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9264A - 使用於數位裝置之防水外殼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於數位裝置之防水外殼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19264A TW201719264A TW105127569A TW105127569A TW201719264A TW 201719264 A TW201719264 A TW 201719264A TW 105127569 A TW105127569 A TW 105127569A TW 105127569 A TW105127569 A TW 105127569A TW 201719264 A TW201719264 A TW 20171926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housing
- outer casing
- recess
- shaft memb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17 anti-reflective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DHFUDFPYZAOOH-OCPPCWRMSA-O [n'-[3-[1-[(2s)-1-[4-[4-[4-[(2s)-2-[4-[3-[[amino(azaniumyl)methylidene]amino]propyl]triazol-1-yl]propanoyl]piperazin-1-yl]-6-[2-[2-(2-prop-2-ynoxyethoxy)ethoxy]ethylamino]-1,3,5-triazin-2-yl]piperazin-1-yl]-1-oxopropan-2-yl]triazol-4-yl]propyl]carbamimido Chemical compound [Cl-].N1([C@@H](C)C(=O)N2CCN(CC2)C=2N=C(NCCOCCOCCOCC#C)N=C(N=2)N2CCN(CC2)C(=O)[C@H](C)N2N=NC(CCCN=C(N)[NH3+])=C2)C=C(CCCN=C(N)[NH3+])N=N1 XDHFUDFPYZAOOH-OCPPCWRMSA-O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02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72 Acryl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11 Fin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0974 Hyl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N.C=CC1=CC=CC=C1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8—Waterproof bodies or hous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一數位裝置之防水外殼,其包含用於可密封地固持具有一觸控螢幕之一數位裝置之前及後隔板部件。將該觸控螢幕定位成透過該後隔板之一透明表面觀察,該後隔板包含可使一致動器穿過其而可密封地定位之一孔。該致動器包含:一軸件,其延伸穿過該孔;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該軸件之一外端;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該控制部件以接觸該外殼或接合凹部;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該軸件之一內端;一第一探針,其靠近該軸件附接至該延伸部件;及一第二探針,其在相對於由該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該延伸部件。該致動器經構形以選擇性操作該第一及該第二探針以對該觸控螢幕執行觸控運動。本發明之其他態樣包含:一透鏡底座系統,其具有提供於該防水外殼上之一螺紋孔;一透鏡配置,其包含耦合至一螺紋套環之一光學透鏡;及一定位總成,其用於在該螺紋套環至該螺紋孔之一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將該透鏡配置固定地定位至該外殼。該定位總成包含:一可釋放鎖定銷,其相鄰於該螺紋孔定位於該外殼中;及一凹部,其在該透鏡配置之一安裝表面中,當在該預定接合位置處定位該透鏡配置及該外殼時,該凹部用於容納該銷之一鎖定端。在此位置處,在距位於該外殼內之一數位裝置之一相機之一光學平面之一所要預定距離處定位該透鏡配置之一光學特徵。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具有視訊及相片捕捉能力之數位裝置之防水外殼,且特定言之,係關於此等防水外殼針對操作視訊及相片捕捉能力之改良。
包含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平板手機及數位袖珍相機之數位裝置之視訊及相片捕捉能力之改良已隨各新一代此等裝置而穩步提高。因為此等裝置之此等改良及使用之便利性係基於其等大顯示器及觸控螢幕,所以愈來愈多的使用者主要依賴於此等裝置來滿足其等視訊及相片捕捉需要。然而,此等裝置通常不可在水下或潮濕條件中使用,此通常將導致不可修復的損害。 因此,數個製造商已開發防水外殼,包含例如可從Fort Collins, CO之Treefrog Developments公司取得之LIFEPROOF殼。然而,針對在挑戰性條件中(諸如,水下或在潮濕條件中)使用此等先進能力,用於此等裝置之習知防水外殼在保護此等裝置防止水滲入方面做得還算不錯,但在利用此等現代數位裝置之先進視訊及相片捕捉能力或啟用一裝置的觸控螢幕之習知用途方面做得很少。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3/0082963號,其係關於用於數位裝置之一防水外殼,該防水外殼具有經安置用於與一裝置觸控螢幕之特定區域接觸之基本按鈕或用於對觸控螢幕執行滑動操作之高度簡單且有限的擺臂致動器。此外,此公開專利申請案教示接近數位裝置之一光學感測器定位於外殼上之一簡單固定的透明玻璃透鏡之使用,針對水下相片,此允許不利的外來光量接觸且不利地影響經捕捉視訊及相片且忽略光學需要。 同樣地,一防水外殼之提議解決方案揭示於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2/0154569號中,該防水外殼具有延伸穿過其之一控制臂,該控制臂具有用以操作觸控螢幕之一橡膠尖端,將證明其極難以在水下使用或諸如當划獨木舟或划皮艇時提供不穩定的操作。 對應地,用於單透鏡反射(「SLR」)相機之防水外殼係已知的,但通常不可針對控制觸控螢幕而使用相機特定控制。參見例如,在美國專利第8,787,745號中描述之用於一水下相機外殼之多向墊利用一複雜級系統來達成對相機撥墊之控制,此不容易類推至觸控螢幕控制。 因此,證明已知的防水外殼在使一使用者能夠利用現代數位裝置之先進視訊及相片捕捉能力方面(尤其係關於提供熱切的攝影師及攝像師需要的可互換透鏡或濾光器),或在使具此等先進能力系統之一裝置的觸控螢幕之習知用途能夠在不利條件中利用方面非常有限。此外,此等防水外殼進一步未能提供關於用於提供熱切的攝影師及攝像師需要之可互換透鏡或濾光器之有利及具成本效益的系統之任何教示。
簡言之,本發明之態樣係關於用於一數位裝置之一防水外殼。該外殼併入個別地或組合地使一使用者能夠利用此等裝置之先進視訊及相片能力之許多特徵,包含使用一有利的多點觸控擺臂致動器操作一裝置的觸控螢幕;具有在不需打開外殼之情況下用於切換濾光器之光阻擋遮罩、系統之低成本可互換透鏡系統;及用於閉合及密封外殼之一經改良閂鎖機構。 特定言之,本發明之態樣係關於防水外殼之多點觸控擺臂致動器。在多點觸控擺臂致動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中,致動器之一軸件安置於形成於外殼內之一孔內。 外殼進一步包含形成於其中以當一數位裝置定位於外殼內時接近該數位裝置之一觸控螢幕定位之至少一個凹部。致動器包括:軸件;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外端;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軸件或控制部件之一者以與外殼接觸或接合該凹部;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內端;及第一及第二探針,其等直接附接至或接近於延伸部件。第一探針接近軸件定位且第二探針可壓縮且位於相對於由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第一及第二探針之外表面分別終止於沿軸件之中心軸線之一方向之第一及第二位置處;其中相比於第一位置,沿中心軸線之第二位置距控制部件更遠。 在操作中,控制部件可操作以使延伸部件沿界定一第一徑向區段之一弧形路徑圍繞軸件之中心軸線旋轉且推動第二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以進行跨觸控螢幕之一螢幕觸控或「觸控-滑動」運動。對應地,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內時,止動部件可操作以接合外殼之一外表面且防止第一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然而,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外側之一預定位置處(在該位置處,第二探針不定位於觸控螢幕之一部分上方)時,止動部件可操作以接合外殼之凹部,藉此允許控制部件推動第一探針部件與觸控螢幕接觸。又,在第二探針不定位於觸控螢幕之一部分上方之情況下,視需要壓縮第二探針以進一步使第一探針部件能夠與觸控螢幕接觸。 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之一對應例示性方法包括:(i)定位致動器之一軸件使其延伸穿過外殼中之一孔,其中外殼具有形成於其中之當數位裝置定位於外殼內時接近該數位裝置之一觸控螢幕之至少一個凹部;(ii)構形致動器以包括:軸件;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外端;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軸件或控制部件之一者以與該外殼接觸或接合該凹部;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內端;一第一探針,其接近該軸件附接至延伸部件;及一第二探針,其在相對於由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延伸部件;(iii)將第一及第二探針安置於外殼中使得第一及第二探針之外表面分別終止於沿軸件之中心軸線之一方向之第一及第二位置處;其中相比於第一位置,沿中心軸線之第二位置距控制部件更遠;(iv)接近第二探針之外表面用一可壓縮材料形成第二探針之至少一部分;(v)構形控制部件以進一步使一使用者能夠旋轉控制部件以使延伸部件沿界定一第一徑向區段之一圓形路徑圍繞軸件之中心軸線旋轉且推動第二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以進行跨觸控螢幕之一螢幕觸控或一「觸控-滑動」運動;及(vi)構形止動部件以:(a)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內時接合外殼之一外表面且防止第一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及(b)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外側之一預定位置處時接合外殼之凹部以藉此允許控制部件推動第一探針部件與觸控螢幕接觸。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係關於用於數位裝置之防水外殼之一透鏡底座系統。