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8516A - 可變角度夾持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變角度夾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8516A
TW201808516A TW105117117A TW105117117A TW201808516A TW 201808516 A TW201808516 A TW 201808516A TW 105117117 A TW105117117 A TW 105117117A TW 105117117 A TW105117117 A TW 105117117A TW 201808516 A TW201808516 A TW 2018085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surface
disposed
groove
movable block
reces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7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3807B (zh
Inventor
陳如潭
Original Assignee
陳如潭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如潭 filed Critical 陳如潭
Priority to TW105117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380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3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38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8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8516A/zh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變角度夾持裝置,藉由第一圓柱可略為轉動地嵌設在相對應的第一嵌槽內並使其第一粗糙面外露以及第二圓柱可略為轉動地嵌設在相對應的第二嵌槽內並使其第二粗糙面外露,再利用第三彈性元件及第四彈性元件的彈性,使得第一粗糙面及第二粗糙面可根據待加工的工件的形狀及尺寸而進行略為轉動的微調,以達到適應不同形狀之工件的固定夾持的功效,進而避免待加工之工件於加工時造成的不穩及偏擺所產生的不良。

Description

可變角度夾持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工具夾持設備,尤指一種可變角度夾持裝置。
市面上常見的虎鉗基本構造主要係一端設置一固定顎,並於虎鉗頂面滑設一得以由螺桿帶動位移之活動顎,藉此,使工件被固定顎及活動顎夾持固定,以利加工作業的遂行;但如此的虎鉗結構,一次僅可夾固一工件,進行單一之工件加工,令加工人員於大量加工作業時,必須經常性地鬆脫、更換虎鉗上的工件,造成加工作業上的困擾與不便。
另外,習知之一種夾具結構,如其係 鈞局於87年8月21日所核准公告證書號第339003號之「可雙向配合夾持定位的夾具結構」,其主要包含有:其主要係設置有兩抵靠塊,於兩抵靠塊的相對側面上各形成有一錐狀之錐狀面,於兩抵靠塊的錐狀面間則設置有一與錐狀面具相同錐度的推塊,於推塊上則設置有一貫穿推塊的螺栓,又該抵靠塊設置彈簧的兩側面上各設置有一供彈簧勾抵的彈簧勾塊,且該抵靠塊設置彈簧的側面上各設置有一側板,於兩側板上凸設形成有可抵靠於彈簧上的限制條塊。如此當將螺栓螺入機台上設置的通孔時,可利用螺栓的頭部來帶動推塊隨之移動,並且時透過推塊的錐面來抵壓推動兩具錐狀面的抵靠塊朝兩側凸伸。以便同時對兩側的工作件達到夾制定位的效果,而藉此達到提高 夾具整體之使用彈性與效能者。
然而,其表面平滑,使得在夾持待加工的工件並進行加工時,容易導致待加工的工件滑動或轉動而變成不良品;另外,其表面為單一平面,只能適用於單一尺寸(即單一厚度及寬度)的待加工的工件,適用廣度太窄。
為解決上述習知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變角度夾持裝置,於是使用時,即置放多個工具夾持裝置於工作平台上,且各工作夾持裝置之間相互間隔設置;而待加工之工件可置放在二相鄰的工具夾持裝置之間;當螺栓螺進工作平台時,由於各工作夾持裝置的第一活動塊及第二活動塊均朝外移動(朝遠離作動塊方向移動),意即其中一工具夾持裝置的第一活動塊及另一工具夾持裝置的第二活動塊相對設置而相對靠近,藉此以夾持在其間的待加工的工件,以達到夾持的功效。
