)。彎曲部分(145)大致為內凹,開口朝向垂直軸(VA)。彎曲部分(145)伸至一下方嚙合部分(146)。此下方嚙合部分相對於垂直軸(VA)大致凸出,並遠離垂直軸(VA)開放。嚙合部分包括一內嚙合面(146S),其係經配置以嚙合並滑過一部分的托樑(106)外壁(106W)。此面(146S)還是大致為弧形並凸離垂直軸,以促進此部分滑過壁面(106W)之上。
選擇性地,各個托樑腳(141)和(142)可在可折斷接合處(148)、(149)與間隔體(120)連接,與上述者類似。如此一來,第一和第二托樑腳至少其中一個可手動斷離該間隔體,以容納雙重托樑或其他拘限空間。
現在將參照第九圖至第十一圖描述一種用於安裝該緊固件單元(110)的方法。緊固件單元(110)可緊鄰一托樑(106)及板材(101)放置,如第十圖所示範。更明確地說,托樑腳(141)和(142)可藉由滑動該等嚙合面(146S)以和托樑(106)的壁面(106W)嚙合而彈性地朝外變形。由於其圓滑特性,托樑腳可彈性地彎折或朝外移動並可滑動於這些壁面之上。間隔體的下表面(126L)與托樑(106)的上表面(106U)嚙合之前,持定元件(130)可被插入該溝槽(103)內並嚙合溝槽下表面(109L)。由於間隔體、其下表面(126L)、和溝槽下表面(109L)的空間關係,間隔體的下表面可被放置在比第一溝槽之下表面更低水平,舉例來說,間隔體的下表面(126L)可低於溝槽的下表面(109L)。
如圖中所示,托樑腳可施加一壓縮或夾鉗力F4在托樑(106)上,以固定持定元件(130)在第十圖所示之托樑之上的高程,大致凸入溝槽(103)。持定元件在此位置,如第十一圖所示,一第二板材(102)可被移到緊鄰緊固件單元(110)的位置。由於間隔體(120)的厚度(T2)分開兩板材,可在這些板材之間建立一間隙G’。持定元件(130)也可伸展入兩板材個別的兩間隙內。持定元件如此放置,且間隙G’已被建立,一使用者可推動該緊固件(90)前進至下方托樑。然後,如此造成持定元件(130)與其對應支座咬入個別溝槽,因此固定該板材在該托樑(106)之上的一固定位置。
選擇性地,在拘限空間中,參照第九圖,其中一托樑腳(141)可在方向B受彎以在可折齗接合處(149)處彈性斷離該腳。
該緊固件單元的第二可替換具體實施例繪於第十二至第十三圖,一般而言係標示為(210)。此實施例的緊固件單元在構造、功能和操作上與上述實施例類似,除了有幾點例外。舉例來說,此單元(210)可包括一緊固件(290)與上述緊固件(90)及(190)類似。它也包括一持定元件(230),置於由間隔體(220)所界定的凹部(228)內。持定元件(230)選擇性地可由間隔體(220)之前面(221)和後面(222)伸展並超越它們。如上述,間隔體可經配置以在相鄰板材之間建立一間隙,且尺寸設為具有一厚度T2,類似於如之前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厚度。
此具體實施例中,單元(210)包括第一和第二托樑腳(241)、(241),某些實例中亦稱為彈性壓縮元件,其自間隔體(220)向下向外延伸。這些第一和第二托樑腳係經配置以跨騎並夾鉗式嚙合一托樑。該等托樑腳構造上類似,因此在本文中將僅描述第一托樑腳(241)。托樑腳(241)包括一往外伸部分(243),由該間隔體(220)的一側往外伸。外伸部分(243)過渡至下伸的圓滑或彎曲部分(245),遠離間隔體(220)的底部(226L)。弧形部分(245)大致為凸出,開口朝向間隔體(220)的垂直軸VA,可重合及/或平行於緊固件(290)的縱軸(LA)。彎曲部分(245)延伸至一下方嚙合部分(246)。此下方嚙合部分(246)可相對於垂直軸(VA)凸出,並可遠離垂直軸(VA)開放。嚙合部分可包括一內嚙合面(246S),其係經配置以嚙合並滑過一部分的托樑(106)外壁(106W)。此面(246S)還是大致為弧形並凸離垂直軸,以促進此部分滑過壁面(106W)之上。當然,其他構造中,表面(246S)可以是平坦、平面、粗糙、起伏、三角形,或依據該等托樑腳所要嚙合依靠之托樑或工件的構形可能具有其他幾何構形。
如第十二圖所示,第一托樑腳(241)可由在垂直軸VA第一側上間隔塊(220)的第一側邊L1伸出,且第二托樑腳(242)可由間隔塊(220)的第二側邊L2伸出。第一及第二托樑腳可由該間隔塊往外並往下延伸。各個托樑腳可包括一前面以及一後面,且一或多個托樑腳可包括一穩定桿,其由該托樑腳伸 出一段預定距離。一般而言,在相對托樑腳(241)和(242)上的相對穩定桿(251)、(252),可被放置在一彼此相對的共同高度L4及在一相對於持定元件(230)底部或下表面(230L)的另一高度L3。由於在所繪出具體實施例中腳和穩定桿的類似性,僅第一托樑腳(241)及其對應穩定桿(251)會在本文中描述。
第一托樑腳(241)可包括一前表面(241F)以及一後表面(241R)。後表面選擇性地可以是平坦及/或圓滑。後表面可進一步包括穩定桿(251)往後凸出,與托樑腳(241)之前表面(241F)的方向相反。如圖中示範,穩定桿(251)可和腳形成整體,並在該托樑腳之曲線部分(245)與下方嚙合部分(246)之間的一過渡位置與腳結合。穩定桿可從該後表面(241R)凸出一距離D13。此距離D13可等於持定元件(230)末端(230E)伸離腳後表面(241R)及/或間隔體後表面(222)的距離D14。距離D13選擇性地可以是1/32英吋,進一步選擇性地可以是1/8英吋,選擇性地1/4英吋,再選擇性地1/2英吋,又更選擇性地3/4英吋,或依據應用例為其他距離。某些例子中,D13可大於、小於或等於D14。緊固件單元(210)運用到板材底部的例子裡,距離D13大於D14至少10%至25%,以致於穩定桿(251)可適當伸展越過該板材的弧形下角並嚙合板材的下表面或底面,如後文詳述。
參照第十二圖,穩定桿(251)可包括一上表面(251U)和一下表面(251L)。上表面(251U)和下表面(251L)選擇性地可以是一連續圓柱狀壁的一部分,其中穩定桿(251)係圓 柱狀。當然,穩定桿(251)是其他幾何形的情況,舉例來說,四方形、多邊形、橢球面,或某些其他圓滑或不規則外形,上表面和下表面可由一壁面的不同部分或根本不同壁面形成。
壁面(254)可伸至腳(241)的後表面(241R)。某些例子裡,穩定桿可選擇性地亦由托樑腳的後表面(241F)伸出。它可伸出距離D13,或較少些或較大些的距離,這是依據應用例以及配合緊固件單元使用的板材類型而定。穩定桿也可經配置以致穩定桿(251)終止於一突出到空間中的自由端(251E),在此例中穩定桿係懸臂式。此末端(251E)可包括一傾斜部分(255)以及一壓扁的末端部分(256)。傾斜部分(255)可以是截頭圓錐形或尖頭或圓頭。某些例子中,傾斜部分(255)及末端(256)可融合成一半球形或別種圓頭末端。末端可以是圓頭或傾斜(如圖中所示),以致於當該緊固件單元被安裝的時候,末端輕易地橫向穿過一板材的一角或其他側面或底面。傾斜及/或圓滑表面輕易跨上板材邊角及/或板材底面,以供快速安裝。
