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3736A - 帶匣 - Google Patents

帶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3736A
TW201803736A TW106136399A TW106136399A TW201803736A TW 201803736 A TW201803736 A TW 201803736A TW 106136399 A TW106136399 A TW 106136399A TW 106136399 A TW106136399 A TW 106136399A TW 201803736 A TW201803736 A TW 2018037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assette
printing
press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6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4202B (zh
Inventor
坂野秀樹
袖山秀雄
Original Assignee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帝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帝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3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3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4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42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關於裝置側之構造或匣殼之厚度之大小而可恰當且穩定地進行用於定位之按壓的帶匣。 一種帶匣100,其於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帶印刷裝置1之狀態下,一面捲出印刷帶102一面藉由帶印刷裝置1之印刷頭21對印刷帶102進行印刷,且具備:印刷帶102;匣殼130,其收容印刷帶102;及彈性部182,其設置於匣殼130之表面或凹部,藉由帶印刷裝置1之按壓部85之按壓力而移位,並且對按壓部85賦予根據移位之移位量增加之反作用力。

Description

帶匣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匣安裝部進行使用而供帶印刷裝置進行印刷的帶匣。
先前,作為此種帶匣,已知有以定位狀態安裝於印字裝置之盒安裝部之帶盒(參照專利文獻1)。 該帶盒具備捲繞有雙面膠帶之膠帶線軸、捲繞有膜帶(印刷帶)之膜帶線軸、及捲繞有墨色帶之色帶線軸。又,帶盒具備捲取墨色帶之色帶捲取線軸、帶驅動滾筒、及收容有該等之盒殼。又,於盒殼之長度方向之兩端緣,於2個部位設置有銷孔。 另一方面,印字裝置具備凹設有盒安裝部之本體蓋、及開閉盒安裝部之蓋。於盒安裝部,設置有帶驅動軸、色帶捲取軸及搭載有印字頭之頭固持器,進而設置有供上述銷孔卡合之2個定位銷。又,於蓋之內側,設置有按壓安裝於盒安裝部之帶盒之盒按壓機構。 盒按壓機構具有:按壓板,其旋動自如地安裝於蓋;2個螺旋狀之彈性體,其等插設於按壓板與蓋之間;及3個按壓構件,其等突出設置於按壓板,對帶盒進行按壓。 帶盒係將其銷孔卡合於盒安裝部之定位銷而安裝至盒安裝部。若於該狀態下將蓋閉合,則盒按壓機構之3個按壓構件藉由彈性體之彈性力按壓帶盒。藉此,帶盒定位於盒安裝部而供印字頭進行印字。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5295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盒安裝部之定位銷與帶盒之銷孔係考慮帶盒(盒殼)之製造上之誤差而成為尺寸公差具有裕度之卡合狀態。因此,若對於帶盒之安裝方向之按壓力變弱,則容易產生帶盒之位置偏移或浮起。 上述先前之印字裝置中之帶盒之按壓(定位)係藉由設置於蓋之螺旋狀之彈性體(螺旋彈簧)而進行,但該彈性體存在按壓力(彈力)隨時間變弱之問題。即,存在因產生所謂「疲乏」而按壓力降低之問題。尤其是,對於帶盒,準備厚度不同之複數種帶盒,彈性體之收縮根據所使用之帶盒而不同,因此,亦有如下情形:根據帶盒之厚度,因彈性體之「疲乏」而導致按壓力不足。又,於蓋之內側,盒按壓機構之3個按壓構件較大地突出。因此,存在按壓構件妨礙帶盒之裝卸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帶匣,該帶匣無關於裝置側之構造或匣殼之厚度之大小,均可恰當且穩定地進行用於定位之按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帶匣係用以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而由上述帶印刷裝置一面捲出印刷帶一面對印刷帶進行印刷者,其特徵在於具備:印刷帶;匣殼,其收容印刷帶;及反作用力賦予部,其設置於匣殼之表面,藉由帶印刷裝置之按壓部之按壓力而移位,並且根據移位而對按壓部賦予相對於按壓力之反作用力。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賦予部之移位量成比例地增加。 根據該等構成,設置於匣殼之反作用力賦予部係藉由帶印刷裝置之按壓部之按壓力而移位,並且根據其移位量對按壓部賦予反作用力。即,匣殼係經由其反作用力賦予部,藉由按壓部而有彈力地被按壓。藉此,匣殼被定位於帶印刷裝置側之特定位置。帶匣本身為消耗品,當印刷帶被消耗掉時進行更換。由此,在反作用力賦予部不發揮特定之反作用力之前進行更換,因此,可抑制產生如先前技術般之「疲乏」之問題。又,反作用力賦予部由於設置於匣殼,故而可抑制成為帶匣本身之障礙。因此,無關於裝置側之構造或匣殼之厚度之大小,均可恰當且穩定地進行用於定位之按壓。 又,較佳為匣殼具有殼構造。 根據該構成,可利用匣殼內之空置空間簡單地形成反作用力賦予部。 進而,較佳為反作用力賦予部具備藉由按壓力彈性變形之彈性部。 根據該構成,可將反作用力賦予部設為簡單之構造,而可提高帶匣之生產性,並且可抑制生產成本之增加。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彈性部具有彈性片,該彈性片於將匣殼之殼體壁呈線狀去除而形成之部分具有抵接於按壓部之部分。 又,於該情形時,彈性片較佳為將殼體壁呈「U」字狀去除而形成。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成形或加工等極容易地於匣殼形成彈性部。即,可將彈性部設為簡單之構造。 又,較佳為彈性部具有:剖面「L」字狀之彈性片,其供按壓部抵接,並且自匣殼之殼體壁朝內側延伸;及承收開口,其形成於殼體壁,承收按壓部。 根據該構成,彈性片形成為剖面「L」字狀,因此,與平面之彈性片相比,可增大彈性變形之行程,從而可使反作用力(受到之按壓力)穩定。又,可使承收開口作為按壓部之抵接導件發揮功能。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承收開口具有與彈性片之兩側端對應之2條邊,且2條邊於交叉之方向藉由按壓部而定位。 