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1795A - 層體設計中之流體溫度控制氣體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層體設計中之流體溫度控制氣體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1795A
TW201801795A TW106117378A TW106117378A TW201801795A TW 201801795 A TW201801795 A TW 201801795A TW 106117378 A TW106117378 A TW 106117378A TW 106117378 A TW106117378 A TW 106117378A TW 201801795 A TW201801795 A TW 2018017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plate
temperature
gas
gas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7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1080B (zh
Inventor
洛克 比茲曲
艾瑞克 安索奇
烏伊 史伊特
克里斯迅 范德爾
Original Assignee
梅耶博格〈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梅耶博格〈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梅耶博格〈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1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1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0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63Gas nozzles
    • C23C16/45565Shower nozz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63Gas nozzles
    • C23C16/45572Cooled nozz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63Gas nozzles
    • C23C16/45574Nozzles for more than one ga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允許至少一種氣體進入且將至少一種氣體分配至一處理區中之氣體分配器且係關於一種用於製作此氣體分配器之方法。該氣體分配器包括藉由一接合方法以一氣密方式彼此連接之一基底板、一溫度控制板及一頂板。該溫度控制板具有經構形為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且自該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一側延伸至該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二側之孔隙之溫度控制通道。對應於該基底板中之氣體出口開口及該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之連續腹板孔形成於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中且形成氣體通道。在該頂板中,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經執行為穿過該頂板之孔隙。因此一溫度控制流體可自配置於該頂板上之一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流動通過該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至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中且通過該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至配置於該頂板上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中。根據該方法,首先在該溫度控制板中形成該等溫度控制通道,在該頂板中形成該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將該基底板、該溫度控制板及該頂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連接。接著在一聯合程序步驟中製作該等氣體通道。

Description

層體設計中之流體溫度控制氣體分配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基板處理腔室中之氣體分配器,其中待允許進入之氣體分配遍及一表面且同時使用一流體冷卻或加熱,且係關於一種用於製作此一氣體分配器之方法。特定言之,此一氣體分配器用於塗佈設備中,例如,太陽能電池之製造中。
一氣體分配器用於允許一或多種氣體自一或多種氣體儲存腔室進入一處理腔室或處理區中且具體言之,主要用於氣體或諸氣體均勻分配遍及一特定區域。此區域實質上對應於待使用一對應處理步驟處理之一基板之表面區域但亦可更大或更小。氣體分配器(頻繁地亦稱為噴淋頭)具有其面向基板之表面上之氣體或諸氣體穿過其離開或排出之開口且在另一表面上具有用於待分配之氣體或諸氣體之至少一個入口。開口應較佳非常小且緊密以及均勻分配遍及氣體分配器之面向基板之表面,使得基板之處理可均勻地發生。600°C與1250°C之間之溫度頻繁地出現於處理腔室中。由高溫引起之氣體分配器之彎曲可導致基板之一非均勻處理,尤其層體之一非均勻塗佈或移除,此係因為氣體分配不再均勻地發生且氣體出口開口與基板之間之距離可在基板上方變動。此外,氣體分配器中之高溫可觸發允許進入之氣體與氣體分配器之材料及/或與其他氣體之一反應,此可首先導致可用於基板處理之氣體體積之一減少且其次導致氣體分配器中之沈積且因此導致氣體出口之阻塞。為了避免或至少減少此等效應,頻繁地冷卻氣體分配器。然而,氣體分配器之一判定加熱亦係可能的。 已知氣體分配器包括(例如)一材料(例如,金屬)之一單片實心塊,其中具有氣體出口開口之氣體通道及亦橫向於其延伸之溫度控制通道藉由導線侵蝕或其他方法引入。然而,在此情況中,僅可製作直線延伸之溫度控制通道,其等藉由相對厚的材料壁與氣體通道分離。因此,氣體通道及氣體出口開口之密度限於一低位準,而同時亦限制通過溫度控制通道之流速及因此可獲得溫度控制之程度。 US 2013/0299009 A1描述一種用於分配至少兩種不同氣體之氣體分配器,該氣體分配器包含一冷卻板及一氣體分配板。冷卻板具有經構形為材料內部中之內孔或構形為冷卻板之表面中之溝槽之冷卻通道以及對應於氣體分配板中之開口或氣體通道之氣體通道。氣體分配板抵著冷卻板之表面緊密鄰接,使得冷卻板之氣體通道及氣體分配板中之開口或氣體通道實現自一氣體儲存腔室至一處理腔室之氣體輸送。 自DE 10 2007 026 349 A1已知一種由諸多薄片狀金屬板構造之氣體分配器。在各情況中,各在中心具有之一孔之複數個環形圓盤配置於片狀金屬板中,其等接著藉由將片狀金屬板彼此上下配置而使氣體通道形成為管。由於未形成氣體分配器之表面之片狀金屬板中之環形圓盤藉由具有小於板自身之一材料厚度之腹板連接,故一冷卻介質可通過其流動之腔形成於氣體通道之管之間。 最新兩種已知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缺點係需要相對於彼此非常精確地調整其中含有用於氣體輸送之孔或環形圓盤之個別板以便達成氣體通道之緊密性及氣體通道之一低壁粗糙度。因此,需要一高製作技術支出來製作氣體分配器。此外,特定言之,DE 10 2007 026 349 A1之氣體分配器具有藉由焊接或熔接進行之個別板之一連接程序期間形成之非常多的離散接頭,其結果係對於連接程序之品質之要求進一步增加。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容許通過氣體分配器之氣體及氣體分配器之一例外溫度控制及小氣體出口開口之一均勻密集分配兩者之一氣體分配器及亦提供製作此一氣體分配器之一簡單可能性。 此目的藉由根據技術方案1之一氣體分配器及根據技術方案9之用於製作此一氣體分配器之一方法解決。在附屬技術方案中存在有利構形及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含有一基底板、一溫度控制板、一頂板、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在此情況中,該基底板、該溫度控制板及該頂板具有相同輪廓,其等較佳係一致的,使得該等板之邊緣彼此上下端接。該等板具有實質上大於個別板之厚度之橫向延伸。該等板可具有相同厚度或不同厚度。在其中至少一個其他板鄰接各自板之方向上量測一板之厚度。較佳該基底板及該頂板經構形為薄的而該溫度控制板經構形為厚於該基底板及/或該頂板且較佳係該整個氣體分配器之最厚板。該溫度控制板配置於該基底板與該頂板之間且疊加板藉由一接合方法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該基底板具有完全穿過該基底板之氣體出口開口。該溫度控制板具有經構形為穿過該溫度控制板之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之孔隙之溫度控制通道,其中該等溫度控制通道具有在該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一側上之第一末端及在該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二側上之第二末端但未朝向該各自側完全延伸。在該溫度控制板之一平面圖中,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第二側與該第一側相對定位。連續腹板孔形成於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中,該等孔對應於該基底板之該等氣體出口開口。該頂板具有完全穿過該頂板且對應於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孔之至少一個部分之氣體入口開口。此外,該頂板包括執行為該頂板中之一孔隙且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以及執行為該頂板中之一孔隙且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具有一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該頂板且因此配置於與其對應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上方,使得其完全覆蓋該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且一溫度控制流體可自該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流動通過該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至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中。具有一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該頂板且因此配置於與其對應之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上方,使得其完全覆蓋該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該溫度控制流體可自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流動通過該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至該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中。 「對應」應理解為意謂氣體分配器之對應開口、孔及元件在氣體分配器之厚度分配中上下定位。舉例而言,全部板之第一側上下定位。在各情況中,一個氣體入口開口、與其對應之一個腹板孔及與其對應之一個氣體出口開口形成一氣體通道,一氣體可自頂板上方之一氣體儲存器流動通過該氣體通道至基底板下方之一處理區中。類似地,相互對應元件——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溫度控制通道以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及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形成溫度控制流體流動通過其之一流動通道且可在氣體分配器中發展其溫度控制效應。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氣體分配器包括複數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複數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在此情況中,各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僅覆蓋小於全部溫度控制通道之數目之特定數目個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之各者對應於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之至少一者且完全覆蓋其。