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2449A - 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2449A
TW201802449A TW106102213A TW106102213A TW201802449A TW 201802449 A TW201802449 A TW 201802449A TW 106102213 A TW106102213 A TW 106102213A TW 106102213 A TW106102213 A TW 106102213A TW 201802449 A TW201802449 A TW 2018024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light
microscope module
patent application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2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4416B (zh
Inventor
林建明
陳昌佑
蔣存超
林書聖
Original Assignee
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2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2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4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44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2Objectives
    • G02B21/04Objectives involving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4Microscope slides, e.g. mounting specimens on microscope sl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004Microscop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2B21/0008Microscopes having a simple construction, e.g. portable microsco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6Means for illuminating specim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6Microscopes arrang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or projection purposes or digital imaging or video purposes including associated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搭配一影像擷取模組使用。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包括一殼體、一透鏡以及一樣品黏著件。殼體具有一樣品觀察面,樣品觀察面位於殼體相對於影像擷取模組之一側,透鏡設置於殼體內部,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殼體的一底部,樣品黏著件鄰接樣品觀察面並包括一基材及一膠層,膠層與基材結合為一體。本發明更揭露一種反射式顯微鏡裝置。

Description

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
顯微鏡可分為穿射式顯微鏡及反射式顯微鏡(又稱金相顯微鏡)。穿射式顯微鏡通常是用來觀察透明或非常薄的樣本物體,使光源的光線可直接穿過樣本物體後再進入顯微鏡中,故常被用來觀察生物組織。而反射式顯微鏡則常用來觀察金屬和礦物等不透明的樣本物體,多應用在工學、材料領域。反射式顯微鏡的光源須透過偏光板形成偏振光,將部分光線轉向垂直下射,續經透鏡投射在樣本物體的表面,然後再由樣本物體的表面反射光線,並依序透過物鏡、偏光板、平面玻璃及目鏡的放大,進入觀察者的眼睛,其可用於觀察樣本物體表面的特性。
不過,由於反射式顯微鏡的內部需設置物鏡、偏光板、平面玻璃及目鏡,尤其是偏光板必須有特定的角度設計,進而使反射式顯微鏡有較大的體積。同時,反射式顯微鏡的機構較為複雜且難以攜帶,故常被置放於實驗室內,且通常是供專業人員而操作執行。並且,反射式顯微鏡主要是應用在觀察樣本物體表面的特性,若每次遇到欲觀察的樣本物體,皆必須透過採樣至實驗室後始能觀察,將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且難以應用在非專業的一般使用者。換言之,反射式顯微鏡通常是應用在觀察樣本物體表面的特性,故更具有讓使用者隨身攜帶的需求。此外,如果使用者所蒐集到的樣品,無法選擇合適的樣品黏著件,並將其簡易地安裝設置於顯微鏡進行觀察,將大幅降低顯微鏡適用樣品黏著件的靈活度與彈性,也無法提升使用者對於操作顯微鏡的使用樂趣。
因此,反射式顯微鏡除了必須能輕巧便攜,樣品應藉由簡 便、快速的採樣方式取得,而且採樣後之樣本也應該能夠以簡易的方式固定設置於顯微鏡方便使用者觀察。以此達到降低顯微鏡操作難度而讓使用者直覺易上手,而不再只能透過專業人員執行檢測相關操作。且使用者可將所蒐集到的樣品透過合適的樣品黏著件將其簡易地安裝設置於顯微鏡,提升顯微鏡適用樣品黏著件的靈活度與彈性。同時提高使用者操作顯微鏡的意願。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輕巧便攜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藉由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殼體的一底部,使樣品黏著件鄰接樣品觀察面的結構設計,讓樣品可簡便、快速的固定設置於顯微鏡方便使用者觀察,達到降低顯微鏡操作難度而讓使用者直覺易上手,同時達到提高使用者操作顯微鏡意願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搭配一影像擷取模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包括一殼體、一透鏡以及一樣品黏著件。殼體具有一樣品觀察面,樣品觀察面位於殼體相對於影像擷取模組之一側。透鏡設置於殼體內部。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殼體的一底部,樣品黏著件鄰接樣品觀察面並包括一基材及一膠層,膠層與基材結合為一體。
在一實施例中,一光線經樣品黏著件反射後,光線穿過透鏡到達影像擷取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一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由透鏡之一入光面入射,並由透鏡之一出光面出射至樣品觀察面。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更包括一發光組件,發光組件具有一光源並鄰設於透鏡。
在一實施例中,發光組件的光源為一環狀發光體。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更包括一導光元件,導光元件設置於殼體外部,導光元件具有一入光部及一出光部,出光部鄰設於 透鏡,使入光部接收一光線並由出光部出射該光線至透鏡。
在一實施例中,當反射式顯微鏡模組不配合一光源使用時,殼體具有至少一孔洞使外部光線入射至殼體內部與樣品觀察面。
在一實施例中,基材具有一凹部及一延伸部,延伸部鄰接於凹部,膠層設置於基材具有凹部的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樣品黏著件更包括一載體,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黏設於載體的一表面,使凹部與表面形成一容置空間。
在一實施例中,膠層位於凹部的黏性低於膠層位於延伸部的黏性。
在一實施例中,樣品黏著件至少有部分區域為透光區。
在一實施例中,延伸部為不透光區,凹部為透光區。
在一實施例中,凹部具有一遮光點。
在一實施例中,樣品黏著件為貼紙。
在一實施例中,載體為一載玻片、一塑膠片、一樹脂片、一透光片或一不透光片。
在一實施例中,殼體與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固定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更包括一可拆式座蓋,殼體與可拆式座蓋透過一螺紋、一卡扣單元或一磁吸單元以螺鎖、卡合或磁吸的方式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底部具有一樣品黏著件插入槽,樣品黏著件透過樣品黏著件插入槽設置於底部。
在一實施例中,樣品黏著件插入槽具有至少一限位條。
在一實施例中,限位條設置有至少一磁性單元,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黏設於一載體,黏設於載體的樣品黏著件與樣品黏著件插入槽透過設置有磁吸單元的限位條彼此磁吸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樣品黏著件插入槽具有一透明區或一開孔區。
