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9824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9824A
TW201809824A TW105126939A TW105126939A TW201809824A TW 201809824 A TW201809824 A TW 201809824A TW 105126939 A TW105126939 A TW 105126939A TW 105126939 A TW105126939 A TW 105126939A TW 201809824 A TW201809824 A TW 2018098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ver plate
display device
cover
polariz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6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8571B (zh
Inventor
簡智偉
吳志剛
陳羣元
蔡卲瑜
薛芷苓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6107899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44121B/zh
Priority to US15/404,709 priority patent/US2017020565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8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857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9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9824A/zh
Priority to US16/430,779 priority patent/US10613366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Front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第一基板、第一偏光板與蓋板。第一偏光板位於第一基板上,用以供穿過第一基板的光線通過而出光。蓋板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上,且蓋板往遠離第一偏光板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蓋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與第一偏光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共平面或非共面。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案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有關其邊框的發展已越來越多元。在過去,有關顯示裝置外觀的發展主要朝向窄邊框設計,各家製造商均致力於減少覆蓋在顯示面(即朝向觀賞者的表面)四周的飾板面積。
近年來,顯示裝置製造商進一步希望以無邊框設計來實現顯示裝置全平面。顯示裝置具有相對的左右兩側、及相對的上下兩側,其中上側與下側又可分別稱為天側與地側。由於顯示裝置的左右兩側及天側可利用閘極驅動電路基板技術(Gate On Array;GOA)製作,因此能在左右兩側及天側灌注黑色膠體取代飾板。然而,地側因有覆晶軟板(Chip On Film;COF)延伸而出,因此仍需以飾板遮蔽,故此結構的設計乃是產品設計的重點。
此外,若以黑色膠體灌注在顯示裝置的地側,則覆晶軟板被黑色膠體包覆。如此一來,不僅會造成覆晶軟板的良率下降,且其重工性恐不佳。
本發明之一技術態樣為一種顯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顯示裝置包含第一基板、第一偏光板與蓋板。第一偏光板位於第一基板上,用以供穿過第一基板的光線通過而出光。蓋板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上,且蓋板往遠離第一偏光板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蓋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與第一偏光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共平面。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一黏膠層。第一黏膠層位於蓋板與第一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黏膠層與蓋板的厚度之和與第一偏光板的厚度相同。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蓋板在第一基板上之寬度占蓋板總寬度的20%至50%。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二基板與軟性電路板。第二基板位於第一基板背對第一偏光板與蓋板的一側,且第二基板的一部分凸出於第一基板。軟性電路板固定於第二基板之該部分且往遠離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軟性電路板由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遮蔽。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支撐件。支撐件位於第二基板的該部分與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一框體。第一框體承載第二基板,且第一框體由凸出第一基板 的蓋板遮蔽。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緩衝件。緩衝件位於第一框體、第二基板之該部分與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框體具有一側壁,且軟性電路板穿過側壁。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二黏膠層。第二黏膠層位於第一框體之側壁與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二框體。穿過側壁的軟性電路板位於第二框體、蓋板與第一框體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框體由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遮蔽。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三黏膠層。第三黏膠層位於第二框體與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支撐件。支撐件位於蓋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緩衝件。緩衝件位於蓋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二偏光板。第二偏光板位於第二基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蓋板的挺性大於第一偏光板的挺性。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蓋板的楊氏係數介 於2GPa至220GPa。
在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偏光板位於第一基板上,且蓋板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上,因此蓋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與第一偏光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可設計為共平面。這樣的共平面結構可取代習知位於顯示裝置地側的飾板,達到顯示裝置地側無邊框的視覺效果,能有效提升視覺上的美感與觸覺上的感受,也有利於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此外,由於蓋板往遠離第一偏光板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因此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可用來遮蔽其下方的電子元件(例如軟性電路板),不需以黑色膠體灌注在習知顯示裝置的地側來遮蔽並包覆電子元件,因此對於蓋板下方電子元件的良率與重工性均能有效提升。
