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0959A - 針織機、針織方法及針織物 - Google Patents

針織機、針織方法及針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0959A
TW201900959A TW107110713A TW107110713A TW201900959A TW 201900959 A TW201900959 A TW 201900959A TW 107110713 A TW107110713 A TW 107110713A TW 107110713 A TW107110713 A TW 107110713A TW 201900959 A TW201900959 A TW 2019009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nker
pile
knitting
needle
base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湯瑪士 穆奇勒
保羅 梅德
荷曼 史墨德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德樂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德樂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德樂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9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4Openwork fabric, e.g. pelerin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2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i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needle cylinder and d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pile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針織機,包含具有可在複數個針通道中的其上移動之複數個織針的針托架、用於將至少一個基線和至少一個毛絨線供給到針織機的針織點之至少一個線供給、以及被對於該針托架頭對頭設置的沈降片托架,其中複數個沉降片可在複數個凹槽中的其上移動,其可在該等織針中的至少兩個之間被外移以藉由與該沉降片機械耦接之沈降片拉鉤連桿從該毛絨線形成毛絨線吊索,其中織針可以藉每個織針可以被外移兩次以用於每次形成單個線圈這樣的方式與針織機一起被選擇。本發明還關於對應的針織方法和針織物。為了能夠生產可以在很少的技術努力下生產並且具有高穿著舒適性之具有不同功能的針織物區域所組合的針織物,因此建議沉降片拉鉤連桿包括其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的這種形狀,以使藉由沈降片拉鉤連桿的主動外移以及主動抽離發生。

Description

針織機、針織方法及針織物
本發明關於一種針織機,其包括具有可在複數個針通道中的針托架上移動之複數個織針的針托架、用於將至少一個基線和至少一個毛絨線供給到針織機的針織點之至少一個線供給,以及較佳被頭對頭垂直於針托架設置的沈降片托架,其中複數個沉降片可在複數個凹槽中的沉降片托架上移動,其可在該等織針中的至少兩個之間外移以藉由其中的每一個都與沈降片機械耦接之沈降片拉鉤連桿用於從毛絨線形成毛絨線圈。藉此,該等織針經由複數個織針拉鉤連桿被鏈接到選擇控制器,藉此每個織針可以被外移兩次以用於每次形成單個線圈。本發明還關於一種針織方法,其中至少一個基線和一個毛絨線藉由該針織方法被供給到針織機的針織點,複數個線圈以該針織機的複數個織針至少從該基線和該毛絨線被形成,並且該針織機的複數個沉降片在至少該等織針中的兩個之間被移入和被外移,其中至少一個毛絨紗圈被形成,其中在該等織針的第一外移,複數個基線吊索從該基線所形成並且不是該等織針在第二外移首先被外移到第一外移位置,其中該等沉降片中的一個分別在該等織針中的兩個之間壓緊該基線,然後,其上的該等織針被外移到第二外移位置,其中該等沉降片首先被縮回並且複數個毛絨線吊索隨後從該毛絨線被形成,其被用該等基線吊索敲掉;就是複數個毛絨線吊索藉由該等織針在其第二外移從該毛絨線所形成,其中該等沉降片中的一個分別在該等織針中的兩個之間移動並且從在該等毛絨線吊索中的兩個之間的該毛絨線分別形成一個毛絨紗圈,並且該等毛絨線吊索被用該等基線吊索敲掉;或是該等織針不被第二次外移,使該毛絨線不被進給到該等不被外移的織針並且在該區域中被設置為浮線圈,其特徵在於:該等沉降片被該等沉降片拉鉤連桿外移並且抽離。此外,本發明關於一種針織物,其中複數個線圈被呈現於線圈緯圈中,其包含從至少一個基線所形成的複數個基線吊索和從至少一個毛絨線所形成的複數個毛絨線吊索。
在現有技術中,上述類型的針織機和針織方法是已知的,藉由該針織機和針織方法生產根據上述類型的毛絨針織物的針織物。由於在針織時使用沉降片或針,所以這些毛絨針織物在現有技術中被稱為沈降片或針絨。
為了生產沉降片或針絨,基線和毛絨線中的至少兩根線進入針外移。基線藉此進入沉降片後面或銷後面,並因此總是形成單面針織物。毛絨線進入沉降片的前面或銷的前面,並藉由外移的織針而被形成至毛絨線圈。這些毛絨線圈通常位於沉降片上或銷上,直到線圈形成被完成。通常,毛絨針織物的品質增加,沉降片或銷在線圈形成之後靜止的時間越長。
不同的圖案可以經由選擇系統被產生,其中它在至少一個高度的平滑針織物和毛絨針織物之間被區分。
藉由圓形針織機,形成毛絨紗圈所藉由的沉降片或銷可以用單表面機器或單個機器放置在沉降片環中,並且可以在錶盤中或在圓筒中。如果沉降片或銷被佈置在沉降片環中,則外移毛絨沉降片的方向被朝向內向,即朝向機器中心,而在被佈置在錶盤中的沉降片或銷之情況下,移動出毛絨銷的方向被從內部指向外部,即遠離機器中心。安裝在圓筒中的沈降片或銷具有從底部到頂部的外移方向。
由於它們的線圈體積,毛絨針織物非常溫暖並且幾乎不透氣。如果想要生產透氣的針織品,眼孔可以被針織成針織物。
眼孔形成的替代方案藉由所謂的網眼技術被提供,半透明區域而非眼孔可以利用該替代方案在針織物中被形成,由於所使用的細線,該替代方案也包括增加的透氣性。
具有用網眼技術生產的假裝孔眼的針織物是單面針織物,其通常由具有不同厚度的兩根線所形成。
網眼件通常在兩個系統寬度上生產並且僅需要一個針托架。對應地,它可以在單面針織機上生產。在第一系統中,針織機的相應織針被完全外移,並且以細單絲形式的基線進入。隨後,織針被抽離但未被針織。現在,在第二個系統中選擇織針的外移和周轉之間的選擇。當外移時,織針在集圈水平外移,並且以較厚的複絲形式的電鍍線放置在針頭中。於是,它被抽離並被沉降。在第一和第二系統之間使用特定的凸輪部件。
由此產生的網眼狀物包括兩個不同的部分。每根織針都有一根電鍍線,可生產出平滑的單面針織物。所有其他織針產生網眼部分,其中單絲作為單面針織物提供,而電鍍線作為器皿背面上的浮線圈。由於基座細線,這些網眼區域看起來好像針織物上有眼孔。底線和板線之間的線厚度差異越大,效果越強。習慣上在運動紡織品製品工業中特別使用該技術,以便在紡織品上定義不同的功能部分。
