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0673A - 改良之抗原結合受體 - Google Patents

改良之抗原結合受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0673A
TW201900673A TW107110249A TW107110249A TW201900673A TW 201900673 A TW201900673 A TW 201900673A TW 107110249 A TW107110249 A TW 107110249A TW 107110249 A TW107110249 A TW 107110249A TW 201900673 A TW201900673 A TW 2019006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main
antigen
binding
seq
recep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凱-甘諾 史都本拉奇
艾克哈得 摩斯納
克里斯俊 克雷恩
黛安娜 達洛斯基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67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14Blood; Artificial blood
    • A61K35/17Lymphocytes; B-cells; T-cells; Natural killer cells; Interferon-activated or cytokine-activated lymphocy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46Cellular immunotherapy
    • A61K39/461Cellular immuno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the cell type used
    • A61K39/4611T-cells, e.g.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 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 or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46Cellular immunotherapy
    • A61K39/464Cellular immuno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the antigen targeted or presented
    • A61K39/4643Vertebrate antigens
    • A61K39/4644Cancer antigens
    • A61K39/464402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A61K39/464424CD2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46Cellular immunotherapy
    • A61K39/464Cellular immuno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the antigen targeted or presented
    • A61K39/4643Vertebrate antigens
    • A61K39/4644Cancer antigens
    • A61K39/46448Cancer antigens from embryonic or fetal origin
    • A61K39/464482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4/7051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4/70517CD8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4/70521CD28, CD15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4/70535Fc-receptors, e.g. CD16, CD32, CD64 (CD2314/705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78NGF-receptor/TNF-receptor superfamily, e.g. CD27, CD30, CD40, CD9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1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or growth factors; for growth regul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Fc-receptors, e.g. CD16, CD32, CD6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87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CD2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C07K16/3007Carcino-embryonic Antige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nzy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immunoglobulins
    • C07K16/428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immunoglobulins against an allotypic or isotypic determinant on I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whole cells, viruses or DNA/RNA
    • A61K2039/515Animal cells
    • A61K2039/5158Antigen-pulsed cells, e.g. T-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9/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immunotherapy of group A61K39/46
    • A61K2239/46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immunotherapy of group A61K39/46 characterised by the cancer treated
    • A61K2239/48Blood cells, e.g. leukemia or lymphom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9/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immunotherapy of group A61K39/46
    • A61K2239/46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immunotherapy of group A61K39/46 characterised by the cancer treated
    • A61K2239/50Col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specific for a neo-epitope on a complex, e.g. antibody-antigen or ligand-recep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07K2317/732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01Fusion polypeptide containing a localisation/targetting motif
    • C07K2319/03Fusion polypeptide containing a localisation/targetting motif containing a transmembrane se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33Fusion polypeptide fusions for targeting to specific cell types, e.g. tissue specific targeting, targeting of a bacterial subspec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Pregnancy & Childbirth (AREA)
  • Gynecology & Obstetr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具有減少Fc受體結合之突變Fc域的抗原結合受體,以及表現此等抗原結合受體的T細胞。更精確而言,本發明係關於用抗原結合受體轉染/轉導之T細胞,其係藉由與治療性抗體之突變Fc域特異性結合/相互作用來募集。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套組,其包含本發明之T細胞及/或核酸分子、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載體,及包含突變Fc域之腫瘤靶向抗體。本發明亦提供T細胞之產生,及T細胞在一種連合腫瘤特異性抗體用於治療特定疾病之方法中的用途,以及包含T細胞及/或治療性抗體的醫藥組合物/藥物,其中T細胞將與包含具有減少Fc受體結合的突變Fc域之治療性腫瘤靶向抗體組合投與。

Description

改良之抗原結合受體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具有減少之Fc受體結合之突變Fc域的抗原結合受體以及表現此等抗原結合受體的T細胞。更精確而言,本發明係關於用抗原結合受體轉染/轉導之T細胞,其藉由特異性結合於治療性抗體之該突變Fc域/與該突變Fc域相互作用來募集。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套組,其包含本發明之該等T細胞及/或核酸分子、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載體及一或多種包含突變Fc域之腫瘤靶向抗體。本發明亦提供T細胞之產生及其在一種用於結合腫瘤特異性抗體治療特定疾病之方法中的用途以及包含T細胞及/或治療性抗體的醫藥組合物/藥物,其中T細胞將與一或多種治療性腫瘤靶向抗體組合投與,該一或多種治療性腫瘤靶向抗體包含具有減少之Fc受體結合的突變Fc域。
授受性T細胞療法(Adoptive T cell therapy;ACT)是使用癌症特異性T細胞之強力治療方法(Rosenberg及Restifo, Science 348(6230) (2015), 62-68)。ACT可使用天然存在之腫瘤特異性細胞或藉由使用T細胞或嵌合抗原受體進行基因工程改造來顯現特異性的T細胞(Rosenberg及Restifo, Science 348(6230) (2015), 62-68)。ACT可成功地治療甚至罹患晚期疾病及以其他方式難以治療之疾病的患者及誘導該等患者疾病之緩解,該等疾病諸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或黑素瘤(Dudley等人,J Clin Oncol 26(32) (2008), 5233-5239;Grupp等人,N Engl J Med 368 (16) (2013), 1509-1518;Kochenderfer等人,J Clin Oncol. (2015) 33(6):540-549, doi: 10.1200/JCO.2014.56.2025. Epub 2014 Aug 25)。 然而,儘管具有驕人的臨床效力,但ACT受到治療相關毒性之限制。用於ACT中之經工程改造之T細胞的特異性及所得中靶(on-target)及脫靶(off-target)效應主要藉由實施於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中之腫瘤靶向抗原結合部分促進。腫瘤抗原之非排他性表現或表現程度之時間性差異可導致嚴重副作用或甚至歸因於治療之不可耐受之毒性而導致ACT之中止。 另外,腫瘤特異性T細胞對於高效腫瘤細胞溶解之可用性視經工程改造之T細胞在活體內之長期存活率及增殖能力而定。另一方面,T細胞在活體內之存活率及增殖可歸因於不可控CAR-T反應之持續而導致不希望的長期效應(Grupp等人2013 N Engl J Med 368(16):1509-18, Maude等人2014 2014 N Engl J Med 371(16):1507-17)。 用於限制嚴重治療相關毒性及改良ACT之安全性的一個方法在於藉由在免疫突觸中引入銜接分子來限制CAR-T細胞之活化及增殖。此等銜接分子包含小分子雙功能(bimodular)開關,例如最近所描述之葉酸-FITC開關(Kim等人J Am Chem Soc 2015; 137:2832-2835)。另一方法包括經人工修飾之抗體,其包含將CAR-T細胞之特異性導引及引導至目標腫瘤細胞的標記(Ma等人PNAS 2016; 113(4):E450-458, Cao等人Angew Chem 2016; 128:1-6, Rogers等人PNAS 2016; 113(4):E459-468, Tamada等人Clin Cancer Res 2012; 18(23):6436-6445)。 然而,現存方法具有若干侷限性。依賴於分子開關之免疫突觸需要引入額外元素,該等元素可能誘發免疫反應或導致非特異性脫靶效應。另外,此等多組分系統之複雜度可限制治療效力及耐受性。另一方面,在現存治療性單株抗體中引入標記結構可影響此等構築體之效力及安全概況。 因此,需要改良目標腫瘤療法、特定而言授受性T細胞療法以便滿足癌症患者之需求。因此,仍需要提供具有潛力之改良方法以改良ACT之安全性及效力且克服以上缺點。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具有減少之Fc受體結合之突變Fc域的抗原結合受體以及表現此等抗原結合受體的T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片段可結晶(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突變Fc域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受體結合減少,特定而言其中該Fc受體為Fcγ受體或新生兒Fc受體(FcRn)。在一個實施例中,Fc受體結合係在25℃下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來量測。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Fab、互換Fab或scFab。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Fab或互換Fab。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錨定跨膜域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跨膜域:CD8、CD3z、FCGR3A、NKG2D、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跨膜域或其片段。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錨定跨膜域為該CD28跨膜域,詳言之其中該錨定跨膜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1。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3z、FCGR3A及NKG2D。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為該CD3z細胞內域之片段,詳言之其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3。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該CD28細胞內域之片段。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該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該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該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3,且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細胞外域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肽連接子包含胺基酸序列GGGGS (SEQ ID NO:17)。在一個實施例中,該錨定跨膜域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連接至協同信號傳導域或信號傳導域。在一個實施例中,該信號傳導域及/或協同信號傳導域視情況經由至少一個肽連接子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片段,其中該scFv片段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C端處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之N端。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或互換Fab片段,其中該Fab或互換Fab片段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重鏈之C端處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之該N端。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協同信號傳導域,其中該協同信號傳導域在N端處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之C端。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其中該刺激信號傳導域在N端處連接至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C端。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非突變親本Fc域為IgG1 Fc域或IgG4 Fc域,特定而言人類IgG1 Fc域。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包含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I253、H310、P331、P329及H435,詳言之其中該胺基酸突變為L234A、L235A、I253A、N297A、H310A、P329G及/或H435A。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包含在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及P329,詳言之胺基酸突變L234A、L235A及P329G (「PGLALA」)。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包含根據EU編號的該胺基酸突變P329G,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γ受體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γ受體結合減少,詳言之其中該Fcγ受體為人類FcγRIIIa及/或FcγRIIa。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包含在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I253、H310及H435,詳言之胺基酸突變I253A、H310A及H435A(「AAA」),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Rn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Rn結合減少。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i)重鏈可變區(VH),其包含: (a)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RYWMN (SEQ ID NO:1); (b) CDR H2胺基酸序列EITPDSSTINYTPSLKD (SEQ ID NO:2);及 (c) CDR H3胺基酸序列PYDYGAWFAS (SEQ ID NO:3);以及 (ii)輕鏈可變區(VL),其包含: (d)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TGAVTTSNYAN (SEQ ID NO:4); (e) CDR L2胺基酸序列GTNKRAP (SEQ ID NO:5);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ALWYSNHWV (SEQ ID NO:6)。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SEQ ID NO:8及SEQ ID NO:32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SEQ ID NO:9及SEQ ID NO:33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8及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9。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其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與選自由SEQ ID NO:7及SEQ ID NO:31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其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其與選自由SEQ ID NO:39及SEQ ID NO:48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以及 b)輕鏈多肽,其與選自由SEQ ID NO:41及SEQ ID NO:50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SEQ ID NO:39;以及 b)輕鏈多肽SEQ ID NO:41。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i)重鏈可變區(VH),其包含: (a)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SYGMS (SEQ ID NO:53); (b) CDR H2胺基酸序列SSGGSY (SEQ ID NO:54);及 (c) CDR H3胺基酸序列LGMITTGYAMDY (SEQ ID NO:55);以及 (ii)輕鏈可變區(VL),其包含: (d)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QTIVHSTGHTYLE (SEQ ID NO:56); (e) CDR L2胺基酸序列KVSNRFS (SEQ ID NO:57);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FQGSHVPYT (SEQ ID NO:58)。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1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2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a)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61;以及 b)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62。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其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9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9。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其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其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9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以及 b)輕鏈多肽,其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1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SEQ ID NO:39;以及 b)輕鏈多肽SEQ ID NO:41。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經分離聚核苷酸,其編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經分離聚核苷酸,其編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重鏈融合多肽或輕鏈多肽。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組合物,其編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編碼重鏈融合多肽之第一經分離聚核苷酸及編碼輕鏈多肽之第二經分離聚核苷酸。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多肽,其由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聚核苷酸或由如本文中所描述之組合物編碼。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載體,特定而言表現載體,其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聚核苷酸。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經轉導T細胞,其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聚核苷酸或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載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經轉導T細胞,其能夠表現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如本文中所描述之經轉導T細胞,其中該經轉導T細胞用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目標抗原之T細胞受體(TCR)共轉導。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 (A)經轉導T細胞,其能夠表現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抗體,其包含突變Fc域; 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 (A)經分離聚核苷酸,其編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抗體,其包含突變Fc域; 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 (A)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該組合物或該載體,其編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抗體,其包含突變Fc域; 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非突變親本Fc域為IgG1 Fc域或IgG4 Fc域,特定而言人類IgG1 Fc域。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突變Fc域,其包含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I253、H310、P331、P329及H435,詳言之其中該胺基酸突變為L234A、L235A、I253A、N297A、H310A、P329G及/或H435A。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包含在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及P329,詳言之胺基酸突變L234A、L235A及P329G (「PGLALA」)。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包含根據EU編號的胺基酸突變P329G。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包含在一位置處第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I253、H310及H435,詳言之胺基酸突變I253A、H310A及H435A(「AAA」)。 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該突變Fc域之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抗原,詳言之其中該抗原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FAP、CEA、p95、BCMA、EpCAM、MSLN、MCSP、HER-1、HER-2、HER-3、CD19、CD20、CD22、CD33、CD38、CD52Flt3、FOLR1、Trop-2、CA-12-5、HLA-DR、MUC-1 (黏蛋白)、A33抗原、PSMA、PSCA、運鐵蛋白受體、TNC (肌腱蛋白)及CA-IX;及/或與人類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MHC)之分子結合的肽。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該突變Fc域之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原: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間皮素(mesothelin;MSLN)、CD20、葉酸受體1 (folate receptor 1;FolR1)及肌腱蛋白(tenascin;TNC)。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套組,其用作藥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或經轉導T細胞,其用作藥物,其中表現該抗原結合受體之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套組,其用於治療惡病。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或經轉導T細胞,其用於治療惡病,其中治療包含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投與表現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惡病係選自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 在一個實施例中,經轉導T細胞來源於自待治療之個體分離動細胞。在一個實施例中,經轉導T細胞並不來源於自待治療之個體分離的細胞。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疾病的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能夠表現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及在投與經轉導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在一個實施例中,T細胞另外自個體分離,且經轉導T細胞藉由用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聚核苷酸、組合物或載體轉導經分離T細胞來產生。在一個實施例中,T細胞用反轉錄病毒或豆狀病毒載體構築體或者用非病毒載體構築體來轉導。在一個實施例中,非病毒載體構築體為睡美人(Sleeping Beauty)小環載體。 在一個實施例中,藉由靜脈內輸注向個體投與經轉導T細胞。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向個體投與之前使經轉導T細胞與抗CD3及/或抗CD28抗體接觸。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向個體投與之前使經轉導T細胞與至少一種細胞介素接觸,較佳地與介白素-2 (IL-2)、介白素-7(IL-7)、介白素-15(IL-15)及/或介白素-21或其變異體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疾病為惡病。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惡病係選自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誘導目標細胞之溶解的方法,包含在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存在下使目標細胞與能夠表現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接觸,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目標細胞為癌細胞。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目標細胞表現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原:FAP、CEA、p95、BCMA、EpCAM、MSLN、MCSP、HER-1、HER-2、HER-3、CD19、CD20、CD22、CD33、CD38、CD52Flt3、FOLR1、Trop-2、CA-12-5、HLA-DR、MUC-1 (黏蛋白)、A33抗原、PSMA、PSCA、運鐵蛋白受體、TNC (肌腱蛋白)及CA-IX。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目標細胞表現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原:癌胚抗原(CEA)、間皮素(MSLN)、CD20、葉酸受體1 (FolR1)及肌腱蛋白(TNC)。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聚核苷酸或經轉導T細胞用於製造藥物。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藥物用於治療惡病。
定義 除非下文中另外定義,否則術語在本文中的使用如此項技術一般所用。 「活化Fc受體」為一種Fc受體,其與抗體之Fc域接合之後,引發信號傳導事件,該等事件刺激攜帶受體之細胞執行效應功能。人類活化Fc受體包括FcγRIIIa (CD16a)、FcγRI (CD64)、FcγRIIa (CD32)及FcαRI (CD89)。 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為引起免疫效應細胞溶解抗體塗佈之目標細胞的免疫機制。目標細胞為包含Fc區之抗體或其衍生物特異性結合(一般經由Fc區的N端之蛋白質部分結合)的細胞。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降低之ADCC」定義為在圍繞目標細胞之介質中、在指定的抗體濃度下、在指定時間內、藉由上文所定義之ADCC機制溶解之目標細胞的數目減少,及/或在圍繞目標細胞之介質中、在指定時間內、藉由ADCC機制達成指定數目個目標細胞溶解所需的抗體濃度增加。ADCC之降低係相對於由同類型宿主細胞使用相同的標準生產、純化、調配及儲存方法(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所產生、但尚未突變之相同抗體介導的ADCC而言。舉例而言,Fc域中包含降低ADCC之胺基酸突變的抗體所介導之ADCC降低係相對於Fc域中無此胺基酸突變之相同抗體所介導的ADCC而言。適於量測ADCC的分析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參見例如PCT公開案第WO 2006/082515號或PCT公開案第WO 2012/130831號)。 「有效量」之藥劑(例如,抗體)係指引起其所投與至的細胞或組織之生理變化所必需的量。 「親和力」係指分子(例如受體)之單一結合位點與其結合搭配物(例如配位體)之間非共價相互作用力的總和。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如本文所用,「結合親和力」係指反映結合對成員(例如抗原結合部分與抗原,及/或受體與其配位體)之間的1:1相互作用的固有結合親和力。分子X對其搭配物Y的親和力一般可由解離常數(KD )表示,解離常數為解離速率常數與結合速率常數(分別為koff 及kon )之比率。因此,等效親和力可包含不同速率常數,只要速率常數之比率保持相同即可。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公認方法(包括本文所描述之該等方法)來量測親和力。用於量測親和力之較佳方法為表面電漿子共振(SPR),且用於量測之較佳溫度為25℃。 術語「胺基酸」係指天然存在及合成之胺基酸,以及以類似於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的方式發揮功能的胺基酸類似物及胺基酸模擬物。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為由遺傳密碼編碼之胺基酸以及之後經修飾之彼等胺基酸,例如羥基脯胺酸、γ-羧基麩胺酸及O-磷絲胺酸。胺基酸類似物係指具有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相同之基本化學結構(亦即與氫、羧基、胺基及R基團結合之α碳)之化合物,例如高絲胺酸、正白胺酸、甲硫胺酸亞碸、甲硫胺酸甲基鋶。此等類似物具有經修飾之R基團(例如正白胺酸)或經修飾之肽主鏈,但保留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相同之基本化學結構。胺基酸模擬物係指具有與胺基酸之一般化學結構不同之結構,但以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類似之方式發揮功能的化合物。胺基酸在本文中可由其通常已知之三字母符號或由IUPAC-IUB生物化學命名法委員會(Biochemical Nomenclature Commission)所推薦之單字母符號來提及。 如本文所用,術語「胺基酸突變」意欲涵蓋胺基酸取代、缺失、插入及修飾。可進行取代、缺失、插入及修飾之任何組合以獲得最終構築體,其限制條件為最終構築體具有所需特徵(例如減少之Fc受體結合)。胺基酸序列缺失及插入包括胺基酸之胺基端及/或羧基端缺失及插入。特定胺基酸突變為胺基酸取代。出於改變例如Fc區之結合特徵之目的,尤佳的為非保守胺基酸取代,亦即用具有不同結構及/或化學特性之一個胺基酸置換另一胺基酸。胺基酸取代包括經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置換或經二十種標準胺基酸之天然存在之胺基酸衍生物(例如4-羥基脯胺酸、3-甲基組胺酸、鳥胺酸、高絲胺酸、5-羥基離胺酸)置換。胺基酸突變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遺傳學或化學方法產生。遺傳學方法可包括定點突變誘發、PCR、基因合成及類似方法。預期藉由除基因工程改造之外的諸如化學修飾方法改變胺基酸側鏈基團的方法亦可為適用的。本文中可使用各種名稱表示相同的胺基酸突變。舉例而言,將Fc域之位置329之脯胺酸取代為甘胺酸可表示為329G、G329、G329 、P329G或Pro329Gly。 術語「抗體」在本文中以最廣泛意義使用且涵蓋各種抗體結構,包括(但不限於)單株抗體、多株抗體及抗體片段,只要其展現所需抗原結合活性即可。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抗體係指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以及此等免疫球蛋白分子之部分。另外,該術語如本文所論述係指經修飾之及/或經改變之抗體分子,尤其係指突變抗體分子。該術語亦係指以重組方式或合成方式產生/合成之抗體。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抗體可與術語免疫球蛋白互換使用。 「抗體片段」係指除完整抗體之外的分子,其包含完整抗體之一部分,結合完整抗體所結合之抗原。抗體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Fv、Fab、Fab'、Fab'-SH、F(ab')2 、雙功能抗體、線性抗體、單鏈抗體分子(例如scFv)及單域抗體。關於某些抗體片段之綜述,參見Hudson等人, Nat Med 9, 129-134 (2003)。關於scFv片段之綜述,參見例如Plückthun, 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第113卷, Rosenburg及Moore編,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第269-315頁 (1994);亦參見WO93/16185;及美國專利第5,571,894號及第5,587,458號。雙功能抗體為其中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可為二價或雙特異性之抗體片段。參見例如EP 404,097;WO 1993/01161;Hudson等人, Nat Med 9, 129-134 (2003);及Hollinger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 6444-6448 (1993)。三功能抗體及四功能抗體亦描述於Hudson等人, Nat Med 9, 129-134 (2003)中。單域抗體為包含抗體之重鏈可變域之全部或一部分或輕鏈可變域之全部或一部分的抗體片段(Domantis, Inc., Waltham, MA;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248,516 B1號)。抗體片段可藉由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技術製得,包括(但不限於)蛋白水解消化完整抗體以及藉由重組宿主細胞(例如大腸桿菌或噬菌體)產生。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抗原結合分子」在其最廣泛的意義上係指特異性結合抗原性決定子的分子。抗原結合分子之實例為免疫球蛋白及其衍生物(例如片段)以及抗原結合受體及其衍生物。 如本文所用,術語「抗原結合部分」係指特異性結合於抗原決定子的多肽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將其所連接之實體(例如,免疫球蛋白或抗原結合受體)引導至目標位點,例如引導至攜帶抗原決定子之特定類型的腫瘤細胞或腫瘤基質或引導至結合於腫瘤細胞上之抗原決定子的免疫球蛋白。在另一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經由其目標抗原活化信號傳導,例如在抗原決定子結合於T細胞上之抗原結合受體時激活信號傳導。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抗原結合部分可如本文中進一步定義包括在抗體及其片段中以及抗原結合受體及其片段中。抗原結合部分包括抗原結合域,該抗原結合域包含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及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區。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可包含在本文中進一步定義且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免疫球蛋白恆定區。適用的重鏈恆定區包括五種同型中之任一者:α、δ、ε、γ或μ。適用的輕鏈恆定區包括兩種同型中之任一者:κ及λ。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抗原結合受體」係指抗原結合分子,該抗原結合分子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抗原結合受體可由來自不同來源的多肽部分構成。因此,其亦可被理解為「融合蛋白」及/或「嵌合蛋白」 通常,融合蛋白為經由最初為單獨之蛋白質指定遺傳密碼的兩個或大於兩個基因(或較佳地cDNA)之接合產生的蛋白質。此融合基因(或融合cDNA)之轉譯產生較佳地自原始蛋白質中之每一者衍生之具有功能特性的單一多肽。重組融合蛋白藉由用於生物研究或療法中之重組DNA技術來人工地產生。本文於下方描述關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另外細節。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CAR(嵌合抗原受體)被理解為包含細胞外部分之抗原結合受體,該細胞外部分包含藉由間隔序列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抗原結合部分,該錨定跨膜域自身融合於CD3z及CD28細胞內信號傳導域。 「抗原結合位點」係指提供與抗原之相互作用的抗原結合分子之位點,亦即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舉例而言,抗體或抗原結合受體之抗原結合位點包含來自互補決定區(CDR)之胺基酸殘基。原生免疫球蛋白分子通常具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Fab或scFv分子通常具有單個抗原結合位點。 術語「抗原結合域」係指抗體或抗原結合受體的部分,其包含特異性結合於抗原之部分或整體且與抗原之部分或整體互補的區域。抗原結合域可由例如一或多個免疫球蛋白可變域(亦被稱作可變區)提供。特定而言,抗原結合域包含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區(VL)及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VH)。 術語「可變區」或「可變域」係指免疫球蛋白重鏈或輕鏈的參與結合抗原之域。原生抗體之重鏈及輕鏈(分別為VH及VL)之可變域一般具有類似的結構,其中各域包含四個保守構架區(FR)及三個高變區(HVR)。參見例如Kindt等人, Kuby Immunology, 第6版, W.H. Freeman and Co, 第91頁 (2007)。單一VH或VL域通常足以賦予抗原結合特異性。 如本文所用,術語「ATD」係指「錨定跨膜域」,其定義能夠整合於細胞之細胞膜中之多肽鏈段。ATD可融合於其他細胞外及/或細胞內多肽域,其中此等細胞外及/或細胞內多肽域同樣將受限於細胞膜。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中,ATD賦予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膜結合及限制。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至少一個ATD以及包含有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另外,ATD可融合於其他細胞內信號傳導域。 如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上下文中所用,術語「結合於」定義「抗原相互作用位點」及抗原彼此之結合(相互作用)。術語「抗原相互作用位點」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定義多肽之基元,其展示與特異性抗原或抗原之特異性基團(亦即突變Fc域)的特異性相互作用能力。該結合/相互作用亦被理解為定義「特異性識別」。術語「特異性識別」根據本發明意謂抗原結合受體能夠與如本文所定義之經修飾之分子特異性相互作用及/或特異性結合於該分子而並不識別未經修飾之分子。抗原結合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可識別同一分子上之不同抗原決定基、與該等抗原決定基相互作用及/或結合於該等抗原決定基。此術語係指抗原結合受體之特異性,亦即,其區分如本文所定義之經修飾之分子的特異性區域、亦即突變Fc域的能力。抗原相互作用位點與其特異性抗原之特定相互作用可引起信號之起始,例如歸因於誘導包含抗原之多肽的構形變化、包含抗原之多肽的低聚合、抗原結合受體之低聚合等。因此,抗原相互作用位點之胺基酸序列中的特定基元及抗原由於其一級、二級或三級結構以及該結構之二次修飾之結果而結合於彼此。因此,術語結合於不僅關於線性抗原決定基亦可關於構形抗原決定基、結構抗原決定基或由目標分子之兩個區域或其部分組成之非連續抗原決定基。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構形抗原決定基由一級序列中分離的兩個或大於兩個離散胺基酸序列定義,該等離散胺基酸序列在多肽摺疊成原生蛋白時在分子表面上結合(Sela, Science 166 (1969), 1365及Laver, Cell 61 (1990), 553-536)。此外,術語「結合於」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與術語「與…相互作用」互換使用。抗原結合受體或抗體的抗原結合部分(例如,Fab或scFv域)結合於特異性目標抗原決定子的能力可經由酶聯免疫吸附分析(ELISA)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之其他技術量測,例如表面電漿子共振(SPR)技術(在BIAcore儀器上分析) (Liljeblad等人,Glyco J 17, 323-329 (2000)),及傳統的結合分析(Heeley, Endocr Res 28, 217-229 (2002))。