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4057A -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4057A
TW201844057A TW107113633A TW107113633A TW201844057A TW 201844057 A TW201844057 A TW 201844057A TW 107113633 A TW107113633 A TW 107113633A TW 107113633 A TW107113633 A TW 107113633A TW 201844057 A TW201844057 A TW 2018440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ransmission
preamble
wireless terminal
primar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3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3118B (zh
Inventor
森岡裕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4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4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1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利用多重頻道來進行無線資料傳輸的通訊裝置。   以基地台身份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係具備:收送無線訊號的通訊部、和控制旗下之無線終端所利用之頻道的控制部;前記控制部,係對利用特定之首要頻道的第1無線終端指定第1送訊方式,對利用不含前記首要頻道之非首要頻道的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第2送訊方式,係由比前記第1送訊方式還低之資料速率或還大之送訊功率所成。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係有關於,在多重頻道無線環境下進行無線資料傳輸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以IEEE802.11為代表的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系統中,作為實現高速化的技術,可舉出頻道捆綁與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其中,頻道捆綁係為,於使用頻帶中,將相鄰的頻道予以綁定而進行通訊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IEEE802.11a/g中1個頻道所使用的頻寬係為20MHz,但例如藉由以2頻道份的40MHz來進行通訊,就可使傳輸速度變成2倍以上。
又,在次世代無線LAN標準規格IEEE802.11ax的工作小組中,藉由導入新的干擾迴避、頻率選擇技術來提升吞吐率,正被研討(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8299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7-5539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之目的係為提供一種,在多重頻道無線環境下進行無線資料傳輸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係參酌上記課題而研發,其第1側面係為,   一種通訊裝置,係   以基地台的身份而動作,並具備:收送無線訊號的通訊部、和控制旗下之無線終端所利用之頻道的控制部;   前記控制部,係對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的第1無線終端指定第1送訊方式,對只利用非首要頻道的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
作為基地台的通訊裝置係例如,使用會對旗下之無線終端誘發訊號送訊的訊框,而對前記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然後,前記控制部,係對前記第2無線終端,指定比前記第1送訊方式還低之資料速率或還大之送訊功率所成之前記第2送訊方式。
又,前記控制部,係亦可基於從前記無線終端所接收到的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之報告,來控制前記無線終端所利用的頻道。
又,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的第2側面,係為   一種通訊方法,係身為基地台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中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   對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的第1無線終端指定第1送訊方式之步驟;和   對只利用非首要頻道的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之步驟。
又,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的第3側面,係為   一種通訊裝置,係   在基地台的旗下而動作,並具備:收送無線訊號的通訊部、和控制前記通訊部之通訊動作的控制部;   前記控制部,係在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時係令其進行第1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在只利用非首要頻道時係令其進行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
通訊裝置,係例如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接收會誘發訊號送訊之訊框,基於該收訊訊框中所被記載之內容,來控制在訊號送訊時所利用之頻道及送訊方式。然後,前記控制部,係在只利用前記非首要頻道時,係令其進行比前記第1送訊方式還低之資料速率或還大之送訊功率所成之前記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
又,通訊裝置係亦可還具備:偵測可利用之各頻道之干擾量的偵測部;將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之報告,發送至連接目標之基地台。
又,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的第4側面,係為   一種通訊方法,係在基地台之旗下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中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   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來進行第1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之步驟;和   只利用非首要頻道,來進行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之步驟。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則可提供一種在多重頻道無線環境下進行無線資料傳輸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此外,本說明書所記載之效果係僅為例示,本發明的效果係不限定於此。又,本發明係除了上記之效果以外,還更進一步具有達成附加性效果的情況。
本說明書中所揭示的技術的更多其他目的、特徵或優點,係可基於後述之實施形態或添附圖面所作的更詳細說明來理解。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說明書中所揭露之技術的實施形態。