另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顯示裝置包含第一基板、第一偏光板與蓋板。第一偏光板位於第一基板上,用以供穿過第一基板的光線通過而出光。蓋板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上,且蓋板往遠離第一偏光板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蓋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與第一偏光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具有一高度差(非共面),且蓋板與第一偏光板間具有間距。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高度差-0.1mm~0.35mm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高度差0.02mm~0.29mm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 一黏膠層。第一黏膠層位於蓋板與第一基板之間,更進一步還可延伸至蓋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黏膠層與蓋板的厚度之和大於第一偏光板的厚度。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蓋板在第一基板上之寬度占蓋板總寬度的20%至65%。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蓋板在第一基板上之寬度占蓋板總寬度的34%至58%。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二基板與軟性電路板。第二基板位於第一基板背對第一偏光板與蓋板的一側,且第二基板的一部分凸出於第一基板。軟性電路板固定於第二基板之該部分且往遠離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軟性電路板由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遮蔽。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支撐件。支撐件位於第二基板與凸出於第一基板的蓋板之間。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四黏膠層,係部分覆蓋於軟性電路板上,而第一黏膠層自該蓋板與第一基板之間延伸至蓋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並覆蓋第四黏膠層與軟性電路板。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遮光部,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且接近第一基板邊緣,此外遮光部投向第一偏光板的垂直投影面積覆蓋蓋板與第一偏光板間之間距,且蓋板背對該第一基板的一側與該第一偏光板背對該第一基板的一側的高度差,亦被該遮光部投向該第一 偏光板的垂直投影面積所覆蓋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顯示裝置更包含第二偏光板。第二偏光板位於第二基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蓋板的挺性大於第一偏光板的挺性。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上述蓋板的楊氏係數介於0.5GPa至500GPa。
在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偏光板位於第一基板上,且蓋板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上,因此蓋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與第一偏光板背對第一基板的一側具有高度差。這樣的設計結構可取代習知位於顯示裝置地側的飾板,仍可達到顯示裝置地側無邊框的視覺效果,有效提升視覺上的美感,也有利於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此外,由於蓋板往遠離第一偏光板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因此凸出第一基板的蓋板可用來遮蔽其下方的電子元件(例如軟性電路板),不需以黑色膠體灌注在習知顯示裝置的地側來遮蔽並包覆電子元件,因此對於蓋板下方電子元件的良率與重工性均能有效提升。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g、100h、100i、100j‧‧‧顯示裝置
102‧‧‧顯示區
104‧‧‧地側
110a‧‧‧第一基板
110b‧‧‧第二基板
120a‧‧‧第一偏光板
120b‧‧‧第二偏光板
122‧‧‧一側
130、130a、130b‧‧‧蓋板
132‧‧‧一側
140a‧‧‧第一黏膠層
140b‧‧‧第二黏膠層
140c‧‧‧第三黏膠層
140d‧‧‧第四黏膠層
150‧‧‧液晶層
160‧‧‧軟性電路板
170、170a‧‧‧支撐件
180a‧‧‧第一框體
180b‧‧‧第二框體
182‧‧‧側壁
184‧‧‧黏膠
190、190a‧‧‧緩衝件
2-2‧‧‧線段
a-a‧‧‧線段
h‧‧‧高度差
g‧‧‧間距
d‧‧‧間隙
H‧‧‧厚度
Ha‧‧‧厚度之和
L‧‧‧光線
BM‧‧‧遮光部
W1、W2、W3‧‧‧寬度
Wa、Wb、Wc‧‧‧總寬度
第1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顯示裝置沿線段2-2的剖面圖。
第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 圖。
第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5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6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7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8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9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無間距實施例)。
第9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有間距實施例)。
第10A圖繪示第9A圖之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圖。
第10B圖繪示第9B圖之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圖。
第11A圖繪示第10A圖之顯示裝置沿線段a-a的剖面圖。
第11B圖繪示第10B圖之顯示裝置沿線段b-b的剖面圖。
第12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1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1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 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例如在各剖面圖中為清楚示意,部分元件將省略剖面線繪示。
