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2715B - 带盒 - Google Patents

带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2715B
CN106132715B CN201580016113.3A CN201580016113A CN106132715B CN 106132715 B CN106132715 B CN 106132715B CN 201580016113 A CN201580016113 A CN 201580016113A CN 106132715 B CN106132715 B CN 106132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drum
box shell
press section
printing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1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2715A (zh
Inventor
坂野秀树
袖山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9334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54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2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7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盒,该带盒安装在带打印装置中并且在送出打印带的同时在所述打印带上进行打印,所述带盒包括:所述打印带;盒壳体,所述打印带容纳在该盒壳体中;以及反作用力施加部,该反作用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盒壳体的前面上,借助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按压部的按压力而移位,并且根据所述移位向所述按压部施加对抗所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

Description

带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待使用的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上并借助带打印装置进行打印的带盒。
背景技术
截止到目前为止,就这样的带盒而言,公知在定位状态下安装在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上的带盒(参见专利文献1)。
带盒包括:粘性带卷筒,双面粘性带卷绕在该粘性带卷筒上;膜带卷筒,膜带(打印带)卷绕在该膜带卷筒上;以及墨带卷筒,墨带卷绕在该墨带卷筒上。此外,带盒包括对墨带进行卷取的墨带卷取卷筒、打印带驱动辊以及容纳这些组件的盒壳体。而且,销孔设置在盒壳体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边缘的两个位置处。
另一方面,打印装置包括:主体盖,盒安装部在该主体盖中凹进;以及开闭盒安装部的盖。盒安装部设置有打印头保持器,打印带驱动轴、墨带卷曲轴以及打印头安装在该打印头保持器上,并且盒安装部还设置有与上述销孔接合的两个定位销。此外,在盖内设置有盒按压机构,该盒按压机构按压安装在盒安装部上的带盒。
盒按压机构包括可旋转地附接至盖的按压板、居于按压板与盖之间的两个螺旋形弹性体以及从按压板突出并且按压带盒的三个按压构件。
带盒在盒安装部上安装成使销孔与盒安装部的定位销接合。当盖在此状态下关闭时,盒按压机构的三个按压构件利用弹性体的弹力按压带盒。因此,带盒定位在盒安装部处并且借助打印头进行打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2-15295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同时,鉴于制造带盒(盒壳体)过程中的误差,盒安装部的定位销与带盒的销孔相互接合成允许尺寸容差。因此,如果安装方向上对于带盒的按压力变弱,那么带盒中可能发生位置偏差或者浮动。
在公知的上述打印装置中,带盒被设置在盖上的螺旋形弹性体(卷簧)按压(定位)。然而,弹性体具有按压力(弹簧力)随着时间而弱化的问题。即,由于所谓的“弹性损失”的发生而引起按压力减小。具体地说,具有不同厚度的多种类型的带盒可作带盒之用,从而在带盒之中,弹性体的缩减量不同。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按压力由于弹性体的取决于带盒的厚度的“弹性损失”而变得不足。此外,盒按压机构的三个按压构件在很大程度上在盖内突出。因此,按压构件引起带盒的附接/拆卸障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带盒,该带盒不管装置的结构或者盒壳体的厚度尺寸如何都允许适当而稳定地进行用于定位的按压操作。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盒,该带盒在以可附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带打印装置中的状态下在送出打印带的同时使带打印装置的打印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带盒包括:打印带;盒壳体,打印带容纳在该盒壳体中;以及反作用力施加部,该反作用力施加部设置在盒壳体的前面上,借助带打印装置的按压部的按压力而移位,并且向按压部施加随移位的移位量而增大的反作用力。
在此情况下,反作用力优选与反作用力施加部的移位量成比例地增大。
根据这些构造,设置在盒壳体上的反作用力施加部借助带打印装置的按压部的按压力而移位,并且根据移位量向按压部施加反作用力。即,盒壳体借助按压部经由反作用力施加部而被弹性按压。因此,盒壳体在带打印装置那一侧定位在规定位置。带盒本身是消耗品,并且在消耗掉打印带时被更换。因此,由于带盒在反作用力施加部的限定的反作用力无效之前就被更换,所以可以减少现有技术中引起的“弹性损失”的发生。此外,因为反作用力施加部设置在盒壳体上,所以可以减少对带盒本身的障碍。因此,不管装置的结构或者盒壳体的厚度尺寸如何都可以适当而稳定地进行用于定位的按压操作。
此外,盒壳体优选具有壳结构。
根据此构造,可以利用盒壳体内的空闲空间容易地形成反作用力施加部。
而且,反作用力施加部优选包括借助按压力弹性变形的弹性部。
根据此构造,可以简单地构造反作用力施加部。因此,可以增大带盒的产量,并且可以减少生产成本的增加。
在此情况下,弹性部优选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具有与按压部接触的部件,该部件设置在通过线性切割盒壳体的壳体壁而形成的区域处。
在此情况下,弹性件通过将壳体壁切割成“U”形而形成。
根据此构造,弹性部可以通过模制、加工等极其容易地设置在盒壳体上。即,可以简单地构造弹性部。
此外,弹性部优选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形成“L”形截面并且从盒壳体的壳体壁延伸至内部,按压部与弹性件接触;以及接纳开口,该接纳开口形成在壳体壁上并且接纳按压部。
根据此构造,由于弹性件形成“L”形截面,相比平坦的弹性件,此弹性件能获得其弹性变形方面的更大的冲程并且确保反作用力(接收的按压力)。此外,接纳开口可以起用于按压部的接触引导装置的作用。
在此情况下,接纳开口优选包括对应于弹性件的两个侧端的两侧,并且所述两侧优选借助按压部在与其相交的方向上得到定位。
根据此构造,按压部本身可以起用于盒壳体的定位构件的作用。因此,带盒在其定位状态下被按压至带打印装置。因此,安装的带盒可以精确定位在带打印装置中。
