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8279A - 帶扣 - Google Patents

帶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8279A
TW201728279A TW105144048A TW105144048A TW201728279A TW 201728279 A TW201728279 A TW 201728279A TW 105144048 A TW105144048 A TW 105144048A TW 105144048 A TW105144048 A TW 105144048A TW 201728279 A TW201728279 A TW 2017282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g
plug
arm
buckl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4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3688B (zh
Inventor
Madoka Nanbu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28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8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3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36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34Safety buckles with the sliding motion of the buckle providing the opening or closing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006Attachment of buckle to str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92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fastening by sliding in the main plane or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 A44B11/26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with at least one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插頭12的操作性佳且插頭12與插座14的卡合準確的帶扣10。本發明的帶扣10包括插頭12與插座14,所述插頭12與插座14彼此能夠連結且分別具有安裝於規定的構件的安裝部24、安裝部42。插頭12包括自安裝部24突出的一對腳部20,在一對腳部20分別具有卡合部22。各腳部20包括彼此相向地延伸的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腳部20的前端部20a藉由前端連結部23,將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彼此連結,並且腳部20的基端部20b藉由臂部28將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連結。各臂部28的彼此相向的臂前端部28a於腳部20之間,隔著規定間隔的狹縫32而形成,相向的臂前端部28a連結於沿腳部20的突出方向延伸的導引部30。

Description

帶扣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帶扣(buckle),該帶扣包括彼此能夠卡合及解除卡合的插頭(plug)與插座(socket),使布帶或帶(belt)等其他構件的各自的部分彼此連結及自連結狀態分離。
先前,作為將兩個連結對象物裝卸自如地連結的帶扣,例如有專利文獻1中揭示的帶扣。該帶扣包含插頭與插座,插頭包括:作為安裝部的布帶貫通部,設置著供布帶等插通並加以連結的布帶插通孔;以及一對腳部,自布帶貫通部的寬度方向兩端部彼此平行地延伸。各腳部分別具有能夠彈性變形的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且具備將外側腳片及內側腳片的前端彼此連結的前端連結部。在一對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的前端連結而成的前端連結部,設置著向表背方向突出而形成的一對卡合突部。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的基端部利用臂部而分別連結,該臂部自布帶貫通部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朝向腳部的突出方向形成為大致V字狀。在臂部的谷部分形成著向腳部的突出方向突出且對插頭的插入進行導引的導引棒。在供插頭嵌合的插座中亦設置著設有布帶插通孔的布帶貫通部,自布帶貫通部的一端部一體地設置著中空的插頭嵌合部。插頭嵌合部包含前端部開口的上板與下板,在上板及下板的寬度方向兩側緣形成著操作開口部。在操作開口部的基端部側形成著被卡合部,該被卡合部分別能夠與插入至插頭嵌合部的一對腳部的一對卡合突部卡合。
