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7247A - 耳機 - Google Patents

耳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7247A
TW201817247A TW105133846A TW105133846A TW201817247A TW 201817247 A TW201817247 A TW 201817247A TW 105133846 A TW105133846 A TW 105133846A TW 105133846 A TW105133846 A TW 105133846A TW 201817247 A TW201817247 A TW 2018172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earphone
ear
speaker
sound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3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4883B (zh
Inventor
周宏威
蔡朝宗
黃中一
Original Assignee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3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4883B/zh
Priority to US15/488,526 priority patent/US1017846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817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7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4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48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耳機,包括一殼體、一揚聲器以及一耳塞。殼體具有相連通的一容置空間與一第一出音孔。揚聲器配置於容置空間。耳塞組裝至殼體。耳塞具有一第二出音孔與一傾斜延伸面。傾斜延伸面用以適配進一使用者的耳廓的耳甲腔內且頂住對耳輪。

Description

耳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放音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耳機。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個人電子產品無不朝向輕巧迷你化之趨勢發展,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等,已是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不論是上述何種電子產品,為了讓使用者在不干擾旁人的狀況下聆聽電子產品所提供之聲音資訊,耳機已成為電子產品的必要配件。耳機可提供聆聽者較佳的聲音傳輸,使聆聽者能清楚的聽到及了解聲音內容,不像在空氣中傳輸聲音會造成不清晰的情況,且特別是在使用者移動期間,例如在運動、開車、激烈活動或吵雜的環境下亦不會受到影響。
目前習知的耳機有入耳式耳機以及斜出音耳機兩種,分別如圖1及圖2所示。請參照圖1,入耳式耳機為可置於使用者耳朵的耳甲腔內的耳機,為了將入耳式耳機置於使用者耳朵的耳甲腔內,設置於入耳式耳機的殼體10內的用於發聲的揚聲器12的尺寸必須做得很小。然而,過小尺寸的揚聲器12會使得其發出的聲音在低頻的表現較差。即使藉由軟質材料的耳塞14來增加入耳式耳機的氣密性以改善其低頻的表現,對於耳朵內狹小的耳道而言,殼體10與耳塞14所疊加的厚度會對使用者耳朵產生不小的壓力,使得使用者在配戴入耳式耳機後會有閉塞感而產生不舒服的狀況。另外,如圖2所示,斜出音耳機為位於殼體20內的揚聲器22的出音面S’與出音孔24的中心線L’彼此不平行的耳機,也就是出音孔24相對揚聲器22的出音面S’的正投影P’不落在該出音面S’上。斜出音耳機的揚聲器22的尺寸可設計得較大而使其發出的聲音在低頻的表現較佳。然而,由於出音孔24相對揚聲器22的出音面S’的正投影P’不落在該出音面S’上,因此揚聲器22所發出的高頻音由於波長較短而會在斜出音耳機的內部經過多次反射,使得揚聲器22發出的聲音在高頻的表現較差。
本發明提供一種耳機,可改善其發出的聲音在低頻與高頻的表現並減緩對使用者的耳朵產生的壓迫感。
