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6792A - 自行車輪轂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輪轂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6792A
TW201806792A TW106124258A TW106124258A TW201806792A TW 201806792 A TW201806792 A TW 201806792A TW 106124258 A TW106124258 A TW 106124258A TW 106124258 A TW106124258 A TW 106124258A TW 201806792 A TW201806792 A TW 2018067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bicycle
hub
abutment surface
hub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4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5405B (zh
Inventor
中嶋潤
腰山和喜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6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6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4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2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 B60B27/04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housing driving means, e.g. sprock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2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 B60B27/023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 B62M1/36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otary cranks, e.g. with pedal cr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行車輪轂總成,其包含一輪轂軸、一輪轂主體及一後鏈輪支撐構件。一第一軸向長度沿軸向方向界定於該輪轂軸之一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之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之間。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8.00 mm。一第二軸向長度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輪轂主體之一第一軸向外部件70b與該輪轂主體之一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之一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該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55.00 mm。

Description

自行車輪轂總成
本文中揭示之技術係關於一種自行車輪轂總成。
騎自行車正變為一種流行娛樂形式以及一種交通方式。又,騎自行車已變為業餘愛好者及職業人士兩者之一流行競技運動。無論自行車是否用於娛樂、交通或競技,自行車產業不斷改良自行車之各種組件。 例如,在過去幾年,已重新設計輪轂總成。輪轂總成經不斷改良以使一後輪穩定地旋轉。 後輪之旋轉穩定性受輪轂總成之構形(例如,車輪之輪輻所附接之輪轂凸緣之間的一軸向長度)影響。 具體言之,隨著輪轂凸緣之間的軸向長度變短,後輪之橫向剛度(包含扭轉剛度)變小。在軸向長度短於預定軸向長度之情況下,後輪之橫向剛度或多或少可能需要增強以有效地騎自行車。因此,期望提供一種能夠確保後輪之足夠橫向剛度之後輪轂總成。 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能夠確保一車輪之足夠橫向剛度之自行車輪轂總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一種自行車輪轂總成經構形以供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其。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包括一輪轂軸、一輪轂主體及一後鏈輪支撐構件。 該輪轂主體相對於該自行車輪轂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輪轂主體包含一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及一第二輪輻安裝部分。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包含一第一軸向外部件。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包含一第二軸向外部件。 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經構形以支撐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 該後鏈輪支撐構件包含一第一軸向端、一第二軸向端及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該第二軸向端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軸向端對置。該第二軸向端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一軸向端更接近於該輪轂主體。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定位於該第二軸向端中。 該輪轂軸包含一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及一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一自行車車架之一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一部件。 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車架之該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二部件。 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一第一軸向長度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之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之間。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8.00 mm。 一第二軸向長度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該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55.00 mm。 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一車輪之足夠橫向剛度,此係因為該第二軸向長度足夠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一第三軸向長度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之間。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足夠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三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145.00 mm。 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附接至具有小於或等於145.00 mm之一鎖邊(over lock)尺寸之一自行車車架,且確保該車輪之足夠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三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130.00 mm。 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附接至一鎖邊尺寸大於或等於130.00 mm且小於或等於145.00 mm之一自行車車架,且確保該車輪之足夠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7.00 mm。 因此,該第二軸向長度進一步變大。換言之,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足夠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6.00 mm。 因此,該第二軸向長度進一步變大。換言之,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足夠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一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15.00 mm。 因此,所要最小數目個該等自行車後鏈輪能夠附接至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一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20.00 mm。 因此,所要數目個該等自行車後鏈輪能夠附接至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60.00 mm。 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進一步足夠橫向剛度,此係因為該第二軸向長度進一步變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64.00 mm。 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進一步足夠橫向剛度,此係因為該第二軸向長度進一步變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二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85.00 mm。 