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3505B -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3505B
TWI583505B TW104138908A TW104138908A TWI583505B TW I583505 B TWI583505 B TW I583505B TW 104138908 A TW104138908 A TW 104138908A TW 104138908 A TW104138908 A TW 104138908A TW I583505 B TWI583505 B TW I5835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isposed
control
ratchet
piv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8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8188A (zh
Inventor
Qing-Hua Lai
Deng-Chuan Cai
Jun-Cheng Zheng
zhong-pei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4138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350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3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35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8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8188A/zh

Links

Description

棘輪扳手結構
本發明係與一棘輪扳手結構有關,尤指一種棘輪扳手結構係設有第二環圈、控制組及心型彈簧,該心型彈簧係套設於第一本體內,該心型彈簧之第三控制部係套設於控制組之第二控制部上,該心型彈簧之第四控制部係設於制齒之第一控制部內,該控制組係可於本體之透空槽處移位,當該控制組受移位時係會帶動該心型彈簧移位,該心型彈簧則會使該制齒於第一本體之第二容槽內位移,即可切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棘輪扳手結構,如美國專利專利號:2977824,如第六圖所示,專利結構係揭露該第一本體12端部處係設有Y字臂14,該Y字臂14處係樞設有第二本體20,第二本體20上係設有轉動盤44,轉動盤44係可於第二本體20上旋轉轉動,以切換該棘輪扳手之正逆轉方向。
但此專利案結構之缺失係在於:使用者欲切換該棘輪扳手之正逆轉方向時,需用手於第二本體20上轉動該轉動盤44以切換第二本體20之正逆轉方向,但使用者於操作過程中,使用者之手係常附著油垢或髒污,且由於該轉動盤44可施力點較小,當轉 動轉動盤44時,手係容易與該轉動盤44相脫開,而造成使用之不便,實用性不佳。
有鑑於上述習用扳手或棘輪扳手結構之缺失,本發明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棘輪扳手結構之產品問世。
習用棘輪扳手係要以轉動該轉動盤以切換第二本體之正逆轉方向,本發明之該心型彈簧係套設於第一本體內,該心型彈簧之第三控制部係套設於控制組之第二控制部上,該心型彈簧之第四控制部係設於制齒之第一控制部內,該控制組係可於本體之透空槽處移位,當該控制組受移位時係會帶動該心型彈簧移位,該心型彈簧則會使該制齒於第一本體之第二容槽內位移,即可切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
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第二容槽、第一樞部、抵緣、第二樞部、外環槽、第三容槽及透空槽;一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槽內,該棘輪係設有棘輪部及第三樞部,該第三樞部係樞設於第一樞部處;一制齒係容置於第二容槽內,該制齒係設有咬合齒以與棘輪部相囓合,該制齒係設有第一控制部;一第二環圈係容設於外環槽處,使該透空槽係呈封閉狀,該第二環圈上係設有第二穿孔,該第二穿孔係與透空槽相對正;一控制組係可於透空槽之範圍內位移;一心型彈簧係設於第一本體內,該心型彈簧係設有第三控制部,該第三控制部係與控制組相套設,心型彈簧係凸設有第四控制部,第四控 制部係設於第一控制部內;一蓋體係容設於第二樞部內,使該第一本體呈封閉狀。
該心型彈簧係套設於第一本體內,該心型彈簧之第三控制部係套設於控制組之第二控制部上,該心型彈簧之第四控制部係設於制齒之第一控制部內,該控制組係可於本體之透空槽處移位,當該控制組受移位時係會帶動該心型彈簧移位,該心型彈簧則會使該制齒於第一本體之第二容槽內位移,即可切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發明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發明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發明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容槽
12‧‧‧第二容槽
13‧‧‧第一樞部
131‧‧‧抵緣
14‧‧‧第二樞部
15‧‧‧外環槽
16‧‧‧第三容槽
17‧‧‧透空槽
18‧‧‧第四容槽
19‧‧‧第一結合部
191‧‧‧第一容彈槽
192‧‧‧第二結合部
193‧‧‧第一螺合部
20‧‧‧棘輪
21‧‧‧棘輪部
22‧‧‧第三樞部
23‧‧‧第四樞部
24‧‧‧第一套合部
25‧‧‧按壓部
30‧‧‧制齒
31‧‧‧咬合齒
