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5355A -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5355A
TW201715355A TW104134515A TW104134515A TW201715355A TW 201715355 A TW201715355 A TW 201715355A TW 104134515 A TW104134515 A TW 104134515A TW 104134515 A TW104134515 A TW 104134515A TW 201715355 A TW201715355 A TW 2017153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display
display panel
receiving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4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6737B (zh
Inventor
施乃文
郭峻廷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4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6737B/zh
Priority to US15/081,808 priority patent/US1016245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7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5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535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Abstract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觸控顯示裝置包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傳送電極以及接收電極。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可沿彎折線而彎折。傳送電極與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傳送電極與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彎折線而彎折時,接收電極得以接收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根據接收電極是否接收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有機發光顯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面板等可撓式顯示面板已被運用在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具有輕薄、色彩鮮艷、省電等特性。OLED還有可撓的特性,適用於可摺疊智慧型手機。當可摺疊手機被折疊時,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會因為彎折而使得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不同觸控子區域相互接近。如果不關閉子區域的顯式與觸控功能,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所述不同觸控子區域會互相干擾,使得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無法進入休眠模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可以感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是否有彎折。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第一傳送電極以及第一接收電極。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用以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一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時,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根據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切換開關、觸控電路以及感測電路。切換開關耦接至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觸控電路耦接至切換開關與這些觸控接收電極。感測電路耦接至切換開關。切換開關於觸控驅動期間選擇性地將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觸控電路,使得觸控電路得以經由第一傳送電極、第一接收電極與這些觸控接收電極偵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碰事件。切換開關於感測期間選擇性地將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感測電路,使得感測電路得以經由第一傳送電極發射信號,以及感測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第二傳送電極以及第二接收電極。第二傳送電極與第二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上。其中,第二傳送電極與第二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一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時,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的彎折角度落於第一範圍時,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的彎折角度落於第二範圍時,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經配置得以沿第二彎折線而彎折。上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第二接收電極。第二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二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二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二彎折線而彎折時,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根據第二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提供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經配置得以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將第一傳送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將第一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一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時,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根據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分別為線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分別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電極區域外。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電極區域中,且分別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不同虛設電極(dummy electrode)區域,而所述虛設電極區域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任二觸控接收電極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操作方法更包括:由切換開關於觸控驅動期間選擇性地將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觸控電路,使得觸控電路得以經由第一傳送電極、第一接收電極與觸控接收電極偵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碰事件;以及由切換開關於感測期間選擇性地將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感測電路,使得感測電路得以經由第一傳送電極發射信號,以及感測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操作方法更包括:於觸控驅動期間將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作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二觸控接收電極,使得觸控電路得以經由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偵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碰事件;以及由觸控電路於感測期間經由第一傳送電極發射信號,以及感測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操作方法更包括:將第二傳送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上;以及將第二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上,其中第二傳送電極與第二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一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時,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其中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的彎折角度落於第一範圍時,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其中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的彎折角度落於第二範圍時,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接收電極未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上述的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平板電腦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上述的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筆記型電腦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上述的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休眠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經配置得以沿一第二彎折線而彎折。