因此,在藉由將該第二軸向長度設定至上述數值而獨立判定之該第一軸向長度之範圍內,具有最小必需數目個自行車後鏈輪之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可附接至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二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80.00 mm。 因此,在藉由將該第二軸向長度設定至上述數值而獨立判定之該第一軸向長度之範圍內,具有數個必需自行車後鏈輪之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可附接至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二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70.00 mm。 因此,在藉由將該第二軸向長度設定至上述數值而獨立判定之該第一軸向長度之範圍內,具有數個必需自行車後鏈輪之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可附接至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進一步包括一第一軸向中心線。該第一軸向中心線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之間。該輪轂主體包含一第二軸向中心線,該第二軸向中心線界定於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 可藉由調整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二軸向中心線之間的一長度來抑制該等輪輻之一拉力損失。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二軸向中心線之間之一第四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6.00 mm。 可藉由設定上述第四軸向長度來抑制該等輪輻之一拉力損失。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六態樣,根據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四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5.00 mm。 可藉由設定上述第四軸向長度來抑制該等輪輻之一拉力損失。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七態樣,根據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四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0.00 mm。 可藉由設定上述第四軸向長度來抑制該等輪輻之一拉力損失。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八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一第五軸向長度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之間。該第五軸向長度小於一第六軸向長度。該第六軸向長度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具有數個必需自行車後鏈輪之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可附接至該後鏈輪支撐構件。此外,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足夠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九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一第五軸向長度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之間。該第五軸向長度等於一第六軸向長度。該第六軸向長度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 可由上述組態有效地抑制該等輪輻之一拉力損失。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進一步包括一碟式轉子安裝部分。 因此,一碟式轉子能夠附接至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該橫向剛度之該自行車輪轂總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一態樣,根據第二十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碟式轉子安裝部分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相對於該輪轂主體而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對置。 因此,一碟式轉子能夠附接至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該橫向剛度之該自行車輪轂總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二態樣,根據第二十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輪轂主體包含一第一輪轂凸緣及在該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輪轂凸緣隔開之一第二輪轂凸緣。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安置於該第一輪轂凸緣上。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安置於該第二輪轂凸緣上。 因此,包含該等輪轂凸緣之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該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三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後鏈輪支撐構件包含經構形以與該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接合之至少一個軸向延伸花鍵。 因此,可減少該自行車輪轂總成之重量。又,該等自行車後鏈輪能夠輕易附接至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及輕易自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卸離。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四態樣,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至少一個軸向延伸花鍵包含複數個軸向延伸花鍵。 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在踩踏期間自該等自行車後鏈輪確定地接收一旋轉扭矩。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五態樣,一種自行車輪轂總成經構形以供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其。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包括一輪轂軸、一輪轂主體及一後鏈輪支撐構件。 該輪轂主體相對於該自行車輪轂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輪轂主體包含一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及一第二輪輻安裝部分。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包含一第一軸向外部件。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包含一第二軸向外部件。 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經構形以支撐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 該後鏈輪支撐構件包含一第一軸向端、一第二軸向端及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該第二軸向端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軸向端對置。該第二軸向端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一軸向端更接近於該輪轂主體。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定位於該第二軸向端中。 該輪轂軸包含一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及一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一自行車車架之一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一部件。 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下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二部件。 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一第一軸向長度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之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之間。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40.00 mm。 一第二軸向長度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一第一軸向外部件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一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該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60.00 mm。 一第三軸向長度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之間。該第三軸向長度大於140.00 mm且小於或等於150.00 mm。 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附接至具有大於或等於140.00 mm且小於或等於150.00 mm之一鎖邊尺寸之一自行車車架,且確保該車輪之該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六態樣,根據第二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8.00 mm。 因此,該第二軸向長度變大。