32‧‧‧第一控制部
40‧‧‧第一環圈
41‧‧‧第五樞部
42‧‧‧第一穿孔
46‧‧‧螺合件
50‧‧‧第二環圈
51‧‧‧第二穿孔
52‧‧‧第三穿孔
60‧‧‧控制組
61‧‧‧第一控制件
611‧‧‧轉動部
612‧‧‧第二套合部
613‧‧‧第三套合部
614‧‧‧扣環部
62‧‧‧第二控制件
621‧‧‧第六樞部
622‧‧‧第二控制部
63‧‧‧扣環
66‧‧‧第三控制件
67‧‧‧第一珠體
68‧‧‧第一彈性元件
69‧‧‧定位部
70‧‧‧心型彈簧
71‧‧‧第三控制部
72‧‧‧第四控制部
80‧‧‧蓋體
81‧‧‧第一穿槽
82‧‧‧第四結合部
86‧‧‧結合件
90‧‧‧握柄組
91‧‧‧第二本體
911‧‧‧環槽
912‧‧‧第一組合部
913‧‧‧第二組合部
914‧‧‧第五容槽
915‧‧‧第八樞部
916‧‧‧定位孔
917‧‧‧第一組設部
918‧‧‧第二組設部
92‧‧‧第一組合件
93‧‧‧第三本體
931‧‧‧長孔槽
932‧‧‧第二容彈槽
94‧‧‧第二組合件
95‧‧‧第一組設件
96‧‧‧第二組設件
97‧‧‧第二珠體
98‧‧‧第二彈性元件
第一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第一本體之立體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控制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控制組之立體組合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部份元件之立體組合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之上視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七圖A-A處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操作狀態之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切換正逆轉之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握柄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握柄組之立體組合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握柄組之操作狀態之立體圖。
第十四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與握柄組之立體組合圖。
第十五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六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側視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第一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第一本體10之立體圖,第三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控制組60之立體分解圖,第四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控制組60之立體組合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10,該第一本體10中央處係設有第一容槽11,該第一容槽11係呈圓槽狀,該第一容槽11一端係設有第二容槽12,該第二容槽12與第一容槽11係呈相通狀,該第二容槽12之圓心係設於第一容槽11範圍內,該第一本體10端部中央處係設有第一樞部13,該第一樞部13與第一容槽11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樞部13與第一容槽11具有相同軸心,該第一樞部13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樞部13之直徑係小於第一容槽11之直徑,該第一樞部13與第一容槽11間係設有抵緣131,該第一本體10另端部處係設有第二 樞部14,該第二樞部14與第一樞部13係相遠離,該第一容槽11係設於第一樞部13與第二樞部14間,該第二樞部14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本體10外側係設有外環槽15,該第一容槽11另端係設有第三容槽16,該第三容槽16與第一容槽11係呈相通狀,該第三容槽16與第二容槽12係相遠離,該第三容槽16一端設有透空槽17,該透空槽17與外環槽15及第三容槽16係皆呈相通狀,該透空槽17係呈橢圓形長槽狀,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第四容槽18,該第四容槽18係相對於透空槽17,該第四容槽18與外環槽15係呈相通狀,該第四容槽18係呈橢圓形長槽狀,該第四容槽18係與透空槽17相同形狀,該第一本體10內係相對設有複數第一結合部19,該每一第一結合部19係呈圓孔槽狀,該複數第一結合部19係以第一容槽11為軸心環狀排列,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二個第一容彈槽191,第一容彈槽191係呈圓孔槽狀,該第一容彈槽191係接近第一結合部19,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複數第二結合部192,該第二結合部192中央處設有第一螺合部193,第一螺合部193係呈內螺紋狀;一棘輪20,該棘輪20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內,該棘輪20係設有環狀排列之棘輪部21,該棘輪部21係靠抵於第一本體10之抵緣131處,該棘輪部21兩端係各設有第三樞部22及第四樞部23,該第三樞部22係樞設於第一樞部13處,該第三樞部22一端係設有第一套合部24,該第一套合部24係呈四角頭狀可供套合具有相同規格四角槽之手工具件,第四樞部23一端係設有按壓部25,按壓部25係凸露於第一本體10外可供使用者按壓;一制齒30,該制齒30係容置於第一本體10之第二容槽12內一 