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與無關蛋白之結合程度小於抗原結合部分與目標抗原之結合的約10%,詳言之藉由SPR所量測。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於目標抗原之抗原結合部分具有以下解離常數(KD ):≤ 1 μ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 (例如,10- 8 M或低於10- 8 M,例如10- 8 M至10- 13 M,例如10- 9 M至10- 13 M)。如根據本發明使用之術語「特異性結合」意謂本發明之分子並不或基本上不與具有類似結構之(多)肽(亦即不與非突變親本Fc域)交叉反應,其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因此,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可例如藉由評定一組抗原結合部分在習知條件下(參見例如Harlow及Lane,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8)及Using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99))與相關突變Fc域以及親本非突變Fc域之結合來測試所研究的一組構築體之交叉反應性。僅結合於相關突變Fc域但並不或基本上不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彼等構築體(亦即Fab片段、scFvs及類似者)被視為對相關突變Fc域具有特異性且經選擇用於根據本文所提供之方法的進一步研究。此等方法可包含尤其關於結構上及/或功能上密切相關之Fc域的結合研究、阻斷研究及競爭研究。結合研究亦包含FACS分析、表面電漿子共振(SPR,例如使用BIAcore®)、分析性超速離心、等溫滴定熱量測定、螢光各向異性、螢光譜學或放射性標記配位體結合分析。 如本文所採用之術語「CDR」係指「互補決定區」,其為此項技術中熟知。CDR為決定分子之特異性且與特異性配位體接觸的免疫球蛋白或抗原結合受體之部分。CDR為分子之最可變部分且促成此等分子之抗原結合多樣性。各V域中存在三個CDR區:CDR1、CDR2及CDR3。CDR-H描繪可變重鏈之CDR區,且CDR-L係指可變輕鏈之CDR區。VH意謂可變重鏈,且VL意謂可變輕鏈。Ig源性區之CDR區可如「Kabat」(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NIH公開案第91-3242號,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1);Chothia J. Mol. Biol. 196 (1987), 901-917)或「Chothia」(Nature 342 (1989),877-883)中所描述來測定。 術語「CD3z」係指T細胞表面醣蛋白CD3 ζ鏈,亦稱為「T細胞受體T3 ζ鏈」及「CD247」。 術語「嵌合抗原受體」或「嵌合受體」或「CAR」係指由抗原結合部分(例如,單鏈抗體域)之細胞外部分構成的抗原結合受體,該抗原結合部分藉由間隔序列融合於CD3z及CD28細胞內信號傳導域。本發明另外提供其中抗原結合部分為Fab或互換Fab片段的抗原結合受體。術語「CAR」以其最廣泛形式理解為包含由細胞外部分構成的抗原結合受體,該細胞外部分包含視情況經由一或若干肽連接子融合於CD3z及其片段以及CD28及其片段的抗原結合部分。 抗體或免疫球蛋白之「類別」係指其重鏈所具有之恆定域或恆定區的類型。抗體存在五種主要類別:IgA、IgD、IgE、IgG及IgM,且其中若干者可進一步劃分成亞類(同型),例如IgG1 、IgG2 、IgG3 、IgG4 、IgA1 及IgA2 。對應於不同類別之免疫球蛋白的重鏈恆定域分別稱為α、δ、ε、γ及μ。 「互換型Fab分子」(亦稱為「互換Fab」或「互換型Fab片段」)意謂其中Fab重鏈及輕鏈之可變區或恆定區交換的Fab分子,亦即互換Fab片段包含由輕鏈可變區及重鏈恆定區構成的肽鏈及由重鏈可變區及輕鏈恆定區構成的肽鏈。為清楚起見,在其中Fab輕鏈及Fab重鏈之可變區交換的互換Fab片段中,包含重鏈恆定區之肽鏈在本文中被稱作互換型Fab分子之重鏈。反之,在其中Fab輕鏈及Fab重鏈之恆定區交換的互換Fab片段中,包含重鏈可變區之肽鏈在本文中被稱作互換Fab片段之重鏈。因此,互換Fab片段包含由重鏈可變區及輕鏈恆定區(VH-CL)構成的重鏈或輕鏈及由輕鏈可變區及重鏈恆定區(VL-CH1)構成的重鏈或輕鏈。與此相反,「習知Fab」分子意謂呈其天然型式之Fab分子,亦即包含由重鏈可變區及恆定區(VH-CH1)構成的重鏈及由輕鏈可變區及恆定區(VL-CL)構成的輕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CSD」係指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 術語「效應功能」係指可歸因於抗體之Fc區之彼等生物活性,其因抗體同型而異。抗體效應功能之實例包括:C1q結合及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Fc受體結合、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ADCP)、細胞介素分泌、免疫複合體介導之抗原呈遞細胞抗原攝入、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下調及B細胞活化。 如本文所用,術語「工程改造(engineer/engineered/engineering)」被視為包括任何肽主鏈操縱或天然存在或重組多肽或其片段之轉譯後修飾。工程改造包括胺基酸序列、糖基化模式或個別胺基酸之側鏈基團之修飾,以及此等方法之組合。 術語「表現卡匣」係指以重組或合成方式產生之聚核苷酸,其具有允許目標細胞中之特定核酸發生轉錄的一系列特定核酸元件。重組表現卡匣可結合於質體、染色體、粒線體DNA、質體DNA、病毒或核酸片段中。通常,表現載體之重組表現卡匣部分包括待轉錄的核酸序列及啟動子,以及其他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表現卡匣包含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分子或其片段的聚核苷酸序列。 「Fab分子」係指由抗原結合分子的重鏈(「Fab重鏈」)之VH及CH1域及輕鏈(「Fab輕鏈」)之VL及CL域組成的蛋白質。 本文術語「Fc域」或「Fc區」用於定義含有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的免疫球蛋白重鏈之C端區。該術語包括原生序列Fc區及變異Fc區。雖然IgG重鏈之Fc區的邊界可能稍微變化,但人類IgG重鏈Fc區通常定義為自Cys226或自Pro230延伸至重鏈之羧基端。然而,Fc區之C端離胺酸(Lys447)可存在或可不存在。除非本文另外說明,否則Fc區或恆定區中胺基酸殘基之編號係依據「EU編號」系統,亦稱為EU索引,如Kabat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第5版 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91中所描述。如本文所用,Fc域之亞單元係指形成二聚Fc域之兩個多肽中之一者,亦即包含免疫球蛋白重鏈之C端恆定區的多肽,其能夠穩定自結合。舉例而言,IgG Fc域之亞單元包含IgG CH2及IgG CH3恆定域。 「構架」或「FR」係指除高變區(HVR)殘基之外的可變域殘基。可變域之FR一般由四個FR域組成:FR1、FR2、FR3及FR4。因此,在VH (或VL)中,HVR及FR序列一般依以下序列呈現:FR1-H1(L1)-FR2-H2(L2)-FR3-H3(L3)-FR4。 術語「全長抗體」表示由兩個「全長抗體重鏈」及兩個「全長抗體輕鏈」組成的抗體。「全長抗體重鏈」為在N端至C端方向上由抗體重鏈可變域(VH)、抗體恆定重鏈域1 (CH1)、抗體鉸鏈區(HR)、抗體重鏈恆定域2 (CH2)及抗體重鏈恆定域3 (CH3) (縮寫為VH-CH1-HR-CH2-CH3)以及在子類別IgE之抗體的情況下可選的抗體重鏈恆定域4 (CH4)組成的多肽。較佳地,「全長抗體重鏈」為在N端至C端方向上由VH、CH1、HR、CH2及CH3組成的多肽。「全長抗體輕鏈」為在N端至C端方向上由抗體輕鏈可變域(VL)及抗體輕鏈恆定域(CL)組成的多肽(縮寫為VL-CL)。抗體輕鏈恆定域(CL)可為κ或λ。兩個全長抗體鏈經由CL域與CH1域之間的及全長抗體重鏈之鉸鏈區之間的多肽間二硫鍵連接在一起。典型的全長抗體之實例為天然抗體,如IgG(例如,IgG 1及IgG2)、IgM、IgA、IgD及IgE。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全長抗體可來自單一物種,例如人類,或其可為嵌合或人類化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全長抗體(亦即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包含各由VH及VL對形成之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其皆特異性結合於相同抗原。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全長抗體包含各由VH及VL對形成之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其中兩個抗原結合位點結合於不同抗原,例如其中抗體為雙特異性的。該全長抗體之重鏈或輕鏈的C端表示該重鏈或輕鏈的C端處之最末胺基酸。 「融合」意謂該等組分(例如,Fab及跨膜域)藉由肽鍵直接或經由一或多個肽連接子而連接。 術語「宿主細胞」、「宿主細胞株」及「宿主細胞培養物」可互換使用且係指已引入外源核酸之細胞,包括此類細胞之後代。宿主細胞包括「轉型體」及「經轉型細胞」,其包括初級轉型細胞及自其衍生之後代(不考慮繼代次數)。後代之核酸含量與母細胞可能不完全相同,而是可能含有突變。本文包括針對原始轉型細胞篩選或選擇具有相同功能或生物活性之突變型後代。宿主細胞為可用以產生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的任何類型的細胞系統。宿主細胞包括培養細胞,例如哺乳動物培養細胞,諸如CHO細胞、BHK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YO骨髓瘤細胞、P3X63小鼠骨髓瘤細胞、PER細胞、PER.C6細胞或融合瘤細胞、酵母細胞、昆蟲細胞及植物細胞(僅舉數例),且亦包括基因轉殖動物、基因轉殖植物或培養植物或動物組織內所含的細胞。 如本文所用,術語「高變區」或「HVR」係指抗體可變域中在序列上具有高變性及/或形成結構上定義之環(「高變環」)的各區域。通常,原生四鏈抗體包含六個HVR;三個位於VH中(H1、H2、H3),且三個位於VL中(L1、L2、L3)。HVR一般包含來自高變環及/或來自互補決定區(CDR)的胺基酸殘基,後者具有最高的序列可變性及/或與抗原識別相關。除VH中之CDR1以外,CDR一般包含形成高變環之胺基酸殘基。高變區(HVR)亦稱為互補決定區(CDR),且此等術語在本文中、在提及形成抗原結合區之可變區之部分時可互換使用。此特定區已由Kabat等人U.S. Dep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1983)及Chothia等人J Mol Biol 196:901-917 (1987)描述,其中該等定義在彼此對照比較時包括胺基酸殘基之重疊或子集。儘管如此,涉及抗體及/或抗原結合受體或其變異體之CDR的定義的應用意欲在本文所定義及使用的術語之範疇內。涵蓋以上所引用參考文獻中之每一者所定義的CDR的適當胺基酸殘基如下闡述於表1中作為比較。涵蓋特定CDR的確切殘基數目將視CDR序列及大小而變。在抗體之可變區胺基酸序列指定的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常規方式測定哪些殘基包含特定CDR。 表1. CDR定義1 1 表1中之所有CDR定義之編號均根據Kabat等人所闡述之編號約定(參見下文)。2 如表1中所用之含有小寫字母「b」的「AbM」係指如藉由Oxford Molecular之「AbM」抗體模型化軟體所定義的CDR。 Kabat等人亦定義適用於任何抗體的可變區序列編號系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將此Kabat編號系統明確地分配給任何可變區序列,而不依賴於除序列本身以外的任何實驗資料。如本文所用,「Kabat編號」係指由Kabat等人, U.S. Dep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Sequence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1983)所闡述之編號系統。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提及抗原結合部分可變區中之特異性胺基酸殘基位置的編號係根據Kabat編號系統。序列表之多肽序列並非根據Kabat編號系統編號。然而,將序列表之序列編號轉換為Kabat編號完全屬於熟習此項技術者之普通技能範圍內。 「個體(individual/subject)」為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包括(但不限於)家養動物(例如牛、羊、貓、狗及馬)、靈長類動物(例如人類及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諸如猴)、家兔及嚙齒動物(例如小鼠及大鼠)。特定而言,個體為人類。 「經分離核酸」分子或聚核苷酸意指已自原生環境中移除的核酸分子、DNA或RNA。舉例而言,出於本發明之目的,編碼載體中所含之多肽的重組聚核苷酸視為經分離。分經分離聚核苷酸之其他實例包括異源宿主細胞中所維持的重組聚核苷酸或溶液中(部分或基本上)經純化之聚核苷酸。經分離聚核苷酸包括通常含有聚核苷酸分子之細胞中所含的聚核苷酸分子,但聚核苷酸分子存在於染色體外或與其天然染色體位置不同之染色體位置處。經分離RNA分子包括本發明之活體內或活體外RNA轉錄物,以及正股及負股形式,及雙股形式。根據本發明之經分離聚核苷酸或核酸進一步包括以合成方式產生的此類分子。另外,聚核苷酸或核酸可為或可包括調節元件,諸如啟動子、核糖體結合位點或轉錄終止子。 一種核酸或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與本發明之參考核苷酸序列至少例如95%「一致」意指該聚核苷酸之核苷酸序列與參考序列一致,但該聚核苷酸序列相對於參考核苷酸序列可每100個核苷酸中包括至多五個點突變。換言之,為了獲得核苷酸序列與參考核苷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聚核苷酸,參考序列中至多5%的核苷酸可缺失或經另一核苷酸取代,或參考序列中可插入佔參考序列核苷酸總數至多5%的多個核苷酸。參考序列之此等改變可發生於參考核苷酸序列之5'或3'端位置或此等末端位置之間的任何位置,此等位置個別地散佈於參考序列中之殘基中或參考序列內之一或多個相鄰基團中。實際情況是,可使用諸如下文關於多肽所論述之電腦程式的已知電腦程式(例如,ALIGN-2)以習知方式測定任何特定聚核苷酸序列是否與本發明之核苷酸序列至少80%、85%、90%、95%、96%、97%、98%或99%一致。 「經分離多肽」或其變異體或衍生物意指不處於天然環境下的多肽。不需要特定的純化程度。舉例而言,經分離多肽可自其原生或天然環境中移除。出於本發明之目的,宿主細胞中所表現之重組產生型多肽及蛋白質被視為經分離,已藉由任何合適技術分離、分級分離或部分或基本上純化的原生或重組多肽亦視為經分離。 相對於參考多肽序列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定義為在比對參考多肽序列與候選序列且必要時引入空位以達成最大序列一致性百分比之後,且在不將任何保守取代視為序列一致性之一部分的情況下,候選序列中與參考多肽序列中之胺基酸殘基一致的胺基酸殘基之百分比。出於測定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目的之比對可以此項技術中之技能範圍內的各種方式達成,例如使用公開可獲得之電腦軟體,諸如BLAST、BLAST-2、ALIGN或Megalign (DNASTAR)軟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測定適用於比對序列之參數,包括在所比較序列之全長內達成最大比對所需的任何演算法。然而,出於本文之目的,使用序列比較電腦程式ALIGN-2產生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值。ALIGN-2序列比較電腦程式由Genentech, Inc.設計,且原始程式碼已在U.S. Copyright Office, Washington D.C., 20559申請使用者文檔,其在此註冊在美國版權註冊第TXU510087號下。ALIGN-2程式可公開獲自Genentech, Inc., South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或可自原始程式碼編輯。ALIGN-2程式經編輯可用於UNIX作業系統,包括數位UNIX V4.0D。所有序列比較參數均由ALIGN-2程式設定且不變化。在採用ALIGN-2進行胺基酸序列比較之情形下,指定胺基酸序列A與指定胺基酸序列B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或者,其可表述為與指定胺基酸序列B具有或包含一定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的指定胺基酸序列A)如下計算: 100乘以分率X/Y 其中X為在A與B之比對程式中藉由序列比對程式ALIGN-2評為一致匹配之胺基酸殘基之數目,且其中Y為B中之胺基酸殘基之總數目。應瞭解,在胺基酸序列A之長度與胺基酸序列B之長度不相等之情況下,A相對於B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與B相對於A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將不相等。除非另外特定陳述,否則本文所用之所有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值係如剛剛前一段落中所描述使用ALIGN-2電腦程式獲得。 術語「核酸分子」係指聚核苷酸所包含的包含嘌呤鹼及嘧啶鹼之鹼的序列,其中該等鹼表示核酸分子之一級結構。本文中,術語核酸分子包括DNA、cDNA、基因組DNA、RNA、DNA之合成形式及包含此等分子中之兩者或多者的混合聚合物。另外,術語核酸分子包括正義股及反義股兩者。此外,本文描述之核酸分子可含有非天然或衍生核苷酸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瞭解。 術語「藥品說明書」用以指通常包括於治療性產品之商業包裝中的說明,其含有關於與使用此類治療性產品有關之適應症、用法、劑量、投與、組合療法、禁忌及/或警告的資訊。 術語「醫藥組合物」係指所呈形式允許其中所含活性成分之生物活性有效發揮,且不含對調配物將投與之個體具有不可接受毒性之其他組分的製劑。醫藥組合物通常包含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係指醫藥組合物中除活性成分之外的對個體無毒的成分。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但不限於)緩衝劑、賦形劑、穩定劑或防腐劑。 如本文所用,術語「多肽」係指由單體(胺基酸)經醯胺鍵(亦稱為肽鍵)線性連接而構成之分子。術語「多肽」係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胺基酸之任何鏈,且並非指產物之特定長度。因此,多肽之定義內包括肽、二肽、三肽、寡肽、蛋白質、胺基酸鏈或用於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胺基酸之鏈的任何其他術語,且可使用術語多肽替代此等術語中的任一者,或術語多肽可與此等術語中的任一者互換使用。術語多肽亦意指多肽之表現後修飾產物,包括(但不限於)糖基化、乙醯化、磷酸化、醯胺化、藉由已知保護/阻斷基團衍生化、蛋白水解分裂或藉由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修飾。多肽可衍生自天然生物學來源或藉由重組技術產生,但不一定自指定的核酸序列轉譯而成。其可以任何方式產生,包括化學合成。本發明之多肽之大小可為約3個或3個以上、5個或5個以上、10個或10個以上、20個或20個以上、25個或25個以上、50個或50個以上、75個或75個以上、100個或100個以上、200個或200個以上、500個或500個以上、1,000個或1,000個以上或者2,000個或2,000個以上胺基酸。多肽可具有定義的三維結構,但其不一定具有此類結構。具有定義之三維結構的多肽稱為摺疊的,且不具有定義之三維結構、而是可採用許多不同構形的多肽稱為展開的。 術語「聚核苷酸」係指經分離之核酸分子或構築體,例如信使RNA (mRNA)、病毒源性RNA或質體DNA (pDNA)。聚核苷酸可包含習知磷酸二酯鍵或非習知鍵(例如醯胺鍵,諸如在肽核酸(PNA)中所發現)。術語核酸分子係指聚核苷酸中存在之任一或多個核酸區段,例如DNA或RNA片段。 「減少之結合」(例如減少的Fc受體結合)係指相應相互作用的親和力降低,如藉由例如SPR所量測。為清楚起見,該術語亦包括親和力降低至零(或低於分析方法之偵測極限),亦即相互作用完全消除。反之,「增強的結合」係指相應相互作用的結合親和力增強。 術語「調節序列」係指影響所連接之編碼序列之表現所需的DNA序列。此類控制序列之性質視宿主生物體而不同。在原核生物中,控制序列一般包括啟動子、核糖體結合位點及終止子。在真核生物中,控制序列一般包括啟動子、終止子且在一些情況下包括強化子、反式活化子或轉錄因子。術語「控制序列」在最低限度下意欲包括表現需要存在之所有組分且亦可包括額外有利組分。 如本文所用,術語「單鏈」係指包含胺基酸單體經肽鍵線性連接而成的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中之一者為scFv片段,亦即藉由肽連接子連接之VH域及VL域。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中之一者為單鏈Fab分子,亦即其中Fab輕鏈及Fab重鏈經肽連接子連接形成單一肽鏈的Fab分子。在一個特定的此類實施例中,單鏈Fab分子中的Fab輕鏈之C端連接至Fab重鏈之N端。 如本文所用,術語「SSD」係指刺激信號傳導域。 如本文所用,「治療(treatment)」(及其文法變化形式,諸如「治療(treat)」或「治療(treating)」)係指嘗試改變所治療個體之疾病之自然過程的臨床介入且可出於預防或在臨床病理學過程中進行。所需治療效應包括(但不限於)預防疾病發生或復發,緩解症狀,減輕疾病之任何直接或間接病理性結果,預防癌轉移,減緩疾病進程速率,改善或緩和疾病病況及緩解或改良預後。在一些實施例中,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細胞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一起用於延遲疾病發展或減緩疾病進展。 如本文所用,術語「目標抗原決定子」與「目標抗原」、「目標抗原決定基」及「目標細胞抗原」同義且係指多肽大分子上的位點(例如相連胺基酸鏈段或由非相連胺基酸之不同區組成的構形組態),該位點由抗體結合,從而形成抗原結合部分-抗原複合體。適用的抗原決定子可發現於例如腫瘤細胞表面上、病毒所感染細胞之表面上、其他病變細胞表面上、免疫細胞表面上、游離於血清中及/或細胞外基質(ECM)中。除非另有指示,否則本文中稱為抗原的蛋白質(例如CD20、CEA、FAP、TNC)可為來自任何脊椎動物來源(包括哺乳動物,諸如靈長類動物(例如人類)及嚙齒動物(例如小鼠及大鼠))之蛋白質的任何原生形式。在一特定實施例中,目標抗原為人類蛋白。在本文中提及特異性目標蛋白之情況下,該術語涵蓋「全長」未處理目標蛋白以及由處理目標細胞產生之目標蛋白的任何形式。該術語亦涵蓋天然存在之目標蛋白變異體,例如剪接變異體或對偶基因變異體。用作抗原之例示性人類目標蛋白包括(但不限於):CD20、CEA、FAP、TNC、MSLN、FolR1、HER1及HER2。抗體結合於特異性目標抗原決定子之能力可經由酶聯結免疫吸附分析(ELISA)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之其他技術量測,例如表面電漿子共振(SPR)技術(於BIAcore儀器上分析)(Liljeblad等人, Glyco J 17, 323-329 (2000))及傳統結合分析(Heeley, Endocr Res 28, 217-229 (2002))。在一個實施例中,抗體與無關蛋白之結合程度小於抗體與目標抗原之結合的約10%,如例如藉由SPR所量測。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以以下親和力解離常數(KD )結合於目標抗原:≤ 1 μ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 (例如,10- 8 M或低於10- 8 M,例如10- 8 M至10- 13 M,例如10- 9 M至10- 13 M)。 根據本發明的「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亦即治療性抗體,可能具有一個、兩個、三個或三個以上結合域且可為單特異性、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的。該等抗體可為來自單一物種的全長抗體,或經嵌合或人類化。對於具有兩個以上抗原結合域的抗體,一些結合域可相同及/或具有相同特異性。 如本文所用,「T細胞活化」係指T淋巴細胞(特定而言,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的一或多種細胞反應,選自:增殖、分化、細胞介素分泌、細胞毒性效應分子釋放、細胞毒性活性及活化標誌物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能夠誘導T細胞活化。適於量測T細胞活化的分析在本文所描述之技術中已知。 根據本發明,術語「T細胞受體」或「TCR」為此項技術中眾所周知。詳言之,本文之術語「T細胞受體」係指任何T細胞受體,其限制條件為滿足以下三個準則:(i)腫瘤特異性,(ii)識別(大多數)腫瘤細胞,此意謂抗原或目標應表現在(大多數)腫瘤細胞中,及(iii)TCR匹配待治療個體的HLA類型。在此上下文中,滿足上文所提及之三個準則的合適T細胞受體為此項技術中已知,諸如識別NY-ESO-1 (序列資訊參見例如PCT/GB2005/001924)及/或HER2neu (序列資訊參見WO-A1 2011/0280894)之受體。 藥劑(例如醫藥組合物)之「治療有效量」係指在劑量上及對於所需時段有效以達成所需治療性或預防性結果的量。舉例而言,治療有效量之藥劑可消除、減少、延遲、最小化或預防疾病之副作用。 術語「載體」或「表現載體」與「表現構築體」同義且係指用於引入特定基因且引導該基因表現的DNA分子,該DNA分子與該基因在目標細胞中可操作地連接。該術語包括呈自我複製核酸結構之載體以及結合其已引入之宿主細胞之基因組中的載體。本發明之表現載體包含表現卡匣。表現載體允許大量的穩定mRNA之轉錄。一旦表現載體進入目標細胞內,則藉由細胞轉錄及/或轉譯機構產生由基因編碼的核糖核酸分子或蛋白質。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表現載體包含表現卡匣,該表現卡匣包含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或其片段的聚核苷酸序列。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 Fc 之抗原結合受體 本發明係關於能夠特異性結合於抗體(亦即靶向癌細胞之治療性抗體)之突變Fc域的抗原結合受體。詳言之,本發明係關於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包含有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親本非突變Fc域的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在較佳實施例中,突變Fc域相較於非突變親本Fc域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其中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相較於非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減少。在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包含有至少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親本非突變Fc域,其中突變Fc域相較於非突變親本Fc域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取代:L234、L235、I253、H310、P331、P329及H435,特定而言其中胺基酸突變為L234A、L235A、I253A、N297A、H310A、P329G及/或H435A,其中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相較於非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減少。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胺基酸突變為P329G,其中如在25℃下藉由SPR所量測,Fcγ受體結合減少。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等胺基酸突變為I253A、H310A及H435A,其中如在25℃下藉由SPR所量測,新生兒Fc受體(FcRn)結合減少。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T細胞(諸如CD8+ T細胞、CD4+ T細胞、CD3+ T細胞、γδ T細胞或天然殺手(NK) 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用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轉導,及其藉由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分子(例如治療性抗體)(例如)至腫瘤的目標募集。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腫瘤細胞表面上天然存在之腫瘤特異性抗原。 如隨附實例中所展示,作為本發明概念之驗證,根據本發明的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的抗原結合受體pETR17096 (由展示於SEQ ID NO:19中之DNA序列編碼的SEQ ID NO:7)經構築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治療性抗體(由包含重鏈SEQ ID NO ID:112及輕鏈SEQ ID NO:113的抗CD20抗體表示。表現抗P329G-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蛋白(由展示於SEQ ID NO:19中之DNA序列編碼的SEQ ID NO:7)的經轉導T細胞(Jurkat NFAT T細胞)可在很大程度上藉由與在Fc域中包含P329G突變的抗CD20抗體連同CD20陽性腫瘤細胞共同培育來活化。本發明人進一步提供多種型式之抗原結合受體來支援本發明概念之驗證,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藉由針對腫瘤抗原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P329G突變)連同表現抗P329G-Fab-ds-CD28ATD-CD28CSD-CD3zSSD蛋白(SEQ ID NO:44 (DNA)及SEQ ID NO:39、 SEQ ID NO:41(蛋白))之經轉導T細胞的組合對腫瘤細胞進行的處理出人意料地引起該經轉導T細胞相較於表現抗P329G-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 (SEQ ID NO:19 (DNA)及SEQ ID NO:7 (蛋白))融合蛋白之經轉導T細胞更強的活化。(參見例如圖6及圖8至圖11)。 因此,出乎意料地發現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轉導之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尤其可藉由使用包含突變Fc域之腫瘤特異性抗體刺激且藉由作為連接元件之腫瘤特異性抗體募集至腫瘤細胞。因此,本發明出乎意料地展示,將包含突變Fc域之腫瘤特異性抗體(亦即治療性抗體)與用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包含有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由該細胞外域組成)轉導之T細胞進行搭配將引起T細胞之特異性活化及腫瘤細胞之後續溶解。此方法相對於基於習知T細胞之方法具有顯著安全性優勢,因為T細胞無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存在下將為惰性的且其可用性可能受制於所選擇的抗體分子型式(亦即較小分子之半衰期較短,且反之亦然)。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治療性平台,其中IgG類型抗體可用以將腫瘤細胞標記或標識為T細胞之導引且其中經轉導T細胞藉由提供對於IgG類型抗體之突變Fc域的特異性而尤其靶向腫瘤細胞。在結合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抗體之突變Fc域後,如本文中所描述之經轉導T細胞經活化且腫瘤細胞隨後將溶解。藉由允許使用不同(現存或新研發出的)目標抗體或共同施用具有不同抗原特異性但在Fc域中包含相同突變的多種抗體,該平台為可撓性及特異性的。T細胞活化之程度可藉由調節共同施用之治療性抗體的劑量或藉由切換至不同抗體特異性或型式來進一步調節。根據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在不共同施用包含突變Fc域之靶向抗體之情況下是惰性的,因為如本文中所描述的Fc域之突變不發生於天然或非突變免疫球蛋白中。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突變Fc域並不天然存在於野生型免疫球蛋白中。 因此,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包含有至少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親本非突變Fc域,其中突變Fc域相較於非突變親本Fc域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突變,其中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及/或突變Fc域誘導之效應功能相較於非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及/或其誘導之效應功能減少。可能特別期望在癌症療法中使用具有減少之效應功能的治療性抗體,因為效應功能可引起如本文進一步描述的基於抗體之腫瘤療法的嚴重副作用。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並不天然存在於T細胞中或上的細胞外域。因此,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向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細胞提供定製結合特異性。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轉導的細胞(例如T細胞)變得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特異性由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之抗原結合部分提供,此等抗原結合部分被視為對如本文所定義之突變Fc域具有特異性。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及如本文中所說明,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但不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與非突變親本Fc域相互作用。 抗原結合部分 在本發明之一說明性實施例中,作為概念驗證,提供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突變Fc域相較於非突變親本Fc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 在某一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中之至少一者為習知Fab片段,亦即由Fab輕鏈及Fab重鏈組成的Fab分子。在某一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中之至少一者為互換Fab片段,亦即由Fab輕鏈及Fab重鏈組成的Fab分子,其中Fab重鏈及Fab輕鏈之可變區或恆定區交換。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中之至少一者為scFv片段。在一個特定的此類實施例中,可變重鏈(VH)之C端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連接至scFv分子中的可變輕鏈(VL)之N端。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中之至少一者為單鏈Fab分子,亦即其中Fab輕鏈及Fab重鏈經肽連接子連接形成單一肽鏈的Fab分子。在一個特定的此類實施例中,單鏈Fab分子中的Fab輕鏈之C端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連接至Fab重鏈之N端。 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突變Fc域相較於非突變親本Fc域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 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可由例如哺乳動物免疫系統之免疫接種產生。此等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例如描述於Burns的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95:1-12 (2005)中。或者,本發明之抗原結合部分可藉由針對具有一或多種所需活性的抗體篩選組合文庫而分離。用於篩選組合文庫之方法綜述於例如Lerner等人之Nature Reviews 16:498-508 (2016)中。舉例而言,此項技術中已知多種方法用於產生噬菌體呈現文庫及針對具有所需結合特徵之抗原結合部分篩選此類文庫。此等方法綜述於例如Frenzel等人之mAbs 8:1177-1194 (2016)、Bazan等人之Human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eutics 8:1817-1828 (2012)、Zhao等人之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 36:276-289 (2016)以及Hoogenboom等人之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178:1-37 (O'Brien等人編,Human Press, Totowa, NJ, 2001)中,且進一步描述於例如McCafferty等人之Nature 348:552-554、Clackson等人之Nature 352: 624-628 (1991)、Marks等人之J. Mol. Biol. 222: 581-597 (1992)及Marks與Bradbury之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48:161-175 (Lo編,Human Press, Totowa, NJ, 2003)、Sidhu等人之J. Mol. Biol. 338(2): 299-310 (2004)、Lee等人之J. Mol. Biol. 340(5): 1073-1093 (2004)、 Fellou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34): 12467-12472 (2004)及Lee等人之J. Immunol. Methods 284(1-2): 119-132(2004)中。在某些噬菌體呈現方法中,VH及VL基因之譜系分別藉由聚合酶鏈反應(PCR)選殖且在噬菌體文庫中隨機重組,隨後可如Winter等人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12: 433-455 (1994)中所描述針對抗原結合噬菌體進行篩選。噬菌體通常以單鏈Fv (scFv)片段或Fab片段形式呈現抗體片段。來自免疫來源之文庫提供抗免疫原之高親和力抗原結合部分而無需構築融合瘤。或者,可選殖原初譜系(例如自人類)以提供多種非自體抗原以及自體抗原之抗原結合部分之單一來源而無需任何免疫接種,如Griffiths等人之EMBO Journal 12: 725-734 (1993)所描述。最終,原初文庫亦可以合成方式藉由自幹細胞選殖未經重排之V基因區段,且使用含有隨機序列以編碼高變CDR3區及實現活體外重排之PCR引子來製得,如由Hoogenboom及Winter之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27: 381-388 (1992)所描述。描述人類抗體噬菌體文庫之專利公開案包括例如:美國專利第5,750,373號、第7,985,840號、第7,785,903號及第8,679,490以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5/0079574號、第2007/0117126號、第2007/0237764號、第2007/0292936號及第2009/0002360號。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用於針對具有一或多種所需活性之抗體篩選組合文庫的方法之其他實例包括核糖體及mRNA呈現,以及用於細菌、哺乳動物細胞、昆蟲細胞或酵母細胞上之抗體呈現及選擇的方法。用於酵母菌表面呈現之方法綜述於例如Scholler等人之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503:135-56 (2012)及Cherf等人之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1319:155-175 (2015)以及Zhao等人之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889:73-84 (2012)中。用於核糖體呈現之方法描述於例如He等人之Nucleic Acids Research 25:5132-5134 (1997)及Hanes等人之PNAS 94:4937-4942 (1997)。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本文提供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至少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因此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細胞(亦即T細胞)能夠特異性結合於抗體(亦即治療性抗體)之突變Fc域。Fc域賦予抗體(亦即治療性抗體)有利的藥物動力學特性,包括長血清半衰期,其促進良好聚集於目標組織中及有利的組織-血液分佈率。然而,其可同時引起治療性抗體對表現Fc受體之細胞而非較佳抗原攜帶細胞的非所需靶向。此外,Fc受體信號傳導途徑之共同活化可引起細胞介素釋放,其導致細胞介素受體之過度活化及全身性投與治療性抗體後之嚴重副作用。除T細胞外之(Fc受體攜帶)免疫細胞之活化甚至可歸因於免疫細胞之潛在破壞而降低治療性抗體之效力。因此,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治療性抗體可經工程改造或突變以展現相較於例如原生IgG1 Fc域降低的與Fc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及/或減少的效應功能。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可用以在活體外靶向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效應細胞(例如T細胞)及/或在活體內靶向目標細胞(亦即腫瘤細胞),該等目標細胞使用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目標細胞之抗體標識,其中該抗體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經工程改造及/或突變Fc域。 在本發明之一說明性實施例中,作為概念驗證,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胺基酸突變P329G之突變Fc域的抗原結合受體及表現該等抗原結合受體的效應細胞。P329G突變減少Fcγ受體結合及相關效應功能。因此,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以相較於非突變Fc域降低或消除之親和力結合於Fcγ受體。在本發明之一替代說明性實施例中,作為概念驗證,提供抗原結合受體,其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胺基酸突變I253A、H310A及H435A(「AAA」)之突變Fc域。AAA突變基本上消除FcRn結合。 然而,此項技術中廣泛地使用包含突變Fc域的具有減少之、改良之或降低之Fc受體(FcRs)結合及/或效應功能的抗體。因此,本文提供抗原結合受體,其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此等抗體在本文中亦被稱作目標抗體。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能夠以降低的與Fc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及/或減少之效應功能特異性結合於包含突變Fc域之目標抗體。具有減少之效應功能的目標抗體包括Fc區殘基238、265、269、270、297、327及329中之一或多者突變的彼等目標抗體(美國專利第6,737,056號)。此等Fc突變體包括在胺基酸位置265、269、270、297及327中的兩者或兩者以上處具有突變的Fc突變體,包括具有殘基265及297突變為丙胺酸的所謂的「DANA」Fc突變體(美國專利第7,332,581號)。描述具有改良或減弱之FcR結合的某些抗體變異體。(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737,056號;WO 2004/056312及Shields等人, J. Biol. Chem. 9(2): 6591-6604 (2001)。)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於抗體變異體的抗原結合受體,該抗體變異體包含具有改良ADCC之一或多個胺基酸突變之Fc區,該等突變例如Fc區之位置298、333及/或334 (殘基之EU編號)處的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目標抗體變異體包含具有減少或減弱FcRn結合之一或多個胺基酸突變之Fc區,該等突變例如Fc區之位置253及/或310及/或435 (殘基之EU編號)處的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目標抗體變異體包含在位置253、310及435處具有胺基酸突變的Fc區。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等突變為來源於人類IgG1 Fc區之Fc區中的I253A、H310A及H435A。參見例如Grevys, A.等人 J. Immunol. 194 (2015) 5497-5508。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於抗體變異體之抗原結合受體,該抗體變異體包含具有減少或減弱FcRn結合之一或多個胺基酸突變的Fc區,該等突變例如Fc區之位置310及/或433及/或436 (殘基之EU編號)中之一者處的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目標抗體變異體包含在位置310、433及436處具有胺基酸突變的Fc區。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等突變為來源於人類IgG1 Fc區之Fc區中的H310A、H433A及Y436A。在某些實施例中,目標抗體變異體包含具有提高FcRn結合之一或多個胺基酸突變的Fc區,該等突變例如Fc區之位置252及/或254及/或256 (殘基之EU編號)處的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目標抗體變異體包含在位置252、254及256處具有胺基酸突變的Fc區。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等突變為來源於人類IgG1 Fc區之Fc區中的M252Y、S254T及T256E。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於抗體變異體之抗原結合受體,該抗體變異體包含具有減弱FcγR結合之胺基酸突變的Fc區,該等突變例如Fc區之位置234、235及329 (殘基之EU編號)處的突變。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等突變為L234A及L235A (LALA)。在某些實施例中,目標抗體變異體進一步包含來源於人類IgG1 Fc區之Fc區中的D265A及/或P329G。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變為來源於人類IgG1 Fc區之Fc區中的P329G (「PG」)。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等突變為來源於人類IgG1 Fc區之Fc區中的I253A、H310A及H435A (「AAA」)。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由能夠穩定結合之第一及第二亞單元構成的突變Fc域。在一個實施例中,該Fc域為IgG,尤其IgG1 Fc域或IgG4 Fc域。在一個實施例中,Fc域為人類Fc域。在一個實施例中,突變Fc域展現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降低的與Fc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及/或減少之效應功能。在一個實施例中,Fc域包含減少Fc受體結合及/或效應功能的一或多個胺基酸突變。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一或多種胺基酸突變位於選自L234、L235及P329 (Kabat編號)之群的一或多個位置。