根據該構成,可使按壓部本身作為匣殼之定位構件發揮功能。藉此,帶匣本身以定位狀態被按壓至帶印刷裝置。因此,可將所安裝之帶匣精度良好地定位於帶印刷裝置。 又,較佳為彈性片形成於匣殼之按壓部側之面之角部。 根據該構成,可於匣殼中之剛性較高之部分配設彈性片。藉此,可抑制將帶匣按壓至帶印刷裝置之按壓部之按壓力因匣殼之變形而被吸收。因此,可使帶匣所受到之按壓力穩定。 進而,較佳為帶印刷裝置具備供安裝帶匣之匣安裝部、及以鉸鏈部為中心開閉匣安裝部之開閉蓋,按壓部設置於開閉蓋,且彈性片以鉸鏈部側為基端,於與鉸鏈部之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 根據該構成,可使彈性片於與開閉蓋之旋動方向相同之方向撓曲(變形)。藉此,於使彈性片撓曲之過程中,按壓部與彈性片之抵接部位不會移動(滑動),而可使帶匣所受到之按壓力穩定。 另一方面,較佳為反作用力賦予部具有:承收凹部,其形成於匣殼之殼體壁,承收按壓部;及彈性構件,其設置於承收凹部,且與匣殼不同體地構成。 根據該構成,可增大彈性變形之行程,而可使反作用力(受到之按壓力)穩定。又,可使承收凹部作為按壓部之抵接導件發揮功能。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彈性構件包含樹脂製之彈性材料及金屬製之彈性材料中之任一者。 根據該構成,可考慮匣殼之性狀或成本而選擇彈性構件。 於該情形時,樹脂製之彈性材料較佳為包含橡膠及海綿中之任一者。 同樣地,金屬製之彈性材料較佳為包含板彈簧及螺旋彈簧中之任一者。 根據該等構成,可將彈性構件設為簡單之構造,而可抑制成本增加。 又,較佳為反作用力賦予部與按壓部相面對,並且設置於與安裝方向交叉之匣殼之一面,且於匣殼之另一面設置有用以檢測印刷帶之屬性資訊之被檢測部。 根據該構成,可使被檢測部相對於帶印刷裝置恰當地發揮功能。 另一方面,較佳為帶印刷裝置具有用以將帶匣於安裝方向定位之安裝基座面,對於匣殼,準備厚度不同之複數種匣殼,且以於複數種匣殼安裝基座面與按壓部之按壓端之距離大致相等之方式,配設各匣殼中之反作用力賦予部。 根據該構成,於厚度不同之匣殼(帶匣),設置一部分經變更之反作用力賦予部,藉此,可使帶匣所受到之按壓力固定。因此,無關於帶匣之厚度,均可使其定位狀態穩定。 又,較佳為匣殼包含分割構造之2個殼體,且反作用力賦予部設置於2個殼體中之一者。 根據該構成,於存在同形之現有之帶匣之情形時,藉由僅對一殼體進行設計變更,可簡單地製造具有反作用力賦予部之帶匣。 進而,較佳為反作用力賦予部於自安裝方向觀察之情形時配設於匣殼之輪廓線之內側。 根據該構成,有無匣殼中之反作用力賦予部不會對能否相對於特定之帶印刷裝置進行安裝造成影響。因此,具有反作用力賦予部之帶匣及不具有反作用力賦予部之帶匣均可用於特定之帶印刷裝置,而不會損害使用者之方便性。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帶匣與安裝該帶匣之帶印刷裝置一併進行說明。該帶印刷裝置係一面自所安裝之帶匣捲出印刷帶及墨色帶一面進行印刷,並將印刷帶之完成印刷之部分切斷而製作標籤(帶片)。 [帶印刷裝置之概要] 圖1係帶印刷裝置及安裝於該帶印刷裝置之帶匣之外觀立體圖。如該圖所示,帶印刷裝置1具備:裝置殼體3,其構成外殼;匣安裝部5,其供裝卸自如地安裝帶匣100;及開閉蓋7,其開閉匣安裝部5。於裝置殼體3之上表面,於裏側設置有匣安裝部5,於中央設置有顯示器11,於近前側設置有鍵盤13。於開閉蓋7附近設置有手指搭靠用之凹陷部15。開閉蓋7係藉由將手指搭靠於該凹陷部15並向上提而打開。而且,於裝置殼體3之側面(左側面),設置有供印刷帶102排出之縱長之帶排出口17。 又,帶印刷裝置1具備:印刷機構部23,其具有豎立設置於匣安裝部5之印刷頭21;帶饋送機構部25,其內置於匣安裝部5之背側空間;及帶切斷機構部27,其內置於帶排出口17之附近。使用者係自鍵盤13輸入印刷資訊,於顯示器11確認印刷資訊之後,藉由鍵操作而執行印刷。若發出印刷之指令,則帶饋送機構部25驅動,藉此印刷帶102與墨色帶110並行前進。進而,藉由自印刷機構部23施加至墨色帶110之熱而將墨色帶110之墨熱轉印至印刷帶102,藉此進行印刷。藉由該印刷饋送,印刷帶102自帶排出口17排出,當印刷結束時,帶切斷機構部27驅動而將印刷帶102之完成印刷之部分切斷。 [帶匣之概要] 如圖2及圖5所示,帶匣100具備將印刷帶102捲繞於帶芯104之帶捲筒106、及將墨色帶110捲繞於捲出芯112之色帶捲筒114。又,帶匣100具備捲取使用後之墨色帶110之捲取芯116、及供印刷頭21抵接並且饋送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之滾筒輥120(滾筒)。進而,帶匣100具備收容該等帶捲筒106、色帶捲筒114、捲取芯116及滾筒輥120之匣殼130。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帶匣100具有外殼被匣殼130覆蓋之所謂殼構造。 又,帶匣100具備形成於匣殼130且供印刷頭21插入之插入開口134。又,帶匣100具備形成於匣殼130且供送出印刷帶102之帶送出口138。再者,帶捲筒106被突出設置於匣殼130內側之圓筒狀之芯軸192支持且旋轉自如,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 若藉由上述帶饋送機構部25驅動滾筒輥120及捲取芯116,則印刷帶102自帶芯104捲出,並且墨色帶110自捲出芯112捲出。所捲出之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係於滾筒輥120之部分並行前進以供印刷頭21進行印刷。進行印刷後之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完成印刷之部分)係自帶送出口138朝向帶排出口17送出。另一方面,墨色帶110係圍繞插入開口134之周壁部分而被捲取至捲取芯116。再者,帶匣100係根據印刷帶102之帶寬而準備厚度不同之複數種。 [帶印刷裝置之詳細情況] 如圖1及圖3所示,匣安裝部5係形成為與帶匣100之平面形狀互補之平面形狀,並且具有與厚度最大之帶匣100對應之深度而凹陷形成。於該情形時,構成匣安裝部5之底板部之安裝基座31與側板部33係利用樹脂等一體地形成(成形)。於匣安裝部5與上述帶排出口17之間形成有狹縫狀之帶排出路徑35,且於該部分內置有上述帶切斷機構部27。 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基座31豎立設置有:定位突起41,其供帶匣100之上述芯軸192嵌合而定位;印刷頭21,其被頭蓋43覆蓋;滾筒驅動軸45,其旋轉驅動滾筒輥120;及捲取驅動軸47,其旋轉驅動捲取芯116。又,於捲取驅動軸47附近,於安裝基座31設置有檢測印刷帶102之類別(屬性資訊)之檢測部51、及解除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旋轉中止之芯解除部53。 進而,於安裝基座31,於其對角位置設置有一對小突起55,而且,設置有將所安裝之帶匣100之中間部卡止之一對卡止片57。而且,於安裝基座31之背側空間,內置有包括使滾筒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旋轉之馬達及齒輪列(均省略圖示)等的上述帶饋送機構部25。帶饋送機構部25係利用齒輪列將動力分支,而使滾筒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同步旋轉。 