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7805A - 用以控制升降設備的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控制升降設備的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7805A
TW201717805A TW105122243A TW105122243A TW201717805A TW 201717805 A TW201717805 A TW 201717805A TW 105122243 A TW105122243 A TW 105122243A TW 105122243 A TW105122243 A TW 105122243A TW 201717805 A TW201717805 A TW 2017178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ortable device
lifting device
control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2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2390B (zh
Inventor
林東杰
陳仲毅
杜昌霖
詹祺鴻
Original Assignee
第一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第一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第一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6105898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3985B/zh
Priority to US15/228,872 priority patent/US10154736B2/en
Priority to DE102016115244.7A priority patent/DE102016115244B4/de
Publication of TW20171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7805A/zh
Priority to US16/177,208 priority patent/US1033496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2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2390B/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裝置,用以控制外部的升降設備,包括殼體、連接升降設備的訊號傳輸器、感測傾斜角度的傾斜感測器、儲存臨界角度的記憶體及處理器。處理器於收到用以控制升降設備的控制訊號且判斷傾斜角度不小於臨界角度時,判定升降設備發生碰撞,並經由訊號傳輸器發送停止訊號至升降設備以使升降設備停止升降。本發明可有效避免升降設備碰撞到障礙物後仍繼續升降,而造成置放或附載於升降設備的物品掉落、障礙物毀損或升降設備故障。

Description

用以控制升降設備的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與裝置與控制方法有關,特別有關於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目前已有一種可調整承載結構(如桌面)高度的一升降設備(如電動桌)被提出,該升降設備具有可受一馬達運轉控制以調整長度的至少一致動結構(如桌腳)。一使用者可經由操作該升降設備的一控制介面來調整該致動結構的長度,以使該升降設備的承載結構升降至適合的高度。
然而,於習知升降設備中,常發生因該使用者未注意該承載結構的升降路徑中存在一障礙物,而造成該承載結構於升降過程中碰撞到該障礙物仍繼續升降的情況。上述情況可能導致該承載結構上的物品掉落或該承載結構、該馬達或該障礙物的損壞。
是以,習知升降設備存在上述問題,而亟待更有效的方案被提出。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可自動偵測升降設備是否發生碰撞,並於碰撞發生時自動啟動防撞毀機制的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攜式裝置,用以控制外部的一升降設備,包括一殼體、一訊號傳輸器、一傾斜感測器、一記憶體及電性連接該訊號傳輸器、該傾斜感測器及該記憶體的一處理器。該訊號傳輸器設置於該殼體內,用以連接該升降設備。該傾斜感測器感測一傾斜角度。該記憶體儲存一臨界角度。該處理器設置於該殼體內,於收到用以控制該升降設備的一升降控制訊號且判斷該傾斜角度不小於該臨界角度時,判定該升降設備的一承載結構發生碰撞,並經由該訊號傳輸器發送一停止訊號至該升降設備以使該升降設備停止升降該承載結構。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包括:a)連接一升降設備與外部的一可攜式裝置;b)控制該升降設備的一驅動模組來使該升降設備的至少一致動結構朝一第一伸縮方向伸縮;c)於伸縮該致動結構的期間,自該可攜式裝置取得該升降設備之一傾斜角度;及d)於依據該傾斜角度判定該升降設備的一承載結構發生碰撞時,控制該驅動模組來使該致動結構停止朝該第一伸縮方向伸縮。
本發明可有效避免因承載結構碰撞障礙物後仍繼續升降,而造成承載結構上物品掉落、障礙物毀損或升降設備故障。
並且,本發明經由使用外部的可攜式裝置的傾斜感測器來偵測承載結構是否發生碰撞,可使升降設備不須內建傾斜感測器,而可有效降低升降設備的製造成本。
茲就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
為明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於後續說明中,主要是以升降設備係電動桌為例來說明本發明技術內容,但不應以此侷限本發明之範圍。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其需求,任意將本發明所揭露之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用於任何類型的升降設備(如電動電視架、電動櫃、電動椅或電動床)。
首請同時參閱圖1A及圖1B,圖1A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架構圖,圖1B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升降設備係電動桌。
如圖所示,本發明揭露一種可攜式裝置2,可與外部的一升降設備1進行互動。具體而言,當該可攜式裝置2靜置或固定於該升降設備1的一承載結構180(於本實施例中,承載結構180係桌面)且該升降設備1正進行一升降動作時,該升降設備1可經由該可攜式裝置2的一傾斜感測器22來實現一碰撞偵測功能,並於偵測到碰撞時自行啟動一防撞毀機制。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係一使用者所持有的內建有該傾斜感測器22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穿戴式裝置(如智慧型手錶、智慧型眼鏡、智慧型手環或智慧型戒指),但不以此限定。
接著說明該升降設備1的主要架構。該升降設備1可包括一控制盒10、至少一驅動模組12、一第一人機介面14及至少一致動結構16(於本實施例中,制動結構16係桌腳),其中該致動結構16係可伸縮的,並連接於該承載結構180以支撐該承載結構180並與該承載結構180連動,該致動結構16可受該驅動模組12的驅動而進行伸縮。
