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3082A -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3082A
TW201803082A TW106119759A TW106119759A TW201803082A TW 201803082 A TW201803082 A TW 201803082A TW 106119759 A TW106119759 A TW 106119759A TW 106119759 A TW106119759 A TW 106119759A TW 201803082 A TW201803082 A TW 2018030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emitting element
bas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9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9221B (zh
Inventor
高橋続
Original Assignee
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3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3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2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2Passive devices, e.g. 2 terminal devices
    • H01L2924/1204Optical Diode
    • H01L2924/12041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有效率地製造具有能夠小型化之構成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以及能夠輕量化之發光裝置。 一種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具有如下步驟:準備俯視時具有第1部以及包圍上述第1部之第2部的平板狀之母材;於上述第1部安裝發光元件;於安裝上述發光元件後,使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偏移,而形成將上述第1部之上表面作為底面並將上述第2部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之凹部;以及將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接合。

Description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發光元件之發光裝置亦有可容易地獲得較高之發光效率之情況,於顯示器等之背光源以及照明裝置等諸多機器中使用。為了實現發光裝置之小型化,已知有於安裝發光元件後形成包圍發光元件之光反射性樹脂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例如,提出有如下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利用透光性樹脂覆蓋基板上之LED元件;第2步驟,其於透光性樹脂硬化後將LED元件之中間部之透光性樹脂去除;第3步驟,其於藉由第2步驟形成之槽部填充光反射性樹脂;以及第4步驟,其於光反射性樹脂硬化後,以於LED元件之周圍保留光反射性樹脂之方式將基板切斷而分離成各發光二極體(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36828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上述製造方法中,於安裝發光元件後形成包圍發光元件之光反射性樹脂,但若光反射性樹脂之黏度變高,則為了使該樹脂遍佈槽部之各個角落而要花費時間,因此,有作業效率降低之虞。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率地製造具有能夠小型化之構成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以及能夠輕量化之發光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驟:準備俯視時具有第1部以及包圍上述第1部之第2部的平板狀之母材;於上述第1部安裝發光元件;於安裝上述發光元件後,使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偏移,而形成將上述第1部之上表面作為底面並將上述第2部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之凹部;以及將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接合。 一種發光裝置,其具備:母材,其具有第1部以及具備供上述第1部嵌合之大小之貫通孔之第2部,且具有將上述第1部之上表面作為底面並將上述第2部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之凹部;以及發光元件,其安裝於上述凹部之底面。 [發明之效果] 根據上述製造方法,可有效率地製造具有能夠小型化之構成之發光裝置。又,根據上述發光裝置,可實現發光裝置之輕量化。