如第十二圖進一步顯示,穩定桿可被放置於抓取元件(230)下表面(230L)之下一距離D12。舉例來說,下表面(230L)可被放置於位階L3,而穩定桿(251)的上表面可被置於第二位階L4。這些不同位階之間的距離D12可等於一溝槽底部與相同板材之底面之間的距離。如此一來,板材可被夾或鉗在抓取元件(230)之底面(230L)與穩定桿之上表面(251U)之間。選擇性地,板材溝槽底部與板材底面之間的板材部分,可被夾或鉗 在抓取元件(230)與穩定桿(251)之間的托樑腳(241)上。藉由如此與板材的交互作用,如後文進一步詳述,緊固件單元(210)可被暫時固定至並結合至板材,以在該緊固件(190)安裝進入一下方托樑之前,選擇性地維持緊固件(290)縱軸LA處於垂直、立正的位置。
雖然顯示為一般圓柱桿,穩定桿(251)也可具有其他形狀。某些例子中,穩定桿(251)可以是托樑腳(241)低於弧形部分(245)一距離D12的一部分,其中該腳由其後表面(241R)變成前表面(241F)的較大厚度(未示)。舉例來說,在穩定桿之上,托樑腳(241)的厚度T4可以是大約1/4英吋。在穩定桿的上表面(251U)開始(雖然未顯示),腳可以是實際上較大的厚度T5,以致腳係厚度T5的2、3、4、5或更多倍。此較大厚度T5可一直延伸至嚙合部分(216)的尖端。其他例子中(雖然未顯示),穩定桿可如此延伸,以從厚度T5漸尖返回厚度T4、或托樑腳(241)朝向托樑腳尖端的某些其他厚度。
現在將參照第十三圖描述一種用於安裝該緊固件單元(210)的方法。緊固件單元(210)可緊鄰一托樑(106)及板材(101)放置,如第十三圖所示範。更明確地說,托樑腳(241)和(242)可藉由滑動嚙合部分(246)和其個別表面(246S),在相對的托樑(106)壁面(106W)之內並順著嚙合,而彈性地朝外變形。由於其圓滑特性,托樑腳可彈性地彎折或朝外移動並可滑動於這些壁面之上。間隔體的下表面(226L)與托樑(106)的上表 面(106U)嚙合之前,持定元件(230)可被插入板材溝槽(103)內並嚙合溝槽下表面(109L)。托樑腳(241)、(242)可施加一壓縮或夾鉗力F4在托樑(106)上,以固定該持定元件(230)在第十三圖所示之托樑(106)之上的位階,而以該元件凸入溝槽(103)。
此外,如第十三圖所示,穩定桿(251)可被放置在板材(101)的底面(101B)之下。更明確地說,穩定桿(251)的頂面(251U)可嚙合緊鄰該板材角落(101C)的底面(101B)。穩定桿末端(251E)選擇性地凸出一段距離,其係大於溝槽(103)從板材(101)側面(101S)往內的深度GD。此距離可以是第十二圖中所示的距離D13。因此,距離D13可大於溝槽深度GD,且選擇性地大於持定元件(230)從緊固件單元後表面伸出的距離D14。
持定元件的下表面(230L)(如上述),距穩定桿(251)頂面(251U)可為距離D12。此距離可少於溝槽下表面(109L)之下的距離D15(其介於溝槽下表面(109)與板材底面(101B)之間)。因此,持定在與穩定桿(251)配合之下,以持定元件(230)施加力F15在溝槽的下表面(109L),且穩定桿的頂面施加力F15在板材(101)的底面(101B),持定元件(230)可施加力F15至板材。這接著在那區域之內施加一輕微的夾鉗或夾力在板材上。因此,穩定桿可協助進一步固定並維持緊固件單元的垂直軸VA以及緊固件(290)的縱軸LA在一大致垂直、立正的定向。此垂直、立正的定向可指稱為選擇性地係垂直於板材(101)之平面P10的定向,更明確地說,其頂面(101U),其選擇性地 可放在一水平面上。立正垂直定向可以是完美地垂直,或可稍微偏斜垂直高達5度至10度,這是依據其應用例而決定。
以穩定桿和持定元件(230)配合,緊固件單元施加一力在板材(101)上還有另一力在托樑(106)上,後者藉由腳(241)和(242)靠著托樑相對側所施加的力達成。因此,托樑腳施加夾鉗力F4在托樑上,且穩定桿施加另一力F15在板材上(介於溝槽與板材底面之間)。選擇性地,力F15係一垂直力,同時由托樑腳施加的力F4係實質水平的力。當然,依據托樑在板材中的定向,力的方向可相對於水平及垂直面而變化。
如此安裝的緊固件單元(210)可提供緊固件單元與板材之間的多重接觸點,並因而穩定緊固件單元在一特定定向,選擇性地將與間隔單元相關聯的緊固件維持於立正、垂直定向,預備好用一工具嚙合。選擇性地,緊固件單元(210)可嚙合板材(101)以及托樑(106),以避免前後傾斜T7(大致在朝向或遠離板材側面(101S)的方向)。緊固件單元也可避免在T8方向搖晃,大致為進入或離開第十三圖的平面,以致緊固件和緊固件單元在就定位時,並不沿著板材側面(101S)滑動。因此,緊固件單元可提供多向的穩定性及支持給予緊固件(290),選擇性地將它維持在如圖中所示的一立正、垂直定向。
以如第十三圖所示定向的緊固件單元,第二板材(102)可被移進緊鄰緊固件單元(210)的位置。由於穩定化作用及由托樑腳、持定元件和緊固件單元(210)穩定桿所施加的力, 緊固件單元可留在原地,而持定元件(230)的另一端滑入板材(102)的溝槽(102G),且緊固件(290)保持大致立正並垂直的定向。持定元件處在相對板材間隙內的位置上,且由間隔體設定適當間隙,使用者可將緊固件(290)推進到下方托樑當中。然後,如此造成持定元件(230)與其對應支座咬入個別溝槽,藉此固定該板材在該托樑(106)之上的一固定位置。
緊固件單元的第三可替換具體實施例繪於第十四至第十五圖,一般而言係標示為(310)。此實施例的緊固件單元在構造、功能和操作上與上述實施例類似,除了有幾點例外。舉例來說,此單元(310)可包括一緊固件(390),其與上述緊固件(90)、(190)和(290)類似。它也包括一持定元件(330),置於由間隔體(320)所界定的凹部(328)內。持定元件(330)選擇性地可由間隔體(320)之前面(321)和後面(322)延伸。如上述,間隔體可經配置以在相鄰板材之間建立一間隙,且尺寸設為具有一厚度T4,類似於如之前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厚度T1、T2和T3。