印刷機構部23具備包括熱列印頭之印刷頭21、及支持印刷頭21並且使之旋動之頭支持框架61。又,印刷機構部23具備經由頭支持框架61使印刷頭21於印刷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旋動之頭釋放機構(省略圖示)、及覆蓋印刷頭21(及頭支持框架61)之頭蓋43。 頭釋放機構係與上述開閉蓋7之開閉連動地作動,藉由開閉蓋7之閉合動作而使印刷頭21移動(旋動)至印刷位置,藉由打開動作而使印刷頭21移動(旋動)至退避位置。移動至印刷位置之印刷頭21係抵接於滾筒輥120,移動至退避位置之印刷頭21係自滾筒輥120分離。藉此,當裝卸帶匣100時,可防止印刷帶102或墨色帶110對印刷頭21之干涉。 於印刷頭21設置有複數個發熱元件,複數個發熱元件係沿與滾筒輥120之軸向相同之方向排列設置。而且,藉由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之饋送、及複數個發熱元件之選擇性之驅動而進行印刷。頭蓋43係形成為俯視大致矩形,且與上述安裝基座31(匣安裝部5)一體地形成(成形)。又,頭蓋43係自安裝基座31垂直地突出,於其內側容許印刷頭21之旋動,於外側作為帶匣100之安裝導件發揮功能。 檢測部51包括複數個微動開關51a,相對於下述之帶匣100之被檢測部180選擇性地卡合,對印刷帶102之帶寬或帶顏色、材質等類別進行檢測。而且,根據該檢測結果而控制印刷頭21或帶饋送機構部25之驅動。芯解除部53包括捲出芯112用及捲取芯116用之2個解除銷53a。於匣殼130設置有分別卡止於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旋轉中止鉤206(參照圖6),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當安裝帶匣100時,解除銷53a卡合於該等旋轉中止鉤206而解除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旋轉中止。 滾筒驅動軸45具有:固定軸45a,其以插通滾筒輥120之方式較長地延伸;及花鍵形狀之可動軸45b,其旋轉自如地軸支於固定軸45a之基部。帶饋送機構部25之旋轉動力係傳遞至該可動軸45b,進而自可動軸45b傳遞至滾筒輥120。同樣地,捲取驅動軸47具有固定軸47a、及旋轉自如地軸支於固定軸47a之花鍵形狀之可動軸47b。於該情形時,帶饋送機構部25之旋轉動力亦傳遞至可動軸47b,進而自可動軸47b傳遞至捲取芯116。 若將帶匣100安裝至匣安裝部5,則芯軸192(帶芯104)卡合於定位突起41,滾筒輥120卡合於滾筒驅動軸45,進而捲取芯116卡合於捲取驅動軸47。而且,若閉合開閉蓋7,則印刷頭21旋動,並介隔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而抵接於滾筒輥120,帶印刷裝置1成為印刷待機狀態。 如圖1及圖4所示,開閉蓋7係經由設置於裏側之鉸鏈部71而安裝於裝置殼體3且旋動自如即開閉自如。開閉蓋7具備:開閉蓋本體73,其形成為俯視矩形;視窗75,其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中央;及一對軸支片77,其等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旋動自如地軸支於鉸鏈部71。又,開閉蓋7具備:作動桿79,其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使印刷頭21旋動;及壓入突起81,其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將帶匣100壓入。進而,開閉蓋7具備:下壓突起83,其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使內置之蓋閉合檢測開關(省略圖示)作動(接通(ON));及按壓部85,其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按壓下述之帶匣100之彈性部182。 視窗75係形成為橫長,包含與開閉蓋本體73為不同體之透明(相對於可見光透明)之樹脂。可經由該視窗75視認安裝於匣安裝部5之帶匣100(印刷帶102之類別或帶剩餘量)。又,一對軸支片77、作動桿79、壓入突起81、下壓突起83及按壓部85與開閉蓋本體73係利用樹脂一體地形成(成形)。 作動桿79係自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突出,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而插入至設置於匣安裝部5之側方之狹縫開口87。插入至狹縫開口87之作動桿79係使上述頭釋放機構作動而使印刷頭21朝向滾筒輥120旋動。同樣地,下壓突起83係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而插入至與狹縫開口87鄰接之矩形開口91,使蓋閉合檢測開關作動(例如「ON」)。壓入突起81係對應於帶匣100之滾筒輥120之附近位置,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而以帶匣100落座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基座31之方式將該帶匣100壓入。 按壓部85係配設於作動桿79之附近,且自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垂直地突出。又,按壓部85係形成為剖面「T」字狀,且以使其凸緣片95側朝向開閉蓋本體73之前端側並且使肋片97側朝向開閉蓋本體73之基端側的方式配設(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 [帶匣之詳細情況] 其次,參照圖2、圖5及圖6對帶匣100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於帶匣100之說明中,以圖2為例將帶匣100之正面即安裝方向近前之面稱為「表面」,將相反側之安裝方向裏側之面稱為「背面」。又,以圖2為例將帶匣100之左側之側面稱為「左側面」,將右側之側面稱為「右側面」,將上側之圓弧狀之側面稱為「前端面」,將下側之側面稱為「基端面」。 如上所述,帶匣100具備匣殼130、以及收容於該匣殼130之帶捲筒106、色帶捲筒114、捲取芯116及滾筒輥120。又,帶匣100具備:插入開口134,其形成於匣殼130;帶送出口138,其於滾筒輥120之附近形成於左側面;及辨別封條141(參照圖1),其遍及收容有帶捲筒106之部位之表面、左側面及右側面而貼合。於辨別封條141,於表面及左側面之2個部位以文字顯示收容於匣殼130之印刷帶102之帶寬或帶顏色、材質等。 匣殼130係構成帶匣100之外廓者(殼構造),呈現右側面之基端側略微突出之俯視「L」字狀之外觀。於正背方向,匣殼130包括當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成為裏側之下殼體150、及成為近前側之上殼體152。本實施形態之匣殼130中,上殼體152由以可視認所收容之印刷帶102之程度透明之樹脂成型品構成,下殼體150由不透明之樹脂成型品構成。如上所述,帶匣100係準備厚度不同之複數種,該厚度之差異係利用下殼體150進行調整,上殼體152用作共用之零件。 上殼體152係由構成匣殼130之表面之頂壁部156、及垂設於頂壁部156之周緣部之上周壁部158一體地形成(成形)。