此外,弹性件优选形成在盒壳体的位于按压部那一侧的表面的拐角处。
根据此构造,弹性件可以布置在盒壳体的高硬度部分。因此,可以防止按压部的向带打印装置按压带盒的按压力由于盒壳体的变形而被消减。因此,可以确保施加至带盒的按压力。
而且,带打印装置优选包括:盒安装部,带盒安装在该盒安装部上;以及开闭盖,该开闭盖绕铰链部开闭盒安装部,按压部优选设置在开闭盖上,并且弹性件优选沿与铰链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铰链部那一侧作为基部。
根据此构造,弹性件可以沿与开闭盖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变形。因此,当弹性件偏斜时,位于按压部与弹性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不移动(滑动),并因而可以确保施加至带盒的按压力。
另一方面,反作用力施加部优选包括:接纳凹进部,该接纳凹进部形成在盒壳体的壳体壁上并且接纳按压部;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接纳凹进部处并且与盒壳体分开构成。
根据此构造,弹性构件可以获得其弹性变形方面的大的冲程,并且可以确保反作用力(施加的按压力)。此外,接纳凹进部可以起用于按压部的接触引导装置的作用。
在此情况下,弹性构件优选由树脂弹性材料与金属弹性材料中的一者制成。
根据此构造,可以鉴于盒壳体的性能或者成本选择弹性构件。
在此情况下,树脂弹性材料优选由橡胶与海绵中的一者制成。
类似地,金属弹性材料由板簧与卷簧中的一者制成。
根据此构造,可以简单地构造弹性构件,并且可以减少成本的增加。
此外,反作用力施加部优选面对按压部并且优选设置在盒壳体的与安装方向相交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检测打印带的属性信息的被检测部优选设置在盒壳体的另一表面上。
根据此构造,被检测部可以相对于带打印装置恰当地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带打印装置优选包括安装基部表面,该安装基部表面使带盒沿安装方向进行定位,具有不同厚度的多种类型的盒壳体优选能作盒壳体之用,并且在多种类型的盒壳体之中,每种盒壳体中的反作用力施加部优选布置成使得安装基部表面与按压部的按压端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根据此构造,因为具有不同厚度的每一盒壳体(带盒)均设置有局部改变的反作用力施加部,所以施加至带盒的按压力可以是恒定的。因此,不管带盒的厚度如何都可以确保带盒的定位状态。
此外,盒壳体优选包括分离式结构的两个壳体,并且反作用力施加部优选设置在两个壳体中的一者上。
根据此构造,在有具有相同形状的普通带盒的情况下,可以仅通过变更壳体中的一者的设计而容易地制造包括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带盒。
而且,当从安装方向观察时,反作用力施加部优选布置在盒壳体的轮廓线内。
根据此构造,盒壳体中存在或者不存在反作用力施加部都不影响盒壳体在特定带打印装置中的安装。因此,包括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带盒与不包括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带盒两者都可以用在特定的带打印装置中,并因此不破坏使用者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在其盖打开的情况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带盒的平面图与侧视图。
图3是盒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4是当从开闭盖的后表面侧观察时开闭盖的立体图。
图5中的(a)和(b)分别是带盒在移除其上壳体的情况下的平面图以及上壳体的后表面视图。
图6是当从带盒的后表面侧观察时带盒的立体图。
图7中的(a)至(c)分别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盒的弹性部附近的放大平面图、按压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以及弹性部被按压部按压的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8中的(a)至(c)分别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盒的弹性部附近的放大平面图、按压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以及弹性部被按压部按压的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9中的(a)至(c)分别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带盒的弹性部附近的放大平面图、按压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以及弹性部被按压部按压的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0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盒的弹性部附近的放大平面图以及弹性部附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以及安装了该带盒的带打印装置。带打印装置一边从安装的带盒输送打印带以及墨带一边进行打印,切割打印带的已经打印了的部分,制成标签(带片)。
[带打印装置的概述]
图1是带打印装置以及安装在带打印装置中的带盒的外观立体图。如附图所示,带打印装置1包括:装置壳体3,该装置壳体构成外壳;盒安装部5,带盒100以能附接/能拆卸的方式安装在该盒安装部上;以及开闭盖7,该开闭盖开闭盒安装部5。在装置壳体3的上表面上,盒安装部5设置在后侧上,显示器11设置在中部侧上,并且键盘13设置在近侧上。在开闭盖7附近,设置有手指钩挂凹进部15。当手指钩住凹进部15并使之升高时开闭盖7打开。而且,在装置壳体3的侧表面(左侧表面)上,设置有细长的打印带排出口17以排出打印带102。
此外,带打印装置1包括:打印机构部23,该打印机构部具有竖立设置在盒安装部5上的打印头21;打印带输送机构部25,该打印带输送机构部嵌在盒安装部5的后侧空间中;以及打印带切割机构部27,该打印带切割机构部嵌在打印带排出口17附近。使用者借助键盘13输入打印信息,并且在确认显示器11上的打印信息后利用键操作进行打印。根据打印指令,打印带输送机构部25被驱动而使打印带102与墨带110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借助从打印机构部23施加至墨带110的热,墨带110的墨热转移至打印带102以进行打印。通过打印输送,打印带102从打印带排出口17排出。当完成打印时,打印带切割机构部27被驱动而切割打印带102的已经打印了的部分。
[带盒的概述]
如图2以及图5所示,带盒100包括:打印带卷106,在该打印带卷中,打印带102卷绕在打印带芯104上;以及墨带卷114,在该墨带卷中,墨带110卷绕在送出芯112上。此外,带盒100包括:卷取芯116,该卷取芯对已经用过的墨带110进行卷取;以及压辊(按压体)120,该压辊与打印头21接触并且输送打印带102以及墨带110。而且,带盒100包括盒壳体130,该盒壳体容纳打印带卷106、墨带卷114、卷取芯116以及压辊120。如上所述,此实施方式的带盒100具有所谓的壳结构,在该壳结构中,外壳覆盖有盒壳体130。