再者,藉由第一圓柱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嵌設在相對應的第一嵌槽內並使其第一粗糙面外露以及第二圓柱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嵌設在相對應的第二嵌槽內並使其第二粗糙面外露,再利用第三彈性元件及第四彈性元件的彈性,使得第一粗糙面及第二粗糙面可根據待加工的工件的形狀及尺寸而進行略為轉動的微調,以達到適應不同形狀之工件的固定夾持的功效,進而避免待加工之工件於加工時造成的不穩及偏擺所產生的不良。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可設置在一工作平台上,該裝置包括一第一活動塊,具有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斜 面、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一夾持表面,該第一斜面設置在該第一本體內側,且該第一斜面從下至上以及從內到外傾斜設置,該第一夾持表面設置在該第一本體外側,並相對該第一斜面設置,該第一限位部設置在該第一斜面的前後側緣上,且該第一斜面具有至少一第一頂抵部,該第一夾持表面設置有至少一第一嵌槽,該至少一第一嵌槽朝內再凹設有一第一容置槽,該至少一第一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一容置槽的軸向方向垂直;一第二活動塊,與該第一活動塊相對設置,具有一第二本體、一第二斜面、一第二限位部、以及一第二夾持表面,該第二斜面設置在該第二本體內側,且該第二斜面從下至上以及從內到外傾斜設置,該第二夾持表面設置在該第二本體外側,並相對該第二斜面設置,該第二限位部設置在該第二斜面的前後側緣上,且該第二斜面具有至少一第二頂抵部,該第二夾持表面設置有至少一第二嵌槽,該至少一第二嵌槽朝內再凹設有一第二容置槽,該至少一第二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二容置槽的軸向方向垂直,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二斜面相對設置且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二斜面之間形成剖面呈倒錐形的一容置空間;一作動塊,設置在該第一活動塊與該第二活動塊之間並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第三本體、一第三斜面、一第四斜面、至少一第三頂抵部、至少一第四頂抵部、一第三限位部、以及一第四限位部,該第三斜面及該第四斜面分別位在該第三本體的相對兩側,該第三斜面相對應該第一斜面設置且從下至上並從內到外傾斜,該第四斜面相對應該第二斜面設置且從下至上並從內到外傾斜,該至少一第三頂抵部設置在該第三斜面上,並相對該至少一第一頂抵部設置,該至少一第四頂抵部設置在該第四斜面上,並相對該至少一第二頂抵部設置,該第三限位 部設置在該第三斜面的前後側緣,並相對應該第一限位部設置且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該第四限位部設置在該第四斜面的前後側緣,並相對應該第二限位部設置且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至少一第一頂抵部及該至少一第三頂抵部之間,且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抵該至少一第一頂抵部及該至少一第三頂抵部;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設置在該至少一第二頂抵部及該至少一第四頂抵部之間,且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抵該至少一第二頂抵部及該至少一第四頂抵部;至少一第一圓柱,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設置在該至少一第一嵌槽內,該至少一第一圓柱具有一第一柱體及一第一粗糙面,該第一粗糙面設置在該第一柱體沿長度方向的一側,該第一柱體容置在該至少一第一嵌槽內,該第一粗糙面外露在該至少一第一嵌槽外;至少一第二圓柱,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設置在該至少一第二嵌槽內,該至少一第二圓柱具有一第二柱體及一第二粗糙面,該第二粗糙面設置在該第二柱體沿長度方向的一側,該第二柱體容置在該至少一第二嵌槽內,該第二粗糙面外露在該至少一第二嵌槽外;至少一第三彈性元件,容置在該至少一第一容置槽內,且該至少一第三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抵該至少一第一容置槽以及該至少一第一圓柱遠離該第一粗糙面的一側;以及至少一第四彈性元件,容置在該至少一第二容置槽內,且該至少一第四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抵該至少一第二容置槽以及該至少一第二圓柱遠離該第二粗糙面的一側。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一頂抵部、該至少一第二頂抵部、該至少一第三頂抵部、以及該至少一第四頂抵部為垂直盲孔。