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8026A - 空氣清淨機 - Google Patents

空氣清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8026A
TW201818026A TW107102116A TW107102116A TW201818026A TW 201818026 A TW201818026 A TW 201818026A TW 107102116 A TW107102116 A TW 107102116A TW 107102116 A TW107102116 A TW 107102116A TW 201818026 A TW201818026 A TW 2018180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lter
dust collection
dust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2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9383B (zh
Inventor
中村芳紀
西野真史
小濱卓
大塚秀幸
松原嘉彦
鬼木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8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3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42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 G01N27/1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a solid body in dependence upon absorption of a fluid; of a solid body in dependence upon reaction with a flui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s in th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Fluid Adsorption Or Reaction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空氣清淨機A,其控制部50將特定期間內之通過集塵部20之空氣總量及總集塵時間發送至運算部60,運算部60取得設置空間之體積與設置空間中所有之塵埃量之資訊,且基於通過集塵部20之空氣總量、總集塵時間、設置空間之體積及設置空間中所有之塵埃量之資訊,算出由集塵部所捕集之塵埃之總量即總集塵量,且進行通知。

Description

空氣清淨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空氣清淨機。
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0-52619號公報揭示有先前之空氣清淨機。該空氣清淨機係於殼體之內部,安裝有過濾器與風扇。殼體具有形成於上部之排氣室、及形成於下部之吸氣室。吸氣室具備正面開口之抽吸口,排氣室具備上表面開口之排氣口。此外,於吸氣室與排氣室之間隔部分,設置有送風機。又,於抽吸口,可裝卸地安裝有過濾器。
於上述構成之空氣清淨機中,若開始運轉,則送風機使氣流產生而使空氣自吸附口流入至吸氣室之內部。自抽吸口流入至吸氣室之空氣流入至排氣室。於空氣清淨機中,因於抽吸口安裝有過濾器,故流入之空氣中含有之塵埃會被過濾器捕集。且,除塵後之清淨之空氣被吹送至殼體之外部。藉此,清淨設置有空氣清淨機之居室內部之空氣。
若過濾器因塵埃之捕集而髒污,則壓力損耗變大,空氣流量減少,故清淨空氣之能力下降。因此,於空氣清淨機中,若過濾器髒污,則必須清掃過濾器或更換過濾器。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0-52619號公報之空氣清淨機中,具備檢測空氣清淨機之外部與內部之壓力差之感測器,而測定過濾器之流入側與流出側之壓力差,基於該壓力差,將過濾器之髒污狀態(必須清掃或更換過濾器)通知給使用者。
然而,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0-52619號公報所揭示之空氣清淨機中,必 需檢測空氣清淨機之內部與外部之壓力差之壓力感測器,而空氣清淨機之構成變複雜。又,雖亦有於裝配有過濾器之期間,基於運轉時間等經過時間而通知過濾器之更換之空氣清淨機,但因過濾器之髒污亦視設置有空氣清淨機之場所之環境(空氣之髒污情況)或運轉時之風量而變化,故難以準確地通知過濾器之更換時期。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構成簡單,且可確實地通知過濾器之更換時期之空氣清淨機。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空氣清淨機,其係由集塵部捕集自吸入口吸入之空氣中含有之塵埃,並自吹出口吹出而清淨設置空間之空氣者,且具備:送風機,其使氣流產生;通知部,其可顯示上述集塵部之狀態;控制部,其可控制上述送風機及上述通知部;及運算部,其可進行與上述控制部之通信;上述控制部係將特定期間內之通過上述集塵部之空氣總量及上述總集塵時間發送至上述運算部;上述運算部取得上述設置空間之體積及上述設置空間中含有之塵埃量之資訊,並基於通過上述集塵部之空氣總量、上述總集塵時間、上述設置空間之體積、及上述設置空間所含有之塵埃量之資訊,算出由上述集塵部捕集之塵埃總量即總集塵量,並於上述集塵總量超過閾值之情形時,對上述控制部發送通知指示;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通知指示之接收,經由上述通知部而通知上述集塵部之集塵狀態。
根據該構成,藉由自空氣清淨機取得通過集塵部之空氣量及總集塵時間,而由運算算出集塵部之總集塵量。且,可基於總集塵量,通知集塵部之狀態(例如集塵部所具備之過濾器之狀態)。
藉此,無需使用用於檢測塵埃等之捕集狀態之感測器等構件,即可將集塵部之狀態通知給使用者。且,可對使用者通知集塵部(主要為過濾器)之更換。
於上述構成中,上述控制部可與外部機器通信,上述運算部設置於上述外部機器。根據該構成,因運算部設置於外部,故可將空氣清淨機之運算能力抑制為較低。又,於設置於複數個不同位置之空氣清淨機將資訊發送至運算部之構成之情形時,可基於複數台空氣清淨機之狀態,即運算結果、進行通知後使用者對集塵部之維護(過濾器更換)之結果等,容易地進行在運算之數式中作為常數使用之數值之修改。藉此,可使運算結果接近準確之數值。
於上述構成中,上述運算部係基於上述集塵部之當前之總集塵量而修正通過上述集塵部之空氣量,算出上述集塵部之總集塵量。藉由如此地構成,集塵部之集塵能力將隨集塵量而變化。此外,因使集塵能力之變化反映於運算,故可藉由運算求得準確之集塵量。藉此,可恰當地進行集塵部之維護。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空氣清淨機,其係由集塵部捕集自吸入口吸入之空氣中含有之塵埃並自吹出口吹出而清淨設置空間之空氣者,且具備:一氧化碳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送出之空氣之一氧化碳之濃度;二氧化碳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送出之空氣之二氧化碳之濃度;臭氧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送出之臭氧之濃度;及通知部,其分別通知上述一氧化碳之濃度、上述二氧化碳之濃度及上述臭氧之濃度。
根據該構成,因可對空氣清淨機通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臭氧之濃 度之測定結果,故可對使用者通知除塵埃以外之設置有空氣清淨機之空間之髒污狀態。此外,一氧化碳及臭氧之濃度對人體有害,故藉由通知該等氣體之濃度,可抑制使用者因氣體而處於危險狀態。又,二氧化碳雖對人體無害,但多數情形下其濃度隨著氧氣濃度之降低而降低。藉由通知二氧化碳之濃度,使用者可瞭解空間內之氧氣濃度降低之情形。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空氣清淨機,其係由集塵部捕集自吸入口吸入之空氣中含有之塵埃並自吹出口吹出而清淨設置空間之空氣者,且具備:一氧化碳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一氧化碳之濃度;二氧化碳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二氧化碳之濃度;臭氧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臭氧之濃度;及控制部;上述一氧化碳檢測部具備第1檢測元件、及加熱第1檢測元件之第1加熱器;上述二氧化碳檢測部具備第2檢測元件、及加熱第2檢測元件之第2加熱部;上述臭氧檢測部具備第3檢測元件;上述控制部係使上述第1加熱器接通(ON)之時序與上述第2檢測元件之二氧化碳之檢測期間及上述第3檢測元件之臭氧檢測期間錯開,且使上述第2加熱器接通之時序與上述第1檢測元件之一氧化碳之檢測期間及上述第3檢測元件之臭氧檢測期間錯開。
根據該構成,可抑制因加熱器之驅動開始時(上升時)之電壓下降引起之感測器之檢測精度之降低。藉此,可精度良好地通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臭氧之濃度。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構成簡單,且可確實地通知過濾器之更換時期之空氣清淨機。
10‧‧‧框體
11‧‧‧吸入口
12‧‧‧通風路徑
13‧‧‧吹出口
14‧‧‧開口部
15‧‧‧離子產生機
16‧‧‧離子流路
17‧‧‧擋板
20‧‧‧集塵部
21‧‧‧預濾器
22‧‧‧集塵過濾器
23‧‧‧除塵部
24‧‧‧送風機
25‧‧‧干擾過濾器
30‧‧‧送風機
31‧‧‧葉輪
32‧‧‧馬達
40‧‧‧介面部
40c‧‧‧介面部
41a~41g‧‧‧按鈕
42a~42i‧‧‧顯示部
50‧‧‧控制部
51‧‧‧計時部
52‧‧‧記憶部
53‧‧‧通信部
60‧‧‧運算部
61‧‧‧運算部
70‧‧‧計測部
70c‧‧‧計測部
71‧‧‧CO感測器
72‧‧‧CO2感測器
73‧‧‧O3感測器
121‧‧‧分支部
122‧‧‧分支風路
131‧‧‧護柵
211‧‧‧框
212‧‧‧濾網
221‧‧‧過濾材料
222‧‧‧框材
231‧‧‧旋轉刷
232‧‧‧集塵盒
233‧‧‧引導架
234‧‧‧小齒輪
400‧‧‧介面控制器
401‧‧‧操作部
402‧‧‧通知部
700‧‧‧測定電路
701‧‧‧負荷電阻
702‧‧‧A/D轉換器
711‧‧‧測定電阻
712‧‧‧加熱器
A‧‧‧空氣清淨機
B‧‧‧空氣清淨機
C‧‧‧空氣清淨機
Cy1‧‧‧週期
NW‧‧‧網路
P1‧‧‧集塵位置
P2‧‧‧退避位置
R1‧‧‧電阻值
R2‧‧‧電阻值
S101~S113‧‧‧步驟
S201~S215‧‧‧步驟
SV‧‧‧伺服器
V‧‧‧輸出電壓
Vb‧‧‧偏壓電壓
圖1係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前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後視圖。
圖3係於上下中間部分切斷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剖視圖。
圖4係於左右中間部分切斷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剖視圖。
圖5係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俯視圖。
圖6係設置於框體之上表面之介面部之概略圖。