因此,可藉由各種相互對應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溫度控制通道使各種溫度控制流體及/或在不同溫度下之溫度控制流體流動。因此,可將氣體分配器之各種橫向區域冷卻或加熱至不同程序,使得可更佳補償氣體分配器中之溫度非均勻性。舉例而言,在平面圖中之氣體分配器之一中央區域可比氣體分配器之外部區域冷卻程度小,該等外部區域歸因於經由側從氣體分配器之熱環境之熱吸收而被更強地加熱。然而,針對氣體分配器之不同區域之各自溫度控制流體之溫度控制效應之其他控制係可能的。此外,可將具有相同溫度之相同溫度控制流體饋入至全部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中。特定言之,在具有大量溫度控制通道且在垂直於溫度控制通道之路線之一大延伸內延伸之大氣體分配器之情況中,在用僅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僅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的情況下,可產生溫度控制流體非均勻分配遍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之延伸。此可藉由提供複數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複數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而避免。 若相同溫度控制流體用於全部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然而,可針對不同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具有不同溫度),則可提供自全部溫度控制通道移除溫度控制流體之僅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及僅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然而,若將不同溫度控制流體饋入至不同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中,則針對對應於同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之全部溫度控制通道有利地提供一單獨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及與其對應之一單獨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 在不同氣體或來自不同氣體儲存器之氣體將在氣體分配器之幫助下分配且供應至一處理區之情況中,氣體分配器可藉由額外元件(例如,額外板)擴展。 因此,在針對兩種氣體之分配之一特定實施例中,除了已提及之元件之外,氣體分配器進一步包括一覆蓋板、一氣體供應板及至少一個第一氣體供應附件。在此情況中,覆蓋板配置於溫度控制板與頂板之間且包括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以及氣體通路孔。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各執行為覆蓋板中之一孔隙且對應於頂板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即,個別板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之數目在各情況中相同且亦個別板中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之數目在各情況中相同,其中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之數目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之數目可彼此不同,如上文已描述。氣體通路孔對應於溫度控制板之腹板孔且完全穿透覆蓋板。氣體供應板配置於覆蓋板與頂板之間且繼而包括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以及形成為穿過氣體供應板之孔隙且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之大量氣體供應通道。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各執行為氣體供應板中之一孔隙且對應於頂板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氣體供應通道具有在氣體供應板之一第三側上之第一末端及在氣體供應板之一第四側上之第二末端但未完全延伸遠至各自側。第三側及第四側不同於第一側及第二側且第四側與第三側相對定位。各氣體供應通道覆蓋未對應於頂板之一氣體入口開口之覆蓋板中之至少一個氣體通路孔。腹板孔形成於氣體供應板之腹板中,該等腹板孔對應於頂板之氣體入口開口且對應於覆蓋板中之對應氣體通路孔。此外,一第一氣體供應開口形成於頂板中,該第一氣體供應開口執行為頂板中之一孔隙且覆蓋全部氣體供應通道之第一末端。具有一氣體供應連接件之第一氣體供應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且因此配置於第一氣體供應開口上方,使得其完全覆蓋第一氣體供應開口且一氣體可自氣體供應連接件流動通過第一氣體供應開口至氣體供應通道之第一末端中。 因此,在此特定實施例中,一第一氣體可自頂板上方之一氣體儲存器流動通過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及氣體供應板中之對應腹板孔、覆蓋板中之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氣體出口開口至基底板下方之一處理區中而同時,一第二氣體可自另一氣體儲存器流動通過氣體供應連接件、氣體供應附件、頂板中之氣體供應開口、氣體供應板中之氣體供應通道、覆蓋板中未對應於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且由一氣體供應通道覆蓋之氣體通路孔及溫度控制板中之對應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氣體出口開口至基底板下方之處理腔室中。在此情況中,指派給第一氣體之開口及孔及指派給第二氣體之開口及孔可自由配置且分配遍及氣體分配器之橫向延伸。其等可經均勻分配或亦形成特定型樣。 在用於若干氣體之氣體分配器之一進一步特定實施例中,頂板具有執行為頂板中之一孔隙且覆蓋全部氣體供應通道之第二末端之一第二氣體供應開口,且氣體分配器進一步具有一第二氣體供應附件。第二氣體供應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且配置於第二氣體供應開口上方,使得其完全覆蓋頂板中之第二氣體供應開口且一氣體可自氣體供應連接件流動通過第二氣體供應開口至氣體供應通道之第二末端中。因此,可達成現在自氣體供應通道之兩個末端流動至氣體供應通道中之第二氣體之一更均勻供應。 若第一氣體供應開口及第二氣體供應開口在各情況中未各覆蓋全部氣體供應通道之末端而僅覆蓋不同氣體供應通道之對應末端,則與第一氣體供應開口組合之第一氣體供應附件及其等第一末端由第一氣體供應開口覆蓋之氣體供應通道用於分配一第二氣體且與第二氣體供應開口組合之第二氣體供應附件及其等第二末端由第二氣體供應開口覆蓋之氣體供應通道用於分配一第三氣體。亦可插入一進一步覆蓋板及一進一步氣體供應板,其等與一相關聯氣體供應附件組合形成用於一第三氣體之氣體通道。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可以一類似方式擴展用於進一步氣體之分配,在該情況中該等可能性兩者可適用。 較佳地,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由溫度控制板之材料形成且在全部區域中具有與溫度控制板相同之厚度。因此,溫度控制板與基底板及頂板之間相對於一溫度控制流體之一緊密連接係可能的。此外,個別溫度控制通道大體上彼此隔離且僅經由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彼此相連通。此外,溫度控制板及整個氣體分配器之穩定性增加。 相同情況可較佳亦適用於氣體供應板中在氣體供應通道之間之腹板,即,氣體供應板中之腹板在全部區域中具有與氣體供應板相同之厚度。 較佳地,溫度控制通道經構形以在其等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間係直線的。即,在溫度控制通道中之流動剖面中不存在轉向、彎曲或大方向改變。因此,形成實現有效溫度控制之理想流動條件。 此外,溫度控制板之第一側與溫度控制板之第二側之間之距離係溫度控制板之最短橫向尺寸。若溫度控制通道沿著此距離(即,垂直於溫度控制板之第一側及第二側)自溫度控制板之第一側延伸至第二側,則其等可因此形成為具有一最小長度而同時在此方向上幾乎延伸遍及氣體分配器之整個延伸。因此,流體僅短暫地流動通過氣體分配器且未實質上改變其在氣體分配器之第一側與氣體分配器之第二側之間之溫度,使得可達成沿著氣體分配器之第一側與第二側之間之延伸之氣體分配器之一均勻溫度控制。 較佳地,其中形成一腹板孔之第一區域中之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具有大於其他區域中之一寬度。即,腹板具有其中分別形成一個腹板孔之增寬區域。因此,同時以腹板之高機械穩定性及一腹板孔之壁之一足夠厚的壁厚度達成溫度控制通道中之溫度控制流體之一大體積。此外,藉此增加其中形成腹板孔之區域之橫向或皮膚表面,使得可最佳對流動穿過腹板孔之氣體進行溫度控制。垂直於一溫度控制通道之延伸方向且在兩個相鄰溫度控制通道之間量測一腹板之寬度。 較佳地,定位於兩個相鄰溫度控制通道之間之溫度控制板之材料之寬度大於或等於定位於一溫度控制通道與一腹板孔之間之溫度控制板之材料之寬度。因此,最佳地對流動穿過腹板孔之氣體進行溫度控制而同時確保腹板及溫度控制通道之機械穩定性。 當選擇兩個相鄰溫度控制通道之間之區域中及亦一溫度控制通道與一腹板孔之間之區域兩者中之腹板材料之寬度時,在用以減少洩漏率之一足夠大的腹板寬度與用以改良溫度控制流體對流動穿過腹板孔之氣體之溫度控制效應之一足夠小的腹板寬度之間尋求一最佳。如隨後將參考該方法描述,隨後僅將腹板孔引入至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使得腹板(至少在待形成腹板孔之區域中)必須足夠寬以便確保使用用於引入孔之方法相對於一相鄰溫度控制通道對腹板孔進行可靠定界。另一方面,所形成腹板孔與一相鄰溫度控制通道之間之剩餘腹板材料之最小可能寬度改良流動穿過腹板孔之氣體之溫度控制。又關於溫度控制通道之寬度,尋求在一方面流動條件及流速與氣體分配器中每單位面積之腹板孔之可獲得密度之間達到一最佳。因此,溫度控制通道之一小寬度與腹板之一小寬度組合賦予在氣體分配器中達成每一單位面積之腹板孔之一高密度之可能性。 用於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中之板可由任何適合材料組成,該材料容許使用一接合方法將板彼此氣密接合、板之處理、尤其溫度控制通道之腹板及視情況氣體供應通道以及孔及開口之形成以及一良好熱傳導及因此待由溫度控制流體分配之氣體之一良好溫度控制。舉例而言,焊接(例如,真空銅焊)、熔接(例如,擴散熔接)或黏著可用作接合方法。對於板材料之另一選擇準則係氣體分配器之使用環境中之材料,即,例如相對於存在於一處理腔室中之反應氣體之抗力。此等材料可(例如)係金屬(諸如鋁、陶瓷、石英或石墨)以及組合材料(諸如(例如)合金或複合材料)。較佳地,基底板、溫度控制板及頂板以及視情況覆蓋板及氣體供應板由相同材料(尤其一金屬)組成。因此,一方面,可容易地達成板之氣密連接且另一方面避免可起因於使用不同材料之氣體分配器內部之熱應力。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及氣體供應附件亦較佳由相同材料組成。 根據本發明之用於製造一氣體分配器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所需板及附件,尤其一基底板、一溫度控制板及一頂板以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在該溫度控制板中形成大量溫度控制通道;在該頂板中形成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藉由一接合方法將板彼此氣密連接;將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氣密連接至該頂板;及在個別板中形成聯合形成用於使一氣體通過該氣體分配器之氣體通道之開口及孔。 經製備板具有相同輪廓且較佳係一致的。藉由穿過溫度控制板形成孔隙而製作溫度控制通道,其中個別孔隙藉由腹板彼此分離。溫度控制通道具有在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一側上之第一末端及在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二側上之第二末端但未完全延伸遠至各自側。即,溫度控制通道藉由溫度控制板之材料與溫度控制板之全部外邊緣隔開。溫度控制板之第二側與第一側相對定位。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經製作為穿過頂板之孔隙。