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Fc域之各亞單元包含減少活化Fc受體結合及/或效應功能的三個胺基酸突變,其中該等胺基酸突變為L234A、L235A及P329G。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Fc受體為Fcγ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效應功能為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突變Fc域包含P329G突變。因此,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以相較於非突變Fc域降低或消除之親和力結合於Fcγ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包含有以下中之至少一者的重鏈可變區: (a) 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RYWMN (SEQ ID NO:1); (b) CDR H2胺基酸序列EITPDSSTINYTPSLKD (SEQ ID NO:2);及 (c) CDR H3胺基酸序列PYDYGAWFAS (SEQ ID NO:3)。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包含有以下中之至少一者的輕鏈可變區: (d) 輕鏈(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TGAVTTSNYAN (SEQ ID NO:4); (e) CDR L2胺基酸序列GTNKRAP (SEQ ID NO:5);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ALWYSNHWV (SEQ ID NO:6)。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包含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及至少一個輕鏈CDR,該至少一個輕鏈CDR選自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群。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以及輕鏈CDR 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a) 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RYWMN (SEQ ID NO:1); (b) CDR H2胺基酸序列EITPDSSTINYTPSLKD (SEQ ID NO:2); (c) CDR H3胺基酸序列PYDYGAWFAS (SEQ ID NO:3); 以及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 (d) 輕鏈(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TGAVTTSNYAN (SEQ ID NO:4); (e) CDR L2胺基酸序列GTNKRAP (SEQ ID NO:5);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ALWYSNHWV (SEQ ID NO:6)。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SEQ ID NO:8及SEQ ID NO:32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SEQ ID NO:9及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包含有選自SEQ ID NO:8及SEQ ID NO:32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有選自SEQ ID NO:9及SEQ ID NO:33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VL)。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2的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3的輕鏈可變區(VL)。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8的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9的輕鏈可變區(VL)。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Fab、互換Fab或scFab片段。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Fab片段包含重鏈SEQ ID NO:40及輕鏈SEQ ID NO:41。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片段,該scFv片段為由重鏈可變域(VH)、輕鏈可變域(VL)及連接子組成的多肽,其中該等可變域及該連接子在N端至C端方向上具有以下組態中之一者:a) VH-連接子-VL或b) VL-連接子-VH。在一較佳實施例中,scFv片段具有組態VH-連接子-VL。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scFv片段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 在一替代特定實施例中,該突變Fc域包含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AAA突變減少新生兒Fc受體(FcRn)結合。因此,包含AAA突變之突變Fc域以相較於非突變Fc域降低或消除之親和力結合於FcRn。 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 (a) 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SYGMS (SEQ ID NO:53); (b) CDR H2胺基酸序列SSGGSY (SEQ ID NO:54);及 (c) CDR H3胺基酸序列LGMITTGYAMDY (SEQ ID NO:55)。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 (d) 輕鏈(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QTIVHSTGHTYLE (SEQ ID NO:56); (e) CDR L2胺基酸序列KVSNRFS (SEQ ID NO:57);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FQGSHVPYT (SEQ ID NO: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包含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3、SEQ ID NO:54及SEQ ID NO:55;及至少一個輕鏈CDR,該至少一個輕鏈CDR選自SEQ ID NO:56、SEQ ID NO:57及SEQ ID NO:58之群。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SEQ ID NO:53、SEQ ID NO:54及SEQ ID NO:55以及輕鏈CDR SEQ ID NO:56、SEQ ID NO:57及SEQ ID NO:58。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a) 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SYGMS (SEQ ID NO:53); (b) CDR H2胺基酸序列SSGGSY (SEQ ID NO:54); (c) CDR H3胺基酸序列LGMITTGYAMDY (SEQ ID NO:55);以及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 (d) 輕鏈(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QTIVHSTGHTYLE (SEQ ID NO:56); (e) CDR L2胺基酸序列KVSNRFS (SEQ ID NO:57);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FQGSHVPYT (SEQ ID NO: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1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SEQ ID NO:62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1的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2的輕鏈可變區(VL)。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Fab、互換Fab或scFab片段。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Fab片段包含重鏈SEQ ID NO:64及輕鏈SEQ ID NO:65。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scFv片段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0。 在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包含於細胞外域中之抗原結合部分為單鏈Fab片段或scFab。 Fab及scFab片段經由CL域與CH1域之間的天然二硫鍵穩定化。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包含重鏈可變域(VH)及輕鏈可變域(VL)的抗原結合部分(諸如Fab、互換Fab、scFv及scFab片段)可藉由在VH與VL域之間引入鏈間二硫橋鍵進一步穩定化。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於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中之Fab片段、互換Fab片段、scFv片段及/或scFab片段可藉由經由插入半胱胺酸殘基(例如,根據Kabat編號的可變重鏈中的位置44及可變輕鏈中的位置100)產生鏈間二硫鍵而進一步穩定化。此等穩定化抗原結合部分在隨附實例及圖式中被稱為術語「ds」。 錨定跨膜域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錨定跨膜域之特徵可為不具有用於哺乳動物蛋白酶之裂解位點。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蛋白酶係指能夠水解包含用於蛋白酶之裂解位點的跨膜域之胺基酸序列的蛋白水解酶。術語蛋白酶包括內肽酶及外肽酶兩者。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尤其由CD命名法所定之跨膜蛋白之任何錨定跨膜域可用以產生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在結合於如本文所定義之突變Fc域時活化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 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錨定跨膜域可包含鼠類/小鼠跨膜域或較佳地人類跨膜域的部分。此類錨定跨膜域之實例為例如具有如本文在SEQ ID NO:11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由展示於SEQ ID NO:24中之DNA序列編碼)的CD28跨膜域。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跨膜域可包含SEQ ID NO:11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由展示於SEQ ID NO:24中之DNA序列編碼)/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在本發明之一說明性實施例中,作為概念驗證,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 (由展示於SEQ ID NO:22中之DNA序列編碼)的抗原結合部分,及本文中展示為SEQ ID NO:71 (由展示於SEQ ID NO:70中之DNA序列編碼)的CD28 (人類CD28之Uniprot條目編號為P10747 (版本號173及序列版本1))的片段/多肽部分。或者,具有尤其由CD命名法所提供之跨膜域的任何蛋白質可用作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蛋白的錨定跨膜域。如上文所描述,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CD28錨定跨膜域,其位於展示於SEQ ID NO:71 (由展示於SEQ ID NO:70中之cDNA編碼)中之人類全長CD28蛋白之胺基酸153至179、154至179、155至179、156至179、157至179、158至179、159至179、160至179、161至179、162至179、163至179、164至179、165至179、166至179、167至179、168至179、169至179、170至179、171至179、172至179、173至179、174至179、175至179、176至179、177至179或178至179處。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錨定跨膜域可包含SEQ ID NO:11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由展示於SEQ ID NO:24中之DNA序列編碼)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該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的Fab片段,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 重鏈,該重鏈包含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SEQ ID NO:17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之N端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4;以及 (b) 輕鏈,該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5。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該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Fab片段,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 重鏈,該重鏈包含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SEQ ID NO:17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之N端的選自SEQ ID NO:40及SEQ ID NO:49之胺基酸序列;以及 (b) 輕鏈,該輕鏈包含選自SEQ ID NO:41及SEQ ID NO:50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該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Fab片段,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 重鏈,該重鏈包含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SEQ ID NO:17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之N端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0;以及 (b) 輕鏈,該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1。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該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的Fab片段,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 重鏈,該重鏈包含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SEQ ID NO:17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之N端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9;以及 (b) 輕鏈,該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0。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該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scFv片段,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SEQ ID NO:17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之N端的胺基酸SEQ ID NO:60。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該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scFv片段,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SEQ ID NO:17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之N端的選自SEQ ID NO:10及SEQ ID NO:34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該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scFv片段,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SEQ ID NO:17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之N端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細胞外域,該細胞外域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scFab片段,其中該scFv片段包含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SEQ ID NO:17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之N端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4。 刺激信號傳導域 ( SSD ) 及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 ( CSD ) 較佳地,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因此,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較佳地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其提供T細胞活化。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其為以下之片段/多肽部分:鼠類/小鼠或人類CD3z (人類CD3z之UniProt條目為P20963 (版本號177及序列號2);鼠類/小鼠CD3z之UniProt條目為具有版本號143及序列號1的P24161 (一級可引用寄存編號)或Q9D3G3 (二級可引用寄存編號));鼠類/小鼠或人類FCGR3A (人類FCGR3A之UniProt條目為P08637 (版本號178及序列號2));或鼠類/小鼠或人類NKG2D (人類NKG2D之UniProt條目為P26718 (版本號151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NKG2D之UniProt條目為O54709 (版本號132及序列號2))。 因此,包含於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中的刺激信號傳導域可為CD3z、FCGR3A或NKG2D之全長的片段/多肽部分。鼠類/小鼠全長CD3z或NKG2D之胺基酸序列在本文中展示為SEQ ID NO:96 (CD3z)、SEQ ID NO:100 (FCGR3A)或SEQ ID NO:104 (NKG2D) (鼠類/小鼠由展示於SEQ ID NO:97 (CD3z)、SEQ ID NO:101 (FCGR3A)或SEQ ID NO:105 (NKG2D)中之DNA序列編碼)。人類全長CD3z、FCGR3A或NKG2D之胺基酸序列在本文中展示為SEQ ID NO:94 (CD3z)、SEQ ID NO:98 (FCGR3A)或SEQ ID NO:102 (NKG2D) (人類由展示於SEQ ID NO:95 (CD3z)、SEQ ID NO:99 (FCGR3A)或SEQ ID NO:103 (NKG2D)中之DNA序列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CD3z、FCGR3A或NKG2D之片段作為刺激域,其限制條件為包含至少一個信號傳導域。詳言之,CD3z、FCGR3A或NKG2D之任何部分/片段適用作刺激域,只要包含至少一個信號傳導動機即可。然而,更佳地,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來源於人源之多肽。因此,更佳地,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在本文中展示為SEQ ID NO:94 (CD3z)、SEQ ID NO:98 (FCGR3A)或SEQ ID NO:102 (NKG2D)的胺基酸序列(人類由展示於SEQ ID NO:95 (CD3z)、SEQ ID NO:99 (FCGR3A)或SEQ ID NO:103 (NKG2D)中之DNA序列編碼)。舉例而言,可包含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中的人類CD3z之片段/多肽部分可包含SEQ ID NO:13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由展示於SEQ ID NO:26中之DNA序列編碼)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SEQ ID NO:13中所展示之序列或相較於SEQ ID NO:13具有至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24、25、26、27、28、29或30個取代、缺失或插入且特徵在於具有刺激信號傳導活性的序列。本文在下方以及實例及圖式中提供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SSD)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特定組態。可例如藉由增強細胞介素釋放(如藉由ELISA (IL-2、IFNγ、TNFα)所量測)、增強增殖活性(如藉由增強細胞數目所量測)或增強溶解活性(如藉由LDH釋放分析所量測)來測定刺激信號傳導活性。另外,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較佳地包含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其向T細胞提供額外活性。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其為以下之片段/多肽部分:鼠類/小鼠或人類CD28 (人類CD28之UniProt條目為P10747 (版本號173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CD28之UniProt條目為P31041 (版本號134及序列號2));鼠類/小鼠或人類CD137 (人類CD137之UniProt條目為Q07011 (版本號145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CD137之UniProt條目為P20334 (版本號139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或人類OX40 (人類OX40之UniProt條目為P23510 (版本號138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OX40之UniProt條目為P43488 (版本號119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或人類ICOS (人類ICOS之UniProt條目為Q9Y6W8 (版本號126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ICOS之UniProt條目為Q9WV40 (一級可引用寄存編號)或Q9JL17 (二級可引用寄存編號),具有版本號102及序列版本2));鼠類/小鼠或人類CD27 (人類CD27之UniProt條目為P26842 (版本號160及序列號2);鼠類/小鼠CD27之Uniprot條目為P41272 (版本號137及序列版本1));鼠類/小鼠或人類4-1-BB (鼠類/小鼠4-1-BB之UniProt條目為P20334 (版本號140及序列版本1);人類4-1-BB之UniProt條目為Q07011 (版本號146及序列版本));鼠類/小鼠或人類DAP10 (人類DAP10之UniProt條目為Q9UBJ5 (版本號25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DAP10之UniProt條目為Q9QUJ0 (一級可引用寄存編號)或Q9R1E7 (二級可引用寄存編號),具有版本號101及序列號1));或鼠類/小鼠或人類DAP12 (人類DAP12之UniProt條目為O43914 (版本號146及序列號1);鼠類/小鼠DAP12之UniProt條目為O054885 (一級可引用寄存編號)或Q9R1E7 (二級可引用寄存編號),具有版本號123及序列號1)。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一或多個(亦即1、2、3、4、5、6或7個)本文定義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鼠類/小鼠的片段/多肽部分或較佳地人類CD28來作為第一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且第二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鼠類/小鼠或較佳地人類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或其片段。較佳地,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來源於人源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因此,更佳地,包含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中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可包含SEQ ID NO:12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由展示於SEQ ID NO:25中之DNA序列編碼)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因此,可視情況包含於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中的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全長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的片段/多肽部分。鼠類/小鼠全長CD27、CD28、CD137、OX40、ICOS、CD27、DAP10或DAP12之胺基酸序列在本文中展示為SEQ ID NO:69 (CD27)、SEQ ID NO:73 (CD28)、SEQ ID NO:77 (CD137)、SEQ ID NO:81 (OX40)、SEQ ID NO:85 (ICOS)、SEQ ID NO:89 (DAP10)或SEQ ID NO:93(DAP12 ) (鼠類/小鼠由展示於SEQ ID NO:68 (CD27)、SEQ ID NO:72 (CD28)、SEQ ID NO:76 (CD137)、SEQ ID NO:80 (OX40)、SEQ ID NO:84 (ICOS)、SEQ ID NO:88 (DAP10)或SEQ ID NO:92 (DAP12)中之DNA序列編碼)。然而,由於人類序列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最佳,故可視情況包含於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蛋白中的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人類全長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的片段/多肽部分。人類全長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之胺基酸序列在本文中展示為SEQ ID NO:67 (CD27)、SEQ ID NO:71 (CD28)、SEQ ID NO:75 (CD137)、SEQ ID NO:79 (OX40)、SEQ ID NO:83 (ICOS)、SEQ ID NO:87 (DAP10)或SEQ ID NO:91 (DAP12) (人類由展示於SEQ ID NO:66 (CD27)、SEQ ID NO:70 (CD28)、SEQ ID NO:74 (CD137)、SEQ ID NO:78 (OX40)、SEQ ID NO:82 (ICOS)、SEQ ID NO:86 (DAP10)或SEQ ID NO:90 (DAP12)中之DNA序列編碼)。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CD28或其片段來作為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CD28之片段來作為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其限制條件為包含CD28信號傳導域中之至少一者。詳言之,CD28之任何部分/片段適用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只要包含CD28之至少一個信號傳導動機即可。舉例而言,包含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蛋白中之CD28多肽可包含SEQ ID NO:12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由展示於SEQ ID NO:25中之DNA序列編碼)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在本發明中,充當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CD28細胞內域可包含來源於具有序列YMNM (SEQ ID NO:106)及/或PYAP (SEQ ID NO:107)的CD28多肽之細胞內域的序列。較佳地,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來源於人源之多肽。舉例而言,可包含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中的人類CD28之片段/多肽部分可包含SEQ ID NO:12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由展示於SEQ ID NO:25中之DNA序列編碼)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SEQ ID NO:12中所展示之序列或相較於SEQ ID NO:12具有至多1、2、3、4、5、6、7、8、9或10個取代、缺失或插入且特徵在於具有協同刺激信號傳導活性的序列。本文在下方以及實例及圖式中提供包含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特定組態。可例如藉由增強細胞介素釋放(如藉由ELISA (IL-2、IFNγ、TNFα)所量測)、增強增殖活性(如藉由增強細胞數目所量測)或增強溶解活性(如藉由LDH釋放分析所量測)來測定協同刺激信號傳導活性。 如上文所提及,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可來源於人類CD28基因(Uni Prot條目編號:P10747 (具有條目版本之寄存編號:173及序列版本1))且提供CD28活性,定義為本文中所描述之經轉導細胞(如經轉導T細胞)之細胞介素產生、增殖及溶解活性。CD28活性可藉由以下來量測:針對諸如干擾素γ (IFN-γ)或介白素2 (IL-2)之細胞介素使用ELISA或流動式細胞測量術量測的細胞介素釋放,例如藉由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的ki67量測細胞定量來量測的T細胞之增殖,或藉由目標細胞之即時阻抗量測(藉由使用例如以下中所描述之例如ICELLligence儀器:Thakur等人, Biosens Bioelectron. 35(1) (2012), 503-506; Krutzik等人, Methods Mol Biol. 699 (2011), 179-202; Ekkens等人, Infect Immun. 75(5) (2007), 2291-2296; Ge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99(5) (2002), 2983-2988; Düwell等人, Cell Death Differ. 21(12) (2014), 1825-1837, Erratum in: Cell Death Differ. 21(12) (2014), 161)來評定的溶解活性。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PYAP (SEQ ID NO:107之AA 208至211)及YMNM (SEQ ID NO:106之AA 191至194)有益於CD28多肽之功能及以上列舉的功能效應。YMNM域之胺基酸序列展示於SEQ ID NO:106中;PYAP域之胺基酸序列展示於SEQ ID NO:107中。因此,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中,CD28多肽較佳地包含來源於具有序列YMNM (SEQ ID NO:106)及/或PYAP(SEQ ID NO:107)之CD28多肽之細胞內域的序列。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具有序列YMNM (SEQ ID NO:106)及/或PYAP (SEQ ID NO:107)之CD28多肽之細胞內域的特徵在於CD28活性,定義為本文中所描述之經轉導細胞(例如經轉導T細胞)之細胞介素產生、增殖及溶解活性。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 (人類) (由展示於SEQ ID NO:25中之DNA序列編碼)。然而,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中,此等域中之一或兩者可分別突變為FMNM (SEQ ID NO:108)及/或AYAA (SEQ ID NO:109)。此等突變中之任一者降低包含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細胞釋放細胞介素的能力而不影響其增殖能力,且可適宜地用於延長經轉導細胞之存活率及因此增強治療潛力。或換言之,此非功能突變較佳地促進在活體內用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轉導的細胞之存留。然而,此等信號傳導動機可存在於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內域內的任何位點處。 連接子及信號肽 此外,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至少一個連接子(或「間隔子」)。連接子通常為長度多達20個胺基酸的肽。因此,在本發明中,連接子的長度可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個胺基酸。舉例而言,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可包含連接子在包含至少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刺激信號傳導域之間。此等連接子的優點在於其增大抗原結合受體之不同多肽(亦即包含至少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刺激信號傳導域)獨立地摺疊且表現如所預期的概率。因此,在本發明中,包含至少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不具有哺乳動物蛋白酶之裂解位點的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刺激信號傳導域可包含於單鏈多功能多肽中。單鏈融合構築體例如可由多肽組成,該(該等)多肽包含含有至少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刺激信號傳導域。在替代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並非單鏈融合構築體的抗原結合部分,亦即該抗原結合部分為Fab或互換Fab片段。在此等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並非僅包含一個多肽鏈的單鏈融合構築體。較佳地,此等構築體將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與免疫球蛋白輕鏈組合的單鏈重鏈融合多肽,例如重鏈融合多肽包含免疫球蛋白重鏈、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刺激信號傳導域,且與免疫球蛋白輕鏈組合。因此,該抗原結合部分、該錨定跨膜域、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該刺激信號傳導域可藉由如本文中所描述之一或多個相同或不同肽連接子連接。舉例而言,在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中,在包含至少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與錨定跨膜域之間的連接子可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之胺基及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因此,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刺激域可藉由肽連接子或替代地藉由域直接融合而彼此連接。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細胞外域中之抗原結合部分為單鏈可變片段(scFv),其為抗體之重鏈(VH)及輕鏈(VL)之可變區的融合蛋白,其與10至約25個胺基酸之短連接肽連接。連接子通常富含甘胺酸以具有可撓性,以及絲胺酸或蘇胺酸以具有可溶性,且可使VH之N端與VL之C端連接,或反之亦然。舉例而言,在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中,連接子可具有SEQ ID NO:16中所展示之胺基及胺基酸序列。如本文中所描述之scFv抗原結合部分保持原始抗體之特異性,即使移除了恆定區且引入了連接子亦如此。scFv抗體例如描述於Houston, J.S., Methods in Enzymol. 203 (1991) 46-96)中。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細胞外域中之抗原結合部分為單鏈Fab片段或scFab,其為由重鏈可變域(VH)、抗體恆定域1 (CH1)、抗體輕鏈可變域(VL)、抗體輕鏈恆定域(CL)及連接子組成的多肽,其中該等抗體域及該連接子在N端至C端方向上具有以下次序中之一者:a) VH-CH1-連接子-VL-CL,b) VL-CL-連接子-VH-CH1,c) VH-CL-連接子-VL-CH1,或d) VL-CH1-連接子-VH-CL;且其中該連接子為具有至少30個胺基酸、較佳地介於32個與50個之間的胺基酸的多肽。該等單鏈Fab片段經由CL域與CH1域之間的天然二硫鍵穩定化。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細胞外域中之抗原結合部分為互換型單鏈Fab片段,其為由抗體重鏈可變域(VH)、抗體恆定域1 (CH1)、抗體輕鏈可變域(VL)、抗體輕鏈恆定域(CL)及連接子組成的多肽,其中該等抗體域及該連接子在N端至C端方向上具有以下次序中之一者:a) VH-CL-連接子-VL-CH1及b) VL-CH1-連接子-VH-CL;其中VH及VL一起形成特異性結合於抗原的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連接子為具有至少30個胺基酸的多肽。 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或其部分可包含信號肽。此信號肽將使蛋白質到達T細胞膜之表面。舉例而言,在本文提供之抗原結合受體中,信號肽可具有SEQ ID NO:110中所展示之胺基及胺基酸序列(由展示於SEQ ID NO:111中之DNA序列編碼)。 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 Fc 域的 T 細胞 活化抗原結合受體 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組分可以各種組態彼此融合以產生T細胞活化抗原結合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連接至錨定跨膜域的由重鏈可變域(VH)及輕鏈可變域(VL)構成之細胞外域。在一些實施例中,VH域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C端處融合於VL域之N端。在其他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特定的此類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基本上由藉由一或多個肽連接子連接的VH域與VL域、錨定跨膜域及視情況存在之刺激信號傳導域組成,其中VH域在C端處融合於VL域之N端,且VL域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其中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視情況,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此類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基本上由藉由一或多個肽連接子連接的VH域與VL域、錨定跨膜域、刺激信號傳導域及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組成,其中VH域在C端處融合於VL域之N端,且VL域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其中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其中刺激信號傳導域在C端處融合於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連接至錨定跨膜域而非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基本上由藉由一或多個肽連接子連接的VH域與VL域、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刺激信號傳導域組成,其中VH域在C端處融合於VL域之N端,且VL域在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其中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其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 在較佳實施例中,結合部分中之一者為Fab片段或互換Fab片段。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Fab或互換Fab重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在一替代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Fab或互換Fab輕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在其他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特定的此類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基本上由藉由一或多個肽連接子連接的Fab或互換Fab片段、錨定跨膜域及視情況存在之刺激信號傳導域組成,其中Fab或互換Fab片段在重鏈或輕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其中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較佳地,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基本上由藉由一或多個肽連接子連接的Fab或互換Fab片段、錨定跨膜域、刺激信號傳導域及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組成,其中Fab或互換Fab片段在重鏈或輕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其中刺激信號傳導域在C端處融合於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連接至錨定跨膜域而非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最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基本上由Fab或互換Fab片段、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刺激信號傳導域組成,其中Fab或互換Fab片段經由肽連接子在重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其中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其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 抗原結合部分、錨定跨膜域及刺激信號傳導及/或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可直接或經由包含一個或多個胺基酸(通常約2至20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肽連接子彼此融合。肽連接子在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描述於本文中。合適的非免疫原性肽連接子包括例如(G4 S)n 、(SG4 )n 、(G4 S)n 或G4 (SG4 )n 肽連接子,其中「n」一般為1與10之間、通常2與4之間的數字。用於連接抗原結合部分與錨定跨膜部分的較佳肽連接子為根據SEQ ID NO 17的GGGGS (G4 S)。適合於連接可變重鏈(VH)與可變輕鏈(VL)的例示性肽連接子為根據SEQ ID NO 16的GGGSGGGSGGGSGGGS (G4 S)4 。 另外,連接子可包含免疫球蛋白鉸鏈區(之一部分)。尤其在抗原結合部分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的情況下,其可經由含或不含額外肽連接子的免疫球蛋白鉸鏈區或其部分融合。 如本文中所描述,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包含有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尤其在需要抗原結合受體之高表現的情況下,具有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目標細胞抗原之單一抗原結合部分的抗原結合受體為適用的及較佳的。在此等情況下,存在超過一個對目標細胞抗原具有特異性之抗原結合部分可限制抗原結合受體的表現效率。然而,在其他情況下,將適宜具有包含兩個或大於兩個對目標細胞抗原具有特異性之抗原結合部分的抗原結合受體,例如以便最佳化對目標位點之靶向或允許目標細胞抗原之交聯。 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的突變Fc域(詳言之IgG1 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在一個實施例中,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Fab或互換Fab。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scFv片段之C端處或在Fab或互換Fab重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肽連接子包含胺基酸序列GGGGS (SEQ ID NO:16)。在一個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跨膜域:CD8、CD3z、FCGR3A、NKG2D、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跨膜域或其片段。