圖7係表示連接於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控制部之機器之方塊圖。
圖8係表示進行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集塵過濾器之更換通知之程序的流程圖。
圖9係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之方塊圖。
圖10係表示進行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之集塵過濾器之更換通知之程序的流程圖。
圖11係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之方塊圖。
圖12係表示圖1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介面部之圖。
圖13係表示圖12所示之介面部所具備之顯示CO之濃度之顯示部之顯示例的圖。
圖14係包含CO感測器之計測電路之電路圖。
圖15係表示髒污度與電阻比之關係之表。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計測部之周邊之概略圖。
圖17係表示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CO感測器、CO2感測器及O3感測器之驅動狀態之時序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前視圖。圖2係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後視圖。圖3係於上下中間部分切斷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剖視圖。圖4係於左右中間部分切斷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剖視圖。圖5係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俯視圖。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於無特殊說明之情形時,以圖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A之方向為基準,定義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又,將圖1之紙面縱深方向作為前後方向,將紙面近前側作為前方而進行各部之說明。
空氣清淨機A具備框體10、集塵部20、送風機30、介面部40、控制部50、及運算部60。框體10係構成空氣清淨機A之外裝者,為長方體形狀之箱構件。框體10具有吸入口11、通風路徑12、及吹出口13。於空氣清淨機A中,吸入口11、通風路徑12及吹出口13以該順序連通。以下,詳細地進行說明。
吸入口11設置於框體10之背面之下部。吸入口11為長方形狀,係將外部空氣吸入至框體10之內部之開口。通風路徑12係供藉由設置於集塵部20之下述之送風機30之驅動而產生之空氣流動(氣流)流動之空間。通風路徑12具備分支部121、與分支風路122。分支風路122於框體11之內部之左右端部各形成1個。分支部121連接左右之分支風路122。由分支部121將自吸入口11吸入之空氣朝左右各個分支風路122分支。
吹出口13於框體10之正面之上部之左右各設置1個。左右之吹出口13分別與左右之分支風路122連通。通過分支風路122之空氣自吹出口13吹出至外部。此外,於左右兩者之吹出口13各者,安裝有格子狀之護柵131。利用護柵131限制使用者之手等進入至框體10。
於空氣清淨機A中,於通風路徑12之內部,設置有集塵部20、及送風機30。送風機30於此處為離心扇。然而,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廣泛採用可於通風路徑12之內部使氣流產生之構成。送風機30於左右之分支風路122之各者之內部各配置1個。送風機30具備葉輪31與馬達32。若對送風機30供給電力,則馬達32旋轉而葉輪31旋轉。藉此,於通風路徑12之內部產生自吸入口11流至吹出口13之氣流。如圖1所示,於空氣清淨機A中,於分支風路122產生自下方朝向上方之氣流。
藉由送風機30之驅動,空氣自吸入口11被吸入至框體10之內部。自吸入口11吸入之空氣於通風路徑12之分支部121分向左右之分支風路122而流動。接著,空氣於分支風路122中自下方朝向上方流動,並自吹出口13被吹出至框體10之外部。
集塵部20配置於通風路徑12之內部。集塵部20具備預濾器21、集塵過濾器22、及除塵部23。預濾器21係自所要通過之空氣捕集塵埃等之過濾器。預濾器21配置於框體10之內部,面向吸入口11而配置。自吸入口11流入之空氣通過預濾器21。
預濾器21具備框211與濾網212。框212係由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丙烯酸-苯乙烯)樹脂等合成樹脂形成,具有縱橫地配置為矩陣狀之矩形之窗。濾網212係由聚丙烯等形成,具有濾眼較由預濾器21捕集之塵埃更細小之格子構造。框211與濾網212係藉由熔接而固定。然而,並非限定於熔接,亦可為使用接著劑之接著,或另行使用固定構件之固定。可廣泛採用能夠將框211與濾網212牢固固定之方法。
於自吸入口11吸入之空氣通過濾網212時,因塵埃較濾網212之格子 大,故無法通過濾網212。自吸入口11吸入之空氣所含之塵埃係於通過濾網212時被捕集。於空氣清淨機A中,預濾器21捕集自吸入口11吸入之空氣所含之塵埃。若由濾網212捕集之塵埃增多,則濾網212之格子會封堵、即產生堵塞,而阻礙空氣之流動。因此,於空氣清淨機A中,藉由除塵部23除去由預濾器21捕集之塵埃(除塵)。
如圖1、圖4所示,除塵部23配置於框體10內部之上部空間。除塵部23具備旋轉刷231、集塵盒232、引導架233、及小齒輪234。除塵部23使預濾器21沿著引導架233移動。附著於預濾器21之塵埃由旋轉刷231除去而被捕集於集塵盒232。
小齒輪234與設置於預濾器21之左右兩側端之齒條(未圖示)嚙合。小齒輪234係藉由未圖示之馬達而旋轉,藉由小齒輪234旋轉,預濾器21於與吸入口11對向之集塵位置P1與退避至除塵部23之退避位置P2之間往復移動。此時,預濾器21由引導架233引導。
集塵盒232係沿引導架233配置,且可相對於框體10裝卸。於框體10之背面,設置用於供取出裝入集塵盒232之開口部14。開口部14設置於吸入口11之上(參照圖2)。
旋轉刷231配置於集塵盒232之內部。旋轉刷231係藉由未圖示之馬達而旋轉。再者,旋轉驅動旋轉刷231之馬達與使小齒輪234旋轉之馬達可為共通之馬達,亦可為不同之馬達。旋轉刷231具備旋轉軸與設置於旋轉軸之外周之刷毛。刷毛係沿軸向立設於旋轉軸之外周。旋轉刷231於預濾器21自集塵位置P1朝退避位置P2移動時,以刷毛前端之移動方向與預濾器21之移動方向為相反方向之方式旋轉。藉此,於預濾器21自集塵位置P1朝退避位置P2移動時,藉由刷毛除去被捕集於預濾器21之表面之塵埃。藉由旋轉 刷231除去之預濾器21之塵埃堆積於集塵盒232。
由除塵部23進行之預濾器21之除塵亦可定期地、例如於上一次除塵後之空氣清淨運轉之累計時間已達到固定時間時進行。又,亦可預先安裝感測器,於預濾器21固定以上髒污時進行。作為偵測預濾器21之髒污,可直接確認預濾器21,亦可檢測通過預濾器21之空氣量而檢測預濾器21之堵塞。再者,於除塵部23動作時,送風機30被停止。
如圖1、圖3所示,集塵過濾器22設置於通風路徑12之分支部121與分支風路122之邊界部分。即,集塵過濾器22以供流入至左右之分支風路122之空氣透過之方式設置於左右兩方。作為集塵過濾器22,例如,可舉出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高效微粒空氣)過濾器,但並非限定於此。集塵過濾器22具有過濾材料221與框材222。過濾材料221係捕集所要通過之空氣之塵埃等異物者。框材222係由樹脂形成,且藉由熱熔而固定有過濾材料221。再者,過濾材料221較佳為被彎折成波紋狀(被褶皺加工)。藉此,可增大過濾材料221之過濾面積。
過濾材料221之間隙較濾網212更細小。即,集塵過濾器22係捕集較由預濾器21捕集之塵埃更微小之異物(例如PM2.5:微小粒子狀物質)之過濾器。集塵過濾器22相對於左右之送風機24各者而設置於空氣之流動方向之上游。於空氣清淨機A中,由預濾器21捕集較大之異物,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預濾器21無法捕集之微小之異物。
於預濾器21與集塵過濾器22之間,亦可設置具備吸附空氣中所含有之氣味成分(粒子)之活性碳等吸附材料之除臭過濾器(未圖示)。藉此,因空氣中之氣味成分被吸附材料吸附而可將空氣除臭。
於通風路徑12,設置有對氣流供給離子之離子產生機15。對於分支風 路122之各者,離子產生器15之電極面向分支風路122之內部。離子產生器15係藉由對電極施加交流波形或脈衝波形之電壓而產生正離子及(或)負離子。
例如,於電極之施加電壓為正電壓之情形時,主要產生包含H+(H2O)m之正離子。為負電壓之情形時,主要產生包含O2 -(H2O)n之負離子。此處,m、n為整數。H+(H2O)m及O2 -(H2O)n凝集於空氣中之浮游菌或臭氧成分之表面而將該等包覆。
此外,如式(1)~(3)所示,藉由碰撞,於微生物等之表面上凝集生成活性種即[‧OH](氫氧基自由基)或H2O2(過氧化氫)而破壞浮游菌等。此處,m'、n'為整數。因此,空氣清淨機A可藉由產生正離子及負離子並將其自吹出口13送出而進行室內之除菌及除臭。
H+(H2O)m+O2 -(H2O)n→‧OH+1/2O2+(m+n)H2O‧‧‧(1)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2‧OH+O2+(m+m’+n+n’)H2O‧‧‧(2)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H2O2+O2+(m+m’+n+n’)H2O‧‧‧(3)
如圖1、圖4所示,空氣清淨機A具備離子流路16與擋板17。離子流路16連接分支風路122與除塵部23。由離子產生機15產生之離子通過離子流路16而被供給至除塵部23。通過離子流路16之離子被吹附至已移動至除塵部23之內部之預濾器21、主要為濾網212。藉由對預濾器21吹附離子而中和預濾器21所蓄積之電荷。
擋板17設置於分支風路122之側壁面,而將分支風路122與離子流路16之連結部分開閉。擋板17係藉由旋轉而開閉,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廣泛採用可使離子流路16與分支風路122連通或分離之開閉機構。
擋板17於由除塵部23進行預濾器21之除塵時打開。藉此,由離子產生機15產生之離子自分支風路122流入至離子流路16,並被吹附至已移動至 除塵部23之預濾器21。
如此,藉由對預濾器21吹附離子,而由離子中和預濾器21及塵埃之靜電。藉此,使塵埃較易自預濾器21分離而可由旋轉刷232除去由預濾器21捕集之大量塵埃。又,因將靜電中和,故可抑制一次分離之塵埃再度附著於預濾器21。再者,自離子流路16流入至除塵部23之離子亦中和旋轉刷231之靜電。藉此,可抑制塵埃附著於旋轉刷231而難以除去。
擋板17係於空氣清淨機A進行集塵運轉時即驅動送風機30時關閉。藉此,於分支風路122中流動之氣流自吹出口13被吹出至框體10之外部。又,可抑制因氣流流入至離子流路16而使積存於集塵盒232內之塵埃因氣流而上揚。藉此,可抑制自吹出口13吹出之空氣被塵埃污染。
再者,於由除塵部23對預濾器21進行除塵時送風機30停止,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驅動送風機30而使空氣自分支風路122流入至離子流路16。此時,送風機30產生之風量為能夠使空氣自擋板流入至離子流路16之程度即可,較佳為較通常運轉時小。又,送風機30亦可僅驅動左或右之任一者,使包含離子之空氣自一離子流路16流入,且自另一離子流路16排出空氣。此時,亦可自送風機30驅動之側之離子產生機15產生離子,使另一者停止。進而,於使單方之送風機30旋轉之情形時,於進行除塵時動作之送風機30可一直相同,亦可切換進行動作之送風機30。
