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043A -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043A
TW201739043A TW105112788A TW105112788A TW201739043A TW 201739043 A TW201739043 A TW 201739043A TW 105112788 A TW105112788 A TW 105112788A TW 105112788 A TW105112788 A TW 105112788A TW 201739043 A TW201739043 A TW 2017390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light
emitting diode
wires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2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3092B (zh
Inventor
范文昌
Original Assignee
正昌新視界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正昌新視界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正昌新視界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2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309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9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3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3092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乃藉由在透明可撓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設計,搭配單色LED或全彩LED背面導電端子位置的變化,使得單色LED或全彩LED可應用於透明可撓基板,且本發明乃利用橋接技術使交錯之線路可藉由絕緣層加以隔離,故僅需單層基板,不僅可解決LED顯示器之複雜線路問題,提供一高密度排列的全彩LED顯示器,且可大幅節省製程及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近年來,已發展出重量輕且抗震動的可撓顯示器,其製成材料係如塑膠。由於此種可撓顯示器可摺疊或捲起,其可攜帶性係最大化。同時,此種可撓顯示器可應用於多種領域,例如電子看板、櫥窗廣告、展覽會場的布告欄等。
習知的一種可撓顯示器包含一顯示元件,其係形成於一可撓基板之上。其中,可撓顯示器中可使用各種不同種類的顯示元件,包含一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一液晶顯示裝置,與一電泳顯示(EPD)裝置等等。這些種類的顯示裝置通常包含薄膜電晶體。因此,為了形成一可撓顯示器,該可撓基板經歷數個薄膜製程以形成薄膜電晶體。然由於該可撓基板一般厚度係相當薄,大約數十個微米,很難在該可撓基板上分開實行數個薄膜製程。目前有一種方法,其中一可撓基板係首先形成於一玻璃基板之上,一顯示元件係形成於該可撓基板上,其係黏著於該玻璃基板,並接著將該可撓基板與該玻璃基板彼此分開,該方法係用以實行薄膜製程。由塑膠材料製成的一可撓基板通常具有與該玻璃基板不相同的熱膨脹係數(CTE)。若該可撓基板與該玻璃基板之間的黏著力很微弱,則該可撓性基板可自該玻璃基板剝離並且分開,或是在高溫製程期間會有部分移除且彎曲,這對可撓顯示器的製程中將造成一致命的缺陷。此外,目前單層或雙層透明可撓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因受限於線路設計,目前仍僅限於使用單色(雙導電端子) LED,無法使用全彩LED以提供全彩顯示,故LED顯示器的應用仍無法普及化。
有鑑於此,一種製程方便且可克服上述缺點的全彩可撓顯示器乃業界殷切期盼的。故本發明乃藉由在透明可撓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設計,搭配單色LED或全彩LED背面導電端子位置的變化,使得單色LED或全彩LED可應用於透明可撓基板,不僅可解決LED顯示器之複雜線路問題,提供一高密度排列的全彩LED顯示器。此外,本發明乃利用橋接技術使交錯之線路可藉由絕緣層加以隔離,故僅需單層基板,可大幅節省製程及材料成本。
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揭露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3M行第一可撓導線、N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M´N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是由第(i)行、第(i+1)行、第(i+2)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j)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形成,且M、N、i、j均為自然數,1≤i≤3M-2,1≤j≤N;一第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畫素內;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其中,該第一扇形電路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三可撓子導線,該第二扇形電路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四可撓子導線;以及,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每一該等第三可撓子導線、及每一該等第四可撓子導線為一單層或多層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一可撓子導線,及/或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二可撓子導線,及/或每一該等每一該等第三可撓子導線彼此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及/或每一該等第四可撓子導線彼此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可發出紅光、綠光、藍光及其混合而成的光線。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複數可各自發出紅光、綠光或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三個發光二極體單元,且可各自發出紅光、綠光或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畫素內。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第一絕緣層包括一單層或多層的絕緣材料。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四個各自獨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導電端子,且該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一導電墊的第一延伸部,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二導電墊的第二延伸部,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四導電墊的第四延伸部,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第三導電墊的第三延伸部,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一導電墊而與該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二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二導電墊與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四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四導電墊與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三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三導電墊與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的左側,而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和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則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的右側。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更包括一第二絕緣層夾於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的該第三延伸部與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交會處。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第二絕緣層包括一單層或多層的絕緣材料。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2A行第一可撓導線、2B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上,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A´B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包括:一第一子畫素,由第(d)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二子畫素,由第(d+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三子畫素,由第(d)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1)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四子畫素,由第(d+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1)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其中A、B、d、e均為自然數,1≤d≤2A-1,1≤e≤2B-1,且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係由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一可撓子導線所構成,及/或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係由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二可撓子導線所構成;;一第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二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內;複數個第四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四子畫素內;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其中,該第一扇形電路係由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三可撓子導線所構成,及/或該第二扇形電路係由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四可撓子導線所構成;以及,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