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6995A - 氣管鏡 - Google Patents

氣管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6995A
TW201826995A TW106102871A TW106102871A TW201826995A TW 201826995 A TW201826995 A TW 201826995A TW 106102871 A TW106102871 A TW 106102871A TW 106102871 A TW106102871 A TW 106102871A TW 201826995 A TW201826995 A TW 2018269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onchoscope
probe
distal end
guide tube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2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7735B (zh
Inventor
王南冰
林燕聰
Original Assignee
珠海嘉潤醫用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珠海嘉潤醫用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珠海嘉潤醫用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2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773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735B/zh
Priority to JP2018000131U priority patent/JP3215549U/ja
Priority to AU2018100081A priority patent/AU2018100081A4/en
Priority to DE202018100386.0U priority patent/DE202018100386U1/de
Priority to US15/879,472 priority patent/US1056182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82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6995A/zh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氣管鏡的創新設計,主要提供一種可簡易控制氣管鏡導管內部二拉線的移動,而連動導管遠端軟管部擺動彎曲,並簡易定位其角度位置之發明,整體構造包含有一具有控制機構的把手,把手一端連結一插接式螢幕,其另端結合以一導管,導管的遠端設有一內部包含一主彈性彈簧圈之軟管部,最遠端並結合以一內部設有攝像模組和發光體的探頭,導管內設有二拉線,其近端係延伸結合於控制機構上,其遠端分別穿設於二小型彈性彈簧圈內並固定,使用時,可利用按壓把手上方的控制片,以前後移動方式操作連動二拉線以改變其相對位置,進而達到使導管外端軟管部和探頭朝向不同方向彎曲之目的,並可簡易將導管遠端探頭定位在該角度,利用其軟管部在主彈性彈簧圈和二小型彈性彈簧圈的配合下,可順利的側向彎曲和定位,且探頭則能穩固的組合攝像模組和發光體,提高拍攝的穩定性,獲致預期之高度進步性者。

Description

氣管鏡
本發明為一種氣管鏡的創新設計,主要提供一種巧妙而穩固的組合構造,可以藉由更為簡易操作方式,有效的控制氣管鏡之導管遠端擺動彎曲及定位之效果,且提升攝像模組與發光體於探頭內之結合穩固性,而具有實用性者。