此具體實施例中,單元(310)包括第一和第二托樑腳(341)、(342),其某些安例中亦被指稱為彈性壓縮元件,由間隔體(320)向下向外伸。這些第一和第二托樑腳係經配置以跨騎並夾鉗式嚙合一托樑。該等托樑腳構造上類似,因此在本文中將僅描述第一托樑腳(341)。托樑腳(341)包括一往外伸部分(343),其由該間隔體(320)的一側往外伸。外伸部分(343)過 渡至下伸的圓滑或彎曲部分(345),遠離間隔體(320)的底部(326L)。弧形部分(345)大致為凸出,開口朝向間隔體(320)的垂直軸VA,可重合及/或平行於緊固件(390)的縱軸(LA)。彎曲部分(345)伸至一下方嚙合部分(346)。此下方嚙合部分(346)可相對於垂直軸(VA)凸出,並可遠離垂直軸(VA)開放。嚙合部分可包括一內嚙合面(346S),其係經配置以嚙合並滑過一部分的托樑(106)外壁(106W)。此面(346S)還是大致為弧形並凸離垂直軸,以促進此部分滑過壁面(106W)之上。當然,其他構造中,表面(346S)可以是平坦、平面、粗糙、起伏、三角形,或可以是其他幾何構形(依據該等腳所要嚙合之托樑或工件構形而定)。
如第十四圖所示,該第一托樑腳(341)可在該垂直軸的一第一側上由該間隔塊(320)的一第一側邊(L1)延伸,且該第二托樑腳(342)可在該垂直軸的一第二側上自該間隔塊(320)的一第二側邊(L2)延伸。該間隔塊(320)本身可形成如同一同步(timing)間隔塊,以致當緊固件(390)被旋緊以安裝該緊固件單元(310)時,此實施例之間隔塊的下表面(326L)嚙合該托樑的頂面(106U)。此下方表面(326L)可被放置於持定元件下方表面(330L)之下,可選擇地至少在該表面1/4英吋之下,進一步可選擇地至少1/2英吋之下。可選擇地,當持定元件(330)嚙合溝槽(103)(例如施加如下文描述的力量F16時的溝槽(103)下表面(109L)時,下表面(326L)可嚙合托樑(106)的頂面(106U)。
參照第十五至第十六圖,同步間隔塊(320)可經配置以致它具有相對於厚度(T9)的關係,厚度(T9)是位在溝槽下表面(109L)與板材(101)(或其他板材,如緊固件單元(310)對側的板材(102))底面(101B)之間。厚度T9可選擇性地為1/4英吋,進一步可選擇地為1/2英吋,或依據特定板材而為其他尺度。緊固件單元(310)可經組態,以致於同步間隔體的底部(326L)係與持定元件(330)最底面(330L)間隔一段距離D16,不論是否持定元件具有一或多個壓腳(330P)。此距離D16可等於或小於前文所提到的厚度T9。某些應用例中,距離D16相對於T9厚度,可採用比值表示,舉例來說可選地為1:1,進一步可選地為0.99:1,又進一步可選地小於1:1,更進一步可選地介於0.9:1與1:1之間(含0.9:1及1:1)。
可建立厚度T9與D16之間的這些比例及大致關係,以至於當壓力腳(330)施加預定力(F16)至板材(101)(一般係施加在溝槽(103)的下表面(109L))時,間隔塊(320)(以及尤其是其下表面(326L))「同步地」嚙合托樑(106)的上表面(106U)。選擇性地,壓腳(330P)嚙合溝槽下表面(106L)之後或同時,同步間隔塊(320)的下表面(326L)可嚙合托樑(106)的上表面(106U)。如此可使得緊固件單元(310)能夠透過壓腳(330P)以及大致來說持定元件(330)施加一預定力F16。然而,當間隔體走到最底而抵靠托樑上表面之時,添加至預定力F16的額外力量可受限且/或完全除去,因為間隔體避免緊固件被 更進一步收緊,並因而避免緊固件進一步前進,要不然的話這會增加或添加透過溝槽內的壓腳而施加至板材的預定力F16。以此方式,可建構同步間隔塊(320)以幫助限制或控制當緊固件單元(310)固定不動時施加至板材(101)和(102)的預定力F16。而且,可想而知,雖然板材(101)的溝槽(103)內僅繪出一力F16,另一力(實質上等於力F16)係藉由持定元件(330)另一末端(332)之壓腳施加在另一板材(102)的溝槽(103’)內。
選擇性地,當緊固件單元(310)被收緊時,亦即在透過持定元件(330)來施加預定力F16,進而使緊固件(390)前進進入托樑(106)且緊固件(390)頭部(390H)嚙合持定元件(330)以向下拉扯持定元件之時,在溝槽下表面(109L)與板材底部(101B)之間的板材(101)部分,可夾在或鉗在持定元件(330)之底面(330L)與托樑的上表面(106U)之間持定持定持定。同理,可藉由同步間隔塊(320)的下表面(326L)嚙合托樑(106)上表面(106U)來限制預定力F16,以避免且/或阻礙緊固件(390)進一步前進進入托樑(106),因此,這將會進一步朝向托樑來拉動抓持元件(330)並產生更多夾鉗力F16。
進一步選擇性地,可想而知,當同步間隔塊(320)嚙合托樑(106)上表面(106U)時,且當緊固件(390)係進一步在方向FA朝向托樑(106)前進並進入其中的時候,間隔塊(320)本身處於托樑上表面與抓持元件(330)之間的一壓縮力CF之下,此時抓持元件係被緊固件(390)的頭部(390H)嚙合。此壓縮力 CF可大於、等於或小於力F16。許多例子中,壓縮力可大於力F16。
第十四至第十六圖所繪出具體實施例中,緊固件單元(310)也可配備有一抓持元件(330),其係與抓持元件(30)、(130)和(230)類似,但有幾處例外。舉例來說,抓持元件(330)可經構成,以配合一特定種類的板材使用(101、102)。試舉一例,此板材可以是一Timbertech或可向美國伊利諾伊州(Illinois)斯科基(Skokie)的AZEK Building Products購得的其他複合物鋪板板材。此一板材(101)可經建構以包括一溝槽(103),其係從側面(101S)往內界定。此類板材中,此溝槽也可複製並界定在相同板材(101)的相對兩側(雖然第二相對溝槽未顯示)。溝槽(103)可由側面(101S)朝內過渡。溝槽可包括一上表面(109U),其過渡至一後壁(109R),該壁進一步過渡至一下壁(109L)。溝槽的上壁和下壁係彼此相對並可大致為平面。下壁(109L)可過渡出去連到側面(101S)。