[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 圖1A至圖1G係對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1A與圖1E係俯視圖,圖1B至圖1D、圖1F、以及圖1G係剖視圖。圖1C至圖1D、圖1F、以及圖1G中之觀察剖視圖之方向與圖1B中之觀察剖視圖之方向相同。如圖1A至圖1G所示,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驟:準備俯視時具有第1部12以及包圍第1部12之第2部14的平板狀之母材10;於第1部12安裝發光元件30;於安裝發光元件30後,使第1部12與第2部14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偏移,而形成將第1部12之上表面作為底面Y1並將第2部14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Y2之凹部Y;以及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以下,對各步驟進行說明。 (準備母材10之步驟) 首先,如圖1A與圖1B所示,準備平板狀之母材10。母材10具有第1部12與第2部14。第2部14具有貫通孔X。第1部12嵌合於貫通孔X,且於俯視時,第2部14設置為包圍第1部12。於圖1B中,示出僅於第2部14所具有之2個貫通孔X之一者嵌合有第1部12而於另一者未嵌合有第1部12的情況,但此係為了容易理解第2部14具有貫通孔X,實際上,於另一貫通孔X亦嵌合有第1部12。 對於本步驟,可包括準備將預先分離之第1部12與第2部14嵌合而成之平板狀之母材10之步驟,亦可代替該步驟,而包括準備第1部與第2部不分離之母材之步驟。於採用後者之步驟之情形時,例如,於本步驟與下述之安裝發光元件之步驟之間,即,於藉由本步驟準備母材之後且安裝發光元件之前,進行使第1部自母材分離之步驟、以及使第1部嵌合於藉由第1部之分離而產生之貫通孔之步驟即可。或者,如下述之實施形態2、3中說明般,於安裝發光元件之步驟與形成凹部之步驟之間,即,於安裝發光元件之後且形成凹部之前,進行使第1部自母材分離之步驟即可。使第1部自母材分離之步驟例如可藉由基於衝壓之沖裁、雷射加工、刀片加工等公知之方法而進行。 作為母材10之材料,可使用絕緣性材料。例如,可列舉陶瓷、樹脂、衍生物、紙漿、玻璃、或者複合材料等。作為樹脂,只要為該領域中使用之樹脂則可使用任意樹脂。具體而言,可列舉環氧樹脂、三嗪衍生物環氧樹脂、改性環氧樹脂、矽酮樹脂、改性矽酮樹脂、丙烯酸酯樹脂、聚胺酯樹脂等。作為陶瓷,可列舉包含氧化鋁、氮化鋁、氧化鋯、氧化鈦、氮化鈦或該等之混合物者。作為複合材料,可列舉複合樹脂、或者將上述陶瓷等材料與金屬或碳等複合而成者等。又,作為複合材料,亦可使用利用樹脂等絕緣物被覆金屬而成者。作為複合樹脂,可列舉玻璃環氧樹脂等。 母材10較佳為具有較高之光反射率。如下所述,發光元件30安裝於第1部12之上表面,且第2部14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配置為包圍發光元件30之內側面Y2。因此,若提高母材10之光反射率,則可容易地提高收容發光元件30之凹部Y之光反射率。作為母材10具有較高之光反射率之情形,除如使用陶瓷或樹脂等作為母材之情形般母材10之材料本身具有較高之光反射率之情形以外,還包括藉由使母材10之材料含有光反射性物質而使母材10具有較高之光反射性之情形。作為光反射性物質,例如可列舉氧化鈦、氧化矽、氧化鋯、鈦酸鉀、氧化鋁、氮化鋁、氮化硼、莫來石、玻璃填料等。 母材10通常於其表面具有與發光元件30電性連接之導體配線20。導體配線20例如可由銅、鋁、金、銀、鉑、鈦、鎢、鈀、鐵、鎳等金屬或者包含該等之合金等形成。導體配線20至少配置於母材10之表面即可,亦可經由母材內部之孔等而配置於母材之背面。 (安裝發光元件30之步驟) 繼而,如圖1C所示,於第1部12之上表面安裝發光元件30。具體而言,發光元件30安裝於配置於第1部12之導體配線20上。第1部12作為安裝發光元件30之元件安裝部而發揮功能。再者,1個第1部12上安裝之發光元件30之數量可如圖1C所示般為1個,亦可為複數個。於安裝發光元件30之步驟中,收容發光元件30之凹部Y尚未形成,而第1部12之上表面與第2部14之上表面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處於位於大致同一平面上、即母材10具有平面狀之形狀之位置關係。 發光元件30與導體配線20之電性連接例如可藉由覆晶方式或打線接合方式等而進行。此處,設為利用打線接合方式者。於利用打線接合之情形時,安裝發光元件30之步驟包括利用金屬線50將發光元件30與母材10連接之步驟。利用金屬線50將發光元件30與母材10連接係指使用金屬線50將設置於母材10之導體配線20與發光元件30之一對電極之至少一者相互電性連接。金屬線50只要為可將發光元件30之電極與母材10之導體配線20相互電性連接之構件即可,例如可列舉使用金、銀、銅、鉑、鋁等金屬、以及該等之合金者。 發光元件30可使用發光二極體等半導體發光元件。對於發光元件30,可根據目的適當選擇使用發光波長處於自紫外區域至紅外區域之間之任意區域之發光元件。可使用於藍寶石基板或GaN基板等成長用基板上藉由氮化物半導體(例:InN、AlN、GaN、InGaN、AlGaN、InGaAlN)、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II-VI族化合物半導體等各種半導體等而形成有包含發光層之積層構造者作為發光元件30。發光元件30例如可將正負一對電極設於同一面側,亦可將正負一對電極分別設於對向之面。此處,發光元件30將正負一對電極設於同一面側,且兩電極藉由金屬線50而接合於導體配線20。 (形成凹部Y之步驟) 繼而,如圖1D所示,使第1部12與第2部14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偏移,而形成將第1部12之上表面作為底面Y1並將第2部14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Y2之凹部Y。即,於安裝發光元件30後形成凹部Y。藉此,第2部14之至少一部分配置為收容發光元件30之凹部Y之內側面Y2。使第1部12與第2部14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偏移係指第1部12與第2部14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自母材10具有平面狀之形狀之狀態、即自第1部12之上表面與第2部14之上表面位於大致同一平面上之狀態偏移後之狀態。