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2548A - 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 Google Patents

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2548A
TW201722548A TW105127084A TW105127084A TW201722548A TW 201722548 A TW201722548 A TW 201722548A TW 105127084 A TW105127084 A TW 105127084A TW 105127084 A TW105127084 A TW 105127084A TW 201722548 A TW201722548 A TW 2017225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kneading device
distance
linear light
imag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1124B (zh
Inventor
真鍋知多佳
高橋英二
田伏諒
小西徹
Original Assignee
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2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2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1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2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 B29B7/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B7/28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e.g. viscosity control
    • B29B7/283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e.g. viscosity control measuring data of the driving system, e.g. torque, speed,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6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B01F27/72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with helices or sections of hel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2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 B29B7/06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with movable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 B29B7/10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with movable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rotary
    • B29B7/18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with movable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rotary with more than one shaft
    • B29B7/183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with movable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rotary with more than one shaft having a casing closely surrounding the rotors, e.g. of Banbury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2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 B29B7/06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with movable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 B29B7/10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with movable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rotary
    • B29B7/18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with movable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rotary with more than one shaft
    • B29B7/183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with movable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rotary with more than one shaft having a casing closely surrounding the rotors, e.g. of Banbury type
    • B29B7/186R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2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 B29B7/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2Mixing; Kneading non-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i.e. batch type
    • B29B7/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B7/28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e.g. viscosity control
    • B29B7/28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e.g. viscosity control measuring properties of the mixture, e.g. temperature, den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74Mixing; Kneading using other mixers or combinations of mixers, e.g. of dissimilar mixers ; Plant
    • B29B7/7476Systems, i.e. flow charts or diagrams; Plants
    • B29B7/7495Systems, i.e. flow charts or diagrams; Plants for mixing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8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B7/82Heating or cooling
    • B29B7/826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是具備:能夠拍攝混煉裝置之內部而配置的攝像部、及將線狀光線照射於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線狀光線光源部、及在對上述混煉裝置內的測量對象照射有上述線狀光線的狀態下,依據由上述攝像部所拍攝之上述測量對象的影像,偵測出上述測量對象在影像上之大小的偵測部、及取得從上述測量對象至上述攝像部為止之攝像部距離的距離取得部、以及依據由上述偵測部所取得之上述影像上的大小與由上述距離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攝像部距離來計算上述測量對象之實際大小的計算部。

Description