第1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的局部正視圖。如圖所示,顯示裝置100具有顯示區102,亦可稱為主動區(Active Area;AA),為觀賞者能觀看到影像的範圍。一般而言,顯示裝置100具有相對的左右兩側、及相對的天側(上側)與地側104(下側)。在以下敘述中,將以靠近顯示裝置100地側104的剖面結構作說明,但在實際應用上,本案的設計並不以地側104為限,合先敘明。
第2圖繪示第1圖之顯示裝置100沿線段2-2的剖面圖。同時參閱第1圖與第2圖,顯示裝置100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其中,第一偏光板120a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可供向外穿過第一基板110a的光線L通過而出光。蓋板130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且蓋板130往遠離第一偏光板120a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110a。此外,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 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共平面,也就是蓋板130外側與第一偏光板120a外側共平面。換句話說,蓋板130與第一偏光板120a是在顯示裝置100的顯示側共平面,也就是在顯示裝置100朝向觀賞者的表面共平面。
由於第一偏光板120a與部分的蓋板130均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因此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可設計為共平面。這樣的共平面結構可取代習知顯示裝置直接蓋在上偏光板邊緣的飾板,達到顯示裝置100地側104無邊框的視覺效果,能有效提升視覺上的美感與觸覺上的感受,也有利於顯示裝置100的薄型化。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10a可以為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CF)。顯示裝置100還包含第二基板110b、第二偏光板120b與液晶層150。第二基板110b可以為薄膜電晶體陣列(TFT Array)基板。液晶層150位於第一基板110a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第二基板110b位於第一基板110a背對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的一側,也就是位在第一基板110a下方。第二偏光板120b位於第二基板110b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由下往上堆疊的第二偏光板120b、第二基板110b、液晶層150、第一基板110a與第一偏光板120a可設置在直下式或側光式背光模組(圖中未示)上方。
此外,第二基板110b的一部分凸出於第一基板110a。顯示裝置100還可包含軟性電路板160。軟性電路板160的表面可設有晶片,而成為薄膜覆晶封裝(Chip on Film; COF)。軟性電路板160固定於第二基板110b凸出第一基板110a之部分,且軟性電路板160往遠離第一基板110a的方向延伸。由於蓋板130往遠離第一偏光板120a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110a,因此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可用來遮蔽其下方的軟性電路板160或其他電子元件,不需以黑色膠體灌注在習知顯示裝置的地側來遮蔽並包覆電子元件,因此對於蓋板130下方軟性電路板160或其他電子元件的良率與重工性均能有效提升。
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1可占蓋板130總寬度Wa的20%至50%,設計者可依設計上的需求決定寬度W1與總寬度Wa的比例關係。舉例來說,當蓋板130的挺性較大時,因不易於懸空處凹陷,因此可考慮將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1縮減,以得到較大範圍的顯示區102與較佳的視覺感受。當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1較小時,可使用較大的第一偏光板120a以緊鄰蓋板130,避免產生明顯的間隙。
蓋板130的楊氏係數可介於2GPa至220GPa,其挺性可設計為大於或等於第一偏光板120a的挺性,以提升顯示裝置100邊緣的強度,當蓋板130挺性的設計值等於第一偏光板120a的挺性時,蓋板130可使用與第一偏光板120a相同的材料,以得到最佳的視覺感受。蓋板130可以為不透光的板材,可以為金屬的鋁板、不銹鋼板(SUS)、馬口鐵板、彩鋼板、鍍鋁鋅鋼板(SGLC)或鍍鋅鋼板(SECC),也可以為非金屬的PC、PMMA、ABS、PP、PET、PS、TAC等板材,或是以上 各材料的疊層結構,但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此外,蓋板130的表面處理可以為烤漆、陽極、電著、電鍍等外觀處理,以提升顯示裝置100邊緣的美感。
顯示裝置100還可包含支撐件170。支撐件170位於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件170是位在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與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第二基板110b之間,可用來支撐蓋板130,以避免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外的部分受外力壓迫時而凹陷。支撐件170可以為絕緣材(例如Mylar),以避免與軟性電路板160導通而造成短路。
此外,顯示裝置100還可包含第一黏膠層140a。第一黏膠層140a位於蓋板130與第一基板110a之間。也就是說,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的部分是透過第一黏膠層140a固定。由於蓋板130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的一側122共平面,因此第一黏膠層140a與蓋板130的厚度之和Ha與第一偏光板120a的厚度H相同。第一黏膠層140a可以為水膠或片膠,其黏著力大於10kg/cm2。當第一黏膠層140a為水膠時,可以為紫外光(UV)固化膠、熱熔膠、矽膠、吸溼固化膠(PUR)或AB膠,其黏度可介於200CPs至350000CPs;當第一黏膠層140a為片膠時,可以為雙面膠帶、超強黏性雙面膠帶(VHB)或導熱膠帶,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應瞭解到,已敘述過的元件材料與元件連接關係將不再重複贅述,合先敘明。在以下敘述中,將說明其他型式的顯示裝置。
第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a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a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a。蓋板13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共平面。與第2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蓋板130a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2占蓋板130a總寬度Wb的比例(例如50%)大於第2圖之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1占蓋板130總寬度Wa的比例(例如20%)。由於蓋板130a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2增加,因此可採用較小的第一偏光板120a。
