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5627A - 線纜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線纜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5627A
TW201705627A TW105101712A TW105101712A TW201705627A TW 201705627 A TW201705627 A TW 201705627A TW 105101712 A TW105101712 A TW 105101712A TW 105101712 A TW105101712 A TW 105101712A TW 201705627 A TW201705627 A TW 2017056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grounding
wir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2358B (zh
Inventor
陳億昌
黃茂榮
苟亞娟
容志強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45985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540552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460031.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5186155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6103467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0487B/zh
Priority to CN201620476361.8U priority patent/CN205790601U/zh
Priority to CN201610346736.3A priority patent/CN106410488B/zh
Priority to CN201620476222.5U priority patent/CN205693036U/zh
Priority to US15/353,330 priority patent/US9787008B2/en
Priority to US15/354,062 priority patent/US995432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05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2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2358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線纜連接器。前述線纜連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組件、第二端子組件、中央接地單元、外殼組件、接地組件、內置電路板及扁平線纜。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一端子和固定於第一端子周圍之第一本體,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二端子和固定於第二端子周圍之第二本體。內置電路板具有位於一端以與前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對應連接之第一金手指以及位於另一端並與第一金手指電性連接之第二金手指。扁平線纜具有複數與前述第二金手指對應連接之導線和固定於複數導線外側之外被層。複數導線呈並排設置且其軸線位於同一平面上。

Description

線纜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線纜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製程簡單且具有扁平線纜以方便焊接之線纜連接器。
於3C產業中,線纜連接器可作為兩個電子裝置之間電性連接的媒介且可穩定的進行所預期之訊號傳輸作業,因此,線纜連接器普遍地應用於各種電子裝置。習知線纜連接器通常具有連接器部分和連接於連接器部分後端之線纜部分。連接器部分包括有複數用於進行訊號傳輸之導電端子及承載該導電端子之塑膠本體;線纜部分包括有複數與導電端子分別電性連接之導線。
前述連接器部分可為2014年USB協會發佈之USB Type C連接器,該種USB連接器可進行正反插接,並且訊號傳輸速率和屏蔽效果均較好;惟,該種USB連接器整體結構複雜,製程及安裝均較為麻煩。
前述線纜部分通常設置為圓形,複數導線同軸設置於一外絕緣套內。該種圓形線纜部分中之導線需要採用成本較高之極細同軸線,並且因導電端子通常呈並排排列設置,進而將導線與導電端子進行焊接連接前,需要先將圓形線纜內之複數導線露出,然後分開並擺成並排,再與導電端子進行焊接,使得焊接較為麻煩,且導線於擺放焊接時容易相互接觸而產生短路現象。
有鑑於此,確有必要對習知線纜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之線纜連接器,該線纜連接器不僅製程簡單、訊號傳輸效果好,而且採用扁平線纜以方便焊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線纜連接器。前述線纜連接器包括:
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一端子和固定於前述第一端子周圍之第一本體,前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內之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之第一接觸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之第一焊接部;
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二端子和固定於前述第二端子周圍之第二本體,前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內之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之第二接觸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之第二焊接部;
中央接地單元,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之中央接地片和延伸至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旁側之接地鎖扣臂;