在該等板之氣密接合期間,此等經接合,使得該等板之邊緣上下定位且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且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在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氣密連接至頂板期間,此等經配置,使得一特定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完全覆蓋與其對應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且一特定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完全覆蓋與其對應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在形成氣體通道之步驟中,在一聯合操作中製作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氣體出口開口,其中氣體入口開口完全穿過頂板,腹板孔完全穿過溫度控制板且氣體出口開口完全穿過基底板。 由於在一聯合操作中製作氣體通道(即,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氣體出口開口),故氣體通道在其等路線中無偏移或彎曲或類似物且可整體更光滑或簡單地製作非常小的孔(例如)而無無不同板之彼此對準。氣體通道可整體經設計為非常薄的,使得可達成氣體通道遍及氣體分配器之配置之一高密度及均勻性。舉例而言,所形成氣體通道可具有約0.5 mm之一直徑及10至個20通道/cm2 之一密度。該方法使一氣體分配器能夠尤其簡單且具成本效益地製造。 在藉由其製作用於分配兩種不同氣體之一氣體分配器之方法之一特定實施例中,額外提供一覆蓋板、一氣體供應板及一第一氣體供應附件,其中覆蓋板及氣體供應板具有與基底板、溫度控制板及頂板相同之輪廓且較佳係一致的。此外,除了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之外,作為穿過頂板之一孔隙在頂板中額外形成一第一氣體供應開口。此外,藉由穿過覆蓋板形成孔隙而在覆蓋板中形成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其等對應於頂板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又在氣體供應板中形成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其中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對應於頂板中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分別形成於氣體供應板之一第一側或一第二側上。此外,藉由穿過氣體供應板形成孔隙而在氣體供應板中形成大量氣體供應通道。個別氣體供應通道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且具有在氣體供應板之一第三側上之第一末端及在氣體供應板之一第四側上之第二末端。然而,氣體供應通道未完全延伸遠至各自側而藉由氣體供應板之材料與氣體供應板之外邊緣隔開。第三側及第四側不同於氣體供應板之第一側及第二側,其中第四側與第三側相對定位。 在此特定實施例中,將板彼此氣密連接之步驟被擴展且分為個別子步驟。在一第一子步驟中,藉由一接合程序將基底板、溫度控制板及覆蓋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使得該等板之邊緣上下定位且覆蓋板中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且覆蓋板中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因此,製作一第一板組合。在一第二子步驟中,在一聯合操作中形成覆蓋板中之第一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第一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其中氣體通路孔完全穿過覆蓋板,腹板孔完全穿過溫度控制板且氣體出口開口完全穿過基底板。藉此製作之第一氣體通道用於藉由氣體供應附件、頂板中之第一氣體開口及氣體供應板中之氣體供應通道分配在氣體分配器之操作期間提供之一氣體。在一第三子步驟中,藉由一接合方法將第一板組合、氣體供應板及頂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使得該等板之邊緣上下定位且氣體供應板中及頂板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對應於覆蓋板中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頂板中之第一氣體供應開口完全覆蓋氣體供應通道之第一末端。 除了將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氣密連接至頂板之外,第一氣體供應附件亦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使得氣體供應附件完全覆蓋頂板中之氣體供應開口。此外,在一聯合操作中形成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氣體供應板之腹板中之腹板孔及覆蓋板中之第二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第二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第二氣體出口開口。在此情況中,氣體入口開口完全穿過頂板、腹板孔分別完全穿過溫度控制板或氣體供應板、氣體通路孔完全穿過覆蓋板且氣體出口開口完全穿過基底板。在此步驟中形成之第二氣體通道用於將在氣體分配器之操作期間提供之一氣體分配於頂板上方,使得氣體可流動穿過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氣體供應板中之腹板孔、覆蓋板中之第二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中之第二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第二氣體出口開口至基底板下方之一處理區中。 該方法可藉由併入進一步步驟或形成進一步開口且提供氣體分配器之進一步元件而擴展且適於待製作之所要氣體分配器,使得(例如)可如已參考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描述般製作用於兩種以上氣體之氣體分配器。 由於在一聯合操作中形成指派給一特定氣體之氣體通道(即,覆蓋板中之第一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第一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或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氣體供應板之腹板中之腹板孔、覆蓋板中之第二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第二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第二氣體出口開口),故此等具有一光滑表面且可製作為非常小且以一簡單且具成本效益方式緊密配置。 可藉由一具成本效益製程(例如,雷射切割、水射流切割、銑削等)形成溫度控制通道及氣體供應通道以及頂板中之氣體供應開口及各種板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藉由一適合製造方法(諸如(例如)鑽孔、導線侵蝕、雷射切割、水射流切割或其他已知方法)製作氣體通道。(例如)藉由真空銅焊、擴散熔接或黏著而將個別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此確保溫度控制板及視情況氣體供應板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亦在腹板之區域中之鄰接板。附件亦可藉由此一方法接合至頂板,但其他接合方法亦係可能的,只要此等確保一氣密連接。 較佳在將個別板彼此氣密連接之步驟之後或在藉由一接合方法製作第一板組合之後且在於板或第一板組合中形成開口及孔之步驟之前,執行用以檢查氣體分配器相對於一溫度控制流體之緊密性之一步驟,當使用成品氣體分配器時,該溫度控制流體流動通過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或諸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至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中,通過溫度控制通道且通過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或諸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自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離開。為達此目的,可將一流體(例如,溫度控制流體)引入至第一板組合中,使得流體流動通過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或諸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至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中,通過溫度控制通道且通過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或諸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自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離開。自然地,亦可使用用於檢查緊密性或用於檢查接合步驟之執行之其他方法。因此,可在形成氣體通道之前檢查各自接合步驟之品質且若必要則可再次執行接合步驟。若製作用於分配兩種不同氣體之一氣體分配器,則可在形成覆蓋板中之第一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第一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之步驟之後,在將第一板組合、氣體供應板及頂板接合在一起之前,再次執行檢查第一板組合之緊密性之此一步驟。 較佳地,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經構形使得在全部區域中,其等具有與溫度控制板相同之厚度。 此外,較佳地,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經構形使得在其中形成一腹板孔之第一區域中,其等具有大於第二區域中之一厚度。 較佳地,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經構形使得定位於兩個相鄰溫度控制通道之間之溫度控制板之材料之寬度大於或等於定位於一溫度控制通道與一經構形腹板孔之間之溫度控制板之材料之寬度。即,在已製作腹板孔之後,一腹板孔之邊緣與藉由溫度控制板之材料與此腹板孔隔開之一溫度控制通道之邊緣之間之距離應小於藉由一腹板彼此分離之兩個相鄰溫度控制通道之間之距離。在待製作之腹板孔之一已知橫向延伸及腹板孔相對於腹板之寬度之一假定最佳配置中,因此可在溫度控制板中之溫度控制通道之形成期間選擇腹板寬度,使得在其中在一隨後程序步驟中製作腹板孔之區域中,其等具有滿足此要求之一寬度。
圖1以一透視圖示意性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實例100。氣體分配器之第一實施例適合於將一氣體自一氣體儲存腔室引入至一處理區中且將該氣體分配遍及一特定區域。氣體分配器具有一基底板110、一溫度控制板120及一頂板130以及一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及一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含有一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141且配置於頂板130之一第一側131上且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130。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含有一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151且配置於頂板130之一第二側132上且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130,其中第二側132與第一側131相對定位。基底板110、溫度控制板120及頂板130具有相同輪廓及相同尺寸且一致地彼此上下配置且以一氣密方式連接在一起。圖1亦展示形成於頂板130中之氣體入口開口133。展示於氣體分配器之未由附件140及150覆蓋之側上之緊固孔160用於將氣體分配器連接至其他組件,(例如)連接至一氣體儲存容器或一處理腔室壁。 圖2以一透視分解圖展示來自圖1之氣體分配器之個別元件。此處,特定言之,可見頂板130中之配置於頂板130之第一側131上且由圖1中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覆蓋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及配置於頂板130之第二側132上且由圖1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覆蓋之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係穿過頂板130之孔隙且藉由頂板130之材料與頂板130之各自外邊緣136及137隔開。