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3900A - 治療脊髓損傷及疼痛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療脊髓損傷及疼痛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3900A
TW201803900A TW106117998A TW106117998A TW201803900A TW 201803900 A TW201803900 A TW 201803900A TW 106117998 A TW106117998 A TW 106117998A TW 106117998 A TW106117998 A TW 106117998A TW 201803900 A TW201803900 A TW 2018039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ntibody
rgma
amino acid
antibodi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7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伯哈德 克勞思 木樂
皮爾 B 傑可柏森
Original Assignee
艾伯維有限公司
艾伯維德國有限及兩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艾伯維有限公司, 艾伯維德國有限及兩合公司 filed Critical 艾伯維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3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390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growth factors ; against growth reg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0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04Centrally acting analgesics, e.g. opi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1Complete heavy chain or Fd fragment, i.e. VH + CH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15Complete light chain, i.e. VL + C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抗RGMa抗體及使用此等抗體治療脊髓損傷(包括促進軸突再生、功能恢復或兩者)以及治療疼痛(包括由脊髓損傷引起之神經痛)之方法。

Description

治療脊髓損傷及疼痛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抗RGMa抗體及使用此等抗體治療脊髓損傷及/或疼痛(包括由脊髓損傷或其他原因引起之神經痛)之方法。
脊髓損傷(SCI)為具有極大個人及社會成本之破壞性病況。即使臨床護理得到進展,但目前對於大部分SCI不存在有效治療。在初始外傷之後,存在分子及退化性事件之級聯,包括細胞凋亡、局部缺血、興奮性毒性及抑制性分子上調。神經元死亡及軸突再生之抑制會限制損傷之後的神經恢復。受損傷之CNS軸突具有有限的再生能力且常常自損傷部位回縮或由於內在機制及受損傷之脊髓之抑制環境而經歷繼發性軸突退化。 SCI代表一種醫學適應症,其特徵為醫學需求較高,且全世界每年發病率為每百萬人15至40例。SCI之最常見病因包括機動車輛事故、工作事故、體育/反應事故、跌倒及暴力。在美國,每年有估計12,000個新的SCI病例。 大部分脊髓損傷為挫傷性或壓迫性損傷,且原發性損傷之後通常為繼發性損傷機制(例如,諸如細胞激素及趨化激素之發炎性介質),其使初始損傷惡化且導致病變面積顯著擴大,有時超過10倍。 多種SCI係脊髓受壓迫而非切斷之後果。對脊髓之損傷常常導致脊椎、神經及血管損害。出血、流體聚集及腫脹可發生脊髓內部或脊髓外部,但在椎管內。來自周圍骨骼及腦膜結構之壓力可進一步損害脊髓。此外,脊髓自身之水腫可額外地加快繼發性組織損失。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原發性機械損傷會啟動繼發性損傷機制級聯,包括過度興奮性神經傳遞素聚集;水腫形成;電解質轉移,包括細胞內鈣增加;自由基產生,尤其氧化劑自由基;以及類廿烷酸產生。因此,某些SCI可視為兩步病程。原發性損傷係機械的,由對脊柱之衝擊、壓迫或一些其他損傷產生。繼發性損傷係細胞的及生物化學的,其中細胞/分子反應造成組織毀壞。 發生在SCI之後的發炎性反應為繼發性損害之主要促成因素之一。神經膠質細胞(微神經膠質細胞及星形膠質細胞)及巨噬細胞在SCI之後的發炎性反應過程期間發揮重要作用。除繼發性損傷之外,反應性神經膠質及巨噬細胞促成CNS中之軸突再生失敗。舉例而言,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合成在抑制CNS中之軸突生長方面具有強力影響之蛋白聚糖。微神經膠質細胞及巨噬細胞亦有助於抑制軸突生長。 SCI係產生神經痛的風險最高的疾病之一,盛行率高達50%。神經痛係SCI之最能致衰弱的後果之一。發炎不僅藉由誘導繼發性損害及軸突排斥而促成SCI之後的功能損失,而且促成神經痛之發展。 某些動物模型(例如,脊髓半切除)可能不會誘導通常與大多數臨床脊髓損傷相關的顯著外傷。此外,脊椎水腫在此等模型中可能極少。因此,此等模型可能無法代表大多數臨床脊髓損傷。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脊髓損傷的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脊髓損傷為壓迫、挫傷或衝擊損傷。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促進患有脊髓損傷之個體之軸突再生、功能恢復或兩者的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功能恢復利用神經行為測試來評估。在某些實施例中,脊髓損傷為壓迫、挫傷或衝擊損傷。 在又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疼痛的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疼痛為神經痛,諸如由脊髓損傷引起之神經痛。在某些實施例中,脊髓損傷為壓迫、挫傷或衝擊損傷。 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特異性地結合反義導向分子A (RGMa)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可變重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1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H CDR)-1、包含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 (b)可變輕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L CDR)-1、包含SEQ ID NO: 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包含選自由SEQ ID NO: 6及SEQ ID NO: 7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某些實施例中,VL CDR-3包含SEQ ID NO: 6之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VL CDR-3包含SEQ ID NO: 7之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變重鏈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且可變輕鏈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可變重鏈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且可變輕鏈包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恆定區,該恆定區包含選自由SEQ ID NO: 11、SEQ ID NO:12、SEQ ID NO:13及SEQ ID NO:14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序列及SEQ ID NO: 15之輕鏈序列。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人類抗體、免疫球蛋白分子、二硫鍵鍵聯之Fv、單株抗體、親和力成熟之抗體、scFv、嵌合抗體、CDR移植之抗體、雙功能抗體、人類化抗體、多特異性抗體、Fab、雙重特異性抗體、DVD、Fab'、雙特異性抗體、F(ab')2,及Fv。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抗體為人類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單株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全身性地投與。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經靜脈內投與。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係在脊髓損傷之24小時內投與。 本發明證實在大鼠中之臨床相關衝擊-壓迫SCI之後,RGMa在多個細胞類型中上調。重要的係,本發明亦證實RGMa在損傷之後在人類脊髓中以類似方式上調。為了中和抑制性RGMa,在臨床上相關之大鼠急性胸SCI模型中每週一次全身性地投與人類單株抗RGMa抗體,且在血清、CSF及在病變部位周圍之組織中偵測到該人類單株抗RGMa抗體。用抗RGMa抗體治療之大鼠展示在開放場地運動中之經改善神經行為恢復、階梯行走時腳步錯誤更少,及經改善步態參數。RGMa中和經由減弱之細胞凋亡來促進神經元存活。此外,此策略增強如用順行性追蹤證實之遞減皮質脊髓束軸突再生之可塑性。有趣的係,RGMa中和亦減輕神經痛反應且與病變之背側角尾側中的較少活化的微神經膠質細胞及減少之降血鈣素基因相關之肽(CGRP)表現相關。 本發明證實全身性投與抗RGMa抗體在非常嚴重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NHP)胸SCI半壓迫模型中改善神經運動功能。在全身性投與抗RGMa抗體之後,觀測到整體神經運動功能之顯著改善。 此等發現展示在SCI且尤其挫傷或壓迫損傷之後,中和抑制性RGMa之治療性潛力。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2016年6月1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62/344,233號之權益,其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序列表 本申請案含有經由EFS-Web以ASCII格式提交之序列表,且其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2017年5月25日創建之該ASCII複本命名為ABV12303WOO1_SEQ-LIST.txt且大小為28,672位元組。 本文提供藉由向有需要之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一或多種抗RGMa抗體來治療脊髓損傷、促進脊髓損傷之後的軸突再生、促進脊髓損傷之後的功能恢復以及治療疼痛(包括由脊髓損傷引起之神經痛)之方法。 1. 定義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均具有與一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之含義。若有衝突,將以本文件(包括定義)為準。較佳的方法及材料描述如下,但類似或等效於本文所描述之彼等的方法及材料可用於本發明之實踐或測試。本文所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專利申請案、專利及其他參考文獻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所揭示之材料、方法及實例僅為說明性的且不意欲限制。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包含(comprise(s))」、「包括(include(s))」、「具有(having/has)」、「可以」、「含有(contain(s))」及其變化形式意欲為不排除額外動作或結構之可能性的開放式過渡片語、術語或詞。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規定,否則單數形式之「一(a/an)」及「該」包括複數個提及物。不論明確闡述與否,本發明亦涵蓋「包含」本文所呈現之實施例或要素、「由其組成」及「主要由其組成」的其他實施例。 如本文所使用之「約」可指距所陳述值之大致+/-10%的變化。應理解此類變化始終包括於本文所提供之任何給定值內,無論是否對其進行特定提及。 「親和力成熟之抗體」在本文中用以指在一或多個CDR中具有一或多個更改的抗體,與並不具有更改之親本抗體相比,該一或多個更改使得抗體對靶抗原之親和力(亦即KD 、kd 或ka )得到改善。例示性親和力成熟之抗體將具有針對靶抗原之奈莫耳或甚至皮莫耳親和力。用於製造親和力成熟之抗體的多種程序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包括對使用生物展示所製備之組合抗體庫之篩檢。舉例而言,Marks等人, BioTechnology, 10: 779-783 (1992)描述藉由VH及VL域改組的親和力成熟。CDR及/或構架殘基之隨機突變誘發由Barbas等人, Proc. Nat. Acad. Sci. USA, 91: 3809-3813 (1994);Schier等人, Gene, 169: 147-155 (1995);Yelton等人, J. Immunol., 155: 1994-2004 (1995);Jackson等人, J. Immunol., 154(7): 3310-3319 (1995);及Hawkins等人, J. Mol. Biol., 226: 889-896 (1992)來描述。用活性增強胺基酸殘基在選擇性突變誘發位置處及在接觸或超突變位置處之選擇性突變描述於美國專利第6,914,128 B1號中。 如本文所使用之「抗體(Antibody/antibodies)」係指單株抗體;多特異性抗體;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完全或部分人類化);動物抗體,諸如(但不限於)鳥(例如,鴨或鵝)、鯊魚、鯨及哺乳動物,包括非靈長類動物(例如,牛、豬、駱駝、大羊駝、馬、山羊、家兔、綿羊、倉鼠、天竺鼠、貓、狗、大鼠、小鼠等)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例如,猴、黑猩猩等);重組抗體;嵌合抗體;單鏈Fv (「scFv」);單鏈抗體;單域抗體;Fab片段;F(ab')片段;F(ab')2 片段;二硫鍵鍵聯之Fv (「sdFv」);以及抗個體基因型(「抗Id」)抗體;雙重域抗體;雙重可變域(DVD)或三重可變域(TVD)抗體(雙重可變域免疫球蛋白及用於製造其之方法描述於Wu, C.,等人, Nature Biotechnology, 25(11):1290-1297 (2007)及PCT國際申請案WO 2001/058956中,其中之每一者之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以及以上中之任一者之功能活性抗原決定基結合片段。特定言之,抗體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免疫活性片段,亦即,含有分析物結合位點之分子。免疫球蛋白分子可為任何類型(例如,IgG、IgE、IgM、IgD、IgA及IgY)、類別(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或子類別。為簡單起見,針對分析物之抗體在本文中常被稱作「抗分析物抗體」或僅「分析物抗體」(例如,抗RGMa抗體或RGMa抗體)。 如本文所使用之「抗體片段」係指包含抗原結合位點或可變區之完整抗體之一部分。該部分不包括完整抗體之Fc區之恆定重鏈域(亦即,CH2、CH3或CH4,視抗體同型而定)。抗體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ab片段、Fab'片段、Fab'-SH片段、F(ab')2 片段、Fd片段、Fv片段、雙功能抗體、單鏈Fv (scFv)分子、含有僅一個輕鏈可變域之單鏈多肽、含有輕鏈可變域之三個CDR的單鏈多肽、含有僅一個重鏈可變區之單鏈多肽及含有重鏈可變區之三個CDR的單鏈多肽。 「雙特異性抗體」在本文中用以指利用以下技術產生之全長抗體:細胞雜交瘤技術(參見Milstein等人, Nature, 305(5934): 537-540 (1983));利用兩種不同單株抗體之化學結合(參見Staerz等人, Nature, 314(6012): 628-631 (1985));或利用結進孔(knob-into-hole)或類似方法,其在Fc區中引入突變(參見Holliger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14): 6444-6448 (1993)),從而產生其中僅一者為功能雙特異性抗體之多種不同免疫球蛋白物種。雙特異性抗體在其兩個結合臂中之一者(一個HC/LC對)上結合一個抗原(或抗原決定基),且在其第二臂(不同的HC/LC對)上結合不同抗原(或抗原決定基)。藉由此定義,雙特異性抗體具有兩個不同的抗原結合臂(在特異性及CDR序列兩者方面),且對於與其結合之各抗原為單價的。 