再者,如圖1所示,於空氣清淨機A中,設置有與左右配置之分支風路122之各者連通之離子流路16,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設置與左右其中一條分支風路122連通之離子流路16。於該情形時,較佳為自設置於離子流路16所連通之分支風路122之離子產生機15產生離子。又,亦可面向除塵部23而設置離子產生機15。
如圖5所示,介面部40設置於框體10之上表面。介面部40與控制部50連接,通知空氣清淨機A之動作狀態、設定狀態、及所設置之居室之狀態等資訊,或接收來自使用者之操作輸入。以下,參照圖式對介面部40之詳情進行說明。圖6係設置於框體之上表面之介面部之概略圖。
如圖6所示,介面部40具備接收使用者之操作輸入之操作部401、與通知空氣清淨機A之狀態之通知部402。再者,介面部40之操作部401及通知部402係藉由自配置於背後之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未圖示)出射之光之透過而將位置或資訊告知使用者之所謂之進行發光顯示者。
操作部401具有複數個按鈕41a~41g,根據使用者之操作進行空氣清淨機A之動作設定。於按鈕41a~41g,分別藉由圖形(即圖標)或字符串對使用者顯示建立關連之操作。例如,藉由按壓按鈕41a,於顯示部42a及42b進行當前時刻、合計運轉時間等時刻顯示之切換。又,藉由持續按壓按鈕41a(以下將該動作稱作長按)而進行定時器之設定。進而,藉由長按按鈕41a而使顯示部42a顯示溫度,使顯示部42b顯示濕度。
藉由按鈕41b之操作,利用無線通信網等進行將空氣清淨機A對包含網際網路之網路之連接。又,藉由長按按鈕41b而切換為進行網路連接之設定。藉由按鈕41c之操作,可調整送風機30之風量。藉由按壓按鈕41c而改變送風機30之風量。再者,調整後之風量顯示於下述之顯示部42d。
藉由按鈕41d之操作,進行由除塵部23對預濾器21之除塵。再者,藉由按壓按鈕41d,而基於上述條件將預濾器21之自動除塵切換為自動進行除塵之模式與不進行自動除塵之模式。再者,亦可藉由按鈕41d之操作,由除塵部23強制對預濾器21進行除塵。
藉由按鈕41e之操作,重設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時期之通知。必須更換集塵過濾器22之通知係由顯示部42f通知。關於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時期,將於下文敍述。按鈕41f係告知必須丟棄集塵盒232中積存之塵埃。且,藉由操作按鈕41f,而進行塵埃之丟棄通知之重設。藉由按鈕41g之操作,開始或停止空氣清淨機A之電力供給。按鈕41g為所謂之電源按鈕。
再者,按鈕41a~41f係藉由供來自設置於背面之LED之光透過而浮現圖案、按鈕形狀之發光顯示之按鈕。因此,按鈕41a~41f於空氣清淨機A之電源關斷(OFF)時不進行顯示。另一方面,因按鈕41g為電源按鈕,故無論空氣清淨機A之電源接通或關斷,均必須供使用者視認。因此,對於按鈕41g,於介面部40之下述之表面面板予以顯示。對於按鈕41g,可利用印刷,亦可為形成於表面之凹部。此處設為印刷。再者,按鈕41g較佳以夜光塗料印刷,使其即使周圍較暗亦可視認。
又,於空氣清淨機A中,操作部401之按鈕41a~41d使用於輸入設置有空氣清淨機A之居室、即以空氣清淨機A所要清淨空氣之居室之體積。又,空氣清淨機A係設為輸入居室之地板面積與天花板高度,由地板面積與天花板高度而算出居室之體積。該居室之體積之輸入可由使用者進行,於已知飯店、學校、醫院等設置場所之體積之情形時,亦可於出廠時預先登錄。
例如,於直接輸入數字之情形時,可藉由同時長按按鈕41a與按鈕41d,而轉換為輸入模式。繼而,於顯示部42a及顯示部42b顯示數字,以按鈕41b調高數字,以按鈕41c降低數字,而輸入居室之地板面積及天花板高度。該輸入方法係一例,並非限定於此。亦可根據預先賦予之地板面積及天花板高度而選擇最接近居室之值。
通知部402具有顯示部42a~42f。顯示部42a~42f係顯示空氣清淨機A之當前之狀態、設有空氣清淨機A之空間狀態及由使用者進行之操作等。顯示部32a係具備發光之7個區段之所謂7段顯示部。顯示部42a及42b係藉由切換7個區段之發光/非發光而顯示數字、字母等文字。此處,用於使用定時器時之時間或當前時刻等之顯示(通知)。
再者,如上述般,亦有將顯示部42a及42b分別使用於其他資訊之顯示之情形。例如,於顯示部42a顯示溫度,於顯示部42b顯示濕度。再者,於在顯示部42a、顯示部42b顯示溫度及濕度時,隱去顯示部42a、顯示部42b之間之「:」之顯示,分別於顯示部42a顯示表示溫度之「℃」,於顯示部42b顯示表示濕度之「%」。「:」、「℃」、「%」分別為發光顯示。
顯示部42c係經過預設之時間後設為電源接通之「啟動定時器」與顯示設為電源斷開之「中止定時器」之顯示部。僅於設定「啟動定時器」、「中止定時器」時進行顯示。42d通知送風機30之送風強度。例如,作為送風強度,設定有「自動」、「強」、「中」、「睡眠」、「花粉」及「靜音」,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如下述之42e般,藉由點亮複數個燈(以下設為指示器)之構成,以點亮之指示器之個數顯示風量。
顯示部42e通知空氣清淨機A之周圍之空氣之狀態。作為通知之資訊,設有「氣味」、「灰塵」、「PM2.5」、「空氣指數」之4個項目,但並非限定於此。此外,鄰接於該等文字之顯示,對各個顯示分別設置有4個指示器。該等指示器係點亮或熄滅者,藉由點亮個數通知各項目之狀態。
「氣味」、「灰塵」、「PM2.5」之指示器之點亮係例如濃度越高則點亮數越多。又,「空氣指數」係綜合該等之指數。「空氣指數」之指示器表示點亮數越多,則周圍環境越髒污。此處,雖將通知之資訊「氣味」、 「灰塵」、「PM2.5」、「空氣指數」之文字設為發光式,但亦可為印刷體。又,指示器可全部為相同顏色,亦可為不同顏色。例如,於濃度較低時,以白色、綠色等點亮,於濃度較濃時,將點亮之指示器之顏色設為黃色、紅色。再者,所有指示器之顏色亦可變化。
顯示部42f係當必須進行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時進行顯示。於顯示部42f進行顯示之情形時,藉由更換集塵過濾器22且操作按鈕41e,而消去顯示部42f之顯示。
其次,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A之控制部50及運算部60進行說明。圖7係表示連接於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控制部之機器之方塊圖。
控制部50係總括地控制空氣清淨機A之邏輯電路(包含MPU(Micro Processor Uint:微處理器單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單元)等之電路)。對控制部50連接有離子產生機15、擋板17、除塵部23、送風機30、介面部40、運算部60、及計測部70。又,對控制部50連接有計時部51、記憶部52、及通信部53。
再者,離子產生機15、擋板17、除塵部23及送風機30係藉由來自控制部50之信號而動作者。又,介面部40之操作部401係對控制部50發送信號者,通知部402係基於來自控制部50之信號進行資訊通知。
計測部70計測設置有空氣清淨機A之居室(空間)之空氣之髒污情況。計測部70包含氣味感測器(未圖示)及灰塵感測器(未圖示)。氣味感測器計測設置有空氣清淨機A之居室之空氣中所包含之氣味粒子之濃度。又,灰塵感測器計測空氣中所包含之灰塵(塵埃)之濃度。又,灰塵感測器亦計測空氣中所包含之PM2.5之濃度。由計測部70計測之氣味之粒子、灰塵、PM2.5之濃度被輸送至控制部50。因氣味感測器及灰塵感測器為先前周知者,故 省略詳細之說明。再者,計測部70雖省略圖示但其配置於通風路徑12內。此外,如下述般,控制部50係基於空氣中之氣味粒子、灰塵、PM2.5之濃度而控制送風機30。因此,計測部70配置於較捕集氣味粒子、灰塵、PM2.5之捕集過濾器22之吸入側更靠空氣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
控制部50可變控制(例如變頻控制)送風機30之馬達32之轉數,藉由控制馬達32之轉數進行風量之控制。控制部50係基於氣味粒子、灰塵、PM2.5之濃度而決定自送風機30吹出之風量。又,離子產生機15、擋板17、除塵部23係進行預設之動作之構成,且基於來自控制部50之信號(指示)進行動作。
介面部40具備介面控制器400。介面控制器400與操作部401之按鈕41a~41g及通知部402之顯示部42a~42f之各者連接。介面控制器400取得來自按鈕41a~41g之信號,將其資訊傳送至控制部50。又,介面控制器400基於來自控制部50之信號而控制顯示部42a~42f之顯示/非顯示。
例如,控制部50對介面部40之介面控制器400發送通知「氣味」、「灰塵」、「PM2.5」之濃度之信號。介面控制器400係使顯示部42e之下述之指示器點亮而通知「氣味」、「灰塵」、「PM2.5」之濃度。
計時部51具備測定時間之計數器。計時部51計測自任意時點之經過時間。又,計時部51亦可具備當前之時刻資訊。計時部51於計測經過時間之中途停止時間之計數。又,計時部51可一次進行複數個時間之測定。
記憶部52係記憶被發送至控制部50之資訊、由控制部50處理之資訊、及預先賦予至控制部50之資訊等資訊之記憶體。通信部53連接於網路NW。網路NW係包含構築在家庭等中之小規模網路及網際網路之通信網。空氣清淨機A中,通信部53於與無線通信網(小規模網路)連接後,經由無線 通信網與外部之通信網(網際網路)連接。
因此,通信部53具有可進行無線通信之構成。又,亦可為與配置於空氣清淨機A之附近之機器(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PC等資訊終端)直接通信之構成。於該情形時,通信部53亦可不直接連接於網際網路。又,亦可為並非連接於小規模網路(例如利用行動電話之線路)而直接連接於外部之網路之構成。又,亦可為有線連接於網路NW之構成。進而,於可以獨立於網際網路之網路進行作業之情形時,亦可為不連接於網際網路之構成。
再者,計時部51、記憶部52及通信部53係相對於控制部50而獨立之要素,且設為可由控制部50自由存取之構成。然而,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計時部51、記憶部52及通信部53之至少一者作為電路區塊包含於控制部50之內部之構成。
運算部60具備包含MPU、CPU等之邏輯電路。於空氣清淨機A中,運算部60具有與控制部50相比專用於運算、即可高速處理運算之構成。再者,運算部60亦可與控制部50形成為一體。例如,亦可為於內部具備作為控制區塊之控制部、作為運算處理區塊之運算部之積體電路(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進而,運算部60亦可為於設置於控制部50之邏輯電路上驅動之程式。
關於運算部60之運算處理之詳情,雖於下文敍述,但運算部60進行基於自控制部50取得之資訊之運算處理。此外,進行藉由運算求得之數值與成為基準之值之比較。接著,基於比較結果,根據需要,對控制部50發送比較結果。
於空氣清淨機A中,藉由繼續進行空氣清淨運轉而蓄積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塵埃。且,於集塵過濾器22中,若所捕集之灰塵越多,則越容易 產生濾眼堵塞,而集塵之能力降低。因此,於空氣清淨機A中,若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塵埃量達到固定,則由通知部402(顯示部42f)對使用者進行提示更換過濾器之通知。以下,參照圖式對由空氣清淨機A之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塵埃總量之算出及更換過濾器之通知之程序進行說明。
圖8係表示進行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集塵過濾器之更換通知之程序之流程圖。再者,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A設為根據運轉模式或運轉條件使送風機30停止之構成。
