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987B - 傳動工具結構 - Google Patents

傳動工具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987B
TWI693987B TW108129044A TW108129044A TWI693987B TW I693987 B TWI693987 B TW I693987B TW 108129044 A TW108129044 A TW 108129044A TW 108129044 A TW108129044 A TW 108129044A TW I693987 B TWI693987 B TW I6939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pivot
groove
transmission group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8306A (zh
Inventor
李志民
Original Assignee
坤鑫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坤鑫國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坤鑫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9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398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98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8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30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傳動組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棘輪、一第二棘輪及一第三棘輪,該第一棘輪、該第三棘輪及該第二棘輪係於該第一本體內同步轉動;一第二轉動組係設有二第二本體、一第四棘輪及一第五棘輪,該第四棘輪及該第五棘輪係相嚙合傳動且於該第二本體內同步轉動,該第四棘輪亦與該第二棘輪相嚙合傳動;一樞桿係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係可以該樞桿為軸心相對固定角度狀態,該樞桿係可於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內移位,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相對轉動以調整相對角度狀態。

Description

傳動工具結構
本發明係與一傳動工具結構有關,該傳動工具結構中,該樞桿係樞設隱於該第一傳動組及該第二傳動組內,即較不易於操作時影響該樞桿。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傳動工具結構,如美國專利案號:US7703356B2,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一第一本體組40a、一第二本體組40b及一第三本體組40c,該第一本體組40a、該第二本體組40b及該第三本體組40c之結構係皆為相同,該第一本體組40a係與該第二本體組40b相樞設,該第二本體組40b係與該第三本體組40c相樞設,該第二本體組40b係設於該第一本體組40a與該第三本體組40c之間,該第一本體組40a、該第二本體組40b及該第三本體組40c係皆分別包括一本體42、一蓋體43、複數結合件45、一第一棘輪52、一第二棘輪54及一第三棘輪56;請輔以圖4所示,該本體42係呈一座體狀,該本體42內係設有一第一容槽46,該第一容槽46底部係依序間隔設有一第一樞設部47b、一第二樞設部及一第三樞設部49b,該第二樞設部係設於該第一樞設部47b及該第三樞設部49b間,該第一樞設部47b、該第二樞設部及該第三樞設部49b係呈圓孔狀,該第一樞設部47b、該第二樞設部及該第三樞設部49b之直徑 係皆為相同,該本體42一端之外周緣係設有一卡制部48,該卡制部48係呈弧面狀,該卡制部48上係設有複數第一齒部62,該複數第一齒部62係呈環狀排列狀;該第一棘輪52、該第二棘輪54及該第三棘輪56係樞設於該第一容槽46;三卡制件60,請輔以圖2所示,每一卡制件60係分別組設於每一蓋體43上,該卡制件60係呈弧形塊體狀,該卡制件60之內周面上係設有複數第二齒部61,該卡制件60係可於該蓋體43上位移,使該第二齒部61與另一本體42之該第一齒部62相囓合卡制或相脫開,即該第二本體組40b之該卡制件60之該第二齒部61係可與該第一本體組40a之該第一齒部62相囓合,該第三本體組40c之該卡制件60之該第二齒部61係可與該第二本體組40b之該第一齒部62相囓合,以控制該第一本體組40a與該第二本體組40b間及該第二本體組40b與該第三本體組40c間可否相對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角度。
但此專利案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1、該卡制件60係可於該蓋體43上位移,使該第二齒部61與另一本體42之該第一齒部62相囓合卡制或相脫開,以控制該第一本體組40a與該第二本體組40b間及該第二本體組40b與該第三本體組40c間可否相對轉動以調整其二者間之角度,但該卡制件60係組設於每一本體組之該蓋體43上,即該卡制件60係顯露於每一本體組之外部,即可能於操作時撥動到該卡制件60,而使該第二齒部61與該第一齒部62相脫開,每二本體組間即無法相定 位而可任意相對轉動而造成操作不便,且該卡制件60顯露於外部亦不具美觀之功效。