「CDR」在本文中用以指抗體可變序列內之「互補決定區」。在重鏈及輕鏈之可變區中之每一者中存在三個CDR,其對於該等可變區中之每一者指定為「CDR1」、「CDR2」及「CDR3」。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CDR集」係指在結合抗原之單一可變區中出現的一組三個CDR。此等CDR之準確邊界已經根據不同系統以不同方式界定。Kabat (Kabat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87)及(1991))所描述之系統不僅提供適用於抗體之任何可變區之明確殘基編號系統,而且提供定義三個CDR之確切殘基邊界。此等CDR可被稱作「Kabat CDR」。Chothia及同事(Chothia及Lesk, J. Mol. Biol., 196: 901-917 (1987);及Chothia等人, Nature, 342: 877-883 (1989))發現Kabat CDR內之某些子部分儘管在胺基酸序列之層面下具有極大多樣性,但仍採用幾乎相同的肽主鏈構形。此等子部分表示為「L1」、「L2」及「L3」或「H1」、「H2」及「H3」,其中「L」及「H」分別表示輕鏈及重鏈區。此等區域可被稱作「Chothia CDR」,其具有與Kabat CDR重疊之邊界。定義與Kabat CDR重疊之CDR的其他邊界已由Padlan, FASEB J., 9: 133-139 (1995),及MacCallum, J. Mol. Biol., 262(5): 732-745 (1996)描述。其他CDR邊界定義可能不嚴格地遵循本文系統中之一者,但仍然將與Kabat CDR重疊,不過其可根據以下預測或實驗發現而縮短或延長:特定殘基或殘基組或甚至整個CDR並不明顯影響抗原結合。本文所使用之方法可利用根據此等系統中之任一者所界定之CDR,但某些實施例使用Kabat所界定或Chothia所界定之CDR。 如本文所使用之抗體之「衍生物」可指當與真正的或親本抗體相比時,對其胺基酸序列具有一或多個修飾且呈現經修飾域結構之抗體。衍生物可仍能夠採用在天然抗體中發現的典型域組態,以及能夠以特異性結合至靶標(抗原)的胺基酸序列。抗體衍生物之典型實例為偶合至其他多肽的抗體、重排的抗體域或抗體片段。衍生物亦可包含至少一種其他化合物,例如蛋白質域,該蛋白質域利用共價或非共價鍵鍵聯。鍵聯可基於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的基因融合。包含根據本發明所採用之抗體的融合蛋白質中存在之額外域可較佳地利用可撓性連接子,有利地肽連接子來鍵聯,其中該肽連接子包含長度足以跨越另一蛋白質域之C端末端與抗體之N端末端之間的距離(或反之亦然)的複數個親水性的、肽鍵結之胺基酸。抗體可鍵聯至具有適用於生物活性之構形或選擇性結合至(例如)固體載體、生物活性物質(例如細胞激素或生長激素)、化學劑、肽、蛋白質或藥物的效應分子。 「雙重特異性抗體」在本文中用以指可在其兩個結合臂中之每一者(一個HC/LC對)中結合兩種不同抗原(或抗原決定基)之全長抗體(參見PCT公開案WO 02/02773)。因此,雙重特異性結合蛋白具有帶有相同特異性及相同CDR序列的兩個相同抗原結合臂,且對於與其結合之各抗原為二價的。 「雙重可變域」在本文中用以指結合蛋白上之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位點,其可為二價(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四價(四個抗原結合位點)或多價結合蛋白質。DVD可為單特異性,亦即能夠結合一個抗原(或一個特異性抗原決定基),或多特異性,亦即能夠結合兩個或更多個抗原(亦即,相同靶抗原分子之兩個或更多個抗原決定基或不同靶抗原之兩個或更多個抗原決定基)。較佳的DVD結合蛋白質包含兩個重鏈DVD多肽及兩個輕鏈DVD多肽且被稱作「DVD免疫球蛋白」或「DVD-Ig」。此類DVD-Ig結合蛋白質因此為四聚體且使人聯想到IgG分子,但提供比IgG分子更多的抗原結合位點。因此,四聚體DVD-Ig分子之每一半使人聯想到IgG分子之一半且包含重鏈DVD多肽及輕鏈DVD多肽,但不同於提供單一抗原結合域之IgG分子之一對重鏈及輕鏈,DVD-Ig之一對重鏈及輕鏈提供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位點。 DVD-Ig結合蛋白質之各抗原結合位點可衍生自供體(「親本」)單株抗體且因此包含重鏈可變域(VH)及輕鏈可變域(VL),其中每一抗原結合位點有總共六個CDR參與抗原結合。因此,結合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亦即,兩個不同抗原分子之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或相同抗原分子之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之DVD-Ig結合蛋白質包含衍生自第一親本單株抗體之抗原結合位點及第二親本單株抗體之抗原結合位點。 有關DVD-Ig結合分子之設計、表現及特徵之描述提供於PCT公開案第WO 2007/024715號、美國專利第7,612,181號及Wu等人, Nature Biotech., 25: 1290-1297 (2007)中。此類DVD-Ig分子之較佳實例包含:包含結構式VD1-(X1)n-VD2-C-(X2)n之重鏈,其中VD1為第一重鏈可變域,VD2為第二重鏈可變域,C為重鏈恆定域、X1為連接子,其限制條件為其不為CH1,X2為Fc區,且n為0或1,但較佳地為1;以及包含結構式VD1-(X1)n-VD2-C-(X2)n之輕鏈,其中VD1為第一輕鏈可變域,VD2為第二輕鏈可變域,C為輕鏈恆定域,X1為連接子,其限制條件為其不為CH1,且X2不包含Fc區;且n為0或1,但較佳地為1。此類DVD-Ig可包含兩個此類重鏈及兩個此類輕鏈,其中各鏈包含串聯鍵聯之可變域,且在可變區之間沒有穿插恆定區,其中重鏈及輕鏈締合以形成串聯功能性抗原結合位點,且一對重鏈及輕鏈可與另一對重鏈及輕鏈締合以形成具有四個功能性抗原結合位點之四聚體結合蛋白質。在另一實例中,DVD-Ig分子可包含各自包含串聯鍵聯之三個可變域(VD1、VD2、VD3)且在可變域之間沒有穿插恆定區的重鏈及輕鏈,其中一對重鏈及輕鏈可締合以形成三個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一對重鏈及輕鏈可與另一對重鏈及輕鏈締合以形成具有六個抗原結合位點之四聚體結合蛋白質。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DVD-Ig結合蛋白質不僅結合由其親本單株抗體結合之相同靶分子,而且具有其親本單株抗體中之一或多者之一或多種所需特性。舉例而言,此額外特性為親本單株抗體中之一或多者之抗體參數。可能與來自其親本單株抗體中之一或多者之DVD-Ig結合蛋白質有關的抗體參數包括(但不限於)抗原特異性、抗原親和力、效能、生物功能、抗原決定基識別性、蛋白質穩定性、蛋白質可溶性、生產效率、免疫原性、藥物動力學、生物可用性、組織交叉反應性及直系同源抗原結合性。 DVD-Ig結合蛋白質結合RGMa之至少一個抗原決定基。DVD-Ig結合蛋白質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結合RGMa之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基的DVD-Ig結合蛋白質、結合人類RGMa之抗原決定基及另一物種(例如小鼠)之RGMa之抗原決定基的DVD-Ig結合蛋白質,及結合人類RGMa之抗原決定基及另一靶分子(例如,VEGFR2或VEGFR1)之抗原決定基的DVD-Ig結合蛋白質。 「抗原決定基(Epitope/epitopes)」或「所關注之抗原決定基」係指經識別且可結合至其特異性結合搭配物上之互補位點的任何分子上之位點。該分子及特異性結合搭配物為特異性結合對之一部分。舉例而言,抗原決定基可在多肽、蛋白質、半抗原、碳水化合物抗原(諸如(但不限於)糖脂、糖蛋白或脂多醣)或多醣上。其特異性結合搭配物可為(但不限於)抗體。 如本文所使用之「構架」(FR)或「構架序列」可意謂可變區減去CDR之剩餘序列。因為CDR序列之準確定義可由不同系統(例如,參見上文)確定,所以構架序列之含義相對應地經不同解讀。六個CDR (輕鏈之CDR-L1、CDR-L2及CDR-L3及重鏈之CDR-H1、CDR-H2及CDR-H3亦將輕鏈及重鏈上之構架區劃分成各鏈上之四個子區域(FR1、FR2、FR3及FR4),其中CDR1置放於FR1與FR2之間,CDR2在FR2與FR3之間,且CDR3在FR3與FR4之間。在未指定特定子區為FR1、FR2、FR3或FR4之情況下,如利用其他提及之構架區表示在單一、天然存在之免疫球蛋白鏈之可變區內的經組合FR。如本文所使用,FR表示四個子區中之一者,且FRs表示構成構架區之四個子區中之兩者或更多者。 人類重鏈及輕鏈FR序列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其可用作重鏈及輕鏈「受體」構架序列(或簡稱,「受體」序列)以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使非人類抗體人類化。在一個實施例中,人類重鏈及輕鏈受體序列係選自公開可供使用之資料庫(諸如V-base)或國際ImMunoGeneTics® (IMGT®)資訊系統中所列出之構架序列。 如本文所使用之「功能性抗原結合位點」可意謂能夠結合靶抗原之結合蛋白質(例如抗體)上之位點。抗原結合位點之抗原結合親和力可能不如衍生抗原結合位點之親本結合蛋白質(例如,親本抗體)一樣強,但結合抗原之能力必須可使用已知的用於評估蛋白質(例如,抗體)結合至抗原之多種方法中的任一者來量測。此外,多價蛋白質(例如,多價抗體)之抗原結合位點中之每一者之抗原結合親和力在本文中不必在數量上相同。 如本文所使用之「人類抗體」可包括具有衍生自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可變區及恆定區的抗體。本文所描述之人類抗體可包括並非由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編碼之胺基酸殘基(例如,藉由活體外隨機或位點特異性突變誘發或藉由活體內體細胞突變引入之突變)。然而,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人類抗體」不意欲包括其中衍生自另一哺乳動物物種(諸如小鼠)之生殖系之CDR序列已移植至人類構架序列上的抗體。 「人類化抗體」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包含來自非人類物種(例如小鼠)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序列的抗體,但其中VH及/或VL序列之至少一部分已經變更以更「像人類」,亦即,更類似於人類生殖系可變序列。「人類化抗體」為抗體或其變異體、衍生物、類似物或片段,其免疫特異性地結合至所關注之抗原且其包含基本上具有人類抗體之胺基酸序列的構架(FR)區及基本上具有非人類抗體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CDR)。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基本上」在CDR之情況下係指胺基酸序列與非人類抗體CDR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較佳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一致的CDR。人類化抗體基本上包含至少一個及通常兩個可變域(Fab、Fab'、F(ab')2 、FabC、Fv)之全部,其中CDR區之全部或基本上全部對應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亦即,供體抗體)之彼等且構架區之全部或基本上全部為人類免疫球蛋白共同序列之彼等。在一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亦包含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之至少一部分,通常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彼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含有輕鏈以及至少重鏈之可變域。抗體亦可包括重鏈之CH1、鉸鏈、CH2、CH3及CH4區。在一些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僅含有人類化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僅含有人類化重鏈。在特定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僅含有輕鏈及/或人類化重鏈之人類化可變域。 人類化抗體可選自任何類別之免疫球蛋白,包括IgM、IgG、IgD、IgA及IgE,及任何同型,包括(但不限於)IgG1、IgG2、IgG3及IgG4。人類化抗體可包含來自超過一個類別或同型之序列,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技術選擇特定恆定域以使所需效應功能達到最佳。 人類化抗體之構架區及CDR不必精確對應於親本序列,例如供體抗體CDR,或共同構架可藉由取代、插入及/或缺失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經誘變以使得彼位點處之CDR或構架殘基不對應於供體抗體或共同構架。然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此類突變不多。通常,至少80%、較佳至少85%、更佳至少90%且最佳至少95%之人類化抗體殘基將對應於親本FR及CDR序列之彼等殘基。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共同構架」係指共同免疫球蛋白序列中之構架區。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共同免疫球蛋白序列」係指由相關免疫球蛋白序列家族中之最頻繁出現之胺基酸(或核苷酸)所形成之序列(參見,例如,Winnaker, From Genes to Clones (Verlagsgesellschaft, Weinheim, 1987))。「共同免疫球蛋白序列」可因此包含「共同構架區」及/或「共同CDR」。在免疫球蛋白家族中,共同序列中之各位置由該家族中最頻繁出現於該位置之胺基酸佔據。若兩個胺基酸同等頻繁地出現,則共同序列中可包括一個。 「連接序列」或「連接肽序列」係指連接至所關注之一或多個多肽序列(例如全長、片段等)之天然或人造多肽序列。術語「連接」係指連接序列接合至所關注之多肽序列。此類多肽序列較佳利用一或多個肽鍵接合。連接序列可具有約4個至約50個胺基酸之長度較佳地,連接序列之長度為約6個至約30個胺基酸。天然連接序列可藉由胺基酸取代、添加、或缺失經修飾以創建人造連接序列。例示性連接序列包括(但不限於):(i)組胺酸(His)標記,諸如6個His標記(SEQ ID NO:20),其具有HHHHHH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0),適用作連接序列以有助於所關注之多肽及抗體之分離及純化;(ii)腸激酶裂解位點,類似His標記,用於所關注之蛋白質及抗體之分離及純化。通常,腸激酶裂解位點與His標記一起用於所關注之蛋白質及抗體的分離及純化。多種腸激酶裂解位點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腸激酶裂解位點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DDDDK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及其衍生物(例如,ADDDDK(SEQ ID NO:22)等);(iii)雜項序列可用於鍵聯或連接單鏈可變區片段之輕鏈及/或重鏈可變區。其他連接序列之實例可發現於Bird等人, Science 242: 423-426 (1988);Huston等人, PNAS USA 85: 5879-5883 (1988);及McCafferty等人, Nature 348: 552-554 (1990)中。連接序列亦可經修飾用於額外功能,諸如附接藥物或附接至固體載體。在本發明之情形下,單株抗體例如可含有連接序列,諸如His標記、腸激酶裂解位點或兩者。 「多價結合蛋白質」在本文中用以指包含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位點(在本文中亦被稱作「抗原結合域」)之結合蛋白質。多價結合蛋白質較佳經工程改造以具有三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位點,且通常不係天然存在之抗體。術語「多特異性結合蛋白質」係指可結合兩個或更多個相關或不相關靶標之結合蛋白質,包括能夠結合相同靶分子之兩個或更多個不同抗原決定基的結合蛋白質。 「重組抗體(Recombinant antibody/recombinant antibodies)」係指利用一或多個步驟所製備之抗體,該等步驟包括利用重組技術將編碼一或多種單株抗體之全部或一部分的核酸序列選殖進適當表現載體並隨後使抗體在適當宿主細胞中表現。該等術語包括(但不限於)以重組方式產生之單株抗體、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完全或部分人類化)、由抗體片段形成之多特異性或多價結構、雙功能抗體、異結合Abs、DVD-Ig,及如本文(i)中所描述之其他抗體。(雙重可變域免疫球蛋白及用於製造其之方法描述於Wu, C.等人, Nature Biotechnology, 25:1290-1297 (2007)中)。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雙功能抗體」係指包含針對一個抗原位點具有特異性之第一臂及針對不同抗原位點具有特異性之第二臂的抗體,亦即,該等雙功能抗體具有雙重特異性。 如本文所使用之「特異性結合」或「特異性地結合」可指抗體、蛋白質或肽與第二化學物質之相互作用,其中該相互作用視化學物種上之特定結構(例如,抗原決定子或抗原決定基)之存在而定;例如,抗體識別並結合至特異性蛋白質結構而非一般蛋白質。