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在混煉橡膠或是樹脂等的混煉裝置中,用以檢查其內部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混煉裝置,由以往所知,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者。於該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混煉裝置,係在由殼體所形成的腔室內部,具備以旋轉自如方式所配設的轉子,藉由上述轉子的旋轉,將橡膠或樹脂等之處理物以拉伸撕斷的方式使之變形地予以混煉。
如此的混煉裝置,由於是使用在處理物與轉子及腔室的內壁會產生強烈摩擦的狀態,所以必須要能耐磨損。尤其是如最近在輪胎原料橡膠中混煉入如氧化矽般的高硬度物質時,其磨損,會更加激烈。因此,混煉裝置的構成構件,由於為了賦予耐磨損性,故多被施以鍍鉻處理或熱噴塗處理。
然而,隨著磨損在使用期間中進行,表面處理層的厚度便減少、或是產生剝離。於同型式的機械,由於操作的品項內容(處理原料的硬軟等)有所不同,所以難以單純 地以運轉時間來判斷損耗狀態。因此,在進行機器保養時,對於此等狀態的檢查極為重要。
如此之檢查,在以往,例如是打開設置在裝置的門扉(落料門),由熟練作業者以目視及手工作業對作為檢查點的該當處所實施檢查。因此,包含確保安全所必要的人員、以及機械的啟動關閉的時間,則必須使用許多人力和時間。實施的判斷,是由機械保養履歷上的實際績效、運轉狀況所決定。因此如果能夠以簡便的檢查就能夠判斷出是否必須立即進行如上述的正式檢查,便能夠訂定適切的保養計畫,並降低成本。尤其是如果能夠減少機械的停止時間,以及檢查所附帶的必要性作業的話,其效果甚大。
但是,混煉裝置,例如如上述專利文獻1所述,由於在所謂腔室的空間內具有轉子旋轉構造,所以無法一次就看盡內部整體,而必須變換各種檢視方向才能進行檢查,因此在作業上有困難性。
另一方面,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形成腔室的殼體,是被製成分割成上下的2部份構造,於檢查時是可以將殼體分離地打開來進行內部的檢查。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2中,為了將殼體打開成2部份,在檢查時就必須要有較多的人手和時間,且由於在檢查後的殼體組合等之復原操作時也同樣地必須要有較多的人手和時間,因此是無法簡便地進行檢查。
混煉裝置,由於是在混煉時需要施加極大力量的機械,因此分割成2部份構造,在強度方面並不利,為了確 保具有與無法分成2部份之一體構造的裝置具有相同的強度,就必須更增加壁厚等來補強,因而在重量、大小方面亦不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第309565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發明專利第3756766號公報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的狀況而發明,其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可以簡單地檢查混煉裝置內部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本發明之該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是具備:能夠拍攝混煉裝置之內部而配置的攝像部、及將線狀光線照射於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線狀光線光源部、及在對上述混煉裝置內的測量對象照射有上述線狀光線的狀態下,依據由上述攝像部所拍攝之上述測量對象的影像,偵測出上述測量對象在影像上之大小的偵測部、及取得從上述測量對象至上述攝像部為止之攝像部距離的距離取得部、以及依據由上述偵測部所取得之上述影像上的大小與由上述距離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攝像部距離來計算上述測量對象之實 際大小的計算部。因此,本發明之該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可以簡單地檢查混煉裝置的內部。
有關上述及其他本發明的目的、特徵、以及優點,由以下的詳細記載與添附圖面可明確得知。
1‧‧‧攝像機(攝像部)
2‧‧‧保持構件
3‧‧‧照明部
4‧‧‧懸吊支撐構件
5‧‧‧檢查裝置本體部(操作部)
6‧‧‧懸吊操作部
7‧‧‧電腦(個人電腦)
8‧‧‧線狀光線光源部
9‧‧‧間隙
10‧‧‧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11‧‧‧成像光學系
12‧‧‧攝像元件(影像感測器)
21‧‧‧框部
21a‧‧‧第1框部
21b‧‧‧第2框部
21c‧‧‧補強構件
22‧‧‧保持部本體
22a‧‧‧長條保持體
22b‧‧‧安裝軸
23‧‧‧繞水平軸用旋動構件
23a‧‧‧第1馬達
23b‧‧‧第1旋轉傳達構件
23c‧‧‧皮帶捲繞軸
23d‧‧‧環狀皮帶
23e‧‧‧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
24‧‧‧繞垂直軸用旋動構件
24a‧‧‧第2馬達
24b‧‧‧第2旋轉傳達構件
24c‧‧‧蝸桿
24d‧‧‧蝸輪
24e‧‧‧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
25‧‧‧移動構件
25a‧‧‧第3馬達
25b‧‧‧第3旋轉傳達構件
25c‧‧‧導螺桿
25d‧‧‧移動螺紋構件
25e‧‧‧移動量偵測感測器
31‧‧‧整體用照明(第1照明)
32‧‧‧近接用照明(第2照明)
41‧‧‧金屬纜繩
41a‧‧‧金屬纜繩導引用滑輪
42‧‧‧訊號線
42a‧‧‧訊號線導引用滑輪
70‧‧‧控制處理部
71‧‧‧馬達控制部
72‧‧‧攝像機位置控制部
73‧‧‧捲揚構件控制部
75‧‧‧輸入部
76‧‧‧輸出部
77‧‧‧介面部(IF部)
78‧‧‧記憶部
781‧‧‧距離資訊取得部
80‧‧‧測量對象大小取得部
81‧‧‧偵測部
82‧‧‧距離取得部
83‧‧‧計算部
100‧‧‧混煉裝置
111‧‧‧材料供給筒
113‧‧‧浮動重塊
115‧‧‧空氣壓缸
117‧‧‧殼體
119a、119b‧‧‧第1及第2腔室(混煉室)
121a、121b‧‧‧轉子
123‧‧‧落料門
125‧‧‧材料供給口
127‧‧‧料斗
127a‧‧‧料斗開閉蓋
129‧‧‧活塞桿
131‧‧‧活塞
133‧‧‧混煉物排出口
141a、141b‧‧‧胴部
143a、143b‧‧‧翼部
143c‧‧‧外周前端
145a、145b‧‧‧內壁
147‧‧‧旋轉軸
200‧‧‧測距感測器
782‧‧‧表
801‧‧‧光切斷線
L1‧‧‧第1框部21a之寬度方向的長度
L2‧‧‧第1腔室119a及第2腔室119b之軸向的長度
L10‧‧‧間隙9的大小
L11‧‧‧間隙9在影像上的大小
L12‧‧‧攝像部距離
L15‧‧‧反射光離攝像元件12中心的距離
L16‧‧‧線狀光線光源部8與攝像機1的距離
A‧‧‧第1轉子121a的旋轉方向
B‧‧‧第2轉子121b的旋轉方向
D1‧‧‧轉子的軸方向
P1‧‧‧第1測量基準線
P2‧‧‧第2測量基準線
θ1‧‧‧反射光與攝像機1的光軸正交之方向所夾的角度
θ2‧‧‧線狀光線光源部8與攝像機1的光軸正交之方向所夾的角度
V1-V2‧‧‧繞垂直軸(旋動)
W1-W2‧‧‧繞水平軸(旋動)
Z1-Z2‧‧‧移動構件25的移動方向
第1圖,是藉由實施形態中之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來檢查混煉裝置內部之狀態的概略圖。
第2圖,是第1圖之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所使用的攝像部及線狀光線光源部及保持構件的正面圖。
第3圖,是第2圖的側面圖。
第4圖,是顯示第1圖之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之電性構成的方塊圖。
第5圖,是使用第1圖之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的混煉裝置的斷面圖。
第6圖,是將設置於第5圖中之混煉裝置中的腔室及轉子的一部分予以剖斷後的說明圖。
第7圖,是從上方側觀察第6圖中之混煉裝置的腔室內的說明圖。
第8圖,是顯示攝像機從第7圖的狀態旋轉後之狀態下的說明圖。
第9圖,是將上述混煉裝置的腔室與轉子的交界部予以放大的說明圖。
第10圖,是將線狀光線照射至上述混煉裝置的腔室 與轉子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11圖,是藉由三角測量原理求取上述混煉裝置之腔室與轉子的間隙時的說明圖。
第12圖,是作為將上述混煉裝置內部中之攝像機(攝像部)的位置與攝像部距離予以相關連結並記憶後之表的一例。
[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
以下,是依據圖面來說明本發明所實施之一實施形態。又,於各圖面中標示相同符號的構成,是表示為相同的構成,並適當地省略其說明。於本專利說明書中,在統稱之情形時會以省略掉文字部分的元件符號來表示,在專指個別構成之情形時會以標示有文字部分的元件符號來表示。
於實施形態中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是為了檢查混煉裝置100的內部所使用。在說明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之前,首先,對混煉裝置100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混煉裝置100,如第5圖所示,為雙軸批次式混合機,用以生產例如,將橡膠原料及各種材料(補強劑、可塑材料以及老化防止劑等)混煉後的混煉物。在本實施形態中,是以生產成為橡膠產品之混煉物的混煉裝置100為例來進行說明,不過並不受此所限定,本實施形態中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亦可 以適用在用以生產成為塑膠產品之混煉物的混煉裝置等。