第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b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b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共平面。與第2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顯示裝置100b還包含第一框體180a與第二框體180b。其中,第一框體180a可用來承載第二基板110b,例如以黏膠184將第二基板110b固定於第一框體180a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框體180a與軟性電路板160均由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遮蔽。
此外,第一框體180a具有側壁182,且軟性電路板160穿過側壁18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框體180b是圍繞在顯示裝置100b的側面。穿過側壁182的軟性電路板160位於第二框體180b、蓋板130與第一框體180a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框體180a的側壁182可取代第2圖、第3圖的支撐件170。雖然第一框體180a的側壁182未抵接蓋板130,但當外力 壓迫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時,蓋板130的懸空部分便會往下移動而抵接第一框體180a的側壁182。也就是說,第一框體180a的側壁182仍具有支撐蓋板130的功能,可避免蓋板130過度凹陷而損壞。當外力移除後,蓋板130可靠本身的彈性復位而回到第一框體180a的側壁182上方。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框體180a的材質可以為塑膠,第二框體180b的材質可以為金屬(例如鋁),但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第5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c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c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共平面。與第4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顯示裝置100c還包含緩衝件190與第二黏膠層140b。緩衝件190位於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緩衝件190位於第一框體180a、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第二基板110b與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之間。此外,第二黏膠層140b位於第一框體180a之側壁182與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之間。
透過緩衝件190與第二黏膠層140b的設置,可減少蓋板130的懸空處,使得蓋板130由第一基板110a、緩衝件190與第一框體180a之側壁182共同支撐。當外力壓迫蓋板130時,蓋板130不易凹陷而損壞。此外,由於蓋板130的兩邊緣分別以第一黏膠層140a與第二黏膠層140b固定在第一基板110a與第一框體180a的側壁182上,因此可提升蓋板130的穩 固性。
在本實施方式中,緩衝件190的材質可以為泡棉(Sponge),但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第6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d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d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共平面。與第5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顯示裝置100c不具有緩衝件190。這樣的設計,當蓋板130的懸空處遭外力壓迫時,雖然蓋板130的中央區域可能會暫時凹陷,但因蓋板130的兩邊緣分別以第一黏膠層140a與第二黏膠層140b固定在第一基板110a與第一框體180a的側壁182上,因此當外力移除後,蓋板130的中央區域應可受本身彈性復位,仍不易損壞。
第7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e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e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b。蓋板130b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共平面。與第4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二框體180b由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b遮蔽,且顯示裝置100e還包含第三黏膠層140c。第三黏膠層140c位於第二框體180b與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b之間。也就是說,蓋板130b除了延伸到第一框體180a的側壁182上方,還延伸到第二框體180b的上方,並由第三黏膠層140c固定在第二框體180b上。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二框體180b由蓋板130b 遮蔽,因此不會產生如第4圖的間隙d,可進一步提升顯示裝置100e之顯示側的視覺感受。
第8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f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f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共平面。與第2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顯示裝置100f的支撐件170a除了一部分位於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外,另一部分還延伸到第一基板110a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因此,支撐件170a可具有L形的剖面形狀。
此外,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緩衝件190a可取代支撐件170a。此實施方式與第5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顯示裝置100f的緩衝件190a除了一部分位於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外,另一部分還延伸到第一基板110a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因此,緩衝件190a也可具有L形的剖面形狀。
第9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G的局部立體示意圖(無間距實施例),第10A圖係繪示第9A圖之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圖。如圖所示,顯示裝置100G具有顯示區102,亦可稱為主動區(Active Area;AA),為觀賞者能觀看到影像的範圍。一般而言,顯示裝置100G具有相對的左右兩側、及相對的天側(上側)與地側104(下側)。在以下敘述中,將以靠近顯示裝置100G地側104的剖面結構作說明,但在實際應用上,本案的設計並不以地側104為限,合先敘明。