換言之,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該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七態樣,一種自行車輪轂總成經構形以供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其。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包括一輪轂軸、一輪轂主體及一後鏈輪支撐構件。 該輪轂主體相對於該自行車輪轂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輪轂主體包含一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及一第二輪輻安裝部分。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包含一第一軸向外部件。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包含一第二軸向外部件。 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經構形以支撐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 該後鏈輪支撐構件包含一第一軸向端、一第二軸向端及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該第二軸向端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軸向端對置。該第二軸向端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一軸向端更接近於該輪轂主體。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定位於該第二軸向端中。 該輪轂軸包含一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及一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一自行車車架之一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一部件。 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二部件。 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 一第一軸向長度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之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之間。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40.00 mm。 一第二軸向長度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該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70.00 mm。 一第三軸向長度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之間。該第三軸向長度大於148.00 mm且小於或等於160.00 mm。 因此,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附接至具有大於或等於148.00 mm且小於或等於160.00 mm之一鎖邊尺寸之一自行車車架,且確保該車輪之該橫向剛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八態樣,根據第二十七態樣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可如下般構形。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8.00 mm。 因此,該第二軸向長度變大。換言之,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能夠確保該車輪之該橫向剛度。
現將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之選定實施例。自本發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下文描述僅為圖解而非出於限制如藉由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定義之技術之目的而提供。 第一實施例 <一自行車之一般組態> 如圖1中展示,一自行車1包含一自行車鏈條9、一車架11 (一自行車車架之一實例)、一把手13、一前輪轂總成15、前輪17及後輪19、前剎車裝置21及後剎車裝置23、一變速裝置24、及一驅動系統25。 車架11包含一車架主體11a。車架主體11a包含一上管11c、一前管11d、一座管11e、一下管11f、一對鏈拉條11g、一對座撐11h及一底部托架吊架12。座撐11h及鏈拉條11g之一連接部分在下文被描述為一對後端11j。一前叉11b可旋轉地附接至車架主體11a之前管11d。 把手13固定至前叉11b。前輪轂總成15支撐於前叉11b上。前輪17經由前輪轂總成15可旋轉地附接至前叉11b。後輪19經由一後輪轂總成29可旋轉地附接至車架11(車架主體11a)之一後部分。一前輪胎17a附接至前輪17。一後輪胎19a附接至後輪19。 前剎車裝置21及後剎車裝置23藉由一刹車操作裝置14而操作。變速裝置24附接至把手13。變速裝置24經由一控制纜線22操作一後變速器26。後變速器26藉由附接至例如把手13之右側之一變速裝置24而將自行車鏈條9自一後鏈輪總成28之一個後鏈輪移動至後鏈輪總成28之一相鄰後鏈輪。由圖1中之一簡化描述展示後鏈輪。後變速器26例如附接至車架11之後端11j。 <驅動系統之構形> 如圖1中展示,驅動系統25主要包含一曲柄總成27及後鏈輪總成28。具體言之,驅動系統25包含一曲柄總成27、一後鏈輪總成28及一後輪轂總成29 (一自行車輪轂總成之一實例)。 (曲柄總成) 如圖1中展示,曲柄總成27可旋轉地支撐於車架11之一下部分(例如,底部托架吊架12)上。如圖2中展示,曲柄總成27主要包含一曲柄軸31、一右曲柄臂33、一左曲柄臂(未展示)及前鏈輪總成35。 (曲柄軸及曲柄臂) 如圖1及圖2中展示,曲柄軸31經由底部托架總成(未展示)可旋轉地支撐於底部托架吊架12上。如圖2中展示,右曲柄臂33及左曲柄臂安裝於曲柄軸31上。例如,右曲柄臂33之一右曲柄軸安裝部分33a運用一花鍵接合固定地附接至曲柄軸31之一端。右曲柄軸安裝部分33a提供於右曲柄臂33之一端上。 左曲柄臂之一左曲柄軸安裝部分(未展示)運用一花鍵接合及一軸栓固定地附接至曲柄軸31之另一端。左曲柄軸安裝部分提供於左曲柄臂之一端上。 如圖1及圖2中展示,一對踏板34分別附接至右曲柄臂33之一踏板軸安裝部分33b及左曲柄臂之一踏板軸安裝部分。右曲柄臂33之踏板軸安裝部分33b提供於右曲柄臂33之另一端上。左曲柄臂之踏板軸安裝部分提供於左曲柄臂之另一端上。 (前鏈輪總成) 如圖2中展示,前鏈輪總成35附接至右曲柄臂33以便可與右曲柄臂33一體地旋轉。具體言之,前鏈輪總成35包含一旋轉中心軸線C1,且附接至右曲柄臂33以便可與曲柄臂33繞旋轉中心軸線C1一體地旋轉。前鏈輪總成35之旋轉中心軸線C1對應於曲柄軸31之一旋轉中心軸線。 前鏈輪總成35包含至少一個前鏈輪。在此實施例中,前鏈輪總成35包含兩個前鏈輪35a、35b。前鏈輪35a、35b運用固定構件FM(諸如螺栓及螺母)附接至右曲柄臂33之鏈輪安裝部分33c。 (後鏈輪總成) 如圖3及圖4中展示,後鏈輪總成28係由一後鏈輪支撐構件45 (如下文所描述)支撐。後鏈輪總成28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一起旋轉。具體言之,後鏈輪總成28包含一旋轉中心軸線C2。後鏈輪總成28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一起繞旋轉中心軸線C2旋轉。後鏈輪總成28之旋轉中心軸線C2對應於一後輪轂軸51 (一輪轂軸之一實例)之一中心軸線。 如圖4中展示,後鏈輪總成28包含八個後鏈輪28A至28H。例如,後鏈輪總成28包含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第一後鏈輪28A係一最小後鏈輪。第八後鏈輪28H係一最大後鏈輪。 具體言之,後鏈輪總成28包含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及複數個鏈輪安裝構件37。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之任一者經構形以經由自行車鏈條9連接至前鏈輪總成35 (例如,前鏈輪35a、35b之一者)。鏈輪安裝構件37之各者經構形以支撐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之至少一者且將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之至少一者安裝至後鏈輪支撐構件45。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如圖4中展示,鏈輪安裝構件37之各者支撐第五後鏈輪28E至第八後鏈輪28H且將第五後鏈輪28E至第八後鏈輪28H安裝至後鏈輪支撐構件45。 又,如圖4中展示,後鏈輪總成28包含一軸向鄰接表面AS,該軸向鄰接表面AS經構形以在後鏈輪總成28安裝至後輪轂總成29之一狀態中軸向緊靠後輪轂總成29。在該實施例中,鏈輪安裝構件37包含軸向鄰接表面AS。在下文「(鏈輪支撐構件)」之描述中說明軸向鄰接表面AS。 (後鏈輪) 如圖3及圖4中展示,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依序並排配置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線C1之一軸向方向上。 第一後鏈輪28A沿軸向方向安置於車架11之一側(車架主體11a之後端11j)上。第八後鏈輪28H沿軸向方向安置於一後輪轂殼55之一側上。第二後鏈輪28B至第七後鏈輪28G沿軸向方向安置於第一後鏈輪28A與第八後鏈輪28H之間。 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四後鏈輪28D經構形以運用一花鍵接合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之一外周邊表面接合。第五後鏈輪28E至第八後鏈輪28H經構形以經由複數個鏈輪安裝構件37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接合。例如,複數個鏈輪安裝構件37之各者運用一花鍵接合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之一外周邊表面接合。在此狀態中,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在軸向方向上運用一鎖定螺母LN保持於後鏈輪支撐構件45上。 (鏈輪支撐構件) 複數個鏈輪安裝構件37支撐第四後鏈輪28D至第八後鏈輪28H且如上文般分別安裝至後鏈輪支撐構件45。如圖4中展示,複數個鏈輪安裝構件37包含一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及一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 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及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並排配置於軸向方向上。