若抗體對抗原決定基「A」具有特異性,則含有抗原決定基A (或游離、未標記之A)之分子在含有標記之「A」及抗體的反應中之存在將減小結合至抗體之經標記之A的量。 「治療(Treat/treating/treatment)」可在本文中各自互換使用以描述逆轉、減緩或抑制此類術語所應用的疾病之進展或此類疾病之一或多個症狀。可以急性或慢性方式進行治療。該術語亦指在罹患疾病之前,減輕疾病之嚴重度或與此類疾病相關之症狀。在罹患之前,對疾病之嚴重度的此類減輕係指向並非在投與時罹患該疾病之個體投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或醫藥組合物。「治療」及「治療學上」係指治療之操作,如上文定義之「治療」。 「變異體」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因胺基酸之插入、缺失或保守取代而在胺基酸序列中不同但保持至少一種生物活性的肽或多肽。「生物活性」之代表性實例包括由特異性抗體結合或促進免疫反應之能力。變異體亦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具有與參考蛋白質基本上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蛋白質,該參考蛋白質具有保持至少一種生物活性的胺基酸序列。胺基酸之保守取代,亦即,用類似特性(例如,親水性、帶電區之程度及分佈)之不同胺基酸置換胺基酸在此項技術中公認為通常涉及少量改變。此等少量改變可藉由考慮胺基酸之親水指數來部分鑑別,如此項技術中所理解。Kyte等人, J. Mol. Biol. 157:105-132 (1982)。胺基酸之親水指數係基於其疏水性及電荷之考慮因素。此項技術中已知具有類似親水指數之胺基酸可經取代且仍保留蛋白質功能。在一個態樣中,具有±2之親水指數的胺基酸經取代。胺基酸之親水性亦可用於展現將產生保持生物功能之蛋白質的取代。在肽之情形下,對胺基酸親水性之考慮允許計算彼肽之最大局部平均親水性,此為已報導與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充分相關之有用量度。美國專利第4,554,101號,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如此項技術中所理解,具有類似親水性值之胺基酸的取代可產生保持生物活性(例如免疫原性)之肽。可用親水性值在彼此之±2內的胺基酸進行取代。胺基酸之疏水性指數及親水性值兩者皆受到該胺基酸之特定側鏈影響。與彼觀測結果一致,將與生物功能相容之胺基酸取代理解為視胺基酸且尤其彼等胺基酸之側鏈之如由疏水性、親水性、電荷、尺寸及其他特性揭示的相對類似性而定。「變異體」亦可用於指在胺基酸序列中不同於抗RGMa抗體之相對應片段但仍具有抗原反應性且可與抗RGMa抗體之相對應片段競爭以與RGMa結合的抗RGMa抗體之抗原反應性片段。「變異體」亦可用於描述已經不同處理(諸如藉由蛋白水解、磷酸化或其他轉譯後修飾)但保持其抗原反應性之多肽或其片段。 對於本文中數值範圍之列舉,明確涵蓋在其之間的具有相同精確度之每一介於中間的數值。舉例而言,對於6至9之範圍,涵蓋除6及9之外的數值7及8,且對於範圍6.0至7.0,明確涵蓋數值6.0、6.1、6.2、6.3、6.4、6.5、6.6、6.7、6.8、6.9及7.0。 2. 抗RGMa抗體 本文提供藉由向有需要之患者投與一或多種抗RGMa抗體來治療脊髓損傷、在脊髓損傷之後促進軸突再生、在脊髓損傷之後促進功能恢復以及治療疼痛(包括由脊髓損傷引起之神經痛)的方法。用於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中之抗RGMa抗體結合至RGMa,同時使與反義導向分子c (「RGMc」)之反應性降至最低或消除。因為針對RGMa產生之抗體可通常與RGMc交叉反應,且在較高靜脈內劑量下,可導致鐵聚集在肝細胞中,故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對於RGMa之特異性結合具有治療效益。此外,此等抗體之高度選擇性為治療提供較大的治療劑量窗口或範圍。 a. RGMa識別抗體 可用於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中的抗體為結合至RGMa之抗體、其片段或變異體,此類抗體描述於例如WO 2013112922中,其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抗體可為抗RGMa抗體之片段或其變異體或衍生物。抗體可為多株或單株抗體。抗體可為嵌合抗體、單鏈抗體、親和力成熟之抗體、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全人類抗體或抗體片段(諸如Fab片段)或其混合物。抗體片段或衍生物可包含F(ab')2 、Fv或scFv片段。抗體衍生物可由肽模擬物產生。此外,針對產生單鏈抗體所描述之技術可適用於產生單鏈抗體。 人類抗體可源自噬菌體呈現技術或源自表現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轉殖基因小鼠。人類抗體可由於人類活體內免疫反應而產生且經分離。參見例如Funaro等人, BMC Biotechnology, 2008(8):85。因此,抗體可為人類及非動物抗體庫之產物。因為其為人類來源,可使針對自身抗原之反應性的風險減到最小。可替代地,標準酵母展示庫及呈現技術可用於選擇並分離人類抗RGMa抗體。舉例而言,天然人類單鏈可變片段(scFv)之庫可用於選擇人類抗RGMa抗體。轉殖基因動物可用於表現人類抗體。 人類化抗體可為來自結合所需抗原之非人類物種抗體之抗體分子,該等抗體分子具有來自非人類物種之一或多個互補決定區(CDR)及來自人類免疫球蛋白分子之構架區。 抗體可特異性結合至RGMa。在某些實施例中,抗RGMa抗體結合至位於RGMa之N端區中的抗原決定基。 抗體可結合至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或其片段或變異體。抗體可識別且特異性結合存在於如上文所描述之RGMa多肽或變異體上的抗原決定基。抗原決定基可為SEQ ID NO:17 (全長人類RGMa)、SEQ ID NO:18 (對應於SEQ ID NO:17之胺基酸47至168的人類RGMa片段)、SEQ ID NO:19 (人類RGMa片段),或其變異體,其序列提供於以下:
Figure TW201803900AD00001
在某些實施例中,RGMa特異性RGMa抗體可包含SEQ ID NO: 1、2、3、4、5及6;SEQ ID NO: 1、2、3、4、5及7;SEQ ID NO: 1、2、3及9;SEQ ID NO: 1、2、3及10;SEQ ID NO: 4、5、6及8;SEQ ID NO: 4、5、7及8;SEQ ID NO: 8及9;SEQ ID NO: 8及10;SEQ ID NO: 1、2、3及15;SEQ ID NO: 4、5、6及16;SEQ ID NO: 4、5、7及16;或SEQ ID NO: 15及16。 前述資料提出AE12-1之抗原決定基位於RGMa之N端區中。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結合至在人類RGMa之胺基酸47至168內的RGMa抗原決定基。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結合至列舉於SEQ ID NO:18中之胺基酸內的RGMa抗原決定基。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結合至在人類RGMa之胺基酸47至69內的RGMa抗原決定基。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結合至列舉於SEQ ID NO:19中之胺基酸內的RGMa抗原決定基。 (1) 抗體結構 (a) 重鏈及輕鏈CDR 抗體可免疫特異性地結合至RGMa (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其片段,或其變異體且包含展示於表1中之可變重鏈及/或可變輕鏈。抗體可免疫特異性地結合至RGMa、其片段、衍生物或變異體且包含亦展示於表1中之重鏈或輕鏈CDR序列中之一或多者。抗體之輕鏈可為κ鏈或λ鏈。舉例而言,參見表1。用於製造展示於表1中之抗體的方法描述於WO 2013/112922中,其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表1.抗RGMa單株抗體AE12-1及AE12-1-Y之VH及VL區之胺基酸序列之清單. 抗體或其變異體或衍生物可含有與SEQ ID NO: 1-10或15-16中之一或多者超過95%、90%、85%、80%、75%、70%、65%、60%、55%或50%一致的一或多個胺基酸序列。抗體或其變異體或衍生物可由與SEQ ID NO: 1-10或15-16中之一或多者超過95%、90%、85%、80%、75%、70%、65%、60%、55%或50%一致的一或多個核酸序列編碼。可例如利用描述於報導:Wilbur, W. J.及Lipman, D.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0, 726-730 (1983)中之演算法來測定多肽一致性及同源性。 抗體可為IgG、IgE、IgM、IgD、IgA及IgY分子類別(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或子類別。舉例而言,抗體可為具有以下恆定區序列之IgG1分子:
Figure TW201803900AD00002
。 SEQ ID NO: 11中之以上恆定區含有在位置234及235處之野生型恆定區序列之兩個(2)突變。特定言之,此等突變為在位置234及235中之每一處的白胺酸至丙胺酸改變(其稱為「LLAA」突變)。此等突變以粗體並加下劃線展示於上文。此等突變之目的為消除效應功能。 可替代地,IgG1分子可具有含有一或多個突變之以上恆定區序列(SEQ ID NO: 11)。舉例而言,SEQ ID NO: 11之恆定區序列可含有在胺基酸250處之突變(其中蘇胺酸經麩醯胺酸置換)(SEQ ID NO:12)、在胺基酸428處之突變(其中甲硫胺酸經白胺酸置換)(SEQ ID NO:13)或在胺基酸250處之突變(其中蘇胺酸經麩醯胺酸置換)及在胺基酸428處之突變(其中甲硫胺酸經白胺酸置換)(SEQ ID NO:14),如下文表2中所展示。 表2. 可替代地,IgG1分子可含有:重鏈,該重鏈包含:AE12-1-Y (VH) CDR-H1 (SEQ ID NO: 1)、AE12-1-Y (VH) CDR-H2 (SEQ ID NO: 2)、AE12-1-Y (VH) CDR-H3 (SEQ ID NO: 3);及輕鏈,該輕鏈包含:AE12-1-Y (VL) CDR-L1 (SEQ ID NO: 4)、AE12-1-Y (VL) CDR-L2 (SEQ ID NO: 5)及AE12-1-Y (VL) CDR-L3 (SEQ ID NO: 7),及SEQ ID NO:14之恆定序列,如下文表3中所展示(此抗體被稱作AE12-1-Y-QL且具有SEQ ID NO: 15之輕鏈序列及SEQ ID NO:16之重鏈序列)。 表3 3. 醫藥組合物 抗體可為醫藥組合物中之成分。醫藥組合物亦可含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含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之醫藥組合物用於治療脊髓損傷,尤其促進軸突再生、功能恢復或兩者。包含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之醫藥組合物亦用於治療疼痛,包括(但不限於)由脊髓損傷引起之神經痛。在一特定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根據此等實施例,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 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可併入至適用於向個體投與之醫藥組合物中。通常地,醫藥組合物包含本文所描述之抗體(諸如AE-12-1、AE-12-1-Y或AE-12-1-Y-QL)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如本文所使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任何及所有溶劑、分散介質、包衣、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等張劑及吸收延緩劑以及生理上相容的類似物。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實例包括水、鹽水、磷酸鹽緩衝鹽水、右旋糖、甘油、乙醇及類似物中之一或多者以及其組合。在許多情況下,在組合物中將較佳包括等張劑,例如糖、多元醇(諸如甘露醇、山梨醇)或氯化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進一步包含少量輔助物質,諸如潤濕劑或乳化劑、防腐劑或緩衝液,其增加抗體之存放期或有效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包含用於治療脊髓損傷或治療疼痛(包括(但不限於)由脊髓損傷引起之神經痛)的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 多種遞送系統為已知的且可用於投與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或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之組合,例如,以脂質體囊封、微米粒子、微膠囊、能夠表現抗體或抗體片段之重組細胞、受體介導之內吞作用(參見例如Wu及Wu, J. Biol. Chem. 262:4429-4432 (1987))、作為反轉錄病毒或其他載體之部分的核酸之構築等。投與預防劑或治療劑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非經腸投與(例如,皮內、肌內、腹膜內、靜脈內、鞘內及皮下)、硬膜外投與、腫瘤內投與及經黏膜投與(例如,鼻內及經口途徑)。此外,可採用經肺投與,例如藉由使用吸入器或霧化器,及具有氣霧劑之調配物。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019,968號;第5,985,320號;第5,985,309號;第5,934,272號;第5,874,064號;第5,855,913號;第5,290,540號及第4,880,078號;以及PCT公開案第WO 92/19244號;第WO97/32572號;第WO97/44013號;第WO98/31346號;及第WO99/66903號,其中之每一者以其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個實施例中,使用Alkermes AIR®經肺藥物遞送技術(Alkermes, Inc., Cambridge, Mass.)投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組合療法或本文所描述之組合物。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之預防劑或治療劑經肌內、經靜脈內、經腫瘤內、經口、鼻內、經肺或經皮下投與。預防劑或治療劑可利用任何方便途徑(例如,藉由輸注或快速注射、經由上皮細胞或黏膜皮膚內層(例如,口腔黏膜、直腸及腸黏膜等)吸收)來投與且可與其他生物活性劑一起投與。投與可為全身性的或局部的。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可能需要向需要治療之區域局部投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此可藉由例如(且不限於)局部輸注、藉由注射或藉助於植入物來實現,該植入物為多孔或無孔物質,包括膜及基質,諸如矽橡膠膜、聚合物、纖維基質(例如,Tissuel®)或膠原蛋白基質。在一個實施例中,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經局部投與至個體之感染區域以預防、治療、控制及/或改善病症或其症狀。在另一實施例中,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與除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以外的有效量之一或多種治療劑(例如,一或多種預防劑或治療劑)組合經局部投與個體之感染區域以預防、治療、控制及/或改善病症或其一或多種症狀。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將鞘內投與作為治療選項排除(例如在損傷之早期階段期間若水腫妨礙CSF流動)。 醫藥組合物經調配以與其預期之投與途徑相容。投與途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非經腸,例如,靜脈內、鞘內、皮內、皮下、經口、鼻內(例如,吸入)、經皮(例如,表面)、經黏膜,及經直腸投與。在一特定實施例中,組合物根據常規程序調配為適用於靜脈內、皮下、肌內、經口、鼻內或表面投與人類之醫藥組合物。通常,用於靜脈內投與之組合物為於無菌等張水性緩衝液中之溶液。在必需時,組合物亦可包括助溶劑及局部麻醉劑(諸如利多卡因)以減輕在注射之部位處的疼痛。 本文所描述之方法可包含藉由注射(例如,藉由快速注射或持續輸注)投與經調配以用於非經腸投與之組合物。用於注射之調配物可以具有額外防腐劑之單位劑型(例如,於安瓿中或於多劑量容器中)呈現。組合物可採用諸如於油性或水性媒劑中之懸浮液、溶液或乳液之形式且可含有諸如懸浮劑、穩定劑及/或分散劑之調配劑。可替代地,活性成分可呈在使用之前用適合之媒劑(例如,無菌無熱原質水)復水之粉末形式。本文所描述之方法可額外包含投與調配為積存製劑之組合物。此類長效性調配物可藉由植入(例如,皮下、鞘內或肌內)或藉由肌肉內注射投與。因此,例如,組合物可用適合之聚合或疏水性物質(例如,於可接受之油中形成乳液)或離子交換樹脂或難溶之衍生物(例如,難溶性鹽)調配。 本文所描述之方法涵蓋投與調配為中性或鹽形式之組合物。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彼等與陰離子形成之鹽,諸如彼等衍生自鹽酸、磷酸、乙酸、草酸、酒石酸等之鹽;及彼等與陽離子形成之鹽,諸如彼等衍生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銨、氫氧化鈣、氫氧化鐵、異丙胺、三乙胺、2-乙基胺基乙醇、組胺酸、普魯卡因等之鹽。 