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6642A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26642A TW201826642A TW106121467A TW106121467A TW201826642A TW 201826642 A TW201826642 A TW 201826642A TW 106121467 A TW106121467 A TW 106121467A TW 106121467 A TW106121467 A TW 106121467A TW 201826642 A TW201826642 A TW 20182664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locking
- locked
- lock
- fasten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在於提供即使拔出力作用於鎖定扣件的鎖定部,亦可確實地防止該鎖定扣件的變形進而防止其破損之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本發明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鎖定構件(30)係具有:基部(31A、31B),其具有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之部分;起立部(32A、32B、32C),其在該端子排列方向中的殼體之範圍內,從前述基部(31A)的一部分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前方起立;鎖定凸部(35A-1、35B-1),其從該起立部(32A、32B、32C)在前述端子排列方向上朝一方的端壁側突出;及補強部(37、38A、38B),其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鄰接於該鎖定凸部(35A-1、35B-1)的位置,從基部(31B)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前方起立,並且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包含前述鎖定凸部(35A-1、35B-1)之範圍區域。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可插拔地嵌合連接對象連接器的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之電連接器組裝體。
在這種電連接器組裝體,相互嵌合連接的電連接器及對象連接器具有用來維持連接器嵌合狀態之鎖定功能的情況。例如,專利文獻1的電連接器組裝體係具備有:具有鎖定扣件的插座連接器;及具有被鎖定扣件,對插座連接器從上方進行嵌合連接之作為對象連接器的插頭連接器。
前述插座連接器係具有:電性絕緣材製的殼體;排列保持於該殼體的複數個端子;安裝於殼體的金屬製屏蔽構件;鎖定扣件;及彈性變形構件。該彈性變形構件係與為了將鎖定扣件朝鎖定位置彈推而設置,與屏蔽構件是不同構件。
插座連接器的鎖定扣件係由一片金屬板構件所製作,具有:朝端子排列方向亦即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之帶體狀基部;從該基部朝上方立起的複數個起立部;及 從該起立部的上部朝前述長度方向突出之鎖定部,該基部、起立部及鎖定部係作為具有一個平坦的板面之板部形成為一體。鎖定構件係在鎖定部從收容溝部突出的鎖定位置和鎖定部被收納於收容溝部之鎖定解除位置之間,可於前述長度方向上移動,藉由被保持於殼體內之彈性變形構件朝鎖定位置彈推。該鎖定構件係當前述鎖定部位於鎖定位置時,卡止於設在插頭連接器的被鎖定扣件之被鎖定部而能夠維持連接器彼此之鎖定狀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70500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電連接器組裝體,當朝向連接器拔出方向(上方)之不經意的力對處於嵌合連接在插座連接器的狀態之插頭連接器作用時,鎖定扣件會以鎖定部接受從被鎖定扣件的被鎖定部朝向上方之力(拔出力)。此拔出力亦會作用於與該鎖定部成為一體的基部及起立部。藉由接受前述拔出力,容易變形成朝上方彎曲。前述基部、起立部及鎖定部係以具有平坦板面的一片板部一體地形成,又特別是基部呈朝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成較長的形狀,因此,在前述拔出力大的情況,亦會有前述基部朝 上方大幅彎曲而破損之虞。
本發明係有鑑於這種情事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課題係在於提供即使拔出力作用於鎖定扣件的鎖定部,亦可確實地防止該鎖定扣件的變形進而防止其破損之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若依據本發明,前述課題係可藉由下述的第一發明之電連接器及第二發明之電連接器組裝體加以解決。
第一發明之電連接器係可插拔地嵌合連接於對象連接器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係具有:將對連接器嵌合方向呈直角的一方向作為長度方向延伸之殼體;以前述長度方向作為端子排列方向排列保持於該殼體的端子;及以前述殼體保持的鎖定構件及彈性變形部,前述殼體係具有用來接收對象連接器之接收部。
在電連接器,於第一發明之特徵為,前述鎖定構件係具有:基部,其具有朝前述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之部分;起立部,其在該端子排列方向中的殼體之範圍內,從前述基部的一部分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前方起立;鎖定凸部,其從該起立部在前述端子排列方向朝殼體的一端側突出,當卡止於設在對象連接器的被鎖定部時,可阻止該被 鎖定部拔出;及在對前述連接器嵌合方向及前述端子排列方向的雙方向呈直角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上,於與該鎖定凸部鄰接的位置,從基部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前方起立,並且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包含前述鎖定凸部的範圍全區域之補強部,前述鎖定構件係被配置於殼體的收容部,前述鎖定凸部在朝前述接收部突出而卡止於對象連接器的被鎖定部之鎖定位置、與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朝殼體的另一方側移動而成為可解除鎖定之鎖定解除位置之間可移動,彈性變形部係將前述鎖定構件朝前述鎖定位置彈推。
如此,在第一發明,鎖定構件係具有補強部,該補強部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之與鎖定凸部鄰接的位置,從基部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前方起立,並且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包含前述鎖定凸部的全範圍。因此,於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之設有補強部的範圍,比起以往僅有基部存在的情況,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上的鎖定構件之尺寸僅變大相當於補強部的量之尺寸。其結果,鎖定構件對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上的彎曲變形之強度提升,所以,即使從對象連接器受到較大的拔出力,也能加以對抗而不會彎曲變形。
在第一發明,亦可為以下結構,亦即,鎖定構件係金屬板製,形成為在朝該金屬板的板厚方向折彎之狀態下複數片的板部重疊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之重疊形狀,鎖定凸部係形成於複數片的板部中之一部分的板部, 補強部係形成於複數片的板部中之與前述一部分的板部鄰接的其他板部。藉由將鎖定構件作成這樣的結構,能夠容易由一片的金屬板構件製造鎖定構件。
在第一發明,亦可為以下結構,亦即,鎖定構件係在連接器嵌合方向、端子排列方向及連接器寬度方向中的任一個方向上,材料連續之實心的一構件,鎖定凸部係形成於前述鎖定構件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全範圍中的一部分,補強部係形成於前述鎖定構件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前述全範圍中的剩餘部分。
若將鎖定構件作成這樣的結構的話,因鎖定凸部與補強部係在該厚度方向上直接連結而成為一體,所以,該鎖定凸部被強固地補強。又,因前述鎖定扣件係除了鎖定凸部及補強部,以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全區域之厚度尺寸形成為一體,所以,各部本身的強度也提升。因此,在鎖定扣件全體範圍可獲得更大的強度,因此,可對不經意的連接器拔出力充分地進行對抗。
在第一發明,亦可為以下結構,亦即,鎖定構件的鎖定凸部係當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處於鎖定位置時,被彈性變形部彈推,突出前端抵接於對象連接器之具有被鎖定部的構件。藉由作成這樣的結構,具有前述被鎖定部之構件被前述鎖定凸部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按壓,限制插頭連接器在同方向上的移動。因此,能夠防止因連接器彼此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相對地往復移動而前述鎖定凸部與 具有前述被鎖定部之構件相互碰撞所引起之異音產生,又,能夠防止前述鎖定凸部及具有前述被鎖定部之構件受損。
在第一發明,亦可作成下述結構,亦即,電連接器係具有安裝於殼體的屏蔽構件,彈性變形部係與前述屏蔽構件一體地形成。如此,藉由將彈性變形部與屏蔽構件形成為一體,比起以往將彈性變形構件作成與屏蔽構件不同構件另外設置之情況,能夠減少零件數量,可抑制製造成本。又,因當製造連接器時,藉由屏蔽構件朝殼體之安裝,彈性變形部也同時被安裝,所以,可省略將彈性變形構件安裝至殼體的製程,使連接器的製造簡單化。
