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4822A - 射出成形機 - Google Patents

射出成形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4822A
TW201834822A TW107110512A TW107110512A TW201834822A TW 201834822 A TW201834822 A TW 201834822A TW 107110512 A TW107110512 A TW 107110512A TW 107110512 A TW107110512 A TW 107110512A TW 201834822 A TW201834822 A TW 2018348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head
toggle
arm
crosshead
m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宮武勤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4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482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 B29C45/661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using a toggle mechanism for mould cla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射出成形機。本發明的射出成形機,係具有肘節機構及支撐前述肘節機構之肘節座,前述肘節機構具有:十字頭、及藉由前述十字頭的進退而作動之連桿群,前述肘節座具有:供前述連桿群的連桿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之肘節座主體部、及導引前述十字頭之肘節座臂部,從前述十字頭的進退方向觀察時,前述肘節座臂部從外側接觸前述十字頭。

Description

射出成形機
本申請主張基於2017年3月27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7-061955號的優先權。該申請的所有內容藉由參閱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射出成形機。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射出成形機的合模裝置,係具有配設於肘節座之桿、以沿桿進退自如地方式配設之十字頭,藉由使十字頭進退來使可動壓板進退以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桿插穿於沿前後方向貫穿十字頭之貫穿孔中。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315285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以往,導引十字頭之桿容易撓曲,有時十字頭會傾斜。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十字頭的傾斜之射出成形機。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依本發明的一態樣,提供一種射出成形機,其具有肘節機構及支撐前述肘節機構之肘節座,前述肘節機構具有:十字頭、及藉由前述十字頭的進退而作動之連桿群,前述肘節座具有:供前述連桿群的連桿以擺動自如地方式安裝之肘節座主體部、及導引前述十字頭之肘節座臂部,從前述十字頭的進退方向觀察時,前述肘節座臂部從外側接觸前述十字頭。 (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的一態樣,可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十字頭的傾斜之射出成形機。
以下,參閱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形態進行說明,各附圖中對相同或對應之構成標註相同或對應之元件符號來省略說明。各附圖中,Z方向(第1方向)、Y方向(第2方向)、X方向(第3方向)為相互垂直的方向。Z方向為十字頭151的進退方向,X方向為射出成形機的寬度方向。當合模裝置為臥式時,Z方向及X方向為水平方向,Y方向為上下方向(鉛垂方向)。 (射出成形機)   圖1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的開模結束時的狀態之圖。圖2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的合模時的狀態之圖。如圖1~圖2所示,射出成形機具有合模裝置100、頂出裝置200、射出裝置300、移動裝置400、控制裝置700及框架Fr。以下,對射出成形機的各構成要件進行說明。 (合模裝置)   合模裝置100的說明中,將閉模時的可動壓板120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右方向)設為前方,並將開模時的可動壓板120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左方向)設為後方來進行說明。   合模裝置100進行模具裝置10的閉模、合模及開模。合模裝置100例如為臥式,模開閉方向為水平方向。合模裝置100具有固定壓板110、可動壓板120、肘節座130、繫桿140、肘節機構150、合模馬達160、運動轉換機構170及模厚調整機構180。   固定壓板110固定於框架Fr。在固定壓板110之與可動壓板120的對置面安裝有固定模11。   可動壓板120相對於框架Fr沿模開閉方向移動自如。框架Fr上鋪設有導引可動壓板120之導件101。在可動壓板120之與固定壓板110的對置面安裝有可動模12。   使可動壓板120相對於固定壓板110進退,藉此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由固定模11和可動模12構成模具裝置10。   肘節座130隔開間隔而與固定壓板110連結,且以沿模開閉方向移動自如的方式載置於框架Fr上。另外,肘節座130亦可以構成為沿鋪設於框架Fr上之導件而移動自如。肘節座130的導件亦可以與可動壓板120的導件101通用。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固定壓板110固定於框架Fr,肘節座130相對於框架Fr沿模開閉方向移動自如,但亦可以構成為肘節座130固定於框架Fr,固定壓板110相對於框架Fr沿模開閉方向移動自如。   繫桿140係將固定壓板110與肘節座130在模開閉方向隔開間隔L進行連結。繫桿140可以使用複數根(例如4根)。各繫桿140構成為與模開閉方向平行,且對應於合模力而伸長。至少可以在1根繫桿140上設置有檢測繫桿140的應變之繫桿應變檢測器141。繫桿應變檢測器141將表示該檢測結果之訊號發送至控制裝置700。繫桿應變檢測器141的檢測結果用於檢測合模力等。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檢測合模力之合模力檢測器使用繫桿應變檢測器141,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合模力檢測器並不限定於應變儀式,亦可以係壓電式、電容式、油壓式、電磁式等,其安裝位置亦並不限定於繫桿140。   肘節機構150配設於可動壓板120與肘節座130之間,且使可動壓板120相對於肘節座130沿模開閉方向移動。肘節機構150由十字頭151及一對連桿群等構成。各連桿群具有:利用銷等連結成屈伸自如之第1連桿152及第2連桿153。第1連桿152安裝成利用銷等相對於可動壓板120擺動自如,第2連桿153安裝成利用銷等相對於肘節座130擺動自如。第2連桿153透過第3連桿154安裝於十字頭151。若使十字頭151相對於肘節座130進退,則第1連桿152及第2連桿153屈伸,使可動壓板120相對於肘節座130進退。   另外,肘節機構150的構成並不限定於圖1及圖2所示之構成。例如圖1及圖2中,各連桿群的節點的個數為5個,但亦可以係4個,第3連桿154的一個端部亦可以和第1連桿152與第2連桿153的節點結合。   合模馬達160安裝於肘節座130,使肘節機構150作動。合模馬達160使十字頭151相對於肘節座130進退,藉此使第1連桿152及第2連桿153屈伸,並使可動壓板120相對於肘節座130進退。合模馬達160直接連結於運動轉換機構170,但亦可以透過帶體或滑輪等連結於運動轉換機構170。   運動轉換機構170將合模馬達160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十字頭151的直線運動。運動轉換機構170包括螺桿軸171及與螺桿軸171螺合之螺桿螺母172。螺桿軸171與螺桿螺母172之間亦可以存在滾珠或滾子。   合模裝置100在控制裝置700之控制下進行閉模步驟、合模步驟及開模步驟等。   閉模步驟中,驅動合模馬達160使十字頭151以設定速度前進至閉模結束位置,藉此使可動壓板120前進以使可動模12接觸固定模11。十字頭151的位置或速度例如使用合模馬達編碼器161等來檢測。合模馬達編碼器161檢測合模馬達160的旋轉,並將表示該檢測結果之訊號發送至控制裝置700。另外,檢測十字頭151的位置之十字頭位置檢測器及檢測十字頭151的速度之十字頭速度檢測器並不限定於合模馬達編碼器161,能夠使用一般的檢測器。又,檢測可動壓板120的位置之可動壓板位置檢測器及檢測可動壓板120的速度之可動壓板速度檢測器並不限定於合模馬達編碼器161,能夠使用一般的檢測器。   合模步驟中,進一步驅動合模馬達160使十字頭151從閉模結束位置進一步前進至合模位置,藉此產生合模力。合模時可動模12與固定模11之間形成模穴空間14(參閱圖2),射出裝置300向模穴空間14填充液態的成形材料。使所填充之成形材料固化,藉此可獲得成形品。模穴空間14的個數亦可以係複數個,該情況下,同時可獲得複數個成形品。   開模步驟中,驅動合模馬達160使十字頭151以設定速度後退至開模結束位置,藉此使可動壓板120後退以使可動模12從固定模11分離。之後,頂出裝置200從可動模12頂出成形品。   閉模步驟及合模步驟中之設定條件作為一系列的設定條件而統一設定。例如閉模步驟及合模步驟中之十字頭151的速度和位置(包括閉模開始位置、速度切換位置、閉模結束位置及合模位置)、合模力作為一系列的設定條件而統一設定。