而且,專利文獻2中揭示的帶扣亦具備與所述專利文獻1相同的基本的構成,但專利文獻2中揭示的帶扣的相當於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的部分的基端部彼此不連結。相當於內側腳片的部分形成為薄板狀,基端部分別形成為大致U字狀,與導引棒的基端部相連,且在導引棒的基端部形成著U字狀的淺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229307號公報 [專利文獻2]US2007/0017074A1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所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的帶扣藉由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使操作時的彈性變形變得容易,並且成為對於朝向外方的力不易破損的構成。然而,卡合解除操作時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的前端側向內側彎曲而彈性變形,成為卡合突部與被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的構造,此時對內側腳片於長度方向上施加壓縮力,因而內側腳片成為頂起的形狀,存在解除操作感覺僵硬的問題。
而且,在為專利文獻2中揭示的帶扣的情況下,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的基端部未利用如專利文獻1的臂部加以連結,因而具有若對外側腳片作用向外方打開的力,則外側腳片容易破損的缺點。進而,此種情況下,亦具有如下問題,即,即便未破損,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亦容易變形,卡合突起的卡合容易脫落。
本發明鑒於所述背景技術的問題而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插頭的操作性佳、且插頭與插座的卡合準確的帶扣。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為一種帶扣,包括彼此能夠連結且分別具有安裝於規定的構件的安裝部的插頭與插座,所述插頭包括自所述安裝部突出的一對腳部,在所述一對腳部分別形成著卡合部,所述各腳部包括彼此相向地延伸的外側腳片與內側腳片,所述腳部的靠前端部的部分藉由前端連結部,將所述外側腳片與所述內側腳片彼此連結,並且所述腳部的基端部藉由臂部將所述外側腳片與所述內側腳片連結,所述各臂部的彼此相向的臂前端部在所述腳部之間,隔著規定間隔的狹縫而形成,相向的所述臂前端部連結於沿所述腳部的突出方向延伸的導引部,所述一對腳部夾著所述狹縫而能夠揺動地設置。
所述導引部自所述臂前端部隔著所述狹縫而平行地延伸。進而,一對所述臂部隨著自連結於所述外側腳片的部分朝向所述臂前端部而以朝向所述腳部的突出方向的方式形成。
所述狹縫的沿著突出方向的長度尺寸宜形成得大於所述導引部的沿著突出方向的長度尺寸的一半。
而且,所述導引部的前端部位於較所述腳部的前端部靠基端部側。或者,所述導引部的前端部亦可較所述腳部的前端部向所述腳部的突出方向突出。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帶扣在解除插頭的卡合時,以相對輕的力便可解除卡合而操作性佳,在對插頭的腳部作用通常的卡合解除操作以外的大的外力的情況下,腳部的變形少,卡合不容易脫落。此外,在對插頭的腳部作用向外方變形的力的情況下,亦不易破損。
以下,基於圖1~圖15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10進行說明。該帶扣10如圖13~圖15所示,包含插頭12、及供插頭12嵌合並卡止的插座14,分別安裝於布帶或帶等其他規定的一對構件,能夠任意地彼此連結及解除連結。以後的說明中,將設置於插頭12的後述的一對腳部20的卡合部即各卡合突起22相向的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將與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且腳部20延伸的方向稱作突出方向或前後方向,將與左右方向及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稱作表背方向或厚度方向。
插頭12例如由聚縮醛(polyacetal)、聚醯胺(polyamide)、聚丙烯(polypropylene)等合成樹脂藉由一體成形而形成。插頭12如圖1~圖5所示,包括:插入至插座14的腳部20,位於腳部20的前端部20a的前端連結部23,以及一體地設置於前端連結部23的更靠近前端的位置的卡合突起22。在卡合突起22的相反側,設置著一體地設置於一對腳部20的基端部20b的安裝部24。安裝部24作為供布帶或帶等其他規定的構件插通並連結的部分而發揮功能。
一對腳部20彼此對稱地自安裝部24突出,各腳部20具備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在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的突出方向前端一體地設置著前端連結部23,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的前端彼此得以連結。外側腳片25中,突出方向的中央部向左右方向的外側突出,突出的部分成為解除插頭12的卡合的操作部26。內側腳片27位於外側腳片25的左右方向的內側,左右方向的厚度形成得較外側腳片25薄。進而,內側腳片27形成為以較外側腳片25大的曲率向左右方向的外側彎曲的形狀。
設置於腳部20的前端部20a的前端連結部23的表背方向的厚度形成得較操作部26薄,位於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而沿前後方向延伸。卡合突起22位於前端連結部23的前端且向表背方向的兩方突出而分別設置著。卡合突起22中,面向腳部20的基端部20b側設置著卡止階部22a,卡止階部22a形成為能夠卡合於後述的插座14的被卡合部52的被卡止階部52a。
在一對腳部20的基端部20b側,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的基端藉由自安裝部24的兩端一體延伸的臂部28而分別連結。藉此,各腳部20具有分別藉由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及前端連結部23與臂部28而包圍的空間29而形成。各臂部28位於安裝部24的兩端且一對腳部20的基端部20b,形成為朝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而向腳部20的突出方向傾斜的直線狀,設置成大致V字狀。中央部的彼此相向的臂前端部28a彼此具有固定的間隙,作為後述的導引部30的狹縫32的端部而相向。臂前端部28a的突出方向的位置位於較相對於自安裝部24至腳部20的前端為止的長度的一半處靠安裝部24側。臂前端部28a的位置更靠近安裝部24的原因在於,比起位於靠近腳部20的前端的情況,可減小操作腳部20時的揺動阻力。