此處,大致同一平面係指構成第1部12之上表面之平面與構成第2部14之上表面之平面之高低差為±100 μm以內之範圍。 第1部12與第2部14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可藉由使第1部12及/或第2部14於與第1部12及第2部14之上表面垂直之方向上移動而偏移。即,相對位置關係(1)可藉由在將第1部固定之狀態下使第2部相較第1部向上方向移動而偏移,(2)亦可藉由在將第2部固定之狀態下使第1部相較第2部向下方向移動而偏移,(3)還可藉由使第1部相較第2部向下方向移動且使第2部相較第1部向上方向移動而偏移。第1部及/或第2部之固定及移動可採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治具或模具之固定及移動。 (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之步驟) 繼而,如圖1E及圖1F所示,於第1部12與第2部14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偏移後之狀態下,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具體而言,例如,可藉由將密封構件40填充於凹部Y而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即,密封構件40係用於藉由覆蓋發光元件30及金屬線50而保護發光元件30及金屬線50不受塵埃、水分、外力等影響之構件,此處,密封構件40亦可用作用於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之接合構件。 密封構件40較佳為使用使發光元件30之光透過之材料之構件。作為具體之材料,例如可列舉矽酮樹脂或環氧樹脂等樹脂材料。又,除此種材料以外,可根據要求含有著色材料或光擴散劑等填料。 密封構件40亦可含有螢光體,該螢光體吸收來自發光元件30之光之至少一部分並發出不同波長之光。作為螢光體之具體之材料,例如於使用藍色發光元件或者紫外線發光元件作為發光元件30之情形時,作為可利用該等發光元件激發之螢光體,可列舉由鈰活化之釔•鋁•石榴石系螢光體(YAG:Ce)、由鈰活化之鎦•鋁•石榴石系螢光體(LAG:Ce)、由銪及/或鉻活化之含氮鋁矽酸鈣系螢光體(CaO-Al2 O3 -SiO2 :Eu)、由銪活化之矽酸鹽系螢光體((Sr, Ba)2 SiO4 :Eu)、β賽隆螢光體、CASN系螢光體、SCASN系螢光體等氮化物系螢光體、KSF系螢光體(K2 SiF6 :Mn)、硫化物系螢光體、量子點螢光體等。可藉由該等螢光體與藍色發光元件或紫外線發光元件之組合而獲得所期望之發光顏色之發光裝置(例如白色系之發光裝置)。 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之步驟亦可包括如下步驟:於填充密封構件40前,利用填隙材或密封材填埋第1部12與第2部14之間之間隙。作為填隙材或密封材,可使用樹脂、玻璃、陶瓷、金屬等。藉由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之步驟包括填埋第1部12與第2部14之間之間隙之步驟、以及於凹部Y填充密封構件40之步驟該2個步驟,而可進一步提高第1部12與第2部14之接合強度。又,可減少密封構件40自第1部12與第2部14之間之間隙洩漏之可能性。 (切斷之步驟) 亦可如圖1G所示,於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後,以第2部14之至少一部分側面作為凹部Y之內側面Y2而保留之方式,將第2部14切斷。藉由進行此種切斷,可將1個發光裝置1之尺寸加工成所期望之尺寸。又,可將1個發光裝置1所具有之發光部(即凹部Y)之數量設為所期望之數量。切斷可使用刀片或雷射等。再者,1個發光裝置1所具有之凹部Y之數量可為1個,亦可為複數個。此處,設為凹部Y之數量為1個。再者,於1個發光裝置具有複數個凹部之情形時,本步驟之切斷並非必須進行。即,可進行切斷而將各發光裝置設為具備複數個發光部(凹部)者,亦可不進行切斷而以1個發光裝置具有母材所具有之複數個凹部之全部之狀態形成具有複數個發光部(凹部)之1個發光裝置。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於載置發光元件30之步驟後,進行形成收納發光元件30之凹部Y之步驟。即,於將發光元件30安裝於平板狀之母材10後,形成包圍發光元件30之內側面Y2。因此,與於預先形成有凹部之母材之底面配置發光元件之情形相比,可拉近發光元件30與凹部Y之內側面Y2之間之距離。即,通常於在凹部之底面安裝發光元件之情形時,即便欲將發光元件以接近凹部之內側面之方式安裝,亦有發光元件之安裝中使用之晶片夾等黏晶工具與凹部之內側面接觸之可能性,因此,必須於發光元件與凹部之內側面之間隔開固定之距離。然而,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與於預先形成之凹部之底面配置發光元件之情形相比,可縮短發光元件30與凹部Y之內側面Y2之距離,因此,可有效率地製造具有能夠小型化之構成之發光裝置1。 [實施形態2之發光裝置2之製造方法] 圖2A至圖2G係對實施形態2之發光裝置2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2A係俯視圖,圖2B至圖2G係剖視圖。圖2C至圖2G中之觀察剖視圖之方向與圖2B中之觀察剖視圖之方向相同。實施形態2之發光裝置2之製造方法與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之不同之處在於,於載置發光元件30之步驟(參照圖2C)與形成凹部Y之步驟(參照圖2E)之間,具有使第1部12自母材10分離之步驟(參照圖2D)。第1部12自母材10之分離例如可藉由沿著第1部12之外周照射雷射,而以將第1部12自母材10中挖出之方式進行。雷射加工由於因切斷引起之應力之影響較小,故而適用於在第1部12安裝有發光元件30之狀態下的使第1部12自母材10分離之方法。