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212359A1 -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212359A1
WO2021212359A1 PCT/CN2020/086095 CN2020086095W WO2021212359A1 WO 2021212359 A1 WO2021212359 A1 WO 2021212359A1 CN 2020086095 W CN2020086095 W CN 2020086095W WO 2021212359 A1 WO2021212359 A1 WO 202121235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ar
earphone
wal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860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宏彬
孙鑫
许世琛
Original Assignee
耳一号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耳一号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耳一号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0/0860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212359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121235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21235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Definitions

  • the proje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ar support 50 and the housing 40 in the longitudinal plane of the housing 40 is U-shaped or C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入耳式耳机及其固持结构。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扬声器于其内的第一容纳腔及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用于将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送到用户耳道的声音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形成用于收容电子元件于其内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为条形,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部位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用于伸入至用户的耳甲艇内以在佩戴时辅助固持所述入耳式耳机的耳撑,所述耳撑包括相对的起始端和末端,所述耳撑的起始端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圆周截面,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圆周截面的一侧并在佩戴时至少部分与用户的耳甲腔接触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圆周截面的另一侧并背向所述耳甲腔的外侧面,所述声音通道从所述内侧面并斜向于内侧面往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声音通道在所述圆周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圆周截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15~20度。

Description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尤其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随身装备,主要用来接收音频播放设备例如电脑、手机、MP3等输出的音频信息,并通过耳机内的扬声器进行声音播放。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人们在追求更好音质的同时,对于耳机的佩戴舒适度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扬声器于其内的第一容纳腔及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用于将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送到用户耳道的声音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形成用于收容电子元件于其内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为条形,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部位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用于伸入至用户的耳甲艇内以在佩戴时辅助固持所述入耳式耳机的耳撑,所述耳撑包括相对的起始端和末端,所述耳撑的起始端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圆周截面,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圆周截面的一侧并在佩戴时与用户的耳甲腔接触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圆周截面的另一侧并背向所述耳甲腔的外侧面,所述声音通道从所述内侧面并斜向于内侧面往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声音通道在所述圆周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圆周截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15~2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组合呈U型或C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为胶囊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起始端与末端之间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皆为弧形,且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曲率,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末端相对所述起始端更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还包括位于所述起始端与所述末端之间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粗细基本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为柱状,所述耳撑的横截面基本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圆周截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等 于1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面设音嘴,所述声音通道形成于所述音嘴内,所述音嘴与所述圆周截面的夹角范围为30~6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沿其厚度方向包括相对的内侧和外侧,沿高度方向包括相对的顶侧和底侧,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壳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最大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本体和套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包括一对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对沿其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一对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顶壁、底壁、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壳体的本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耳撑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以便所述第二壳体的本体能经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外壳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以便暴露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暴露部分设有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防撞