側,該制齒30係可於第二容槽12內左右位移,該制齒30係設有咬合齒31,該咬合齒31係設於制齒30一側二端處,該咬合齒31係與棘輪20之棘輪部21相囓合,該制齒30中央處係設有第一控制部32,該第一控制部32係呈圓孔槽狀;一第一環圈40,該第一環圈40係容置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內,該第一環圈40係與棘輪20相套合,該第一環圈40中央係設有第五樞部41,該第五樞部41係與棘輪20之第四樞部23相樞設,該第一環圈40兩端係凸設有第三結合部,該第三結合部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二結合部192處,該第三結合部上係設有第一穿孔42,第一穿孔42係與第一螺合部193相對正;複數螺合件46,該螺合件46係穿設於第一環圈40之第一穿孔42內而螺合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螺合部193,使該第一環圈40係固設於第一容槽11處且使該第一環圈40係與棘輪20相樞設,該螺合件46之數目係為二個;一第二環圈50,該第二環圈50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外環槽15處,使該透空槽17與第四容槽18係呈封閉狀,該第二環圈50上係相對設有第二穿孔51及第三穿孔52,該第二穿孔51係與第一本體10之透空槽17相對正,第三穿孔52係與第四容槽18相對正,第二穿孔51及第三穿孔52皆呈圓孔狀;一控制組60,請輔以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該控制組60係貫穿樞設於第三容槽16、透空槽17及第二穿孔51內,該控制組60係可於透空槽17之範圍內位移,該控制組60係包括第一控制件61、第二控制件62及扣 環63;該第一控制件61中央處係設有轉動部611,該轉動部611係樞設於第三容槽16、透空槽17及第二穿孔51內,該轉動部611一端係設有第二套合部612,該第二套合部612係凸露於第二穿孔51外,該轉動部611另端設有第三套合部613,該第三套合部613與第二套合部612係相遠離,該第三套合部613係設於第三容槽16內,該第三套合部613近端部處係設有扣環部614;該第二控制件62係容設於第三容槽16內,該第二控制件62係設有圓孔狀之第六樞部621,該第六樞部621係套合於第三套合部613上,該第二控制件62頂端係凸設有一第二控制部622,該第二控制部622係呈圓柱體狀;該扣環63係扣合於第一控制件61之扣環部614處,使該第二控制件62係不與第一控制件61相脫開;該第一控制件61、第二控制件62與扣環63相組設後之控制組60即如第四圖所示;一第三控制件66,該第三控制件66係與控制組60相對設置,該第三控制件66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四容槽18與第二環圈50之第三穿孔52內,該第三控制件66係可於第四容槽18之範圍內左右位移,該第三控制件66係凸露於第三穿孔52外,該第三控制件66係與第一控制件61同步位移;二第一珠體67與二第一彈性元件68,該第一珠體67係與第一彈性元件68相組設,該第一珠體67係設於第一彈性元件68上,該第一珠體 67與第一彈性元件68係容設於第一容彈槽191內,該第一珠體67係略凸露於第一容彈槽191外,該第一彈性元件68一端係彈抵於第一容彈槽191上,該第一彈性元件68另端係彈抵於第一珠體67上,該第一彈性元件68係為彈簧結構;一心型彈簧70,該心型彈簧70係設於第一本體10內,該心型彈簧70一端係設有第三控制部71,該第三控制部71係與控制組60之第二控制件62之第二控制部622相套設,該心型彈簧70另端係凸設有第四控制部72,該第四控制部72與第三控制部71相遠離,該第四控制部72係設於制齒30之第一控制部32內;該控制組60係可於第一本體10之透空槽17之範圍內左右位移,當該控制組60受位移時,該心型彈簧70係會受控制組60帶動而於第一本體10內移位,該心型彈簧70係帶動制齒30於第二容槽12處移位而切換棘輪扳手之正逆轉旋動,第三控制件66係會與控制組60呈同方向於第四容槽18處位移,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彈槽191內之第一珠體67係位於該心型彈簧70之範圍內,心型彈簧70移位後係靠抵於第一珠體67上而具有定位功效;一蓋體80,該蓋體80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二樞部14內,使該第一本體10呈封閉狀,該蓋體80中央處係設有第一穿槽81,該第一穿槽81係供棘輪20之按壓部25凸伸,使該按壓部25係凸露於蓋體80外,該第一穿槽81係呈圓孔槽狀,該蓋體80之係設有複數第四結合部82,該第四結合部82係與第一本體10之第一結合部19相對正,該第四結合部82係呈內螺紋狀; 複數結合件86,該每一結合件86係穿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結合部19而螺合於蓋體80之第四結合部82內,使該第一本體10係與蓋體80相組設。
