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5711A - 基於設備到設備的通訊方法和終端 - Google Patents

基於設備到設備的通訊方法和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5711A
TW201735711A TW106109056A TW106109056A TW201735711A TW 201735711 A TW201735711 A TW 201735711A TW 106109056 A TW106109056 A TW 106109056A TW 106109056 A TW106109056 A TW 106109056A TW 201735711 A TW201735711 A TW 2017357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dication message
base station
determining
capabil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4139B (zh
Inventor
曾元清
Original Assignee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5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5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4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41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04W40/1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based on available power or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於設備到設備(Device to Device,D2D)的通訊方法和終端,該方法包括:第一終端接收第二終端的發現訊號,所述發現訊號包括指示訊息,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本發明實施例基於終端的能力和/或狀態進行D2D通訊,提高了D2D通訊方式的靈活性。

Description

基於設備到設備的通訊方法和終端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無線通訊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基於設備到設備(Device to Device,D2D)的通訊方法和終端。
傳統移動通訊一般採用基於蜂巢式網路的通訊方式。具體地,在蜂巢式網路中,當源終端需要向目標終端傳輸數據時,該源終端首先需要與基站建立連接,然後經由基站將源終端的數據發送至目標終端。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R12版本引入了D2D通訊技術,也可以稱爲終端直連技術。在D2D通訊技術中,終端可以利用基站分配的資源,與其它終端直接進行通訊。
整個D2D過程大致可分爲D2D發現過程和D2D通訊過程,其中,在D2D發現過程,D2D終端會去檢測其他D2D終端廣播的發現訊號,從而在近距離範圍內檢測其他D2D終端的存在,並識別其他D2D終端的身份訊息。在D2D通訊過程中,D2D終端之間可以近距離進行語音通話或多媒體訊息共享等多種形式的數據交換。
LTE的R13版本引入了D2D協作中繼通訊技術。利用D2D協作中繼通訊技術,當終端處於無網絡覆蓋的環境,或終端的網絡覆蓋較差時,該終端可以將處於網絡覆蓋中的其他終端作爲跳板,接入基站(或接入網絡)。作爲跳板的終端可以稱爲中繼終端,或中繼節點。
在未來無線通訊系統中,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終端,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其他類型的終端,例如,智能手環、無線電視、智能眼鏡、機器人、手錶等,這些特殊類型的終端成本較低,可能不具備直接接入基站的功能,常需要通過中繼終端接入基站。這些特殊類型的終端可以支持不同的帶寬和發射功率。此外,在D2D協作中繼通訊技術,不同中繼終端的狀態可能不同,例如,電量或負載達到某一閾值的中繼終端可能無法為新的終端提供接入服務。
但是,在現有技術中,終端之間均是按照統一的方式進行D2D發現和D2D通訊,無法根據終端的實際情况進行調整,這樣的通訊方式不夠靈活。
本申請提供一種基於D2D的通訊方法和終端,以提高D2D通訊方式的靈活性。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提供一種基於D2D的通訊方法,包括:第一終端接收第二終端的發現訊號,所述發現訊號包括指示訊息,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終端爲中繼終端,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第一終端接入基站,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包括: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與所述指示訊息指示的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在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第一終端接入基站的過程中,所述第一終端使用所述通訊方式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為預先設定的多個能力等級之一,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包括: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能力等級與能力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二終端支持的帶寬和所述第二終端的發射功率中的至少一種。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基站,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包括: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接入所述基站。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為預先設定的多個狀態等級之一,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狀態等級與狀態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是否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業務類型集合或終端集合;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包括:所述第二終端在發現訊號中發送指示訊息,指示允許接入的業務類型集合或終端集合;所述第一終端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的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是否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是否屬於所述終端集合;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不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不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在本實現方式中,第二終端的狀態具體可以指第二終端能夠提供接入的業務類型集合;或者,第二終端的狀態具體可以指第二終端能夠提供接入的終端集合。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的當前業務或所述第一終端的終端類型的接入概率;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包括:所述第一終端生成隨機數,並計算所述隨機數的概率;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不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包括: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大於預設的電量閾值或負載閾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小於所述電量閾值或所述負載閾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和所述第二終端的負載中的至少一種。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物理層的下行控制訊息DCI中。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媒體介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中。
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ProSe協議層中。