外殼組件,包覆於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外圍;
接地組件,包括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前述上接地片與下接地片內分別固定有絕緣座,前述接地組件沿線纜連接器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前述第一端子組件與前述第二端子組件,且夾設於前述外殼組件與第一、第二端子組件之間;
內置電路板,具有位於一端以與前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對應連接之第一金手指以及位於另一端並與第一金手指電性連接之第二金手指;
扁平線纜,具有複數與前述第二金手指對應連接之導線和固定於複數導線外側之外被層,複數導線呈並排設置且其軸線位於同一平面上。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上接地片與下接地片分別設有向相反方向延伸之內抵接彈片和外抵接彈片,前述外抵接彈片與前述外殼組件相抵持,前述內抵接彈片與外抵接彈片之間形成有開口,前述絕緣座安置於前述開口中且形成有複數間隔設置之條狀凸起朝向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內抵接彈片前端反向彎折後形成U狀頭部,沿線纜連接器長度方向視之,前述U狀頭部位於前述第一接觸部、第二接觸部與線纜連接器前端面之間。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上、下接地片之兩側分別形成有沿線纜連接器高度方向延伸之固定腳,沿線纜連接器長度方向視之,前述外抵接彈片位於前述內抵接彈片與固定腳之間,前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上對應開設有供收容前述固定腳之固定槽。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中央接地片之後端設有向兩側延伸之延長臂,前述接地鎖扣臂之後端向相反方向彈性懸伸,前述延長臂末端及接地鎖扣臂之後端分別與前述外殼組件相接觸。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導線包括有形成差分訊號對之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前述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分別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一導體、包覆於第一導體外圍之第一包覆層和包覆於第一包覆層外圍之第二包覆層,前述第一包覆層之介電係數低於第二包覆層之介電係數。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導線還包括有第三導線,前述第三導線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二導體以及包覆於第二導體外圍之第三包覆層,前述第二導體之直徑異於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第一導體之直徑。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線纜連接器。前述線纜連接器包括:
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一端子和固定於前述第一端子周圍之第一本體,前述第一本體包括第一舌部與第一安裝部;
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二端子和固定於前述第二端子周圍之第二本體,前述第二本體包括第二舌部與第二安裝部;
中央接地單元,置於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之間;
接地組件,安裝於前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上,並包括位於前述中央接地單元上方和下方之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外殼組件,包括前殼體、疊置於前殼體上之後殼體,前述前殼體將前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之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中央接地單元、接地組件等完整包覆,前述後殼體遮覆於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之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前述外殼組件與前述接地組件電性連接;
內置電路板,具有位於一端以與前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對應連接之第一金手指以及位於另一端並與第一金手指電性連接之第二金手指;
扁平線纜,具有複數與前述第二金手指對應連接之導線和固定於複數導線外側之外被層,複數導線呈並排設置且其軸線位於同一平面上。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前殼體具有橢圓形橫截面,且為一體成型,前述後殼體疊置於前殼體後端。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後殼體包括疊置於前殼體後端之外置部及遮蓋前述第一安裝部與第二安裝部之遮蓋部,前述外置部之前端設有撕破成型之翻邊,前述遮蓋部之兩側設有沿線纜連接器高度方向延伸之焊腳。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外置部呈橢圓形環狀設計,並與前述前殼體後端點焊固定,前述翻邊設置於外置部之上下兩側。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導線包括有形成差分訊號對之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前述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分別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一導體、包覆於第一導體外圍之第一包覆層和包覆於第一包覆層外圍之第二包覆層,前述第一包覆層之介電係數低於第二包覆層之介電係數。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導線還包括有第三導線,前述第三導線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二導體以及包覆於第二導體外圍之第三包覆層,前述第二導體之直徑異於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第一導體之直徑。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中央接地單元包括固定於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之中央接地片和延伸至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旁側之接地鎖扣臂,前述中央接地片之後端設有向兩側延伸之延長臂,前述延長臂末端與後殼體相接觸,前述接地鎖扣臂之後端向相反方向彈性懸伸並與前殼體彈性抵接,以實現外殼組件與中央接地單元電性連接。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之線纜連接器藉由將線纜設置為扁平線纜,即:使得複數導線於外被層內與第二金手指相對應呈並排設置且其軸線位於同一平面上,藉此使得扁平線纜與第二金手指連接時,可直接進行對應焊接,焊接方便且不會發生接觸短路現象。另,該種扁平線纜製造方便,無需使用極細同軸線也可有同樣效果,成本較低。