在一實施例中,底部具有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為一磁性單元,樣品黏 著件可移除地黏設於一載體,黏設於載體的樣品黏著件透過磁性單元磁吸於底部。
在一實施例中,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黏設於一載體,殼體或載體的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磁性單元,使黏設於載體的樣品黏著件與底部可彼此磁吸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殼體之外表面具有一坡度。
在一實施例中,殼體之外表面具有複數孔洞。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更包括一連接件,連接件設置於殼體,以連接影像擷取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連接件包括一連接夾以及一樞軸。
在一實施例中,樣品觀察面至透鏡的最短距離介於0.1mm至10mm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基材具有無凹部的平整表面。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反射式顯微鏡裝置,反射式顯微鏡裝置包括一影像擷取模組以及前述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搭配一影像擷取模組使用。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包括一殼體、一透鏡以及一樣品黏著件。殼體具有一樣品觀察面,樣品觀察面位於殼體相對於影像擷取模組之一側,透鏡設置於殼體內部,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殼體的一底部,樣品黏著件鄰接樣品觀察面並包括一基材及一膠層,膠層與基材結合為一體。本發明藉由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殼體的一底部,使樣品黏著件鄰接樣品觀察面的結構設計,透由上述設計即可讓樣品能夠簡便、快速的固定設置於顯微鏡以方便使用者觀察,並達到降低顯微鏡操作難度而讓使用者直覺易上手,提高使用者操作顯微鏡的意願。
1、1a~1f‧‧‧反射式顯微鏡模組
11、11b、11c、11d、11e‧‧‧殼體
111、111b、111c、111d‧‧‧底部
112‧‧‧出光孔
113‧‧‧開口
12‧‧‧透鏡
121‧‧‧翼部
122‧‧‧入光面
123‧‧‧出光面
13、13a、13b、13c、13d‧‧‧樣品黏著件
130、130c‧‧‧基材
131、131a、131b‧‧‧延伸部
132、132a、132b‧‧‧凹部
133、133d‧‧‧載體
14‧‧‧連接件
141‧‧‧連接夾
142‧‧‧樞軸
15‧‧‧發光組件
151‧‧‧光源
16‧‧‧可拆式座蓋
161‧‧‧卡扣單元
17‧‧‧導光元件
171‧‧‧入光部
172‧‧‧出光部
173‧‧‧溝槽
174‧‧‧第一斜面
175‧‧‧第二斜面
176‧‧‧遮光層
2‧‧‧影像擷取模組
21‧‧‧鏡頭
22‧‧‧閃光燈
A‧‧‧第一表面
B‧‧‧第二表面
C‧‧‧膠層
D‧‧‧最短距離
d‧‧‧遮光點
E‧‧‧電子裝置
F1‧‧‧樣品觀察面
F2‧‧‧樣品承載面
F3‧‧‧插入截止面
H1、H2‧‧‧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
I‧‧‧樣品黏著件插入槽
L1、L2‧‧‧限位條
M1、M2‧‧‧磁性單元
O‧‧‧孔洞
S‧‧‧待測樣品
T‧‧‧透明區、開孔區
V‧‧‧容置空間
圖1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外觀立體圖。
圖1B為圖1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1C至圖1D為圖1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與影像擷取模組組合前與組合後的示意圖。
圖1E為圖1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觀察樣品的剖面示意圖。
圖1F圖1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樣品黏著件的外觀示意圖。
圖1G為圖1F沿AA切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H為圖1A所示之樣品黏著件的細部結構示意圖。
圖2A至圖2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樣品黏著件凹部的變化態樣的剖面示意圖。
圖2C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樣品黏著件具有不同變化態樣的剖面示意圖。
圖2D為使用圖2C態樣的樣品黏著件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3A至圖3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樣品黏著件的俯視示意圖。
圖4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具有一可拆式座蓋的外觀立體圖。
圖4B為圖4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將殼體與可拆式座蓋連接時的示意圖。
圖5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底部具有一樣品黏著件插入槽的外觀立體圖。
圖5B為圖5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6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底部具有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的外觀立體圖。
圖6B為圖6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7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殼體與樣品黏著件設置有磁性單元的外觀立體圖。
圖7B為圖7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7C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殼體具有至少一孔洞的外觀立體圖。
圖8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殼體外部設置有導 光元件的外觀立體圖。
圖8B為8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觀察樣品的剖面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參考圖1A至圖1D,圖1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外觀立體圖。圖1B為圖1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剖面示意圖。圖1C至圖1D為圖1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與影像擷取模組組合前與組合後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至1D。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包括一殼體11、一透鏡12以及一樣品黏著件13(樣品黏著件13僅出示於圖1B之側視圖)。此外,本實施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可更包括一連接件14,連接件14設置於殼體11。如圖1C及圖1D所示,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可透過連接件14與一影像擷取模組2搭配使用。連接件14包括一連接夾141以及一樞軸142,使用者可配合樞軸142與透過按壓連接夾141的一端將連接夾141靠近殼體11之一側打開,並將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夾設於一電子裝置E。在別的實施態樣下,連接件14也可以是一黏著層而不是連接夾,黏著層可為壓敏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即對壓力有敏感性的黏著劑,其可重複黏貼,使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透過黏著層(壓敏膠)即可重覆地黏貼於電子裝置E。
電子裝置E可例如具有照相功能的行動通訊裝置、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相機、行車記錄器、攝影機、筆記型電腦、顯微鏡或穿戴式電子裝置,本實施例係以行動通訊裝置為例說明。亦即,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可透過連接件14直接與電子裝置E本身所具有的影像擷取模組2配合使用。