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為滑槽,該第三限位部及該第四限位部為滑軌,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三限位部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該第二限位部及該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粗糙面及該第二粗糙面為佈設複數個四角錐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作動塊的該第三本體具有一垂直階層孔,透過一螺栓從上而下穿過該作動塊的該垂直階層孔而與該工作平台螺接,並使該螺栓的一頭部壓抵該垂直階層孔,藉由該螺栓相對該工作平台的螺進及螺出同時搭配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與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的彈力,以控制該作動塊朝上及朝下的作動,同時藉由該第三斜面推抵相對的該第一斜面以及該第四斜面推抵該第二斜面,以使該第一活動塊及該第二活動塊朝外及朝內移動。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一嵌槽為一個第一嵌槽,該至少一第二嵌槽為一個第二嵌槽,該第一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一活動塊的長度方向平行,該第二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二活動塊的長度方向平行。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一嵌槽為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個第一嵌槽,該至少一第二嵌槽為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個第二嵌槽,該第一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一活動塊的高度方向平行,該第二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二活動塊的高度方向平行。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夾持表面及該第二夾持表面的縱剖面呈內凹的V字型,該第一夾持表面具有一第一上半部及一第一下半部, 該第二夾持表面具有一第二上半部及一第二下半部,該至少一第一嵌槽為二個第一嵌槽,分別凹設在該第一上半部及該第一下半部,該至少一第二嵌槽為二個第二嵌槽,分別凹設在該第二上半部及該第二下半部,該第一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一活動塊的長度方向平行,該第二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二活動塊的長度方向平行。
100‧‧‧可變角度夾持裝置
1‧‧‧第一活動塊
11‧‧‧第一本體
12‧‧‧第一斜面
13‧‧‧第一限位部
14‧‧‧第一夾持表面
141‧‧‧第一上半部
142‧‧‧第一下半部
15‧‧‧第一頂抵部
16‧‧‧第一嵌槽
17‧‧‧第一容置槽
2‧‧‧第二活動塊
21‧‧‧第二本體
22‧‧‧第二斜面
23‧‧‧第二限位部
24‧‧‧第二夾持表面
241‧‧‧第二上半部
242‧‧‧第二下半部
25‧‧‧第二頂抵部
26‧‧‧第二嵌槽
27‧‧‧第二容置槽
3‧‧‧作動塊
31‧‧‧第三本體
32‧‧‧第三斜面
33‧‧‧第四斜面
34‧‧‧第三頂抵部
35‧‧‧第四頂抵部
36‧‧‧第三限位部
37‧‧‧第四限位部
4‧‧‧第一彈性元件
5‧‧‧第二彈性元件
6‧‧‧第一圓柱
61‧‧‧第一柱體
62‧‧‧第一粗糙面
7‧‧‧第二圓柱
71‧‧‧第二柱體
72‧‧‧第二粗糙面
8‧‧‧第三彈性元件
9‧‧‧第四彈性元件
B‧‧‧螺栓
B1‧‧‧頭部
200‧‧‧工作平台
第1圖表示本發明可變角度夾持裝置一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第2圖表示第1圖的立體示意圖。
第3圖表示第2圖的側視示意圖。
第4圖表示第3圖於調整時的側視示意圖。
第5圖表示本發明可變角度夾持裝置一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第6圖表示第5圖的立體示意圖。
第7圖係表示第6圖的頂視示意圖。
第8圖表示本發明可變角度夾持裝置一第三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第9圖係表示第8圖的立體示意圖。
第10圖表示第9圖的側視示意圖。
第11圖表示第9圖的作動示意圖。
請同時參閱第1圖及第4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可變角度夾持 裝置100可設置在一工作平台200上,包括一第一活動塊1、一第二活動塊2、一作動塊3、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4、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5、至少一第一圓柱6、至少一第二圓柱7、至少一第三彈性元件8、以及至少一第四彈性元件9。