閉模開始位置、速度切換位置、閉模結束位置及合模位置從後側朝向前方依次排列,表示設定速度之區間的始點和終點。在每個區間設定速度。速度切換位置可以係1個,亦可以係複數個。亦可以不設定速度切換位置。亦可以僅設定合模位置與合模力中的任一個。   開模步驟中之設定條件亦相同地設定。例如開模步驟中之十字頭151的速度和位置(包括開模開始位置、速度切換位置及開模結束位置)作為一系列的設定條件而一起設定。開模開始位置、速度切換位置及開模結束位置從前側朝向後方依次排列,表示設定速度之區間的始點和終點。在每個區間設定速度。速度切換位置可以係1個,亦可以係複數個。亦可以不設定速度切換位置。開模開始位置與合模位置可以相同。又,開模結束位置與閉模開始位置可以相同。   另外,亦可以代替十字頭151的速度和位置等而設定可動壓板120的速度和位置等。又,亦可以代替十字頭的位置(例如合模位置)和可動壓板的位置而設定合模力。   肘節機構150放大合模馬達160的驅動力而傳遞至可動壓板120。其放大倍率亦被稱為肘節倍率。肘節倍率依據第1連桿152與第2連桿153所成之角度θ(以下,亦稱為“連桿角度θ”)而發生變化。連桿角度θ依據十字頭151的位置來求出。連桿角度θ為180°時,肘節倍率最大。   因模具裝置10的更換和模具裝置10的溫度變化等而產生模具裝置10的厚度變化時,調整模厚以在合模時可獲得既定的合模力。模厚調整中,例如調整固定壓板110與肘節座130的間隔L以在可動模12接觸固定模11之模具接觸的時點使肘節機構150的連桿角度θ成為既定的角度。   合模裝置100具有調整固定壓板110與肘節座130的間隔L來進行模厚調整之模厚調整機構180。模厚調整機構180具有:螺桿軸181,形成於繫桿140的後端部;螺桿螺母182,以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於肘節座130;及模厚調整馬達183,使與螺桿軸181螺合之螺桿螺母182旋轉。   螺桿軸181及螺桿螺母182設置於每個繫桿140。模厚調整馬達183的旋轉可以透過旋轉傳遞部185傳遞至複數個螺桿螺母182。能夠使複數個螺桿螺母182同步旋轉。另外,亦能夠藉由變更旋轉傳遞部185的傳遞路徑來使複數個螺桿螺母182個別旋轉。   旋轉傳遞部185例如由齒輪等構成。該情況下,在各螺桿螺母182的外周形成從動齒輪,在模厚調整馬達183的輸出軸安裝驅動齒輪,與複數個從動齒輪及驅動齒輪嚙合之中間齒輪以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於肘節座130的中央部。另外,旋轉傳遞部185亦可以代替齒輪而由帶體或滑輪等構成。   模厚調整機構180的動作被控制裝置700控制。控制裝置700驅動模厚調整馬達183使螺桿螺母182旋轉,藉此調整以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螺桿螺母182之肘節座130相對於固定壓板110之位置,並調整固定壓板110與肘節座130的間隔L。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螺桿螺母182以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於肘節座130,形成螺桿軸181之繫桿140固定於固定壓板110,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例如,亦可以構成為螺桿螺母182以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於固定壓板110且繫桿140固定於肘節座130。該情況下,能夠藉由使螺桿螺母182旋轉來調整間隔L。   又,亦可以構成為螺桿螺母182固定於肘節座130且繫桿140以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於固定壓板110。該情況下,能夠藉由使繫桿140旋轉來調整間隔L。   又,亦可以構成為螺桿螺母182固定於固定壓板110且繫桿140以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於肘節座130。該情況下,能夠藉由使繫桿140旋轉來調整間隔L。   間隔L使用模厚調整馬達編碼器184來檢測。模厚調整馬達編碼器184檢測模厚調整馬達183的旋轉量和旋轉方向,並將表示其檢測結果之訊號發送至控制裝置700。模厚調整馬達編碼器184的檢測結果用來監視和控制肘節座130的位置和間隔L。另外,檢測肘節座130的位置之肘節座位置檢測器及檢測間隔L之間隔檢測器並不限定於模厚調整馬達編碼器184,能夠使用一般的檢測器。   模厚調整機構180藉由使相互螺合之螺桿軸181與螺桿螺母182中的一個旋轉來調整間隔L。可以使用複數個模厚調整機構180,亦可以使用複數個模厚調整馬達183。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模厚調整機構180為了調整間隔L而具有形成於繫桿140之螺桿軸181及與螺桿軸181螺合之螺桿螺母182,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例如模厚調整機構180可以具有調節繫桿140的溫度之繫桿調溫器。繫桿調溫器安裝於各繫桿140,協同地調整複數根的繫桿140的溫度。繫桿140的溫度越高,繫桿140因熱膨脹而變得越長,且間隔L變得越大。複數根繫桿140的溫度亦能夠獨立地調整。   繫桿調溫器例如包括電熱器等加熱器,藉由加熱來調節繫桿140的溫度。繫桿調溫器亦可以包括水冷套等冷卻器並藉由冷卻來調節繫桿140的溫度。繫桿調溫器可以同時包括加熱器和冷卻器。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合模裝置100係模開閉方向為水平方向之臥式,但亦可以係模開閉方向為上下方向之立式。立式的合模裝置具有下壓板、上壓板、肘節座、繫桿、肘節機構及合模馬達等。下壓板與上壓板中任一個被用作固定壓板,另一個被用作可動壓板。在下壓板安裝下模,在上壓板安裝上模。由下模與上模構成模具裝置。下模可以透過轉台安裝於下壓板。肘節座配設於下壓板的下方,並透過繫桿與上壓板連結。繫桿將上壓板與肘節座在模開閉方向隔開間隔進行連結。肘節機構配設於肘節座與下壓板之間,並使可動壓板升降。合模馬達使肘節機構作動。當合模裝置為立式時,繫桿的根數通常為3根。另外,繫桿的根數並無特別限定。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合模裝置100作為驅動源具有合模馬達160,但亦可以代替合模馬達160而具有油壓缸。又,合模裝置100亦可以構成為,作為模開閉用驅動源具有線性馬達,作為合模用驅動源具有電磁鐵。 (頂出裝置)   頂出裝置200的說明中,與合模裝置100的說明相同,將閉模時的可動壓板120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右方向)設為前方,並將開模時的可動壓板120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左方向)設為後方來進行說明。   頂出裝置200從模具裝置10頂出成形品。頂出裝置200具有頂出馬達210、運動轉換機構220及頂出桿230等。   頂出馬達210安裝於可動壓板120。頂出馬達210直接連結於運動轉換機構220,但亦可以透過帶體或滑輪等連結於運動轉換機構220。   運動轉換機構220將頂出馬達210的旋轉運動轉換為頂出桿230的直線運動。運動轉換機構220包括螺桿軸及與螺桿軸螺合之螺桿螺母。在螺桿軸與螺桿螺母之間亦可以存在滾珠或滾子。   頂出桿230在可動壓板120的貫穿孔中進退自如。頂出桿230的前端部與以進退自如的方式配設於可動模12的內部之可動構件15接觸。頂出桿230的前端部可以與可動構件15連結,亦可以不與其連結。   頂出裝置200在控制裝置700之控制下進行頂出步驟。   頂出步驟中,驅動頂出馬達210使頂出桿230以設定速度從待機位置前進至頂出位置,藉此使可動構件15前進以頂出成形品。之後,驅動頂出馬達210使頂出桿230以設定速度後退,以使可動構件15後退至原來的待機位置。頂出桿230的位置和速度例如使用頂出馬達編碼器211來檢測。頂出馬達編碼器211檢測頂出馬達210的旋轉,並將表示其檢測結果之訊號發送至控制裝置700。另外,檢測頂出桿230的位置之頂出桿位置檢測器及檢測頂出桿230的速度之頂出桿速度檢測器並不限定於頂出馬達編碼器211,能夠使用一般的檢測器。 (射出裝置)   射出裝置300的說明中,與合模裝置100的說明和頂出裝置200的說明不同,將填充時的螺桿330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左方向)設為前方,並將計量時的螺桿330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右方向)設為後方來進行說明。   射出裝置300係設置於相對於框架Fr進退自如的滑動底座301,且相對於模具裝置10進退自如。射出裝置300接觸模具裝置10,並向模具裝置10內的模穴空間14填充成形材料。射出裝置300例如具有缸體310、噴嘴320、螺桿330、計量馬達340、射出馬達350、壓力檢測器360等。   缸體310對從供給口311供給至內部之成形材料進行加熱。成形材料例如包含樹脂等。成形材料例如形成為顆粒狀,以固體狀態供給至供給口311。供給口311形成於缸體310的後部。在缸體310的後部的外周設置有水冷缸等冷卻器312。在比冷卻器312更靠前方,在缸體310的外周設置有帶式加熱器等加熱器313和溫度檢測器314。   缸體310沿缸體310的軸向(圖1及圖2中左右方向)被劃分為複數個區。在各區設置有加熱器313與溫度檢測器314。控制裝置700控制加熱器313以使每個區的溫度檢測器314的檢測溫度成為設定溫度。   噴嘴320設置於缸體310的前端部,並按壓於模具裝置10。在噴嘴320的外周設置有加熱器313及溫度檢測器314。控制裝置700控制加熱器313以使噴嘴320的檢測溫度成為設定溫度。   螺桿330在缸體310內以旋轉自如且進退自如的方式配設。若使螺桿330旋轉,則成形材料沿螺桿330的螺旋狀的溝槽被送往前方。成形材料一邊被送往前方,一邊藉由來自缸體310熱而逐漸熔融。隨著液態的成形材料被送往螺桿330的前方並在缸體310的前部蓄積,使得螺桿330後退。之後,若使螺桿330前進,則蓄積在螺桿330前方之液態的成形材料從噴嘴320射出,並填充於模具裝置10內。   在螺桿330的前部,作為在將螺桿330向前方推時防止成型材料從螺桿330的前方朝向後方逆流之止回閥,以進退自如的方式安裝有止回環331。   使螺桿330前進時,止回環331藉由螺桿330前方的成形材料的壓力而被推向後方,並相對於螺桿330後退至堵住成形材料的流路之封閉位置(參閱圖2)。