該驅動模組12可調整該致動結構16的長度。具體而言,該驅動模組12包括一馬達(圖未標示),該致動結構16包括連接該馬達並受該馬達控制的一伸縮結構160。當該馬達運轉時,可帶動該驅動模組12的複數驅動元件(如齒輪,圖未標示),而使該伸縮結構160(如一推桿結構)伸長(即增加該致動結構16的長度以抬升該承載結構180)或縮短(即減少該致動結構16的長度以降低該承載結構180)。
該第一人機介面14(如觸控螢幕或按鍵)用以感測來自該使用者的一升降控制操作,並觸發對應該升降控制操作的一升降控制訊號。
該控制盒10包括一訊號傳輸模組102、一記憶模組104及電性連接上述元件、該驅動模組12及該第一人機介面14的一控制模組100。
該訊號傳輸模組102用以對外傳輸訊號。較佳地,該訊號傳輸模組102係無線傳輸模組(如Wi-Fi傳輸模組、藍芽傳輸模組、Zigbee傳輸模組、紅外線傳輸模組或NFC傳輸模組)或有線傳輸模組(如USB傳輸模組或UART傳輸模組),但不以此限定。
該記憶模組104用以儲存資料。該控制模組100用以控制該升降設備1。並且,該控制模組100可自該第一人機介面14接收該升降控制訊號或經由該訊號傳輸模組102自外部接收另一升降控制訊號,並依據收到的該升降控制訊號控制該驅動模組12調整該致動結構16的長度。
值得一提的是,雖於本實施例中,係以該升降設備1包括兩組該致動結構16(即一對桌腳)為例來進行說明,但不應以此為限,該致動結構16的數量可依需求任意修改。
接著說明該可攜式裝置2的主要結構。該可攜式裝置2可包括該傾斜感測器22、一訊號傳輸器26、一記憶體28及電性連接上述元件的一處理器20。
該傾斜感測器22主要用以感測該可攜式裝置2的機身當前的一傾斜角度。較佳地,該傾斜感測器22係陀螺儀、電子羅盤、加速度計或電子水平儀,但不以此限定。
該訊號傳輸器26用以對外通訊。較佳地,該訊號傳輸器26係無線傳輸器(如Wi-Fi傳輸器、藍芽傳輸器、Zigbee傳輸器、紅外線傳輸器或NFC傳輸器)或有線傳輸器(如USB傳輸器或UART傳輸器),但不以此限定。該處理器20用以控制該可攜式裝置2。
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可更包括一殼體,包覆該可攜式裝置2的各元件以提供保護。
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可更包括電性連接該處理器20的一第二人機介面24及一記憶體28。第二人機介面24用以感測該使用者的操作,並觸發對應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記憶體28可作為儲存媒體,用以提供該使用者選擇性存取外部的資訊或檔案。該第二人機介面24係觸控螢幕、按鍵、觸控板或觸發器,但不以此限定。
較佳地,該處理器20係與該記憶體28可設置於同一模組中(如單晶片系統(System on Chip,SoC)或設置於同一中央處理器(CPU)或該處理器20係內建該記憶體28),但不以此限定,該處理器20亦可與該記憶體28分離設置。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係使用該可攜式裝置2來進行碰撞偵測。具體而言,於本實施例中,該升降設備1可為非智慧型的升降設備(如僅可接受外部手動控制而無法進行自動升降控制的升降設備)。該可攜式裝置2於收到該升降控制訊號後可執行前述碰撞偵測,並於偵測碰撞時發送控制訊號(如該停止控制訊號)至外部的該升降設備1以藉由控制該升降設備1停止升降來實現該防撞毀機制。藉此,該使用者僅須購買可攜式裝置,即可使現有的升降設備升級為具有碰撞偵測功能及防撞毀機制的智慧型升降設備,而可有效降低升級成本。
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係經由一傳輸線連接該升降設備1。當該升降設備1開始升降時,會經由該傳輸線發送該升降控制訊號(如該第一人機介面14所觸發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可攜式裝置2。該可攜式裝置2係於收到來自該升降設備1的該升降控制訊號後才開始進行碰撞偵測。
或者,該可攜式裝置2係於收到該第二人機介面24所觸發的該升降控制訊號後,發送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升降設備1並同時開始進行碰撞偵測。
續請同時參閱圖2,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流程圖。具體而言,該升降設備1的該記憶模組104儲存有一第一電腦程式(圖未標示)。該可攜式裝置2的該記憶體28儲存有一第二電腦程式(圖未標示)。當該控制模組100執行該第一電腦程式且該處理器20執行該第二電腦程式時,可共同執行下列用以實現該碰撞偵測功能及執行該防撞毀機制的各步驟。
值得一提的是,雖於後續說明中係以該可攜式裝置2為主詞來進行說明(如“該可攜式裝置2取得...”、“該可攜式裝置2感測...”或“該可攜式裝置2判斷...”等等),但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知悉該可攜式裝置2實際上係於執行該第二電腦程式後,受該第二電腦程式控制而進行上述動作。
步驟S20:使外部的該可攜式裝置2與該升降設備1建立一連接。具體而言,該可攜式裝置2可經由該訊號傳輸器26發出一連線請求至該升降設備1的該訊號傳輸模組102以請求建立該連接,或者,該升降設備1可經由該訊號傳輸模組102發出該連線請求至該可攜式裝置2的該訊號傳輸器26以請求建立連接。較佳地,該連接可為無線連接(如藍芽無線連接、Wi-Fi無線連接、Zigbee無線連接、紅外線無線連接或NFC無線連接)或有線連接(如USB有線連接或UART有線),但不以此限定。
步驟S22:控制該升降設備1的該驅動模組12來使該升降設備1的該致動結構16朝一第一伸縮方向伸縮(如向上伸長)。具體而言,該升降設備1可依據自該第一人機介面14或自該可攜式裝置2收到的該升降控制訊號來控制該驅動模組12進行上述伸縮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為實現該碰撞偵測功能,於該升降設備1進行上述伸縮動作時,該可攜式裝置2需同時被靜置或固定於該升降設備1的該承載結構180,以使後續取得的該傾斜角度可真實反映該承載結構180當時的一傾斜狀態。
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可被該使用者以任意擺放角度靜置或固定於該承載結構180的任何位置。舉例來說,該可攜式裝置2可被平放或黏貼於該承載結構180(如圖1B所示,可攜式裝置2被平放於桌面)、被斜放置於該承載結構180上的一支撐座182(如圖1B所示可攜式裝置2’)或被放置於該承載結構180的一容置空間184(如圖1B所示可攜式裝置2’’,該容置空間184可為但不限於抽屜或凹槽)。
步驟S24:判斷伸縮動作是否完成。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可經由該傾斜感測器22感測該承載結構180是否正在升降以判斷伸縮動作是否完成(如依據感測到的連續時間的加速度變化、角加速度變化、磁傾角變化或感測電壓變化進行判斷)、經由與該升降設備1進行通訊來判斷伸縮動作是否完成(如依據是否自升降設備1收到一操作完成訊號進行判斷)或計時一伸縮所需時間是否經過來判斷伸縮動作是否完成。若伸縮動作未完成,則執行步驟S26。否則,結束該承載結構控制方法。
步驟S26:該可攜式裝置2自該傾斜感測器22取得當前的該傾斜角度。
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係自該傾斜感測器22取得當前的一傾斜感測值,如角加速度(若該傾斜感測器22係陀螺儀)、三軸加速度(若該傾斜感測器22係三軸加速度計)、磁傾角(若該傾斜感測器22係電子羅盤)或感測電壓(若該傾斜感測器22係電子水平儀),並依據該傾斜感測值計算該傾斜角度。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該可攜式裝置2可先於上述伸縮動作開始前,自該傾斜感測器22取得當時的該傾斜角度,並作為一初始角度。接著,於上述伸縮動作進行時,該可攜式裝置2可依據該初始角度及當前的該傾斜角度(下稱該當前角度)計算實際的該傾斜角度。舉例來說,若該初始角度為60度(如該手持式裝置2’被放置於60度的該支撐座182上),該當前角度為61度,則可計算出實際的該傾斜角度為1度。