其他方面具有與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相同之步驟。 根據實施形態2之發光裝置2之製造方法,亦與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同樣地,於將發光元件30安裝於平板狀之母材10後形成收容發光元件30之凹部Y,因此,可將發光元件30以接近凹部Y之內側面Y2之方式安裝。因此,根據實施形態2之發光裝置2之製造方法,亦可有效率地製造能夠小型化之發光裝置2。 [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之製造方法] 圖3A至圖3G係對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3A係俯視圖,圖3B至圖3G係剖視圖。圖3C至圖3G中之觀察剖視圖之方向與圖3B中之觀察剖視圖之方向相同。如圖3A至圖3G所示,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之製造方法與實施形態2之發光裝置2之製造方法之不同之處在於,凹部Y之內側面Y2係傾斜面。其他方面具有與實施形態2之發光裝置2之製造方法相同之步驟。 根據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之製造方法,亦與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同樣地,於將發光元件30安裝於平板狀之母材10後形成收容發光元件30之凹部Y,因此,可將發光元件30以接近凹部Y之內側面Y2之方式安裝。因此,根據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之製造方法,亦可有效率地製造能夠小型化之發光裝置3。 又,根據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之製造方法,藉由調整第1部12與第2部14之間之寬度W以及內側面Y2之傾斜角度D,可於使第1部12與第2部14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偏移後之狀態下,使第1部12與第2部14之貫通孔X匹配,從而利用第2部14保持第1部12。因此,根據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之製造方法,於形成凹部Y之步驟中可更容易地形成凹部Y。 藉由在第1部12保持於第2部14之貫通孔X之狀態下,進一步將例如第1部12向第2部14按壓等、對第1部12、第2部14、或者第1部12以及第2部14施加壓力或熱,而第1部12與第2部14更牢固地密接,可使第1部12與第2部14不經由密封構件40而接合。藉由不經由密封構件40而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而可不考慮密封構件40之劣化或洩漏。 [實施形態4之發光裝置4之製造方法] 圖4A至圖4H係對實施形態4之發光裝置4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4A與圖4F係俯視圖,圖4B至圖4E、圖4G、以及圖4H係剖視圖。圖4C至圖4E、圖4G、以及圖4H中之觀察剖視圖之方向與圖4B中之觀察剖視圖之方向相同。實施形態4之發光裝置4之製造方法與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之不同之處在於,作為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之步驟,具有於填充密封構件40前配置光反射性構件60之步驟,該光反射性構件60被覆凹部Y之底面Y1以及內側面Y2各自之至少一部分(參照圖4E)。其他方面具有與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相同之步驟。 於本實施形態中,凹部Y之底面Y1以及內側面Y2各自之整面由光反射性構件60被覆,但如上所述,光反射性構件只要被覆凹部之底面以及內側面各自之至少一部分即可。再者,於凹部Y之底面Y1以及內側面Y2各自之整面由光反射性構件60被覆之情形時,密封構件40不與第1部12以及第2部14接觸。密封構件40並非必須與第1部12以及第2部14接觸,亦可經由如光反射性構件60般之其他構件而連接。 根據實施形態4之發光裝置4之製造方法,亦與實施形態1之發光裝置1之製造方法同樣地,於將發光元件30安裝於平板狀之母材10後形成收容發光元件30之凹部Y,因此,可將發光元件30以接近凹部Y之內側面Y2之方式安裝。進而,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之步驟包括配置被覆凹部Y之底面Y1以及內側面Y2各自之至少一部分之光反射性構件60之步驟、以及於凹部Y填充密封構件40之步驟該2個步驟,藉此,可進一步提高第1部12與第2部14之接合強度。 又,根據實施形態4之發光裝置4之製造方法,凹部Y之內側面Y2之至少一部分由光反射性構件60被覆,因此自內側面Y2之漏光減少。因此,藉由使俯視時之第2部14之寬度變薄,而可製造能夠進一步小型化之發光裝置4。 又,根據實施形態4之發光裝置4之製造方法,於形成凹部Y後,於凹部Y之內側面Y2配置光反射性構件60,因此,可進一步提高發光元件30之周圍之反射率。因此,根據實施形態4之發光裝置4之製造方法,可獲得光提取效率更優異之發光裝置4。 光反射性構件60由能夠反射自發光元件30出射之光之材料形成。具體而言,光反射性構件60較佳為由含有光反射性物質之樹脂構件形成。其原因在於樹脂構件之處理以及加工較為容易。作為樹脂構件,例如可使用包含矽酮樹脂、改性矽酮樹脂、環氧樹脂、改性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中之1種以上之樹脂或者包含該等中之2種以上之混成樹脂等。作為光反射性物質,可列舉氧化鈦、氧化矽、氧化鋯、鈦酸鉀、氧化鋁、氮化鋁、氮化硼、莫來石、玻璃填料等。 光反射性構件60可於形成凹部Y後,藉由印刷、噴射、灌注等公知之方法而形成。其中,較佳為藉由灌注而形成。