本申請基於終端的能力和/或狀態進行D2D通訊,提高了D2D通訊方式的靈活性。
應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訊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先進的長期演進(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統、通用移動通訊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5G等。
還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可以是移動終端,包括但不限於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移動台(Mobile Station,MS)、移動電話(Mobile Telephone)、手機(handset)及便攜設備(portable equipment)等,該用戶設備可以經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進行通訊,例如,用戶設備可以是移動電話(或稱爲“蜂巢式行動電話”電話)、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計算機等,用戶設備還可以是便攜式、袖珍式、手持式、計算機內置的或者車載的移動裝置。此外,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還是可以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手持終端之外的其他類型的終端,包括智能手環、無線電視、智能眼鏡、機器人、手錶等。
本發明實施例中,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還可以是LTE中的演進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也可以是5G通訊網絡中的具有接入功能的接入點,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並不限定。
由上文可知,而未來無線通訊系統中,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終端,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其他類型的終端,不同類型的終端的能力或狀態可能不同。因此終端在進行D2D通訊之前,可以通過一定方式,讓其他終端瞭解自身能力或狀態。例如,可以讓其他終端瞭解該終端是否爲低成本、低帶寬的終端,該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電量、負載,以及該終端是否能夠接收數據等,以便其他終端能夠採用合適的通訊模式與該終端進行D2D通訊。
在D2D通訊之前,期望發起D2D通訊的終端會向周圍終端發送發現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終端的發現訊號中攜帶指示訊息,該指示訊息可用於指示該終端的能力或狀態。
終端的能力例如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種:終端支持的帶寬;終端的發射功率;終端是否可以作爲中繼終端,將其他終端接入基站;該終端作爲中繼終端允許其他終端接入的業務的類型,和/或允許其他終端接入的業務的優先級(或概率)等。終端的狀態例如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種:終端的負載,終端的電量等。
圖1是發現訊號的協議棧格式的示意圖。發現訊號的協議棧可以包括ProSe協議層101-1、101-2(或稱為高層,upper layer),媒體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102-1、102-2,物理層(PHY layer)103-1、103-2。ProSe可表示Proximity Service,即鄰近服務,ProSe協議層101-1、101-2可以包括終端的ProSe標識,終端之間可以通過ProSe標識相互識別,並進行D2D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指示訊息可以位於發現訊號的物理層103-1、103-2,例如,可以包含在的物理層103-1、103-2的下行控制訊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在一個例子中,第一終端100-1與第二終端100-2可以通過發現訊號的物理層103-1、103-2的DCI格式中的訊息域指示終端的能力或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指示訊息可以位於發現訊號的MAC層102-1、102-2,例如,可以包含在MAC層102-1、102-2的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中(未圖示)。在一個例子中,終端可以通過發現訊號的MAC CE中的比特(bit)或索引(index)指示終端的能力或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指示訊息可以位於發現訊號的ProSe協議層101-1、101-2中。在一個例子中,終端可以通過發現訊號的ProSe協議層101-1、101-2中的訊息域指示終端的能力或狀態。
本發明實施例對指示訊息的指示方式不作具體限定,可以採用直接指示的方式,也可以採用間接指示的方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預先將終端的能力或狀態分成若干等級,不同的能力等級可以對應終端的不同能力,不同的狀態等級可以對應終端的不同狀態。指示訊息具體包括能力等級訊息和/或狀態等級訊息。通過能力等級或狀態等級進行指示的方式可以節省指示訊息的開銷。
例如,終端的能力可以包括終端支持的帶寬,或終端支持的最大帶寬。可以預先劃分終端的帶寬等級,例如,可以將終端的帶寬等級分爲200kHz、1.4MHz、5MHz等多個檔位。
又如,終端的能力可以包括終端支持的發射功率(如最大發射功率、平均發射功率等)。可以預先劃分終端的發射功率的等級。例如,可以將終端的發射功率等級分爲20dBm、23dBm等檔位。
又如,終端的狀態可以包括終端的電量。可以預先劃分終端的電量的等級。例如,可以將終端的電量等級分爲20%、50%、80%等檔位。當然,終端的狀態還可以是終端的負載等其他狀態,具體的劃分原則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下面以D2D協作中繼通訊技術為例,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於D2D的通訊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在圖2中,第一終端200-1爲中繼終端,第二終端200-2希望通過第一終端200-1接入基站205。應理解,圖2示出的通訊步驟或操作僅是示例,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執行其它操作或者圖2中的各種操作的變形。此外,圖2中的各個步驟可以按照與圖2呈現的不同的順序來執行,並且有可能並非要執行圖2中的全部操作。
步驟210、第二終端200-2發送發現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二終端200-2希望發起D2D通訊,或第二終端200-2希望通過其他終端接入基站205時,可以廣播發現訊號。在一個例子中,第二終端200-2可以是沒有無線網絡覆蓋的終端,或者無法直接接入基站205的低成本和/或低帶寬的終端。
此外,第二終端200-2的發現訊號中可以攜帶指示訊息,該指示訊息可用於指示第二終端200-2的能力。終端的能力以及指示訊息在發現訊號中攜携帶方式在上文有詳細描述,爲避免重複,此處不再贅述。
步驟220、第一終端200-1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200-2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
例如,第二終端200-2支持的帶寬爲200kHz,發射功率20dBm。第一終端200-1就可以選擇相應的帶寬資源和發射功率與該第二終端200-2進行通訊。
步驟230、第一終端200-1作爲中繼終端,將第二終端200-2接入基站205。
在第二終端200-2通過第一終端200-1接入基站205的過程中,第一終端200-1使用步驟220確定的通訊方式與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終端200-1可以基於第二終端200-2的能力確定合適的通訊方式,並按照該通訊方式將第二終端200-2接入基站,提高了D2D協作中繼通訊的靈活性。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於D2D的通訊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在圖3中,第二終端300-2爲中繼終端,第一終端300-1希望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305。應理解,圖3示出的通訊步驟或操作僅是示例,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執行其它操作或者圖3中的各種操作的變形。此外,圖3中的各個步驟可以按照與圖3呈現的不同的順序來執行,並且有可能並非要執行圖3中的全部操作。
步驟310、第二終端300-2發送發現訊號。
第二終端300-2的發現訊號中可以攜帶指示訊息,該指示訊息可用於指示第二終端300-2的狀態。例如,可以攜帶第二終端300-2當前的電量、負載等。