第11A圖繪示第10A圖之顯示裝置100G沿線段a-a的剖面圖。同時參閱第9A圖、第10A圖與第11A圖,顯示裝置100G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其中,第一偏光板120a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可供向外穿過第一基板110a的光線L通過而出光。蓋板130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且蓋板130往遠離第一偏光板120a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110a。此外,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00a的一側122具有一高度差h,也就是蓋板130外側與第一偏光板120a外側非共面。換句話說,蓋板130與第一偏光板120a是在顯示裝置100的顯示側具有不同高度,即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高於或低於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00a的一側122,在本圖示所舉出的實施方式中為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高於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00a的一側122,也就是蓋板130與第一基板110a在顯示裝置100g朝向觀賞者的表面不共平面。
由於第一偏光板120a與部分的蓋板130均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且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具有高度差h,而蓋板130與第一偏光板120a間沒有間距的結構設計,使得顯示裝置100G中,藉由直接連接在第一偏光板120a(上偏光板)邊緣的蓋板130(飾板)的無縫設計,可達到顯示裝置100g地側104無邊框的視覺效果,能有效提升視覺上的美感,也有利於顯示裝置100g的薄型化。
然而於實際製程中,因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製程精度或材料公差,在二種材料組合時,接觸邊緣即會形成間隙,故在蓋板130與第一偏光板120a間會具有間隙,以下便以具有間隙為例進行說明。
第9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g的局部立體示意圖(有間距實施例),第10B圖係繪示第9B圖之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圖。如圖所示,顯示裝置100g具有顯示區102,亦可稱為主動區(Active Area;AA),為觀賞者能觀看到影像的範圍。一般而言,顯示裝置100g具有相對的左右兩側、及相對的天側(上側)與地側104(下側)。在以下敘述中,將以靠近顯示裝置100g地側104的剖面結構作說明,但在實際應用上,本案的設計並不以地側104為限,合先敘明。
第11B圖繪示第10B圖之顯示裝置100g沿線段b-b的剖面圖。同時參閱第9B圖、第10B圖與第11B圖,顯示裝置100g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其中,第一偏光板120a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可供向外穿過第一基板110a的光線L通過而出光。蓋板130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且蓋板130往遠離第一偏光板120a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110a。此外,蓋板130與第一偏光板120a間具有間距g,且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00a的一側122具有一高度差h,也就是蓋板130外側與第一偏光板120a外側非共面。換句話說,蓋板130與第一偏光板120a是在顯示裝置100的顯示側具有不同高度,即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高於或低於 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00a的一側122,在本圖示所舉出的實施方式中為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高於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00a的一側122,也就是蓋板130與第一基板110a在顯示裝置100g朝向觀賞者的表面不共平面。
由於第一偏光板120a與部分的蓋板130均位於第一基板110a上,可使顯示裝置100g中,藉由直接鄰設在第一偏光板120a(上偏光板)邊緣的蓋板130(飾板),達到顯示裝置100g地側104無邊框的視覺效果,能有效提升視覺上的美感,也有利於顯示裝置100g的薄型化,且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具有高度差h,以及蓋板130與第一偏光板120a間具有材料接合產生的間距g(圖示中的間距係為示意,於實際生產製造中仍以最小間距為製造導向,最佳狀態為緊鄰),也不會影響顯示裝置100g無邊框的視覺效果,能保持視覺上的美感,也可維持顯示裝置100g的薄型化設計。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10a可以為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CF)。顯示裝置100g還包含第二基板110b、第二偏光板120b與液晶層150。第二基板110b可以為薄膜電晶體陣列(TFT Array)基板。液晶層150位於第一基板110a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第二基板110b位於第一基板110a背對第一偏光板120a與蓋板130的一側,也就是位在第一基板110a下方,且第二基板110b的一部分凸出於第一基板110a。第二偏光板120b位於第二基板110b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由下 往上堆疊的第二偏光板120b、第二基板110b、液晶層150、第一基板110a與第一偏光板120a可設置在直下式或側光式背光模組(圖中未示)上方。
顯示裝置100g還可包含第一黏膠層140a。第一黏膠層140a位於蓋板130與第一基板110a之間。也就是說,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的部分是透過第一黏膠層140a固定。由於第一黏膠層140a與蓋板130可以選擇不同材料搭配組合,因此,本實施方式中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00a的一側122具有高度差h,其高度差範圍在-0.1mm~0.35mm之間(特定材料時,例如第一偏光板較厚、蓋板較薄的情形下,以第一偏光板120a的一側122為基準時,高度差為負值),較佳的高度差範圍在0.02mm~0.29mm之間,如下列表1。
總結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黏膠層140a與蓋板130的厚度之和Hc大於第一偏光板120a的厚度H。第一黏膠層140a可以為水膠或片膠,其黏著力大於10kg/cm2。當第一黏膠層140a為水膠時,可以為紫外光(UV)固化膠、熱熔膠、矽膠、吸溼固化膠(PUR)或AB膠,其黏度可介於200CPs至350000CPs;當第一黏膠層140a為片膠時,可以為雙面膠帶、 超強黏性雙面膠帶(VHB)或導熱膠帶,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此外,顯示裝置100g還可包含軟性電路板160以及遮光部(BM),其中遮光部BM位於顯示面板的顯示區102外側,更進一步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地側104的遮光部BM係位於第一基板110a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且接近第一基板110a邊緣,此外,遮光部BM向第一偏光板120a的垂直投影面積覆蓋蓋板130與第一偏光板120a間之間距g,相同的於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的高度差h結構,亦被遮光部BM向第一偏光板120a的垂直投影面積所覆蓋。而軟性電路板160的表面可設有晶片,而成為薄膜覆晶封裝(Chip on Film;COF)。軟性電路板160固定於第二基板110b凸出第一基板110a之部分,且軟性電路板160往遠離第一基板110a的方向延伸。由於蓋板130往遠離第一偏光板120a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第一基板110a,因此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可用來遮蔽其下方的軟性電路板160或其他電子元件,不需以黑色膠體灌注在習知顯示裝置的地側來遮蔽並包覆電子元件,因此對於蓋板130下方軟性電路板160或其他電子元件的良率與重工性均能有效提升。