頻道捆綁係為,於使用頻帶中,將相鄰的頻道予以綁定而進行通訊的技術(前述)。基本而言,在使用頻帶中設有:由相同頻寬所成之首要頻道與次級頻道(或稱非首要頻道)這2種類之頻道。然後,在通常的資料傳輸中係只使用首要頻道,而另一方面,在高速或大容量資料傳輸時,係使用藉由頻道捆綁而將首要頻道與次級頻道所綁定而成的2倍頻寬所成之頻道,而以2倍的傳輸速度,進行資料傳輸(參照圖1)。
例如,在利用2.4GHz或5GHz的IEEE802.11的無線LAN系統中,若將首要頻道與次級頻道分別設成20MHz寬,則藉由頻道捆綁而將首要頻道與次級頻道加以綁定,就可使用2倍的40MHz寬之頻道來進行資料傳輸。又,若將首要頻道與次級頻道分別設成40MHz寬,則藉由頻道捆綁就可使用2倍的80MHz寬之頻道來進行資料傳輸。
甚至,可將首要頻道與2個以上之非首要頻道加以綁定,而可實現3倍以上甚至更為高速的傳輸速度。在本說明書中,將首要頻道以外之頻道,亦稱為「非首要頻道」。首要頻道與各非首要頻道的頻寬基本上是相同的。次級頻道也為非首要頻道之1者。
例如,於上記的利用2.4GHz或5GHz的IEEE802.11的無線LAN系統中,利用頻道捆綁而分別將20MHz寬之首要頻道與3個非首要頻道加以綁定,就可實現利用到80MHz寬之頻道的高速傳輸。
高解析之動態影像內容等,需要高速資料傳輸的案例係很常見。另一方面,在一種被稱為IoT(Internet of Things)或M2M(Machine to Machine)的感測器網路之類而言,進行少量之資料傳輸的機會也逐漸增加。在後者的小容量資料傳輸中,係不需要頻道捆綁,使用20MHz寬之頻道就可傳輸。
現況下(或稱本申請案時點)的IEEE802.11的無線LAN系統中係被限定為,(無論是否有無利用頻道捆綁)都是使用基地台(存取點:AP)所決定的特定之首要頻道來進行資料傳輸。因此,在大容量資料傳輸時係利用頻道捆綁而可實現高速化,但另一方面,在有較多的少量資料重疊的情況下,則必須使用特定之首要頻道而分時地實施少量資料傳輸才行。
亦即,在進行較多的少量資料傳輸之際,整體而言會需要較長的資料傳輸時間,無法高速化。又,進行少量資料的分時傳輸的期間,只能夠利用系統所能利用之全頻帶之中的特定之首要頻道,非首要頻道會持續處於未使用狀態,因此頻率利用效率顯著不良。
圖2中係模式性圖示了,現況下的IEEE802.11系統中的,特定之首要頻道之使用為必須的通訊程序例。此處,在BSS(Basic Service Set)內,想定會有:持有大容量之傳輸資料的STA-A、和分別持有少量之傳輸資料的STA-B及STA-C存在。
STA-A,係利用頻道捆綁,利用將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亦即次級頻道所綁定成的40MHz寬之頻道,而可進行高速資料傳輸。另一方面,STA-B與STA-C,係分別將使用到20MHz之首要頻道的資料傳輸,分時地加以實施。由於首要頻道之使用係為必須,因此不能單獨以非首要頻道進行送訊。因此,系統整體而言,無法使STA-B與STA-C的少量資料傳輸變成高速化。又,STA-B與STA-C係只用首要頻道進行資料送訊,因此頻率利用效率顯著不良。
於是,在本說明書中,藉由將特定之首要頻道之使用變成非必須,許可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即使在少量資料傳輸時仍可高速化及提升頻率利用效率,關於此種無線資料傳輸技術,提案如下。
圖3中係模式性圖示,將特定之首要頻道之使用變成非必須,容許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的通訊程序例。但是,容許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這點,以及以下若無特別言及,則基本上是依照現況下的IEEE802.11規格而實施資料傳輸。此處,係和圖2所示例子同樣地,在BSS內,想定會有:持有大容量之傳輸資料的STA-A、和分別持有少量之傳輸資料的STA-B及STA-C存在。
STA-A,係利用頻道捆綁,利用將首要頻道與次級頻道所綁定成的40MHz寬之頻道,而可進行高速資料傳輸(同上)。
又,藉由許可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持有少量之傳輸資料的STA-B與STA-C,係可分別使用首要頻道與次級頻道,而在同時刻上實施資料傳輸。因此,可將STA-B與STA-C之少量資料傳輸藉由分頻而使其高速化。就系統整體而言,STA-B與STA-C係分別以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進行資料送訊,因此頻率利用效率會提升。
此外,許可送訊的非首要頻道係不限定為,如圖3所示般地是與首要頻道連續(或稱與首要頻道相鄰)的次級頻道。例如,如圖4所示,與首要頻道在頻率軸上分離的非首要頻道的單獨之送訊,也被許可。順便一提,非首要頻道,係不限定要與首要頻道相同頻寬,也想定會利用將複數個非首要頻道進行頻道捆綁而成的40MHz、60MHz、80MHz、…之非首要頻道。
順便一提,以IEEE802.11為代表的無線LAN系統中,各無線終端,係藉由適用事前確認自終端所使用的頻道之利用狀況然後才開始訊號送訊的此一程序,以避免和其他無線終端所致之資料傳輸發生碰撞。像是本實施形態這樣,使用含有首要頻道、與次級頻道的1個以上之非首要頻道所成之多重頻道的系統中,會先確認所使用之每一頻道的利用狀況然後才開始訊號送訊。
圖5中係圖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所想定的,無線終端所致之多重頻道訊號送訊程序。在圖示的訊號送訊程序中,是在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次級頻道)中,適用不同的碰撞迴避之機制。
在首要頻道中,無線終端,係設定隨機的等待時間(Backoff),使用一種被稱為CCA(Clear Channel Assessment:淨空頻道評估)-PD(Preamble Detection:前文偵測)或CCA-SD(Signal Detection:訊號偵測)的機制,嘗試以-82dBm以上之功率而被接收之訊號之偵測。然後,若在一定時間以上無法偵測到訊號的情況下,則判定為首要頻道係未被其他終端所利用,可讓自終端做利用(亦即未發生碰撞)。
又,藉由頻道捆綁,首要頻道以及非首要頻道都想要利用的無線終端,係在比送訊開始之預定時刻還往前的一定時間(例如PIFS(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 Frame Space)),使用一種被稱為CCA-ED(Energye Detection:能量偵測)的機制,嘗試以-62dBm以上之功率而被接收之訊號之偵測。然後,若在一定時間以上無法偵測到訊號的情況下,則判定為非首要頻道也未被其他終端所利用,可讓自終端做利用。
重點是,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中的干擾量會是非對稱(或稱非同一),這點請先理解。將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進行頻道捆綁而做利用的無線終端,係以比首要頻道還低的感度,實施非首要頻道中的訊號偵測。
在如圖6所示的無線網路拓撲中,關於適用了圖5所示的多重頻道訊號送訊程序的情況,嘗試進行考察。
但是,在圖6中係想定,基地台AP-1,係令連接到自己的無線終端STA-1,進行利用到首要頻道或次級頻道(非首要頻道)之任一者的上鏈之訊號送訊,此時,隸屬於其他BSS的STA-X對AP-1而言係為干擾源的如此之網路拓撲。
再者,假設STA-X係可將來自STA-1之送訊訊號以-72dBm加以接收,亦即,雖然是位於來自STA-1之-82dBm之訊號的到達範圍內,但係存在於-62dBm之訊號的到達範圍外。
STA-X,係在對連接目標之基地台AP-X,將首要頻道及非首要頻道進行頻道捆綁而嘗試40MHz訊號之送訊時,實施圖5所示的訊號送訊程序。
亦即,STA-X,係首先在首要頻道中,使用CCA-PD(或CCA-SD)之機制而嘗試以-82dBm以上之功率而被接收之訊號之偵測。
然後,STA-X,係在首要頻道中有一定時間以上未偵測到訊號時,則判定為首要頻道係未被其他終端所利用,可被自終端做利用,接著在非首要頻道中,在一定時間(PIFS)前使用CCA-ED之機制而嘗試以-62dBm以上之功率而被接收之訊號之偵測,確認非首要頻道的利用狀況。
AP-1,係令STA-1,進行利用到首要頻道或非首要頻道之任一者的上鏈之訊號送訊。STA-1是正在使用首要頻道而發送訊號的情況下,則STA-X係可以-72dBm而偵測到該訊號(前述)。因此,STA-X,係偵測到首要頻道之利用而抑制自己的訊號送訊,因此可避免與STA-1發生碰撞,亦即可避免對AP-1造成干擾(參照圖7)。