此系統包含:一螺紋孔,其提供於外殼上;一透鏡配置,其包含耦合至一螺紋套環之一光學透鏡;及一定位總成,其用於在螺紋套環至螺紋孔之一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將透鏡配置固定地定位至外殼。定位總成包含具有與一經偏壓可釋放特徵接合之一容納凹部之一表面。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及具有容納凹部之表面各自提供於防水外殼或透鏡配置之螺紋套環中。例如,當具有容納凹部之表面係螺紋套環之一特徵時,將經偏壓可釋放特徵提供給外殼。當透鏡配置及外殼定位於預定接合位置處時,經偏壓可釋放特徵接合容納凹部以將透鏡配置固定在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使得透鏡配置之光學特徵位於距位於外殼內之一數位裝置之一相機之一光學平面之一預定所要距離處。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此基於螺紋的系統藉由使透鏡配置旋轉不超過180度而使透鏡配置能夠旋轉地定位於預定接合位置處及距相機之光學平面之所要距離處。在較佳實施例中藉由將孔中及透鏡配置上之螺紋提供為多紋螺紋而有利於此,該等螺紋與將透鏡總成固定地定位於預定接合位置處之定位總成及容納凹部耦合。 提供此發明內容以簡要地識別在下文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之本發明之一些態樣。此發明內容並非旨在識別本發明之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並非旨在限制任何技術方案之範疇。 應將術語「態樣」讀作「至少一態樣」。上文描述之態樣及本文中描述之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藉由實例方式繪示且不限於隨附圖式。
下文僅圖解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因此,應瞭解,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想出各種配置,儘管本文中未明確地描述或展示該等配置,但該等配置體現本發明之原理且包含於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此外,本文中所敘述之全部實例及條件語言主要明確意欲僅用於教學用途以輔助閱讀者理解本發明之原理及由(若干)發明者提出之概念以進一步瞭解本技術,且不應被視為受限於此等特定敘述之實例及條件。 此外,陳述本發明之原理、態樣及實施例之本文中之所有敘述以及其特定實例意在涵蓋其等結構及功能等效物兩者。另外,意欲此等等效物包含目前已知之等效物以及未來發開之等效物(即,以後所開發之執行相同功能之任何元件)兩者,而無關於結構。 除非本文中另有明確規定,否則該等圖式並未按比例繪製。 吾等現在提供繪示用於一觸控螢幕數位裝置之一防水外殼之操作及結構態樣之一些非限制性、說明性實例。 如本文中使用,從一一般使用者的角度觀之,可關於所揭示之混合裝置之一定向使用諸如「水平」、「垂直」、「接近」、「遠距」、「前」、「後」、「左」、「右」、「內」、「外」、「內部」及「外部」之方向術語,且並未規定裝置之永久、固有特徵或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圖1及圖2分別提供用於一觸控螢幕數位裝置之一防水外殼100之後及前透視圖。如所繪示,裝置包含前隔板部件102及後隔板部件108,其等分別藉由與一閂鎖500組合之鉸鏈部件104、110耦合。前隔板部件102及後隔板部件108可藉此打開以容納一觸控螢幕數位裝置,且接著以一牢固方式閉合以在一防水環境中圍封觸控螢幕數位裝置。 外殼100進一步包含一致動器總成200,該致動器總成200可由一操作者操縱以當將數位裝置圍封於前隔板部件102與後隔板部件108內時,針對操作數位裝置之相機或視訊特徵而進行特定觸控螢幕操作。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致動器總成200之元件及操作。 外殼100之特徵亦為用於與數位裝置之一面向前的相機光學通信之一可互換透鏡總成300,及用於與數位裝置之一面向後的相機光學通信之一面向後的相機圓頂122。如圖1及圖2中所示,分別針對諸如可從Cupertino, CA之Apple公司取得之一IPHONE 6智慧型手機之一數位裝置之面向前及面向後的相機而在外殼100中構形此等特徵。操作者可藉由一相機選擇按鈕總成124而選擇面向前或面向後的相機以供使用。較佳地,亦可提供一應用選擇按鈕總成126以選擇提供於IPHONE 6螢幕上之一指定位置處之一相關聯的智慧型手機應用(例如,一照相機或視訊相機應用)。亦可在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此等特徵之元件及操作。 可與一IPHONE 6一起使用之有利的防水外殼在本文中之描述僅針對圖解說明目的。應容易瞭解,本發明之態樣可易於調適用於與具有一相機光學感測器及一觸控敏感螢幕之任何數位裝置一起使用,該等數位裝置包含例如,諸如由Motorola、Samsung、LG、HTC、Google、Microsoft Corporation、Nokia及類似者製造之其他可購得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平板手機。 圖3至圖8分別提供由圖1及圖2繪示之防水外殼100之前視圖、俯視圖、後視圖、右側視圖、左側視圖及仰視圖。 圖9提供圖1及圖2之外殼100之一分解後透視圖,其展示處於一打開位置中之前隔板102及後隔板108。一數位裝置800 (例如,一IPHONE 6智慧型手機)定位於前隔板102之一內部腔內,其中數位裝置800之觸控螢幕面向後。如圖9中描繪,側墊134可插入至固持器135中以當前隔板102及後隔板108返回至一閉合位置時將一緩衝夾緊效應提供給數位裝置800。側墊134較佳可由諸如天然橡膠或氯丁橡膠之一彈性材料形成。前隔板102較佳可由包含但不限於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之一堅固塑膠材料形成。最佳地,前隔板102由一ABS材料形成。後隔板108較佳可由例如包含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或另一丙烯酸塑膠之一或多者之一透明塑膠形成。一純透明塑膠材料之使用例如使後隔板(包含圖1之面向後的相機圓頂122)能夠模製成一單一件。最佳地,後隔板108由諸如可從Pittsfield, Massachusetts之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取得之一XYLEX聚碳酸酯及摻合非晶聚酯的樹脂形成。 在前隔板102及後隔板108與鉸鏈部件104、110相對之末端處,提供前隔板閂鎖座部件112及後隔板閂鎖座部件106以支撐閂鎖500之組件。例如,如圖9中描繪,閂鎖500之經延伸閂鎖鎖舌516可插入至座部件106中以由數個螺釘保持。或者,較佳由諸如不鏽鋼或陽極氧化鋼之一金屬形成之經延伸閂鎖鎖舌516可藉由金屬或塑膠鉚釘、黏著劑及/或摩擦配合而附接至閂鎖座部件106。閂鎖500之一閂鎖體502經由保持器螺釘508 (其可插入至座部件112之一模製螺紋特徵中),或一螺釘插入件(其按壓或螺合至座部件112中)而附接至座部件112。 一頂部按鈕總成114 (較佳包含一按鈕部件、一彈簧及一O形環)較佳裝配至一頂部按鈕圓柱體115以操作數位裝置800之一側按鈕(例如,一IPHONE 6智慧型手機之開/關按鈕)。如將在下文進一步描述,一三腳架/抓握底座116較佳接近前隔板102之一頂部表面上之頂部按鈕總成安裝,用於容納外殼100之一抓握件、三腳架或其他配件。亦在圖9中繪示一光遮罩650,其可選擇地裝配至後隔板108之一內部腔中。光遮罩650較佳由一不透明(黑色)塑膠形成,且藉由螺釘、塑膠或金屬鉚釘、黏著劑及/或卡扣配合特徵而附接至後隔板108。較佳當前隔板102及後隔板108之一或多者由一透明材料形成時提供光遮罩650以有利地遮蔽觸控螢幕使之免受可模糊其由操作者可見之雜散光。 圖10及圖11分別提供進一步繪示圖1之致動器總成200之一分解後透視圖及放大分解後透視圖,一操作者使用該致動器總成200來操作需要與數位裝置800之相機之一或多者接合之數位裝置800之觸控螢幕之特徵。參考圖11,在一致動器總成圓柱體162中,致動器總成200安裝至外殼100之後隔板108。總成200包含一軸件204及連接至軸件204之一外端之一控制部件212。一止動部件214附接至控制部件212以接合後隔板108之一外表面以便在由操作者操作時限制致動器總成200之向下垂直位置。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認識到,止動部件可以若干其他方式可替代地併入致動器總成200中,例如包含藉由經由一可固定套環直接附接至軸件204。 如所組裝,控制部件212及止動部件214定位於外殼外部,而軸件204在外部自控制部件212延伸穿過圓柱體162而至後隔板108之一內部腔中。一偏壓彈簧216、O形環218及O形保持器墊圈202亦裝配於致動器總成圓柱體162中且圍封軸件204。回應於控制部件212之一向下引導操作,偏壓彈簧216提供一恢復力以當操作者釋放控制部件212時,使致動器總成200向上返回至一靜止位置。O形環218由O形保持器墊圈202保持於圓柱體162中,且在軸件204與圓柱體162之間提供一防水密封。 連接至軸件204之一內端之一延伸部件210亦進一步包含於致動器總成200中且定位於後隔板108之內部腔內。一第一探針206靠近軸件204之內端附接至延伸部件210。一第二探針208在相對於軸件204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延伸部件210。第一探針206及第二探針208各自較佳由一可壓縮彈性材料(例如,諸如天然橡膠或氯丁橡膠)形成且覆蓋有諸如用於例如可從Fremont CA之New Trent公司取得之ARCADIA手寫筆中之一精細金屬網材料。 如可例如參考圖11而見,延伸部件210呈階梯狀使得相比於第一探針206之外表面,第二探針208之外表面終止於一更低垂直位置處。在此構形中,控制部件212可同時由一操作者操作以使延伸部件206沿界定一第一徑向區段之一圓形路徑圍繞軸件204之中心軸線旋轉,同時推動第二探針208與數位裝置800之觸控螢幕802接觸,藉此進行跨觸控螢幕802之一「觸控-滑動」運動。可針對駐留於一IPHONE 6智慧型手機上之一相機應用而使用此一觸控滑動以例如選擇一相機或視訊模式。 如上文所述,致動器總成200之止動部件214經構形以接合後隔板108之一外表面以限制致動器總成200之向下垂直位置。更具體地,在本文中,當延伸部件210位於一第一徑向區段內時,止動部件214通常可操作以在軸件204之一垂直高度處接合後隔板108之一外表面,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內以接合外殼之一外表面且防止第一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時,此允許第二探針208與觸控螢幕802可壓縮地接觸,同時防止第一探針206與觸控螢幕之間之接觸。如將參考圖15及圖16進一步描述,當延伸部件210移動出第一徑向區段之界限而至第二探針208未垂直定位於觸控螢幕802之一部分上方或替代地定位於觸控螢幕之針對相機應用之目的而未經觸控啟動之一部分上方之一位置時,止動部件214可經定位而與後隔板108之外表面中之一凹部166對準,此使致動器總成200能夠在垂直方向上進一步向下行進。因為第二探針208可壓縮,所以當止動部件在凹部位置中時,一操作者可操作控制部件212以導致第一探針與觸控螢幕802接觸(例如,針對駐留於一IPHONE 6智慧型手機上之一相機應用而啟動顯示於觸控螢幕上之一快門按鈕)。 圖12至圖16各自提供進一步繪示上文所述之致動器總成200之操作之成對的分解後透視圖及放大分解後透視部分剖視圖。在圖12中,可看見在第一徑向區段內,致動器200在一靜止位置處,其中軸件204在其最高垂直高度處且止動部件214擱置於後隔板108之外表面上方。在圖13中,控制部件212已垂直向下移動直至第二探針208與數位裝置800之觸控螢幕802接觸且被其壓縮。在圖14中,控制部件212及止動部件214已沿一逆時針方向圍繞軸件204旋轉,藉此產生一觸控滑動運動。 在圖15中,控制部件212及止動部件214已沿一順時針方向旋轉至止動部件214垂直於後隔板108之外表面中之一凹部166上方之位置,使得第一探針206遠離觸控螢幕802之作用部分定位。