某些構造中,在下壁(109L)之下,側面(101S)可過渡至一斜壁(101A)。此斜壁(101A)相異於側面(101S)在溝槽(103)之上壁(109U)之上的部分,其中斜壁(101A)朝向平面(P3)彎回,在此當中,後壁(109R)可至少部分地鋪平。斜壁(101A)可過渡至板材(101)的底面(101B)距平面(P3)一預選距離D17處。斜壁(101A)可相對底壁(101B)一角度A1放置。此角度A1可以是一鈍角,選擇性地大於90°。此斜壁(101A)可以是圓滑 或稍微曲線,而不是如圖中所示的直線。斜壁(101A)可過渡至底壁(101B)的一過渡區(101T),其可形成部分的角度A1。此過渡區(101T)可置於距離D17,要比溝槽(103)的後壁(109R)更靠近側面(101S)。溝槽後壁(109R)處於過渡區(101T)與平面(P3)之間的區域(101P),可經組態以傳輸由持定元件(330)施加的力F16,具體地說是經由壓腳(330P)來施力時的預定力F16(如後文描述)。選擇性地,斜壁(101A)可被放置在側面(101S)與過渡區(101T)之間。斜壁可由側面(101S)水平伸出該表面一段距離D19。此距離(D19)可小於溝槽深度,即由側面(101S)至溝槽(103)後壁(109R)的距離。
持定元件(330)可類似於前文描述的持定元件(30)、(130)、(230),除了若干例外。舉例來說,持定元件(330)選擇性地可以是C字或U字形開槽的外形,該開槽相對於垂直軸VA或縱軸LA朝下開口。持定元件可被放入由間隔體(71)界定的一凹部內,類似於前文所提到的力。持定元件可經建構以包括向下伸的支座,其選擇性地可以是開槽的部分,或一伸長金屬或複合桿。持定元件可包括一或多個腳或齒,形成開槽、支座的部分,或形成由該持定元件伸出的額外凸出處。試舉一例,持定元件(330)可包括一或多個壓腳(330P)。這些壓腳(330P)可被放置在持定元件的第一及第二末端(331)、(332)。這些壓腳可各自形成至少一部分的持定元件(330)下表面(330L)。這些壓腳也可成對提出,例如像是一對壓腳(331P1) 和(331P2)可被放置在第一末端(331)。第二末端(332)可包括一對類似的壓腳。
壓腳可包括持定元件的下表面(330L),其中各對壓腳形成那下表面(330L)的一部分。壓腳可一直延伸至持定元件的最末端(331)。雖然下表面(326L)顯示為平坦,但壓腳在那下表面可以是尖刺或圓滑。各對壓腳當中的個別壓腳也可形成由該持定元件向下伸之U字形開槽的相對側。如此一來,各末端可包括兩相對壓腳。選擇性地,各對壓腳可平均分散該預定力F16,並散布於那兩壓腳之間。選擇性地,若持定元件並不是C字或U字形,而且是一桿的形式(未顯示),則在相對末端上可以存有單一壓腳。這些壓腳也可包括一特定幾何形狀的較大下表面,以提供更多與溝槽內部接觸的表面。
持定元件的壓腳可相隔該緊固件單元(310)個別前表面(321)及後表面(322)一特定距離。舉例來說,如第十五圖所示,持定元件(330)一末端(331)的壓腳(330P)可距間隔塊(320)之前表面(321)一距離(D18)放置。當然,第二相對末端(332)上的壓腳可距間隔塊後表面(322)一相似距離放置。此距離D18可大於前文關於斜壁(101A)所述的距離D19。在相距間隔塊(20)的這個距離(D18)之內,持定元件可由下表面(330L)往上凹入。舉例來說,如第十五圖及第十六圖所示,壓腳(330P)可往上過渡至持定元件的一凹陷表面(330R)。凹陷表面(330R)可安置在高於持定元件(330)下表面(330L)的水平,以致於該緊 固件單元(310)係相對於溝槽和板材安裝的時候,該凹陷表面(330R)一般而言並未實質上觸及溝槽(103)的下表面(109L)。如此一來,實質上僅相關聯於壓腳(330P)的持定元件下表面,嚙合至那個溝槽下表面(109L)。
在間隔塊(320)上以距離D18來分隔壓腳(330P)時,壓腳(330P)可經組態,致使預定力F16往下分散到預先選定的壓力區(101P)內。實質上所有力F16可被分散至此區域(101P)。選擇性地,少量至毫無力F16由壓腳(330P)分散至斜壁(101A)和/或過渡區(101T)。因此,在力F16被分散得距離間隔塊(320)這麼遠、且一般係距離側面(101S)(其可直接嚙合間隔塊)這麼遠的情況下,力F16並不會以迫使板材(101)往方向N旋轉的方式分散。因此,避免板材(101)在緊固件單元(310)前進以拉動板材往下抵靠托樑(106)時,傾斜或偏斜。
選擇性地,壓腳(330P)可相距間隔體(320)該距離D18來放置,以確保透過壓腳(330P)實施的預定力F16並不直接垂直地施加在斜壁(101A)之上,反而是施加在比斜壁(101A)更加遠離側面(101S)的壓力區(101P)之上。若區域(101P)形成板材(101)底面(101B)的一部分,壓腳和持定元件因此可施加預定力F16往下,直扺和托樑(106)頂面(106U)接觸並大致平行的底面(101B)。平坦而大致形成平面的板材(101B)表面,可嚙合托樑的平坦而大致形成平面的頂面(106U),且兩者可在預定力F16之下被壓在一起。如前文所述,預定力F16可由嚙合該托樑 的間隔體(320)來限制。
現在將參照第十四圖和第十六圖描述一種安裝緊固件單元(310)的方法。緊固件單元(310)可緊鄰一托樑(106)放置,如第十四圖所示範。更明確地說,藉由滑動嚙合部分(346)和其個別表面(346S),進入並沿著相對的托樑(106)壁面(106W)嚙合,托樑腳(341)及(342)可彈性地朝外變形。由於其圓滑特性,托樑腳可彈性地彎折或朝外移動並可滑過這些壁面。間隔體(320)的下表面(326L)可朝向托樑(106)的上表面(106U)移動,並可選擇地與之嚙合。托樑腳(341)、(342)可施加一壓縮或夾鉗力在托樑(106)上,在持定元件(330)突出伸入溝槽(103)的況下,將持定元件(330)維持在高於第十六圖所示托樑(106)的位階之上。
持定元件(330)可被插入板材溝槽(103),舉例來說,進入相對板材(101)和(102)兩者的個別溝槽(103)。這些板材可被推向彼此,以致於間隔體(320)以及在該持定元件上方的上部(338),可由相對板材(101)和(102)的個別側面(101S)、(102S)接觸並嚙合。持定元件可放置在個別板材(101)及(102)的群組中,以致個別壓腳(330P)的下表面(330L)嚙合該溝槽下表面(109L)。當板材被推擠在一起時,壓腳(330P)以相距間隔體(320)的距離D18來放置。因此,壓腳置放在壓力區(101P)之上,其相對應於板材底部的一般平面狀表面101B。壓腳也可置於後壁(109R)與過渡區(101T)之間相距距離D17以內的位置之 上。選擇性地,壓腳並不直接垂直地安放在斜壁(101A)之上。更進一步,壓腳(330P)可被放得更進入該溝槽,更靠近板材後壁(109R),甚於靠近側面(101S)。試舉一進一步的例子,壓腳可放在距板材側表面的距離D19之上、或更遠處。壓腳的相對末端(332)可被置入溝槽(103’)並以相同方式相對其表面定向。