已知氣管鏡之結構通常包含有一設有控制機構的把手,一端結合以一條細長的導管,以供伸入人體內部,該導管的遠端結合有一段內含攝像模組的探頭,以拍攝人體腔內的影像並傳送到外部的螢幕,供醫療人員得以直接觀察或進行治療行為;而為了取得人體內部不同角度位置的影像,在導管遠端會設置一段可以彎曲的軟管部,而利用控制機構來操作二拉線,以控制軟管擺動,並連動探頭轉向,以獲得多不同多角度的腔內影像。習知針對此類氣管鏡包含控制機構、軟管部彎曲結構的設計、以及遠端探頭的構造各有不同,但在使用上均仍未達便利性和實用性,例如習知的彎曲控制結構,在操作使導管遠端彎曲到定位時,必須以人為方式,藉由手力扣住固定位置來確保導管彎曲角度的定位,故仍有位移之疑慮,或又再者,為附有鎖固機構之設置,此需再按壓一卡合機構來鎖固按鈕,而當需要改變導管遠端角度時,則需另行使用第二隻手操作解鎖的動作, 必然會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和困擾,而很難達到以單手操作之訴求;另外,習知使導管遠端軟管彎曲的構造,大部份是利用多個單元體的組合,以形成一可以擺動的支持體,容置在軟管部之內,但此結構的製造費時,且加工相當麻煩,控制軟管彎曲的組合也不一定滑順,一旦其中一個單元體發生故障,整體便無法再使用,故不合實用;而對於遠端探頭於結合內部攝像模組及發光體等構件,以及預留工作孔道的成型方式,習知方式利用一模具,先放置各構件,但在出口端未設有定位的常態構造,故在灌膠封裝時,由於各內部構件缺少有效的定位設計,常會發生攝像模組、發光體、或工作孔道偏移的現象,造成產品的瑕疵或故障,不利於操作的精確性,且固膠時間過長,故現有已知的氣管鏡設計,顯有改良的必要。
本發明為一種氣管鏡,主要提供一種可簡易控制氣管鏡導管內部二拉線的移動,而連動導管遠端軟管部擺動彎曲,並簡易定位其角度之創新設計者,整體構造包含有一結合有控制機構的把手,其一端連結一插接式螢幕,另端結合以一導管,導管的遠端設有一內部具有主彈性彈簧圈之軟管部,最遠端並結合以一內部設有攝像模組和發光體的探頭,導管內設有二拉線,其近端係延伸結合於控制機構上,其遠端分別穿設於二小型彈性彈簧圈內並固定;使用時,可利用按壓把手上方的控制片,以前後移動方式操作連動二拉線以改變其相對位置,進而達到使導管外端軟管部和探頭朝向不同方向彎曲之目的,並可簡易將導管遠端探頭定位在該角度,另外,其軟管部在主彈性彈簧圈和二小型彈性彈簧圈的配合下,可順利的側向彎曲,而探頭設計則能穩固的精確的結合攝像模組和發光體等構 件,即本發明提供的改良氣管鏡,具有操作簡易、拍攝的穩定性等顯著之進步性者。
(1)‧‧‧把手
(2)‧‧‧插接式螢幕
(3)‧‧‧導管
(4)‧‧‧軟管部
(5)‧‧‧探頭
(6)‧‧‧球面體
(7)‧‧‧轉輪
(8)‧‧‧容置槽
(9)‧‧‧彈簧
(10)‧‧‧掣動塊
(11)‧‧‧止滑片
(12)‧‧‧長槽孔
(13)‧‧‧控制片
(14)‧‧‧連桿
(15)‧‧‧中心孔
(16)‧‧‧拉線
(17)‧‧‧小型彈性彈簧圈
(18)‧‧‧固定座
(20)‧‧‧主彈性彈簧圈
(21)‧‧‧中央垂直板
(22)‧‧‧貫穿孔
(23)‧‧‧定位板
(24)‧‧‧中央開孔
(25)‧‧‧彈性條
(26)‧‧‧空心外管
(27)‧‧‧端面板
(28)‧‧‧器械孔
(29)‧‧‧鏡孔
(30)‧‧‧光孔
(31)‧‧‧夾合座
(32)‧‧‧器械管
(33)‧‧‧攝像模組
(34)‧‧‧鏡頭
(35)‧‧‧階狀槽
(36)‧‧‧防水鏡片
(37)‧‧‧發光體
圖一為本發明氣管鏡之外觀立體圖
圖二為本發明氣管鏡把手和控制機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三為本發明為圖二之組合剖面圖
圖四為本發明為圖三之按壓後剖面圖
圖五、六為本發明如圖四前後移動控制片之實施例圖
圖七為本發明氣管鏡軟管部內部構造之立體圖
圖八為本發明如圖七之上視平面圖
圖九為本發明氣管鏡導管遠端彎曲示意圖
圖十為本發明固定座之另一應用例立體圖
圖十一為本發明氣管鏡探頭結構之透視立體圖
圖十二為本發明如圖十一之分解圖
請先參閱圖一~三所示,本發明為一種氣管鏡的改良設計,包括有一把手(1),其一端連結一插接式螢幕(2),另端結合以一導管(3),導管(3)的遠端為軟管部(4),最遠端並結合以一探頭(5);其中,把手(1)的內部設有一控制機構,包含有一轉輪(7),係樞設在把手(1)的內部,形成可轉動的結構,轉輪(7)的上部設有一容置槽(8),而槽內設以一彈簧(9)和一掣動塊(10),掣動塊(10)的上部設為弧狀,並結合有一弧狀止滑片(11),把手(1)相對 於轉輪(7)的上部位置設為球面體(6),且設有一縱向長槽孔(12),控制機構另包含一控制片(13),其下方設有一連桿(14),控制片(13)為設在把手(1)之球面體(6)的上方,而使下方的連桿(14)穿過長槽孔(12),而與內部控制機構的掣動片(10)之中心孔(15)相結合,故可藉由控制片(13)的移動來控制掣動塊(10)帶動轉輪(7)的旋動者。