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CD28跨膜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包含胺基酸序列FWVLVVVGGVLACYSLLVTVAFIIFWV (SEQ ID NO:11)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如上文中所描述之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序列RSKRSRLLHSDYMNMTPRRPGPTRKHYQPYAPPRDFAAYRS (SEQ ID NO:12)或由該序列組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3z、FCGR3A及NKG2D。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序列RVKFSRSADAPAYQQGQNQLYNELNLGRREEYDVLDKRRGRDPEMGGKPRRKNPQEGLYNELQKDKMAEAYSEIGMKGERRRGKGHDGLYQGLSTATKDTYDALHMQALPPR (SEQ ID NO:13)或由該序列組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融合於報導蛋白,特定而言融合於GFP或其增強類似物。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視情況經由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肽連接子在C端處融合於eGFP (增強綠色螢光蛋白)之N端。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肽連接子為根據SEQ ID NO:18的GEGRGSLLTCGDVEENPGP (T2A)。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其中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scFv片段,其中突變Fc域包含P329G突變。P329G突變減少Fcγ受體結合。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錨定跨膜域(ATD)、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及刺激信號傳導域(SSD)。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具有組態scFv-ATD-CSD-SSD。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具有組態scFv-G4 S-ATD-CSD-SSD,其中G4 S為包含SEQ ID NO:17之序列GGGGS的連接子。視情況,報導蛋白可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添加至抗原結合受體之C端。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片段,其中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及至少一個輕鏈CDR,該至少一個輕鏈CDR選自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之群。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其中抗原結合部分包含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RYWMN (SEQ ID NO:1)、CDR H2胺基酸序列EITPDSSTINYTPSLKD (SEQ ID NO:2)、CDR H3胺基酸序列PYDYGAWFAS (SEQ ID NO:3)、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TGAVTTSNYAN (SEQ ID NO:4)、CDR L2胺基酸序列GTNKRAP (SEQ ID NO:5)及CDR L3胺基酸序列ALWYSNHWV (SEQ ID NO:6)。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片段,其中scFv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1 SEQ ID NO:1、重鏈CDR 2 SEQ ID NO:2、重鏈CDR 3 SEQ ID NO:3,及輕鏈可變區(VH),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輕鏈CDR 1 SEQ ID NO:4、輕鏈CDR 2 SEQ ID NO:5及輕鏈CDR 3 SEQ ID NO:6;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分子,其中scFv包含選自SEQ ID NO:8及SEQ ID NO:32之重鏈可變域(VH)及選自SEQ ID NO:9及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域(VL);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分子,其中scFv包含重鏈可變域(VH)SEQ ID NO:8及輕鏈可變域(VL)SEQ ID NO:9;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分子,其中scFv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或SEQ ID NO:34;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1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1。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在Fab重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跨膜域:CD8、CD3z、FCGR3A、NKG2D、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跨膜域或其片段。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CD28跨膜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FWVLVVVGGVLACYSLLVTVAFIIFWV (SEQ ID NO:11)。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如上文中所描述之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序列RSKRSRLLHSDYMNMTPRRPGPTRKHYQPYAPPRDFAAYRS (SEQ ID NO:12)或由該序列組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3z、FCGR3A及NKG2D。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序列RVKFSRSADAPAYQQGQNQLYNELNLGRREEYDVLDKRRGRDPEMGGKPRRKNPQEGLYNELQKDKMAEAYSEIGMKGERRRGKGHDGLYQGLSTATKDTYDALHMQALPPR (SEQ ID NO:13)或由該序列組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融合於報導蛋白,特定而言融合於GFP或其增強類似物。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視情況經由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肽連接子在C端處融合於eGFP (增強綠色螢光蛋白)之N端。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肽連接子為SEQ ID NO:18之GEGRGSLLTCGDVEENPGP (T2A)。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其中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Fab片段,其中突變Fc域包含P329G突變,其中P329G突變減少Fcγ受體結合。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錨定跨膜域(ATD)、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及刺激信號傳導域(SSD)。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具有組態Fab-ATD-CSD-SSD。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具有組態Fab-G4 S-ATD-CSD-SSD,其中G4 S為包含SEQ ID NO:17之序列GGGGS的連接子。視情況,報導蛋白可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添加至抗原結合受體之C端。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其中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該Fab片段包含: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及至少一個輕鏈CDR,該至少一個輕鏈CDR選自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之群。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Fab片段,其中抗原結合部分包含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RYWMN (SEQ ID NO:1)、CDR H2胺基酸序列EITPDSSTINYTPSLKD (SEQ ID NO:2)、CDR H3胺基酸序列PYDYGAWFAS (SEQ ID NO:3)、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TGAVTTSNYAN (SEQ ID NO:4)、CDR L2胺基酸序列GTNKRAP (SEQ ID NO:5)及CDR L3胺基酸序列ALWYSNHWV (SEQ ID NO:6)。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Fab分子,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1 SEQ ID NO:1、重鏈CDR 2 SEQ ID NO:2、重鏈CDR 3 SEQ ID NO:3、輕鏈CDR 1 SEQ ID NO:4、輕鏈CDR 2 SEQ ID NO:5及輕鏈CDR 3 SEQ ID NO:6;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重鏈,該重鏈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1 SEQ ID NO:1、重鏈CDR 2 SEQ ID NO:2、重鏈CDR 3 SEQ ID NO:3;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以及 b)輕鏈,該輕鏈包含輕鏈CDR 1 SEQ ID NO:4、輕鏈CDR 2 SEQ ID NO:5及輕鏈CDR 3 SEQ ID NO:6。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重鏈可變域(VH) SEQ ID NO:8;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以及 b)輕鏈可變域(VL) SEQ ID NO:9。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其包含:重鏈,該重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0或SEQ ID NO:49或者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及輕鏈,該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1或SEQ ID NO:50或者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其包含:重鏈,該重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0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及輕鏈,該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1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Fab片段,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重鏈融合多肽,該重鏈融合多肽包含與選自SEQ ID NO:39及SEQ ID NO:48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多肽,該輕鏈多肽包含與選自SEQ ID NO:41及SEQ ID NO:50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的Fab片段,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9之重鏈融合多肽及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1的輕鏈多肽。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突變I253A、H310A及H435A (「AAA」)之突變Fc域,詳言之IgG1 Fc域。在一個實施例中,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Fab或互換Fab。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scFv片段之C端處或在Fab或互換Fab重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肽連接子包含胺基酸序列GGGGS (SEQ ID NO:16)。在一個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跨膜域:CD8、CD3z、FCGR3A、NKG2D、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跨膜域或其片段。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CD28跨膜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包含胺基酸序列FWVLVVVGGVLACYSLLVTVAFIIFWV (SEQ ID NO:11)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如上文中所描述之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序列RSKRSRLLHSDYMNMTPRRPGPTRKHYQPYAPPRDFAAYRS (SEQ ID NO:12)或由該序列組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3z、FCGR3A及NKG2D。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序列RVKFSRSADAPAYQQGQNQLYNELNLGRREEYDVLDKRRGRDPEMGGKPRRKNPQEGLYNELQKDKMAEAYSEIGMKGERRRGKGHDGLYQGLSTATKDTYDALHMQALPPR (SEQ ID NO:13)或由該序列組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融合於報導蛋白,特定而言融合於GFP或其增強類似物。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視情況經由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肽連接子在C端處融合於eGFP (增強綠色螢光蛋白)之N端。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肽連接子為根據SEQ ID NO:18的GEGRGSLLTCGDVEENPGP (T2A)。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其中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scFv片段,其中突變Fc域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I253A、H310A及H435A突變減少FcRn受體結合。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錨定跨膜域(ATD)、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及刺激信號傳導域(SSD)。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具有組態scFv-ATD-CSD-SSD。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具有組態scFv-G4 S-ATD-CSD-SSD,其中G4 S為包含SEQ ID NO:17之序列GGGGS的連接子。視情況,報導蛋白可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添加至抗原結合受體之C端。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片段,其中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SEQ ID NO:53、SEQ ID NO:54及SEQ ID NO:55,及至少一個輕鏈CDR,該至少一個輕鏈CDR選自SEQ ID NO:56、SEQ ID NO:57、SEQ ID NO:58之群。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其中抗原結合部分包含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SYGMS (SEQ ID NO:53)、CDR H2胺基酸序列SSGGSY (SEQ ID NO:54)、CDR H3胺基酸序列LGMITTGYAMDY (SEQ ID NO:55)、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QTIVHSTGHTYLE (SEQ ID NO:56)、CDR L2胺基酸序列KVSNRFS (SEQ ID NO:57)及CDR L3胺基酸序列FQGSHVPYT (SEQ ID NO: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片段,其中scFv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1 SEQ ID NO:53、重鏈CDR 2 SEQ ID NO:54、重鏈CDR 3 SEQ ID NO:55,及輕鏈可變區(VH),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輕鏈CDR 1 SEQ ID NO:56、輕鏈CDR 2 SEQ ID NO:57及輕鏈CDR 3 SEQ ID NO:58;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分子,其中scFv包含重鏈可變域(VH) SEQ ID NO:61及輕鏈可變域(VL) SEQ ID NO:62;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scFv分子,其中scFv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0;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9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95。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在Fab重鏈之C端處融合於錨定跨膜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跨膜域:CD8、CD3z、FCGR3A、NKG2D、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跨膜域或其片段。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CD28跨膜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錨定跨膜域為FWVLVVVGGVLACYSLLVTVAFIIFWV (SEQ ID NO:11)。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錨定跨膜域在C端處融合於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如上文中所描述之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序列RSKRSRLLHSDYMNMTPRRPGPTRKHYQPYAPPRDFAAYRS (SEQ ID NO:12)或由該序列組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刺激信號傳導域。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在C端處融合於刺激信號傳導域之N端。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3z、FCGR3A及NKG2D。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序列RVKFSRSADAPAYQQGQNQLYNELNLGRREEYDVLDKRRGRDP EMGGKPRRKNPQEGLYNELQKDKMAEAYSEIGMKGERRRGKGHDGLYQGLSTATKDTYDALHMQALPPR (SEQ ID NO:13)或由該序列組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融合於報導蛋白,特定而言融合於GFP或其增強類似物。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視情況經由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肽連接子在C端處融合於eGFP (增強綠色螢光蛋白)之N端。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肽連接子為SEQ ID NO:18之GEGRGSLLTCGDVEENPGP (T2A)。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其中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的Fab片段,其中突變Fc域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其中I253A、H310A及H435A突變減少FcRn受體結合。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錨定跨膜域(ATD)、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及刺激信號傳導域(SSD)。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具有組態Fab-ATD-CSD-SSD。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具有組態Fab-G4 S-ATD-CSD-SSD,其中G4 S為包含SEQ ID NO:17之序列GGGGS的連接子。視情況,報導蛋白可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添加至抗原結合受體之C端。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其中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其包含: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至少一個重鏈互補決定區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SEQ ID NO:53、SEQ ID NO:54及SEQ ID NO:55,及至少一個輕鏈CDR,該至少一個輕鏈CDR選自SEQ ID NO:56、SEQ ID NO:57、SEQ ID NO:58之群。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Fab片段,其中抗原結合部分包含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SYGMS (SEQ ID NO:53)、CDR H2胺基酸序列SSGGSY (SEQ ID NO:54)、CDR H3胺基酸序列LGMITTGYAMDY (SEQ ID NO:55)、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QTIVHSTGHTYLE (SEQ ID NO:56)、CDR L2胺基酸序列KVSNRFS (SEQ ID NO:57)及CDR L3胺基酸序列FQGSHVPYT (SEQ ID NO: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抗原結合部分,其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Fab分子,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1 SEQ ID NO:53、重鏈CDR 2 SEQ ID NO:54、重鏈CDR 3 SEQ ID NO:55、輕鏈CDR 1 SEQ ID NO:56、輕鏈CDR 2 SEQ ID NO:57及輕鏈CDR 3 SEQ ID NO:58;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重鏈,該重鏈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1 SEQ ID NO:SEQ ID NO:53、重鏈CDR 2 SEQ ID NO:54、重鏈CDR 3 SEQ ID NO:55;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以及 b)輕鏈,該輕鏈包含輕鏈CDR 1 SEQ ID NO:56、輕鏈CDR 2 SEQ ID NO:57及輕鏈CDR 3 SEQ ID NO: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其自N端至C端依序包含: (i)重鏈可變域(VH) SEQ ID NO:61; (ii)肽連接子,詳言之肽連接子SEQ ID NO:17; (iii)錨定跨膜域,詳言之錨定跨膜域SEQ ID NO:11; (iii)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2;及 (iv)刺激信號傳導域,詳言之刺激信號傳導域SEQ ID NO:13;以及 b)輕鏈可變域(VL) SEQ ID NO:62。 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其包含:重鏈,該重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4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及輕鏈,該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5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Fab片段,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重鏈融合多肽,該重鏈融合多肽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3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多肽,該輕鏈多肽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5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為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之突變Fc域的Fab片段,其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3之重鏈融合多肽及包含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5之輕鏈多肽。 在某些替代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Fab輕鏈多肽及Fab重鏈融合多肽視情況經由連接肽彼此融合。Fab重鏈與Fab輕鏈之融合可改良Fab重鏈與Fab輕鏈之配對,且亦減少表現某一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所需的質體的數目。減少表現抗原結合受體所需的質體的數目之替代策略為使用內部核糖體進入側以使得能夠如例如圖2中所示自同一質體表現重鏈及輕鏈構築體兩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多肽,其中抗原結合部分之Fab輕鏈可變區與抗原結合部分之Fab重鏈恆定區共用羧基端肽鍵(亦即抗原結合部分包含互換Fab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經輕鏈可變區置換),該Fab重鏈恆定區又與錨定跨膜域共用羧基端肽鍵(VL( 1 ) -CH1( 1 ) -ATD)。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之Fab重鏈可變區與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之Fab輕鏈恆定區共用羧基端肽鍵(VH( 1 ) -CL( 1 ) )。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例如藉由二硫鍵共價連接。在替代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包含多肽,其中抗原結合部分之Fab重鏈可變區與抗原結合部分之Fab輕鏈恆定區共用羧基端肽鍵(亦即抗原結合部分包含互換Fab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經輕鏈恆定區置換),該Fab輕鏈恆定區又與錨定跨膜域共用羧基端肽鍵(VH( 1 ) -CL( 1 ) -ATD)。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抗原結合部分之Fab輕鏈可變區與抗原結合部分之Fab重鏈恆定區共用羧基端肽鍵(VL( 1 ) -CH1( 1 ) )。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例如藉由二硫鍵共價連接。 根據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抗原結合受體之組分(例如,VH及VL、抗原結合部分、錨定跨膜域、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刺激信號傳導域)可直接或經由本文中所描述或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不同連接子(特定而言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通常約2至20個胺基酸的肽連接子)融合。合適的非免疫原性肽連接子包括例如(G4 S)n 、(SG4 )n 、(G4 S)n 或G4 (SG4 )n 肽連接子,其中n一般為1與10之間、較佳地1與4之間的數字。 例示性 T 細胞 活化抗原結合受體 如隨附實例及圖1A中說明性地展示,作為本發明之概念驗證,抗原結合受體「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 pETR17096」(SEQ ID NO:7)經構築包含一個穩定化scFv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結合部分結合於在Fc域中包含P329G突變之抗體/針對該抗體/與該抗體相互作用或作用於該抗體。構築體進一步包含CD28跨膜域、作為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28片段及作為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3z片段。在表2及表3中展示抗體結合分子「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 pETR17096」的序列(胺基酸及cDNA)。 另外,如圖1B中所示,作為本發明之另一概念驗證,抗原結合受體「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 pETR17100」(SEQ ID NO:39、SEQ ID NO:41)經構築包含一個穩定化Fab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結合部分結合於在Fc域中包含P329G突變的抗體/針對該抗體/與該抗體相互作用或作用於該抗體。構築體進一步包含CD28跨膜域、作為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28片段及作為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3z片段。在表4及表5中展示抗原結合受體「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 pETR17100」的序列(胺基酸及DNA)。 作為本發明之另一概念驗證,抗原結合受體「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 pETR17594」(SEQ ID NO:48、SEQ ID NO:50)經構築包含一個Fab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結合部分結合於在Fc域中包含P329G突變的抗體/針對該抗體/與該抗體相互作用或作用於該抗體。構築體進一步包含CD28跨膜域、作為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28片段及作為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3z片段。在表6及表7中展示抗原結合受體「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 pETR17594」的序列(胺基酸及DNA)。 作為本發明之另一概念驗證,抗原結合受體「抗AAA scFv」(SEQ ID NO:59)經構築包含一個scFv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結合部分結合於在Fc域中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的抗體/針對該抗體/與該抗體相互作用或作用於該抗體。構築體進一步包含CD28跨膜域、作為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28片段及作為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3z片段。下文在表8及表9中展示抗體結合分子「抗AAA scFv」的序列(胺基酸及cDNA)。 作為本發明之另一概念驗證,抗原結合受體「抗AAA Fab」(SEQ ID NO:63、SEQ ID NO:65)經構築包含一個Fab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結合部分結合於在Fc域中包含I253A、H310A及H435A突變的抗體/針對該抗體/與該抗體相互作用或作用於該抗體。構築體進一步包含CD28跨膜域、作為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28片段及作為刺激信號傳導域的CD3z片段。下文在表10及表11中展示抗體結合分子「抗AAA scFv」的序列(胺基酸及cDNA)。 本發明亦提供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核酸分子。本發明亦涵蓋如本文進一步描述的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核酸分子及包含根據本發明之核酸分子的套組。 套組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為套組,其包含或其組成為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核酸及/或細胞(較佳地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轉導之T細胞)以及視情況存在之包含突變Fc域之一或多種抗體,其中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 因此,提供套組,其包含: (A)經轉導T細胞,其能夠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抗體,其包含突變Fc域; 其中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進一步提供套組,其包含: (A)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經分離聚核苷酸及/或載體;以及 (B)抗體,其包含突變Fc域; 其中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本發明之套組可包含經轉導T細胞、經分離聚核苷酸及/或載體以及包含突變Fc域之一或多種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為治療性抗體,例如腫瘤特異性抗體。腫瘤特異性抗原在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描述於本文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抗體在投與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根據本發明之套組包含經轉導T細胞或用以產生經轉導T細胞的聚核苷酸/載體。在此上下文中,經轉導T細胞為萬能T細胞,因為其對指定腫瘤不具有特異性但可視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而靶向任何腫瘤。本文提供了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的實例,單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包含突變Fc域的任何抗體可包括在本文提供之套組中。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之突變Fc域展現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降低的與Fc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及/或減少的效應功能。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突變Fc域(或包含該突變Fc域之抗體)展現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或包含原生IgG1 Fc域之抗體)小於50%、較佳地小於20%、更佳地小於10%且最佳小於5%的與Fc受體的結合親和力,及/或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或包含原生IgG1 Fc域之抗體)小於50%、較佳地小於20%、更佳地小於10%且最佳小於5%的效應功能。在一個實施例中,突變Fc域(包含該突變Fc域之抗體)基本上不結合於Fc受體及/或誘導效應功能。在一特定實施例中,Fc受體為Fcγ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Fc受體為人類Fc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Fc受體為活化Fc受體。在一特定實施例中,Fc受體為活化人類Fcγ受體,更具體言之,人類FcγRIIIa、FcγRI或FcγRIIa,最具體言之,人類FcγRIIIa。在一個實施例中,效應功能為選自CDC、ADCC、ADCP及細胞激素分泌之群的一或多者。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效應功能為ADCC。在一個實施例中,突變Fc域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展現實質上變化的與新生兒Fc受體(FcRn)之結合親和力。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展現相較於包含非工程改造Fc域之抗體小於20%、特定而言小於10%、更特定而言小於5%的與Fc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在一特定實施例中,Fc受體為Fcγ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Fc受體為人類Fc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Fc受體為活化Fc受體。在一特定實施例中,Fc受體為活化人類Fcγ受體,更具體言之,人類FcγRIIIa、FcγRI或FcγRIIa,最具體言之,人類FcγRIIIa。較佳地,與此等受體中之每一者的結合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與補體組分之結合親和力,特定而言與C1q之結合親和力亦降低。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之Fc域突變成具有相較於非突變Fc域減少之效應功能。減少之效應功能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降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降低、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ADCP)減少、細胞激素分泌減少、免疫複合物介導之抗原呈遞細胞攝入抗原減少、與NK細胞之結合減少、與巨噬細胞之結合減少、與單核細胞之結合減少、與多形核細胞之結合減少、誘導細胞凋亡之直接信號傳導減少、目標所結合抗體之交聯減少、樹突狀細胞成熟減少或T細胞激活減少。在一個實施例中,減少之效應功能為選自以下之群的一或多者:CDC降低、ADCC降低、ADCP減少及細胞激素分泌減少。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減少之效應功能為ADCC降低。在一個實施例中,ADCC降低為藉由非工程改造Fc域(或包含非工程改造Fc域之抗體)誘導的ADCC小於20%。 在一個實施例中,使Fc域與Fc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及/或效應功能減少的胺基酸突變為胺基酸取代。在一個實施例中,Fc域在選自E233、L234、L235、N297、P331及P329之群的位置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在一更特定實施例中,Fc域在選自L234、L235及P329之群的位置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Fc域包含胺基酸取代L234A及L235A。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Fc域為IgG1 Fc域,特定而言人類IgG1 Fc域。在一個實施例中,Fc域包含在位置P329處之胺基酸取代。在一更特定實施例中,胺基酸取代為P329A或P329G,特定而言P329G。在一個實施例中,Fc域包含在位置P329處之胺基酸取代及在選自E233、L234、L235、N297及P331之位置處之另一胺基酸取代。在一更特定的實施例中,另一胺基酸取代為E233P、L234A、L235A、L235E、N297A、N297D或P331S。在特定實施例中,Fc域包含在位置P329、L234及L235處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個實施例中,Fc域包含胺基酸突變L234A、L235A及P329G (「P329G LALA」)。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Fc域為IgG1 Fc域,特定而言人類IgG1 Fc域。「P329G LALA」胺基酸取代組合幾乎徹底地消除人類IgG1 Fc域之Fcγ受體(以及補體)結合,如PCT公開案第WO 2012/130831號中所描述,該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WO 2012/130831亦描述製備此類突變Fc域的方法及測定其特性(諸如Fc受體結合或效應功能)的方法。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展現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減少之與Fc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及/或減少之效應功能的Fc域為包含胺基酸突變L234A、L235A及視情況存在之P329G的人類IgG1 Fc域,或包含胺基酸突變S228P、L235E及視情況存在之P329G的人類IgG4 Fc域。 在某些實施例中,Fc域之N糖基化已消除。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Fc域包含在位置N297處之胺基酸突變,特定而言天冬醯胺經丙胺酸(N297A)或天冬胺酸(N297D)置換的胺基酸取代。 除上文及PCT公開案第WO 2012/130831號中所描述之Fc域以外,使用減少之Fc受體結合及/或效應功能的Fc域亦包括具有Fc域殘基238、265、269、270、297、327及329中之一或多者之突變的彼等Fc域(美國專利第6,737,056號)。此等Fc突變體包括在胺基酸位置265、269、270、297及327中的兩者或兩者以上處具有突變的Fc突變體,包括具有殘基265及297突變為丙胺酸的所謂的「DANA」Fc突變體(美國專利第7,332,581號)。 突變Fc域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遺傳學或化學方法、藉由胺基酸缺失、取代、插入或修飾來製備。遺傳學方法可包括DNA編碼序列之位點特異性突變誘發、PCR、基因合成及類似方法。恰當的核苷酸變化可藉由例如定序來檢驗。 與Fc受體的結合可例如藉由ELISA或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使用標準儀器(諸如BIAcore儀器(GE Healthcare))容易地測定,且可藉由重組表現來獲得諸如Fc受體。或者,Fc域或包含Fc域之細胞活化雙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對Fc受體的結合親和力可使用已知表現特定Fc受體的細胞株(諸如表現FcγIIIa受體的人類NK細胞)評估。 Fc域或包含Fc域之抗體的效應功能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量測。用於評定相關分子之ADCC活性的活體外分析之其他實例描述於美國專利第5,500,362號;Hellstrom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3, 7059-7063 (1986)及Hellstrom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2, 1499-1502 (1985);美國專利第5,821,337號;Bruggemann等人, J Exp Med 166, 1351-1361 (1987)中。或者,可採用非放射性分析方法(參見例如用於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之ACTI™非放射性細胞毒性分析(CellTechnology, Inc. Mountain View, CA);及CytoTox 96® 非放射性細胞毒性分析(Promega, Madison, WI)。適用於此類分析之效應細胞包括末梢血單核細胞(PBMC)及天然殺手(NK)細胞。或者或另外,可例如在動物模型中,諸如Clynes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5, 652-656 (1998)中所揭示之動物模型中於活體內評定相關分子之ADCC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Fc域與補體組分(具體言之C1q)的結合減少。因此,在其中Fc域經工程改造而具有減少之效應功能的一些實施例中,該減少之效應功能包括CDC降低。亦可進行C1q結合分析以測定抗體是否能夠結合C1q且因此具有CDC活性。參見例如,WO 2006/029879及WO 2005/100402中之C1q及C3c結合ELISA。為了評定補體活化,可進行CDC分析(參見例如Gazzano-Santoro等人, J Immunol Methods 202, 163 (1996);Cragg等人, Blood 101, 1045-1052 (2003);及Cragg及Glennie, Blood 103, 2738-2743 (2004))。 在一個實施例中,與新生兒Fc受體(FcRn)的結合親和力降低。在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突變Fc域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展現降低的與FcRn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Fc域(或包含該Fc域之抗體)展現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或包含原生IgG1 Fc域之抗體)小於50%、較佳地小於20%、更佳地小於10%且最佳小於5%的與新生兒Fc受體的結合親和力,及/或相較於原生IgG1 Fc域(或包含原生IgG1 Fc域之抗體)小於50%、較佳地小於20%、更佳地小於10%且最佳小於5%的效應功能。