藉此,防止蓄積在螺桿330前方之成形材料向後方逆流。   另一方面,使螺桿330旋轉時,止回環331藉由沿螺桿330的螺旋狀的溝槽被送往前方之成形材料的壓力而推向前方,並相對於螺桿330前進至開放成形材料的流路之開放位置(參閱圖1)。藉此,成形材料被送往螺桿330的前方。   止回環331可以係與螺桿330一起旋轉之共轉型及不與螺桿330一起旋轉的非共轉型中的任一種。   另外,射出裝置300可以具有使止回環331相對於螺桿330在開放位置與封閉位置之間進退之驅動源。   計量馬達340使螺桿330旋轉。使螺桿330旋轉之驅動源並不限定於計量馬達340,例如可以係油壓泵等。   射出馬達350使螺桿330進退。在射出馬達350與螺桿330之間設置有將射出馬達350的旋轉運動轉換為螺桿330的直線運動之運動轉換機構等。運動轉換機構例如具有螺桿軸及與螺桿軸螺合之螺桿螺母。可以在螺桿軸與螺桿螺母之間設置有滾珠或滾子等。使螺桿330進退之驅動源並不限定於射出馬達350,例如可以係油壓缸等。   壓力檢測器360檢測在射出馬達350與螺桿330之間傳遞之壓力。壓力檢測器360設置於射出馬達350與螺桿330之間的力的傳遞路徑,並檢測作用於壓力檢測器360之壓力。   壓力檢測器360將表示其檢測結果之訊號發送至控制裝置700。壓力檢測器360的檢測結果用來控制和監視螺桿330從成形材料受到之壓力、對螺桿330之背壓、從螺桿330作用於成形材料之壓力等。   射出裝置300在控制裝置700之控制下進行計量步驟、填充步驟及保壓步驟等。   計量步驟中,驅動計量馬達340使螺桿330以設定轉速旋轉,並沿螺桿330的螺旋狀的溝槽將成形材料送往前方。隨此,成形材料逐漸熔融。隨著液態的成形材料被送往螺桿330的前方並在缸體310的前部蓄積,使得螺桿330後退。螺桿330的轉速例如使用計量馬達編碼器341來檢測。計量馬達編碼器341檢測計量馬達340的旋轉,並將表示其檢測結果之訊號發送至控制裝置700。另外,檢測螺桿330的轉速之螺桿轉速檢測器並不限定於計量馬達編碼器341,能夠使用一般的檢測器。   計量步驟中,為了限制螺桿330急速後退,可以驅動射出馬達350而對螺桿330施加設定背壓。對螺桿330之背壓例如使用壓力檢測器360來檢測。壓力檢測器360將表示其檢測結果之訊號發送至控制裝置700。若螺桿330後退至計量結束位置而在螺桿330的前方蓄積既定量的成形材料,則計量步驟結束。   填充步驟中,驅動射出馬達350使螺桿330以設定速度前進,以使蓄積於螺桿330的前方之液態的成形材料填充於模具裝置10內的模穴空間14。螺桿330的位置和速度例如使用射出馬達編碼器351來檢測。射出馬達編碼器351檢測射出馬達350的旋轉,並將表示其檢測結果中訊號發送之控制裝置700。若螺桿330的位置到達設定位置,則從填充步驟切換為保壓步驟(所謂V/P切換)。進行V/P切換之位置亦稱為V/P切換位置。螺桿330的設定速度可以依據螺桿330的位置和時間等而變更。   另外,填充步驟中螺桿330的位置到達設定位置之後,可以使螺桿330在該設定位置暫時停止,之後進行V/P切換。在即將進行V/P切換之前亦可以不使螺桿330停止,取而代之使螺桿330進行微速前進或微速後退。又,檢測螺桿330的位置之螺桿位置檢測器及檢測螺桿330的速度之螺桿速度檢測器並不限定於射出馬達編碼器351,能夠使用一般的檢測器。   保壓步驟中,驅動射出馬達350將螺桿330向前方推,以使螺桿330的前端部之成形材料的壓力(以下,亦稱為“保持壓力”。)保持為設定壓力,並將在缸體310內所殘留之成形材料朝向模具裝置10推壓。能夠補充由模具裝置10內的冷卻收縮所致之不足的成形材料。保持壓力例如使用壓力檢測器360檢測。壓力檢測器360將表示其檢測結果之訊號發送至控制裝置700。保持壓力的設定值可以依據自保壓步驟開始之後的經過時間等而變更。   保壓步驟中模具裝置10內的模穴空間14的成形材料逐漸被冷卻,保壓步驟結束時,模穴空間14的入口被固化之成形材料堵住。該狀態被稱為進模口封閉(gate seal),防止來自模穴空間14的成形材料逆流。保壓步驟之後,開始冷卻步驟。冷卻步驟中,進行模穴空間14內的成形材料固化。為了成形週期時間的縮短,可以在冷卻步驟中途進行計量步驟。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射出裝置300為同軸螺桿方式,但亦可以係螺桿預塑方式等。螺桿預塑方式的射出裝置將在塑化缸內熔融之成形材料供給至射出缸,並從射出缸向模具裝置內射出成形材料。螺桿在塑化缸內以旋轉自如或旋轉自如且進退自如的方式配設,柱塞以進退自如的方式配設於射出缸內。   又,本實施形態的射出裝置300係缸體310的軸向為水平方向之臥式,但亦可以係缸體310的軸向為上下方向之立式。與立式的射出裝置300進行組合之合模裝置可以係立式亦可以係臥式。相同地,與臥式的射出裝置300進行組合之合模裝置可以係臥式亦可以係立式。 (移動裝置)   移動裝置400的說明中,與射出裝置300的說明相同,將填充時的螺桿330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左方向)設為前方,並將計量時的螺桿330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右方向)設為後方來進行說明。   移動裝置400使射出裝置300相對於模具裝置10進退。又,移動裝置400將噴嘴320緊壓於模具裝置10,以產生噴嘴接觸壓力。移動裝置400包括液壓泵410、作為驅動源的馬達420、作為液壓致動器的液壓缸430等。   液壓泵410具有第1埠411及第2埠412。液壓泵410為可雙向旋轉的泵,藉由切換馬達420的旋轉方向,從第1埠411及第2埠412中的任一個埠吸入作動液(例如油)並從另一個埠噴出以產生液壓。另外,液壓泵410能夠從槽抽吸作動液而從第1埠411及第2埠412中的任一個埠噴出作動液。   馬達420使液壓泵410作動。馬達420以與來自控制裝置700的控制訊號對應之旋轉方向及旋轉轉矩驅動液壓泵410。馬達420可以係電動馬達,亦可以係電動伺服馬達。   液壓缸430具有壓缸主體431、活塞432及活塞桿433。壓缸主體431固定於射出裝置300。活塞432將壓缸主體431的內部分隔為作為第1室的前室435及作為第2室的後室436。活塞桿433固定於固定壓板110。   液壓缸430的前室435透過第1流路401與液壓泵410的第1埠411連接。從第1埠411噴出之作動液透過第1流路401供給至前室435,射出裝置300被推往前方。射出裝置300前進,使噴嘴320緊壓於固定模11。前室435發揮:藉由從液壓泵410供給之作動液的壓力來產生噴嘴320的噴嘴接觸壓力之壓力室的功能。   另一方面,液壓缸430的後室436透過第2流路402與液壓泵410的第2埠412連接。從第2埠412噴出之作動液透過第2流路402供給至液壓缸430的後室436,藉此射出裝置300被推至後方。射出裝置300後退,噴嘴320從固定模11分離。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移動裝置400包括液壓缸430,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以代替液壓缸430而使用電動馬達及將該電動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射出裝置300的直線運動之運動轉換機構。 (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700例如由電腦構成,如圖1~圖2所示,具有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701、記憶體等記憶媒體702、輸入介面703及輸出介面704。控制裝置700使CPU701執行儲存於記憶媒體702中之程式,藉此進行各種控制。又,控制裝置700藉由輸入介面703接收來自外部的訊號,藉由輸出介面704向外部發送訊號。   控制裝置700反覆進行閉模步驟和合模步驟、開模步驟等,藉此反覆製造成形品。又,控制裝置700在合模步驟期間進行計量步驟和填充步驟、保壓步驟等。用於獲得成形品的一系列的動作,例如將計量步驟開始至下一個計量步驟開始為止的動作亦稱為“射出成形(shot)”或“成形週期”。又,1次射出成形所需之時間亦稱為“成形週期時間”。   一次成形週期例如依次具有計量步驟、閉模步驟、合模步驟、填充步驟、保壓步驟、冷卻步驟、開模步驟及頂出步驟。在此的順序為各步驟開始的順序。填充步驟、保壓步驟及冷卻步驟在合模步驟開始至合模步驟結束的期間進行。合模步驟的結束時刻與開模步驟的開始時刻一致。另外,為了成形週期時間的縮短,亦可以同時進行複數個步驟。例如計量步驟亦可以在前一次成形週期的冷卻步驟中進行,該情況下,閉模步驟亦可以在成形週期的初始階段進行。又,填充步驟亦可以在閉模步驟中開始。又,頂出步驟亦可以在開模步驟中開始。當設置有開閉噴嘴320的流路之開閉閥時,開模步驟亦可以在計量步驟中開始。因為即使在計量步驟中開始開模步驟,只要開閉閥關閉噴嘴320的流路,成型材料便不會從噴嘴320洩漏。   控制裝置700與操作裝置750和顯示裝置760連接。操作裝置750接受由使用者進行之輸入操作,並將與輸入操作對應之訊號輸出至控制裝置700。顯示裝置760在控制裝置700之控制下,顯示與操作裝置750中之輸入操作對應之操作畫面。   操作畫面用來進行射出成形機的設定等。操作畫面準備有複數個,並切換顯示或重疊顯示。使用者一邊查看在顯示裝置760中表示之操作畫面,一邊操作操作裝置750,藉此進行射出成形機的設定(包括設定值的輸入)等。   操作裝置750及顯示裝置760例如可以由觸控面板構成且成為一體化。另外,本實施形態的操作裝置750及顯示裝置760雖成為一體化,但亦可以獨立設置。又,操作裝置750可以設置有複數個。 (十字頭及其周邊構造)   圖3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合模裝置的主要部分之剖面圖,且係沿圖4的III-III線之剖面圖。圖4係沿圖3的IV-IV線之剖面圖。   肘節座130具有:供第2連桿153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參閱圖1及圖2)之肘節座主體部131、及導引十字頭151之肘節座臂部132。   肘節座主體部131具有:從Z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大致矩形形狀之板狀部。板狀部在中央部具有供運動轉換機構170的螺桿軸171插穿之貫穿孔。肘節座主體部131除了板狀部之外,亦可以進一步具有從板狀部的外周緣部朝Z方向單向(前方)突出之筒狀部。筒狀部在從Z方向觀察時形成為方框狀,且在內部形成供十字頭151移動之空間。如圖1及圖2所示,在肘節座主體部131,除了第2連桿153之外還安裝有合模馬達160和繫桿140。   