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8779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8779A
TW201708779A TW105113697A TW105113697A TW201708779A TW 201708779 A TW201708779 A TW 201708779A TW 105113697 A TW105113697 A TW 105113697A TW 105113697 A TW105113697 A TW 105113697A TW 201708779 A TW201708779 A TW 2017087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member
case
housing case
accommodating case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4637B (zh
Inventor
Yukako Hayashi
Kazutaka Suzuki
Makoto Okabe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08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8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4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46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包括下列元件之物:隔熱箱體;形成於該隔熱箱體的貯藏室;容置盒體,其載置於該貯藏室,設置為在該貯藏室深度方向上自由移動;彈性元件,固定於該容置盒體的側方的該貯藏室內,將該容置盒體從該貯藏室的第1內側面側壓向與該第1內側面相對的第2內側面側的方向;支撐構造體,配置於該貯藏室內的該容置盒體下,將該容置盒體的移動方向限制在深度方向,並且限制該容置盒體在該彈性元件推壓該容置盒體之方向上的移動。

Description

冰箱
本發明係關於冰箱,尤其是關於設置於冰箱內容置貯藏品的盒體等的構造。
有些冰箱中配置了可在冷藏室內自由滑動的容置盒體。在此舉出在區隔冷藏室和冷藏室下的冷凍溫度帶的貯藏室的橫向區隔的上面設置於前後方向平行的軌道部的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以作為傳統的容置盒體的開閉機構。專利文獻1的冰箱的容置盒體設有引導部,其在軌道部上於前後自由滑動。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08-193782號公報
於軌道部為凸部而引導部為凹部的情況下,當軌道部的寬幅尺寸大於引導部的寬幅尺寸時,軌道部無法嵌入引導部,無法實現作為開閉機構的功能。在此,軌道部及引導部的寬幅尺寸在製造過程中不準確。因此,考量到軌道部及引導部在製造上的不準確,在軌道部及引導部上維持了預定的縫隙。
但是,縫隙越大,則軌道部和引導部之間的空隙的寬幅就越大。因此,將容置盒體前後移動時,容置盒體容易左右鬆動。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的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冰箱,其在將設置於貯藏室內的滑動式的容置盒體前後移動時,能夠抑制容置盒體左右鬆動。
本發明之冰箱,其包括:隔熱箱體;形成於該隔熱箱體的貯藏室;容置盒體,其載置於該貯藏室,設置為在該貯藏室深度方向上自由移動;彈性元件,固定於該容置盒體的側方的該貯藏室內,將該容置盒體從該貯藏室的第1內側面側壓向與該第1內側面相對的第2內側面側的方向;支撐構造體,配置於該貯藏室內的該容置盒體下,將該容置盒體的移動方向限制在深度方向,並且限制該容置盒體在該彈性元件推壓該容置盒體之方向上的移動。
本發明之冰箱,藉由彈性元件的作用,容置盒體從第1內側面側被按壓向與第1內側面相對之第2內側面側,容置盒體和支撐構造體接觸,使得容置盒體之左右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因此,本發明的冰箱,當將容置盒體前後移動時,能夠抑制容置盒體左右鬆動。
1‧‧‧冷藏室
1A‧‧‧對開式扉
2‧‧‧製冰室
2A‧‧‧抽屜式扉
3‧‧‧切換室
3A‧‧‧抽屜式扉
4‧‧‧冷凍室
4A‧‧‧抽屜式扉
5‧‧‧蔬果室
5A‧‧‧抽屜式扉
6‧‧‧容置盒體
6A‧‧‧底面部
6B‧‧‧側面部
6C‧‧‧突緣部
6C1、6C2‧‧‧曲面
6C3‧‧‧凹狀部
6C4‧‧‧凸狀部
6C5‧‧‧接觸部
6D‧‧‧側面部
6E‧‧‧突緣部
6F‧‧‧深部面部
6G‧‧‧前面部
7‧‧‧分隔元件
8‧‧‧彈性元件
8A‧‧‧固定部
8B‧‧‧推壓部
8C‧‧‧先端
9、9A、9B‧‧‧軌道部
11、11A、11B‧‧‧第1肋部
12‧‧‧第2肋部
15‧‧‧水槽
50‧‧‧盒體
51‧‧‧分隔元件
100‧‧‧冰箱
100A‧‧‧隔熱箱體
100A1‧‧‧第2內側面
100A2‧‧‧第1內側面
100A3‧‧‧深部面
100A4‧‧‧底面
100A5‧‧‧頂面
101‧‧‧層架
102‧‧‧分隔元件
102A‧‧‧凹部
AR、AR1~AR3‧‧‧箭頭
P‧‧‧載置面
R‧‧‧支撐構造體
S‧‧‧空隙
第1圖為從正面側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冰箱的模式圖。
第2圖為從正面側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冰箱的冷藏室之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冰箱的容置盒體及水槽等的立體圖。