如圖8所示,控制部50確認是否開始送風機30之驅動(步驟S101)。控制部50於開始送風機30之驅動之前待機(於步驟S101中為否(No))。控制部50係若確認送風機30之驅動(於步驟S101中為是(Yes)),則於送風機30驅動後,確認是否已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步驟102)。再者,所謂「另行設定之時間」,可為隨機設定之時間,亦可為固定之時間。
於尚未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之情形時(步驟S102中為否之情形),控制部50確認送風機30是否已停止(步驟S103)。於送風機30並未停止之情形時(於步驟S103中為否之情形時),返回至是否已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之確認(步驟S102)。
於已經過另行設定之情形時(於步驟S102中為是之情形)或送風機30已停止之情形時(於步驟S103中為是之情形),控制部30自計時部51取得自開始送風機30之驅動之經過時間△t(步驟S104)。此處,經過時間△t與「另行設定之時間」相同,為特定期間之總集塵時間。
繼而,控制部50基於送風機30之控制,取得自送風機30之驅動開始通過集塵過濾器22(集塵部)之空氣總量Qn(步驟S105)。再者,通過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n係自送風機30之轉數、驅動時間與集塵過濾器22之壓力損失 算出。然而,並非限定於此。亦可使用風量感測器檢測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量,亦可使用壓力感測器自壓力差算出流量而算出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量。
控制部50係經由網路NW連接於網際網路,而自外部之伺服器取得資訊。空氣清淨機A取得粉塵濃度Cout作為所設置之居室(空間)所在場所之外部空氣之髒污狀態之資訊(步驟S106)。再者,控制部50定期取得居室所在場所之粉塵濃度之資訊,並將最新取得之粉塵濃度記憶於記憶部52。此外,控制部50亦可叫出近期記憶之粉塵濃度Cout。又,亦可為由使用者等手動輸入之構成。
又,空氣清淨機A中,於設置於居室時,取得居室之地板面積S及天花板高度h之資訊,該資訊儲存至記憶部52。控制部50對記憶部52進行存取,叫出居室之地板面積S及天花板高度h(步驟S107)。
控制部50將經過時間△t、自送風機30之驅動開始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n、粉塵濃度Cout、居室之地板面積S及天花板高度h發送至運算部60。然後,運算部60自該等資訊算出自送風機30之驅動開始之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集塵量△m(步驟S108)。
自送風機30之驅動開始之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集塵量△m之運算式係如下所述。
此處,Kv為換氣次數,Ko為自然衰減率,Pp為自室外侵入至居室內 之粉塵之侵入率。Kv、Ko、Pp均於已製造空氣清淨機A之時點作為常數而記憶於記憶部52。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於設定時予以變更。又,亦可由使用者基於使用時之居室之狀態或居室內之空氣之狀態而變更。又,Q係自送風機30之驅動開始至當前時點之平均單位時間之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量。
於記憶部52,儲存有即將開始驅動送風機30之前集塵過濾器22中所累積之總集塵量m。運算部60取得記憶於記憶部52之總集塵量m。再者,自記憶部52之總集塵量m之取得係控制部50將自記憶部52取得之總集塵量m發送至運算部60。但,亦可為運算部60直接自記憶部52取得。運算部60係對當前之總集塵量m加上在步驟S108中算出之自送風機30之驅動開始之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集塵量△m,而更新總集塵量m(步驟S109)。再者,更新後之總集塵量m被記憶於記憶部52。此時,總集塵量m可覆寫,亦可保留歷程。此處,進行覆寫。
集塵過濾器22係若集塵量增加則集塵能力下降。於空氣清淨機A中,於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m變成集塵量之閾值mth時,建議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再者,集塵量之閾值mth係設為集塵過濾器22之集塵能力下降至使用開始時之一半時之總集塵量。集塵量之閾值mth係由進行實驗或模擬等之結果求得。又,亦可根據至今為止更換集塵過濾器22時之總集塵量之平均值進行修正。再者,總集塵量m於已更換集塵過濾器22時重設為「0」。
於空氣清淨機A中,運算部60確認更新後之總集塵量m是否為集塵量之閾值mth以上(步驟S110)。於總集塵量m未達集塵量之閾值mth之情形時(步驟S110中為否之情形時),控制部50確認送風機30是否在驅動中(步驟S111)。
再者,於步驟S110中為否時,亦可自運算部60對控制部50發送無異常之信號。於該情形時,控制部50於接收來自運算部60之無異常之信號後進行送風機30之驅動確認(步驟S111)。又,於步驟S110中為否時,亦可不自運算部60對控制部50動作。於該情形時,控制部50係於對運算部60發送經過時間△t等資料後已經過固定時間之後,在無法獲取來自運算部60之信號時進行送風機30之驅動確認(步驟S111)。再者,該等為一例,可廣泛採用控制部50可確認總集塵量m是否未達集塵量之閾值mth之方法。
於送風機30處於驅動中之情形時(步驟S111中為是之情形時),控制部50返回至設定時間經過之確認(步驟S102),並反覆進行上述動作。又,於送風機30處於停止中之情形時(步驟S111中為否之情形時),控制部50等待送風機30被驅動(返回至步驟S101)。
又,於總集塵量m為集塵量之閾值mth以上之情形時(步驟S110中為否之情形時),運算部60將指示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之通知之通知指示發送至控制部50(步驟S112)。控制部50係若自運算部60接收通知指示,則對介面控制器400發送進行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之顯示之指示。介面控制器400基於指示使顯示部42f動作而進行必須更換集塵過濾器22之通知(步驟S113)。其後,控制部50進行送風機30是否正在驅動之確認(移動至步驟S111)。
如以上般,空氣清淨機A係於每一期間計算集塵過濾器22之塵埃集塵量,而計算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且,於總集塵量超過預設量(閾值)時,利用介面部40之通知部402而通知使用者等必須進行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即集塵部20之狀態。
空氣清淨機A係若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增多而致集塵能力下降, 則由通知部402(之顯示部42f)進行通知。藉此,可將空氣清淨機A之集塵能力始終維持於固定以上,而易於使居室之空氣保持清淨。
又,因空氣清淨機A為藉由運算而算出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之構成,故相較於目視確認集塵過濾器22之集塵量之情形,可減少時間。此外,因為使用通知部402進行通知之構成,故可減少在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之時期使用者對集塵過濾器22進行存取之次數,故可減少使用者接觸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塵埃之機會。又,相較於使用檢測集塵過濾器22之集塵量之檢測器之情形,可將空氣清淨機A之構成簡化。
於上述構成中,空氣清淨機A亦於進行建議更換集塵過濾器22之通知後,驅動送風機30。其原因在於,集塵過濾器22之集塵效率之降低乃逐漸發生之現象,並非於總集塵量超過固定量後立刻無法集塵。又,亦可於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超過固定量時,使送風機30停止。送風機30亦可與建議更換集塵過濾器22之通知同時。又,亦可於進行建議更換集塵過濾器22之通知後,於經過固定時間後或於總集塵量進而增加後進行。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雖設為包含使送風機30停止之動作,但送風機30亦可為變更風量但驅動自身並不停止之構成。於該情形時,省略圖8之確認送風機30之驅動之步驟。又,「自送風機驅動開始經過設定時間」可設為「自空氣清淨機運轉開始或自上一次之運算經過設定時間」。
<第2實施形態>
集塵過濾器22之壓力損失因總集塵量之增加而變大。即,集塵過濾器22因總集塵量之增加,而所通過之空氣量減少,而集塵能力下降。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A中,考慮因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之變化引起之集塵過濾器22之壓力損失之變化而算出總集塵量。再者,本實施形 態之空氣清淨機A與空氣清淨機A於運算上不同但構成相同。因此,省略對空氣清淨機A之構成之詳細說明。
集塵過濾器22係若總集塵量變多則會發生堵塞而導致壓力損失增大。若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變多,則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量變少。必須根據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m之增加而修正壓力損失、即平均單位時間之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量。若將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量之修正係數設為μ,則修正係數μ可由總集塵量m之函數表示。
[數3]μ=f(m)
對數3之公式進行具體說明。集塵過濾器22係根據總集塵量而決定每平均單位時間通過之空氣量。集塵過濾器22係於剛更換時即總集塵量m=0時,空氣通過量最大。繼而,隨著總集塵量m之增加,而空氣通過量減少。例如,作為集塵過濾器22之壽命,設為集塵能力成為新品之一半時。即,若將集塵過濾器22為新品時之空氣通過量設為[1],則即將更換前之集塵過濾器22之通氣通過量為[1/2]。
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記載,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時之總集塵量與集塵量之閾值mth相同。若伴隨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m之增加之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線性減少,則修正係數μ由下式表示。
且,使用該修正係數μ之自送風機30之驅動開始之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集塵量△m可由下式表示。
[數5]
如此,藉由對集塵過濾器22之集塵量之運算進行基於集塵過濾器22之集塵能力之變化(下降)之修正,可掌握集塵過濾器22之更準確之總集塵量。藉此,可抑制集塵過濾器22雖尚具有足夠之集塵能力但仍被更換,或集塵能力雖已低於預定但仍繼續使用。再者,修正係數μ亦存在線性以外地減少之情形。於該情形時,可藉由變更數4之公式而求得修正係數μ。該數4之公式亦可利用網路NW自動修正。