在各臂部28的臂前端部28a相向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對插頭12的向插座14的插入動作進行導引的導引部30與腳部20的突出方向平行地設置。導引部30自臂前端部28a起彼此平行地於左右方向上相向,一體地沿前後方向延伸而形成為細長的U字狀。導引部30的前端部30a於腳部20的前端連結部23附近處彼此連結,導引部30的U字狀之間的空間作為狹縫32而形成。狹縫32的沿著突出方向的長度尺寸較佳為大於導引部30的沿著突出方向的長度尺寸的一半。前端部30a的位置位於較腳部20的前端連結部23的前端稍微靠前後方向的基端部20b處。
安裝部24中,插頭12的端部的第1棒33與將一對腳部20的基端部20b連結的第2棒34沿左右方向平行地設置,其間形成並一體設置著布帶插通孔24a。進而,由第2棒34與臂部28包圍的部分亦設置空間,形成布帶插通孔24b。第1棒33與安裝部24的表背方向的寬度相等地形成,第2棒34位於安裝部24的表背方向的表面側,在表背方向上形成得較第1棒33薄。
插座14亦利用例如聚縮醛、聚醯胺、聚丙烯等合成樹脂藉由一體成形而形成。插座14如圖6~圖12所示,包含:供插頭12的腳部20插入的中空的嵌合部40,以及位於嵌合部40的插入口40a的相反側的安裝部42。安裝部42中形成著供布帶或帶等其他規定的構件插通的布帶插通孔42a,且設置著將布帶構件等連結的連結棒44。
插座14的嵌合部40中,上表面部45與下表面部46彼此隔開規定間隔而面對面,形成插頭12的插入空間。上表面部45與下表面部46的插入口40a側的端部,形成朝向其中央部而向前後方向的插入口40a中央傾斜的大致V字狀。插座14的左右方向的側面設置著彼此相向的側壁部48,在側壁部48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部,分別形成著腳部20的操作部26分別露出的操作孔50。操作孔50以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靠近的方式呈凹狀彎曲而形成,操作部26在左右方向上能夠露出地形成。
在嵌合部40的上表面部45與下表面部46的內表面,自插入口40a連續地分別形成著對插頭12的插入動作進行導引的導引槽56。導引槽56自插入口40a於前後方向上形成,導引部30嵌合而對前後方向的滑動動作進行導引。在嵌合部40的上表面部45與下表面部46內的靠近安裝部42的位置,供一對卡合突起22卡合的被卡合部52在嵌合部40內的空間內,以彼此相向的方式突出而設置著。被卡合部52具備與卡合突起22的卡止階部22a面對面地卡合的被卡止階部52a,卡止階部22a與被卡止階部52a具有與腳部20的突出方向正交的面而設置。被卡合部52中形成著側面部52b,該側面部52b為以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而彼此朝向安裝部42靠近的方式設置的面。側面部52b在插入插頭12時抵接於卡合突起22,使腳部20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下表面部46的被卡合部52與靠近布帶插通孔42a而開口的透孔54的周緣部相連而設置。在下表面部46的與安裝部42鄰接的位置的透孔54之間,形成著連通至布帶插通孔42a的開口部58,防止插頭12與插座14卡合時的灰塵等的堵塞。
接下來,以下對本實施形態的帶扣10的卡合動作及使用方法進行說明。首先,為了在該帶扣10的插頭12安裝布帶構件等,自插頭12的安裝部24的布帶插通孔24b的背面側插入連結用的未圖示的布帶構件的端部,經第2棒34的外周,自插頭12的表面側插入至布帶插通孔24a,於布帶插通孔24a的背面側重疊於自身的布帶構件,而長度調節自如地抽出。另一方面,安裝於插座14的未圖示的布帶構件等無法調節地連結於1根連結棒44。
插頭12與插座14的卡合如圖13~圖15所示,使插頭12的腳部20與插座14的插入口40a相向,將插頭12壓入至插座14內。若腳部20插入至嵌合部40內,則腳部20的卡合突起22的外側面抵接於被卡合部52的側面部52b,暫時地將腳部20一面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一面插入。若進一步壓入插頭12,則卡合突起22離開側面部52b而彈性變形的一對腳部20復原,一對腳部20的卡合突起22的卡止階部22a分別與被卡合部52的被卡止階部52a面對面,卡合突起22與被卡合部52彼此卡合。
為了解除插頭12與插座14的連結,自外側方按壓一對操作部26,使插頭12的卡合突起22彈性變形至不與插座14的被卡合部52面對面的位置。該狀態下,若使插頭12與插座14向彼此離開的方向稍微相對地移動,則利用腳部20的彈性力,卡合突起22以沿著被卡合部52的側面部52b自卡合位置擠出的方式離開。由此,容易解除卡合。
於卡合及卡合解除動作時,插頭12的一對腳部20以基端部20b為中心彎曲並揺動,以導引部30的狹縫32的開口部即臂前端部28a的間隔變窄的方式變形。由此,卡合突起22離開被卡合部52的面對面位置,能夠進行插頭12與插座14的插入及拔出。
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帶扣10,一對腳部20在以基端部20b為中心彎曲時,以導引部30的狹縫32的開口部的間隔變窄的方式變形。由此,較之僅利用腳部20的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的彎曲而彈性變形的情況,腳部20對於卡合突起22的卡合及卡合解除動作時所需的彎曲尺寸,以小的力便可彈性變形。尤其,狹縫32的沿著突出方向的長度尺寸形成得大於導引部30的沿著突出方向的長度尺寸的一半,由此能夠以更小的力使腳部20彎曲,操作性變得更佳。並且,當向腳部20的操作方向以外變形的外力作用於腳部20時,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及臂部28亦彼此抵抗外力,防止塑性變形或破損。尤其在對腳部20施加使彼此分開的方向的力的情況下,臂部28進行抵抗,而防止腳部20的變形或破損。