如圖1B所示,殼體11具有一樣品觀察面F1,樣品觀察面F1位於殼體11相對於影像擷取模組2之一側,且殼體11還具有一底部111,底部111同樣是位於殼體11中相對於影像擷取模組2之一側,即靠近 樣品黏著件13之一側。並且,透鏡12係設置於殼體11內部,樣品黏著件13由於具有黏性,因此可沾黏一待測樣品S後,可移除地設置於殼體11的底部111,使得樣品黏著件13鄰接樣品觀察面F1。藉由讓樣品黏著件13鄰接於樣品觀察面F1後,再透過透鏡12以及影像擷取模組2成像,即可觀察待測樣品S經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放大後的樣品成像。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的殼體11與樣品黏著件13係可移除地固定連接,而關於樣品黏著件13的其他技術內容於後詳述。
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指之樣品觀察面F1可以為實體表面或是虛擬表面。以實體表面而言,當樣品黏著件13與殼體11相互接觸時,此時,樣品觀察面F1實質上為殼體11相對於影像擷取模組2該側的表面。以虛擬表面而言,如圖1B所示,當待測樣品S與殼體11之間有些微距離時,此時,樣品觀察面F1則為底部111鄰接樣品黏著件13的該表面。另外,本實施例並不限定所欲觀察之樣品,且圖式所列示之待測樣品S及其大小、比例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
請參考圖1E,圖1E為圖1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觀察樣品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透鏡12為一雙凸透鏡的非球面鏡,其中,在高倍率或欲具有景深效果的情況下,樣品觀察面F1至透鏡12之表面的最短距離D係介於0.1mm至10mm之間,而一般情況下可介於0.1mm至3.0mm之間,較佳則介於0.3mm至2.0mm,更佳的,最短距離D可以介於0.5mm至1.2mm之間。進而使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的放大倍率可介於100至200倍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透鏡12具有一翼部121,且翼部121位於透鏡12之週緣。亦即,透鏡12的中央部分為雙面凸起的非球面鏡,而透鏡12的週緣部分則為扁平的翼部121。此外,在別的實施態樣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所使用的透鏡12也可以不是雙凸透鏡的非球面鏡,而可以使用球面鏡、單凸透鏡、單/雙凹透鏡或是多個透鏡結合的透鏡組,可視使用者觀測需求而定,本發明並不限制。
另外,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可更包括一發光組件15,發光組件15具有一光源151並鄰設於透鏡12。光源151可為發光二極體、雷射二極體或是螢光燈等光源。本實施例的光源151係位於影像擷取 模組2與透鏡12之間,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光源151設置於殼體11的內部,且光源151位於透鏡12靠近影像擷取模組2的該側。另外,在別的實施態樣下,發光組件15的光源151也可為一環狀發光體,並且同樣鄰設於透鏡12發出光線。其中光源151所發出的光線經樣品黏著件13反射後,光線可穿過透鏡12到達影像擷取模組2。
更詳細的說,藉由前述透鏡12以及發光組件15之配置關係,使光源151所發射出的光線,可由透鏡12之一入光面122入射,並由透鏡12之一出光面123出射至樣品觀察面F1以及樣品黏著件13與待測樣本S。此外,本實施例之殼體11具有出光孔112及開口113。出光孔112位於靠近樣品觀察面F1的該側,且在本實施例中出光孔112相當於是底部111所具有的開口或開孔,而開口113則位於靠近影像擷取模組2的該側。因此,光源151所發射之光線的整體路徑為自透鏡12的入光面122入射,並由出光面123出射後,再經出光孔112射出至樣品觀察面F1及樣品黏著件13與待測樣本S。接著,光線自樣品黏著件13與樣品觀察面F1反射後,再由透鏡12的出光面123入射,並由入光面122出射且經開口113後,入射至影像擷取模組2的鏡頭。而影像擷取模組2的鏡頭取得放大後的樣品影像後,透過影像擷取模組2執行影像處理程序,並可由電子裝置E的顯示單元顯示樣品影像,即經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放大後的樣品影像,令使用者可直接在電子裝置E端,觀察經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放大後的樣品影像。因此,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由於上述的光路架構而屬於一種反射式的顯微鏡(金相顯微鏡)。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光源151設置於殼體11內,且光源151的設置位置鄰近於透鏡12的翼部121,翼部121係與成像無關的部分,故本實施例不限制翼部121的長度。翼部121設置於透鏡12的周圍,故光源151係環繞透鏡12中央凸起的周圍設置。前述之設置關係,使光源151所發射出的光線可由翼部121入射至透鏡12的內部擴散後,再由透鏡12的出光面123聚焦至焦點上,其中,光源151的主要光軸與透鏡12的光軸係不相同,但為實質上平行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151除了可以為可見光光源外,亦可以 為非可見光光源。其中,可見光光源可作為觀察大部分樣品類型的光源,而非可見光光源例如為紅外線光源,其可用於珠寶鑑定,或是可以為紫外光光源,其可用於識別防偽標籤,例如用於驗鈔。另外,本發明亦不限定光源151的數量,如發光組件15可具有複數個光源。因此,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可依據需求及觀察的樣品類型不同而對應選擇設置不同態樣的光源151以及光源數量。
以下進一步說明本實施的樣品黏著件及相關部件的詳細技術內容。
請參考圖1F至圖1H。圖1F圖1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樣品黏著件的外觀示意圖。圖1G為圖1F沿AA切線的剖面示意圖。圖1H為圖1A所示之樣品黏著件的細部結構示意圖。
請同時參閱圖1F至圖1H所示,樣品黏著件13可進一步與一載體133配合,並於下述各實施例中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一起搭配使用。載體133可具有一樣品承載面F2,而載體133可為一載玻片、一塑膠片、一樹脂片、一透光片或一不透光片。而樣品黏著件13則包括一基材130以及一膠層C(請參考圖1G及圖1H)。基材13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A與一第二表面B,膠層C設置於基材130的第二表面B。基材130具有一延伸部131及一凹部132,延伸部131鄰接於凹部132。膠層C位於凹部132的黏著件13黏性低於膠層C位於延伸部131的黏性,膠層C設置於基材130具有凹部132的一側(第二表面B),並與基材130結合為一體。此外,本實施例的基材130及膠層C係可透光,其透光率係大於90%。
樣品黏著件13位於樣品承載面F2的一側具有黏性,當樣品黏著件13的延伸部131貼附於載體133時,凹部132與樣品承載面F2可形成一容置空間V,以盛裝一待測樣品S。使用者只需藉由樣品黏著件13的凹部132容置或沾黏待測樣品S,並貼附於載體133上,即完成顯微鏡樣品的製備,因此大幅簡化了傳統顯微鏡樣品的製備流程。
容置空間V可封閉一待測樣品S,並能防止液體外漏。待測樣品S可以是微生物、細胞、節肢動物或礦物粉末…等等。此外,待測樣品S並不限於液態樣品或活體樣品。例如:使用者可藉由樣品黏著件13的 凹部132沾黏活的昆蟲或承裝液態檢體,再將樣品黏著件13的延伸部131貼附於載體133的樣品承載面F2,以將活的昆蟲或液態檢體密封於容置空間V。由於凹部12的黏性低於延伸部131的黏性,因此較小的活體昆蟲仍可在容置空間V內活動,而不至於被樣品黏著件13壓死。若使用者想要保存待測樣品S時,可從載體133上將樣品黏著件13撕除,並貼附於另一塑膠膜或貼紙簿,以做為收藏之用。
在別的實施態樣下,使用者也可以把想珍藏的樣本存放製成紙卡,因此樣品黏著件13也可以是一種樣品紙卡,由於直接使用樣品紙卡,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再額外搭配載體使用。透過將樣品紙卡可移除地設置於殼體的底部,使樣品紙卡鄰接樣品觀察面,同樣可透過透鏡以及影像擷取模組成像,即可觀察樣品紙卡上之待測樣品經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放大後的樣品成像。
另外,本實施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也可進一步搭配使用不同態樣的樣品黏著件,並配合上述所提供的載體。