如上述,持定元件的下表面(330L),尤其是壓腳,可距間隔體一距離D18。此距離可直接安放壓腳(330P)在該壓力區(101P)之上。當緊固件單元(如第十六圖所繪)相對於板材(101)和(102)來安裝的時候,緊固件(390)可往方向FA前行,穿過間隔體及持定元件,前行進入下方的托樑(106)。一旦如此前行,緊固件(390)的頭部(390H)最終會嚙合持定元件(330)的上表面。緊固件繼續前行進入托樑(106)內。若下表面(326L)並末直接嚙合托樑(106)頂面(106U),則隨著緊固件前進,它可開始如此嚙合。隨著緊固件(390)持續前行,頭部(390H)向下拉扯持定元件(330)。如此將壓腳和持定元件(330)的下表面(330L)緊靠溝槽(103)的下表面(109L)嚙合。如此沿著板材底面(101B)直接向下施加力F16至壓力區(101P)。由於凹陷表面(330R)並未嚙合下表面的剩餘部分(其較靠近側表面),力F16並未朝向或經由斜壁(101A)來分散。因此,藉由在過渡區(101T)附近產生力矩的力F16,板材(101)並未朝著方向N來傾斜。
隨著緊固件繼續前行,同步間隔體(320)處在一壓 縮力CF之下,該力係介於緊固件的頭部(390H)與緊固件拉動頭部進入托樑(106)的部分之間。發生此現象時,同步間隔體通常最大限度地抵達緊固件(一般係緊固件單元(310)),以致緊固件不再前行。如此一來,被添加到預定力F16之上而更進一步推動板材(101)和(102)來接觸托樑(106)的額外力量,係受到同步間隔體的限制。這又接下來可避免溝槽被損壞,或避免溝槽附近的板材(101)遭受變形。
以下提出額外的實施例,其編號並不應被視為指定重要程度。
實施例一是關於適應於固定至少一板材至一支撐件的緊固件單元,該緊固件單元包含:一間隔體,其界定一第一緊固件開孔,其具有一上方部分(具第一直徑)以及一下方部分,一螺紋緊固件,置於第一緊固件開孔內的間隔體之中,該螺紋緊固件在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之內延伸;一第一托樑腳以及一第二托樑腳,從間隔體向下延伸,並經配置以跨坐並夾鉗一托樑;以及一持定元件,其結合至該間隔體,該持定元件界定一第二緊固件開孔,其與該第一緊固件開孔對齊,該持定元件包括一下表面,其經配置以嚙合一板材的一溝槽。
實施例二係與實施例一相關,其中該持定元件包括一壓腳,其相距該間隔體一段距離,其中該距離係經配置,以由該板材一側面向內插入壓腳,超過一位於該溝槽下的斜壁,藉此一預定力可透過該壓腳板被分散至該板材的一底面, 而不會使該板材傾倒。
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或二相關,其中一第一穩定桿由該第一托樑腳伸出一預定距離,其中一第二穩定桿由該第二托樑支伸出該預定距離,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穩定桿係置於一共同位階,低於該間隔體。
實施例三與任一項前述實施例有關,其中每一個第一和第二托樑腳各自包括往外伸的部分,伸離該間隔體;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穩定桿係與個別外伸部分結合。
實施例四與任一項前述實施例有關,其中第一穩定桿從第一托樑腳的一後表面伸出,其中第一穩定桿係大致平行於從該間隔體持定元件之後表面伸出的持定元件,其中該第一穩定桿伸出一距離,等於持定元件從該間隔體後表面伸出的距離。
實施例五與任一項前述實施例有關,其中,該間隔體往下伸,低於該持定元件一預定距離,以致在透過至少一持定元件的壓腳來施加一預定力的時候,間隔體一下表面係經配置以嚙合一置於該間隔體之下一托樑的上表面。
實施例六與任一項前述實施例有關,其中持定元件包括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其中該第一末端向前地朝著間隔體前表面突出,其中該第二末端向後地朝著間隔體後表面突出,其中該持定元件係C-形開槽,其中該C-形開槽包括位在該第一末端上的第一及第二支座,其中第一和第二支座在第一末 端形成往下伸的第一和第二壓腳,其中第一和第二壓腳形成持定元件的下表面,其中持定元件包括一凹陷表面,其係置於該第一和第二壓腳與間隔體之間的下表面之上。
實施例七與任一項前述實施例有關,其中第一托樑腳和第二托樑腳各自包括位在下方的嚙合部分以及一外伸部分,其中第一穩定桿係結合至位在個別下方嚙合部份及外伸部份之間的托樑腳,其中第二穩定桿係結合至位在個別下方嚙合部分與外伸部分的托樑腳。
實施例八關於一種使用一緊固件單元的方法,其包含:提供一緊固件單元,其包括一緊固件,一間隔體,界定一第一緊固件開孔貫穿其間,一縱軸,一持定元件,結合至該間隔體並由該間隔體外凸,其中緊固件凸出穿過至少一部分的持定元件,一第一彈性托樑腳,由該間隔體側向延伸,以及一第二彈性托樑腳,由該間隔體側向延伸,放置該緊固件單元在一托樑之上,以致該等第一和第二彈性腳彼此離開並相對於托樑的第一和第二側壁向下移動;將持定元件插入第一板材的第一溝槽;並且推進該緊固件穿過間隔體的第一緊固件開孔、並穿過至少一部分的持定元件,其中,緊固件的一頭部迫使該持定元件與第一溝槽嚙合,因而將該第一板材移向托樑。
實施例九關於實施例八,其中該間隔體包括一下表面,其中該下表面在前行期間嚙合該托樑的一上表面。
實施例十關於實施例八或九,其中該板材包括一 側面,位在該溝槽之下,其中該側表面過渡到一傾斜壁,其朝向一平面延伸,在該平面上安置有該溝槽的後壁,其中該板材包括一底表面,其具有一壓力區,其中該持定元件包括至少一壓腳,位在該持定元件的朝外末端並遠離間隔體,其中至少一壓腳施加一向下力,其被轉送至壓力區以推動壓力區緊靠托樑的一頂表面,因而不會藉由直接向下朝向斜壁推動而弄歪該板材。
實施例十一與任一項前述實施例有關,其中間隔體係一同步間隔體,在前進步驟期間,該間隔體嚙合至托樑上表面,其中該間隔體被壓縮在持定元件與托樑之間,其中間隔體係有一預定厚度,因而限制由持定元件對著溝槽施加的力量大小。
實施例十二與任一項前述實施例有關,其中第一托樑腳包括一後表面,其包括一第一穩定桿,置於間隔體之下,其中該第二托樑腳包括一後表面,其包括一第二穩定桿,被安置在該間隔體的下方,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穩定桿在前進步驟之前,係各自置於板材底面之下方,以相對於板材穩定該緊固件單元。
方向性用語,例如像是「垂直」、「水平」、「頂部」、「底部」、「在上」、「在下」、「內部」、「朝內」、「外部」、「朝外」,是要用來協助描述本發明,其係依據圖解中所示具體實施例的方位。方向性用語的使用,不應被解讀為限制本發明為任何特 殊的定向。