又,下殼體150係由構成匣殼130之背面之底壁部160、豎立設置於底壁部160之周緣部之下周壁162、及為了劃分上述插入開口134而豎立設置於底壁部160之開口周壁部164一體地形成(成形)。 於上殼體152中之上周壁部158之下端面以適當之間隔設置有複數個接合銷170,另一方面,於下殼體150之下周壁162,與該複數個接合銷170對應地設置有複數個接合孔172(參照圖5)。於下殼體150,在配設帶捲筒106或色帶捲筒114等構成零件之後,以將複數個接合銷170壓入至複數個接合孔172之方式接合上殼體152,藉此組裝帶匣100。再者,各接合孔172係考慮成形之容易性而成為貫通孔。 另一方面,於下殼體150之左側面及右側面,設置有被上述一對卡止片57卡止之一對被卡止部174(參照圖2及圖6)。藉由匣安裝部5側之一對卡止片57卡止於所安裝之帶匣100之一對被卡止部174,而防止帶匣100上浮。又,於下殼體150之背面,設置有供上述一對小突起55略微具有裕度地嵌合之嵌合小孔176(參照圖6)。藉由匣安裝部5側之一對小突起55嵌合於嵌合小孔176,而進行安裝基座31上之帶匣100之簡單定位。 進而,於下殼體150之背面,於基端面側之左角部(自表面側觀察時之右角部)設置有與上述檢測部51對應之被檢測部180(參照圖6)。被檢測部180係由與檢測部51之複數個微動開關51a對應之部分構成,根據設置於該部分之支承孔180a之有無而獲得複數個位元型樣。即,該位元型樣與上述印刷帶102之類別對應。 另一方面,於帶匣100之表面之基端面側之右角部、即上殼體152之表面之基端面側之右角部,設置有供上述按壓部85抵接之彈性部182(參照圖2及圖5)。若閉合開閉蓋7,則設置於開閉蓋7之按壓部85按壓帶匣100之彈性部182,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被按壓之彈性部182發生彈性變形,藉由因此產生之彈性力而帶匣100自身被按壓至匣安裝部5(安裝基座31)。 如圖5所示,於匣殼130內之上側空間(前端面側),大範圍地構成有收容帶捲筒106之帶收容區域190。於帶收容區域190之中央,豎立設置有一體地形成(成形)於下殼體150之芯軸192。芯軸192係形成為圓筒狀,於其外周面旋轉自如地軸支有帶捲筒106(帶芯104)。又,位於滾筒輥120附近而於帶收容區域190,將所捲出之印刷帶102導引至滾筒輥120之帶導件194一體地豎立設置於下殼體150。 即,於匣殼130之內部,構成有以帶捲筒106為起點經過帶導件194及滾筒輥120到達帶送出口138之帶饋送路徑196。自帶捲筒106捲出之印刷帶102係經由帶導件194被導引至滾筒輥120,於此處供於印刷,進而自滾筒輥120被導引至帶送出口138。 帶捲筒106具有印刷帶102及帶芯104,並且具有貼合於捲筒狀之印刷帶102之兩端面之2張膜198。該2張膜198防止捲繞於帶芯104之印刷帶102之散亂。又,於帶芯104,雖省略圖示但組裝入有防倒轉機構。當搬運帶匣100時,藉由該防倒轉機構而防止印刷帶102之倒轉。另一方面,若將帶匣100安裝至匣安裝部5,則藉由上述定位突起41解除防倒轉機構之防倒轉,而可饋送印刷帶102。 於匣殼130內之基部右側,與插入開口134鄰接地構成有色帶收容區域200。於色帶收容區域200之靠右側,將色帶捲筒114(捲出芯112)旋轉自如地支持之捲出側軸承部202一體地形成於匣殼130,又,於靠左側,將捲取芯116旋轉自如地支持之捲取側軸承部204一體地形成於匣殼130。即,於上殼體152及下殼體150,分別形成有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 於形成於下殼體150之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之缺口部分,分別一體地形成有使前端部朝該等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之旋轉中止鉤206。而且,其中一旋轉中止鉤206以旋轉中止狀態卡合於捲出芯112,另一旋轉中止鉤206以旋轉中止狀態卡合於捲取芯116。 位於捲出側軸承部202附近而於色帶收容區域200,將所捲出之墨色帶110導引至滾筒輥120之第1色帶導件210一體地豎立設置於下殼體150。又,於上述開口周壁部164之外周側,一體地形成有引導墨色帶110周繞之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 即,於匣殼130之內部,構成有以色帶捲筒114為起點經過第1色帶導件210、滾筒輥120及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到達捲取芯116之色帶饋送路徑214。自色帶捲筒114捲出之墨色帶110係經由第1色帶導件210被導引至滾筒輥120,於此處供於印刷,進而自滾筒輥120圍繞開口周壁部164(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而被捲取至捲取芯116。 色帶捲筒114具有墨色帶110及捲出芯112,並且具有對捲出芯112賦予制動負載之圓環狀之板彈簧220(參照圖5(b))。板彈簧220係於周向形成為波狀,且於軸向插設於上殼體152之頂壁部156與捲出芯112之間。即,藉由該板彈簧220之彈力對捲出芯112賦予旋轉制動負載。藉此,對藉由捲取芯116陸續捲出之墨色帶110賦予反向張力而防止其鬆弛。 捲出芯112係形成為圓筒狀,且於其下殼體150側之端部於周向形成有複數個缺口222(參照圖6)。而且,上述旋轉中止鉤206於複數個缺口222卡合分離。再者,支持捲出芯112之下殼體150側之捲出側軸承部202係由圓形之開口構成,上殼體152側之捲出側軸承部202係由圓筒狀之突出部分構成。而且,於該突出部分安裝有上述板彈簧220(均參照圖5(b))。 同樣地,捲取芯116係形成為圓筒狀,且於其下殼體150側之端部於周向形成有複數個缺口224。而且,上述旋轉中止鉤206於複數個缺口224卡合分離。又,於捲取芯116之內周面形成有花鍵槽226,該花鍵槽226於上述捲取驅動軸47花鍵卡合。藉此,將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力傳遞至捲取芯116而捲取墨色帶110。 於匣殼130內之基部左側,與插入開口134鄰接地構成有滾筒收容區域230。於滾筒收容區域230之中央,設置有形成於下殼體150之橢圓狀開口之下軸承部234(參照圖6)、及形成於上殼體152之橢圓狀開口之上軸承部232(參照圖5(b))。而且,於上軸承部232及下軸承部234,旋轉自如且可略微移動(橫向移動)地支持有滾筒輥120。即,被橢圓狀之上軸承部232及下軸承部234支持之滾筒輥120係構成為可於卡合於滾筒驅動軸45之靜止位置與夾入印刷帶102而接觸於帶導件194之夾持位置之間移動(微小移動)。 然而,該帶匣100係以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自帶送出口138朝外部略微突出之狀態搬運(參照圖1)。此時,若錯誤地對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作用壓入力或拉入力,則被此帶動之滾筒輥120向上述夾持位置移動。藉此,防止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自帶送出口138被拉入至匣殼130內。 滾筒輥120具有圓筒狀之滾筒基體240、及安裝於滾筒基體240之外周面之橡膠滾筒242。