100‧‧‧線纜連接器
1‧‧‧端子組件
10‧‧‧前端面
20‧‧‧對接空間
2‧‧‧接地組件
21‧‧‧上接地片
22‧‧‧下接地片
23‧‧‧絕緣座
231‧‧‧條狀凸起
232‧‧‧長槽
24‧‧‧內抵接彈片
241‧‧‧U狀頭部
25‧‧‧外抵接彈片
26‧‧‧收容口
27‧‧‧固定腳
3‧‧‧外殼組件
31‧‧‧前殼體
311‧‧‧彈片
32‧‧‧後殼體
321‧‧‧外置部
3211‧‧‧翻邊
322‧‧‧遮蓋部
3221‧‧‧焊腳
4‧‧‧第一端子組件
41‧‧‧第一端子
410‧‧‧第一固定部
411‧‧‧第一接觸部
412‧‧‧第一焊接部
42‧‧‧第一本體
421‧‧‧第一舌部
4211‧‧‧第一讓位槽
4212‧‧‧上外接面
4213‧‧‧下內接面
4214‧‧‧收容孔
4215‧‧‧定位柱
4216‧‧‧開口
4217‧‧‧通孔
4218‧‧‧安置孔
422‧‧‧第一安裝部
43‧‧‧接地端子
44‧‧‧差分訊號端子
45‧‧‧電源端子
46‧‧‧低頻訊號端子
5‧‧‧第二端子組件
51‧‧‧第二端子
510‧‧‧第二固定部
511‧‧‧第二接觸部
512‧‧‧第二焊接部
52‧‧‧第二本體
521‧‧‧第二舌部
5211‧‧‧第二讓位槽
5212‧‧‧下外接面
5213‧‧‧上內接面
5214‧‧‧扣合塊
5215‧‧‧扣合槽
5216‧‧‧固定槽
522‧‧‧第二安裝部
5221‧‧‧收容部
5222‧‧‧凸塊
5223‧‧‧間隔塊
5224‧‧‧限位槽
6‧‧‧中央接地單元
61‧‧‧中央接地片
611‧‧‧定位孔
612‧‧‧長條形孔洞
613‧‧‧方形孔洞
614‧‧‧延長臂
62‧‧‧接地鎖扣臂
7‧‧‧絕緣塊
71‧‧‧第一固定部
711‧‧‧凹陷部
72‧‧‧第二固定部
73‧‧‧連接部
700‧‧‧護套
800‧‧‧扁平線纜
81‧‧‧導線
82‧‧‧外被層
83‧‧‧第三導線
831‧‧‧第二導體
832‧‧‧第三包覆層
84‧‧‧導線組
841‧‧‧第一導線
842‧‧‧第二導線
843‧‧‧第一導體
844‧‧‧第一包覆層
845‧‧‧第二包覆層
900‧‧‧內置電路板
91‧‧‧前端
911‧‧‧第一金手指
92‧‧‧後端
921‧‧‧第二金手指

第一圖係本發明線纜連接器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線纜連接器去除護套後之部分結構立體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所示線纜連接器之另一角度視圖。
第四圖係第一圖所示線纜連接器去除護套、扁平線纜和內置電路板後之連接器部分結構立體圖。
第五圖係第四圖所示連接器之部分分解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連接器另一角度之部分分解圖。
第七圖係第四圖所示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所示連接器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
第九圖係第七圖中第一端子組件組裝之後之立體圖。
第十圖係第七圖中第二端子組件組裝之後之立體圖。
第十一圖係第七圖中外殼組件之分解圖。
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所示外殼組件之另一實施方式分解圖。
第十三圖係第一圖所示線纜連接器之扁平線纜之截面示意圖。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十三圖所示,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100之一較佳實施例,該線纜連接器100包括連接器部分和線纜部分。本實施例中,連接器部分為USB Type C連接器,線纜部分為扁平線纜。前述線纜連接器100包括端子組件1、環繞設置於端子組件1外圍之外殼組件3、夾設於外殼組件3與端子組件1之間之接地組件2、設置於端子組件1後端之內置電路板900、連接於內置電路板900一端之扁平線纜800、套設於端子組件1後側和內置電路板900以及扁平線纜800前側外圍之護套700。
請參閱第四圖至第十圖所示,前述端子組件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組裝之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位於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間之中央接地單元6以及固定連接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之絕緣塊7。當然,也可不設置前述絕緣塊7,僅藉由於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間設置相互扣持之其他扣持結構,例如卡勾和卡槽(未圖示),也可將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固定於一起。
前述第一端子組件4具有複數第一端子41和固定於前述第一端子41周圍之第一本體42。前述第一端子41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42內之第一固定部410、自第一固定部410一端向前延伸之第一接觸部411和自第一固定部410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42之第一焊接部412。於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端子41呈一排鑲埋固定於前述第一本體42中,前述第一焊接部412經第一固定部410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後再沿水平方向向後延伸而成,以便於採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內置電路板900上。前述第一焊接部412沿橫向成一排設置。