第一活動塊1具有一第一本體11、一第一斜面12、一第一限位部13、以及一第一夾持表面14,第一斜面12設置在第一本體11內側,且第一斜面12從下至上以及從內到外傾斜設置,第一夾持表面14設置在第一本體11外側,並相對第一斜面12設置,第一限位部13設置在第一斜面12的前後側緣上,且第一斜面12具有至少一第一頂抵部15(本發明以兩個第一頂抵部為圖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夾持表面14設置有至少一第一嵌槽16,第一嵌槽16朝內再凹設有一第一容置槽17,第一嵌槽16的軸向方向與第一容置槽17的軸向方向垂直。
第二活動塊2與第一活動塊1相對設置,具有一第二本體21、一第二斜面22、一第二限位部23、以及一第二夾持表面24,第二斜面22設置在第二本體21內側,且第二斜面22從下至上以及從內到外傾斜設置,第二夾持表面24設置在第二本體21外側,並相對第二斜面22設置,第二限位部23設置在第二斜面22的前後側緣上,且第二斜面22具有至少一第二頂抵部25(本發明以兩個第二頂抵部為圖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二夾持表面24設置有至少一第二嵌槽26,第二嵌槽26朝內再凹設有一第二容置槽27,第二嵌槽26的軸向方向與第二容置槽27的軸向方向垂直,第一斜面12與第二斜面22相對設 置且第一斜面12與第二斜面22之間形成剖面呈倒錐形的一容置空間。
作動塊3設置在第一活動塊1與第二活動塊2之間並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容置空間內,具有一第三本體31、一第三斜面32、一第四斜面33、至少一第三頂抵部34、至少一第四頂抵部35、一第三限位部36、以及一第四限位部37,第三斜面32及第四斜面33分別位在第三本體31的相對兩側,第三斜面32相對應第一斜面12設置且從下至上並從內到外傾斜,第四斜面33相對應第二斜面22設置且從下至上並從內到外傾斜,第三頂抵部34(本發明以兩個第三頂抵部為圖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設置在第三斜面32上,並相第一頂抵部15設置,第四頂抵部35(本發明以兩個第四頂抵部為圖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設置在第四斜面33上,並相對第二頂抵部25設置,第三限位部36設置在第三斜面32的前後側緣,並相對應第一限位部13設置且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第四限位部37設置在第四斜面33的前後側緣,並相對應第二限位部23設置且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
第一彈性元件4(本發明以兩個第一彈性元件以及以壓縮彈簧為圖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設置在第一頂抵部15及第三頂抵部34之間,且第一彈性元件4的兩端分別頂抵第一頂抵部15及第三頂抵部34。
第二彈性元件5(本發明以兩個第二彈性元件以及以壓縮彈簧為圖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設置在第二頂抵部25及第四頂抵部35之間,且第二彈性元件5的兩端分別頂抵第二頂抵部25及第四頂抵部35。
第一圓柱6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設置在相對應的第一嵌槽16內,第一圓柱6具有一第一柱體61及一第一粗糙面62,第一粗糙面62設置在第一柱體61沿長度方向的一側,第一柱體61容置在相對應的第一嵌槽16內,第一粗糙面62外露在相對應的第一嵌槽16外。
第二圓柱7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設置在相對應的第二嵌槽26內,第二圓柱7具有一第二柱體71及一第二粗糙面72,第二粗糙面72設置在第二柱體71沿長度方向的一側,第二柱體71容置在相對應的第二嵌槽26內,第二粗糙面72外露在相對應的第二嵌槽26外。
其中,第一嵌槽16有一端為開放端,第二嵌槽26有一端為開放端,使得第一圓柱6可拆卸地設置在相對應的第一嵌槽16內,以及第二圓柱7可拆卸地設置在相對應的第二嵌槽26內。
第三彈性元件8容置在相對應的第一容置槽17內,且第三彈性元件8的兩端分別頂抵相對應的第一容置槽17以及相對應的第一圓柱6遠離第一粗糙面62的一側。
第四彈性元件9容置在相對應的第二容置槽27內,且第四彈性元件9的兩端分別頂抵相對應的第二容置槽27以及相對應的第二圓柱7遠離第二粗糙面72的一側。
以上所述的第一頂抵部15、第二頂抵部25、第三頂抵部34、以及第四頂抵部35可為垂直盲孔;意即,第一頂抵部15與第二頂抵部25可為朝上開放的垂直盲孔,而第三頂抵部34及第四頂抵部3 5可為朝下開放的盲孔。
較佳者,第一限位部13及第二限位部23可為滑槽結構,第三限位部36及第四限位部37可為滑軌結構,如滑槽結構的第一限位部13與如滑軌結構的第三限位部36相互配合(相互嵌接)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如滑槽結構的第二限位部23及如滑軌結構的第四限位部37相互配合(相互嵌接)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
