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2012A - 傳動工具結構 - Google Patents

傳動工具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2012A
TW201702012A TW104122427A TW104122427A TW201702012A TW 201702012 A TW201702012 A TW 201702012A TW 104122427 A TW104122427 A TW 104122427A TW 104122427 A TW104122427 A TW 104122427A TW 201702012 A TW201702012 A TW 2017020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groove
shape
pocket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2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7349B (zh
Inventor
Zhi-Min Li
Original Assignee
Ceo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o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o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122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734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3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2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2012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第二容槽、至少一第三容槽、第一透空槽、第二透空槽,及第四套合部;一第一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槽內,第一棘輪係設有第一齒部及第一套接部;一第二棘輪係樞設於第二容槽內,該第二棘輪係設有第二齒部及第二套接部;至少一第三棘輪,該第三棘輪之數目係與第三容槽之數目相同,該第三棘輪係樞設於第三容槽內,該第三棘輪係設有第三齒部,該第三齒部係與第一齒部於第一透空槽處相囓合,該第三齒部係與第二齒部於第二透空槽處相囓合;一工具係呈長桿體狀,該工具係設有第五套合部,該第五套合部係與第一本體之第四套合部相套合,該工具係可為延伸柄部功效,該第一本體旋動時係可當為支撐旋動之力矩。

Description

傳動工具結構
本發明係與一傳動工具結構有關,該傳動工具結構係設有第一本體、一第一棘輪、一第二棘輪、至少一第三棘輪及工具,該一工具係呈長桿體狀,該工具係可為延伸柄部功效,該第一本體旋動時係可當為支撐旋動之力矩。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傳動工具結構,如美國專利案號:第US4279314號,專利名稱:棘輪扳手附件,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一種棘輪扳手附件,主要係設有:一第一本體10,該第一本體10內設有第一棘輪34、第二棘輪38及第三棘輪42,該第一棘輪34係嚙合於第二棘輪38與第三棘輪42之間,該第一棘輪34、第二棘輪38及第三棘輪42之齒部係依序相嚙合;一第二本體12,該第二本體12之第三套合部22係套設於第二套合部26上;一扳手14,該扳手14之第一套合部18係與第二本體12之底部20相套合;以扳手14旋動第二本體12時,該第三棘輪42即受第二本體12帶動而旋動,而該第一棘輪34係受第三棘輪42嚙合而旋動,該第二棘輪38亦受第一棘輪34嚙合而旋動。
但此專利案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1、該第一本體10內部係僅設有第一棘輪34、第二棘輪38及第三棘輪42,該第一本體10長度並不長,當以扳手14旋動第二本體12時,扳手14之旋 動扭力係非常大,尤其是當螺合件要由螺孔剛旋出時,該扳手14旋動扭力係無法由手握於第一本體10所支撐,該第一本體10即會易因扳手14之旋動扭力而產生自動旋轉缺失,因此該第一本體10即需設有抵柱54而抵靠於扳手14上。
2、該第一本體10長度並不長,該專利案結構基本上僅能為扳手14之附件工具所使用,亦即該第三棘輪42之第二套合部26處若套合一接頭而旋動螺合件時,手握持於第一本體10上旋動時,該第一本體10之長度之旋動扭力係相當有限。