再者,除此以外之特徵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進行說明。圖9係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之方塊圖。圖9所示之空氣清淨機B係除運算部61配置於外部機器即伺服器SV上以外,具有與空氣清淨機A相同之構成。因此,對空氣清淨機B之與空氣清淨機A實質上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相同部分之詳細說明。
如圖9所示,於連接有空氣清淨機B之網路NW,連接有伺服器SV作為外部機器。再者,此處網路NW為網際網路,於伺服器SV,經由網路NW而連接有複數個空氣清淨機B。
伺服器SV具備運算部61。運算部61與空氣清淨機A之運算部60同樣地,基於來自控制部50之資訊,藉由運算求得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塵埃總量即總集塵量。運算部61具有可記憶資訊之構成。
空氣清淨機B所具備之計時部51具備對時間進行計數之時間計數器。時間計數器係於空氣清淨機B之送風機30驅動之期間對時間進行計數。計時部51於送風機30停止時停止計數。且,於已停止計數時保持停止時之計 數數值,於再度開始送風機30之驅動時,自該計數數值再度開始時間之計數。再者,於送風機30未停止之構成之情形時,於空氣清淨機B之電源接通之期間持續時間之計數。於該情形時,具有即便空氣清淨機B之電源關斷仍可保持計數數值之構成。又,計時部51之時間計數器亦可於已更換集塵過濾器22時重設計數數值。又,亦可將已更換集塵過濾器22時之計數數值發送至控制部50,自該計數數值繼續時間計數。
控制部50及運算部61自計時部51取得計數數值(時間),並保持(記憶)該計數數值。此外,控制部50及運算部61可自於某一時點所取得之計數數值與下一次所取得之計數數值,獲得自某一時點至下一次取得計數數值之時點之經過時間。
控制部50利用計時部51取得當前所安裝之集塵過濾器22之總使用時間。又,控制部50使用計時部51與送風機30,取得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之總量,即自集塵過濾器22為新品狀態至當前為止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且,控制部50可將總使用時間與空氣總量發送至運算部61。
運算部61係基於自控制部50發送之資訊而算出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如上述般,控制部50於每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時,檢測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且,將該檢測結果與檢測時之時間之計數數值一同發送至運算部61。運算部61係於每當自控制部50接收資訊時進行運算。
以下,對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之計算方法進行說明。控制部50係於每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時,將時間之計數數值與空氣總量發送至運算部61。例如,若將第s次之時間之計數數值設為ts、將空氣總量設為Qs,則控制部50上一次將空氣總量發送至運算部61時為第s-1次。第s-1次之時間之計數數值為ts-1、空氣總量為Qs-1。時間之計數數值ts-1、空氣總 量Qs-1被記憶於運算部61。
運算部61係根據下式算出第s-1次至第s次之時間△t及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n。
[數6]△t=t s -t s-1
[數7]Q n =Q s -Q s-1
運算部61係經由網路NW取得來自控制部50之時間之計數數值及空氣總量之資料。且,運算部61不對控制部50通知該等資料之取得。因此,控制部50無法確認已發送至運算部61之資料是否已被運算部61接收。因此,控制部50發送第s次之時間之總計數數值ts與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s。藉此,例如,即使於前一次發送之時間之計數數值ts-1及空氣總量Qs-1並未準確地到達至運算部61之情形時,亦可使用上上次之第s-2次與第s次,取得時間△t及於該期間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n。即,藉由如此般事先記憶最後傳來或藉由運算求得之數值,即使資料取得失敗,亦可根據下一次取得之資料而獲取空氣總量。
參照圖式對使用空氣清淨機B通知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時期之程序進行說明。圖10係表示進行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又一例之集塵過濾器之更換通知之程序之流程圖。
圖10所示之流程圖與圖8所示之流程圖存在實質上相同之部分。實質上相同之部分係與圖8實質上相同之動作,故將其說明簡化。如圖10所示,控制部50確認送風機30之驅動是否開始(步驟S201),待機直到送風機30之驅動開始(與步驟S101相同之動作)。控制部50若確認送風機30驅動,則開 始藉由計時部50進行時間之計數(步驟S202)。
控制部50確認自送風機30驅動後是否已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步驟203)。再者,另行設定之時間是指以求出平均後為特定時間之方式隨機設定之時間。例如,以在8分鐘至20分鐘之期間求出平均後為15分鐘之方式隨機決定之時間。藉由如此般將另行設定之時間設為隨機,可抑制自複數個空氣清淨機輸送至運算部61之資料暫時集中。再者,於運算部61具有足夠之處理能力之情形時,另行設定之時間亦可為固定時間。
於未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之情形時(步驟S203中為否之情形時),控制部50確認送風機30是否已停止(步驟S204)。於送風機30未停止之情形時(步驟S204中為否之情形時),返回至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之確認(步驟S203)。於送風機30停止之情形時(步驟S204中為是之情形時),停止藉由計時部51之時間之計數(步驟S205)。
於經過另行設定之時間之情形(步驟S203中為是之情形)或送風機30停止而停止計時部51之時間之計數之後(步驟S205之後),控制部30對計時部51進行確認,並將當前時點之時間之計數數值ts發送至伺服器SV之運算部61(步驟S206)。
控制部50將當前時點之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s發送至運算部61(步驟S207)。控制部50係如上述般,基於送風機30之驅動而取得(算出)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s。
伺服器SV係經由網路NW而連接於網際網路。接著,運算部61自網路網路服務,取得粉塵濃度Cout作為設置有空氣清淨機B之居室之周圍之空氣髒污之資訊(步驟S208)。又,運算部61叫出預先取得之居室之地板面積S及天花板高度h(步驟S209)。
對由運算部61進行之粉塵濃度Cout、居室之地板面積S及天花板高度h之取得進行說明。空氣清淨機B係於設置於居室時進行與網路NW之連接。此處,藉由手動(圖6之按鈕41b之操作)進行。此時,控制部50對配置於網路NW上之伺服器SV進行存取而將居室之位置資訊、地板面積S及天花板高度h傳送至運算部61。運算部61將該等資訊記憶於設置於伺服器SV之未圖示之記憶部。對運算部61發送設置有空氣清淨機B之居室之資訊係於空氣清淨機B之使用開始時自動進行。又,亦可為手動發送之構成。
運算部61本身可自網路NW上之服務取得指定區域之空氣中所含有之粉塵濃度。運算部61係於自控制部50取得時間之計數數值ts及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s之資訊時,自提供粉塵濃度之服務(伺服器),基於居室之位置資訊取得居室周圍之粉塵濃度。
運算部61係於自控制部50取得時間之計數數值ts、及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s時,進行集塵過濾器22之集塵量之運算。於運算部61中,保存有上一次運算時之時間之計數數值、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及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運算部61叫出該等資訊。接著,運算部61係於自上一次之運算時至本次之運算時之期間,算出由集塵過濾器22捕集之集塵量△m(步驟S210)。再者,集塵量△m之運算式係使用上述各式進行。
運算部61使用所算出之集塵量△m更新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m(步驟S211)。運算部61在更新總集塵量m時,亦對時間之計數數值ts及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Qs予以更新。再者,運算部61可覆寫該等值,亦可為將該等值作為歷程保留之構成。此處,運算部61覆寫各資料。於已更換集塵過濾器22時,控制部50將該資訊發送至運算部61。運算部61若取得已更換集塵過濾器22之資訊,則將所記憶之集塵過濾器22之總集塵量m重設 為「0」。此時,亦將上一次之前之通過集塵過濾器22之空氣總量重設為「0」。又,時間之計數數值係於重設計時部51之情形時重設,於未重設計時部51之情形時不重設。
以下,藉由運算部61之是否需要更換集塵過濾器22之確認動作係與上述動作相同。即,運算部60確認更新後之總集塵量m是否為集塵量之閾值mth以上(步驟S212)。於總集塵量m未達集塵量之閾值mth之情形時(步驟S212中為否之情形時),控制部50確認送風機30是否在驅動中(步驟S213)。
於送風機30在驅動中之情形時(步驟S213中為是之情形時),控制部50返回至經過設定時間之確認(步驟S203),並反覆進行上述動作。又,於送風機30處於停止中之情形時(步驟S213中為否之情形時),控制部50待機至送風機30被驅動(返回至步驟S201)。
再者,於總集塵量m為集塵量之閾值mth以上之情形時(步驟S212中為否之情形時),運算部60經由網路NW,將指示集塵過濾器22之更換通知之通知指示發送至控制部50(步驟S214)。控制部50若自運算部60接收通知指示,則基於指示使顯示部42f動作而進行需要更換集塵過濾器22之通知(步驟S215)。其後,控制部50進行送風機30是否正在驅動之確認(移動至步驟S213)。
如此,藉由設為具備設置於網路NW之伺服器SV之運算部61,並由運算部61運算集塵過濾器22之集塵量之構成,可將設置於居室之空氣清淨機B所具備之邏輯電路簡化。藉此,可降低空氣清淨機B之設置於居室之部分之成本。又,可管理複數個空氣清淨機之集塵過濾器之集塵狀態。且,亦可綜合集塵狀態而適當變更(調整)用於運算式之各係數。又,亦可由伺服器SV管理集塵過濾器22以外之狀態,例如送風機30之總驅動時間、消耗電 量等。又,因可統一管理空氣清淨機之配置於居室之部分,故可根據需要(例如根據使用者之要求),對使用者之攜帶終端等通知集塵過濾器之更換、送風機之維護之時間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設置有運算部61之空氣清淨機B之框體10之外部機器,採用設置於網路NW上之伺服器SV,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運算部61設置於家庭安全用伺服器、家庭電子技術管理用控制器等家庭用資訊管理裝置、智慧型手機、平板PC等攜帶終端等。
<第4實施形態>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進行說明。圖11係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之方塊圖。圖11中所示之空氣清淨機C除介面部40c及計測部70c不同以外,具有與空氣清淨機A相同之構成。因此,對空氣清淨機C之與空氣清淨機A實質上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相同部分之詳細說明。