第二發明之電連接器組裝體,其特徵為具備有第一發明之電連接器;及對該電連接器嵌合連接的對象連接器,該對象連接器具有: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於阻止連接器拔出的方向上可對前述電連接器的鎖定構件之鎖定凸部進行卡止的被鎖定部。
本發明係如以上所述,藉由在鄰接於鎖定構件的鎖定凸部之位置設置補強部,使得鎖定扣件係比起以往,於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之設有補強部的範圍,連接器嵌合方向上的鎖定構件之尺寸僅變大相當於補強部的量之尺 寸,可使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上對彎曲變形之強度提升,可充分地抗衡來自於對象連接器之拔出力。
1‧‧‧插座連接器
2‧‧‧插頭連接器
10‧‧‧插座側殼體
11‧‧‧底壁
12‧‧‧突出壁
13‧‧‧周壁
14‧‧‧側壁
15‧‧‧端壁
16‧‧‧接收部
17‧‧‧鎖定扣件收容溝部
20‧‧‧插座端子
30‧‧‧鎖定扣件
31A‧‧‧外基部
31B‧‧‧內基部
32A‧‧‧前方起立部
32B‧‧‧中間起立部
32C‧‧‧後方起立部
35A-1‧‧‧前方鎖定凸部
35B-1‧‧‧後方鎖定凸部
37‧‧‧主補強部
38A‧‧‧前方副補強部
38B‧‧‧後方副補強部
50‧‧‧插頭側殼體
51‧‧‧底壁
53‧‧‧周壁
54‧‧‧側壁
55‧‧‧端壁
55A‧‧‧端溝部
56‧‧‧接收部
60‧‧‧插頭端子
70‧‧‧被鎖定扣件
72‧‧‧內側被鎖定板部
72A‧‧‧基部
72B‧‧‧內側起立部
72C‧‧‧內側被鎖定部
73‧‧‧內側補強板部
73A‧‧‧基部
73B‧‧‧內側補強部
74‧‧‧外側補強板部
74A‧‧‧基部
74B‧‧‧外側補強部
75‧‧‧外側被鎖定板部
75A‧‧‧基部
75B‧‧‧外側起立部
75C‧‧‧外側被鎖定部
79‧‧‧接收溝部
圖1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插座連接器及對該插座連接器從上方進行嵌合的插頭連接器之斜視圖,顯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
圖2係將圖1的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上下顛倒加以顯示之斜視圖,以從下方嵌合插頭連接器之姿勢進行顯示的斜視圖。
圖3(A)係將圖1的插座連接器之鎖定扣件保持於圖1的插座連接器之姿勢加以顯示的斜視圖,圖3(B)係顯示將圖3(A)的鎖定扣件彎曲成形前之金屬板構件的平面圖。
圖4係對圖1的插座連接器的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之斷面圖,顯示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鎖定扣件的位置之斷面。
圖5係顯示圖1之插頭連接器的設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後端側之被鎖定扣件的圖,其中,(A)為從後方側觀看的斜視圖,(B)為從(A)前方側的前方側觀看之斜視圖。
圖6係顯示處於連接器嵌合狀態時的插座連接器之鎖定扣件及屏蔽構件與插頭連接器之被鎖定扣件的斜視圖, 其中,(A)為朝與圖1相同方向觀看的斜視圖,(B)為朝與圖2相同方向觀看的斜視圖。
圖7係處於嵌合狀態的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之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的斷面圖,其中,(A)為顯示鎖定狀態,(B)為顯示鎖定解除狀態。
圖8係顯示變形例之鎖定扣件的斜視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插座連接器1及對該插座連接器從上方進行嵌合的插頭連接器2之斜視圖,顯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圖2係將圖1的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上下顛倒加以顯示之斜視圖,以從下方嵌合插頭連接器2之姿勢進行顯示的斜視圖。
本實施形態之插座連接器1及作為該插座連接器1的對象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2係分別配置在不同的電路基板(未圖示)之安裝面上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構成以對各電路基板的面呈直角的方向(圖1中的上下方向(Z軸方向))作為插拔方向之連接器組裝體。插座連接器1,對插頭連接器2之連接器嵌合方向為在圖1中的上方(Z1方向),連接器拔出方向為在圖1中的下方(Z2方向)。又,關於插頭連接器2,對插座連接器1之連接器嵌合方向為在圖1中的下方(Z2方向),連接器拔出方向為 在圖1中的上方(Z1方向)。再者,在本實施形態,插頭連接器2作為對象連接器進行說明,但當從插頭連接器2觀看的話,則插座連接器1會成為對象連接器。
插座連接器1係如圖1所示,具有:呈略長方體外形的插座側殼體10;將該插座側殼體10的長度方向作為端子排列方向(X軸方向),藉由該插座側殼體10排列保持成2列的複數個插座端子20;沿著前述長度方向保持於前述插座側殼體10之作為鎖定構件的鎖定扣件30;及以覆蓋插座側殼體10的周壁的方式安裝於該插座側殼體10的屏蔽構件40。該插座連接器1係以如圖1所示的姿勢配置安裝於電路基板(未圖示)上。
插座側殼體10係以例如樹脂等的電性絕緣材所製作,以與電路基板的安裝面平行的一方向作為長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而延伸。該插座側殼體10係具有:對前述安裝面呈平行的底壁11(參照圖2);在圖1中,自該底壁11朝上方(Z1方向)起立並且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之凸狀的突出壁12;及自前述底壁11朝上方起立並且包圍前述突出壁12的框狀周壁13。該周壁13係具有:朝前述端子排列方向(X軸方向)延伸之一對側壁14;及朝對該端子排列方向呈直角的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延伸,用來將前述一對側壁14的端部彼此予以連結之一對端壁15。在前述突出壁12與周壁13之間朝上方開口之環狀空間係形成作為用來接收插頭連接器2之作為嵌合部的周壁53之接收部16。
前述插座側殼體10係呈保持插座端子20、鎖定扣件30及屏蔽構件40之形態,但,在為了理解該形態,在進一步說明插座側殼體10之前,首先,說明關於插座端子20、鎖定扣件30、及屏蔽構件40。
插座端子20係如圖1、2所示,將對金屬板進行沖壓而獲得之帶狀片朝板厚方向彎曲來加以製作。該插座端子20係具有: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之基部21(參照圖2);在該基部21的一端呈直角地彎曲,並朝上方延伸之接觸臂部22(參照圖1);從基部21的另一端延伸成倒U字狀之被保持部23(參照圖1);及自該被保持部23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在圖2中,關於正前側的列之插座端子20為Y2方向,關於深部側的列之插座端子20為Y1方向)延伸之連接部24(參照圖2)。該插座端子20,基部21及被保持部23分別在插座側殼體10的底壁11及側壁14藉由一體模具成形加以保持。
接觸臂部22係被收容於形成在插座側殼體10的突出壁12之後述的縱溝部12D內,可在該接觸臂部22的板厚方向亦即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可進行彈性變形。在該接觸臂部22的上端,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突出形成有接觸部22A,其位於接收部16內,用來與設在插頭連接器2之作為對象端子的插頭端子60接觸。呈倒U字狀(參照圖1)的被保持部23係2個腳部中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之內腳部的板面自側壁14的內面露出,在該板面的上部,突出形成有用來與前述插頭端子60卡止的鎖定部23A。又,連接 部24係自位於被保持部23的2個腳部中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的外腳部的下端(圖2中的上端)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伸出至插座側殼體10外,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未圖示)。
其次,參照圖3(A)、(B),說明關於鎖定扣件30之結構。圖3(A)係將圖1的插座連接器1之鎖定扣件30保持於圖1的插座連接器之姿勢加以顯示的斜視圖,圖3(B)係顯示將圖3(A)的鎖定扣件30彎曲成形前之金屬板構件30'的平面圖。鎖定扣件30係如後述般,藉由接收朝圖3(A)中的右側(X1方向)按壓之鎖定解除操作,朝端子排列方向移動。在本實施形態,將在圖3(A)中的右側(X1方向)亦即鎖定解除時的鎖定扣件30的移動方向前方稱為〔前方〕,將在圖3(A)中的左側(X2方向)稱為〔後方〕。
鎖定扣件30係如圖3(A)所示,將對平板狀的金屬板構件30'(參照圖3(B))朝板厚方向彎曲來加以製作。該鎖定扣件30係具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重疊的兩片的外板部30A及兩片的內板部30B(可因應需要,總稱為「板部30A、30B」);形成於鎖定扣件30的後端之鎖定解除操作部30C;及將前述兩片的內板部30B與鎖定解除操作部30C予以連結之連結部30D。
板部30A、30B係將前述金屬板構件30'以朝其板厚方向複數次折返的方式彎曲形成,一片的外板部30A位於各自相互鄰接的兩片的內板部30B之兩外側。板部 30A、30B之前後方向上(端子排列方向)的尺寸係完全相同排列方向。相互鄰接的外板部30A與內板部30B係在前後方向全區域範圍,下緣彼此藉由折返部相連結。又,相互鄰接的內板部30B,後端部(後述的內延伸伸出部36B)的上緣彼此藉由折返部相連結。
外板部30A係具有:在該外板部30A的前後方向全區域範圍呈直線狀延伸的外基部31A;及自該外基部31A的上緣起立,並且朝前後方向延伸的3個起立部亦即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自前方起依序設置的前方起立部32A、中間起立部32B和後方起立部32C(可因應需要,總稱為〔起立部32A、32B、32C〕)。且,該外板部30A係如後述般,還具有自起立部32A、32B、32C中的其中一個起立部延伸之前方被支承部33A、後方被支承部33B、外前方被限制部34A、外後方被限制部34B、前方鎖定部35A、後方鎖定部35B及外延伸伸出部36A。以下,可因應需要,將前方被支承部33A及後方被支承部33B總稱為〔被支承部33A、33B〕,將外前方被限制部34A、外後方被限制部34B總稱為〔被限制部34A、34B〕,將前方鎖定部35A及後方鎖定部35B總稱為〔鎖定部35A、35B〕。