混煉裝置100,如第5圖所示,是具備:材料供給筒111、浮動重塊113、空氣壓缸115、殼體117、第1及第2的2個腔室(混煉室)119a、119b、2個轉子121a、121b、以及落料門123。
材料供給筒111,於殼體117的上方,是朝向上下方向延伸。於材料供給筒111的上端,設有空氣壓缸115。從空氣壓缸115的內部至材料供給筒111的內部配置有活塞桿129。於空氣壓缸115的內部,配置有固定於活塞桿129上端的活塞131。於材料供給筒111的內部,配置有浮動重塊113。浮動重塊113,是固定於活塞桿129下端,並與活塞桿129一起朝上下移動。材料供給筒111的下端,是經由形成在殼體117的材料供給口125,而與2個腔室119a、119b連通。
於材料供給筒111的側面,設有料斗127。來自料斗127的材料(橡膠原料及各種材料),被投入於材料供給筒11於。於料斗127,設有料斗開閉蓋127a。
當浮動重塊113藉由空氣壓缸115的作用而下降時,投入至材料供給筒111的上述材料,被供給至第1腔室119a與第2腔室119b。
第1腔室119a與第2腔室119b,是形成於殼體117的內部。第1腔室119a與第2腔室119b,係分別具有相對於第5圖的紙面為朝向垂直方向延伸的大致圓筒形狀。於第1腔室119a內,配置有第1轉子121a;於第2腔室 119b內,配置有第2轉子121b。此等轉子121a、121b,是相對於第5圖的紙面為朝向垂直方向延伸,並以在轉子121a、121b的外周前端與腔室119a、119b的內壁之間可形成間隙9(請參照第6圖、第9圖、以及第10圖)的方式,來使轉子121a、121b的外周前端與腔室119a、119b的內壁以具有預定的距離之方式進行配置。其動力是由沒有圖示出的馬達所賦予,第1轉子121a是朝向箭頭A方向(在第5圖中為逆時鐘方向)旋轉,第2轉子121b是朝向與箭頭A方向相反的箭頭B方向(在第5圖中為順時鐘方向)旋轉。
於殼體117的下部,設有用以排出混煉物的混煉物排出口133。落料門123,是具有作為塞住混煉物排出口133之蓋的功能。落料門123,是以可以朝上下移動之方式所配置。藉由落料門123下降,使混煉物排出口133開啟。藉由落料門123上昇,使混煉物排出口133塞住。
第6圖,是第5圖所示之腔室119a、119b及轉子121a、121b的放大圖。第1轉子121a,是含有胴部141a、以及設置於胴部141a的翼部143a。第2轉子121b,是與第1轉子121a同樣地,含有胴部141b、以及設置於胴部141b的翼部143b。
此等胴部141a、141b的直徑較大。這是因為在藉由轉子121a、121b的旋轉進行混煉時,也就是在將橡膠原料剪斷,使橡膠原料與各種材料相互混合時,會對轉子121a、121b作用有大的力量,為了防止轉子121a、121b 受到該力量而被破壞;還有,為了吸收因混煉所產生的熱,因而會有冷卻管通過胴部141a、141b的緣故,所以胴部直徑較大。
如第9圖、第10圖所示,以使在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與第1腔室119a的內壁145a之間可形成間隙9的方式,來使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與第1腔室119a的內壁145a,具有間隔距離地配置。同樣地,以使在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與第2腔室119b的內壁145b之間可形成間隙9的方式,來使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與第2腔室119b的內壁145b,具有間隔距離地配置。此等間隙9的大小(距離)L10,為了提高橡膠原料的剪斷效率以及各種材料分散至橡膠原料中的效率,可設成較小。
如此地,上述間隙9設成較小,且胴部141a、141b的直徑設成較大。因此,從混煉物排出口133到腔室119a、119b,例如,在觀察腔室119a的內壁145a時,由於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死角,因此在內壁145a中,便存在有無法目視到的區域。
如此所構成的第1轉子121a及第2轉子121a,在腔室119b中是藉由沒有圖示之馬達的驅動力來繞旋轉軸147(圖示於第7圖)旋轉。
其次,對於本實施形態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進行說明。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如第1圖所示,係具備:對混煉裝置100的內部進行攝像的攝像機 (攝像部)1、及對混煉裝置100的內部照射線狀光線的線狀光線光源部8、及將混煉裝置100之內部照亮的照明部3、及保持有攝像機1與線狀光線光源部8的保持構件2,及能夠在混煉裝置100的內部上下移動地懸吊支撐保持構件2的懸吊支撐構件4、以及從混煉裝置100的外部操作保持構件2並求取測量對象之大小的檢查裝置本體部(操作部)5。
攝像機1,例如,是由具備成像光學系11、攝像元件(影像感測器)12(請參照第11圖)以及影像處理迴路所構成,藉由成像光學系將測量對象中的光學像成像於影像感測器的受光面,然後藉由影像感測器接收該成像後之上述光學像的光而產生受光信號(光接收信號),藉由對該所產生之上述光學像的受光信號實施周知的影像處理而產生測量對象的影像(影像資料)。
線狀光線光源部8,是用以將線狀(狹縫狀)的光(線狀光線)照射(投射)於測量對象者,例如,係具備:照射雷射光的雷射光源、以及將從上述雷射光源所照射的上述雷射光形成為線狀並將該形成後的線狀雷射光(線狀雷射光)照射於測量對象的光學系。
保持構件2,如第2圖、第3圖所示,是具備:框部21、及用以保持攝像機1與線狀光線光源部8的保持部本體22、以及對攝像機1與線狀光線光源部8進行可動操作的可動操作部23~25。
框部21,係具備:配置成水平狀的矩形狀第1框部 21a、以及與第1框部21a連結的矩形狀第2框部21b。第1框部21a之寬度方向的長度L1,是比材料供給筒111及料斗127的寬度還小,而得以從料斗127進入於材料供給筒111。第1框部21a的寬度方向的長度L1,是與形成在殼體117內之第1腔室119a及第2腔室119b之軸向的長度L2(圖示於第7圖),為同程度,也就是與轉子121a、121b之旋轉軸軸向D1的長度L2為同程度。第2框部21b,其下端是固定地連結於第1框部21a的前端(一方端),其上端是從第1框部21a的前端朝向上方延伸。藉此,第1框部21a與第2框部21b相互正交,在側面觀視下形成呈L字狀的形狀。又,在此實施形態中,第1框部21a與第2框部21b,是藉由補強構件21c使之不會變形地予以補強。
保持部本體22,是具備長條狀的長條保持體22a、以及安裝有攝像機1和線狀光線光源部8的安裝軸22b。長條保持體22a,其長邊方向是沿上下方向,並且長條保持體22a的下端是以從第1框部21a朝向下方突出的狀態,旋動自如地繞著長條保持體22a的軸心,也就是,可繞著垂直軸(V1-V2)被保持於第1框部21a。安裝軸22b,是以朝水平方向延伸而成水平軸(與轉子121a、121b的旋轉軸147平行的軸)的方式,旋動自如地安裝於長條保持體22a的下端。在此實施形態中,線狀光線光源部8是在安裝軸22b的軸向上與攝像機1隔開預定的距離L16而固定地安裝於該安裝軸22b。因此,在此實施形態中,線狀 光線光源部8,是無法相對於攝像機1動作但可與攝像機1一起動作。線狀光線光源部8,是以與攝像機1的光軸正交之方向所夾的預定角度θ2(請參照第11圖)的方式安裝於安裝軸22b。
可動操作部,係具備有:使攝像機1繞水平軸旋動的繞水平軸用旋動構件23、及使攝像機1繞垂直軸旋動的繞垂直軸用旋動構件24、以及使攝像機1朝向轉子121a、121b之旋轉軸方向移動的移動構件25。
繞水平軸用旋動構件23,係具備有:安裝於長條保持體22a的第1馬達23a、以及將第1馬達23a的旋轉傳達至攝像機1的第1旋轉傳達構件23b。第1旋轉傳達構件23b,在此實施形態中,係具備有:旋動自如地安裝於長條保持體22a之上端的皮帶捲繞軸23c、以及套掛在皮帶捲繞軸23c與安裝軸22b的環狀皮帶23d。皮帶捲繞軸23c,係經由沒有圖示出的齒輪能夠旋轉傳達地與第1馬達23a連結。環狀皮帶23d,是隨著皮帶捲繞軸23c的旋動而繞行移動來使安裝軸22b旋動。而且,隨著該安裝軸22b的旋動,使攝像機1繞安裝軸22b,也就是繞水平軸(W1-W2)旋動。
在此實施形態中,繞水平軸用旋動構件23,是具備有偵測攝像機1之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度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3e。此實施形態之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3e,是安裝於皮帶捲繞軸23c,藉由偵測皮帶捲繞軸23c的旋動量而測出攝像機1之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度。
繞垂直軸用旋動構件24,係具備有:安裝於第1框部21a的第2馬達24a、以及將第2馬達24a的旋轉傳達至攝像機1的第2旋轉傳達構件24b。第2旋轉傳達構件24b,係具備有:安裝於長條保持體22a的圓筒狀蝸桿24c、以及與蝸桿24c囓合的蝸輪24d。蝸輪24d,係安裝於第1框部21a,並且經由圖面上沒有顯示的齒輪而與第2馬達24a能夠旋轉傳達地連結著。如此所構成之繞垂直軸用旋動構件24,係隨著第2馬達24a的動作,經由蝸輪24d而使蝸桿24c旋動,使長條保持體22a與蝸桿24c一起,繞該長條保持體22a的軸心,也就是繞垂直軸(V1-V2)旋動。