前述第二端子組件5具有複數第二端子51和固定於前述第二端子51周圍之第二本體52。前述第二端子51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52內之第二固定部510、自第二固定部510一端向前延伸之第二接觸部511和自第二固定部510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52之第二焊接部512。於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二端子51也呈一排鑲埋固定於第二本體52中,且前述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於線纜連接器100厚度方向上呈上下兩排設置。前述第二焊接部512沿垂直於第二固定部510方向自第二本體52後側下方延伸出,並位於第一焊接部412前側。前述第二焊接部512於前後方向(即線纜連接器100長度方向)上排列有兩排,並且前後兩排第二焊接部512交錯設置。
前述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之排布符合標準USB Type C插頭連接器之端子排布,每一排具有設置於兩側之兩個接地端子43、相鄰兩個接地端子43設置之兩對差分訊號端子44、分別相鄰兩對差分訊號端子44內側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45、以及位於兩個電源端子45之間之低頻訊號端子46。上下兩排端子中之差分訊號端子44類型相同且反向排布,以使得對接連接器正反插時均可與本發明線纜連接器100電性導通,並可進行訊號傳輸。
前述第一本體42包括第一舌部421和與第一舌部421相連接之第一安裝部422。前述第一舌部421於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於第一安裝部422。前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一安裝部422之連接處形成有上下貫穿、以供模具(未圖示)定位第一端子41之第一讓位槽4211。前述第一舌部421定義有上外接面4212朝向前述外殼組件3和下內接面4213朝向前述中央接地單元6,於下內接面4213上前述第一讓位槽4211之一側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另一側突設有定位柱4215。
前述第二本體52包括第二舌部521和與第二舌部521相連接之第二安裝部522。前述第二舌部521於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於第二安裝部522。前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前側形成有收容前述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之對接空間20。前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之前方兩側分別設有供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相互扣合定位之扣合塊5214和扣合槽5215。前述第二舌部521對應定義有下外接面5212朝向前述外殼組件3和上內接面5213朝向前述中央接地單元6,前述第二舌部521之上內接面5213一側也對應凹陷形成有第二讓位槽5211,且於前述第二讓位槽5211之一側對應突設有定位柱4215、另一側對應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從而藉由前述定位柱4215與收容孔4214之相互配合,可將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及中央接地單元6固定連接在一起。
前述定位柱4215之形狀不同,以防止中央接地單元6安裝錯誤;於本實施例中,其中一定位柱4215為圓型,另一定位柱4215為矩型。另,於第二端子51之第二焊接部512位置處,前述第二安裝部522背離第一本體42之下側表面還凹陷形成有用以安裝內置電路板900之收容部5221,於收容部5221後側向下突設有一對沿橫向間隔分佈之凸塊5222,前述凸塊5222用以焊接至內置電路板900上。
前述中央接地單元6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42與第二本體52之間之中央接地片61和延伸至第一接觸部411與第二接觸部511旁側之接地鎖扣臂62。前述中央接地片61設有與前述定位柱4215相配合之一對定位孔611、位於定位孔611之間之長條形孔洞612以及位於一對定位孔611後側之一對方形孔洞613。前述第一讓位槽4211和第二讓位槽5211於長條形孔洞612處上下連通。於本實施例中,前述中央接地片61之後端設有向兩側延伸之延長臂614,前述接地鎖扣臂62之後端向相反方向彈性懸伸,前述延長臂614末端及接地鎖扣臂62之後端分別與前述外殼組件3相接觸,以實現外殼組件3與中央接地單元6電性連接。
前述第二安裝部522上開設有供限位收容前述延長臂614之限位槽5224,前述第二舌部521與第二安裝部522之連接處凸設有將前述接地鎖扣臂62後端與中央接地片61相間隔之間隔塊5223。前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之兩側邊均開設有供放置前述接地鎖扣臂62之開口4216,且在前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組裝完成後,前述接地鎖扣臂62曝露於前述開口4216。
前述絕緣塊7射出成型於第一本體42、第二本體52和中央接地單元6上,並鑲埋於第一讓位槽4211、第二讓位槽5211和長條形孔洞612及方形孔洞613中,從而將第一本體42、第二本體52及中央接地單元6穩固固定於一起。前述絕緣塊7包括射出成型於第一本體42內並曝露於第一本體42外表面之第一固定部71、射出成型於第二本體52內並曝露於第二本體52外表面之第二固定部72及射出成型於中央接地片61上之連接部73。前述第一固定部71、第二固定部72和連接部73相互連接,使得前述絕緣塊7呈工字型。
請參閱第十一圖所示,前述外殼組件3包覆於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外圍,並包括前殼體31、疊置於前述前殼體31上之後殼體32。前述前殼體31將前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前端完整包覆,前述後殼體32遮覆於前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後端。具體來說,前述前殼體31將前述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之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中央接地單元6、接地組件2等完整包覆;前述後殼體32遮覆於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之第一安裝部422和第二安裝部522。