前述3個起立部係以中間起立部32B、後方起立部32C、前方起立部32A的順序,在前後方向上的尺寸變大。被支承部33A、33B係對插座側殼體10的對應部(後述的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及後方支承部12C-2)朝下方進行卡止,用來防止鎖定扣件30自插座側殼體10朝下方 脫落的部分(參照圖4),形成為在中間起立部32B的前後方向上不同的兩個位置(前方被支承部33A位於較後方被支承部33B更前方),從該中間起立部32B朝上方延伸後再朝後方彎曲的倒L字狀。被支承部33A、33B的倒L字狀部分之中,朝上下方向延伸之縱部係如後述般,作為抵接於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及後方支承部12C-2之各自的限制面12A-1A、12C-2A(對端子排列方向呈直角的端面)而限制朝向後方之鎖定扣件30之最大移動量的部分來發揮功能(參照圖4)。
外前方被限制部34A係如後述般,用來抵接於插座側殼體10的限制面17E-1(後述的前方突出壁溝部17E的內壁面)而限制朝向後方之鎖定扣件30之最大移動量的部分,從中間起立部32B的前端部朝上方呈直線狀延伸。另外,外後方被限制部34B係如後述般,位於設在屏蔽構件40之後述的彈性變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的前方,用以限制該前端片45A-1、45B-1之朝向前方的最大彈性變形量的部分,從後方起立部32C的前後方向中間位置朝上方呈直線狀延伸。
前方鎖定部35A係從前方起立部32A的後端部朝上方然後朝下方延伸,較該前方起立部32A的後緣更後方突出之部分係形成作為可與設在插頭連接器2之作為對象鎖定扣件的被鎖定扣件70卡止的前方鎖定凸部35A-1。另外,後方鎖定部35B係從中間起立部32B的後端部朝上方然後朝後方延伸,較該中間起立部32B的後緣更後方突 出之部分係形成作為可與前述被鎖定扣件70卡止的後方鎖定凸部35B-1。前方鎖定凸部35A-1及後方鎖定凸部35B-1,上緣具有隨著朝向後方而向下方傾斜之斜緣,並且下緣朝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前後方向)延伸而形成為鉤狀(亦參照圖4)。
外延伸伸出部36A係從後方起立部32C的後端部朝上方延伸成直線狀,在形成於與位在該外延伸伸出部36A的前方之外後方被限制部34B之間的空間,收容屏蔽構件40的彈性變形部45之前端片45A-1、45B-1(參照圖4)。
內板部30B係具有:在該內板部30B的前後方向全區域範圍呈直線狀延伸的內基部31B(參照圖3(B));及自該內基部31B的上緣起立,並且朝前後方向延伸的主補強部37;及從該主補強部37延伸之內前方被限制部34C、內後方被限制部34D、內延伸伸出部36B(參照圖3(B))、前方副補強部38A、後方副補強部38B。以下,可因應需要,將內前方被限制部34C、內後方被限制部34D總稱為〔被限制部34C、34D〕,將前方副補強部38A、後方副補強部38B總稱為〔副補強部38A、38B〕。
內基部31B係以與外板部30A的外基部31相同高度尺寸(上下方向尺寸)形成,並且經由折返部以下緣彼此與該外基部31A連結,藉此該內基部31B與該外基部31A形成一個基部。主補強部37係延伸於內板部30B的前後方向全區域範圍,以與外板部30A的起立部32A、32B、 32C相同高度尺寸起立。內前方被限制部34C係形成於與外板部30A之外前方被限制部34A在前後方向上對應之位置,兩者的後端緣位於前後方向上相同位置。該內前方被限制部34C係與位於該內前方被限制部34C的前方之前方副補強部38A連結而形成一體。內後方被限制部34D係形成與外板部30A的外後方被限制部34B相同形狀,與該外後方被限制部34B形成於前後方向上相同位置。
內延伸伸出部36B係從在前後方向上與外板部30A的外延伸伸出部36A相對應的位置,亦即從主補強部37的後端部朝上方延伸成直線狀,該內延伸伸出部36B的前端緣係位於較外延伸伸出部36A的前端緣若干前方(參照圖4)。該內延伸伸出部36B係在形成於與位在該內延伸伸出部36B的前方之內後方被限制部34D之間的空間,收容屏蔽構件40的彈性變形部45之前端片45A-1、45B-1。又,該內延伸伸出部36B的前端部係藉由以其前端緣與前述彈性變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抵接,作為接收來自於該前端片45A-1、45B-1朝向後方的彈推力(彈力)之抵接部36B-1發揮功能。
前方副補強部38A係在主補強部37的前端部起立,並且在前後方向上延伸於包含外板部30A的前方鎖定部35A之範圍,具體而言,延伸於從外板部30A的前方起立部32A之前端位置到外前方被限制部34A的中間位置為止之範圍區域延伸。如前述般,該前方副補強部38A係與內前方被限制部34C連結而形成一體。後方副補強部38B 係在主補強部37的中間部起立,並且在前後方向上延伸於包含外板部30A的後方鎖定部35B之範圍,具體而言,延伸於從後方鎖定部35B的前端位置到外板部30A的起立部32B、32C彼此間的位置為止之範圍區域延伸。
在本實施形態,設有鄰接於具有鎖定部35A、35B的外板部30A之內板部30B,並且在該內板部30B不僅設有內基部31B還設有主補強部37及副補強部38A、38B,可將該內板部30B的高度尺寸確保成較大,因此,作為鎖定扣件30全體,能夠提升對鎖定扣件30之彎曲變形特別是對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的彎曲變形之強度。又,在內板部30B,不僅主補強部37及副補強部38A、38B,被限制部34C、34D、內延伸伸出部36B等也有助於前述強度的提升。
連結部30D係呈兩片重疊形狀,形成為上緣彼此被連結的內延伸伸出部36B直接朝後方延伸之形狀。鎖定解除操作部30C係在連結部30D的各板部之下端彎曲而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後再朝後方延伸的方式形成。該鎖定解除操作部30C的後部係朝下方彎曲,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板面係作為當進行後述的鎖定解除操作時接收朝前方的按壓力之按壓面30C-1發揮功能。
這樣結構的鎖定扣件30係藉由將如圖3(B)所示的金屬板構件30'在各一點鎖線之位置,朝板厚方向彎曲所形成。首先,在2個一點鎖線A,將金屬板構件30'以凹折的方式折返,形成外板部30A及內板部30B,其 次,在一點鎖線B,將金屬板構件30'以凸折的方式折返,使內板部30B'的板面彼此相面對,並且形成連結部30D。且,進一步在一點鎖線C,將金屬板構件30’凹折成直角,然後在一點鎖線D,將金屬板構件30’凸折成直角,形成鎖定解除操作部30C,藉此完成如圖3(A)所示的鎖定扣件30。再者,將金屬板構件30'在各一點鎖線的位置彎曲之順序,不限於前述這樣的一點鎖線A、B、C、D的順序,任何順序皆可。
如圖1、圖2及圖6所示,屏蔽構件40係將金屬板沖壓成預定形狀後朝板厚方向彎曲而加以製作。如圖1所示,屏蔽構件40係具有:覆蓋插座側殼體10的兩端壁15及側壁14的端部之上面的上板部41;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該上板部41的兩端緣,朝下方呈直角地彎曲而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覆蓋側壁14,並且保持於插座側殼體10之被保持側板部42;在端子排列方向的該側板部42之兩端緣,朝前述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彎曲,用以覆蓋兩端壁15的端壁面之內端板部43(參照圖2);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之靠近上板部41的兩端之位置,於上板部41的側端緣朝下方彎曲成直角後延伸,用以覆蓋內端板部43的外面之外端板部44;及從內端板部43的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之緣部如後述般朝後方側延伸之彈性變形部45。
上板部41係以覆蓋端壁15的上面之端部分與覆蓋2個側壁14的端部之側面部分,當從上方觀看時呈略U字狀。從前述端部分的端子排列方向內側之側緣(朝連接 器寬度方向延伸的側緣),形成有朝下方屈曲並延伸至端部15的下部之兩個端安裝片46。又,從側面部分的內側之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的側緣(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側緣),形成有朝下方屈曲並延伸至靠近側壁14的上端之位置的外側接觸片47。
側板部42係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端子排列範圍外,將下緣部切削而形成用來壓入安裝至插座側殼體10的對應部之安裝溝部42A,並且在該安裝溝部42A的兩外側,形成有藉由焊接來固定至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之固定腳部42B。從側板部42的上緣,於端子排列方向的端子排列範圍外且較外側接觸片47更內側的位置,形成有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延伸後向下方延伸至靠近側壁14的上端之位置的內側接觸片48。
兩個內端板部43係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延伸至在相同方向的中間位置,具體而言,延伸至後述的端壁15的端壁溝部17B、17C的側緣(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緣部),前端(內端)彼此隔著間隔。彈性變形部45係藉由從各自的內端板部43的內端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折返後進一步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折返之兩個彈性片45A、45B所形成。彈性片45A、45B係在其前端部(內端緣)的上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分別延伸成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相互接近之前端片45A-1、45B-1。該彈性片45A的前端片45A-1係與另一方的彈性片45B的內端緣相對向,彈性片45B的前端片45B-1係在前述前端片45A- 1的下方位置,延伸成與另一方的彈性片45A的內端緣相對向。又,在該前端片45A-1、45B-1的下方,形成有用來收容鎖定扣件30的基部31A、31B之後端部的收容部45C。