由於毛絨線需要在常規毛絨針織物的生產中位於沉降片和沈降片之後的基線之前,而毛絨線需要隨著已知的網針織物的生產而位於沉降片之後,到目前為止,只有分別形成毛絨針織物和網狀針織物的可能性,並隨後藉由接縫連接它們來生產具有毛絨和網眼狀結構的紡織品時。然而,由這樣組裝的針織品的穿用者經常感覺到由此產生的接縫令人不適。此外,縫紉很複雜並且增加了最終產品的價格。因此,任何數量的接縫不可被提供,因此不同針織物區域的尺寸和形狀無法根據實際穿著者的需要被調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有技術中存在藉由擴張器在毛絨針織物中形成眼孔的方法。但是,生產力因此嚴重下降。在文獻US 4,570,461 B中描述的機器中,兩個織針位於每個擴張器尖端之間。如果只有擴張器的尖端被外移,則形成毛絨紗圈,在整個擴張器被外移時小孔被形成。以這種方式,“半毛絨”被形成,其中僅每隔一個線圈包括毛絨結構。
文獻DE 102 07 879 A1揭示了一種用於生產毛絨織物的圓形針織機,其包括由具有毛絨線被整合其中之基線製成的基底針織物。圓形針織機包括帶舌針的針筒和帶沉降片的沉降片環。舌針被與選擇拉鉤連桿耦接,其被連接到選擇裝置。藉由導線器將基座和毛絨線供給至舌針。在第一次外移舌針時,基線被進給,並在第二次外移毛絨線。
沉降片藉由沉降片拉鉤連桿來選擇,其被與選擇裝置耦接。沉降片以它們可起到敲落、固定和毛絨沉降片的作用之方式被形成和被排列方式。沉降片可以被帶入用於形成零毛絨線紗圈的第一位置、用於形成長毛絨線紗圈的第二位置和用於形成中等長度的毛絨線紗圈的第三位置。
在文件DE10207879A1中使用的沉降片和沈降片提昇機具有向上指向的基座,該基座被分配給固定在朝向它們的沉降片凸輪上的凸輪部件,以便在針織處理期間產生必要的沉降片的往復運動。沉降片拉鉤連桿以沉降片可以沿著它們朝向針筒軸線徑向突出這樣的方式被構造、安裝和預加載。相反地,所有的沉降片都會藉由凸輪部件的外移邊緣再次回到其保持位置,從而衝擊其基座。同時,選擇拉鉤連桿藉由作用在其基座上的凸輪部件的抽離邊緣被縮回到其基座位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不同功能性的針織物區域被組合之針織物,其可以用很少的技術努力被生產並且包括高穿著舒適性。此外,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織機和針織方法,這種針織物的生產可以藉由該針織機和針織方法以高生產率被實現。
該目的一方面藉由一種針織機解決,包含具有可在複數個針通道中的其上移動之複數個織針的針托架、用於將至少一個基線和至少一個毛絨線供給到針織機的針織點之至少一個線供給、以及被對於該針托架頭對頭設置的沈降片托架,其中複數個沉降片可在複數個凹槽中的其上移動,其可在該等織針中的至少兩個之間被外移以藉由與該沉降片機械耦接之沈降片拉鉤連桿從該毛絨線形成毛絨線吊索,其中該等織針經由複數個織針拉鉤連桿被鏈接到選擇控制器,藉此每個織針可以被外移兩次以用於每次形成單個線圈,其特徵在於:該沉降片拉鉤連桿包含其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的這種形狀,以致藉由該沉降片拉鉤連桿之該沉降片的主動外移以及主動抽離發生。
儘管在第一織針外移期間基線吊索被從基線形成,這樣的情況獨立於分別待形成的針織物區域總是存在,無論具有單面針織物的基座區域、具有附加毛絨紗圈的毛絨區域或透視區域是否被形成,其中毛絨線處於浮動狀態,其根據本發明所決定在第二織針外移。
藉由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沉降片可以在第一織針外移時起到下降支架的作用,並且在第二織針外移時作為毛絨紗圈形成器以用於產生至少一個毛絨區域。為了實現這一點,沉降片被以特定的方式形成。
較佳地,每個沉降片被與第一沉降片拉鉤連桿端上的沉降片拉鉤連桿機械耦接,其中個別的沉降片可以藉由沉降片拉鉤連桿被往復線性地移動,並且沉降片拉鉤連桿被與第二沉降片拉鉤連桿端部上的可樞轉的圖案沉降片機械耦接,藉此,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可從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可藉以被引導的凸輪被推離。
藉由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織針以及沉降片兩者較佳地為根據圖案可電性選擇的和可電性控制的。
根據本發明,沉降片拉鉤連桿包括其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的這種形狀,從而藉由沉降片拉鉤連桿發生沉降片的主動外移以及主動抽離。由於沉降片基座的形狀,沉降片拉鉤連桿可以在選擇沉降片時保持與凸輪的至少一個凸輪部件接合,並且在沉降片外移或抽離時不會從凸輪脫離。
為此,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通常可包括不同的實施例。然而,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的較佳實施例,若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的兩個基座邊緣之每一個與相對於沉降片拉鉤連桿以銳角的縱向準線成銳角並且對應的銳角凸輪部件提供了被用於沉降片基座上的雙面接合,已經證明是特別有利的。
完成的針織物透過藉由根據本發明的針織裝置的針托架和沈降片托架之間的間隙排出。為了能夠透過該間隙排出較厚的針織物,針托架與沈降片支架之間的距離較佳為可調。為了即使在針托架和沈降片托架之間的距離以及因此間隙的尺寸改變時也能夠實施本發明,在根據本發明的針織裝置的有利的進一步的實施例中設置有用於在沉降片的沉降片基座上的接合部分之凸輪部件並且用於在沉降片基座上接合的凸輪部件可以在沉降片托架旁邊彼此共同可調節。
沉降片還在其沉降片尖端上包括至少一個加厚部分,用於形成毛絨紗圈。在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沉降片特別較佳地包括在其下沉尖端上的前部窄的沉降片段,其接合在織針和隨後的寬的沉降片段之間,其中沉降片可在織針之間的兩個位置處可縮回以用於藉由寬度變化的沉降片段形成兩個不同尺寸的毛絨紗圈。由此,針織物可以被形成,其在同一個線圈緯圈中包括不同的毛絨線圈高度。
該目的還藉由一種針織方法來解決,其中至少一個基線和一個毛絨線藉由該針織方法被供給到針織機的針織點,複數個線圈以該針織機的複數個織針至少從該基線和該毛絨線被形成,並且該針織機的複數個沉降片在至少該等織針中的兩個之間被移入和被外移,其中至少一個毛絨紗圈被形成,其中在該等織針的第一外移,複數個基線吊索從該基線所形成並且不是該等織針在第二外移首先被外移到第一外移位置,其中該等沉降片中的一個分別在該等織針中的兩個之間壓緊該基線,然後,其上的該等織針被外移到第二外移位置,其中該等沉降片首先被縮回並且複數個毛絨線吊索隨後從該毛絨線被形成,其被用該等基線吊索敲掉;就是複數個毛絨線吊索藉由該等織針在其第二外移從該毛絨線所形成,其中該等沉降片中的一個分別在該等織針中的兩個之間移動並且從在該等毛絨線吊索中的兩個之間的該毛絨線分別形成一個毛絨紗圈,並且該等毛絨線吊索被用該等基線吊索敲掉;或是該等織針不被第二次外移,使該毛絨線不被進給到該等不被外移的織針並且在該區域中被設置為浮線圈,其特徵在於:該等沉降片被該等沉降片拉鉤連桿外移並且抽離。