如圖11所示,空氣清淨機C之計測部70c具備CO(一氧化碳)感測器71、CO2(二氧化碳)感測器72、及O3(臭氧)感測器73。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O3感測器73設置於空氣清淨機C之吸入口11之附近,而計測自吸入口11吸入之空氣中所包含之CO、CO2及O3之濃度。再者,計測部70c亦具備計測部70所具備之氣味感測器、灰塵感測器。再者,集塵過濾器22係捕集微小物質者,並非進行CO、CO2及O3等氣體之吸附者。因此,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可位於集塵過濾器22之吸入側,亦可位於噴出側。
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與控制部50連接。由CO感測器71計測之CO之濃度、由CO2感測器72計測之CO2之濃度及由O3感測器 73計測之O3之濃度分別被發送至控制部50。
空氣清淨機C係由如上述之計測部70c測定CO、CO2及O3之濃度。且,空氣清淨機C之介面部40c成為可通知該等氣體之濃度之構成。以下,參照圖式對介面部40c進行說明。圖12係表示圖11所示之空氣清淨機之介面部之圖。圖13係表示圖12所示之介面部所具備之顯示CO之濃度之顯示部之顯示例之圖。
圖12所示之介面部40c具備顯示CO之濃度之顯示部42g、顯示CO2之濃度之顯示部42h及顯示O3濃度之顯示部42i。如圖12、13所示,顯示部42g係具備4個指示器之構成。且,以點亮之指示器之個數通知CO之濃度。再者,指示器係空氣中之CO之濃度越高則點亮之指示器越多。
如圖13所示,控制部50係根據下述之髒污度0~3對CO之濃度進行分類。且,於髒污度為0時,指示器之點亮數為1個。又,髒污度為1時為2個,髒污度為2時為3個,髒污度為3時為4個。如此,藉由以介面部40c之顯示部42g之指示器之點亮數進行通知,使用者可直觀地認識CO之濃度較高或較低。再者,於指示器之旁邊例如進行提示換氣之顯示、提示注意周圍機器之運轉狀態(非完全燃燒等)之顯示、及警告顯示等。
於介面部,顯示CO2之顯示部42h及顯示O3之顯示部42i亦同樣地,分別根據CO2之濃度(髒污度)及O3之濃度(髒污度)而點亮指示器。
如以上般,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C測定如CO、O3般對人體有害之物質之濃度並通知該濃度。藉此,使用者可進行居室之強制換氣或暫時離開居室等,以避免因有毒物質而導致健康受損。又,CO2對人體可造成之傷害較小,但CO2持續增加之原因多為暖氣、炊事等所使用之火焰之氧氣消耗。即,於CO2持續增加之情形時,多數情形下氧氣持續減少,故可藉由通知 CO2之濃度而將居室內之氧氣量下降之情形通知給使用者。
其次,參照圖式對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之詳情進行說明。再者,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雖所檢測之物質不同,但基本構成相同。因此,於以下之說明中,代表該等感測器以使用CO感測器71之計測電路為例進行說明。
圖14係包含CO感測器之計測電路之電路圖。再者,圖14所示之電路係進行CO之測定之測定電路等效電路,與實際之測定電路於詳細部分有不同之情形。CO之測定電路700具備CO感測器71、負荷電阻701、及A/D轉換器702。
本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C中,CO感測器71為半導體感測器。CO感測器71具備測定電阻711、及加熱器712。測定電阻711係電阻值根據CO濃度而變化之半導體元件。
測定電阻711係所測定之CO濃度之精度根據溫度而變化。即,若測定電阻711之溫度較低,則測定之精度較低。因此,CO感測器71中,為抑制由溫度引起之精度下降,而利用加熱器712加熱測定電阻711。
於測定電路700中,測定電阻711係一端與負荷電阻701之一端連接,另一端接地。又,負荷電阻701係於另一端連接有控制部50,對負荷電阻701之另一端施加偏壓電壓Vb。且,測定電路700取得負荷電阻701之兩端子間之電壓(輸出電壓V)。
若設為CO感測器71之測定電阻711之電阻值R1、負荷電阻701之電阻值R2、偏壓電壓Vb、輸出電壓V,則輸出電壓V可由下式表示。
輸出電壓V係由A/D轉換器702數位化並輸入至控制部50。即,測定電路700使用所謂分壓電路,測定與測定電阻711串聯連接之負荷電阻701之兩端子間電壓而作為輸出電壓V,將該電壓數位化並輸出至控制部50。A/D轉換器702將偏壓電壓之電壓值10位元化。即,A/D轉換器702係以0~1023之數字輸出電壓值。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有使用經數位化之值作為輸出電壓V而進行說明之情形。
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亦具有與CO感測器71相同之構成。且,CO2之測定電路及O3之測定電路亦具有與CO之測定電路相同之構成。
控制部50係基於來自A/D轉換器702之輸出值而檢測空氣之CO所致之髒污狀況。此處,對髒污狀況進行說明。CO感測器71之測定電阻711因製造上之原因等,而電阻值R1多存在差異。因偏壓電壓Vb固定,故若負荷電阻702之電阻值R2固定,則因電阻值R1之差異,輸出電壓V亦存在差異。因此,測定電路700係以在特定CO濃度之環境中之輸出電壓V之數位值接近預設之值,此處為以換算為10位元數位而接近512之方式,決定負荷電阻701之電阻值R2。
藉由將輸出電壓V之10位元數位轉換值設為512,於輸出電壓V變動之情形時,無論其增加時或減少時,均可於大致相同之範圍內取得輸出電壓V。
<第5實施形態>
控制部50可藉由記憶負荷電阻701之電阻值R1,取得輸出電壓V而求得測定電阻711之電阻值。如上述般,測定電阻711因製造上之原因等而電阻值存在差異。因此,即使自輸出值求得測定電阻711之電阻值,亦難以評估CO之絕對濃度。因此,控制部50比較於某一基準時所取得之輸出值與當 前之輸出值,根據其比較結果決定髒污度。若將Rs設為測定電阻711之當前之電阻值,將Rb設為基準時間之測定電阻711之電阻值,則可由以下之式求得電阻比Y(%)。
而且,CO感測器71之測定電阻711具有CO濃度越高則電阻值越小之特性。即,於CO之濃度相對於基準時未產生變化之情形時,電阻比Y為100。反之,於CO之濃度增加之情形時,電阻比Y接近0。空氣清淨機C係利用此點,基於電阻比Y之值而分類成4個髒污度。
圖15係表示髒污度與電阻比之關係之表。如圖15所示,於電阻比為69以上時,髒污度為0,於電阻比為50以上且未達69時,髒污度為1,於電阻比為40以上且未達50時,髒污度為2,於電阻比未達40時,髒污度為3。髒污度為0,CO之濃度最低,髒污度為3,CO濃度最高。再者,於使用氣體濃度變高則電阻值增大之測定電阻之情形時,以替換基準時之電阻值Rb與當前之電阻值Rs而得之比率將髒污度進行分類。
藉由根據測定電阻711之基準時之電阻值與當前之電阻值之比而評估CO之濃度(相對評估),即使電阻值存在差異,亦可進行CO之濃度之評估。然而,亦有設置有空氣清淨機C之居室中,基準時之CO濃度較高之情形。因於計算電阻比Y時,以CO之濃度較高之基準時之測定電阻711之電阻值為基準,故存在即使於CO之濃度較高之情形時亦判斷為濃度較低之情形。
因CO係對人體有害之氣體,故若儘管CO之濃度較高但卻顯示為較低,則有導致使用者CO中毒之虞。因此,空氣清淨機C之控制部50係於測定電阻711之當前之電阻值Rs小於預設之電阻值之閾值之情形時,進行設 為髒污度3之控制。藉由進行此種控制,於存在CO之濃度較高之可能性之情形時,可將該狀態通知給使用者,故可令使用者於CO中毒之前,以換氣或退避等應對。再者,作為電阻值之閾值,較佳為使用超過測定電阻711之差異之範圍之電阻值。再者,CO2及O3之測定亦以相同之方法決定髒污度。
又,於進行如上述之測定電阻之相對評估之構成中,測定電阻711之基準時之電阻值(以下,稱作基準電阻值)定期更新。
CO多因烹飪器具或暖氣器具之不完全燃燒而產生。又,CO2主要因人之呼氣而產生。O3與紫外線量有關。CO、CO2及O3均難於短時間內急劇增加或減少。
若在短時間內(例如8分鐘)執行進行未設想此種急劇之變化之氣體檢測時之基準電阻值之更新,則會有在濃度結束變化前更新基準電阻值而導致濃度與髒污度不對應之虞。因此,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C係設為每1小時進行CO感測器71之基準電阻值之更新,每3小時進行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之基準電阻值之更新。藉此,可確實地檢測平緩地變化之CO、CO2及O3之濃度之變化。
又,半導體之氣體感測器具有若附著OH基則難以脫離之特徵。因此,有儘管實際上空氣已較乾淨但測定電阻之電阻值無法恢復原值之情形。若於測定電阻值無法恢復原值之狀態下繼續進行測定,則儘管空氣已較乾淨但介面部40c(顯示部42g、42h、42i)仍繼續通知空氣已受污染。因此,控制部50為準確地進行測定而進行飽和處理,該飽和處理係若顯示部4g、42h、42i之指示器持續相同之點亮狀態,則變更為表示前一個髒污度之點亮狀態。
飽和處理亦存在若短時間內(例如10分鐘)進行,則儘管空氣未變乾淨仍進行髒污度變小之顯示之情形。因此,作為進行濃度變動較緩慢之CO、CO2及O3之飽和之時間(飽和時間),CO設為1小時,CO2及O3設為4小時。藉由如此般設定飽和時間,空氣清淨機C可進行與CO、CO2及O3之濃度相對應之通知。
<第6實施形態>
對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進行說明。空氣清淨機C係使用電阻值因各種氣體之濃度變化而變化之元件(測定電阻)作為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而測定氣體之濃度(氣體所造成之髒污度)。電阻值根據氣體之濃度而變化之元件隨時間經過而變化(經年變化)。即,因時間經過,在相同濃度下所測定時之電阻值產生變化。以下,對測定電阻之因經年變化導致之變化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雖作為代表而列舉CO感測器71為例進行說明,但其他感測器亦可利用相同之構成。
再者,如上所述,輸出電壓V係由A/D轉換器702進行10位元之數位化。因此,於以下之說明中,以0~1023之數字表示而進行說明。此處設為固定之環境下(濃度)R2,輸出為512。再者,輸出512係10位元之中間值,為較大地取得增加及減少之兩者之範圍而設定。然而,於事先知曉減少或增加之情形時,亦可以成為除此以外之數字之方式進行設定。
於數8之式中,若電阻值R1變小則分母變小,故輸出電壓V變大。即,若CO濃度變大則輸出電壓V變大。於使用時間較短之期間,即便於該狀態下使用亦不會特別產生問題。但於CO感測器71之測定電阻711之電阻值R1經年變化之情形時,即使為相同之輸出電壓V時,CO之濃度亦會產生變動。例如,若電阻值R1因經年變化而變小,則以相同之CO濃度進行測定 時之輸出電壓V之值變大。若輸出電壓V之值變大,則CO濃度上升時之可測定範圍縮小,故難以檢測測定電阻711之與CO濃度相對應之電阻值。
因此,為應對因測定電阻711之經年變化引起之電阻值之變化,控制部50具有可變更負荷電阻701之構成。藉由變更負荷電阻701,即使測定電阻711之電阻值R1產生變化,亦可高精度地測定電阻值R1。
例如,於輸出電壓V為900且經過數日時,控制部50判斷其為因測定電阻711之經年變化引起之電阻值R1之減少,而非突發之CO之增加。接著,控制部50進行減小負荷電阻701之電阻值R2之控制。又,反之,於輸出電壓V為100且經過數日時,控制部50判斷其為因測定電阻711之經年變化引起之電阻值R1之增加,而非因換氣等而導致之CO之急速減少。接著,控制部50進行增大負荷電阻701之電阻值R2之控制。
如此,可藉由變更負荷電阻701之電阻值R2而將數位轉換後之輸出電壓V設為與檢測範圍之中央值相近之值(例如512)。藉此,於輸出電壓增加或減少之任一種情形下,均可於較大之範圍內進行檢測。