返回進行插座側殼體10之說明。插座側殼體10的底壁11係如圖2所示,底孔部11B與底凹部11C對通過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中心並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中心線呈對稱,且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以等間隔的方式排列形成,該底孔部11B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靠近中央之位置,鄰接於後述的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的底溝部17A並朝上下方向貫通,前述底凹部11C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底壁11之兩緣部,自該底壁的底面(圖2中的上面)凹陷,並且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開放。底孔部11B及底凹部11C係以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與插座端子20對應的方式配置形成,在底孔部11B收容有插座端子20的基部21之一部分,在底凹部11C,收容有插座端子20的連接部24。
突出壁12係如圖1所示,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與底壁11的底孔部11B及底凹部11C相同位置,形成有自突出壁12的雙方側面凹陷並朝上下方向貫通延伸之縱溝部12D。該縱溝部12D係與前述底孔部11B相連通,將插座端子20的接觸臂部22以容許其在板厚方向的彈性位移的方式予以收容。
側壁14係在端子排列範圍的兩外側之該側壁14的內面(形成接收部16的壁面)上部,形成有自該內面凹陷的側面凹部14A。該側面凹部14A係用來收容屏蔽構 件40的外側接觸片47及內側接觸片48的前端部。又,側壁14係在端子排列範圍的兩外側,形成有壓入至屏蔽構件40的安裝溝部42A之安裝部14B,該安裝部是從該側壁14的下部的外側面突出。
端壁15係在後述的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的端壁溝部17B、17C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兩側位置,形成有自該端壁15的內面(形成接收部16的壁面)凹陷並且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端凹部15A。該端凹部15A係用來收容屏蔽構件40的端安裝片46。
又,插座側殼體10中用來收容鎖定扣件30的板部30A、30B之一個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對該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地擴展之狹縫狀,且延伸並形成於端子排列方向上之插座側殼體10的全區域範圍。如圖4所示,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係形成為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對通過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中心之中心線(未圖示)呈對稱形狀(圖4中的左右對稱)。
圖4係對圖1的插座連接器1的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之斷面圖,顯示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外板部30A的位置之斷面。在此圖4中,右側成為前方,左側成為後方。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係用來收容鎖定扣件30的外板部30A及內板部30B的各部之溝部或孔部連通而形成。
以下,將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的形狀分成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對紙面呈直角的方向)上之在外板部30A的位置之形狀與在內板部30B的位置之形狀進行說 明。在外板部30A的位置,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係如圖4所示,具有:用來收容鎖定扣件30的外基部31A之底溝部17A(參照圖2);用來收容前方起立部32A及前方鎖定部35A之前方端壁溝部17B;用來收容後方起立部32C的前半部之後方端壁溝部17C;用來收容中間起立部32B的下方突出壁溝部17D(參照圖1);用來收容前方被限制部34A的前方突出壁溝部17E;用來收容後方鎖定部35B的後方突出壁溝部17F;用來收容前方被支承部33A的前方突出壁孔部17G;及用來收容後方被支承部33B的後方突出壁孔部17H。
如圖2所示,底溝部17A係沿著底壁11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全區域範圍朝相同方向貫通並延伸。又,該底溝部17A係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與接收部16相對應的範圍亦即突出壁12與端壁15之間的範圍,朝上下方向貫通並與接收部16連通。如圖4所示,前方端壁溝部17B係在位於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前方(圖4中的右端側)的端壁15,朝上下方向延伸並且朝各端壁15的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貫通而形成,又,後方端壁溝部17C係在位於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後方(圖4中的左端側)之端壁15朝上下方向延伸並且朝各端壁15的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貫通而形成。前方端壁溝部17B的前半部(在圖4中的右半部)、及後方端壁溝部17C的後半部(在圖4中的左半部)的上側內壁面(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面)係如後述般,分別作為抵接於鎖定扣件30的前方起立部32A之上緣及後方起立部 32C的上緣而限制鎖定扣件30朝上方之移動的限制面17B-1、17C-1來發揮功能。
下方突出壁溝部17D(參照圖1)係朝前後方向貫通突出壁12的下部,並且與底溝部17A、前方突出壁溝部17E、後方突出壁溝部17F、前方突出壁孔部17G及後方突出壁孔部17H連通。
前方突出壁溝部17E係在突出壁12的前端側(在圖4中的右端側)形成作為朝前方開口之溝部。後方突出壁溝部17F係在突出壁12的後端側(在圖4中的左端側)形成作為朝上下方向貫通並且向後方開口之溝部。前方突出壁孔部17G係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突壁部12之較中央位置更靠近前方的位置形成作為朝上下方向貫通之孔部,又,後方突出壁孔部17H係在突壁部12之較中央位置更靠近後方的位置形成作為朝上下方向貫通之孔部。
如圖4所示,在突出壁12,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隔著前方突出壁孔部17G與後方突出壁孔部17H之中央隔壁部12A、在相同方向上之靠近前端(右端)的位置隔著前方突出壁溝部17E與前方突出壁孔部17G之前方隔壁部12B、及在相同方向上之靠近後端(左端)的位置隔著後方突出壁溝部17F與後方突出壁孔部17H之後方隔壁部12C形成為島狀。
中央隔壁部12A係具有在下部分別朝前方及後方突出之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後方中央支承部12A-2,全體斷面形狀形成為倒T字形狀。又,前方隔壁部12B係 具有在上部朝前方側延伸並用來堵住前方突出壁溝部17E的上端之上壁部12B-1及在下部朝後方突出之前方支承部12B-2,全體斷面形狀形成為曲柄形狀。又,後方隔壁部12C係具有在上部朝後方延伸並用來堵住後方突出壁溝部17F的一部分的上端之上壁部12C-1及在下部朝前方突出之後方支承部12C-2,全體斷面形狀形成為將前方隔壁部12B的斷面形狀左右顛倒之曲柄形狀。上壁部12B-1、12C-1的下面(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面),換言之,突出壁溝部17E、17F的上側內壁面係如後述般,分別作為抵接於鎖定扣件30的外前方被限制部34A的上緣及後述的鎖定解除位置之後方鎖定部35B的上緣而限制鎖定扣件30朝上方之移動的限制面17E-2、17F-2來發揮功能。
前方突出壁孔部17G係藉由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接近而突出之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及前方支承部12B-2使下部變窄,全體形成為T字形狀。又,後方突出壁孔部17H係藉由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接近而突出之後方中央支承部12A-2及後方支承部12C-2使下部變窄,全體形成為T字形狀。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藉由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卡止於鎖定扣件30的前方被支承部33A,後方支承部12C-2卡止於鎖定扣件30的後方被支承部33B,作為防止鎖定扣件30自插座側殼體10朝下方脫落之支承部來發揮功能。在本實施形態,前方支承部12B-2及後方中央支承部12A-2未使用作為支承部。
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及後方支承部12C-2各自的前端面(對端子排列方向呈直角的面)係與鎖定扣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之縱部抵接,作為限制鎖定扣件30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朝後方移動之限制面12A-1A、12C-2A來發揮功能。