前述接地鎖扣臂62之後端與前述前殼體31之內壁面彈性抵接,前述延長臂614末端與前述後殼體32之內壁面相接觸,以實現外殼組件3與中央接地單元6電性連接,具體可參見第五圖與第六圖。前述前殼體31具有橢圓形橫截面,且為一體成型,前述後殼體32疊置於前殼體31後端。前述前殼體31之後端上下兩側分別設有向前延伸之彈片311,前述絕緣塊7之第一固定部71之上壁面上凹設有凹陷部711,前述第二舌部521之下壁面上亦對應凹設有凹陷部711,以藉由前述彈片311與凹陷部711之相互配合,防止前殼體31相較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向前移動而脫落。
前述後殼體32包括疊置於前殼體31後端之外置部321及遮蓋前述第一安裝部422與第二安裝部522頂部之遮蓋部322,前述外置部321與前述前殼體31後端點焊固定。前述外置部321設有撕破成型之翻邊3211,以在與護套700注塑成型時增加注塑強度,進而增加產品破壞力。前述遮蓋部322之兩側設有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延伸之焊腳3221,以焊接至內置電路板900上。本實施例中,前述外置部321呈橢圓形環狀設計,並呈全包式包覆於前殼體31之後端,前述翻邊3211設置於前述外置部321之前端上下兩側,具體請參第十一圖所示。
當然,於其他實施例中,前述外置部321也可呈半包式固定於前殼體31之後端,此時,前述翻邊3211設置於前述外置部321之前端上側,具體請參第十二圖所示。
請參閱第四圖至第十圖所示,前述接地組件2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前述第一端子組件4與前述第二端子組件5,並夾設於前述前殼體31與第一、第二端子組件4、5之間,以使得前述接地組件2與前述前殼體31電性連接。前述接地組件2包括位於前述中央接地單元6上方和下方之上接地片21和下接地片22,前述上接地片21與下接地片22內分別固定有絕緣座23。前述上接地片21與前述上外接面4212位於同一平面,前述下接地片22與前述下外接面5212位於同一平面。
前述上接地片21與下接地片22分別設有向相反方向延伸之內抵接彈片24和外抵接彈片25,前述外抵接彈片25向外突伸並與前殼體31相抵持以實現電性連接。前述內抵接彈片24前端反向彎折後形成U狀頭部241,前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之前端開設有供前述U狀頭部241突伸入前述對接空間20之通孔4217及位於通孔4217後方以供安置絕緣座23之安置孔4218。沿線纜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前述U狀頭部241位於前述第一接觸部411、第二接觸部511與線纜連接器100前端面10之間。
前述內抵接彈片24與外抵接彈片25之間形成有收容口26,前述收容口26與安置孔4218對應設置,以便於前述絕緣座23藉由前述收容口26安置於前述安置孔4218中。沿線纜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前述收容口26呈凸字型,並位於內抵接彈片24與外抵接彈片25之間,且外抵接彈片25分設於收容口26較窄一端之兩側。
前述絕緣座23上形成有複數間隔設置之條狀凸起231朝向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且複數條狀凸起231中兩兩之間形成長槽232,前述長槽232沿前後方向延伸,以供收容並限位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前述通孔4217位於長槽232之前側。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座23之作用在於:當第一、第二端子41、51在與對接連接器匹配過程中旋轉時,絕緣座23可以起到隔離第一、第二端子41、51與前殼體31之作用,進而避免短路現象之發生。
前述上、下接地片21、22之兩側分別形成有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延伸之固定腳27,沿線纜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前述外抵接彈片25位於前述內抵接彈片24與固定腳27之間。前述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上對應開設有供收容前述固定腳27之固定槽5216。藉由前述固定腳27固定於固定槽5216內、內抵接彈片24之U狀頭部241突伸入通孔4217內,可限制上、下接地片21、22相較第一、第二本體42、52移動。
請參閱第二圖與第三圖所示,前述內置電路板900呈凸字型設置,並包括與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相焊接之前端91和與扁平線纜800相焊接之後端92。其中,內置電路板900之後端92沿橫向方向比前端91窄,藉此可方便與扁平線纜800焊接。
於內置電路板900之前端91設置有複數第一金手指911,於內置電路板900之後端92上側設置有複數第二金手指921。複數第一金手指911中,一部分用以與第一端子41之第一焊接部412呈表面式焊接,另一部分用以與第二端子51之第二焊接部512呈穿插式焊接。複數第二金手指921用以與第一金手指911電性連接,具體地,設置於前端91之第一金手指911均藉由內置電路板900內側之導電線路(未圖示)與第二金手指921電性導通連接。
因對應於第一端子41之複數第一金手指911與對應於第二端子51之複數第一金手指911之訊號傳輸類型基本相同,故,一方面,可將訊號傳輸類型相同之第一金手指911藉由導電線路共同連接至同一第二金手指921上,例如,用於傳輸接地訊號之複數第一金手指911可共用同一第二金手指921或者共用兩個第二金手指921等,藉此可減少第二金手指921之設置,方便扁平線纜800之設置和焊接;另一方面,可根據本實施例中線纜連接器100之具體應用需求,對第一金手指911和第二金手指921之連接進行適應性設置,例如,可將用於連接差分訊號端子44之第一金手指911與第二金手指921藉由導電線路一一對應連接設置,以此實現多通道高頻訊號傳輸,其餘第二金手指921則根據應用需求與第一金手指911藉由導電線路進行選擇性連接設置等等。
請參閱第十三圖並結合第二圖所示,前述扁平線纜800包括與前述第二金手指921對應連接之複數導線81和固定於複數導線81外側之外被層82。複數導線81於外被層82內呈並排設置且其軸線位於同一平面上,藉此設置可使得扁平線纜800與第二金手指921連接時,可直接進行對應焊接,焊接方便。另,該種扁平線纜800製造方便,無需使用極細同軸線也可有同樣效果,成本較低。
本實施例中,前述導線81設置有複數導線組84及複數第三導線83。每一導線組84包括有相鄰設置且形成差分訊號對之第一導線841和第二導線842。前述第一導線841和第二導線842分別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的第一導體843、包覆於第一導體843外圍之第一包覆層844和包覆於第一包覆層844外圍之第二包覆層845。