橡膠滾筒242係於軸向具有與印刷頭21對應之長度,移動至印刷位置之印刷頭21係夾入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而與該橡膠滾筒242接觸。又,於滾筒基體240之內周面形成有花鍵槽244,該花鍵槽244於上述滾筒驅動軸45花鍵卡合。藉此,將滾筒驅動軸45之旋轉力傳遞至滾筒輥120而印刷饋送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 [彈性部與按壓部(第1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7對第1實施形態之帶匣100之彈性部182之構造與開閉蓋7之按壓部85之構造一併進行詳細說明。如上所述,彈性部182(反作用力賦予部)係設置於上殼體152中之頂壁部156之近前側右角部,與之對應之按壓部85係突出設置於開閉蓋7(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 如圖7(a)所示,彈性部182具有將頂壁部156(殼體壁)呈線狀去除而形成之彈性片300,第1實施形態之彈性片300係作為將頂壁部156呈「U」字狀去除所得之長方形部分而形成。彈性片300係配設於上殼體152之表面中右側面與基端面相交之角部,且與右側面平行地自上殼體152之前端側朝向近前側延伸。彈性片300之寬度及長度係以該彈性片300因按壓部85產生變形時發揮適度之彈性力之方式設計。 如圖7(c)所示,彈性片300係藉由閉合開閉蓋7時之按壓部85之按壓力而移位,並且對按壓部85賦予根據該移位量增加(較佳為成比例地增加)之反作用力。換言之,將按壓部85作為支承部,帶匣100藉由自身之彈性片300而被按壓至安裝基座31。因此,彈性片300之彈性力係以於安裝方向將帶匣100定位於安裝基座31之方式設計。 更具體而言,帶匣100係經由滾筒輥120受到印刷頭21之按壓力,又,伴隨滾筒輥120(滾筒驅動軸45)或捲取芯116(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而受到繞滾筒輥120或繞捲取芯116之旋轉力。因此,帶匣100係受到該等按壓力及旋轉力之合成力、進而其分力,而於安裝基座31上產生位置偏移或上浮(上浮力)。實施形態之彈性片300之彈性力係抵抗該等合成力或其分力而使帶匣100安裝至特定之位置。 另一方面,如圖7(b)所示,按壓部85係形成為剖面「T」字狀,且自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垂直地突出。開閉蓋本體73與按壓部85係利用樹脂等一體地成形,藉由將按壓部85設為剖面「T」字狀,而防止成形不良(縮痕(sink mark))。剖面「T」字狀之按壓部85係以使其凸緣片95側朝向開閉蓋本體73之前端側並且使肋片97側朝向開閉蓋本體73之基端側的方式配設。而且,按壓部85之前端係形成為仿照變形後之彈性片300之形狀之斜面,而使前端之整個區域按壓彈性片300。 如以上說明所述,根據第1實施形態之帶匣100,若閉合開閉蓋7,則其按壓部85使彈性片300彈性變形。藉此,帶匣100係藉由按壓部85經由彈性片300被按壓至安裝基座31(匣安裝部5),同時進行定位。由於如此般將對帶匣100進行按壓、定位之彈性部182(彈性片300)作為匣殼130之一部分設置於帶匣100,故而可將帶匣100之定位構造設為極簡單之構造。又,由於彈性部182設置於作為消耗品之帶匣100,故而無須對彈性部182要求耐久性,因該方面,亦能簡化彈性部182之構造,而可抑制成本增加。進而,由於彈性片300設置於作為消耗品之帶匣100,故而每當將帶匣100更換為新品時可獲得初期之彈性部182之彈性力。由此,可抑制彈性部182之彈性力降低。 另一方面,被檢測部180位於彈性部182之正下方(參照圖6),被檢測部180被有力地按壓至檢測部51。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帶類別之檢測不良。又,彈性片300係於與開閉蓋7之旋動方向相同之方向撓曲(變形)。因此,可使帶匣100所受到之按壓力穩定。進而,彈性部182設置於匣殼130之表面,而不會損害帶匣100之基本形態。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之彈性片300係形成為簡單之長方形,但其形狀為任意,例如為鑰匙孔形狀等。 [彈性部與按壓部(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8對第2實施形態之帶匣100A之彈性部182之構造與開閉蓋7之按壓部85A之構造一併進行詳細說明。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主要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進行說明。 如圖8(a)及(c)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彈性部182具有:剖面「L」字狀之彈性片310,其自上殼體152之頂壁部156朝內側延伸;及承收開口312,其形成於頂壁部156,承收按壓部85A。彈性片310係包括自頂壁部156延伸之垂設片部316、及按壓部85A碰觸(抵接)之抵接片部318,且一體地形成(成形)於上殼體152。又,彈性片310係形成為俯視長方形,另一方面,承收開口312係根據彈性片310而形成為較彈性片310大一圈之長方形。 如上所述,對於帶匣100A,準備厚度不同之複數種帶匣。因此,較佳為以於該等厚度不同之帶匣100A安裝基座31面與按壓部85A之按壓端之距離相同之方式配設彈性片310之抵接片部318。藉此,可於厚度不同之帶匣100A使其受到之按壓力固定。 第2實施形態之按壓部85A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按壓部85相同之形態(參照圖8(b)),但彈性片310凹陷形成為剖面「L」字狀,而相應地形成得較第1實施形態之彈性片300長。而且,若按壓部85A之按壓力作用於彈性片310,則抵接片部318向下方撓曲,與此同時,垂設片部316向後方撓曲,而發揮彈性力(彈力)。 如此,於第2實施形態之帶匣100A,若閉合開閉蓋7,則其按壓部85A亦使彈性片310彈性變形。藉此,帶匣100A係藉由按壓部85A經由彈性片310被按壓至安裝基座31(匣安裝部5),同時進行定位。於該情形時,由於彈性片310形成為剖面「L」字狀,故而可增大彈性行程,而可使帶匣100A之定位穩定。 [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圖9係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帶匣100B。如該圖所示,於該變化例中,開閉蓋7之按壓部85B具有剖面「U」字狀之柱狀突部320、及設置於柱狀突部320之前端部之按壓片部322。按壓片部322係與柱狀突部320一體地形成,且形成為與柱狀突部320之延伸方向交叉之板狀。又,按壓片部322係配設於自柱狀突部320之前端略微後退之位置。而且,該按壓片部322抵接於上述彈性片310之抵接片部318,按壓該彈性片310而使其變形。 柱狀突部320之輪廓係形成為與承收開口312互補之形狀,柱狀突部320嵌合於承收開口312。形成為剖面「U」字狀之柱狀突部320係以如下方式配設:將其凸緣片324側配設於開閉蓋本體73之前端側,並且使一對肋片326與開閉蓋本體73之側面平行。 又,為了導引該嵌合,而於柱狀突部320之前端部之外表面(3邊)形成有朝向前端變窄之外導引斜面330a。