接下來,基於圖16、圖17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此處,對與所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件附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帶扣60中,將設置於插頭12的導引部30的前端部30a的位置設置為較腳部20的前端連結部23的前端稍微向前後方向突出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帶扣60,具有與所述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用效果,但因導引部30的突出方向長度長,故容易進行將插頭12插入至插座14的操作。
接下來,基於圖18、圖19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此處,對與所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件附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帶扣62中,臂部28利用基端部將腳部20的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連結,所述臂部28與左右方向平行地設置,狹縫32在腳部20的基端部20b附近開口。由此,導引部30的狹縫32的開口部的位置位於腳部20的基端部20b附近。
根據本發明的帶扣62,具有與所述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用效果,臂部28位於與腳部20的突出方向呈直角的位置,因而在腳部20的操作時,以臂部28的臂前端部28a的間隔變窄的方式移動,並且亦在前後方向上揺動。進而,因內側腳片27的長度亦變長,故能夠以更輕的力操作腳部20。
接下來,基於圖20、圖21對本發明的第四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此處,對與所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件附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帶扣64中,臂部28利用基端部將腳部20的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連結,所述臂部28於中途向前後方向彎曲,臂前端部28a隔著導引部30的狹縫32而相向。
根據本發明的帶扣64,具有與所述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用效果,臂部28位於與腳部20的突出方向呈直角的位置並彎曲,臂前端部28a位於與安裝部24的第2棒34隔開的位置,因而可延長內側腳片27的長度,並且可擴寬布帶插通孔24b,操作性及處理性佳。
另外,本發明的帶扣不限定於所述各實施形態,設置於腳部20的卡合突起22亦可設置於腳部20的前端部以外的基端側,插座14的被卡合部52亦可設置於側壁部48的內側。此外,腳部20或臂部28的形狀可適當設定,導引部30的長度或狹縫32的寬度亦可適當設定。
10、60、62、64‧‧‧帶扣
12‧‧‧插頭
14‧‧‧插座
20‧‧‧腳部
20a‧‧‧前端部
20b‧‧‧基端部
22‧‧‧卡合突起(卡合部)
22a‧‧‧卡止階部
23‧‧‧前端連結部
24、42‧‧‧安裝部
24a、24b、42a‧‧‧布帶插通孔
25‧‧‧外側腳片
26‧‧‧操作部
27‧‧‧內側腳片
28‧‧‧臂部
28a‧‧‧臂前端部
29‧‧‧空間
30‧‧‧導引部
30a‧‧‧導引部的前端部
32‧‧‧狹縫
33‧‧‧第1棒
34‧‧‧第2棒
40‧‧‧嵌合部
40a‧‧‧插入口
44‧‧‧連結棒
45‧‧‧上表面部
46‧‧‧下表面部
48‧‧‧側壁部
50‧‧‧操作孔
52‧‧‧被卡合部
52a‧‧‧被卡止階部
52b‧‧‧側面部
54‧‧‧透孔
56‧‧‧導引槽
58‧‧‧開口部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立體圖。 圖2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前視圖。 圖3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後視圖。 圖4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右側視圖。 圖5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仰視圖。 圖6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座的立體圖。 圖7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座的前視圖。 圖8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座的後視圖。 圖9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座的右側視圖。 圖10是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座的仰視圖。 圖11是圖7的A-A剖視圖。 圖12是圖9的B-B剖視圖。 圖13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與插座的卡合狀態的立體圖。 圖14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與插座的卡合狀態的前視圖。 圖15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與插座的卡合狀態的後視圖。 圖1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立體圖。 圖17是第二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前視圖。 圖1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立體圖。 圖19是第三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前視圖。 圖2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立體圖。 圖21是第四實施形態的帶扣的插頭的前視圖。。