氣管鏡的導管(3)內部設有二拉線(16),該二拉線(16)的近端係延伸結合於控制機構的轉輪(7)上,其遠端分別穿設過二小型彈性彈簧圈(17),並結合於遠端的固定座(18);導管(3)的遠端設有一段為軟管部(4),其內部設有一主彈性彈簧圈(20)、二條小型彈性彈簧圈(17)、和一固定座(18),請配合圖四~八所示,其中主彈性彈簧圈(20)係設在氣管鏡導管(3)遠端的軟管部(4)之內部,而二小型彈性彈簧圈(17)則設在主彈性彈簧圈(20)內部相對的兩側位置,提供氣管鏡的二條拉線(16)分別貫穿其間,前述固定座(18)容置於軟管部(4)的最遠端,其設有一中央垂直板(21),而其兩側各設有多個貫穿孔(22),二拉線(16)的遠端分別穿過固定座(18)二側的貫穿孔(22),並以定位板(23)固定,因此,在施力於不同拉線(16)時,即可連動固定座(18)向不同側方向擺動,如圖九,而達到控制軟管部(4)可側向擺動的狀態,進而獲致使導管(3)遠端彎曲之目的。請再參閱圖十,為本發明之固定座之變形實施例,其中的固定座(18)之結構設為具有一中央開孔(24),而在其環狀外部設以數個貫穿孔(22),該中央開孔(24)可供連接一器械管(32),使其中空內部形成為工作管道,二拉線(16)的遠端亦分別穿設於固定座(18)相對側的二貫穿孔(22),且於另二相垂直側的二貫穿孔(22)內裝設以彈性條(25),乃可控制固定座(18)在不同拉線(16)的連動下,得以準確的朝對應方向彎曲,並帶動導 管(3)遠端軟管部(4)同向彎曲擺動,使本發明增添其可應用於具有工作管道之氣管鏡之功效,提高實用進步性者。
本發明之探頭(5)結合在氣管鏡導管(3)的最遠端,其構造包括有一空心外管(26),和一端面板(27),如圖十一、十二所示,該端面板(27)係組合於空心外管(26)的外端,端面板(27)上設有一個器械孔(28)、一個鏡孔(29)、和二個光孔(30),而於端面板(27)的內側,位於器械孔(28)的側邊設有二夾合座(31),組裝時,作為工作孔道的器械管(32)的遠端端係卡扣於器械孔(21),並為二夾合座(31)所穩固夾合,而攝像模組(33)的鏡頭(34)為卡合在鏡孔(29)處,另外,該鏡孔(29)前緣另設以一階狀槽(35),以供結合一防水鏡片(36)於鏡頭(34)的外部,又,位在攝像模組(33)前端兩側的發光體(37)則卡合於端面板(27)相對的光孔(30)內,使各構件均達到穩固的結合狀態,再由空心外管(1)的前後方進行灌膠封裝程序,便完成遠端探頭(5)的完美構造,使其內部的所有構件,包含攝像模組(33)、發光體(37)等,均能定位在預設的位置,絕無偏移的可能,最後,將氣管鏡的導管(3)之遠端軟管部(4)和空心外管(26)的近端進行防水結合連接為一體,即完成本發明的創新組合結構。
應用時,操作人員可簡易的按壓控制片(13),使掣動塊(10)向下壓縮彈簧(9),而令止滑片(11)離開球面體(6)的內表面,如圖十,即可輕鬆的操作控制片(13)前後移動,以連動轉輪(7)的正反向旋動,而達到控制連動二拉線(16)的位置,進而使導管(3)的遠端可以朝不同方向彎曲之目的,如圖十一、十二、和七所示,此種操作方式使實施人員只要使用單手即可輕鬆完成,非常容易而無須分心,而當控制導管(3)遠端彎曲到某一特定角度 時,只要鬆開按壓的手指,彈簧(9)便以回復力推頂掣動塊(10)向上,使止滑片(11)緊緊貼合在把手(1)球面體(6)的內表面,如圖三所示的位置,即獲得如剎車的定位效果,當轉輪(7)固定在該位置時,即可獲得將導管(3)遠端和探頭(5)定位在該彎曲角度,而得以穩定拍攝獲取該位置的影像,並將影像資料經由內部線路回傳到把手(1)另端的插接式螢幕(2),提供操作人員無須多費心思和力量去維持便能清楚的觀察該影像,而能夠全心全意的進行醫療行為,達到本發明之進步實用性者。另外,本發明亦可利用外接式大螢幕來取代插接式螢幕(2),以放大拍攝影像,獲得更佳的判別功效者。
綜而言之,本發明所改良的氣管鏡,其可提供操作人員簡易的以單手來控制氣管鏡導管遠端彎曲、探頭擺動的目的,且可以輕鬆的將探頭固定的所選定的彎曲角度和位置,以取得穩定的影像提供便利於由把手另端的螢幕直接觀察,而探頭內的攝像模組、發光體、甚至包含工作孔道,均可確保其結合之精確和穩固性,即本發明所獲致的功效,顯較習知設計具有更佳的進步性和實用性者。

Claims (8)