而且,带盒100包括位于盒壳体130上的插入开口134,并且打印头21被插入在该插入开口中。而且,带盒100包括打印带送出口138,该打印带送出口设置在盒壳体130上,并且打印带102从打印带送出口138被送出。注意,如稍后将详细描述的,打印带卷106由在盒壳体130内突出的柱形芯轴19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
当压辊120与卷取芯116被打印带输送机构部25驱动时,打印带102被从打印带芯104送出并且墨带110被从送出芯112送出。输送的打印带102与墨带110在压辊120处相互平行地延伸,并借助打印头21进行打印。打印带102的已经进行了打印的送出端(打印了的部分)从打印带送出口138被送出至打印带排出口17。另一方面,墨带110绕插入开口134的外周壁部行进并被卷取芯116卷取。注意,根据打印带102的带宽度,具有不同厚度的多种类型的带盒都可作为带盒100之用。
[带打印装置的细节]
如图1与图3所示,盒安装部5形成为与带盒100的平坦形状互补的平坦形状,并且形成为以对应于具有最大厚度的带盒100的深度凹进。在此情况下,侧板部33以及构成盒安装部5的底板部的安装基部31借助树脂等形成(模制成)一体。裂缝形打印带排出路径35形成在盒安装部5与带排出口17之间,并且打印带切割机构部27嵌在此部位。
在盒安装部5的安装基部31上,竖立地设置有:定位突出部41,带盒100的芯轴192配合成定位在定位突出部41中;覆盖有打印头盖43的打印头21;旋转并驱动压辊120的压辊驱动轴45;以及旋转并驱动卷取芯116的卷取驱动轴47。此外,在安装基部31上,检测打印带102的类型(属性信息)的检测部51以及解除送出芯112以及卷取芯116的旋转止动的芯解除部53设置在卷取驱动轴47附近。
而且,在安装基部31上,在对角线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对小的突出部55,并且设置有一对保持件57,这对保持件保持安装的带盒100的中部。而且,打印带输送机构部25嵌在安装基部31的后侧空间中,该打印带输送机构部由马达、齿轮系(均未示出)等构成,打印带输送机构部使压辊驱动轴45以及卷取驱动轴47旋转。打印带输送机构部25利用齿轮系进行动力分配并且使压辊驱动轴45以及卷取驱动轴47相互同步旋转。
打印机构部23包括由热头构成的打印头21以及打印头支撑框架61,该打印头支撑框架支撑打印头21并使打印头21旋转。此外,打印机构部23包括:打印头释放机构(未示出),该打印头释放机构借助打印头支撑框架61使打印头21在打印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旋转;以及打印头盖43,该打印头盖覆盖打印头21(以及打印头支撑框架61)。
打印头释放机构与开闭盖7的开闭联动地进行操作。打印头释放机构根据开闭盖7的关闭操作而使打印头21移动(旋转)至打印位置,并且,打印头释放机构根据开闭盖7的打开操作而使打印头21移动(旋转)至退避位置。打印头21在移动至打印位置时与压辊120接触,并且打印头21在移动至退避位置时与压辊120分离。因此,避免打印带102以及墨带110在附接/拆卸带盒100时干涉打印头21。
打印头21设置有多个发热元件,并且这多个发热元件沿与压辊120的轴方向相同的方向排成一行。而且,当打印带102以及墨带110被输送并且多个发热元件选择性地被驱动时进行打印。
打印头盖43在平面图中形成大体的矩形形状,并且打印头盖43与安装基部31(盒安装部5)形成(模制成)一体。此外,打印头盖43从安装基部31垂直地突出。打印头盖43在内侧允许打印头21旋转,并且在外侧起到带盒100的安装引导装置的作用。
检测部51由多个微动开关51a构成,打印带检测部51选择性地与带盒100的被检测部180(稍后将描述)接合,并且检测诸如打印带102的打印带宽度、打印带颜色以及材料之类的类型。而且,基于检测结果来控制打印头21以及打印带输送机构部25的驱动。芯解除部53由用于送出芯112以及卷取芯116的两个解除销53a构成。如稍后将详细描述的,盒壳体130设置有旋转止动钩206,旋转止动钩分别由送出芯112以及卷取芯116保持(参见图6)。当安装带盒100时,解除销53a与旋转止动钩206接合以解除送出芯112以及卷取芯116的旋转止动。
压辊驱动轴45包括:固定轴45a,压辊120被插入在该固定轴中;以及花键形可移动轴45b,该花键形可移动轴可旋转地轴支承于固定轴45a的基部。打印带输送机构部25的旋转动力传递至可移动轴45b,然后从可移动轴45b传递至压辊120。类似地,卷取驱动轴47包括固定轴47a以及花键形可移动轴47b,该花键形可移动轴可旋转地轴支承于固定轴47a。在此情况下,同样地,打印带输送机构部25的旋转动力传递至可移动轴47b,然后从可移动轴47b进一步传递至卷取芯116。
当带盒100安装在盒安装部5上时,芯轴192(打印带芯104)与定位突出部41接合,压辊120与压辊驱动轴45接合,并且卷取芯116与卷取驱动轴47接合。然后,当开闭盖7关闭时,打印头21旋转并且在打印带102与墨带110保持在打印头与压辊之间的情况下与压辊120接触,这使带打印装置1处于打印待机状态。
如图1与图4所示,开闭盖7可旋转(即,借助设置在后侧上的铰链部71可开闭)地附接至装置壳体3。开闭盖7包括:开闭盖主体73,该开闭盖主体在平面图中形成矩形形状;观察窗75,该观察窗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中央;以及一对轴支承片77,这对轴支承片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突出并且可旋转地轴支承于铰链部71。此外,开闭盖7还包括:操作杆79,该操作杆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突出并且使打印头21旋转;以及按压突出部81,该按压突出部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突出并且按压带盒100。而且,开闭盖7还包括:按压突出部83,该按压突出部从开闭盖主体73的后面突出并且操作(接通)嵌入式盖关闭检测开关(未示出);以及按压部85,该按压部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突出并且按压带盒100的稍后将详细描述的弹性部182。
观察窗75形成为横向较长,并且由与开闭盖主体73分开地形成的透明(可透射可见光)树脂制成。借助观察窗75,可以凭视觉观察安装在盒安装部5上的带盒100(带盒100的打印带102的类型以及打印带的剩余量)。此外,那对轴支承片77、操作杆79、按压突出部81、按压突出部83以及按压部85借助树脂与开闭盖主体73形成(模制成)一体。
操作杆79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突出,并且当开闭盖7关闭时,该操作杆插入设置在盒安装部5的侧边上的裂缝开口87中。插入裂缝开口87中的操作杆79使上述打印头释放机构操作并且使打印头21朝向压辊120旋转。类似地,当开闭盖7关闭时,按压突出部83插入邻近裂缝开口87的矩形开口97中以操作(例如,接通)盖关闭检测开关。按压突出部81定位成位于带盒100的压辊120附近,并且当开闭盖7关闭时,按压突出部81按压带盒100,以使带盒100位于盒安装部5的安装基部31上。
按压部85布置在操作杆79附近,并且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垂直地突出。此外,按压部85形成“T”形形状的截面,并且按压部85布置有指向开闭盖主体73的顶端那一侧的凸缘件95以及指向开闭盖主体73的基端那一侧的肋件97(稍后将详细描述凸缘件95以及肋件97)。
[带盒的细节]
接着,将参照图2、图5以及图6描述带盒100的细节。注意,在描述带盒100时,以图2为例,位于安装方向上的近侧上(即,位于带盒100的上方前侧上)的表面将被称为“前面”,并且位于安装方向上的后侧上(即,位于带盒100的相反侧上)的表面将被称为“背面”。此外,以图2为例,位于带盒100的左侧上的侧面将被称为“左侧面”,位于带盒100的右侧上的侧面将被称为“右侧面”,位于带盒100的上侧上的弧形侧面将被称为“顶端面”,并且位于带盒100的下侧上的侧面将被称为“基端面”。