另一方面,STA-1正在單獨使用非首要頻道而發送訊號的情況下,則STA-X係在非首要頻道中只能偵測到-62dBm以上之訊號,因此無法偵測到該當訊號。因此,STA-X係會開始利用頻道捆綁而將首要頻道及非首要頻道予以綁定之40MHz之訊號。其結果為,因為干擾的非對稱性,導致與STA-1發生碰撞,亦即對AP-1發生干擾(參照圖8中的網點部分)。
於是,基地台AP-1,係在對正連接至自己的無線終端STA-1許可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之際,係會考慮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之送訊時的干擾量之非對稱性,而指定無線終端STA-1的送訊方式。具體而言,可舉出以下的2個指定方法。
(1)增大非首要頻道中的送訊功率。   (2)降低非首要頻道中所使用的資料速率。
藉由STA-1增大送訊功率而在非首要頻道中發送訊號,身為干擾源的STA-X,就可在非首要頻道中以一定時間(PIFS)前之CCA-ED之機制而偵測到來自STA-1之訊號,而藉由抑制訊號送訊,就可避免碰撞。
又,藉由STA-1以較低的資料速率來發送訊號,而提升對干擾之耐性。其結果為,在AP-1側,即使受到來自STA-X的干擾,仍可接收來自STA-1之訊號,可正確地進行解調、解碼。
此外,所謂「增大」非首要頻道中的送訊功率係意味著,使其比利用到特定之首要頻道(包含頻道捆綁利用時)的訊號送訊時的送訊功率還大(以下皆同)。此外,所謂於非首要頻道中「降低」資料速率係意味著,使其比利用到特定之首要頻道(包含頻道捆綁利用時)的訊號送訊時的資料速率還低(以下皆同)。
AP-1,係在對STA-1許可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之際,可以只指定上記(1)及(2)之其中任意一方之送訊方式,也可同時指定雙方。若同時指定上記(1)及(2)之雙方,則STA-X係可避免干擾,同時,即使萬一STA-X發送出頻道捆綁訊號,AP-1係可容易地正確進行解調、解碼處理。
在如圖6所示的無線網路拓撲中,針對STA-1適用上記(1)或(2)之送訊方式而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單體來進行訊號送訊的情況,嘗試進行考察。但是,STA-X,係存在於可將來自STA-1之送訊訊號以-72dBm加以接收的場所,對AP-X利用頻道捆綁來嘗試40MH訊號之送訊時,會實施圖5所示的訊號送訊程序(同上)。
STA-X,係首先在首要頻道中,使用CCA-PD(或CCA-SD)之機制而嘗試以-82dBm以上之功率而被接收之訊號之偵測。然後,STA-X,係在首要頻道中有一定時間以上未偵測到訊號時,則判定為首要頻道係未被其他終端所利用,可被自終端做利用,接著在非首要頻道中,使用CCA-ED之機制而嘗試以-62dBm以上之功率而被接收之訊號之偵測,確認非首要頻道的利用狀況。
STA-1,係將送訊功率予以增大,而實施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訊號送訊。STA-X,係於非首要頻道中只能偵測到-62dBm以上之訊號,但由於送訊功率係被增大,因此可偵測到來自STA-1之送訊訊號(前述)。因此,STA-X,係偵測到首要頻道之利用而抑制自己的訊號送訊,因此可避免與STA-1發生碰撞,亦即可避免對AP-1造成干擾(參照圖11)。
或者,STA-1,雖然不將送訊功率予以增大,但以較低的資料速率,實施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訊號送訊。STA-X,係於非首要頻道中只能偵測到-62dBm以上之訊號,因此無法偵測到該當訊號。因此,STA-X係會開始利用頻道捆綁而將首要頻道及非首要頻道予以綁定之40MHz之訊號。其結果為,來自STA-X之訊號,雖然會干擾到AP-1所接收的來自STA-1之訊號(圖12中的塗滿斜線的部分),但由於被適用了較低的資料速率而提升了對干擾之耐性,因此AP-1係可正確地進行收訊處理(解調以及解碼處理)。
此外,無論STA-1是否增大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的送訊訊號之送訊功率,在STA-X無法偵測到該訊號,利用頻道捆綁而開始訊號送訊的情況下也是同樣地,由於STA-1是以較低的資料速率來發送訊號,因此AP-1係可正確地進行收訊處理。
因此,基地台,係考慮到每一頻道之干擾量的非對稱性,而對旗下之無線終端進行排程及訊令,藉此可提升非首要頻道的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吞吐率。
例如,在IEEE802.11ax(前述)中係導入了,由基地台使用觸發訊框(Trigger Frame)來誘發旗下的無線終端之訊號送訊的方式。基地台,係可在該觸發訊框中,對許可上鏈之訊號送訊的無線終端,指定資料長度或利用傳輸速率等。因此,基地台,係只要在對旗下之無線終端許可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訊號送訊之際的觸發訊框中,考慮到干擾的非對稱性,而指定比首要頻道利用時還高的送訊功率,或指定資料速率較低而干擾耐性較高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資訊即可。
圖9係圖示了本實施形態中所被使用的觸發訊框之構成例。
Frame Control欄位,係為儲存MAC(Media Access Control)訊框控制之相關資訊的領域,含有該訊框之種類之相關資訊。Duration欄位,係為儲存藉由該當訊框送訊而使用無線線路的預定期間的領域。
Receiver Address欄位,係為儲存該訊框之目的地位址的領域。觸發訊框的Receiver Address欄位中,係除存著廣播位址。
Transmitter Address欄位,係為儲存該訊框之送訊來源的領域。在觸發訊框的Transmitter Address欄位中,送訊來源也就是基地台的位址,是以例如MAC位址之形式而被記載。
Commom Info欄位,係為儲存可讓所有無線終端參照之資訊的領域,含有例如PPDU(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長或PHY層的訊框標頭資訊。
User Specific欄位,係為儲存可讓無線終端個別參照之資訊的領域。在該當觸發訊框中,User Specific欄位是被重複設置達被誘發訊框送訊(亦即上鏈之使用者通訊是被許可)的無線終端之個數份,而記載了被許可送訊的每一無線終端之資訊。
然後,藉由Padding欄位,觸發訊框的訊框長度係被對齊,在最末尾附加錯誤偵測所需之FCS(訊框檢查序列)。
在1個User Specific欄位中,係設有User Identifier、RU Allocation、Coding Type、MCS、DCM、SS Allocation、Trigger-dependent之各欄位。
User Identifier欄位,係為表示,以該當觸發訊框許可訊框送訊之無線終端的AID(Association Identifier)的領域。此外,AID為每BSS的唯一識別元(公知),通常係為藉由1~2007之號碼而被表示的11位元之資訊量。後續的RU Allocation、Coding Type、MCS、DCM、SS Allocation、Trigger-dependen之各欄位中,係除存著以AID所表示的無線終端之相關資訊。
RU Allocation欄位,係為表示符合的無線終端在上鏈之使用者通訊中所使用的資源單元(RU)的領域。RU,係在頻率軸方向上基於26個子載波,在時間軸方向上基於OFDM符元長度,而被決定。符合的無線終端所使用的頻道,可用此RU Allocation欄位加以指定。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想定,以RU Allocation欄位,來指定特定之首要頻道、藉由頻道捆綁而將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予以綁定之頻道、以及非首要頻道單獨。
Coding Type欄位,係為表示符合的無線終端所發送的PPDU之編碼方式的領域。MCS欄位,係為表示符合的無線終端所發送之PPDU的MCS(將調變方式、編碼率等之組合予以索引化而成的資訊)的領域。TX Power欄位,係為表示符合的無線終端之送訊功率的領域。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想定,對符合的無線終端以RU Allocation欄位指定了單獨使用非首要頻道的情況下,則在MCS欄位中係指定資料速率較低而干擾耐性較高的MCS資訊,在TX Power欄位中係指定比首要頻道利用時還高的送訊功率。