又,前方支承部12B-2之對端子排列方向呈直角的前端面,換言之,前方突出壁溝部17E之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內壁面,係分別與鎖定扣件30的外前方被限制部34A抵接,作為限制鎖定扣件30朝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後方移動之限制面17E-1來發揮功能。
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內板部30B的位置,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係朝連接器寬度方向觀看時,呈從在如圖4所示的外板部30A之位置的溝部省略前方突出壁孔部17G及後方突出壁孔部17H之形狀。
以上所述的結構之插座連接器1係以下述的方式加以組裝。首先,將插座側殼體10與排列成兩列的複數個插座端子20進行一體模具成形,藉此以插座側殼體10排列保持插座端子20。其結果,插座端子20的基部21之一部分被底壁11所保持,插座端子20的被保持部23被側壁14所保持。又,接觸臂部22係可彈性位移地收容於突出壁12的縱溝部12D內,連接部24係在底壁11的底凹部11C內露出存在著。
其次,將屏蔽構件40從上方安裝至插座側殼體10。此時,插座側殼體10的側壁14的安裝部14B被壓入 於屏蔽構件40的側板部42之安裝溝部42A內。又,外側接觸片47及內側接觸片48被收容於側壁14的側面凹部14A內,並且,端安裝片46被收容於端壁15的端凹部15A。
又,如下述般,將鎖定扣件30從插座側殼體10的下方收容至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內。首先,以鎖定扣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分別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與插座側殼體10的突出壁孔部17G、17H成為相同位置的方式,使鎖定扣件30位於插座側殼體10的下方。然後,使鎖定扣件30朝上方移動,讓被支承部33A、33B分別進入到突出壁孔部17G、17H。此時,鎖定扣件30的外板部30A的外基部31、前方起立部32A、中間起立部32B、後方起立部32C、前方被限制部34A、前方鎖定部35A及後方鎖定部35B分別進入到插座側殼體10的底溝部17A、前方端壁溝部17B、下方突出壁溝部17D、後方端壁溝部17C、前方突出壁溝部17E、前方端壁溝部17B及後方突出壁溝部17F。又,與此同時,鎖定扣件30的內板部30B之內基部31B、內前方被限制部34C、主補強部37及副補強部38A、38B也被收容於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之對應空間內。
後方被限制部34B、34D、延伸伸出部36A、36B、鎖定解除操作部30C及連結部30D係在較插座側殼體10更後方,位於該插座側殼體10外。又,在插座側殼體10外,鎖定扣件30的基部31A、31B之後端部被收容於屏蔽構件40的收容部45C內,並且屏蔽構件40的彈性片45A、45B之前端片45A-1、45B-1被收容於鎖定扣件30的被限制 部34B、34D與延伸伸出部36A、36B之間的空間。
又,在鎖定扣件30在鎖定扣件溝部17內朝上方移動之過程中,在內延伸伸出部36B的前端部,抵接部36B-1將前述前端片45A-1、45B-1朝前方按壓,使彈性片45A、45B朝前方彈性變形。然後,若使鎖定扣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之各自的橫部來到較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及後方支承部12C-2更上方的話,藉由彈性片45A、45B的復原力,將內延伸伸出部36B的抵接部36B-1朝後方壓回。其結果,被支承部33A、33B之各自的橫部來到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及後方支承部12C-2的正上方。
因此,如圖4所示,各橫部對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及後方支承部12C-2朝下方可卡止地被支承,阻止鎖定扣件30自插座側殼體10脫落。此時,鎖定扣件30的鎖定凸部35A-1、35B-1分別朝插座側殼體10的前方端壁溝部17B外及後方突出壁溝部17F外突出而位於接收部16內。如此,鎖定扣件30及屏蔽構件40被安裝於插座側殼體10,藉此完成插座連接器1。
在如前述方式所組裝之插座連接器1,被支承部33A、33B的縱部之側緣(左緣)及前方被限制部34A的側緣(左緣)分別抵接於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的限制面12A-1A、後方支承部12C-2的限制面12C-2A、前方突出壁溝部17E的限制面17E-1,限制朝向後方之鎖定扣件30的最大移動量。如此,藉由限制鎖定扣件30的最大移動量,限制鎖定部35A、35B對後述的插頭連接器2之被鎖定扣件70 的被鎖定部75C、72C之鎖定量的最大值。因此,能夠防止:因該鎖定量過大,造成在連接器嵌合過程中被鎖定扣件70自上方抵接於鎖定部35A、35B時,該鎖定部35A、35B受損的情況產生。
在本實施形態,鎖定扣件30係在接收來自於屏蔽構件40的彈性部45之彈推力,鎖定部35A、35B分別從前方端壁溝部17B及後方突出壁溝部17E突出之〔鎖定位置〕(圖4所示的位置)和抗衡前述彈推力,鎖定部35A、35B分別被收容於前方端壁溝部17B及後方突出壁溝部17F內之〔鎖定解除位置〕之間,於端子排列方向上可進行移動。
在本實施形態,如圖4所示,因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呈左右對稱的形狀,所以,即使將如圖4所示的姿勢作成為左右反轉之姿勢,也能夠將鎖定扣件30收容至鎖定扣件收容溝部17。
其次,依據圖1、圖2及圖5~7,說明插頭連接器2的結構。插頭連接器2係具有:呈略長方體形狀之插頭側殼體50;以該插頭側殼體50的長度方向作為端子排列方向,藉由該插頭側殼體50,排列保持成2列之作為對象端子的複數個插頭端子60;及以在前述長度方向上的前述插頭側殼體50之兩端部(後述的端壁55)予以保持之2個被鎖定扣件70。該插頭連接器2,係以藉由插頭側殼體50保持前述複數個插頭端子60及被鎖定扣件70的方式進行一體模具成形來製作。該插頭連接器2係以圖2所示的姿勢配置 安裝於電路基板上,如圖1所示,以上下反轉之姿勢嵌合連接於插座連接器1。
前述插頭側殼體50係以例如樹脂等的電性絕緣材所製作,以與電路基板的安裝面平行的一方向作為長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而延伸。該插頭側殼體50係具有:對前述安裝面呈平行之底壁51(參照圖1);和如圖2所示,自該底壁51朝上方起立之作為框狀的嵌合部之周壁53。該周壁53係具有:朝前述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之一對側壁54;及朝對該端子排列方向呈直角的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用來將前述一對側壁54的端部彼此予以連結之一對端壁55。被該周壁53所包圍而朝圖2中的上方(Z2方向)開口之空間係形成作為用來接收插座連接器1之突出壁12之接收部56。又,端壁55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中央位置形成有用來接收插座連接器1的鎖定扣件30之一部分的作為凹部的端溝部55A,該端溝部是在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貫通該端壁55,並且朝上方(在圖1中的下方)開口而形成。
前述插頭側殼體50係成為保持插頭端子60及被鎖定扣件70之形態,但為了理解該形態,在進一步說明插頭側殼體50之前,先說明關於插頭端子60及被鎖定扣件70。
插頭端子60係將對金屬板進行沖壓而獲得之帶狀片朝板厚方向屈曲來加以製作。如圖1、2所示,該插頭端子60係一體模具成形於插頭側殼體50的各側壁54並被 保持,以該側壁54的長度方向作為端子排列方向呈等間隔排列著。在本實施形態,位於端子排列方向上之兩端的插頭端子60,係作為與插座連接器1的屏蔽構件40之內側接觸片48接觸的接地端子使用,其他的插頭端子60係作為與插座連接器端子20接觸的訊號端子使用。該插頭端子60係具有:在與插頭側殼體50的底壁51大致相同高度位置,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延伸的直線狀連接部61;及與該連接部61連續且朝圖2中的上方(圖1中的下方)彎曲,並且延伸成倒U字狀(圖1中為U字狀)而埋沒保持於前述側壁54之被保持部62。
呈倒U字狀之被保持部62,其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內側之腳部是形成作為與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端子20接觸之接觸腳部62A,位於外側的腳部是形成作為與前述插座端子20進行鎖定的鎖定腳部62B。該接觸腳部62A係沿著前述側壁54的內側面延伸,以該接觸腳部62A的板面形成為與該側壁54的內側面相同面的方式朝接收部56露出。另外,鎖定腳部62B係沿著前述側壁54的外側面延伸,以該鎖定腳部62B的板面形成為與該側壁54的外側面相同面的方式露出。在該鎖定腳部62B之露出的板面,形成有用來與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端子20的鎖定部23A卡止之鎖定階差部62B-1。
被鎖定扣件70係將金屬板沖壓成預定形狀後,如圖5(A)、(B)所示,朝板厚方向進行彎曲加工而製作。圖5(A)係從後方側觀看設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 後端側之被鎖定扣件70的斜視圖,圖5(B)為從前方側觀看圖5(A)的被鎖定扣件70之斜視圖。該被鎖定扣件70係具有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於連接器拔出方向卡止於插座連接器1的鎖定扣件30之鎖定功能,並且亦具有如後述般,與插座連接器1的屏蔽構件40接觸而電性導通之作為接地端子的功能。
如圖2及圖5(A)、(B)所示,被鎖定扣件70係具有:沿著插頭側殼體50的底壁51之底面延伸的底板部71(參照圖1);從沿著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延伸的底板部71之內側緣(在圖5(A)中的深部側之側緣、在圖5(B)中的正前側之側緣)延伸並呈四片重疊狀之板部72、73、74、75(後述的內側被鎖定板部72、內側補強板部73、外側補強板部74、外側被鎖定板部75);從直接連結於前述底板部71的內側緣之內側被鎖定板部72之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兩方側部朝端子排列方向(X2方向)延伸之側板部76;從該側板部76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延伸的上板部77;及從該上板部77的外側緣朝下方(Z1方向)延伸之端板部78。