第4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取下冰箱的容置盒體後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5A圖為從上方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冰箱的容置盒體及彈性元件之圖。
第5B圖為第5A圖所示容置盒體及彈性元件之構成及作用等的說明圖。
第6圖為第3圖所示X-X剖面圖。
第7圖為第3圖所示Y-Y剖面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冰箱的彈性元件及容置盒體之接觸狀態的說明圖。
第9圖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冰箱的彈性元件及容置盒體之接觸狀態中,彈性元件進入容置盒體的凹狀部的狀態之圖。
第10圖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冰箱彈性元件的彈力和彈性元件8的延伸量之關係的圖。
第1圖為從正面側觀看本實施形態之冰箱100的模式圖。參照第1圖,說明冰箱100的全體構成。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右側及左側係為以冰箱100的前面側向著深部側的方向為正面時的左右側。亦即,右側對應於第1圖的紙面右側,左側對應於第1圖的紙面左側。
[冰箱100之構成]
冰箱100,在隔熱箱體100A內設有貯藏室,例如從上至下設置有冷藏室1、在隔熱箱體100A的左右方向併設的製冰室2及切換室3、冷凍室4、蔬果室5。冷藏室1設有可自由開關的對開式扉1A。製冰室2設有可前後自由開關的抽屜式扉2A。同樣地,切換室3設有抽屜式扉3A,冷凍室4設有抽屜式扉4A,蔬果室5設有抽屜式扉5A。
冷藏室1為維持容置物不結凍的溫度之貯藏室。冷藏室1被控制在例如冷藏溫度帶(2~5℃左右)的溫度。再者,冷藏溫度帶並不限於此,例如在具備冷卻室等的情況下,亦可為較此更低的低溫度帶。
製冰室2,在其室內設有製冰機,其係為保存該製冰機所製造之冰的貯藏室。切換室3為可以因應用途而切換溫度帶的貯藏室。切換室3和製冰室2係藉由縱向分隔而區隔為左右。另外,冷藏室1、製冰室2、切換室3係藉由橫向區隔而分隔為上下。冷凍室4係為設定在冷凍溫度帶的貯藏室。在此,冷凍溫度帶為例如-40℃~0℃左右。蔬果室5係為以蔬果貯藏為目的的貯藏室。再者,在第1圖中,係將蔬果室5設置於冷凍室4之下,不過亦可以製冰室2及切換室3的下方為蔬果室5,以該蔬果室5之下為冷凍室4。
隔熱箱體100A由下列構成:前面有開口的外箱;藉由分隔壁區隔為貯藏室,並從外箱開口嵌入外箱內的內箱;及填充於外箱和內箱之間的空間之發泡聚氨酯橡膠等的隔熱材。
[冷藏室1的構成]
第2圖為由冰箱的正面側觀看本實施形態之冰箱100的冷 藏室1之圖。再者,在第2圖中,係圖示將對開式扉1A卸下後的狀態。參照第2圖說明冷藏室1的構成。
冷藏室1中形成了第1內側面100A2、與第1內側面100A2相對的第2內側面100A1、深部面100A3、底面100A4、頂面100A5。亦即,冷藏室1內的空間為藉由對開式扉1A、第1內側面100A2、與第1內側面100A2相對之第2內側面100A1、深部面100A3、底面100A4、頂面100A5而形成的長方體狀的空間。另外,冷藏室1中配置了容置盒體6及水槽15。
容置盒體6設置於冷藏室1內,為載置貯藏品的盒體。容置盒體6載置於冷藏室1,其設置為可在冷藏室1的深度方向(前後方向)自由滑動移動。水槽15為能夠貯存水的盒體。水槽15為對應於本發明的貯藏盒體之構成。貯藏盒體不限定為水槽15。水槽15內的水供給至配置於冷藏室1下側的製冰室以供作成冰。
本實施形態中,於容置盒體6及水槽15上配置了盒體50。盒體50和容置盒體6一樣,設置為在前後方向自由滑動。盒體50配置於分隔元件51上(參見第6圖)。再者,在第3圖及第4圖中有詳細說明,在容置盒體6和水槽15之間配置了分隔元件102。
第1內側面100A2及第2內側面100A1上配置了複數個能夠載置貯藏品等的層架101。第1內側面100A2及第2內側面100A1的下側有容置盒體6及水槽15。
第1內側面100A2的上端與頂面100A5的左端連接,第1內側面100A2的下端則與底面100A4的左端連接。第1內側面100A2的深部側端與深部面100A3連接。
第2內側面100A1的上端與頂面100A5的右端連接,第2內側面100A1的下端與底面100A4的右端連接。第2內側面100A1的深部側端與深部面100A3連接。
深部面100A3的下部設置為,與容置盒體6的深部側部和水槽15的深部側部相對。深部面100A3的上端與頂面100A5連接,深部面100A3的下端與底面100A4連接。
底面100A4對應於區隔冷藏室1、切換室3及製冰室2的分隔元件7的上面。亦即,冰箱100設有將冷藏室1、切換室3及製冰室2上下區隔的分隔元件7。分隔元件7的上面配置了容置盒體6及水槽15。另外,分隔元件7的上面也配置了分隔元件102(參見第3圖及第4圖)。
頂面100A5設置為與位於上方的層架101相對。
[分隔元件7及分隔元件102等的構成]
第3圖為本實施形態之冰箱100的容置盒體6及水槽15等的立體圖。第4圖為表示將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的容置盒體6取下後的狀態之立體圖。另外,第3圖及第4圖中,係表示將配置於容置盒體6及水槽15上的分隔元件51等取下後的狀態(參見第6圖)。參見第3圖及第4圖,說明分隔元件7上的構成之容置盒體6、水槽15及分隔元件102等。
(分隔元件7)
分隔元件7係為構成冷藏室1的下面。分隔元件7為將冷藏室1、切換室3及製冰室2上下區隔的橫向區隔。分隔元件7形成為例如在水平方向平行的載置面P。容置盒體6及水槽15載置於此載置面P上。分隔元件102垂直設置於載置面P 上。亦即,分隔元件102設置為與冷藏室1的第1內側面100A2及第2內側面100A1並行。