圖2A至圖2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樣品黏著件凹部的變化態樣的剖面示意圖。請先同時參閱圖1H及圖2A至圖2B所示,樣品黏著件13、13a、13b分別具有一延伸部131、131a、131b及一凹部132、132a、132b。樣品黏著件13、13a、13b可以是貼紙、膠帶或是樹脂,並具有延展性。因此,使用者可藉由沖壓成形的方式,將樣品黏著件沖壓出不同形狀的內凹結構。例如:圖1H的凹部132及圖2A的凹部132a為不同類型的弧形結構,圖2B的凹部132b則為一方形結構。
請參閱圖2C及圖2D,圖2C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樣品黏著件具有不同變化態樣的剖面示意圖。圖2D為使用圖2C態樣的樣品黏著件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剖面示意圖。請一併參閱圖2C及2D所示,在圖2C中,樣品黏著件13c同樣具有基材130c及膠層C,但與圖2A或圖2B的樣品黏著件13a、13b的不同之處在於,樣品黏著件13c的基材130c並不具有前述的凹部及延伸部,因此在本態樣下,基材130c具有無凹部的平整表面,膠層C則可設置於平整基材130c的一側,並同樣與基材130c結合為一體。此外,基材130c及膠層C也同樣可具有高透光率,使得樣品 黏著件13c為一種具有高透光率全平整態樣的黏著件。
另外,圖2D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基本上與圖1B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具有大部分相同的元件及元件間關係。不同之處在於圖2D的所示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是使用圖2C全平整態樣的樣品黏著件13c。樣品黏著件13c由於具有黏性,因此可沾黏一待測樣品S後,可移除地設置於殼體11的底部111,使得樣品黏著件13c鄰接樣品觀察面F1。藉由讓樣品黏著件13c鄰接於樣品觀察面F1後,再透過透鏡12以及影像擷取模組2成像,即可觀察待測樣品S經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放大後的樣品成像。
此外,圖2D所示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其他技術特徵可參照上述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以下實施例中,樣品黏著件13將以貼紙為例進行說明。樣品黏著件13可為一透光貼紙,其透光率係大於90%,亦可於樣品黏著件13的部分區域做遮光處理,以形成一暗場貼紙。
圖3A至圖3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樣品黏著件的俯視示意圖。請參閱圖3A所示,樣品黏著件13的凹部132具有一遮光點d,遮光點d外的區域均為透光區。於圖3A的實施態樣中,遮光點d為一印刷黑點,遮光點d可設置於凹部132表面的任何位置,不一定要設置於凹部132的中心位置,只要待測樣品S的成像背景呈現出暗場的效果即可。圖3A的凹部132亦可設置多個分散的印刷黑點,以形成遮光區域。因此,僅需將一個或多個分散的印刷黑點設置於原本整體透光的凹部132,以形成遮光區域,儘量只讓折射和散射的光線射至待測樣品S,即可達到暗場的效果,並提升解析度。
於另一實施態樣中,如圖3B所示,樣品黏著件13僅有凹部132為透光區,其餘區域均為不透光區。因此,僅需將樣品黏著件13的非凹部區域設置為遮光區域,即可讓樣品黏著件13成為一暗場貼紙。此外,圖3A與圖3B的態樣亦可結合使用。藉由暗場貼紙的設計方式,可提高樣品本身與背景之間的對比,進而獲得較佳的成像效果。
藉此,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搭配一影像擷取模組使用。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包括一殼體、一透鏡以及一樣品黏著件。殼體具有 一樣品觀察面,樣品觀察面位於殼體相對於影像擷取模組之一側,透鏡設置於殼體內部,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殼體的一底部,樣品黏著件鄰接樣品觀察面並包括一基材及一膠層。基材具有一凹部及一延伸部,延伸部鄰接於凹部,膠層設置於基材具有凹部的一側,並與基材結合為一體。而本實施例之殼體11與樣品黏著件13係可移除地固定連接,使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殼體的一底部。透由上述設計,即可讓樣品可簡便、快速的固定設置於顯微鏡方便使用者觀察,達到降低顯微鏡操作難度讓使用者直覺易上手、避免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難度,同時達到提高使用者操作顯微鏡意願的目的。
另外,請參考圖4A至圖4B,圖4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具有一可拆式座蓋的外觀立體圖。圖4B為圖4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將殼體與可拆式座蓋連接時的示意圖。
圖4A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a與前一實施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具有大部分相同的元件及元件間關係。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a更包括一可拆式座蓋16。
本實施例中,殼體11與可拆式座蓋16係透過可拆式座蓋16所具有的卡扣單元161以卡合的方式彼此連接。如圖4B所示,可拆式座蓋16可透過卡扣單元161卡合覆蓋於殼體11之底部111,殼體11以及可拆式座蓋16,可再配合一標記或標示以方便卡扣單元161的對位。藉此,由於可拆式座蓋16覆蓋於殼體11之底部111,可使設置於殼體11底部111的樣品黏著件13能具有更佳之平整性,並以此提高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a所觀測到的待側樣品S影像效果。另外,在別的實施態樣下,殼體11與可拆式座蓋16也可分別藉由一螺紋或一磁吸單元以螺鎖或磁吸的方式彼此連接。藉此同樣使可拆式座蓋16能夠與殼體11連接,同樣達到提高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a所觀測到的待側樣品S影像效果。
此外,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a的其他技術特徵可參照上述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請參考圖5A至圖5B,圖5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底部具有一樣品黏著件插入槽的外觀立體圖。圖5B 為圖5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5A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b與前一實施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具有大部分相同的元件及元件間關係。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b底部111b具有一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此外,樣品黏著件插入槽還可具有至少一限位條。
本實施例中,底部111b具有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且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還具有兩限位條L1、L2。樣品黏著件13可透過貼附於載體133而透過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設置於底部111b。具體來說,使用者可將樣品黏著件13沿一方向插入於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中,並且由於限位條L1、L2的設置,使樣品黏著件13在插入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的過程中有較精確的對位關係,而不會使樣品黏著件13往除了插入方向之外的另一方向移動,舉例來說,如果使用者將樣品黏著件13由左至右插入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則在插入的過程中,樣品黏著件13將不會產生上下方向的移動。另外,殼體11b的底部111b在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的另一端可具有插入截止面F3。插入截止面F3連接於限位條L1、L2,使樣品黏著件13在插入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之後抵定插入截止面F3後即不再移動。