  1. 一種氣管鏡,包括有一把手,其一端連結一插接式螢幕或外接式大螢幕,另端結合以一導管,導管的遠端設為軟管部,最遠端並結合以一探頭;其中(i)該把手的內部設有一控制機構,包含有:一轉輪,樞設在把手的內部,形成可轉動的結構,轉輪的上部設有一容置槽,一掣動塊,設於轉軸的容置槽內,其下方設有一彈簧,其上部設為弧狀,並設有一中心孔,於上部另結合有一止滑片,前述把手相對於轉輪的上部位置設為球面體構造,且設有一縱向長槽孔,一控制片,設在把手球面體的上方,其下方設有一連桿,該連桿為穿過球面體上的長槽孔,與下方的掣動片之中心孔相結合,氣管鏡的二拉線的近端係延伸結合於控制機構的轉軸上;(ii)該軟管部的內部設有由一條主彈性彈簧圈、二條小型彈性彈簧圈、和一固定座,其中:主彈性彈簧圈係設在軟管部之內,其外徑稍小於軟管部的內徑,二小型彈性彈簧圈則設在主彈性彈簧圈內部相對的兩側位置,提供二條拉線分別貫穿其間,固定座結合於軟管部的最遠端,其設有多個貫穿孔,而前述二拉線的遠端分別穿過二貫穿孔,並分別結合以定位板固定;以及(iii)該探頭,包括:一空心外管,一端面板,組合於空心外管的外端,其設有器械孔、鏡孔、和光孔,而位於器械孔內側的側邊設有夾合座, 一器械管,其外端卡扣於器械孔,並為夾合座所夾合;一攝像模組,具有一鏡頭和數發光體,該鏡頭為組合在鏡孔處,發光體係位在攝像模組前端兩側,亦相對卡合於端面板的光孔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管鏡,其中之控制片可前後移動,連動掣動塊帶動轉輪旋動,並改變拉線的位置,進而使氣管鏡導管遠端軟管和探頭產生彎曲角度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管鏡,其中在控制片未被按壓時,彈簧的向上彈力使掣動片上的止滑片緊貼於把手球面體的內表面,使轉輪、拉線和導管遠端探頭均處於穩固的定位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管鏡,其中固定座設有一中央垂直板,而各貫穿孔係設於其兩側,使二拉線的遠端分別穿過固定座中央垂直板二側的中間貫穿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管鏡,其中固定座設有一中央開孔,可組合一器械管,形成工作孔道,而各貫穿孔分別係設於固定座外緣環狀部,於其中相對二側之貫穿孔內設有定向條,而二拉線的遠端分別穿過固定座另二側之二貫穿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管鏡,其中,不同拉線的移動,可使固定座準確的朝對應之方向擺動,而連動導管遠端軟管部隨之朝同側彎曲轉向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管鏡,其中端面板之鏡孔前緣設有一階狀槽,以供結合一防水鏡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管鏡,其中空心外管的近端係與氣管鏡的導管遠端以防水方式相組合。
TW106102871A 2017-01-25 2017-01-25 Bronchoscope TWI607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2871A TWI607735B (zh) 2017-01-25 2017-01-25 Bronchoscope
JP2018000131U JP3215549U (ja) 2017-01-25 2018-01-16 気管支鏡
AU2018100081A AU2018100081A4 (en) 2017-01-25 2018-01-18 Tracheoscope
DE202018100386.0U DE202018100386U1 (de) 2017-01-25 2018-01-24 Bronchoskop
US15/879,472 US10561822B2 (en) 2017-01-25 2018-01-25 Tracheoscop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2871A TWI607735B (zh) 2017-01-25 2017-01-25 Bronchoscop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7735B TWI607735B (zh) 2017-12-11
TW201826995A true TW201826995A (zh) 2018-08-01

Family

ID=61230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871A TWI607735B (zh) 2017-01-25 2017-01-25 Bronchoscop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77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4156B (zh) * 2019-11-12 2022-03-15 浙江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可视喉罩组件以及可视器