如上所述,带盒100包括盒壳体130以及容纳在盒壳体130中的打印带卷106、墨带卷114、卷取芯116以及压辊120。此外,带盒100包括设置在盒壳体130上的插入开口134、形成在压辊120附近的左侧面上的打印带送出口138以及识别标签141(参见图1),该识别标签在容纳打印带卷106的位置处从左侧面经由前面固定至右侧面。在识别标签141上,在前面与左侧面的两个位置通过字符显示容纳在盒壳体130中的打印带102的带宽度、带颜色、材料等。
盒壳体130构成带盒100的外壳(壳结构),并且具有这样的外观:在平面图中形成“L”形并且位于右侧面的基端稍微突出。在前后方向上,盒壳体130由下壳体150以及上壳体152构成,当盒壳体130安装在盒安装部5上时,下壳体150与上壳体152分别位于后侧与近侧上。在此实施方式的盒壳体130中,上壳体152由树脂模制品构成,此树脂模制品的透明程度允许凭视觉观察容纳的打印带102,并且下壳体150由不透明的树脂模制品构成。就带盒而言,具有不同厚度的多种类型的带盒可作上述带盒之用。下壳体150调节厚度方面的差异,并且上壳体152用作一般构件。
上壳体152是这样的:构成盒壳体130的前面的顶壁部156与悬接在顶壁部156的外周上的上外周壁部158形成(模制成)一体。此外,下壳体150是这样的:构成盒壳体130的背面的底壁部160、竖立地设置在底壁部160的外周上的下外周壁部162以及竖立地设置在底壁部160上以限定插入开口134的开口外周壁部164形成(模制成)一体。
在上壳体152的上外周壁部158的下端面上,以适当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结合销170。而在下壳体150的下外周壁部162上设置有对应于多个结合销170的多个结合孔172(参见图5)。在诸如打印带卷106以及墨带卷114之类的组件布置在下壳体150上后,上壳体152结合至下壳体150,从而将多个结合销170压配合在多个结合孔172中,由此装配带盒100。注意,从模制容易度的观点来说,各个结合孔172形成为通孔。
另一方面,在下壳体150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上,设置有一对由一对保持件57保持的保持件接纳部174(参见图2以及图6)。在安装的带盒100的这对保持件接纳部174由盒安装部5那一侧上的一对保持件57保持的情况下,带盒100被防止浮动。此外,在下壳体150的背面上,设置有小配合孔176,一对小突出部55以留有些许空间的方式配合在这些小配合孔中(参见图6)。在位于盒安装部5那一侧上的那对小突出部55配合在小配合孔176中的情况下,带盒100被容易地定位在安装基部31上。
而且,在下壳体150的背面上,对应于检测部51的被检测部180设置在位于基端面那一侧上的左侧拐角部处(即,当从前面那一侧观察时位于右侧拐角部处)(参见图6)。被检测部180构成在对应于打印带检测部51的多个微动开关51a的部分,并且基于设置在此部分的接纳孔180a的存在与否而获得多个位模式。即,位模式对应于打印带102的类型。
另一方面,在带盒100的前面上的基端面侧上的右拐角部分(即,在上壳体152的前面上的基端面侧上的右拐角部分),设置有与按压部85接触的弹性部182(参见图2以及图5)。如稍后将详细描述的,当开闭盖7关闭时,设置在开闭盖7上的按压部85按压带盒100的弹性部182。被按压的弹性部182弹性变形,并且带盒100本身借助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而被按压至盒安装部5(安装基部31)。
如图5所示,在盒壳体130内的上侧空间(位于顶端面那一侧)中,构成有打印带容纳区190,打印带卷106被充分地容纳在该打印带容纳区中。在打印带容纳区190的中部,竖立地设置与下壳体150形成(模制成)一体的芯轴192。芯轴192形成柱形形状,并且打印带卷106(打印带芯104)可旋转地轴支承于芯轴192的外周表面。此外,在打印带容纳区190中,将输送的打印带102引导至压辊120的打印带引导装置194与下壳体150形成一体,从而竖立地设置在压辊120附近。
即,在盒壳体130内,构成有打印带输送路径196,该打印带输送路径的范围从作为起始点的打印带卷106经由打印带引导装置194以及压辊120而到达打印带送出口138。从打印带卷106输送的打印带102借助打印带引导装置194被引导至压辊120,并且借助压辊120进行打印。然后,打印带102从压辊120被进一步引导至打印带送出口138。
打印带卷106除了包括打印带102以及打印带芯104之外还包括两个膜198,这两个膜附接至卷形打印带102的两个端面。这两个膜198防止卷绕在打印带芯104上的打印带102松开。此外,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反转止动机构嵌在打印带芯104中。当搬运带盒100时,反转止动机构防止打印带102反转。另一方面,当带盒100被安装在盒安装部5上时,定位突出部41解除反转止动机构的反转止动操作,由此使得能够输送打印带102。
在盒壳体130内,在基部的右侧上,邻近插入开口134构成有墨带容纳区200。在墨带容纳区200中,可旋转地支撑墨带卷114(送出芯112)的送出侧支承部202以及可旋转地支撑卷取芯116的卷取侧支承部204分别在左部与右部上与盒壳体130形成一体。即,送出侧支承部202与卷取侧支承部204形成在上壳体152与下壳体150中的每一者上。
送出侧支承部202与卷取侧支承部204的形成在下壳体150上的凹口部均与具有面对送出侧支承部202与卷取侧支承部204的顶端的旋转止动钩206形成一体。而且,其中一个旋转止动钩206和另一个旋转止动钩206在其旋转止动状态下分别与送出芯112和卷取芯116接合。
在墨带容纳区200中,将送出的墨带110引导至压辊120的第一墨带引导装置210与下壳体150形成一体,从而竖立地设置在送出侧支承部202附近。此外,在开口外周壁部164的外周侧上,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墨带引导装置212,这些第二墨带引导装置引导行进的墨带110。
即,在盒壳体130内,构成有墨带输送路径214,该墨带输送路径的范围从作为起始点的墨带卷114经由第一墨带引导装置210、压辊120以及多个第二墨带引导装置212而到达卷取芯116。从墨带卷114输送的墨带110借助第一墨带引导装置210被引导至压辊120,并借助压辊120进行打印。而且,墨带110经由压辊120绕开口外周壁部164(多个第二墨带引导装置212)行进,并被卷取芯116卷取。
除了墨带110以及送出芯112之外,墨带卷114包括圆形板簧220,该圆形板簧向送出芯112施加制动载荷(参见图5中的(b))。板簧220形成为在周向方向上是波状的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介于上壳体152的顶壁部156与送出芯112之间。即,板簧220的弹力将旋转制动载荷施加至送出芯112。因此,反张力被施加至从卷取芯116送出的墨带110以防止墨带110发生松弛。
送出芯112形成柱形形状,并且在其位于下壳体150那一侧的端部处沿周向方向形成有多个凹口222(参见图6)。而且,旋转止动钩206接合多个凹口222,或者与多个凹口222解除接合。注意,位于下壳体150那一侧的支撑送出芯112的送出侧支承部202由圆形开口构成,而位于上壳体152那一侧的送出侧支承部202由柱形突出部构成。而且,板簧220附接至所述突出部(关于两种组成参见图5中的(b))。
类似地,卷取芯116形成柱形形状,并且在其位于下壳体150那一侧的端部处沿周向方向形成有多个凹口224。而且,旋转止动钩206接合多个凹口224,或者与多个凹口224解除接合。此外,花键槽226形成在卷取芯116的内周面上,并且与卷取驱动轴47花键接合。因此,卷取驱动轴47的旋转力被传递至卷取芯116以对墨带110进行卷取。