所述操作方法更包括:將第二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二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二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二彎折線而彎折時,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根據第二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接收電極與第二接收電極均未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上述的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平板電腦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上述的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筆記型電腦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接收電極未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上述的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手持式電話模式。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諸實施例所揭示的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可以感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是否有彎折。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彎折線的兩側。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彎折線而彎折時,第一接收電極可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因此,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可以感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是否有彎折。根據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被對應改變。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案說明書全文(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耦接(或連接)」一詞可指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連接手段。舉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裝置耦接(或連接)於第二裝置,則應該被解釋成該第一裝置可以直接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者該第一裝置可以透過其他裝置或某種連接手段而間接地連接至該第二裝置。另外,凡可能之處,在圖式及實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標號的元件/構件/步驟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不同實施例中使用相同標號或使用相同用語的元件/構件/步驟可以相互參照相關說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100的示意圖。觸控顯示裝置100包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感測電路120與觸控電路130。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具有觸控電極區域111。觸控傳送電極Tx1、Tx2與Tx3配置於觸控電極區域111。觸控接收電極Rx1、Rx2、Rx3與Rx4配置於觸控電極區域111。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與觸控接收電極Rx1~Rx4耦接至觸控電路130。觸控電路130可以驅動觸控傳送電極Tx1~Tx3,以及對觸控接收電極Rx1~Rx4進行觸控偵測操作。所述觸控偵測操作可以是習知觸控偵測技術或是其他觸控偵測方式,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舉例來說,觸控電路130可以是習知的觸控電路,故不再贅述。
基於製程所需,觸控電極區域111還配置了多個虛設電極(dummy electrode)Dum。所述虛設電極Dum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任二個觸控接收電極之間,如圖1所示。這些虛設電極Dum並不連接至觸控電路130。一般而言,這些虛設電極Dum可能是浮接,或是被接地。需注意的是,圖1所示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觸控接收電極Rx1~Rx4以及虛設電極Dum的形狀與數量僅為示意,不應以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2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圖。步驟S210提供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經配置得以沿第一彎折線而彎折。例如圖1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可以沿第一彎折線112而彎折。步驟S220將傳送電極與接收電極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例如圖1所示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中。圖1所示感測電路120可以經由傳送電極TA與/或傳送電極TB發射信號,以及感測電路120可以感測接收電極RA與/或RB是否接收傳送電極TA與/或TB所發射之信號。步驟S230根據接收電極是否接收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切換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其詳細實施範例容後詳述。
圖3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例如圖1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圖6與圖7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或圖9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910)未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圖4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圖3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112彎折90度時的側視示意圖。圖5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圖3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112對折時的側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至圖5,傳送電極TA與接收電極RA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中,且設置於觸控電極區域111外。傳送電極TA與接收電極RA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一彎折線112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沿第一彎折線112而彎折時,接收電極RA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傳送電極TB與接收電極RB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中,且設置於觸控電極區域111外。傳送電極TB與接收電極RB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一彎折線112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沿第一彎折線112而彎折時,接收電極RB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
於本實施例中,傳送電極TA、傳送電極TB、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分別為線圈。電極TA與傳送電極TB可以發出電磁信號,而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可以感測電磁信號。根據接收電極RA是否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或是根據接收電極RB是否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顯示模式可以被決定/切換。
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未彎折時(如圖3所示),接收電極RA未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接收電極RB未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由於接收電極RA與RB均未接收到傳送電極TA與TB所發射之信號,因此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第一顯示模式。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所述第一顯示模式可以是平板電腦模式。於平板電腦模式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可以提供習知平板電腦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