在肘節座主體部131之與可動壓板120對置的面(前面)的Y方向中央部,在X方向隔開間隔設置有一對肘節座臂部132。肘節座臂部132係在肘節座主體部131的X方向兩端部設置有一對。肘節座臂部132如圖4所示係從肘節座主體部131向前方突出,並朝Z方向筆直延伸。由肘節座臂部132所進行之十字頭151的導引方式,可以係滑動導引與滾動導引中的任一種。肘節座臂部132可以如圖3所示隔著十字頭151在X方向隔開間隔設置有一對。   肘節座臂部132如圖3所示包括:接觸十字頭151而進行導引之導軌133、及保持導軌133之導件保持具134。導軌133的導引方向為Z方向。   導軌133如圖4所示朝Z方向筆直延伸。導軌133如圖3所示在Y方向兩端面具有凹部137。凹部137朝Z方向筆直延伸。導軌133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如圖3所示例如為H字形。   導件保持具134不同於導軌133,不接觸十字頭151。導件保持具134如圖4所示朝Z方向筆直延伸,例如形成為板狀。導件保持具134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如圖3所示例如為矩形形狀。   導件保持具134例如在與X方向垂直的面具有:供導軌133嵌入之溝槽。可以將導軌133的X方向端面全面固定在溝槽的底壁面。又,可以在溝槽的側壁面與導軌133的間隙中打入楔子135。   十字頭151具有:十字頭主體部155,與運動轉換機構170連結;連桿安裝部156,從十字頭主體部155朝Y方向延伸且供第3連桿154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及滑件部157,從十字頭主體部155朝X方向延伸且被肘節座臂部132導引。十字頭主體部155、連桿安裝部156及滑件部157可以藉由鑄造等成形為一體。   十字頭主體部155如圖4等所示,係與運動轉換機構170連結。例如運動轉換機構170的螺桿螺母172固定於十字頭主體部155。十字頭主體部155例如形成為與Z方向垂直的板狀,從Z方向觀察時形成為矩形形狀。從Z方向觀察時在十字頭主體部155的中心部安裝著運動轉換機構170。   另外,合模時等旋轉力矩作用於十字頭主體部155時,為了避免旋轉力矩傳遞至運動轉換機構170,運動轉換機構170可以藉由銷等以擺動自如的方式連結於十字頭主體部155。   連桿安裝部156如圖3所示從十字頭主體部155朝Y方向突出。在連桿安裝部156的前端部藉由銷等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著第3連桿154(參閱圖1及圖2)。連桿安裝部156可以隔著十字頭主體部155在Y方向隔開間隔而設置有一對。   連桿安裝部156在X方向隔開間隔具有複數個與X方向垂直的連桿安裝板。各連桿安裝板從十字頭主體部155的Y方向兩端面向Y方向延伸。各連桿安裝板亦可以從十字頭主體部155的Y方向兩端面向Y方向延伸,在中途朝Z方向單向(例如前方)傾斜,而比十字頭主體部155更向Z方向單向突出(參閱圖11)。在各連桿安裝板的前端部形成有沿X方向貫穿連桿安裝板之貫穿孔。銷插穿於該貫穿孔,藉此第3連桿154透過銷而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連桿安裝部156。   滑件部157如圖3所示被肘節座臂部132導引。滑件部157可以隔著十字頭主體部155在X方向隔開間隔設置有一對。滑件部157隔著十字頭主體部155設置於X方向兩側,並設置於十字頭主體部155的X方向兩端面的Y方向中央部。   滑件部157具有從Y方向兩側夾住導軌133之凸部158。滑件部157的凸部158在導軌133的凹部137的內部沿Z方向移動。滑件部157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如圖3所示例如為C字形。   因在Y方向隔開間隔設置之一對第3連桿154失去平衡等原因,有時十字頭151在合模時傾斜。此時,十字頭151主要欲以X方向為軸而轉動。以下,以X方向為軸之轉動亦稱為縱搖(pitching)。   於是,肘節座臂部132如圖3所示從Z方向觀察時從外側接觸十字頭151。肘節座臂部132從Z方向觀察時接觸十字頭151的外周部,藉此支撐十字頭151來進行導引。從Z方向觀察時,在十字頭151的外側配設有肘節座臂部132,肘節座臂部132的導軌133沒有被十字頭151四面包圍。藉此,能夠藉由導件保持具134補強導軌133以抑制導軌133的變形,因此能夠抑制被導軌133導引之十字頭151的縱搖。其結果,能夠減少連結於十字頭151之螺桿軸171的撓曲,從而能夠抑制螺桿軸171的破損。   又,如圖3所示,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以通過十字頭151的中心159並且朝X方向延伸之直線XL(以下,亦稱為“水平線XL”。)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   肘節座臂部132接觸十字頭151之部位,除了始終接觸之部位之外還包括暫時接觸之部位。例如本實施形態中,凹部137接觸凸部158之面為肘節座臂部132接觸十字頭151之部位。   如上所述,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以水平線XL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藉此,十字頭151與肘節座臂部132的摩擦力以水平線XL為中心而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的縱搖。   此外,如圖3所示,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以貫穿十字頭151的中心159並且朝Y方向延伸之直線YL(以下,亦稱為“鉛垂線YL”。)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藉此,十字頭151與肘節座臂部132的摩擦力以鉛垂線YL為中心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的偏搖。偏搖(yawing)係指以Y方向為軸之轉動。   肘節座臂部132的導軌133如圖3所示,可以包括防止十字頭151從肘節座臂部132向X方向的脫落之防脫落部136。因為肘節座臂部132如上所述從Z方向觀察時沒有被十字頭151四面包圍。   防脫落部136例如由凹部137等構成。關於防脫落部136的作用,參閱圖5來進行說明。圖5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十字頭的偏搖之圖。圖5(a)係表示ΔGA小於ΔGB時的十字頭的偏搖之圖。圖5(b)係ΔGA大於ΔGB時的十字頭的偏搖之圖。ΔGA為X方向一對凸部158的向內面彼此的間隔G1(參閱圖3)與X方向一對凹部137的向外面彼此的間隔G2(參閱圖3)之差(G1-G2)。ΔGB為X方向一對凹部137的向內面彼此的間隔G3(參閱圖3)與X方向一對凸部158的向外面彼此的間隔G4(參閱圖3)之差(G3-G4)。   十字頭151的偏搖,例如當十字頭151的X方向兩端部產生不同大小的摩擦力時可能會產生。若產生十字頭151的偏搖,則在X方向隔開間隔設置之一對肘節座臂部132的間隔擴張。能夠藉由防脫落部136來防止由一對肘節座臂部132的間隔的擴大而引起之十字頭151的脫落。   防脫落部136如圖3所示,在Y方向隔開間隔具有:使十字頭151的凸部158從Z方向插入之一對凹部137。藉此,肘節座臂部132能夠以水平線XL為中心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又,能夠抑制十字頭151以Z方向作為軸而轉動。以下,將以Z方向作為軸之轉動亦稱為橫搖(rolling)。   圖5(a)中ΔGA小於ΔGB。該情況下,如圖5(a)所示十字頭151在前面的點P1及後面的點P2接觸一側的肘節座臂部132,並且十字頭151在前面的點P3及後面的點P4接觸相反側的肘節座臂部132,藉此制止十字頭151的偏搖。   另外,圖5(a)中ΔGA雖小於ΔGB,但亦可以與ΔGB相同,亦可以大於ΔGB。圖5(b)中ΔGA大於ΔGB。該情況下,如圖5(b)所示十字頭151在後面的兩個點P5、P6接觸一側的肘節座臂部132,並且十字頭151在前面的2個點P7、P8接觸相反側的肘節座臂部132,藉此制止十字頭151的偏搖。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凸部158形成於十字頭151且凹部137形成於肘節座臂部132,但凸部與凹部的配置亦可以顛倒。可以在十字頭151的滑件部157形成凹部,且在肘節座臂部132的導軌133形成凸部。導軌133的防脫落部136可以在Y方向隔開間隔具有:使十字頭151的凹部從Z方向插入之一對凸部。藉此,肘節座臂部132能夠以水平線XL為中心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又,能夠抑制十字頭151的橫搖。   另外,防脫落部136亦可以在Y方向隔開間隔包括:使十字頭151的凸部158從Z方向插入之凹部137、及使十字頭151的凹部從Z方向插入之凸部。   合模裝置100如圖4所示可以進一步具有:連結在X方向隔開間隔設置之一對肘節座臂部132的前端部彼此之連結桿173。連結桿173與肘節座臂部132可以個別成形,亦可以一體成形。能夠進一步抑制各肘節座臂部132的撓曲。   連結桿173可以如圖4所示,將支撐從螺桿軸171向前方延伸之延長軸之軸承174予以保持。作為軸承174,例如可使用滾動軸承。螺桿軸171的前端部被支撐,因此與螺桿軸171的前端部不被支撐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螺桿軸171的撓曲。螺桿軸171貫穿十字頭151時,亦即在十字頭151安裝著螺桿螺母172之情況下尤其有效。   圖6係表示用於潤滑一實施形態之運動轉換機構之構件之剖面圖。圖6(a)係表示用於潤滑運動轉換機構之構件的第1例之剖面圖。圖6(b)係表示用於潤滑運動轉換機構之構件的第2例之剖面圖。   圖6(a)所示之第1例中,合模裝置100可以在肘節座主體部131與十字頭151之間具有:包圍螺桿軸171及螺桿螺母172之後罩175。後罩175形成為筒狀,防止來自螺桿軸171及螺桿螺母172的潤滑劑的飛散,並且防止來自外部的異物侵入。作為潤滑劑可以使用油或黃油。   後罩175可以形成為越往前方越細,例如可以形成為圓錐狀,以輕鬆地回收來自後罩175的潤滑劑。在後罩175內,潤滑劑因重力而流向肘節座主體部131側。肘節座主體部131不同於十字頭151,不會在模開閉時進退,因此可輕鬆回收潤滑劑。   