有鑑於上述習用專利案傳動工具結構,本發明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傳動工具結構之產品問世。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習用之傳動工具結構係僅為一般工具之配件,本發明係與一傳動工具結構有關,該傳動工具結構係設有第一本體、一第一棘輪、一第二棘輪、至少一第三棘輪及工具,該一工具係呈長桿體狀,該工具係可為延伸柄部功效,該第一本體旋動時係可當為支撐旋動之力矩。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第二容槽、至少一第三容槽、第一透空槽、第二透空槽,及第四套合部;一第一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槽內,第一棘輪係設有第一齒部及第一套接部;一第二棘輪係樞設於第二容槽內,該第二棘輪係設有第二齒部及第二套接部;至少一第三棘輪,該第三 棘輪之數目係與第三容槽之數目相同,該第三棘輪係樞設於第三容槽內,該第三棘輪係設有第三齒部,該第三齒部係與第一齒部於第一透空槽處相囓合,該第三齒部係與第二齒部於第二透空槽處相囓合;一工具係呈長桿體狀,該工具係設有第五套合部,該第五套合部係與第一本體之第四套合部相套合,該工具係可為延伸柄部功效,該第一本體旋動時係可當為支撐旋動之力矩。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該第三棘輪之第三齒部係與第一棘輪之第一齒部及第二棘輪之第二齒部相囓合,當第一棘輪或第二棘輪其中一方轉動時,該第三棘輪係會帶動第二棘輪或第一棘輪具同步轉動功效。當傳動工具結構套設第一螺合件旋動時,該傳動工具結構即可達到延伸作用,該傳動工具結構可不受轉動空間所限制。當旋動棘輪扳手時,該第二套接部係可旋動螺合件,另一手係可握持於工具處,使該棘輪扳手之旋動扭力係可由工具所支撐,該第一本體即不會因棘輪扳手之旋動扭力而產生旋轉缺失。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發明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發明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發明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容槽
111‧‧‧第一抵緣
12‧‧‧第二容槽
121‧‧‧第二抵緣
125‧‧‧第三容槽
126‧‧‧第四樞部
127‧‧‧第三抵緣
131‧‧‧第一透空槽
132‧‧‧第二透空槽
14‧‧‧蓋體槽
15‧‧‧第一結合部
16‧‧‧第一樞部
17‧‧‧第一直徑
171‧‧‧第二直徑
173‧‧‧第三直徑
18‧‧‧第四套合部
20‧‧‧第一棘輪
21‧‧‧第一齒部
22‧‧‧第一套接部
30‧‧‧第二棘輪
31‧‧‧第二齒部
32‧‧‧第二套接部
35‧‧‧第三棘輪
351‧‧‧第三齒部
352‧‧‧第三套接部
40‧‧‧蓋體
41‧‧‧第四容槽
42‧‧‧第五容槽
43‧‧‧第二結合部
44‧‧‧第六容槽
50‧‧‧第一結合件
60‧‧‧第二本體
601‧‧‧環面
602‧‧‧第一套合部
603‧‧‧第二樞部
604‧‧‧第三樞部
61‧‧‧第一樞件
62‧‧‧第三本體
621‧‧‧第二套合部
622‧‧‧第三套合部
63‧‧‧棘輪扳手
64‧‧‧第一螺合件
65‧‧‧第一物件
66‧‧‧第二物件
80‧‧‧工具
81‧‧‧第五套合部
第一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第一本體之前視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側視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第四圖A-A處之剖視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操作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第一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第一本體10之前視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10,該第一本體10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一容槽11,該第一容槽11係呈圓槽狀,該第一容槽11之下周面係設有第一抵緣111,該第一本體10另端係設有第二容槽12,該第二容槽12係呈圓槽狀,該第二容槽12之下周面係設有第二抵緣121,該第二容槽12係與第一容槽11相互遠離,該第一容槽11與第二容槽12間係設有至少一第三容槽125,該第三容槽125之數目係為一個,該第三容槽125係呈圓環槽狀,該第三容槽125中央處係設有第四樞部126,該第四樞部126係呈圓柱狀,該第三容槽125與第一容槽11 