在此實施形態中,繞垂直軸用旋動構件24,是具備有偵測攝像機1之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的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4e。此實施形態之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4e,是安裝於蝸輪24d,藉由偵測蝸輪24d的旋動量來偵測攝像機1之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
移動構件25,是具備有:安裝於第1框部21a的第3馬達25a、以及將第3馬達25a的旋轉傳達至安裝軸22b的第3旋轉傳達構件25b。第3旋轉傳達構件25b,係具備有:導螺桿25c、以及與導螺桿25c螺合的移動螺紋構件25d。導螺桿25c,是沿著第1框部21a的寬度方向而延伸,並旋動自如地安裝在第1框部21a。導螺桿25c,是經由圖面上沒有顯示的齒輪而與第3馬達25a能夠旋轉傳達地連結著。移動螺紋構件25d,是固定地連結於長條 保持體22a。又,第3旋轉傳達構件25b,並不限定於要具備有導螺桿25c與移動螺紋構件25d,例如亦可以實施成藉由驅動皮帶,使保持有安裝軸22b的長條保持體22a得以沿著第1框部21a的寬度方向移動的方式來適當地變更。
在此實施形態中,移動構件25,是具備有偵測攝像機1之移動量的移動量偵測感測器25e。此實施形態的移動量偵測感測器25e,是安裝於導螺桿25c,藉由偵測導螺桿25c的旋動量來偵測出攝像機1的移動量。
如此所構成的移動構件25,是隨著第3馬達25a的動作,使導螺桿25c旋動。而且,隨著導螺桿25c的旋動而使移動螺紋構件25d沿著導螺桿25c朝向第1框部21a之寬度方向的一方側或是另一方側移動,伴隨該移動,長條保持體22a會與移動螺紋構件25d朝向相同方向進行移動(Z1-Z2方向)。並且,藉由該移動,使攝像機1能夠移動在第1轉子121a及第2轉子121b的旋轉軸方向D1。
其次,對於照明部3進行說明。此實施形態的照明部3,是具備有:照射混煉裝置100之內部整體的整體用照明(第1照明)31、以及比整體用照明31還小之局部性地照射混煉裝置100之內部的近接用照明(第2照明)32等2種類的照明。
整體用照明31,是由在第1框部21a的下面,並夾隔著長條保持體22a而安裝於長條保持體22a兩側的2個 所構成。各整體用照明31,是朝向下方向照射之方式所構成。近接用照明32,是在朝向與攝像機1相同方向的狀態下,固定地安裝於安裝軸22b。因此,近接用照明32,係藉由可動操作部23~25,與攝像機1一起繞水平軸及繞垂直軸旋動地被旋動操作,以及朝向第1框部21a之寬度方向移動地被移動操作。
其次,對於懸吊支撐構件4進行說明。此實施形態的懸吊支撐構件4,如第1圖所示地係具備有:金屬纜繩41、以及使保持構件2與檢查裝置本體部5能夠通信地予以連接的訊號線42。
金屬纜繩41的一端,是連結於:位在保持構件2之框部21中的第2框部21b的上端。金屬纜繩41的另一端,是連結於:後述之檢查裝置本體部5的懸吊操作部。該金屬纜繩41,是由附設在料斗開閉蓋127a的金屬纜繩導引用滑輪41a所導引。
訊號線42,在此實施形態中,是由攝像機1、線狀光線光源部8、馬達23a、24a、25a、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3e、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4e、以及移動量偵測感測器25e之能夠各別與檢查裝置本體部5進行通信所連接的複數條訊號線集束而構成。各訊號線42的一端,是連結於上述攝像機1、線狀光線光源部8、馬達23a、24a、25a、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偵測感測器23e、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4e、以及移動量偵測感測器25e等。各訊號線42的另一端,是連結於後述 之檢查裝置本體部5的懸吊操作部6。訊號線42,是由附設在料斗開閉蓋127a的訊號線導引用滑輪42a所導引。
其次,對於檢查裝置本體部5進行說明。檢查裝置本體部5,在此實施形態中,如第1圖所示,是具備:操作懸吊支撐構件4的懸吊操作部6、以及電腦(個人電腦)7。
懸吊操作部6,是藉由圖面上沒有顯示出的馬達,將懸吊支撐構件4的金屬纜繩41及訊號線42從另一端依順序捲繞進行捲揚操作,並且,可將捲揚後的懸吊支撐構件4的金屬纜繩41及訊號線42依順序解除捲繞的方式進行垂下操作。
電腦7,如第4圖所示,係具備:控制處理部70、輸入部75、輸出部76,介面部(IF部)77、以及記憶部78。
控制處理部70,是用以因應該各部的功能分別控制電腦7的各部。控制處理部70,例如,是具備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及其周邊電路而構成。此實施形態的控制處理部70,是功能性地具備有:馬達控制部71、攝像機位置控制部72、捲揚構件控制部73、以及測量對象大小取得部80。
馬達控制部71,是以可分別使第1馬達23a、第2馬達24a、以及第3馬達25a開始動作的方式進行控制。馬達控制部71,是以可分別使第1馬達23a、第2馬達24a、以及第3馬達25a停止動作的方式進行控制。
攝像機位置控制部72,是依據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3e的偵測資訊來控制攝像機1之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度。攝像機位置控制部72,是依據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4e的偵測資訊來控制攝像機1之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攝像機位置控制部72,是依據移動量偵測感測器25e的偵測資訊來控制攝像機1在轉子121a、121b之軸方向上的移動量。
捲揚構件控制部73,是相對於懸吊操作部6,將懸吊支撐構件4以進行捲揚操作的方式來控制。捲揚構件控制部73,是將捲揚後的懸吊支撐構件4以進行解除捲繞操作的方式來控制。
測量對象大小取得部80,是用以求取位在混煉裝置100內部之測量對象的大小。測量對象大小取得部80,是功能性地具備有:偵測部81、距離取得部82、以及計算部83。在此實施形態中,是將在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與腔室119a、119b的內壁145a、145b的端部之間所形成的間隙9作為測量對象,上述測量對象的大小是設定於間隙的大小L10。
偵測部81,如第10圖所示,是依據以攝像機1對間隙9所拍攝的影像,偵測出該間隙9在影像上的大小L11者(請參照第11圖),其中該間隙9是由線狀光線光源部8的線狀光線所照射之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與腔室119a、119b之內壁145a、145b的端部的間隙。
距離取得部82,如第11圖所示,是用以取得從腔室 119a、119b之內壁145a、145b的端部或是從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至成像光學系11(攝像部)為止的攝像部距離L12者。在此實施形態中,距離取得部82,是由以下的方式所構成:以攝像機1拍攝由線狀光線光源部8對測量對象所照射之線狀光線的反射光,從該影像,如第11圖所示地,使用下述之(數式1)求取與攝像機1的光軸正交之方向所夾的角度θ1,然後使用下述之(數式2),藉由三角測量原理求得攝像部距離L12。又,第11圖所示的L15,是離攝像元件12中心的距離,L15=像素大小尺寸×距離中心的像素數目。
θ1=tan-1(L14/L15)...(數式1)
L12=L16×(tanθ1×tanθ2)/(tanθ1+tanθ2)...(數式2)
計算部83,是依據由偵測部81所取得之影像上的表觀大小L11和由距離取得部82所取得的攝像部距離L12,來計算: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與腔室119a、119b的內壁145a、145b之端部的實際距離L10者。在此實施形態中,計算部83,是用以從:由上述偵測部81所得之影像上的大小L11、由距離取得部82所得的攝像部距離L12、以及下述之數式3來計算實際的距離L10(圖示於第9圖、第10圖)。
L11=L13×L12/L14...(數式3)
輸入部75,其連接於控制處理部70,是用以將例如各種指令、以及用以將例如必要的各種資料輸入於電腦7的機器,例如,分配有預定功能的複數個輸入開關、或鍵 盤、或滑鼠等。輸出部76,其連接於控制處理部70,是用以隨著控制處理部70的控制,將從輸入部75所輸入的指令或資料、以及將藉由攝像機1所拍攝到的影像資料予以輸出的機器,例如CRT(Cathode Ray Tube)顯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及有機場致發光(有機EL)顯示器等之顯示裝置或者印表機等之印刷裝置等。IF部77,其連接於控制處理部70,是用以隨著控制處理部70的控制,與外部機器之間進行資料的輸入輸出的電路,例如,作為串列通信方式的RS-232C之介面電路、使用藍牙(Bluetooth(註冊商標))規格的介面電路、進行IrDA(Infrared Data Asscoiation)規格等之紅外線通信的介面電路、以及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規格的介面電路等。
