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5525A - 雙鏡頭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鏡頭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5525A
TW201905525A TW106120243A TW106120243A TW201905525A TW 201905525 A TW201905525 A TW 201905525A TW 106120243 A TW106120243 A TW 106120243A TW 106120243 A TW106120243 A TW 106120243A TW 201905525 A TW201905525 A TW 2019055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dule
support frame
electronic device
du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3355B (zh
Inventor
呂俊毅
李泉宏
王慶富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0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3355B/zh
Priority to US15/815,011 priority patent/US2018036772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3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335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5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552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5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 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modes, e.g. with a CMOS sensor for mov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for still im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鏡頭模組,其係適用於電子裝置,包括:第一鏡頭模組及第二鏡頭模組,其中,第一鏡頭模組及第二鏡頭模組相互交錯設置,第一鏡頭模組係朝向第一方向,第二鏡頭係朝向第二方向,且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係為相反方向。

Description

雙鏡頭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鏡頭模組,尤指一種具有360度全景拍攝功能的雙鏡頭模組。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們彼此間得以隨時利用電子裝置透過無線網路進行溝通與交流。而影像擷取裝置也漸漸地成為現今電子裝置的標準配備之一。人們除了可利用具有影像擷取裝置的電子裝置撥打視訊電話進行面對面的通話外,亦可隨時隨地拍攝周遭的風景或物品,並將照片分享給家人或是朋友。
一般的電子裝置所配備的影像擷取裝置多為雙鏡頭的設計,其中,與控制面板或按鍵同側的鏡頭多用於撥打視訊電話時,進行影像傳輸之用;而相對於控制面板或按鍵另一側的鏡頭則多用於照片的拍攝。且配備有雙鏡頭的電子裝置亦可用於360度的全景影像或3D影像的拍攝。於現有技術當中,如於台灣專利公告第I312095號中,提出一種具雙鏡頭模組的電子裝置。其中,電子裝置的基板上配置有一連接單元,連接單元用以連接第二鏡頭,當雙鏡頭模組中任一鏡頭損壞時,只需將第二鏡頭與連接單元分離,再更換一個新的鏡頭即可,而不需更換整個雙鏡頭模組。 或如中國專利公開第CN105657099A號中,提出一種瞳距可調整、且可將第一鏡頭及第二鏡頭摺疊成背對背模式的雙鏡頭模組。
然而,現有技術中的雙鏡頭模組係將第一鏡頭、第二鏡頭及電路板三者疊合,而此種雙鏡頭模組背對背的疊合方式,讓雙鏡頭模組佔據了電子裝置內部的容置空間,進而影響電子裝置整體的結構設計,導致電子裝置整體的體積或厚度增大,造成使用者攜帶的不便。另一方面,為配合雙鏡頭模容置空間的設置,亦可能降低了電子裝置內部電子線路配置的靈活性及自由度。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可減少設置所需容置空間的雙鏡頭模組,為本發明欲解決的技術課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減少設置所需容置空間的雙鏡頭模組。
為達前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雙鏡頭模組,其係適用於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鏡頭模組;以及第二鏡頭模組;其中,第一鏡頭模組及第二鏡頭模組相互交錯設置,第一鏡頭模組係朝向第一方向,第二鏡頭模組係朝向第二方向,且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係為相反方向。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電子裝置為:筆記型電腦、平板、個人數位助理、智慧型手機或遊戲機。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進一步包括支撐件,支撐件用以固定第一鏡頭模組及第二鏡頭模組。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支撐件包括: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第一支撐框架以及第二支撐框架係相互組 構為一體,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支撐件包括: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第一支撐框架以及第二支撐框架係為一體成形,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支撐件包括: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第一支撐框架以及第二支撐框架係為一體成形。