大體而言,組合物之成分係單獨地或一起混合呈單位劑型供應,例如,呈乾燥凍乾粉末或無水濃縮物,含在指示活性劑含量之氣密密封式容器(諸如安瓿或藥囊)中。當投與模式為輸注時,組合物可以使用含有無菌醫藥級水或生理食鹽水之輸注瓶配送。當投與模式為注射時,可提供一安瓿之注射用無菌水或生理食鹽水,可在投與之前先混合成分。 特定言之,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亦涵蓋將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或醫藥組合物封裝在指示抗體含量的氣密密封式容器(諸如安瓿或藥囊)中。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或醫藥組合物係呈乾燥滅菌凍乾粉末或無水濃縮物,含在氣密密封式容器中供應,且可復水(例如,使用水或生理食鹽鹽水)至用於投與個體之適當濃度。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或醫藥組合物係呈乾燥無菌凍乾粉末,含在氣密密封式容器中供應,單位劑量為至少5 mg,例如,至少10 mg、至少15 mg、至少25 mg、至少35 mg、至少45 mg、至少50 mg、至少75 mg或至少100 mg。本文所描述之凍乾抗體或醫藥組合物應在其原始容器中儲存於2℃與8℃之間,且本文所描述之抗體或醫藥組合物應在復水之後的1週內,例如5天內、72小時內、48小時內、24小時內、12小時內、6小時內、5小時內、3小時內或1小時內投與。在一替代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或醫藥組合物以液體形式供應於指示抗體之量及濃度的氣密密封式容器中。在另一實施例中,液體形式之所投與組合物以至少0.25 mg/ml (例如,至少0.5 mg/ml、至少1 mg/ml、至少2.5 mg/ml、至少5 mg/ml、至少8 mg/ml、至少10 mg/ml、至少15 mg/ml、至少25 mg/ml、至少50 mg/ml、至少75 mg/ml或至少100 mg/ml)供應於氣密密封式容器中。液體形式應在2℃與8℃之間於其原始容器中儲存。 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可併入至適用於非經腸投與之醫藥組合物中。在一個態樣中,抗體將製備為含有0.1 mg/ml至500 mg/ml抗體之可注射溶液。可注射溶液可由無色或琥珀色小瓶、安瓿或預填注射器中之液體或凍乾劑型組成。緩衝液可為L-組胺酸(1 mM至50 mM),最佳5 mM至10 mM,呈pH 5.0至7.0 (最佳pH 6.0)。其他適合之緩衝液包括(但不限於)琥珀酸鈉、檸檬酸鈉、磷酸鈉或磷酸鉀氯化鈉可用於調節濃度為0 mM至300 mM (對於液體劑型,最佳150 mM)的溶液之張力。對於凍乾劑型,可包括低溫保護劑,主要為0-10%蔗糖(最佳為0.5%至1.0%)。其他適合之低溫保護劑包括海藻糖及乳糖。對於凍乾劑型,可包括膨化劑,主要為1%至10%甘露醇(最佳為2%至4%)。液體及凍乾劑型中均可使用穩定劑,主要為1 mM至50 mM L-甲硫胺酸(最佳為5 mM至10 mM)。其他適合之膨化劑包括甘胺酸、精胺酸,可包括如0至0.05%聚山梨醇酯80 (最佳為0.005%至0.01%)。其他界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聚山梨醇酯20及BRIJ界面活性劑。製備為用於非經腸投與之可注射溶液的包含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適用作佐劑之試劑,諸如用於增加抗體之吸收或分散的彼等。特別適用之佐劑為玻尿酸酶,諸如Hylenex® (重組人類玻尿酸酶)。在可注射溶液中添加玻尿酸酶改善非經腸投與、尤其皮下投與後的人類生物可用性。亦允許更大的注射部位體積(亦即大於1 ml),及較少的疼痛及不適,及注射部位反應的最小發病率。(參見國際申請公開案第WO 04/078140號及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US2006104968號,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文所描述之組合物可呈多種形式。此等形式包括例如液體、半固體及固體劑型,諸如液體溶液(例如,可注射及可輸注溶液)、分散劑或懸浮液、錠劑、丸劑、散劑、脂質體及栓劑。較佳形式視預期投與模式及治療應用而定。組合物可呈可注射或可輸注溶液形式,諸如類似於用以使人類被動免疫接種其他抗體之彼等的組合物。在一個實施例中,抗體係藉由靜脈內輸注或注射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係藉由肌內或皮下注射投與。 治療組合物通常必須在製造及儲存條件下無菌且穩定。組合物可調配為溶液、微乳液、分散液、脂質體或適合於較高藥物濃度之其他有序結構。無菌可注射溶液可藉由將活性化合物(亦即,結合蛋白,例如本文所描述之抗體)以所需量併入具有上列一種成分或成分之組合的適當溶劑中,視需要隨後過濾滅菌來製備。一般而言,分散液藉由將活性化合物併入含有基礎分散介質及所需上列其他成分的無菌媒劑中來製備。在無菌凍乾粉末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情況下,製備之方法包含真空乾燥及噴霧乾燥,其產生活性成分加上來自其先前無菌過濾之溶液的任何額外所需成分之粉末。溶液之適當流動性可例如藉由使用諸如卵磷脂之包衣、在分散液之情況下藉由維持所需粒度及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維持。可藉由在組合物中包括延緩吸收之試劑(例如,單硬脂酸酯鹽及明膠)使可注射組合物之吸收延長。 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可利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多種方法來投與。舉例而言,投與之途徑/模式可為皮下注射、靜脈內注射或輸注。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投與途徑及/或投與模式將視所要結果而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活性化合物可用將保護化合物以免快速釋放之載劑製備,諸如控制釋放調配物,包括植入物、經皮貼片及微囊封遞送系統。可使用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酸酐、聚乙醇酸、膠原蛋白、聚原酸酯及聚乳酸。用於製備此類調配物之多種方法已申請專利或為熟習此項技術者一般已知的。參見,例如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 J.R. Robinson編,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1978。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可(例如)與惰性稀釋液或可吸收可食用載劑一起經口投與。抗體(及其他成分,必要時)亦可密封於硬殼或軟殼明膠膠囊中,壓縮成錠劑,或直接併入個體之膳食中。經口治療性投與時,可將抗體分子與賦形劑合併且以可吸收性錠劑、頰內錠劑、糖衣錠、膠囊、酏劑、懸浮液、糖漿、糯米紙囊劑及其類似形式使用。為利用除非經腸投與以外的方式投與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可能需要用防止其失活之物質包覆抗體,或將抗體與防止其失活之物質一起共同投與。 亦可將補充活性化合物併入組合物中。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與適用於治療本文所描述之病症或疾病的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共同調配及/或共同投與。舉例而言,本文所描述之抗RGMa抗體可與結合其他靶標之一或多種額外抗體(例如,結合其他可溶抗原或結合細胞表面分子之抗體)共同調配及/或共同投與。此外,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可與前述治療劑中之兩者或更多者組合使用。該等組合療法可有利地利用較低之治療劑投與劑量,從而避免與各種單一療法相關之可能毒性或併發症。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抗體鍵聯至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半衰期延長媒劑。此類媒劑包括(但不限於)Fc域、聚乙二醇及聚葡萄糖。此類媒劑描述於例如美國申請案第09/428,082號及已公開PCT申請案第WO 99/25044號,其出於任何目的特此以引用之方式併入。 應理解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可單獨或與一或多種額外試劑,例如治療劑(例如,小分子或生物製劑)組合使用,該額外試劑由熟習此項技術者選擇用於其預期目的。 應進一步理解,組合為適用於其預期目的之彼等組合。上文列舉之試劑為達成說明之目的且並不意欲進行限制。組合可包含抗體及選自下文清單之至少一種額外試劑。若組合使得所形成之組合物可表現其預期功能,則組合亦可包括超過一種額外試劑,例如,兩種或三種額外試劑。 醫藥組合物可包括「治療有效量」或「預防有效量」之抗體。「治療有效量」係指在劑量及所需時間段下,有效於達成所需治療性結果之量。抗體之治療有效量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確定且可根據諸如以下之因素而改變:個人之疾病病況、年齡、性別及體重,及抗體在個人中誘發所需反應的能力。治療有效量亦為其中治療學上的有益效果超過抗體之毒性或有害作用(若存在)的量。「預防有效量」係指在劑量及所需時間段下,有效於達成所需預防性結果之量。通常,由於預防性劑量係在疾病之前或在疾病之早期階段時用於個體,所以預防有效量將小於治療有效量。 可調整劑量方案以提供最佳所需反應(例如,治療性或預防性反應)。舉例而言,可投與單一藥團,可隨時間投與若干分次劑量,或可依治療情況之緊急性所指示按比例減少或增加劑量。就易投藥性及劑量之均一性而言,將非經腸組合物調配成單位劑型尤其有利。如本文所使用之單位劑型係指適合作為用於待治療之哺乳動物個體的單一劑量的物理上不連續的單位;各單位含有與所需醫藥載劑結合之經計算以產生所需治療性效果的預定量之活性化合物。單位劑型之規格由以下各者指示且直接視其而定:(a)活性化合物之獨特特徵及待達成之特定治療性或預防性效果,及(b)在混合用於治療個人之敏感度的此活性化合物之技術中固有的侷限性。 抗體之治療或預防有效量之例示性非限制性範圍為在0.1 mg/kg與200 mg/kg之間,例如在0.1 mg/kg與100 mg/kg之間、在5 mg/kg與50 mg/kg之間或在10 mg/kg與25 mg/kg之間的劑量。抗體之治療或預防有效量可在1 mg/kg與200 mg/kg、10 mg/kg與200 mg/kg、20 mg/kg與200 mg/kg、50 mg/kg與200 mg/kg、75 mg/kg與200 mg/kg、100 mg/kg與200 mg/kg、150 mg/kg與200 mg/kg、50 mg/kg與100 mg/kg、5 mg/kg與10 mg/kg,或1 mg/kg與10 mg/kg之間。應注意,劑量值可隨待減輕之病況的類型及嚴重度而改變。此外,抗體劑量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確定且可根據諸如以下之因素而改變:個人之疾病病況、年齡、性別及體重,及抗體在個人中誘發所需反應之能力。該劑量亦為其中治療學上的有益效果超過抗體之毒性或有害效果(若存在)的量。應進一步理解,對於任何特定個體,特定劑量方案應根據個人需求及投與組合物或監督組合物投與的人員的專業判斷而隨時間來調節,且本文所闡述之劑量範圍僅為例示性的,且不意欲限制所主張組合物之範疇或實踐。 4. 治療方法 a. 脊髓損傷(SCI) 在任何個體中,可關於個體是否患有脊髓損傷,或處於患有脊髓損傷之風險做出評估。評估可指示適當的治療療程,諸如預防性治療、維持性治療或調節性治療。因此,本文提供藉由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諸如,抗體AE12-1、AE12-1-Y或AE12-1-Y-QL)來治療、預防、調節或緩解脊髓損傷之方法。可將抗體投與有需要之個體。抗體可以治療有效量投與。 在一個實施例中,脊髓損傷之病因為機動車輛事故、跌倒、暴力、運動損傷、脈管病症、腫瘤、感染性疾病、椎關節病、醫源性損傷(尤其在脊椎注射及硬膜外導管置放之後)、繼發於骨質疏鬆之椎骨斷裂,或發育障礙。 在某些實施例中,脊髓損傷可能由例如鈍力外傷、壓迫、移位或類似者所造成。在某些實施例中,脊髓經完全切斷。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脊髓被損壞,例如部分切斷,但未完全切斷。在其他實施例中。脊髓被壓迫,例如經由對脊柱之骨結構的損壞、相對於其他脊椎之一或多個脊椎之移位、相鄰組織之發炎或腫脹,或類似者。 脊髓損傷包括稱為四肢癱(先前稱為四肢麻痹)及截癱的病況。因此,本文所提供之治療脊髓損傷之方法的一些實施例包括治療四肢癱或截癱患者。 四肢癱係指對頸椎區域中之脊髓的損傷,其特徵在於因脊髓管內之神經元件的損壞而導致脊髓之頸椎區段中之運動及/或感覺功能的損害或缺失。四肢癱導致對手臂以及軀幹、腿及骨盆器官中之功能的損害。其不包括肱神經叢病變或對神經管外部之周邊神經的損傷。 截癱係指繼發於脊髓管內神經元件之損害,在脊髓之胸、腰或骶(並非頸)區段中之運動及/或感覺功能的損害或缺失。在截癱之情況下,保留手臂功能,但視損傷程度而定,可涉及軀幹、腿部及骨盆器官。該術語用於指馬尾及脊髓圓錐損傷,但不指腰骶神經叢病變或對神經管外部之周邊神經的損傷。 在一個實施例中,脊髓損傷在頸椎中之一或多者處。在另一實施例中,脊髓損傷在胸椎中之一或多者處。在另一實施例中,脊髓損傷在腰椎中之一或多者處。在另一實施例中,脊髓損傷在骶椎中之一或多者處。在某些實施例中,脊髓損傷在脊椎C1、C2、C3、C4、C5、C6或C7處;或在脊椎T1、T2、T3、T4、T5、T6、T7、T8、T9、T10、T11或T12處;或在脊椎L1、L2、L3、L4或L5處。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脊髓損傷係對在以下範圍離開脊柱的脊根:在C1與C2之間;在C2與C3之間;在C3與C4之間;在C4與C5之間;在C5與C6之間;在C6與C7之間;在C7與T1之間;在T1與T2之間;在T2與T3之間;在T3與T4之間;在T4與T5之間;在T5與T6之間;在T6與T7之間;在T7與T8之間;在T8與T9之間;在T9與T10之間;在T10與T11之間;在T11與T12之間;在T12與L1之間;在L1與L2之間;在L2與L3之間;在L3與L4之間;或在L4與L5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損傷係對頸髓。在其他實施例中,損傷係對胸髓。在其他實施例中,脊髓損傷係對腰骶髓。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脊髓損傷係對圓錐段。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CNS損傷係對馬尾中之一或多個神經。在另一實施例中,脊髓損傷在枕骨處。 一般而言,所投與抗體之劑量將視諸如患者之年齡、體重、身高、性別、一般醫學病狀及前述病史的因素而改變。可調整劑量方案以提供最佳所需反應(例如,治療性或預防性反應)。舉例而言,可投與單一藥團,可隨時間投與若干分次劑量,或可依治療情況之緊急性所指示按比例減少或增加劑量。就易投藥性及劑量之均一性而言,將非經腸組合物調配成單位劑型尤其有利。如本文所使用之單位劑型係指適合作為用於待測試之哺乳動物個體的單一劑量的物理上不連續的單位;各單位含有與所需醫藥載劑結合之經計算以產生所需治療性效果的預定量之活性化合物。本發明之單位劑型之規格由以下各者指示且直接視其而定:(a)活性化合物之獨特特徵及待達成之特定治療性或預防性效果,及(b)在混合用於治療個人之敏感度的此活性化合物之技術中固有的侷限性。 應注意,劑量值可隨待減輕之病況的類型及嚴重度而改變。應進一步理解,對於任何特定個體,特定劑量方案應根據個人需求及投與組合物或監督組合物投與的人員的專業判斷而隨時間來調節,且本文所闡述之劑量範圍僅為例示性的,且不意欲限制所主張組合物之範疇或實踐。 向患者投與抗體可為靜脈內、動脈內、腹膜內、肌內、皮下、胸膜內、鞘內、眼內、玻璃體內、藉由經由局部導管之灌注或藉由直接病灶內注射。當藉由注射投與治療蛋白質時,可藉由持續輸注或藉由單個或多個藥團投與。靜脈內注射提供投與之適用模式,此係因為循環在快速分佈抗體方面之澈底性。抗體可(例如)與惰性稀釋液或可吸收可食用載劑一起經口投與。抗體及其他成分(若需要)可密封於硬殼或軟殼明膠膠囊中,壓縮成錠劑、頰內錠劑、糖衣錠、膠囊、酏劑、懸浮液、糖漿、糯米紙囊劑及其類似者。 抗RGMa抗體可以較低蛋白質劑量(諸如每劑量20毫克至2公克蛋白質)非經腸投與,給予一次或反覆地給予。替代地,抗體可以每劑量20至1000毫克蛋白質,或每劑量20至500毫克蛋白質,或每劑量20至100毫克蛋白質之劑量投與。 抗RGMa抗體可在脊髓損傷後不同的時間處投與,包括但不限於脊髓損傷後不到24小時。在某些實施例中,抗RGMa抗體在以下時間投與個體:脊髓損傷後不到1小時、不到2小時、不到3小時、不到4小時、不到5小時、不到6小時、不到7小時、不到8小時、不到9小時、不到10小時、不到11小時、不到12小時、不到13小時、不到14小時、不到15小時、不到16小時、不到17小時、不到18小時、不到19小時、不到20小時、不到21小時、不到22小時或不到23小時。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抗RGMa抗體在以下時間投與個體:脊髓損傷後約1、約1.5、約2、約2.5、約3、約3.5、約4、約4.5、約5、約5.5、約6、約6.5、約7、約7.5、約8、約8.5、約9、約9.5、約10、約10.5、約11、約11.5或約12小時。 抗RGMa抗體可單獨投與或其可結合脂質體,且可根據已知方法調配以製備醫藥學上適用之組合物,藉此將該等抗體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在混合物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被受體患者耐受。