間係設有一第一透空槽131,使該第一容槽11及第三容槽125呈相通狀,該第三容槽125與第二容槽12間係設有一第二透空槽132,使該第二容槽12及第三容槽125呈相通狀,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蓋體槽14,該蓋體槽14係與第一容槽11、第二容槽12、第三容槽125、第一透空槽131與第二透空槽132呈相通狀,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至少一第一結合部15,該第一結合部15係為螺孔狀,該第一結合部15係設於第四樞部126處,請輔以第二圖所示,該第一容槽11之直徑係為第一直徑17,該第二容槽12之直徑係為第二直徑171,該第三容槽125之直徑係為第三直徑173,該第一直徑17係與第二直徑171具有相同數值,第三直徑173係小於第一直徑17與第二直徑171,第一本體10係設有第四套合部18,第四套合部18係呈四角槽狀,第四套合部18係接近第一容槽11處;一第一棘輪20,該第一棘輪20係樞設於第一容槽11內,該第一棘輪20之底部係抵靠於第一抵緣111,第一棘輪20之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第一齒部21,第一棘輪20設有第一套接部22,第一套接部22係呈四角槽狀;一第二棘輪30,該第二棘輪30係樞設於第二容槽12內,該第二棘輪30之底部係抵靠於第二抵緣121,該第二棘輪30之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第二齒部31,該第二棘輪30設有之第二套接部32,第二套接部32係呈多角槽狀,或第二套接部32係呈凸伸之四角頭狀,第二棘輪30之外直徑係與第一棘輪20之外直徑相同;至少一第三棘輪35,該第三棘輪35之數目係與第三容槽125之數目相同,該第三棘輪35係樞設於第三容槽125內,該第三棘輪35之外周 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第三齒部351,該第三齒部351係與第一齒部21於第一透空槽131處相囓合,該第三齒部351係與第二齒部31於第二透空槽132處相囓合,第三棘輪35係設有第三套接部352,第三套接部352係與第四樞部126相套合,第三套接部352係呈圓槽狀,第三棘輪35之外直徑係小於第一棘輪20或第二棘輪30;一蓋體40,該蓋體40係容置於第一本體10之蓋體槽14內,該蓋體40係設有第四容槽41與第五容槽42,該第四容槽41與第五容槽42係皆為圓環槽狀,該第四容槽41係與第一容槽11呈相對正,使該第一棘輪20之第一套接部22係顯露於外部,該第五容槽42係與第二容槽12呈相對正,使該第二棘輪30之第二套接部32係顯露於外部,該蓋體40之中央處係設有一第二結合部43,該第二結合部43係與第一結合部15呈相對正,該第二結合部43係呈圓環槽狀,該蓋體40係封設第三棘輪35,使該第三棘輪35係隱於第一本體10內;至少一第一結合件50,該第一結合件50係設於蓋體40之第二結合部43與第一本體10之第一結合部15內,使該蓋體40係固設於第一本體10之蓋體槽14處,使該第一棘輪20、第二棘輪30及第三棘輪35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內;一工具80,該工具80係呈圓長桿體狀,該工具80係設有第五套合部81,該第五套合部81係與第一本體10之第四套合部18相套合,該第五套合部81係呈四角頭狀,該工具80係可為延伸柄部功效,該第一本體10旋動時係可當為支撐旋動之力矩,該工具80係為一F桿,該第五套合部81與工具80之本體間係呈樞設狀,該工具結構係可為各習用之工具或為吾人所申請 之台灣專利案證書號I477361及美國專利申請號14/616643,美國專利係尚在申請中。
請繼續參閱第三圖所示,第三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立體組合圖,本發明組合後即為圖示所示,該第一棘輪20、第二棘輪30及第三棘輪35係分別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第二容槽12及第三容槽125內,該第一容槽11與第三容槽125間係設有第一透空槽131,該第二容槽12與第三容槽125間係設有第二透空槽132,該第一棘輪20之第一齒部21係與第三棘輪35之第三齒部351相囓合,該第二棘輪30之第二齒部31係與第三齒部351相嚙合,該蓋體40係容置於蓋體槽14內且與第一棘輪20及第二棘輪30之上周面呈齊平狀,該第一結合件50係容置於第二結合部43與第一本體10之第一結合部15內,使該蓋體40係固設於蓋體槽14內,該工具80之第五套合部81係與第一本體10之第四套合部18相套合,該工具80係呈長桿體狀而為柄部使用。
請繼續參閱第四圖及第五圖所示,第四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側視圖,第五圖係本發明第四圖A-A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與第三容槽125間係設有第一透空槽131,該第二容槽12與第三容槽125間係設有第二透空槽132,該第一棘輪20之第一齒部21與第二棘輪30之第二齒部31係分別於第一透空槽131及第二透空槽132處與第三棘輪35之第三齒部351相囓合,當該第一棘輪20受旋動時,該第三棘輪35係受第一棘輪20帶動而旋動,該第二棘輪30係受第三棘輪35帶動而旋動。