此實施形態的IF部77,例如與攝像機1、馬達23a、24a、25a、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3e、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4e、移動量偵測感測器25e、以及懸吊操作部6是以訊號線42進行通訊。
記憶部78,其連接於控制處理部70,是用以隨著控制處理部70的控制,記憶各種特定程式及各種特定資料的電路。如此的記憶部78,例如是具備:作為非揮發性記憶元件的唯讀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或是作為能夠重寫之非揮發性記憶元件的電子可抹拭唯讀記憶體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等。記憶部78,是包含將上述特定程式在 執行中所產生的資料等予以記憶之所謂成為控制處理部70之工作記憶體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在此實施形態中,記憶部78,是記憶有上述的(數式1)、(數式2)、以及(數式3)。
其次,對於藉由該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來檢查混煉裝置100之內部的方法進行說明。
如第1圖所示,保持有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中之攝像機1及線狀光線光源部8的保持構件2,是由操作者(使用者),從料斗127致入於混煉裝置100的內部。
操作者(使用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懸吊操作部6動作,例如,保持構件2下降至使攝像機1及線狀光線光源部8來到混煉裝置100的材料供給口125的位置為止。在此狀態下,懸吊操作部6的動作被停止。在此狀態下,第2框部21b,為沿著混煉裝置100的內壁,第2框部21b配置成垂直狀,並且第1框部21a配置成水平狀。
由此狀態,操作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例如使第1馬達23a動作,如第6圖所示地使攝像機1朝向第2轉子121b,在該狀態下停止第1馬達23a的動作。因應需要,操作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第2馬達24a動作來使攝像機1繞垂直軸旋動。藉此,藉由攝像機1沿著第2轉子121b的旋轉軸方向可以觀察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上端部及第2轉子121b之翼部143b 的各種狀態,例如磨損狀態。
如第10圖所示,在線狀光線光源部8的線狀光線從第2腔室119b的內壁145b到翼部143b進行線狀投射而形成有光切斷線801的狀態下,檢查裝置本體部5,藉由攝像機1而產生:形成有光切斷線801位在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上端部與翼部143b間的交界部影像。此時,於光切斷線801中,由於在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上端部與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間的交界部所形成的間隙9處是不會反射線狀光線,所以可以明確地掌握包含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上端部與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間之間隙9的交界部。
然後,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檢查裝置本體部5的偵測部81依據該產生的影像,測量出影像上之內壁145b的上端部與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之間的間隙9的大小L11。例如,如第10圖所示地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以使由通過內壁145b的上端部並與攝像機1的光軸正交的直線所形成的第1測量基準線P1得以經過內壁145a的端部,並且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以使與第1測量基準線P1平行的第2測量基準線P2得以經過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在此狀態下,檢查裝置本體部5讀取第1測量基準線P1與第2測量基準線P2間的距離。
此狀態下,檢查裝置本體部5的距離取得部82,如第11圖所示地,使用上述的(數式1)及(數式2)藉由三角測量原理求取從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的上端部 至成像光學系11為止的攝像部距離L12。
檢查裝置本體部5的計算部83,從由偵測部81所得之影像上的大小L11及距離取得部82所得之攝像部距離L12以及上述(數式3),來計算從離開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端部至與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之間的實際間隙9的大小L10(圖示於第9圖、第10圖)。
藉此,可以測量出在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上端部與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之間的間隙9的實際大小L10。因此,可以比較位於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上端部與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在磨損之前(使用前)的狀態下該間隙的大小與該測量後之間隙的大小L10來觀察大小的變化,並可以以具體的數值來表示第2腔室119b的內壁145b及翼部143b是磨損到什麼程度。因此,磨損的程度被客觀地判斷,而無關於檢查者就可以正確地檢查。
操作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第1馬達23a動作而使攝像機1朝向第1轉子121a,在該狀態下停止第1馬達23a的動作。從該狀態,操作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第3馬達25a動作而使攝像機1一面朝向第1轉子121a的旋轉軸方向D1移動,並一面使第2轉子121b緩慢地旋轉。藉此,藉由攝像機1可以沿著第1轉子121a的旋轉軸方向來觀察位在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的上端部及第1轉子121a之翼部143a的各種狀態,例如磨損狀態。
同樣地,檢查裝置本體部5的偵測部81,依據由攝像機1所產生之以光切斷線801形成在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的上端部與翼部143a間的交界部影像,來測量內壁145a的上端部與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之間的間隙9之影像上的大小L11。
檢查裝置本體部5的距離取得部82,如第11圖所示地,是使用上述(數式1)及(數式2)藉由三角測量原理求取從第1腔室119a的內壁145a至成像光學系11為止的攝像部距離L12。
檢查裝置本體部5的計算部83,從由偵測部81所得之影像上的大小L11及距離取得部82所得之攝像部距離L12以及上述(數式3),來計算從離開第1腔室119b之內壁145a的上端部至與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之間所形成之間隙9的實際大小L10(圖示於第9圖、第10圖)。
藉此,可以測量出在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的上端部與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之間所形成的間隙9的實際的大小L10。因此,可以比較位於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的上端部與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在磨損之前(使用前)的狀態下該間隙的大小與該測量後之間隙的大小L10來觀察大小的變化,並可以以具體的數值來表示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的上端部及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是磨損到什麼程度。因此,磨損的程度被客觀地判斷,而無關於檢查者就可以正確地檢查。
其次,例如,如第6圖所示,操作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懸吊操作部6動作,並使攝像機1下降至攝像機1來到混煉裝置100之腔室119a、119b的下部位置。
在此狀態下,停止懸吊操作部6的動作。操作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第1馬達23a動作,使攝像機1朝向第2腔室119b之內壁的下端部與材料供給口125間的交界部,並在此狀態下停止第1馬達23a的動作。因應需要,操作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第2馬達24a動作來使攝像機1繞垂直軸旋動。