以上係關於本發明當前的具體實施例之描述。可有許多變異及改變而不會偏離文後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的精神及其更寬廣觀點,申請專利範圍應以包括均等論在內的專利法原則加以解釋。本說明書是為示範目的而呈現,並不應解讀為係本發明所有具體實施例的排他性描述,或解讀為申請專例範圍侷限於關於這些具體實施例所繪出或描述的特定元件。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本發明的任何(單數或複數)個別元件可由替代元件取代,前提是其提供實質上類似機能或以其他方式提供適當操作。舉例來說,這就包括目前已知的替代元件,例如像是熟悉本技藝人士目前已知的元件,以及未來可能發展出來的替代元件,例如像是一旦發展出這種東西,熟悉本技藝人士即可認出是一替代元件。進一步,所揭示具體實施例包括一起描述的複數個特徵並可共同提供一堆好處。本發明並不僅限於包括所有這些特徵的具體實施例,或是僅限於包括全部所提出好處的具體實施例,除非在所提出申請專利範圍中另有明白指出。以單數指稱的任何申請專利範圍之元素,例如用「一個(a、an)」、「該(the)」、「所稱(said)」,不應解讀為是要限制該元素為單數。以「X、Y與Z至少其中一項」對於所申請元件的任何指稱,其意為個別獨立地包括X、Y與Z任一項,以及X、Y與Z的任何組合,例如像是,X、Y、Z;X、Y;X、Z;以及Y、Z。

Claims (20)

  1. 一種適應於將至少一板材固定至一支撐件的緊固件單元,該緊固件單元包含:一間隔塊,界定一第一緊固件開孔,其經配置以接納一緊固件於其中,該間隔塊包括一前表面,一相對後表面,一第一側表面以及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的一第二側表面,該間隔塊具有由該前表面延伸至該後表面之一厚度,該厚度對應至一第一板材與一第二相鄰板材之間的一預先選定間隙,該間隔塊界定自該前表面至該後表面的一凹部;一持定元件結合至該間隔塊,該持定元件置於該凹部內,該持定元件界定一第二緊固件開孔,其對齊該間隔塊的該第一緊固件開孔,該持定元件經配置以套入並嚙合由該第一板材界定的一第一溝槽,該持定元件具有至少一朝下的凸出物,其中該間隔塊包括自該第一側面朝外延伸的一第一彈性壓縮元件,以及自該第二側面朝外延伸的一第二彈性壓縮元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與該第二彈性壓縮元件的至少一者在一可折斷接合處結合至該間隔塊,以致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與該第二彈性壓縮元件的該至少一者可被選擇性地折斷並自該間隔塊移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係一第一托樑腳,其中該第二彈性壓縮元件係一第二托樑腳, 其中一第一穩定桿由該第一托樑腳伸出一預定距離,其中一第二穩定桿由該第二托樑腳伸出該預定距離,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穩定桿係置於一共同位階,其低於該間隔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第一和第二托樑腳的每一者各自包括往外伸的部分,其伸離該間隔體,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穩定桿分別結合至該往外伸的部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係經配置以置於一托樑的一第一側邊旁,其中該第二彈性壓縮元件係經配置以置於一托樑的一第二側邊旁,藉此將該間隔塊固定至該托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從在該間隔體之一垂直軸的一第一側上的該第一側表面往外延伸,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係可朝向與該垂直軸正交的一第一平面垂直壓縮,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係經配置以套入及強行擴展於該第一板材所界定的該第一溝槽內,藉以固定該間隔塊於一位置,緊鄰由該第一板材所界定的該第一溝槽,藉此,該間隔塊可被置入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相鄰板材之間的該間隙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包括一第一前緣以及一第一後 緣,其中該第一後緣係經配置以套入該第一板材的第一溝槽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包括結合於一接合處的一第一翼片以及一第二翼片,其中該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可朝向該第一平面壓縮,以致在此壓縮之下該第一翼片與該第二翼片之間的垂直距離減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係結合在緊鄰該間隔塊的該接合處,其中該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係藉由一可折斷接合處與該間隔塊結合,以致於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可被選擇性地斷開並自該間隔塊移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持定元件包括一壓腳,其自該間隔體分隔一距離,其中該距離係經配置以自該第一板材的一側表面朝內設置該壓腳,超過置於該溝槽下該第一板材的一斜壁,藉此可透過該壓腳分散一預定力至該第一板材的一底面而不會傾斜該第一板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間隔體係一同步間隔體,其向下延伸至該持定元件下方一預定距離,以致於當透過該持定元件的該壓腳施加該預定力時,該間隔體的一下表面係經配置以嚙合置於該間隔體 下方的一托樑的一上表面。