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固持结构,用于辅助固持入耳式耳机至用户外耳,包括用于套设于耳机本体的外壳以及从所述外壳延伸的耳撑,所述外壳为条形的中空结构,包括一对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对沿其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一对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顶壁、底壁、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共同围成一用于容纳所述耳机本体的收容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以便所述耳机本体能经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外壳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以便暴露耳机本体的一部分,所述顶壁和底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之间以形成跑道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固持结构在所述外壳的纵向平面内的投影为U形或C形,所述纵向平面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包括顺次延伸的起始端、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及末端,所述起始端靠近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皆为弧形,且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曲率,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末端相对所述起始端更靠近所述外壳的第二端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包括相对的起始端和末端及位于所述起始端和末端之间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粗细基本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其耳撑可用于协助固持所述耳机至用户外耳,增加耳机佩戴的牢固度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入耳式耳机移除耳机固持结构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入耳式耳机于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入耳式耳机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入耳式耳机的音嘴和第二壳体于第一壳体的最大圆周截面上的投影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入耳式耳机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7至图10为图1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撑于不同视角看的平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的入耳式耳机被佩戴于用户耳朵内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固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本申请的入耳式耳机,包括业界所称的入耳式和半入耳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壳体10、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二壳体30及从第二壳体30延伸的耳撑50,耳撑50用于伸入至用户的耳甲艇内以辅助固持所述入耳式耳机至用户外耳。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壳体10内形成用于容纳扬声器12于其内的第一容纳腔14及与第一容纳腔相14连通的用于将所述扬声器12发出的声音传送到用户耳道的声音通道15。所述第一壳体10具有一圆周截面例如最大圆周截面,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位于所述圆周截面的一侧并在佩戴时至少部分与用户的耳甲腔接触的内侧面16和位于所述圆周截面的另一侧并 背向所述耳甲腔的外侧面18,所述声音通道15从所述内侧面16并相对于内侧面16倾斜往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周截面为第一壳体10的最大圆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面16和外侧面18分开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内侧面16设音嘴22,音嘴22用于插入用户外耳道内,音嘴22内形成所述声学通道15,声学通道15与第一容纳腔14相通,以将扬声器12发出的声音传递至用户耳朵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嘴22末端可套接一个由软质材料如硅胶制成的耳塞24,以增加用户佩戴的舒适性。外侧面18包括相对的较大端和较小端,较大端与内侧面16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外侧面18中轴线的横截面,外侧面18呈正圆形状。
第二壳体30连接至第一壳体10的外侧面18的远离内侧面16的较小端。所述第二壳体30内部形成用于收容电子元件32于其内的第二容纳腔34,第二容纳腔34与第一容纳腔14可以互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于第二容纳腔34内的电子元件32可以包括永久磁铁和传感器等,第二壳体30内置磁铁可以使得一对耳机在非使用状态时可以吸附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置于第二壳体30内的传感器,例如可以是霍尔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传感器感测到一对耳机吸附在一起时,可触发耳机暂停或终止音频播放。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传感器感测到一对耳机从吸附状态转换到分离状态时,可触发耳机自动播放音频。可以理解地,传感器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功能也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来设置,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二壳体30为条形例如长条形,沿其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OX方向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壳体3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连接部位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壳体30与所述耳撑50的连接部位靠近所述第二端。第二壳体30沿其厚度方向如图1中的OY方向包括相对的内侧和外侧,沿高度方向如图1中的OZ方向包括相对的顶侧和底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30第一端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30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壳体3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最大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等于第一壳体10的最大直径,例如:第一壳体10的最大直径可以为14mm,第二壳体30的最大长度为17mm,第二壳体30的最大高度为7mm,第二壳体30的最大厚度为14mm,第二壳体30的最大长度大于其最大厚度和最大高度。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3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圆周截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0度小于等于10度。具体地,线OA平行于第二壳体30的长度方向,线OB为线OA在所述圆周截面上的投影线,线OA与线OB之间的夹角为α。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嘴22的中轴线与所述圆周截面的夹角β的范围为 45~65度,优选为60度。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嘴22的中轴线也即声音通道15的中轴线在所述圆周截面的投影线L1与所述第二壳体30长度方向在所述圆周截面上的投影线L2之间的夹角γ的范围为15~20度,优选为17度。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30包括本体36和套设于所述本体36上的外壳40,用于容纳电子元件于其内的第二容纳腔34形成于本体36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30的本体36为胶囊型,所述外壳40的形状与本体36的外形相匹配。