另外,可見溫度控制板120中之溫度控制通道121。溫度控制通道121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且各具有配置於溫度控制板120之一第一側124上之一第一末端123及配置於溫度控制板120之一第二側上之一第二末端125。因此,溫度控制通道121自其等第一末端123延伸至其等第二末端125但未延伸遠至溫度控制板120之各自外邊緣。舉例而言,第二末端125藉由溫度控制板120之材料與溫度控制板120之在其第二側126上之外邊緣127隔開。形成於腹板中之腹板孔由於尺度而無法在圖2中被識別但參考圖4進一步解釋。另外,可見基底板110中之形成為穿過基底板110之孔隙之氣體出口開口111。各氣體入口開口133對應於溫度控制板中之一個腹板孔且對應於一個氣體出口開口111,其等一起形成一氣體通道。在圖1中亦可見,緊固孔160不僅形成於頂板130中而且亦形成於溫度控制板120中及基底板110中,其中在各情況中,基底板110中之一個緊固孔160對應於溫度控制板120中定位於其上方之一個緊固孔160及頂板130中定位於其上方之一個緊固孔160。一螺絲或一鉚釘或另一緊固構件可經導引通過因此形成之一緊固通道。然而,緊固孔160僅形成於頂板130中或形成於頂板130中及溫度控制板120中且各具有一內部螺紋,使得一螺絲可用作緊固構件亦係可能的。 圖3展示來自圖1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其中已使個別板之元件及其等相對於彼此之配置可見。特定言之,可見藉由腹板122彼此分離之溫度控制通道121以及氣體出口開口111、形成於溫度控制板120之腹板122中之腹板孔128及氣體入口開口133,其中一個氣體出口開口111、一個腹板孔128及一個氣體入口開口133分別精確上下定位且因此在圖3中之圖式中表現為僅一個孔。此外,可見,一方面,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一末端123及用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141配置於其上方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及配置於其上方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及另一方面,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二末端125以及用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151配置於其上方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及配置於其上方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 圖4展示沿著圖3中指示之線A-A’穿透來自圖1之氣體分配器之一橫截面之一視圖。線A-A’最初沿著溫度控制通道121a延伸,接著跨過複數個腹板122a至122g (各在其中形成一個腹板孔128之一區域中)及複數個溫度控制通道121b至121g且最終再次沿著另一溫度控制通道121h延伸。再次可見具有氣體出口開口111之基底板110、具有溫度控制通道121a至121h及腹板122a至122g之溫度控制板120以及具有氣體入口開口133、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之頂板130。亦可見相交線最初延伸穿過其之溫度控制通道121a之第一末端123以及相交線最終延伸穿過其之溫度控制通道121h之第二末端125。此外,展示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及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因此,一氣體可自配置於頂板130上方且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130之一氣體儲存容器流動通過氣體入口開口133、分別對應之腹板孔128及氣體出口開口111至基底板110下方之一處理區中且可均勻且精細分配於其處。 圖5以一示意性透視圖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實例200。第二實施例之此實例容許使用氣體分配器引入且分配兩種不同氣體。出於此目的,除了一基底板210、一溫度控制板220及一頂板230之外,氣體分配器亦具有各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一相鄰板之一覆蓋板240及一氣體供應板250。除了一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270及一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280之外,一第一氣體供應附件290及一第二氣體供應附件291亦配置於頂板230上且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此。頂板230再次具有氣體入口開口239。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270含有一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271且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280含有一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281。 圖6以未反映氣體分配器之元件之實際大小關係之一透視分解圖展示來自圖5之氣體分配器之個別組件。在此情況中,氣體分配器繞穿透氣體分配器自頂部延伸至底部之一虛旋轉軸相對於圖5中之視圖旋轉達90o 。基底板210具有被指派給不同氣體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211及第二氣體出口開口212。隨後將參考圖8詳細描述此。再次,藉由腹板222彼此分離之溫度控制通道221形成於溫度控制板220中。在此情況中,各溫度控制通道221具有在溫度控制板220之一第一側224上之一第一末端223及在溫度控制板220之一第二側226上之一第二末端225。溫度控制通道221未延伸遠至如(例如)針對外邊緣227展示之溫度控制板220之外邊緣。各對應於第一氣體出口開口211之一者之第一腹板孔228及各對應於第二氣體出口開口212之一者之第二腹板孔229形成於腹板222中。各對應於第一氣體出口開口211之一者之第一氣體通路孔241及各對應於第二氣體出口開口212之一者之第二氣體通路孔242形成於覆蓋板240中。此外,覆蓋板240具有覆蓋溫度控制通道221之第一末端223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43及覆蓋溫度控制通道221之第二末端225之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44。對應於覆蓋板240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43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51及對應於覆蓋板240中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44之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53形成於氣體供應板250中。在此情況中,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51形成於氣體供應板250之一第一側252上,而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53形成於氣體供應板250之一第二側254上。此外,氣體供應板250具有藉由腹板256彼此分離之氣體供應通道255。在此情況中,各氣體供應通道255具有在氣體供應板250之一第三側258上之一第一末端257及在氣體供應板250之一第四側260上之一第二末端259。在各情況中,此處應將一側理解為鄰接板之一外邊緣之板之一邊緣區域,其中側疊加於板之邊角處。由於板具有一近似正方形輪廓,因此存在四個側,其中第一側與第二側及第三側與第四側彼此相對定位。對應於基底板210中之第二氣體出口開口212、溫度控制板220中之第二腹板孔229及覆蓋板240中之第二氣體通路孔242之腹板孔261形成於腹板256中。氣體供應通道255覆蓋對應於溫度控制板220中之第一腹板孔228及基底板210中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211之覆蓋板240中之第一氣體通路孔241。在頂板230中,可見配置於頂板230之第一側232上且在圖5中由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270覆蓋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31,及配置於頂板230之第二側234上且在圖5中由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280覆蓋之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33。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31對應於氣體供應板250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51及覆蓋板240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43,而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33對應於氣體供應板250中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53及覆蓋板240中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44。此外,亦可見配置於頂板230之一第三側236上且由圖5中之第一氣體供應附件290覆蓋之一第一氣體供應開口235,及配置於頂板230之一第四側238上且由圖1中之第二氣體供應附件291覆蓋之一第二氣體供應開口237。第一氣體供應開口235覆蓋氣體供應通道255之第一末端257,而第二氣體供應開口237覆蓋氣體供應通道255之第二末端259。頂板230中之氣體入口開口239對應於基底板中之第二氣體出口開口212。 以與溫度控制通道221、氣體供應通道255以及第一氣體供應開口235及第二氣體供應開口237相同之方式,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43、251及231以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44、253及233係穿過各自板之孔隙且藉由各自板之材料與各自外邊緣隔開。因此,在各情況中,溫度控制通道221自其等第一末端223延伸遠至其等第二末端225但未延伸遠至溫度控制板220之各自外邊緣。以相同方式,氣體供應通道255各自其等第一末端257延伸至其等第二末端259但未延伸遠至氣體供應板250之各自外邊緣。 圖7展示來自圖5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其中已使個別板之元件及其等相對於彼此之配置可見。特定言之,可見藉由腹板222彼此分離之溫度控制通道221及藉由腹板256彼此分離之氣體供應通道255。此外,可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211、溫度控制板220中之第一腹板孔228及第一氣體通路孔241,其中在各情況中,一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211、一個第一腹板孔228及一個第一氣體通路孔241精確上下定位且因此在圖7中之圖式中僅表現為一個孔。又分別疊加之第二氣體出口開口212、第二腹板孔229、第二氣體通路孔242、氣體供應板250中之腹板孔261及氣體入口開口239在圖7中僅表現為一個孔。 此外,亦可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43、251及231及配置於其等上方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270,其等配置於溫度控制通道221之第一末端223上方;以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244、253及233及配置於其等上方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280,其等配置於溫度控制通道221之第二末端225上方。亦展示配置於氣體供應通道255之第一末端257上方之第一氣體供應附件290及第一氣體供應開口235,以及配置於氣體供應通道255之第二末端259上方之第二氣體供應附件291及第二氣體供應開口237。 圖8展示沿著圖7中指示之線B-B’穿透來自圖5之氣體分配器之一橫截面之一視圖。線B-B’最初與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271相交,接著在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271內部彎曲達90o ,延伸遠至一溫度控制通道221a,該處再次彎曲達90o 且接著進一步平行於線之第一段延伸。