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及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之各者包含複數個臂部分38a、39a及管狀部分38b、39b。 如圖4中展示,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安置於後輪轂殼55之一側上。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沿軸向方向安置於後輪轂殼55與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之間。 例如,第七鏈輪28G及第八鏈輪28H藉由固定構件(諸如緊固件)固定至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之臂部分38a。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之管狀部分38b沿軸向方向安置於後輪轂殼55與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之管狀部分39b之間。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之管狀部分38b運用花鍵接合安裝至後鏈輪支撐構件45。 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之管狀部分38b經構形以軸向緊靠後輪轂總成29。具體言之,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之管狀部分38b包含一軸向鄰接表面AS。軸向鄰接表面AS經構形以在後鏈輪總成28安裝至後輪轂總成29之一狀態中軸向緊靠後輪轂總成29。軸向鄰接表面AS形成於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之管狀部分38b之一軸向端部分上。 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沿軸向方向安置於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與第四鏈輪28D之間。例如,第五後鏈輪28E及第六後鏈輪28F藉由固定構件(諸如緊固件)固定至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之臂部分39a。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之管狀部分39b沿軸向方向安置於管狀部分38b與第四鏈輪28D之間。第二鏈輪支撐構件39之管狀部分39b運用花鍵接合安裝至後鏈輪支撐構件45。 (後輪轂總成) 如圖1中展示,後輪轂總成29 (自行車輪轂總成之一實例)安裝於車架11之一後部分上。具體言之,後輪轂總成29沿軸向方向安裝於該對後端11j之間,例如沿軸向方向安裝於後輪19與後端11j之間。 如圖3中展示,後輪轂總成29經構形以供後鏈輪總成28安裝至其。後輪轂總成29主要包含後輪轂軸51 (一輪轂軸之一實例)、一後輪轂殼55 (一輪轂主體之一實例)及後鏈輪支撐構件45。 後輪轂總成29進一步包含旋轉中心軸線C2及一第一軸向中心線HL1。旋轉中心軸線C2對應於後鏈輪總成28及後輪轂軸51之中心軸線。在下文「<後輪轂總成之各自部件之配置>」之描述中說明第一軸向中心線HL1。 (後輪轂軸) 後輪轂軸51之兩端分別支撐於車架11之後部件(例如,車架主體11a之該對後端11j (參見圖1))上。如圖3中展示,後輪轂軸51包含一輪轂軸部分52、包含一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之一第一鄰接部分53及包含一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之一第二鄰接部分54。輪轂軸部分52形成為一實質上管狀形狀。 輪轂軸部分52經由軸承67a、67b可旋轉地支撐後輪轂殼55。軸承67a、67b安裝於輪轂軸部分52之一外周邊表面上且可旋轉地支撐後輪轂殼55。輪轂軸部分52經由軸承68a、68b可旋轉地支撐後鏈輪支撐構件45。軸承68a、68b安裝於輪轂軸部分52之一外周邊表面上且可旋轉地支撐後鏈輪支撐構件45。 第一鄰接部分53及第二鄰接部分54形成為一實質上管狀形狀。第一鄰接部分53及第二鄰接部分54分別附接至輪轂軸部分52之兩端。例如,第一鄰接部分53及第二鄰接部分54經構形以分別接觸輪轂軸部分52之兩端之外周邊表面。第一鄰接部分53及第二鄰接部分54分別定位安裝於輪轂軸51之兩端側上之軸承67a、68a。例如,第一鄰接部分53及第二鄰接部分54分別定位軸承67a、68a之內環。 第一鄰接部分53安置於後鏈輪支撐構件45與車架11之後部件(例如,一對後端11j之一者)之間。第一鄰接部分53包含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 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經構形以在後輪轂總成29安裝至車架11之一狀態中在軸向方向上緊靠車架11之一對後端11j (一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一部件之一實例)之一者。 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比一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 (如下文所描述)更接近於後鏈輪支撐構件45。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形成於後輪轂軸51之一端(其在後鏈輪支撐構件45側上)上。 例如,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形成於第一鄰接部分53上。若後輪轂軸51不包含第一鄰接部分53,則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亦可直接形成於輪轂軸部分52之一端上。 第二鄰接部分54安置於後輪轂殼55與車架11之後部件(例如,該對後端11j之另一者)之間。第二鄰接部分54包含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 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經構形以在後輪轂總成29安裝至車架11之狀態中緊靠車架11之一對後端11j (一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二部件之一實例)之另一者。 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比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更接近於輪轂殼55。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形成於後輪轂軸51之另一端(其在後鏈輪支撐構件45之對置側上)上。 例如,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形成於第二鄰接部分54上。若後輪轂軸51不包含第二鄰接部分54,則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亦可直接形成於輪轂軸部分52之一端上。 在上述構形中,後輪轂軸51運用一車輪緊固裝置(未展示)安裝於後端11j上。該車輪緊固裝置實質上相同於習知裝置。 例如,一車輪緊固裝置之一軸件經插入至後輪轂軸部分52之一中空部分中且通過第一鄰接部分53及第二鄰接部分54之中空部。 例如,該車輪緊固裝置之軸件之一端可螺合至一對後端11j之一者中。該車輪緊固裝置之一槓桿附接至該軸件之另一端。該槓桿沿軸向方向配置於該對後端11j之另一者之外部上。 在此狀態中,後輪轂軸部分52與第一鄰接部分53及第二鄰接部分54藉由操作該槓桿而夾持於該對後端11j之間。 (後輪轂殼) 如圖3中展示,後輪轂殼55 (一輪轂主體之一實例)相對於後輪轂總成29之旋轉中心軸線C2可旋轉地支撐於後輪轂軸51周圍。例如,後輪轂殼55經由軸承67a、67b可旋轉地安裝於後輪轂軸51 (輪轂軸部分52)上。 後輪轂殼55包含一第一輪轂凸緣57及在軸向方向上與第一輪轂凸緣57隔開之一第二輪轂凸緣58。該後輪轂殼亦包含沿軸向方向定位於第一輪轂凸緣57與第二輪轂凸緣58之間的一輪轂殼主體56。後輪轂殼55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軸向中心線HL2。在下文「<後輪轂總成之各自部件之配置>」之描述中說明第二軸向中心線HL2。 輪轂殼主體56形成為一實質上管狀形狀。後輪轂軸51安置於輪轂殼主體56中。軸承67a、67b沿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2之一徑向方向安置於輪轂殼主體56與後輪轂軸51之間。因此,輪轂殼主體56經由軸承67a、67b可旋轉地支撐於輪轂軸51上。 第一輪轂凸緣57及第二輪轂凸緣58沿軸向方向按一間隔配置於輪轂殼主體56上。第一輪轂凸緣57及第二輪轂凸緣58一體地形成於輪轂殼主體56上以便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2之徑向方向上自輪轂殼主體56突出。在自旋轉中心軸線C2觀看時,第一輪轂凸緣57及第二輪轂凸緣58分別形成為一實質上環形形狀。 後輪轂殼55進一步包含一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及一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後輪轂殼55亦包含一碟式轉子安裝部分72。因此,後輪轂總成29可進一步包含碟式轉子安裝部分72。 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安置於第一輪轂凸緣57上。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比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更接近於後鏈輪支撐構件45。 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安置於第二輪轂凸緣58上。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比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更接近於碟式轉子安裝部分72。 輪輻附接至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及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例如,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包含複數個第一孔70a及一第一軸向外部件70b。 第一孔70a之各者在軸向方向上通過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第一孔70a之各者按間隔安置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之一圓周方向上。第一孔70a之各者之一中心按與旋轉中心軸線C2相距一預定間隔而安置在徑向方向上。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軸向外部件70b係由第一孔70a界定。例如,第一軸向外部件70b係由第一孔70a在軸向方向上之最外部分界定。 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包含複數個第二孔71a及一第二軸向外部件71b。 