本發明的耳機包括一殼體、一揚聲器以及一耳塞。殼體具有相連通的一容置空間與一第一出音孔。揚聲器配置於容置空間。耳塞組裝至殼體。耳塞具有一第二出音孔與一傾斜延伸面。傾斜延伸面用以適配進一使用者的耳廓的耳甲腔內且頂住對耳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出音孔與第二出音孔相對揚聲器的一出音面的正投影落在出音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出音孔至出音面的距離大於等於12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傾斜延伸面與出音面的夾角為25度至65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傾斜延伸面與出音面的夾角為45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出音孔與第二出音孔相對揚聲器的出音面的正投影互相重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出音孔位於傾斜延伸面的一側,用以頂住使用者的耳廓的耳道口,且傾斜延伸面遠離第二出音孔的一側用以頂住對耳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包括相連的一主體部與一管狀部。揚聲器配置於主體部內的容置空間且面對管狀部。第一出音孔位於管狀部遠離揚聲器的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管狀部的一中心線垂直於出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耳塞組裝至管狀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耳塞包括相結合的一硬質部與一軟質部。硬質部組裝至殼體。傾斜延伸面與第二出音孔由軟質部構成。
基於上述,本發明藉由將耳塞的傾斜延伸面適配進使用者的耳廓的耳甲腔且頂住對耳輪,使耳塞能用以支撐位於使用者耳朵的耳機,因此殼體的大部分結構及位於殼體內的揚聲器可設置於使用者耳朵的外部。上述設計除了使得耳機具有良好的氣密性以在低頻音有好的表現外,還可避免使使用者的耳朵因閉塞感而產生不舒服的狀況。另外,當本發明的第一出音孔與第二出音孔相對揚聲器的出音面的正投影落在出音面上時,揚聲器透過第一出音孔與第二出音孔發出聲音的方向大致與耳朵的耳道正對,藉此可使得聲音中高頻之損耗減少。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3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耳機與耳朵的相對位置的局部剖視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的耳機100包括一殼體110、一揚聲器120以及一耳塞130。殼體110具有相連通的一容置空間112與一第一出音孔114。揚聲器120配置於容置空間112。耳塞130組裝至殼體110,其中耳塞130具有一第二出音孔132與一傾斜延伸面134,傾斜延伸面134用以適配(fit)進一使用者的耳朵200的耳廓的耳甲腔202內且頂住對耳輪204。選擇性地,第一出音孔114與第二出音孔132相對揚聲器120的一出音面S的正投影P1與P2落在出音面S上。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耳塞130的傾斜延伸面134適配(fit)使用者的耳廓的耳甲腔202且頂住對耳輪204,耳塞130能用以支撐位於使用者耳朵200的耳機100。因此,殼體110的大部分結構及位於殼體110內的揚聲器120可設置於使用者耳朵200的外部。基於此,比起習知技術的設置於使用者耳朵內部的揚聲器,本實施例的揚聲器120由於具有較大的體積而擁有更佳的低頻表現,使得由揚聲器120發出的聲音的品質提升。此外,由於本實施例的殼體110的大部分結構設置於使用者耳朵200的外部,因此可避免使用者耳朵200受壓迫而產生不適感的狀況。並且,由於本實施例的耳塞130具有上述的傾斜延伸面134,因此可增加耳塞130與使用者耳朵200內部的接觸面積,使得耳機100具有良好的氣密性,以防止由揚聲器120發出的聲音洩漏,而且可分散耳機100施加於使用者耳朵200的壓力以提升配戴的舒適感。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耳機100的第一出音孔114與第二出音孔132相對揚聲器120的出音面S的正投影P1與P2落在出音面S上。因此,揚聲器120透過第一出音孔114與第二出音孔132發出聲音的方向大致與耳朵200的耳道206正對,藉此可避免聲音於耳機100及使用者耳朵200的內部的反射次數過多,使得聲音中高頻之損耗減少,且聲音的保真性也較佳。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出音孔132至揚聲器120的出音面S的距離約大於或等於12毫米。藉由此設計可確保殼體110的大部分結構及位於殼體110內的揚聲器120設置於使用者耳朵200的外部,因此可避免使用者耳朵200可能受壓迫而產生不適感的狀況,也可加大揚聲器120的體積。
在本實施例中,耳塞130的傾斜延伸面134與揚聲器120的出音面S的夾角角度θ為25度至65度,例如是45度。當存在上述的夾角角度θ時,耳塞130的傾斜延伸面134可具有與使用者耳朵200內部較大的接觸部分,使得耳機100具有良好的氣密性並提升配戴的舒適度。