請繼續參閱第六圖所示,第六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操 作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當使用者欲取出設於第一物件65內之第一螺合件64,該第一物件65之兩側係設有複數第二物件66,該複數第二物件66係使得第一本體10之轉動空間有限而無法將該第一螺合件64取出,一接桿兩端分別套設於棘輪扳手63及第一棘輪20之第一套接部22內即可達到延伸作用,當轉動該棘輪扳手63時,該第一棘輪20即會帶動第三棘輪35轉動,而該第三棘輪35亦會同時帶動第二棘輪30轉動,即可將第一物件65內之第一螺合件64取出。
請參閱第七圖所示,第七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實施例係無設有第四套合部18,該第一本體10係直接設有一第一套合部602,該第一套合部602係呈凸伸之四角頭狀以供接桿套合。
請參閱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九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本體10之第三容槽125及第四樞部126之數目係為二個,該第三棘輪35之數目係為二個、該第一結合部15,第二結合部43及第一結合件50之數目係為二個,該實施例組合後即為第九圖所示,二個第三容槽125係設於第一容槽11與第二容槽12之間,該二第三容槽125間係互為相通狀,該每一第三棘輪35係樞設於每一第三容槽125內,該每一第三棘輪35之第三套接部352係與每一第四樞部126相套合,該二第三棘輪35之第三齒部351係相囓合,該二第二結合部43係與二第一結合部15呈相對正,該二第一結合件50係設於二第二結合部43與二第一結合部15內,使該蓋體40係固設於第一本體10之蓋體槽14處。
當第一棘輪20受旋動時,該二第三棘輪35係會受第一棘輪20帶動而旋動,該第三棘輪35亦會帶動第二棘輪30一起旋動,此即可達到延伸作用。
請繼續參閱第十圖及第十一圖所示,第十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該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與第二容槽12間係設有一第三容槽125,該第三容槽125係呈圓槽狀,該第三容槽125之第三直徑173係與第一容槽11之第一直徑17及第二容槽12之第二直徑171具有相同數值,該實施例係無設有第四樞部126,該第三容槽125之下周面係設有第三抵緣127,該蓋體槽14設有四個第一結合部15,該四個第一結合部15係呈相對稱狀,該第一容槽11之兩側設有二第一樞部16,該第一樞部16係呈螺孔狀,該第一樞部16係與第一容槽11呈相通狀,該第一樞部16之軸心係會通過第一容槽11之軸心;該第三棘輪35係樞設於第三容槽125內,該第三棘輪35之底部係抵靠於第三抵緣127,該第三棘輪35係設有第三套接部352,該第三套接部352係呈六角槽狀,該第三棘輪35之外直徑係與第一棘輪20及第三棘輪30相同;該蓋體40係設有一第六容槽44,該第六容槽44係與本體10之第三容槽125相對正,該第六容槽44係設於第四容槽41與第五容槽42間,該第六容槽44係呈圓環槽狀,該第六容槽44係使該第三棘輪35之第三套接部352顯露於外部,該蓋體40係設有四第二結合部43,該每一第二結合部43係 與第一本體10之每一第一結合部15呈相對正,該四第二結合部43係呈相對稱狀;四個第一結合件50,該每一第一結合件50係設於蓋體40之每一第二結合部43與每一第一結合部15內,使該蓋體40係固設於第一本體10之蓋體槽14處,使該第一棘輪20、第二棘輪30及第三棘輪35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內;一第二本體60,該第二本體60係呈似U字型體狀,該第二本體60之內周面係設有環面601,該環面601係呈圓弧面狀,該環面601係供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之外周面相容設,該第二本體60之外周面中央處係設有第一套合部602,該第一套合部602係呈四角頭狀,該第二本體60之兩側係設有二第二樞部603,該第二樞部603係與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部16呈相樞設對正,該第二樞部603係呈圓孔槽狀,該第二樞部603外側係設有第三樞部604,該第三樞部604係呈圓環槽狀,該第二樞部603與第三樞部604間係呈相通狀;二第一樞件61,該第一樞件61係樞設於第二本體60之第二樞部603與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部16內,該第一樞件61之頭部係容置於第三樞部604內;一第三本體62,該第三本體62係呈圓長桿體狀,該第三本體62一端係設有一第二套合部621,該第二套合部621係與第一套合部602相套合,該第二套合部621係為四角槽狀,第三本體62另端係設有第三套合部622,該第三套合部622係與第二套合部621相互遠離,第三套合部622係呈四角頭狀,該第三本體62係設有第二套合部621及第三套合部622而為一接桿結 構;該實施例組合後即為第十一圖所示,該第四容槽41與第五容槽42間係設有第六容槽44,該第六容槽44係與第三容槽125相對正,該蓋體40容置於蓋體槽14內係與第一棘輪20、第二棘輪30及第三棘輪35之上周面呈齊平狀,使該第三套接部352係呈開放狀,該第二本體60與第一本體10係為相樞設,握住第三本體62,以調整第二本體60與第一本體10間為方便使用之角度。