在一個實施例中,突變Fc域(或包含該突變Fc域之抗體)基本上不結合於新生兒Fc受體。在一特定實施例中,Fc受體為FcRn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Fc受體為人類FcRn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Fc域包含位置I253、H310及H435處之胺基酸取代。在更特定實施例中,Fc域包含胺基酸突變I253A、H310A及H435A(「AAA」)。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Fc域為IgG1 Fc域,特定而言人類IgG1 Fc域。「AAA」胺基酸取代組合幾乎完全消除人類IgG1 Fc域之FcRn受體結合。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包含突變Fc區之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CD20,且包含重鏈序列SEQ ID NO:112及輕鏈序列SEQ ID NO:113。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突變Fc區之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FAP,且包含重鏈序列SEQ ID NO:114及輕鏈序列SEQ ID NO:115。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突變Fc區之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CEA,且包含重鏈序列SEQ ID NO:116及輕鏈序列SEQ ID NO:117、重鏈序列SEQ ID NO:118及輕鏈序列SEQ ID NO:119、重鏈序列SEQ ID NO:120及輕鏈序列SEQ ID NO:121或重鏈序列SEQ ID NO:122及輕鏈序列SEQ ID NO:123。在其他實施例中,包含突變Fc區之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肌腱蛋白(TNC),且包含重鏈序列SEQ ID NO:124及輕鏈序列SEQ ID NO:125。 在另一實施例中,包含突變Fc區之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例如T細胞活化雙特異性抗體。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T細胞活化目標(詳言之CD3)之第一結合部分及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腫瘤抗原之第二結合部分。 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突變Fc區之抗體為雙特異性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Her2,其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第一重鏈序列SEQ ID NO:126、第一輕鏈序列SEQ ID NO:127、第二重鏈序列SEQ ID NO:128及第二輕鏈序列SEQ ID NO:129。 在本發明之一說明性實施例中,作為概念驗證,提供套組,其包含SEQ ID NO:7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由展示於SEQ ID NO:19中之DNA序列編碼))以及包含重鏈SEQ ID NO:112及輕鏈SEQ ID NO:113之抗體。或者,套組可包含SEQ ID NO:31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抗P329G-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由展示於SEQ ID NO:35中之DNA序列編碼))以及包含重鏈SEQ ID NO:112及輕鏈SEQ ID NO:113之抗體。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套組可包含SEQ ID NO:39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由展示於SEQ ID NO:44中之DNA序列編碼))以及包含重鏈SEQ ID NO:112及輕鏈SEQ ID NO:113之抗體。或者,套組可包含SEQ ID NO:48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由展示於SEQ ID NO:51中之DNA序列編碼))以及包含重鏈SEQ ID NO:112及輕鏈SEQ ID NO:113之抗體。或者,套組可包含SEQ ID NO:59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抗AAA-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以及包含重鏈SEQ ID NO:112及輕鏈SEQ ID NO:113之抗體。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套組可包含SEQ ID NO:63中所展示之胺基酸序列(「抗AAA-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以及包含重鏈SEQ ID NO:112及輕鏈SEQ ID NO:113之抗體。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套組可包含至少一個抗體分子,該至少一個抗體分子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重鏈及輕鏈:SEQ ID NO:112及SEQ ID NO:113、SEQ ID NO:114及SEQ ID NO:115、SEQ ID NO:116及SEQ ID NO:117、SEQ ID NO:118及SEQ ID NO:119、SEQ ID NO:120及SEQ ID NO:121、SEQ ID NO:122及SEQ ID NO:123以及SEQ ID NO:124及SEQ ID NO:125。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套組可包含雙特異性抗體分子,詳言之包含第一重鏈SEQ ID NO:128、第一輕鏈SEQ ID NO:129、第二重鏈SEQ ID NO:130及第二輕鏈SEQ ID NO:131的雙特異性抗體。 另外,本發明之套組的部分可個別地封裝於小瓶或瓶子中或組合地封裝於容器或多容器單元中。另外,本發明之套組可包含(密閉)袋式細胞培育系統,其中患者細胞(較佳地如本文中所描述之T細胞)可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轉導且在GMP(良好生產規範,如歐盟委員會在http://ec.europa.eu/health/documents/eudralex/index_en.htm發佈的良好生產規範準則中所描述)條件下培育。另外,本發明之套組包含(密閉)袋式細胞培育系統,其中經分離/獲得之患者T細胞可用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轉導且在GMP下培育。另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套組亦可包含編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載體。本發明之套組可適宜地尤其用於執行本發明之方法且可用於本文中提及的各種應用中,例如用作研究工具或醫學工具。套組之製造較佳地遵循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標準程序。 在此上下文中,患者來源之細胞(較佳地T細胞)可使用如上文所描述之套組用本發明之能夠如本文中所描述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的抗原結合受體轉導。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並非天然存在於T細胞中或上。因此,使用本發明之套組轉導的患者來源之細胞將獲得特異性結合於抗體(例如治療性抗體)之突變Fc域的能力,且將變得能夠經由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相互作用來誘導目標細胞之消除/溶解,其中治療性抗體能夠結合於天然存在於(亦即內源性表現於)腫瘤細胞之表面上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細胞外域之結合活化彼T細胞且使其經由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與腫瘤細胞實體接觸。非轉導或內源性T細胞(例如,CD8+ T細胞)不能結合於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的突變Fc域。表現包含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細胞外域的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如本文中所描述不受Fc域中不包含突變的治療性抗體影響。因此,表現本發明抗原結合受體分子之T細胞能夠如本文中所描述在活體內及/或活體外於Fc域中包含突變之抗體的存在下溶解目標細胞。對應目標細胞包含表現表面分子(亦即天然存在於腫瘤細胞之表面上的腫瘤特異性抗原)之細胞,其如本文中所描述由治療性抗體之至少一個、較佳地兩個結合域識別。本文在下方特徵化此等表面分子。 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偵測目標細胞之溶解。因此,此等方法尤其包含生理學活體外分析。此等生理學分析可例如藉由細胞膜完整性之喪失(例如,基於FACS之碘化丙錠分析、錐蟲藍入流分析、光度酶釋放分析(LDH)、輻射量測51Cr釋放分析、螢光銪釋放及CalceinAM釋放分析)監測細胞死亡。其他分析包含例如藉由光度MTT、XTT WST-1及alamarBlue分析監測細胞存活率、輻射量測3H-Thd合併分析、量測細胞分裂活性之細胞群落分析及量測粒線體跨膜梯度之螢光Rhodamine123分析。另外,可例如藉由基於FACS之磷脂醯絲胺酸暴露分析、基於ELISA之TUNEL測試、凋亡蛋白酶活性分析(光度、螢光或基於ELISA)或分析變化之細胞形態(縮小、膜起泡)監測細胞凋亡。 能夠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 T 細胞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為能夠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係指並非天然包含於T細胞中及/或T細胞表面上且並不(內源性地)表現於正常(非轉導)T細胞中或上的分子。因此,T細胞中及/或上的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經人工引入至T細胞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等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可如本文所定義自待治療之個體分離/獲得。因此,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人工地引入且隨後存在於該等T細胞中及/或表面上的抗原結合受體包含包含有一或多個抗原結合部分的域,該一或多個抗原結合部分可達(活體外或活體內)至(Ig源性)免疫球蛋白(較佳地抗體),尤其至抗體之Fc域。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此等人工引入的分子在本文於下方描述之(反轉錄病毒或豆狀病毒)轉導之後存在於該等T細胞中及/或表面上。因此,在轉導後,根據本發明之T細胞可由免疫球蛋白(較佳地如本文中所描述在Fc域中包含特異性突變的(治療性)抗體)活化。 本發明亦係關於表現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其由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核酸分子編碼。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經轉導細胞可包含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核酸分子或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本發明載體。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經轉導T細胞」係指經遺傳修飾T細胞(亦即其中已有意地引入核酸分子的T細胞)。本文提供之經轉導T細胞可包含本發明之載體。較佳地,本文提供之經轉導T細胞包含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核酸分子及/或本發明之載體。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可為短暫或穩定表現DNA (亦即已引入至T細胞中之核酸分子)的T細胞。詳言之,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核酸分子可藉由使用反轉錄病毒或豆狀病毒轉導來穩定整合於T細胞之基因組中。藉由使用mRNA轉染,可短暫表現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核酸分子。較佳地,本文提供之經轉導T細胞已藉由經由病毒載體(例如,反轉錄病毒載體或豆狀病毒載體)將核酸分子引入T細胞中而經遺傳修飾。因此,抗原結合受體之表現可為組成性的,且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可於細胞表面上偵測。抗原結合受體之此細胞外域可能不僅包含如本文所定義的抗原結合受體之完整細胞外域,而且包含其部分。所需之最小尺寸為抗原結合受體中的抗原結合部分之抗原結合位點。 在抗原結合受體於誘導性或可抑制啟動子控制下引入至T細胞中的情況下,表現亦可為條件性或誘導性的。此等誘導性或可抑制啟動子之實例可為含有乙醇去氫酶I (alcA)基因啟動子及反式活化蛋白AlcR的轉錄系統。將不同農業用醇類調配物用於控制連接至alcA啟動子之相關基因的表現。另外,四環素反應啟動子系統可用以在四環素存在下活化或抑制基因表現系統。系統之一些元素包括四環素抑制蛋白(TetR)、四環素操縱序列(tetO)及四環素反式活化融合蛋白(tTA),其為TetR與單純疱疹病毒蛋白16 (VP16)活化序列之融合。另外,可使用甾類反應啟動子、金屬調節或病原相關(PR)蛋白相關之啟動子。 視所用系統而定,表現可為組成性或體質性的。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可表現於本文提供之經轉導T細胞的表面上。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部分(亦即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可於細胞表面上偵測,而細胞內部分(亦即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及刺激信號傳導域)不可於細胞表面上偵測。抗原結合受體之細胞外域的偵測可藉由使用特異性結合於此細胞外域的抗體或藉由細胞外域能結合之突變Fc域進行。細胞外域可使用此等抗體或Fc域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或顯微鏡術偵測。 本發明之經轉導細胞可為任何免疫細胞。此等免疫細胞包括(但不限於)B細胞、T細胞、天然殺手(NK)細胞、天然殺手(NK) T細胞、γδ T細胞、內生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球、樹突狀細胞或嗜中性白血球。較佳地,該免疫細胞應為淋巴細胞,較佳地NK或T細胞。該等T細胞包括CD4 T細胞及CD8 T細胞。白血球表面上的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觸發將結合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使得該細胞對目標細胞具細胞毒性而無關於該細胞來源之譜系。細胞毒性將與針對抗原結合受體所選之刺激信號傳導域或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無關地發生,且並不取決於額外細胞介素之外源性供應。因此,本發明之經轉導細胞可為例如CD4+ T細胞、CD8+-T細胞、γδ T細胞、天然殺手(NK) T細胞、天然殺手(NK)細胞、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骨髓細胞或間葉幹細胞。較佳地,本文提供之經轉導細胞為T細胞(例如,自體T細胞),更佳地,經轉導細胞為CD8+ T細胞。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經轉導細胞為CD8+ T細胞。另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經轉導細胞為自體T細胞。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經轉導細胞較佳地為自體CD8+ T細胞。除使用自個體分離之自體細胞(例如,T細胞)以外,本發明亦包含同種異體細胞之使用。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經轉導細胞亦可為同種異體細胞,諸如同種異體CD8+ T細胞。同種異體細胞之使用係基於以下事實的:細胞(較佳地T細胞)可識別由外來抗原呈遞細胞(APC)呈現之特異性抗原決定基,其限制條件為APC表現I類或II類MHC分子(特異性反應細胞群體,亦即T細胞群體受限於該MHC分子)以及由T細胞識別之抗原決定基。因此,術語同種異體係指細胞來自無關供應個體,其為與將由例如本文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表現之轉導細胞治療的個體相容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自體細胞係指如上文所描述自待用本文中所描述之經轉導細胞治療的個體分離/獲得的細胞。 本發明之經轉導細胞可用其他核酸分子,例如用編碼T細胞受體之核酸分子共轉導。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產生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使用本發明之載體轉導T細胞,在允許在該經轉導細胞中或上表現抗原結合受體的條件下培養該轉導T細胞,及回收該經轉導T細胞。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本發明之經轉導細胞較佳地藉由以下過程產生:自個體(較佳地人類患者)分離/獲得細胞(例如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用於自患者或自供體分離/獲得細胞(例如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藉由抽血或取出骨髓來自患者或自供體分離細胞(例如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在分離/獲得細胞以作為患者樣本後,將細胞(例如,T細胞)與樣本之其他成分分開。若干種自樣本分離細胞(例如,T細胞)的方法已為吾人所知,且包括(但不限於):例如用於自患者或供體之末梢血液樣本獲得細胞的白血球分離術,藉由使用FACSort設備分離/獲得細胞,人工地或藉由使用顯微操縱器自含有活細胞之新鮮活體組織切片標本挑選活細胞(參見例如Dudley, Immunother. 26 (2003), 332-342; Robbins, Clin. Oncol. 29 (201 1), 917-924或Leisegang, J. Mol. Med. 86 (2008), 573-58)。隨後例如藉由使用抗CD3抗體、藉由使用抗CD3及抗CD28單株抗體及/或藉由使用抗CD3抗體、抗CD28抗體及介白素-2 (IL-2)培養及擴增經分離/所獲得細胞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參見例如Dudley, Immunother. 26 (2003), 332-342或Dudley, Clin. Oncol. 26 (2008), 5233-5239)。 在後續步驟中,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人工/遺傳修飾/轉導細胞(例如,T細胞)(參見例如Lemoine, J Gene Med 6 (2004), 374-386)。用於轉導細胞(例如,T細胞)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包括(但不限於)在轉導核酸或重組核酸的情況下例如電穿孔方法、磷酸鈣方法、陽離子脂質方法或脂質體方法。待轉導之核酸可藉由使用可商購的轉染劑(例如脂染胺(由Invitrogen製造,目錄號:11668027))以習知方式且高度有效地進行轉導。在使用載體的情況下,載體可以與上文提及之核酸相同之方式轉導,只要載體為質體載體(亦即不為病毒載體之載體)即可。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用於轉導細胞(例如,T細胞)之方法包括反轉錄病毒或豆狀病毒T細胞轉導、非病毒載體(例如,睡美人小環載體)以及mRNA轉染。「mRNA轉染」係指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的用以在待轉導之細胞中暫時表現相關蛋白質(在本發明之情況下如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方法。簡言之,細胞可使用用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mRNA編碼藉由使用電穿孔系統(諸如Gene Pulser, Bio-Rad)來電穿孔,且之後藉由如上文所描述之標準細胞(例如,T細胞)培養方案來培養(參見Zhao等人, Mol Ther. 13(1) (2006), 151-159)。本發明之經轉導細胞為T細胞,最佳地CD8+ T細胞,且藉由豆狀病毒或最佳地反轉錄病毒T細胞轉導產生。 在此上下文中,用於轉導T細胞之合適反轉錄病毒載體為此項技術中已知,諸如:SAMEN CMV/SRa (Clay等人, J. Immunol. 163 (1999), 507-513),LZRS-id3-IHRES (Heemskerk等人, J. Exp. Med. 186 (1997), 1597-1602),FeLV (Neil等人, Nature 308 (1984), 814-820),SAX (Kantoff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3 (1986), 6563-6567),pDOL (Desiderio, J. Exp. Med. 167 (1988), 372-388),N2 (Kasid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7 (1990), 473-477),LNL6 (Tiberghien等人, Blood 84 (1994), 1333-1341),pZipNEO (Chen等人, J. Immunol. 153 (1994), 3630-3638),LASN (Mullen等人, Hum. Gene Ther. 7 (1996), 1123-1129),pG1XsNa (Taylor等人, J. Exp. Med. 184 (1996), 2031-2036),LCNX (Sun等人, Hum. Gene Ther. 8 (1997), 1041-1048),SFG (Gallardo等人, Blood 90 (1997)及LXSN (Sun等人, Hum. Gene Ther. 8 (1997), 1041-1048),SFG (Gallardo等人, Blood 90 (1997), 952-957),HMB-Hb-Hu (Vieillard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4 (1997), 11595-11600),pMV7 (Cochlovius等人,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46 (1998), 61-66),pSTITCH (Weitjens等人, Gene Ther 5 (1998), 1195-1203),pLZR (Yang等人, Hum. Gene Ther. 10 (1999), 123-132),pBAG (Wu等人, Hum. Gene Ther. 10 (1999), 977-982),rKat.43.267bn (Gilham等人, J. Immunother. 25 (2002), 139-151),pLGSN (Engels等人, Hum. Gene Ther. 14 (2003), 1155-1168),pMP71 (Engels等人, Hum. Gene Ther. 14 (2003), 1155-1168),pGCSAM (Morgan等人, J. Immunol. 171 (2003), 3287-3295),pMSGV (Zhao等人, J. Immunol. 174 (2005), 4415-4423),或pMX (de Witte等人, J. Immunol. 181 (2008), 5128-5136)。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用於轉導細胞(例如,T細胞)之合適豆狀病毒載體為例如:PL-SIN lentiviral vector (Hotta等人, Nat Methods. 6(5) (2009), 370-376),p156RRL-sinPPT-CMV-GFP-PRE/NheI (Campeau等人, PLoS One 4(8) (2009), e6529),pCMVR8.74 (Addgene目錄號:22036),FUGW (Lois等人, Science 295(5556) (2002), 868-872,pLVX-EF1 (Addgene目錄號: 64368), pLVE (Brunger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1(9) (2014), E798-806),pCDH1-MCS1-EF1 (Hu等人, Mol Cancer Res. 7(11) (2009), 1756-1770),pSLIK (Wang 等人, Nat Cell Biol. 16(4) (2014), 345-356),pLJM1 (Solomon等人, Nat Genet. 45(12) (2013), 1428-30),pLX302 (Kang等人, Sci Signal. 6(287) (2013), rs13),pHR-IG (Xie等人,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33(12) (2013), 1875-85),pRRLSIN (Addgene目錄號: 62053),pLS (Miyoshi等人, J Virol. 72(10) (1998), 8150-8157),pLL3.7 (Lazebnik等人, J Biol Chem. 283(7) (2008), 11078-82),FRIG (Raissi等人, Mol Cell Neurosci. 57 (2013), 23-32),pWPT (Ritz-Laser等人, Diabetologia. 46(6) (2003), 810-821),pBOB (Marr等人, J Mol Neurosci. 22(1-2) (2004), 5-11),或pLEX (Addgene目錄號: 27976)。 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T細胞較佳地在其天然環境外部於受控條件下生長。詳言之,術語「培養」意謂來源於多細胞真核生物(較佳地人類患者)的細胞(例如,本發明之經轉導細胞)於活體外生長。培養細胞為保持自其原始組織來源分離的細胞存活的實驗室技術。本文中,本發明之經轉導細胞係在允許在該等經轉導細胞中或上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條件下培養。允許表現或轉基因(亦即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表現或轉基因)的條件為此項技術中眾所周知,且包括例如促效抗CD3抗體及抗CD28抗體以及添加諸如介白素2 (IL-2)、介白素7 (IL-7)、介白素12 (IL-12)及/或介白素15 (IL-15)之細胞介素。在於經培養轉導細胞(例如,CD8+ T)中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後,自培養物(亦即自培養基)回收(亦即重新提取)經轉導細胞。 因此,本發明亦涵蓋經轉導細胞,較佳地T細胞,詳言之可藉由本發明方法獲得的表現由本發明之核酸分子編碼之抗原結合受體的CD8+ T。 核酸分子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為編碼本發明之一種或若干種抗原結合受體的核酸及載體。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例示性核酸分子展示於SEQ ID NO:19、SEQ ID NO:30、SEQ ID NO:35、SEQ ID NO:38、SEQ ID NO:44、SEQ ID NO:47、SEQ ID NO:51及SEQ ID NO:52中。本發明之核酸分子可處於調節序列的控制下。舉例而言,可採用允許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誘導表現的啟動子、轉錄強化子及/或序列。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在組成性或誘導性啟動子之控制下表現核酸分子。合適啟動子為例如:CMV啟動子(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UBC啟動子(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PGK (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EF1A啟動子(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CAGG啟動子(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SV40啟動子(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COPIA啟動子(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ACT5C啟動子(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TRE啟動子(Qin等人, PLoS One. 5(5) (2010), e10611),Oct3/4啟動子(Chang等人, Molecular Therapy 9 (2004), S367-S367 (doi: 10.1016/j.ymthe.2004.06.904)),或Nanog啟動子(Wu等人, Cell Res. 15(5) (2005), 317-24)。本發明因此亦係關於包含本發明中所描述之核酸分子的載體。本文中,術語載體係指可在其已引入至多宿主細胞(亦即經轉導細胞)中自主地複製的環形或線性核酸分子。許多合適載體為分子生物學中具有知識者所知,其選擇將視所需功能而定且包括質體、黏質體、病毒、噬菌體及遺傳學工程改造中習知地使用的其他載體。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的方法可用於構築各種質體及載體;參見例如描述於Sambrook等人(同上引)及Ausubel,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Green Publishing Associates and Wiley Interscience, N.Y. (1989), (1994)中的該等技術。或者,聚核苷酸及本發明之載體可經復原成脂質體以運載至目標細胞。如下文更詳細論述,將選殖載體用於分離各DNA序列。相關序列可轉移至需要表現特定多肽的表現載體中。典型的選殖載體包括pBluescript SK、pGEM、pUC9、pBR322、pGA18及pGBT9。典型的表現載體包括pTRE、pCAL-n-EK、pESP-1、pOP13CAT。 本發明亦係關於包含核酸分子之載體,該(該等)核酸分子為可操作地連接於編碼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的該(該等)核酸分子的調節序列。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載體可為多順反子的。此等調節序列(控制元件)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且可包括啟動子、剪接卡匣、轉譯起始密碼子、用於將插入引入至載體中對轉譯及插入位點。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等核酸分子以操作方式連接至允許於真核或原核細胞中之表現的該等表現控制序列。可設想該(該等)載體為包含編碼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核酸分子的表現載體。可操作地連接係指所描述之組分處於允許其以其預期方式作用的關係中的併接。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序列之控制序列以使得編碼序列之表現在與控制序列相容之條件下實現的方式連接。在控制序列為啟動子之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知較佳使用雙股核酸。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所述載體為表現載體。表現載體為可用以轉型所選細胞且使編碼序列在該所選細胞中表現的構築體。表現載體可例如為選殖載體、二元載體或整合載體。表現包含核酸分子之轉錄,較佳轉錄成可轉譯之mRNA。確保在原核細胞及/或真核細胞中達成表現的調節元件已為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在真核細胞之情況下,其通常包含確保轉錄起始之啟動子且視情況包含確保轉錄物之轉錄終止及穩定化的聚腺苷酸信號。允許原核宿主細胞中之表現的可能調節元件包含例如大腸桿菌中的PL、lac、trp或tac啟動子,且允許真核寄主細胞中之表現的調節元件之實例為酵母菌中的AOX1或GAL1啟動子或CMV啟動子、SV40啟動子、RSV啟動子(勞斯肉瘤病毒)、CMV強化子、SV40強化子或哺乳動物及其他動物細胞中的血球蛋白內含子。 除負責轉錄起始之元件之外,此類調節元件亦可在聚核苷酸之下游包含轉錄終止信號,諸如SV40-聚腺苷酸位點或tk-聚腺苷酸位點。另外,視使用之表現系統而定,可將編碼能夠將多肽引導至細胞區室或將其分泌至介質中的信號肽的前導序列添加至所述核酸序列之編碼序列,且該前導序列為此項技術中熟知;亦參見例如隨附實例。 前導序列,且較佳地能夠引導轉譯之蛋白質之分泌的前導序列或其一部分係在適當階段與轉譯、起始及終止序列一起組裝於周質間隙或細胞外介質中。視情況,異源序列可編碼包括N端鑑別肽的抗原結合受體,該N端鑑別肽賦予所需特徵,例如所表現重組產物之穩定化或簡化純化;參見上文。在此上下文中,合適表現載體為此項技術中已知,諸如Okayama-Berg cDNA表現載體pcDV1 (Pharmacia)、pCDM8、pRc/CMV、pcDNA1、pcDNA3 (In-vitrogene)、pEF-DHFR、pEF-ADA或pEF-neo (Raum等人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50 (2001), 141-150)或pSPORT1 (GIBCO BRL)。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表現控制序列將為載體中能夠轉型或轉染真核細胞的真核啟動子系統,但亦可使用原核細胞之控制序列。一旦載體已結合至適當細胞,視需要將該細胞維持於適合於核苷酸序列之高水準表現的條件下。額外的調節元件可包括轉錄以及轉譯強化子。適宜地,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載體包含可選及/或可得標誌物。適用於選擇經轉型細胞以及例如植物組織及植物的可選標誌基因已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包含例如作為選擇基礎之抗代謝物耐藥性:dhfr,其賦予對甲胺喋呤之耐藥性(Reiss, Plant Physiol. (Life Sci. Adv.) 13 (1994), 143-149),npt,其賦予對胺基糖苷類新黴素、康黴素及巴龍黴素之耐藥性(Herrera-Estrella, EMBO J. 2 (1983), 987-995),及hygro,其賦予對潮黴素之耐藥性(Marsh, Gene 32 (1984), 481-485)。已描述額外可選基因,亦即trpB,其允許細胞利用吲哚代替色胺酸;hisD,其允許細胞利用組胺醇代替組胺酸(Hartma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 (1988), 8047);甘露糖-6-磷酸異構酶,其允許細胞利用甘露糖(WO 94/20627),及ODC (鳥胺酸去羧酶),其賦予對鳥胺酸去羧酶抑制劑、2-(二氟甲基)-DL-鳥胺酸、DFMO之耐藥性(McConlogue, 1987, In: Current Communications in Molecular Biology,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編),或來自土麯黴之脫胺酶,其賦予對殺稻瘟菌素S之耐藥性(Tamura,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59 (1995), 2336-2338)。 適用的可得標誌物亦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可商購。適宜地,該標誌物為編碼螢光素酶(Giacomin, Pl. Sci. 116(1996), 59-72;Scikantha, J. Bact. 178(1996), 121)、綠色螢光蛋白(Gerdes, FEBS Lett. 389(1996), 44-47)或β-葡糖苷酸酶(Jefferson, EMBO J. 6(1987), 3901-3907)之基因。此實施例尤其適用於簡單且快速地篩選含有所述載體之細胞、組織及生物體。 如上文所描述,所述核酸分子可單獨使用或用作在用於例如授受性T細胞療法以及用於基因療法用途之細胞中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載體之部分。含有編碼本文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中之任一者的DNA序列的核酸分子或載體經引入至細胞中,轉而產生相關多肽。基於藉由離體或活體內技術將治療性基因引入至細胞中對基因療法為基因轉移之最重要應用之一。用於活體外或活體內基因療法之合適載體、方法或基因遞送系統描述於文獻中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參見例如Giordano, Nature Medicine 2 (1996), 534-539;Schaper, Circ. Res. 79 (1996), 911-919;Anderson, Science 256 (1992), 808-813;Verma, Nature 389 (1994), 239;Isner, Lancet 348 (1996), 370-374;Muhlhauser, Circ. Res. 77 (1995), 1077-1086;Onodera, Blood 91 (1998), 30-36;Verma, Gene Ther. 5 (1998), 692-699;Nabel, Ann. N.Y. Acad. Sci. 811 (1997), 289-292;Verzeletti, Hum. Gene Ther. 9 (1998), 2243-51;Wang, Nature Medicine 2 (1996), 714-716;WO 94/29469;WO 97/00957;US 5,580,859;US 5,589,466;或Schaper,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7 (1996), 635-640。所述之核酸分子及載體可經設計用於直接引入至細胞或經由脂質體或病毒載體(例如,腺病毒、反轉錄病毒)引入至細胞。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細胞為T細胞,諸如CD8+ T細胞、CD4+ T細胞、CD3+ T細胞、γδ T細胞或天然殺手(NK) 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 根據上文,本發明係關於得到習知地用於遺傳學工程改造中的載體(特定而言質體、黏質體及噬菌體)的方法,該等載體包含編碼在本文中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之多肽序列的核酸分子。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載體為表現載體及/或基因轉移或靶向載體。來源於諸如反轉錄病毒、痘瘡病毒、腺相關病毒、疱疹病毒或牛乳頭狀瘤病毒之病毒的表現載體可用於將所述聚核苷酸或載體運載至目標細胞群體中。 已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之方法可用於構築重組載體;參見例如描述於Sambrook等人(同上引)、Ausubel (1989,同上引)或其他標準本教科書中的技術。或者,所述之核酸分子及載體可經復原成脂質體以運載至目標細胞。含有本發明之核酸分子的載體可藉由熟知方法轉移至宿主細胞中,該等方法視細胞宿主的類型而變。舉例而言,氯化鈣轉染通常用於原核細胞,而磷酸鈣處理或電穿孔可用於其他細胞宿主;參見Sambrook,見上文。所述載體可尤其為pEF-DHFR、pEF-ADA或pEF-neo。載體pEF-DHFR、pEF-ADA及pEF-neo已描述於此項技術中,例如在Mack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92 (1995), 7021-7025及Raum等人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50 (2001), 141-150中。 本發明亦提供使用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載體轉型或轉染的T細胞。該T細胞可藉由將上文所描述載體中之至少一者或上文所描述核酸分子中之至少一者引入至T細胞或其前驅細胞來產生。T細胞中該至少一種載體或至少一個核酸分子之存在可介導編碼上文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基因之表現,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包含有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細胞外域。本發明之載體可為多順反子的。 引入T細胞或其前驅細胞的所描述核酸分子或載體可整合至細胞之基因組或可維持在染色體外。 腫瘤特異性抗原 如上文所提及,本文中所描述之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的(Ig源性)域可包含對細胞表面分子(亦即天然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具有特異性的抗原相互作用位點。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此等抗體將使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包含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與腫瘤細胞實體接觸,其中經轉導T細胞變得經活化。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之活化可如本文中所描述藉由腫瘤細胞之溶解獲得。 天然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腫瘤標誌物之實例在本文中於下方給出,且包含(但不限於)FAP (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CEA (癌胚抗原)、p95 (p95HER2)、BCMA (B細胞成熟抗原)、EpCAM (上皮細胞黏附分子)、MSLN (間皮素)、MCSP (黑素瘤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HER-1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1)、HER-2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2)、HER-3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3)、CD19、CD20、CD22、CD33、CD38、CD52Flt3、葉酸受體1 (FolR1)、人類滋胚層細胞表面抗原2 (Trop-2)、癌症抗原12-5 (CA-12-5)、人類白血球抗原-D相關抗原(HLA-DR)、MUC-1 (Mucin-1)、A33抗原、PSMA (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FMS樣酪胺酸激酶3 (FLT-3)、PSMA (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CA (前列腺幹細胞抗原)、運鐵蛋白受體、TNC (肌腱蛋白)、碳脫水酶IX (CA-IX)、及/或結合至人類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MHC)之分子的肽。 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結合於抗體(亦即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天然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之抗原/標誌物的治療性抗體)的突變Fc域,該抗原/標誌物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FAP (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CEA (癌胚抗原)、p95 (p95HER2)、BCMA (B細胞成熟抗原)、EpCAM (上皮細胞黏附分子)、MSLN (間皮素)、MCSP (黑素瘤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HER-1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1)、HER-2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2)、HER-3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3)、CD19、CD20、CD22、CD33、CD38、CD52Flt3、葉酸受體1 (FolR1)、人類滋胚層細胞表面抗原2 (Trop-2)、癌症抗原12-5 (CA-12-5)、人類白血球抗原-D相關抗原(HLA-DR)、MUC-1 (Mucin-1)、A33抗原、PSMA (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FMS樣酪胺酸激酶3 (FLT-3)、PSMA (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CA (前列腺幹細胞抗原)、運鐵蛋白受體、TNC (肌腱蛋白)、碳脫水酶IX (CA-IX)、及/或結合至人類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MHC)之分子的肽。 A33抗原、BCMA (B細胞成熟抗原)、癌症抗原12-5 (CA-12-5)、碳脫水酶IX (CA-IX)、CD19、CD20、CD22、CD33、CD38、CEA (癌胚抗原)、EpCAM (上皮細胞黏附分子)、FAP (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FMS樣酪胺酸激酶3 (FLT-3)、葉酸受體1 (FolR1)、HER-1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1)、HER-2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2)、HER-3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3)、人類白血球抗原-D相關抗原(HLA-DR)、MSLN (間皮素)、MCSP (黑素瘤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MUC-1 (Mucin-1)、PSMA (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 (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CA (前列腺幹細胞抗原)、p95 (p95HER2)、運鐵蛋白受體、TNC (肌腱蛋白)、人類滋胚層細胞表面抗原2 (Trop-2)的(人類)成員的序列可在UniProtKB/Swiss-Prot資料文庫中獲得且可自http://www.uniprot.org/uniprot/?query=reviewed%3Ayes檢索。此等(蛋白質)序列亦係指註釋的經修飾序列。本發明亦提供其中使用本文提供之簡明序列的同源序列以及遺傳學對偶基因變異體及類似者對技術及方法。較佳地,使用本文中之簡明序列的此等變異體及類似者。較佳地,此等變異體為遺傳變異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推斷此等資料庫條目中的此等(蛋白質)序列的相關編碼區,該等條目亦可包含基因組DNA以及mRNA/cDNA之條目。