在分隔元件7的載置面P上,如第4圖所示,設置有將容置盒體6限制於前後方向移動的支撐構造體R。支撐構造體R由軌道部9A及軌道部9B構成。軌道部9A及軌道部9B由形成為向上側突出並於深度方向平行的凸部所構成。亦即,軌道部9A及軌道部9B從載置面P側向容置盒體6側突出。本實施形態中,係針對支撐構造體R由2個軌道部構成的態樣進行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軌道部可以為單體,亦可以為3個以上。
軌道部9A配置於第1內側面100A2側,軌道部9B配置於第2內側面100A1側。更詳細地說,軌道部9A配置於分隔元件102側。如上所述,各軌道部(軌道部9A及軌道部9B)配置於容置盒體6之寬幅方向(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側。
(分隔元件102)
分隔元件102為將配置有水槽15之側及配置有容置盒體6之側予以區隔的縱向分隔。分隔元件102配置為,其中一面面對水槽15,另一面則面對容置盒體6。分隔元件102上配置了盒體50(參見第2圖)。分隔元件102的另一面固定有彈性元件8。再者,分隔元件102和彈性元件8的固定手段並不特別限定,可以用黏著劑固定,亦可在兩者形成卡合構造而加以固定。分隔元件102上形成凹部102A,作為彈性元件8撓屈變形時的退避處。此凹部102A形成為與固定部8A的固定位置對應。凹部102A形成為從容置盒體6側向分隔元件102側的方向凹陷。例如,凹部102A形成於後述的固定部8A和推壓部8B的連接位置。
[容置盒體6及彈性元件8的構成]
第5A圖為從上方觀看本實施形態的冰箱之容置盒體6及彈性元件8的圖。第5B圖為第5A圖所示容置盒體6及彈性元件8的構成及作用等的說明圖。第6圖為第3圖所示之X-X剖面圖。第7圖為第3圖所示之Y-Y剖面圖。再者,在第5A圖中,係為將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推壓部8B進入凹狀部6C3內之狀態的圖。第5B圖和第5A圖一樣,是推壓部8B進入凹狀部6C3內之狀態的圖。另外,在第5B圖中,係模式第顯示彈性元件8的推壓部8B的角度θ1及凹狀部6C3的曲面6C1的角度θ2。第7圖顯示容置盒體6打開時的狀態。參見第5A圖~第7圖,詳細說明容置盒體6及彈性元件8。
(容置盒體6)
容置盒體6包括:構成底面的底面部6A、與底面部6A的左端連接的側面部6B、與底面部6A的右端連接的側面部6D。另外,容置盒體6包括:與底面部6A的深部側端連接的深部面部6F、與底面部6A的前側端連接的前面部6G(參見第3圖)。
底面部6A為平行於水平面的板狀元件。於底面部6A的下面,形成向下側突出的第1肋部11及第2肋部12。第1肋部11包括:形成於對應於軌道部9A的形成位置之位置的第1肋部11A、形成於對應於軌道部9B的形成位置之位置的第1肋部11B。第1肋部11位於以軌道部9為界的彈性元件8側。第2肋部12位於以軌道部9為界之配置了彈性元件8之側的相反側(第2內側面100A1側)。
容置盒體6的底面部6A載置於軌道部9A,以做出第1肋部 11A的形成位置。另外,容置盒體6的底面部6A載置於軌道部9B,以做出第1肋部11B和第2肋部12之間的位置。如上述,冰箱100具有軌道部9、第1肋部11及第2肋部12,因此,避免了整個底面部6A和分隔元件7接觸,抑制底面部6A和分隔元件7的摩擦,而使得容置盒體6於前後方向的移動能夠圓滑進行。
側面部6B為構成容置盒體6的右側面部。於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的狀態下,側面部6B設置為與分隔元件102及彈性元件8相對。側面部6B的上端形成從容置盒體6側向彈性元件8側突出的突緣部6C。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突緣部6C形成為從容置盒體6的前面部6G側向深部面部6F側延伸之態樣,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突緣部6C亦可以形成為朝向深部的斷續的態樣。
突緣部6C包含: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時彈性元件8的至少一部分進入的凹狀部6C3、與凹狀部6C3連接的凸狀部6C4、與凸狀部6C4連接的接觸部6C5。
凹狀部6C3形成於容置盒體6的近端側,形成為從彈性元件8側向側面部6B側的方向凹陷的部分。凹狀部6C3,於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時,後述的彈性元件8推壓部8B進入其中。凹狀部6C3形成圓滑的彎曲面。具體言之,凹狀部6C3中形成從凹狀部6C3的谷形的底部到凸狀部6C4之對應彈性元件8的形狀的圓滑的曲面6C1。曲面6C1,係為配合容置盒體6的前面部6G側到深部面部6F側,而從側面部6B側向彈性元件8側傾斜的面。
另外,凹狀部6C3形成從谷的底部朝向容置盒體6的前面部6G側的對應於彈性元件8的形狀的圓滑曲面6C2。在此, 所謂的谷的底部,係為凹狀部6C3當中從彈性元件8側向側面部6B的方向最凹陷的部分。
側面部6D構成容置盒體6的左側面部。於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的狀態下,側面部6B設置為與第2內側面100A1相對(參見第2圖)。在側面部6D的上端形成突緣部6E,其從容置盒體6側向第2內側面100A1側突出。
深部面部6F,其下端與底面部6A連接、右端與側面部6B的後端連接、左端與側面部6D的後端連接。
前面部6G,其下端與底面部6A連接、右端與側面部6B的前端連接、左端與側面部6D的前端連接。前面部6G上形成,例如使用者用手抓持的把手等。
(彈性元件8)
彈性元件8為將下列元件一體形成的板狀彈簧:固定於冷藏室1內的固定部8A;及位於較固定部8A更靠近容置盒體6側位置,將容置盒體6從第1內側面100A2側向第2內側面100A1側推壓的推壓部8B。