相較於先前用於空氣清淨機之氣味感測器,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各者對CO、CO2及O3以外之物質之反應並不理想。即,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可分別高精度地測定CO、CO2及O3。但,該等感測器亦會對高濃度乙醇發生反應。
且,CO感測器71及CO2感測器72係若附著高濃度乙醇則朝受污染之方向發生反應,O3感測器73朝變乾淨之方向發生反應。控制部30係利用此點而確認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之反應是否為由高濃度乙醇引起之反應。
以下,對是否為由高濃度乙醇引起之反應之確認方法進行說明。控制 部50根據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之各輸出值,檢測CO、CO2、O3之濃度之短時間(例如1分鐘)之平均值。接著,控制部50將CO、CO2之檢測值(亦可為短時間之平均值)與過去特定時間(例如10分鐘)之短時間之平均值之最低值(乾淨方向之值)進行比較。又,控制部50將O3之檢測值(亦可為短時間之平均值)與過去特定時間(例如10分鐘)之短時間之平均值之最大值(污染方向之值)進行比較。
控制部50係於CO及(或)CO2之檢測值相對於過去特定時間之短時間之平均值之最低值朝污染方向超出規定地變化,且O3之檢測值相對於過去特定時間之短時間之平均值之最大值朝乾淨方向超出規定地變化之情形時(將該條件設為條件1),判斷為檢測出高濃度乙醇。
控制部50於判斷為所檢測出之氣體為高濃度乙醇之情形時,將自不滿足條件1之時間至經過預先設定之時間(例如15分鐘)之CO、CO2及O3之髒污度分別設為髒污度0。再者,於即將檢測高濃度乙醇之前髒污度為2以上之情形時,因通知各氣體之濃度較為重要,故不進行設為髒污度0之修正。作為不進行修正時之條件,並非限定於髒污度2,亦可為髒污度3。接著,將藉由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測定CO、CO2、O3之濃度之時序設定為較長(例如10分鐘),於該設定時間算出平均值。
控制部50藉由於高濃度乙醇檢測時如上述般地修正CO、CO2及O3之髒污度,而即使因高濃度乙醇而產生該檢測,亦可抑制對使用者通知錯誤之資訊。
<變化例>
於上述例中,在藉由CO感測器71檢測CO時、藉由CO2感測器72檢測CO2時及藉由O3感測器73檢測O3時,判斷是否檢測出高濃度乙醇。即,控 制部50係基於CO及(或)CO2之檢測值之變化量為規定以上,且O3之檢測值之變化量為規定以上而判斷檢測中之氣體是否為高濃度乙醇,故其構成較簡單。
另一方面,於以上方法中,因控制部50僅基於檢測結果而判斷是否檢測出高濃度乙醇,故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本身會因高濃度乙醇而產生誤作動。因此,於產生誤作動期間,CO、CO2及O3之檢測精度降低。因此,為消除使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誤作動之高濃度乙醇之影響,亦可具有如下構成。
參照圖式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進行說明。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計測部之周邊之概略圖。圖16所示之空氣清淨機C除具備干擾過濾器25外,具有與第4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C相同之構成。因此,省略各構成構件之說明。
於空氣清淨機C中,計測部70c配置於預濾器21與集塵過濾器22之間。且,於通風路徑12內之預濾器21之下游側,具備以供通過預濾器21之空氣通過之方式配置之干擾過濾器25。
此處,對干擾氣體及干擾過濾器25進行說明。計測部70c所包含之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分別為檢測CO、CO2、O3之感測器。該等感測器具有檢測對象物(氣體)之元件,但該元件為有效檢測對象物者,且有時對於對象物以外之氣體亦發生反應。即,對象物以外之氣體對藉由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檢測CO、CO2及O3造成干擾。因此,將於對象物以外之氣體中與感測器(元件)發生反應之氣體稱為干擾氣體。且,將去除(吸附)空氣中所含有之干擾氣體之過濾器稱作干擾過濾器。再者,作為干擾氣體,可舉出例如乙醇,但並非限定於此。又, 作為干擾過濾器25,可舉出例如活性碳過濾器,但並非限定於此。
於空氣清淨機C中,自吸入口11吸入之空氣通過預濾器21而通過干擾過濾器25。於空氣通過干擾過濾器25時,空氣所含有之干擾氣體被干擾過濾器25吸附。且,通過干擾過濾器25之空氣與計測部70c接觸。此時,於與計測部70c接觸之空氣中,不包含干擾氣體或包含之量極少。因此,可消除或大致消除干擾氣體對藉由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檢測CO、CO2及O3之影響。
如上所述,可藉由將干擾過濾器25配置於計測部70c之空氣流動方向之上游側而消除或大致消除干擾氣體對藉由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檢測CO、CO2及O3之影響。
再者,於本變化例中,已列舉對藉由計測部70c所包含之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檢測CO、CO2及O3造成影響之干擾氣體(乙醇)而進行說明,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存在空氣中含有僅對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之任一者造成影響之干擾氣體之情形。於該情形時,亦可於計測部70c整體之空氣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配置干擾過濾器25。又,亦可分開配置計測部70c所包含之感測器中之受干擾氣體影響之感測器與不受或略微不受影響之感測器,將干擾過濾器配置於受干擾氣體影響之感測器之上游且不受或略微不受影響之感測器之下游。
再者,亦存在計測部70c具備氣味感測器等之情形。氣味感測器具備與氣味粒子發生反應之元件。氣味粒子之大部分被活性碳過濾器吸附。因此,若於空氣之流動方向,在氣味感測器之上游側配置干擾過濾器25,則有無法藉由氣味感測器準確地檢測居室空氣之氣味之情形。於該情形時,亦可將氣味感測器與計測部70c之其他感測器分離,而於空氣之流動方向, 在干擾過濾器25之上游側配置氣味感測器。即,可於計測部中將檢測由干擾過濾器25吸附之物質之感測器與其他感測器分離而於空氣之流動方向配置在干擾過濾器25之上游側。換言之,可將受干擾氣體影響之感測器於空氣之流動方向配置在干擾過濾器25之下游側。
<第7實施形態>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進而另一例進行說明。圖17係表示本發明之空氣清淨機之CO感測器、CO2感測器及O3感測器之驅動狀態之時序圖。本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C除變更CO感測器、CO2感測器及O3感測器之動作之時序以外,具有與第4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C相同之構成。因此,省略各構成構件之說明。
用於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之測定電阻存在動作保證溫度。於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安裝有用以升溫至動作保證溫度之加熱器。
CO感測器71及CO2感測器72之加熱器被進行重複接通與關斷之脈衝控制,於自關斷切換為接通之瞬間,產生電壓下降。若按產生該電壓下降之時序進行CO感測器71之測定電阻之電阻值及CO2感測器72之測定電阻之電阻值之檢測,則由於偏壓電壓不穩定而無法檢測準確之電壓值。再者,由於O3感測器73之加熱器始終為接通之控制,不會引起電壓下降,故省略O3感測器73之加熱器。
圖17表示CO感測器71及CO2感測器72之加熱器之驅動與電阻值之測定之時序。如圖17所示,CO感測器71之加熱器之接通/關斷係以週期Cy1重複。且,於週期Cy1之週期之最後,以與加熱器之接通不重合之時序,對測定電阻之電阻值進行測定。
又,如圖17所示,CO感測器72之加熱器之接通/關斷亦按週期Cy1重複。且,於週期Cy1之週期之最後,以與加熱器之接通不重合之時序,對測定電阻之電阻值進行測定。
且,CO感測器71之加熱器於上升不與CO2感測器72之測定電阻之電阻值之測定時序(於圖17中,接通之期間)重合之時序變成接通。又,CO2感測器72之加熱器於上升不與CO感測器71之測定電阻之電阻值之測定時序(於圖17中,接通之期間)重合之時序變成接通。又,O3感測器73之測定電阻之電阻值之檢測期間亦與CO感測器71之加熱器及CO2感測器之加熱器之上升錯開。
藉由對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進行圖17所示之控制,而於CO感測器71之測定電阻之電阻值之檢測中,不受CO感測器71之加熱器之接通所致之電壓下降及CO2感測器72之接通所致之電壓下降之影響。又,同樣地,於CO2感測器72之測定電阻之電阻值之檢測中,不受CO感測器71之加熱器之接通所致之電壓下降及CO2感測器72之加熱器之接通所致之電壓下降之影響。進而,於O3感測器73之測定電阻之電阻值之檢測中,不受CO感測器71之加熱器之接通所致之電壓下降及CO2感測器72之加熱器之接通所致之電壓下降之影響。藉此,CO感測器71、CO2感測器72及O3感測器73可分別準確地測定CO濃度、CO2濃度及O3濃度。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為CO感測器71與CO2感測器72之動作週期相同而進行說明,但亦可為不同之週期。於為不同週期之情形時,為使加熱器之上升與檢測電阻之電阻值之檢測期間不重合,較佳為一者之週期為另一者之週期之整數倍。
再者,於O3感測器73之加熱器為脈衝控制之情形時,O3感測器之加熱 器亦進行相同之控制。
以上,雖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內容。又,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加以各種改變。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係以2016年1月22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6-010873號為基礎申請案者。

Claims (4)

  1. 一種空氣清淨機,其係由集塵部捕集自吸入口吸入之空氣中所含之塵埃並自吹出口吹出而清淨設置空間之空氣者,且具備:一氧化碳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一氧化碳之濃度;二氧化碳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二氧化碳之濃度;臭氧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臭氧之濃度;及通知部,其分別通知上述一氧化碳之濃度、上述二氧化碳之濃度及上述臭氧之濃度。
  2. 一種空氣清淨機,其係由集塵部捕集自吸入口吸入之空氣中所含之塵埃並自吹出口吹出而清淨設置空間之空氣者,且具備:一氧化碳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一氧化碳之濃度;二氧化碳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二氧化碳之濃度;臭氧檢測部,其檢測所吸入之空氣或吹出之空氣之臭氧之濃度;及控制部;上述一氧化碳檢測部具備第1檢測元件、及加熱第1檢測元件之第1加熱器; 上述二氧化碳檢測部具備第2檢測元件、及加熱第2檢測元件之第2加熱器;上述臭氧檢測部具備第3檢測元件;且上述控制部係使上述第1加熱器接通之時序與上述第2檢測元件之二氧化碳之檢測期間及上述第3檢測元件之臭氧檢測期間錯開,且使上述第2加熱器接通之時序與上述第1檢測元件之一氧化碳之檢測期間及上述第3檢測元件之臭氧檢測期間錯開。