藉此,與上述相同樣地,藉由攝像機1沿著第2轉子121b的旋轉軸方向可以觀察容易損傷之第2腔室119b之內壁的下端部與材料供給口125間之交界部的狀態。可以測量出在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下端部與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之間的間隙9的實際大小L10。可以比較位於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下端部與翼部143b的外周前端143c在磨損之前(使用前)的狀態下該間隙的大小與該測量後之間隙的大小L10來觀察大小的變化,並可以以具體的數值來表示第2腔室119b之內壁145b的下端部及翼部143b是磨損到什麼程度。因此,磨損的程度被客觀地判斷,而無關於檢查者就可以正確地檢查。
操作者藉由操作檢查裝置本體部5,使第1馬達23a動作,並使攝像機1朝向第1腔室119a之內壁的下端部 與材料供給口125間的交界部,與上述相同樣地,藉由攝像機1沿著第1轉子121a的旋轉軸方向可以觀察容易損傷之第1腔室119a之內壁的下端部與材料供給口125間之交界部的狀態。可以測量出在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的下端部與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之間的間隙9的實際大小L10。可以比較位於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的下端部與翼部143a的外周前端143c在磨損之前(使用前)的狀態下該間隙的大小與該測量後之間隙的大小L10來觀察大小的變化,並可以以具體的數值來表示第1腔室119a之內壁145a及翼部143a是磨損到什麼程度。因此,磨損的程度被客觀地判斷,而無關於檢查者就可以正確地檢查。
若依據如以上所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中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以少人數就可以簡便地實施藉由攝像機1進行混煉裝置100之內部狀況的觀察,由於在將混煉裝置100之內部的各部分分解拆開進行檢查之前可以進行確實的預備調查,故能夠適切地保修。例如,若裝置內的損耗微小時,就不用進行必須要分解拆開混煉裝置100之內部各部分的正式檢查,並延後保修間隔等,以合理地決定保修所必要的間隔來進行保修。由於混煉裝置100的停止時間短,作業受約束較少,所以容易建立檢查計畫,再者,檢查的人手亦少人數就可完成,對於檢查所需要的成本面亦較為有利。
由於具備有求取測量對象之大小的測量對象大小取得 部80,故例如可將混煉裝置100內部中之容易磨損的部分設定為測量對象,來求取該測量對象的大小,並藉由與在上述測量對象中於磨損前之狀態下的大小進行比較,可以得知大小的變化。藉此,可以簡單且確實地檢查容易磨損的部分。
在以偵測部81依據由攝像機1拍攝測量對象的影像,來求取影像上的大小時,上述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由於藉由攝像機1對照射有來自線狀光線光源部8之線狀光線之狀態下的測量對象進行攝像,所以在影像上可以明確出測量對象,可易於特定測量對象。
藉由懸吊支撐構件4,由於能夠將攝像機1及線狀光線光源部8上下移動地懸吊支撐在混煉裝置100的內部,所以上述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不用拆解混煉裝置100,藉由攝像機1能夠拍攝從混煉裝置100的內部的上部到下部,並能夠測量各種處所的大小(長度)而可以在廣大範圍中進行檢查,可以更加簡單地檢查混煉裝置的內部。
距離取得部82,由於是依據由攝像機1拍攝從線狀光線光源部8對測量對象照射線狀光線的反射光的影像,藉由三角測量原理求取攝像部距離,故容易確實地求取攝像部距離,使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0單純化。
由於藉由距離取得部82,測量由於使用上造成最易磨損之腔室內壁的端部與轉子的外周前端間的間隙,所以可以效率良好地檢查因混煉裝置100的使用所造成的磨 損。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距離取得部82,雖然是依據由攝像機(攝像部)1拍攝從線狀光線光源部8對測量對象照射線狀光線的反射光的影像,再藉由三角測量原理來求取攝像部距離L12的方式所構成,但並不限於此形態者,而是可以適當地變更。例如,也可以實施成在攝像機1的近旁位置,配置能夠測量攝像部距離L12且能夠與檢查裝置本體部5進行通訊地連接的測距感測器200(於第2圖以一點鏈線表示),並藉由該測距感測器200取得攝像部距離L12後,使距離取得部82取得該得攝像部距離L12。藉此,就可以在無關於線狀光線光源部8或者攝像機1而取得攝像部距離L12,例如,亦能夠將線狀光線光源部8與攝像機1相互接近地(將線狀光線光源部8與攝像機1的距離L16為「0」或是接近於「0」)配置,也可以謀求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之整體的緊緻化。
又例如,記憶部78,亦可以具備:將混煉裝置100內部中之攝像機1的位置與攝像部距離L12予以相關連結並以第12圖所示的表782進行記憶的距離資訊取得部781(於第4圖以一點鏈線表示)。並且,於此情形時,距離取得部82,例如亦可以從保持構件2的繞水平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3e、繞垂直軸的旋動角度偵測感測器24e、以及移動量偵測感測器25e取得混煉裝置100內部中之攝像機1的位置資訊,並依據該所取得之攝像機1的位置資訊與表782,從表782取得與攝像機1的位置相 對應的攝像部距離資訊。藉此,可容易確實地求得攝像部距離L12,藉由以記憶部78的距離資訊取得部781來取得攝像部距離資訊,可無關於線狀光線光源部8或攝像機1地取得攝像部距離L12,例如亦能夠將線狀光線光源部8與攝像機1相互接近地配置,如此亦可以謀求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10整體的緊緻化。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懸吊支撐構件4,雖是具備金屬纜繩41與訊號線42而構成,但並不限於此形態者,可以適當地變更。例如,懸吊支撐構件4,也可以是僅由訊號線42所構成,而不具有金屬纜繩41。又例如,懸吊支撐構件4,也可以是僅由金屬纜繩41所構成,而不具有訊號線42。在此情形時,攝像機1,例如是以內裝有充電式電池等之電源的方式所構成,而且,內裝有該電源的攝像機1與檢查裝置本體部5是能夠以無線通訊連接,故可省略訊號線42。
本專利說明書,如上述般地揭示出各種樣態的技術,在此將其中的主要技術歸納如下。
一樣態下之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為具備:能夠拍攝混煉裝置之內部而配置的攝像部、及將線狀光線照射於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線狀光線光源部、及在對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預定測量對象照射出來自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的線狀光線的狀態下,依據由上述攝像部所拍攝之上述測量對象的影像,偵測出上述測量對象在影像上之大小的偵測部、及取得從上述測量對象至上述攝像部為止之攝 像部距離的距離取得部、以及依據由上述偵測部所取得之上述影像上的大小與由上述距離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攝像部距離來計算上述測量對象之實際大小的計算部。
依據此等特徵,以少人數就可以簡便地實施藉由攝像機進行混煉裝置之內部狀況的觀察,由於在將混煉裝置之內部的各部分分解拆開進行檢查之前可以進行確實的預備調查,故能夠適切地保修。例如,若裝置內的損耗微小時,就不用進行必須要分解拆開混煉裝置之內部各部分的正式檢查,並延後保修間隔等,以合理地決定保修所必要的間隔來進行保修。由於混煉裝置的停止時間短,作業操作受約束較少,所以容易建立檢查計畫,再者,檢查的人手亦少人數就可完成,對於檢查所需要的成本面亦較為有利。
由於藉由偵測部、及距離取得部、以及計算部便可以求得預定測量對象的大小,故例如可將混煉裝置內部中之容易磨損的部分設定為測量對象,來求取該測量對象的大小,並藉由與在上述測量對象中於磨損前之狀態下的大小進行比較,可以得知大小的變化。藉此,可以簡單且確實地檢查容易磨損的部分。
在以偵測部依據由攝像機拍攝測量對象的影像來求取影像上的大小時,上述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由於藉由攝像機對照射有來自線狀光線光源部之線狀光線之狀態下的測量對象進行攝像,所以在影像上可以明確出測量對象,可易於特定測量對象。
在另一樣態中,是於上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地具備有:照射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照明部、及保持有上述攝像部與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的保持構件、及能夠將上述保持構件上下移動於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地予以懸吊支撐的懸吊支撐構件、以及從上述混煉裝置的外部操作上述保持構件的操作部。