根據本發明,沉降片既可以外移也可以由沉降片拉鉤連桿抽離。這可以藉由沉降片拉鉤連桿的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的特殊實施例來實現,即使在沉降片被抽離時,沉降片拉鉤連桿的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在選擇沉降片時仍然與針織機的凸輪結構的對應形成的凸輪部件接合。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有利實施例中,藉由與沈降片機械耦接的沉降片拉鉤連桿,個別的沉降片在沉降片的壓下功能中相對於織針被往復線性移動。在沉降片的毛絨形成功能中,沉降片拉鉤連桿的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與針織機的凸輪部件之間的機械接合在沉降片外移沉降片之後藉由樞轉沉降片拉鉤連桿而被解除設定,並且在毛絨形成已經發生之後再次被設定。
為了形成針織物中具有不同高度水平的毛絨區域,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實施例中針對沉降片設置包括在沉降片頂端具有變化的厚度之沉降片段並且用於沉降片以這樣的方式被移動使得用於形成具有小絨頭高度的毛絨紗圈,這些沉降片段中的第一個被帶到針織鉤的水平並且用於形成具有大絨頭高度的毛絨紗圈,這些沉降片段中的第二個被帶到織針鉤的水平。
此外,該目的還藉由一種針織物來解決,其中線圈被設置在線圈緯圈中,其包括由至少一個基線形成的基線吊索以及由至少一個毛絨線形成的毛絨線吊索,其中針織物用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的至少一項之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實施例來生產。
對於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至少一個基座區域被形成在相同的線圈緯圈中,其中由至少一個毛絨線吊索和至少一個基線吊索形成的至少一個線圈被提供;至少一個毛絨區域被形成,其中毛絨線圈被從基線吊索的沉降片線圈的區域中的毛絨線形成;並且至少一個透視區域被形成,其中至少一個線圈僅由至少一個基線吊索形成,並且毛絨線被設置為浮線圈,其中至少一個毛絨線吊索位於在至少一個毛絨區域和至少一個透視區域之間的基線吊索上。
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在一種針織物中結合具有不同功能性的針織物區域,而不需要額外的接縫或類似物。基座區域是具有平均透氣性的單面針織面料。在透視區域,針織物的透氣性特別高。毛絨區域特別變暖。如果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內側被磨損,則毛絨區域也可以用作身體的間隔物,使得針織物例如在運動中不會黏到身體上。
在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的有利實施例中,毛絨區域包括具有變化的絨頭高度的毛絨紗圈。
圖1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的一個實施例的一部分,具有帶有織針3和織針拉鉤連桿4的針托架1和具有沉降片5、沉降片拉鉤連桿6和圖案沉降片7的沉降片托架2的剖視圖。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針托架1是錶盤或對應的環並且沉降片托架2是圓形針織機的圓筒。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織針3也可以被設置在圓筒上並且沉降片5可以被設置在錶盤上或圓形針織機的對應的環上。此外,本發明及其所有部件也可以在橫編機上被實現。
圖1b示出了圖1a的織針3,在側視圖中以放大的描繪,其在此處不可見的針織機的針托架1的針通道中沿箭頭E的方向為往復線性地可移動。
圖1c示出了圖1a的織針拉鉤連桿4,在側視圖中以放大的描繪,其可以在箭頭G的方向上樞轉並且在箭頭H的方向可以往復地線性移動。
圖1d示出了圖1a的沉降片5,其在側視圖中以放大的描繪,在箭頭F的方向上可線性地向上和向下移動以及在針織機的兩個織針3之間可線性地移動。
圖1e示出了圖1a的沉降片拉鉤連桿6,其與沈降片5一樣,可沿箭頭F的方向向上和向下線性移動,並且還可在側視圖中以放大的圖示在箭頭I的方向上樞轉。沉降片拉鉤連桿6包括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其在選擇沉降片5時被與針織機的凸輪接合。為此,在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上示意性地被示出凸輪的凸輪部件18, 19,其可接合在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的相應基座邊緣611, 612上。基座邊緣611, 612被形成為傾斜的。斜面既在外移方向上也在抽離方向上被提供。對應的凸輪部件18, 19具有類似的傾斜。
在所示實施例中,基座邊緣611, 612分別被具體地相對於沉降片拉鉤連桿6的縱向準線X成銳角傾斜。凸輪部件18, 19也被形成為銳角以用於在基座邊緣611, 612。凸輪部件18用於實現沉降片拉鉤連桿6的向上運動並由此實現沉降片5的外移。借助於凸輪部件19,沉降片拉鉤連桿6向下移動並且沉降片5因此被抽離。由於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和對應的凸輪部件19的特定形狀,其在沉降片抽離時不與凸輪部件19的凹槽曲線脫離,使得沉降片5可以安全地藉由沉降片拉鉤連桿6被抽離。
圖1f示出了圖1a的圖案沉降片7,在側視圖中以放大的描繪,其可沿箭頭J的方向樞轉。
沉降片拉鉤連桿6被以沉降片5被引導在沉降片拉鉤連桿6的線性運動中這樣的方式與沈降片5機械地耦接。在其背離沉降片5的一側上,沉降片拉鉤連桿6被以其在轉動圖案沉降片7時沿其旋轉這樣的方式與圖案沉降片7機械地耦接。
沉降片5和沈降片拉鉤連桿6被引導在沉降片托架2上之特定的凸輪結構。可以藉由該凸輪結構限定沉降片5的不同位置。在基座或周轉位置中,沉降片拉鉤連桿6以及因此沉降片5不被外移。為了形成沉降片5的壓下功能,沉降片拉鉤連桿6和沈降片5共同外移。為此,沉降片拉鉤連桿6包括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其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凸輪結構的凸輪部件18、19可上下移動。
如果沉降片5被選擇用於毛絨形成,其中用於毛絨形成的沉降片5應該保持在外移位置中,則沉降片拉鉤連桿6借助於圖案沉降片7被從凸輪結構推出。藉此,在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和凸輪結構之間不再存在連接。沉降片5其上的移動僅經由設置在沉降片5上的沉降片基座53發生。
圖1d的沉降片5包括在其沉降片尖端上具有變化寬度的部分、窄的前沉降片段51和隨後的寬的後沉降片段52。此外,沉降片5可以被定位在織針3之間的兩個位置中,用於藉由不同尺寸的沉降片區域51、52形成兩個不同尺寸的毛絨紗圈91, 92。用於形成具有大絨頭高度的毛絨紗圈92,沉降片拉鉤連桿6在沉降片5的最高外移位置中被推出凸輪,並形成具有較低絨頭高度的毛絨紗圈91,沉降片拉鉤連桿6在中等高外移位置被推出凸輪。