第二孔71a之各者在軸向方向上通過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第二孔71a之各者按間隔安置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之一圓周方向上。 第二孔71a之各者之一中心按與旋轉中心軸線C2相距預定間隔而安置在徑向方向上。 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係由第二孔71a界定。例如,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係由第二孔71a在軸向方向上之最外部分界定。 輪輻分別附接至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之第一孔70a及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之第二孔71a。換言之,後輪19經由輪輻附接至第一輪轂凸緣57及第二輪轂凸緣58。 碟式轉子安裝部分72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相對於後輪轂殼55而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對置。換言之,碟式轉子安裝部分72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更接近於第二輪轂凸緣58而非第一輪轂凸緣57。例如,碟式轉子安裝部分72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相鄰於第二輪轂凸緣58。 一碟式轉子60附接至碟式轉子安裝部分72。例如,碟式轉子60運用一花鍵接合安置於碟式轉子安裝部分72上且藉由一鎖環81固定於後輪轂殼55上。 (後鏈輪支撐構件) 如上文所描述,後鏈輪支撐構件45經構形以支撐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例如,八個後鏈輪28A至28H。 如圖3及圖4中展示,後鏈輪支撐構件45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2可旋轉地支撐於輪轂軸51周圍。例如,後鏈輪支撐構件45沿徑向方向配置於後輪轂軸51(輪轂軸部分52)之外部上且經由軸承68a、68b安裝於輪轂軸51上。 又,後鏈輪支撐構件45與後輪轂殼55繞後輪轂軸51之旋轉中心軸線C2一體地旋轉。後鏈輪支撐構件45之一旋轉中心軸線對應於後輪轂殼55之旋轉中心軸線C2。 如圖3中展示,後鏈輪支撐構件45形成為一實質上管狀形狀。後鏈輪支撐構件45包含至少一個軸向延伸花鍵46a。至少一個軸向延伸花鍵46a經構形以與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28A至28H接合。 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後鏈輪支撐構件45包含複數個軸向延伸花鍵46a。複數個軸向延伸花鍵46a與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四後鏈輪28D直接接合。複數個軸向延伸花鍵46a經由鏈輪安裝構件38、39之各者與第五後鏈輪28E至第八後鏈輪28H接合。 後鏈輪支撐構件45包含一第一軸向端46b、在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軸向端對置之一第二軸向端46c及定位於第二軸向端46c中之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 具體言之,後鏈輪支撐構件45包含一鏈輪支撐主體46及一鏈輪鄰接部分47。鏈輪支撐主體46形成為一實質上管狀形狀。 後輪轂軸51 (輪轂軸部分52)安置於鏈輪支撐主體46中。軸承68a、68b沿徑向方向安置於鏈輪支撐主體46與後輪轂軸51之間。因此,鏈輪支撐主體46經由軸承68a、68b可旋轉地安裝於輪轂軸51上。 鏈輪支撐主體46包含複數個軸向延伸花鍵46a、第一軸向端46b及第二軸向端46c。 複數個軸向延伸花鍵46a經構形以與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例如,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接合。例如,複數個軸向延伸花鍵46a與提供於複數個鏈輪安裝部分構件37 (38、39)之各者之一內周邊部分上之花鍵37a及提供於後鏈輪28A至28D之各者之一內周邊部分上之花鍵28s接合。 第一軸向端46b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比第二軸向端46c更接近於車架11。第二軸向端46c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線C2之一軸向方向上與第一軸向端46b對置。第二軸向端46c定位成在軸向方向上比第一軸向端46b更接近於後輪轂殼55。 鏈輪鄰接部分47經構形以緊靠後鏈輪總成28。鏈輪鄰接部分47形成於鏈輪支撐主體46之第二軸向端46c上。具體言之,鏈輪鄰接部分47一體地形成於鏈輪支撐主體46上以便在徑向方向上自鏈輪支撐主體46突出。鏈輪鄰接部分47較佳形成為一實質上環形形狀。 鏈輪鄰接部分47包含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經構形以在後鏈輪總成28安裝至後輪轂總成29之一狀態中在軸向方向上緊靠後鏈輪總成28。 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定位於鏈輪支撐主體46之第二軸向端46c中。具體言之,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形成於鏈輪鄰接部分47上實質上垂直於旋轉中心軸線C2之一平面上。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緊靠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之軸向鄰接表面AS,例如,管狀部分38b之軸向鄰接表面AS。 在上述構形中,後鏈輪支撐構件45經由第一定位部分61及第二定位部分62附接至後輪轂殼55。第一定位部分61及第二定位部分62沿徑向方向安置於後鏈輪支撐構件45與後輪轂殼55之間。 第一定位部分61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及後輪轂殼55接合以便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及後輪轂殼55一體地旋轉。第二定位部分62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及第一定位部分61接合以便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及第一定位部分61一體地旋轉。 一密封構件63安置於第二定位部分62與後輪轂殼55之間。密封構件63形成為一管狀形狀。密封構件63防止異物侵入後輪轂殼55中。 <後輪轂總成之各自部件之配置> 在上述後輪轂總成29中,如下般設定第一軸向中心線HL1及第二軸向中心線HL2以及軸向長度。 如圖3中展示,第一軸向中心線HL1界定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之間。具體言之,第一軸向中心線HL1通過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之間的一軸向中心點P1且垂直於旋轉中心軸線C2。 第二軸向中心線HL2界定於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之第一軸向外部件70b與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之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具體言之,第二軸向中心線HL2通過第一軸向外部件70b與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的一軸向中心點P2且垂直於旋轉中心軸C2。 一第一軸向長度JL1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之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之間。換言之,第一軸向長度JL1係沿軸向方向介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之間的一長度。 第一軸向長度JL1小於或等於38.00 mm。又,第一軸向長度JL1大於或等於15.00 mm。較佳地,第一軸向長度JL1大於或等於20.00 mm。較佳地,第一軸向長度JL1大於或等於37.00 mm。更佳地,第一軸向長度JL1小於或等於36.00 mm。 一第二軸向長度JL2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之第一軸向外部件70b與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之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換言之,第二軸向長度JL2係沿軸向方向介於第一軸向外部件70b與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的一長度。 第二軸向長度JL2大於或等於55.00 mm。較佳地,第二軸向長度JL2大於或等於60.00 mm。更佳地,第二軸向長度JL2大於或等於64.00 mm。又,第二軸向長度JL2小於或等於85.00 mm。較佳地,第二軸向長度JL2小於或等於80.00 mm。較佳地,第二軸向長度JL2小於或等於70.00 mm。 一第三軸向長度JL3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之間。換言之,第三軸向長度JL3係沿軸向方向介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之間的一長度。 第三軸向長度JL3大於或等於130.00 mm。又,第三軸向長度JL3小於或等於145.00 mm。 一第四軸向長度JL4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軸向中心線HL1與第二軸向中心線HL2之間。換言之,第四軸向長度JL4係沿軸向方向介於第一軸向中心線HL1與第二軸向中心線HL2之間的一長度。 第四軸向長度JL4小於或等於6.00 mm。較佳地,第四軸向長度JL4小於或等於5.00 mm。更佳地,第四軸向長度JL4小於或等於0.00 mm。 一第五軸向長度JL5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軸向中心線HL1與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之第一軸向外部件70b之間。換言之,第五軸向長度JL5係沿軸向方向介於第一軸向中心線HL1與第一軸向外部件70b之間的一長度。 一第六軸向長度JL6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軸向中心線HL1與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之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換言之,第六軸向長度JL6係沿軸向方向介於第一軸向中心線HL1與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的一長度。