藉此,即便該可攜式裝置2未平放於該承載結構180(即該初始角度不為0度),本發明仍可取得正確的該傾斜角度。
步驟S28: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傾斜。具體而言,該可攜式裝置2可依據取得的該傾斜角度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傾斜。
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係於該傾斜角度不小於一臨界角度(如0.3度)時判定該承載結構180傾斜,認定該承載結構180發生碰撞,並經由該訊號連接發送一停止訊號至該升降設備1以執行該防撞毀機制。
或者,該可攜式裝置2係依據該傾斜角度計算一傾斜速度,並於該傾斜速度改變時判定該桌面承載結構180傾斜,認定該桌面承載結構180發生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當該承載結構180發生碰撞(如於伸縮該致動結構16的期間碰撞到障礙物)時,該承載結構180及放置於該承載結構180的該可攜式裝置2會共同傾斜並改變速度。因此,本發明藉由該可攜式裝置2計算的該傾斜角度(或傾斜速度)來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傾斜以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發生碰撞,可有效實現該碰撞偵測功能。
若判斷該承載結構180傾斜,則執行步驟S30以執行該防撞毀機制。否則,再次執行步驟S24。
步驟S30:控制該驅動模組12來使該致動結構16停止朝該第一伸縮方向伸縮。具體而言,該升降設備1於收到該停止訊號後,強制控制該驅動模組12來使該致動結構16停止上述伸縮動作,以避免因該承載結構180碰撞障礙物後仍繼續升降而造成毀損。
更進一步地,該升降設備1於該致動結構16停止朝該第一伸縮方向伸縮後,可進一步控制該驅動模組12來使該致動結構16朝與該第一伸縮方向(如向上)相反的一第二伸縮方向伸縮一第二伸縮距離(如向下縮短5公分),以使該承載結構180與障礙物分離。
值得一提的是,雖於本實施例中,係以於伸縮該致動結構的期間,自該傾斜感測器22取得當前的該傾斜角度為例來進行說明,但取得該傾斜角度的時間點不應以此為限。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係於該可攜式裝置2與該升降設備1建立該無線連接或該有線連接後,即持續自該傾斜感測器22取得當前的該傾斜角度,以判斷該承載結構是否傾斜或該可攜式裝置2是否接受該升降控制操作(容後詳述)。
值得一提的是,雖於本實施例中,用以實現該碰撞偵測功能的該步驟S24-S28係由該可攜式裝置2執行,但不以此限定。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該步驟S24-S28亦可由該升降設備1執行。
具體而言,於該步驟S24中,該升降設備1可經由監控該驅動模組12來判斷伸縮動作是否完成。
於該步驟S26中,該升降設備1係經由該訊號連接自該可攜式裝置2取得該傾斜角度。換句話說,於本實施例中,該可攜式裝置2係如同一外接的傾斜感測器,僅傳送所取得的該傾斜角度至該升降設備1,而不對該傾斜角度進行判斷處理(即不依據該傾斜角度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發生碰撞)。
於該步驟S28中,該升降設備1係依據自該可攜式裝置2收到的該傾斜角度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傾斜,並於判定該承載結構180傾斜時,認定該承載結構180發生碰撞,並發送該停止訊號至該驅動模組12以停止伸縮該致動結構以執行該防撞毀機制。
續請同時參閱圖1A至圖3C,圖3A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第一升降設備升降示意圖,圖3B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第二升降設備升降示意圖,圖3C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第三升降設備升降示意圖,用以示例性說明本發明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如何實現該碰撞偵測功能及執行該防撞毀機制。
於本例子中,該升降設備1係電動桌,並放置於一櫃子3下方。如圖3A所示,當該升降設備1於一般靜止狀態時,該承載結構180係水平狀態且不接觸該櫃子3。並且,該使用者可操作內建有該傾斜感測器22的該可攜式裝置2以連接與該升降設備1,並將連接完成的該可攜式裝置2平放於水平狀態的該承載結構180上,以作為該升降設備1的外接傾斜感測器。
接著,如圖3B所示,該使用者可經由該第一人機介面14或該第二人機介面24控制該升降設備1伸長該致動結構16(以桌腳為例)以抬升該承載結構180(以桌面為例)至適當高度。並且,於伸長該致動結構16的期間,該升降設備1可持續自該可攜式裝置2取得該傾斜角度,以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發生碰撞。
接著,如圖3C所示,當該承載結構180被持續抬升而碰撞到上方的該櫃子3時,該承載結構180將自水平狀態轉變為傾斜狀態,並連帶使放置於該承載結構180上的該可攜式裝置2亦呈現傾斜狀態。與此同時,該可攜式裝置2取得的該傾斜角度將會不同(如該傾斜角度自0度變為1度)。據此,該可攜式裝置2可判定該承載結構180發生碰撞,並發送該停止訊號制該升降設備1以使該升降設備1執行該防撞毀機制(即停止伸長該致動結構16)。並且,該升降設備1於停止伸長該致動結構16後可進一步縮短該致動結構16以降低該承載結構180,直到收到該可攜式裝置2於判定所取得的該傾斜角度恢復正常(即該承載結構180轉為水平狀態)時所發送的另一該停止訊號。藉此,可避免該承載結構180及該櫃子3因碰撞所產生的持續擠壓而造成毀損。
續請參閱圖4,為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該步驟S22更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220:該可攜式裝置2接收該升降控制操作。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於執行該第二電腦程式後,可於該第二人機介面24顯示一圖形使用者介面(GUI),並經由該圖形使用者介面感測該升降控制操作。
請一併參閱圖5A至圖5D,圖5A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第一升降控制操作示意圖,圖5B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第二升降控制操作示意圖,圖5C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第三升降控制操作示意圖,圖5D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第四升降控制操作示意圖。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該可攜式裝置2係經由該傾斜感測器22來感測該升降控制操作。具體而言,該可攜式裝置2於執行該第二電腦程式後,可經由該傾斜感測器22感測該升降控制操作。較佳地,該升降控制操作係於該承載結構180上水平地移動或轉動該可攜式裝置2。