沉降片5與沈降片拉鉤連桿6之間的機械連接均持續存在在兩個情況下。只有進入沉降片5的移動初始改變。如果沉降片拉鉤連桿6與沈降片5對準,則經由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進入沉降片5的移動發生。如果沉降片拉鉤連桿6被橫向樞轉或被從凸輪脫離,則進入沉降片5的移動初始經由沉降片基座53發生。進行沉降片5的返回移動可以經由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或藉由沉降片基座53發生,取決於沉降片拉鉤連桿6是否與凸輪耦接。
藉由織針拉鉤連桿4和織針3,雙向技術(2-way-technology;2WT)被實現在針托架1上,而藉由圖案沉降片7、沉降片拉鉤連桿6和沈降片托架2上的沉降片5的相互作用,3向技術(3-way-technology;3WT)被呈現。
藉由針托架1上的織針拉鉤連桿4之選擇,不發生針頭3的外移。如果織針拉鉤連桿4不被選擇,則織針3的外移不被經由織針拉鉤連桿基座41實現。織針拉鉤連桿4被以這樣的方式與針織裝置的選擇控制裝置耦接,並且位於針托架1上的凸輪被以織針3可以在系統20內被外移兩次這樣的方式形成。儘管基線8總是進入織針3的第一外移,但它可以經由2WT被定義織針3的第二次外移是否應發生並因此毛絨線9的整合是否應發生。
與針托架1相反,沉降片托架2上的選擇概念被修改。在所示的實施例中,3WT被以沉降片拉鉤連桿6被經由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以不活動的選擇外移之這樣的方式形成在沉降片托架上。在沉降片拉鉤連桿6的選擇期間,圖案沉降片7將沉降片拉鉤連桿6移動到沉降片間隔中,並因此防止沉降片拉鉤連桿6的外移以及因此防止沉降片5的外移。
如上所述,沉降片拉鉤連桿6不僅被用於外移,而且還被用於在所示實施例中的沉降片5的抽離。由此,藉由根據本發明的針織裝置,沒有插入器的針絨針織機可以被實現。保持功能由此被沉降片5致能。唯有直到沉降片5被完全外移,才發生凸輪曲線的差異。
如下面詳細解釋的,對於要形成的針織物10的基座區域11和透視區域14兩者的形成,沉降片5的移動是均勻的,並且僅用於保持壓緊之目的。在所示實施例中,第一穩定外移和抽離被經由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實現,其中取決於設定,固定凸輪部件可藉由沉降片基座53實現抽離的最後部分。
用於形成具有低絨頭高度的毛絨的曲線需要主動的第二選擇。在上述“壓下外移”之後,沉降片5經由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被抽離並藉由沉降片基座53被定位。在直線部分期間,沉降片拉鉤連桿6被移動到沉降片間距中,並且因此可以不再抽離沉降片5。
在使織針3下沉之後,沉降片5經由其沉降片基座53被移動到一個固定高度,一個繞行高度。藉由第一主動選擇,具有大絨頭高度的毛絨被選擇。為此,即使在第二次“壓下外移”之前,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也被沉入沉降片間距中。沉降片基座53的外移曲線因此用作第二“壓下外移”。為了防止在外移期間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的擰入,沉降片5的彎曲路徑被偏移一定的幅度。因此,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將至多擰到凸輪部件的表面。
第二抽離類似於在針托架1的下沉點之後具有低絨頭高度的毛絨發生並且經由沉降片基座53被實現。
外移高度調節被用於調節用於毛絨形成的沉降片5的外移高度。為此,第二“壓下外移”的凸輪部件被共同固定在滑塊上。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與圖3到圖9所示的處理步驟的有關之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實施例期間,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的實施例的針托架1和沈降片托架2上的系統20的針織元件在不同運動路徑,這在下面更詳細地解釋。外移基座41和織針拉鉤連桿4的織針拉鉤連桿基座42在圖1c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每個移動路徑A、B、C、D,以及在針托架1上的圖1b中示出的織針3的針托架31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每個移動路徑A、B、C、D,沉降片5之沉降片基座53在圖1d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移動路徑A,B,C,D以及在沉降片托架2上的在圖1e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沉降片拉鉤連桿6的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的移動路徑A,B,C,D從圖2中的頂部到底部示出。
在圖2中,分別用A標記的線示出了用於形成在圖10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之針織物10的基座區域11的針織元件的移動。分別用B標記的線示出了用於形成作為示例在圖10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之針織物10的毛絨區域12的針織元件的運動,其包括具有低絨頭高度的毛絨紗圈91。分別用C示出的線示出了用於形成在圖10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之針織物10的毛絨區域13的針織元件的運動,其包括具有大絨頭高度的毛絨紗圈92。分別用D標記的線示出用於形成在圖10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之針織物10的透視區域14的針織元件的運動。
圖3(A-D)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實施例期間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的實施例的針織元件的基座位置。在該基座位置中,根據本發明並且在圖10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由待形成之針織物10的基線8和毛絨9所形成之半線圈16被位於本發明針織機的一個實施例的織針鉤32內,其中織針3的閂鎖33被關閉。如在圖1a中用箭頭E示意性地示出的,織針3可在針托架1的針通道中沿箭頭E的方向線性移動。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針托架1是圓形針織機的錶盤,使織針3的移動在這裡是水平的。在圖1a中也示出的沉降片托架2上,沉降片5可以根據箭頭F在兩個織針3之間從上到下移動。在圖3 A-D所示的基座位置中,沉降片5就像在圖1a中一樣在所示例子中完全位於沉降片托架2的內側,該沉降片托架2是圓形針織機的圓筒。