固定部8A為平板狀元件。固定部8A的一端與推壓部8B連接。固定部8A固定於分隔元件102的另一面。再者,固定部8A的固定位置並不限定於此。可以因應容置盒體6的配置位置來決定固定部8A的固定位置。例如,冰箱100中沒有設置分隔元件102,容置盒體6的側面部6B與第1內側面100A2相對的情況下,固定部8A固定於第1內側面100A2。
推壓部8B係形成為,於水平剖面視時,向容置盒體6的側面部6B側突出的弧狀。推壓部8B,在容置盒體6打開著 的狀態下,與突緣部6C接觸並推壓突緣部6C,在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的狀態下,則進入凹狀部6C3。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於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的狀態下,突緣部6C的凹狀部6C3和彈性元件8的推壓部8B之間形成空隙S而沒有接觸的態樣。藉由形成此空隙S,在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的狀態下,彈性元件8為自然長度的狀態,因此抑制了彈性元件8的蠕變(creep)變形。
推壓部8B設置為其先端8C與分隔元件102接觸。藉此,彈性元件8的根部分(固定部8A)固定在分隔元件102,其先端8C也抵住分隔元件102,藉此以限制其移動。
藉由上述構造,利用板狀彈簧柔軟有彈力來吸收冰箱100尺寸差異以及組裝差異。另外,藉由此種構造,抑制在安裝或取下容置盒體6等,彈性元件8的變形量過大而使得彈性元件8的根部分(固定部8A)塑性變形。
[動作說明]
第8圖為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的彈性元件8和容置盒體6之接觸狀態的說明圖。第9圖為本實施形態之冰箱100的彈性元件8和容置盒體6為接觸狀態下,彈性元件8進入容置盒體6的凹狀部6C3的狀態之示意圖。第8圖及第9圖為從第3圖所示箭頭A的方向觀看彈性元件8等的圖。參見第8圖及第9圖,說明冰箱100的容置盒體6的開閉動作等。
第8圖為將容置盒體6向近端側拉出的狀態。
如第8圖所示,在突緣部6C的接觸部6C5和彈性元件8的推壓部8B接觸的狀態下,容置盒體6被推壓向第8圖的箭頭AR側。藉此,容置盒體6向箭頭AR側移動,直到分隔元 件7的軌道部9和容置盒體6的第1肋部11接觸。當軌道部9和第1肋部11接觸時,容置盒體6就無法向箭頭AR側移動。另一方面,容置盒體6還是被彈性元件8的推壓部8B向箭頭AR側推壓,因此容置盒體6也難以向箭頭AR的相反側移動。如此一來,在接觸部6C5和推壓部8B相接觸的狀態下,抑制了容置盒體6的左右鬆動。
第9圖為將容置盒體6向深部側壓入而完全關閉時的近端的狀態。
如第9圖所示,在突緣部6C的凹狀部6C3之曲面6C1和彈性元件8的推壓部8B相接觸的狀態下,容置盒體6被推壓向第9圖的箭頭AR3側。在此,箭頭AR3係模式地將彈性元件8推壓容置盒體6的力以向量表示,箭頭AR3可以分解為前後方向的力分量(箭頭AR1)、和左右方向的力的分量(箭頭AR2)。對應於箭頭AR1的力的分量係為作用為將容置盒體6拉入的分量。另一方面,對應於箭頭AR2的力的分量係為作用為將容置盒體6向第2內側面100A1側推壓的分量。
藉由對應於箭頭AR1的力的分量,當使用者欲將容置盒體6關閉時,容置盒體6被拉入冷藏室1的深部側,而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性。另外,藉由對應於箭頭AR2的力的分量,依據第8圖所說明的同樣理由,能夠抑制容置盒體6的左右鬆動。
[彈性元件8的彈簧係數]
第10圖為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的彈性元件8之彈力和彈性元件8的延長量之關係的圖。參照第10圖,說明決定彈性元件8的彈簧係數的方法。
彈性元件8的彈簧係數越小,則即使各種元件有尺寸差異,也能使得彈性元件8對容置盒體6施加的彈力的差異減少。但是,彈性元件8的彈性力過小的話,行程(stroke)量就必須要大,而導致容置容積減少。
例如,有第10圖所示的彈簧係數大的強力彈簧、及彈簧係數小的弱彈簧。其各自的最大位移量為,由於製品的尺寸差異的集積之故,每1(mm)的差異,在強力彈簧而言會產生12~16(N)的彈力(參照第10圖中的a、c)。相對於此,弱彈簧為8~10(N),其彈力的差異量較小(參照第10圖中b、d)。但是,為了得到同樣8(N)的彈力,強彈簧只要3(mm)的位移即可,但弱彈簧則必須要有5(mm)位移。
因此,從彈性元件8的安裝位置和容置盒體6的形狀,算出可以確保的彈性元件8的行程。然後再進行彈性元件8的設計,針對這個行程決定能夠給予抑制容置盒體6的左右鬆動所必須的推壓力的彈簧係數。
[本實施形態的效果]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包括:隔熱箱體100A;形成於隔熱箱體100A的貯藏室(冷藏室1);載置於貯藏室並設置為於貯藏室的深度方向自由移動的容置盒體6;彈性元件8,其固定於容置盒體6的側方之貯藏室內,將該容置盒體6從貯藏室的第1內側面100A2側向與第1內側面100A2相對的第2內側面100A1側的方向推壓;支撐構造體R,其配置於貯藏室內的容置盒體6下,限制容置盒體6的移動方向為平行深度方向,並限制容置盒體6在彈性元件8推壓容置盒體6的方向上的移 動。藉此,容置盒體6藉由彈性元件8的作用而被推壓向第2內側面100A1側的方向。當容置盒體6被推壓向第2內側面100A1側的方向時,容置盒體6偏向第1內側面100A2側的情況下,會向著第2內側面100A1側移動。而且,容置盒體6和支撐構造體R相接觸而限制了容置盒體6的移動。亦即,容置盒體6偏向第2內側面100A1側而與支撐構造體R接觸,所以無法朝向第2內側面100A1側移動,相反地,因為彈性元件8的彈性作用的彈力而使其也難以朝向第1內側面100A2側移動。因此,容置盒體6在前後方向移動時,難以向左右方向移動。亦即,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將滑動式的容置盒體6拉出時,以及容置盒體6關閉時,能夠抑制容置盒體6左右鬆動。