  3. 如請求項1或2之空氣洗淨機,其具備干擾氣體過濾器,該干擾氣體過濾器係吸附對上述一氧化碳檢測部之一氧化碳檢測、上述二氧化碳檢測部之二氧化碳檢測、及上述臭氧檢測部之臭氧檢測之至少一者進行干擾之干擾氣體;且上述干擾氣體過濾器係以供上述所吸入之空氣通過自上述吸入口至上述一氧化碳檢測部、上述二氧化碳檢測部及臭氧檢測部中其檢測受到上述干擾氣體干擾之檢測部之間之方式配置。
  4. 如請求項3之空氣清淨機,其中上述干擾氣體過濾器係活性碳過濾器。
TW107102116A 2016-01-22 2016-08-26 空氣清淨機 TWI679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0873 2016-01-22
JP2016010873 2016-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026A true TW201818026A (zh) 2018-05-16
TWI679383B TWI679383B (zh) 2019-12-11

Family

ID=593625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572A TWI617775B (zh) 2016-01-22 2016-08-26 空氣清淨機
TW107102116A TWI679383B (zh) 2016-01-22 2016-08-26 空氣清淨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572A TWI617775B (zh) 2016-01-22 2016-08-26 空氣清淨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491767B2 (zh)
CN (1) CN108496044A (zh)
PH (1) PH12018500357A1 (zh)
SG (1) SG11201801075SA (zh)
TW (2) TWI617775B (zh)
WO (1) WO20171261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11780A (ko) 2016-05-31 2019-02-07 블루에어 에이비 공기 여과기의 활용된 용량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9662652A (zh) * 2017-10-13 2019-04-23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器人自动计算垃圾量的方法
CN108007839B (zh) * 2017-11-30 2023-10-13 深圳市鼎信科技有限公司 阻尼检测仪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阻尼检测仪
CN113975908B (zh) * 2020-03-23 2023-08-01 艾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纳米纤维膜的空气过滤系统及方法
TWI709718B (zh) * 2020-04-07 2020-11-11 湯秉輝 空氣清淨機系統
CN111551386A (zh) * 2020-05-27 2020-08-1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pm2.5浓度反弹的房间换气次数测量方法
CN113030396A (zh) * 2021-03-26 2021-06-25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机构的空气检测装置
CN115325655B (zh) * 2022-08-19 2024-05-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除菌过程的显示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4334A (ja) * 1985-02-22 1986-08-28 Shimadzu Corp 赤外線ガス分析計
US5564626A (en) * 1995-01-27 1996-10-15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air quality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unit with high capacity filter bypass
JPH1052619A (ja) * 1996-08-12 1998-02-24 Ryowa Kk 家庭用空気清浄機
JP2004125468A (ja) * 2002-09-30 200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検知装置
JP4312144B2 (ja) * 2004-11-12 2009-08-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WO2006099337A2 (en) * 2005-03-10 2006-09-21 Aircuity, Inc. Multipoint air sampling system having common sensors to provide blended air quality parameter inform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building control
US20070144354A1 (en) * 2005-12-22 2007-06-28 Muller P Keith Automated monitoring of the condition of an air filter in an electronics system
CN101165417B (zh) * 2006-10-16 2011-11-23 罗瑞真 智能空气净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23627B (zh) * 2006-10-16 2014-02-19 罗瑞真 智能空气净化的方法及装置
US8907803B2 (en) * 2012-01-09 2014-12-09 Intwine Energy Networked air quality monitoring
US9183723B2 (en) * 2012-01-31 2015-11-10 Cleanalert, Llc Filter clog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JP5720602B2 (ja) * 2012-02-15 2015-05-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ユニット
CN102748809A (zh) * 2012-04-26 2012-10-24 镇江市金舟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化分体式空气处理系统
JP5609934B2 (ja) * 2012-08-09 2014-10-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機
CN104180465B (zh) * 2013-05-23 2017-03-22 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具自洁除尘功能的新风通风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WO2015103593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Wood Robert L Colorimetric indicator responsive to air flow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8500357A1 (en) 2018-08-29
JPWO2017126146A1 (ja) 2018-05-31
TW201727160A (zh) 2017-08-01
WO2017126146A1 (ja) 2017-07-27
SG11201801075SA (en) 2018-03-28
TWI679383B (zh) 2019-12-11
TWI617775B (zh) 2018-03-11
CN108496044A (zh) 2018-09-04
JP6491767B2 (ja) 2019-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9383B (zh) 空氣清淨機
KR102379628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먼지농도 표시방법
CN110036245A (zh) 具有智能传感器和气流的空气净化器
US8974585B2 (en) Fan-and-filter unit
KR101700302B1 (ko) 필터가 장착된 창문형 환풍기
WO2018189924A1 (ja) 空気清浄機
KR101611027B1 (ko) 공기 청정기
JP2002319472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空調機器
JP2018535381A (ja) 空気清浄器及び空気清浄器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KR20200056092A (ko) 공기 청정기 및 공기청정기의 제어방법
KR102266443B1 (ko) 바이러스 검출기능을 갖는 공기청정기
JP2006122644A (ja) 空気清浄機の汚染度感知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800617B2 (ja) 空気清浄機
JP2015232433A (ja) 空気清浄機
JP2005106323A (ja) 換気送風装置
JP7440035B2 (ja) 空気清浄システム
FR3036041B1 (fr) Epurateur d&#39;air dote d&#39;un capteur de pression differentielle et d&#39;un moyen de communication avec un serveur distant.
JPH1052619A (ja) 家庭用空気清浄機
JP4032195B2 (ja) 局所清浄型空気清浄機
JP3772655B2 (ja) 空気清浄器
KR20060035911A (ko) 공기 살균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청정기 및 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JP2016099035A (ja) 空気調節機
JP202007654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7145013A (zh) 一种应用于智慧公厕的自动反馈除臭系统
KR101216394B1 (ko) 공기 청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