每一該等第三可撓子導線、及每一該等第四可撓子導線為一單層或多層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一可撓子導線,及/或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二可撓子導線,及/或每一該等每一該等第三可撓子導線彼此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及/或每一該等第四可撓子導線彼此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是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紅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是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綠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是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藍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是黃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黃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是白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白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發光二極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分別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畫素內。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第一絕緣層包括一單層或多層的絕緣材料。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五、第六導電端子,且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五導電墊的第五延伸部,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六導電墊的第六延伸部, 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五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五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六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六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七、第八導電端子,且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七導電墊的第七延伸部,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八導電墊的第八延伸部, 且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七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七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八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八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九、第十導電端子,且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九導電墊的第九延伸部,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導電墊的第十延伸部, 且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九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九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十一、第十二導電端子,且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一導電墊的第十一延伸部,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二導電墊的第十二延伸部, 且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一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十一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二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二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以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之製作與使用方式。然應注意的是,本發明提供許多可供應用的發明概念,其可以多種特定型式實施。文中所舉例討論之特定實施例僅為製造與使用本發明之特定方式,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首先,請參照第1A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的俯視圖。如第1A圖所示,此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110,其材質可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本實施例的第一透明可撓基板110係由可撓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所構成。
透明可撓基板110的上表面110A上形成有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A、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B及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C,彼此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以及N列第二可撓導線130,其中該等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及該等第二可撓導線130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M´N個畫素150,且M、N均為自然數。
此外,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透過第一扇形電路140A連接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180,進而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1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第二可撓導線130則透過第二扇形電路140B連接到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180,並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1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及第二可撓導線130,其材料可選自金線、銀線、銀漿線、銅線、奈米碳管、奈米銀、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PEDOT)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此外,為了降低導線的電阻值,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及/或上述的第二導線130,及/或上述的第一扇型電路140A,及/或第二扇型電路140B,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可藉由噴墨印刷、滾筒印刷、濺鍍、有電電鍍、無電電鍍、沉積及後續的蝕刻等技術製備,在此不再贅述。
接著,請參照第1B圖及第1C圖,其顯示的是其中一個畫素150的放大圖。如第1B圖所示,畫素150是由第(i)行、第(i+1)行、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與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A所定址,且畫素150內設置有一可分別發出紅光、藍光、綠光或其混合光線的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此外,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130之間更包括一第一絕緣層125夾於其間,且i、j均為自然數,1≤i≤3M-2,1≤j≤N。其中,為了避免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在跨線時因絕緣層125的高度差造成斷線,第一絕緣層125可為一單層結構或如第1D圖所示的多層絕緣層構成,在此不再贅述。此外,第一絕緣層125在本實施例中是全面覆蓋於第二可撓導線130上,而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125也可僅覆蓋於於第一可撓導腺120A、120B、120C與第二可撓導線130交會處(未繪示)。此外,如第1B~1C圖所示,第一可撓導線120B的延伸部120B1與第一可撓導線120C交會處更包括一夾於其間的第二絕緣層126,其同樣可為一單層結構或者如第1D圖所示的多層結構,在此不再贅述。
每一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其內包括有可分別發出紅光、綠光以及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未繪示),本實施例的上述這些發光二極體單元,為可分別發出紅光、綠光以及藍光的發光二極體晶片。此外,每一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非出光的背面更有第一導電端子160A、第二導電端子160B、第三導電端子160C、第四導電端子160D。此外,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內所選用的發光二極體單元,除紅光、綠光、藍光發光二極體單元外,本領域熟悉此技藝者,當可視需要選擇其他可見光發光二極體單元,且其排列順序及排列方式可視需要任意調整。
如第1B~1C圖所示,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一導電端子160A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的第一延伸部131延伸出來的第一導電墊145A電性接觸而與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二導電端子160B 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的第二延伸部120A1延伸出來的第二導電墊145B電性接觸而與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三導電端子160C 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B的第三延伸部120B1延伸出來的第三導電墊145C電性接觸而與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B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四導電端子160D 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C的第四延伸部120C1延伸出來的第四導電墊145D電性接觸而與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C電性連接。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導電膠155可與異方向性導電膠(ACF)搭配使用,或者以異方向性導電膠(ACF)取代,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為了提高顯示器的穿透度及降低導線的電阻值,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也可由複數條彼此平行(如第1E圖所示)、網狀(如第1F圖所示)或相交錯(如第1G圖所示)的第一可撓子導線120’所構成,及/或上述的第二導線130也可由複數條彼此平行(如第1H圖所示)、網狀(如第1I圖所示)或相交錯(如第1J圖所示)的第二可撓子導線130’所構成。上述的第一扇型電路140A及/或第二扇型電路140B也可分別由複數條彼此平行(如第1K圖所示)、網狀(如第1L圖所示)或相交錯(如第1M圖所示)的第三可撓子導線140A’、第四可撓子導線140B’所構成。