無菌磷酸鹽緩衝鹽水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一個實例。其他適合之載劑為此項技術中之彼等所熟知。參見,例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第19版. (1995)。 出於治療之目的,抗體以治療有效量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中投與患者。「治療有效量」為生理學上顯著的量。若抗體之存在使得受體患者之生理變化可偵測,則其為生理學上顯著的。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若抗體之存在使得例如,CD4+ T細胞分泌之干擾素-γ (INF-γ)、介白素-2 (IL-2)、IL-4及/或IL-17減少,則其可為生理學上顯著的。若試劑之存在使得例如,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中之增生性反應及/或促發炎性細胞激素表現減小,則其為生理學上顯著的。 可採用額外治療方法以控制抗體在治療性應用中之作用持續時間。可經由使用聚合物以複合或吸附抗體來製備控制釋放製劑。舉例而言,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共-乙酸乙烯酯)之基質及硬脂酸二聚體與癸二酸之聚酸酐共聚物之基質。Sherwood等人, Bio/Technology 10:1446 (1992)。抗體自此基質之釋放速率視蛋白質之分子量、基質內之抗體量及分散粒子之大小而定。Saltzman等人, Biophys. J. 55:163 (1989);Sherwood等人, 見上文。其他固體劑型描述於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第19版. (1995)中。 (1) 神經恢復 可使用可用量測評估神經恢復,包括(但不限於)夫蘭克耳分級(Frankel grade)、運動分數及美國脊椎損傷協會(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損害等級(AIS)。AIS係評估運動及感覺神經完整性的臨床工具。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對脊髓損傷之神經及功能性分類之國際標準(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評估SCI之一或多個症狀的改善,或一或多個症狀進展的減小。由ASIA公佈的對脊髓損傷之神經及功能性分類之國際標準係基於對神經功能之全身性運動及感官檢查來描述SCI之級別及程度的廣泛接受之系統。參見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J Spinal Cord Med. 34(6):535-46 (2011),其揭示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2) 功能恢復 可結合神經恢復或獨立於神經恢復來達成功能恢復。可使用可用量測來評估功能恢復,包括(但不限於)脊髓獨立性量測(SCIM)、功能獨立性量測(FIM)、脊髓損傷之步行指數(WISCI)、改良巴塞爾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功能之四肢麻痹指數(QIF)、倫敦缺陷等級(London Handicap scale),及較短形式36。參見例如Anderson K.等人, Functional Recovery Measures for Spinal Cord Injury: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J. Spinal Cord Med. 31, 133-144 (2008)。在其他實施例中,功能恢復可使用開放場地巴索、比提及布雷斯納漢(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BBB)運動測試、步態分析、階梯行走分析及/或形成組合行為分數(CBS)之測試來評估。 b. 疼痛 在任何個體中,可關於個體是否患有任何類型之急性或慢性疼痛病況或病症(包括感受傷害性疼痛、神經痛或其組合)或處於經歷其之風險做出評估。此類疼痛病況或疾病可包括(但不限於):手術後疼痛、骨關節炎疼痛、因發炎所導致的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肌肉骨骼痛、灼傷疼痛(包括曬傷)、眼痛、與牙齒病況(諸如齲齒及齒齦炎)相關之疼痛、分娩後疼痛、骨骼破裂、疱疹、HIV、創傷性神經損傷、中風、局部缺血後、肌肉纖維疼痛、反射性交感神經失養症、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脊髓損傷、坐骨神經痛、幻肢痛、糖尿病神經病變、痛覺過敏及癌症。評估可指示適當的治療療程,諸如預防性治療、維持性治療或調節性治療。因此,本文提供藉由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抗體(諸如,抗體AE12-1、AE12-1-Y或AE12-1-Y-QL)來治療、預防、調節或緩解脊髓損傷之方法。可將抗體投與有需要之個體。抗體可以治療有效量投與。 一般而言,所投與抗體之劑量將視諸如患者之年齡、體重、身高、性別、一般醫學病狀及前述病史的因素而改變。可調整劑量方案以提供最佳所需反應(例如,治療性或預防性反應)。舉例而言,可投與單一藥團,可隨時間投與若干分次劑量,或可依治療情況之緊急性所指示按比例減少或增加劑量。就易投藥性及劑量之均一性而言,將非經腸組合物調配成單位劑型尤其有利。如本文所使用之單位劑型係指適合作為用於待測試之哺乳動物個體的單一劑量的物理上不連續的單位;各單位含有與所需醫藥載劑結合之經計算以產生所需治療性效果的預定量之活性化合物。本發明之單位劑型之規格由以下各者指示且直接視其而定:(a)活性化合物之獨特特徵及待達成之特定治療性或預防性效果,及(b)在混合用於治療個人之敏感度的此活性化合物之技術中固有的侷限性。 應注意,劑量值可隨待減輕之病況的類型及嚴重度而改變。應進一步理解,對於任何特定個體,特定劑量方案應根據個人需求及投與組合物或監督組合物投與的人員的專業判斷而隨時間來調節,且本文所闡述之劑量範圍僅為例示性的,且不意欲限制所主張組合物之範疇或實踐。 向患者投與抗體可為靜脈內、動脈內、腹膜內、肌內、皮下、胸膜內、鞘內、眼內、玻璃體內、藉由經由局部導管之灌注或藉由直接病灶內注射。當藉由注射投與治療蛋白質時,可藉由持續輸注或藉由單個或多個藥團投與。靜脈內注射提供投與之適用模式,此係因為循環在快速分佈抗體方面之澈底性。抗體可(例如)與惰性稀釋液或可吸收可食用載劑一起經口投與。抗體及其他成分(若需要)可密封於硬殼或軟殼明膠膠囊中,壓縮成錠劑、頰內錠劑、糖衣錠、膠囊、酏劑、懸浮液、糖漿、糯米紙囊劑及其類似者。 抗RGMa抗體可以較低蛋白質劑量(諸如每劑量20毫克至2公克蛋白質)非經腸投與,給予一次或反覆地給予。替代地,抗體可以每劑量20至1000毫克蛋白質,或每劑量20至500毫克蛋白質,或每劑量20至100毫克蛋白質之劑量投與。 抗RGMa抗體可在脊髓損傷(其中存在發展神經痛之風險)後不同的時間處投與,包括但不限於脊髓損傷後不到24小時。在某些實施例中,抗RGMa抗體在以下時間投與個體:脊髓損傷後不到1小時、不到2小時、不到3小時、不到4小時、不到5小時、不到6小時、不到7小時、不到8小時、不到9小時、不到10小時、不到11小時、不到12小時、不到13小時、不到14小時、不到15小時、不到16小時、不到17小時、不到18小時、不到19小時、不到20小時、不到21小時、不到22小時或不到23小時。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抗RGMa抗體在以下時間投與個體:脊髓損傷後約1、約1.5、約2、約2.5、約3、約3.5、約4、約4.5、約5、約5.5、約6、約6.5、約7、約7.5、約8、約8.5、約9、約9.5、約10、約10.5、約11、約11.5或約12小時。 抗RGMa抗體可單獨投與或其可結合脂質體,且可根據已知方法調配以製備醫藥學上適用之組合物,藉此將該等抗體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在混合物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被受體患者耐受。無菌磷酸鹽緩衝鹽水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一個實例。其他適合之載劑為此項技術中之彼等所熟知。參見,例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第19版. (1995)。 出於治療之目的,抗體以治療有效量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中投與患者。「治療有效量」為生理學上顯著的量。若抗體之存在使得受體患者之生理變化可偵測,則其為生理學上顯著的。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若抗體之存在使得例如,CD4+ T細胞分泌之干擾素-γ (INF-γ)、介白素-2 (IL-2)、IL-4及/或IL-17減少,則其可為生理學上顯著的。若試劑之存在使得例如,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中之增生性反應及/或促發炎性細胞激素表現減小,則其為生理學上顯著的。 可採用額外治療方法以控制抗體在治療性應用中之作用持續時間。可經由使用聚合物以複合或吸附抗體來製備控制釋放製劑。舉例而言,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共-乙酸乙烯酯)之基質及硬脂酸二聚體與癸二酸之聚酸酐共聚物之基質。Sherwood等人, Bio/Technology 10:1446 (1992)。抗體自此基質之釋放速率視蛋白質之分子量、基質內之抗體量及分散粒子之大小而定。Saltzman等人, Biophys. J. 55:163 (1989);Sherwood等人, 見上文。其他固體劑型描述於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第19版. (1995)中。 (1) 神經痛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神經痛」係指由對神經、脊髓或大腦之損傷而產生的疼痛且通常涉及神經超敏。神經痛之實例包括慢性下背痛、與關節炎相關之疼痛、癌症相關之疼痛、疱疹神經痛、幻肢痛、中樞性疼痛、類鴉片耐藥神經痛、骨骼損傷疼痛,及在分娩與產程期間之疼痛。神經痛之其他實例包括手術後疼痛、叢集性頭痛、牙齒疼痛、手術疼痛、由重度(例如三度)灼傷產生之疼痛、分娩後疼痛、絞痛、泌尿生殖道相關之疼痛且包括膀胱炎。 神經痛可區別於感受傷害性疼痛。涉及感受傷害性機理之疼痛持續時間通常限於組織修復之時間段,且通常由可獲得之鎮痛劑或類鴉片來減輕(Myers (1995) Regional Anesthesia 20:173)。神經痛通常為持久的或慢性的且通常在初始急性組織損傷之後發展數天或數月。神經痛可涉及持久、自發性疼痛以及觸摸痛(其為對通常不疼痛之刺激的疼痛反應)。神經痛特徵亦可在於痛覺過敏,其中對通常輕微的疼痛刺激(諸如,針刺痛)存在加重反應。不同於感受傷害性疼痛,神經痛通常對類鴉片治療具有抵抗性(Myers, 見上文, 1995)。因此,本文所揭示之抗體可用於治療神經痛。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感受傷害性疼痛」係指跨越完好神經元路徑傳遞之疼痛,亦即,由對身體之損傷所導致的疼痛。感受傷害性疼痛包括疼痛之軀體的感覺及正常功能,且告知個體即將發生之組織損害。存在用於保護個體之感受傷害性路徑,例如對灼傷起反應而經歷之疼痛。感受傷害性疼痛包括骨痛、內臟疼痛及與軟組織相關之疼痛。 5. 實例 本發明具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例說明之多個態樣。 實例1之一般方法 該研究設計之概述描繪於圖4A中。使成年雌性韋斯大鼠(Wistar rat)經預訓練,且接著在T8處用20 g力根據公開方案用改良的動脈瘤夾鉗進行夾鉗衝擊壓迫SCI持續1分鐘。簡言之,夾鉗用夾鉗施用器保持打開,且夾鉗之下部刀片在脊髓周圍沿硬膜外及腹側經過。隨後使夾鉗快速自施用器釋放以產生雙側衝擊力,接著產生持續的背側-腹側壓迫。此為反映人類病理學之SCI的臨床相關模型。急性衝擊後接持久化壓迫之組合係人類中之SCI的最常見機理;急性夾鉗壓迫模型可模擬此衝擊-壓迫損傷。 夾鉗衝擊-壓迫緊接著後接局部脊椎內及全身性靜脈內注射(20 mg/kg)AE12-1、AE12-1-Y、hIgG同型對照或PBS媒劑,每週一次直至SCI後第6週。實例 1.1 SCI 之後的大鼠及人類脊髓中之 RGMa 表現 方法 製備大鼠組織切片用於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且在4℃下與初級抗體一起培育隔夜。使用以下初級抗體:用於神經元之NeuN (1:500,Millipore Bioscience Research Reagents)、用於星形膠質細胞之GFAP (1:200,Millipore)、用於活化的巨噬細胞/微神經膠質細胞之Iba-1 (1:1000,Wako Chemicals)、用於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之CS56 (1:500,Sigma)、用於感官纖維之降血鈣素基因相關之肽(CGRP) (1:1000,Millipore)、用於血清素激導性纖維之5HT (1:3000,ImmunoStar)及hIgG (1:500,Millipore)用以偵測人類IgG抗體。使切片與在阻斷溶液中稀釋之初級抗體一起培育隔夜,洗滌並與螢光結合之二級抗體一起培育。 製備人類組織切片用於染色並與在阻斷溶液中稀釋之初級抗體(1:200 RGMa,Abcam;或1:100再生蛋白,Santa Cruz)一起培育隔夜。將切片洗滌,與生物素標記之抗小鼠二級抗體(1:500,Vector Laboratories)一起培育,洗滌並與抗生素蛋白-生物素-過氧化酶複合物(Vectastain Elite ABC Kit Standard,Vector Laboratories)一起培育。將二胺基聯苯胺(DAB) (Vectastain Elite ABC Kit Standard,Vector Laboratories)應用為色原體。結果 RGMa在對大鼠脊髓之夾鉗衝擊-壓迫損傷之後上調(圖1、圖10)。如藉由雙重標記免疫染色所展示,RGMa主要由正常大鼠脊髓中之神經元(RGMa+/NeuN+)及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RGMa+/CC1+)表現(圖1A及圖1B)。在損傷後第1週時之定量展示RGMa表現增加15倍(圖10A)。在SCI之後,RGMa表現於神經元(圖1A)、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圖1B、圖10C)、如由GFAP標記所示之星形膠質細胞(圖1C)、如由Iba-1 (圖1C)及ED-1(圖10B)所示之活化的微神經膠質細胞及巨噬細胞中,及在病變部位之內及周圍的CSPG瘢痕富集區域內(圖1C)。 在未受損傷之人類脊髓中,RGMa以較低水準表現於神經元中,如藉由中間灰質中之神經元(圖2A及2B)及背側柱中之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圖2C)的免疫染色所展示。在SCI後第3天時的受損傷之人類脊髓中,RGMa表現在神經元、軸突、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及富含髓鞘之白質區中上調(圖2D至2F)。此外,RGMa受體再生蛋白由大鼠(資料未展示)及人類脊髓兩者中之神經元表現,且在損傷之後亦上調(圖11)。實例 1.2 RGMa 抗體對活體外神經突生長之影響 方法 對於神經突生長分析,將E18小鼠皮層神經元塗鋪於用層黏連蛋白(Invitrogen;10 mg/ml)及RGMa蛋白質(5 mg/ml)處理之聚L-離胺酸塗佈之玻璃蓋片上並在37℃下與對照抗體(hIgG)或抗RGMa (1 mg/ml)一起培育24小時。對於神經突生長分析,用βIII-微管蛋白(Sigma 1:500)對皮層細胞進行免疫染色。在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中,將小鼠皮層神經元溶解於RIPA緩衝液中,並裝載於10%丙烯醯胺凝膠上,隨後轉移至硝基纖維素膜上。墨點係用抗RGMa抗體(AE12-1及AE12-1-Y)及抗再生蛋白(E20;Santa Cruz;10 mg/ml)探測。結果: 在小鼠皮層神經元溶解物之西方墨點法中,AE12-1及AE12-1-Y兩者皆特異性地偵測到50-kDa條帶(圖3A)。經培養之小鼠原代皮層神經元亦展示表現RGMa,如藉由用AE12-1-Y免疫染色所展示(圖3B,AE12-1免疫染色未展示)。抗RGMa抗體促進活體外神經突生長。塗鋪在層黏連蛋白及抑制性RGMa上之經培養之胚胎小鼠皮層神經元展示當與hIgG一起培育時神經突之極少延伸,而相比於僅塗鋪在層黏連蛋白上之細胞,與AE12-1及AE12-1-Y RGMa抗體培育時產生更多延伸的神經突生長。在西方墨點法中,再生蛋白受體偵測為200-kDa條帶且再生蛋白亦由經培養之小鼠皮層神經元表現(圖12)。實例 1.3 RGMa 抗體血清、 CSF 及脊髓之偵測 方法: 在SCI後第6週時,經由腰椎穿刺(LP)取樣腦脊髓液(CSF)。在SCI後第9週(最後一次抗體劑量之後3週)時,採集血清並使大鼠經灌注。使用ELISA分析,測定來自經AE12-1、AE12-1-Y及hIgG治療之大鼠之CSF及血清樣品中之抗體濃度。結果: 經AE12-1注射之大鼠之CSF中的抗體濃度介於0.25 µg/ml至8.20 µg/ml範圍內,且對於AE12-1-Y,抗體濃度範圍為0.33 µg/ml至6.77 µg/ml (圖4B)。相比而言,由於抗體在SCI之後立即開始脊椎內注射之後經靜脈內注射,所以血清中之抗體濃度相當高,大致比CSF中高10倍(圖4C)。此外,抗體濃度在最後一次劑量之後第3週的血清中保持較高。在受損傷大鼠脊髓中藉由用抗人類IgG對大鼠脊髓組織免疫染色來偵測人類抗體。在來自經AE12-1 (或AE12-1-Y,圖式中未展示)或hIgG對照抗體注射之大鼠的組織中而非在PBS媒劑對照中偵測到人類IgG免疫反應性(圖4D)。人類IgG之染色在血管周圍及在病變部位周圍之CSPG陽性瘢痕組織內係明顯的(圖4D)。