再者,如上所述,第1部12與第2部14之間之間隙可利用填隙材或密封材等填埋,藉由使該等構件含有光反射性物質,亦可將該等構件用作光反射性構件。當然,亦可如本實施形態般,除填隙材或密封材等以外另外設置光反射性構件60。 [實施形態1-4之發光裝置1-4] 其次,對實施形態1-4之發光裝置1-4進行說明。發光裝置1-4可利用實施形態1-4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有效率地製造,但亦可利用其他製造方法製造。 首先,對實施形態1、2之發光裝置1、2進行說明。如圖1G、圖2G所示,發光裝置1、2具有母材10與發光元件30。母材10具有第1部12以及具備供第1部12嵌合之大小之貫通孔X之第2部14。即,第2部14具有俯視時與第1部12相同之大小、或者比第1部12大一圈之區域之貫通孔X。第1部12呈大致柱體形狀,具有上表面、與上表面平行之下表面、以及與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接之側面,且下表面與側面大致正交。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部12之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呈角部帶弧度之大致長方形狀,但亦可呈大致圓形、大致橢圓形、大致多邊形等。 母材10具有凹部Y,該凹部Y將第1部12之上表面作為底面並將第2部14之側面(具體而言為貫通孔X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凹部Y具有與底面(即,第1部12之上表面)大致垂直之內側面(即,第2部14之側面)。發光元件30安裝於第1部12之上表面(即,凹部Y之底面)。發光裝置1、2具有能夠小型化之構成。因此,根據發光裝置1、2,可使發光裝置小型化而實現其輕量化。 其次,對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進行說明。如圖3G所示,發光裝置3與實施形態1、2之發光裝置1、2之不同之處在於,凹部Y之內側面係傾斜面。於實施形態3之發光裝置3中,第1部12亦嵌合於第2部14之貫通孔X。第2部14具有比第1部12大一圈之貫通孔X。第1部12呈下表面之面積小於上表面之面積之大致錐台形狀。即,於俯視時,第1部12之上表面之外緣位於較第1部12之下表面之外緣靠外側。第1部12具有上表面、與上表面平行之下表面、以及與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接之側面。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部之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呈角部帶弧度之大致長方形狀,但亦可呈大致圓形、大致橢圓形、大致多邊形等。 母材10具有凹部Y,該凹部Y將第1部12之上表面作為底面並將第2部14之側面(具體而言為貫通孔X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凹部Y之內側面具有以自凹部Y之底面朝向開口部擴大之方式傾斜之傾斜面。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部12之上表面之形狀與第2部14之下表面側之貫通孔X之俯視形狀為大致相似形狀,第1部12之上表面之面積較第2部14之下表面側之貫通孔X之俯視形狀之面積大。即,即便不利用接著材料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第1部12亦不會自貫通孔X脫落。藉此,可提高第1部12與第2部14之接合強度,而可形成機械強度更優異之發光裝置3。 發光裝置3具有能夠小型化之構成。因此,根據發光裝置3,可使發光裝置小型化而其輕量化。又,根據發光裝置3,凹部Y之內側面具有朝向上方之傾斜面,藉此,使來自發光元件30之光反射而光提取效率提高。又,可形成具有較發光裝置之底面面積大之發光面積之發光裝置。 其次,對實施形態4之發光裝置4進行說明。如圖4G所示,發光裝置4與實施形態1、2之發光裝置1、2之不同之處在於,具備被覆凹部Y之內側面Y2之至少一部分之光反射性構件60。於本實施形態中,光反射性構件60兼作將第1部12與第2部14接合之接合構件。發光裝置4具有能夠小型化之構成。因此,根據發光裝置4,可使發光裝置小型化而實現其輕量化。又,光反射性構件60連續地被覆凹部Y之底面以及內側面,藉此,可提高第1部12與第2部14之接合強度,而可形成機械強度更優異之發光裝置4。 於實施形態1-4之發光裝置1-4之任一者中,均較佳為於凹部Y填充有覆蓋發光元件30之密封構件40。如此一來,可藉由密封構件40將第1部12與第2部14牢固地接合。又,母材10較佳為含有光反射性物質。藉此,可提高凹部Y內之光反射率,而可形成光提取效率更優異之發光裝置。又,發光裝置1-4亦可具備將發光元件30與母材10(更具體而言為母材10上之導體配線20)連接之金屬線50。 以上,對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等說明並不對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構成進行任何限定。
1‧‧‧發光裝置
2‧‧‧發光裝置
3‧‧‧發光裝置
4‧‧‧發光裝置
10‧‧‧母材
12‧‧‧第1部
14‧‧‧第2部
20‧‧‧導體配線
30‧‧‧發光元件
40‧‧‧密封構件
50‧‧‧金屬線
60‧‧‧光反射性構件
D‧‧‧內側面之傾斜角度
W‧‧‧第1部與第2部分離之寬度
X‧‧‧貫通孔
Y‧‧‧凹部
Y1‧‧‧底面
Y2‧‧‧內側面