據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一,便可在可撓透明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的設計,將全彩LED封裝體固定於可撓透明基板的每一個畫素內,便利地提供一高密度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實施例二:
首先,請參照第2A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二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300的俯視圖。如第2A圖所示,此發光二極體顯示器300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310,其材質可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本實施例的第一透明可撓基板310係由可撓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所構成。
透明可撓基板310的上表面310A上形成有A行第一可撓導線320A、A行第一可撓導線320B,彼此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以及B列第二可撓導線330A、B列第二可撓導線330B,分別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此外,該等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及該等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A´B個畫素350,且A、B均為自然數。
此外,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透過第一扇形電路340A連接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380,進而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3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則透過第二扇形電路340B連接到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380,並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3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及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其材料可選自金線、銀線、銀漿線、銅線、奈米碳管、奈米銀、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PEDOT)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此外,為了降低導線的電阻值,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320C,及/或上述的第二導線330,及/或上述的第一扇型電路340A,及/或第二扇型電路340B,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可藉由噴墨印刷、滾筒印刷、濺鍍、有電電鍍、無電電鍍、沉積及後續的蝕刻等技術製備,在此不再贅述。
接著,請參照第2B圖及第2C圖,其顯示的是其中一個畫素350的放大圖。如第2B圖所示,每一個畫素350均包括:一個第一子畫素350A,由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與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定址形成;一個第二子畫素350B,由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與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定址形成;一個第三子畫素350C,由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與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定址形成;及一個第四子畫素350D,由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與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定址形成。
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均被一第一絕緣層325覆蓋,使得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可跨接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上,其中d、e均為自然數,且1≤d≤2A-1,1≤e≤2A-1。每一該等第一可絕緣層325是一單層結構或一如第2D圖所示的多層結構。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325也可僅形成於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與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交會處(未繪示),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350A內,且每一個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五導電端子360A1及一第六導電端子360A2;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二子畫素350B內,且每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七導電端子360B1及一第八導電端子360B2;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350C內,且每一個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九導電端子360C1及一第十導電端子360C2;複數個第四發光二極體360C,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四子畫素350D內,且每一個第四發光二極體360C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十一導電端子360D1及一第十二導電端子360D2。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為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上述的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為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上述的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為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上述的第四發光二極體360D為黃光或白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惟,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第四發光二極體360D,可視需要選擇其他可見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且其排列的順序可視需要加以調整。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以及第三發光二極體360D也可使用覆晶式發光二極體晶片例如覆晶式紅光晶片、覆晶式綠光晶片、覆晶式藍光晶片及覆晶式黃光晶片加以取代,且其排列順序可視需要加以調整,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如第2C圖所示,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的第五導電端子360A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的第五延伸部330A1延伸出來的第五導電墊345R1電性接觸而與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電性連接,其第六導電端子360A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的第六延伸部320A1延伸出來的第六導電墊345R2電性接觸而與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電性連接;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的第七導電端子360B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的第七延伸部330A2延伸出來的第七導電墊345G1電性接觸而與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電性連接,其第八導電端子360B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的第八延伸部320B1延伸出來的第八導電墊345G2電性接觸而與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電性連接;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的第九導電端子360C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3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的第九延伸部330B1延伸出來的第九導電墊345B1電性接觸而與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電性連接,其第十導電端子360C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的第十延伸部320A2延伸出來的第十導電墊345B2電性接觸而與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電性連接;第四發光二極體360D的第十一導電端子360D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3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的第十一延伸部330B2延伸出來的第十一導電墊345Y1電性接觸而與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電性連接,其第十二導電端子360D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的第十二延伸部320B2延伸出來的第十二導電墊345Y2電性接觸而與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電性連接。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導電膠355可與異方向性導電膠(ACF)搭配使用,或者以異方向性導電膠(ACF)取代。