如此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係藉由懸吊支撐構件,由於能夠將保持有攝像機及線狀光線光源部的保持構件上下移動於混煉裝置內部地予以懸吊支撐,因此,上述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不用拆解混煉裝置,藉由攝像機能夠拍攝從混煉裝置之內部的上部到下部,並能夠測量各種處所的大小而可以在廣大範圍中進行檢查,可以更加簡單地檢查混煉裝置的內部。
在另一樣態中,是於此等上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上述距離取得部,是依據由上述攝像部所拍攝之來自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對上述測量對象照射線狀光線的反射光的影像,藉由三角測量原理(光切斷法)求取上述攝像部距離。
依據此特徵,可容易且確實地求取攝像部距離,使上述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單純化。藉由三角測量原理求取攝像部距離時,可以利用從線狀光線光源部對測量對象照射的線狀光線,使上述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單純化。
在另一樣態中,是於此等上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 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地具備有:能夠測量上述攝像部距離地配置於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測距感測器;上述距離取得部,是從上述測距感測器取得攝像部距離資訊。
依據此特徵,距離取得部,由於是從測距感測器取得攝像部距離資訊,故可容易且確實地求取攝像部距離。藉由從測距感測器取得攝像部距離資訊,可無關於線狀光線光源部或攝像部地取得攝像部距離,例如,亦能夠將線狀光線光源部與攝像部相互接近地配置,故亦可以謀求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之整體的緊緻化。
在另一樣態中,是於此等上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地具備有:將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中的上述攝像部的位置與上述攝像部距離予以相關連結地記憶的記憶部;上述距離取得部,係取得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中之上述攝像機的位置資訊,並依據上述所取得之上述攝像機的位置資訊,從上述記憶部取得與上述攝像部的位置相對應的攝像部距離資訊。
依據此特徵,可取得在記憶部所記憶之與配置於混煉裝置內部之攝像部的位置相對應之攝像部距離資訊,故可容易且確實地求取攝像部距離。藉由取得在記憶部所記憶的攝像部距離資訊,可無關於線狀光線光源部或攝像部地取得攝像部距離,例如,亦能夠將線狀光線光源部與攝像部相互接近地配置,故亦可以謀求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之整體的緊緻化。
在另一樣態中,是於此等上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 裝置,其中,上述攝像部與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係分別能夠繞水平軸旋動且能夠繞垂直軸旋動地被保持於上述保持構件;上述操作部,係以分別使上述攝像部與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各別進行上述繞水平軸旋動與上述繞垂直軸旋動之方式,來操作上述保持構件。
依據此特徵,從位在混煉裝置的內部中之殼體內壁的上部到下部、或是從設在混煉裝置之內部的轉子的上部到下部,藉由攝像部及線狀光線光源部可以詳細地進行該等檢查。例如藉由1個攝像部及1個線狀光線光源部,就可以檢查混煉裝置之內部的大致整體,藉此,使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單純化,可以以低成本製作並且使用容易。
在另一樣態中,是於此等上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上述保持構件,是經由訊號線而能夠對上述操作部傳送及接收電氣訊號;上述懸吊支撐構件,為上述訊號線。
依據此特徵,由於訊號線懸吊支持保持構件,所以可以不需要另外懸吊支撐保持構件的金屬纜繩等之懸吊支撐構件,使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更加單純化並且使用容易。
在另一樣態中,是於此等上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上述保持構件與上述操作部,係能夠相互藉由無線傳送及接收電氣訊號;上述懸吊支撐構件,係具備從上述混煉裝置的內部朝向外部延伸的金屬纜繩。
依據此特徵,可以不需要在保持構件與操作部之相互 間用來傳送電氣訊號的訊號線,使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再更加單純化並且使用容易。
在另一樣態中,是於此等上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上述混煉裝置,是具備:筒狀的腔室、以及旋轉自如地配置於上述腔室內的轉子;上述轉子,是以在上述轉子的外周前端與上述腔室的內壁之間形成有間隙的方式,配置於上述腔室內;上述預定測量對象,為上述間隙。
在混煉裝置中,腔室的內壁與轉子的外周前端因使用上最易磨損,當腔室的內壁與轉子的外周前端的磨損過大時,恐有無法圓滑地進行混煉之虞。因此,藉由檢查腔室的內壁與轉子的外周前端的磨損狀態,可以提升檢查效率。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對在腔室的內壁與轉子的外周前端之間所形成之間隙的大小進行測量,並檢查磨損狀態,故上述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可以效率良好地檢查因混煉裝置的使用所形成的磨損。
本申請案,是以2015年10月29日所申請的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之特願2015-212501作為基礎,其內容係援用於本申請案中。
位了明白表達本發明,在上述中雖已一面參照圖面並一面透過實施形態適切且充分地說明了本發明,但仍應認為只要是本業業者就能夠容易地將上述的實施形態予以變更及/或予以改良。因此,本業業者所實施的變更形態或是改良形態,只要沒有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請求項 的權利範圍之實質程度者,就應被視為該變更形態或是該改良形態,是包含在該請求項的權利範圍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是可以提供一種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1‧‧‧攝像機(攝像部)
2‧‧‧保持構件
3‧‧‧照明部
4‧‧‧懸吊支撐構件
5‧‧‧檢查裝置本體部(操作部)
6‧‧‧懸吊操作部
7‧‧‧電腦(個人電腦)
8‧‧‧線狀光線光源部
10‧‧‧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11‧‧‧成像光學系
21‧‧‧框部
21a‧‧‧第1框部
21b‧‧‧第2框部
22‧‧‧保持部本體
22a‧‧‧長條保持體
31‧‧‧整體用照明(第1照明)
32‧‧‧近接用照明(第2照明)
41‧‧‧金屬纜繩
41a‧‧‧金屬纜繩導引用滑輪
42‧‧‧訊號線
42a‧‧‧訊號線導引用滑輪
100‧‧‧混煉裝置
113‧‧‧浮動重塊
119a、119b‧‧‧第1及第2腔室(混煉室)
121a、121b‧‧‧轉子
123‧‧‧落料門
125‧‧‧材料供給口
127‧‧‧料斗
127a‧‧‧料斗開閉蓋
133‧‧‧混煉物排出口
143a、143b‧‧‧翼部

Claims (9)