如圖1所示,底板部71係板面從插頭側殼體50的底壁51之底面露出,焊接於電路基板的接地電路部。如圖5(A)、(B)所示,四片重疊狀之板部72、73、74、75係由內側被鎖定板部72、內側補強板部73、外側補強板部74及外側被鎖定板部75所構成,前述內側被鎖定板部72是位於底板部71的上方,並從底板部71的內側緣朝上方延 伸,前述內側補強板部73是在該內側被鎖定板部72的上緣折返而朝下方延伸,前述外側補強板部74是在該內側補強板部73的下緣折返而朝上方延伸,前述外側被鎖定板部75是在該外側補強板部74的上緣折返而朝下方延伸。
內側被鎖定板部72係如圖5(B)所示,具有: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並與底板部71的內側緣連結之基部72A;從該基部72A的兩端朝上方起立的內側起立部72B;及從該內側起立部72B的上部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突出之內側被鎖定部72C。
內側補強板部73係如圖5(B)所示,具有: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之基部73A;及從該基部73A的兩端朝上方起立的內側補強部73B。基部73A係在其下緣經由折返部與外側補強板部74連結,內側補強部73B係在其上緣經由折返部與內側被鎖定板部72的內側起立部72B連結。內側補強部73B係比起內側被鎖定板部72的起立部72B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形成寬度更廣,該內側補強部73B的內側緣(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側緣)位於與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內側起立部72B之被鎖定部72C的前端(內端)相同位置。如此,在本實施形態,內側補強板部73的內側補強部73B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延伸於包含內側被鎖定板部72的內側起立部72B及內側被鎖定部72C的範圍全區域,用來補強該內側起立部72B及內側被鎖定部72C。
外側補強板部74及外側被鎖定板部75係如圖5(A)所示,各自呈將內側補強板部73及內側被鎖定板部 72在端子排列方向(板厚方向)反轉之形狀。外側補強板部74係具有: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之基部74A;及從該基部74A起立的兩個外側補強部74B。又,外側被鎖定板部75係具有: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並且下端成為自由端之基部75A;從該基部75A起立的兩個外側起立部75B;及從該外側起立部75B的上部之內側緣突出之外側被鎖定部75C。外側補強板部74的外側補強部74B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延伸於包含外側被鎖定板部75的外側起立部75B及外側被鎖定部75C的範圍全區域,用來補強該外側起立部75B及外側被鎖定部75C。
這樣的形狀之板部72、73、74、75係如前述般,在端子排列方向上重疊配置,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貫通板部72、73、74、75的範圍並且朝上方開口之接收溝部79。該接收溝部79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從下方接收設在插座連接器1的鎖定扣件30之一部分、具體而言,從下方接收內板部30B之主補強部37及副補強部38A、38B。
又,板部72、73、74、75係在被保持於插頭側殼體50之狀態,如圖2所示,內側被鎖定板部72的被鎖定部72C及內側補強板部73之內側緣部(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與內側被鎖定板部72的被鎖定部72C相對應之範圍的側緣部)自插頭側殼體50的端溝部55A之內側壁面(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突出而位於該端溝部55A內。
又,在被鎖定扣件70藉由一體模具成形保持 於插頭側殼體50的端壁55之狀態,該被鎖定扣件70的板部72、73、74、75之各自的基部72A、73A、74A、75A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包含端溝部55A的範圍延伸,起立部72B、75B及補強部73B、74B的一部分(除了後述的內側緣部以外之部分)係在端溝部55A的內側壁面(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於端壁55的內部朝上方延伸。又,如圖1、2所示,被鎖定板部72、75的被鎖定部72C、75C及補強板部73、74的補強部73B、74B的內側緣部(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與被鎖定部72C、75C相對應的範圍之側緣部)自端溝部55A的內側壁面突出而位於該端溝部55A內。又,被鎖定扣件70的接收溝部79係在端溝部55A內,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中央上。
又,側板部76、上板部77及端板部78,各自的板面自插頭側殼體50的端壁55之側面(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上面(在圖1中的下面)及端面(對端子排列方向呈直角的面)露出,保護端壁55的側面、上面及端面。該側板部76係具有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以自端壁55的側面露出之板面,與插座連接器1的屏蔽構件40之外側接觸片47接觸而電性導通。
在本實施形態,如圖7(A)所示,位於前方(圖7(A)中的右側)之被鎖定扣件70的外側被鎖定部75C與鎖定扣件30的鎖定凸部35A-1卡止,位於後方(圖7(A)中的左側)之被鎖定扣件70的內側被鎖定部72C與鎖定扣件30的鎖定凸部35B-1卡止。因此,在本實施形 態,未使用位於前方的被鎖定扣件70的內側被鎖定部72C及位於後方的被鎖定扣件70的外側被鎖定部75C。再者,如前述般,鎖定扣件30能夠以將如圖4所示的姿勢左右反轉後的姿勢進行設置,在該情況,位於前方的被鎖定扣件70的內側被鎖定部72C及位於後方的被鎖定扣件70的外側被鎖定部75C作為被鎖定部使用。
其次,回到圖1、圖4、圖6及圖7(A),說明關於插座連接器1與插頭連接器2之連接器嵌合動作。首先,藉由焊接,分別將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安裝於相對應的電路基板。其次,如圖1所示,將插座連接器1作成為接收部16朝向上方的姿勢,並且作成為在插座連接器1的上方,插頭連接器2的接收部56(參照圖2)朝向下方的姿勢。
其次,在維持著圖1的姿勢下使插頭連接器2下降,讓插座連接器1的突出壁12從下方進入到插頭連接器2的接收部56內,並且讓插頭連接器2的周壁53從上方進入到插座連接器1的接收部16內。其結果,插頭連接器2的插頭端子60的接觸腳部62A以接觸壓與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端子20之接觸部22A或屏蔽構件40的內側接觸片48接觸。又,如圖6(A)、(B)所示,插頭連接器2的被鎖定扣件70之側板部76以接觸壓與各自相對應的插座連接器1的屏蔽構件40之外側接觸片47接觸。
又,在連接器嵌合過程,設在插頭連接器2的兩個被鎖定扣件70的被鎖定部75C、72C分別抵接於位在 鎖定位置之鎖定扣件30的鎖定凸部35A-1、35B-1之上緣(傾斜緣),將該鎖定部35A、35B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以朝向前方(圖4中的右側)之按壓力予以按壓。鎖定部35A、35B接收到前述按壓力的話,朝前方移動,分別被收容於前方端壁溝部17B內、後方突出壁溝部17F內,亦到達鎖定解除位置(參照圖7(B))。此時,鎖定部35A、35B的移動係藉由被鎖定扣件30的抵接部36B-1所按壓的彈性變形部45之彈性變形(壓縮)所容許。
如上述般,藉由鎖定部35A、35B到達鎖定解除位置,容許插頭連接器2進一步下降。又,如圖7(A)所示,若前方(圖7(A)中的右側)之被鎖定扣件70的外側被鎖定部75C及後方(圖7(A)中的左側)之被鎖定扣件70的內側被鎖定部72C到達較鎖定扣件30的鎖定凸部35A-1、35B-1更下方位置的話,該鎖定部35A、35B自前述的按壓力開放。其結果,彈性變形部45朝後方復元,使彈性變形量減少,返回到最初的鎖定位置。返回至鎖定位置之鎖定凸部35A-1、35B-1係如圖7(A)所示,分別進入到位於相對應的被鎖定部75C、72C的上方,對該被鎖定部75C、72C,可朝連接器拔出方向(上方)進行卡止地存在而成為鎖定狀態。此時,前方鎖定凸部35A-1的突出前端是與設在前方的被鎖定扣件70的外側補強部74B之板面抵接,後方鎖定凸部35B-1的突出前端是與設在後方的被鎖定扣件70之內側補強部73B的板面抵接。
又,鎖定扣件30的前方副補強部38A及與該前 方副補強部38A相對應的範圍之主補強部37是與其相對應而從下方進入到位於前方的被鎖定扣件70的接收溝部79。另外,鎖定扣件30的後方副補強部38B及與該後方副補強部38B相對應的範圍之主補強部37是與其相對應而從下方進入到位於後方的被鎖定扣件70的接收溝部79。其結果,鎖定扣件30的補強部37、38A、38B進入到插頭連接器1的端壁55之端溝部55A。
如此,端子20、60彼此相互連接,外側接觸片47與側板部76相互連接,且鎖定扣件30、70彼此被鎖定,藉此,連接器嵌合動作完成。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即使插頭連接器2朝連接器拔出方向(上方)被不經意地舉起,因起立部32A、32C及被限制部34A各自的上緣抵接於插座側殼體10的限制面17B-1、17C-1、17E-2,所以,可限制鎖定扣件30朝上方之移動。其結果,鎖定扣件30的鎖定部35A、35B與被鎖定扣件70之被鎖定部75C、72C的卡止狀態被維持,能夠維持穩定的鎖定狀態。