較佳者,以上所述的第一粗糙面62及第二粗糙面72為佈設複數個四角錐體。
請參考第1圖至第4圖所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嵌槽16為一個第一嵌槽,至少一第二嵌槽26為一個第二嵌槽,第一嵌槽16的軸向方向與第一活動塊1的長度方向平行,第二嵌槽26的軸向方向與第二活動塊2的長度方向平行。
請再參考第5圖至第7圖所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嵌槽16為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個第一嵌槽,至少一第二嵌槽26為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個第二嵌槽,各第一嵌槽16的軸向方向與第一活動塊1的高度方向平行,各第二嵌槽26的軸向方向與第二活動塊2的高度方向平行;意即,各第一嵌槽16及各第二嵌槽26為垂直設置。
請再參考第8圖至第11圖所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第一夾持表面14及第二夾持表面24的縱剖面呈內凹的V字型(意即朝內形成有一橫向V型凹陷),第一夾持表面14具有一第一上半部141及一第一下半部142,第二夾持表面24具有一第二上半部241及一第二下半部242,至少一第一嵌槽16為二個第一嵌槽,分別凹設在第一 上半部141及第一下半部142,至少一第二嵌槽26為二個第二嵌槽,分別凹設在第二上半部241及第二下半部242,第一嵌槽16的軸向方向與第一活動塊1的長度方向平行,第二嵌槽26的軸向方向與第二活動塊2的長度方向平行。
藉由上述第一圓柱6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嵌設在相對應的第一嵌槽16內並使其第一粗糙面62外露以及第二圓柱7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嵌設在相對應的第二嵌槽26內並使其第二粗糙面72外露,再利用第三彈性元件8及第四彈性元件9的彈性,使得第一粗糙面62及第二粗糙面72可根據待加工的工件(圖未示)的形狀及尺寸而進行略為轉動的微調,以達到適應不同形狀之工件的固定夾持的功效,進而避免待加工之工件於加工時造成的不穩及偏擺所產生的不良。
另外,作動塊3的第三本體31具有一垂直階層孔38,透過一螺栓B從上而下穿過作動塊3的垂直階層孔31而與工作平台200螺接,並使螺栓B的一頭部B1壓抵垂直階層孔38,藉由螺栓B相對工作平台200的螺進及螺退同時搭配第一彈性元件4與第二彈性元件5的彈力,以控制作動塊3朝上及朝下的作動,同時藉由第三斜面32推抵相對的第一斜面12以及第四斜面33推抵第二斜面22,以使第一活動塊1及第二活動塊2朝外及朝內移動。
詳而言之,當螺栓B朝工作平台200螺進時,則螺栓B的頭部B1壓抵作動塊3之第三本體31的垂直階層孔38而使作動塊朝下移動(朝向工作平台200移動),進而第三斜面32推抵相對的第一斜面12以及第四斜面33推抵第二斜面22,在此同時,如滑槽結構的第一 限位部13與如滑軌結構的第三限位部36相互配合(相互嵌接)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如滑槽結構的第二限位部23及如滑軌結構的第四限位部37相互配合(相互嵌接)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以使第一活動塊1及第二活動塊2朝外移動(朝遠離作動塊3方向移動);此時,第一彈性元件4的兩端分別受第一頂抵部15及第三頂抵部34頂抵而壓縮,第二彈性元件5的兩端分別受第二頂抵部25及第四頂抵部35頂抵而壓縮。
而當螺栓B朝工作平台200螺退時,則螺栓B的頭部B1釋放作動塊3之第三本體31的垂直階層孔38,而且第一彈性元件4的兩端以其回覆力分別推抵第一頂抵部15及第三頂抵部34,第二彈性元件5的兩端以其回覆力分別推抵第二頂抵部25及第四頂抵部35,而使作動塊朝上移動(朝遠離工作平台200方向移動),進而第三斜面32釋放相對的第一斜面12以及第四斜面33釋放第二斜面22,在此同時,如滑槽結構的第一限位部13與如滑軌結構的第三限位部36相互配合(相互嵌接)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如滑槽結構的第二限位部23及如滑軌結構的第四限位部37相互配合(相互嵌接)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以使第一活動塊1及第二活動塊2朝內移動(朝向作動塊3方向移動)。
於是使用時,即置放多個本發明的工具夾持裝置100於工作平台200上,且各工作夾持裝置100之間相互間隔設置;而待加工之工件(圖未示)可置放在二相鄰的工具夾持裝置100之間;當螺栓B螺進工作平台200時,由於各工作夾持裝置100的第一活動塊1及第二活動塊2均朝外移動(朝遠離作動塊3方向移動),意即其中一工具夾持裝置100的第一活動塊1及另一工具夾持裝置100的第二活動塊2相 對設置而相對靠近,藉此以夾持在其間的待加工的工件,以達到夾持的功效。
100‧‧‧可變角度夾持裝置