另外,限位條L1、L2可設置有至少一磁性單元(圖未出示),使樣品黏著件13所貼附的載體133與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能透過設有磁吸單元的限位條彼此磁吸連接,例如可將磁性單元設置於限位條L1、L2中靠近插入截止面的位置,使樣品黏著件13可經由限位條L1、L2的對位同時往插入截止面被吸引。此外,樣品黏著件插入槽具有一透明區或一開孔區T,藉由透明區或開孔區T的設置可使光線自樣品觀察面F1入射至樣品黏著件13的待測樣品S後,再反射回樣品觀察面F1,並經由先前所述之光路架構入射回透鏡12以及影像擷取模組2。藉此,樣品黏著件13即可透過限位條的導引而直接插入於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並且,限位條條L1、L2可協助將樣品黏著件13直接對準插入於樣品黏著件插入槽I底部,而且樣品黏著件13可左右移動,不會完全卡住。因此,透由限位條L1、L2的設置,即可使待測樣品S的位置能夠左右微調,以方便將待測樣品S移動到使用者所希望觀察的位置。
此外,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b的其他技術特徵可參照上述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請參考圖6A至圖6B,圖6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底部具有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的外觀立體圖。圖6B為圖6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6A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c與前一實施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具有大部分相同的元件及元件間關係。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c底部111c具有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
本實施例中,底部111c由於具有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具有類似卡鉤狀的構形,因此樣品黏著件13即可在貼附於載體133後藉由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可移除地設置殼體11c的底部111c,並可讓樣品黏著件13在殼體11c的底部111c進行小範圍的左右移動,而且不會被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完全卡住。因此,透由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的設置,即可使待測樣品S的位置能夠左右微調,以方便將待測樣品S移動到使用者所希望觀察的位置。另外,本實施例之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亦可為一磁性單元,而樣品黏著件13所貼附的載體133也可具有磁性單元,使得黏設於載體133的樣品黏著件13能夠磁吸具有磁性的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而磁吸於底部111c。具體來說,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可使用自發磁性或為導磁性的材質,自發磁性的材質例如為合金,包含鐵化鋱合金(TbFe)、鈷化釓合金(GdCo)、鎳化鏑合金(DyNi)、釹鐵硼合金(NdFeB)在內等,或為鐵氧體或金屬間化合物類的材質;而導磁性的材質則可例如為鈷鎳鉻合金(Co-Ni-Cr)、鈷鉻鉭合金(Co-Cr-Ta)、鈷鉻鉑合金(Co-Cr-Pt)、鈷鉻鉑硼合金(Co-Cr-Pt-B)等。因此,若為自發磁性材質則可於無外加磁場的情況下即具有磁力。另外,若為導磁性的材質則須與外加磁場(例如靠近自發磁性的磁鐵)感應,始可產生磁力。其中,樣品黏著件13與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兩者並無限定何者為自發磁性或為導磁性的材質。換言之,樣品黏著件13與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兩者均可為自發磁性材質,或是一個為自發磁性材質而另一個為導磁性材質亦可,只要可使樣品 黏著件13與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H1、H2兩者間能夠產生磁力並且互相吸附即可。
此外,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c的其他技術特徵可參照上述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請參考圖7A至圖7C,圖7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殼體與樣品黏著件設置有磁性單元的外觀立體圖。圖7B為圖7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圖7C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的殼體具有至少一孔洞的外觀立體圖。
圖7A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d與前一實施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具有大部分相同的元件及元件間關係。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d的殼體11d外表面具有一坡度,且殼體或樣品黏著件的至少其中之一還設置有磁性單元。
本實施例中,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d的殼體11d與前些實施例之殼體具有不同的外表面,殼體11d之外表面具有一坡度,而不是一般的垂直外表面。並且,殼體11d及配合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d所使用的樣品黏著件13d載體133d還分別設置有磁性單元。具體來說,殼體11d中在較靠近樣品黏著件13d的位置設置有磁性單元M1,而樣品黏著件13d所黏附的載體133d在靠近殼體11d的位置則可對應設置有磁性單元M2。磁性單元M1與磁性單元M2同樣可為自發磁性或為導磁性的材質,自發磁性的材質例如為合金,包含鐵化鋱合金(TbFe)、鈷化釓合金(GdCo)、鎳化鏑合金(DyNi)、釹鐵硼合金(NdFeB)在內等,或為鐵氧體或金屬間化合物類的材質;而導磁性的材質則可例如為鈷鎳鉻合金(Co-Ni-Cr)、鈷鉻鉭合金(Co-Cr-Ta)、鈷鉻鉑合金(Co-Cr-Pt)、鈷鉻鉑硼合金(Co-Cr-Pt-B)等。因此,若為自發磁性材質則可於無外加磁場的情況下即具有磁力。另外,若為導磁性的材質則須與外加磁場(例如靠近自發磁性的磁鐵)感應,始可產生磁力。其中,磁性單元M1與磁性單元M2兩者並無限定何者為自發磁性或為導磁性的材質。換言之,磁性單元M1與磁性單元M2兩者均可為自發磁性材質,或是一個為自發磁性材質而另一個為導磁性材質亦可,只要可使 磁性單元M1與磁性單元M2兩者間能夠產生磁力並且使黏設於載體133d的樣品黏著件13d與底部111d彼此磁吸連接即可。
須注意的是,磁性單元M1、M2之磁力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當磁性單元M1、M2互相吸引的磁力過大時,會讓使用者不易將樣品黏著件13d及載體133d自殼體11d底部111d分離。然而,若磁性單元M1、M2之磁力過小,將造成樣品黏著件13d及載體133d無法確實的設置於殼體11d的底部,且樣品黏著件13d也無法鄰接或緊貼於樣品觀察面F1。另外,在不同的實施例中,當殼體11d為鐵,鋼或鎳等金屬材質時,則樣品黏著件13d與殼體11d可直接透過設置於載體133d上的磁性單元M2直接相吸而使樣品黏著件磁吸於殼體11d底部,而不需於殼體11d周緣另外對應設置磁性單元M1。藉此,相較於先前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本實施態樣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殼體及樣品黏著件由於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磁性單元,不會受到如前述插槽及限位條的限制即可磁吸連接於殼體底部。透過此設計,即可讓樣品黏著件具有更大的移動力與活動彈性,尤其當待測樣品S並不是屬於完全靜止的觀測目標,例如活體等,則本實施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可更進一步方便使用者對其進行觀測。
接著請參考圖7C,圖7C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與圖7A的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具有大部分相同的元件及元件間關係。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e的殼體11e中並不設置發光組件,換言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e並不是一種可主動發光的顯微鏡態樣。亦即,當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e不配合一光源使用時(即殼體11e中不設置發光組件),本實施例之殼體11e可具有至少一孔洞O使外部光線入射至殼體11e內部與樣品觀察面,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制孔洞O設置於殼體11e的大小以及數量,只要孔洞O的設置可使外部光線藉由殼體11e進入至先前所述的光路架構,最後再同樣入射至影像擷取模組2的鏡頭即可。因此,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即使不是主動發光的態樣,使用者也可以利用殼體開設有孔洞的設計自外部導入光線,同樣可清楚地觀察到經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放大後的樣品影像。