另,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3可占蓋板130總寬度Wc的20%至65%,設計者可依設計上的需求決定寬度W3與總寬度Wc的比例關係,在本發明的研發過程中經過實驗證明,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3係占蓋板130總寬度Wc的34%至58%(W3在本圖示中僅為示例),配合各種規格的使用例列表如下,請參閱表2,在下列表2的各使用例 中,因技術的演進及窄邊框設計值的要求,蓋板的寬度值在配合顯示面板中地側104的遮光部(BM)的設計寬度值使用時也有不同,故表2係依據區分顯示面板中地側104的遮光膠部(BM)的設計寬度值作為各使用例所要求的窄邊框設計值,因此,由表2在不同遮光部(BM)的設計寬度值的前題下,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3係占蓋板130總寬度Wc的比例值(W3/Wc)最小為0.34,最大達到了0.58。
而當蓋板130的挺性較大時,因不易於懸空處凹陷,因此可考慮將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3縮減,以得到較大範圍的顯示區102與較佳的視覺感受。當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上之寬度W3較小時,可使用較大的第一偏光板120a以鄰靠蓋板130,仍保持間隙g在預設的範圍內。蓋板130的楊氏係數則可介於0.5GPa至500GPa,其挺性可設計為大於或等於第一偏光板120a的挺性,以提升顯示裝置100g邊緣的強度,當蓋板130挺性的設計值等於第一偏光板120a的挺性時,蓋板130可使用與第一偏光板120a相同的材 料,以得到最佳的視覺感受。蓋板130可以為不透光的板材,可以為金屬的鋁板、不銹鋼板(SUS)、馬口鐵板、彩鋼板、鍍鋁鋅鋼板(SGLC)或鍍鋅鋼板(SECC),也可以為非金屬的高分子塑膠材,例如PC、PMMA、ABS、PP、PET、PS、TAC等板材,或是以上各材料的疊層結構,但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此外,蓋板130的表面處理可以為烤漆、陽極、電著、電鍍等外觀處理,以提升顯示裝置100g邊緣的美感。
此外,顯示裝置100g還可包含支撐件170。支撐件170位於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件170是位在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與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第二基板110b之間,可用來支撐蓋板130,以避免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外的部分受外力壓迫時而凹陷。支撐件170可以為絕緣材(例如Mylar),以避免與軟性電路板160導通而造成短路。
第12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h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h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二基板110b、第一偏光板120a、第二偏光板120b、蓋板130與軟性電路板160。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具有高度差h。與第11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一黏膠層140a自蓋板130與第一基板110a之間延伸至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並填滿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以消除蓋板130的懸空處,使得蓋板130由第一基板110a、第一黏膠層140a與第二基板110b共同支撐,當外力壓迫蓋板130時,蓋板130不易凹陷而損壞。
第1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i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i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二基板110b、第一偏光板120a、第二偏光板120b、蓋板130與軟性電路板160。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具有高度差h。與第11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顯示裝置100h具有第四黏膠層140d,係位於第一基板110a的側邊與第二基板110b上,其中第四黏膠層140d係部分覆蓋於軟性電路板160上,第一黏膠層140a,位於蓋板130與第一基板110a之間,且軟性電路板160上則設置有支撐件170,支撐件170位於第一基板11a與軟性電路板160之間。這樣的設計,由於支撐件170是位在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蓋板130與凸出第一基板110a的第二基板110b之間,可用來支撐蓋板130,以避免蓋板130在第一基板110a外的部分受外力壓迫時而凹陷。支撐件170可以為絕緣材(例如Mylar),以避免與軟性電路板160導通而造成短路。
第1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j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j包含第一基板110a、第二基板110b、第一偏光板120a、第二偏光板120b、蓋板130與軟性電路板160。蓋板130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32與第一偏光板120a背對第一基板110a的一側122具有高度差h,且第一黏膠層140a位於蓋板130與第一基板110a之間,而第四黏膠層140d,係位於第一基板110a的側邊與第二基板110b上,此外,第四黏膠層140d係部分覆蓋於軟性電路板160上,與第13圖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一黏膠層140a自蓋板130與第一基 板110a之間延伸至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之間,並覆蓋第四黏膠層140d與軟性電路板160,透過第一黏膠層140a填滿蓋板130與第一基板110a之間,並延伸至蓋板130與第二基板110b間的設置,可消除蓋板130的懸空處,使得蓋板130由第一基板110a、第一黏膠層140a與第二基板110b共同支撐,當外力壓迫蓋板130時,蓋板130不易凹陷而損壞。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裝置
110a‧‧‧第一基板
110b‧‧‧第二基板
120a‧‧‧第一偏光板
120b‧‧‧第二偏光板
122‧‧‧一側
130‧‧‧蓋板
132‧‧‧一側
140a‧‧‧第一黏膠層
150‧‧‧液晶層
160‧‧‧軟性電路板
170‧‧‧支撐件
H‧‧‧厚度
Ha‧‧‧厚度之和
L‧‧‧光線
W1‧‧‧寬度