本發明另一較佳作法,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殼體;主電路板;以及雙鏡頭模組,係設置於殼體內,雙鏡頭模組包括:第一鏡頭模組及第二鏡頭模組;其中,第一鏡頭模組及第二鏡頭模組相互交錯設置,第一鏡頭模組係朝向第一方向,第二鏡頭模組係朝向第二方向,且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係為相反方向。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電子裝置為:筆記型電腦、平板、個人數位助理、智慧型手機或遊戲機。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雙鏡頭模組進一步包括支撐件,支撐件用以固定第一鏡頭模組及第二鏡頭模組。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支撐件包括: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第一支撐框架以及第二支撐框架係相互組構為一體,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支撐件包括: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第一支撐框架以及第二支撐框架係為一體成形,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
於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支撐件包括:第一支撐框架及第二支撐框架,第一支撐框架以及第二支撐框架係為一體成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10‧‧‧第一鏡頭模組
10’‧‧‧第二鏡頭模組
11、11’‧‧‧蓋體
112‧‧‧透光口
110‧‧‧側面
111、111’‧‧‧弧形倒角
12、12’‧‧‧鏡片組
13、13’‧‧‧鏡座
130‧‧‧鏡座槽
131‧‧‧第一開口
14、14’‧‧‧基座
140‧‧‧基座槽
141‧‧‧第二開口
142、142’‧‧‧定位柱
15、15’‧‧‧感光元件電路板
150‧‧‧濾光片
151‧‧‧電子感光元件
152、152’‧‧‧定位孔
153、153’‧‧‧連接器
20、20’‧‧‧支撐件
21、21’‧‧‧第一支撐框架
210a、210b、210c、210d‧‧‧導槽
210a’、210b’、210c’、210d’‧‧‧導槽
211、211’‧‧‧第一鎖固部
212、212’‧‧‧第一開口
22、22’‧‧‧第二支撐框架
220a、220b、220c、220d‧‧‧導槽
220a’、220b’、220c’、220d’‧‧‧導槽
221、221’‧‧‧第二鎖固部
222、222’‧‧‧第二開口
30‧‧‧主電路板
31‧‧‧第一表面
32‧‧‧第二表面
310、320‧‧‧連接埠
50‧‧‧電子裝置
501‧‧‧殼體
502‧‧‧觸控面板
503‧‧‧按鍵
圖1A: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鏡頭模組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圖1B: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鏡頭模組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圖2A: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鏡頭模組的剖面圖;圖2B: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鏡頭模組的上視圖;圖3A: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支撐件的立體示意圖;圖3B: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支撐件的立體示意圖;圖4A至4C:係為本發明所提供雙鏡頭模組組裝之立體示意圖;圖5: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雙鏡頭模組的剖面圖;以及圖6: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雙鏡頭模組設置於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的優點及特徵以及達到其方法將參照例示性實施例及附圖進行更詳細的描述而更容易理解。然而,本發明可以不同形式來實現且不應被理解僅限於此處所陳述的實施例。相反地,對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所提供的此些實施例將使本揭露更加透徹與全面且完整地傳達本發明的範疇。
首先,請參閱圖1A所示,圖1A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鏡頭模組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於圖1A中,第一鏡頭模組10 包括:蓋體11、鏡片組12、鏡座13、基座14、感光元件電路板15。其中,蓋體11具有透光口112及四個側面110,且兩相鄰的側面110間具有弧形倒角111;鏡座13具有用以容置鏡片組12的鏡座槽130及位於鏡座槽130中央的第一開口131;基座14具有用以容置並固定鏡座13的基座槽140,且基座槽140的中央具有第二開口141;感光元件電路板15則包括:濾光片150、電子感光元件151、設置於電子感光元件151外圍對角位置的定位孔152及連接器(Connector)153。其中,電子感光元件151可為: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主動像素傳感器(CMOS active pixel sensor);感光元件電路板15可為: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或軟硬複合電路板(rigid-flex PCB)。
接著,請參閱圖1B,圖1B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鏡頭模組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於圖1B中,基座14的底部具有對應感光元件電路板15之定位孔152的定位柱142,定位柱142用以穿設於定位孔152,使基座14可以黏合、卡合或扣合的方式與感光元件電路板15相結合,並讓基座14的第二開口141可精準地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151的位置。定位柱142的設置或個數,可依據定位需求或所對應定位孔152的位置、個數進行調整,並不以本發明所提出的實施方式為限。