圖1A係對實施形態1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準備母材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1B係表示圖1A中之1B-1B剖面之圖。 圖1C係對實施形態1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安裝發光元件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D係對實施形態1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形成凹部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E係對實施形態1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1部與第2部接合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1F係表示圖1E中之1F-1F剖面之圖。 圖1G係對實施形態1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2部切斷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A係對實施形態2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準備母材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2B係表示圖2A中之2B-2B剖面之圖。 圖2C係對實施形態2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安裝發光元件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D係對實施形態2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使第1部自母材分離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E係對實施形態2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形成凹部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F係對實施形態2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1部與第2部接合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G係對實施形態2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2部切斷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3A係對實施形態3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準備母材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3B係表示圖3A中之3B-3B剖面之圖。 圖3C係對實施形態3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安裝發光元件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3D係對實施形態3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使第1部自母材分離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3E係對實施形態3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形成凹部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3F係對實施形態3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1部與第2部接合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3G係對實施形態3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2部切斷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4A係對實施形態4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準備母材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4B係表示圖4A中之4B-4B剖面之圖。 圖4C係對實施形態4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安裝發光元件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4D係對實施形態4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形成凹部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4E係對實施形態4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1部與第2部接合之步驟中於凹部配置光反射性構件之步驟進行說明的模式性俯視圖。 圖4F係對實施形態4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1部與第2部接合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4G係表示圖4F中之4G-4G剖面之圖。 圖4H係對實施形態4之製造方法所具有之將第2部切斷之步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剖視圖。
12‧‧‧第1部
14‧‧‧第2部
20‧‧‧導體配線
30‧‧‧發光元件
50‧‧‧金屬線
Y‧‧‧凹部
Y1‧‧‧底面
Y2‧‧‧內側面

Claims (14)