舉例來說,如圖5A所示,該使用者可朝一第一平移方向(以朝上為例)平移該可攜式裝置2以輸入該升降控制操作(下稱該第一升降控制操作)。或者,如圖5B所示,該使用者可朝與該第一平移方向相反的一第二平移方向(以朝下為例)平移該可攜式裝置2以輸入該升降控制操作(下稱該第二升降控制操作)。或者,如圖5C所示,該使用者可朝一第一旋轉方向(以逆時針旋轉為例)水平地旋轉該可攜式裝置2以輸入該升降控制操作(下稱該第三升降控制操作)。或者,如圖5D所示,該使用者可朝與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旋轉方向(以順時針旋轉為例)平行地旋轉該可攜式裝置2以輸入該升降控制操作(下稱該第四升降控制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該第一升降控制操作及該第二升降控制操作可分別對應至二相關的功能(如伸長該致動結構16及縮短該致動結構16)。該第三升降控制操作及該第四升降控制操作可分別對應至另外二相關的功能(如增加一伸縮速度及減少該伸縮速度)。本發明藉由提供更直覺的輸入方式,可有效提升使用者體驗。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更提供一防誤觸功能。具體而言,該使用者於輸入該升降控制操作前,需先輸入一控制前操作,以使該可攜式裝置2識別當前感測的該升降控制操作非為該使用者誤觸。較佳地,該控制前操作可為按下該可攜式裝置2的特定按鍵(如電源鍵)、點擊該可攜式裝置2的觸控螢幕的特定位置、輸入密碼、解除該可攜式裝置2的螢幕鎖或以特定方式移動該可攜式裝置2,但不以此限定。
請一併參閱圖5E,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控制前操作示意圖,用以示例性說明該控制前操作。於本例子中,係以該控制前操作為以特定方式移動該可攜式裝置2為例。具體而言,於進行該升降控制操作前,該使用者可先朝一第一操作方向(以朝左為例)平移該可攜式裝置2,再朝與該第一操作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操作方向(以朝右為例)平移該可攜式裝置2以輸入該控制前操作。
較佳地,該可攜式裝置2僅依據方向來判斷當前感測的操作為何,而不依據距離、移動始末點來進行判斷。藉此,可提供更直覺的輸入方式。
步驟S222:該可攜式裝置2產生對應所感測的該升降控制操作的該升降控制訊號,並經由該訊號連接傳送所產生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升降設備1。
較佳地,該使用者或該第二電腦程式的一提供者可於事前進行設定,以將不同的升降控制操作分別對應至不同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藉此,該可攜式裝置2於識別所感測的該升降控制操作後,可產生對應的該升降控制訊號,並傳送至該升降設備1。
舉例來說,該第一升降控制操作可被對應至用以控制該致動結構16伸長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該第二升降控制操作可被對應至用以控制該致動結構16縮短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該第三升降控制操作可被對應至用以減少該伸縮速度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該第四升降控制操作可被對應至用以增加該伸縮速度的該升降控制訊號。
較佳地,該使用者或該第二電腦程式的該提供者還可事前設定一預設控制前操作,該可攜式裝置2於判斷所感測的該控制前操作符合該預設控制前操作時,才會接受該升降控制操作並產生對應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藉此,本發明可有效避免該使用者誤觸。
步驟S224:該升降設備1依據所收到的該升降控制訊號決定該第一伸縮方向(如向上伸長或向下縮短)、一第一伸縮距離或該伸縮速度。並且,該升降設備1可進一步依據一預設伸縮方向(如當前的伸縮方向)、一預設伸縮距離(如10公分)或一預設伸縮速度(如每秒5公分)來決定未被決定的該第一伸縮方向、該第一伸縮距離或該伸縮速度。
舉例來說,若該升降控制訊號為“向上伸長”,則該升降設備1可決定該第一伸縮方向為“向上伸長”,並可將該預設伸縮距離(如10公分)作為該第一伸縮距離,並將該預設伸縮速度作為該伸縮速度。藉此,即便該升降控制訊號僅指示部分的伸縮參數,該升降設備1亦可自行獲得所有伸縮參數以於後續步驟中可有效控制該致動結構16伸縮。
於另一例子中,若該升降控制訊號為“增加伸縮速度”,則該升降設備1可依據“增加伸縮速度”的該升降控制訊號將該預設伸縮速度或一當前伸縮速度增加一單位(如每秒2公分),並可將該預設伸縮方向作為該伸縮方向,並將該預設伸縮距離(如10公分)作為該第一伸縮距離。
步驟S226:該升降設備1依據所決定的該伸縮速度、該第一伸縮方向或該第一伸縮距離控制該驅動模組12來使該致動結構16定速伸縮。具體而言,該升降設備1係控制該驅動模組12來使該致動結構16朝該第一伸縮方向以該伸縮速度定速伸縮該第一伸縮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更提供一即時控制功能。具體而言,於該致動結構16的伸縮期間(如步驟S24的“否”選項),該可攜式裝置2亦可感測來自該使用者的該承載結構感測操作,產生並傳送對應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升降設備1以使該升降設備1即時依據所收到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調整該致動結構16伸縮(如即時改變該第一伸縮方向、該第一伸縮距離或該伸縮速度)。
舉例來說,於該致動結構16的伸縮期間,若該可攜式裝置2感測到“減少伸縮速度” 的該承載結構感測操作,則可產生並傳送對應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升降設備1以使該升降設備1即時降低當前的該伸縮速度(如自每秒5公分降為每秒2.5公分)。藉此,該使用者可更精確地且即時地控制該升降設備1的升降。
本發明可有效避免因承載結構碰撞障礙物後仍繼續升降,而造成承載結構上物品掉落、障礙物毀損或升降設備故障。
並且,本發明經由使用外部的可攜式裝置的傾斜感測器來偵測承載結構是否發生碰撞,可使升降設備不須內建傾斜感測器,而可有效降低升降設備的製造成本。
續請參閱圖6,為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架構圖。本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的各元件係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或相似,於此不再贅述。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可攜式裝置2更包括一待機單元30。
並且,於本實施例中,該待機單元30電性連接該第二人機介面24及該處理器20。具體而言,當該第二人機介面24接受該使用者的操作後,可觸發並傳送對應的該升降控制訊號(即初次升降控制訊號)至該待機單元305,以觸發該待機單元30導通。接著,該待機單元305可轉傳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處理器20。該處理器20經由訊號傳輸器26發送該初次升降控制訊號至該升降設備1。較佳地,該待機單元30係光耦合器,並受該升降控制訊號觸發而持續導通,但不以此限定。