在經AE12-1或AE12-1-Y或hIgG注射之組織中,染色不存在差異。實例 1.4 RGMa 抗體促進功能恢復 方法: 在損傷之前進行功能測試以用於預先培訓,且為得到基線評估分數,在SCI後1天再次進行,且接著每週一次持續6週。使用BBB運動評級量表、運動分項分數及水平階梯行走測試每週一次監測神經恢復。 使用巴索、比提及布雷斯納漢(BBB)運動評級量表評估運動功能,其範圍介於0 (無後肢運動)至21 (正常運動)。運動分項分數用於評估額外量度,諸如腳趾間隙、主要腳爪位置,及無不穩定性。 階梯行走分析用於評估精細運動功能。SCI後每週一次,將BBB分數>11之大鼠置放於水平階梯行走設備上並記錄3個回合。在緩慢運動方面分析紀錄,且對各回合每後肢的腳步總數記分並求平均值。對具有牽拽後肢之受損傷大鼠進行最大腳步記分,其為每後肢6個腳步。未受損傷大鼠每穿過具有0或偶爾1個腳步。 為進一步闡明運動功能,使用CatWalk系統(Nold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geningen, Netherlands)進行步態分析。以預操作方式得到基線電腦化步態評估並與在SCI後第6週時的評估相比。已在其他處詳細地描述CatWalk分析系統。參見Hamers FP、Lankhorst AJ、van Laar TJ、Veldhuis WB及Gispen WH. Automated quantitative gait analysis during overground locomotion in the rat: its application to spinal cord contusion and transection injuries. J Neurotrauma. 2001;18(2):187-201。結果 用AE12-1急性治療展示,與維持試驗之持續時間的PBS或hIgG對照相比,早在SCI後1週時BBB顯著恢復(圖5A)。相比之下,AE12-1-Y展示關於BBB之改善延遲及在SCI後第6週時相對於對照的統計學上顯著差異(12.6對比9.9 PBS)(圖5A)。AE12-1與AE12-1-Y之恢復特徵曲線之差異可歸因於AE12-1之更長半衰期。AE12-1及AE12-1-Y皆亦展示與對照相比,朝著較高運動分項分數的傾向(圖5B)。 在階梯行走測試中,對腳步錯誤記分且由此,較高分數反映不良的協調。階梯行走測試展示用AE12-1或AE12-1-Y治療之大鼠中的腳步錯誤傾向於減少,及針對AE12-1其在SCI後第3週時具有統計學上顯著差異(p<0.05),及在第4週、第5週及第6週時接近顯著(p = 0.067、p = 0.089、p = 0.07)(圖5C)。在SCI後第6週時,經AE12-1及AE12-1-Y治療之大鼠均展示與對照相比(hIgG41%、PBS29%)較高百分比之成功後肢步數(68.4%及64.2%)(圖5D)。 為進一步表徵RGMa中和對神經行為功能之影響,在SCI及治療後第6週時使用CatWalk系統進行步態分析(圖6)。經AE12-1及AE12-1-Y治療之大鼠均展示相對於對照組,在規律性指數方面顯著改善,反映更好的腳爪間協調(AE12-1:89.3%;AE12-1-Y:88.3%;hIgG:65.8%;PBS:63.4%) (圖6)。經AE12-1及AE12-1-Y治療之大鼠亦展示接近於SCI前之值的改善的後肢步幅長度及擺動速度的傾向,但此並未在統計學上達到顯著。有趣地,與對照相比,後爪接觸玻璃走道之平均強度在AE12-1治療之大鼠中明顯增加(圖6)。此外,用AE12-1或AE12-1-Y治療並不改變大鼠體重(圖13)。實例 1.5 RGMa 抗體促進神經元存活 方法: 在SCI後第9週時(亦即,在6週AE12-1或AE12-1-Y治療之後),用神經元標記NeuN定量周邊神經元。 進行獨立實驗,其中使兩組大鼠受損傷並用AE12-1或PBS注射(完全如上文所描述經脊椎內及經靜脈內兩者)。在SCI/注射後7小時處殺死此等大鼠。用NeuN及TUNEL染色進行雙重標記。結果: 用RGMa抗體治療六週,與對照相比,周邊神經元之數目增加大致1.5倍(圖7A及7B)。 為測定神經元保留是否歸因於在損傷之後較少神經元經歷細胞凋亡,在SCI/注射時間點後7小時評估神經元細胞死亡。相對於對照,在AE12-1治療之大鼠中存在顯著較少的NeuN/TUNEL陽性神經元(2倍差異) (圖7C及7D)。在空蝕百分比或空腔體積方面,組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圖14A及14B)。實例 1.6 RGMa 抗體減少膠質化及 CSPG 表現 方法: 定量在病變部位之喙側及尾側區域中GFAP陽性面積%。為定量GFAP免疫反應性,使用含有最大空蝕面積之各脊髓中之3個連續相連切片(間隔160 μm)來定量。CSPG免疫反應性經類似地定量。結果: 在AE12-1-Y治療之大鼠中觀測到病變喙側膠質化的顯著減小(圖15A及15B)。在AE12-1及AE12-1-Y治療之大鼠中,在病變部位周圍之CSPG表現傾向於減少(圖15C)。實例 1.7 RGMa 抗體促進軸突再生 方法: 為觀察來自皮質脊髓束(CST)之軸突,在完成功能評估之後,在SCI之後第6週進行使用生物素標記之聚葡萄糖胺(BDA)之順行軸突追蹤。將BDA注射至感覺運動皮層(SMC)以順行地標記CST。其中脊髓之背側及腹部態樣兩者經同步壓迫的衝擊-壓迫損傷之SCI模型產生灰質及相鄰白質之中間空蝕,切斷背側CST中之所有CST軸突,僅留下軟膜下白質之保留邊緣。定量在各脊髓之喙側區段中之背側CST之BDA染色強度並使用該比率標準化BDA標記之纖維計數以校正BDA標記功效中之動物間變化。針對任何BDA標記之纖維的存在,檢查尾側區段。 在獨立實驗中,使大鼠受損傷並如上文所描述經AE12-1-Y注射,並接著在SCI後第4週或6週經BDA注射。在注射之後第3週殺死大鼠並如上文所描述定量BDA標記之軸突數目及其長度。結果: 用AE12-1或AE12-1-Y治療展示BDA標記之CST纖維在病變部位尾側(圖8A)。此等纖維展示高度不規律的形態學,不同於病變喙側的或未受損傷之大鼠中之BDA標記之CST纖維(其通常為長且直的)(圖16)。BDA標記之CST纖維之數目及平均最大長度在經AE12-1或AE12-1-Y注射之大鼠中皆增加(圖8C及8D)。相比之下,在對照大鼠中,在病變部位尾側觀測到無BDA纖維。與4週相比,在6週時存在更多BDA標記之再生CST纖維,且BDA標記之纖維在6週時顯著更長(圖8E及8F),從而指示CST軸突在用AE12-1或AE12-1-Y治療之後的再生。在分析下行血清素激導性路徑中,相對於對照,在AE12-1治療之大鼠中觀測到病變部位尾側之5HT+血清素激導性纖維的數目明顯較高(圖17)。經AE12-1-Y注射之大鼠展示朝著較高數目的5HT標記之軸突的傾向,但如較大標準誤差反映,在AE12-1-Y組中之5HT纖維計數數目存在顯著變化(圖17)。實例 1.8 RGMa 抗體減輕神經痛 方法: 對於針對神經痛的測試,用vonFrey纖絲評估機械性異常疼痛且對於熱痛覺過敏使用尾部撥動測試。由對治療不知情的2個獨立檢查員進行所有測試。 VonFrey纖絲(Stoelting)用於評估在SCI後第2週及第6週時之機械性異常疼痛。纖絲用於評估對正常無害的機械刺激之皮膚敏感度且如Takahashi (2003)所述應用於皮區以測定在SCI層級處之機械性異常疼痛。在各時間點使用2 g及4 g纖絲。 利用藉由記錄尾部對有害皮膚發熱起反應撤回之潛伏期的尾部撥動測試來評估熱痛覺過敏。自動鎮痛儀錶(IITC Life Science, Woodland Hills, CA)用於將一束光施加至距末梢4 cm處之尾部之背側表面。結果: 有趣地,用AE12-1或AE12-1-Y治療減小機械性異常疼痛及熱痛覺過敏程度。在SCI後第6週,投與AE12-1之大鼠展示與對照相比,對4 g vonFrey刺激物之顯著較少的不利反應(圖9A及9B)。用AE12-1或AE12-1-Y治療之大鼠展示與對照相比,尾部對熱刺激物撤回之潛伏期縮短(圖9C)。發現病變部位喙側或尾側之Iba-1+染色面積百分比無顯著差異(圖18)。定量包括所有Iba-1免疫染色細胞,如圖18A中所展示之活化的微神經膠質細胞及巨噬細胞,因此此定量反映兩種細胞類型。然而,Iba-1+巨噬細胞在病變部位喙側或尾側可易於在形態上區分,因此病變尾側之活化的微神經膠質細胞可特定地定量。在此分析中,僅計數Iba-1+微神經膠質細胞(圖9D)。儘管在統計學上不顯著,但相對於對照,在經AE12-1或AE12-1-Y治療之大鼠中的T10處之背側角中存在較少Iba-1+微神經膠質細胞。相反地,與正常脊髓相比,在受損傷之對照之背側角中計數顯著更多的Iba-1+細胞(圖9E)。在C4處,在脊髓之背側角中,對於Iba-1+微神經膠質細胞,在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圖9F),從而突出在T10處之病變尾側所發現之不同(圖9E)。此外,與AE12-1或AE12-1-Y治療之大鼠相比,對照大鼠展示在背側角中之明顯更大的CGRP+免疫反應性纖維(圖9G),從而表明RGMa中和對於進入背側角尾側至損傷程度之疼痛傳入之可塑性的積極影響。實例 2 將成年雄性非洲綠色猴隨機分成三個治療組(n=8隻/組)。使各動物植入脈管接入埠(VAP)及微輸注泵(Azlet)。在VAP/泵植入之後,在T9/10處,用760 g力對動物進行夾鉗半壓迫5分鐘或30分鐘,如上文一般描述。 在夾鉗衝擊壓迫之後75分鐘開始用AE12-1-Y-QL (25 mg/kg)治療靜脈內組中的動物。用AE12-1-Y-QL治療每兩週一次在SCI後持續24週。藉由持續鞘內輸注使靜脈內組中之動物額外接受對照IgG抗體。 對於鞘內組中之動物,微灌注泵在植入時活化,其中初始溶離時間為SCI後4小時。持續灌注AE12-1-Y-QL (150微克/公斤/天)四個月。如上文所描述使鞘內組中之動物額外經靜脈內接受對照IgG抗體。 使對照組中之動物經靜脈內以及藉由持續鞘內輸注接受對照IgG抗體。 在手術之前及在SCI後第1週、第2週、第4週、第8週、第12週、第16週、第20週及第24週時進行功能評估。如先前所描述得到神經運動分數。簡言之,如表4中所展示,評級量表範圍介於0至20。 表4. 使用例示待評分之各行為的視訊帶得到神經運動分數。每3個月用對照視訊測試評分者以確認一致性。Emax 定義為猴將能夠達到之最大神經運動分數。ET50 定義為猴達到Emax (亦即,恢復之最大程度)之一半時的時間。資料呈現於以下表5及表6中。來自對照組之六隻動物及來自各治療組之七隻動物包括於該分析中。 表5.Emax 模型之統計分析 表6.治療組之間的Emax 之估計差異 將對各個別動物所觀測之神經運動分數以圖形方式表示於圖19A及19B中。生成估計之中間值曲線。 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之SCI的此重度胸半壓迫模型中,用AE12-1-Y-QL長期靜脈內治療證實基於不知情神經運動評分分析歷經6個月恢復之有益效果。在用AE12-1-Y-QL靜脈內治療下,在功能中之此等清楚確定之改善具有與在大鼠SCI模型中發現的可比的量值。 然而持續鞘內輸注AE12-1-Y-QL展示相比於對照,關於神經運動分數之數值改善,但差異較小且統計學上不顯著。不同於未受損傷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之鞘內預備試驗(其證實AE12-1-Y-QL在CSF及血清中之預測的24小時+暴露),經受SCI之動物在SCI後第24小時幾乎無藥物暴露在血清或CSF中,很可能係歸因於在SCI之後的重度脊椎水腫及CSF流動堵塞。 對脊髓之MRI分析進一步支持用AE12-1-Y-QL靜脈內治療之功效。T2損傷臨限值(T2損傷 )定義為經T2加權之影像強度,在該強度下,損傷分佈之概率密度變得比正常白質分佈之概率密度高。基於直方圖之自動分段方法用於界定胸T2加權之MR掃描之各圖塊中之受損傷之白質。在代表性T2加權掃描之10個圖塊中界定正常(病變外)白質及病變白質之區域。針對各組織建構立體像素強度之直方圖並用高斯函數(Gaussian function)擬合。基於24週齡SCI胸脊髓損傷之病變及病變外白質區之T2界定之區域,相比於IgG對照組及鞘內AE12-1-Y-QL組,靜脈內AE12-1-Y-QL證實損傷外之區中之組織完整性的更大保存,如利用磁化轉移比率(MTR)及分數各向異性(FA)所定量。資料之圖形表示係在圖20A及圖20B中。此等結果表明,在損傷後75 min用靜脈內投與AE12-1-Y-QL治療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之SCI在比在IgG對照之情況下或利用鞘內投與AE12-1-Y-QL所觀測到的更大程度上保留病變外之脊髓組織之組織完整性。 此外,神經運動分數值與病變外白質MTR值及FA值(其反映微結構完整性)正相關。如圖21A及圖21B中所展示,MTR值及FA值通常隨改善的神經運動功能而增加。 總而言之,(i)在用AE12-1-Y-QL靜脈內治療後第24週,相比於對照組,病變外白質之MTR及FA顯著增加,從而表明利用病變外白質之治療的結構/功能改善(或省去進一步繼發性破壞)。對比而言,在病變白質中,在對照與AE12-1-Y-QL治療之組之間的任何成像端點中未偵測到顯著改變;及(ii)在病變外白質FA或MTR與神經運動分數Emax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從而表明較高MTR值及FA值,意謂利用用AE12-1-Y-QL之靜脈內治療之病變外白質的改善與經改善的神經運動功能相關聯。 脊髓切片之組織病理學分析顯示RGMa表現之顯著差異而非用於活化的微神經膠質細胞(離子化鈣結合接附分子1;IBA)或髓鞘之魏氏染色(Weil staining)之標記的顯著差異。如圖22A及圖22D中所展示,喙側及尾側RGMA表現在用AE12-1-Y-QL靜脈內治療之後顯著降低。實例 3 如在實例1中,大鼠被預先訓練,且接著在脊髓層級T8處用20 g力根據公開方案利用改良的動脈瘤夾鉗進行夾鉗衝擊-壓迫SCI持續1分鐘。經由尾部靜脈急性地(在損傷之5 min內)、或在SCI後第3小時、或SCI後第24小時且接著每週一次持續6週經靜脈內投與AE12-1-Y-QL (25 mg/kg)或hIgG同型對照(25 mg/kg)。在研究中存在五個組:i)急性AE12-1-Y-QL (在損傷之5 min內注射)、ii)急性hIgG (在損傷之5 min內注射)、iii) 3小時AE12-1-Y-QL、iv) 24小時AE12-1-Y-QL,及v) 24小時hIgG。所有大鼠在SCI後每週一次接受尾部靜脈注射持續6週。方法 :使用巴索、比提及布雷斯納漢(BBB)運動評級量表在SCI後第1天且接著在SCI後每週一次持續9週來評估運動功能。為進一步闡明運動功能,使用CatWalk系統(Nold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geningen, Netherlands)進行步態分析。檢查以下步態參數:a)規律性指數,其為腳爪間協調之分數量度。在健康正常動物中,規律性指數為100%;b)步幅長度,其為同一腳爪之連續置放之間的距離;c)擺動速度,其為腳爪在擺動期間之平均速度;及d)腳爪強度,其為由腳爪在玻璃板上施加之平均壓力之量度且視腳爪與玻璃板之間的接觸之程度而定。如上文所描述評估機械性異常疼痛及熱痛覺過敏。結果 :相對於對照組(急性hIgG),在整個SCI後時程中,急性AE12-1-Y-QL組中之大鼠具有顯著更高BBB分數(圖23A)。在損傷後第3小時,在用AE12-1-Y-QL治療之大鼠中存在朝向改善恢復的傾向。急性AE12-1-Y-QL組及3小時AE12-1-Y-QL組中之分數相比於其他組亦尚未達到平穩。在損傷後第8週及第9週,相對於對照組,急性AE12-1-Y-QL組展示顯著更高運動分項分數(圖23B)。 在SCI後第8週,急性AE12-1-Y-QL組及3小時AE12-1-Y-QL組相對於對照具有顯著更高規律性指數分數(圖24A)。規律性指數為腳爪間協調之量度。在健康、完全協調的動物中,該值為100%。 在SCI後第8週,用AE12-1-Y-QL治療之大鼠在所有時間窗口間隔處展示較大步幅長度;相比於24小時IgG對照,急性AE12-1-Y-QL組與24小時AE12-1-Y-QL組之差異統計學上顯著(圖24B)。步幅長度為同一腳爪之連續置放之間的距離,該距離在SCI之後減小。 所有治療組均展示相比於兩個對照組在統計學上顯著的更高擺動速度(圖24C)。擺動速度為腳爪在擺動階段期間之速度,該速度在SCI之後減少。 在SCI後第8週,急性AE12-1-Y-QL組展示朝向後肢強度之SCI前值之傾向,其相比於對照在統計學上不顯著(圖24D)。後肢強度為後肢之重量支持的量度。 組間在機械性異常疼痛水準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儘管相比於對照用2 g纖絲在SCI後第9週及用4 g纖絲在SCI後第6週及第9週,急性AE12-1-Y-QL組及3小時AE12-1-Y-QL組展示更少不利反應(圖25A及圖25B)。 在SCI及注射後第6週,相比於急性IgG對照,急性AE12-1-Y-QL組展示針對熱刺激之撤回潛伏期顯著增加(圖25C)。在SCI後第9週維持此效果。6. 例示性實施例 提供以下例示性實施例: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脊髓損傷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特異性地結合反義導向分子A (RGMa)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可變重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1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H CDR)-1;包含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b)可變輕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L CDR)-1,包含SEQ ID NO: 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以及包含選自由SEQ ID NO: 6及SEQ ID NO: 7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2. 