此外,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d、1e的其他技術特徵可參照上 述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請參考圖8A及圖8B,圖8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殼體外部設置有導光元件的外觀立體圖。圖8B為8A所示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觀察樣品的剖面示意圖。
圖8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f與前一實施例的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具有大部分相同的元件及元件間關係。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f並不具有發光組件,而是在殼體外部設置有導光元件。
請同時參考圖8A及圖8B所示,本實施例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f於殼體11內並不設置發光組件,而是將一導光元件17設置於殼體11的外部,且導光元件17鄰設於透鏡12,藉由導光元件17將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f之殼體11外部的光源,導引至透鏡12。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導光元件17具有一入光部171及一出光部172,出光部172位於影像擷取模組2及透鏡12之間。而入光部171用於接收一光線,其中,光線可來自於環境光、或來自於影像擷取模組2之一閃光燈22。本實施例係以接收影像擷取模組2之閃光燈22的光線為例,故入光部171的配置位置係鄰設於影像擷取模組2之閃光燈22。且較佳的,入光部171的頂面可具有開口,以接收來自於閃光燈22或環境的光。而當導光元件17的入光部171接收來自閃光燈22的光線後,並由出光部172出射至透鏡12。
詳細而言,導光元件17的整體外觀可以為條狀、或環狀的結構,例如,本實施例之入光部171是接收來自閃光燈22的光線,故入光部171的配置位置須對應於閃光燈22,而出光部172的配置位置則是對應於影像擷取模組2的鏡頭21。由於影像擷取模組2的鏡頭21與閃光燈22常為相鄰一段距離設置,故導光元件17的整體外觀呈現條狀的結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若入光部171是接收環境光,則導光元件17的整體外觀可以為環狀的結構,本發明並不限制。
較佳的,入光部171可以為半球狀、或弧面狀的結構,藉由半球狀、或是弧面狀的結構設計,以接收較大範圍的光源。較佳的,導光元件17具有一溝槽173,如圖8B所示,溝槽173具有一第一斜面174與一第二斜面175,第一斜面174與第二斜面175形成一角度θ,角度介於45 至120度之間。藉由溝槽173的設計,將入光部171所接收的光線,有效的導引至出光部172,並由出光部172出射至透鏡12。較佳的,如圖8A及圖8B所示,導光元件17可具有一遮光層176,其可以為深色的塗料,塗佈於入光部17與出光部172之間,以避免環境中的雜光進入出光部172。
藉由前述之配置關係,使出光部172所射出的光線,可由透鏡12之入光面122入射,並由凸透鏡之一出光面123出射至樣品觀察面F1。對應的,本實施例之殼體11同樣具有出光孔112及開口113。出光孔112位於靠近樣品觀察面F1的該側,開口113則位於靠近影像擷取模組2的該側。因此,出光部172所射出之光線的整體路徑為自透鏡12的入光面122入射,並由出光面123出射後,再經出光孔112射出至樣品觀察面F1。接著,光線自樣品觀察面F1反射後,再由透鏡12的出光面123入射,並由入光面122出射且經開口113及出光部172後,入射至影像擷取模組2的鏡頭21。而影像擷取模組2的鏡頭21取得放大後的樣品影像後,透過影像擷取模組2執行影像處理程序,並可由電子裝置E的顯示單元顯示樣品影像,即經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放大後的樣品影像,令使用者可直接在電子裝置E端,觀察經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放大後的樣品影像。
此外,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f的其他技術特徵可參照上述反射式顯微鏡模組1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反射式顯微鏡裝置,反射式顯微鏡裝置包括一影像擷取模組以及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搭配一影像擷取模組使用。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包括一殼體、一透鏡以及一樣品黏著件。殼體具有一樣品觀察面,樣品觀察面位於殼體相對於影像擷取模組之一側,透鏡設置於殼體內部,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殼體的一底部,樣品黏著件鄰接樣品觀察面並包括一基材及一膠層,膠層與基材結合為一體。本發明藉由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殼體的一底部,使樣品黏著件鄰接樣品觀察面的結構設計,透由上述設計即可讓樣品能夠簡便、快速的固定設置於顯微鏡以方便使用者觀察,並達到降低顯微鏡操作難度 而讓使用者直覺易上手,提高使用者操作顯微鏡的意願。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反射式顯微鏡模組
11‧‧‧殼體
111‧‧‧底部
14‧‧‧連接件
141‧‧‧連接夾
142‧‧‧樞軸
F1‧‧‧樣品觀察面

Claims (31)

  1. 一種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搭配一影像擷取模組,包括:一殼體,具有一樣品觀察面,該樣品觀察面位於該殼體相對於該影像擷取模組之一側;一透鏡,設置於該殼體內部;以及一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設置於該殼體的一底部,該樣品黏著件鄰接該樣品觀察面並包括:一基材;及一膠層,與該基材結合為一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一光線經該樣品黏著件反射後,該光線穿過該透鏡到達該影像擷取模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一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由該透鏡之一入光面入射,並由該透鏡之一出光面出射至該樣品觀察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更包括:一發光組件,具有一光源並鄰設於該透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發光組件的該光源為一環狀發光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更包括:一導光元件,設置於該殼體外部,該導光元件具有一入光部及一出光部,該出光部鄰設於該透鏡,使該入光部接收一光線並由該出光部出射該光線至該透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當該反射式顯微鏡模組不配合一光源使用時,該殼體具有至少一孔洞使外部光線入射至該殼體內部與該樣品觀察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基材具有一凹部及一延伸部,該延伸部鄰接於該凹部,該膠層設置於該基材具有該凹部的一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樣品黏著件更 包括一載體,該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黏設於該載體的一表面,使該凹部與該表面形成一容置空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膠層位於該凹部的黏性低於該膠層位於該延伸部的黏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樣品黏著件至少有部分區域為透光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延伸部為不透光區,該凹部為透光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凹部具有一遮光點。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樣品黏著件為貼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載體為一載玻片、一塑膠片、一樹脂片、一透光片或一不透光片。