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0,所述外壳40为中空结构,包括一对沿其厚度方向如图10中的O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42和第二侧壁43、一对沿其高度方向如图7和图9中的OZ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44和底壁45及一对沿其长度方向如图7中的O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46和第二端壁47,从外壳40的厚度方向看,外壳40的顶壁44、底壁45分别连接于第一端壁46和第二端壁47之间以形成跑道形状。所述第一侧壁42和第二侧壁43、顶壁44和底壁45及第一端壁46和第二端壁47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壳体30的本体36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靠近第一壳体10的第一侧壁42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422以便所述第二壳体30的本体36能经过所述第一开口422进入所述外壳40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开口422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例如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壳体30的本体36在该方向上例如高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以防止所述第二壳体30的本体36脱离所述外壳40的收容空间。远离第一壳体10的第二侧壁43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424以便暴露所述第二壳体30本体36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壳体30的本体36的暴露部分设有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防撞片38(见图1和图6),防撞片38用于保护收容于第二壳体30本体36内部的电子元件32(见图2)。优选地,防撞片38与第二壳体30的外侧基本共面。
所述耳撑50与所述第二壳体30连接,此处所指的连接可以为直接连接或通过第三者形成的间接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50与所述外壳40一体成型,可以由软质材料如硅胶制成。所述耳撑50包括起始端52和与所述起始端52相对的末端54,沿第二壳体30的长度方向,所述末端54相对所述起始端52更靠近所述第二壳体30的第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撑50的起始端52从外壳40的顶壁44与第一端壁46的连接处开始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50还包括连接于起始端52与末端54之间的第一延伸段56和第二延伸段58,第一延伸段56和第二延伸段58皆为弧形且第一延伸段56的曲率大于第二延伸段58的曲率。优选地,起始端52、第一延伸段56、第二延伸段58及末端54之间为光滑连接过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50为柱状,例如圆柱状或近似圆柱状,起始端52、第一延伸段56、第二延伸段58及末端54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基本为圆形,其直径大小基本相等,直径 优选范围为3~6mm,比如3mm。从起始端52至末端54,耳撑50的大小基本一致,在本申请中,大小基本一致即是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小于90%。在一些实施例中,末端54的末端面为圆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50与所述外壳40一体成型成整体单件式结构,耳撑50的起始端52与外壳40之间光滑过渡,共同形成耳机固持结构。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50与外壳40的组合在所述外壳40的纵向平面(也即垂直于外壳40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U形或C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44为向外凸出的弧形,所述第一端壁46和第二端壁47亦为向外凸出的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电子元件的耳机线70(见图1),所述耳机线70穿过第二壳体30进入第二收容腔34(见图2)内。所述外壳40的底壁45与第二端壁47的连接处开设有以供所述耳机线70穿过的通孔48。
请参阅图11,用户佩戴耳机时,耳塞22和第一壳体10的内侧面插入用户的外耳道内,第一壳体10的外侧面可以有部分外露,第二壳体30位于耳甲腔内,第二壳体30的外侧暴露于外耳外侧,第二壳体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分别与耳屏和对耳屏接触,耳撑50可伸入至耳甲艇内,耳撑50受到对耳轮的挤压,朝向第二壳体30变形,耳撑50的末端可伸入至耳轮底部与对耳轮之间受其夹持。因此,耳撑50可辅助固持所述入耳式耳机至用户外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撑50的介于起始端52与末端54之间的延伸段56、58的粗细基本一致也即延伸段56、58的横截面的大小基本一致,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耳撑沿从起始端至末端的方向尺寸急速减小,本申请的耳撑50可增加佩戴时对耳轮对耳撑50的夹持力,从而增加佩戴的稳固性。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固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耳机固持结构跟前述实施例的耳机固持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连接于耳撑50与外壳40之间的连接部5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5连接于外壳40的顶壁44与耳撑50的第一延伸段56之间。连接部55优选为扁平片状,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加耳撑50相对外壳40的变形能力,增加佩戴的舒适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7)

  1. 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扬声器于其内的第一容纳腔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用于将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送到用户耳道的声音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形成用于收容电子元件于其内的第二容纳腔;
    所述第二壳体为条形,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部位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用于伸入至用户的耳甲艇内以在佩戴时辅助固持所述入耳式耳机的耳撑,所述耳撑包括相对的起始端和末端,所述耳撑的起始端靠近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圆周截面,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圆周截面的一侧并在佩戴时至少部分与用户的耳甲腔接触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圆周截面的另一侧并背向所述耳甲腔的外侧面,所述声音通道从所述内侧面并斜向于内侧面往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
    所述声音通道在所述圆周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圆周截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15~20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撑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组合呈U型或C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为胶囊型。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撑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起始端与末端之间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皆为弧形,且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曲率,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末端相对所述起始端更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撑还包括位于所述起始端与所述末端之间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粗细基本一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撑为柱状,定义从所述起始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为所述耳撑的延伸方向,所述耳撑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基本为圆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圆周截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等于10度。