請參閱圖2A,圖2A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鏡頭模組的剖面圖。於圖2A中,鏡座槽130容置鏡片組12,並利用蓋體11將鏡片組12鎖固於鏡座槽130之中。鏡片組12的一端則凸出於透光口112,而鏡片組12相對於透光口112的另一端則鄰接鏡座13的第一開口131。鏡座13可以黏合或鎖固的方式固定於基座槽140之中,且鏡座13的第一開口131的位置與基座14的第二開口141的位置相對應,而濾光片150則以黏合或卡合的方式鄰接於基座14的第二開口141。當利用第一鏡頭模組10擷取環境的影像時,周遭環境的光線可自透光口112進入,並通過鏡片組12 修正光線行進的方向,隨後通過第一開口131、第二開口141及濾光片150而投射於電子感光元件151,電子感光元件151則將所接收到的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訊號,並利用連接器153將電子訊號輸出。
請參閱圖2B,圖2B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鏡頭模組的上視圖。於圖2B中,組裝完成的第一鏡頭模組10其鏡片組12的一端則凸出於蓋體11的透光口112,蓋體11具四個側面110及兩相鄰側面110間的弧形倒角111。基座14結合於感光元件電路板15之上,且感光元件電路板15表面設置有用以輸出電子訊號的連接器153。
請參閱圖3A,圖3A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支撐件的立體示意圖。於圖3A中,用以固定鏡頭模組的支撐件20包括:第一支撐框架21及第二支撐框架22,第一支撐框架21以及第二支撐框架22可藉由相互組構結合而成為一體,舉例而言,可將第二支撐框架22的框架疊架於第一支撐框架21的框架之上,接著以卡合、黏合的方式使兩者的框架互組構結合而成為一體;或可以一體成形的方式來製作支撐件20。此外,第一支撐框架21及第二支撐框架22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第一支撐框架21具有第一鎖固部211及第一開口212,且第一開口212的框架內側壁上具有對應蓋體11之弧形倒角111(如圖2B所示)的導槽210a、210b、210c及210d。導槽210a、210b、210c及210d用以避免與蓋體11之弧形倒角111之間的干涉,另一方面,亦可導引第一鏡頭模組10以正確的方位進入第一開口212之中,其中導槽210a自第一開口212的框架內側壁延伸至第二支撐框架22的框架外側壁上;第二支撐框架22具有第二鎖固部221及第二開口222,且第二開口222的框架內側壁上具有對應蓋體11之弧形倒角111(如圖2B所示)的導槽220a、220b、220c及220d。導槽220a、220b、220c及220d亦用以避免與另一鏡頭模組的弧形倒角之間的干涉,並可導引另一鏡頭模組以正確的方位進入第二開口222之中,其 中導槽220a自第二開口222的框架內側壁延伸到第一支撐框架21的框架外側壁上(未示於圖中)。本發明雖提出框架內側壁上具有4個導槽設計的實施方式,但於實際應用時,可依據鏡頭模組之蓋體的設計進行調整,而若鏡頭模組之蓋體不與框架產生干涉,框架內側壁上亦毋須設置導槽。
請參閱圖3B,圖3B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支撐件的立體示意圖。於圖3B中,支撐件20’係以一體成形的方式來製作且不具有高度落差。支撐件20’其包括第一支撐框架21’及第二支撐框架22’。第一支撐框架21’具有第一鎖固部211’及第一開口212’,且第一開口212’的框架內側壁上具有對應蓋體11之弧形倒角111(如圖2B所示)的導槽210a’、210b’、210c’及210d’。導槽210a’、210b’、210c’及210d’用以避免與蓋體11之弧形倒角111之間的干涉,另一方面,亦可導引第一鏡頭模組10以正確的方位進入第一開口212’之中;第二支撐框架22’具有第二鎖固部221’及第二開口222’,且第二開口222’的框架內側壁上具有對應蓋體11之弧形倒角111(如圖2B所示)的導槽220a’、220b’、220c’及220d’。導槽220a’、220b’、220c’及220d’亦用以避免與另一鏡頭模組的弧形倒角之間的干涉,並可導引另一鏡頭模組以正確的方位進入第二開口222’之中。
請參閱圖4A至4C,圖4A至4C係為本發明所提供雙鏡頭模組組裝之立體示意圖。於圖4A中,雙鏡頭模組包括:第一鏡頭模組10及第二鏡頭模組10’。其中,第二鏡頭模組10’所包含的各組成元件與第一鏡頭模組10相同,在此便不再作贅述。具有高度落差的支撐件20則利用第一鎖固部211及第二鎖固部221將支撐件20鎖固於電子裝置之殼體(未示於圖中)或鎖固於電子裝置之主電路板30之上,使支撐件20可固設於主電路板30的一側。支撐件20亦可替換為不具有高度落差的支撐件20’(如圖3B所示)。主電路板30具有第一表面31及第二表面32,其中 第一表面31及第二表面32分別具有一個連接埠310及320。其中,主電路板30亦可為:印刷電路板、軟性電路板或軟硬複合電路板。
請繼續參閱圖4A,第一鏡頭模組10係裝設並固定於第一支撐框架21的第一開口212,且連接器153用以插接於主電路板30之第二表面32上的連接埠320中,以使第一鏡頭模組10與主電路板30產生電性連接;第二鏡頭模組10’係裝設並固定於第二支撐框架22的第一開口222,且第二鏡頭模組10’的連接器153’插接於主電路板30之第一表面31上的連接埠310中,以使第二鏡頭模組10’與主電路板30產生電性連接。
接著,請參閱圖4B,當第一鏡頭模組10穿過第一支撐框架21的第一開口212後,第一鏡頭模組10的基座14可以膠體黏合或迫緊等方式與第一支撐框架21相結合,蓋體11的弧形倒角111則抵靠於導槽210a之上。請繼續參閱圖4C,當第二鏡頭模組10’穿過第二支撐框架22的第二開口222後,第二鏡頭模組10’的基座14’可以膠體黏合或迫緊等方式與第二支撐框架22相結合,且蓋體11’的弧形倒角111’則抵靠於導槽220a之上。第一鏡頭模組10的連接器153插接於主電路板30之第二表面32上的連接埠320中;第二鏡頭模組10’的連接器153’則插接於主電路板30之第一表面31上的連接埠310中。本發明雖僅提出基座以膠體黏合或迫緊等與支撐框架相結合的實施方式,但於實際應用時,基座亦可以卡扣、鎖固等方式與支撐框架相結合,並不以膠體黏合或迫緊等實施方式為限。