在盒壳体130内,在基部的左侧上,邻近插入开口134构成有压辊容纳区230。在压辊容纳区230的中部,设置有形成在下壳体150上的具有椭圆形开口的下支承部234(参见图6)以及形成在上壳体152上的具有椭圆形开口的上支承部232(参见图5中的(b))。而且,借助上支承部232与下支承部234,压辊120被支撑成可旋转并且可稍微移动(可水平移动)。即,被椭圆形的上支承部232与下支承部234支撑的压辊120构造成可在压辊120和压辊驱动轴45接合的原位置与压辊120和打印带引导装置194接触(打印带102被保持在压辊和打印带引导装置之间)的保持位置之间移动(可稍微移动)。
同时,当搬运带盒100时,打印带102的送出端处于从打印带送出口138稍微突出至外部的状态(参见图1)。如果此时按压力或者拉入力被错误地施加至打印带102的送出端,那么被该力牵拉的压辊120移动至上述保持位置。即,防止打印带102的送出端经由打印带送出口138而被拉入到盒壳体130中。
压辊120包括柱形辊基体240以及附接至辊基体240的外周表面的橡胶辊242。橡胶辊242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于打印头21,并且打印头21与橡胶辊242接触,打印带102与墨带110在移动至打印位置的情况下保持在打印头21与橡胶辊242之间。此外,花键槽244形成在辊基体240的内周面上,并且与压辊驱动轴45花键接合。因此,压辊驱动轴45的旋转力被传递至压辊120以打印并输送打印带102(以及墨带110)。
[弹性部与按压部(第一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将结合开闭盖7的按压部85的结构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盒100的弹性部182的结构。如上所述,弹性部182(反作用力施加部)设置在上壳体152的顶壁部156的近侧上的右拐角部处,并且对应于弹性部182的按压部85设置成从开闭盖7(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突出。
如图7中的(a)所示,弹性部182包括弹性件300,该弹性件通过线性切割顶壁部156(壳体壁)而形成,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件300被形成为通过将顶壁部156切割成“U”形状而获得的矩形部。在上壳体152的前面上,弹性件300布置在右侧面与基端面彼此相交的拐角部,并且平行于右侧面延伸并从上壳体152的顶端侧延伸至近侧。弹性件300的宽度与长度设计成使得弹性件300在由于按压部85而变形时展现适当的弹力。
如图7中的(c)所示,弹性件300在开闭盖7关闭时由于按压部85的按压力而移位并且向按压部85施加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随移位量而增大(优选成比例增大)。换而言之,借助作为接纳部的按压部85,带盒100通过弹性件300自身而被按压至安装基部31。因此,弹性件300的弹力被设定成使得带盒100沿安装方向定位在安装基部31上。
更具体地说,带盒100经由压辊120接收打印头21的按压力,并且随着压辊120(压辊驱动轴45)与卷取芯116(卷取驱动轴47)的旋转而接收压辊120以及卷取芯116周围的旋转力。因此,由于带盒100接收按压力与旋转力的合力以及合力的分力,引起了带盒100在安装基部31上的位置偏差或者浮动(浮动力)。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件300的弹力允许带盒100对抗合力以及分力而被安装在规定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7中的(b)所示,按压部85形成“T”形状的截面,并且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垂直突出。开闭盖主体73与按压部85通过树脂等模制成一体,并且按压部85的T”形截面防止模制失败(缩痕)。具有“T”形截面的按压部85布置有指向开闭盖主体73的顶端那一侧的凸缘件95以及指向开闭盖主体73的基端那一侧的肋件97。而且,在遵循变形的弹性件300的形状的斜面中形成按压部85的顶端,并且整个顶端按压弹性件300。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盒100,当开闭盖7关闭时,按压部85使弹性件300弹性变形。因此,在被定位时,带盒100借助按压部85经由弹性件300而被按压至安装基部31(盒安装部5)。因此,由于按压带盒100并使之定位的弹性部182(弹性件300)作为盒壳体130的一部分设置在带盒100上,可以极度简化带盒100的定位结构。此外,因为弹性部182设置在作为消耗品的带盒100上,所以不需要弹性部182耐用。就此而言,同样,可以简化弹性部182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成本方面的增加。而且,因为弹性件300设置在作为消耗品的带盒100上,所以每次带盒100被替换为一个新的带盒时可以获得弹性部182的初始弹力。因此,可以减小弹性部182的弹力方面的退化。
另一方面,被检测部180被定位在弹性部182的正下方(参见图6),并且被检测部51强力按压。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打印带类型的检测失败。此外,弹性件300沿与开闭盖7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偏斜(变形)。因此,可以确保施加至带盒100的按压力。而且,因为弹性部182设置在盒壳体130的前面上,所以不破坏带盒100的基本形状。注意,尽管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件300形成简单的矩形,但是弹性件可以形成诸如锁孔形状之类的任一形状。
[弹性部与按压部(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将结合开闭盖7的按压部85A的结构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盒100A的弹性部182的结构的细节。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那些部分。
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部182包括:弹性件310,该弹性件形成“L”形截面并且从上壳体152的顶壁部156延展至内部;以及接纳开口312,该接纳开口形成在顶壁部156上并且接纳按压部85A。弹性件310包括:悬垂件部316,该悬垂件部从顶壁部156延伸;以及接触件部318,按压部85A抵靠该接触件部,并且弹性件310与上壳体152形成(模制成)一体。此外,弹性件310在平面图中形成矩形形状,而接纳开口312形成稍大于弹性件310的矩形形状。
如上所述,就带盒100A而言,可以应用具有不同厚度的多种类型的带盒。因此,在具有不同厚度的带盒100A之中,弹性件310的接触件部318优选布置成使得安装基部31的表面与按压部85A的按压端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施加至具有不同厚度的带盒100A的按压力可以是恒定的。