在此情況中,相交線在各情況中在其中形成一第一腹板孔228或一第二腹板孔229之一區域中,與溫度控制板220中之複數個溫度控制通道221a至221h及腹板222a至222g相交,且在各情況中在其中形成一腹板孔261之一區域中與氣體供應板250中之複數個氣體供應通道255a至255e及腹板256a至256c相交且最終在其第一末端257之區域中,與一腹板256d及一氣體供應通道255e相交。再次可見具有第一氣體出口開口211及第二氣體出口開口212之基底板210;具有溫度控制通道221a至221h、腹板222a至222g及第一腹板孔228及第二腹板孔229之溫度控制板220;具有第一通路孔241及第二通路孔242以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43之覆蓋板240;具有氣體供應通道255a至255e、腹板256a至256d及腹板孔261以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51之氣體供應板250;以及具有氣體入口開口239、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231及第一氣體供應開口235之頂板230。亦展示具有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271及第一氣體供應附件290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270。因此,一第一氣體可自定位於第一氣體供應附件290及第二氣體供應附件291上方且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此等之一第一氣體儲存容器流動通過第一氣體供應開口235及第二氣體供應開口237 (圖8中未展示)至氣體供應通道255中且自此等氣體供應通道255通過第一氣體通路孔241、溫度控制板220中之第一腹板孔228及第一氣體出口開口211至基底板210下方之一處理區中且可藉此均勻且精細分配。一第二氣體可自定位於頂板230上方且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230之一第二氣體儲存容器流動通過氣體入口開口239、氣體供應板250中之分別對應之腹板孔261、第二氣體通路孔242、溫度控制板220中之第二腹板孔229及第二氣體出口開口212至處理區中且可藉此均勻且精細分配。因此,提供不同氣體可通過之兩個類型之氣體通道。 第一實施例或第二實施例之一氣體分配器亦可具有複數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複數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以及對應的諸多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圖9展示第一實施例之一氣體分配器之一實例,其具有三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a、140b及140c、三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a、150b及150c以及頂板130中之三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a、134b及134c及三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a、135b及135c。在此情況中,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a覆蓋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一數目個第一末端123,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b覆蓋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二數目個第一末端123且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c覆蓋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三數目個第一末端123,其中各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a至134c覆蓋不同溫度控制通道121。第一數目、第二數目及第三數目可不同或至少部分相同。在所展示之情況中,第一數目、第二數目及第三數目係相同的。然而,舉例而言,第一數目及第三數目亦可係相同的,而第二數目大於第一數目。各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a至140c對應於一特定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a至134c。因此,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a對應於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a,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b對應於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b且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c對應於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c。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a至150c對應於一特定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a至135c。因此,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a對應於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a,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b對應於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b且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c對應於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c。在此情況中,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a覆蓋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一數目個第二末端125,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b覆蓋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二數目個第二末端125且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c覆蓋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三數目個第二末端125,其中各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a至135c覆蓋不同溫度控制通道121。關於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二末端125之被覆蓋數目,參考由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a至134c覆蓋之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123之數目適用相同情況。較佳地,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50a至150c之一特定者覆蓋恰該等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二末端125,該等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一末端由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a至134c之一特定者覆蓋。 替代地,可如參考圖1描述般形成僅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150及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135。在各情況中,舉例而言,可經由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a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a將具有一第一溫度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引入至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一數目個第一末端123,而舉例而言,可經由相互對應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140b、140c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134b、134c將具有不同溫度之溫度控制流體引入至溫度控制通道121之第二數目及第三數目個第一末端123。因此,各自溫度控制流體之溫度可精確適於待在氣體分配器內部之一特定位置處達成之溫度控制。特定言之,因此可達成氣體分配器之一均勻溫度控制及/或可補償(例如)歸因於氣體分配器在其橫向邊緣區域中之強化熱發射之外部影響。 雖然在圖中展示氣體通道之均勻配置及分配,但若溫度控制通道及氣體供應通道之配置經相應地構形,則可製作氣體通道(包含用於不同氣體,如圖5至圖9中展示)之任何適合配置或分配。此外,孔及開口可具有任意及不同形狀(例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多邊形)及大小,只要確保氣體或諸氣體及溫度控制流體之通過。 作為一實例,提及針對個別組件在表1中列舉之值,但未針對一特定大小指定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長度及寬度以及厚度形成一笛卡爾系統,然而,其中板不需要係矩形的而可具有任何形狀。然而,較佳其等係矩形的。在溫度控制通道及氣體供應通道及附屬腹板中,長度係一各自通道之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間之延伸,其中包含各自末端。在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及氣體供應開口之情況中,長度係橫向於由元件覆蓋之各自溫度控制通道或氣體供應通道之末端之延伸。
Figure TW201801795AD00001
表1 圖10展示氣體分配器之一溫度控制板120之一示意性平面圖之一截面。此展示具有溫度控制通道121、腹板122及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123之溫度控制板120之一截面。腹板及溫度控制通道具有在x方向上量測之一寬度及在y方向上量測之一長度,其中在圖10中,溫度控制通道及腹板未依其等之完整長度展示。腹板122含有其中形成腹板孔128之第一區域1221,該等腹板孔128在圖10中展示為黑色圓圈。第一區域1221具有大於其中未形成腹板孔128之第二腹板區域1222之一寬度。因此,溫度控制通道121形成「蛇形線」,其中一溫度控制流體可尤其對第一區域1221及流動穿過腹板孔128之氣體進行有效溫度控制。相鄰腹板122之第一區域1221經配置為沿著y方向偏移,其結果係可在一給定區域中達成一高密度之第一區域1221及腹板孔128。同時,兩個相鄰溫度控制通道121之間 (即,第二區域1222)中之腹板材料之寬度大於一第一區域1221中之一個溫度控制通道121與一腹板孔128之間之腹板材料之寬度。因此,流動穿過腹板孔128之氣體可由溫度控制流體尤其有效地溫度控制。另外,溫度控制通道121沿著x方向直線(即,無轉向、彎曲或曲線)延伸(惟腹板122之第一區域1221周圍除外),使得可在全部溫度控制通道內及其等整個長度內達成溫度控制流體之一高輸送量及均勻流動條件。 已參考圖10中之溫度控制板120作出之相同構形及陳述亦適用於溫度控制板220。氣體供應板250中之氣體供應通道255及腹板256可以相同方式構形,其中腹板256之其中形成一腹板孔261之第一區域對應於溫度控制板220中之腹板222之第一區域(且腹板孔228形成於其中)。 圖1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用於製作氣體分配器之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首先在步驟S110中,提供一基底板、一溫度控制板及一頂板,其等具有相同輪廓且較佳係一致的。基底板及頂板無氣體入口或氣體出口開口。無隨後關聯於一氣體通道之腹板孔或其他孔形成於溫度控制板中。另外,提供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在步驟S120中,藉由穿過溫度控制板形成孔隙而在溫度控制板中形成如上文描述之複數個溫度控制通道。