並且,於發送該初次升降控制訊號後,該處理器20可產生一待機訊號至該待機單元30,以使該待機單元30依據該待機訊號維持導通一待機時間(如10秒),以使該可攜式裝置切換至一待機狀態。換句話說,當該第二人機介面24感測到該使用者停止操作而停止輸出該升降控制訊號時,該待機單元30可在該待機時間內維持該第二人機介面24及該處理器20間的導通(即於該待機時間內,該第二人機介面24及該處理器20仍可進行訊號傳輸)。
並且,當該第二人機介面24於該待機時間內再次接受該使用者操作時,由於與該處理器20間仍維持導通,該第二人機介面24可立即經由該待機單元30發送對應的該升降控制訊號(即二次升降控制訊號)至該處理器20,以使該升降設備1可立即依據該二次升降控制訊號執行對應動作,無須重新啟動。
值得一提的是,當該可攜式裝置計算該待機時間結束後,可關閉該待機單元30,以離開該待機狀態(如切換至一關機狀態或一休眠狀態)。較佳地,該處理器20係於該待機時間內持續產生該待機訊號至該待機單元30,以使該待機單元30持續維持導通。並且,當該處理器20計算該待機時間結束後,該處理器20停止發送該待機訊號至該待機單元30,以使該待機單元30,以使該待機單元30關閉。
本發明經由使可攜式裝置的待機單元於訊號中斷後維持導通一段時間,可有效縮短使用者進行二次操作後,可攜式裝置所需的反應時間,進而提升便利性。並且,本發明經由使可攜式裝置於待機時間結束後自動離開待機狀態以節省電力消耗,可有效避免持續待機而造成電力浪費。
雖於本實施例中待機單元係設置於該可攜式裝置2,但不以此限定。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待機單元亦可設置於該升降設備1(如圖6所示之待機模組106),該待機模組106係與該待機單元30相同或相似,於此不再贅述。較佳地,該待機模組106可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100、該驅動模組12及該第一人機介面14,並決定三者之間導通或斷路。該待機模組106可轉傳該控制模組100發送的控制訊號至該驅動模組12,或轉傳該該第一人機介面14發送的控制訊號至該控制模組100,並可如上述該待機單元30運作,以提供一待機功能。
圖7為本發明第三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主要係由圖6所示之該升降設備1及該可攜式裝置2來加以實現。本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的步驟S70-S80係與第一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的步驟S20-S30相同或相似,於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更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82:切換至該待機狀態。具體而言,於該致動結構停止伸縮(如該升降設備1的升降高度因達該使用者期望高度而停止,或該升降設備1的承載結構該180因啟動防撞毀機制而停止)時,該升降設備1或該可攜式裝置2可自動切換至該待機狀態(如發送該待機訊號至該待機單元30或該待機模組106以使其持續維持導通)。
步驟S84:判斷是否接受該使用者操作。具體而言,該升降設備1的該控制模組100可依據是否自該第一人機介面14收到該升降控制訊號(即該二次升降控制訊號)或自該訊號傳輸模組102收到來自該可攜式裝置2的該升降控制訊號(即該二次升降控制訊號)來判斷是否接受該使用者操作,並於判斷已接受該使用者操作時經由導通的該待機模組106發送所收到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驅動模組12。
或者,該可攜式裝置2的該第二人機介面24可感測是否接受該使用者操作,並於接受該使用者操作時產生並經由導通的該待機單元30發送對應的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處理器20。
若感測到接受該使用者操作,則再次執行該步驟S72以伸縮該致動結構;否則,執行步驟S86。
步驟S86:計時該待機時間是否結束。若該待機時間未結束,則再次執行步驟S84;否則,結束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較佳地,該控制模組100可計時該待機時間是否結束,並於計時該待機時間結束時,禁能該待機模組106(如發送一禁能訊號或停止發送該待機訊號)以使該升降設備1切換至該關機狀態或該休眠狀態。
或者,該處理器20亦可計時該待機時間是否結束,並於計時該待機時間結束時,禁能該待機單元30(如發送該禁能訊號或停止發送該待機訊號)以使該可攜式裝置2切換至該關機狀態或該休眠狀態。
本發明經由使可攜式裝置或升降設備自動切換至待機狀態,可有效縮短進行二次操作所需的反應時間,進而提升便利性。並且,本發明經由使可攜式裝置或升降設備於待機時間結束後自動離開待機狀態以節省電力消耗,可有效避免持續待機而造成電力浪費。
續請一併參閱圖8A及圖8B,圖8A 為本發明第四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圖8B 為本發明第四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二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可攜式裝置80、82、84、86係與前述該可攜式裝置2相對應,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8A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升降設備1係電動電視架,致動結構16為升降柱,承載結構180為電視支撐架並用以支撐電視40。該可攜式裝置可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的該致動結構16上(如可攜式裝置80所示位置)、該升降設備1頂端(如可攜式裝置82所示位置)、該承載結構180上(如可攜式裝置84所示位置)或該電視40上(如可攜式裝置86所示位置)。較佳地,可攜式裝置80、82、84、86係以黏貼或元件固定(如使用卡榫固定或使用螺絲固定)方式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或電視40。
並且,當該升降設備1處於靜止狀態時,該承載結構180係水平狀態。並且,使用者可操作內建有該傾斜感測器22的該可攜式裝置80、82、84、86以連接該升降設備1,並將連接完成的該可攜式裝置80、82、84、86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或該電視40,以作為該升降設備1的外接碰撞感測器。
接著,如圖8B所示,該使用者可經由該第一人機介面14或該第二人機介面24控制該升降設備1伸長該致動結構16以抬升該承載結構180至適當高度。並且,於伸長該致動結構16的期間,該升降設備1可持續自該可攜式裝置80、82、84、86取得傾斜角度或加速度,以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傾斜或發生碰撞,並於判斷該承載結構180傾斜或發生碰撞時,自動啟動該防撞毀機制。
續請一併參閱圖9A及圖9B,圖9A為本發明第五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圖9B為本發明第五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二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可攜式裝置90係與前述該可攜式裝置2相對應,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9A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升降設備1係電動櫃,致動結構16為升降柱,承載結構180為可升降櫃。該可攜式裝置可安裝於承載結構180上(如可攜式裝置90所示位置)。較佳地,可攜式裝置90係以黏貼或元件固定方式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