請繼續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第五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部份元件之立體組合圖,第六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棘輪20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內,該棘輪20之第一套合部24係凸露於第一本體10外,該棘輪20之按壓部25亦凸露於第一本體10外可供使用者按壓,該制齒30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二容槽12內一側,該制齒30之咬合齒31係與棘輪20之棘輪部21相囓合,該第一環圈40係容置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及第二結合部192處並與棘輪20相套合,該第二環圈50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外環槽15處,使該透空槽17與第四容槽18呈封閉狀,該控制組60係與第三控制件66係相對設置,該控制組60係貫穿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三容槽16、透空槽17及第二環圈50之第二穿孔51內,該控制組60係可於透空槽17之範圍內左右位移,該第三控制件66係貫穿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四容槽18及第二環圈50之第三穿孔52內,該第三控制件66係可於第四容槽18之範圍內位移,該第三控制件66係與控制組60呈同方向位移,該第一珠體67與第一彈性元件68係容設於第一容彈槽191內,該心型彈簧70係設於第一本體10內且靠抵於第一珠體67外側,該心型彈簧70係可於二第一容彈槽191間之距離內左右位移,該蓋體80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二樞部14內,使該第一本體10呈封閉狀,二結合件86係穿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結合部19內而螺合於蓋體80之第四結合部82處。
請繼續參閱第七圖及第八圖所示,第七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之上視圖,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七圖A-A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棘輪20係與第一本體10相樞設,該棘輪20之按壓部25係凸露於第一本體10外可供使用者按壓,該第一環圈40係容置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及第二結合部192處並與棘輪20相樞設,該第二環圈50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外環槽15處,使該第一本體10之透空槽17與第四容槽18呈封閉狀,該心型彈簧70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內,該蓋體80係容設於第二樞部14內,使該第一本體10係呈封閉狀,複數結合件86係貫穿結合螺合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結合部19及蓋體80之第四結合部82內,使該第一本體10與蓋體80相組設。
該棘輪20之第三樞部22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部13處,該第四樞部23係樞設於第一環圈40之第五樞部41處,該第一環圈40再容設於第一容槽11處,該第三樞部22及第四樞部23係受支撐而具較佳樞設結構。
請繼續參閱第九圖所示,第九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操作狀態之示意圖,由圖示係可清楚所示,該心型彈簧70之第三控制部71係與控制組60之第二控制件62之第二控制部622相套設,該心型彈簧70之第四控制部72係設於制齒30之第一控制部32內,該控制組60係可於透空槽17之範圍內左右位移,當該控制組60位移時,該第三控制件66係會與控制組60呈同方向移位即同步位移,該心型彈簧70之第三控制部71係會受控制組60之第二控制部622帶動,而使心型彈簧70與控制組60及第三控制件66呈同步移位。
請繼續參閱第十圖所示,第十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切換正逆轉之示意圖,由圖示係可清楚所示,當該控制組60移位時,該第三控制件66亦會與控制組60呈同步移位,該心型彈簧70之第三控制部71係會受控制組60之第二控制部622帶動而同時位移,使該心型彈簧70之第四控制部72係帶動制齒30靠抵於第二容槽12之另一側,以切換該棘輪扳手之正逆轉方向。
請繼續參閱第十一圖所示,第十一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握柄組90之立體分解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設有一握柄組90,該握柄組90係包括:一第二本體91,該第二本體91係設有柄部及作用端,該作用端係設有環槽911,該環槽911係呈半圓環槽狀,該環槽911係呈開放狀,該環槽911兩端部處係設有第一組合部912,該第一組合部912係呈圓孔狀,該作用端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二組合部913,該柄部遠離作用端處係設有第五容槽914,該第五容槽914端部處兩側係設有第八樞部915,該第八樞部915係呈圓孔狀,該第五容槽914外一側係設有定位孔916,該定位孔916係與第八樞部915相遠離,該定位孔916亦呈圓孔狀,該第五容槽914外兩側係各凸設有第一組設部917及第二組設部918,二第八樞部915係各設於第一組設部917及第二組設部918之端部上,該定位孔916係設於第一組設部917之另端部上;一第一組合件92,該第一組合件92係固設於第二本體91之第二組合部913內;一第三本體93,該第三本體93係樞設於第二本體91之第五容 