圖4(A-D)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另一步驟中供給基體線8以形成基體線吊索80之圖3(A-D)的基座位置之後針織機的織針3的第一外移。隨著第一外移,織針3完全被外移。由此,織針3的閂鎖33藉由半線圈16打開。為了壓住半線圈16,可以在這個步驟中使用這裡未示出的常規下壓件或沉降片5。在圖4(A-D)所示的第一外移期間,根據本發明形成的針織物10的根據本發明形成的所有區域11, 12, 13, 14中的基線8被進給到織針3,從而吊索是從基線8形成,其是最初由織針3的織針鉤32保持的基線吊索80。在織針3的第一外移期間,沉降片5仍處於基座位置也示出於圖 3(A-D)。
在第一外移之後,藉由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使織針3的抽離發生,由此閂鎖33被半線圈16封閉。圖5(A-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由於織針抽離而導致的織針3的基線進給位置,由此基線吊索80位於織針鉤32的內部。在該步驟中,織針3沒有完全被移動到針托架1上的針通道中,在這種情況下是錶盤凹槽。設置在織針鉤32內的進給基線8使半線圈16保持在閂鎖33上。
在基線進給位置中,基線8被放入織針3中而不會被敲掉,這意味著基線8被放入織針3中而不會形成實際線圈。
在圖5(A-D)中所示的織針抽離期間,沉降片5沿著箭頭K的方向(即朝向織針3)從沉降片托架2的凹槽中被外移,以接管下降支架的功能。這意味著,沉降片5將基線8保持在這樣的位置,使得織針3可以隨後第二次外移。
在圖5(A-D)中所示的基線進給位置中,織針3是否隨後沿著移動路徑A、B、C或D被決定。
圖6-A到圖9-A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形成根據本發明圖10所示的針織物10的基座區域11之第二次外移織針3的期間,圖5(A-D)的基線進給位置之隨後的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步驟,其中毛絨線吊索90位於基線吊索80上方。
在圖6-A所示的處理步驟中,織針3外移到由箭頭L標記的針外移方向的進給高度,並且在箭頭K的方向上完全外移的沉降片5用作下降支架,直到織針3的閂鎖33藉由基線吊索80被打開。因此,半線圈16被針托架1、閂鎖33和織針3的軸34包圍。在該處理步驟結束時,即當織針3被移動到進給高度時,決定織針3的進一步移動是否跟隨移動路徑A、B還是C,即決定基座區域11、毛絨區域12, 13還是針織物10的透視區域14是否被形成。
利用圖7-A中所示的處理步驟,在箭頭M標記的針抽離方向上抽離的織針3被進給毛絨線9並形成從其中出來的吊索,毛絨線吊索90。基線吊索80由此被定位在沉降片5和閂鎖33之間。沉降片5在直到沉降片5的正面較窄的下沉區域51與織針3的運動路徑位於一個水平之該步驟期間被抽離。在該位置上,決定沉降片5是否跟隨移動路徑A或B,即是決定基座區域11或具有小絨頭高度的毛絨紗圈91的毛絨區域12是否被形成。
圖8-A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另一個處理步驟,其中織針3藉此進一步朝箭頭M的方向被抽離,其中閂鎖33由半線圈16封閉。關閉閂鎖33之後,基線吊索80以及毛絨線吊索90被位於織針鉤32的內部。沉降片5在所示的移動路徑A處被抽離,因此它不形成毛絨紗圈91、92。這裡的織針3的針曲柄和織針鉤的形狀顯著地決定了進入線8, 9的鍍層。
在圖9-A中所示的處理步驟中,織針3下沉,從而將基線8以及毛絨線9都拉入針托架1的針通道中。由此,新的半線圈16’被形成,新的半線圈16’由從基線8形成的基線吊索80和由毛絨線9形成的毛絨線吊索90所組成,並且前一個半線圈16被敲掉以形成線圈17。沉降片5不參與線圈形成處理。
圖6-B到圖9-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形成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10的一個毛絨區域12之織針3的第二次外移期間圖5(A-D)的基線進給位置之後的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步驟,如圖10中的實例所示,其中小的毛絨線圈91從在基線吊索80的沉降片線圈81的區域中由毛絨線9所形成。
如圖6-B所示,完全外移的沉降片5用作下降支架,直到織針3的閂鎖33被基線吊索80打開為止。此時,半線圈16被針托架1、閂鎖33和織針3的軸34包圍,針托架1即錶盤凹槽。該位置是決定織針3的進一步運動是否遵循運動路徑A、B或C的關鍵點。即基座區域11,待形成的針織物10的具有小毛絨紗圈91的毛絨區域12或是具有大毛絨紗圈92的毛絨區域12是否被形成。
利用圖7-B中所示的處理步驟,織針3朝向圖6-B的箭頭L的方向外移並且現在朝著箭頭M的方向抽離的線被進給到毛絨線9。由此,織針3從毛絨線9,毛絨線吊索90形成吊索。同時,基線吊索80被位於沉降片5和閂鎖33之間。與圖6-B所示的步驟相比,沉降片5以沉降片5的正面窄的沉降片段51與織針3的運動路徑處於同一水平面這樣的方式抽離。在該位置上,決定沉降片5是否跟隨移動路徑A或B,即是否具有低絨頭高度的毛絨線圈91的基座區域11或毛絨區域12被形成。
在根據圖8-B的處理步驟中,織針3被抽離,由此毛絨線9被拉到抵靠沉降片5並由此一個小的毛絨線圈91被形成。此外,閂鎖33被半線圈16封閉。同時,基線吊索80和毛絨線吊索90被位於織針鉤32內。
如圖9-B所示,其上的織針3下沉,從而將基線8和毛絨9兩者都拉入針托架1的針通道,即錶盤凹槽。由此,新的半線圈16’被形成,新的半線圈16’由從基線8形成的基線吊索80和由毛絨線9形成的毛絨線吊索90所組成。前一半線圈16被敲掉以形成線圈17。其中的沉降片5保持在其位置,其中正面窄的沉降片段51被位於織針3的移動路徑的水平,即在毛絨形成水平上。在該位置,毛絨線9由沉降片5保持,由此小的毛絨紗圈91藉由沉降片5形成,其牢固地被整合到針織物10中。即使在線圈形成之後,沉降片5保持在毛絨形成水平上一段定義的時間。
圖6-C到圖9-C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形成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10的另一個毛絨區域12之織針3的第二次外移期間圖5(A-D)的基線進給位置之後的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步驟,如圖10所示,其中大毛絨紗圈92從在基線吊索80的沉降片紗圈81的區域中之毛絨線9所形成。
如圖6-C所示,完全外移的沉降片5用作下降支架,直到織針3的閂鎖33被基線吊索80打開為止。此時,半線圈16被針托架1、閂鎖33和織針3的軸34包圍,針托架1也就是針織機的錶盤。該位置是決定織針3的另一個運動是否跟隨運動路徑A,B或C的關鍵點,即決定是否基座區域11、將要形成的針織物10的具有小毛絨紗圈91的毛絨區域12或具有大毛絨紗圈92的毛絨區域13被形成。
藉由圖7-C中所示的處理步驟,朝向圖6-C的箭頭L的方向外移並且現在沿著箭頭M的方向被抽離之織針3被進給毛絨線9。由此,織針3從毛絨線9,毛絨線吊索90形成吊索。同時,基線吊索80被位於沉降片5和閂鎖33之間。與圖6-C所示的步驟相反,沉降片5以沉降片5的後部較寬的沉降片段52與織針3的移動路徑位於同一水平面的方式被抽離。在該位置處,判斷沉降片5是否依循移動路徑A或B,即是否具有大絨頭高度的毛絨線圈92的基座區域11或毛絨區域13被形成。