在圖16中,已按壓控制部件212以使軸件204垂直向下移動使得止動部件214進入凹部166,藉此使第二探針208能夠與觸控螢幕802接觸且抵靠其壓縮。 先前描述的圖僅針對圖解說明目的描繪根據本發明之致動器200之一例示性構形。然而,應容易瞭解,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容易根據一致動器之此例示性構形調適許多其他構形。例如,根據一替代構形,控制部件212及/或延伸部件210可具有不同形狀,包含一或多個彎曲或彎弧(例如,諸如一「s」形狀)。可用於控制部件212之其他適合控制部件構形可例如包含與軸件形成一體或附接至軸件之外部抓握特徵,包含例如軸件之外端處之一滾花區域。 另外,止動部件14之操作可與控制部件212分離。在此實施例中,止動部件214可或者在距後隔板108之外表面之一預定距離處安置於來自軸件204或直接附接至軸件204之一短延伸部上,且控制部件212可實施為一盤狀或其他形狀的延伸部或整體省略。對應地,在此一實施例中,靠近軸件204安置於後隔板108之外表面中之一槽或凹部可可替換地執行凹部166之功能。 又,運行在數位裝置上之相機或視訊捕捉應用之對應操作可指定第一探針206及第二探針208之一替代位置。因此,例如在本發明之其他替代實施例中,第一探針206可相對於軸件204偏心地安置於延伸部件210上,或第一探針206及第二探針208之位置可切換,其中第二探針208更靠近軸件204之中心軸線安置於延伸部件210上。 此外,第二探針208可操作以除執行一「觸控滑動」之外,藉由個別地觸控螢幕而啟動不同特徵以與特定圖標或顯示的按鈕接觸。此外,延伸部件210可進一步包含類似於探針208之一或多個額外探針(未展示)以與探針208一起執行或模擬一多指「觸控滑動」操作。又,與本發明之態樣一致,延伸部件可包含一調整機構,諸如,舉例而言,用以使探針206及208之一者或兩者之再定位能夠適應針對特定特徵或快門控制之啟動具有不同位置之不同相機及視訊捕捉軟體及應用之一槽(未展示)。 圖17至圖22繪示形成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外殼100之一組件之一可移動透鏡設備300之元件。圖17、圖19及圖20分別提供具有安裝至外殼之透鏡設備300之外殼100之前視圖、左側視圖及後視圖。圖18呈現圖17所繪示之透鏡設備300之一部分之一放大視圖。如圖17及圖19中繪示,透鏡設備300包含用於攜載圓頂口透鏡之一外殼302,該外殼302較佳包含提供眩光保護及操作者可握持以安裝或卸下透鏡設備300之一表面之一遮光罩304。 如圖19至圖20中繪示,透鏡設備可固定定位於穿過前隔板102之一外表面之一孔中(例如,藉由配合提供於圓頂口外殼302之體之各者上及提供於穿過前隔板102之孔內之螺紋)。較佳在透鏡設備之一末端表面上提供一遮罩框308以減少所出現的穿過外殼100而至數位裝置800中之一對應前相機之眩光的量。圖18繪示一座310,該座310提供於當透鏡設備300安裝至外殼100時與前隔板102之表面上之一對應表面配合之外殼302之一凸緣表面中。座310經構形以容納提供於前隔板102中之一鎖定銷144之尖端,此將在下文進一步描述。 圖21及圖22分別提供沿圖17之線AR--AR取得之圖17之外殼100及透鏡設備300之一俯視截面圖及一放大俯視截面圖。如圖21及圖22中描繪,一光學圓頂312藉由一O形環314裝配、固定及密封至外殼302。外殼302,包含遮光罩304及遮罩框308較佳由一不透明塑膠(諸如,舉例而言,聚丙烯)形成。光學圓頂312由一純淨、透明塑膠(諸如,聚碳酸酯)形成。針對改良的光平衡及影像之比例呈現,光學圓頂312之圓頂形狀與數位裝置800之前相機組合而有利地用於水下環境中。 可藉由配合外殼302之各者上及沿前隔板102中之孔之螺紋而將圓頂口外殼302較佳地固定且密封至前隔板102之表面中之孔。最佳將螺紋提供為雙入口梯形螺紋,該螺紋使外殼302能夠在30度與180度之間之一螺紋接合角度內,且更佳在90度至120度之範圍中之一螺紋接合內裝配且密封至前隔板102。藉由添加一圓頂口外殼O形環306而增強外殼302至前隔板102之密封,當外殼302螺紋裝配至前隔板102中之孔時,該圓頂口外殼O形環306密封地裝配於外殼302與前隔板102中之孔之間。 另外,外殼302藉由一鎖定銷總成142而進一步固定,該鎖定銷總成142包含裝配至前隔板102中之一鎖定銷凹部146之一鎖定銷144。一偏壓彈簧148及保持墊圈150裝配至鎖定銷凹部146內之一腔中之鎖定銷144以將銷144固定至凹部146且朝向透鏡總成300之外殼302之凸緣表面對銷144施加一向外引導力。當將透鏡總成300安裝至隔板102時,推進螺紋裝配直至銷144之一保持末端定位於透鏡總成300之銷座310上方。在此位置中,偏壓彈簧148向前推動銷144之保持末端使得其進入座310且由座310固定。 以此方式,可精確地控制透鏡總成300相對於前隔板102中之孔之旋轉位置。銷144及偏壓彈簧148較佳由一耐腐蝕金屬(諸如,不鏽鋼)製成。銷144在與保持末端相對之一末端處包含一可抓握頭部,操作者可操縱該可抓握頭部以將銷144從銷座310釋放而將透鏡總成300從外殼100移除。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鎖定銷144可或者固持於透鏡總成300中所提供之一銷座內,而座提供於前隔板102中。另外,另一保持機構,諸如一習知球掣子機構可替換銷總成。 因為根據旋轉位置,配合外殼302及前隔板102中之孔之螺紋線性地推進外殼302相對於隔板102之位置,且前隔板之內部體積之特徵控制數位裝置中之前相機804之光學感測器相對於前隔板之線性位置,所以當銷144接合銷座310時,可精確地且重複地控制前相機804之光學感測器與光學圓頂312之間之線性距離,藉此通過多個可互換使用的裝置來提供改良的光學效能。針對進一步靈活性,本文中進一步描述之一過濾器總成400在下文提供對外殼100相對於數位裝置800之光學特性之額外選擇性控制。 圖23及圖24提供由圖17至圖22繪示之透鏡總成300之一透視圖。圖25至圖28分別提供圖17至圖22之透鏡總成300之俯視圖、仰視圖、前/後及左/右側視圖。 先前描述的圖17至圖28僅針對圖解說明目的描繪透鏡設備300之透鏡底座之一例示性構形。然而,應容易瞭解,可根據此例示性構形調適與本發明之原理一致之許多構形。例如,光遮罩308可從透鏡設備300消除且再定位於孔內並耦合至前隔板102以使其較佳更靠近數位裝置的前相機804之光學感測器定位。此外,在所述之例示性實施例中,鎖定銷144安置於前隔板102上及圓頂口外殼302上之對應銷座310上以相對易於使用。然而,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或者有可能將鎖定銷定位於圓頂口外殼302上以與位於前隔板102上之一銷座310接合。 圖29及圖30分別提供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100之前視圖及後視圖,且繪示較佳提供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外殼100之一組件之一可選擇過濾器總成400。圖31及圖32分別提供沿圖29之線AX--AX取得之一截面圖及放大截面圖。圖33提供圖29及圖30之防水外殼之一分解透視圖,且圖34提供沿圖29之線AX--AX切割之圖29及圖30之防水外殼之一部分透視圖。 由圖29至圖34繪示之過濾器總成400包含外部定位於前隔板102之一面向前的外表面上之一桿402,可操縱該桿402以旋轉定位於前隔板102之內部體積內之一過濾器框406而將過濾器408a及408b之一者選擇性地放置於數位裝置800之面向前的相機804與安裝於前隔板102之孔中之透鏡總成300之間之一光學路徑中。或者,可操縱桿402以旋轉過濾器408a及408b之各者使其離開數位裝置800之面向前的相機804與透鏡總成300之間之光學路徑。桿402較佳藉由用於容納一緊固件(諸如,一螺釘)之圓柱形部分而可移除地耦合至過濾器框406,且將圓柱形部分定位穿過前隔板102中之一座140以耦合至過濾器框406。 桿402之圓柱形部分包含用於固持一O形環404之一座以依一防水方式密封過濾器總成400之內部組件。前隔板102進一步較佳具備止動特徵138以限制桿402之行進且藉此防止過濾器框406之過度旋轉。過濾器408a、408b可包含根據水下應用而選定的多種習知水下校正過濾器之一或多者,及/或一或多個效果導向過濾器(例如,擴散及星形過濾器)。 圖35提供包含用於將數位裝置800保持於外殼100內之保持部件136之圖1之防水外殼100之一打開後視圖。圖36提供圖35之外殼及保持部件136之一部分分解透視圖,且圖37及圖38分別提供圖35之外殼及一保持部件之一透視圖及放大透視圖。如例如圖36及圖38中描繪,保持部件136具有一叉骨構形且在保持井137中定位於前隔板102之內部體積內,其中較佳由緊固至前隔板102之一螺釘保持其等。 叉骨之一自由末端終止於一桿部件136a中,操作者可向內推動桿部件136a以將數位裝置800放置於前隔板102之內部體積中或將數位裝置800從中移除。叉骨之自由末端亦包含一突片136b,該突片136b經構形以延伸於自觸控螢幕802向外延伸之一背向表面上方,其將數位裝置800夾緊於前隔板102之內部體積內。 保持部件136之額外設計特徵清楚見於提供由圖35至圖38繪示之保持部件136之一透視圖之圖39中。圖40至圖45分別提供由圖39描繪之保持部件之俯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及仰視圖。 圖46提供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100之一後視圖。如圖46中描繪,且除上文參考圖1描述之頂部按鈕總成114及頂部三腳架/抓握底座116之外,外殼100亦可具備一底部按鈕總成118及底部三腳架/抓握底座116。底部按鈕總成可有利地用於例如操作IPHONE 6智慧型手機之「音量增大」按鈕,該「音量增大」按鈕經常啟動相機及/或視訊捕捉應用之各自操作,諸如,類似相機快門的操作。 結合圖46,圖47及圖48分別提供繪示外殼100之一後相機圓頂122及相機選擇按鈕總成124之圖46之外殼之一透視圖及放大透視圖。相機圓頂係純淨及透明的,且較佳與後隔板108一起整體模製為由諸如聚碳酸酯之一材料形成之一單一模製件。針對改良的光平衡及影像之比例呈現,圓頂122之圓頂形狀與數位裝置800之後相機組合而有利地用於水下環境中。 圖49及圖50分別提供防水相機外殼100 (包含展示於一脫離位置中之一可選面向後的遮光罩600)之後透視圖及右側視圖。圖51提供外殼100及遮光罩600,連同一可選抓握件700之一後透視圖,其中遮光罩600以部分剖面展示且處於一接合位置中。圖52及圖53分別提供外殼100及遮光罩600之一右側視圖及一後視圖。圖54及圖55分別提供沿圖53之線BF--BF切割之圖49之外殼之一右側截面視圖及放大右側截面視圖。圖56提供外殼100及經接合遮光罩600之一後視圖。圖57及圖58分別提供沿圖56之線BH--BH之一右側截面視圖及放大右側截面視圖。 參考圖49至圖58,面向後的遮光罩600形成為一空心、矩形盒狀元件604,該元件604具有面積從一開口面向前的表面向一開口面向後的表面減小之一輪廓,操作者能夠透過該開口面向後的表面觀察數位裝置之觸控螢幕802。面向前的表面處之開口經構形以可密封地裝配於後隔板108之一外表面上方以當觀察由數位裝置之一相機之光感測器捕捉之影像時實質上減少自觸控螢幕802反射之雜散光的量。然而,在特定光條件中,可更有利的係,脫離且旋轉遮光罩600使其遠離觸控螢幕802以在無遮光罩600之情況下觀察螢幕。 參考圖49,遮光罩600藉由耦合至與後隔板108成整體之鉸鏈部件172之鉸鏈部件602a、602b,且經由與展示為後隔板108之一模製特徵之一閂鎖板174配合之一閂鎖606而可釋放地固定至後隔板108。或者,閂鎖板174可形成為例如藉由習知緊固件緊固至後隔板108之一單獨件。此閂鎖及鉸鏈配置使操作者能夠藉由緊固閂鎖而將遮光罩600固定於一接合位置(例如,如由圖51、圖52及圖56至圖57所繪示)中。一旦釋放閂鎖,遮光罩600可向下旋轉至一脫離位置(例如,如由圖49、圖50及圖53至圖55所繪示)以使操作者能夠不受限制地控制緊密接近觸控螢幕802提供之外殼100之特徵(例如,包含致動器總成200)。藉由維持鉸鏈部件172與602a、602b之間之耦合,容易藉由向上旋轉罩體604且將閂鎖606重新緊固至閂鎖板174而使遮光罩600恢復至接合位置。 如圖49中所示,鉸鏈部件602b提供於鉸鏈體604之一部分上且包含定位於相對側上且垂直於鉸鏈部件602b之一鉸鏈軸線之狹縫602c。