步驟320、第一終端300-1確定能否通過所述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305。
在一些實施例中,指示訊息可以是第二終端300-2的電量或負載,此時,第二終端300-2可以按照預先配置的閾值,選擇是否通過第二終端300-2進行接入和數據傳輸。以第二終端300-2的電量爲例,可以將閾值設置爲第二終端300-2的電量的30%。若指示訊息指示第二終端300-2的電量爲20%,則第一終端300-1不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305;若指示訊息指示第二終端300-2的電量爲40%,則第一終端300-1通過第二終端300-1接入基站305。
在一些實施例中,指示訊息可以指示第二終端300-2是否允許其他終端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305;和/或第二終端300-2允許其他終端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的業務的類型,和/或業務的接入概率(或優先級)。在一個例子中,可以在指示訊息(指示訊息例如可以是通過發現訊號的某個訊息域,即通過該訊息域中的訊息比特進行指示)中指示第二終端300-2可以爲業務1與業務2提供接入,不能為業務3提供接入。如果第一終端300-1的當前業務(期望接入基站的業務)爲業務1,則第一終端300-1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如果第一終端300-1的當前業務爲業務3,則第一終端300-1不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在另一個例子中,可以在指示訊息(指示訊息例如可以是通過發現訊號的某個訊息域,即通過該訊息域中的訊息比特進行指示)中指示業務1接入概率為80%,業務2接入概率為30%。如果第一終端300-1的當前業務(期望接入基站的業務)爲業務1,指示訊息指示業務1的接入概率為80%,則,第一終端300-1可以生成0-1之間的一個隨機數,如果隨機數的概率小於80%(即落在0-0.8之間),則第一終端300-1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305,否則第一終端300-1不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305。
步驟330、當第一終端300-1確定第二終端300-2能夠提供接入服務時,通過第二終端300-2接入基站305。
上文結合圖1至圖3,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於D2D的通訊方法,下文結合圖4至圖5,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應理解,圖4或圖5的終端能夠執行上文中由終端執行的各個步驟,爲了簡潔,適當省略重複的描述。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的示意性結構圖。圖4的終端400包括:
接收單元410,用於接收第二終端(未圖示)的發現訊號,所述發現訊號包括指示訊息,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通訊單元420,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本發明實施例基於終端的能力和/或狀態進行D2D通訊,提高了D2D通訊方式的靈活性。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終端400接入基站(未圖示),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所述通訊單元4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在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終端400接入所述基站的過程中,使用所述通訊方式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爲預先設定的多個能力等級之一,所述通訊單元4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能力等級與能力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二終端支持的帶寬和所述第二終端的發射功率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終端400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基站,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所述通訊單元4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終端400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爲預先設定的多個狀態等級之一,所述通訊單元4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狀態等級與狀態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是否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通訊單元4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業務類型集合或終端集合;確定所述終端400的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是否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終端400是否屬於所述終端集合;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終端400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不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終端400不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通訊單元4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終端400的當前業務或所述終端400的終端類別的接入概率;生成隨機數,並計算所述隨機數的概率;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不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所述通訊單元4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大於預設的電量閾值或負載閾值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小於所述電量閾值或所述負載閾值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物理層的下行控制訊息DCI中。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媒體介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中。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ProSe協議層中。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的示意性結構圖。圖5的終端500包括:
收發器510,用於接收第二終端(未圖示)的發現訊號,所述發現訊號包括指示訊息,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處理器520,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通過所述收發器510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本發明實施例基於終端的能力和/或狀態進行D2D通訊,提高了D2D通訊方式的靈活性。