此外,為了提高顯示器的穿透度及降低導線的電阻值,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係由複數條彼此平行(如第2E圖所示)、網狀(如第2F圖所示)或相交錯(如第2G圖所示)的第一可撓子導線320’所構成,及/或上述的第二導線330A、330B係由複數條彼此平行(如第2H圖所示)、網狀(如第2I圖所示)或相交錯(如第2J圖所示)的第二可撓子導線330’所構成,且上述的第一扇型電路340A及/或第二扇型電路340B係分別由複數條彼此平行(如第2K圖所示)、網狀(如第2L圖所示)或相交錯(如第2M圖所示)的第三可撓子導線340A’、第四可撓子導線340B’所構成。
據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二,便可在可撓透明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的設計,將分別代表四原色(R、G、B、Y或R、G、B、W)的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發光二極體晶片固定於可撓透明基板的每一個子畫素內,便利地提供一高密度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出之各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藉由在透明可撓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設計,搭配全彩發光二極體或單色發光二極體背面導電端子位置的變化,使得全彩發光二極體或單色發光二極體均可應用於透明可撓基板,不僅解決全彩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複雜線路問題,且藉由單層透明可撓基板,提供一製程簡便且高密度排列的全彩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更動與組合上述各種實施例。
100、100’、200、300‧‧‧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110、310‧‧‧透明可撓基板
110A、310A‧‧‧上表面
120A、120B、120C; 320A、320B‧‧‧第一可撓導線
120’、320’‧‧‧第一可撓子導線
120A1‧‧‧第二延伸部
120B1‧‧‧第三延伸部
120C1‧‧‧第四延伸部
125、325‧‧‧第一絕緣層
126‧‧‧第二絕緣層
130、330A、330B‧‧‧第二可撓導線
130’、330’‧‧‧第二可撓子導線
131‧‧‧第一延伸部
140A、340A‧‧‧第一扇形電路
140A’、340A’‧‧‧第三可撓子導線
140B、340B‧‧‧第二扇形電路
140B’、340B’‧‧‧第四可撓子導線
145A‧‧‧第一導電墊
145B‧‧‧第二導電墊
145C‧‧‧第三導電墊
145D‧‧‧第四導電墊
150、350‧‧‧畫素
150A、350A‧‧‧第一子畫素
150B、350B‧‧‧第二子畫素
150C、350C‧‧‧第三子畫素
350D‧‧‧第四子畫素
155、355‧‧‧導電膠
160‧‧‧發光二極體封裝體
160A‧‧‧第一導電端子
160B‧‧‧第二導電端子
160C‧‧‧第三導電端子
160D‧‧‧第四導電端子
180、380‧‧‧可撓印刷電路板
190、390‧‧‧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
320A1‧‧‧第六延伸部
320A2‧‧‧第十延伸部
320B1‧‧‧第八延伸部
320B2‧‧‧第十二延伸部
330A1‧‧‧第五延伸部
330A2‧‧‧第七延伸部
330B1‧‧‧第九延伸部
330B2‧‧‧第十一延伸部
345R1‧‧‧第五導電墊
345R2‧‧‧第六導電墊
345G1‧‧‧第七導電墊
345G2‧‧‧第八導電墊
345B1‧‧‧第九導電墊
345B2‧‧‧第十導電墊
345Y1‧‧‧第十一導電墊
345Y2‧‧‧第十二導電墊
360A‧‧‧第一發光二極體
360A1‧‧‧第五導電端子
360A2‧‧‧第六導電端子
360B‧‧‧第二發光二極體
360B1‧‧‧第七導電端子
360B2‧‧‧第八導電端子
360C‧‧‧第三發光二極體
360C1‧‧‧第九導電端子
360C2‧‧‧第十導電端子
360D‧‧‧第四發光二極體
360D1‧‧‧第十一導電端子
360D2‧‧‧第十二導電端子
第1A~1M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俯視圖及剖面圖;
第2A~2M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二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俯視圖及剖面圖。
100‧‧‧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110‧‧‧透明可撓基板
110A‧‧‧上表面
120A、120B、120C‧‧‧第一可撓導線
130‧‧‧第二可撓導線
140A‧‧‧第一扇形電路
140B‧‧‧第二扇形電路
150‧‧‧畫素
160‧‧‧發光二極體封裝體
180‧‧‧可撓印刷電路板
190‧‧‧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

Claims (29)

  1.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 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 3M行第一可撓導線、N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M´N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是由第(i)行、第(i+1)行、第(i+2)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j)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形成,且M、N、i、j均為自然數,1≤i≤3M-2,1≤j≤N, 一第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 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畫素內; 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 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 其中,該第一扇形電路包括複數條第三可撓子導線,該第二扇形電路包括複數第四可撓子導線;以及 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每一該等第三可撓子導線、及每一該等第四可撓子導線為一單層或多層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一可撓子導線,及/或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二可撓子導線,及/或每一該等每一該等第三可撓子導線彼此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及/或每一該等第四可撓子導線彼此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可發出紅光、綠光、藍光及其混合而成的光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複數可各自發出紅光、綠光或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三個發光二極體單元,且可各自發出紅光、綠光或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畫素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四個各自獨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導電端子,且該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一導電墊的第一延伸部,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二導電墊的第二延伸部,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四導電墊的第四延伸部,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第三導電墊的第三延伸部,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一導電墊而與該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二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二導電墊與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四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四導電墊與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三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三導電墊與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的左側,而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和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則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的右側。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更包括一第二絕緣層夾於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的該第三延伸部與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交會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第二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16.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 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 2A行第一可撓導線、2B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上,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A´B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包括: 一第一子畫素,由第(d)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 一第二子畫素,由第(d+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 一第三子畫素,由第(d)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1)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 一第四子畫素,由第(d+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1)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 其中,A、B、d、e均為自然數,1≤d≤2A-1,1≤e≤2B-1; 一第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 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內; 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二子畫素內; 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內; 複數個第四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四子畫素內; 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 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 其中,該第一扇形電路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三可撓子導線,該第二扇形電路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四可撓子導線;以及 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每一該等第三可撓子導線、及每一該等第四可撓子導線為一單層或多層結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一可撓子導線,及/或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包括複數條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的第二可撓子導線,及/或每一該等每一該等第三可撓子導線彼此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及/或每一該等第四可撓子導線彼此彼此平行、網狀或相交錯。