鉸鏈部件602b之平行於鉸鏈軸線之一第三側終止於罩體604之前邊緣處。在此構形中,操作者可容易在一方向上移動鉸鏈部件602b以使鉸鏈部件602b與和後隔板108成整體之其對應鉸鏈部件172脫離。以此方式,遮光罩600可完全從外殼100解耦和且重新耦合至外殼100。 圖59提供具備如圖49至圖58繪示之一可選遮光罩元件600之外殼100之一後透視圖,其中遮光罩組件600相對於外殼100展示於一接合位置中。圖60至圖65分別提供圖49至圖58之外殼100之俯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及仰視圖。圖73及圖74提供外殼100及遮光罩600之額外透視圖。 圖66提供圖49至圖58之外殼100之遮光罩元件600、後隔板108及光遮罩650之一後透視圖。圖67至圖72分別提供圖49至圖58之外殼100之遮光罩元件600、後隔板108及光遮罩650之俯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及仰視圖。 圖49至圖74中之可脫離遮光罩600之例示性構形係僅針對圖解說明目的。應容易瞭解,可根據本發明使用替代遮光罩構形,包含例如具有可壓縮可折疊類型的配置之一遮光罩。又,儘管將遮光罩描繪為包括四個側,但有可能針對提供於後隔板108之一背表面上之改良控制而實施具有更少數目個側之一遮光罩(例如,省略底側及/或左或右側之一者)。 圖75及圖77各自提供外殼100之一後透視圖,包含分別處於打開及閉合位置中之閂鎖500之部分剖面視圖。圖76及圖78分別提供繪示閂鎖500之元件之放大後透視圖。圖79及圖80分別提供外殼100之後及左側視圖,其中展示於圖81中之閂鎖500呈沿圖80之線BM--BM之一剖面視圖。 特定參考圖78,可看出,閂鎖500包含可由操作者操縱以打開或閉合閂鎖500之一閂鎖體502。閂鎖體502藉由一保持器螺釘508及墊圈510、512及514固定至前隔板102,此在螺釘508已牢固地緊固至前隔板102之後,使閂鎖體502能夠圍繞由螺釘508界定之一軸線可旋轉。一對應閂鎖鎖舌516例如藉由習知螺釘緊固件固定至後隔板108。如例如圖78及圖80所繪示,閂鎖鎖舌516包含與閂鎖體502之一凸輪槽502a配合之一閂鎖鎖舌銷516a。 隨著操作者旋轉閂鎖體502以閉合閂鎖500,凸輪槽502a之一外壁502b與閂鎖鎖舌銷516a之一外表面進行接觸以在操作者執行閂鎖體502之一順時針旋轉時朝向由保持器螺釘508界定之軸線向內牽引銷516a。類似地,一旦操作者以一逆時針方向旋轉閂鎖體502以打開閂鎖500,凸輪槽502a之一內壁502c與閂鎖鎖舌銷516a之一內表面接觸以從由保持器螺釘508界定之軸線向外推動銷516a。明顯地,槽502a及鎖舌銷516a經定尺寸使得鎖舌銷516a避免與凸輪槽502a之外壁502b及內壁502c同時接觸。此相對於先前技術設計實質上減少相關聯的摩擦力及操作之難度。 返回至圖78,閂鎖500包含在保持器螺釘508之一遠端位置處實質上垂直地固定於閂鎖體502內之一導銷518。一彈簧520裝配於導銷518上方,且彈簧520之一上表面與一閂鎖蓋保持器504之一內部彈簧座進行壓縮接觸,該閂鎖蓋保持器504較佳卡扣配合於閂鎖體502之一內部腔內。一鎖定銷506固定至閂鎖蓋保持器504,且當閂鎖蓋保持器504裝配至閂鎖體502時在接近保持器螺釘508之一位置處實質上垂直於閂鎖體502內。在閂鎖500之一閉合位置中,彈簧520將一向上引導力施加於閂鎖蓋保持器上,此導致該閂鎖蓋保持器觸發且將一向下引導力施加於鎖定銷506上,此足以導致鎖定銷506之一鎖定末端進入在閂鎖500下方延伸之前隔板102之一表面中之一凹部。以此方式,閂鎖鎖定於閉合位置中使得例如外殼不可在水下使用時意外地打開而將智慧型手機800暴露至可能的水損害。為了一旦當閂鎖500放置於閉合、鎖定位置中即打開其,操作者可向下按壓導銷518之區域中之閂鎖蓋保持器504以壓縮彈簧520並升高鎖定銷506使得鎖定銷506可從前隔板102之表面中之凹部撤回。 圖81展示圖75及圖76之閂鎖組件之一前透視圖;圖82至圖87分別提供圖81之閂鎖組件之俯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仰視圖、後視圖及左側視圖。 圖88提供用於附接至防水外殼100之一可選抓握件700之一前視圖。圖89及圖90分別提供呈沿圖88之線AU--AU之剖面之一截面視圖及放大截面視圖。圖91提供圖88之抓握組件之一分解前透視圖。如例如圖90及圖91所繪示,如所描繪之抓握件700包含藉由一鎖定螺釘716緊固至一支撐板712之一抓握體702。支撐板接著可藉由一或多個鎖定螺釘714附接至外殼100 (例如,在圖9所繪示之三腳架/抓握底座116處)。 如圖90及圖91所繪示之抓握體702經設計為由操作者抓握,且具有一觸發器總成,該觸發器總成包含藉由一保持器墊圈720固持於抓握體702之一孔內且藉由一O形環722密封於該孔內之一觸發器718及相關聯的彈簧724。取決於操作者的偏好,抓握件700可包含一延伸部710,該延伸部710緊固至抓握體702(例如,藉由一習知螺栓緊固件)且自抓握體702之一底部表面向下延伸以延伸可由操作者抓握之抓握體702之表面積。 觸發器718經定位以操作提供於一無線信號傳輸電路板704上之一電開關。適合電路板可包含例如,含有或經構形以容納藍芽無線傳輸積體電路裝置之電路板,諸如用於由Kamas, Utah之iStablizer生產之智慧型手機單腳架桿中之習知電路板。除開關之外,板704較佳包含一電儲存裝置(電容器或電池)、一顯示器及一藍芽傳輸器,該藍芽傳輸器能夠例如傳輸由IPHONE 6智慧型手機解譯為包括一「音量增大」命令(許多智慧型手機相機應用將其解譯為一快門點擊命令)之藍芽信號。儘管水下或在潮濕條件中傳輸之藍芽信號歸因於水而高度減弱,但申請者發現,一普通的藍芽輸出信號在水下可傳輸6英寸或更短之距離,此足夠使用在想要的抓握件700中。 因為大量數位裝置採用藍芽接收器,故對於習知數位裝置而言,採用一藍芽傳輸器來傳輸信號係特別有利的。然而,根據本發明,當在水下時可由位於此傳輸器之幾英寸內之一數位裝置容納之任何其他無線傳輸器係可用的,包含例如ZIGBEE傳輸器。 返回至圖90及圖91,抓握件700亦具備藉由一O形環729密封於一蓋件706內之一顯示窗728。顯示窗728提供對板704上之顯示之視覺接達,該板704可例如較佳包含用於發信號及說明電容量、充電狀態及/或數位裝置800準備好經由觸發器718接收一快門點擊或用以報告數位裝置800對一快門點擊之執行之一或多個單色或多色LED裝置。蓋件732藉由一O形環732密封於體702內,且可從體702移除以獲得對板704之接達。 為了對提供於板704上之電儲存裝置再充電,抓握件700亦較佳具備藉由一O形環726密封至體702之一蓋帽708。蓋帽708可從體702移除以提供對一充電插座(例如,包含一微USB連接器)之接達而對電儲存裝置再充電。 圖92提供圖88至圖91之抓握件700之一前透視圖。圖93至圖98分別提供圖88至圖91之抓握件700之俯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仰視圖、後視圖及左側視圖。 圖99及圖100分別提供圖79及圖80之外殼100及可選抓握件700之一後透視圖及前透視圖。圖101至圖106分別提供圖79及圖80之外殼100及可選抓握件700之俯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及仰視圖。 以下編號為1至61的段落進一步描述本發明: 1.一種用於固持具有一觸控螢幕之一數位裝置之外殼,該外殼包括: 一外殼元件,其具有一孔及形成於其中以當一數位裝置定位於外殼內時接近該數位裝置之一觸控螢幕定位之至少一個凹部;及 一致動器,該致動器包括: 一軸件,其延伸穿過外殼之孔, 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外端, 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軸件或控制部件之一者以與該外殼元件接觸或接合該凹部, 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內端,及 一第一探針,其接近該軸件附接至延伸部件,及一第二探針,其在相對於由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延伸部件,其中第二探針可壓縮且第一及第二探針之外表面分別終止於軸件之中心軸線之一方向上之第一及第二位置處;其中相比於第一位置,沿中心軸線之第二位置距控制部件更遠; 其中控制部件同時可操作以使延伸部件沿界定一第一徑向區段之一圓形路徑圍繞軸件之中心軸線旋轉且推動第二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以進行跨觸控螢幕之一螢幕觸控或「觸控-滑動」運動, 其中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內時,止動部件可操作以接合外殼元件之一外表面且防止第一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及 其中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外側之一預定位置處時,止動部件可操作以接合外殼元件之凹部,藉此允許控制部件推動第一探針部件與觸控螢幕接觸。 2.如段落1之外殼,其中第一及第二探針包括具有一預定電容特性之至少一個導電材料。 3.如段落1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經調適以當數位裝置位於外殼內時沿遠離觸控螢幕之一方向推動軸件之一偏壓部件。 4.如段落3之外殼,其中該偏壓部件係一彈簧。 5.如段落1之外殼,其中凹部經定位使得當該止動部件接合凹部時,第二探針不與數位裝置之一觸控敏感部分接觸。 6.如段落5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外殼元件上之用於與延伸部件接觸且警告一使用者止動部件與凹部對準之干涉特徵。 7.如段落1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致動器軸件上接近外殼孔之用於產生一實質上防水密封之一墊片。 8.如段落1之外殼,其中凹部係接近軸件之一槽。 9.如段落1之外殼,其中控制部件係軸件之外端上之一抓握特徵。 10.如段落1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用於將數位裝置固定於外殼之一內部體積內之至少一個保持部件,該至少一個保持部件定位於且固定於外殼之內部體積內且具有一可壓縮叉骨結構,可壓縮叉骨結構之至少一部分於一脫離位置中可壓縮於內部體積內以將數位裝置從內部體積釋放。 11.如段落10之外殼,其中至少一個保持部件包括經構形以當至少一個保持部件為接合數位裝置而處於一接合位置中時,在數位裝置之觸控螢幕之一邊緣上方向外延伸之一保持特徵。 12.如段落11之外殼,其中保持特徵包含經構形以於接合位置中與數位裝置之觸控螢幕之邊緣接觸之一斜表面。 13.如段落1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鉸鏈連接至外殼之一遮光罩,該遮光罩具有第一及第二開口且經構形以選擇性地旋轉至一接合位置,在該接合位置處,遮光罩中之第一開口接近觸控螢幕與外殼元件密封地接合,而遮光罩中之第二開口定位於外殼元件的遠端以供觀察螢幕,其中該遮光罩於接合位置中經構形以減少自觸控螢幕反射之雜散光的量。 14.如段落13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當遮光罩處於接合位置中時可釋放地可緊固至外殼之一閂鎖板之一閂鎖。 15.如段落1之外殼,其中該外殼進一步包括在接近外殼之一周邊之一位置處附接至外殼之一光遮罩,經定位以遮蔽外殼之一部分之該光遮罩經定位成接近觸控螢幕以減少自觸控螢幕反射之雜散光的量。 16.