  12. 一種適應於固定至少一板材至一支撐件的緊固件單元,該緊固件單元包含:一間隔塊,界定一第一緊固件開孔,其經配置以接納一緊固件於其中,該間隔塊包括一前表面,一相對後表面,一第一側表面以及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的一第二側表面,一寬度,係在該第一側表面與第二側表面之間延伸,該間隔塊具有一厚度,由該前表面延伸至該後表面,該厚度對應至一第一板材與一第二相鄰板材之間的一預先選定間隙;一持定元件,結合至該間隔塊,該持定元件界定一第二緊固件開孔,其對齊該間隔塊的該第一緊固件開孔,該持定元件經配置以嚙合由該第一板材界定的一第一溝槽,該持定元件具有一持定元件寬度,其小於該間隔塊寬度,其中該間隔塊包括自該第一側面朝外延伸之一第一彈性壓縮元件,以及自該第二側面朝外延伸之一第二彈性壓縮元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和該第二彈性壓縮元件各自包括一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其中該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可朝向彼此壓縮,以致在此壓縮之下,該第一翼片與該第二翼片之間的一垂直距離減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緊固件單元,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係一第一托樑腳,其經配置以置於一托樑的一第一側旁, 其中該第二彈性壓縮元件係一第二托樑腳,其經配置以置於一托樑的一第二側旁,其中該第一托樑腳和第二托樑腳係經配置以夾鉗該托樑並藉此將該間隔塊固定至該托樑。
  15. 一種使用一緊固件單元的方法,其包含:提供一緊固件單元,其包括一緊固件、界定一第一緊固件開孔之一間隔體、一縱軸、結合該間隔體並自該間隔體外凸之一持定元件,其中該緊固件凸出穿過該持定元件、自該間隔體側向延伸的一第一彈性壓縮元件、以及自該間隔體相對於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側向延伸的一第二彈性壓縮元件,放置該緊固件單元在一托樑上;定位該持定元件,以致該持定元件伸入一第一板材的一第一溝槽;並且將該緊固件推進穿過該間隔體的該第一緊固件開孔並穿過該持定元件,其中該緊固件的一頭部迫使該持定元件與第一溝槽嚙合,因而將該第一板材驅向該托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該持定元件界定一第二緊固件開孔,其中在推進步驟期間,該緊固件同時前行穿過該第一緊固件開孔以及該第二緊固件開孔兩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彈性壓縮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和第二部分係由一打開模式轉換至一壓縮模 式,在該壓縮模式中,該等第一和第二部分係朝向一第一平面移動,該第一平面正交於該緊固件的一縱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是一第一翼片,其中該第二部分是一第二翼片,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翼片在該壓縮模式中遠離彼此,以壓迫該第一溝槽的內表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包含:將該持定元件置於第二板材的一第二溝槽內,該第二溝槽面朝向該第一溝槽,其中該持定元件延伸穿過由該間隔體界定的一凹部,從前表面至後表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包含:將該間隔體的一下表面置於低於該第一溝槽的一下表面的位階。
TW107124962A 2017-08-15 2018-07-19 隱藏式緊固件單元及相關使用方法 TWI679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45709P 2017-08-15 2017-08-15
US62/545,709 2017-08-15
US201862635745P 2018-02-27 2018-02-27
US62/635,745 2018-02-27
US201862674247P 2018-05-21 2018-05-21
US62/674,247 2018-05-21
US16/011,213 US10378218B2 (en) 2017-08-15 2018-06-18 Hidden fastener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US16/011,179 2018-06-18
US16/011,213 2018-06-18
US16/011,179 US11261893B2 (en) 2017-08-15 2018-06-18 Hidden fastener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653A true TW201910653A (zh) 2019-03-16
TWI679332B TWI679332B (zh) 2019-12-11

Family

ID=65362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4962A TWI679332B (zh) 2017-08-15 2018-07-19 隱藏式緊固件單元及相關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3) EP4242397B1 (zh)
AU (2) AU2018317991B2 (zh)
CA (1) CA3071807C (zh)
TW (1) TWI679332B (zh)
WO (1) WO20190361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60525B2 (en) 2018-06-15 2021-03-30 National Nail Corporation Hybrid cordless cap tool
EP3936681A1 (de) * 2020-07-10 2022-01-12 Schmitt, Götz S. Montageclip, insbesondere zur montage von dielen, und zugehöriges montagesystem