  1. 一種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具有如下步驟: 準備俯視時具有第1部以及包圍上述第1部之第2部的平板狀之母材; 於上述第1部安裝發光元件; 於安裝上述發光元件後,使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之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偏移,而形成將上述第1部之上表面作為底面並將上述第2部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之凹部;以及 將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接合。
  2.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準備上述母材之步驟中,準備如下母材,該母材具有: 上述第1部;以及 第2部,其具有供上述第1部嵌合之貫通孔。
  3.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準備上述母材之步驟與安裝上述發光元件之步驟之間具有如下步驟: 使上述第1部自上述母材分離;以及 使上述第1部嵌合於藉由上述第1部之分離而產生之貫通孔。
  4.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安裝上述發光元件之步驟與形成上述凹部之步驟之間具有使上述第1部自上述母材分離之步驟。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將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接合之步驟中,將密封構件填充於上述凹部,利用上述密封構件覆蓋上述發光元件。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形成上述凹部之步驟之後,具有利用光反射性構件被覆上述凹部之內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之步驟。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母材含有光反射性物質。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安裝上述發光元件之步驟包括利用金屬線將上述發光元件與上述母材連接之步驟。
  9. 一種發光裝置,其具備: 母材,其具有第1部以及具備供上述第1部嵌合之大小之貫通孔之第2部,且具有將上述第1部之上表面作為底面並將上述第2部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內側面之凹部;以及 發光元件,其安裝於上述凹部之底面。
  10. 如請求項9之發光裝置,其中上述凹部之內側面係傾斜面。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發光裝置,其具備被覆上述凹部之內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之光反射性構件。
  12. 如請求項9或10之發光裝置,其中於上述凹部具備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密封構件。
  13. 如請求項9或10之發光裝置,其中上述母材含有光反射性物質。
  14. 如請求項9或10之發光裝置,其具備將上述發光元件與上述母材連接之金屬線。
TW106119759A 2016-06-30 2017-06-14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192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0199 2016-06-30
JP??2016-130199 2016-06-30
JP??2017-008468 2017-01-20
JP2017008468A JP6477734B2 (ja) 2016-06-30 2017-01-20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3082A true TW201803082A (zh) 2018-01-16
TWI719221B TWI719221B (zh) 2021-02-21

Family

ID=60995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9759A TWI719221B (zh) 2016-06-30 2017-06-14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77734B2 (zh)
KR (1) KR102331698B1 (zh)
TW (1) TWI71922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3822A (ja) * 1996-02-19 1997-08-26 Sony Corp 可変指向性光装置
JP2001326390A (ja) * 2000-05-18 2001-11-22 Rohm Co Ltd 裏面発光チップ型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絶縁性基板
JP4737842B2 (ja) * 2001-01-30 2011-08-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収納用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JP3844196B2 (ja) 2001-06-12 2006-11-08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製造方法
JP3083557U (ja) * 2001-07-23 2002-02-08 台灣光寶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低熱抵抗発光ダイオード構造