DCM欄位,係為表示在符合的無線終端所發送之PPDU中是否使用Dual Carrier Modulation的領域。SS(Spatial Stream) Allocation欄位,係為表示符合的無線終端所發送之PPDU的空間串流之資訊的領域。Trigger-dependen欄位,係為儲存相應於觸發訊框之種類的資訊的領域。
如此,基地台,係在對旗下之無線終端許可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訊號送訊之際的觸發訊框中,就可如上述般地考慮到干擾的非對稱性,而指定比首要頻道利用時還高的送訊功率,或指定資料速率較低而干擾耐性較高的MCS資訊。
又,基地台,係亦可不是使用觸發訊框,而是使用信標訊框或其他控制訊框,來指定讓旗下之無線終端做使用的頻道及送訊方式,亦可對單獨使用非首要頻道的無線終端係指定較低的資料速率或已增大之送訊功率的送訊方式。
但是,由基地台,對旗下之無線終端指定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然後對指定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之無線終端而指定較低MCS資訊或較高送訊功率之際,亦可事前確認該無線終端的能力資訊(是否支援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送訊處理)。
此外,基地台與無線終端之間,許可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之際,即使不以觸發訊框來特別指定較低的MCS資訊或較高的送訊功率,亦可於無線終端中進行取決而自動地設定較低的MCS或較高的送訊功率而進行訊號送訊。
又,為了可於基地台中,隨應於無線環境而適切地進行上鏈通訊之排程以及頻道指派,旗下之無線終端,係亦可將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報告給基地台。基地台,係可依照來自無線終端之報告,而指派對該無線終端而言干擾較少之頻道(首要頻道或非首要頻道)。
例如,亦可新增定義用來報告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所需之專用訊框,無線終端係使用該專用訊框而向基地台進行報告。無線終端,係亦可定期地,或在偵測到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之變化的時序上,自律地發送報告訊框,也可回應於接收到來自連接目標之基地台之要求訊框之事實而發送報告訊框。
或者,無線終端,係亦可在被來自基地台之觸發訊框所誘發而發送的上鏈之送訊訊框之前文或酬載部分中,裝載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之相關資訊。
又,無線終端,係不依循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所接收到的觸發訊框(或其他訊框)之指示,而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來進行訊號送訊時,亦可自律地將送訊功率予以增大或以較低的資料速率來進行訊框送訊。
又,在IoT或M2M這類,只會利用非首要頻道的無線終端的情況下,亦可將送訊部構成為,原本就是以所定值以上之送訊功率、或較低的資料速率,來進行送訊。
圖10中係圖示了,於本實施形態以基地台或無線終端的身份而進行通訊動作的通訊裝置1000之機能性構成例。圖示的通訊裝置1000,係想定在例如圖6所示的無線環境下,以AP-1或STA-1之身份而動作。基本的構成,係無論是基地台還是無線終端均為相同,這點請先理解。
通訊裝置1000係由:資料處理部1001、控制部1002、通訊部1003、電源部1004所構成。又,通訊部1003係還具備有:調變解調部1011、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頻道推定部1013、無線介面(IF)部1014、放大部1015、天線1016。但是,無線介面部1014、放大部1015及天線1016係可為將這些設成1組而構成1個收送訊分歧,亦可由2個以上之收送訊分歧來構成通訊部1003。又,放大部1015係有時候其機能是被內包於無線介面部1014中。但是,天線1016係分成,被裝備在通訊部1003內(或稱通訊裝置1000內)的情況,和被外接在通訊裝置1000之外部的情況。
資料處理部1001,係在由協定上層(未圖示)被輸入資料的送訊時,從該資料生成無線送訊所需之封包,實施MAC控制所需之標頭之附加或錯誤偵測碼之附加等之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提供給變解調部1011。又,資料處理部1001,係在有來自調變解調部1011之輸入的收訊時,實施MAC標頭之解析、封包錯誤之偵測、重排處理等,將處理後的資料提供給自身之協定上層。
控制部1002,係在通訊裝置1000內的各部間進行資訊之收授。又,控制部1002,係進行調變解調部1011及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中的參數設定、資料處理部1001中的封包之排程。又,控制部1002,係進行無線介面部1014及放大部1015的參數設定及送訊功率控制。
又,通訊裝置100是以基地台身份而動作時的控制部1002,係控制各部,使其為了控制旗下的無線終端的上鏈之使用者通訊之動作,而發送觸發訊框。例如,對無線終端許可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之際,考慮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之送訊時的干擾量的非對稱性,而將較高的送訊功率、或資料速率已被降低的MCS資訊之至少一方,以觸發訊框來加以指定。
另一方面,通訊裝置1000是以無線終端身份而動作時的控制部202,係控制各部,使其依照已接收之觸發訊框中所記載之資訊,而實施上鏈之使用者通訊。例如,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是被許可的情況下,則依照觸發訊框的符合的Uesr Specific欄位之指定(或考慮首要頻道與非首要頻道之送訊時的干擾量之非對稱性),使用較高的送訊功率、或資料速率已被降低之MCS資訊所對應的調變、編碼方式,進行上鏈之訊框送訊所需之控制。又,此時的控制部1002,係因應需要而控制各部,將裝載有被通訊部1003所偵測之每一頻道之干擾量之相關資訊的訊框,發送至連接目標之基地台。
又,通訊裝置1000是以無線終端的身份而自律進行分散動作時的控制部1002,係控制各部,使其在利用非首要頻道時,自律性地,將送訊功率予以增大或以較低的資料速率來進行訊框送訊。
又,通訊裝置1000是以IoT或M2M這類之無線終端的身份而動作,只會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的情況下,則控制部1002係控制各部,使其將送訊功率增大或以較低的資料速率進行訊框送訊。或者,以IoT或M2M之類的無線終端的身份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000的情況下,不依存於控制部1002所致之控制,通訊部1003係被構成為,原本就是以較高的送訊功率及較低的資料速率來進行訊框送訊。
變解調部1011,在送訊時係對來自資料處理部1001之輸入資料,基於已被控制部1002所設定的編碼方式及調變方式,進行編碼、交錯及調變之處理,生成資料符元串流而提供給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又,變解調部1011,在收訊時係基於已被控制部1001所設定的編碼方式及調變方式,對來自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之輸入進行解調及去交錯、解碼這些與送訊時相反之處理,將資料提供給資料處理部1001或是控制部1002。
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在送訊時,係因應需要而對來自變解調部1011之輸入進行供作空間分離的訊號處理,將所得到的1個以上之送訊符元串流,提供給各個無線介面部1014。另一方面,在收訊時,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係對從各個無線介面部1014所被輸入的收訊符元串流進行訊號處理,因應需要而進行串流之空間分解然後提供給變解調部1011。