同樣地,為了導引按壓片部322對抵接片部318之碰觸,而於柱狀突部320之前端部之內表面(3邊)形成有朝向前端擴展之內導引斜面330b。 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而逐漸嵌合於彈性部182之按壓部85B係由外導引斜面330a導引而嵌合於承收開口312,並且按壓片部322係由內導引斜面330b導引而碰觸(抵接)於抵接片部318。於該狀態下,柱狀突部320之外側之3邊係接觸於對應之承收開口312之3邊,帶匣100B係經由承收開口312藉由按壓部85B(柱狀突部320)而定位。又,柱狀突部320之前端部內側之3邊係接觸於對應之抵接片部318之3邊,帶匣100B係經由抵接片部318藉由按壓部85B(柱狀突部320)而定位。 如此,於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帶匣100B,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按壓部85B按壓彈性部182並且嵌合於彈性部182。因此,帶匣100B係壓抵於安裝基座31而於安裝方向(正背方向)定位,並且於安裝基座31上於前後左右定位。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帶匣100B之位置偏移。 [彈性部與按壓部(第3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0對第3實施形態之帶匣100C之彈性部182之構造與開閉蓋7之按壓部85C之構造一併進行詳細說明。又,於第3實施形態中,亦主要對與第1、第2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進行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彈性部182具有:承收開口340(承收凹部),其形成於上殼體152之頂壁部156;彈性構件342,其以面向承收開口340之方式配設於頂壁部156之內側;及保持部344,其突出設置於頂壁部156之內側且於其基端側保持彈性構件342。 彈性構件342包括包含呈「V」字狀彎折之基部彈簧片部346、及自基部彈簧片部346與頂壁部156平行地延伸之抵接彈簧片部348的板彈簧。基部彈簧片部346發揮用以將彈性構件342自身保持於保持部344之彈力,抵接彈簧片部348發揮用以按壓帶匣100C之彈力。 保持部344係由在中間呈狹縫狀具有保持槽344a之朝內之突起部位構成。彈性構件342係藉由將其基部彈簧片部346有彈力地嵌合於保持槽344a而保持於保持部344。承收開口340具有與第2實施形態之承收開口312相同之形態。又,按壓部85C亦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之按壓部85、85A相同之形態。再者,亦可使按壓部85C具有與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按壓部85B相同之定位功能。 於如上所述之第3實施形態之帶匣100C,若閉合開閉蓋7,則其按壓部85C亦使彈性構件342彈性變形。藉此,帶匣100C係藉由按壓部85C經由彈性構件342被按壓至安裝基座31(匣安裝部5),同時進行定位。於該情形時,由於彈性構件342包括板彈簧,故而可增大彈性行程,而可使帶匣100C之定位穩定。 再者,亦可使用螺旋彈簧、橡膠及海綿等彈性構件342代替上述包括板彈簧之彈性構件342。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將承收開口340設為槽狀之承收凹部。
1 ‧‧‧帶印刷裝置
3‧‧‧裝置殼體
5‧‧‧匣安裝部
7‧‧‧開閉蓋
11‧‧‧顯示器
13‧‧‧鍵盤
15‧‧‧凹陷部
17‧‧‧帶排出口
21‧‧‧印刷頭
23‧‧‧印刷機構部
25‧‧‧帶饋送機構部
27‧‧‧帶切斷機構部
31‧‧‧安裝基座
33‧‧‧側板部
35‧‧‧帶排出路徑
41‧‧‧定位突起
43‧‧‧頭蓋
45‧‧‧滾筒驅動軸
45a‧‧‧固定軸
45b‧‧‧可動軸
47‧‧‧捲取驅動軸
47a‧‧‧固定軸
47b‧‧‧可動軸
51‧‧‧帶檢測部
51a‧‧‧微動開關
53‧‧‧芯解除部
53a‧‧‧解除銷
55‧‧‧小突起
57‧‧‧卡止片
61‧‧‧頭支持框架
71‧‧‧鉸鏈部
73‧‧‧開閉蓋本體
75‧‧‧視窗
77‧‧‧軸支片
79‧‧‧作動桿
81‧‧‧壓入突起
83‧‧‧下壓突起
85‧‧‧按壓部
85A‧‧‧按壓部
85B‧‧‧按壓部
85C‧‧‧按壓部
87‧‧‧狹縫開口
91‧‧‧矩形開口
95‧‧‧凸緣片
97‧‧‧肋片
100‧‧‧帶匣
100A‧‧‧帶匣
100B‧‧‧帶匣
100C‧‧‧帶匣
102‧‧‧印刷帶
104‧‧‧帶芯
106‧‧‧帶捲筒
110‧‧‧墨色帶
112‧‧‧捲出芯
114‧‧‧色帶捲筒
116‧‧‧捲取芯
120‧‧‧滾筒輥
130‧‧‧匣殼
134‧‧‧插入開口
138‧‧‧帶送出口
141‧‧‧辨別封條
150‧‧‧下殼體
152‧‧‧上殼體
156‧‧‧頂板部
158‧‧‧上周壁部
160‧‧‧底壁部
162‧‧‧下周壁
164‧‧‧開口周壁部
170‧‧‧接合銷
172‧‧‧接合孔
174‧‧‧被卡止部
176‧‧‧嵌合小孔
180‧‧‧被檢測部
180a‧‧‧支承孔
182‧‧‧彈性部
190‧‧‧帶收容區域
192‧‧‧芯軸
194‧‧‧帶導件
196‧‧‧帶饋送路徑
198‧‧‧膜
200‧‧‧色帶收容區域
202‧‧‧捲出側軸承部
204‧‧‧捲取側軸承部
206‧‧‧旋轉中止鉤
210‧‧‧第1色帶導件
212‧‧‧第2色帶導件
214‧‧‧色帶饋送路徑
220‧‧‧板彈簧
222‧‧‧缺口
224‧‧‧缺口
226‧‧‧花鍵槽
230‧‧‧滾筒收容區域
232‧‧‧上軸承部
234‧‧‧下軸承部
240‧‧‧滾筒基體
242‧‧‧橡膠滾筒
244‧‧‧花鍵槽
300‧‧‧彈性片
310‧‧‧彈性片
312‧‧‧承收開口
316‧‧‧垂設片部
318‧‧‧抵接片部
320‧‧‧柱狀突部
322‧‧‧按壓片部
324‧‧‧凸緣片
326‧‧‧肋片
330a‧‧‧外導引斜面
330b‧‧‧內導引斜面
340‧‧‧承收開口
342‧‧‧彈性構件
344‧‧‧保持部
344a‧‧‧保持槽
346‧‧‧基部彈簧片部
348‧‧‧抵接彈簧片部
圖1係實施形態之帶印刷裝置之開蓋狀態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實施形態之帶匣之俯視圖(a)及側視圖(b)。 圖3係匣安裝部之俯視圖。 圖4係自背面側觀察開閉蓋所得之立體圖。 圖5係將上殼體取下之狀態之帶匣之俯視圖(a)及上殼體之後視圖(b)。 圖6係自背面側觀察帶匣所得之立體圖。 圖7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匣之彈性部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按壓部周圍之放大立體圖(b)及藉由按壓部按壓彈性部之狀態之剖視圖(c)。 圖8係第2實施形態之帶匣之彈性部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按壓部周圍之放大立體圖(b)及藉由按壓部按壓彈性部之狀態之剖視圖(c)。 圖9係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帶匣之彈性部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按壓部周圍之放大立體圖(b)及藉由按壓部按壓彈性部之狀態之剖視圖(c)。 圖10係第3實施形態之帶匣之彈性部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及彈性部周圍之剖視圖(b)。