1‧‧‧第一活動塊
11‧‧‧第一本體
13‧‧‧第一限位部
14‧‧‧第一夾持表面
2‧‧‧第二活動塊
21‧‧‧第二本體
23‧‧‧第二限位部
24‧‧‧第二夾持表面
26‧‧‧第二凸起單元
3‧‧‧作動塊
31‧‧‧第三本體
32‧‧‧第三斜面
36‧‧‧第三限位部
37‧‧‧第四限位部
38‧‧‧垂直階層孔
7‧‧‧第二圓柱
71‧‧‧第二柱體
72‧‧‧第二粗糙面
B‧‧‧螺栓
B1‧‧‧頭部

Claims (8)

  1. 一種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可設置在一工作平台上,該裝置包括:一第一活動塊,具有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斜面、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一夾持表面,該第一斜面設置在該第一本體內側,且該第一斜面從下至上以及從內到外傾斜設置,該第一夾持表面設置在該第一本體外側,並相對該第一斜面設置,該第一限位部設置在該第一斜面的前後側緣上,且該第一斜面具有至少一第一頂抵部,該第一夾持表面設置有至少一第一嵌槽,該至少一第一嵌槽朝內再凹設有一第一容置槽,該至少一第一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一容置槽的軸向方向垂直;一第二活動塊,與該第一活動塊相對設置,具有一第二本體、一第二斜面、一第二限位部、以及一第二夾持表面,該第二斜面設置在該第二本體內側,且該第二斜面從下至上以及從內到外傾斜設置,該第二夾持表面設置在該第二本體外側,並相對該第二斜面設置,該第二限位部設置在該第二斜面的前後側緣上,且該第二斜面具有至少一第二頂抵部,該第二夾持表面設置有至少一第二嵌槽,該至少一第二嵌槽朝內再凹設有一第二容置槽,該至少一第二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二容置槽的軸向方向垂直,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二斜面相對設置且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二斜面之間形成剖面呈倒錐形的一容置空間;一作動塊,設置在該第一活動塊與該第二活動塊之間並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第三本體、一第三斜面、一第四斜面、至少一第三頂抵部、至少一第四頂抵部、一第三限位部、以及一第四限位部,該第三斜面及該第四斜面分別位在該第三本體的相對兩側,該第三斜面相 對應該第一斜面設置且從下至上並從內到外傾斜,該第四斜面相對應該第二斜面設置且從下至上並從內到外傾斜,該至少一第三頂抵部設置在該第三斜面上,並相對該至少一第一頂抵部設置,該至少一第四頂抵部設置在該第四斜面上,並相對該至少一第二頂抵部設置,該第三限位部設置在該第三斜面的前後側緣,並相對應該第一限位部設置且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該第四限位部設置在該第四斜面的前後側緣,並相對應該第二限位部設置且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至少一第一頂抵部及該至少一第三頂抵部之間,且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抵該至少一第一頂抵部及該至少一第三頂抵部;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設置在該至少一第二頂抵部及該至少一第四頂抵部之間,且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抵該至少一第二頂抵部及該至少一第四頂抵部;至少一第一圓柱,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設置在該至少一第一嵌槽內,該至少一第一圓柱具有一第一柱體及一第一粗糙面,該第一粗糙面設置在該第一柱體沿長度方向的一側,該第一柱體容置在該至少一第一嵌槽內,該第一粗糙面外露在該至少一第一嵌槽外;至少一第二圓柱,可略為轉動地且可拆卸地設置在該至少一第二嵌槽內,該至少一第二圓柱具有一第二柱體及一第二粗糙面,該第二粗糙面設置在該第二柱體沿長度方向的一側,該第二柱體容置在該至少一第二嵌槽內,該第二粗糙面外露在該至少一第二嵌槽外;至少一第三彈性元件,容置在該至少一第一容置槽內,且該至少一第 三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抵該至少一第一容置槽以及該至少一第一圓柱遠離該第一粗糙面的一側;以及至少一第四彈性元件,容置在該至少一第二容置槽內,且該至少一第四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抵該至少一第二容置槽以及該至少一第二圓柱遠離該第二粗糙面的一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頂抵部、該至少一第二頂抵部、該至少一第三頂抵部、以及該至少一第四頂抵部為垂直盲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為滑槽,該第三限位部及該第四限位部為滑軌,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三限位部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該第二限位部及該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而可滑移地限位移動。