在步驟S130中,藉由穿過頂板形成孔隙而在頂板中形成如上文描述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可以任何順序或甚至部分同時執行步驟S110、S120及S130,使得在步驟S110中,提供具有溫度控制通道之一溫度控制板及/或具有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之一頂板。 在以下步驟S140中,藉由一接合方法將基底板、溫度控制板及頂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在此情況中,板之邊緣彼此上下配置且頂板經配置使得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覆蓋與其對應之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且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覆蓋與其對應之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頂板及基底板仍無氣體入口或氣體出口開口且溫度控制板仍無腹板孔。 在一步驟S150中,將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元件相對於彼此配置,使得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完全覆蓋與其對應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且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完全覆蓋與其對應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在步驟S160中,藉由在一共同操作中形成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氣體出口開口而形成氣體通道。步驟S160可在步驟S150之前或之後執行,但始終在步驟S140之後執行。因此,個別板可不再相對於彼此滑動且所形成氣體通道具有一光滑表面及一筆直路線,使得氣體通過不受阻礙。此外,形成氣體通道之全部孔及開口之聯合形成可比在個別板中個別形成孔或開口且隨後在接合板之一步驟中將此等孔及開口相對於彼此對準實施更簡單且更具成本效益。此外,鑑於用於形成溫度控制通道及用於形成腹板孔之製造方法之對應精確度,使用該方法製作具有零洩漏率之一氣體分配器係可能的。 圖1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用於製作氣體分配器之第二實施例之一實例之方法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示意圖,該實例與參考圖5至圖8描述之氣體分配器之第二實施例之實例之不同僅在於氣體分配器在頂板中僅具有一個氣體供應附件及僅一個氣體供應開口。首先在步驟S210中,提供一基底板、一溫度控制板、一覆蓋板、一氣體供應板及一頂板,其等具有相同輪廓且較佳係一致的。基底板及頂板無氣體入口或氣體出口開口且溫度控制板及氣體供應板仍無隨後關聯於一氣體通道之腹板孔或其他孔且覆蓋板仍無氣體通路孔。另外,提供一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一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以及一氣體供應附件。 在步驟S220中,藉由穿過溫度控制板形成孔隙而在溫度控制板中形成如上文描述之複數個溫度控制通道。在步驟S230中,作為穿過覆蓋板之孔隙,在覆蓋板中形成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在步驟S240中,作為穿過氣體供應板之孔隙在氣體供應板中形成如上文已經描述之氣體供應通道以及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在步驟S250中,藉由穿過頂板形成孔隙而在頂板中形成如上文亦描述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以及一氣體供應開口。可以任何順序或亦部分同時執行步驟S210至S250,使得在步驟S210中提供已具有溫度控制通道之一溫度控制板及/或具有氣體供應通道之一氣體供應板及/或來自含有具有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之覆蓋板、氣體供應板及頂板之群組之一或多個板及/或具有氣體供應開口之一頂板。 在下一步驟S260中,藉由一接合方法將基底板、溫度控制板及覆蓋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藉此形成一第一板組合,其中板之邊緣彼此上下配置且覆蓋板經配置使得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覆蓋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且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覆蓋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覆蓋板及基底板仍無氣體通路孔或氣體出口開口且溫度控制板仍無腹板孔。 在下一步驟S270中,藉由在一聯合操作中形成覆蓋板中之第一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中之第一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而在第一板組合中製作第一氣體通道。 隨後,在步驟S280中,藉由一接合方法將第一板組合及氣體供應板以及頂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其中板之邊緣彼此上下配置且氣體供應板及頂板經配置使得個別板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彼此上下配置且頂板中之氣體供應開口覆蓋氣體供應通道之第一末端。氣體供應板及頂板仍無腹板孔或氣體入口開口。 在一步驟S290中,將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以及氣體供應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頂板。此處元件相對於彼此配置,使得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完全覆蓋頂板中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完全覆蓋頂板中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氣體供應附件完全覆蓋氣體供應開口。 在一步驟S300中,藉由在一聯合操作中形成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氣體供應板之腹板中之腹板孔、覆蓋板中之第二氣體通路孔、溫度控制板之腹板中之第二腹板孔及基底板中之第二氣體出口開口而形成第二氣體通道。步驟S300可在步驟S290之前或之後執行,但始終在步驟S280之後執行。因此,個別板可不再抵著彼此滑動。 由該方法形成之第一氣體通道及第二氣體通道具有一光滑表面及一筆直路線,使得氣體通過不受阻礙。此外,形成第一氣體通道或第二氣體通道之全部孔及開口之聯合形成可比在個別板中個別形成孔或開口且隨後在接合板之一步驟中將此等孔及開口相對於彼此對準實施更簡單且更具成本效益。此外,鑑於用於形成溫度控制通道及用於形成腹板孔之製造方法之對應精確度,使用該方法製作具有零洩漏率之用於複數種氣體之一氣體分配器係可能的。 視情況,分別在步驟S140之後且在步驟S160之前或在步驟S260之後且在步驟S270之前,可檢查用於檢查各自板組合相對於一溫度控制流體之緊密性之一步驟。為達此目的,透過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將一溫度控制流體引入至溫度控制通道中。 該方法之各種擴展係可能的以便製作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之最多樣化實施例,然而,該等最多樣化實施例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在此處呈現之實施例之基礎上容易地識別且實施。
100‧‧‧氣體分配器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實例
110‧‧‧基底板
111‧‧‧氣體出口開口
120‧‧‧溫度控制板
121‧‧‧溫度控制通道
121a至121h‧‧‧溫度控制通道
122‧‧‧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
122a至122g‧‧‧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
123‧‧‧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
124‧‧‧溫度控制板之第一側
125‧‧‧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
126‧‧‧溫度控制板之第二側
127‧‧‧溫度控制板之在第二側上之外邊緣
128‧‧‧腹板孔
130‧‧‧頂板
131‧‧‧頂板之第一側
132‧‧‧頂板之第二側
133‧‧‧氣體入口開口
134‧‧‧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
134a‧‧‧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
134b‧‧‧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
134c‧‧‧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
135‧‧‧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135a‧‧‧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135b‧‧‧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135c‧‧‧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136‧‧‧頂板之外邊緣
137‧‧‧頂板之外邊緣
140‧‧‧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
140a‧‧‧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
140b‧‧‧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
140c‧‧‧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
141‧‧‧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
150‧‧‧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
150a‧‧‧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
150b‧‧‧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
150c‧‧‧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
151‧‧‧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
160‧‧‧緊固孔
200‧‧‧氣體分配器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實例
210‧‧‧基底板
211‧‧‧第一氣體出口開口
212‧‧‧第二氣體出口開口
220‧‧‧溫度控制板
221‧‧‧溫度控制通道
221a至221h‧‧‧溫度控制通道
222‧‧‧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
222a至222g‧‧‧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
223‧‧‧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
224‧‧‧溫度控制板之第一側
225‧‧‧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
226‧‧‧溫度控制板之第二側
227‧‧‧溫度控制板之在第二側上之外邊緣
228‧‧‧第一腹板孔
229‧‧‧第二腹板孔
230‧‧‧頂板
231‧‧‧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
232‧‧‧頂板之第一側
233‧‧‧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234‧‧‧頂板之第二側
235‧‧‧第一氣體供應開口
236‧‧‧頂板之第三側
237‧‧‧第二氣體供應開口
238‧‧‧頂板之第四側
239‧‧‧氣體入口開口
240‧‧‧覆蓋板
241‧‧‧第一氣體通路孔
242‧‧‧第二氣體通路孔
243‧‧‧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