(人類)FAP (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Q12884 (條目版本168,序列版本5)獲得;(人類) CEA (癌胚抗原)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06731 (條目版本171,序列版本3)獲得;(人類) EpCAM (上皮細胞黏附分子)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16422 (條目版本117,序列版本2)獲得;(人類) MSLN (間皮素)之序列可自UniProt條目編號Q13421 (版本號132;序列版本2)獲得;(人類) FMS樣酪胺酸激酶3 (FLT-3)之序列可自具有版本號165及序列版本2之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36888 (一級可引用寄存編號)或Q13414 (二級寄存編號)獲得;(人類) MCSP (黑素瘤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之序列可自UniProt條目編號Q6UVK1 (版本號118;序列版本2)獲得;(人類)葉酸受體1 (FolR1)之序列可自具有版本號153及序列版本3之UniProt條目編號P15328 (一級可引用寄存編號)或Q53EW2 (二級寄存編號)獲得;(人類)滋胚層細胞表面抗原2 (Trop-2)之序列可自具有版本號172及序列版本3之UniProt條目編號P09758 (一級可引用寄存編號)或Q15658 (二級寄存編號)獲得;(人類) PSCA (前列腺幹細胞抗原)之序列可自具有版本號134及序列版本1之UniProt條目編號O43653 (一級可引用寄存編號)或Q6UW92 (二級寄存編號)獲得;(人類) HER-1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00533 (條目版本177,序列版本2)獲得;(人類) HER-2 (受體酪胺酸-蛋白激酶erbB-2)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04626 (條目版本161,序列版本1)獲得;(人類) HER-3 (受體酪胺酸-蛋白激酶erbB-3)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21860 (條目版本140,序列版本1)獲得;(人類) CD20 (B淋巴細胞抗原CD20)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11836 (條目版本117,序列版本1)獲得;(人類) CD22 (B淋巴細胞抗原CD22)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20273 (條目版本135,序列版本2)獲得;(人類) CD33 (B淋巴細胞抗原CD33)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20138(條目版本129,序列版本2)獲得;(人類) CA-12-5 (Mucin16)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Q8WXI7(條目版本66,序列版本2)獲得;(人類) HLA-DR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Q29900 (條目版本59,序列版本1)獲得;(人類) MUC-1 (Mucin-1)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15941 (條目版本135,序列版本3)獲得;(人類) A33 (細胞表面A33抗原)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Q99795 (條目版本104,序列版本1)獲得;(人類) PSMA (麩胺酸羧肽酶2)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Q04609 (條目版本133,序列版本1)獲得;(人類)運鐵蛋白受體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Q9UP52 (條目版本99,序列版本1)及P02786 (條目版本152,序列版本2)獲得;(人類) TNC (肌腱蛋白)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P24821 (條目版本141,序列版本3)獲得;或(人類) CA-IX (碳酸酐酶IX)之序列可自Swiss-Prot資料庫條目Q16790 (條目版本115,序列版本2)獲得。 治療用途及治療方法 本文提供之分子或構築體(亦即,抗原結合受體、經轉導T細胞及套組)尤其適用於醫學環境,詳言之用於治療惡病。例如,腫瘤可使用表現本發明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結合對腫瘤細胞具有特異性且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來治療。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受體、經轉導T細胞或套組用於治療惡病,詳言之其中惡病係選自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 治療之腫瘤特異性由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提供,其中該抗體在投與表現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在此上下文中,經轉導T細胞為萬能T細胞,因為其對指定腫瘤不具有特異性但可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而靶向任何腫瘤。 在此上下文中,惡病可為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癌瘤或血癌。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癌症/癌瘤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口腔癌、胃癌、子宮頸癌、B細胞及T細胞淋巴瘤、骨髓白血病、卵巢癌、白血病、淋巴性白血病、鼻咽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腎細胞癌、頭頸癌、皮膚癌(黑素瘤)、泌尿生殖道癌(例如睪丸癌、卵巢癌、內皮癌、子宮頸癌及腎癌)、膽管癌、食道癌、涎腺癌及甲狀腺癌或如血液腫瘤、神經膠質瘤、肉瘤或骨肉瘤之其他腫瘤疾病。 舉例而言,腫瘤疾病及/或淋巴瘤可用針對此等醫學適應症的特異性構築體治療。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組合的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的適應症由治療性抗體對腫瘤抗原之特異性指定。舉例而言,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及/或口腔癌可用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治療,其中該抗體係針對(人類) EpCAM (呈天然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形式)。 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及/或口腔癌可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HER1,較佳地人類HER1。另外,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及/或口腔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MCSP,較佳地人類MCSP。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及/或口腔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FOLR1,較佳地人類FOLR1。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及/或口腔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Trop-2,較佳地人類Trop-2。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及/或口腔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PSCA,較佳地人類PSCA。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及/或口腔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EGFRvIII,較佳地人類EGFRvIII。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及/或口腔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MSLN,較佳地人類MSLN。胃癌、乳癌及/或子宮頸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HER2,較佳地人類HER2。胃癌及/或肺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HER3,較佳地人類HER3。B細胞淋巴瘤及/或T細胞淋巴瘤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CD20,較佳地人類CD20。B細胞淋巴瘤及/或T細胞淋巴瘤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CD22,較佳地人類CD22。骨髓白血病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CD33,較佳地人類CD33。卵巢癌、肺癌、乳癌及/或胃腸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CA12-5,較佳地人類CA12-5。胃腸癌、白血病及/或鼻咽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HLA-DR,較佳地人類HLA-DR。結腸癌、乳癌、卵巢癌、肺癌及/或胰臟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MUC-1,較佳地人類MUC-1。結腸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A33,較佳地人類A33。前列腺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PSMA,較佳地人類PSMA。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及/或口腔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運鐵蛋白受體,較佳地人類運鐵蛋白受體。胰臟癌、肺癌及/或乳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運鐵蛋白受體,較佳地人類運鐵蛋白受體。腎癌可使用本發明之經轉導T細胞治療,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治療性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針對CA-IX,較佳地人類CA-IX。 因此,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治療疾病之方法,該疾病為諸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或血癌之惡病。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個體為人類。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用於治療疾病的特定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自個體分離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 (b)使用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轉導該等經分離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以及 (c)向該個體投與經轉導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等經轉導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及/或一或多種治療性抗體藉由靜脈內輸注向該個體共同投與。 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提供一種治療疾病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a)自個體分離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 (b)使用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轉導該等經分離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 (c)視情況用T細胞受體共轉導該等經分離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 (d)由抗CD3抗體及抗CD28抗體擴增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以及 (e)向該個體投與經轉導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 上文所提及之步驟(d) (提及藉由抗CD3抗體及/或抗CD28抗體的T細胞(諸如TIL)擴增步驟)亦可在諸如介白素-2及/或介白素-15 (IL-15)之(刺激)細胞介素存在下進行。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上文所提及之步驟(d) (提及藉由抗CD3抗體及/或抗CD28抗體的T細胞(諸如TIL)擴增步驟)亦可在介白素-12 (IL-12)、介白素-7 (IL-7)及/或介白素-21 (IL-21)存在下進行。 用於治療之方法另外包含投與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該抗體可在投與經轉導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經轉導T細胞之投與將藉由靜脈內輸注進行。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經轉導T細胞係自待治療之個體分離/獲得。 組合物 另外,本發明提供組合物(藥物)及/或包含該等組合物中之一或多者的套組,該等組合物包含:具有突變Fc域之抗體分子、包含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核酸分子及載體。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組合物為視情況進一步包含載劑、穩定劑及/或賦形劑之合適調配物的醫藥組合物。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藥物),其包含:如本文所定義的包含有突變Fc域之抗體分子,該抗體分子將與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組合投與;及/或包含該經轉導T細胞之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分子將在投與包含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 根據本發明,術語「醫藥組合物」係指用於向患者、較佳地人類患者投與之組合物。另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患者患有疾病,其中該疾病為惡病,尤其為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癌瘤或血癌。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癌症/癌瘤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口腔癌、胃癌、子宮頸癌、B細胞及T細胞淋巴瘤、骨髓白血病、卵巢癌、白血病、淋巴性白血病、鼻咽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腎細胞癌、頭頸癌、皮膚癌(黑素瘤)、泌尿生殖道癌(例如睪丸癌、內皮癌、子宮頸癌及腎癌)、膽管癌、食道癌、涎腺癌及甲狀腺癌或如血液腫瘤、神經膠質瘤、肉瘤或骨肉瘤之其他腫瘤疾病。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藥物包含如本文所定義的用於非經腸、經皮、血管腔內、動脈內、靜脈內、鞘內投與或直接注射至組織或腫瘤中的抗體及/或經轉導T細胞。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組合物/藥物包含如本文所定義的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其在投與包含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醫藥組合物/藥物包含如本文所定義的抗體,該抗體將與包含經轉導T細胞的組合物/藥物組合投與,該經轉導T細胞包含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T細胞係自待治療之個體獲得。 術語「與…組合」的使用不限制向個體投與治療方案之組分的次序。因此,本文中所描述之醫藥組合物/藥物涵蓋在投與包含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投與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如本文所用,「與…組合」亦不限制如前文所定義之抗體及包含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的投與之間的時序。因此,當兩個組分並非同時/並行地投與時,該等投與可間隔1分鐘、5分鐘、15分鐘、30分鐘、45分鐘、1小時、2小時、4小時、6小時、12小時、24小時、48小時或72小時或者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測定本領域本文中所描述之任何合適的時間差。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與…組合」亦涵蓋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及包含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在向個體投與之前一起經預先培育的情境。因此,兩個組分可在投與之前預先培育例如1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30分鐘、45分鐘或1小時或者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測定之任何合適的時間。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治療方案,其中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及包含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將同時/並行地進行投與。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可在已投與包含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之後進行投與。 另外,如本文所用,「與…組合」不會將所揭示之治療方案限於以緊接之順序投與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及包含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亦即,兩個組分中之一者的投與在另一者的投與之後(之後某一時間間隔),而兩者之間不投與及/或實踐任何其他治療方案)。因此,本發明治療方案亦涵蓋單獨投與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分子及包含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其中該等投與由治療或預防疾病或其症狀所需及/或適用之一或多個治療方案間隔開。此等中間治療方案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投與止痛藥;投與化學治療劑;手術治療疾病或其症狀。因此,如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案涵蓋:投與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及包含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以及無、一個或一個以上如本文中所描述或此項技術中已知的適合於治療或預防疾病或其症狀的治療方案。 尤其可設想,該(該等)醫藥組合物/藥物將經由輸注或注射向患者投與。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將經由輸注或注射向患者投與。合適組合物/藥物之投與可藉由不同方式來實現,例如藉由靜脈內、腹膜內、皮下、肌內、局部或皮內投與。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藥物可進一步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合適醫藥學載劑之實例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包括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溶液、水、乳液(諸如油/水乳液)、各種類型之潤濕劑、無菌溶液等。包含此類載劑之組合物可藉由熟知的習知方法調配。可以合適劑量向個體投與此等醫藥組合物。給藥方案將由主治醫師根據臨床因素判定。如醫學技術中所熟知,對於任何一個患者,劑量視許多因素而定,包括患者之體型、體表面積、年齡、待投與之特定化合物、性別、投與時間及途徑、一般健康狀況及並行投與之其他藥物。一般而言,作為醫藥組合物之常規投與的方案應在1 µg至5 g單位/天的範圍內。然而,用於連續輸注之更佳劑量可在0.01 μg至2 mg、較佳地0.01 μg至1 mg、更佳地0.01 μg至100 μg、甚至更佳0.01 μg至50 μg且最佳0.01 μg至10 μg單位/公斤體重/小時的範圍內。尤佳之劑量如本文在下方所述。可藉由週期性評定監測進展。劑量將變化,但DNA之靜脈內投與的較佳劑量為約106 至1012 個DNA分子複本。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局部或全身投與。投與一般將為非經腸的,例如經靜脈內;經轉導T細胞亦可例如藉由至動脈中之位點的導管直接投與至目標位點。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製劑包括無菌水性或非水性溶液、懸浮液及乳液。非水性溶劑之實例為丙二醇、聚乙二醇、諸如橄欖油之植物油及諸如油酸乙酯之可注射有機酯。水性載劑包括水、醇溶液/水溶液、乳液或懸浮液,包括生理鹽水及緩衝介質。非經腸媒劑包括氯化鈉溶液、林格氏右旋糖(Ringer's dextrose)、右旋糖及氯化鈉、乳酸化林格氏溶液或不揮發性油。靜脈內媒劑包括流體及營養補充劑、電解質補充劑(諸如基於林格氏右旋糖之電解質補充劑)及類似物。亦可存在防腐劑及其他添加劑,諸如抗菌劑、抗氧化劑、螯合劑、惰性氣體及類似物。另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包含蛋白質載劑,較佳為人類來源之蛋白質載劑,如例如血清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可設想,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視醫藥組合物之預期用途而包含除蛋白質抗體構築體或核酸分子或編碼其之載體(如本發明中所描述)及/或細胞以外的其他生物學活性劑。此類藥劑可為作用於胃腸系統之藥物、充當細胞生長抑制劑(cytostatica)之藥物、預防高尿酸血之藥物、抑制免疫反應之藥物(例如皮質類固醇)、作用於循環系統之藥物及/或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T細胞協同刺激分子或細胞介素之藥劑。 投與本發明之組合物/藥物的可能適應症為惡性疾病,諸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尤其上皮癌/癌瘤,諸如乳癌、結腸癌、前列腺癌、頭頸癌、皮膚癌(黑素瘤)、泌尿生殖道癌症(例如卵巢癌、睪丸癌、內皮癌、子宮頸癌及腎癌)、肺癌、胃癌、膽管癌、食道癌、涎腺癌及甲狀腺癌或如血液腫瘤、神經膠質瘤、肉瘤或骨肉瘤之其他腫瘤疾病。 本發明進一步設想與其他化合物之共同投與方案,該等其他化合物例如能夠提供用於免疫效應細胞、用於細胞增殖或用於細胞刺激的活化信號的分子。該分子可為例如用於T細胞之另一初級活化信號(例如,另一協同刺激分子:B7家族之分子、Ox40L、4.1 BBL、CD40L、抗CTLA-4、抗-PD-1),或另一細胞介素介白素(例如,IL-2)。 如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之組合物亦可為視情況進一步包含用於偵測之裝置及方法的診斷組合物。 因此,在較佳實施例中,提供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套組、抗原結合受體或經轉導T細胞,其用作藥物。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提供根據本發明的用作藥物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包含突變Fc域之一或多種抗體在投與包含及/或表現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且其中該等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係自待治療之個體獲得。該藥物可用於治療惡病(尤其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癌瘤或者血癌)的方法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癌症/癌瘤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口腔癌、胃癌、子宮頸癌、B細胞及T細胞淋巴瘤、骨髓白血病、卵巢癌、白血病、淋巴性白血病、鼻咽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腎細胞癌、頭頸癌、皮膚癌(黑素瘤)、泌尿生殖道癌(例如睪丸癌、卵巢癌、內皮癌、子宮頸癌及腎癌)、膽管癌、食道癌、涎腺癌及甲狀腺癌或如血液腫瘤、神經膠質瘤、肉瘤或骨肉瘤之其他腫瘤疾病。 另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結合於天然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其中該抗體分子將在投與來自該個體的包含如本文所定義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較佳地CD8+ 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癌症/癌瘤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口腔癌、胃癌、子宮頸癌、B細胞及T細胞淋巴瘤、骨髓白血病、卵巢癌、白血病、淋巴性白血病、鼻咽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腎細胞癌、頭頸癌、皮膚癌(黑素瘤)、泌尿生殖道癌(例如睪丸癌、卵巢癌、內皮癌、子宮頸癌及腎癌)、膽管癌、食道癌、涎腺癌及甲狀腺癌或如血液腫瘤、神經膠質瘤、肉瘤或骨肉瘤之其他腫瘤疾病。 另外,根據本發明,提供分子或構築體(亦即,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分子)以用於治療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及/或口腔癌,該分子或構築體包含針對/結合於腫瘤抗原(較佳地人類腫瘤抗原)(呈天然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形式)/與腫瘤抗原相互作用的一或兩個結合域且包含突變Fc域,其中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本文定義之細胞外域係針對/結合於該突變Fc域/與該突變Fc域相互作用。因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提供抗體分子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該抗體分子包含針對/結合於腫瘤抗原(較佳地人類腫瘤抗原)/與腫瘤抗原相互作用的兩個結合域且包含突變Fc域,其中抗原結合受體的本文定義之細胞外域係針對/結合於該突變Fc域/與該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及/或口腔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結合於腫瘤抗原(較佳地人類腫瘤抗原)/與腫瘤抗原相互作用的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及/或口腔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HER1 (較佳地人類HER1)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的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胃癌、乳癌及/或子宮頸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HER2 (較佳地人類HER2)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胃癌及/或肺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HER3 (較佳地人類HER3)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CEA (較佳地人類CEA)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p95 (較佳地人類p95)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BCMA (較佳地人類BCMA)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MSLN (較佳地人類MSLN)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MCSP (較佳地人類MCSP)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CD19 (較佳地人類CD19)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用於治療B細胞淋巴瘤及/或T細胞淋巴瘤:(i)抗體,其包含針對CD20 (較佳地人類CD20)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用於治療B細胞淋巴瘤及/或T細胞淋巴瘤:(i)抗體,其包含針對CD22 (較佳地人類CD22)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CD38 (較佳地人類CD38)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CD52Flt3 (較佳地人類CD52Flt3)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FolR1 (較佳地人類FolR1)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用於治療胃腸癌、胰臟癌、膽管細胞癌、肺癌、乳癌、卵巢癌、皮膚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及/或口腔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Trop-2 (較佳地人類Trop-2)之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用於治療卵巢癌、肺癌、乳癌及/或胃腸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CA-12-5 (較佳地人類CA-12-5)之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胃腸癌、白血病及/或鼻咽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HLA-DR (較佳地人類HLA-DR)之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結腸癌、乳癌、卵巢癌、肺癌及/或胰臟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MUC-1 (較佳地人類MUC-1)之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結腸癌:(i)抗體分子,其包含針對A33 (較佳地人類A33)之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前列腺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PSMA (較佳地人類PSMA)之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分子,其包含針對PSCA (較佳地人類PSCA)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分子,其包含針對運鐵蛋白受體(較佳地人類運鐵蛋白受體)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i)抗體,其包含針對肌腱蛋白(較佳地人類肌腱蛋白)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以下各者以用於治療腎癌:(i)抗體分子,其包含針對CA-IX (較佳地人類CA-IX)的一或兩個結合域,及突變Fc域;以及(ii)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針對/結合於突變Fc域/與突變Fc域相互作用。 例示性實施例 1. 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片段可結晶(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突變Fc域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 2. 如實施例1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受體結合減少,特定而言其中該Fc受體為Fcγ受體或新生兒Fc受體(FcRn)。 3. 如實施例1或2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Fc受體結合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在25℃下量測 4. 如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Fab、互換Fab或scFab。 5. 如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錨定跨膜域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跨膜域:CD8、CD3z、FCGR3A、NKG2D、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跨膜域或其片段。 6. 如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錨定跨膜域為該CD28跨膜域,詳言之其中該錨定跨膜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1。 7. 如實施例1至6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 8. 如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3z、FCGR3A及NKG2D。 9. 如實施例1至8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為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詳言之其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3。 10. 如實施例1至9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 11.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該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詳言之其中該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 12. 如實施例1至11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該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該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該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 13. 如實施例1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3,且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 14.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細胞外域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 15. 如實施例14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肽連接子包含胺基酸序列GGGGS (SEQ ID NO:17)。 16. 如實施例1至1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錨定跨膜域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連接至協同信號傳導域或信號傳導域。 17. 如實施例1至16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信號傳導及/或協同信號傳導域視情況經由至少一個肽連接子連接。 18. 如實施例1至17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片段,其中該scFv片段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C端處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之N端。 19. 如實施例1至17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或互換Fab片段,其中該Fab或互換Fab片段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重鏈之C端處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之該N端。 20. 如實施例7至19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協同信號傳導域,其中該協同信號傳導域在N端處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之C端。 21. 如實施例20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另外包含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其中該刺激信號傳導域在N端處連接至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之C端。 22. 如實施例1至21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非突變親本Fc域為IgG1或IgG4 Fc域,特定而言人類IgG1 Fc域。 23. 如實施例1至22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I253、H310、P331、P329及H435,詳言之其中該胺基酸突變為L234A、L235A、I253A、N297A、H310A、P329G及/或H435A。 24 如實施例1至2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一位置處的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取代:人類IgG1 Fc (SEQ ID NO:130)之殘基117、118、136、180、193、212、214及318,詳言之其中該胺基酸突變為L117A、L118A、I136A、N180A、H193A、P212G、P214G及/或H318A。 25. 如實施例1至24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及P329,詳言之胺基酸突變L234A、L235A及P329G (「PGLALA」)。 26. 如實施例1至2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根據EU編號的該胺基酸突變P329G,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γ受體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γ受體結合減少,詳言之其中該Fcγ受體為人類FcγRIIIa及/或FcγRIIa。 27 如實施例1至26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人類IgG1 Fc(SEQ ID NO:130)之位置212處的胺基酸取代,詳言之其中該胺基酸突變為P212G。 28. 如實施例1至24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在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I253、H310及H435,詳言之胺基酸突變I253A、H310A及H435A (「AAA」),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Rn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Rn結合減少。 29 如實施例1至24或28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在人類IgG1 Fc (SEQ ID NO:130)之位置136、193及318處包含胺基酸取代,詳言之其中該胺基酸突變為I136A、H193A及H318A (「AAA」)。 30. 如實施例1至27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該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i)重鏈可變區(VH),其包含: (a)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RYWMN (SEQ ID NO:1); (b) CDR H2胺基酸序列EITPDSSTINYTPSLKD (SEQ ID NO:2);及 (c) CDR H3胺基酸序列PYDYGAWFAS (SEQ ID NO:3);以及 (ii)輕鏈可變區(VL),其包含: (d)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TGAVTTSNYAN (SEQ ID NO:4); (e) CDR L2胺基酸序列GTNKRAP (SEQ ID NO:5);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ALWYSNHWV (SEQ ID NO:6)。 31. 如實施例1至27或30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SEQ ID NO: 8及SEQ ID NO: 32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SEQ ID NO:9及SEQ ID NO:33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2. 如實施例1至27、30或31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8及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9。 33. 如實施例1至27或30至32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該scFv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與選自由SEQ ID NO:7及SEQ ID NO:31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4. 如實施例33之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 35. 如實施例1至27或30至32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該Fab片段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其與選自由SEQ ID NO:39及SEQ ID NO:48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以及 b)輕鏈多肽,其與選自由SEQ ID NO:41及SEQ ID NO:50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 36. 如實施例35之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SEQ ID NO:39;以及 b)輕鏈多肽SEQ ID NO:41。 37. 如實施例1至24或28至29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i)重鏈可變區(VH),其包含: (a)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SYGMS (SEQ ID NO:53); (b) CDR H2胺基酸序列SSGGSY (SEQ ID NO:54);及 (c) CDR H3胺基酸序列LGMITTGYAMDY (SEQ ID NO:55);以及 (ii)輕鏈可變區(VL),其包含: (d)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QTIVHSTGHTYLE (SEQ ID NO:56); (e) CDR L2胺基酸序列KVSNRFS (SEQ ID NO:57);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FQGSHVPYT (SEQ ID NO:58)。 38. 如實施例1至24、28、29或37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1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2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9. 如實施例1至24、28、29或37至38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a)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61;以及 b)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62。 40. 如實施例1至24、28、29或37至39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該scFv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9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41. 如實施例40之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9。 42. 如實施例1至27或30至32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為Fab片段,該Fab片段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其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9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以及 b)輕鏈多肽,其與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1至少約95%、96%、97%、98%、99%或100%一致。 43. 如實施例4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 a)重鏈融合多肽SEQ ID NO:39;以及 b)輕鏈多肽SEQ ID NO:41。 44. 一種經分離聚核苷酸,其編碼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該抗原結合受體。 45. 一種經分離聚核苷酸,其編碼如實施例1至32、35至39及42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的重鏈融合多肽或輕鏈多肽。 46. 一種組合物,其編碼如實施例1至32、35至39及42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編碼重鏈融合多肽之第一經分離聚核苷酸及編碼輕鏈多肽之第二經分離聚核苷酸。 47. 一種多肽,其由如實施例44或45中任一項之聚核苷酸編碼或由如實施例46之組合物編碼。 48. 一種載體,特定而言表現載體,其包含如實施例44之聚核苷酸或如實施例45之聚核苷酸。 49. 一種經轉導T細胞,其包含如實施例44之聚核苷酸、如實施例46之組合物或如實施例48之載體。 50. 一種經轉導T細胞,其能夠表現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 51. 如實施例49或50中任一項之經轉導T細胞,其中經轉導T細胞用能夠特異性結合目標抗原之T細胞受體(TCR)共轉導。 52. 