在根據圖8-C的處理步驟中,織針3被抽離,由此毛絨線9被拉而抵靠沉降片5並由此大的毛絨紗圈92被形成。此外,閂鎖33被半線圈16封閉。同時,基線吊索80和毛絨線吊索90被位於織針鉤32內。
如圖9-C所示,織針3因此下沉,從而將基線8以及毛絨線9兩者都拉入到針托架1的針通道中,即錶盤凹槽中。由此,新的半線圈16’被形成,新的半線圈16’由從基線8形成的基線吊索80和由毛絨線9形成的毛絨線吊索90所組成。前一半線圈16被敲掉以形成線圈17。沉降片5由此保持在其位置,其中在毛絨形成水平上後面的寬沉降片段52與織針3的移動路徑處於同一水平。在這個位置上,毛絨線9由沉降片5保持,由此一個大的毛絨線圈92藉由沉降片5形成,其牢固地被整合到針織物10中。即使在線圈形成之後,沉降片5保持在毛絨形成水平上一段定義的時間。
圖6-D到9-D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圖5(A-D)的基線進給位置之隨後的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步驟,用於形成在圖10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10的透視區域13,其中僅基線吊索80被形成,並且將毛絨線9被設置為浮線圈93。
在圖6-D到圖9-D中所示的處理步驟中,織針3不會第二次外移,而是以如圖5(A-D)所示之進給的基線吊索80保持在基線進給位置。沉降片5在這些處理步驟中保持無任何功能。
因此,在圖7-D的處理步驟中,進入的毛絨線9不被進給至織針3。與圖6-D所示的步驟相反,所示實施例中的沉降片5在該處理步驟中以沉降片5較窄的沉降片段51的正面與織針3的運動路徑處於一個水平這樣的方式被抽離。
亦在圖8-D 的步驟中,織針3保持在基線進給位置。沉降片5被抽離並因此不再影響線圈形成。
在圖9-D中描繪的處理步驟中,織針3下沉,從而將基線吊索80拉入針托架1的針通道,即錶盤凹槽。由此,僅由基線吊索80組成的新的半線圈16”被形成,並且前一個半線圈16被敲掉以形成線圈17。毛絨線9以圓形針織機的圓形形狀或以另一個織針3被朝向針托架1移動,其中基線8和毛絨線9都是靜止的,並且在成品針織物10中作為浮線圈93可見。由在圖6-D到9-D中所描述的處理步驟,沉降片5不被參與線圈形成。
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10的實施例的線圈緯圈。
針織物10包括至少一個基座區域11和至少一個毛絨區域12、13以及在同一個線圈緯圈15中的至少一個透視區域14。
基座區域11是單面針織物。在基座區域11中,毛絨線吊索90位於基線吊索80的上方,而無毛絨紗圈91, 92被形成在這裡。
毛絨區域12, 13是其中毛絨紗圈91, 92從基線吊索80的沉降片線圈81的區域中之毛絨線9所形成這樣的區域。如所示的示例所示,毛絨紗圈91, 92可包括不同的絨頭高度。在圖10的實施例中,毛絨紗圈91包括下部並且毛絨紗圈92具有較大的絨頭高度。毛絨紗圈91可以例如包括在1.2mm和2.4mm之間的絨頭高度,較佳地為1.8mm,並且毛絨紗圈92的絨頭高度在2.5mm和3.5mm之間,較佳地為3. 0mm毫米。由此,毛絨區域13比毛絨區域12更高並且體積更大。
透視區域14是所謂的網眼針織物。在透視區域14中,僅有基線吊索80被形成為線圈,並且毛絨線9被設置為浮線圈,因此形成浮線圈93。由於用於形成基線吊索80的基線8比用於形成毛絨線吊索90和浮線圈93的毛絨線9薄,針織物10在透視區域14中看起來是透明的,因此第一眼看起來像一個孔眼部分。由於形成基線吊索80的細線,透視區域14比基座區域12和毛絨區域12, 13更加透氣和防潮,其中不僅有基線吊索80,而且還存在毛絨線吊索90。相應的透視區域14的尺寸可以變化。從圖10的例子可以看出,透視區域14可以例如在一根針上或兩根針上或兩根以上的針上伸出。
在圖10的針織物中,從基線8和毛絨線9所形成的至少一個線圈被設置在毛絨區域12、13和透視區域14之間。
1‧‧‧針托架
2‧‧‧沉降片托架
3‧‧‧織針
4‧‧‧織針拉鉤連桿
5‧‧‧沉降片
6‧‧‧沉降片拉鉤連桿
7‧‧‧圖案沉降片
8‧‧‧基線
9‧‧‧毛絨
10‧‧‧針織物
11‧‧‧基座區域
12‧‧‧毛絨區域
13‧‧‧毛絨區域
14‧‧‧透視區域
16‧‧‧半線圈
16’‧‧‧半線圈
16”‧‧‧半線圈
17‧‧‧線圈
18‧‧‧凸輪部件
19‧‧‧凸輪部件
20‧‧‧系統
31‧‧‧針托架
32‧‧‧織針鉤
33‧‧‧閂鎖
34‧‧‧軸
41‧‧‧織針拉鉤連桿基座、外移基座
42‧‧‧織針拉鉤連桿基座
51‧‧‧沉降片段
52‧‧‧沉降片段
53‧‧‧沉降片基座
61‧‧‧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
80‧‧‧基線吊索
81‧‧‧沉降片線圈
90‧‧‧毛絨線吊索
91‧‧‧毛絨紗圈
92‧‧‧毛絨紗圈
93‧‧‧浮線圈
611‧‧‧基座邊緣
612‧‧‧基座邊緣
A‧‧‧移動路徑
B‧‧‧移動路徑
C‧‧‧移動路徑
D‧‧‧移動路徑
E‧‧‧箭頭
F‧‧‧箭頭
G‧‧‧箭頭
H‧‧‧箭頭
I‧‧‧箭頭
J‧‧‧箭頭
K‧‧‧箭頭
L‧‧‧箭頭
M‧‧‧箭頭
下面藉由附圖更詳細地解釋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包括它們的結構、功能和優點,其中:   圖1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的實施例的剖視圖,其具有帶織針和織針拉鉤連桿的針托架、以及具有沉降片、沉降片拉鉤連桿和圖案沉降片的沉降片托架;   圖1b-1f示意性地在側視圖中以放大描繪示出了圖1a的織針、針拉鉤連桿、沉降片、沉降片拉鉤連桿和圖案沉降片;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根據本發明的與圖3至9所示的方法步驟相關的方法的實施例期間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的實施例的針托架和沈降片托架上的針織元件的不同移動路徑;   圖3(A-D)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實施例的根據本發明的針織機的實施例的針織元件的基座位置;   圖4(A-D)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另一步驟中進給基體線之圖3(A-D)的基座位置之後針織機的織針的第一外移;   圖5(A-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期間圖4(A-D)的第一外移之後的織針的基線進給位置;   圖6-A至圖9-A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形成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的基座區域之圖5(A-D)的基線進給位置之後的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步驟,其中毛絨線吊索位於基線吊索位於一起;   