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終端500接入基站(未圖示),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處理器5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在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終端500接入所述基站的過程中,使用所述通訊方式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爲預先設定的多個能力等級之一,所述處理器5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能力等級與能力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二終端支持的帶寬和所述第二終端的發射功率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基站,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所述通訊單元4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終端500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爲預先設定的多個狀態等級之一,所述處理器5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狀態等級與狀態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是否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處理器5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業務類型集合或終端集合;確定所述終端500的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是否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終端500是否屬於所述終端集合;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終端500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不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終端500不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處理器5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終端500的當前業務或所述終端500的終端類別的接入概率;生成隨機數,並計算所述隨機數的概率;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不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所述處理器520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大於預設的電量閾值或負載閾值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小於所述電量閾值或所述負載閾值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物理層的下行控制訊息DCI中。
可選地,作爲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媒體介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中。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ProSe協議層中。
本文中術語“和/或”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像是一種“或”的關係。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計算機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爲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爲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爲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産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産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SB硬碟、移動硬碟、唯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爲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侷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爲準。
100-1‧‧‧第一終端 102-1、102-2‧‧‧MAC層 100-2‧‧‧第二終端 101-1、101-2‧‧‧ProSe協議層 103-1、103-2‧‧‧物理層 205‧‧‧基站 200-1‧‧‧第一終端 200-2‧‧‧第二終端 210、220、230‧‧‧步驟 305‧‧‧基站 300-2‧‧‧第二終端 300-1‧‧‧第一終端 310、320、330‧‧‧步驟 400‧‧‧終端 410‧‧‧接收單元 420‧‧‧通訊單元 500‧‧‧終端 510‧‧‧收發器 520‧‧‧處理器
爲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發現訊號的協議棧(Protocol stack)格式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於D2D的通訊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於D2D的通訊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的示意性結構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的示意性結構圖。
205‧‧‧基站
200-1‧‧‧第一終端
200-2‧‧‧第二終端
210、220、230‧‧‧步驟

Claims (26)

  1. 一種基於設備到設備D2D的通訊方法,包括: 一第一終端接收一第二終端的一發現訊號,所述發現訊號包括一指示訊息,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第一終端接入一基站,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 在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第一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過程中,所述第一終端使用所述通訊方式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爲預先設定的多個能力等級之一,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能力等級與能力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 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二終端支持的帶寬和所述第二終端的發射功率中的至少一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在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接入所述基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爲預先設定的多個狀態等級之一,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狀態等級與狀態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終端是否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業務類型集合或終端集合;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的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是否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是否屬於所述終端集合; 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不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不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的當前業務或所述第一終端的終端類別的接入概率;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生成隨機數,並計算所述隨機數的概率; 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不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包括: 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大於預設的電量閾值或負載閾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小於所述電量閾值或所述負載閾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一物理層的一下行控制訊息DCI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媒體介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ProSe協議層中。