  1. 一種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特徵為具備:能夠拍攝混煉裝置之內部而配置的攝像部、及將線狀光線照射於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線狀光線光源部、及在對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預定測量對象照射出來自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的線狀光線的狀態下,依據由上述攝像部所拍攝之上述測量對象的影像,偵測出上述測量對象在影像上之大小的偵測部、及取得從上述測量對象至上述攝像部為止之攝像部距離的距離取得部、以及依據由上述偵測部所取得之上述影像上的大小與由上述距離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攝像部距離來計算上述測量對象之實際大小的計算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地具備有:照射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照明部、及保持有上述攝像部與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的保持構件、及能夠將上述保持構件上下移動於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地予以懸吊支撐的懸吊支撐構件、以及從上述混煉裝置的外部操作上述保持構件的操作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 上述距離取得部,是依據由上述攝像部所拍攝之來自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對上述測量對象照射線狀光線的反射光的影像,藉由三角測量原理求取上述攝像部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地具備有:能夠測量上述攝像部距離地配置於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的測距感測器,上述距離取得部,是從上述測距感測器取得攝像部距離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地具備有:將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中的上述攝像部的位置與上述攝像部距離予以相關連結地記憶的記憶部,上述距離取得部,係取得上述混煉裝置之內部中之上述攝像機的位置資訊,並依據上述所取得之上述攝像機的位置資訊,從上述記憶部取得與上述攝像部的位置相對應的攝像部距離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上述攝像部與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係分別能夠繞水平軸旋動且能夠繞垂直軸旋動地被保持於上述保持構件,上述操作部,係以分別使上述攝像部與上述線狀光線光源部,各別進行上述繞水平軸旋動與上述繞垂直軸旋動之方式,來操作上述保持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上述保持構件,是經由訊號線而能夠對上述操作部傳送及接收電氣訊號,上述懸吊支撐構件,為上述訊號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上述保持構件與上述操作部,係能夠相互藉由無線傳送及接收電氣訊號,上述懸吊支撐構件,係具備從上述混煉裝置的內部朝向外部延伸的金屬纜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其中,上述混煉裝置,是具備:筒狀的腔室、以及旋轉自如地配置於上述腔室內的轉子,上述轉子,是以在上述轉子的外周前端與上述腔室的內壁之間形成有間隙的方式,配置於上述腔室內,上述預定測量對象,為上述間隙。
TW105127084A 2015-10-29 2016-08-24 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TWI6511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2501A JP6577833B2 (ja) 2015-10-29 2015-10-29 混練装置用内部点検装置
JP2015-212501 2015-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2548A true TW201722548A (zh) 2017-07-01
TWI651124B TWI651124B (zh) 2019-02-21

Family

ID=58630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084A TWI651124B (zh) 2015-10-29 2016-08-24 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77833B2 (zh)
TW (1) TWI651124B (zh)
WO (1) WO20170731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266B (zh) * 2018-12-28 2022-06-21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混煉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7822B2 (ja) * 2017-06-06 2021-10-13 日本スピンドル製造株式会社 混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9412A1 (de) * 1986-06-12 1987-12-17 Hoesch Stahl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alzspaltmessung und regelung
JP2872481B2 (ja) * 1992-04-23 1999-03-17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開先寸法の測定方法
DE19932911A1 (de) * 1999-07-14 2001-01-25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Breite des Luftspaltes zwischen Läufer und Ständer einer rotierend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insbesondere eines Ringmotors
JP6152353B2 (ja) * 2014-02-18 2017-06-2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検査装置
JP6180958B2 (ja) * 2014-02-20 2017-08-1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混練室内壁検査装置
JP6235379B2 (ja) * 2014-03-05 2017-11-2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ギャップ検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266B (zh) * 2018-12-28 2022-06-21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混煉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1124B (zh) 2019-02-21
JP2017083322A (ja) 2017-05-18
WO2017073137A1 (ja) 2017-05-04
JP6577833B2 (ja) 2019-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9996B (zh) 搅拌装置用内部检查装置
CN107289847A (zh) 一种带视觉的螺纹自动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TW201722548A (zh) 混煉裝置用內部檢查裝置
CN104280410A (zh) X射线通道式ct/dr多功能检测设备
KR20150107355A (ko) 케이블 표면결함 검출장치
KR101703587B1 (ko) 차량 전장품 동작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6045054A (ja) 金型内周面測定装置
CN107677689A (zh) 搪瓷内胆缺陷综合检测系统
CN106525868A (zh) 屏幕半自动检测机
CN109764811A (zh) 刀具尺寸检测机
CN208805288U (zh) 炼钢机器人自动测温取样系统的探头存储装卸装置
JP2016003996A (ja) 円筒体の外観検査方法及び外観検査装置
CN206960355U (zh) 电厂用煤灰熔点参数的煤质在线检测设备
KR102146208B1 (ko) 초음파 검사장치
CN208705244U (zh) 一种异形零件全自动视觉检测设备
KR101921927B1 (ko) 대형 중공식 구조물의 내부 원격조사장치
JP2012026890A (ja) 表面欠陥検査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205826273U (zh) 镜头光学检测装置
KR100341057B1 (ko) 코일원주면자동검사장치
KR102038786B1 (ko) 반도체 디바이스들 또는 다른 컴포넌트들의 릴-투-릴 검사를 지원하는 고정물
CN203870118U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测量可旋转零部件转速的装置
TWI698636B (zh) 印刷機刮刀自動檢測設備
CN204101485U (zh) X射线通道式ct/dr多功能检测设备
CN211741105U (zh) 一种设备封闭内腔检测装置
CN109624501A (zh) 印刷机刮刀自动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