頻道推定部1013,係在來自各個無線介面部1014的輸入訊號之中,從前文部分及訓練訊號部分,算出傳播路徑的複合頻道增益資訊。然後,所被算出的複合頻道增益資訊,係透過控制部1002而被利用於調變解調部1011中的解調處理及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中的空間處理。
無線介面部1014,在送訊時係將來自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之輸入轉換成類比訊號,實施濾波及往載波頻率之升轉,往天線1016或放大部1015送出。另一方面,在收訊時,無線介面部1014係對來自天線1016或放大部1015之輸入(載波頻率之收訊訊號)實施降轉或往數位訊號之轉換這類與送訊時相反之處理,將資料提供給空間訊號處理部1012及頻道推定部1013。
放大部1015,在送訊時係將從無線介面部1014所被輸入之類比訊號增幅至所定之功率然後送出至天線1016。又,放大部1015,在收訊時係將從天線1016所被輸入之收訊訊號以低雜訊增幅至所定之功率然後輸出至無線介面部1014。有時候該放大部1015的送訊時之機能與收訊時之機能的至少其中一方係會被內包於無線介面部1014中。
電源部1004,係由電池電源或商用電源等之固定電源所構成,對通訊裝置1000內之各部供給驅動用的電力。
此外,通訊裝置1000,雖然還可具備圖示以外之機能模組,但由於和本說明書中所揭露之技術沒有直接關連,因此這裡省略圖示以及說明。
圖13中係將基地台在誘發旗下之無線終端之訊號送訊之際所實施的處理程序之一例,以流程圖之形式來加以圖示。圖示的處理程序,係在以基地台身份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000中,主要是藉由控制部1002而被實施。
在此處理程序開始之前,亦可以用基地台會事前確認無線終端的能力資訊(支援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送訊處理)為前提。
基地台,係在誘發旗下之無線終端之上鏈之訊號送訊時(步驟S1301之Yes),進行許可訊號送訊之各無線終端的排程(步驟S1302)。
此處,基地台係檢查,是否許可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之訊號送訊(步驟S1303)。若為許可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之訊號送訊(步驟S1303的Yes),則基地台,係對符合的無線終端,考慮每一頻道之干擾量的非對稱性而設定送訊功率以及MCS(步驟S1304)。亦即,對於許可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訊號送訊的無線終端,設定已增大之送訊功率、或較低的MCS的其中至少一方。
接下來,基地台,係包含步驟S1304中所設定之內容,決定許可訊號送訊之每一無線終端的User Specific欄位中所應記載之內容,作成觸發訊框(步驟S1305)。以RU Allocation欄位來單獨指定非首要頻道的情況(或指定不含特定之首要頻道之頻道的情況)下,則在MCS欄位中係設定低資料速率的MCS資訊、或在TX Power欄位中設定已增大的送訊功率。
然後,基地台,係在設定了碰撞迴避機構所致之隨機的等待時間(Backoff)之後,發送觸發訊框(步驟S1306)。
又,圖14中係將無線終端被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所誘發而發送訊號之際所實施的處理程序之一例,以流程圖之形式來加以圖示。圖示的處理程序,係在以無線終端身份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000中,主要是藉由控制部1002而被實施。
在此處理程序開始之前,亦可以用連接目標之基地台會事前確認無線終端的能力資訊(支援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送訊處理)為前提。
無線終端,係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接收到觸發訊框時(步驟S1401的Yes),檢查是否藉由該觸發訊框而被許可了自身之訊號送訊(步驟S1402)。
無線終端,係可藉由在已接收之觸發訊框中,在User Identicication欄位中是否存在表示自身之AID的User Specific欄位,就可檢查自身之訊號送訊是否有被許可。此處,若沒有找到符合自身的User Specific欄位,而訊號送訊不被許可時(步驟S1402的No),則結束本處理。
又,在已接收之觸發訊框中,有找到符合自身的User Specific欄位,訊號送訊有被許可的情況下(步驟S1402的Yes),則作成要用往基地台之上鏈來進行送訊的訊框(步驟S1403),依照該當User Specific欄位中所指定的內容而實施訊框送訊(步驟S1404)。
以RU Allocation欄位來單獨指定非首要頻道的情況(或指定不含特定之首要頻道之頻道的情況)下,則在MCS欄位中係設定低資料速率的MCS資訊、或在TX Power欄位中設定已增大的送訊功率。
因此,單獨利用非首要頻道(或是利用不含特定之首要頻道之頻道)的無線終端,係以低資料速率、或將送訊功率予以增大,來發送往基地台之上鏈之訊框。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以上,一面參照特定實施形態,一面詳細說明了本說明書所揭露之技術。可是在此同時,在不脫離本說明書所揭示的技術之要旨的範圍內,當業者可以對該實施形態進行修正或代用,此乃自明事項。
本說明書中所揭露之技術,係可理想適用於例如符合IEEE801.11ax規格的無線LAN系統。又,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係可理想適用於,利用將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複數頻道予以綁定的頻道捆綁,同時許可首要頻道以外之頻道之單獨利用的無線通訊系統、或可利用複數頻道且每一頻道之干擾量為非對稱的無線通訊系統。
重點是,僅以例示形態來說明本說明書所揭露的技術,並不應把本說明書的記載內容做限定解釋。本說明書所揭露之技術的要旨,應要參酌申請專利範圍。
此外,本說明書所揭露的技術,係亦可採取如下之構成。   (1)一種通訊裝置,係   以基地台的身份而動作,並具備:收送無線訊號的通訊部、和控制旗下之無線終端所利用之頻道的控制部;   前記控制部,係對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的第1無線終端指定第1送訊方式,對只利用非首要頻道的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   (2)如上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對前記第2無線終端,指定比前記第1送訊方式還低之資料速率或還大之送訊功率所成之前記第2送訊方式。   (3)如上記(1)或(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使用會對旗下之無線終端誘發訊號送訊的訊框,而對前記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   (4)如上記(1)乃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將會誘發訊號送訊之含有無線終端之送訊功率之資訊的訊框,予以發送。   (5)如上記(1)乃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從前記無線終端所接收到的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之報告,來控制前記無線終端所利用的頻道。   (6)一種通訊方法,係身為基地台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中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   對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的第1無線終端指定第1送訊方式之步驟;和   對只利用非首要頻道的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之步驟。   (7)一種通訊裝置,係   在基地台的旗下而動作,並具備:收送無線訊號的通訊部、和控制前記通訊部之通訊動作的控制部;   前記控制部,係在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時係令其進行第1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在只利用非首要頻道時係令其進行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   (8)如上記(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只利用前記非首要頻道時,係令其進行比前記第1送訊方式還低之資料速率或還大之送訊功率所成之前記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   (9)如上記(7)或(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從前記基地台接收會誘發訊號送訊之訊框;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前記訊框,來控制在訊號送訊時所利用的頻道及送訊方式。   (10)如上記(7)乃至(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從前記基地台接收會誘發訊號送訊並且含有送訊功率之資訊的訊框;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前記訊框,來控制送訊訊號之送訊功率。   (11)如上記(7)乃至(10)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偵測可利用之各頻道之干擾量的偵測部;   前記控制部,係令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之報告,被發送至前記基地台。   (12)一種通訊方法,係在基地台之旗下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中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   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來進行第1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之步驟;和   只利用非首要頻道,來進行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之步驟。
1000‧‧‧通訊裝置
1001‧‧‧資料處理部
1002‧‧‧控制部
1003‧‧‧通訊部
1004‧‧‧電源部
1011‧‧‧變解調部
1012‧‧‧空間訊號處理部
1013‧‧‧頻道推定部
1014‧‧‧無線介面部
1015‧‧‧放大部
1016‧‧‧天線
[圖1]圖1係利用到頻道捆綁的資料傳輸例的圖示。   [圖2]圖2係首要頻道之使用為必須的通訊程序例的圖示。   [圖3]圖3係容許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的通訊程序例的圖示。   [圖4]圖4係容許單獨以非首要頻道之送訊的通訊程序例的圖示。   [圖5]圖5係無線終端所致之多重頻道訊號送訊程序的圖示。   [圖6]圖6係無線網路拓撲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7]圖7係STA-X偵測到STA-1的利用到首要頻道之送訊訊號而抑制訊號送訊之樣子的圖示。   [圖8]圖8係STA-X的利用到頻道捆綁之送訊訊號與STA-1的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送訊訊號發生碰撞之樣子的圖示。   [圖9]圖9係觸發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0]圖10係通訊裝置1000之機能構成例的圖示。   [圖11]圖11係STA-X偵測到STA-1的利用非首要頻道而增大了送訊功率之送訊訊號而抑制訊號送訊之樣子的圖示。   [圖12]圖12係STA-X的利用到頻道捆綁之送訊訊號與STA-1的單獨利用到非首要頻道之送訊訊號雖然發生干擾,但AP-1卻正確地進行收訊處理之樣子的圖示。   [圖13]圖13係基地台誘發旗下之無線終端之訊號送訊之際所實施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4]圖14係無線終端被從連接目標之基地台所誘發而發送訊號之際所實施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Claims (12)

  1. 一種通訊裝置,係   以基地台的身份而動作,並具備:收送無線訊號的通訊部、和控制旗下之無線終端所利用之頻道的控制部;   前記控制部,係對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的第1無線終端指定第1送訊方式,對只利用非首要頻道的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對前記第2無線終端,指定比前記第1送訊方式還低之資料速率或還大之送訊功率所成之前記第2送訊方式。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使用會對旗下之無線終端誘發訊號送訊的訊框,而對前記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將會誘發訊號送訊之含有無線終端之送訊功率之資訊的訊框,予以發送。
  5. 如請求項1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從前記無線終端所接收到的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之報告,來控制前記無線終端所利用的頻道。
  6. 一種通訊方法,係身為基地台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中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   對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的第1無線終端指定第1送訊方式之步驟;和   對只利用非首要頻道的第2無線終端指定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之步驟。
  7. 一種通訊裝置,係   在基地台的旗下而動作,並具備:收送無線訊號的通訊部、和控制前記通訊部之通訊動作的控制部;   前記控制部,係在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時係令其進行第1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在只利用非首要頻道時係令其進行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只利用前記非首要頻道時,係令其進行比前記第1送訊方式還低之資料速率或還大之送訊功率所成之前記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
  9.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從前記基地台接收會誘發訊號送訊之訊框;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前記訊框,來控制在訊號送訊時所利用的頻道及送訊方式。
  10.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從前記基地台接收會誘發訊號送訊並且含有送訊功率之資訊的訊框;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前記訊框,來控制送訊訊號之送訊功率。
  11.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偵測可利用之各頻道之干擾量的偵測部;   前記控制部,係令每一頻道之偵測干擾量之報告,被發送至前記基地台。