槽914內,該第三本體93上係設有長孔槽931,該長孔槽931係與第八樞部915相對正,該長孔槽931係呈橢圓形槽狀,該長孔槽931一端係設有第二容彈槽932,該第二容彈槽932係與定位孔916相對正,該第二容彈槽932係呈圓孔槽狀;一第二組合件94,該第二組合件94係貫穿樞設於第二本體91之第八樞部915及第三本體93之長孔槽931內,使該第二本體91與第三本體93相樞設;一第一組設件95,該第一組設件95係與第二本體91之第一組設部917相組設;一第二組設件96,該第二組設件96係與第二本體91之第二組設部918相組設,該第二組設件96係與第一組設件95結構相同,二者間係呈相對稱狀;一第二珠體97,該第二珠體97係容設於定位孔916及容彈槽932內;一第二彈性元件98,該第二彈性元件98係容設於第二容彈槽932內,該第二彈性元件98一端係彈抵於第二容彈槽932上,另端係彈抵於第二珠體97上。
請參閱第十二圖及第十三圖所示,第十二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握柄組90之立體組合圖,第十三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握柄組90之操作狀態之立體圖,該握柄組90組合後即如第十二圖所示,該第三本體93係可於第二本體91之第五容槽914內三百六十度轉動,當該第三本體93與第二本體91間係呈垂直狀時,使用者係可以第三本體93為柄部轉動該第二 本體91。
請參閱第十四圖所示,第十四圖係本發明棘輪扳手結構與握柄組90之立體組合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本體10係樞設於第二本體91之環槽911處,該第二環圈50之第二穿孔51及第三穿孔52係與第二本體91之第一組合部912相對正,該第一控制件61之第二套合部612及第三控制件66係容設於第一組合部912內,使用者係可固定住該第一本體10,轉動該握柄組90,該握柄組90即以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之軸心轉動,使容設於該握柄組90之第一組合部912內之第二套合部612及第三控制件66於透空槽17及第四容槽18內移位,轉動該握柄組90即可切換該棘輪扳手之正逆轉方向。
請繼續參閱第十五圖及第十六圖所示,第十五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第十六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側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本體10之透空槽17及第四容槽18上各係設有二個定位部69,該定位部69可係為一孔洞而容設珠體及彈性體,該定位部69係可使該控制組60及第三控制件66於移位時更確實定位於透空槽17及第四容槽18二端。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第一本體10之第二樞部14處係設有第一扣環槽,該蓋體80上係設有第二扣環槽,設有一扣環體,該扣環體係扣設於第一扣環槽及第二扣環槽處,使該蓋體80係組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二樞部14處。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本體10係不設有第二結合部192及第一螺合部193,該棘輪20係不設有第四樞部23,亦不設有第一環圈40及螺合 件46。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控制組60之第二控制件62係與第一控制件61呈一體狀,亦即第一控制件61係凸伸有第二控制部622,即不設有扣環63。
本發明之棘輪扳手結構係具有下述之優點:
1、請輔以第九圖及第十圖所示,該心型彈簧70係套設於第一本體10內,該心型彈簧70之第三控制部71係套設於控制組60之第二控制部622上,該心型彈簧70之第四控制部72係設於制齒30之第一控制部32內,當該控制組60受移位時係會帶動該心型彈簧70移位,該心型彈簧70則會使該制齒30於第一本體10之第二容槽12內位移,即可切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
2、該棘輪20之第三樞部22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部13處,該第四樞部23係樞設於第一環圈40之第五樞部41處,該第一環圈40再容設於第一容槽11處,該棘輪20之第三樞部22及第四樞部23係受支撐而具較佳樞設結構。
3、請輔以第十三圖所示,該第三本體93係可於第二本體91之第五容槽914內三百六十度轉動,當該第三本體93與第二本體91間係呈樞設狀時,該第三本體93及第二本體92間可係呈九十度狀,以第三本體93為柄部轉動該第二本體91。
4、請輔以第十四圖所示,使用者係可固定住該第一本體10,轉動該握柄組90,該握柄組90即以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之軸心轉動,使容設於該握柄組90之第一組合部912內之第二套合部612及第三控制件66於透空槽17及第四容槽18內移位,轉動該握柄組90即可切換該棘輪扳手之正逆轉方 向。
5、請輔以第十五圖及第十六圖所示,該第一本體10之透空槽17及第四容槽18上各係設有二定位部69,該定位部69係可使該控制組60及第三控制件66於透空槽17及第四容槽18處移位時係更確實定位於透空槽17及第四容槽18二端。
因此本發明之棘輪扳手結構深具產業利用價值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第一本體
20‧‧‧棘輪
21‧‧‧棘輪部
22‧‧‧第三樞部
23‧‧‧第四樞部
24‧‧‧第一套合部
25‧‧‧按壓部
30‧‧‧制齒
31‧‧‧咬合齒
32‧‧‧第一控制部
40‧‧‧第一環圈