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85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85的形状相同(参见图8中的(b)),但是按压部85A形成为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件300长,这是因为弹性件310凹进以形成“L”形截面。而且,当按压部85A的按压力被施加至弹性件310时,悬垂件部316在接触件部318向下偏斜的同时向后偏斜以施加弹力(弹簧力)。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盒100A中,同样地,按压部85A在开闭盖7关闭时使弹性件310弹性变形。因此,在被定位时,带盒100A借助按压部85A经由弹性件310而被按压至安装基部(盒安装部5)。在此情况下,因为弹性件310形成“L”形截面,所以可以获得大的弹力冲程并且可以确保带盒100A的定位。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图9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带盒100B。如附图中所示,在变型例中,开闭盖7的按压部85B包括:柱形突出部320,该柱形突出部形成“U”形截面;以及按压件部322,该按压件部设置在柱形突出部320的顶端处。按压件部322与柱形突出部320形成一体,并且按压件部322形成为与柱形突出部320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板形形状。此外,按压件部322布置在稍微远离柱形突出部320的顶端的位置。而且,按压件部322与弹性件310的接触件部318接触以使弹性件310变形。
柱形突出部320的轮廓形成为与接纳开口312互补的形状,并且柱形突出部320配合在接纳开口312中。形成“U”形截面的柱形突出部320布置有指向开闭盖主体73的顶端那一侧的凸缘件324以及与开闭盖主体73的侧面平行的一对肋件326。
此外,为了引导配合操作,朝顶端变窄的外引导斜面330a形成在柱形突出部320的顶端的外表面(三个侧面)上。类似地,为了向接触件部318引导按压件部322的抵靠操作,朝顶端延展的内引导斜面330b形成在柱形突出部320的顶端的内表面(三个侧面)上。
当开闭盖7关闭时,装配在弹性部182中的按压部85B受到外引导斜面330a的引导而配合在接纳开口312中,而按压件部322受到内引导斜面330b的引导而抵靠接触件部318。在此状态下,位于柱形突出部320外部上的三个侧面与接纳开口312的相应的三个侧面接触,并且带盒100B借助按压部85B(柱形突出部320)经由接纳开口312进行定位。此外,位于柱形突出部320的顶端内的三个侧面与接触件部318的相应的三个侧面接触,并且带盒100B借助按压部85B(柱形突出部320)经由接触件部318进行定位。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带盒100B中,当开闭盖7关闭时,按压部85B按压弹性部182以配合在该弹性部182中。因此,带盒100B被按压至安装基部31以沿安装方向(前后方向)进行定位并且沿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定位在安装基部31上。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带盒100B的位置偏差。
[弹性部与按压部(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将结合开闭盖7的按压部85C的结构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盒100C的弹性部182的结构的细节。此外,同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那些部分。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部182包括:接纳开口340(接纳凹进部),该接纳开口形成在上壳体152的顶壁部156上;弹性构件342,该弹性构件布置在顶壁部156内以面对接纳开口340;以及保持部344,该保持部在顶壁部156内突出并且利用其基端侧保持弹性构件342。
弹性构件342由板簧构成,该板簧包括折叠成“V”形的基部弹簧件部346以及平行于顶壁部156从基部弹簧件部346延伸的接触弹簧件部348。基部弹簧件部346在保持部344处施加用于保持弹性构件342本身的弹簧力,并且接触弹簧件部348施加用于按压带盒100C的弹簧力。
保持部344由向内突出部构成,该向内突出部具有位于其中部的裂缝形保持槽344a。弹性构件342被保持部344保持,基部弹簧件部346弹性地配合在保持槽344a中。接纳开口340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接纳开口312的形状相同。此外,按压部85C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85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85A的形状相同。注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按压部85B相同,按压部85C可以具有定位功能。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盒100C中,按压部85C也在开闭盖7关闭时使弹性构件342弹性变形。因此,在被定位时,带盒100C借助按压部85C经由弹性构件342而被按压至安装基部(盒安装部5)。在此情况下,因为弹性构件342由板簧构成,所以可以获得大的弹力冲程并且可以确保带盒100C的定位。
注意,由卷簧、橡胶以及海绵构成的弹性构件342可以代替上述由板簧构成的弹性构件342。在此情况下,接纳开口340优选形成槽形接纳凹进部。
[附图标记列表]
1: 带打印装置
3: 装置壳体
5: 盒安装部
7: 开闭盖
21: 打印头
23: 打印机构部
25: 打印带馈送机构部
31: 安装基部
43: 打印头盖
45: 压辊驱动轴
47: 卷取驱动轴
51: 带检测部
71: 铰链部
73: 开闭盖主体
85、85A、85B、85C: 按压部
96: 凸缘件
97: 肋件
100、100A、100B、100C: 带盒
102: 打印带
110: 墨带
120: 压辊
130: 盒壳体
150: 上壳体
152: 下壳体
156: 顶壁部
180: 被检测部
182: 弹性部
300: 弹性件
310: 弹性件
312: 接纳开口
340: 接纳开口
342: 弹性构件

Claims (12)

1.一种带盒,该带盒安装在带打印装置中并且在送出打印带的同时在所述打印带上进行打印,所述带盒包括:
所述打印带;
盒壳体,所述打印带容纳在该盒壳体中;以及
反作用力施加部,该反作用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盒壳体的前面上,借助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按压部的按压力而移位,并且根据所述移位向所述按压部施加对抗所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
其中,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包括借助所述按压力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并且
其中,所述弹性部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具有与所述按压部接触的部件,该部件设置在通过线性切割所述盒壳体的壳体壁而形成的区域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反作用力与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的移位量成比例地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盒壳体具有壳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弹性件通过将所述壳体壁切割成“U”形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弹性件形成“L”形截面并且从所述盒壳体的壳体壁延伸至内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弹性件接触;并且