244‧‧‧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250‧‧‧氣體供應板
251‧‧‧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
252‧‧‧氣體供應板之第一側
253‧‧‧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254‧‧‧氣體供應板之第二側
255‧‧‧氣體供應通道
255a至255e‧‧‧氣體供應通道
256‧‧‧氣體供應板中之腹板
256a至256d‧‧‧氣體供應板中之腹板
257‧‧‧氣體供應通道之第一末端
258‧‧‧氣體供應板之第三側
259‧‧‧氣體供應通道之第二末端
260‧‧‧氣體供應板之第四側
261‧‧‧腹板孔
270‧‧‧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
271‧‧‧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
280‧‧‧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
281‧‧‧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
290‧‧‧第一氣體供應附件
291‧‧‧第二氣體供應附件
1221‧‧‧腹板之第一區域
1222‧‧‧腹板之第二區域
S110‧‧‧步驟
S120‧‧‧步驟
S130‧‧‧步驟
S140‧‧‧步驟
S150‧‧‧步驟
S160‧‧‧步驟
S210‧‧‧步驟
S220‧‧‧步驟
S230‧‧‧步驟
S240‧‧‧步驟
S250‧‧‧步驟
S260‧‧‧步驟
S270‧‧‧步驟
S280‧‧‧步驟
S290‧‧‧步驟
S300‧‧‧步驟
下文參考圖詳細解釋本發明。在圖中: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圖2展示來自圖1之氣體分配器之個別元件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圖3展示來自圖1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示意圖,其繪示個別板之元件相對於彼此之配置; 圖4展示沿著線A-A'穿透來自圖1之氣體分配器之一橫截面;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圖6展示來自圖5之氣體分配器之個別元件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圖7展示來自圖5之氣體分配器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其繪示個別板之元件相對於彼此之配置; 圖8展示沿著線B-B'穿透來自圖5之氣體分配器之一橫截面; 圖9展示具有複數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之一氣體分配器之個別元件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圖10展示來自根據本發明之氣體分配器之一溫度控制板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性平面圖之一截面; 圖1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用於製造一氣體分配器之方法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1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用於製造一氣體分配器之方法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110‧‧‧基底板
111‧‧‧氣體出口開口
120‧‧‧溫度控制板
121‧‧‧溫度控制通道
122‧‧‧溫度控制板中之腹板
123‧‧‧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一末端
124‧‧‧溫度控制板之第一側
125‧‧‧溫度控制通道之第二末端
126‧‧‧溫度控制板之第二側
127‧‧‧溫度控制板之在第二側上之外邊緣
130‧‧‧頂板
133‧‧‧氣體入口開口
134‧‧‧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
135‧‧‧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136‧‧‧頂板之外邊緣
137‧‧‧頂板之外邊緣
140‧‧‧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
150‧‧‧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
160‧‧‧緊固孔

Claims (15)

  1. 一種氣體分配器,其包括一基底板、一溫度控制板、一頂板、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其中 該基底板、該溫度控制板及頂板具有相同輪廓, 該溫度控制板配置於該基底板與該頂板之間且該等板之邊緣彼此上下端接, 疊加板藉由一接合方法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 該基底板具有完全穿過該基底板之氣體出口開口, 該溫度控制板具有經構形為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之孔隙之溫度控制通道,其中該等溫度控制通道具有在該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一側上之第一末端及在該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二側上之第二末端,但不朝向該各自側完全延伸,其中該第二側與該第一側相對定位, 穿過該溫度控制板之腹板孔形成於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中,該等腹板孔對應於該基底板之該等氣體出口開口, 該頂板具有完全穿過該頂板且對應於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孔之至少一個部分之氣體入口開口, 該頂板包括執行為該頂板中之一孔隙且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以及執行為該頂板中之一孔隙且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之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具有一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該頂板且因此配置於與其對應之一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上方,使得其完全覆蓋該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且一溫度控制流體可自該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連接件流動通過該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至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中且 具有一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該頂板且因此配置於與其對應之一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上方,使得其完全覆蓋該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該溫度控制流體可自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流動通過該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至該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連接件中。
  2. 如請求項1之氣體分配器,其進一步包括一覆蓋板、一氣體供應板及至少一個氣體供應附件,其中 該覆蓋板配置於該溫度控制板與該頂板之間且包括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以及氣體通路孔,其中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執行為該覆蓋板中之一孔隙且對應於該頂板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該等氣體通路孔對應於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孔, 該氣體供應板配置於該覆蓋板與該頂板之間且包括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以及形成為穿過該氣體供應板之孔隙且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之大量氣體供應通道,其中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執行為該氣體供應板中之一孔隙且對應於該頂板中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其中該等氣體供應通道具有在該氣體供應板之一第三側上之第一末端及在該氣體供應板之一第四側上之第二末端但未完全延伸遠至該各自側,其中該第三側及該第四側不同於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且該第四側與該第三側相對定位,且其中各氣體供應通道覆蓋未對應於該頂板之一氣體入口開口之至少一個氣體通路孔, 腹板孔形成於該氣體供應板之該等腹板中,該等腹板孔對應於該頂板之該等氣體入口開口且對應於該等對應氣體通路孔且 該頂板具有執行為該頂板中之一孔隙且覆蓋全部該等氣體供應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之一第一氣體供應開口, 具有一氣體供應連接件之該第一氣體供應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該頂板且因此配置於該第一氣體供應開口上方,使得其完全覆蓋該第一氣體供應開口且一氣體可自該氣體供應連接件流動通過該第一氣體供應開口至該等氣體供應通道之該第一末端中。
  3. 如請求項2之氣體分配器,其中 該頂板具有執行為該頂板中之一孔隙且覆蓋全部該等氣體供應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之一第二氣體供應開口, 該氣體分配器進一步具有以一氣密方式連接至該頂板且配置於該第二氣體供應開口上方,使得其完全覆蓋該第二氣體供應開口之一第二氣體供應附件且一氣體可自該氣體供應連接件流動通過該等第二氣體供應開口至該等氣體供應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中。
  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氣體分配器,其中該溫度控制板中之該等腹板由該溫度控制板之材料組成且在全部區域中具有與該溫度控制板相同之厚度。
  5. 如請求項1之氣體分配器,其中該等溫度控制通道在其等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間直線延伸。
  6. 如請求項1之氣體分配器,其中該溫度控制板中之該等腹板在其中形成一腹板孔之第一區域中具有大於第二區域中之一寬度。
  7. 如請求項6之氣體分配器,其中定位於兩個相鄰溫度控制通道之間之該溫度控制板之該材料之寬度大於或等於定位於一溫度控制通道與一腹板孔之間之該溫度控制板之該材料之寬度。
  8. 如請求項1之氣體分配器,其中該基底板、該溫度控制板及該頂板由相同材料,尤其一金屬組成。