10‧‧‧帶扣
12‧‧‧插頭
20‧‧‧腳部
20a‧‧‧前端部
20b‧‧‧基端部
22‧‧‧卡合突起(卡合部)
22a‧‧‧卡止階部
23‧‧‧前端連結部
24‧‧‧安裝部
24a、24b‧‧‧布帶插通孔
25‧‧‧外側腳片
26‧‧‧操作部
27‧‧‧內側腳片
28‧‧‧臂部
28a‧‧‧臂前端部
29‧‧‧空間
30‧‧‧導引部
30a‧‧‧導引部的前端部
32‧‧‧狹縫
33‧‧‧第1棒
34‧‧‧第2棒

Claims (6)

  1. 一種帶扣,其特徵在於: 包括插頭(12)與插座(14),所述插頭(12)與所述插座(14)彼此能夠連結,且分別具有安裝於規定的構件的安裝部(24,42), 所述插頭(12)包括自所述安裝部(24)突出的一對腳部(20),在一對所述腳部(20)分別形成著卡合部(22), 各所述腳部(20)包括彼此相向地延伸的外側腳片(25)與內側腳片(27),所述腳部(20)的靠前端部(20a)的部分藉由前端連結部(23),將所述外側腳片(25)與所述內側腳片(27)彼此連結,並且所述腳部(20)的基端部(20b)藉由臂部(28)將所述外側腳片(25)與所述內側腳片(27)連結, 各所述臂部(28)的彼此相向的臂前端部(28a)在所述腳部(20)之間,隔著規定間隔的狹縫(32)而形成,相向的所述臂前端部(28a)連結於沿所述腳部(20)的突出方向延伸的導引部(30),一對所述腳部(20)夾著所述狹縫(32)而能夠揺動地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帶扣,其中 所述導引部(30)自所述臂前端部(28a)起隔著所述狹縫(32)而平行地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帶扣,其中 一對所述臂部(28)隨著自連結於所述外側腳片(25)的部分朝向所述臂前端部(28a)而以朝向所述腳部(20)的突出方向的方式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扣,其中 所述狹縫(32)的沿著突出方向的長度尺寸形成得大於所述導引部(30)的沿著突出方向的長度尺寸的一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扣,其中 所述導引部(30)的前端部(30a)位於較所述腳部(20)的前端部(20a)靠基端部(20b)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扣,其中 所述導引部(30)的前端部(30a)較所述腳部(20)的前端部(20a)向所述腳部(20)的突出方向突出。
TW105144048A 2016-02-05 2016-12-30 buckle TWI603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3475 WO2017134811A1 (ja) 2016-02-05 2016-02-05 バッ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8279A true TW201728279A (zh) 2017-08-16
TWI603688B TWI603688B (zh) 2017-11-01

Family

ID=5949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4048A TWI603688B (zh) 2016-02-05 2016-12-30 buckl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8383B2 (zh)
JP (1) JP6764883B2 (zh)
CN (1) CN108712869B (zh)
DE (1) DE112016006357B4 (zh)
TW (1) TWI603688B (zh)
WO (1) WO20171348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30972A1 (en) * 2020-08-01 2022-02-03 Janelle L. CATALDO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connecting a flexible material to a clip or other device
US11185131B1 (en) * 2020-12-04 2021-11-30 Duraflex Hong Kong Limited Buckle assembly
US11219281B1 (en) * 2020-12-09 2022-01-11 Duraflex Hong Kong Limited Buckle assembly
US11109648B1 (en) 2021-02-16 2021-09-07 Microtech Knives, Inc. Buckle
USD1018371S1 (en) * 2021-10-05 2024-03-1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uck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20555Z2 (it) * 1990-07-10 1993-10-04 Itw Fastex Italia Spa Fibbia sganciabile in due elementi
US5144725A (en) * 1991-07-15 1992-09-08 American Cord & Webbing, Inc. Side-release buckle with accidental release guard
JPH06118U (ja) * 1992-06-15 1994-01-11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H0751106A (ja) 1993-08-09 1995-02-28 Yoshio Tokuda バックル