所述弹性部还包括接纳开口,该接纳开口形成在所述壳体壁上并且接纳所述按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接纳开口包括对应于所述弹性件的两个侧端的两侧,并且
所述两侧借助所述按压部在与其相交的方向上得到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弹性件形成在所述盒壳体的位于所述按压部那一侧的表面的拐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带打印装置包括:盒安装部,所述带盒安装在该盒安装部上;以及开闭盖,该开闭盖绕铰链部开闭所述盒安装部,
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开闭盖上,并且
所述弹性件沿与所述铰链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铰链部那一侧作为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面对所述按压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盒壳体的与安装方向相交的一个表面上,并且
检测所述打印带的属性信息的被检测部设置在所述盒壳体的另一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带打印装置包括安装基部表面,该安装基部表面将所述带盒沿安装方向进行定位,
具有不同厚度的多种类型的盒壳体能作所述盒壳体之用,并且
在所述多种类型的盒壳体之中,每种所述盒壳体中的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都被布置成使得所述安装基部表面与所述按压部的按压端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盒壳体包括分离式结构的两个壳体,并且
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一者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中,当从安装方向观察时,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布置在所述盒壳体的轮廓线内。
CN201580016113.3A 2014-03-24 2015-03-19 带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32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3478.8A CN108995405A (zh) 2014-03-24 2015-03-19 带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0909A JP6144221B2 (ja) 2014-03-24 2014-03-24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60909 2014-03-24
PCT/JP2015/058311 WO2015146791A1 (ja) 2014-03-24 2015-03-19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3478.8A Division CN108995405A (zh) 2014-03-24 2015-03-19 带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2715A CN106132715A (zh) 2016-11-16
CN106132715B true CN106132715B (zh) 2018-09-21

Family

ID=541953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3478.8A Pending CN108995405A (zh) 2014-03-24 2015-03-19 带盒
CN20158001611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32715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带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3478.8A Pending CN108995405A (zh) 2014-03-24 2015-03-19 带盒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3) US9469139B2 (zh)
EP (1) EP3124269B1 (zh)
JP (1) JP6144221B2 (zh)
KR (1) KR101892486B1 (zh)
CN (2) CN108995405A (zh)
BR (1) BR112016021966A2 (zh)
RU (1) RU2664384C2 (zh)
TW (3) TWI674202B (zh)
WO (1) WO2015146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6094A1 (ja) * 2014-03-24 2015-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DE102016101137A1 (de) * 2016-01-22 2017-07-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Drucker zur Bedruckung von Bedruckungsobjekten und Farbbandkassette zur Verwendung bei einem Drucker
JP6897010B2 (ja) * 2016-05-26 2021-06-3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復帰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39210B2 (ja) * 2017-07-31 2021-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装着構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19142062A (ja) * 2018-02-19 2019-08-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媒体アダプタ
CN115447291B (zh) * 2018-03-29 2023-11-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色带盒以及印刷装置
JP7142564B2 (ja) * 2018-03-29 2022-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JP7143648B2 (ja) 2018-06-28 2022-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JP7208786B2 (ja) * 2018-12-26 2023-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111376620B (zh) * 2018-12-26 2022-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JP7395912B2 (ja) * 2019-09-30 2023-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JP7347077B2 (ja) * 2019-09-30 2023-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カセット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6073A (zh) * 2010-07-16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0266A (ja) * 1986-01-08 1987-07-16 Ricoh Co Ltd プリンタのリボンカセツト搭載機構