一種用於在用於固持具有一觸控螢幕之一數位裝置之一外殼中提供一致動器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致動器之一軸件定位成延伸穿過外殼中之一孔,該外殼具有形成於其中以當數位裝置定位於外殼內時接近該數位裝置之觸控螢幕定位之至少一個凹部, 構形致動器以包括:軸件;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外端;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軸件或控制部件之一者以與該外殼接觸或接合該凹部;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內端;一第一探針,其接近該軸件附接至延伸部件;及一第二探針,其在相對於由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延伸部件, 將第一及第二探針安置於該外殼中使得,第一及第二探針之外表面分別終止於沿軸件之中心軸線之一方向之第一及第二位置處;其中相比於第一位置,沿中心軸線之第二位置距控制部件更遠; 接近第二探針之外表面用一可壓縮材料形成第二探針之至少一部分; 構形控制部件以進一步使一使用者能夠旋轉控制部件以同時使延伸部件沿界定一第一徑向區段之一圓形路徑圍繞軸件之中心軸線旋轉且推動第二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以進行跨觸控螢幕之一螢幕觸控或一「觸控-滑動」運動,及 構形止動部件以:(a)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內時接合外殼之一外表面且防止第一探針與觸控螢幕接觸;及(b)當延伸部件在第一徑向區段外側之一預定位置處時接合外殼之凹部以藉此允許控制部件推動第一探針部件與觸控螢幕接觸。 17.如段落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用具有一預定電容特性之至少一個導電材料形成第一及第二探針之步驟。 18.如段落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接近軸件安置一偏壓部件以當數位裝置位於外殼內時沿遠離觸控螢幕之一方向推動軸件之步驟。 19.如段落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定位凹部使得當該止動部件接合凹部時,第二探針不與數位裝置之一觸控敏感部分接觸之步驟。 20.如段落1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該外殼上安置用於與延伸部件接觸且警告一使用者止動部件與凹部對準之干涉特徵之步驟。 21.如段落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藉由接近外殼孔將一墊片安置於致動器軸件上而產生一實質上防水密封之步驟。 22.如段落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將控制部件形成為軸件之外端上之一抓握特徵之步驟。 23.一種用於一相機裝置之一外殼之透鏡底座系統,該系統包括: 一螺紋孔,其提供於外殼上; 一透鏡配置,其包括耦合至一螺紋套環之一光學透鏡,該螺紋套環用於旋轉地接合螺紋孔以將透鏡配置耦合至外殼;及 一定位總成,其用於在螺紋套環至螺紋孔之一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將透鏡配置固定地定位至外殼,總成包括:一表面,其具有形成於其中之一容納凹部;及一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其用於與凹部接合,其中具有凹部之該表面定位於外殼及透鏡配置之一者上且經偏壓特徵提供於外殼及透鏡配置之另一者上,使得當透鏡配置及外殼固定地定位於預定接合位置處時,透鏡配置之一光學特徵位於距外殼之一光學平面之一預定所要距離處。 24.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當透鏡配置及外殼位於預定接合位置處時,透鏡配置至外殼之耦合形成一實質上防水密封。 25.如段落24之透鏡底座系統,其進一步包括用於接合外殼及透鏡配置之表面以當透鏡配置容納凹部時形成實質上防水密封之至少一個墊片。 26.如段落24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至少一個墊片包括至少一個O形環。 27.如段落24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定位總成之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包括一鎖定銷。 28.如段落2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定位總成之具有凹部之表面形成為透鏡配置之面向經偏壓可釋放鎖定銷且遠離該光學透鏡之一表面,且經偏壓可釋放鎖定銷接近螺紋孔定位於外殼之一對應表面上。 29.如段落2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定位總成進一步包含耦合至經偏壓可釋放鎖定銷之一釋放機構,一使用者可接合釋放機構以將鎖定銷從該凹部撤回而使透鏡配置能夠從外殼螺紋式地脫離。 30.如段落24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定位總成進一步包括用於將經偏壓可釋放鎖定銷偏壓朝向凹部之一彈簧。 31.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定位總成之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包括經偏壓球且凹部包括一球掣子。 32.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定位總成之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包括一閂鎖。 33.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螺紋套環及螺紋孔包括對應的多紋螺紋。 34.如段落3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定位總成包括與多紋螺紋組之至少一者成整體之一止動特徵。 35.如段落3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多紋螺紋係雙紋螺紋。 36.如段落35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具有凹部之表面具有相對於彼此間隔180度安置之兩個凹部。 37.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形成螺紋套環及螺紋孔之螺紋以使外殼能夠固定地定位於在30度至180度之範圍中的一螺紋接合角度內之一位置處。 38.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形成螺紋套環及螺紋孔之螺紋以使外殼能夠固定地定位於在90度至120度之範圍中的一螺紋接合角度內之一位置處。 39.如段落35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螺紋套環及螺紋孔之雙紋螺紋之開始區段經定位而相對於彼此成180度。 40.如段落35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螺紋套環及螺紋孔之雙紋螺紋形成為梯形螺紋。 41.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透鏡配置之光學透鏡係一實質上圓頂透鏡。 42.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透鏡配置之光學透鏡包括一塗層。 43.如段落42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塗層包括一抗反射塗層。 44.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外殼經進一步構形使得當相機裝置定位於外殼內時外殼之光學平面與相機裝置之一影像平面一致。 45.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光阻擋遮罩,該光阻擋遮罩具有形成於其中之一開口,當相機裝置定位於外殼內時,該遮罩定位於螺紋孔內接近相機裝置之影像平面。 46.如段落45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光阻擋遮罩定位於透鏡配置上。 47.如段落45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光阻擋遮罩定位於外殼內。 48.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透鏡配置進一步包括圍繞光學透鏡之一周邊之一遮光罩。 49.如段落23之透鏡底座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過濾器總成,該過濾器總成包含: 一過濾器框,其定位於外殼內,該過濾器框包括至少一個過濾器;及 一桿,其耦合至該框且安置於該外殼外部; 其中桿可操作以將該至少一個過濾器選擇性地放置於透鏡配置之一光學路徑中。 50.一種用於一相機裝置之一外殼之透鏡配置,該系統包括: 一光學透鏡,其耦合至一螺紋套環,該螺紋套環用於將透鏡配置旋轉地接合且耦合至外殼中之一對應螺紋孔;及 一定位總成,其用於在透鏡配置相對於外殼之一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將透鏡配置固定地定位於外殼中,總成包括一表面,該表面具有形成於其中用於與外殼之一經偏壓可釋放特徵接合之一容納凹部,其中螺紋套環經構形以使透鏡配置能夠在30度至180度之範圍中之一旋轉角度內可旋轉地安裝且到達預定接合位置。 51.如段落50之透鏡配置,其中螺紋套環及螺紋孔包括對應的多紋螺紋。 52.如段落50之透鏡配置,其進一步包括定位於光學透鏡後方且與螺紋套環整體定位之一光阻擋遮罩。 53.一種用於一相機裝置之一外殼之透鏡配置,該系統包括: 一光學透鏡,其耦合至一螺紋套環,該螺紋套環用於將透鏡配置旋轉地接合且耦合至外殼中之一對應螺紋孔;及 一定位總成,其用於在透鏡配置相對於外殼之一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將透鏡配置固定地定位於外殼中,總成包括用於可釋放地接合形成於外殼之一表面中之一容納凹部之一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其中螺紋套環經構形以使透鏡配置能夠在30度至180度之範圍中的一旋轉角度內可旋轉地安裝且到達預定接合位置。 54.如段落53之透鏡配置,其中螺紋套環及螺紋孔包括對應的多紋螺紋。 55.如段落53之透鏡配置,其進一步包括定位於光學透鏡後方且與螺紋套環整體定位之一光阻擋遮罩。 56.一種外殼,其包括: 第一及第二元件,其等鉸鏈接合於遠端處,第一及第二元件可移動成形成一密封內體積之一配合構形;及 一閂鎖,其經構形以將第一及第二元件固定於配合構形中,閂鎖包括: 一閂鎖體,其固定至第一元件且包含一面向內的弧形凸輪槽,該凸輪槽由內壁及外壁形成;及 一閂鎖鎖舌,其固定至第二槽且包含一面向外的鎖舌銷, 其中,當該第一及該第二元件呈配合構形時,該閂鎖體可旋轉以接合凸輪槽內之鎖舌銷,該凸輪槽經構形使得,一旦在一第一方向上旋轉閂鎖體,凸輪槽外壁即與鎖舌銷之一外表面接觸以將呈配合構形之第一及第二元件一起牽引於一密封位置中, 其中該凸輪槽經進一步構形使得,一旦在一第二方向上旋轉閂鎖體,凸輪槽內壁即與鎖舌銷之一內表面接觸以將呈配合構形之第一及第二元件從一密封位置中推開,及 其中凸輪槽及鎖舌銷經進一步構形使得當在第一或第二方向上旋轉閂鎖體時,鎖舌銷避免與凸輪槽內壁及外壁之各者同時接觸。 57.如段落56之外殼,其中閂鎖體進一步包括: 一鎖定銷,其經構形以接合第二元件中之一凹部以將呈配合構形之第一及第二元件維持在密封位置中。 58.如段落57之外殼,其中鎖定銷附接至閂鎖體之一閂鎖蓋,閂鎖蓋經偏壓以提供用於使鎖定銷接合凹部之一向下引導力且可操作以提供用於將鎖定銷從凹部釋放之一向上引導力。 59.