並且,當該升降設備1處於靜止狀態時,該承載結構180係水平狀態。並且,使用者可操作內建有該傾斜感測器22的該可攜式裝置90以連接該升降設備1,並將連接完成的該可攜式裝置90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以作為該升降設備1的外接碰撞感測器。
接著,如圖9B所示,該使用者可經由該第一人機介面14或該第二人機介面24控制該升降設備1伸長該致動結構16以使該承載結構180下降至適當高度。並且,於伸長該致動結構16的期間,該升降設備1可持續自該可攜式裝置2取得傾斜角度或加速度,以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傾斜或發生碰撞,並於判斷該承載結構180傾斜或發生碰撞時,自動啟動該防撞毀機制。
續請一併參閱圖10A及圖10B,圖10A為本發明第六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圖10B為本發明第六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可攜式裝置1000係與前述該可攜式裝置2相對應,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10A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升降設備1係電動椅,致動結構16為升降柱,承載結構180為可調整腿部支撐墊。該可攜式裝置可安裝於承載結構180上(如可攜式裝置1000所示位置)。較佳地,可攜式裝置1000係以黏貼或元件固定方式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
並且,當該升降設備1處於靜止狀態時,該承載結構180的傾斜角度維持定值。並且,使用者可操作內建有該傾斜感測器22的該可攜式裝置1000以連接該升降設備1,並將連接完成的該可攜式裝置1000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以作為該升降設備1的外接碰撞感測器。
接著,如圖10B所示,該使用者可經由該第一人機介面14或該第二人機介面24控制該升降設備1伸長該致動結構16以使該承載結構180抬升至適當高度。並且,於抬升該承載結構180的期間,該升降設備1可持續自該可攜式裝置1000取得該傾斜角度或加速度,以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發生碰撞,並於判斷該承載結構180發生碰撞時,自動啟動該防撞毀機制。
續請一併參閱圖11A及圖11B,圖11A為本發明第七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圖11B為本發明第七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二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可攜式裝置1100係與前述該可攜式裝置2相對應,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11A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升降設備1係電動床,致動結構16為升降柱,承載結構180為可調整頭墊。該可攜式裝置可安裝於承載結構180上(如可攜式裝置1100所示位置)。較佳地,可攜式裝置1100係以黏貼或元件固定方式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
並且,當該升降設備1處於靜止狀態時,該承載結構180的傾斜角度維持定值。並且,使用者可操作內建有該傾斜感測器22的該可攜式裝置1100以連接該升降設備1,並將連接完成的該可攜式裝置1100安裝於該升降設備1,以作為該升降設備1的外接碰撞感測器。
接著,如圖11B所示,該使用者可經由該第一人機介面14或該第二人機介面24控制該升降設備1伸長該致動結構16以使該承載結構180抬升至適當高度。並且,於抬升該承載結構180的期間,該升降設備1可持續自該可攜式裝置2取得傾斜角度或加速度,以判斷該承載結構180是否發生碰撞,並於判斷該承載結構180發生碰撞時,自動啟動該防撞毀機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內容所為之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升降設備
10‧‧‧控制盒
100‧‧‧控制模組
102‧‧‧訊號傳輸模組
104‧‧‧記憶模組
106‧‧‧待機模組
12‧‧‧驅動模組
14‧‧‧第一人機介面
16‧‧‧致動結構
160‧‧‧伸縮結構
180‧‧‧承載結構
182‧‧‧支撐座
184‧‧‧容置空間
2、2’、2’’、80、82、84、86、90、1000、1100‧‧‧可攜式裝置
20‧‧‧處理器
22‧‧‧傾斜感測器
24‧‧‧第二人機介面
26‧‧‧訊號傳輸器
28‧‧‧記憶體
30‧‧‧待機單元
3‧‧‧櫃子
40‧‧‧電視
S20-S30‧‧‧第一碰撞偵測及防撞毀步驟
S220-S226‧‧‧控制步驟
S70-S86‧‧‧第二碰撞偵測及防撞毀步驟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架構圖。
圖1B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3A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第一升降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第二升降示意圖。
圖3C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第三升降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5A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控制操作第一示意圖。
圖5B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控制操作第二示意圖。
圖5C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控制操作第三示意圖。
圖5D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升降控制操作第四示意圖。
圖5E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控制前操作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架構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三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8A 為本發明第四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
圖8B 為本發明第四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二示意圖。
圖9A為本發明第五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