41‧‧‧第五樞部
42‧‧‧第一穿孔
46‧‧‧螺合件
50‧‧‧第二環圈
51‧‧‧第二穿孔
52‧‧‧第三穿孔
60‧‧‧控制組
66‧‧‧第三控制件
67‧‧‧第一珠體
68‧‧‧第一彈性元件
70‧‧‧心型彈簧
71‧‧‧第三控制部
72‧‧‧第四控制部
80‧‧‧蓋體
81‧‧‧第一穿槽
82‧‧‧第四結合部
86‧‧‧結合件

Claims (16)

  1. 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中央處係設有第一容槽,該第一容槽係呈圓槽狀,該第一容槽一端係設有第二容槽,該第二容槽與第一容槽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本體端部中央處係設有第一樞部,該第一樞部與第一容槽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樞部與第一容槽具有相同軸心,該第一樞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樞部之直徑係小於第一容槽之直徑,該第一樞部與第一容槽間係設有抵緣,該第一本體另端部處係設有第二樞部,該第二樞部與第一樞部係相遠離,該第一容槽係設於第一樞部與第二樞部間,該第二樞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本體外側係設有外環槽,該第一容槽另端係設有第三容槽,該第三容槽與第一容槽係呈相通狀,該第三容槽與第二容槽係相遠離,該第三容槽一端設有透空槽,該透空槽與外環槽及第三容槽係皆呈相通狀,該透空槽係呈橢圓形長槽狀;一棘輪,該棘輪係樞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一容槽內,該棘輪係設有環狀排列之棘輪部,該棘輪部係靠抵於第一本體之抵緣處,該棘輪部係設有第三樞部,該第三樞部係樞設於第一樞部處,該第三樞部一端係設有第一套合部;一制齒,該制齒係容置於第一本體之第二容槽內,該制齒係設有咬合齒,該咬合齒係與棘輪之棘輪部相囓合,該制齒中央處係設有第一控制部;一第二環圈,該第二環圈係容設於第一本體之外環槽處,使該透空槽係呈封閉狀,該第二環圈上係設有第二穿孔,該第二穿孔係與第一本體之透空槽相對正; 一控制組,該控制組係樞設於第三容槽、透空槽及第二穿孔內,該控制組係可於透空槽之範圍內位移;一心型彈簧,該心型彈簧係設於第一本體內,該心型彈簧一端係設有第三控制部,該第三控制部係與控制組之第二控制件之第二控制部相套設,該心型彈簧另端係凸設有第四控制部,該第四控制部與第三控制部相遠離,該第四控制部係設於制齒之第一控制部內;該控制組係可於第一本體之透空槽之範圍內左右位移,當該控制組受位移時,該心型彈簧係會受控制組帶動而於第一本體內移位,該心型彈簧係帶動制齒於第二容槽處移位而切換棘輪扳手之正逆轉旋動;一蓋體,該蓋體係容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二樞部內,使該第一本體呈封閉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設有複數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中央處設有第一螺合部,第一螺合部係呈內螺紋狀,該棘輪部係設有第四樞部,設有一第一環圈,該第一環圈係容置於第一本體之第一容槽內,該第一環圈係與棘輪相套合,該第一環圈中央係設有第五樞部,該第五樞部係與棘輪之第四樞部相樞設,該第一環圈兩端係凸設有第三結合部,該第三結合部係容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二結合部處,該第三結合部上係設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係與第一螺合部相對正;設有複數螺合件,該螺合件係穿設於第一環圈之第一穿孔內而螺合於第一本體之第一螺合部,使該第一環圈係固設於第一容槽處且使該第一環圈係與棘輪相樞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容槽之圓心係設於 第一容槽範圍內。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四容槽,該第四容槽係相對於透空槽,該第四容槽與外環槽係呈相通狀,該第四容槽係呈橢圓形長槽狀,該第四容槽係與透空槽相同形狀,該第二環圈係使該透空槽與第四容槽係呈封閉狀,該第二環圈上係設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係與第四容槽相對正,第二穿孔及第三穿孔皆呈圓孔狀;設有一第三控制件,該第三控制件係與控制組相對設置,該第三控制件係樞設於第一本體之第四容槽與第二環圈之第三穿孔內,該第三控制件係可於第四容槽之範圍內左右位移,該第三控制件係凸露於第三穿孔外,該第三控制件係與控制組同步位移。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內係相對設有複數第一結合部,該每一第一結合部係呈圓孔槽狀,該複數第一結合部係以第一容槽為軸心環狀排列,該蓋體之係設有複數第四結合部,該第四結合部係與第一本體之第一結合部相對正,該第四結合部係呈內螺紋狀;設有複數結合件,該每一結合件係穿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一結合部而螺合於蓋體之第四結合部內,使該第一本體係與蓋體相組設。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設有二個第一容彈槽,第一容彈槽係呈圓孔槽狀,設有二第一珠體與二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珠體係與第一彈性元件相組設,該第一珠體係設於第一彈性元件上,該第一珠體與第一彈性元件係容設於第一容彈槽內,該第一珠體係略凸露於第一容彈槽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係彈抵於第一容彈槽上,該第一彈性元件另端係彈抵於第一珠體上,該第一彈性元件係為彈簧結構,容 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一容彈槽內之第一珠體係位於該心型彈簧之範圍內,心型彈簧移位後係靠抵於第一珠體上而具有定位功效。