  9. 一種用於製造一氣體分配器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一基底板、一溫度控制板及一頂板以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其中該基底板、該溫度控制板及該頂板具有相同輪廓, b)藉由穿過該溫度控制板形成孔隙而在該溫度控制板中形成複數個溫度控制通道,其中該等個別孔隙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且具有在該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一側上之第一末端及在該溫度控制板之一第二側上之第二末端但未完全延伸遠至該各自側,其中該第二側與該第一側相對定位, c)藉由穿過該頂板形成孔隙而在該頂板中形成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d)藉由一接合方法將該基底板、該溫度控制板及該頂板彼此氣密接合,使得該等板之邊緣上下定位且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且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 e)將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氣密連接至該頂板,使得各溫度控制流體供應附件完全覆蓋與其對應之該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且各溫度控制流體出口附件完全覆蓋與其對應之該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及 f)藉由在一聯合操作中形成該頂板中之氣體入口開口、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中之腹板孔及該基底板中之氣體出口開口而形成氣體通道,其中該等氣體入口開口完全穿過該頂板,該等腹板孔完全穿過該溫度控制板且該等氣體出口開口完全穿過該基底板。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 在步驟a)中,額外提供一覆蓋板、一氣體供應板及一第一氣體供應附件,其中該覆蓋板及該氣體供應板具有與該基底板、該溫度控制板及該頂板相同之輪廓, 在步驟c)中,作為穿過該頂板之一孔隙在該頂板中額外形成一第一氣體供應開口, 藉由穿過該覆蓋板形成孔隙而在該覆蓋板中形成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其等對應於該頂板中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 藉由穿過該氣體供應板形成孔隙而在該氣體供應板中形成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以及大量氣體供應通道,其中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對應於該頂板中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分別形成於該氣體供應板之一第一側或一第二側上,且該等個別氣體供應通道藉由腹板彼此分離且具有在該氣體供應板之一第三側上之第一末端及在該氣體供應板之一第四側上之第二末端但未完全延伸遠至該各自側,其中該第三側及該第四側不同於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且該第四側與該第三側相對定位, 將步驟d)劃分為子步驟d1)、d2)及d3),其中 在步驟d1)中,藉由一接合程序將該基底板、該溫度控制板及該覆蓋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使得該等板之邊緣上下定位且該覆蓋板中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且該覆蓋板中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覆蓋與其對應之全部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其中製作一第一板組合, 在步驟d2)中,在一聯合操作中形成該覆蓋板中之第一氣體通路孔、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中之第一腹板孔及該基底板中之第一氣體出口開口,其中該等氣體通路孔完全穿過該覆蓋板,該等腹板孔完全穿過該溫度控制板且該等氣體出口開口完全穿過該基底板, 在步驟d3)中,藉由一接合方法將該第一板組合、該氣體供應板及該頂板以一氣密方式彼此接合,使得該等板之邊緣上下定位且該氣體供應板中及該頂板中之該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對應於該覆蓋板中之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及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且該頂板中之該第一氣體供應開口完全覆蓋該等氣體供應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 在步驟e)中,將該第一氣體供應附件以一氣密方式額外連接至該頂板,使得該氣體供應附件完全覆蓋該頂板中之該氣體供應開口,且 在步驟f)中,在一聯合操作中形成該頂板中之該等氣體入口開口、該氣體供應板之該等腹板中之腹板孔及該覆蓋板中之第二氣體通路孔、該溫度控制板之該等腹板中之第二腹板孔及該基底板中之第二氣體出口開口,其中該等氣體入口開口完全穿過該頂板,該等腹板孔分別完全穿過該溫度控制板或該氣體供應板,該等氣體通路孔完全穿過該覆蓋板且該等氣體出口開口完全穿過該基底板。
  11.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在步驟d)之後且在步驟f)之前,執行用以檢查該氣體分配器相對於一溫度控制流體之緊密性之一步驟,該溫度控制流體流動通過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至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中,通過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且通過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自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離開。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在步驟d1)之後且在步驟d2)之前,執行用以檢查該第一板組合相對於一溫度控制流體之緊密性之一步驟,該溫度控制流體流動通過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分配器至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一末端中,通過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且通過該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流體收集器自該等溫度控制通道之該等第二末端離開。
  13. 如前述請求項9至1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溫度控制板中之該等腹板經構形使得其等在全部區域中具有與該溫度控制板相同之厚度。
  14.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溫度控制板中之該等腹板經構形使得在其中形成一腹板孔之第一區域中,其等具有大於第二區域中之一厚度。
  15.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溫度控制板中之該等腹板經構形使得定位於兩個相鄰溫度控制通道之間之該溫度控制板之材料之寬度大於或等於定位於一溫度控制通道與一經構形腹板孔之間之該溫度控制板之該材料之寬度。
TW106117378A 2016-06-06 2017-05-25 層體設計中之流體溫度控制氣體分配器 TWI701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73075.9A EP3255173B1 (de) 2016-06-06 2016-06-06 Fluidtemperierter gasverteiler in schichtbauweise
EP16173075.9 2016-06-06
??16173075.9 2016-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795A true TW201801795A (zh) 2018-01-16
TWI701080B TWI701080B (zh) 2020-08-11

Family

ID=56372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7378A TWI701080B (zh) 2016-06-06 2017-05-25 層體設計中之流體溫度控制氣體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55173B1 (zh)
CN (1) CN109790620B (zh)
TW (1) TWI701080B (zh)
WO (1) WO20172115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3867A (zh) * 2022-07-21 2022-11-04 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组装电推进气体阳极分配器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5000B2 (ja) * 2006-06-20 2012-10-1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ガス供給装置、成膜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DE102007026349A1 (de) 2007-06-06 2008-12-11 Aixtron Ag Aus einer Vielzahl diffusionsverschweißter Scheiben bestehender Gasverteiler
JP5008478B2 (ja) * 2007-06-27 2012-08-2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ャワーヘッド
CN101265574B (zh) * 2008-03-14 2010-04-21 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 薄膜沉积装置和薄膜沉积方法
CN102971449B (zh) * 2010-07-12 2015-01-14 株式会社爱发科 成膜装置
CN105274498B (zh) 2012-05-11 2017-10-27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气体喷淋头、其制造方法及薄膜生长反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1080B (zh) 2020-08-11
EP3255173A1 (de) 2017-12-13
EP3255173B1 (de) 2018-11-21
WO2017211523A1 (de) 2017-12-14
CN109790620A (zh) 2019-05-21
CN109790620B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697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iform gas delivery to substrates in CVD and PECVD processes
US6960262B2 (en) Thin film-forming apparatus
KR100355058B1 (ko) 단일체 분사기 및 증착 챔버
US70189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iform gas delivery to substrates in CVD and PECVD processes
CN105925958B (zh) 沉积工艺系统及应用于半导体设备的喷射器与上盖板总成
US20130333768A1 (en) Point of use valve manifold for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equipment
JP2004214669A (ja) 薄膜蒸着用反応容器
KR20110011270A (ko) 샤워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학기상증착장치
KR100972801B1 (ko) 샤워헤드를 구비한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장비
JP3702068B2 (ja) 被処理基板の処理装置
KR102590931B1 (ko) 열 증착을 위한 가스 분배 판
KR101765754B1 (ko) 샤워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기판 가공 장치
TWI701080B (zh) 層體設計中之流體溫度控制氣體分配器
JP3869778B2 (ja) 成膜装置
KR100474971B1 (ko) 플로우타입 박막증착장치 및 그에 채용되는 인젝터 어셈블리
JP3663400B2 (ja) 成膜装置
TW201341555A (zh) 蒸鍍頭及蒸鍍裝置
JP2006002973A (ja) ラインバー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09435B1 (ko) 기판 온도조절이 가능한 기판 캐리어 모듈
JP3498617B2 (ja) ガス導入管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薄膜成長装置
KR20100033991A (ko) 샤워헤드를 구비한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장비
TW201805475A (zh) 全域逆流熱交換基板支撐件
TW202108811A (zh) 溫度調節裝置
WO2023177950A1 (en) Dual plenum showerhead with center to edge tunability
KR20130030016A (ko) 샤워헤드 및 이의 제작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