圖9B為本發明第五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二示意圖。
圖10A為本發明第六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
圖10B為本發明第六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
圖11A為本發明第七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一示意圖。
圖11B為本發明第七具體實施例的升降設備及可攜式裝置第二示意圖。
1‧‧‧升降設備
10‧‧‧控制盒
100‧‧‧控制模組
102‧‧‧訊號傳輸模組
104‧‧‧記憶模組
12‧‧‧驅動模組
14‧‧‧第一人機介面
2‧‧‧可攜式裝置
20‧‧‧處理器
22‧‧‧傾斜感測器
24‧‧‧第二人機介面
26‧‧‧訊號傳輸器
28‧‧‧記憶體

Claims (21)

  1. 一種可攜式裝置,用以控制外部的一升降設備,包括: 一殼體; 一訊號傳輸器,設置於該殼體內,用以連接該升降設備; 一傾斜感測器,感測一傾斜角度; 一記憶體,儲存一臨界角度;及 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該訊號傳輸器、該傾斜感測器及該記憶體並設置於該殼體內,該處理器於收到用以控制該升降設備的一升降控制訊號且判斷該傾斜角度不小於該臨界角度時,判定該升降設備的一承載結構發生碰撞,並經由該訊號傳輸器發送一停止訊號至該升降設備以使該升降設備停止升降該承載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裝置,其中該臨界角度係0.3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裝置,其中該訊號傳輸器係藍芽傳輸器、Wi-Fi傳輸器或Zigbee傳輸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裝置,其中,該傾斜感測器係陀螺儀或加速度計。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裝置,其中更包括一人機介面,電性連接該處理器,用以接受操作並觸發該升降控制訊號。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攜式裝置,更包括一待機單元,設置於該殼體內並電性連接該人機介面與該處理器,該待機單元自該人機介面轉傳該升降控制訊號至該處理器,並於未收到該升降控制訊號時使該人機介面與該處理器間維持導通一待機時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攜式裝置,其中該待機單元係為光耦合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裝置,其中該可攜式裝置係智慧型眼鏡、智慧型手錶、平板電腦、智慧型手環或智慧型戒指。
  9. 一種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包括: a)連接一升降設備與外部的一可攜式裝置; b)控制該升降設備的一驅動模組來使該升降設備的至少一致動結構朝一第一伸縮方向伸縮; c)於伸縮該致動結構的期間,自該可攜式裝置取得該升降設備之一傾斜角度;及 d)於依據該傾斜角度判定該升降設備的一承載結構發生碰撞時,控制該驅動模組來使該致動結構停止朝該第一伸縮方向伸縮。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 e1)於該致動結構停止伸縮時,切換至一待機狀態; e2)於該待機狀態下收到一二次升降控制訊號時,立即控制該驅動模組伸縮該致動結構;及 e3)於計時一待機時間經過時,離開該待機狀態。
  11. 如請求項9或10任一項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於該步驟c之前更包括一步驟c1 :取得該可攜式裝置靜置或固定時的一初始角度;該步驟c係依據該初始角度及一當前角度計算該傾斜角度。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a係於執行該可攜式裝置的一電腦程式後建立該升降設備與該可攜式裝置間的一無線連接。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無線連接係一藍芽無線連接、一Wi-Fi無線連接或一Zigbee無線連接。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b包括下列步驟: b1)該電腦程式感測該可攜式裝置所接受的一升降控制操作; b2)產生對應該升降控制操作的一升降控制訊號並經由該無線連接傳送至該升降設備; b3)該升降設備依據該升降控制訊號決定該第一伸縮方向、一第一伸縮距離或一伸縮速度;及 b4)依據所決定的該第一伸縮方向、該第一伸縮距離或該伸縮速度控制該驅動模組來使該致動結構定速伸縮。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b1係於該可攜式裝置顯示一圖形使用者介面,並感測該可攜式裝置經由該圖形使用者介面所接受的該升降控制操作。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升降控制操作係水平地移動該可攜式裝置;該步驟b1係經由一傾斜感測器感測該可攜式裝置所接受的該升降控制操作。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於該步驟b1之前包括一步驟b11:該電腦程式感測該可攜式裝置所接受的一控制前操作,並判斷該控制前操作是否符合一預設控制前操作;該步驟b1係於判斷該控制前操作符合該預設控制前操作時感測該升降控制操作。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前操作係先朝一第一操作方向平移該可攜式裝置,再朝與該第一操作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操作方向平移該可攜式裝置。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b2係於判斷該升降控制操作係朝一第一平移方向平移該可攜式裝置時,產生用以控制該致動結構伸長的該升降控制訊號,於判斷該升降控制操作係朝與該第一平移方向相反的一第二平移方向平移該可攜式裝置時,產生用以控制該致動結構縮短的該升降控制訊號,於判斷該升降控制操作係朝一第一旋轉方向水平地旋轉該可攜式裝置時,產生用以減少該伸縮速度的該升降控制訊號,於判斷該升降控制操作係朝與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旋轉方向平行地旋轉該可攜式裝置時,產生用以增加該伸縮速度的該升降控制訊號。
  20.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c係通過一陀螺儀感測該可攜式裝置的該傾斜角度;該步驟d係於該傾斜角度不小於一臨界角度時判定該承載結構發生碰撞。
  21.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升降設備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d係於該致動結構停止朝該第一伸縮方向伸縮後,進一步控制該驅動模組來使該致動結構朝與該第一伸縮方向相反的一第二伸縮方向伸縮一第二伸縮距離。
TW105122243A 2015-08-24 2016-07-14 用以控制升降設備的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TWI642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89839.2A CN106483985B (zh) 2015-08-24 2016-07-25 用以控制升降设备的可携式装置及升降设备控制方法