  14. 一種終端,所述終端爲基於設備對設備D2D通訊的一第一終端,其改良在於,所述第一終端包括: 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第二終端的發現訊號,所述發現訊號包括指示訊息,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一通訊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第一終端接入一基站,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所述通訊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在所述第二終端通過所述第一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過程中,使用所述通訊方式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爲預先設定的多個能力等級之一,所述通訊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能力等級與能力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確定與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相匹配的通訊方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第16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第二終端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二終端支持的帶寬和所述第二終端的發射功率中的至少一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第一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所述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所述通訊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確定是否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終端與所述第二終端進行D2D通訊,接入所述基站。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爲預先設定的多個狀態等級之一,所述通訊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等級,通過預先設定的終端的狀態等級與狀態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具體用於指示所述第二終端是否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2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通訊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允許其他終端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業務類型集合或終端集合;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的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是否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是否屬於所述終端集合;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當前業務的業務類型不屬於所述業務類型集合,或所述第一終端不屬於所述終端集合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2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通訊單元具體用于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的當前業務或所述第一終端的終端類別的接入概率;生成隨機數,並計算所述隨機數的概率;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隨機數的概率不滿足所述接入概率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或19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第二終端的狀態包括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所述通訊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大於預設的電量閾值或負載閾值的情况下,確定能夠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終端的電量或負載小於所述電量閾值或所述負載閾值的情况下,確定無法通過所述第二終端接入所述基站。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1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一物理層的一下行控制訊息DCI中。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1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一媒體介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中。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1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其中,所述指示訊息包含在所述發現訊號的一ProSe協議層中。
TW106109056A 2016-03-18 2017-03-20 基於設備到設備的通訊方法和終端 TWI724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76806 WO2017156789A1 (zh) 2016-03-18 2016-03-18 基于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和终端
WOPCT/CN2016/076806 2016-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5711A true TW201735711A (zh) 2017-10-01
TWI724139B TWI724139B (zh) 2021-04-11

Family

ID=59850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056A TWI724139B (zh) 2016-03-18 2017-03-20 基於設備到設備的通訊方法和終端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4) US10433356B2 (zh)
EP (1) EP3379866A4 (zh)
JP (1) JP2019513309A (zh)
KR (1) KR20180124841A (zh)
CN (1) CN108605263B (zh)
HK (1) HK1254260A1 (zh)
TW (1) TWI724139B (zh)
WO (1) WO20171567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6523A1 (ko) * 2016-02-26 2017-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로의 연결 요청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WO2017161570A1 (zh) * 2016-03-25 2017-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2071571A1 (ja) * 2020-10-01 2022-04-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中継ユーザ装置、及び遠隔ユー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3846A1 (en) * 1999-03-01 2000-09-06 Alcatel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6957086B2 (en) * 2002-05-01 2005-10-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apability discovery and protocol negoti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2355728A (zh) * 2011-09-29 2012-02-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模式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GB2497741A (en) 2011-12-19 2013-06-26 Renesas Mobile Corp A verification system for use in requesting access to a D2D communication service