前述第一包覆層844之介電係數低於第二包覆層845之介電係數。其中,第一包覆層844可設置為介電係數接近空氣,如此使得第一包覆層844之阻抗較小,從而可提供第一導體843較好之訊號傳輸環境,減少訊號之傳播延遲,降低訊號之間之串擾,保證訊號之高速有效傳輸,減小訊號衰減。另,前述第二包覆層845設置為介電係數相對較高,具體為採用由可吸收電磁波的吸波材料製成吸波層,藉此,可以利用該吸波層845吸收外界輻射的電磁波,有效抑制外界電磁干擾,對第一導體843與外界進行有效隔絕,保證高頻、超高頻訊號傳輸;另,前述吸波層845還具有質量輕、耐溫、耐濕、抗腐蝕等性能,進而可有效保護位於內側之第一導體843,延長本發明扁平線纜800之使用壽命。
前述第三導線83設置於導線組84之兩側,並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二導體831以及包覆於第二導體831外圍之第三包覆層832。前述第二導體831之直徑異於第一導線841和第二導線842之第一導體843之直徑,即前述第二導體831之直徑可根據差分訊號對之阻抗匹配情況進行調整,可以為大於或小於第一導線841和第二導線842之第一導體843之直徑。
進一步地,前述外被層82對所有導線81進行相對定位和保護,並且可設置為同時包覆於所有導線81外側之外包覆層,或者同時遮蓋所有導線81之上側和下側以進行定位之覆蓋膜。前述第一包覆層844、第二包覆層845和外被層82之材料均不同。
於製造和安裝連接器部分時:首先,成型出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其次,將中央接地單元6藉由定位孔611和第二本體52上之定位柱4215相配合而定位至第二端子組件5上;然後,將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藉由扣合塊5214和扣合槽5215相互配合定位在一起,再於其上注塑形成將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固定於一起之絕緣塊7,從而形成前述端子組件1;另,將前述接地組件2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前述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使得U狀頭部241收容於通孔4217內、固定腳27固定於固定槽5216內、第一端子41之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端子51之第二接觸部511分別收容限位於絕緣座23之長槽232內;又,將前殼體31自前向後套設至端子組件1外圍,使得前殼體31將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之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中央接地單元6、接地組件2等完整包覆,將後殼體32自前向後套設至前殼體31後端外圍,使得遮蓋部322遮覆於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之第一安裝部422和第二安裝部522;最後,將前殼體31後端與後殼體32之外置部321點焊固定。
將連接器部分與內置電路板900焊接固定時,先將第二端子52之第二焊接部512穿過內置電路板900上的焊接孔,然後將第一端子41之第一焊接部412與對應之第一金手指911以表面焊接之方式焊接固定,再將第二端子52之第二焊接部512與對應之第一金手指911於焊接孔內焊接固定。
於焊接扁平線纜800時,將扁平線纜800之前端部分外被層82去除而露出導線81之前側部分,然後將導線81內側之第一導體843和第二導體831露出,並將該露出之第一導體843和第二導體831以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第二金手指921上,最後再藉由前述護套700將連接器部分後側與內置電路板900連接處、內置電路板900外側以及內置電路板900與扁平線纜800前側連接處進行遮蓋保護。
綜上可知,本發明之線纜連接器100,一方面,藉由將接地組件2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且夾設於外殼組件3與第一、第二端子組件4、5之間,藉此不僅可避免第一、第二端子41、51出現短路之風險,同時還使得接地組件2之組裝方法簡單。另,藉由將外殼組件3設計為前後兩段式,且前殼體31與後殼體32點焊固定,藉此可在具備較佳屏蔽效果之同時簡化成型步驟、增加強度。又,將第一、第二端子41、51和第一、第二本體42、52,上、下接地片21、22和絕緣塊23分別先組裝成組件,然後再進行相互組裝,該種製造方式使得各部分結構設計較為簡單,對應之模具設計也較為簡單且容易製造。
另一方面,藉由將線纜設置為扁平線纜800,即:使得複數導線81於外被層82內與第二金手指921相對應呈並排設置且其軸線位於同一平面上,藉此使得扁平線纜800與第二金手指921連接時,可直接進行對應焊接,焊接方便且不會發生接觸短路現象。另,該種扁平線纜800製造方便,無需使用極細同軸線也可有同樣效果,成本較低。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31‧‧‧前殼體
32‧‧‧後殼體
3211‧‧‧翻邊
412‧‧‧第一焊接部
800‧‧‧扁平線纜
81‧‧‧導線
82‧‧‧外被層
900‧‧‧內置電路板
91‧‧‧前端
911‧‧‧第一金手指
92‧‧‧後端
921‧‧‧第二金手指

Claims (14)

  1. 一種線纜連接器,包括:
    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一端子和固定於前述第一端子周圍之第一本體,前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內之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之第一接觸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之第一焊接部;
    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二端子和固定於前述第二端子周圍之第二本體,前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內之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之第二接觸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之第二焊接部;
    中央接地單元,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之中央接地片和延伸至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旁側之接地鎖扣臂;