  12. 一種通訊方法,係在基地台之旗下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中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   利用包含特定之首要頻道的頻道,來進行第1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之步驟;和   只利用非首要頻道,來進行與前記第1送訊方式不同的第2送訊方式所致之訊號送訊之步驟。
TW107113633A 2017-05-02 2018-04-23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TWI793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1724 2017-05-02
JP2017-091724 2017-05-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4057A true TW201844057A (zh) 2018-12-16
TWI793118B TWI793118B (zh) 2023-02-21

Family

ID=64016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3633A TWI793118B (zh) 2017-05-02 2018-04-23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11252785B2 (zh)
EP (2) EP3618538B1 (zh)
JP (1) JP7127640B2 (zh)
CN (1) CN110547020B (zh)
ES (1) ES2964933T3 (zh)
MX (1) MX2019012778A (zh)
RU (1) RU2758882C2 (zh)
SG (1) SG11201908694QA (zh)
TW (1) TWI793118B (zh)
WO (1) WO2018203439A1 (zh)
ZA (1) ZA2019053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74228B2 (en) * 2020-06-15 2024-04-30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Wide-bandwidth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606118B2 (en) * 2020-08-27 2023-03-14 Connectify, Inc. Data transfer with multiple threshold ac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3004B2 (ja) * 2002-02-09 2008-02-2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Dsch電力制御方法
JP2004056478A (ja) * 2002-07-19 2004-02-19 Fujitsu Ltd 送信電力制御支援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JP4220435B2 (ja) * 2004-05-28 2009-02-0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
US7634277B2 (en) * 2005-04-28 2009-12-1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channel resources for improving frequenc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RU2349052C2 (ru) 2005-06-09 2009-03-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унаследованных форматов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ети с высокой пропускной способностью
WO2008089277A1 (en) 2007-01-16 2008-07-24 Mediacast, Llc Wireless data deliv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4413934B2 (ja) * 2007-02-08 2010-02-1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09118777A1 (ja) * 2008-03-25 2011-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RU2504904C2 (ru) * 2009-07-21 2014-01-20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остояния ка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JP5515559B2 (ja) 2009-09-25 2014-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3314553A (zh) 2011-01-18 2013-09-18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 用于上报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891451B2 (en) * 2011-10-31 2014-1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3115464A1 (en) * 2012-02-03 2013-08-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rame performed by station operating in power save mod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WO2013174159A1 (zh) * 2012-05-23 2013-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JP5990327B2 (ja) * 2012-06-18 2016-09-1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5785329B2 (ja) * 2012-07-19 2015-09-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25214B2 (en) * 2012-09-04 2015-09-01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enabling of wider channel transmissions with radio monitoring
US9398579B2 (en) 2013-05-03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US20140362840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r-AP coordin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5001840A1 (ja) * 2013-07-02 2015-01-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CA2935037A1 (en) * 2013-10-20 2015-04-23 Arbinder Singh Pabla Wireless system with configurable radio and antenna resources