1‧‧‧帶印刷裝置
3‧‧‧裝置殼體
5‧‧‧匣安裝部
7‧‧‧開閉蓋
11‧‧‧顯示器
13‧‧‧鍵盤
15‧‧‧凹陷部
17‧‧‧帶排出口
21‧‧‧印刷頭
23‧‧‧印刷機構部
25‧‧‧帶饋送機構部
27‧‧‧帶切斷機構部
31‧‧‧安裝基座
33‧‧‧側板部
35‧‧‧帶排出路徑
41‧‧‧定位突起
43‧‧‧頭蓋
47‧‧‧捲取驅動軸
55‧‧‧小突起
57‧‧‧卡止片
71‧‧‧鉸鏈部
73‧‧‧開閉蓋本體
75‧‧‧視窗
77‧‧‧軸支片
79‧‧‧作動桿
81‧‧‧壓入突起
83‧‧‧下壓突起
85‧‧‧按壓部
95‧‧‧凸緣片
97‧‧‧肋片
100‧‧‧帶匣
102‧‧‧印刷帶
110‧‧‧墨色帶
116‧‧‧捲取芯
120‧‧‧滾筒輥
130‧‧‧匣殼
134‧‧‧插入開口
138‧‧‧帶送出口
141‧‧‧辨別封條
150‧‧‧下殼體
152‧‧‧上殼體
182‧‧‧彈性部

Claims (5)

  1. 一種帶匣,其係於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一面捲出印刷帶一面藉由上述帶印刷裝置之印刷頭對上述印刷帶進行印刷者,其特徵在於具備: 上述印刷帶;及 匣殼,其構成該帶匣之外廓並收容上述印刷帶;且 上述匣殼包括當安裝於上述帶印刷裝置時成為近前側之第1匣殼、及成為裏側之第2匣殼; 上述第1匣殼於上述近前側之殼體壁,具備藉由上述帶印刷裝置之按壓部之按壓力而彈性變形之彈性部。
  2. 如請求項1之帶匣,其中上述彈性部具有彈性片,該彈性片係將上述殼體壁中上述按壓部所抵接之部分之周圍呈線狀去除而形成。
  3. 如請求項2之帶匣,其中上述彈性片係將上述殼體壁呈「U」字狀去除而形成。
  4. 如請求項1之帶匣,其中 上述彈性部具有: 彈性片,其供上述按壓部抵接,並且自上述殼體壁朝內側延伸;及 承收開口,其形成於上述殼體壁,承收上述按壓部;且 上述彈性片具有:自上述殼體壁朝上述裏側延伸之垂設片部、及供上述帶印刷裝置之按壓部抵接之抵接片部。
  5. 如請求項1~4之帶匣,其中上述第2匣殼係於上述匣殼對上述帶印刷裝置的安裝方向上,於上述彈性部之正下方具有檢測上述印刷帶之類別的被檢測部。
TW106136399A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TWI674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0909A JP6144221B2 (ja) 2014-03-24 2014-03-24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60909 2014-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3736A true TW201803736A (zh) 2018-02-01
TWI674202B TWI674202B (zh) 2019-10-11

Family

ID=5419531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6399A TWI674202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TW107140856A TW201922521A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TW104108849A TWI610825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856A TW201922521A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TW104108849A TWI610825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3) US9469139B2 (zh)
EP (1) EP3124269B1 (zh)
JP (1) JP6144221B2 (zh)
KR (1) KR101892486B1 (zh)
CN (2) CN108995405A (zh)
BR (1) BR112016021966A2 (zh)
RU (1) RU2664384C2 (zh)
TW (3) TWI674202B (zh)
WO (1) WO2015146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6094A1 (ja) * 2014-03-24 2015-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DE102016101137A1 (de) * 2016-01-22 2017-07-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Drucker zur Bedruckung von Bedruckungsobjekten und Farbbandkassette zur Verwendung bei einem Drucker
JP6897010B2 (ja) * 2016-05-26 2021-06-3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復帰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39210B2 (ja) * 2017-07-31 2021-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装着構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19142062A (ja) * 2018-02-19 2019-08-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媒体アダプタ
CN115447291B (zh) * 2018-03-29 2023-11-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色带盒以及印刷装置
JP7142564B2 (ja) * 2018-03-29 2022-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JP7143648B2 (ja) 2018-06-28 2022-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JP7208786B2 (ja) * 2018-12-26 2023-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111376620B (zh) * 2018-12-26 2022-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JP7395912B2 (ja) * 2019-09-30 2023-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JP7347077B2 (ja) * 2019-09-30 2023-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カセ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0266A (ja) * 1986-01-08 1987-07-16 Ricoh Co Ltd プリンタのリボンカセツト搭載機構