後罩175的後端部安裝於肘節座主體部131,後罩175的前端部安裝於十字頭151。後罩175形成為螺旋狀等,伴隨十字頭151的進退而伸縮。另外,後罩175亦可以形成為蛇腹狀等。又,後罩175亦可以以與螺桿軸171一起旋轉的方式安裝於肘節座主體部131或十字頭151。   合模裝置100可以進一步具有向螺桿軸171及螺桿螺母172供給潤滑劑之潤滑劑供給裝置176。潤滑劑供給裝置176例如向螺桿螺母172供給潤滑劑,經由螺桿螺母172還向螺桿軸171供給潤滑劑。在後罩175的內部,能夠藉由潤滑劑冷卻螺桿軸171及螺桿螺母172。   潤滑劑供給裝置176例如可以具有:熱交換器,冷卻從後罩175的內部回收之潤滑劑;過濾器,從回收之潤滑劑去除雜質;及循環泵,使被熱交換器冷卻並且通過過濾器後之潤滑劑返回到螺桿螺母172。能夠藉由使潤滑劑循環來減少潤滑劑的使用量。   合模裝置100可以如圖6(a)所示在十字頭151與連結桿173之間具有:包圍螺桿軸171之前罩177。前罩177形成為筒狀,防止來自螺桿軸171的潤滑劑飛散,並且防止來自外部的異物侵入。   前罩177可以形成為越往前方越細,例如可以形成為圓錐狀,以輕鬆地回收來自前罩177的潤滑劑。在前罩177內,潤滑劑因重力而流向十字頭151側。可以在十字頭151形成有從前罩177向後罩175輸送潤滑劑之流路179。流路179隨著從前側朝向後側而向下方傾斜,潤滑劑因重力而從前罩177流向後罩175。   前罩177的後端部安裝於十字頭151,前罩177的前端部安裝於連結桿173。前罩177形成為螺旋狀等,伴隨十字頭151的進退而伸縮。另外,前罩177亦可以形成為蛇腹狀等。又,前罩177亦可以從連結桿173拆卸,該情況下,前罩177可以被設為無法伸縮。又,前罩177亦可以以與螺桿軸171一起旋轉的方式安裝於十字頭151或連結桿173。   圖6(b)所示之第2例中,沒有設置圖6(a)所示之連結桿173,螺桿軸171的前端部成為自由端。又,圖6(b)中,代替伸縮自如的前罩177而設置有無法伸縮的前罩178。   前罩178在十字頭151的前方包圍螺桿軸171的周圍。前罩178形成為筒狀,防止來自螺桿軸171的潤滑劑飛散,並且防止來自外部的異物侵入。   前罩178可以形成為越往前方越細,例如可以形成為圓錐狀,以輕鬆地回收來自前罩178的潤滑劑。在前罩178內,潤滑劑因重力而流向十字頭151側。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合模裝置100具有1組合模馬達160及運動轉換機構170的組合,亦可以具有複數組。合模時能夠使負載分散到複數個螺桿軸171,能夠進一步抑制螺桿軸171的破損。例如一對運動轉換機構170可以設置為相對於十字頭151的中心159而左右對稱。又,從左側的螺桿軸171向前方延伸之延長軸可以代替連結桿173而利用左側的肘節座臂部132支撐。相同地,從右側的螺桿軸171向前方延伸之延長軸可以代替連結桿173而利用右側的肘節座臂部132支撐。 (變形、改進)   以上,對射出成形機的實施形態等進行了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等,能夠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改進。   圖7係表示圖3所示之肘節座臂部的變形例之剖面圖。圖7(a)係表示圖3所示之肘節座臂部的第1變形例之剖面圖。圖7(b)係表示圖3所示之肘節座臂部的第2變形例之剖面圖。圖7(c)表示圖3所示之肘節座臂部的第3變形例之剖面圖。   圖7(a)所示之第1變形例中,肘節座臂部132A包括:接觸十字頭151A而進行導引之導軌133A,及保持導軌133A之導件保持具134A。導軌133A的導引方向為Z方向。   導軌133A及導件保持具134A朝Z方向筆直延伸。導件保持具134A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橫向U字形。導件保持具134A包括上壁部、下壁部、及連結上壁部與下壁部之側壁部。在導件保持具134A的下壁部固定著導軌133A。   另外,導件保持具134A在圖7(a)中雖具有上壁部、下壁部、及連結上壁部與下壁部之側壁部,但只要至少具有下壁部即可。導件保持具134A可以不具有上壁部。又,導件保持具134A可以不具有側壁部。   肘節座臂部132A從Z方向觀察時從外側接觸十字頭151A。肘節座臂部132A從Z方向觀察時接觸十字頭151A的外周部,藉此支撐十字頭151A並進行導引。從Z方向觀察時,在十字頭151A的外側配設有肘節座臂部132A,肘節座臂部132A的導軌133A沒有被十字頭151A四面包圍。藉此,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地,能夠藉由導件保持具134A補強導軌133A以抑制導軌133A的變形,因此能夠抑制藉由導軌133A導引之十字頭151A的縱搖。其結果,能夠減少連結於十字頭151A之螺桿軸171的撓曲,從而能夠抑制螺桿軸171的破損。   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A以通過十字頭151A的中心159A並且朝Y方向延伸之鉛垂線YLA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A。藉此,十字頭151A與肘節座臂部132A的摩擦力以鉛垂線YLA為中心而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A的偏搖。   圖7(b)所示之第2變形例中,不同於上述實施形態和上述第1變形例,肘節座臂部132B是由導軌與導件保持具一體化而構成。肘節座臂部132B的導引方向為Z方向。   肘節座臂部132B朝Z方向筆直延伸。肘節座臂部132B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橫向U字形。肘節座臂部132B包括上壁部、下壁部及連結上壁部與下壁部之側壁部。在上壁部與下壁部相互對置之面形成有凹部137B。   另外,肘節座臂部132B在圖7(b)中雖具有上壁部、下壁部、及連結上壁部與下壁部之側壁部,但亦可以不具有側壁部。亦即,肘節座臂部132B亦可以被分割為上壁部與下壁部。又,肘節座臂部132B可以僅具有下壁部而不具有上壁部。   十字頭151B的滑件部157B在Y方向兩端面具有凸部158B。滑件部157B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橫向T字形。滑件部157B的凸部158B在肘節座臂部132B的凹部137B的內部沿Z方向移動。凹部137B朝Z方向筆直延伸。   肘節座臂部132B從Z方向觀察時從外側接觸十字頭151B。肘節座臂部132B從Z方向觀察時接觸十字頭151B的外周部,藉此支撐十字頭151B並進行導引。從Z方向觀察時,在十字頭151B的外側配設有肘節座臂部132B,肘節座臂部132B的導軌沒有被十字頭151B四面包圍。藉此,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地,能夠從外側補強肘節座臂部132B的導軌,從而能夠抑制導軌的變形,因此能夠藉由導軌導引之十字頭151B的縱搖。其結果,能夠減少連結於十字頭151B之螺桿軸171的撓曲,從而能夠抑制螺桿軸171的破損。   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B以通過十字頭151B的中心159B並且朝Y方向延伸之鉛垂線YLB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B。藉此,十字頭151B與肘節座臂部132B的摩擦力以鉛垂線YLB為中心而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B的偏搖。   又,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B以通過十字頭151B的中心159B並且朝X方向延伸之水平線XLB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B。藉此,十字頭151B與肘節座臂部132B的摩擦力以水平線XLB為中心而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B的縱搖。   肘節座臂部132B包括防止十字頭151B從肘節座臂部132B脫落之防脫落部136B。防脫落部136B在Y方向隔開間隔而具有:使十字頭151B的凸部158B從Z方向插入之一對凹部137B。   圖7(c)所示之第3變形例中,肘節座臂部132C包括:接觸十字頭151C並進行導引之導軌133C、及保持導軌133C之導件保持具134C。導軌133C的導引方向為Z方向。   導軌133C及導件保持具134C朝Z方向筆直延伸。導件保持具134C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橫向U字形。導件保持具134C包括上壁部、下壁部、及連結上壁部與下壁部之側壁部。在導件保持具134C的上下兩壁部固定著導軌133C。導軌133C構成從上下兩壁部向內側突出之凸部137C。   另外,導件保持具134C在圖7(c)中具有上壁部、下壁部及連結上壁部與下壁部之側壁部,但亦可以不具有側壁部。亦即,導件保持具134C可以被分割為上壁部與下壁部。在上壁部的下表面固定上側的導軌133C,在下壁部的上表面固定下側的導軌133C。   十字頭151C的滑件部157C在Y方向兩端面具有凹部158C。滑件部157C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H字形。滑件部157C的凹部158C沿肘節座臂部132C的凸部137C而向Z方向移動。凸部137C朝Z方向筆直延伸。   肘節座臂部132C從Z方向觀察時從外側接觸十字頭151C。肘節座臂部132C從Z方向觀察時接觸十字頭151C的外周部,藉此支撐十字頭151C並進行導引。從Z方向觀察時,在十字頭151C的外側配設有肘節座臂部132C,肘節座臂部132C的導軌133C沒有被十字頭151C四面包圍。藉此,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地,能夠藉由導件保持具134C補強導軌133C,從而能夠抑制導軌133C的變形,因此能夠抑制藉由導軌133C導引之十字頭151C的縱搖。其結果,能夠減少連結於十字頭151C之螺桿軸171的撓曲,從而能夠抑制螺桿軸171的破損。   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C以通過十字頭151C的中心159C並且朝Y方向延伸之鉛垂線YLC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C。