一種促進患有脊髓損傷之個體之軸突再生、功能恢復或兩者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特異性地結合反義導向分子A (RGMa)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可變重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1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H CDR)-1;包含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b)可變輕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L CDR)-1,包含SEQ ID NO: 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以及包含選自由SEQ ID NO: 6及SEQ ID NO: 7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3. 如實施例2 之方法,其中該功能恢復利用神經行為測試來評估。4. 如實施例13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脊髓損傷為壓迫或衝擊損傷。5. 如實施例14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抗體在脊髓損傷之24小時內投與。6.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疼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特異性地結合反義導向分子A (RGMa)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可變重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1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H CDR)-1;包含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b)可變輕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L CDR)-1,包含SEQ ID NO: 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以及包含選自由SEQ ID NO: 6及SEQ ID NO: 7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7. 如實施例6 之方法,其中該疼痛為神經痛。8. 如實施例7 之方法,其中該神經痛由脊髓損傷引起。9. 如實施例8 之方法,其中該抗體在該脊髓損傷之24小時內投與。10. 如實施例7 之方法,其中該神經痛由化學療法引起。11. 如實施例7 之方法,其中該神經痛為疱疹後遺神經痛。12. 如實施例111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全身性地投與。13. 如實施例112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經靜脈內(IV)投與。14. 如實施例113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VL CDR-3包含SEQ ID NO: 6之胺基酸序列。15. 如實施例113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VL CDR-3包含SEQ ID NO: 7之胺基酸序列。16. 如實施例113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可變重鏈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且該可變輕鏈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17. 如實施例113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可變重鏈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且該可變輕鏈包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18. 如實施例117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該抗體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人類抗體、免疫球蛋白分子、二硫鍵鍵聯之Fv、單株抗體、親和力成熟之抗體、scFv、嵌合抗體、CDR移植之抗體、雙功能抗體、人類化抗體、多特異性抗體、Fab、雙重特異性抗體、DVD、Fab'、雙特異性抗體、F(ab')2 及Fv。19. 如實施例18 之方法,其中該抗體為人類抗體。20. 如實施例18 之方法,其中該抗體為單株抗體。21. 如實施例113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抗體包含: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的恆定區:SEQ ID NO: 11、SEQ ID NO:12、SEQ ID NO:13及SEQ ID NO:14。22. 如實施例113 中之任一者的方法,其中該抗體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序列及SEQ ID NO: 15之輕鏈序列。 應理解前述實施方式及隨附實例及例示性實施例僅為例示性且不視為對本發明之範疇的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僅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 本發明實施例之各種改變及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可在不脫離其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作出此類改變及修改,包括(但不限於)與本發明之化學結構、取代基、衍生物、中間產物、合成物、組合物、調配物或使用方法相關的彼等。
圖1A-1C展示大鼠脊髓中之RGMa表現。圖1A展示神經元中之RGMa。圖1B展示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中之RGMa。圖1C展示星形膠質細胞及微神經膠質細胞中之RGMa。RGMa在損傷之後在脊髓中上調。在損傷之後,病灶周圍神經元表現RGMa (圖1A)。在正常及受損傷大鼠脊髓中,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表現RGMa (圖1B)。在SCI之後,RGMa由星形膠質細胞表現,且在病變部位內及周圍之CSPG瘢痕富集區域內(圖1C)。活化的微神經膠質細胞及巨噬細胞亦表現RGMa (圖1D)。 圖2A-2F展示成年人類脊髓中之RGMa表現。圖2A展示未受損傷之人類脊髓中之RGMa (較低放大率)。圖2B展示圖2A中標記「B」之方形區域之較高放大率。圖2C展示圖2A中標記「C」之方形區域之較高放大率。圖2D展示損傷後第3天,在受損傷之人類脊髓中之RGMa (較低放大率)。圖2E展示圖2D中標記「E」之方形區域之較高放大率。圖2F展示圖2D中標記「F」之方形區域之較高放大率。在未受損傷之人類脊髓中,RGMa以較低水準表現(圖2A-2C)。在受損傷之人類脊髓中(損傷後3天),RGMa表現上調(圖2D-2F)。 圖3A-3C展示小鼠皮層神經元中之RGMa表現。圖3A描繪展示小鼠皮層神經元溶解物中之RGMa的西方墨點。圖3B描繪經培養小鼠原代皮層神經元中之RGMa之免疫染色。圖3C描繪在與RGMa以及hIgG、AE12-1或AE12-1-Y一起培育之後的小鼠皮層神經元。 圖4A為展示研究設計之示意圖。圖4B為展示在SCI後第6週時取樣之CSF中之抗體濃度的曲線圖。圖4C為展示在SCI後第9週時得到之血清中之抗體濃度的曲線圖。圖4D描繪用抗人類IgG對大鼠脊髓之免疫染色。在血管周圍(RECA-1,綠色)及瘢痕組織內(CSPG,綠色)偵測到人類IgG (紅色)。 圖5A-5D展示用AE12-1、AE12-1-Y、人類IgG或PBS治療之大鼠在SCI之後的功能恢復。圖5A為展示在開放場地巴索、比提及布雷斯納漢(BBB)運動測試時之分數的線圖。圖5B為展示運動分項分數之線圖。圖5C為展示階梯行走時之後肢腳步錯誤的線圖。圖5D為展示成功後肢步數百分比之柱狀圖。用單株抗體AE12-1治療之大鼠展示相對於hIgG及PBS對照在BBB時之顯著改善(圖5A)。經AE12-1及AE12-1Y治療之大鼠展示相對於對照之較高運動分項分數,但此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圖5B)。經AE12-1治療之大鼠展示在SCI後第3週時,與PBS對照相比,在階梯行走時後肢腳步錯誤顯著較少以及在6週時有著減少錯誤的傾向(圖5C)。在SCI後第6週時,經AE12-1治療之大鼠展示與對照相比顯著較高的成功後肢步數百分比(圖5D)。 圖6A展示獲自大鼠SCI前及SCI後第6週時各組之CatWalk的代表性足跡。圖6B為展示在SCI之後用AE12-1、AE12-1-Y、人類IgG或PBS治療之大鼠中之規律性指數、後肢步幅長度、後肢擺動速度及後肢強度值的一系列柱狀圖。用兩種單株抗體治療之大鼠展示相對於對照組規律性指數顯著改善(圖6B)。單株抗體治療之大鼠展示朝著後肢步幅長度及擺動速度改善的傾向(圖6B)。經AE12-1注射之大鼠展示相對於對照後肢強度值顯著較高(圖6B)。 圖7A-7D展示用AE12-1、AE12-1-Y、人類IgG或PBS治療之大鼠的神經元存活率。圖7A為SCI後第9週受損傷之脊髓之旁矢狀面切片之較低放大率影像。圖7B為展示在SCI後第9週時保留的病灶周圍神經元之數目的柱狀圖。圖7C描繪在SCI後7小時時神經元之免疫染色。使用NeuN (綠色)及TUNEL (紅色)之雙重標記識別凋亡神經元(箭頭)。圖7D為展示在SCI後7小時時每一切片所計數之NeuN+/TUNEL+細胞之平均數量的柱狀圖。投與單株抗體AE12-1或AE12-1Y之大鼠展示與接受hIgG及PBS之大鼠相比顯著較高的病灶周圍神經元保留(圖7B)。與投與PBS媒劑之大鼠中相比,經AE12-1治療之大鼠中之每一切片所計數之NeuN+/TUNEL+細胞之平均數量顯著較小(圖7D)。 圖8A-8E展示在SCI之後,用AE12-1、AE12-1-Y、人類IgG或PBS治療之大鼠中的軸突再生。圖8A描繪在用BDA追蹤順行軸突之後的脊髓之較低放大率影像。圖8B為展示經BDA標記之CST纖維之平均最大長度的柱狀圖。圖8C為展示平均軸突數量/切片的柱狀圖。圖8D為在SCI後第4週或第6週時經BDA標記之CST纖維之平均最大長度的柱狀圖。圖8E為在SCI後第4週或第6週時平均軸突數量/切片的柱狀圖。經BDA標記之CST纖維之平均最大長度在AE12-1及AE12-1Y治療之後增加(圖8B)。定量之平均軸突數量/切片展示用單株抗體治療之受損傷大鼠中的軸突數量較多(圖8C)。在用AE12-1Y治療之受損傷大鼠中,與4週時相比,在6週時平均軸突長度顯著較大(圖8D及圖8E)。 圖9A-9G展示在SCI之後,用AE12-1、AE12-1-Y、人類IgG或PBS治療之大鼠中的神經痛及發炎性反應。圖9A為描繪對2 g von Frey纖絲中之不利反應百分比的柱狀圖。圖9B為描繪對4 g von Frey纖絲中之不利反應百分比的柱狀圖。圖9C為描繪對有害皮膚起反應之尾部撥動潛伏期的柱狀圖。圖9D描繪在T10處之病變尾側之Iba-1+微神經膠質細胞。圖9E描繪在層級T10處之Iba-1+微神經膠質細胞。圖9F描繪在T10處之病變喙側之Iba-1+微神經膠質細胞。圖9G描繪在層級T10處之CGRP+細胞。在SCI後第6週時,經AE12-1治療之大鼠展示相對於對照對4 g刺激物之不利反應顯著較少(圖9B)。在SCI後第2週及第6週時,經單株抗體治療之大鼠展示相對於對照,尾部對有害皮膚發熱起反應之撤回減少(圖9C)。在層級T10處,與正常脊髓相比,在對照中之背側角中計數顯著更多之Iba-1+細胞(圖9D及9E)。相對於對照,在經AE12-1及AE12-1Y治療之大鼠中CGRP+面積百分比顯著減少(圖9G)。 圖10A-10C展示在損傷之後的成年大鼠脊髓中之RGMa表現。圖10A描繪在正常完好脊髓中及在SCI後1週時之腹角灰質中之RGMa免疫染色。圖10B描繪在SCI之後在ED-1+區域中之RGMa表現。圖10C描繪展示在正常完好脊髓之脊髓白質中之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CC1)中的RGMa表現的較高放大率影像。RGMa+面積%之定量展示在SCI之後的成年大鼠脊髓中之RGMa表現顯著上調(圖10A)。RGMa表現在SCI之後在ED-1+區域中顯而易見(圖10B)。 圖11A-11D展示成年人類脊髓中之RGMa及再生蛋白的神經元表現。圖11A描繪在正常成年人類脊髓中之前角神經元中的RGMa表現。圖11B描繪用經展示染色特異性之RGMa肽預吸附之RGMa抗體染色之相鄰切片。圖11C描繪正常成年人類脊髓中之前角神經元中的再生蛋白表現。圖11D描繪相鄰陰性對照切片。 圖12A-12B展示RGMa受體再生蛋白之表現。圖12A描繪展示再生蛋白表現之成年大鼠腦溶解物的西方墨點。圖12B描繪表現再生蛋白(紅色)之經培養的小鼠皮層神經元(3 div;F肌動蛋白,綠色)。 圖13描繪在SCI前及在SCI後第4週及第6週時之大鼠體重。大鼠體重在組之間未顯著改變。治療確實未改變大鼠體重。 圖14A-14B展示在SCI之後用AE12-1、AE12-1-Y、人類IgG或PBS治療之大鼠中的空蝕。用單株抗體中和RGMa導致空蝕無顯著差異。 圖15A-15C展示抗RGMa抗體對膠質化及結疤之影響。圖15A描繪在SCI後第9週時,與病變相鄰之GFAP免疫反應性。圖15B描繪病變喙側之GFAP+面積%之定量。圖15C描繪在病變部位處之CSPG+面積%。GFAP+面積%之定量展示在SCI後第9週時,經AE12-1Y治療之大鼠中之病變喙側膠質化顯著減小(圖15B)。經AE12-1及AE12-1Y治療之大鼠展示在病變部位處朝著CSPG+面積%減少的傾向(圖15C)。 圖16A-16B展示CST之BDA標記。圖16A描繪在層級C4處之背側CST之BDA染色,在橫向定向上展示。圖16B描繪在病變喙側3 mm旁矢狀面定向上,經BDA標記之CST軸突包在背側CST纖維束中。 圖17A-17B展示5HT纖維。圖17A描繪病變尾側之5HT免疫反應性纖維(箭頭)。圖17B描繪尾側地放入漸進式距離之病變尾側之5HT+軸突之平均數量的定量。病變尾側之5HT+軸突尾側地放入漸進式距離。顯著較高數量之5HT+纖維在經AE12-1治療之大鼠中係顯而易見的且經AE12-1Y注射之大鼠展示朝著較高數量之5HT標記之軸突的傾向(圖17B)。 圖18A-18B展示在SCI之後用AE12-1、AE12-1-Y、人類IgG或PBS治療之大鼠中的微神經膠質細胞及巨噬細胞。圖18A描繪病變尾側之Iba-1免疫反應性。圖18B描繪病變部位喙側或尾側之Iba-1+面積%。與T8處之病變相鄰,在病變部位喙側或尾側之Iba-1+面積%在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圖18B)。 圖19A為在SCI之後個別對照動物之神經運動分數之圖形表示(及估計之中間值曲線)。圖19B為在SCI之後接受靜脈內AE-12-1-Y-QL治療之個別動物之神經運動分數之圖形表示(及估計之中間值曲線)。 圖20A為描繪在SCI之後,在對照及經靜脈內AE12-1-Y-QL治療之組中如利用各向異性分數(FA)評估之病變外區域中之組織完整性的柱狀圖。圖20B為描繪在SCI之後,在對照及經靜脈內AE12-1-Y-QL治療之組中如利用磁化轉移比率(MTR)評估之病變外區域中之組織完整性的柱狀圖。靜脈內AE12-1-Y-QL證實相比於IgG對照組,在損傷外區域中組織完整性之更大保存。 圖21A及圖21B分別描繪在個別神經運動分數(NMS)與個別FA值或個別MTR值之間的相關性。FA及MTR值通常隨著經改善之神經運動功能而增加。 圖22A-22F為描繪脊髓切片之組織病理學分析的柱狀圖。圖22A及22D分別描繪喙側及尾側層級處之RGMa表現。圖22B及22E分別描繪在喙側及尾側層級處之離子化鈣結合接附分子1 (IBA)表現。圖22C及22F分別描繪在喙側及尾側層級處之髓鞘之魏氏染色。 圖23A-23B展示在SCI之後,用AE12-1-Y-QL或IgG治療之大鼠中的功能恢復。圖23A為展示在開放場地巴索、比提及布雷斯納漢(BBB)運動測試時之分數的線圖。圖23B為展示運動分項分數之線圖。 圖24A-24D為展示在SCI之後,用AE12-1-Y-QL或IgG治療之大鼠中的規律性指數(圖24A)、後肢步幅長度(圖24B)、後肢擺動速度(圖24C)及後肢強度值(圖24D)的一系列柱狀圖。 圖25A-25C展示在SCI之後,用AE12-1-Y-QL或IgG治療之大鼠中的神經痛及發炎性反應。圖25A為描繪對2 g von Frey纖絲中之不利反應百分比的柱狀圖。圖25B為描繪對4 g von Frey纖絲中之不利反應百分比的柱狀圖。圖25C為描繪對有害皮膚起反應之尾部撥動潛伏期的柱狀圖。

Claims (17)

  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脊髓損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單株抗反義導向分子A(Anti-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 a. 可變重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1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H CDR)-1、包含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 b. 可變輕鏈,其包含: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的互補決定區(VL CDR)-1、包含SEQ ID NO: 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包含選自由SEQ ID NO: 6及SEQ ID NO: 7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
  2. 如請求項1 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在該脊髓損傷之後促進軸突再生、功能恢復或兩者。
  3. 如請求項12 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治療由該脊髓損傷引起之疼痛。