USD1011256S1 (en) 2021-05-17 2024-01-1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Wood decking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0618A (ja) * 1995-08-25 1997-03-04 Nippon Iton Kogyo Kk 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A2231211C (en) * 1997-03-05 2006-10-31 Harry W. Eberle, Iii Anchoring biscuit device for joining two adjacent boards
US6647638B1 (en) * 2002-02-05 2003-11-18 Eric Doyal Deck spacer
US6871467B2 (en) * 2002-09-06 2005-03-29 Robert Hafner Decking system with clip apparatus
US7052200B2 (en) * 2003-09-23 2006-05-30 Harris G Steven Resilient deck board fastener
US7984599B2 (en) * 2006-10-09 2011-07-26 Building Materials Investment Corporation Hidden decking fastener and related method of fastening deck boards
DE202009003138U1 (de) * 2009-03-09 2010-07-29 Rehau Ag + Co Befestigungselement
AU2011232781A1 (en) * 2011-07-28 2013-02-21 Quiklii Pty Ltd Deck board spacers and fixings
TWM441693U (en) * 2012-06-28 2012-11-21 ming-zhang Zhou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base material
DE202014004575U1 (de) * 2014-05-24 2014-07-21 Markus Rensburg Montageklammer
DE202014006016U1 (de) * 2014-07-24 2014-09-10 Markus Rensburg Montageklammer
DE102014013075A1 (de) * 2014-09-09 2016-03-10 Stefan Ehrenreich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von Dielen auf einer Unterkonstruktion
PL232369B1 (pl) * 2016-01-28 2019-06-28 Salag Spolka Z Ograniczona Odpowiedzialnoscia Spolka Komandytowa Zaczep i system do montażu elementów podłogowy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9036A1 (en) 2020-06-24
AU2021203822B2 (en) 2022-04-21
EP4242397A3 (en) 2023-09-27
CA3071807A1 (en) 2019-02-21
TWI679332B (zh) 2019-12-11
WO2019036146A1 (en) 2019-02-21
AU2018317991B2 (en) 2021-03-25
EP3892795B1 (en) 2023-08-16
EP4242397B1 (en) 2024-04-24
AU2021203822A1 (en) 2021-07-08
EP4242397A2 (en) 2023-09-13
EP3669036B1 (en) 2023-03-01
CA3071807C (en) 2021-11-09
AU2018317991A1 (en) 2020-02-13
EP3892795A1 (en) 202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1893B2 (en) Hidden fastener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US10378218B2 (en) Hidden fastener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US11603670B2 (en) Hidden fastener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US20210404190A1 (en) Hidden fastener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TWI679332B (zh) 隱藏式緊固件單元及相關使用方法
US5904023A (en) Steel stud stabilizing clip
US11840848B2 (en) Hidden fastener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US11274441B2 (en) Ceiling system
US20070000204A1 (en) Support device for orthogonal mounting of sheet material
CN210658906U (zh) 一种吊件
US9151050B2 (en) Splice plate
US11898357B2 (en) Hidden fastener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JP2007031969A (ja) 下地補強材取付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