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一粗糙面及該第二粗糙面為佈設複數個四角錐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其中,該作動塊的該第三本體具有一垂直階層孔,透過一螺栓從上而下穿過該作動塊的該垂直階層孔而與該工作平台螺接,並使該螺栓的一頭部壓抵該垂直階層孔,藉由該螺栓相對該工作平台的螺進及螺出同時搭配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與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的彈力,以控制該作動塊朝上及朝下的作動,同時藉由該第三斜面推抵相對的該第一斜面以及該第四斜面推抵該第二斜面,以使該第一活動塊及該第二活動塊朝外及朝內移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嵌槽為一個第 一嵌槽,該至少一第二嵌槽為一個第二嵌槽,該第一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一活動塊的長度方向平行,該第二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二活動塊的長度方向平行。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嵌槽為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個第一嵌槽,該至少一第二嵌槽為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個第二嵌槽,該第一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一活動塊的高度方向平行,該第二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二活動塊的高度方向平行。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角度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一夾持表面及該第二夾持表面的縱剖面呈內凹的V字型,該第一夾持表面具有一第一上半部及一第一下半部,該第二夾持表面具有一第二上半部及一第二下半部,該至少一第一嵌槽為二個第一嵌槽,分別凹設在該第一上半部及該第一下半部,該至少一第二嵌槽為二個第二嵌槽,分別凹設在該第二上半部及該第二下半部,該第一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一活動塊的長度方向平行,該第二嵌槽的軸向方向與該第二活動塊的長度方向平行。
TW105117117A 2016-05-31 2016-05-31 Variable angle clamping device TWI603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7117A TWI603807B (zh) 2016-05-31 2016-05-31 Variable angle clamp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7117A TWI603807B (zh) 2016-05-31 2016-05-31 Variable angle clamp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3807B TWI603807B (zh) 2017-11-01
TW201808516A true TW201808516A (zh) 2018-03-16

Family

ID=61023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7117A TWI603807B (zh) 2016-05-31 2016-05-31 Variable angle clamp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38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54532B1 (en) * 2021-12-16 2023-05-23 Yue Dar Industry Co., Ltd Fix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8370A (zh) * 2020-12-04 2021-03-19 苏州洲洋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纠偏一键松、紧压板多工位快速更换产品的组合夹具