第五軸向長度JL5可小於第六軸向長度JL6。此外,第五軸向長度JL5可等於第六軸向長度JL6。 第二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之一構形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構形,惟第一軸向長度JL1至第三軸向長度JL3除外。 在第二實施例中,省略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構形之一說明。所省略之構形等效於第一實施例中描述之構形。 在第二實施例中,如下般設定第一軸向長度JL1至第三軸向長度JL3。 如圖3中展示,一第一軸向長度JL1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之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之間。第一軸向長度JL1小於或等於40.00 mm。第一軸向長度JL1小於或等於38.00 mm。 一第二軸向長度JL2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之第一軸向外部件70b與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之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第二軸向長度JL2大於或等於60.00 mm。 一第三軸向長度JL3界定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之間。第三軸向長度JL3大於140.00 mm且小於或等於150.00 mm。 一第四軸向長度JL4、一第五軸向長度JL5及一第六軸向長度JL6可設定為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第四軸向長度JL4、第五軸向長度JL5及第六軸向長度JL6。 第三實施例 第三實施例之一構形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構形,惟第一軸向長度JL1至第三軸向長度JL3除外。 在第三實施例中,省略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構形之一說明。所省略之構形等效於第一實施例中描述之構形。 在第三實施例中,如下般設定第一軸向長度JL1至第三軸向長度JL3。 如圖3中展示,一第一軸向長度JL1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後鏈輪支撐構件45之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之間。 第一軸向長度JL1小於或等於40.00 mm。第一軸向長度JL1小於或等於38.00 mm。 一第二軸向長度JL2沿軸向方向界定於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之第一軸向外部件70b與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之第二軸向外部件71b之間。第二軸向長度JL2大於或等於70.00 mm。 一第三軸向長度JL3界定於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3a與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54a之間。第三軸向長度JL3大於148.00 mm且小於或等於160.00 mm。 一第四軸向長度JL4、一第五軸向長度JL5及一第六軸向長度JL6可設定為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第四軸向長度JL4、第五軸向長度JL5及第六軸向長度JL6。 其他實施例 (A)在實施例中,執行後輪轂軸51包含輪轂軸部分52及鄰接部分53之說明作為一實例。取而代之,後輪轂軸51可形成為一單體構件。在此情況中,例如,輪轂軸部分52及鄰接部分53一體地形成為一單體單件構件。又,定位構件分別附接至後輪轂軸51之兩端。軸承67a、68a之內環藉由定位構件而定位。 (B)在實施例中,執行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緊靠第一鏈輪支撐構件38之說明作為一實例。取而代之,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可緊靠第八後鏈輪28H。在此情況中,例如,後鏈輪總成28在無複數個鏈輪安裝構件37之情況下經由花鍵直接附接至後鏈輪支撐構件45。在此狀態中,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47a緊靠第八後鏈輪28H。 (C)在實施例中,執行八個後鏈輪(第一後鏈輪28A至第八後鏈輪28H)安裝於後鏈輪支撐構件45上之說明作為一實例。取而代之,後鏈輪之數目可小於八個或大於八個。 (D)在實施例中,執行前鏈輪之總數目係兩個之說明作為一實例。前鏈輪之數目不限於該實施例但可視需要設定為一個、或大於或等於三個。 (E)在實施例中,執行後輪轂殼包含第一輪轂凸緣57及第二輪轂凸緣58之說明作為一實例。替代地,可省略第一輪轂凸緣57及第二輪轂凸緣58。在此一情況中,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及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可直接提供至輪轂殼主體56使得第一輪輻安裝部分70與第二輪輻安裝部分71在軸向方向上彼此隔開。相應地,第一孔70a及第二孔71a亦直接提供至輪轂殼主體56使得第一孔70a及第二孔71a之各者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2之一徑向方向上延伸。即使在該情況中,第一軸向外部件70b可由第一孔70a在軸向方向上之最外部分界定,且第二軸向外部件71b可由第二孔71a在軸向方向上之最外部分界定。 術語之一般解釋 在理解本發明之範疇時,如本文中使用之術語「包括」及其派生詞旨在為開放式術語,其等指定存在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而不排除存在其他未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 上述內容亦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之詞,諸如術語「包含」、「具有」及其等之派生詞。又,術語「部件」、「區段」、「部分」、「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一單一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意義。 亦如本文中用來描述(若干)上述實施例,下列方向性術語「向前」、「向後」、「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橫向」、「向內」及「向外」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術語係指在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一自行車之一狀態中自行車輪轂總成之該等方向。相應地,應相對於自行車輪轂總成解釋如用來描述本技術之此等術語。 如本文中用來描述一裝置之一組件、區段或部件之術語「經構形」暗示存在裝置之其他未主張或未提及組件、區段、構件或部件以實行一所要功能。 如本文中使用之程度術語(諸如「實質上」、「大約」及「近似」)意指經修改術語之一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終結果未明顯改變。 雖然已僅選取選定實施例以圖解說明本技術,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從本發明明白,可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而不背離如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定義之技術之範疇。 例如,可根據需要及/或期望改變各種組件之大小、形狀、位置或定向。展示直接連接或彼此接觸之組件可具有安置在其等之間之中間結構。一個元件之功能可藉由兩個元件執行,且反之亦然。在另一實施例中可採用一項實施例之結構及功能。所有優點無需同時存在於一特定實施例中。 與先前技術不同之每一特徵(單獨地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亦應被視為申請人之其他技術之一單獨描述,包含由此(等)特徵體現之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之前述描述僅為圖解而非出於限制如藉由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定義之技術之目的而提供。
1‧‧‧自行車
9‧‧‧自行車鏈條
11‧‧‧車架
11a‧‧‧車架主體
11b‧‧‧前叉
11c‧‧‧上管
11d‧‧‧前管
11e‧‧‧座管
11f‧‧‧下管
11g‧‧‧鏈拉條
11h‧‧‧座撐
11j‧‧‧後端
12‧‧‧底部托架吊架
13‧‧‧把手
14‧‧‧刹車操作裝置
15‧‧‧前輪轂總成
17‧‧‧前輪
17a‧‧‧前輪胎
19‧‧‧後輪
19a‧‧‧後輪胎
21‧‧‧前剎車裝置
22‧‧‧控制纜線
23‧‧‧後剎車裝置
24‧‧‧變速裝置
25‧‧‧驅動系統
26‧‧‧後變速器
27‧‧‧曲柄總成
28‧‧‧後鏈輪總成/固定構件
28A‧‧‧第一後鏈輪
28B‧‧‧第二後鏈輪
28C‧‧‧第三後鏈輪
28D‧‧‧第四後鏈輪
28E‧‧‧第五後鏈輪
28F‧‧‧第六後鏈輪
28G‧‧‧第七後鏈輪
28H‧‧‧第八後鏈輪
28s‧‧‧花鍵
29‧‧‧後輪轂總成
31‧‧‧曲柄軸
33‧‧‧右曲柄臂
33a‧‧‧右曲柄軸安裝部分
33b‧‧‧踏板軸安裝部分
33c‧‧‧鏈輪安裝部分
34‧‧‧踏板
35‧‧‧前鏈輪總成
35a‧‧‧前鏈輪
35b‧‧‧前鏈輪
37‧‧‧鏈輪安裝構件/鏈輪安裝部分構件
37a‧‧‧花鍵
38‧‧‧第一鏈輪支撐構件/鏈輪安裝部分構件
38a‧‧‧臂部分
38b‧‧‧管狀部分
39‧‧‧第二鏈輪支撐構件/鏈輪安裝部分構件
39a‧‧‧臂部分
39b‧‧‧管狀部分
45‧‧‧後鏈輪支撐構件
46‧‧‧鏈輪支撐主體
46a‧‧‧軸向延伸花鍵
46b‧‧‧第一軸向端
46c‧‧‧第二軸向端
47‧‧‧鏈輪鄰接部分
47a‧‧‧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
51‧‧‧後輪轂軸
52‧‧‧輪轂軸部分
53‧‧‧第一鄰接部分
53a‧‧‧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
54‧‧‧第二鄰接部分
54a‧‧‧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
55‧‧‧後輪轂殼
56‧‧‧輪轂殼主體
57‧‧‧第一輪轂凸緣
58‧‧‧第二輪轂凸緣
60‧‧‧碟式轉子
61‧‧‧第一定位部分
62‧‧‧第二定位部分
63‧‧‧密封構件
67a‧‧‧軸承
67b‧‧‧軸承
68a‧‧‧軸承
68b‧‧‧軸承
70‧‧‧第一輪輻安裝部分
70a‧‧‧第一孔
70b‧‧‧第一軸向外部件
71‧‧‧鎖定螺母/第二輪輻安裝部分
71a‧‧‧第二孔
71b‧‧‧第二軸向外部件
72‧‧‧碟式轉子安裝部分
81‧‧‧鎖環
AS‧‧‧軸向鄰接表面
C1‧‧‧旋轉中心軸線
C2‧‧‧旋轉中心軸線
FM‧‧‧固定構件
HL1‧‧‧第一軸向中心線
HL2‧‧‧第二軸向中心線
JL1‧‧‧第一軸向長度
JL2‧‧‧第二軸向長度
JL3‧‧‧第三軸向長度
JL4‧‧‧第四軸向長度