JP4132043B2 (ja) * 2002-11-27 2008-08-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収納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発光装置
JP3911483B2 (ja) * 2003-01-28 2007-05-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4238666B2 (ja) * 2003-07-17 2009-03-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238693B2 (ja) * 2003-10-17 2009-03-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光デバイス
JP4254470B2 (ja) * 2003-10-10 2009-04-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TWI231613B (en) * 2004-03-16 2005-04-21 Solidlite Corp Package structure of enhanced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WO2006106901A1 (ja) * 2005-04-01 2006-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ed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73369A (ja) * 2005-12-20 2007-07-05 Rohm Co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7214162A (ja) * 2006-02-07 2007-08-23 Ngk Spark Plug Co Ltd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25381B2 (ja) * 2006-08-14 2014-02-26 建中 陳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プロセス
KR100992778B1 (ko) * 2008-05-23 2010-11-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3093495A (ja) * 2011-10-27 2013-05-16 Panasonic Corp 発光装置
JP2014033027A (ja) * 2012-08-01 2014-02-20 Tss Kk チップオンボード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77734B2 (ja) 2019-03-06
JP2018011035A (ja) 2018-01-18
TWI719221B (zh) 2021-02-21
KR102331698B1 (ko) 2021-11-25
KR20180003423A (ko)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5934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946749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543399B (zh) 半導體發光裝置
US11079094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a light-transmissive member
JP5527456B2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2195430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45033B2 (ja) 発光装置
JP2013062416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98782A (ja) 発光装置
JP2008251664A (ja) 照明装置
JP2007324204A (ja) 発光装置
KR101090991B1 (ko) 엘이디 패키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1227983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719221B (zh)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6947964B2 (ja) 発光装置
JP2017162941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6809203B2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0074421A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2195361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02636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JP2020120009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17818A (ja) 実装基板、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