藉此,十字頭151C與肘節座臂部132C的摩擦力以鉛垂線YLC為中心而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C的偏搖。   又,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C以通過十字頭151C的中心159C並且朝X方向延伸之水平線XLC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C。藉此,十字頭151C與肘節座臂部132C的摩擦力以水平線XLC為中心而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C的縱搖。   肘節座臂部132C的導軌133C包括防止十字頭151C從肘節座臂部132C脫落之防脫落部136C。防脫落部136C沿Y方向隔開間隔具有使十字頭151C的凹部158C從Z方向插入之一對凸部137C。   圖8係表示第4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圖8(a)係沿圖8(b)的A-A線之十字頭及肘節座的剖面圖。圖8(b)係沿圖8(a)的B-B線之十字頭及肘節座的剖面圖。   肘節座130D具有:供第2連桿153(參閱圖1及圖2)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之肘節座主體部131D、及導引十字頭151D之肘節座臂部132D。在肘節座主體部131D,除了圖1及圖2所示之第2連桿153之外還安裝有合模馬達160和繫桿140。   肘節座臂部132D如圖8(b)所示從肘節座主體部131D向前方突出。藉由肘節座臂部132D進行之十字頭151D的導引方式可以係滑動導引與滾動導引中的任一種。肘節座臂部132D可以隔著十字頭151D在X方向隔開間隔設置一對。   肘節座臂部132D如圖8(a)所示包括:接觸十字頭151D而進行導引之導件133D、及保持導件133D之導件保持具134D。導件133D的導引方向為Z方向。   導件133D如圖8(b)所示在Z方向隔開間隔設置,並隔著十字頭主體部155D設置於Z方向的兩側。導件133D如圖8(a)所示在Y方向兩端面具有凹部137D。凹部137D朝Z方向筆直延伸。導件133D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如圖8(a)所示例如為H字形。   導件保持具134D不同於導件133D,不接觸十字頭151D。導件保持具134D如圖8(b)所示朝Z方向筆直延伸。導件保持具134D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如圖8(a)所示例如為板狀。   導件保持具134D,例如在與X方向垂直的面具有供導件133D嵌入之溝槽。可以將導件133D的X方向端面全面固定在溝槽的底壁面。又,亦可以在溝槽的側壁面與導件133D的間隙打入楔子135D。   十字頭151D具有:十字頭主體部155D,與運動轉換機構170D連結;連桿安裝部156D,從十字頭主體部155D朝Y方向延伸且供第3連桿154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及作為被導引部的軸部157D,從十字頭主體部155D朝X方向延伸且被藉由肘節座臂部132D導引。   十字頭主體部155D如圖8(b)等所示,係與運動轉換機構170D連結。例如運動轉換機構170D的螺桿螺母172D固定於十字頭主體部155D。十字頭主體部155D例如形成為與Z方向垂直的板狀,從Z方向觀察時形成為矩形形狀。從Z方向觀察時,在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中心部安裝著運動轉換機構170D。   另外,當合模時等旋轉力矩作用於十字頭主體部155D時,為了避免旋轉力矩傳遞至運動轉換機構170D,運動轉換機構170D亦可以藉由銷等以擺動自如的方式連結於十字頭主體部155D。   連桿安裝部156D如圖8(a)所示從十字頭主體部155D向Y方向突出。第3連桿154(參閱圖1及圖2)藉由銷等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連桿安裝部156D的前端部。連桿安裝部156D可以隔著十字頭主體部155D在Y方向隔開間隔設置有一對。   連桿安裝部156D在X方向隔開間隔具有:與X方向垂直的複數個連桿安裝板。各連桿安裝板從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Y方向兩端面朝Y方向延伸。各連桿安裝板亦可以從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Y方向兩端面朝Y方向延伸且從中途向Z方向單向(例如前方)傾斜,而比十字頭主體部155D更向Z方向單向突出。在各連桿安裝板的前端部形成有沿X方向貫穿連桿安裝板之貫穿孔。銷插穿於該貫穿孔中,藉此第3連桿154透過銷而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連桿安裝部156D。   軸部157D如圖8(a)所示被肘節座臂部132D導引。軸部157D可以隔著十字頭主體部155D沿X方向隔開間隔設置有一對。軸部157D隔著十字頭主體部155D設置於X方向兩側,並固定於從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X方向兩端面的Y方向中央部朝X方向延伸之突出部的前端部。軸部157D與十字頭主體部155D分開形成且與十字頭主體部155D連結,但亦可以與十字頭主體部155D一體形成。   軸部157D具有從Y方向兩側夾住導件133D之凸部158D。軸部157D的凸部158D在導件133D的凹部137D的內部沿Z方向移動。軸部157D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如圖8(a)所示例如為C字形。   肘節座臂部132D如圖8(a)所示從Z方向觀察時從外側接觸十字頭151D。肘節座臂部132D從Z方向觀察時接觸十字頭151D的外周部,藉此支撐十字頭151D並進行導引。從Z方向觀察時,在十字頭151D的外側配設有肘節座臂部132D,肘節座臂部132D的導件133D沒有被十字頭151D四面包圍。藉此,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地,能夠藉由導件保持具134D補強導件133D,從而能夠抑制導件133D的變形,因此能夠抑制藉由導件133D被導引之十字頭151D的縱搖。其結果,能夠減少連結於十字頭151D之螺桿軸171D的撓曲,從而能夠抑制螺桿軸171D的破損。   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D以通過十字頭151D的中心159D並且朝Y方向延伸之鉛垂線YLD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D。藉此,十字頭151D與肘節座臂部132D的摩擦力以鉛垂線YLD為中心而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D的偏搖。   又,從Z方向觀察時,肘節座臂部132D以通過十字頭151D的中心159D並且朝X方向延伸之水平線XLD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十字頭151D。藉此,十字頭151D與肘節座臂部132D的摩擦力以水平線XLD為中心而對稱地產生,因此能夠抑制由摩擦力引起之十字頭151D的縱搖。   肘節座臂部132D的導件133D包括:防止十字頭151D從肘節座臂部132D脫落之防脫落部136D。防脫落部136D在Y方向隔開間隔具有:使十字頭151D的凸部158D從Z方向插入之一對凹部137D。   圖9係沿圖8(a)的IX-IX線之剖面圖。圖9(a)係軸部被滑動導引之情況的剖面圖,且係藉由肘節座臂部來抑制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的剖面圖。圖9(b)係軸部被滾動導引之情況的剖面圖。圖9中,放大示出十字頭的傾斜。   圖9(a)中,導件133D滑動導引軸部157D。軸部157D從十字頭主體部155D朝Z方向雙向延伸,且被在Z方向隔開間隔設置之複數個導件133D導引。一個導件133D設置於十字頭主體部155D前方,另一個導件133D設置於十字頭主體部155D後方。   導引單元139D由複數個導件133D構成。另外,導引單元139D在圖9中由2個導件133D構成,但亦可以由3個以上的導件133D構成。   軸部157D的Z方向尺寸L1比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Z方向尺寸L2長。又,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比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Z方向尺寸L2長。   在此,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係指配設於最前側之導件133D的前端與配設於最後側之導件133D的後端間的尺寸。導件133D的個數為3個以上時亦相同。   由圖9(a)明確可知,軸部157D的傾斜度取決於軸部157D與導件133D的間隙及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等。   當作為決定軸部157D的傾斜度之要素之一之間隙相同時,若作為決定軸部157D的傾斜度之另一要素之一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比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Z方向尺寸L2長,則與該兩個尺寸相同時相比,能夠抑制軸部157D的傾斜,從而能夠抑制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傾斜。藉此,能夠抑制安裝於十字頭主體部155D之運動轉換機構170D的撓曲,從而能夠抑制由運動轉換機構170D的偏負載引起之破損。   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設定成,使軸部157D的傾斜度在既定的容許範圍內以及運動轉換機構170D的螺桿軸171D的撓曲量在既定的容許範圍內。   例如,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被設定為螺桿螺母28相對於螺桿軸27的後端部的傾斜度在既定的容許範圍內。