JL5‧‧‧第五軸向長度
JL6‧‧‧第六軸向長度
LN‧‧‧鎖定螺母
P1‧‧‧軸向中心點
P2‧‧‧軸向中心點
現參考形成本發明之一部分之隨附圖式: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之一側視圖; 圖2係根據該實施例之一曲柄總成之一側視圖; 圖3係根據該實施例之一後輪轂總成之一截面圖; 圖4係根據該實施例之鏈輪支撐構件之一截面圖(為了簡明起見,在圖4中部分地展示自行車後鏈輪)。

Claims (28)

  1. 一種經構形以供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其之自行車輪轂總成,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包括: 一輪轂軸; 一輪轂主體,其相對於該自行車輪轂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輪轂主體包含具有一第一軸向外部件之一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及具有一第二軸向外部件之一第二輪輻安裝部分;及 一後鏈輪支撐構件,其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經構形以支撐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且包含一第一軸向端、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軸向端對置之一第二軸向端及定位於該第二軸向端中之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該第二軸向端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一軸向端更接近於該輪轂主體; 該輪轂軸包含: 一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一自行車車架之一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一部件;及 一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車架之該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二部件;其中 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且其中 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之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之間的一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8.00 mm;且 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的一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55.00 mm。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一第三軸向長度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之間。
  3.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三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145.00 mm。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三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130.00 mm。
  5.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7.00 mm。
  6.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6.00 mm。
  7.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一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15.00 mm。
  8.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一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20.00 mm。
  9.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60.00 mm。
  10.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64.00 mm。
  11.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二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85.00 mm。
  1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二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80.00 mm。
  1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二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70.00 mm。
  14.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進一步包括: 一第一軸向中心線,其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之間;其中 該輪轂主體包含一第二軸向中心線,該第二軸向中心線界定於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
  15. 如請求項14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二軸向中心線之間的一第四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6.00 mm。
  16. 如請求項15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四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5.00 mm。
  17. 如請求項15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四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0.00 mm。
  18. 如請求項14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且 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之間的一第五軸向長度小於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的一第六軸向長度。
  19. 如請求項14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且 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之間的一第五軸向長度等於界定於該第一軸向中心線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的一第六軸向長度。
  20.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進一步包括: 一碟式轉子安裝部分。
  21. 如請求項20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碟式轉子安裝部分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相對於該輪轂主體而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對置。
  22. 如請求項20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輪轂主體包含一第一輪轂凸緣及在該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輪轂凸緣隔開之一第二輪轂凸緣; 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安置於該第一輪轂凸緣上;且 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安置於該第二輪轂凸緣上。
  2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後鏈輪支撐構件包含經構形以與該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接合之至少一個軸向延伸花鍵。
  24.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軸向延伸花鍵包含複數個軸向延伸花鍵。
  25. 一種經構形以供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其之自行車輪轂總成,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包括: 一輪轂軸; 一輪轂主體,其相對於該自行車輪轂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輪轂主體包含具有一第一軸向外部件之一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及具有一第二軸向外部件之一第二輪輻安裝部分;及 一後鏈輪支撐構件,其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經構形以支撐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且包含一第一軸向端、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軸向端對置之一第二軸向端及定位於該第二軸向端中之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該第二軸向端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一軸向端更接近於該輪轂主體; 該輪轂軸包含: 一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一自行車車架之一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一部件;及 一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車架之該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二部件; 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且其中 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之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之間的一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40.00 mm; 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的一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60.00 mm;且 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之間的一第三軸向長度大於140.00 mm且小於或等於150.00 mm。