對應於支撐構造體R的軌道部9與第1肋部11及第2肋部12的縫隙越大,則越能夠容忍製造上的差異,使得製造者容易進行製品的管理。在傳統的冰箱中,縫隙越大,則造成容置盒體6的左右鬆動也越大的缺點,但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能夠消除此一缺點。
也有一種手段是使軌道部9與第1肋部11及第2肋部12的縫隙變小而使容置盒體6的左右鬆動變小。但是,此種手段,必須要使得製造上的差異也變小,而造成容置盒體6等的製造程序的管理等所花費的製造成本增加。如上述,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不需要勉強把縫隙變小,能夠避免製造成本增加,並抑制容置盒體6的左右鬆動。
另外,冰箱因為有冷卻器等,所以構成冰箱的元件容易發生熱收縮。因此,在常溫時和運轉時的軌道部9與第1肋部 11及第2肋部12之間的空隙的大小會有不同。亦即,即使在常溫時容置盒體6的左右鬆動小,在運轉時左右鬆動有可能會變大。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藉由彈性元件8的作用,即使在運轉時上述空隙變寬,容置盒體6還是被推壓向支撐構造體R,使得容置盒體6和支撐構造體R相接觸。藉此,能夠抑制因為此空隙而造成容置盒體6發生左右鬆動。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之彈性元件8包含:固定於貯藏室內的固定部8A;及推壓部8B,其位於較固定部8A更靠近容置盒體6側,將容置盒體6從第1內側面100A2側向第2內側面100A1側推壓。容置盒體6包含:凹狀部6C3,其形成於配置有彈性元件8之側的側面部6B,讓推壓部8B進入;及接觸部6C5,其形成於側面部6B當中較形成了凹狀部6C3的部分更靠近深部側的位置,於容置盒體6移動時與推壓部8B相接觸,而被推壓部8B推壓。
亦即,凹狀部6C3位於容置盒體6的近端側,接觸部6C5位於容置盒體6的深部側。藉此,將容置盒體6向近端側拉出時(打開時),彈性元件8和接觸部6C5相接觸,彈性元件8壓縮。另一方面,當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時,彈性元件8進入凹狀部6C3,彈性元件8從已壓縮的狀態放開。
通常,冰箱100的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的時間比容置盒體6拉出的時間要長。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在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時把彈性元件8放開,所以能夠抑制彈性元件8的蠕變變形。藉此,能夠抑制彈性元件8失去彈性,容置盒體6左右鬆動的情況發生,進而提高冰箱100的可靠性。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其推壓部8B形成為,於水平剖面觀看的時候,呈現向容置盒體6的側面部6B側突出的弧狀;其凹狀部6C3形成為與推壓部8B的形狀對應之凹狀。具體言之,彈性元件8係由板狀彈簧構成。而且,彈性元件8的推壓部8B形成為,於水平剖面觀看時,呈現向側面部6B側突出的弧狀,形成向側面部6B側突出的圓滑彎曲的彎曲面。此彎曲面包含一曲面,其係為配合容置盒體6側中最突出的頂部到固定部8A側,而從第2內側面100A1側朝向第1內側面100A2側彎曲。另外,在凹狀部6C3上形成了對應於此彎曲面之彎曲面(曲面6C1及曲面6C2)。因此,將容置盒體6關閉時,當推壓部8B和凹狀部6C3相接觸時,兩者的彎曲面彼此接觸,而產生向容置盒體6關閉方向牽引的力(參見第7圖)。藉由此構造,輔助使用者關閉容置盒體6時的力,而能夠提高操作性。
另外,彈性元件8由板狀彈簧構成,因此能夠避免其體積膨大,而能夠有效利用冷藏室1內的有限空間。另外,彈性元件8避免採用複雜的機構,而由板狀彈簧構成。因此,能夠壓低製造成本,即使損壞了也容易進行修理等,而能夠壓低修理的成本。
在此,如第5B圖所示,曲面6C1當中角度最大的部分之角度為θ1。具體言之,角度θ1為容置盒體6的前後方向DR和曲面6C1的切線形成之夾角中的最大角度。另一方面,如第5B圖所示,後述之彈性元件8的推壓部8B當中角度最大的部分之角度為θ2。具體言之,角度θ2為容置盒體6的前後方向DR和推壓部8B的曲面上的切線形成之夾角中的最大角度。本實施形態中,角度θ2大於角度θ1。藉此,能夠更 適當地施加將容置盒體6關閉方向的力。
另外,將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時,因為採用了讓容置盒體6全體落入下側的構造(凹構造),所以能夠輔助使用者將容置盒體6關閉的力。但是,容置盒體6內載置的貯藏品量變多的時候,容置盒體6所載的重量變大了,將容置盒體6拉出所需要的力量也變大,而使得開閉操作不容易進行。另外,將此凹構造設置在橫向區隔時,局部的隔熱厚度變薄,因為受到冷藏室1下方的冷凍溫度帶的貯藏室的溫度之影響,而降低了凹構造的表面溫度,有可能會造成冷藏室側的表面結露。另外,容置盒體6落入凹部的時候或由凹部移出的時候,發生容置盒體6的上下移動,容置盒體6會撞到容置盒體6上側的元件(分隔板等)而受損進行造成外觀的損傷。另外,若設置縫隙以使得容置盒體6不會撞到容置盒體6上側的元件,則會產生無法使用的容積。再者,冰箱內的髒東西或溢出的液體等累積在凹構造中,會造成難以清潔的問題。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採用了凹狀部6C3,凹構造並不是上下方向而是左右方向。因此,不容易造成開閉操作不易、結露、受損而造成外觀損傷、產生無法使用容積、及清潔不易等的問題。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之接觸部6C5形成凸狀部6C4,其形成於和凹狀部6C3的連接部分,向彈性元件8側突出。