在本實施形態,如前述般,在插座連接器1的鎖定扣件30,設有內板部30B,並且在該內板部30B內,不僅設有內基部31B,還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包含鎖定部35A、35B的範圍,還設有主補強部37及副補強部38A、38B,藉此,可確保較大的該內板部30B之高度尺寸。因此,作為鎖定扣件30全體,可確保對鎖定扣件30之彎曲變形特別是對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的彎曲變形之充分的強度,因此,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即使鎖定扣件30從插頭連 接器2的被鎖定扣件70不經意地接收到較大的拔出力,鎖定扣件30也不會彎曲變形,能加以抗衡該拔出力。
又,在本實施形態,如前述般,在插頭連接器2的被鎖定扣件70,設有補強板部73、74,位於包含被鎖定部72C、75C的範圍之補強部73B、74B,將被鎖定部72C、75C予以補強。即使被鎖定部72C、75C從插座連接器1的鎖定扣件30不經意地接收到較大的拔出力,能加以充分的強度抗衡。
又,在本實施形態,插座連接器1的鎖定扣件30之主補強部37及副補強部38A、38B從下方進入到插頭連接器2的被鎖定扣件70之接收溝部79進而進入到插頭側殼體50的端溝部55A之深部,因此,鎖定扣件30與被鎖定扣件70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上重疊有相當於該進入的尺寸量。因此,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可將連接器組裝體矮背化相當於前述尺寸量。
又,在本實施形態,如前述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鎖定扣件30接收來自於屏蔽構件40的彈性變形部45之彈推力而到達鎖定位置的話,鎖定扣件30的鎖定凸部35A-1、35B-1之突出前端分別抵接於相對應的被鎖定扣件70的補強部74B、73B之板面。其結果,該補強部74B、73B被鎖定凸部35A-1、35B-1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按壓,限制插頭連接器2在同方向上的移動。因此,能夠防止因連接器1、2彼此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相對地往復移動而鎖定凸部35A-1、35B-1與補強部74B、73B相互碰撞所引起之異 音產生,又,能夠防止鎖定凸部35A-1、35B-1及補強部74B、73B受損。
在圖8(A)、(B)所示的變形例,被鎖定扣件170係兩個起立部172自一個基部171起立,但,亦可取代此結構,例如形成將基部171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中央位置分割的形狀,也就是形成作為一個起立部從一個基部起立之構件。在以這樣的形狀形成被鎖定扣件之情況,以殼體的各自的端壁保持兩個被鎖定扣件。此時,該兩個被鎖定部係被配置成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被鎖定部彼此相對向。
其次,依據圖7(A)、(B),說明關於連接器拔出動作。當拔出處於與插座連接器1的連接器嵌合狀態之插頭連接器2時,將插座連接器1的鎖定扣件30之鎖定解除操作部30C的按壓面30C-1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朝前方(圖7(A)中的右側)按壓而進行解除操作。當鎖定解除操作部36以朝前方的按壓力作為解除操作力加以接收時,屏蔽構件40的彈性變形部45之彈性片45A、45B被鎖定扣件30的抵接部36B-1按壓而朝前方彈性變形。然後,與前述連接器嵌合過程所作過的說明同樣地,彈性變形部45壓縮而彈性變形,使得鎖定部35A、35B朝前方移動。
其結果,如圖7(B)所示,鎖定凸部35A-1、35B-1分別被收容於前方端壁溝部17B內、後方突出壁溝部17F內而到達鎖定解除位置,解除該鎖定凸部35A-1、35B-1與插頭連接器2的被鎖定扣件70之被鎖定部75C、72C可 卡止之鎖定狀態。然後,藉由將插頭連接器2朝連接器拔出方向(上方)舉起,可容易將插頭連接器2拔出而完成連接器拔出動作。
鎖定扣件30的鎖定部35A、35B,其鎖定凸部35A-1、35B-1位於接收部16內,並且其他部分位於前方端壁溝部17B內及後方突出壁溝部17F內。換言之,鎖定部35A、35B是在端子排列方向亦即插座側殼體10的長度方向上,位於該插座側殼體10的範圍內,在此範圍內移動。因此,即使將鎖定凸部35A-1、35B-1突出量確保為較大,也不受有無配置鎖定構件30的影響,可容易確保原本就存在的前述範圍內容許鎖定部35A、35B在前述端子排列方向上之移動的空間,因此,能夠避開連接器在前述端子排列方向上大型化。
又,在本實施形態,藉由屏蔽構件40的彈性變形部45的彈性變形,容許鎖定扣件30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移動。如此,藉由在與鎖定扣件30不同構件之屏蔽構件40設置彈性變形部45,使得不需要使鎖定部35A、35B自身具有彈性,因此,可提高鎖定部35A、35B自身的剛性進而提升自身的強度,能夠獲得穩定的鎖定狀態。又,因藉由增大鎖定部35A、35B的突出量,可進一步提高鎖定部35A、35B的剛性而進一步提高強度,所以,能夠謀求進一步提升鎖定狀態之穩定性。
又,在作為先行文獻所舉出的前述專利文獻1,存在有以下問題,亦即,因彈性變形構件是以與屏蔽 構件不同構件的方式設置,所以,該部分會造成構成連接器的零件之數量變多而製造成本增加,並且在製造連接器時,需要進行將彈性變形構件安裝於殼體的製程,該部分也使連接器的製造製程變得繁雜的問題。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如上述般,藉由將彈性變形部45與屏蔽構件40形成為一體,所以,比起往專利文獻1這種將彈性變形構件作成與屏蔽構件不同構件另外設置之情況,能夠減少零件數量,可抑制製造成本。又,因當製造連接器時,藉由屏蔽構件40之安裝,彈性變形部45也同時被安裝,所以,可省略將彈性變形構件安裝至殼體的製程,使連接器的製造簡單化。
在前述實施形態,插座連接器1的鎖定扣件30之板部30A、30B係藉由將金屬板構件進行彎曲加工加以製作,但,亦可取代此方式,將鎖定扣件的板部以例如下述的方式,藉由將金屬構件進行切削加工加以製作。
圖8係顯示變形例之鎖定扣件130的斜視圖。如圖8所示,鎖定扣件130係藉由將朝前後方向(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棒狀金屬構件進行切削加工製作板部,再藉由金屬構件的彎曲加工,製作鎖定解除操作部130C。該鎖定扣件130的板部係呈將如圖3所示的鎖定扣件30之四片板部亦即兩個外板部30A及兩個內板部30B在板厚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一體化之形狀。亦即,鎖定扣件130係在連接器嵌合方向、端子排列方向及連接器寬度方向中的任一個方向上,材料連續之實心的一構件。在此圖8,對 於與前述實施形態之鎖定扣件30的各部相對應的部分,分別加上〔100〕之符號加以表示,並省略其說明。在此鎖定扣件130,連結部130D也呈將圖3的鎖定扣件30的連結部30D之兩片的板部一體化的形狀,鎖定解除操作部130C係對該連結部130D,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單側。
在鎖定扣件130,於端子排列方向上的鎖定凸部135A-1、135B-1的位置,該鎖定凸部135A-1、135B-1係形成於鎖定扣件130的厚度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全區域範圍中的一部分,補強部137是形成於該全區域範圍中的剩餘部分。由於該鎖定凸部135A-1、135B-1與補強部137係在其厚度方向上直接連結而成為一體,所以,該鎖定凸部135A-1、135B-1被強固地補強。又,因鎖定扣件130的板部係除了前述鎖定凸部135A-1、135B-1及補強部137外,以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全區域之厚度尺寸形成為一體,所以,形成於該板部的各部本身的強度也提升。因此,在板部全體範圍可獲得更大的強度,因此,可對不經意的連接器拔出力充分地進行對抗。
在此,作為變形例,一邊參照圖8一邊說明關於以金屬構件所製作的鎖定扣件130,但,亦可取代此結構,例如亦可使用樹脂等的材料進行成形而形成如圖8所示的形狀之鎖定構件。
Claims (6)
- 一種電連接器係可插拔地嵌合連接於對象連接器,具有:將對連接器嵌合方向呈直角的一方向作為長度方向延伸之殼體;以前述長度方向作為端子排列方向排列保持於該殼體的端子;及以前述殼體保持的鎖定構件及彈性變形部,前述殼體係具有用來接收對象連接器之接收部,其特徵為:前述鎖定構件係具有:基部,其具有朝前述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之部分;起立部,其在該端子排列方向中的殼體之範圍內,從前述基部的一部分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前方起立;鎖定凸部,其從該起立部在前述端子排列方向朝殼體的一端側突出,當卡止於設在對象連接器的被鎖定部時,可阻止該被鎖定部拔出;及在對前述連接器嵌合方向及前述端子排列方向的雙方向呈直角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上,於與該鎖定凸部鄰接的位置,從基部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前方起立,並且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包含前述鎖定凸部的範圍全區域之補強部,前述鎖定構件係被配置於殼體的收容部,前述鎖定凸部朝前述接收部突出而卡止於對象連接器的被鎖定部之鎖定位置、與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朝殼體的另一方側移動而成為可解除鎖定之鎖定解除位置之間可移動,彈性變形部係將前述鎖定構件朝前述鎖定位置彈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鎖定構件係金屬板製,形成為在朝該金屬板的板厚方向折彎之狀態下複數片的板部重疊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之重疊形狀,鎖定凸部係形成於複數的板部中之一部分的板部,補強部係形成於複數的板部中之與前述一部分的板部鄰接的其他板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鎖定構件係在連接器嵌合方向、端子排列方向及連接器寬度方向中的任一個方向上,均為材料連續之實心的一構件,鎖定凸部係形成於前述鎖定構件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全範圍中的一部分,補強部係形成於前述鎖定構件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前述全範圍中的剩餘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其中,鎖定構件的鎖定凸部係當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處於鎖定位置時,被彈性變形部彈推,突出前端抵接於對象連接器之具有被鎖定部的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其中,電連接器還具有安裝於殼體的屏蔽構件,彈性變形部係與前述屏蔽構件形成為一體。