  26. 如請求項25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8.00 mm。
  27. 一種經構形以供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其之自行車輪轂總成,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包括: 一輪轂軸; 一輪轂主體,其相對於該自行車輪轂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輪轂主體包含具有一第一軸向外部件之一第一輪輻安裝部分及具有一第二軸向外部件之一第二輪輻安裝部分;及 一後鏈輪支撐構件,其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可旋轉地支撐於該輪轂軸周圍,該後鏈輪支撐構件經構形以支撐複數個自行車後鏈輪且包含一第一軸向端、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軸向端對置之一第二軸向端及定位於該第二軸向端中之一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該第二軸向端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一軸向端更接近於該輪轂主體; 該輪轂軸包含: 一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一自行車車架之一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一部件;及 一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車架之該狀態中在該軸向方向上緊靠該自行車車架之一第二部件; 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定位成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更接近於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且其中 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後鏈輪支撐構件之該軸向後鏈輪鄰接表面之間的一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40.00 mm; 沿該軸向方向界定於該第一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一軸向外部件與該第二輪輻安裝部分之該第二軸向外部件之間的一第二軸向長度大於或等於70.00 mm;且 界定於該第一軸向車架鄰接表面與該第二軸向車架鄰接表面之間的一第三軸向長度大於148.00 mm且小於或等於160.00 mm。
  28. 如請求項27之自行車輪轂總成,其中 該第一軸向長度小於或等於38.00 mm。
TW106124258A 2016-08-19 2017-07-20 自行車輪轂總成 TWI745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241,072 US9855794B1 (en) 2016-08-19 2016-08-19 Bicycle hub assembly
US15/241,072 2016-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6792A true TW201806792A (zh) 2018-03-01
TWI745405B TWI745405B (zh) 2021-11-11

Family

ID=60805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4258A TWI745405B (zh) 2016-08-19 2017-07-20 自行車輪轂總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55794B1 (zh)
DE (1) DE102017211532A1 (zh)
TW (1) TWI745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5520B2 (en) * 2016-02-12 2018-06-26 Shimano Inc. Bicycle driving system and a multip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hereof
US10919339B2 (en) * 2017-05-22 2021-02-16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assembly
US10752320B2 (en) 2017-09-22 2020-08-25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hub assembly
US10377174B2 (en) * 2017-08-09 2019-08-13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US11179967B2 (en) * 2017-05-30 2021-11-23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US11059541B2 (en) 2017-05-30 2021-07-13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US11332213B2 (en) 2017-05-30 2022-05-17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US11220309B2 (en) 2017-05-30 2022-01-1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0946931B2 (en) 2017-09-22 2021-03-16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US10525768B2 (en) * 2017-10-31 2020-01-07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WO2022249065A1 (en) * 2021-05-26 2022-12-01 Biktrix Enterprises Inc. Wheel hub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47673A1 (de) * 1998-10-15 2000-04-20 Dt Swiss Ag Nabe, insbesondere für Fahrräder u. dgl.
EP1216849B1 (de) * 2000-12-19 2004-08-18 Jiri Krampera Gespeichtes Fahrrad-Rad
US20060040776A1 (en) * 2004-08-23 2006-02-23 Scott Hansen Fixed gear bicycle hub
DE102004063505A1 (de) * 2004-12-26 2006-07-06 Nicolai, Karlheinz, Dipl.-Ing. (TU) Hinterrad und Hinterradnabe für Fahrräder
US2014026553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with improved chain line
US20160039491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Angelo Morelli Bicycle with disc brakes removable from the relative whe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5405B (zh) 2021-11-11
US9855794B1 (en) 2018-01-02
DE102017211532A1 (de)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5405B (zh) 自行車輪轂總成
JP3527491B2 (ja) 自転車用ハブ
US10005520B2 (en) Bicycle driving system and a multip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hereof
JP3545373B2 (ja) 自転車用ハブアッセンブリ
JP3727291B2 (ja) 自転車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ハブ
EP1495879B1 (en) Bicycle hub outer and bicycle hub
JP3438203B2 (ja) 自転車用ハブ
JP3612301B2 (ja) 自転車ハブ
US10093389B2 (en) Bicycle front sprocket, bicycle crank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US7066556B2 (en) Bicycle hub
US7562941B2 (en) Bicycle disc brake hub
US20080004143A1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TWI727138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TWM543178U (zh) 自行車輪轂總成
US20180009505A1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JP3703781B2 (ja) 自転車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ハブ
US20100052411A1 (en) Bicycle wheel assembly having dissimilar lateral spoke lacings
TW201700342A (zh) 自行車曲柄總成
US6485108B1 (en) Bicycle hub
CA2782234A1 (en) Head tub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with an open steerer configuration
TW201801990A (zh)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