一種用於固持具有一觸控螢幕之一數位裝置之外殼,該外殼包括: 一外殼元件,其具有一孔及形成於其中以當一數位裝置定位於外殼內時接近該數位裝置之一觸控螢幕定位之至少一個凹部;及 一致動器,該致動器包括: 一軸件,其延伸穿過外殼元件之孔, 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外端, 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軸件或控制部件之一者以與該外殼元件接觸或接合該凹部, 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內端, 一第一探針,其接近該軸件附接至延伸部件,及一第二探針,其在相對於由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延伸部件,其中第二探針可壓縮且第一及第二探針之外表面分別終止於軸件之中心軸線之一方向上之第一及第二位置處;其中相比於第一位置,沿中心軸線之第二位置距控制部件更遠;及 一觸發器總成,其包括: 一抓握體,其包含用於致動可密封地提供於抓握體之一內部隔室內之一無線信號傳輸電路板之一電開關組件之一外部觸發器;及 一支撐板,其用於將抓握體固定地附接至外殼。 60.如段落59之外殼,其中無線信號傳輸電路板包括用於傳輸表示數位裝置之一快門點擊命令之一無線信號之一傳輸器。 61.一種用於固持具有一觸控螢幕之一數位裝置之外殼,該外殼包括: 一外殼元件,其具有一孔及形成於其中以當一數位裝置定位於外殼內時接近該數位裝置之一觸控螢幕定位之至少一個凹部;及 一致動器,該致動器包括: 一軸件,其延伸穿過外殼元件之孔, 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外端, 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軸件或控制部件之一者以與該外殼元件接觸或接合該凹部, 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軸件之一內端, 一第一探針,其接近該軸件附接至延伸部件,及一第二探針,其在相對於由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延伸部件,其中第二探針可壓縮且第一及第二探針之外表面分別終止於軸件之中心軸線之一方向上之第一及第二位置處;其中相比於第一位置,沿中心軸線之第二位置距控制部件更遠;及 一面向後的相機圓頂總成,其接近觸控螢幕提供於外殼元件中,面向後的相機圓頂總成包含一面向後的透鏡配置及用於啟動數位裝置之一面向後的相機之相機按鈕總成。 61.如段落60之外殼,其中面向後的透鏡配置包括與外殼元件形成整體之一相機圓頂。 應瞭解,雖然已藉由實例方式繪示且描述本發明之各種態樣,但本文中主張之發明不限於此,而可以各種其他方式體現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100‧‧‧外殼
102‧‧‧前隔板
104‧‧‧前隔板鉸鏈部件
106‧‧‧前隔板閂鎖座部件
108‧‧‧後隔板
110‧‧‧後隔板鉸鏈部件
112‧‧‧後隔板閂鎖座部件
114‧‧‧頂部按鈕總成
115‧‧‧頂部按鈕圓柱體
116‧‧‧三腳架/抓握底座
118‧‧‧底部按鈕總成
122‧‧‧面向後的相機圓頂
124‧‧‧相機選擇按鈕總成
126‧‧‧應用選擇按鈕總成
134‧‧‧側墊
135‧‧‧固持器
136‧‧‧保持部件
136a‧‧‧保持部件桿
136b‧‧‧保持部件突片
137‧‧‧保持井
138‧‧‧過濾器桿止動器
140‧‧‧過濾器桿座
142‧‧‧鎖定銷總成
144‧‧‧鎖定銷
146‧‧‧鎖定銷凹部
148‧‧‧鎖定銷偏壓彈簧
150‧‧‧鎖定銷保持墊圈
162‧‧‧致動器總成圓柱體
164‧‧‧主頁按鈕致動器
166‧‧‧凹部
167‧‧‧壩
172‧‧‧鉸鏈部件
174‧‧‧閂鎖板
200‧‧‧致動器總成
202‧‧‧O形環保持器墊圈
204‧‧‧軸件
206‧‧‧延伸部件
208‧‧‧第一探針
210‧‧‧第二探針
212‧‧‧控制部件
214‧‧‧止動部件
216‧‧‧偏壓彈簧
218‧‧‧O形環
300‧‧‧透鏡設備
302‧‧‧圓頂口外殼
304‧‧‧圓頂口外殼遮光罩
306‧‧‧圓頂口外殼O形環
308‧‧‧圓頂口外殼光阻擋遮罩
310‧‧‧圓頂口外殼鎖定銷座
312‧‧‧光學圓頂
314‧‧‧光學圓頂O形環
400‧‧‧過濾器總成
402‧‧‧外部桿
404‧‧‧外部桿O形環
406‧‧‧過濾器框
408a、408b‧‧‧過濾器
500‧‧‧閂鎖
502‧‧‧閂鎖體
502a‧‧‧凸輪槽
502b‧‧‧外凸輪槽壁
502c‧‧‧內凸輪槽壁
504‧‧‧閂鎖蓋保持器
506‧‧‧鎖定銷
508‧‧‧保持器螺釘
510‧‧‧墊圈
512‧‧‧墊圈
514‧‧‧墊圈
516‧‧‧經延伸閂鎖鎖舌
516a‧‧‧經延伸閂鎖鎖舌銷
518‧‧‧導銷
520‧‧‧彈簧
600‧‧‧面向後的遮光罩
602a‧‧‧鉸鏈部件
602b‧‧‧可移動鉸鏈部件
602c‧‧‧狹縫
604‧‧‧罩體
606‧‧‧罩閂鎖
650‧‧‧光遮罩
700‧‧‧抓握件
702‧‧‧體
704‧‧‧無線網路電路板
706‧‧‧蓋
708‧‧‧蓋帽
710‧‧‧延伸部
712‧‧‧支撐板
714‧‧‧鎖定螺釘
716‧‧‧鎖定螺釘
718‧‧‧觸發器
720‧‧‧保持器墊圈
722‧‧‧O形環
724‧‧‧彈簧
726‧‧‧O形環
728‧‧‧顯示窗
729‧‧‧O形環
730‧‧‧保持器墊圈
732‧‧‧O形環
800‧‧‧數位裝置
802‧‧‧觸控螢幕
804‧‧‧面向前的相機
102‧‧‧前隔板
104‧‧‧前隔板鉸鏈部件
106‧‧‧前隔板閂鎖座部件
108‧‧‧後隔板
110‧‧‧後隔板鉸鏈部件
112‧‧‧後隔板閂鎖座部件
114‧‧‧頂部按鈕總成
115‧‧‧頂部按鈕圓柱體
116‧‧‧三腳架/抓握底座
118‧‧‧底部按鈕總成
122‧‧‧面向後的相機圓頂
124‧‧‧相機選擇按鈕總成
126‧‧‧應用選擇按鈕總成
134‧‧‧側墊
135‧‧‧固持器
136‧‧‧保持部件
136a‧‧‧保持部件桿
136b‧‧‧保持部件突片
137‧‧‧保持井
138‧‧‧過濾器桿止動器
140‧‧‧過濾器桿座
142‧‧‧鎖定銷總成
144‧‧‧鎖定銷
146‧‧‧鎖定銷凹部
148‧‧‧鎖定銷偏壓彈簧
150‧‧‧鎖定銷保持墊圈
162‧‧‧致動器總成圓柱體
164‧‧‧主頁按鈕致動器
166‧‧‧凹部
167‧‧‧壩
172‧‧‧鉸鏈部件
174‧‧‧閂鎖板
200‧‧‧致動器總成
202‧‧‧O形環保持器墊圈
204‧‧‧軸件
206‧‧‧延伸部件
208‧‧‧第一探針
210‧‧‧第二探針
212‧‧‧控制部件
214‧‧‧止動部件
216‧‧‧偏壓彈簧
218‧‧‧O形環
300‧‧‧透鏡設備
302‧‧‧圓頂口外殼
304‧‧‧圓頂口外殼遮光罩
306‧‧‧圓頂口外殼O形環
308‧‧‧圓頂口外殼光阻擋遮罩
310‧‧‧圓頂口外殼鎖定銷座
312‧‧‧光學圓頂
314‧‧‧光學圓頂O形環
400‧‧‧過濾器總成
402‧‧‧外部桿
404‧‧‧外部桿O形環
406‧‧‧過濾器框
408a、408b‧‧‧過濾器
500‧‧‧閂鎖
502‧‧‧閂鎖體
502a‧‧‧凸輪槽
502b‧‧‧外凸輪槽壁
502c‧‧‧內凸輪槽壁
504‧‧‧閂鎖蓋保持器
506‧‧‧鎖定銷
508‧‧‧保持器螺釘
510‧‧‧墊圈
512‧‧‧墊圈
514‧‧‧墊圈
516‧‧‧經延伸閂鎖鎖舌
516a‧‧‧經延伸閂鎖鎖舌銷
518‧‧‧導銷
520‧‧‧彈簧
600‧‧‧面向後的遮光罩
602a‧‧‧鉸鏈部件
602b‧‧‧可移動鉸鏈部件
602c‧‧‧狹縫
604‧‧‧罩體
606‧‧‧罩閂鎖
650‧‧‧光遮罩
700‧‧‧抓握件
702‧‧‧體
704‧‧‧無線網路電路板
706‧‧‧蓋
708‧‧‧蓋帽
710‧‧‧延伸部
712‧‧‧支撐板
714‧‧‧鎖定螺釘
716‧‧‧鎖定螺釘
718‧‧‧觸發器
720‧‧‧保持器墊圈
722‧‧‧O形環
724‧‧‧彈簧
726‧‧‧O形環
728‧‧‧顯示窗
729‧‧‧O形環
730‧‧‧保持器墊圈
732‧‧‧O形環
800‧‧‧數位裝置
802‧‧‧觸控螢幕
804‧‧‧面向前的相機
可藉由參考隨附圖式而實現對本發明之更完整理解,在圖式中: 圖1及圖2分別提供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之一例示性防水外殼之前透視圖及後透視圖; 圖3至圖8分別提供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之前視圖、俯視圖、後視圖、右側視圖、左側視圖及仰視圖; 圖9提供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之一分解後透視圖; 圖10及圖11分別提供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之一例示性擺臂致動器總成之一分解後透視圖及放大分解後透視圖; 圖12至圖16各自提供繪示圖10及圖11之擺臂致動器總成之一操作順序之成對分解後透視圖及放大分解後透視圖; 圖17至圖18分別提供繪示用於一透鏡設備之一透鏡底座之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之一前視圖及放大前視圖; 圖19及圖20分別提供繪示用於安裝至圖17及圖18之透鏡底座之一透鏡設備之一底座之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之左側視圖及後視圖; 圖21及圖22分別提供沿圖17之線AR--AR取得之一俯視截面圖及一放大俯視截面圖; 圖23及圖24提供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之一透鏡設備之一透視圖; 圖25至圖28分別提供圖23及圖24之透鏡設備之俯視圖、仰視圖、前/後視圖及左/右側視圖; 圖29及圖30分別提供繪示一可選過濾器配置之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之前視圖及後視圖; 圖31及圖32分別提供沿圖29之線AX--AX取得之一截面圖及放大截面圖; 圖33提供圖29及圖30之防水外殼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34提供沿圖29之線AX--AX切割之圖29及圖30之防水外殼之一部分透視圖; 圖35提供繪示用於將一數位裝置保持於外殼內之保持部件之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之一打開後視圖; 圖36繪示圖35之外殼及保持部件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37及圖38分別提供圖35之外殼及一保持部件之一透視圖及放大透視圖; 圖39提供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之一數位裝置保持部件之一透視圖; 圖40至圖45分別提供圖39之數位裝置保持部件之俯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及仰視圖; 圖46提供圖1及圖2之防水外殼之一後視圖; 圖47及圖48分別提供繪示外殼之一後相機圓頂及選擇按鈕總成之圖46之外殼之一透視圖及放大透視圖; 圖49提供包含一遮光罩組件之一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後透視圖; 圖50提供具有展示於一脫離位置中之遮光罩組件之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右側視圖; 圖51提供包含一遮光罩組件及一抓握組件之圖49之一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後透視圖,其中將遮光罩組件展示為一剖面(cut-a-way); 圖52提供具有展示於一接合位置中之遮光罩組件之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右側視圖; 圖53提供具有展示於一脫離位置中之遮光罩組件之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後視圖; 圖54及圖55分別提供沿圖53之線BF--BF切割之圖49之外殼之一右側截面視圖及放大右側截面視圖,其中遮光罩組件展示於脫離位置中; 圖56提供具有展示於一接合位置中之遮光罩組件之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後視圖; 圖57及圖58分別提供沿圖56之線BH--BH切割之圖49之外殼之一右側截面視圖及放大右側截面視圖,其中遮光罩組件展示於接合位置中; 圖59提供具有展示於一接合位置中之遮光罩組件之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後透視圖; 圖60至圖65分別提供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俯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及仰視圖; 