一種套組,其包含: (A)經轉導T細胞,其能夠表現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抗體,其包含突變Fc域; 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53. 一種套組,其包含: (A)經分離聚核苷酸,其編碼如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抗體,其包含突變Fc域; 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54. 一種套組,其包含: (A)如實施例46之組合物或如實施例48之載體,其編碼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抗體,其包含突變Fc域; 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55. 如實施例52至54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該非突變親本Fc域為IgG1或IgG4 Fc域,特定而言人類IgG1 Fc域。 56. 如實施例52至55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受體結合減少,特定而言其中該Fc受體為Fcγ受體或新生兒Fc受體(FcRn)。 57. 如實施例56之套組,其中Fc受體結合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在25℃下量測。 58. 如實施例52至57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I253、H310、P331、P329及H435,詳言之其中該胺基酸突變為L234A、L235A、I253A、N297A、H310A、P329G及/或H435A。 59. 如實施例52至58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及P329,詳言之胺基酸突變L234A、L235A及P329G (「PGLALA」)。 60. 如實施例52至59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根據EU編號的胺基酸突變P329G。 61. 如實施例52至60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一位置處的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根據EU編號的I253、H310及H435,詳言之胺基酸突變I253A、H310A及H435A (「AAA」)。 62. 如實施例52至61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包含該突變Fc域之該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抗原,詳言之其中該抗原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FAP、CEA、p95、BCMA、EpCAM、MSLN、MCSP、HER-1、HER-2、HER-3、CD19、CD20、CD22、CD33、CD38、CD52Flt3、FOLR1、Trop-2、CA-12-5、HLA-DR、MUC-1 (黏蛋白)、A33抗原、PSMA、PSCA、運鐵蛋白受體、TNC (肌腱蛋白)及CA-IX;及/或與人類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MHC)之分子結合的肽。 63. 如實施例52至62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包含該突變Fc域之該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原: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FAP)、癌胚抗原(CEA)、間皮素(MSLN)、CD20、葉酸受體1 (FolR1)及肌腱蛋白(TNC)。 64. 如實施例52至63中任一項之套組,其用作藥物。 65. 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或如實施例49至51中任一項之經轉導T細胞,其用作藥物,其中表現該抗原結合受體之該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66. 如實施例52至63中任一項之套組,其用於治療疾病,詳言之用於治療惡病。 67. 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或如實施例49至51中任一項之經轉導T細胞,其用於治療惡病,其中治療包含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之前、之同時或之後投與表現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68. 如實施例66或67使用之抗原結合受體、經轉導T細胞或套組,其中該惡病係選自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 69. 如實施例66至68使用之抗原結合受體、經轉導T細胞或套組,其中包含突變Fc域之該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腫瘤細胞表面上的抗原,詳言之其中該抗原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FAP、CEA、p95、BCMA、EpCAM、MSLN、MCSP、HER-1、HER-2、HER-3、CD19、CD20、CD22、CD33、CD38、CD52Flt3、FOLR1、Trop-2、CA-12-5、HLA-DR、MUC-1 (黏蛋白)、A33抗原、PSMA、PSCA、運鐵蛋白受體、TNC (肌腱蛋白)及CA-IX;及/或與人類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MHC)之分子結合的肽。 70. 如實施例66至69使用之抗原結合受體、經轉導T細胞或套組,其中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原: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FAP)、癌胚抗原(CEA)、間皮素(MSLN)、CD20、葉酸受體1 (FolR1)及肌腱蛋白(TNC)。 71. 如實施例66至70中任一項使用之抗原結合受體、經轉導T細胞或套組,其中經轉導T細胞來源於自待治療之個體分離的細胞。 72. 如實施例66至70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經轉導T細胞或套組,其中經轉導T細胞並非來源於自待治療之個體分離的細胞。 73. 一種治療個體之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能夠表現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者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及在投與經轉導T細胞之前、之同時或之後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74. 如實施例73之方法,其另外包含:自個體分離T細胞,及藉由使用如實施例44之聚核苷酸、如實施例46之組合物或如實施例48之載體轉導經分離T細胞來產生經轉導T細胞。 75. 如實施例74之方法,其中該T細胞使用反轉錄病毒或豆狀病毒載體構築體或使用非病毒載體構築體轉導。 76. 如實施例75之方法,其中非病毒載體構築體為睡美人小環載體。 77. 如實施例73至7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經轉導T細胞藉由靜脈內輸注向個體投與。 78. 如實施例73至7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向個體投與之前使該經轉導T細胞與抗CD3及/或抗CD28抗體接觸。 79. 如實施例73至7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向個體投與之前使經轉導T細胞與至少一種細胞介素接觸,較佳地與介白素-2 (IL-2)、介白素-7 (IL-7)、介白素-15 (IL-15)及/或介白素-21或其變異體接觸。 80. 如實施例73至7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疾病為惡病。 81. 如實施例73至7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疾病係選自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 82. 一種用於誘導目標細胞之溶解的方法,其包含在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存在下使目標細胞與能夠表現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接觸,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83. 如實施例82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細胞為癌細胞。 84. 如實施例82或8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目標細胞表現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原:FAP、CEA、p95、BCMA、EpCAM、MSLN、MCSP、HER-1、HER-2、HER-3、CD19、CD20、CD22、CD33、CD38、CD52Flt3、FOLR1、Trop-2、CA-12-5、HLA-DR、MUC-1 (黏蛋白)、A33抗原、PSMA、PSCA、運鐵蛋白受體、TNC (肌腱蛋白)及CA-IX。 85. 如實施例82至8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目標細胞表現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原: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FAP)、癌胚抗原(CEA)、間皮素(MSLN)、CD20、葉酸受體1 (FolR1)及肌腱蛋白(TNC)。 86. 如實施例1至43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如實施例44及45中任一項之聚核苷酸或如實施例49至51中任一項之經轉導T細胞的用途,其用於製造藥物。 87. 如實施例86之用途,其中該藥物用於治療惡病。 88. 如實施例86之用途,其中該藥劑用於治療疾病。 89. 如實施例87之用途,其特徵在於該惡病係選自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 90. 如實施例88之用途,其特徵在於該疾病係選自上皮源、內皮源或間皮源癌症及血癌。 本發明之說明書及實例揭示且涵蓋此等實施例及其他實施例。關於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方法、用途及化合物中之任一者的其他文獻可使用例如電子裝置自公眾文庫及資料庫檢索。舉例而言,可於網際網路獲得的公眾資料庫「Medline」可例如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medline.html進行使用。諸如http://www.ncbi.nlm.nih.gov/、http://www.infobiogen.fr/、http://www.fmi.ch/biology/research_tools.html、http://www.tigr.org/的其資料庫及位址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且亦可使用例如http://www.lycos.com獲得。實例 以下為本發明之方法及組合物之實例。應理解,考慮到上文提供之一般描述,可實踐各種其他實施例。重組 DNA 技術 使用標準方法操縱DNA,如Sambrook等人,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ew York, 1989中所描述。根據製造商之說明,使用分子生物學試劑。關於人類免疫球蛋白輕鏈及重鏈之核苷酸序列的一般資訊提供於:Kabat, E.A.等人, (1991)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第五版, NIH公開案第91-3242號中。DNA 定序 藉由雙股定序法測定DNA序列。基因合成 所需基因區段係使用適當模板藉由PCR產生,或藉由自動化基因合成法、藉由Geneart AG (Regensburg, Germany)自合成寡核苷酸及PCR產物合成。將側接有單數個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裂解位點的基因區段選殖至標準選殖/定序載體中。自經轉型之細菌純化質體DNA且藉由UV光譜法來測定濃度。經次選殖之基因片段之DNA序列藉由DNA定序來證實。基因區段經設計以具有允許次選殖至各別表現載體中的合適限制位點。所有構築體經設計具有5'端DNA序列,該序列編碼靶向真核細胞中分泌之蛋白質的前導肽。蛋白質純化 參考標準方案,自經過濾之細胞培養物清液層純化蛋白質。簡言之,將抗體施用於蛋白質A瓊脂糖凝膠管柱(GE Healthcare)且用PBS洗滌。在pH 2.8下實現抗體之溶離,接著立即中和樣本。在PBS或20 mM組胺酸、150 mM NaCl pH 6.0中藉由尺寸排阻層析(Superdex 200,GE Healthcare)自單體抗體分離聚集之蛋白質。單體抗體級分經彙集、使用例如MILLIPORE Amicon Ultra (30 MWCO)離心濃縮器濃縮(必要時)、冷凍且在-20℃或-80℃下儲存。提供部分樣本以供例如藉由SDS-PAGE及尺寸排阻層析(SEC)進行的後續蛋白質分析及分析特徵化。SDS - PAGE 根據製造商的說明使用NuPAGE® Pre-Cast凝膠系統(Invitrogen)。詳言之,使用10%或4%至12% NuPAGE® Novex® Bis-TRIS Pre-Cast凝膠(pH 6.4)及NuPAGE® MES (還原性凝膠,具有NuPAGE® Antioxidant操作緩衝液添加劑)或MOPS (非還原性凝膠)操作緩衝液。分析性尺寸排阻層析 藉由HPLC層析進行用於測定抗體之聚集及寡聚狀態之尺寸排阻層析(SEC)。簡言之,將蛋白質A純化抗體施用於Agilent HPLC 1100系統上300 mM NaCl、50 mM KH2 PO4 /K2 HPO4 ,pH 7.5中之Tosoh TSKgel G3000SW管柱或Dionex HPLC系統上2×PBS中之Superdex 200管柱(GE Healthcare)。藉由UV吸光度及峰面積之積分來定量溶離之蛋白質。將BioRad Gel過濾標準151-1901用作標準。抗體產生 根據國際專利申請公開案第WO2012/130831A1號中描述之方法,將Pro329Gly、Leu234Ala及Leu235Ala突變引入恆定區以消除與Fcγ受體之結合。相應地,將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引入恆定區以消除與FcRn之結合。藉由使用聚伸乙基亞胺共轉染HEK293-EBNA細胞與哺乳動物表現載體來產生各別抗體。針對重鏈及輕鏈以 1:1比率使用對應表現載體轉染細胞。Jurkat NFAT T 細胞之豆狀病毒 轉導 為了產生豆狀病毒載體,在構成性活性之人類巨細胞病毒即刻早期啟動子(CMV)下將用於抗原結合受體之恰當組裝的各別DNA序列同框選殖於豆狀病毒聚核苷酸載體中。反轉錄病毒載體包含土拔鼠肝炎病毒轉錄後調節元件(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WPRE)、中央多嘌呤區(cPPT)元件、pUC複製起點及編碼有助於細菌之繁殖及選擇的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 為了產生功能性病毒粒子,使用60-70%融合Hek293T細胞(ATCC CRL3216)及含有載體之CAR以及3:1:1:1比率下之pCMV-VSV-G:pRSV REV:pCgpV轉移載體來進行基於脂染胺LTX™的轉染。48小時後,收集清液層,在250 g下離心5分鐘以移除細胞碎片,且經由0.45或0.22 µm聚碸過濾器過濾。將濃縮病毒粒子(Lenti-x-Concentrator,Takara)用於轉導Jurkat NFAT細胞(Signosis)。使用FACSARIA分類器(BD Bioscience)將陽性經轉導細胞分類為集合或單一純系。在細胞擴增至適當密度之後,將Jurkat NFAT T細胞用於實驗。實例 1 本文描述將表現CD20之SUDHDL4腫瘤細胞用作目標細胞及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類集(圖6A)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集合(圖6B)用作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將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GA101 IgG用作IgG,其一方面識別腫瘤抗原且另一方面由經轉導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作為陽性對照,用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BS)中的10 µg/ml CD3抗體(來自Biolegend®)塗佈96孔培養盤(Cellstar Greiner-bio-one,目錄號655185),在4℃下過夜或置於37℃下至少1 h。使用PBS將CD3塗佈之孔洗滌兩次,在最終洗滌步驟之後完全移除PBS。對效應細胞或Jurkat NFAT野生型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因此,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 (生長介質)中。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生長介質。在96孔懸浮液培養盤(Greiner-bio one)中一式三份地以5:1或1:1之E:T比率(共每孔110.000個細胞)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作為下一步驟,使用2 ml深孔培養盤(Axygen®)在生長介質中製備具有P329G LALA突變的靶向相關抗原的GA101之連續稀釋液。為了以20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0.0001 µ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5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96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20 h之培育後,藉由使用多注式吸液管上下移液10次來混合每孔之內容物。將100 µl細胞懸浮液轉移至新的白色透明平底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且添加100 u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15 min之培育後,在暗處於旋轉振盪器上在300 rpm及RT下使用Tecan® 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 秒/孔)來量測發光。 在以比率5:1 (圓點)或1:1 (方塊)共同培養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20 h後,曲線展示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以及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在將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GA101 IgG (圖6A及圖6B,以黑色描繪)用作抗體時的劑量依賴性活化。若使用無P329G LALA突變之GA101 IgG (圖6A及圖6B,以灰色描繪),則不可偵測到經轉導Jurkat NFAT T細胞之活化。各點表示生物學上重複兩次之平均值,各以技術上重複兩次之形式進行。以基線經校正形式描繪所有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實例 2 本文描述將表現CD20之SUDHDL4 (圖7C及圖7D)或WSUDLCL2 (圖7A及圖7B)腫瘤細胞用作目標細胞及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單一純系Jurkat NFAT T細胞用作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將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GA101 IgG用作IgG,其一方面識別腫瘤抗原且另一方面由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對效應細胞或Jurkat NFAT野生型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因此,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 (生長介質)中。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生長介質。在96孔懸浮液培養盤(Greiner-bio one)中一式三份地以10:1、5:1或1:1之E:T比率(共每孔110.000個細胞)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作為下一步驟,使用2 ml深孔培養盤(Axygen®)在生長介質中製備具有P329G LALA突變的靶向相關抗原的GA101之連續稀釋液。為了以20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0.0001 µ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5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96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20 h之培育後,藉由使用多注式吸液管上下移液10次來混合每孔之內容物。將100 µl細胞懸浮液轉移至新的白色透明平底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且添加100 u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15 min之培育後,在暗處於旋轉振盪器上在300 rpm及RT下使用Tecan® 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 秒/孔)來量測發光。 在以比率10:1 (圓點)、5:1 (方塊)或1:1 (三角形)共同培養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20 h後,曲線展示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7A至圖7D,以黑色描繪)的具有P329G LALA之GA101 IgG的劑量依賴性活化。若使用無P329G LALA突變之GA101 IgG (圖7A至圖7D,以灰色描繪),則僅在1 µg/ml之最高抗體濃度下可偵測到經轉導Jurkat NFAT T細胞之極少活化。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兩次之平均值。以基線經校正形式描繪所有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實例 3 本文描述使用黏附性FAP表現NIH/3T3-huFAP cl 19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進行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8A)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8C)之分類集作為效應細胞。將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FAP 4B9 IgG用作IgG,其一方面識別腫瘤抗原且另一方面由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包括含有P329G LALA突變之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作為陽性對照,用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BS)中的10 µg/ml CD3抗體(來自Biolegend®)塗佈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 目錄號655185),置於37℃下至少1 h。使用PBS將CD3塗佈之孔洗滌兩次,在最終洗滌步驟之後完全移除PBS。使用PBS將黏附性NIH/3T3-huFAP cl 19目標細胞洗滌一次,且使用胰蛋白酶分離。將經分離細胞再懸浮於DMEM+4.5g LD-葡萄糖+L-麩醯胺酸+25mM HEPES+10%FCS及1% Glutamax中。對效應細胞或Jurkat NFAT野生型T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因此,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 (生長介質)中。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生長介質。在96孔懸浮液培養盤(Greiner-bio one)中一式三份地以5:1之E:T比率(共每孔110.000個細胞)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作為下一步驟,使用2 ml深孔培養盤(Axygen®)在生長介質中製備具有P329G LALA突變的靶向相關抗原的抗體之連續稀釋液。為了以20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0.0001 µ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5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96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20 h之培育後,藉由使用多注式吸液管上下移液10次來混合每孔之內容物。將100 µl細胞懸浮液轉移至新的白色透明平底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且添加100 u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15 min之培育後,在暗處於旋轉振盪器上在300 rpm及RT下使用Tecan® 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 秒/孔)來量測發光。 圖8B及圖8D表示相較於不同對照條件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FAP 4B9抗體共同培養的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8D)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8B)的資料。 在與1 µg/ml FAP 4B9 P329G LALA培育後,Jurkat NFAT T細胞(圖8B及圖8D,黑色三角形)以及僅目標細胞(圖8B及圖8D,倒置黑色三角形)並不展示任何可偵測發光信號。 在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FAP 4B9抗體共同培養後,Jurkat NFAT T細胞亦不展示發光信號(圖8B及圖8D,黑色菱形)。而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FAP 4B9抗體共同培養之Jurkat NFAT細胞之CD3依賴性活化經由可偵測發光信號證明其功能性(白色圓點)。 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8B,白色方塊)之CD3依賴性活化及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FAP 4B9抗體共同培養的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8D,以白色方塊描繪)之活化展示所有之中最高的發光信號,因為其合併CAR介導之活化與CD3介導之活化。CD3介導之發光信號在CAR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DP47/vk3抗體一起培育時亦可見(圖8B及圖8D,倒置白色三角形)。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以基線經校正形式描繪所有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實例 4 本文描述使用黏附性CEA表現MKN45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9A)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9C)之分類集作為效應細胞。使用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CEA A5B7 IgG或CEA T84 LCHA IgG。另外,包括含有P329G LALA突變之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 作為陽性對照,用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BS)中的10 µg/ml CD3抗體(來自Biolegend®)塗佈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 目錄號655185),置於37℃下1 h。使用PBS將CD3塗佈之孔洗滌兩次,在最終洗滌步驟之後完全移除PBS。 使用PBS將黏附性MKN45目標細胞洗滌一次,且使用胰蛋白酶分離。將經分離細胞再懸浮於DMEM+4.5g LD-葡萄糖+L-麩醯胺酸+25mM HEPES+10%FCS及1% Glutamax中。 對效應細胞或Jurkat NFAT野生型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因此,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 (生長介質)中。 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RPMI-1640 + 10%FCS + 1% Glutamax。 在96孔懸浮液培養盤(Greiner-bio one)中一式三份地以5:1之E:T比率(共每孔110.000個細胞)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 作為下一步驟,使用2 ml深孔培養盤(Axygen®)在生長介質中製備具有P329G LALA突變的靶向相關抗原的抗體之連續稀釋液。為了以20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0.0001 µ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5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96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 20 h之培育後,藉由使用多注式吸液管上下移液10次來混合每孔之內容物。將100 µl細胞懸浮液轉移至新的白色透明平底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且添加100 u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15 min之培育後,在暗處於旋轉振盪器上在300 rpm及RT下使用Tecan® 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 秒/孔)來量測發光。 在以比率5:1 (圖9A及圖9C,圓點)共同培養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20 h後,曲線展示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以及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在將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CEA A5B7 (圖9A及圖9C,灰色圓點)用作抗體時的劑量依賴性活化。使用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CEA T84 LCHA僅展示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劑量依賴性活化(圖9A,黑色圓點)。而當使用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抗體時,僅在1 µg/ml之最高抗體濃度下可偵測到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活化。 若使用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對照抗體DP47/vk3 IgG(圖9A及圖9C,黑色三角形),則不可偵測到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 Jurkat NFAT T細胞或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的活化。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 圖9B及圖9D表示相較於不同對照條件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CEA T8 LCHA P329G LALA或CEA A5B7 P329G LALA抗體共同培養的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9B)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9D)的資料。 在與1 µg/ml CEA T8 LCHA P329G LALA培育後,單獨的Jurkat NFAT CAR T細胞(圖9B及圖9D,黑色菱形)以及單獨的目標細胞(圖9B及圖9D,白色圓形)並不展示任何可偵測發光信號。 在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IgG (圖9B及圖9D,白色正方形及白色菱形)共同培養後,Jurkat NFAT T細胞亦不展示可偵測發光信號。而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IgG共同培養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CD3依賴性活化經由可偵測發光信號證明其功能性(圖9B及圖9D,灰色十字)。 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IgG共同培養的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 Jurkat NFAT T細胞(圖9B,黑色星形及灰色星形)的CD3依賴性活化及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NFAT T細胞(圖9D,黑色星形及灰色星形)的活化展示所有之中最高的發光信號,因為合併了CAR介導之活化及CD3介導之活化。當將CAR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DP47/vk3 抗體一起培育(圖9B及圖9D,灰色加號)時亦可見CD3介導之發光信號。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實例 5 本文描述使用黏附性CEA表現MKN45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kat NFAT T細胞(圖10C)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0A)之分類集作為效應細胞。使用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CH1A1A 98 99或CEA hMN14 IgG。另外,包括含有P329G LALA突變之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 作為陽性對照,用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BS)中的10 µg/ml CD3抗體(來自Biolegend®)塗佈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 目錄號655185),置於37℃下1 h。使用PBS將CD3塗佈之孔洗滌兩次,在最終洗滌步驟之後完全移除PBS。 使用PBS將黏附性MKN45目標細胞洗滌一次,且使用胰蛋白酶分離。將經分離細胞再懸浮於DMEM+4.5g LD-葡萄糖+L-麩醯胺酸+25mM HEPES+10%FCS及1% Glutamax中。 對效應細胞或Jurkat NFAT野生型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因此,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 (生長介質)中。 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RPMI-1640+10%FCS+1% Glutamax。 在96孔懸浮液培養盤(Greiner-bio one)中一式三份地以5:1之E:T比率(共每孔110.000個細胞)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 作為下一步驟,使用2 ml深孔培養盤(Axygen®)在生長介質中製備具有P329G LALA突變的靶向相關抗原的抗體之連續稀釋液。為了以20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0.0001 µ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5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96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 20 h之培育後,藉由使用多注式吸液管上下移液10次來混合每孔之內容物。將100 µl細胞懸浮液轉移至新的白色透明平底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且添加100 u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15 min之培育後,在暗處於旋轉振盪器上在300 rpm及RT下使用Tecan® 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 秒/孔)來量測發光。 在目標細胞及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0A,黑色及灰色圓點)以比率5:1共同培養20 h後,當使用CEA hMN14抗體或CH1A1A 98 99抗體(圖9A及圖9B,灰色圓點)時,不可偵測到活化。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在0.1及1 µg/ml之CEA hMN14抗體或CH1A1A 98 99抗體(圖10C,黑色及灰色圓點)下展示極少活化。 若使用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對照抗體DP47/vk3 IgG(圖10A及圖10C,黑色三角形),則既不可偵測到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亦不可偵測到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的活化。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以基線經校正形式描繪所有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 圖10B及圖10D表示相較於不同對照條件使用目標細胞及1 µg/ml CEA hMN14抗體或CH1A1A 98 99抗體共同培養的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0D)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NFAT T細胞(圖10B)的資料。 所有進行之對照實驗不展示任何可偵測發光信號,除講CD3用作活化刺激之彼等實驗之外。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實例 6 本文描述使用黏附性TNC表現CT26TNC cl 19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1C)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1A)之分類集作為效應細胞。將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TNCA2B10用作IgG。另外,包括含有P329G LALA突變之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 作為陽性對照,用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BS)中的10 µg/ml CD3抗體(來自Biolegend®)塗佈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 目錄號655185),置於37℃下1 h。使用PBS將CD3塗佈之孔洗滌兩次,在最終洗滌步驟之後完全移除PBS。 使用PBS將黏附性CT26TNC cl 19目標細胞洗滌一次,且使用胰蛋白酶分離。將經分離細胞再懸浮於RPMI-1630+10%FCS及1% Glutamax+15 µg/ml嘌呤黴素中。 對效應細胞或Jurkat NFAT野生型T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因此,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 (生長介質)中。 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RPMI-1640+10%FCS+1% Glutamax。 在96孔懸浮液培養盤(Greiner-bio one)中一式三份地以5:1之E:T比率(共每孔110.000個細胞)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 作為下一步驟,使用2 ml深孔培養盤(Axygen®)在生長介質中製備具有P329G LALA突變的靶向相關抗原的抗體之連續稀釋液。為了以20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0.0001 µ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5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96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 20 h之培育後,藉由使用多注式吸液管上下移液10次來混合每孔之內容物。將100 µl細胞懸浮液轉移至新的白色透明平底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且添加100 u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15 min之培育後,在暗處於旋轉振盪器上在300 rpm及RT下使用Tecan® 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 秒/孔)來量測發光。 在以比率5:1 (圖11A及圖11C,黑色圓點)共同培養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20 h後,曲線展示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以及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在將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TNC A2B10用作抗體時的劑量依賴性活化。若使用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對照抗體DP47/vk3 IgG(圖11A及圖11C,黑色圓點),則既不可偵測到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亦不可偵測到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的活化。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以基線經校正形式描繪所有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 圖11B及圖11D表示相較於不同對照條件使用目標細胞及1 µg/ml TNC A2B10共同培養的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1D)或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1B)的資料。 Jurkat NFAT T細胞在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IgG (圖11B及圖11D,白色三角形)共同培養後並不展示任何可偵測發光信號。而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IgG共同培養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CD3依賴性活化經由可偵測發光信號證明其功能性(圖11B及圖11D,白色正方形)。 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IgG共同培養的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1B,白色圓形)的CD3依賴性活化及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1D,白色圓形)的活化展示所有之中最高的發光信號,因為合併了CAR介導之活化及CD3介導之活化。當將CAR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DP47/vk3抗體(圖11B及圖11D,黑色菱形)一起培育時亦可見CD3介導發光信號。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實例 7 本文描述使用黏附性TNC表現CT26TNC cl 19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表現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選集(圖12A)作為效應細胞。將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TNCA2B10用作IgG。另外,包括含有P329G LALA突變之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 作為陽性對照,用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BS)中的10 µg/ml CD3抗體(來自Biolegend®)塗佈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 目錄號655185),置於37℃下1 h。使用PBS將CD3塗佈之孔洗滌兩次,在最終洗滌步驟之後完全移除PBS。 使用PBS將黏附性CT26TNC cl 19目標細胞洗滌一次,且使用胰蛋白酶分離。將經分離細胞再懸浮於RPMI-1630+10%FCS及1% Glutamax+15 µg/ml嘌呤黴素中。 對效應細胞或Jurkat NFAT野生型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因此,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 (生長介質)中。 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RPMI-1640+10%FCS+1% Glutamax。 在96孔懸浮液培養盤(Greiner-bio one)中一式三份地以5:1之E:T比率(共每孔110.000個細胞)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 作為下一步驟,使用2 ml深孔培養盤(Axygen®)在生長介質中製備具有P329G LALA突變的靶向相關抗原的抗體之連續稀釋液。為了以20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0.0001 µ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5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96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 20 h之培育後,藉由使用多注式吸液管上下移液10次來混合每孔之內容物。將100 µl細胞懸浮液轉移至新的白色透明平底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且添加100 u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15 min之培育後,在暗處於旋轉振盪器上在300 rpm及RT下使用Tecan® 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 秒/孔)來量測發光。 在以比率5:1 (圖12A,黑色圓點)共同培養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20 h後,曲線展示表現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的由0.01 µg/ml具有P329G LALA突變之TNC A2B10起始的劑量依賴性活化。若使用具有P329G LALA突變的對照抗體DP47/vk3 IgG(圖12A及圖12C,灰色圓點),則不可偵測到表現抗P329G- 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的活化。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以基線經校正形式描繪所有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 圖12B表示相較於不同對照條件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TNC A2B10抗體共同培養的表現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的資料。 與目標細胞一起但不與抗體一起培育的表現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圖12B,黑色正方形)以及與目標細胞及1 µg/ml TNC A2B10抗體一起培育的Jurkat NFAT細胞(圖12B,白色圓點)不展示可偵測發光信號。而與CD3塗佈之孔中塗鋪的目標細胞及1 µg/ml TNC A2B10共同培養的Jurkat NFAT細胞展示明顯發光信號。 另外,與CD3塗佈之孔中的目標細胞及1 µg/ml TNC A2B10或1 µg/ml DP47/vk3抗體一起培育的表現抗P329G--CD28ATD-CD28CSD-CD3zSSD Fab之Jurkat NFAT T細胞展示高發光信號。各點表示技術上重複三次之平均值。藉由誤差槓指示標準偏差。實例 8 本文描述使用表現CD20之SUDHDL4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及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 (圖13A)或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圖13B)的Jurkat NFAT細胞之集合作為效應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將具有P329G LALA、D265A P329G突變、僅LALA突變或根本不具有突變之GA101 IgG用作IgG,其一方面識別腫瘤抗原且另一方面由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對效應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中。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生長介質。在96孔懸浮液培養盤(Greiner-bio one)中一式三份地以5:1之E:T比率(共每孔110.000個細胞)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作為下一步驟,使用2 ml深孔培養盤(Axygen®)在生長介質中製備靶向相關抗原的不同抗體之連續稀釋液。為了以20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10 p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5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96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20 h之培育後,藉由使用多注式吸液管上下移液10次來混合每孔之內容物。將100 µl細胞懸浮液轉移至新的白色透明平底96孔培養盤(Greiner-bio-one),且添加100 u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15 min之培育後,在暗處於旋轉振盪器上在300 rpm及RT下使用Tecan® 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 秒/孔)來量測發光。僅當使用含有P329G突變或P329G及LALA突變但不含單獨的LALA突變之抗體時,曲線展示目標細胞之劑量依賴性活化。另外,若使用GA101野生型抗體,則不可偵測到效應細胞之活化。實例 9 本文描述使用表現CD20之SUDHDL4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及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 (圖14A)或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 (圖14B)的Jurkat NFAT細胞之集合作為效應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將具有P329G LALA、單獨的P329G突變、僅LALA突變或根本不具有突變之GA101 IgG用作IgG,其一方面識別腫瘤抗原且另一方面由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對效應細胞計數,且使用Cedex HiRes檢查其存活率。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在室溫(RT)下以210g球粒化細胞懸浮液之適當等分試樣5 min,且再懸浮於新鮮RPMI-160+10% FCS+1% Glutamax中。對表現相關抗原之目標細胞計數且同樣檢查其存活率。如對於效應細胞所描述類似地將細胞數目調節至1×106 個活細胞/毫升生長介質。在384孔盤中一式三份地以5:1之E:T比率 (共110.000細胞每孔)塗鋪目標細胞及效應細胞。作為下一步驟,使用96孔培養盤在生長介質中製備靶向相關抗原之不同抗體的連續稀釋液。為了以30微升每孔之最終體積獲得範圍為1 µg/ml至10 pg/ml的最終濃度,將不同稀釋液之10 µl等分試樣移液至各別孔。以190g及RT將384孔培養盤離心2 min。使用Parafilm®密封,以37℃及5% CO2 在濕氣氛圍中培育培養盤。20 h之培育後,添加6 μl ONE-Glo™螢光素酶分析物(Promega)且立即使用Tecan®Spark10M盤式讀取器(偵測時間為1秒/孔)進行讀數。僅當使用含有P329G突變或P329G及LALA突變但不含單獨的LALA突變之抗體時,曲線展示目標細胞之劑量依賴性活化。另外,若使用GA101野生型抗體,則不可偵測到效應細胞之活化。例示性序列 2 P329G - ds - scFv 胺基酸序列 3 :抗 P329G-ds- scFv DNA 序列: 4 :抗 P329G-scFv 胺基酸序列: 5 :抗 P329G- scFv DNA 序列: 6 :抗 P329G-ds- Fab 胺基酸序列 7 :抗 P329G-ds-Fab DNA 序列 8 :抗 P329G-Fab 胺基酸序列: 9 :抗 P329G-Fab DNA 序列: 10 :抗 AAA- scFv 胺基酸序列 11 :抗 AAA-Fab 胺基酸序列 12