- 一種電連接器組裝體,其特徵為具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及對該電連接器嵌合連接的對象連接器,該對象連接器具有: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於阻止連接器拔出的方向上,可對前述電連接器的鎖定構件之鎖定凸部進行卡止的被鎖定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75676A JP6651427B2 (ja) | 2016-09-08 | 2016-09-08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16-175676 | 2016-09-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26642A true TW201826642A (zh) | 2018-07-16 |
TWI701877B TWI701877B (zh) | 2020-08-11 |
Family
ID=6156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1467A TWI701877B (zh) | 2016-09-08 | 2017-06-27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51427B2 (zh) |
KR (1) | KR102138717B1 (zh) |
CN (1) | CN107809037B (zh) |
TW (1) | TWI7018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2002B (zh) * | 2018-08-30 | 2021-10-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
JP6816747B2 (ja) * | 2018-10-01 | 2021-01-20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
JP7341651B2 (ja) * | 2018-10-24 | 2023-09-1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
WO2020218385A1 (ja) * | 2019-04-24 | 2020-10-29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多極コネクタセット |
WO2021020533A1 (ja) * | 2019-08-01 | 2021-02-0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メス型多極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多極コネクタセット |
US11652323B2 (en) * | 2020-05-13 | 2023-05-16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connector encolsed by a shell and a mating connector enclosed by a mating shell |
US11404809B2 (en) * | 2020-05-13 | 2022-08-02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hielding shells surrounding each of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
JP7552716B2 (ja) | 2020-10-27 | 2024-09-18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64386C1 (de) | 2001-12-28 | 2003-04-24 |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 Elektrisches Kontaktelement für Steckverbindungen |
CN201708422U (zh) * | 2010-04-01 | 2011-01-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5232202B2 (ja) * | 2010-08-03 | 2013-07-1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5688063B2 (ja) * | 2012-11-02 | 2015-03-25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659209B2 (ja) | 2012-11-02 | 2015-01-2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5806700B2 (ja) * | 2013-04-18 | 2015-11-1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5872503B2 (ja) * | 2013-04-18 | 2016-03-0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080786B2 (ja) * | 2014-03-07 | 2017-02-15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6072193A (ja) * | 2014-10-02 | 2016-05-09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2016
- 2016-09-08 JP JP2016175676A patent/JP665142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7 TW TW106121467A patent/TWI701877B/zh active
- 2017-07-21 CN CN201710600076.1A patent/CN10780903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09 KR KR1020170100847A patent/KR10213871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138717B1 (ko) | 2020-07-28 |
JP6651427B2 (ja) | 2020-02-19 |
CN107809037A (zh) | 2018-03-16 |
JP2018041648A (ja) | 2018-03-15 |
TWI701877B (zh) | 2020-08-11 |
CN107809037B (zh) | 2020-07-17 |
KR20180028366A (ko) | 2018-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826642A (zh)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 |
US10333239B2 (en) | Connector | |
TWI569519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lug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 |
JP5806700B2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TWI766039B (zh) |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 |
TWI694646B (zh)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 |
JP587250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7809017B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
JP201517050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7009976B2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CN109004459B (zh) | 电连接器 | |
EP279573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its assembly and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CN112018535A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JP2013143286A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
JP2022039035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5028953A (ja) | 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
JP2023060695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セット | |
JP2014010951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