JPH06328821A (ja) * 1993-05-19 1994-11-29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DE60006622T2 (de) * 1999-09-14 2004-09-23 Brother Kogyo K.K., Nagoya Kassette und Gerät zum Festellen ob diese angebracht ist
JP4407631B2 (ja) * 2005-12-15 2010-02-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給紙機構、ロール紙給紙カ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8479A (ja) * 2007-01-10 2008-07-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GB2459531B (en) * 2008-04-29 2010-10-13 Dymo Nv Label printer
ATE545513T1 (de) 2008-12-25 2012-03-15 Brother Ind Ltd Banddrucker
US20100166477A1 (en) 2008-12-25 2010-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EP3871890A1 (en) 2009-03-31 2021-09-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CN105398230B (zh) * 2009-03-31 2017-10-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201989425U (zh) 2009-03-31 2011-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JP5282815B2 (ja) * 2009-03-31 2013-09-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WO2010113441A1 (en) 2009-03-31 2010-10-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JP4947085B2 (ja) 2009-03-31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11046142A (ja) * 2009-08-28 2011-03-10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と印字装置
JP5556435B2 (ja) * 2010-06-25 2014-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429090B2 (ja) * 2010-07-16 2014-0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621527B2 (ja) * 2010-11-11 2014-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621620B2 (ja) 2011-01-24 2014-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5525483B2 (ja) * 2011-05-19 2014-06-18 シール栄登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並びに印字装置を備えた熱シール装置
JP5857677B2 (ja) * 2011-11-25 2016-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GB201304743D0 (en) * 2013-03-15 2013-05-01 Dymo Nv Label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83835A1 (en) 2015-10-08
TWI610825B (zh) 2018-01-11
RU2664384C2 (ru) 2018-08-16
US10286700B2 (en) 2019-05-14
EP3124269A4 (en) 2018-02-14
US20180043714A1 (en) 2018-02-15
KR101892486B1 (ko) 2018-08-28
WO2015146791A1 (ja) 2015-10-01
CN106132715A (zh) 2016-11-16
EP3124269A1 (en) 2017-02-01
CN106132715B (zh) 2018-09-21
TW201922521A (zh) 2019-06-16
US9815310B2 (en) 2017-11-14
CN108995405A (zh) 2018-12-14
BR112016021966A2 (pt) 2018-12-18
US20170008323A1 (en) 2017-01-12
EP3124269B1 (en) 2019-12-25
US9469139B2 (en) 2016-10-18
TWI674202B (zh) 2019-10-11
JP6144221B2 (ja) 2017-06-07
RU2016141420A (ru) 2018-04-24
KR20160138201A (ko) 2016-12-02
JP2015182310A (ja) 2015-10-22
TW201600350A (zh)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4202B (zh) 帶匣
TWI665100B (zh) 帶匣
TWI688488B (zh) 帶匣
TWI633017B (zh) 帶匣
TWI655107B (zh) Carcass
JP6100721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TWI651214B (zh) 帶匣
TWI652180B (zh) With 匣
TWI647123B (zh) Belt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printing system
JP6530105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6339268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114131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