JP6416257B2 (ja) 2013-11-25 2018-10-3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フレーム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6329272B2 (ja) 2013-12-06 2018-05-2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下りリンク用チャネルを含む無線チャネルを設定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4796185A (zh) * 2014-01-21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信息获取方法、导频波束发送方法、通信节点及系统
US20170105176A1 (en) * 2014-02-08 2017-04-13 Switchmate Home Llc Home automation ecosystem devices and power management
BR112016021826A2 (pt) 2014-03-25 2017-08-1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istema para manter uma rede de área corporal médica, método para manter uma rede de área corporal médica, e, controlador
US20160157254A1 (en) 2014-11-26 2016-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s
JP6656123B2 (ja) 2015-09-07 2020-03-0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10057846B2 (en) * 2015-12-17 2018-08-21 Intel IP Corporation Associating station with master station
US10594450B2 (en) * 2016-02-15 2020-03-17 Apple Inc. Asymmetric OFDMA tone mapping and dynamic channel access using non-primary channels
US10149209B2 (en) * 2016-05-13 2018-12-04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ng in a second channel while ceasing transmission in a first channel
WO2020069380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Wlan operation using multiple component channe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11347A2 (en) 2024-01-24
RU2019133799A (ru) 2021-04-26
TWI793118B (zh) 2023-02-21
RU2758882C2 (ru) 2021-11-02
US11252785B2 (en) 2022-02-15
SG11201908694QA (en) 2019-10-30
RU2019133799A3 (zh) 2021-06-30
ES2964933T3 (es) 2024-04-10
WO2018203439A1 (ja) 2018-11-08
US20200053829A1 (en) 2020-02-13
EP3618538A1 (en) 2020-03-04
EP3618538A4 (en) 2020-04-08
ZA201905376B (en) 2020-05-27
EP3618538B1 (en) 2023-11-01
JPWO2018203439A1 (ja) 2020-03-12
CN110547020A (zh) 2019-12-06
JP7127640B2 (ja) 2022-08-30
US20220124872A1 (en) 2022-04-21
EP4311347A3 (en) 2024-02-28
MX2019012778A (es) 2020-01-20
CN110547020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84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11937299B2 (en)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s from multiple user devices via a request-clear technique
EP3157300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2506451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frames using group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u-mimo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59323B2 (en) Downlink OFDMA for service sets with mixed client types
WO2015186887A1 (ko) 프레임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003056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multi-user)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08503965A (ja) データ送信効率を上げたスーパーフレーム
WO2015169025A1 (zh) 并行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6440126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EP3821670B1 (en) Mac/phy interface of wireless stations compliant to direct 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s in trigger-based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JP2013524644A (ja) マルチユーザmimo送信のための保護メカニズム
EP3193473B1 (en) Parallel multiuser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primary node
US20220338251A1 (en) Method for sharing multilink in next-generation wireless lan
EP3841818B1 (en) Random access resource unit allocation for a multiple bssid network
WO2010128623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US20220124872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A2946926C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3007069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Destination Device, Corresponding Multicarrier Signal and Computer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