亦即,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設定成,使螺桿軸27的軸向一端部與螺桿軸27的軸向另一端部的傾斜度在既定的容許範圍內。   軸部157D沿Z方向貫穿肘節座130D,因此軸部157D的Z方向的移動不會受到肘節座130D妨礙。因此,十字頭151D的Z方向可動範圍取決於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Z方向可動範圍。藉此,能夠抑制軸部157D的Z方向尺寸L1設定為比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Z方向尺寸L2長所造成之合模裝置的Z方向尺寸的擴張,能夠抑制合模裝置的Z方向的擴張。   圖9(b)中,導件133D滾動導引軸部157D。導件133D具有與軸部157D接觸之滾動體138D。滾動體138D在軸部157D之朝Z方向延伸之溝槽的內部滾動。另外,軸部157D上亦可以不形成溝槽。   導件133D可以在內部具有使複數個滾動體138D循環之循環路徑。滾動體138D在圖9(b)中被導件133D側保持,但亦可以被軸部157D側保持。又,作為滾動體138D在圖9(b)中使用滾珠,但亦可以使用滾子。   由圖9(b)可知,軸部157D的傾斜度取決於軸部157D與導件133D的間隙及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等。   圖9(b)中,與圖9(a)相同地,作為決定軸部157D的傾斜度之要素之一之導引單元139D的Z方向尺寸L3比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Z方向尺寸L2長。而且,圖9(b)中軸部的導引方式為滾動導引,因此能夠如圖9(b)所示縮小軸部157D與導件133D的間隙。導件133D的滾動體138D滾動,藉此能夠將導件133D插穿於軸部157D。   圖9(b)中,能夠縮小作為決定軸部157D的傾斜度之要素之一之間隙,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軸部157D的傾斜,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傾斜。藉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安裝於十字頭主體部155D之運動轉換機構170D的撓曲,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由運動轉換機構170D的偏負載引起之破損。   另外,本變形例中,如圖8(a)所示導件133D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形成為H字形、軸部157D的與Z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形成為C字形,但該形狀的組合並無特別限定。該形狀的組合可以係上述第1變形例的形狀的組合(參閱圖7(a))、上述第2變形例的形狀的組合(參閱圖7(b))、上述第3變形例的形狀的組合(參閱圖7(c))等。   圖10係表示圖1所示運動轉換機構的變形例之圖。圖10(a)係表示運動轉換機構的第1變形例之圖。圖10(b)係表示運動轉換機構的第2變形例之圖。   圖10(a)所示第1變形例中,螺桿螺母172E以同軸方式固定於合模馬達160E的轉子。螺桿螺母172E配設於合模馬達160E的轉子的中心線上,但亦可以偏離該中心線而配設,亦可以由帶體或滑輪等將合模馬達160E的旋轉運動傳遞至螺桿螺母172E。另一方面,螺桿軸171E的前側的延長軸固定於十字頭151E。若使合模馬達160E作動,則螺桿螺母172E旋轉,從而螺桿軸171E進退,藉此十字頭151E進退。運動轉換機構170E具有螺桿軸171E和螺桿螺母172E。螺桿螺母172E如圖10(a)所示,可以以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藉由肘節座130E保持之軸承支撐。   圖10(b)所示之第2變形例中,螺桿螺母172F固定於肘節座130F。另一方面,螺桿軸171F的後側的延長軸以同軸方式栓槽結合於合模馬達160F的轉子,螺桿軸171F的前側的延長軸以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藉由十字頭151F保持之軸承173F支撐。螺桿軸171F配設於合模馬達160F的轉子的中心線上,但亦可以偏離該中心線而配設。該情況下,合模馬達160F的旋轉運動可以透過帶體或滑輪等而傳遞至旋轉構件,螺桿軸171F的後側的延長軸可以栓槽結合於該旋轉構件。若使合模馬達160F作動,則螺桿軸171F一邊旋轉一邊進退,藉此十字頭151F與軸承173F一起進退。運動轉換機構170F除了螺桿軸171F和螺桿螺母172F之外,還具有軸承173F。   上述實施形態的肘節機構150用於作為放大合模馬達160之推力而傳遞至可動壓板120之機構,但亦可以用於作為放大頂出馬達210之推力而傳遞至頂出桿230之機構。該情況下,肘節機構150設置於在可動壓板120的後方進退自如之滑動底座與可動壓板120之間。可動壓板120對應於肘節座。第1連桿152藉由銷等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滑動底座,第2連桿153藉由銷等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可動壓板120。第1連桿152與第2連桿153藉由銷等被連結為屈伸自如,例如在開始前進時成為伸長之狀態,在結束前進時成為彎曲之狀態。第2連桿153透過第3連桿154安裝於十字頭151。頂出馬達210的旋轉運動藉由運動轉換機構220被轉換成十字頭151的直線運動。若使頂出馬達210作動來使十字頭151進退,則第1連桿152和第2連桿153屈伸,滑動底座相對於可動壓板120進退。其結果,頂出桿230與滑動底座一起進退。   圖11係表示藉由肘節座臂部抑制圖3所示之十字頭及其變形例的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之剖面圖。圖11(a)係藉由肘節座臂部抑制圖3所示之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的剖面圖,且係沿圖3的XI-XI線之剖面圖。圖11(b)係表示藉由肘節座臂部抑制變形例的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之剖面圖。圖11中,放大示出十字頭的傾斜。   圖11(a)所示之作為被導引部的滑件部157的Z方向尺寸L1與十字頭主體部155的Z方向尺寸L2相同。另一方面,圖11(b)所示之作為被導引部的滑件部157的Z方向尺寸L1比十字頭主體部155的Z方向尺寸L2長。   滑件部157的傾斜度取決於滑件部157與導軌133的間隙及滑件部157的Z方向尺寸L1等。另外,圖11(a)和圖11(b)中,滑件部157與導軌133的間隙相同。   根據圖11(a)與圖11(b)的比較可知,當作為決定滑件部157的傾斜度之要素之一之間隙相同時,若作為決定滑件部157的傾斜度之另一要素之一之L1比L2長,則與L1和L2相同時相比,能夠抑制滑件部157的傾斜度,從而能夠抑制十字頭主體部155的傾斜度。藉此,能夠抑制安裝於十字頭主體部155之運動轉換機構170的撓曲,從而能夠抑制由運動轉換機構170的偏負載之引起之破損。   另外,圖11(b)所示之滑件部157從十字頭主體部155向Z方向兩側(正方向側及負方向側)突出,但滑件部157亦可以從十字頭主體部155僅向Z方向單側(正方向側或負方向側)突出。無論何種情況,L1均比L2長,因此與L1和L2相同時相比,能夠抑制滑件部157的傾斜,從而能夠抑制十字頭主體部155的傾斜。藉此,能夠抑制安裝於十字頭主體部155之運動轉換機構170的撓曲,從而能夠抑制由運動轉換機構170的偏負載引起之破損。   又,圖11(b)所示之滑件部157的導引方式為滑動導引,但亦可以與圖9(b)所示之軸部157D相同地,滑件部157的導引方式為滾動導引。能夠減少作為決定滑件部157的傾斜度之要素之一之間隙以進一步抑制滑件部157的傾斜,從而進一步抑制十字頭主體部155的傾斜。藉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安裝於十字頭主體部155之運動轉換機構170的撓曲,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由運動轉換機構170的偏負載引起之破損。   圖11所示之技術亦能夠應用於圖7所示之十字頭151A、151B、151C中。具體而言,圖7(a)所示之滑件部157A的Z方向尺寸可以比十字頭主體部155A的Z方向尺寸長。圖7(b)所示之滑件部157B的Z方向尺寸可以比十字頭主體部155B的Z方向尺寸長。圖7(c)所示之滑件部157C的Z方向尺寸可以比十字頭主體部155C的Z方向尺寸長。   又,圖11所示之技術亦能夠應用於圖8所示之十字頭151D中。具體而言,只要圖8所示之作為被導引部的軸部157D的Z方向尺寸L1比十字頭主體部155D的Z方向尺寸L2長,則可以代替圖8所示之複數個導軌133C而使用圖3或圖4所示之導軌133。   本申請主張基於2017年3月27日在日本專利廳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2017-061955號之優先權,並將日本專利申請2017-061955號的所有內容援用於本申請中。
100‧‧‧合模裝置
110‧‧‧固定壓板
120‧‧‧可動壓板
130‧‧‧肘節座
131‧‧‧肘節座主體部
132‧‧‧肘節座臂部
133‧‧‧導軌(導件)
133D‧‧‧導件
134‧‧‧導件保持具
139D‧‧‧導引單元
150‧‧‧肘節機構
151‧‧‧十字頭
152‧‧‧第1連桿
153‧‧‧第2連桿
154‧‧‧第3連桿
155‧‧‧十字頭主體部
156‧‧‧連桿安裝部
157‧‧‧滑件部(被導引部)
157D‧‧‧軸部(被導引部)
160‧‧‧合模馬達
170‧‧‧運動轉換機構
171‧‧‧螺桿軸
172‧‧‧螺桿螺母
200‧‧‧頂出裝置
210‧‧‧頂出馬達
220‧‧‧運動轉換機構
230‧‧‧頂出桿