    外殼組件,包覆於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外圍;
    接地組件,包括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前述上接地片與下接地片內分別固定有絕緣座,前述接地組件沿線纜連接器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前述第一端子組件與前述第二端子組件,且夾設於前述外殼組件與第一、第二端子組件之間;
    內置電路板,具有位於一端以與前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對應連接之第一金手指以及位於另一端並與第一金手指電性連接之第二金手指;
    扁平線纜,具有複數與前述第二金手指對應連接之導線和固定於複數導線外側之外被層,複數導線呈並排設置且其軸線位於同一平面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上接地片與下接地片分別設有向相反方向延伸之內抵接彈片和外抵接彈片,前述外抵接彈片與前述外殼組件相抵持,前述內抵接彈片與外抵接彈片之間形成有開口,前述絕緣座安置於前述開口中且形成有複數間隔設置之條狀凸起朝向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內抵接彈片前端反向彎折後形成U狀頭部,沿線纜連接器長度方向視之,前述U狀頭部位於前述第一接觸部、第二接觸部與線纜連接器前端面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上、下接地片之兩側分別形成有沿線纜連接器高度方向延伸之固定腳,沿線纜連接器長度方向視之,前述外抵接彈片位於前述內抵接彈片與固定腳之間,前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上對應開設有供收容前述固定腳之固定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中央接地片之後端設有向兩側延伸之延長臂,前述接地鎖扣臂之後端向相反方向彈性懸伸,前述延長臂末端及接地鎖扣臂之後端分別與前述外殼組件相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導線包括有形成差分訊號對之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前述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分別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一導體、包覆於第一導體外圍之第一包覆層和包覆於第一包覆層外圍之第二包覆層,前述第一包覆層之介電係數低於第二包覆層之介電係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導線還包括有第三導線,前述第三導線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二導體以及包覆於第二導體外圍之第三包覆層,前述第二導體之直徑異於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第一導體之直徑。
  8. 一種線纜連接器,其包括:
    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一端子和固定於前述第一端子周圍之第一本體,前述第一本體包括第一舌部與第一安裝部;
    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二端子和固定於前述第二端子周圍之第二本體,前述第二本體包括第二舌部與第二安裝部;
    中央接地單元,置於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之間;
    接地組件,安裝於前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上,並包括位於前述中央接地單元上方和下方之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外殼組件,包括前殼體、疊置於前殼體上之後殼體,前述前殼體將前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之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中央接地單元、接地組件等完整包覆,前述後殼體遮覆於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之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前述外殼組件與前述接地組件電性連接;
    內置電路板,具有位於一端以與前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對應連接之第一金手指以及位於另一端並與第一金手指電性連接之第二金手指;
    扁平線纜,具有複數與前述第二金手指對應連接之導線和固定於複數導線外側之外被層,複數導線呈並排設置且其軸線位於同一平面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前殼體具有橢圓形橫截面,且為一體成型,前述後殼體疊置於前殼體後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後殼體包括疊置於前殼體後端之外置部及遮蓋前述第一安裝部與第二安裝部之遮蓋部,前述外置部之前端設有撕破成型之翻邊,前述遮蓋部之兩側設有沿線纜連接器高度方向延伸之焊腳。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外置部呈橢圓形環狀設計,並與前述前殼體後端點焊固定,前述翻邊設置於外置部之上下兩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導線包括有形成差分訊號對之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前述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分別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一導體、包覆於第一導體外圍之第一包覆層和包覆於第一包覆層外圍之第二包覆層,前述第一包覆層之介電係數低於第二包覆層之介電係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導線還包括有第三導線,前述第三導線具有位於中心位置處之第二導體以及包覆於第二導體外圍之第三包覆層,前述第二導體之直徑異於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第一導體之直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中央接地單元包括固定於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之中央接地片和延伸至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旁側之接地鎖扣臂,前述中央接地片之後端設有向兩側延伸之延長臂,前述延長臂末端與後殼體相接觸,前述接地鎖扣臂之後端向相反方向彈性懸伸並與前殼體彈性抵接,以實現外殼組件與中央接地單元電性連接。