圖1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抗原結合受體的架構。圖1A展示抗P329G-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型式及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型式的架構。描繪了包含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該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該抗原結合部分由可變重鏈及可變輕鏈組成。該兩者藉由(Gly4 Ser)4 連接子連接。經連接至可變輕鏈,Gly4 Ser連接子使抗原識別域與CD28跨膜域(TM)連接,該CD28跨膜域融合於CD28細胞內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CSD),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又融合於CD3z刺激信號傳導域(SSD)。圖1B展示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型式及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型式的架構。描繪了包含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該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該抗原結合部分由Ig重鏈及Ig輕鏈組成。經連接至重鏈,Gly4 Ser連接子使抗原識別域與CD28跨膜域連接,該CD28跨膜域融合於CD28細胞內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又融合於CD3z刺激信號傳導域。 圖2描繪示出編碼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之例示性表現構築體的模塊化組成的示意圖。圖2A描繪P392G靶向scFv型式。圖2B描繪P392G靶向Fab型式。 圖3描繪在Fc域中含有P329G突變之例示性IgG1分子,該P329G突變藉由本發明之抗P329G抗原結合受體識別。 圖4描繪含有P329G突變之腫瘤相關抗原(TAA)結合IgG的示意圖。此抗體又可藉由表現抗P329G抗原結合受體之T細胞識別,藉此使T細胞活化。 圖5展示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的示意圖。含有P329G突變之TAA結合IgG可藉由表現抗P329G抗原結合受體之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此識別引起可藉由量測發光(cp)偵測的細胞活化。 圖6描繪使用表現CD20之SUDHDL4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含有P329G突變之抗CD20 IgG抗體(GA101),其一方面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且另一方面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圖6A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圖6B中,將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 圖7描繪使用CD20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含有P329G突變之抗CD20 IgG抗體(GA101),其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且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圖7A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單一純系5用作效應細胞且將WSUDLCL2細胞用作腫瘤細胞。圖7B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單一純系2用作效應細胞且將WSUDLCL2細胞用作腫瘤細胞。圖7C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單一純系5用作效應細胞且將SUDHL4細胞用作腫瘤細胞。圖7D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單一純系2用作效應細胞且將SUDHL4用作腫瘤細胞。 圖8描繪使用黏附性FAP表現NIH/3T3-huFAP cl 19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執行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含有P329G突變之抗FAP IgG抗體純系4B9,其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且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包括含有P329G突變之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圖8A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圖8B中,將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圖8C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圖8D中,將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 圖9描繪使用黏附性CEA表現MKN45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皆含有P329G突變之抗CEA IgG純系A5B7或抗CEA IgG純系T84 LCHA,其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且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包括含有P329G突變之另一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圖9A及圖9B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圖9C及圖9D中,將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 圖10描繪使用黏附性CEA表現MKN45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皆含有P329G突變之抗CEA純系CH1A1A 98 99或抗CEA IgG純系hMN14 IgG,其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且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包括含有P329G突變之另一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圖10A及圖10B中,將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圖10C及圖10D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 圖11描繪使用黏附性TNC表現CT26TNC cl 19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將含有P329G突變之抗TNC IgG純系A2B10用作IgG抗體,其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且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包括含有P329G突變之另一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圖11A及圖11B中,將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圖11C及圖11D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 圖12A及圖12B描繪使用黏附性TNC表現CT26TNC cl 19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含有P329G突變之抗TNC IgG純系A2B10,其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且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包括含有P329G突變之另一IgG DP47/vk3以作為同型對照。將表現抗P329G-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分類集用作效應細胞。 圖13描繪使用CD20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含有P329G及LALA突變、含有P329G及D265A突變、僅含有LALA突變或根本不含突變之任一抗CD20 IgG抗體(GA101)以便偵測腫瘤相關抗原,且其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圖13A中,將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細胞集用作效應細胞且將SUDHL4細胞用作腫瘤細胞。圖13B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細胞集用作效應細胞且將SUDHL4細胞用作腫瘤細胞。 圖14描繪使用CD20腫瘤細胞作為目標細胞的Jurkat NFAT T細胞報導分析。使用含有P329G及LALA突變、僅含有P329G突變、僅含有LALA突變或根本不含突變之任一抗CD20 IgG抗體(GA101)以便偵測腫瘤相關抗原,且其藉由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受體的Jurkat NFAT T細胞識別。圖14A中,將表現抗P329G-ds-scFv-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細胞集用作效應細胞且將SUDHL4細胞用作腫瘤細胞。圖14B中,將表現抗P329G-ds-Fab-CD28ATD-CD28CSD-CD3zSSD之Jurkat NFAT T細胞之細胞集用作效應細胞且將SUDHL4細胞用作腫瘤細胞。

Claims (31)

  1. 一種抗原結合受體,其包含錨定跨膜域及包含有抗原結合部分之細胞外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突變片段可結晶(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突變Fc域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
  2. 如請求項1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受體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受體結合減少,特別地其中該Fc受體為Fcγ受體或新生兒Fc受體(FcRn)。
  3. 如請求項1或2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Fab、互換Fab (crossFab)或scFab。
  4.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錨定跨膜域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跨膜域:CD8、CD3z、FCGR3A、NKG2D、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或DAP12跨膜域或其片段,特別地其中該錨定跨膜域為該CD28跨膜域或其片段。
  5.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及/或至少一個協同刺激(co-stimulatory)信號傳導域。
  6.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3z、FCGR3A及NKG2D,特別地其中該至少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為該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
  7.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個別地選自由以下細胞內域或其片段組成之群:CD27、CD28、CD137、OX40、ICOS、DAP10及DAP12,特別地其中該至少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為該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
  8.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刺激信號傳導域,該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該CD28細胞內域或其片段,且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包含一個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該協同刺激信號傳導域包含該CD3z細胞內域或其片段。
  9.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scFv片段,其中該scFv片段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C端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之N端。
  10.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為Fab或互換Fab片段,其中該Fab或互換Fab片段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在重鏈之C端連接至該錨定跨膜域之N端。
  11.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在一位置:根據EU編號的L234、L235、I253、H310、P331、P329及H435,特別地其中該胺基酸突變為L234A、L235A、I253A、N297A、H310A、P329G及/或H435A。
  12.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根據EU編號之胺基酸突變P329G,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γ受體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γ受體結合減少。
  13.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突變Fc域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突變在一位置:根據EU編號的I253、H310及H435,特別地胺基酸突變I253A、H310A及H435A (「AAA」),其中該突變Fc域之FcRn結合相較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之FcRn結合減少。
  14.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該P329G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i)重鏈可變區(VH),其包含: (a)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RYWMN (SEQ ID NO: 1); (b) CDR H2胺基酸序列EITPDSSTINYTPSLKD (SEQ ID NO:2);及 (c) CDR H3胺基酸序列PYDYGAWFAS (SEQ ID NO:3);以及 (ii)輕鏈可變區(VL),其包含: (d)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TGAVTTSNYAN (SEQ ID NO:4); (e) CDR L2胺基酸序列GTNKRAP (SEQ ID NO:5);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ALWYSNHWV (SEQ ID NO:6)。
  15.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中該至少一個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包含該等I253A、H310A及H435A (「AAA」)突變之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其中該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i)重鏈可變區(VH),其包含: (a)重鏈互補決定區(CDR H) 1胺基酸序列SYGMS (SEQ ID NO:53); (b) CDR H2胺基酸序列SSGGSY (SEQ ID NO:54);及 (c) CDR H3胺基酸序列LGMITTGYAMDY (SEQ ID NO:55);以及 (ii)輕鏈可變區(VL),其包含: (d)輕鏈互補決定區(CDR L) 1胺基酸序列RSSQTIVHSTGHTYLE (SEQ ID NO:56); (e) CDR L2胺基酸序列KVSNRFS (SEQ ID NO:57);及 (f) CDR L3胺基酸序列FQGSHVPYT (SEQ ID NO:58)。
  16. 如請求項1或2之抗原結合受體,其用作藥物,其中表現該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係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之前、同時或之後投與,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
  17. 如請求項1或2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其用於治療惡病,其中該治療包含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之前、同時或之後投與表現該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
  18. 一種經轉導之T細胞,其能夠表現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
  19. 一種經分離之聚核苷酸,其編碼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
  20. 一種載體,特別是表現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9之聚核苷酸。
  21. 一種經轉導之T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19之經分離之聚核苷酸或如請求項20之載體。
  22. 如請求項18或21之經轉導之T細胞,其用作藥物,其中表現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之前、同時或之後投與,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
  23. 如請求項18或21之經轉導之T細胞,其用於治療惡病,其中該治療包含在投與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之前、同時或之後投與表現該抗原結合受體之經轉導T細胞,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非突變親本Fc域。
  24. 一種套組,其包含: (A)經轉導之T細胞,其能夠表現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 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25. 一種套組,其包含: (A)經分離之聚核苷酸,其編碼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以及 (B)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 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26. 如請求項24或25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包含該突變Fc域之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原: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FAP)、癌胚抗原(CEA)、間皮素(MSLN)、CD20、葉酸受體1 (FOLR1)及肌腱蛋白(TNC)。
  27. 如請求項24或25之套組,其用作藥物。
  28. 如請求項24或25之套組,其用於治療疾病,特別是用於治療惡病。
  29. 能夠表現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的藥物,其中該藥物進一步包含含有突變Fc域之抗體或在投與該抗體之前、同時或之後投與,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30. 能夠表現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的經轉導T細胞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在包含突變Fc域之抗體存在下誘導目標細胞溶解的藥物,其中該抗原結合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於該突變Fc域但不能夠特異性結合於非突變親本Fc域。
  31.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原結合受體、如請求項19之聚核苷酸或如請求項18或21之經轉導之T細胞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治療惡病的藥物。
TW107110249A 2017-03-27 2018-03-26 改良之抗原結合受體 TW2019006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7163090.8 2017-03-27
EP17163090 2017-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673A true TW201900673A (zh) 2019-01-01

Family

ID=58428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249A TW201900673A (zh) 2017-03-27 2018-03-26 改良之抗原結合受體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2) US11679127B2 (zh)
EP (1) EP3600407A1 (zh)
JP (2) JP2020515256A (zh)
KR (1) KR20190133723A (zh)
AU (1) AU2018241624B2 (zh)
BR (1) BR112019020168A2 (zh)
CA (1) CA3056837A1 (zh)
CL (1) CL2019002717A1 (zh)
CR (1) CR20190440A (zh)
IL (1) IL269531B1 (zh)
MA (2) MA49270A (zh)
MX (1) MX2019011526A (zh)
PE (1) PE20200152A1 (zh)
RU (1) RU2019133202A (zh)
SG (1) SG11201908796XA (zh)
TW (1) TW201900673A (zh)
WO (1) WO2018177966A1 (zh)
ZA (1) ZA2019063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106188A1 (es) 2015-10-01 2017-12-20 Hoffmann La Roche Anticuerpos anti-cd19 humano humanizados y métodos de utilización
MX2021004711A (es) 2018-10-23 2021-07-02 Dragonfly Therapeutics Inc Proteinas heterodimericas fusionadas con fragmento cristalizable (fc).
UA128001C2 (uk) * 2018-12-21 2024-03-06 Ф. Хоффманн-Ля Рош Аг Націлені на пухлину агоністичні cd28-антигензв'язувальні молекули
CN113286822A (zh) * 2018-12-21 2021-08-20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靶向肿瘤的超激动性cd28抗原结合分子
WO2020190936A1 (en) * 2019-03-18 2020-09-24 Svenska Vaccinfabriken Produktion Ab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directed to cells expressing the 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receptor
EP3957325A4 (en) * 2019-04-19 2023-01-04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CHEMERA RECEPTOR RECOGNIZING AN ANTIBODY MODIFICATION SITE
US20220193138A1 (en) * 2019-04-25 2022-06-23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Engineered natural killer cells redirected toward purinergic signaling, constructs thereof,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EP4197545A1 (en) 2020-07-31 2023-06-21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including cell expressing chimeric receptor
IL298449A (en) * 2020-08-03 2023-01-01 Hoffmann La Roche Enhanced receptors for antigen binding
AR124562A1 (es) * 2020-10-28 2023-04-12 Hoffmann La Roche Receptores de unión al antígeno mejorada
WO2023001884A1 (en) 2021-07-22 2023-01-26 F. Hoffmann-La Roche Ag Heterodimeric fc domain antibodies
AU2022397540A1 (en) * 2021-11-25 2024-05-16 F. Hoffmann-La Roche Ag Improved antigen binding receptors
CN116162168A (zh) * 2021-11-25 2023-05-26 信达细胞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分子开关调控型嵌合抗原受体细胞和抗体的组合及其应用
WO2023180511A1 (en) * 2022-03-25 2023-09-28 F. Hoffmann-La Roche Ag Improved chimeric receptors
WO2023242343A1 (en) 2022-06-15 2023-12-21 Immunoscape Pte. Ltd. Human t cell receptors specific for antigenic peptides derived from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 interacting protein 2 (mapk8ip2), epstein-barr virus or 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 and uses thereof
WO2024052389A1 (en) 2022-09-08 2024-03-14 F. Hoffmann-La Roche Ag Recombinant t cell receptors
WO2024064756A1 (en) * 2022-09-20 2024-03-28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for targeted internaliz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membrane proteins and cargo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85035A0 (en) 1987-01-08 1988-06-30 Int Genetic Eng Polynucleotide molecule,a chimeric antibody with specificity for human b cell surface antigen,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methods utilizing the same
WO1990005144A1 (en) 1988-11-11 1990-05-17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ingle domain ligands, receptors comprising said ligands, method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of said ligands and receptors
US5703055A (en) 1989-03-21 1997-12-30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Generation of antibodies through lipid mediated DNA delivery
DE3920358A1 (de) 1989-06-22 1991-01-17 Behringwerke Ag Bispezifische und oligospezifische, mono- und oligovalente antikoerperkonstrukte,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ATE164395T1 (de) 1990-12-03 1998-04-15 Genentech Inc Verfahren zur anreicherung von proteinvarianten mit geänderten bindungseigenschaften
US5571894A (en) 1991-02-05 1996-11-05 Ciba-Geigy Corporation Recombinant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a growth factor receptor
JP4124480B2 (ja) 1991-06-14 2008-07-23 ジェネンテック・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免疫グロブリン変異体
GB9114948D0 (en) 1991-07-11 1991-08-28 Pfizer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ertraline intermediates
GB9304200D0 (en) 1993-03-02 1993-04-21 Sandoz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organic compounds
US5587458A (en) 1991-10-07 1996-12-24 Aronex Pharmaceuticals, Inc. Anti-erbB-2 antibodi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nd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uses thereof
DE69334255D1 (de) 1992-02-06 2009-02-12 Novartis Vaccines & Diagnostic Marker für Krebs und biosynthetisches Bindeprotein dafür
WO1994029469A2 (en) 1993-06-07 1994-12-22 Vical Incorporated Plasmids suitable for gene therapy
AU723325B2 (en) 1995-06-23 2000-08-24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genes encod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US6737056B1 (en) 1999-01-15 2004-05-18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with altered effector function
CA2393869A1 (en) 1999-12-15 2001-06-21 Genetech,Inc. Shotgun scanning, a combinatorial method for mapping functional protein epitopes
JP4753578B2 (ja) 2002-06-03 2011-08-24 ジェネンテ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合成抗体ファージライブラリー
SI2289936T1 (sl) 2002-12-16 2017-10-30 Genentech, Inc. Imunoglobulinske variante in njihove uporabe
AU2004205631A1 (en) 2003-01-16 2004-08-05 Genentech, Inc. Synthetic antibody phage libraries
US7785903B2 (en) 2004-04-09 2010-08-31 Genentech, Inc. Variable domain library and uses
EP2360186B1 (en) 2004-04-13 2017-08-30 F. Hoffmann-La Roche AG Anti-P-selectin antibodies
EP1765860B1 (en) 2004-05-19 2008-12-10 MediGene Ltd. High affinity ny-eso t cell receptor
TWI309240B (en) 2004-09-17 2009-05-01 Hoffmann La Roche Anti-ox40l antibodies
PL1871805T3 (pl) 2005-02-07 2020-03-31 Roche Glycart Ag Cząsteczki wiążące antygen, które wiążą egfr, wektory kodujące te cząsteczki oraz ich zastosowania
EP1957531B1 (en) 2005-11-07 2016-04-13 Genentech, Inc. Binding polypeptides with diversified and consensus vh/vl hypervariable sequences
EP1973951A2 (en) 2005-12-02 2008-10-01 Genentech, Inc. Binding polypeptides with restricted diversity sequences
JP2009536527A (ja) 2006-05-09 2009-10-15 ジェネンテック・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最適化されたスキャフォールドを備えた結合ポリペプチド
CN100592373C (zh) 2007-05-25 2010-02-2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10012829A1 (en) 2008-07-31 2010-02-04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Deutsches Forschungszentrum Für Gesundheit Und Umwelt (Gmbh) Her2/neu specific t cell receptors
EP3590965A1 (en) 2011-03-29 2020-01-08 Roche Glycart AG Antibody fc variants
CA2904806C (en) 2013-04-29 2021-11-23 F. Hoffmann-La Roche Ag Human fcrn-binding modified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EP2992010B1 (en) * 2013-04-29 2021-03-24 F.Hoffmann-La Roche Ag Fc-receptor binding modified asymmetric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US10144770B2 (en) * 2013-10-17 2018-12-04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Chimeric receptors and uses thereof in immune therapy
ES2939760T3 (es) 2014-03-15 2023-04-26 Novartis Ag Tratamiento de cáncer utilizando un receptor quimérico para antígenos
WO2015179833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The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ntibody resistance
MA40595A (fr) * 2014-09-09 2021-05-26 Unum Therapeutics Récepteurs chimériques et utilisations de ceux-ci en thérapie immunitaire
EP4219530A1 (en) 2014-12-05 2023-08-02 City of Hope Cs1 targete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
EP4015533A1 (en) 2015-10-29 2022-06-22 F. Hoffmann-La Roche AG Anti-variant fc-region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KR20190133017A (ko) 2017-03-27 2019-11-29 에프. 호프만-라 로슈 아게 개선된 항원 결합 수용체 구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33723A (ko) 2019-12-03
US20230390338A1 (en) 2023-12-07
EP3600407A1 (en) 2020-02-05
WO2018177966A1 (en) 2018-10-04
AU2018241624A1 (en) 2019-10-03
MX2019011526A (es) 2019-12-05
US11679127B2 (en) 2023-06-20
RU2019133202A (ru) 2021-04-28
IL269531B1 (en) 2024-06-01
JP2023082067A (ja) 2023-06-13
JP2020515256A (ja) 2020-05-28
US20200093860A1 (en) 2020-03-26
PE20200152A1 (es) 2020-01-17
MA49990A (fr) 2020-02-05
BR112019020168A2 (pt) 2020-06-02
AU2018241624B2 (en) 2024-01-25
CL2019002717A1 (es) 2020-02-21
CN110662560A (zh) 2020-01-07
CR20190440A (es) 2019-11-12
CA3056837A1 (en) 2018-10-04
ZA201906358B (en) 2021-05-26
MA49270A (fr) 2020-02-05
SG11201908796XA (en) 2019-10-30
RU2019133202A3 (zh) 2021-07-19
IL269531A (en)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9127B2 (en) Antigen binding receptors specific for mutated Fc domains
US20200093861A1 (en) Antigen binding receptor formats
KR102316091B1 (ko) Bcma를 표적으로 하는 키메라 항원 수용체 및 이의 용도
US20230357431A1 (en) Improved antigen binding receptors
US20230322950A1 (en) Antigen binding receptors
US20220306719A1 (en) Ultramodular igg3-based spacer domain and multi-function site for implementation in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design
CN110662560B (zh) 改进的抗原结合受体
JP2023509765A (ja) 工学的修飾t細胞、その調製および応用
TW202334226A (zh) 改良之抗原結合受體
WO2023180511A1 (en) Improved chimeric receptors
CN117858906A (zh) 与cldn18.2和cd3结合的双特异性结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