Wa‧‧‧總寬度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一偏光板,位於該第一基板上,用以供穿過該第一基板的一光線通過而出光;一蓋板,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基板上,且該蓋板往遠離該第一偏光板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該第一基板,其中該蓋板背對該第一基板的一側與該第一偏光板背對該第一基板的一側共平面;以及一第一黏膠層,位於該蓋板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且該第一黏膠層與該蓋板的厚度之和與該第一偏光板的厚度相同。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在該第一基板上之寬度占該蓋板總寬度的20%至50%。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二基板,位於該第一基板背對該第一偏光板與該蓋板的一側,且該第二基板的一部分凸出於該第一基板;以及一軟性電路板,固定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部分且往遠離該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其中該軟性電路板由凸出該第一基板的該蓋板遮蔽。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支撐件,位於該第二基板的該部分與凸出該第一基板的該蓋板之間。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一框體,承載該第二基板,且該第一框體由凸出該 第一基板的該蓋板遮蔽;以及一緩衝件,位於該第一框體、該第二基板之該部分與凸出該第一基板的該蓋板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二黏膠層,位於該第一框體之該側壁與凸出該第一基板的該蓋板之間。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框體具有一側壁,且該軟性電路板穿過該側壁,此外,該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二框體,其中穿過該側壁的該軟性電路板位於該第二框體、該蓋板與該第一框體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框體由凸出該第一基板的該蓋板遮蔽,該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三黏膠層,位於該第二框體與凸出該第一基板的該蓋板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的楊氏係數介於2GPa至220GPa。
  10.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一偏光板,位於該第一基板上,用以供穿過該第一基板的一光線通過而出光;一蓋板,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基板上,且該蓋板背對該第一基板的一側與該第一偏光板背對該第一基板的一側具有一高度差;一第二基板,位於該第一基板背對該第一偏光板與該蓋 板的一側;以及一第一黏膠層,位於該蓋板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且該第一黏膠層與該蓋板的厚度之和大於該第一偏光板的厚度,此外,該蓋板往遠離該第一偏光板的方向延伸而凸出於該第一基板。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黏膠層,係自該蓋板與該第一基板之間延伸至該蓋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軟性電路板,且該第二基板的一部分凸出於該第一基板,其中該軟性電路板固定於該第二基板凸出於該第一基板之該部分,且往遠離該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此外,該第一黏膠層更覆蓋於該軟性電路板上,且該蓋板於垂直投影方向上遮蔽該軟性電路板。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四黏膠層,位於該第一基板的側邊與該第二基板上,且該第四黏膠層係部分覆蓋於該軟性電路板上;其中該第一黏膠層,自該蓋板與該第一基板之間延伸至該蓋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並覆蓋該第四黏膠層與該軟性電路板。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高度差為-0.1mm~0.35mm之間。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高度差為0.02mm~0.29mm之間。
  16.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在該第一基板上之寬度占該蓋板總寬度的20%至65%。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在該第一基板上之寬度占該蓋板總寬度的34%至58%。
  18.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的楊氏係數介於0.5GPa至500GPa。
  19.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遮光部,係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接近該第一基板邊緣,此外該蓋板與該第一偏光板間具有一間距,而該遮光部投向該第一偏光板的垂直投影面積覆蓋該間距。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背對該第一基板的一側與該第一偏光板背對該第一基板的一側的高度差,亦被該遮光部投向該第一偏光板的垂直投影面積所覆蓋。
TW105126939A 2016-01-14 2016-08-23 顯示裝置 TWI588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89974.1A CN106444121B (zh) 2016-01-14 2016-08-31 显示装置
US15/404,709 US20170205659A1 (en) 2016-01-14 2017-01-12 Display device
US16/430,779 US10613366B2 (en) 2016-01-14 2019-06-04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125 2016-01-14
??105101125 2016-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8571B TWI588571B (zh) 2017-06-21
TW201809824A true TW201809824A (zh) 2018-03-16

Family

ID=5588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6939A TWI588571B (zh) 2016-01-14 2016-08-23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3366B2 (zh)
CN (1) CN105572943A (zh)
TW (1) TWI58857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6475B (zh) * 2020-12-11 2022-06-0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75606B (zh) * 2021-09-16 2022-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2943A (zh) 2016-01-14 2016-05-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444121B (zh) * 2016-01-14 2019-04-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254953B (zh) * 2016-12-29 2021-02-02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121854A (zh) * 2017-06-19 2017-09-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167947B (zh) * 2017-07-03 2023-08-29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结构及采用该屏幕结构的显示装置
TWI642999B (zh) * 2017-07-07 2018-1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模組