TW105101712A 2015-07-30 2016-01-20 線纜連接器 TWI602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6728.9A CN106410487B (zh) 2015-07-31 2016-05-24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CN201620476361.8U CN205790601U (zh) 2015-07-31 2016-05-24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CN201610346736.3A CN106410488B (zh) 2015-07-31 2016-05-24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CN201620476222.5U CN205693036U (zh) 2015-07-31 2016-05-24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US15/353,330 US9787008B2 (en) 2015-11-19 2016-11-16 Cable end connector and method making the same
US15/354,062 US9954326B2 (en) 2015-11-19 2016-11-17 Cable end connector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odules, shielding shells and grounding mea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9859.3A CN105405529B (zh) 2015-07-30 2015-07-30 数据传输线缆
CN201510460031.XA CN105186155B (zh) 2015-07-30 2015-07-30 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627A true TW201705627A (zh) 2017-02-01
TWI602358B TWI602358B (zh) 2017-10-11

Family

ID=5860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712A TWI602358B (zh) 2015-07-30 2016-01-20 線纜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23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4985B (zh) * 2018-05-22 2021-08-01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探針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26201U (en) * 2011-09-23 2012-04-01 Kunshan Lian Tao Electronics Co Ltd Cable connector
TWM502992U (zh) * 2015-02-17 2015-06-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插頭連接器及其連接器殼體
TWM502994U (zh) * 2015-03-09 2015-06-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4985B (zh) * 2018-05-22 2021-08-01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探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2358B (zh) 201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8916B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TWI608663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620910B2 (en) Cable connector
US20170018883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69854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8659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M484832U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TWM519840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552698U (zh) 電連接器
US7878850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device
TWM529285U (zh) 插頭電連接器
CN110808490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60149347A1 (en) Connector
TWI675514B (zh) 插座連接器
CN105703115B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I602358B (zh) 線纜連接器
TWM514134U (zh) 電連接器組合及電氣設備
TWM563683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TWI544701B (zh) Plu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826634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448021B (zh) 線纜連接器組件
TWM517921U (zh) 線纜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