US15/228,872 US10154736B2 (en) 2015-08-24 2016-08-04 Portabl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adjustable apparatus
DE102016115244.7A DE102016115244B4 (de) 2015-08-24 2016-08-17 Tragbares gerät zur steuerung einer elektrisch verstellbaren vorrichtung und 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 elektrisch verstellbare vorrichtung
US16/177,208 US10334961B2 (en) 2015-08-24 2018-10-31 Portabl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adjustable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8640 2015-11-20
??104138640 2015-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7805A true TW201717805A (zh) 2017-06-01
TWI642390B TWI642390B (zh) 2018-12-01

Family

ID=5968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2243A TWI642390B (zh) 2015-08-24 2016-07-14 用以控制升降設備的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239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387B (zh) * 2017-11-01 2019-06-1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軌道車傾斜度無線監視系統
CN115903627A (zh) * 2022-12-28 2023-04-04 长兴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器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387B (zh) * 2017-11-01 2019-06-1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軌道車傾斜度無線監視系統
CN115903627A (zh) * 2022-12-28 2023-04-04 长兴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器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CN115903627B (zh) * 2022-12-28 2023-06-20 长兴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器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2390B (zh) 2018-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4961B2 (en) Portabl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adjustable apparatus
US9766849B2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 thereof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tents
US11463566B2 (en) Camera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210011453A1 (en) Electric lifting tab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RU2741058C1 (ru)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включенного и выключенного состояний экрана и абонент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JP6892573B2 (ja) ウェアラブル情報端末
FI125658B (fi) Menetelmä leikkauspöydän ohjaamiseksi kannettavalla laitteella
TWI642390B (zh) 用以控制升降設備的可攜式裝置及升降設備控制方法
WO2017128676A1 (zh)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启动装置和终端
WO2020042838A1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及终端
AU20132009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rolling a screen in a display apparatus
KR102157224B1 (ko)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컨텐츠 제공 시스템
JP2019504691A (ja) 電動ベッド
WO2013060176A1 (zh) 一种基于物理运动的网页浏览的方法和装置
US11367258B2 (en) Display device, user terminal device, displa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40226276A1 (en) Notebook-type computer with open and angle adjustment function, and mouse apparatus for the same
JP5129076B2 (ja) 入力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95932B2 (en) Remote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6374155B2 (ja) 表示装置、スクロール表示方法、および、スクロール表示プログラム
JP5285186B2 (ja) 画面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画面データ送受信プログラム
JP610543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JP5993349B2 (ja) 情報端末装置、自動調整方法及び自動調整プログラム
KR101574750B1 (ko) 손가락 재활 장치 및 방법
TWI761250B (zh) 電子裝置
JP3241862U (ja) 電動シートの圧迫防止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