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沿第一彎折線112而彎折的彎折角度θ落於第一範圍時,接收電極RA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接收電極RB未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所述第一範圍可以視設計需求來決定,或是依照傳送電極與接收電極的特性來決定。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所述第一範圍可以被定義為60˚至150˚。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彎折角度θ落於60˚至150˚範圍內時,例如彎折角度θ為90˚,接收電極RA可以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而接收電極RB未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如圖4所示)。由於接收電極RA可以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但接收電極RB未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因此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第二顯示模式。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所述第二顯示模式可以是筆記型電腦模式。於筆記型電腦模式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第一子區域410可以提供習知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功能,而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第二子區域420可以顯示鍵盤影像並提供習知鍵盤功能。
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沿第一彎折線112而彎折的彎折角度θ落於第二範圍時,接收電極RA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接收電極RB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所述第二範圍可以視設計需求來決定,或是依照傳送電極與接收電極的特性來決定。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所述第二範圍可以被定義為150˚至180˚。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彎折角度θ落於150˚至180˚範圍內時,例如彎折角度θ為180˚,接收電極RA可以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而且接收電極RB可以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如圖5所示)。由於接收電極RA可以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且接收電極RB可以接收傳送電極TB所發射之信號,因此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第三顯示模式。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所述第三顯示模式可以是休眠模式。於休眠模式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可以被關閉(或禁能)。
圖6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600的示意圖。觸控顯示裝置600包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感測電路120與觸控電路130。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與觸控接收電極Rx1~Rx4配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觸控電極區域。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觸控電極區域還具有多個虛設電極區域,而所述虛設電極區域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任二觸控接收電極之間。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觸控電極區域中,且分別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不同虛設電極區域,如圖6所示。圖6所示感測電路120、觸控電路130、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觸控接收電極Rx1~Rx4、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可以參照圖1至圖5的相關說明,故不再贅述。
圖6所示實施例以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取代了圖1所示虛設電極Dum,以節省布局面積。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可以沿第一彎折線112而彎折。圖2至圖5的相關說明亦可適用於圖6所示實施例,故不再贅述。傳送電極TA~TB的工作頻率不同於觸控傳送電極Tx1~Tx3的工作頻率,因此接收電極RA~RB的感測操作不會干擾觸控接收電極Rx1~Rx4的感測操作。需注意的是,圖6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觸控接收電極Rx1~Rx4、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的形狀與數量僅為示意,不應以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7是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700的示意圖。觸控顯示裝置700包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感測電路120、觸控電路130與切換開關740。圖7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感測電路120、觸控電路130、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觸控接收電極Rx1~Rx4、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可以參照圖6的相關說明,故不再贅述。
切換開關740耦接至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觸控電路130耦接至切換開關740、觸控接收電極Rx1~Rx4與觸控傳送電極Tx1~Tx3。感測電路120耦接至切換開關740。於本實施例中,感測電路120與觸控電路130將分時共用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於觸控驅動期間,切換開關740選擇性地將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電性連接至觸控電路130,使得觸控電路130得以經由傳送電極TA~TB、接收電極RA~RB與觸控接收電極Rx1~Rx4偵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觸碰事件。觸控電路130的所述偵測操作可以是習知觸控偵測技術或是其他觸控偵測方式,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於感測期間,切換開關740選擇性地將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電性連接至感測電路120,使得感測電路120得以經由傳送電極TA~TB發射信號,以及感測接收電極RA~RB有無接收到傳送電極TA~TB所發射之信號。
圖8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時序示意圖。請參照圖7與圖8,基於切換開關740的切換操作,感測電路120與觸控電路130將分時共用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當切換開關740將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電性連接至觸控電路130時,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可以作為觸控電路130的觸控偵測操作中的觸控接收電極。因此,觸控電路130得以經由傳送電極TA~TB、接收電極RA~RB與觸控接收電極Rx1~Rx4進行掃描(即圖8所示感測操作811),以偵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觸碰事件。在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的非掃描期間(即不進行感測操作811的期間),切換開關740可以將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電性連接至感測電路120。因此,感測電路120得以經由傳送電極TA~TB發射信號(即圖8所示高頻脈衝812或交流信號),以及經由接收電極RA~RB進行感測(即圖8所示感測操作813)。根據接收電極RA~RB有無接收到傳送電極TA~TB所發射之高頻脈衝812,感測電路120可以對應改變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610的顯示模式(詳參圖2至圖5的相關說明而類推)。
圖9是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900的示意圖。觸控顯示裝置900包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910與觸控電路920。圖9所示觸控電路920可以視為圖7所示感測電路120、觸控電路130與切換開關740的整合電路,也就是說觸控電路920具有與圖7所示感測電路120、觸控電路130與切換開關740相類似的功能。觸控電路920的操作可以參照圖8的相關說明,故不再贅述。基於切換操作,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可以於觸控驅動期間作為觸控接收電極,以便偵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910的觸碰事件。基於切換操作,觸控電路920可以於感測期間經由傳送電極TA~TB發射信號,以及觸控電路920可以於感測期間感測接收電極RA~RB有無接收到傳送電極TA~TB所發射之信號。圖9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910、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觸控接收電極Rx1~Rx4、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可以參照圖6至圖8的相關說明,故不再贅述。於圖9所示實施例中,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的布局形狀不是線圈。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可以具有和觸控接收電極Rx1~Rx4相同的布局形狀。