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面设音嘴,所述声音通道形成于所述音嘴内,所述音嘴与所述圆周截面的夹角范围为30~60度。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沿其厚度方向包括相对的内侧和外侧,沿高度方向包括相对的顶侧和底侧,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一 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壳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最大直径。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本体和套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包括一对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对沿其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一对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顶壁、底壁、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壳体的本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耳撑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以便所述第二壳体的本体能经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外壳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以便暴露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暴露部分设有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防撞片。
  12. 一种耳机固持结构,用于辅助固持入耳式耳机至用户外耳,包括用于套设于耳机本体的外壳以及从所述外壳延伸的耳撑,所述外壳为条形的中空结构,包括一对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对沿其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一对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顶壁、底壁、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共同围成一用于容纳所述耳机本体的收容空间。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以便所述耳机本体能经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外壳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以便暴露耳机本体的一部分,所述顶壁和底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之间以形成跑道形状。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固持结构在所述外壳的纵向平面内的投影为U形或C形,所述纵向平面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耳机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撑包括顺次延伸的起始端、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及末端,所述起始端靠近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皆为弧形,且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曲率,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末端相对所述起始端更靠近所述外壳的第二端壁。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撑包括相对的起始端和末端及位于所述起始端和末端之间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粗细基本一致。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PCT/CN2020/086095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WO202121235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6095 WO2021212359A1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6095 WO2021212359A1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2359A1 true WO2021212359A1 (zh) 2021-10-28

Family

ID=78270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086095 WO2021212359A1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121235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7659A (en) * 1996-12-09 1999-07-27 Cotron Corporation In-cord detachable ear hanger for earphone
CN205726296U (zh) * 2016-05-25 2016-11-23 肖鸿明 一种耳机
CN205793204U (zh) * 2016-07-19 2016-12-0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
CN206575572U (zh) * 2017-03-23 2017-10-20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套及具有该耳套的耳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7659A (en) * 1996-12-09 1999-07-27 Cotron Corporation In-cord detachable ear hanger for earphone
CN205726296U (zh) * 2016-05-25 2016-11-23 肖鸿明 一种耳机
CN205793204U (zh) * 2016-07-19 2016-12-0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
CN206575572U (zh) * 2017-03-23 2017-10-20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套及具有该耳套的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0384B (zh) 無線耳機
TW201927005A (zh) 具有符合人體工學軟墊之耳機設備
US20090202098A1 (en) Occluding Earbud System and Method
CN211656347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CN113542956B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EP3264791B1 (en) Earphone
WO2017049910A1 (zh) 耳机
WO2006070229A2 (en) Earphone
TWI654883B (zh) 耳機
CN112218199A (zh) 无线耳机以及耳机组件
US20220312100A1 (en) Headphone and ear supporting thereof
US20220369017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CN219780340U (zh) 一种耳夹式耳机结构
CN210431786U (zh) 耳撑及耳机
JP6240725B2 (ja) インイヤーイヤホン
CN113810812A (zh) 一种耳机及其耳撑
WO2021212359A1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EP3509319B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CN211406247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JP2007134815A (ja) ヘッドホン
WO2021121074A1 (zh) 耳机
JP7452948B2 (ja) 音響出力装置
TW202239216A (zh) 具可拆卸式外接式配件的耳機
CN106658257B (zh) 耳机
JPS6342999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9326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9326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