JPH06328821A (ja) * 1993-05-19 1994-11-29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DE60006622T2 (de) * 1999-09-14 2004-09-23 Brother Kogyo K.K., Nagoya Kassette und Gerät zum Festellen ob diese angebracht ist
JP4407631B2 (ja) * 2005-12-15 2010-02-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給紙機構、ロール紙給紙カ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8479A (ja) * 2007-01-10 2008-07-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GB2459531B (en) * 2008-04-29 2010-10-13 Dymo Nv Label printer
ATE545513T1 (de) 2008-12-25 2012-03-15 Brother Ind Ltd Banddrucker
US20100166477A1 (en) 2008-12-25 2010-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EP3871890A1 (en) 2009-03-31 2021-09-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CN105398230B (zh) * 2009-03-31 2017-10-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201989425U (zh) 2009-03-31 2011-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JP5282815B2 (ja) * 2009-03-31 2013-09-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WO2010113441A1 (en) 2009-03-31 2010-10-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JP4947085B2 (ja) 2009-03-31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11046142A (ja) * 2009-08-28 2011-03-10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と印字装置
JP5556435B2 (ja) * 2010-06-25 2014-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621527B2 (ja) * 2010-11-11 2014-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621620B2 (ja) 2011-01-24 2014-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5525483B2 (ja) * 2011-05-19 2014-06-18 シール栄登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並びに印字装置を備えた熱シール装置
JP5857677B2 (ja) * 2011-11-25 2016-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GB201304743D0 (en) * 2013-03-15 2013-05-01 Dymo Nv Label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6073A (zh) * 2010-07-16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83835A1 (en) 2015-10-08
TW201803736A (zh) 2018-02-01
TWI610825B (zh) 2018-01-11
RU2664384C2 (ru) 2018-08-16
US10286700B2 (en) 2019-05-14
EP3124269A4 (en) 2018-02-14
US20180043714A1 (en) 2018-02-15
KR101892486B1 (ko) 2018-08-28
WO2015146791A1 (ja) 2015-10-01
CN106132715A (zh) 2016-11-16
EP3124269A1 (en) 2017-02-01
TW201922521A (zh) 2019-06-16
US9815310B2 (en) 2017-11-14
CN108995405A (zh) 2018-12-14
BR112016021966A2 (pt) 2018-12-18
US20170008323A1 (en) 2017-01-12
EP3124269B1 (en) 2019-12-25
US9469139B2 (en) 2016-10-18
TWI674202B (zh) 2019-10-11
JP6144221B2 (ja) 2017-06-07
RU2016141420A (ru) 2018-04-24
KR20160138201A (ko) 2016-12-02
JP2015182310A (ja) 2015-10-22
TW201600350A (zh)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2715B (zh) 带盒
CN106132719B (zh) 带盒
CN106103113B (zh) 带盒
CN204659230U (zh) 带盒
CN106132712B (zh) 带打印装置和带打印系统
CN106715134B (zh) 带盒
CN106103114B (zh) 带盒和带打印装置
CN106132716B (zh) 带盒
CN106132717B (zh) 带打印装置和带打印系统
CN106103116B (zh) 带盒
CN106103112B (zh) 带打印装置和带打印系统
CN106103117B (zh) 带盒
JP2016150509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CN106163816B (zh) 带盒
US8878083B2 (en) Button ke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at employs the button key assembly
CN106132718A (zh) 带盒
CN106103118B (zh) 带打印装置和带打印系统
JP2011000764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