圖6-B至圖9-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形成毛絨區域之圖5(A-D)的基線進給位置之後的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步驟,其中小的毛絨線圈從在基線吊索的沉降片線圈的區域中由毛絨線所形成;   圖6-C至圖9-C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形成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的另一個毛絨區域之圖5(A-D)的基線進給位置之後的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步驟,其中大毛絨紗圈從在基線吊索的沉降片紗圈的區域中之毛絨線所形成;   圖6D至圖9D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用於形成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的透視區域之圖5(A-D)的基線進給位置之後的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步驟,其中僅基線吊索被形成,並且毛絨線被設置為浮線圈;以及   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的一個實施例的線圈的緯圈。

Claims (9)

  1. 一種針織機,包含具有可在複數個針通道中的其上移動之複數個織針(3)的針托架(1)、用於將至少一個基線(8)和至少一個毛絨線(9)供給到該針織機的針織點之至少一個線供給、以及被對於該針托架(1)頭對頭設置的沈降片托架(2),其具有複數個沉降片(5)可在複數個凹槽中的其上移動,其可在該等織針(3)中的至少兩個之間被外移以藉由與該沉降片(5)機械耦接之沈降片拉鉤連桿(6)從該毛絨線(9)形成複數個毛絨紗圈(91, 92),其中該等織針(3)經由複數個織針拉鉤連桿(4)被鏈接到選擇控制器,藉此每個織針(3)可以被外移兩次以用於每次形成單個線圈(17),   其特徵在於:   該沉降片拉鉤連桿(6)包含其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的這種形狀,以致藉由該沉降片拉鉤連桿(6)之該沉降片(5)的主動外移以及主動抽離兩者皆發生。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針織機,其中該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的兩個基座邊緣(611, 612)均被與該沉降片拉鉤連桿(6)的縱向準線(X)成銳角對準,並且針對兩個基座邊緣(611, 612),用於在該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上分別接合的對應的銳角的凸輪部件(18, 19)被設置。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針織機,其中用於接合該沉降片(5)的沉降片基座(53)的一凸輪部件和用於接合在該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上的複數個凸輪部件(18, 19)可與該沈降片托架(2)一起共同調節。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針織機,其中該等沉降片(5)包括前部的窄的沉降片區域(51)和隨後在其沉降尖端上的寬的沉降片區域(52)接合在該等織針(3)之間,並且具有該等沉降片區域(51, 52)的該等沉降片(5)的在寬度變化以形成兩個不同尺寸的毛絨紗圈(91, 92),該等沉降片(5)可在該等織針(3)之間的兩個位置上縮回。
  5. 一種針織方法,其中至少一個基線(8)和一個毛絨線(9)藉由該針織方法被供給到針織機的針織點,複數個線圈(17)以該針織機的複數個織針(3)至少從該基線(8)和該毛絨線(9)被形成,並且該針織機的複數個沉降片(5)在至少該等織針(3)中的兩個之間被移入和被外移,其中至少一個毛絨紗圈(91, 92)被形成,   其中在該等織針(3)的第一外移,複數個基線吊索(80)從該基線(8)所形成並且   不是   該等織針(3)在第二外移首先被外移到第一外移位置,其中該等沉降片(5)中的一個分別在該等織針(3)中的兩個之間壓緊該基線(8),然後,其上的該等織針(3)被外移到第二外移位置,其中該等沉降片(5)首先被縮回並且複數個毛絨線吊索(90)隨後從該毛絨線(9)被形成,其被用該等基線吊索(80)敲掉;   就是   複數個毛絨線吊索(90)藉由該等織針(3)在其第二外移從該毛絨線(9)所形成,其中該等沉降片(5)中的一個分別在該等織針(3)中的兩個之間移動並且從在該等毛絨線吊索(90)中的兩個之間的該毛絨線(9)分別形成一個毛絨紗圈(91, 92),並且該等毛絨線吊索(90)被用該等基線吊索(80)敲掉;   或是   該等織針(3)不被第二次外移,使該毛絨線(9)不被進給到該等不被外移的織針(3)並且在該區域中被設置為浮線圈(93),   其特徵在於:   該等沉降片(5)藉由該等沉降片拉鉤連桿(6)被外移並且被抽離。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針織方法,其中在該沉降片(5)的壓緊功能中,相應的該沉降片(5)藉由與該沈降片(5)機械耦接的沉降片拉鉤連桿(6)相對於該等織針(3)被線性地往復移動,並且在該沉降片(5)的毛絨形成功能中,該沉降片拉鉤連桿的沉降片拉鉤連桿基座(61)與該針織機的複數個凸輪部件(18, 19)之間的機械接合在藉由樞接該沉降片拉鉤連桿(6)而外移該沉降片(5)之後被解除設定並且在毛絨形成發生之後被再次設定。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針織方法,其中該等沉降片(5)包括在其沉降片尖端上具有變化的寬度的沉降片段(51, 52),並且該等沉降片(5)以這些沉降片段中的第一個(51)被帶到織針鉤(32)的水平以用於形成具有小絨頭高度的複數個毛絨紗圈(91),並且這些沉降片段中的第二個(52)被帶到該織針鉤(32)的水平以用於形成具有大絨頭高度的複數個毛絨紗圈(92)之這樣的方式外移。
  8. 針織物(10),其中複數個線圈(17)被呈現於線圈緯圈(15)中,其包含從至少一個基線(8)所形成的複數個基線吊索(80)和從至少一個毛絨線(9)所形成的複數個毛絨線吊索(90),   其特徵在於:   該針織物(1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被生產並且至少一個基座區域(11)被形成在該針織物(10)的相同緯圈(15)中,其中從至少一個毛絨線吊索(90)和至少一個基線吊索(80)所形成的線圈(17)被呈現;   至少一個毛絨區域(12, 13)被形成,其中複數個毛絨紗圈(91, 92)從該等基線吊索(80)的複數個沉降片線圈(81)的區域中之該毛絨線(9)所形成;   至少一個透視區域(14)被形成,其中僅從一基線吊索(80)所形成的至少一個線圈(16”)被呈現,並且該毛絨線(9)被呈現作為浮線圈(93),   其中至少一個基座區域(11)被形成在該等毛絨區域(12, 13)中的至少一個與該等透視區域(14)中的至少一個之間。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針織物,其中該等毛絨區域(12, 13)包含具有變化的絨頭高度的複數個毛絨紗圈(91)。