在本實施例中,耳機100的第一出音孔114與第二出音孔132相對揚聲器120的出音面S的正投影P1與P2互相重疊,因此,可確保揚聲器120透過第一出音孔114與第二出音孔132發出聲音的方向與耳道206正對,藉此可避免聲音於耳機100及使用者耳朵200的內部中產生過多的反射,使得聲音中高頻之損耗減少,且聲音的保真性也較佳。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出音孔132位於耳塞130的傾斜延伸面134的一側,用以頂住使用者的耳廓的耳道206的開口,且耳塞130的傾斜延伸面134遠離第二出音孔的132一側用以頂住對耳輪204。基於此,由於耳塞130的第二出音孔132位於使用者的耳廓的耳道206的開口,耳塞130並不會深入使用者耳朵200的耳道206內,因此使用者耳朵200的耳道206將不會受壓迫而產生不適感的狀況。另外,藉由耳塞130的傾斜延伸面134的上述設計,可確保耳塞130能用以支撐位於使用者耳朵200的耳機100。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10更包括相連的一主體部116與一管狀部118,揚聲器120配置於主體部116內的容置空間112且面對管狀部118,第一出音孔114位於管狀部118遠離揚聲器120的一側。換言之,揚聲器120配置於管狀部118相對遠離耳朵200內部的一側,而揚聲器120發出的聲音經由管狀部118集中傳遞至耳朵200的內部。管狀部118的一中心線L垂直於出音面S,因此揚聲器120發出的聲音大部分可以直接進入管狀部118而避免耗損。耳塞130組裝至管狀部118,以做為管狀部118與耳道206之間的緩衝元件。在本實施例中,耳塞130包括相結合的一硬質部136與一軟質部138,硬質部136組裝至殼體110而具有較佳的結合強度,傾斜延伸面134與第二出音孔132由軟質部138構成。本實施例的殼體110的主體部116與管狀部118為一體成型,因此殼體110整體的結構簡單且易於組裝。另外,殼體110的材料選用硬度較大的材料,由於殼體110的主體部116及一部分的管狀部118設置於使用者耳朵200的外部,且殼體110的另一部分的管狀部118與使用者耳朵200的中間設置有耳塞130的軟質部138,因此可避免使用者的耳朵200受殼體110壓迫而產生不適感的狀況。此外,由於殼體110的管狀部118的中心線L垂直於出音面S,因此可確保揚聲器120透過第一出音孔114發出聲音的方向大致與耳道206正對。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藉由雙料射出成型的技術將耳塞130的硬質部136與軟質部138一次形成,以使硬質部136與軟質部138緊密結合且不易分離。耳塞130的硬質部136的材料選用硬度較大的材料,因此將耳塞130組裝至殼體110時可緊密卡合以避免鬆脫。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在耳塞上設計傾斜延伸面適配進使用者的耳廓的耳甲腔且頂住對耳輪,使耳塞能用以支撐位於使用者耳朵的耳機,因此殼體的大部分結構及位於殼體內的揚聲器可設置於使用者耳朵的外部。基於此,本發明的揚聲器可設置成具有較大的結構而擁有更佳的低頻表現,使得由揚聲器發出的聲音的品質提升。此外,由於硬質材料的殼體的大部分結構設置於使用者耳朵的外部,且耳塞的第二出音孔僅僅頂住使用者的耳廓的耳道口,使得耳塞並不會深入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內,因此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將不會受壓迫而產生不適感的狀況。並且,由於耳塞具有上述的傾斜延伸面設計,因此,可增加耳塞與使用者耳朵內部的接觸部分,使得耳機具有良好的氣密性,以防止由揚聲器發出的聲音洩漏,並增加配戴的舒適度。另外,當本發明的第一出音孔與第二出音孔相對揚聲器的出音面的正投影落在出音面上時,揚聲器透過第一出音孔與第二出音孔發出聲音的方向大致與耳朵的耳道正對,藉此可避免聲音於耳機及使用者耳朵的內部中產生過多的反射,使得聲音中高頻之損耗減少。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殼體
12、22‧‧‧揚聲器
14、26‧‧‧耳塞
24‧‧‧出音孔
L’‧‧‧中心線
S’‧‧‧出音面
θ’‧‧‧角度
P’‧‧‧正投影
100‧‧‧耳機
110‧‧‧殼體
112‧‧‧容置空間
114‧‧‧第一出音孔
116‧‧‧主體部
118‧‧‧管狀部
120‧‧‧揚聲器
130‧‧‧耳塞
132‧‧‧第二出音孔
134‧‧‧傾斜延伸面
136‧‧‧硬質部
138‧‧‧軟質部
L‧‧‧中心線
S‧‧‧出音面
θ‧‧‧角度
P1、P2‧‧‧正投影
200‧‧‧耳朵
202‧‧‧耳甲腔
204‧‧‧對耳輪
206‧‧‧耳道
圖1是習知的一種耳機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習知的另一種耳機的剖面示意圖。 圖3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耳機與耳朵的相對位置的局部剖視圖。