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殼體與該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固定連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更包括一可拆式座蓋,該殼體與該可拆式座蓋透過一螺紋、一卡扣單元或一磁吸單元以螺鎖、卡合或磁吸的方式連接。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底部具有一樣品黏著件插入槽,該樣品黏著件透過該樣品黏著件插入槽設置於該底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樣品黏著件插入槽具有至少一限位條。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限位條設置有至少一磁性單元,該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黏設於一載體,黏設於該載體的該樣品黏著件與該樣品黏著件插入槽透過設置有該磁吸單元的該限位條彼此磁吸連接。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樣品黏著件 插入槽具有一透明區或一開孔區。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底部具有兩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樣品黏著件固定結構為一磁性單元,該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黏設於一載體,黏設於該載體的該樣品黏著件透過該磁吸單元磁吸於該底部。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樣品黏著件可移除地黏設於一載體,該殼體或該載體的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磁性單元,使黏設於該載體的該樣品黏著件與該底部可彼此磁吸連接。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殼體之外表面具有一坡度。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殼體之外表面具有複數孔洞。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更包括:一連接件,設置於該殼體,以連接該影像擷取模組。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連接件包括一連接夾以及一樞軸。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樣品觀察面至該透鏡的最短距離介於0.1mm至10.0mm之間。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其中該基材具有無凹部的平整表面。
  31. 一種反射式顯微鏡裝置,包括:一影像擷取模組;以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0項其中一項所述之反射式顯微鏡模組。
TW106102213A 2016-02-05 2017-01-20 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 TWI664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610083284.4 2016-02-05
CN201610083284 2016-02-05
CN201610083284.4 2016-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2449A true TW201802449A (zh) 2018-01-16
TWI664416B TWI664416B (zh) 2019-07-01

Family

ID=5954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213A TWI664416B (zh) 2016-02-05 2017-01-20 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
TW106102209A TWI644124B (zh) 2016-02-05 2017-01-20 樣品黏著件、樣品承載組件及可攜式顯微鏡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209A TWI644124B (zh) 2016-02-05 2017-01-20 樣品黏著件、樣品承載組件及可攜式顯微鏡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3) JP6745734B2 (zh)
CN (3) CN107045190A (zh)
AU (1) AU2017200620A1 (zh)
TW (2) TWI664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2294B2 (ja) * 2017-12-13 2022-06-28 学校法人東海大学 超薄膜から成る生体組織被覆用材料、及びそれで被覆された生体組織
CN108169884B (zh) * 2018-02-26 2024-01-30 南京恒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光学显微镜
CN108490599A (zh) * 2018-03-28 2018-09-04 河北中医学院 一种便携式数码互动显微系统
KR101901569B1 (ko) 2018-05-10 2018-09-27 주식회사 에프앤디파트너스 포토메트릭 영상 촬영을 위한 광 가이드 장치
KR101901573B1 (ko) 2018-05-10 2018-09-27 주식회사 에프앤디파트너스 포토메트릭 영상 촬영을 위한 광 가이드 장치
TWI684819B (zh) * 2019-01-15 2020-02-11 湧蓮國際有限公司 可調減光偏光鏡片
JP6943910B2 (ja) * 2019-03-07 2021-10-06 東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点検工具
US11815465B2 (en) 2019-03-08 2023-11-14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Inc. (Gia) Portable high-resolution gem imaging system
CN110596878B (zh) * 2019-10-14 2021-11-16 南京大学 一种超短焦距的双透镜显微系统
WO2021092183A1 (en) * 2019-11-06 2021-05-14 Fashionphile Group, Llc System & method for handbag authentication
CN115128788B (zh) * 2022-05-30 2023-1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与观测物平行的水平放置显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1911U (zh) * 1980-09-06 1982-03-25
JPS5943358A (ja) * 1982-09-03 1984-03-10 Kanebo Ltd 皮膚表面形態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用具
US5571721A (en) * 1994-05-05 1996-11-05 Erie Scientific Company Improved biological culture slid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3049537B2 (ja) * 1995-02-03 2000-06-05 悌二 竹崎 生検試料の定着支持方法とその定着支持剤及び包埋カセット
US5939251A (en) * 1996-07-12 1999-08-17 Hu; Mi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plifying the processes in creating a sealed space on slides to conduct molecular biological reactions therein
US6052224A (en) * 1997-03-21 2000-04-18 Northern Edge Associates Microscope slide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JP4503716B2 (ja) * 1997-08-29 2010-07-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透過照明装置
US5812312A (en) * 1997-09-04 1998-09-22 Lorincz; Andrew Endre Microscope slide