本發明之傳動工具結構係具有下述之優點:
1、該第三棘輪35之第三齒部351係與第一棘輪20之第一齒部21及第二棘輪30之第二齒部31相囓合,當第一棘輪20或第二棘輪30其中一方轉動時,該第三棘輪35係會帶動第二棘輪30或第一棘輪20一起作動而具同步轉動功效。
2、請輔以第六圖所示,當傳動工具結構套設第一螺合件64旋動時,該傳動工具結構即可達到延伸作用,該傳動工具結構可不受轉動空間不足所限制。
3、請輔以第六圖所示,當旋動棘輪扳手63時,該第二套接部32係可旋動螺合件,另一手係可握持於工具80處,使該棘輪扳手63之旋動扭力係可由工具80所支撐,該第一本體10即不會因棘輪扳手63之旋動扭力而產生旋轉缺失。
4、請輔以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設有二第三容槽125及二第三棘輪35,該傳動工具結構係可增設有複數個第三容槽125及第三棘輪35,此即可延伸該第一本體10之長度,使用該傳動工具結構旋動螺合件時係可不受空間限制。
因此本發明之傳動工具結構具產業利用價值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容槽
111‧‧‧第一抵緣
12‧‧‧第二容槽
121‧‧‧第二抵緣
125‧‧‧第三容槽
126‧‧‧第四樞部
131‧‧‧第一透空槽
132‧‧‧第二透空槽
14‧‧‧蓋體槽
15‧‧‧第一結合部
18‧‧‧第四套合部
20‧‧‧第一棘輪
21‧‧‧第一齒部
22‧‧‧第一套接部
30‧‧‧第二棘輪
31‧‧‧第二齒部
32‧‧‧第二套接部
35‧‧‧第三棘輪
351‧‧‧第三齒部
352‧‧‧第三套接部
40‧‧‧蓋體
41‧‧‧第四容槽
42‧‧‧第五容槽
43‧‧‧第二結合部
50‧‧‧第一結合件
80‧‧‧工具
81‧‧‧第五套合部

Claims (15)

  1. 一種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該第一容槽係呈圓槽狀,該第一容槽之下周面係設有第一抵緣,該第一本體另端係設有第二容槽,該第二容槽係呈圓槽狀,該第二容槽之下周面係設有第二抵緣,該第二容槽係與第一容槽相互遠離,該第一容槽與第二容槽間係設有至少一第三容槽,該第三容槽係呈圓環槽狀,該第三容槽與第一容槽間係設有一第一透空槽,使該第一容槽及第三容槽呈相通狀,該第三容槽與第二容槽間係設有一第二透空槽,使該第二容槽及第三容槽呈相通狀,該第一容槽之直徑係為第一直徑,該第二容槽之直徑係為第二直徑,該第三容槽之直徑係為第三直徑,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四套合部,該第四套合部係接近第一容槽處;一第一棘輪,該第一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槽內,該第一棘輪之底部係抵靠於第一抵緣,第一棘輪之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第一齒部,第一棘輪設有第一套接部;一第二棘輪,該第二棘輪係樞設於第二容槽內,該第二棘輪之底部係抵靠於第二抵緣,該第二棘輪之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第二齒部,該第二棘輪設有之第二套接部,第二套接部係呈多角槽狀,或第二套接部係呈凸伸之四角頭狀;至少一第三棘輪,該第三棘輪之數目係與第三容槽之數目相同,該第三棘輪係樞設於第三容槽內,該第三棘輪之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第三齒部,該第三齒部係與第一齒部於第一透空槽處相囓合,該第三齒部係 與第二齒部於第二透空槽處相囓合;一工具,該工具係呈長桿體狀,該工具係設有第五套合部,該第五套合部係與第一本體之第四套合部相套合,該工具係可為延伸柄部功效,該第一本體旋動時係可當為支撐旋動之力矩。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三容槽之數目係為一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三容槽中央處係設有第四樞部,該第四樞部係呈圓柱狀,第三棘輪係設有第三套接部,第三套接部係與第四樞部相套合及樞設,第三套接部係呈圓槽狀。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設有蓋體槽,該蓋體槽係與第一容槽、第二容槽、第三容槽、第一透空槽與第二透空槽呈相通狀,設有一蓋體,該蓋體係固設於第一本體之蓋體槽內,該蓋體係設有第四容槽與第五容槽,該第四容槽與第五容槽係皆為圓環槽狀,該第四容槽係與第一容槽呈相對正,使該第一棘輪之第一套接部係顯露於外部,該第五容槽係與第二容槽呈相對正,使該第二棘輪之第二套接部係顯露於外部,該蓋體係封設第三棘輪,使該第三棘輪係隱於第一本體內。