CN112556876B (zh) * 2020-11-03 2022-01-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北海供电局 一种定点高精度测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0721C2 (de) * 1996-12-06 1999-08-12 Wolf Gmbh Richard Steuervorrichtung zum Lenken des distalen Endes eines Endoskops
TWM374064U (en) * 2009-07-30 2010-02-11 Peitan Technology Co Ltd Industrial steerable ultramicro endoscope
CN203400119U (zh) * 2013-08-20 2014-01-22 姜泊 一种医用内窥镜插入组件
JP2017012300A (ja) * 2015-06-29 2017-01-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7735B (zh) 2017-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5549U (ja) 気管支鏡
JP5951916B1 (ja) パノラマ臓器イメージング
US622100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doscopic imaging and endosurgery
JP4624572B2 (ja) 内視鏡
US20170079520A1 (en) Endocranial endoscope
US11723519B2 (en) Ear vis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CA2606502A1 (en) Instrument for direct laryngoscopy with a rigid blade and flexible fiberoptics
US10051163B2 (en) 180 degree bendable articulating borescope endoscope
JPH04500768A (ja) 遠位の端部に配置されたビデオ装置を有する内視鏡
US11147713B2 (en) Ear visualization system
TWI607735B (zh) Bronchoscope
JP2009136566A (ja) 保持用ケーブル、保持用ケーブルを備える観察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
JP2563281B2 (ja) 内視鏡保持装置
CN106659363B (zh) 内窥镜操作部和内窥镜
JP3215550U (ja) 気管支鏡の引張コードのための制御機構
CN106963331B (zh) 气管镜
US5746693A (en) Flexible endoscopic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TWM544905U (zh) 氣管鏡
JP2002238849A (ja) 医療的な診断、特に歯科的な診断のための手持ち器具
US11986159B2 (en) Ear vis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US7273450B2 (en) Stereoscopic observation system
US20180116487A1 (en) Angulation device for an endoscope, control device for peripheral elements of the endoscope and an endoscopy supply tower
TWM549598U (zh) 氣管鏡拉線控制機構
TWI629043B (zh) 氣管鏡拉線控制機構
JP2015136374A (ja) 挿入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