  4. 如請求項3 之方法,其中該疼痛為神經痛。
  5. 如請求項14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脊髓損傷為壓迫、挫傷或衝擊損傷。
  6. 如請求項15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體係在脊髓損傷後不到8小時投與。
  7. 如請求項16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RGMa抗體係全身性地投與。
  8. 如請求項17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RGMa抗體係經靜脈內(IV)投與。
  9. 如請求項18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VL CDR-3包含SEQ ID NO: 6之胺基酸序列。
  10. 如請求項18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VL CDR-3包含SEQ ID NO: 7之胺基酸序列。
  11. 如請求項18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可變重鏈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且該可變輕鏈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
  12. 如請求項18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可變重鏈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且該可變輕鏈包含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
  13. 如請求項18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RGMa抗體為人類抗體。
  14. 如請求項18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體包含恆定區,該恆定區包含選自由SEQ ID NO: 11、SEQ ID NO:12、SEQ ID NO:13及SEQ ID NO:14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
  15. 如請求項14 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RGMa抗體包含恆定區,該恆定區包含由SEQ ID NO:14組成之胺基酸序列。
  16. 如請求項18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體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序列及SEQ ID NO: 15之輕鏈序列。
  17. 如請求項116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RGMa抗體結合至位於RGMa之N端區中之RGMa抗原決定基,較佳地結合至SEQ ID NO:18之胺基酸內的RGMa抗原決定基,更佳地結合至SEQ ID NO:19之胺基酸內的RGMa抗原決定基。
TW106117998A 2016-06-01 2017-05-31 治療脊髓損傷及疼痛之方法 TW2018039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44233P 2016-06-01 2016-06-01
US62/344,233 2016-06-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3900A true TW201803900A (zh) 2018-02-01

Family

ID=59078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7998A TW201803900A (zh) 2016-06-01 2017-05-31 治療脊髓損傷及疼痛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20170349653A1 (zh)
EP (1) EP3464372A1 (zh)
JP (2) JP2019517480A (zh)
CN (1) CN109496218A (zh)
AU (1) AU2017273522A1 (zh)
BR (1) BR112018074966A2 (zh)
CA (1) CA3025329A1 (zh)
MX (1) MX2018014920A (zh)
TW (1) TW201803900A (zh)
WO (1) WO20172102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9301336B2 (en) * 2018-07-10 2022-11-24 Mitsubishi Tanabe Pharma Corporation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method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or pain accompanying disease in which peripheral neuropathy or astrocyte disorder is recognized
BR112021000949A2 (pt) 2018-07-19 2021-04-27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gente terapêutico ou profilático para mielopatia associada a htlv-1 (ham) e método para tratar h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4101A (en) 1981-01-09 1985-11-19 New York Blood Center, Inc. Identif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epitopes on antigens and allergens on the basis of hydrophilicity
US4880078A (en) 1987-06-29 1989-11-1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muffler
ES2181673T3 (es) 1991-05-01 2003-03-01 Jackson H M Found Military Med Procedimiento de tratamiento de las enfermedades respiratorias infecciosas.
US5934272A (en) 1993-01-29 1999-08-10 Aradigm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reating aerosolized mist of respiratory drug
US6019968A (en) 1995-04-14 2000-02-01 Inhale Therapeutic Systems, Inc. Dispersible antibod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US6127977A (en) 1996-11-08 2000-10-03 Cohen; Nathan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with fractal structure
JP2000506165A (ja) 1996-03-04 2000-05-23 ザ ペン ステイト リサーチ ファウンデーション 細胞インターナリゼーションを増強するための物質および方法
US5985309A (en) 1996-05-24 1999-11-1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paration of particles for inhalation
US5855913A (en) 1997-01-16 1999-01-05 Massachusetts Instite Of Technology Particles incorporating surfactants for pulmonary drug delivery
US5874064A (en) 1996-05-24 1999-02-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erodynamically light particles for pulmonary drug delivery
PT954282E (pt) 1997-01-16 2005-06-30 Massachusetts Inst Technology Preparacao de particulas para inalacao
ES2198922T3 (es) 1998-06-24 2004-02-01 Advanced Inhalation Research, Inc. Particulas porosas grandes emitadas por un inhalador.
US6914128B1 (en) 1999-03-25 2005-07-05 Abbott Gmbh & Co. Kg Human antibodies that bind human IL-12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NZ520392A (en) 2000-02-10 2005-04-29 Abbott Lab Antibodies that bind human interleukin-18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KR20080074231A (ko) 2000-06-29 2008-08-12 아보트 러보러터리즈 이중 특이성 항체 및 이의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US20060104968A1 (en) 2003-03-05 2006-05-18 Halozyme, Inc.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soluble glycosaminogly ycanases
CA2517145C (en) 2003-03-05 2017-08-01 Halozyme, Inc. Soluble hyaluronidase glycoprotein (shasegp),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reof
JP2007510738A (ja) * 2003-11-06 2007-04-26 アイコ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CD11d(α−d)インテグリンに特異的に結合する組成物を使用した慢性疼痛を処置する方法
US7612181B2 (en) 2005-08-19 2009-11-03 Abbott Laboratories Dual variable domain immunoglobulin and uses thereof
AU2006283532B2 (en) 2005-08-19 2012-04-26 Abbvie Inc. Dual variable domain immunoglobin and uses thereof
ES2331448B1 (es) * 2008-06-25 2010-10-18 Fundacion Del Hospital Nacional De Paraplejicos Para La Investigacion Y La Integracion Complejos de albumina con acidos grasos monoinsaturados omega-9 para el tratamiento de lesiones medulares.
IL305223A (en) * 2012-01-27 2023-10-01 Abbvie Inc Th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related to the degeneration of nerve cells
JP2016501881A (ja) * 2012-12-04 2016-01-21 アッヴィ・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血液脳関門(bbb)を透過する二重特異性結合タンパク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25031A1 (en) 2022-01-27
CN109496218A (zh) 2019-03-19
US20170349653A1 (en) 2017-12-07
MX2018014920A (es) 2019-08-26
BR112018074966A2 (pt) 2019-03-12
EP3464372A1 (en) 2019-04-10
CA3025329A1 (en) 2017-12-07
US20200347123A1 (en) 2020-11-05
AU2017273522A1 (en) 2018-12-06
JP2022091967A (ja) 2022-06-21
JP2019517480A (ja) 2019-06-24
WO2017210278A1 (en) 2017-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46198A1 (en) Methods of increasing strength and functionality with gdf8 inhibitors
TWI761959B (zh) 治療眼部疾病之方法
TWI697334B (zh) 藉由投與il-4r抑制劑以治療過敏及增強過敏原-特異之免疫療法的方法
IL240898A (en) Antibodies against a5c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ted diseases cause an increase
AU2015231256A1 (en) Antibodies against immunogenic glycopeptides,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EA033359B1 (ru) Комбинация леналидомида и полипептид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и ее применение
CN105749276A (zh) Cd37抗体在cll血液样品中的优良效力
TWI747885B (zh) 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組成物及方法
JP2014500278A (ja) 二重特異性scFvコンジュゲートの投薬量および投与
JP2022091967A (ja) 脊髄損傷及び疼痛を処置するための抗RGM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アンタゴニスト抗体
BR112015006189A2 (pt) anticorpo anti-gm-csf,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e, uso de um anticorpo anti-gm-csf na fabricação de um medicamento
KR102314003B1 (ko) 종양성 질병들에 대한 치료
JP2022532229A (ja) 天疱瘡及び類天疱瘡疾患の治療における抗FcRn抗体の使用
JP2021515003A (ja) 体組成を変更するための方法
US9644031B2 (e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tibody
JP2017532342A (ja) 眼療法のためのアンジオポエチン−1及びアンジオポエチン−2を対象とする抗体
JP2016533318A (ja) Rgma/ネオジェニンのシス相互作用又は脂質ラフトを標的とする剤及び治療方法における該剤の使用
WO2021018191A1 (zh) Il-17拮抗剂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方法
TW202110892A (zh) 治療具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個體中疼痛之組成物及方法
EP4309733A1 (en) Neutralization of acyl-coa binding prot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dysfunction
WO2024041652A1 (en) Methods of cancer treatment
JP2021183633A (ja) 再発型の多発性硬化症を治療するための方法
TW202237181A (zh) 治療眼部疾病之方法
CN115957321A (zh) 一种抗her2抗体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WO2023173036A2 (en) Masp-2 and masp-3 inhibitors, and rela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sickle cell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