Claims (11)

  1. 一種耳機,包括: 一殼體,具有相連通的一容置空間與一第一出音孔; 一揚聲器,配置於該容置空間;以及 一耳塞,組裝至該殼體,其中該耳塞具有一第二出音孔與一傾斜延伸面,該傾斜延伸面用以適配進一使用者的耳廓的耳甲腔內且頂住對耳輪。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耳機,該第一出音孔與該第二出音孔相對該揚聲器的一出音面的正投影落在該出音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第二出音孔至該出音面的距離大於等於12毫米。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傾斜延伸面與該出音面的夾角為25度至65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傾斜延伸面與該出音面的夾角為45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第一出音孔與該第二出音孔相對該揚聲器的該出音面的正投影互相重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第二出音孔位於該傾斜延伸面的一側,用以頂住該使用者的耳廓的耳道口,且該傾斜延伸面遠離該第二出音孔的一側用以頂住對耳輪。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殼體包括相連的一主體部與一管狀部,該揚聲器配置於該主體部內的該容置空間且面對該管狀部,該第一出音孔位於該管狀部遠離該揚聲器的一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管狀部的一中心線垂直於該出音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耳塞組裝至該管狀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耳機,其中該耳塞包括相結合的一硬質部與一軟質部,該硬質部組裝至該殼體,該傾斜延伸面與該第二出音孔由該軟質部構成。
TW105133846A 2016-10-20 2016-10-20 耳機 TWI654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3846A TWI654883B (zh) 2016-10-20 2016-10-20 耳機
US15/488,526 US10178460B2 (en) 2016-10-20 2017-04-17 Earpho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3846A TWI654883B (zh) 2016-10-20 2016-10-20 耳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247A true TW201817247A (zh) 2018-05-01
TWI654883B TWI654883B (zh) 2019-03-21

Family

ID=61970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3846A TWI654883B (zh) 2016-10-20 2016-10-20 耳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8460B2 (zh)
TW (1) TWI6548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6208A (zh) * 2018-10-28 2021-06-11 株式会社Mei 耳机
TWI831019B (zh) * 2020-06-16 2024-02-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17569U (zh) * 2017-01-03 2017-09-22 东莞市库珀电子有限公司 耳挂结构及包含该耳挂结构的耳机
US11445293B2 (en) * 2018-11-25 2022-09-13 Move Company Limited Earphones
TWI751906B (zh) * 2021-02-09 2022-01-01 香港商吉承貿易有限公司 耳塞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8431B2 (ja) * 2001-10-31 2006-04-19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挿入型イヤホン
JP4709017B2 (ja) 2006-01-12 2011-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装置
TWM391239U (en) 2010-05-27 2010-10-21 Comaxtech International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earphone
TW201244505A (en) 2011-04-29 2012-11-01 Cotron Corp Earphone
US8873790B2 (en) 2011-07-01 2014-10-28 Apple Inc. Non-occluding earbud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202551283U (zh) 2011-09-01 2012-11-21 蔡先前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耳塞套
US8737665B2 (en) 2012-03-30 2014-05-27 Eastern Technologies Holding Limited Negative pressure earphone
US9269342B2 (en) 2012-05-25 2016-02-23 Bose Corporation In-ear active noise reduction earphone
US9900681B2 (en) * 2015-03-05 2018-02-20 Inca Street Sound, LLC Earbud headphone adapter
CN204887365U (zh) 2015-07-17 2015-12-16 余定进 入耳式耳机的耳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6208A (zh) * 2018-10-28 2021-06-11 株式会社Mei 耳机
CN112956208B (zh) * 2018-10-28 2023-12-12 株式会社慕悟 耳机
TWI831019B (zh) * 2020-06-16 2024-02-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4883B (zh) 2019-03-21
US10178460B2 (en) 2019-01-08
US20180115813A1 (en) 2018-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4883B (zh) 耳機
TWI683580B (zh) 耳機
TWI657701B (zh) 耳機裝置
TWI524783B (zh) 耳機
JP6621166B1 (ja) イヤーピー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ヤホン
JP4879675B2 (ja) 音誘導チューブを有するイヤホン
TW201347563A (zh) 耳機
WO2018123210A1 (ja) 音響出力装置
WO2017149915A1 (ja) 音響出力装置
TW201715896A (zh) 耳塞元件及應用該耳塞元件之耳機裝置
CN113542956B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TWI596952B (zh) 耳道式耳機
US10841700B2 (en) Sound pickup device
EP3200476B1 (en) Headphone
US20060147079A1 (en) Earphone
JP2007134815A (ja) ヘッドホン
CN106658257B (zh) 耳机
JP7320316B1 (ja) オープン型イヤホン
CN218103449U (zh) 耳机头及无线耳机
JP2015039127A (ja) イヤホン
TWI602439B (zh) 耳機
WO2021212359A1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TWM517497U (zh) 喇叭單體與耳機
TWM512866U (zh) 偏軸雙音域耳機
TWM602322U (zh) 具有麥克風架的耳機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