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套合部係呈四角頭狀可供套合具有相同規格四角槽之手工具件。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棘輪一端係設有按壓部,按壓部係凸露於第一本體外可供使用者按壓,該蓋體中央處係設有第一穿槽,該第一穿槽係供棘輪之按壓部凸伸,使該按壓部係凸露於蓋體外,該第一穿槽係呈圓孔槽狀。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制齒係容置於第一本體之第二容槽內一側,該制齒係可於第二容槽內左右位移,該制齒係設有咬合齒,該咬合齒係設於制齒一側二端處,該第一控制部係呈圓孔槽狀。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控制組係包括第一控制件及第二控制件;該第一控制件中央處係設有轉動部,該轉動部係樞設於第三容槽、透空槽及第二穿孔內,該轉動部一端係設有第二套合部,該第二套合部係凸露於第二穿孔外,該轉動部另端設有第三套合部,該第三套合部與第二套合部係相遠離,該第三套合部係設於第三容槽內;該第二控制件係容設於第三容槽內,該第二控制件係設有圓孔狀之第六樞部,該第六樞部係套合於第三套合部上,該第二控制件頂端係凸設有一第二控制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三套合部近端部處係設有扣環部,該第二控制部係呈圓柱體狀;該控制組係設有一扣環,該扣環係扣合於第一控制件之扣環部處,使該第二控制件係不與第一控制件相脫開。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設有一握柄組,該握柄組係包括:一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係設有柄部及作用端,該作用端係設有環槽,該環槽係呈半圓環槽狀,該環槽係呈開放狀,該環槽兩端部處係設有第一組合部,該第一組合部係呈圓孔狀,該作用端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二組合部,該柄部遠離作用端處係設有第五容槽,該第五容槽端部處兩側係設有第八樞部,該第八樞部係呈圓孔狀,該第五容槽外一側係設有定位孔,該定位孔係與第八樞部相遠離,該定位孔亦呈圓孔狀,該第五容槽外兩側係各凸設有第一組設部及第二組設部,二第八樞部係各設於第一組設部及第二組設部之端部上,該定位孔係設於第一組設部之另端部上;一第一組合件,該第一組合件係固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二組合部內;一第三本體,該第三本體係樞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五容槽內,該第三本體上係設有長孔槽,該長孔槽係與第八樞部相對正,該長孔槽係呈橢圓形槽狀,該長孔槽一端係設有第二容彈槽,該第二容彈槽係與定位孔相對正,該第二容彈槽係呈圓孔槽狀;一第二組合件,該第二組合件係貫穿樞設於第二本體之第八樞部及第三本體之長孔槽內,使該第二本體與第三本體相樞設;一第一組設件,該第一組設件係與第二本體之第一組設部相組設;一第二組設件,該第二組設件係與第二本體之第二組設部相組設,該第二組設件係與第一組設件結構相同,二者間係呈相對稱狀;一第二珠體,該第二珠體係容設於定位孔及容彈槽內;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係容設於第二容彈槽內,該第二彈性元件一端係彈抵於第二容彈槽上,另端係彈抵於第二珠體上,該第一本體係樞設於第二本體之環槽處,該第二環圈之第二穿孔及第三穿孔係與第二本體之第一組合部相對正,該第一控制件之第二套合 部及第三控制件係容設於第一組合部內,使用者係可固定住該第一本體,轉動該握柄組,該握柄組即以第一本體之第一容槽之軸心轉動,使容設於該握柄組之第一組合部內之第二套合部及第三控制件於透空槽及第四容槽內移位,轉動該握柄組即可切換該棘輪扳手之正逆轉方向。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之透空槽處係設有二個定位部,該定位部可係為一孔洞而容設珠體及彈性體,該定位部係可使該控制組於移位時更確實定位於透空槽二端。
  14. 如請求項4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之第四容槽上係設有二個定位部,該定位部可係為一孔洞而容設珠體及彈性體,該定位部係可使該第三控制件於移位時更確實定位於第四容槽二端。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之第二樞部處係設有第一扣環槽,該蓋體上係設有第二扣環槽,設有一扣環體,該扣環體係扣設於第一扣環槽及第二扣環槽處,使該蓋體係組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二樞部處。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控制組之第二控制件係與第一控制件呈一體狀,亦即第一控制件係凸伸有第二控制部。
TW104138908A 2015-11-24 2015-11-24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I583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8908A TWI583505B (zh) 2015-11-24 2015-11-24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8908A TWI583505B (zh) 2015-11-24 2015-11-24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3505B true TWI583505B (zh) 2017-05-21