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是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紅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是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綠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是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藍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是黃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黃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是白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白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發光二極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分別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畫素內。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第一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2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 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五、第六導電端子,且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五導電墊的第五延伸部,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六導電墊的第六延伸部, 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五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五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六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六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七、第八導電端子,且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七導電墊的第七延伸部,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八導電墊的第八延伸部, 且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七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七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八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八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九、第十導電端子,且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九導電墊的第九延伸部,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導電墊的第十延伸部, 且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九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九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十一、第十二導電端子,且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一導電墊的第十一延伸部,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二導電墊的第十二延伸部, 且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一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十一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二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二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TW105112788A 2016-04-25 2016-04-25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23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2788A TWI623092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2788A TWI623092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043A true TW201739043A (zh) 2017-11-01
TWI623092B TWI623092B (zh) 2018-05-01

Family

ID=6102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2788A TWI623092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309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531B (zh) * 2019-06-04 2020-0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3450671A (zh) * 2021-07-28 2021-09-28 江西华创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0181A (ja) * 2001-11-02 2003-05-14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TWM516776U (zh) * 2015-09-30 2016-02-01 曹惠蘭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M520726U (zh) * 2015-12-25 2016-04-21 曹惠蘭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531B (zh) * 2019-06-04 2020-0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3450671A (zh) * 2021-07-28 2021-09-28 江西华创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3092B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4001B2 (en) Micro-light-emitting-diode displays
US9865646B2 (en) Flexible LED display
CN105051804B (zh) 使用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
KR101476687B1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262563B2 (en) LED display
EP3544386B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P3125227B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5745607A (zh) 使用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显示设备
KR20200002733A (ko)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35798B1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399305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M520726U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20190092330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354867A (zh) 用于显示器的封装结构
TWM546017U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23092B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20210085999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대면적 표시 장치
KR20160136917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581226B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110696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ducing a border edge of the non-display areas
TWM516776U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20180109263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93700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60092398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871519B2 (en)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