CN112659004A (zh) * 2020-12-07 2021-04-16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配合虎钳使用用于柱体结构定位的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6158A (en) * 1998-11-23 2000-10-03 Engibarov; Eddy Soft jaw for a machine vise
CA2281372C (en) * 1999-09-02 2001-12-25 James S. Lindsay A clamp-type doweling jig
TWM307483U (en) * 2006-09-18 2007-03-11 Yu-Hung He Parallel type vise clamping structure
TWM327761U (en) * 2007-07-04 2008-03-01 Wang Tzyy Machine Factory Co Ltd Tool turret structure capable of axial displacement for milling and cutting apparatus
TWM380192U (en) * 2009-10-30 2010-05-11 Gui-Xiang Cai Clamping structure for vise
TWM465992U (zh) * 2013-03-25 2013-11-21 Chi-Ming Yang 具自動迫緊功能之虎鉗
TW201504004A (zh) * 2013-07-23 2015-02-01 Kova Prec Ind Co Ltd 虎鉗組、虎鉗組之活動式虎鉗及固定式虎鉗
KR101518404B1 (ko) * 2014-02-07 2015-05-08 박성순 공작기계용 바이스
KR101477691B1 (ko) * 2014-10-16 2014-12-30 강현선 공작기계용 공작물 부상 방지를 위한 바이스
CN204546035U (zh) * 2015-03-26 2015-08-12 张濬為 工件加工夹具的改良结构
TWM515438U (zh) * 2015-09-24 2016-01-11 Dong-Sen Chen 具有雙向夾持之虎鉗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54532B1 (en) * 2021-12-16 2023-05-23 Yue Dar Industry Co., Ltd Fix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3807B (zh)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7531B2 (en) Fixture block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workpiece positioning
US3514092A (en) Workpiece hold-down jaws
KR20070093325A (ko) 작업편을 위치설정하고 고정시키기 위한 클램핑 장치
US10399209B2 (en) Vise jaw base plate adapters including soft jaws
TW201808516A (zh) 可變角度夾持裝置
TW201325853A (zh) 剪切治具
KR20100096988A (ko) 미세-조정 가능한 평행 벤치 바이스
KR101986494B1 (ko) 클램핑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공 장치
JP2008087134A (ja) ワーククランプ具及びワーククランプ台
US4577846A (en) Device for mounting an object
US3785635A (en) Workpiece hold-down jaws with constant dimension
JP4314437B2 (ja) 浮き上がり防止機構付き口金
US2764380A (en) Support
JP4905730B2 (ja) 等荷重フローティングクランプブロックを用いた挟持装置
TW201741064A (zh) 單邊夾持裝置
US2671366A (en) Combined angle plate and clamping device
JP3206096U (ja) 角度可変挟持装置
TW201524689A (zh) 虎鉗
TWM560976U (zh) 夾具之夾持定位結構
KR20110004069U (ko) 다목적 평바이스
US3788635A (en) Machine tool vise
TWM528830U (zh) 多點夾持裝置
US3186706A (en) Vise construction
CN105081817A (zh) 用于圆盘铣的工件固定装置
CN210499852U (zh) 一种快速更换钳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