TW201718188A TW201718188A (zh) 2017-06-01

Family

ID=5936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8908A TWI583505B (zh) 2015-11-24 2015-11-24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350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53607A (en) * 1922-02-25 1923-05-01 Saucier Henry Louis Ratchet socket wrench
US1686376A (en) * 1926-09-10 1928-10-02 Trygve S Hannes Wrench
US6044731A (en) * 1999-03-25 2000-04-04 Hsieh; Chih-Ching Double-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US20110030514A1 (en) * 2009-08-05 2011-02-10 Jung-Chi Chiang Ratchet wrench assembly
CN103659689A (zh) * 2012-09-06 2014-03-26 史都华·C·安德斯 棘轮扳手工具
TWM485119U (zh) * 2014-03-13 2014-09-01 Kun-Zhe Wu 換向棘輪扳手
TWM498091U (zh) * 2014-12-22 2015-04-01 Yu-Zhan He 棘輪工具之換向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53607A (en) * 1922-02-25 1923-05-01 Saucier Henry Louis Ratchet socket wrench
US1686376A (en) * 1926-09-10 1928-10-02 Trygve S Hannes Wrench
US6044731A (en) * 1999-03-25 2000-04-04 Hsieh; Chih-Ching Double-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US20110030514A1 (en) * 2009-08-05 2011-02-10 Jung-Chi Chiang Ratchet wrench assembly
CN103659689A (zh) * 2012-09-06 2014-03-26 史都华·C·安德斯 棘轮扳手工具
TWM485119U (zh) * 2014-03-13 2014-09-01 Kun-Zhe Wu 換向棘輪扳手
TWM498091U (zh) * 2014-12-22 2015-04-01 Yu-Zhan He 棘輪工具之換向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188A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1484B2 (en) Ratcheting screwdriver
TWI581913B (zh) Lightweight hand tools
TWI583505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M521519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515934U (zh) 可增速的棘輪手工具
TWI632028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I547349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201315575A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1918343A (zh) 工具結構
TWI526283B (zh) Wrench structure
TWM47460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587987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M48449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473283U (zh) 工具接頭結構
TWI633977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202108306A (zh) 傳動工具結構
TWM545665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543145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535538B (zh) Handle wrench structure
TW201545842A (zh) 旋動扳手結構
TWM506679U (zh) 扳手結構
CN109866153B (zh) 传动工具结构
TWM505378U (zh) 扳手結構
TWM487177U (zh) 旋動扳手結構
TW201600253A (zh) 棘輪扳手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