藉此,使用者將已拉出的容置盒體6關閉時,能夠藉由手的感覺來確認容置盒體6已完全關閉的事實。另外,因為可以更確實地使容置盒體6處於完全關閉的狀態,所以能夠避免已完全關閉的容置盒體6不小心移動向近端側而被打開的情況。 因此,例如將容置盒體6使用作為冷卻室的時候,能夠避免容置盒體6內的冷氣漏出。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在凹狀部6C3和推壓部8B之間形成空隙S,其係當容置盒體6完全關閉且推壓部8B進入凹狀部6C3的狀態下,使得凹狀部6C3和推壓部8B不互相接觸。藉此,容置盒體6為完全關閉時,彈性元件8為自然長度的狀態,所以能夠更確實第防止彈性元件8的蠕變變形。因此,能夠抑制彈性元件8失去彈性,容置盒體6左右鬆動的情況發生。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其中:支撐構造體R包含軌道部9,其設置於貯藏室中容置盒體6的載置面上,與深度方向平行,從載置面側向容置盒體6側突出;容置盒體6包含第1肋部11,其形成於底面部6A,於配置了彈性元件8之側的軌道部9的側方上向軌道部9側,與深度方向平行。藉此,容置盒體6藉由彈性元件8的作用而被推壓向第2內側面100A1側的方向時,容置盒體6向第2內側面100A1側移動,直到第1肋部11和軌道部9接觸為止。而且,當第1肋部11和軌道部9接觸時,容置盒體6不會再進一步向第2內側面100A1側移動,而且因為彈性元件8的彈性力的關係,其也難以向彈性元件8側移動。亦即,將滑動式的容置盒體6前後移動時,能夠抑制容置盒體6左右鬆動。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其容置盒體6包含第2肋部12,其形成於底面部6A,於軌道部9的側方當中配置了第1肋部11之側的相反側方向該軌道部9側突出,與深度方向平行。藉此引導軌道部9的兩側。因此,將容置盒體6前後移動時,即使超 過彈性元件8的彈性力的力道施加於配置彈性元件8之側,也能夠避免容置盒體6向彈性元件8側(第1內側面100A2側)移動。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更包括:貯藏盒體(例如水槽15),其設置於容置盒體6的載置面上,與容置盒體6併設;分隔元件102,其設置於貯藏盒體和容置盒體6之間,分隔配置了貯藏盒體之側與配置了容置盒體6之側;其中彈性元件8固定於分隔元件102。像這樣,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並不限定於將彈性元件8直接固定在冷藏室1的側面。亦即,彈性元件8可以不是固定在第1內側面100A2等,而可以固定在將冷藏室1的空間分隔的元件(分隔元件102)。不論是這種態樣還是將彈性元件8固定在冷藏室1的第1內側面100A2等的態樣,在將滑動式的容置盒體6前後移動時,都能夠抑制容置盒體6左右鬆動。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其分隔元件102上形成凹部102A,其形成於較彈性元件8的固定位置更靠近前側,作為彈性元件8和容置盒體6接觸而撓屈時彈性元件8的退避處。藉此,能夠避免彈性元件8和固定了彈性元件8的元件(縱分隔)互相干擾,而使得固定了彈性元件8的元件受損。另外,因為彈性元件8在彈性元件8撓屈的時候退避開了,所以將容置盒體6前後拉出時也能順利進行。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中,貯藏室為冷藏室1,容置盒體6載置於冷藏室1的底部。例如,可將容置盒體6利用作為冷卻室。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也可以不形成空隙S,而讓突緣部6C的凹狀部6C3和彈性元件8的推壓部8B接觸。 冰箱100中,凹狀部6C3的形成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即使彈性元件8未回復自然長度,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夠減輕施加於彈性元件8的負荷,而能夠抑制蠕變變形發生。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係針對設置了盒體50的態樣進行說明,但其並不以此為限,不設置也可以。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的支撐構造體R,係說明為形成為一直線狀延伸的態樣,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支撐構造體R也可以形成為一部分中斷的斷續的構造。
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00,係說明為軌道部9為凸構造,容置盒體6為凹構造的態樣,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軌道部9為凹構造,容置盒體6為凸構造亦可。在此情況下,在分隔元件7上形成單數或複數的前後方向延伸之凹部,並在容置盒體6的底面部6A上形成嵌入此凹部的凸部即可。在此情況下,因為採用了凹構造,有可能會因為製冰室2等的冷氣的影響而產生結露,或造成不易清潔。但是,將滑動式的容置盒體6前後移動時,能夠抑制容置盒體6左右鬆動。
6C1‧‧‧曲面
6C2‧‧‧曲面
6C3‧‧‧凹狀部
6C5‧‧‧接觸部
8‧‧‧彈性元件
8A‧‧‧固定部
8B‧‧‧推壓部
8C‧‧‧先端
S‧‧‧空隙

Claims (12)