圖10是依照本發明更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1000的示意圖。觸控顯示裝置1000包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感測電路1020與觸控電路1030。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與觸控接收電極Rx5、Rx6、Rx7、Rx8、Rx9與Rx10配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觸控電極區域。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觸控電極區域還具有多個虛設電極區域,而傳送電極TA與接收電極RA、RB設置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不同虛設電極區域,如圖10所示。圖10所示感測電路1020、觸控電路1030、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觸控接收電極Rx5~Rx10、傳送電極TA與接收電極RA~RB可以參照圖1至圖6所述感測電路120、觸控電路130、觸控傳送電極Tx1~Tx3、觸控接收電極Rx1~Rx4、傳送電極TA~TB與接收電極RA~RB的相關說明,故不再贅述。
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可以沿第一彎折線1011而彎折,以及可以沿第二彎折線1012而彎折。感測電路1020可以經由傳送電極TA發射信號,以及感測電路1020可以感測接收電極RA與/或RB是否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傳送電極TA與接收電極RA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一彎折線1011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沿第一彎折線1011而彎折時,接收電極RA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傳送電極TA與接收電極RB對稱地分別設置於第二彎折線1012的兩側,使得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沿第二彎折線1012而彎折時,接收電極RB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根據接收電極RA有無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或是根據接收電極RB有無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感測電路1020可以對應決定/改變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顯示模式(詳參圖11至圖15)。
圖11是依照本發明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未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在圖11所示應用情境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被平放而未彎折,因此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均未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當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均未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時,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第一顯示模式。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基於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的偵測結果,以及基於功能鍵(未繪示,可為實體按鍵或是螢幕軟體按鍵)的設定,所述第一顯示模式可以是平板電腦模式。於平板電腦模式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可以提供習知平板電腦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
圖12是依照本發明另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沿第一彎折線1011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在圖12所示應用情境中,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均未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因此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第二顯示模式。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基於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的偵測結果,以及基於功能鍵(未繪示,可為實體按鍵或是螢幕軟體按鍵)的設定,所述第二顯示模式可以同時具有行動電話功能與平板電腦功能。
圖13是依照本發明又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沿第一彎折線1011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在圖13所示應用情境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一部分可以作為支架。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均未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因此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顯示模式被切換為第三顯示模式。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基於接收電極RA與接收電極RB的偵測結果,以及基於功能鍵(未繪示,可為實體按鍵或是螢幕軟體按鍵)的設定,所述第三顯示模式可以同時具有行動電話功能與平板電腦功能。
圖14是依照本發明更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沿第一彎折線1011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在圖14所示應用情境中,接收電極RA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接收電極RB未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因此,感測電路1020可以對應地將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顯示模式切換為第四顯示模式。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所述第四顯示模式可以是筆記型電腦模式。於筆記型電腦模式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第一子區域1410可以提供習知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功能,而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第二子區域1420可以顯示鍵盤影像並提供習知鍵盤功能。
圖15是依照本發明又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側視示意圖。在圖15所示應用情境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沿第一彎折線1011彎折,且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沿第二彎折線1012彎折。此時,接收電極RB得以接收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接收電極RA未接收到傳送電極TA所發射之信號。因此,感測電路1020可以對應地將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顯示模式切換為第五顯示模式。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所述第五顯示模式可以是手持式電話模式。於手持式電話模式中,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子區域1510可以提供習知手持式電話功能,而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1010的其他子區域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可以被關閉(或禁能)。
綜上所述,本發明諸實施例所揭示的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可以感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是否有彎折。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彎折線的兩側。當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彎折線而彎折時,第一接收電極可以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因此,第一傳送電極與第一接收電極可以感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是否有彎折。根據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模式被對應改變,例如關閉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功能以及/或是關閉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功能,或進入休眠模式。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傳送電極、第一接收電極、第二傳送電極與第二接收電極可以感測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彎折角度落於何一範圍。基於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彎折角度,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被對應切換至不同的顯示模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600、700、900、1000‧‧‧觸控顯示裝置
110、610、910、1010‧‧‧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
111‧‧‧觸控電極區域
112、1011‧‧‧第一彎折線
120、1020‧‧‧感測電路
130、920、1030‧‧‧觸控電路
410、1410‧‧‧第一子區域
420、1420‧‧‧第二子區域
740‧‧‧切換開關
811、813‧‧‧感測操作
812‧‧‧高頻脈衝
1012‧‧‧第二彎折線
1510‧‧‧子區域
θ‧‧‧彎折角度
Dum‧‧‧虛設電極
RA、RB‧‧‧接收電極