US6300140B1 (en) * 1997-10-01 2001-10-09 Leonard Bloom Rapid test employing an adhesive slide
JP4162951B2 (ja) * 2002-08-23 2008-10-08 株式会社モリテックス 角質採取シート及び角質撮像方法
JP4763975B2 (ja) * 2004-06-01 2011-08-31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方法
JP5008208B2 (ja) * 2007-03-29 2012-08-22 国立大学法人富山大学 検体薄片の保存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顕微鏡観察用具
CN101952762B (zh) * 2008-01-02 2012-11-28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高数值孔径远程显微镜设备
CN201508433U (zh) * 2009-02-24 2010-06-16 协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显微镜装置
TW201137388A (en) * 2010-04-29 2011-11-01 Lumos Technology Co Ltd Microscopic spectrum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with microscopic spectrum function
US20110292463A1 (en) * 2010-05-31 2011-12-0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physical page containing printed text
JP2014503822A (ja) * 2010-12-21 2014-02-13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携帯デバイスにおける小型かつ広視野の蛍光画像化
US9057702B2 (en) * 2010-12-21 2015-06-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mpact wide-field fluorescent imaging on a mobile device
US8279544B1 (en) * 2011-03-18 2012-10-02 Premier Systems USA, Inc Selectively attachable and removable lenses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5944174B2 (ja) * 2012-02-03 2016-07-05 スカラ株式会社 顕微鏡とカメラの接続具
CN202886724U (zh) * 2012-04-17 2013-04-17 崔利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掌上数码显微镜
US20140176787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Intel Corporation Auxiliary camera lens attachment and light pip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294660B2 (en) * 2013-03-13 2016-03-22 Olloclip, Llc Removable lenses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4026767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Pooncharas Tipgunlakant Mobile microscop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15057626A (ja) * 2013-08-16 2015-03-26 國昭 永山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透過型複式顕微鏡装置
JP6227339B2 (ja) * 2013-09-11 2017-11-08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コンバージョン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コンバージョンレンズカメラシステム
CN203883900U (zh) * 2014-04-28 2014-10-15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一种皮肤镜及其手机连接件
TWI533025B (zh) * 2014-07-07 2016-05-11 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顯微鏡裝置
CN204500954U (zh) * 2015-01-21 2015-07-29 闫娟 手机显微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5191A (zh) 2017-08-15
JP6745734B2 (ja) 2020-09-02
CN107045188A (zh) 2017-08-15
AU2017200620A1 (en) 2017-11-23
TWI664416B (zh) 2019-07-01
TW201728956A (zh) 2017-08-16
JP6585642B2 (ja) 2019-10-02
JP2017138603A (ja) 2017-08-10
JP2017160419A (ja) 2017-09-14
JP6521331B2 (ja) 2019-05-29
CN107045190A (zh) 2017-08-15
CN107045188B (zh) 2020-03-17
CN107045191B (zh) 2020-06-16
TWI644124B (zh) 2018-12-11
JP2017138598A (ja) 2017-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4416B (zh) 反射式顯微鏡模組及反射式顯微鏡裝置
US10281708B2 (en) Microscope module and microscope device
US20190234864A1 (en) Sample holder for home testing device
TWI533025B (zh) 可攜式顯微鏡裝置
US20160147057A1 (en) Lens unit and transmission compound microscope
US20170045724A1 (en) Microscope module and microscope device
JP2014515845A (ja) 携帯装置への接続のために適応された本質的不規則性読取装置
US10288869B2 (en) Reflecting microscope module and reflecting microscope device
US10495868B2 (en) Sample carrying module and portable microscope using the same
Gordon et al. Portable bright-field, fluorescence, and cross-polarized microscope toward point-of-care imaging diagnostics
US10578857B2 (en) Sample adhesive element, sample carrying module and portable microscop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I805539B (zh) 顯微鏡模組及顯微鏡裝置
TW201706672A (zh) 顯微鏡模組及顯微鏡裝置
JP6579525B2 (ja) 微弱光観察用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複式顕微鏡装置
CN209911641U (zh) 一种便携式单球透镜显微镜
CN108169884B (zh) 一种便携式光学显微镜
TW201716851A (zh) 加裝鏡頭用配件
JP6744875B2 (ja) パーソナル通信機器用宝石刻銘ビューワー
JP2006119557A (ja) 単式顕微鏡
Suhling et al. Advances in wide-field camera-based time-correla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 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Ugawa et al. High-throughput parallel 3D imaging flow cytom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