  1. 一種冰箱,包括:隔熱箱體;貯藏室,形成於該隔熱箱體;容置盒體,其載置於該貯藏室,設置為在該貯藏室深度方向上自由移動;彈性元件,固定於該容置盒體的側方的該貯藏室內,將該容置盒體從該貯藏室的第1內側面側向與該第1內側面相對的第2內側面側的方向推壓;及支撐構造體,配置於該貯藏室內的該容置盒體下,將該容置盒體的移動方向限制在深度方向,並且限制該容置盒體在該彈性元件推壓該容置盒體之方向上的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冰箱,其中該彈性元件包含:固定於該貯藏室內的固定部;及推壓部,其位於較該固定部更靠近該容置盒體側,將該容置盒體從該第1內側面側向該第2內側面側推壓;該容置盒體包含:凹狀部,其形成於配置有該彈性元件之側的側面部,讓該推壓部進入;及接觸部,其形成於該側面部當中較形成了該凹狀部的部分更靠近深部側的位置,當該容置盒體移動時與該推壓部接觸而被該推壓部推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冰箱,其中該推壓部形成為,於水平剖面觀看的時候,呈現向該容置盒體的該側面部側 突出的弧狀;該凹狀部形成為,與該推壓部的形狀對應之凹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冰箱,其中該接觸部形成凸狀部,其形成於與該凹狀部的連接部分,向該彈性元件側突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冰箱,其中於該凹狀部和該推壓部之間形成空隙,使得當該容置盒體完全關閉,且該推壓部進入該凹狀部的狀態下,該凹狀部和該推壓部不相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冰箱,其中該支撐構造體包含軌道部,其設置於該貯藏室中的該容置盒體的載置面上,為在該深度方向延伸的形狀,從該載置面側向該容置盒體側突出;該容置盒體包含第1肋部,其形成於底面,於配置了該彈性元件之側的該軌道部的側方上向該軌道部側突出,為於該深度方向上延伸的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冰箱,該容置盒體包含第2肋部,其形成於底面,在該軌道部的側方當中配置了該第1肋部之側相反的側方向該軌道部側突出,為於該深度方向上延伸的形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冰箱,其包括:貯藏盒體,其設置於該容置盒體的載置面上,與該容置盒體併設;及分隔元件,其設置於該貯藏盒體和該容置盒體之間,分隔 配置了該貯藏盒體之側及配置了該容置盒體之側;該彈性元件係固定於該分隔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冰箱,該分隔元件上形成凹部,其形成於較該彈性元件的固定位置更靠近前側,作為該彈性元件和該容置盒體接觸而撓屈時該彈性元件的退避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冰箱,該分隔元件為設置於該第1內側面和該第2內側面之間的縱向分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冰箱,該彈性元件固定於該第1內側面或該第2內側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冰箱,該貯藏室為冷藏室,該容置盒體載置於該冷藏室的底部。
TW105113697A 2015-07-14 2016-05-03 refrigerator TWI624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0121 WO2017009942A1 (ja) 2015-07-14 2015-07-14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8779A true TW201708779A (zh) 2017-03-01
TWI624637B TWI624637B (zh) 2018-05-21

Family

ID=57757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697A TWI624637B (zh) 2015-07-14 2016-05-03 refrigerato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456500B2 (zh)
CN (2) CN106352653B (zh)
AU (1) AU2015401979B2 (zh)
RU (1) RU2661384C1 (zh)
SG (1) SG11201707496YA (zh)
TW (1) TWI624637B (zh)
WO (1) WO20170099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201707496YA (en) * 2015-07-14 2018-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or
JP2018204931A (ja) * 2017-06-09 2018-12-27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1432243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供水装置及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2892Y2 (ja) * 1991-08-30 1997-04-16 株式会社東芝 貯蔵庫
JP3294964B2 (ja) * 1995-01-13 2002-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H09113123A (ja) * 1995-10-20 1997-05-02 Fujitsu General Ltd 電気冷蔵庫
JP2000236970A (ja) * 1999-02-23 2000-09-05 Horiba Ltd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ロック構造