Rx1、Rx2、Rx3、Rx4、Rx5、Rx6、Rx7、Rx8、Rx9、Rx10‧‧‧觸控接收電極
S210~S230‧‧‧步驟
TA、TB‧‧‧傳送電極
Tx1、Tx2、Tx3‧‧‧觸控傳送電極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未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圖3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彎折90度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圖3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對折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時序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發明更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11是依照本發明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未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12是依照本發明另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13是依照本發明又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14是依照本發明更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第一彎折線彎折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15是依照本發明又一應用情境繪示圖10所示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側視示意圖。
111‧‧‧觸控電極區域
112‧‧‧第一彎折線
120‧‧‧感測電路
130‧‧‧觸控電路
600‧‧‧觸控顯示裝置
610‧‧‧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
RA、RB‧‧‧接收電極
Rx1、Rx2、Rx3、Rx4‧‧‧觸控接收電極
TA、TB‧‧‧傳送電極
Tx1、Tx2、Tx3‧‧‧觸控傳送電極

Claims (28)

  1.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 一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用以沿一第一彎折線而彎折; 一第一傳送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以及 一第一接收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一彎折線而彎折時,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根據該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一顯示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分別為線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分別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電極區域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電極區域中,且分別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不同虛設電極區域,而所述虛設電極區域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任二觸控接收電極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切換開關,耦接至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 一觸控電路,耦接至該切換開關與該些觸控接收電極;以及 一感測電路,耦接至該切換開關; 其中該切換開關於一觸控驅動期間選擇性地將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該觸控電路,使得該觸控電路得以經由該第一傳送電極、該第一接收電極與該些觸控接收電極偵測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一觸碰事件;以及 其中該切換開關於一感測期間選擇性地將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該感測電路,使得該感測電路得以經由該第一傳送電極發射信號,以及感測該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於一觸控驅動期間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作為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二觸控接收電極,使得一觸控電路得以經由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偵測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一觸碰事件;以及於一感測期間該觸控電路得以經由該第一傳送電極發射信號,以及感測該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第二傳送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上;以及 一第二接收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上,其中該第二傳送電極與該第二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一彎折線而彎折時,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其中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的彎折角度落於一第一範圍時,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 其中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的彎折角度落於一第二範圍時,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平板電腦模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筆記型電腦模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休眠模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經配置沿一第二彎折線而彎折,而所述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第二接收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二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該第二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二彎折線而彎折時,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根據該第二接收電極是否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與該第二接收電極均未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平板電腦模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筆記型電腦模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手持式電話模式。
  15.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經配置得以沿一第一彎折線而彎折; 將一第一傳送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 將一第一接收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一彎折線而彎折時,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 根據該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一顯示模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分別為線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分別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電極區域外。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電極區域中,且分別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不同虛設電極區域,而所述虛設電極區域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任二觸控接收電極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 由一切換開關於一觸控驅動期間選擇性地將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一觸控電路,使得該觸控電路得以經由該第一傳送電極、該第一接收電極與該些觸控接收電極偵測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一觸碰事件;以及 由該切換開關於一感測期間選擇性地將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一感測電路,使得該感測電路得以經由該第一傳送電極發射信號,以及感測該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 於一觸控驅動期間將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作為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二觸控接收電極,使得一觸控電路得以經由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一接收電極偵測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一觸碰事件;以及 由該觸控電路於一感測期間經由該第一傳送電極發射信號,以及感測該第一接收電極是否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 將一第二傳送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上;以及 將一第二接收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上,其中該第二傳送電極與該第二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一彎折線而彎折時,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其中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的彎折角度落於一第一範圍時,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 其中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一彎折線而彎折的彎折角度落於一第二範圍時,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平板電腦模式。