TWI666487B (zh) * 2018-03-29 2019-07-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9343164A (zh) * 2018-10-30 2019-0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531547B (zh) 2018-12-05 2022-03-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2020148820A (ja) * 2019-03-11 2020-09-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01489B (zh) 2019-03-12 2020-08-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688727B (zh) 2019-06-14 2020-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模組、照明裝置、車輛以及照明裝置的驅動方法
CN211857976U (zh) * 2020-04-16 2020-11-03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0121B (en) 2004-01-07 2005-09-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057321B2 (ja) 2006-03-14 2012-10-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GB2442056B (en) * 2006-09-19 2011-04-27 Smiths Group Plc Displays
KR100814819B1 (ko) 2006-10-31 2008-03-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026163B2 (ja) 2007-06-26 2012-09-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1852943B (zh) 2010-06-18 2012-05-23 欧浦登(福建)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屏的偏光板
TWI434249B (zh) 2010-11-11 2014-04-1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CN102692736A (zh) * 2011-03-22 2012-09-2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235145A (ja) 2012-05-09 2013-11-21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
CN102841458B (zh) * 2012-08-21 2014-11-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09835B (zh) 2012-08-21 2015-06-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09833B (zh) 2012-08-21 2016-03-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TWI491955B (zh) 2012-09-21 2015-07-1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裝置
JP6080028B2 (ja) 2013-02-20 2017-02-15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3278952B (zh) 2013-05-29 2015-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204101843U (zh) 2014-09-28 2015-01-14 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无边框平面显示装置
TWI561893B (en) 2014-10-27 2016-12-1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WO2017010291A1 (ja) 2015-07-13 2017-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5572943A (zh) 2016-01-14 2016-05-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6475B (zh) * 2020-12-11 2022-06-0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75606B (zh) * 2021-09-16 2022-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2943A (zh) 2016-05-11
US20190285933A1 (en) 2019-09-19
US10613366B2 (en) 2020-04-07
TWI588571B (zh) 201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09824A (zh) 顯示裝置
CN106444121B (zh) 显示装置
KR10208719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279933B2 (en) Dual-sided display device and its backlight module
JP5432729B2 (ja) 表示装置
TWI512367B (zh) 電子裝置
CN10580746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I522857B (zh) 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
JP2017533553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WO2016149967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87630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078178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back 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50055368A1 (en) Display device
TW201403174A (zh) 電子裝置
WO2016078119A1 (zh) 背光模组光学膜定位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US903610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rmally matched light guide plate
KR2016000442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9021986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6045370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571678B (zh) 導光板及使用其之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US2015033117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60231774A1 (en) Display module
TWI485478B (zh) 具反射層之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TWI588695B (zh) Collision type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18196292A1 (zh) 背光结构、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