JP5886968B2 (ja) 2012-08-28 2016-03-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WO2014113073A1 (en) * 2013-01-17 2014-07-24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with direct radio signals
EP2966825B1 (en) * 2013-03-07 2018-06-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related to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05155B (zh) * 2013-04-01 2019-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设备发现信息、发送设备发现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445352B2 (en) 2013-07-30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efficient discovery of LTE-direct relay for out-of-coverage devices
JP2015035712A (ja) * 2013-08-08 2015-02-19 Kddi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間直接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5026111A1 (ko) * 2013-08-18 2015-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기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US9609581B2 (en) * 2014-01-21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ameters for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JP6424230B2 (ja) * 2014-01-29 2018-11-1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発見または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のためのリソース選択
US9930643B2 (en) * 2014-05-02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control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KR101867387B1 (ko) * 2014-05-09 2018-06-15 도이체 텔레콤 악티엔 게젤샤프트 모바일 통신 네트워크에 관련하여 사용자 장비에 대한 무선 커버리지를 개선 또는 인에이블하기 위한 방법, 개선된 무선 커버리지를 갖도록 구성된 사용자 장비, 개선된 무선 커버리지를 사용자 장비에 제공하도록 구성된 중계 사용자 장비, 사용자 장비에 대한 무선 커버리지를 개선 또는 인에이블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모바일 통신 네트워크, 프로그램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CN105338518B (zh) * 2014-07-31 2020-03-3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5338639A (zh) * 2014-08-08 2016-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设备到设备资源池测量及上报的方法及设备
CN105357711A (zh) * 2014-08-20 2016-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d2d通信设备发现的过载控制方法及设备
US20160143002A1 (en) * 2014-11-14 2016-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US9699154B2 (en) * 2015-01-19 2017-07-0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using a PC5 protocol
US10057352B2 (en) 2015-03-13 2018-08-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net of everything device relay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CN105246027A (zh) 2015-09-25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73656A1 (en) 2019-12-05
CN108605263B (zh) 2022-03-15
TWI724139B (zh) 2021-04-11
US11032861B2 (en) 2021-06-08
US20180352595A1 (en) 2018-12-06
KR20180124841A (ko) 2018-11-21
US20200344829A1 (en) 2020-10-29
EP3379866A4 (en) 2019-05-22
US20210266996A1 (en) 2021-08-26
HK1254260A1 (zh) 2019-07-12
JP2019513309A (ja) 2019-05-23
WO2017156789A1 (zh) 2017-09-21
CN108605263A (zh) 2018-09-28
US10841965B2 (en) 2020-11-17
EP3379866A1 (en) 2018-09-26
US10433356B2 (en)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40466B2 (ja) 通信制御方法、ユーザ機器、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バ、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3044885A1 (zh) 内容发布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8227494A1 (zh) 测量间隔配置方法、装置、设备、终端及系统
US20210076436A1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386252A1 (en) Resource requesting method, device, network side node and system
WO2018137364A1 (zh)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US20210266996A1 (en) Device to device-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JP6035622B2 (ja) ユーザデバイス間の直接通信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US20210144630A1 (en) Base st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3717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KR20200003184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103026A1 (zh) 在带宽部分上进行通信的方法
EP3606264A1 (en)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EP3905736A1 (en) Device discover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1000306A1 (zh) 一种侧行链路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8201840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845363A (zh)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21022951A (ja)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に基づく通信方法及び通信端末
WO2023060605A1 (zh) 寻呼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52122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718277B (zh) 終端直通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WO2017084077A1 (zh) 设备发现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