請參閱圖5,圖5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雙鏡頭模組的剖面圖。第一鏡頭模組10的基座14與第一支撐框架21相結合,使第一鏡頭模組10可穩固地固定於第一開口212之中,其中,第一鏡頭模組10係朝向第一方向D1;第二鏡頭模組10’的基座14’與第二支撐框架22相結合,使第二鏡頭模組10’可穩固地固定於第二開口222之中,其中,第二鏡頭模組10’係朝向第二方向D2, 且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係為相反方向。如此,便可利用第一鏡頭模組10或第二鏡頭模組10’擷取影像,隨後將所擷取的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訊號,並將電子訊號自連接器153或153’輸出。或第一鏡頭模組10及第二鏡頭模組10’同時各自擷取一張大於180度的環境影像,並將其轉換為電子訊號自連接器153或153’輸出至主電路板30,接著再經由設置於主電路板30上圖像信號處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未示於圖中)及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未示於圖中)進行影像處理,藉由影像處理進行後製的影像縫合,便可得到一張360度的全景影像。而由於主電路板30已設置有圖像信號處理器及數字信號處理器,如此便可有效提升影像處理的效率。
請參閱圖6,圖6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雙鏡頭模組設置於電子裝置之示意圖。電子裝置50係為一智慧型手機,其包括:殼體501、觸控面板502、按鍵503、朝向第一方向D1的第一鏡頭模組10、朝向第二方向D2的第二鏡頭模組10’、支撐件20及主電路板30。而由於第一鏡頭模組10及第二鏡頭模組10’係以相互交錯的方式設置,故可減少雙鏡頭模組設置時所需的容置空間,因此可有效減少電子裝置50整體的體積或厚度,亦讓電子裝置50可更加靈活及自由地進行內部電子線路的配置。本發明雖僅提出電子裝置50為智慧型手機的實施方式,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將本發明所提供之雙鏡頭模組應用於筆記型電腦、平板、個人數位助理、遊戲機或具有影像擷取功能的電子裝置,而不以本發明所提出的實施方式為限。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將雙鏡頭模組中的第一鏡頭模組及第二鏡頭模組相互交錯地設置,而可大大地減少雙鏡頭模組設置所需的容置空間,如此便可有效減少電子裝置整體的體積或厚度,亦同時提升了電子裝置內部電子線路配置的靈活性及自由度。此外,由於雙鏡頭模組係設置於支撐件之中,因此,當雙鏡頭模組中的任一鏡頭模組損壞時,只需將損壞的鏡頭模組自 支撐件中取出,再行替換新的鏡頭模組即可;或者當雙鏡頭模組中的任一鏡頭模組損壞且支撐件係由組構方式形成時,可將支撐件的兩支撐框架分離,再將損壞的鏡頭模組連同其固定的支撐框架取出,再行替換新的鏡頭模組及支撐框架即可,因此毋需更換整個雙鏡頭模組或主電路板;故,本發明實為一極具產業價值之創作。
本發明得由熟悉本技藝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

Claims (12)

  1. 一種雙鏡頭模組,其係適用於一電子裝置,其包括:一第一鏡頭模組;以及一第二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鏡頭模組及該第二鏡頭模組相互交錯設置,該第一鏡頭模組係朝向一第一方向,該第二鏡頭模組係朝向一第二方向,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係為相反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鏡頭模組,其中該電子裝置為:筆記型電腦、平板、個人數位助理、智慧型手機或遊戲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鏡頭模組,其進一步包括一支撐件,該支撐件用以固定該第一鏡頭模組及該第二鏡頭模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鏡頭模組,其中該支撐件包括:一第一支撐框架及一第二支撐框架,該第一支撐框架以及該第二支撐框架係相互組構為一體,該第一支撐框架及該第二支撐框架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鏡頭模組,其中該支撐件包括:一第一支撐框架及一第二支撐框架,該第一支撐框架以及該第二支撐框架係為一體成形,該第一支撐框架及該第二支撐框架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鏡頭模組,其中該支撐件包括:一第一支撐框架及一第二支撐框架,該第一支撐框架以及該第二支撐框架係為一體成形。
  7.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 一殼體;一主電路板;以及一雙鏡頭模組,係設置於該殼體內,該雙鏡頭模組包括:一第一鏡頭模組及一第二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鏡頭模組及該第二鏡頭模組相互交錯設置,該第一鏡頭模組係朝向一第一方向,該第二鏡頭係朝向一第二方向,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係為相反方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為:筆記型電腦、平板、個人數位助理、智慧型手機或遊戲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雙鏡頭模組進一步包括一支撐件,該支撐件用以固定該第一鏡頭模組及該第二鏡頭模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件包括:一第一支撐框架及一第二支撐框架,該第一支撐框架以及該第二支撐框架係相互組構為一體,該第一支撐框架及該第二支撐框架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件包括:一第一支撐框架及一第二支撐框架,該第一支撐框架以及該第二支撐框架係為一體成形,該第一支撐框架及該第二支撐框架相互平行且具有高度落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件包括:一第一支撐框架及一第二支撐框架,該第一支撐框架以及該第二支撐框架係為一體成形。
TW106120243A 2017-06-16 2017-06-16 雙鏡頭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TWI633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0243A TWI633355B (zh) 2017-06-16 2017-06-16 雙鏡頭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US15/815,011 US20180367720A1 (en) 2017-06-16 2017-11-16 Dual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0243A TWI633355B (zh) 2017-06-16 2017-06-16 雙鏡頭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3355B TWI633355B (zh) 2018-08-21