圖66提供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遮光罩、後隔板及光遮罩組件之一後透視圖; 圖67至圖72分別提供圖66之組件之俯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及仰視圖; 圖73及圖74分別提供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後及前透視圖; 圖75及圖76分別提供圖49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後透視圖及放大後透視圖,包含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一例示性閂鎖組件之一剖面視圖,其中閂鎖處於一打開位置中; 圖77及圖78分別提供圖75及圖76之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後透視圖及放大後透視圖,包含防水相機外殼之處於一閉合位置中之一閂鎖組件之一剖面視圖; 圖79及圖80分別提供圖75及圖76之防水相機外殼之後及左側視圖,其中展示於圖75至圖78中之閂鎖組件呈沿圖80之線BM--BM之剖面; 圖81展示圖75及圖76之閂鎖組件之一前透視圖; 圖82至圖87分別提供圖81之閂鎖組件之俯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仰視圖、後視圖及左側視圖; 圖88提供圖51之防水相機外殼之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一例示性抓握組件之一前視圖; 圖89及圖90分別提供呈沿圖88之線AU--AU之剖面之一截面視圖及放大截面視圖; 圖91提供圖88之抓握組件之一分解前透視圖; 圖92提供圖88之抓握組件之一前透視圖; 圖93至圖98分別提供圖92之抓握組件之俯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仰視圖、後視圖及左側視圖; 圖99及圖100分別提供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之一防水相機外殼之一後透視圖及前透視圖;及 圖101至圖106分別提供圖99及圖100之外殼之俯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及仰視圖。
100‧‧‧外殼
104‧‧‧前隔板鉸鏈部件
108‧‧‧後隔板
110‧‧‧後隔板鉸鏈部件
122‧‧‧面向後的相機圓頂
124‧‧‧相機選擇按鈕總成
126‧‧‧應用選擇按鈕總成
200‧‧‧應用選擇按鈕總成
300‧‧‧透鏡設備
500‧‧‧閂鎖
Claims (48)
- 一種用於固持具有一觸控螢幕之一數位裝置之外殼,該外殼包括: 一外殼,其具有一孔及形成於其中以當一數位裝置定位於該外殼內時接近該數位裝置之一觸控螢幕定位之至少一個凹部;及 一致動器,該致動器包括: 一軸件,其延伸穿過該外殼之該孔, 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該軸件之一外端, 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該軸件或該控制部件之一者以與該外殼接觸或接合該凹部, 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該軸件之一內端,及 一第一探針,其接近該軸件附接至該延伸部件,及一第二探針,其在相對於由該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該延伸部件,其中該第二探針可壓縮且該第一及該第二探針之外表面分別終止於該軸件之該中心軸線之一方向上之第一及第二位置處;其中相比於該第一位置,沿該中心軸線之該第二位置距該控制部件更遠; 其中該控制部件同時可操作以使該延伸部件沿界定一第一徑向區段之一圓形路徑圍繞該軸件之該中心軸線旋轉且推動該第二探針與該觸控螢幕接觸以進行跨該觸控螢幕之一螢幕觸控或「觸控-滑動」運動, 其中當該延伸部件在該第一徑向區段內時,該止動部件可操作以接合該外殼之一外表面且防止該第一探針與該觸控螢幕接觸,及 其中當該延伸部件在該第一徑向區段外側之一預定位置處時,該止動部件可操作以接合該外殼之該凹部,藉此允許該控制部件推動該第一探針部件與該觸控螢幕接觸。
- 如請求項1之外殼,其中該第一及該第二探針包括具有一預定電容特性之至少一個導電材料。
- 如請求項1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經調適以當該數位裝置位於該外殼內時沿遠離該觸控螢幕之一方向推動該軸件之一偏壓部件。
- 如請求項3之外殼,其中該偏壓部件係一彈簧。
- 如請求項1之外殼,其中該凹部經定位使得當該止動部件接合該凹部時,該第二探針不與該數位裝置之一觸控敏感部分接觸。
- 如請求項5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外殼上之用於與該延伸部件接觸且警告一使用者該止動部件與該凹部對準之干涉特徵。
- 如請求項1之外殼,其進一步包括該致動器軸件上接近該外殼孔之用於產生一實質上防水密封之一墊片。
- 如請求項1之外殼,其中該凹部係接近該軸件之一槽。
- 如請求項1之外殼,其中該控制部件係該軸件之該外端上之一抓握特徵。
- 一種用於在用於固持具有一觸控螢幕之一數位裝置之一外殼中提供一致動器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該致動器之一軸件定位成延伸穿過該外殼中之一孔,該外殼具有形成於其中以當該數位裝置定位於該外殼內時接近該數位裝置之該觸控螢幕定位之至少一個凹部, 構形該致動器以包括:該軸件;一控制部件,其連接至該軸件之一外端;一止動部件,其附接至該軸件或該控制部件之一者以與該外殼接觸或接合該凹部;一延伸部件,其連接至該軸件之一內端;一第一探針,其接近該軸件附接至該延伸部件;及一第二探針,其在相對於由該軸件界定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偏心位置處附接至該延伸部件, 將該第一及該第二探針安置於該外殼中使得該第一及該第二探針之外表面分別終止於沿該軸件之該中心軸線之一方向之第一及第二位置處;其中相比於該第一位置,沿該中心軸線之該第二位置距該控制部件更遠; 接近第二探針之外表面用一可壓縮材料形成該第二探針之至少一部分; 構形該控制部件以進一步使一使用者能夠旋轉該控制部件以同時使該延伸部件沿界定一第一徑向區段之一圓形路徑圍繞該軸件之該中心軸線旋轉且推動該第二探針與該觸控螢幕接觸以進行跨該觸控螢幕之一螢幕觸控或一「觸控-滑動」運動,及 構形該止動部件以:(a)當該延伸部件在該第一徑向區段內時接合該外殼之一外表面且防止該第一探針與該觸控螢幕接觸;及(b)當該延伸部件在該第一徑向區段外側之一預定位置處時接合該外殼之該凹部以藉此允許該控制部件推動該第一探針部件與該觸控螢幕接觸。
-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用具有一預定電容特性之至少一個導電材料形成該第一及該第二探針之步驟。
-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接近該軸件安置一偏壓部件以當該數位裝置位於該外殼內時沿遠離該觸控螢幕之一方向推動該軸件之步驟。
-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定位該凹部使得當該止動部件接合該凹部時該第二探針不與該數位裝置之一觸控敏感部分接觸之步驟。
-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該外殼上安置用於與該延伸部件接觸且警告一使用者該止動部件與該凹部對準之干涉特徵之步驟。
-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藉由接近該外殼孔將一墊片安置於該致動器軸件上而產生一實質上防水密封之步驟。
-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將該控制部件形成為該軸件之該外端上之一抓握特徵之步驟。
- 一種用於一相機裝置之一外殼之透鏡底座系統,該系統包括: 一螺紋孔,其提供於該外殼上; 一透鏡配置,其包括耦合至一螺紋套環之一光學透鏡,該螺紋套環用於旋轉地接合該螺紋孔以將該透鏡配置耦合至該外殼;及 一定位總成,其用於在該螺紋套環至該螺紋孔之一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將該透鏡配置固定地定位至該外殼,該總成包括:一表面,其具有形成於其中之一容納凹部;及一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其用於與該凹部接合,其中具有該凹部之該表面定位於該外殼及該透鏡配置之一者上且該經偏壓特徵提供於該外殼及該透鏡配置之另一者上,使得當該透鏡配置及該外殼固定地定位於該預定接合位置處時,該透鏡配置之一光學特徵位於距該外殼之一光學平面之一預定所要距離處。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當該透鏡配置及該外殼位於該預定接合位置處時,該透鏡配置至該外殼之該耦合形成一實質上防水密封。
- 如請求項18之透鏡底座系統,其進一步包括用於接合該外殼及該透鏡配置之表面以當該透鏡配置容納凹部時形成該實質上防水密封之至少一個墊片。
- 如請求項18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墊片包括至少一個O形環。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定位總成之該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包括一鎖定銷。
- 如請求項21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定位總成之具有該凹部之該表面形成為該透鏡配置之面向該經偏壓可釋放鎖定銷且遠離該光學透鏡之一表面,且該經偏壓可釋放鎖定銷接近該螺紋孔定位於該外殼之一對應表面上。
- 如請求項21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定位總成進一步包含耦合至該經偏壓可釋放鎖定銷之一釋放機構,一使用者可接合該釋放機構以將該鎖定銷從該凹部撤回而使該透鏡配置能夠從該外殼螺紋式地脫離。
- 如請求項18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定位總成進一步包括用於將該經偏壓可釋放鎖定銷偏壓朝向該凹部之一彈簧。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定位總成之該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包括經偏壓球且該凹部包括一球掣子。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定位總成之該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包括一閂鎖。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螺紋套環及該螺紋孔包括對應的多紋螺紋。
- 如請求項2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定位總成包括與多紋螺紋組之至少一者成整體之一止動特徵。
- 如請求項2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等多紋螺紋係雙紋螺紋。
- 如請求項29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具有該凹部之該表面具有相對於彼此間隔180度安置之兩個凹部。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形成該螺紋套環及該螺紋孔之該等螺紋以使該外殼能夠固定地定位於在30度至180度之範圍中的一螺紋接合角度內之一位置處。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形成該螺紋套環及該螺紋孔之該等螺紋以使該外殼能夠固定地定位於在90度至120度之範圍中的一螺紋接合角度內之一位置處。