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設有至少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係為螺孔狀,該第一結合部係設於第四樞部處,該蓋體之中央處係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係與第一結合部呈相對正,該第二結合部係呈圓環槽狀,設有至少一第一結合件,該第一結合件係設於蓋體之第二結合部與第一本體之第一結合部內,使該蓋體係固設於第一本體之蓋體槽處,使該第一棘輪、第二棘輪及第三棘輪係樞設於第一本體內。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直徑係與第二直徑具有相同數值,第二棘輪之外直徑係與第一棘輪之外直徑相同。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第三直徑係小於第一直徑與第二直徑,第三棘輪之外直徑係小於第一棘輪或第二棘輪。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四套合部係呈四角槽狀,該第五套合部係呈四角頭狀。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套接部係呈四角槽狀。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工具係為一F桿,該第五套合部與工具之本體間係呈樞設狀。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直接設有一第一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係呈凸伸之四角頭狀以供接桿套合。
  12. 如請求項5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之第三容槽及第四樞部之數目係為二個,該第三棘輪之數目係為二個、該第一結合部,第二結合部及第一結合件之數目係為二個,二個第三容槽係設於第一容槽與第二容槽之間,該二第三容槽間係互為相通狀,該每一第三棘輪係樞設於每一第三容槽內,該每一第三棘輪之第三套接部係與每一第四樞部相套合,該二第三棘輪之第三齒部係相囓合,該二第二結合部係與二第一結合部呈相對正,該二第一結合件係設於二第二結合部與二第一結合部內,使該蓋體係固設於第一本體之蓋體槽處;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三容槽之第三直徑係與第一容槽之第一直徑及第二容槽之第二直徑具有相同數值,該第三棘輪之外直徑係與第一棘輪及第三棘輪相同。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三容槽之下周面係設有第三抵緣,該第三棘輪係樞設於第三容槽內,該第三棘輪之底部係抵靠於第三抵緣,該第三棘輪係設有第三套接部,該第三套接部係呈六角槽狀,該蓋體係設有一第六容槽,該第六容槽係與第三容槽相對正,該第六容槽係設於第四容槽與第五容槽間,該第六容槽係呈圓環槽狀,該第六容槽係使該第三棘輪之第三套接部顯露於外部。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容槽之兩側設有二第一樞部,該第一樞部係呈螺孔狀,該第一樞部係與第一容槽呈相通狀,該第一樞部之軸心係會通過第一容槽之軸心;設有一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係呈似U字型體狀,該第二本體之內周面係設有環面,該環面係呈圓弧面狀,該環面係供第一本體之第一容槽之外周面相容設,該第二本體之外周面中央處係設有第一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係呈四角頭狀,該第二本體之兩側係設有二第二樞部,該第二樞部係與第一本體之第一樞部呈相樞設對正,該第二樞部係呈圓孔槽狀,該第二樞部外側係設有第三樞部,該第三樞部係呈圓環槽狀,該第二樞部與第三樞部間係呈相通狀;設有二第一樞件,該第一樞件係樞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二樞部與第一本體之第一樞部內,該第一樞件之頭部係容置於第三樞部內;設有一第三本體,該第三本體係呈圓長桿體狀,該第三本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二套合部,該第二套合部係與第一套合部相套合,該第二套合部係為四角槽狀,第三本體另端係設有第三套合部,該第三套合部係與第二套合部相互遠離,第三套合部係呈四角頭狀,該第三本體係設有第二套合部及第三套合部而為一接桿結構。