TW201905525A true TW201905525A (zh) 2019-02-01

Family

ID=6396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0243A TWI633355B (zh) 2017-06-16 2017-06-16 雙鏡頭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67720A1 (zh)
TW (1) TWI6333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6078B (zh) * 2019-12-16 2021-08-11 新煒科技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33311B1 (ko) * 2016-12-20 2021-03-30 닝보 써니 오포테크 코., 엘티디. 높이 차를 가진 어레이 카메라 모듈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전자 설비
US11048307B2 (en) * 2018-06-01 2021-06-2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Dual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03439U (zh) * 2018-07-25 2019-12-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TWI681244B (zh) * 2018-10-12 2020-01-01 艾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I768162B (zh) 2018-12-12 2022-06-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隱私防護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4258B (zh) * 2015-08-04 2017-11-01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Multi-camera module assembly bracket and multi-lens camera module and their application
TWM533238U (en) * 2016-07-18 2016-12-01 Suyin Optronics Corp 360 degree panoramic camera module and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6078B (zh) * 2019-12-16 2021-08-11 新煒科技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297214B2 (en) 2019-12-16 2022-04-05 Triple Win Technology(Shenzhen) Co. Ltd.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3355B (zh) 2018-08-21
US20180367720A1 (en)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3355B (zh) 雙鏡頭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JP4084367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振れ補正装置
JP6804654B2 (ja) 端末に適用され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端末
TW546946B (en) Portable telephone provided with image pickup device
US7095572B2 (en) Lens holder apparatus of camera lens module
TWI611248B (zh) 360度全景相機模組及裝置
US10742879B2 (en) Panoramic camera device
TWM542158U (zh) 攝影系統及裝置
JP6996006B2 (ja) 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カメラアセンブリ
KR100645653B1 (ko) 휴대폰용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어장치
US10237475B2 (en) Camera module
CN109100913A (zh) 双镜头模组及其电子装置
KR101164606B1 (ko) 복합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KR100832635B1 (ko) 멀티 카메라 모듈
JP5047902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3209652U (ja) 撮影モジュール
KR101859380B1 (ko) 멀티 카메라 장치
TWI299955B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TWI812334B (zh) 相機模組
JP4991658B2 (ja) 配線基板、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288561B (en) Digital camera module with solid-imaging
KR100647016B1 (ko) 카메라 모듈
JP2009071476A (ja)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TWI608288B (zh) 全景攝影裝置
JP5042940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