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筆記型電腦模式。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二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休眠模式。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經配置得以沿一第二彎折線而彎折,而所述操作方法更包括: 將一第二接收電極設置於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傳送電極與該第二接收電極對稱地分別設置於該第二彎折線的兩側,使得當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沿該第二彎折線而彎折時,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 根據該第二接收電極是否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來決定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與該第二接收電極均未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平板電腦模式。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筆記型電腦模式。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當該第一接收電極未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以及該第二接收電極得以接收該第一傳送電極所發射之信號時,該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該顯示模式被切換為一手持式電話模式。
TW104134515A 2015-10-21 2015-10-21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576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4515A TWI576737B (zh) 2015-10-21 2015-10-21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US15/081,808 US10162454B2 (en) 2015-10-21 2016-03-25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4515A TWI576737B (zh) 2015-10-21 2015-10-21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6737B TWI576737B (zh) 2017-04-01
TW201715355A true TW201715355A (zh) 2017-05-01

Family

ID=5856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4515A TWI576737B (zh) 2015-10-21 2015-10-21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2454B2 (zh)
TW (1) TWI5767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9340B (zh) * 2020-07-20 2023-10-2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性觸控螢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58892B1 (ko) * 2016-04-27 2022-10-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8255359B (zh) * 2018-01-05 2021-07-2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94081B1 (ko) * 2018-02-27 2022-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감지 회로를 이용한 벤딩 정보에 기반하여 동작 모드를 변경하기 위한 방법, 전자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US10845902B2 (en) * 2018-03-30 2020-11-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sensor for display
KR102277928B1 (ko) * 2018-04-25 2021-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00122688A (ko) * 2019-04-18 2020-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블 전자 장치의 상태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WO2022047793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4006A (ja) * 2003-12-11 2005-06-30 Canon Inc 表示装置
US9423995B2 (en) * 2007-05-23 2016-08-2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izing an active area of a flexible display
TWI483224B (zh) * 2009-03-03 2015-05-01 Acer Inc 多功能模式之切換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CN101674347B (zh) * 2009-09-28 2012-05-02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状态判断方法
KR101356968B1 (ko) * 2012-06-14 2014-02-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TWI495927B (zh) * 2012-10-08 2015-08-1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內嵌式觸控顯示器及其電子裝置
KR102057583B1 (ko) * 2012-10-08 2019-12-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9340B (zh) * 2020-07-20 2023-10-2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性觸控螢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62454B2 (en) 2018-12-25
US20170115801A1 (en) 2017-04-27
TWI576737B (zh) 2017-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737B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US20150062853A1 (en) Touch screen having integrated nfc antenna
US20170153748A1 (e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having enhanced touch sensing performance
US9104263B2 (en) Touch panel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60056545A1 (en) Antenna including coupl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90140244A (ko) 용량성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70050986A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시스템
KR20190118058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충전 방법
JP2013239171A (ja) 座標表示装置及び座標表示装置の入力位置を測定する座標測定装置
JP515389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WO2015152363A1 (ja) 通信制御装置ならびに携帯型通信装置
CN106886324B (zh)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KR20220166853A (ko)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전자기기
CN205281452U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US20220043554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and method thereof
TWI769705B (zh) 電子裝置
TW202312755A (zh) 具有整合觸覺與近場通訊天線的輸入裝置
CN112736416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313054B1 (en) System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uxiliary device
CN116097108A (zh) 检测电路和包括该检测电路的电子设备
JP2022133731A (ja) 情報処理装置
KR20210017089A (ko) 무선 충전 기능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0278941A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1443518A (zh) 电子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KR20160051136A (ko) 터치센서 모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