TW104122427A 2015-07-10 2015-07-10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I547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2427A TWI547349B (zh) 2015-07-10 2015-07-10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2427A TWI547349B (zh) 2015-07-10 2015-07-10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7349B TWI547349B (zh) 2016-09-01
TW201702012A true TW201702012A (zh) 2017-01-16

Family

ID=57444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2427A TWI547349B (zh) 2015-07-10 2015-07-10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734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3977B (zh) * 2017-11-10 2018-09-01 坤鑫國際有限公司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I659805B (zh) * 2018-03-23 2019-05-21 王志嘉 扳手
CN109866153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坤鑫国际有限公司 传动工具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5162B2 (en) * 2009-05-15 2011-03-15 The Boeing Company Low profile wrench
TWM446073U (zh) * 2012-09-03 2013-02-01 Yi-Yong Liu 棘輪扳手結構
TW201422381A (zh) * 2012-12-11 2014-06-16 Chang-Chuan Lee 扳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3977B (zh) * 2017-11-10 2018-09-01 坤鑫國際有限公司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CN109866153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坤鑫国际有限公司 传动工具结构
TWI659805B (zh) * 2018-03-23 2019-05-21 王志嘉 扳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7349B (zh)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7349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US10265837B2 (en) Hand tool adapter capable of increasing output torque or rotational speed
TWM446073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520960U (zh) 掌上型扳手結構
TWI633977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I526283B (zh) Wrench structure
TWI693987B (zh) 傳動工具結構
TWM510218U (zh) 傳動工具結構
TWI555608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M581032U (zh) 多功能起子板手磁吸式收納結構
TWI713935B (zh) 圓體手工具結構
TWM560370U (zh) 棘輪扳手結構
CN209223937U (zh) 一种新型扳手
TW201416181A (zh) 扳手結構
CN109866153B (zh) 传动工具结构
TWI535538B (zh) Handle wrench structure
TWM514385U (zh) 扳手結構
TWI655062B (zh) Joint structure
TW201545842A (zh) 旋動扳手結構
TWM487177U (zh) 旋動扳手結構
CN204640172U (zh) 一种带伸缩柄和外接式铰节的万向五金工具
CN204640083U (zh) 一种带伸缩柄的万向五金工具
TWI583505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M507332U (zh) 手工具結構
TWM521519U (zh) 棘輪扳手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