JP3775725B2 (ja) * 2000-09-28 2006-05-17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US6757944B2 (en) * 2002-04-17 2004-07-0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ide release buckle with spring
JP4128101B2 (ja) * 2003-04-11 2008-07-30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4203461B2 (ja) * 2004-11-02 2009-01-07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US7100252B2 (en) * 2005-01-31 2006-09-05 Joseph Anscher Dual locking buckle
US20070020444A1 (en) * 2005-02-25 2007-01-25 Best-Rite Chalkboard Company Replacement skins for a writing surface
US7302742B2 (en) 2005-07-20 2007-12-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ide-release buckle assembly
TWM294226U (en) * 2006-02-10 2006-07-21 Taiwan Ind Fastener Corp Side-releasing buckle
JP4769597B2 (ja) * 2006-03-02 2011-09-07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CN2884972Y (zh) * 2006-03-03 2007-04-04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旁开式扣具
USD558087S1 (en) * 2006-10-04 2007-12-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ide release buckle member
JP5651282B2 (ja) * 2007-07-03 2015-01-07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5020004B2 (ja) * 2007-09-05 2012-09-05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CN102164519B (zh) * 2008-10-03 2014-02-26 Ykk株式会社 带扣
US8286311B2 (en) * 2008-10-31 2012-10-16 Jisook Paik Buckle
CN102361569B (zh) * 2009-03-31 2014-05-28 Ykk株式会社 旁开扣
JP5405673B2 (ja) * 2010-11-15 2014-02-05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5997765B2 (ja) * 2012-05-25 2016-09-28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CN104640470B (zh) * 2012-09-18 2019-02-0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可释放带扣
CN105208889A (zh) * 2013-03-12 2015-12-30 Ykk株式会社 带扣
US20160021984A1 (en) * 2014-07-28 2016-01-28 Siya, Inc. Multi-Function Buck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6006357T5 (de) 2018-10-11
US20190037973A1 (en) 2019-02-07
CN108712869A (zh) 2018-10-26
WO2017134811A1 (ja) 2017-08-10
DE112016006357B4 (de) 2021-03-11
JPWO2017134811A1 (ja) 2018-08-30
TWI603688B (zh) 2017-11-01
JP6764883B2 (ja) 2020-10-07
US10588383B2 (en) 2020-03-17
CN108712869B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3688B (zh) buckle
US7204002B2 (en) Buckle and baby carrier using the same
US7712196B2 (en) Belt lock
US7979966B2 (en) Buckle
US9113680B2 (en) Buckle
US20150013121A1 (en) Buckle
JP6761639B2 (ja) バックル
US11559113B2 (en) Plug for buckle, and buckle
US11039666B2 (en) Plug for buckle, and buckle
JP5552534B2 (ja) フロントリリースバックル
TWI584753B (zh) buckle
WO2014038068A1 (ja) ベルトアジャスター
JP3210712U (ja) 連結具
JP5355806B1 (ja) 紐係止具
JP2006204638A (ja) バックル
CN112401413B (zh) 具有线调整部的带扣
JP2019136299A (ja) バック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