- 如請求項29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螺紋套環及該螺紋孔之該等雙紋螺紋之開始區段經定位而相對於彼此成180度。
- 如請求項29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螺紋套環及該螺紋孔之該等雙紋螺紋形成為梯形螺紋。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透鏡配置之該光學透鏡係一實質上圓頂透鏡。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透鏡配置之該光學透鏡包括一塗層。
- 如請求項36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塗層包括一抗反射塗層。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外殼經進一步構形使得當該相機裝置定位於該外殼內時該外殼之該光學平面與該相機裝置之一影像平面一致。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光阻擋遮罩,該光阻擋遮罩具有形成於其中之一開口,當該相機裝置定位於該外殼內時,該遮罩定位於該螺紋孔內接近該相機裝置之該影像平面。
- 如請求項39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光阻擋遮罩定位於該透鏡配置上。
- 如請求項39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光阻擋遮罩定位於該外殼內。
- 如請求項17之透鏡底座系統,其中該透鏡配置進一步包括圍繞該光學透鏡之一周邊之一遮光罩。
- 一種用於一相機裝置之一外殼之透鏡配置,該系統包括: 一光學透鏡,其耦合至一螺紋套環,該螺紋套環用於將該透鏡配置旋轉地接合且耦合至該外殼中之一對應螺紋孔;及 一定位總成,其用於在該透鏡配置相對於該外殼之一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將該透鏡配置固定地定位於該外殼中,該總成包括一表面,該表面具有形成於其中之用於與該外殼之一經偏壓可釋放特徵接合之一容納凹部,其中該螺紋套環經構形以使該透鏡配置能夠在30度至180度之範圍中之一旋轉角度內可旋轉地安裝且到達該預定接合位置。
- 如請求項43之透鏡配置,其中該螺紋套環及該螺紋孔包括對應的多紋螺紋。
- 如請求項43之透鏡配置,其進一步包括定位於該光學透鏡後方且與該螺紋套環整體定位之一光阻擋遮罩。
- 一種用於一相機裝置之一外殼之透鏡配置,該系統包括: 一光學透鏡,其耦合至一螺紋套環,該螺紋套環用於將該透鏡配置旋轉地接合且耦合至該外殼中之一對應螺紋孔;及 一定位總成,其用於在該透鏡配置相對於該外殼之一預定旋轉接合位置處將該透鏡配置固定地定位於該外殼中,該總成包括用於可釋放地接合形成於該外殼之一表面中之一容納凹部之一經偏壓可釋放特徵,其中該螺紋套環經構形以使該透鏡配置能夠在30度至180度之範圍中的一旋轉角度內可旋轉地安裝且到達該預定接合位置。
- 如請求項46之透鏡配置,其中該螺紋套環及該螺紋孔包括對應的多紋螺紋。
- 如請求項46之透鏡配置,其進一步包括定位於該光學透鏡後方且與該螺紋套環整體定位之一光阻擋遮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839,087 US9823434B2 (en) | 2015-08-28 | 2015-08-28 | Lens mount system for waterproof camera housing |
US14/839,042 US9933816B2 (en) | 2015-08-28 | 2015-08-28 | Waterproof housing with swing arm actuator for use with digital devices and method |
US14/839,087 | 2015-08-28 | ||
US14/839,042 | 2015-08-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19264A true TW201719264A (zh) | 2017-06-01 |
TWI729998B TWI729998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5818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27569A TWI729998B (zh) | 2015-08-28 | 2016-08-26 | 使用於數位裝置之防水外殼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A (1) | CA3035391A1 (zh) |
TW (1) | TWI729998B (zh) |
WO (1) | WO20170356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10807A1 (en) | 2019-04-12 | 2020-10-15 | Syniverse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5g traffic routing in ipx with network slicing |
US11159162B2 (en) | 2019-10-14 | 2021-10-26 | Plr Ip Holdings, Llc | Camera control ke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02548B2 (ja) * | 2004-02-18 | 2009-07-2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 |
JP4478894B2 (ja) * | 2007-08-03 | 2010-06-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用防水ケース |
US8374495B2 (en) * | 2009-06-04 | 2013-02-12 | Sanwa Technologies Limited | User-configurable waterproof camera case |
JP2013503356A (ja) * | 2009-08-28 | 2013-01-31 | インデプス プロプライエタリー リミテッド | 防水ハウジング及び制御アーム |
US8519286B1 (en) * | 2010-03-04 | 2013-08-27 | Pioneer & Co., lnc. | Waterproof operating device with one or more capacitive switches |
DE212012000181U1 (de) * | 2011-10-03 | 2014-05-20 | Man Fong CHU | Wasserdichtes Gehäuse für digitale Geräte mit kapazitivem Touchscreen und dessen Betätigungsmechanismus |
US20130177304A1 (en) * | 2012-01-11 | 2013-07-11 | Targus Group International,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se accessory with interchangeable camera lens system |
US9703176B2 (en) * | 2014-01-20 | 2017-07-11 | Lg Innotek Co., Ltd. | Camera module for providing operational convenience |
CN104063054B (zh) * | 2014-06-06 | 2017-02-15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双向摩擦力控制的触觉再现装置及触觉再现方法 |
-
2016
- 2016-08-25 WO PCT/CA2016/051001 patent/WO201703563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8-25 CA CA3035391A patent/CA303539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08-26 TW TW105127569A patent/TWI72999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35637A1 (en) | 2017-03-09 |
CA3035391A1 (en) | 2017-03-09 |
TWI729998B (zh) | 2021-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33816B2 (en) | Waterproof housing with swing arm actuator for use with digital devices and method | |
US9823434B2 (en) | Lens mount system for waterproof camera housing | |
JP6427944B2 (ja) | 撮像装置 | |
KR101545588B1 (ko) | 프로젝팅 기능을 가지는 휴대 단말기 | |
US20150002950A1 (en) | Removable lenses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 |
US9465279B2 (en)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movable locking member | |
US858202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torage case and lid which is openable/closable and lockable with storage case | |
JP2008020646A (ja) | 撮像装置 | |
US10234748B2 (en) | Imaging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 |
TW201719264A (zh) | 使用於數位裝置之防水外殼及其方法 | |
US9609185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 |
US20180097989A1 (en) | Smartphone camera case | |
JP2015145905A (ja) | スライド開閉蓋の開閉検出構造 | |
JP6384998B2 (ja) | 撮像素子付中間筒 | |
US20200393743A1 (en) | Imaging device | |
JP5798272B1 (ja) | 撮像装置 | |
JP5798273B1 (ja) | 撮像装置 | |
JP7164993B2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
JP2012018205A (ja) | 電子機器用の防水ケース | |
JP2012252279A (ja) | 防水ケース | |
JP2008066835A (ja) | 遮光フード | |
WO2019024625A1 (zh) | 一种移动通讯单元的照相辅助装置 | |
JP2007286199A (ja) | 防水ケースおよびこの使用方法 | |
JP2005019022A (ja) | 接点装置 | |
JP2006050238A (ja) | クレイド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