JP2001227860A (ja) * 2000-02-14 2001-08-24 Fujitsu General Ltd 電気冷蔵庫
CN2557012Y (zh) * 2001-01-19 2003-06-25 川湖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的弹片式栓锁机构
CN2496894Y (zh) * 2001-09-17 2002-06-26 上海美宝工业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缝纫机抽屉及其导轨
JP2004248811A (ja) * 2003-02-19 2004-09-09 Horiba Ltd 分析装置用収納装置
JP2005069601A (ja) * 2003-08-26 2005-03-1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EP1860392B1 (en) * 2006-05-26 2008-11-19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Refrigerator with removable drawer
KR101269760B1 (ko) * 2006-09-28 2013-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서랍 장착구조
KR101271856B1 (ko) * 2006-09-28 2013-06-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서랍 장착구조
DE102007021552A1 (de) * 2007-05-08 2008-11-13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Auszugeinheit für ein Kältegerät
RU2438078C2 (ru) * 2007-08-24 2011-12-27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Тосиба Холодильник
JP5578506B2 (ja) * 2009-06-29 2014-08-27 コクヨ株式会社 引出し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収納家具
US8733122B2 (en) * 2010-04-21 2014-05-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having drawer
US9237806B2 (en) * 2012-04-17 2016-01-19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Sliding track assembly
CN104101173B (zh) * 2012-10-24 2016-11-23 海尔集团公司 夹紧装置
SG11201707496YA (en) * 2015-07-14 2018-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5401979A1 (en) 2017-11-02
JP6456500B2 (ja) 2019-01-23
TWI624637B (zh) 2018-05-21
JPWO2017009942A1 (ja) 2018-02-01
CN205991653U (zh) 2017-03-01
WO2017009942A1 (ja) 2017-01-19
CN106352653A (zh) 2017-01-25
SG11201707496YA (en) 2018-01-30
AU2015401979B2 (en) 2018-08-30
RU2661384C1 (ru) 2018-07-16
CN106352653B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22228B1 (ko) 냉장고
TWI624637B (zh) refrigerator
US20100263402A1 (en) Refrigerator and rail assembly of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door alignment method
KR20090106935A (ko) 드로어커버를 구비한 냉장고
KR100431346B1 (ko) 선반장치가 구비된 냉장고
KR20150029083A (ko) 냉장고
KR101665707B1 (ko) 냉장고
US9395117B2 (en) Refrigerator
KR20160100221A (ko) 냉장고
KR102447530B1 (ko) 냉장고
CN107024057B (zh) 具有弹簧元件的冰箱搁板
KR100985105B1 (ko) 구획부재를 구비한 냉장고
KR101007112B1 (ko) 냉장고
CN105865140B (zh) 制冷设备
KR101750543B1 (ko) 냉장고
JP5782093B2 (ja) 冷蔵庫
KR101652527B1 (ko) 냉장고
JP2013057472A (ja) 冷蔵庫
KR100972283B1 (ko) 구획부재를 구비한 냉장고
JP3927983B2 (ja) 冷蔵庫
CN111059857B (zh) 冰箱
JP4481436B2 (ja) 冷蔵庫
KR101451656B1 (ko) 냉장고의 선반 지지장치
KR100951289B1 (ko) 냉장고
KR101508393B1 (ko) 냉장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