TW107110713A 2017-03-31 2018-03-28 針織機、針織方法及針織物 TW2019009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7106961.5 2017-03-31
DE102017106961.5A DE102017106961B3 (de) 2017-03-31 2017-03-31 Strickmaschine, Strickverfahren und Gestric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959A true TW201900959A (zh) 2019-01-01

Family

ID=61906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713A TW201900959A (zh) 2017-03-31 2018-03-28 針織機、針織方法及針織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7106961B3 (zh)
TW (1) TW201900959A (zh)
WO (1) WO20181788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17378A1 (de) * 1978-08-28 1980-06-04 Marx Strickmaschbau Karl Verfahren und r/r-jaquard-rundstrickmaschine zum herstellen von henkel- bzw. schneidpluesch
JPS6034651A (ja) 1983-07-29 1985-02-22 株式会社福原精機製作所 パイルを有するアイレット編地の製造方法
DE19541407A1 (de) * 1995-11-07 1997-05-15 Hans Ruester Gmbh & Co Platine für die Auswahl und Steuerung maschenbildender Bewegungen von Strickwerkzeugen einer Strickmaschine
EP1176243A1 (de) * 2000-07-29 2002-01-30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Rundstrickmaschine
DE10207879A1 (de) 2002-02-18 2003-08-28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Plüschwar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8826A1 (de) 2018-10-04
DE102017106961B3 (de) 2018-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pencer Knitting technology: a comprehensive handbook and practical guide
CN101146942B (zh) 横机中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横机
US9732451B2 (en) Fine knitwear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CN110387636B (zh)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CN105369458B (zh) 袜品的编织方法
JP2012012757A (ja) 編針案内構造、編針、編成方法、編み地、および手袋
JP2022040970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ジャカード編地編成機構、その編成機構を用いた編成方法及びその編成機構で用いられるシンカー
CN108866794A (zh) 一种两把半贾卡经编机及其提花织物编织方法
EP3165647B1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fine knitwear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KR970005845B1 (ko) 플레이팅 파일 직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사용하는 싱커
JP2023109287A (ja) 円形編み機構造
TW201144505A (en) Floating stitch needle for a crochet galloon machine
CN113832601A (zh)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KR101247071B1 (ko) 스판과 원사로 제직된 더블 니트 스판 자카드 원단, 이의 제직방법 및 이의 제직에 사용되는 자카드 형성용 더블 실린더형 환편기
TW201900959A (zh) 針織機、針織方法及針織物
CN102619008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US3511062A (en)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articles
CN101929026B (zh) 一种防掉绒天鹅绒针织面料的织造方法
US4389860A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jacquard-patterned pile-knit fabrics
CN104178913A (zh) 机针织复合异面功能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及装置
Spencer A comprehensive handbook and practical guide
EP1692333B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to change the knitting density in the production of warp fabrics and tubular articles by raschel loom and obtained products
CN210596460U (zh) 一种毛织纹鞋面
US20170273363A1 (en) Comfort hosiery with seamless cushioned area
US3751942A (en) Method of knitting run-proof fab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