圖1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的開模結束時的狀態之圖。   圖2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的合模時的狀態之圖。   圖3係一實施形態之合模裝置的主要部分之剖面圖,且為沿圖4的III-III線之剖面圖。   圖4係沿圖3的IV-IV線之剖面圖。   圖5(a),(b)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十字頭的偏搖之圖。   圖6(a),(b)係表示設置於圖1所示之肘節座主體部與連結桿之間之構件之剖面圖。   圖7(a),(b),(c)係表示圖3所示之肘節座臂部的變形例之剖面圖。   圖8(a),(b)係表示第4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   圖9(a),(b)係表示沿圖8(a)的IX-IX線之剖面圖。   圖10(a),(b)表示圖1所示的運動轉換機構的變形例之圖。   圖11(a),(b)係表示利用肘節座臂部來抑制圖3所示之十字頭及其變形例的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之剖面圖。

Claims (9)

  1. 一種射出成形機,係具有肘節機構及支撐前述肘節機構之肘節座,   前述肘節機構具有:十字頭、及藉由前述十字頭的進退而作動之連桿群,   前述肘節座具有:供前述連桿群的連桿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之肘節座主體部、及導引前述十字頭之肘節座臂部,   從前述十字頭的進退方向觀察時,前述肘節座臂部從外側接觸前述十字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   從前述十字頭的進退方向觀察時,前述肘節座臂部接觸前述十字頭的外周部,藉此支撐前述十字頭並進行導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   前述肘節機構具有:沿第1方向進退之前述十字頭、及在與前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隔開間隔設置之一對的前述連桿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   從前述第1方向觀察時,前述肘節座臂部以通過前述十字頭的中心並且朝前述第2方向延伸之直線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前述十字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   從前述第1方向觀察時,前述肘節座臂部以通過前述十字頭的中心並且朝與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延伸之直線為中心而線對稱地接觸前述十字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   前述肘節座臂部包括:防止前述十字頭從前述肘節座臂部向與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脫落之防脫落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具備:使前述肘節機構作動之馬達、及將前述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前述十字頭的直線運動之運動轉換機構,   前述十字頭具有:供前述運動轉換機構安裝之十字頭主體部、供前述連桿群的連桿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之連桿安裝部、及被前述肘節座臂部導引之被導引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   前述肘節座臂部在前述被導引部的導引方向隔開間隔具有導引前述被導引部之複數個導件,   前述被導引部具有被複數個前述導件導引之軸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   由在前述被導引部的導引方向隔開間隔設置之複數個前述導件構成導引單元,   前述導引單元的導引方向的尺寸比前述十字頭主體部的導引方向的尺寸長。
TW107110512A 2017-03-27 2018-03-27 射出成形機 TW2018348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1955 2017-03-27
JP2017061955 2017-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4822A true TW201834822A (zh) 2018-10-01

Family

ID=6367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512A TW201834822A (zh) 2017-03-27 2018-03-27 射出成形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603930B1 (zh)
JP (1) JP6977025B2 (zh)
CN (1) CN110461568A (zh)
TW (1) TW201834822A (zh)
WO (1) WO20181813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0034B2 (ja) * 2020-12-28 2024-05-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7490552B2 (ja) * 2020-12-28 2024-05-2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8331A (ja) * 1984-05-25 1985-12-09 Yazaki Kako Kk トグルリンク式クランプ機構
JPH106359A (ja) * 1996-06-19 1998-01-13 Fanuc Ltd 射出成形機
JPH10315285A (ja) 1997-05-14 1998-12-0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型締装置
JP3522648B2 (ja) * 2000-05-16 2004-04-2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型締装置
JP3771818B2 (ja) * 2001-07-10 2006-04-26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WO2007041881A1 (de) * 2005-10-08 2007-04-19 Netstal-Maschinen Ag Verfahren für das formschliessen einer spritzgiessmaschine sowie formschluss
JP4168430B1 (ja) * 2008-01-15 2008-10-22 株式会社ニイガタマシンテクノ 竪型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CN102844132B (zh) * 2011-03-25 2014-10-08 爱信高丘株式会社 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JP5670541B2 (ja) * 2013-03-26 2015-02-1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トグル式型締機構
JP6184908B2 (ja) * 2014-07-01 2017-08-23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および成形装置
JP2017061955A (ja) 2015-09-24 2017-03-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ギヤ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3930A1 (en) 2020-02-05
EP3603930B1 (en) 2022-05-11
JP6977025B2 (ja) 2021-12-08
CN110461568A (zh) 2019-11-15
WO2018181353A1 (ja) 2018-10-04
EP3603930A4 (en) 2020-03-18
JPWO2018181353A1 (ja)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8090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8568953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8568933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8568956B (zh) 注射成型机
TW201834822A (zh) 射出成形機
JP7046675B2 (ja) 射出成形機
JP7023771B2 (ja) 射出成形機
CN110234487B (zh) 注射成型机
CN110948805B (zh) 注射成型机
JP2018140610A (ja) 射出成形機
JP7039362B2 (ja) 射出成形機
JP7532287B2 (ja) 射出成形機
JP7500469B2 (ja) 射出成形機
JP7275004B2 (ja) 潤滑システム及び射出成形機
TWI750465B (zh) 射出成形機的頂出桿調整方法
CN115139455A (zh) 可动模具支承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可动模具支承装置
CN116890443A (zh)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注射成型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21091232A (ja) 射出成形機
CN116829330A (zh) 注射成型机的监视装置
CN116890437A (zh)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方法
CN118219519A (zh)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方法
CN115139475A (zh) 可动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