2、該卡制件60係於該蓋體43上位移,即該卡制件60之該第二齒部61能與該第一齒部62相囓合之數量係為有限,該卡制件60之該第二齒部61之數量係約為八個左右,即該第二齒部61最多係僅能與八個左右該第一齒部62相囓合。
3、該本體42一端之外周緣係設有一卡制部48,該卡制部48上係設有複數第一齒部62,該複數第一齒部62係顯露於該本體42外,該本體42係較不美觀。
有鑑於上述習用專利案傳動工具結構,本發明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傳動工具結構之產品問世。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習用傳動工具結構中,該卡制件係組設於該蓋體上,即可能於操作時撥動到該卡制件。本發明之傳動工具結構中,該樞桿係樞設隱於該第一傳動組及該第二傳動組內,即較不易於操作時影響該樞桿。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傳動組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棘輪、一第二棘輪及一第三棘輪,該第一棘輪、該第三棘輪及該第二棘輪係於該第一本體內同步轉動;一第二轉動組係設有二第二本體、一第四棘輪及一第五棘輪,該第 四棘輪及該第五棘輪係相嚙合傳動且於該第二本體內同步轉動,該第四棘輪亦與該第二棘輪相嚙合傳動;一樞桿係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係可以該樞桿為軸心相對固定角度狀態,該樞桿係可於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內移位,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相對轉動以調整相對角度狀態。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該樞桿係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相互樞設,該樞桿係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係可以該樞桿為軸心相對固定角度狀態,該樞桿係可於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內移位,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相對轉動以調整二者之間之相對角度而為調整角度狀態。該樞桿係呈單一元件結構,該樞桿係有最少之元件成本。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發明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發明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發明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10‧‧‧第一傳動組
11‧‧‧第一本體
111‧‧‧第一樞部
1111‧‧‧第一樞設部
112‧‧‧第二樞部
1121‧‧‧第一透空槽
113‧‧‧第三樞部
1131‧‧‧第二透空槽
114‧‧‧第一套合槽
1132‧‧‧第一環齒部
115‧‧‧蓋體槽
116‧‧‧第一結合部
12‧‧‧第一棘輪
121‧‧‧第一齒部
122‧‧‧第二套合槽
13‧‧‧第二棘輪
131‧‧‧第二齒部
132‧‧‧第一套合部
133‧‧‧第一容槽
14‧‧‧第三棘輪
141‧‧‧第三齒部
142‧‧‧第二套合部
143‧‧‧第二容槽
144‧‧‧第一彈性件
15‧‧‧蓋體
151‧‧‧第二樞設部
152‧‧‧第三套合部
155‧‧‧第二結合部
16‧‧‧第一結合件
20‧‧‧第二傳動組
21‧‧‧第二本體
211‧‧‧第四樞部
2111‧‧‧第三透空槽
212‧‧‧第五樞部
2121‧‧‧第四透空槽
213‧‧‧第五樞設部
214‧‧‧穿槽
215‧‧‧第三容槽
216‧‧‧第二環齒部
2161‧‧‧第一抵緣
217‧‧‧第三結合部
218‧‧‧第四套合部
219‧‧‧第四容槽
22‧‧‧第四棘輪
221‧‧‧第四齒部
222‧‧‧第五套合部
23‧‧‧第五棘輪
231‧‧‧第五齒部
232‧‧‧第三套合槽
24‧‧‧第二結合件
30‧‧‧樞桿
31‧‧‧按壓部
32‧‧‧第三環齒部
33‧‧‧桿部
34‧‧‧第二抵緣
35‧‧‧組設部
38‧‧‧第二彈性件
39‧‧‧組設件
40‧‧‧第一工具
41‧‧‧第二工具
42‧‧‧第三工具
51‧‧‧螺合件
52‧‧‧第一物件
53‧‧‧第二物件
54‧‧‧第一距離
第一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第一傳動組之立體分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側視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第四圖A-A處之剖視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上視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第六圖B-B處之剖視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第六圖B-B處另一操作狀態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第四圖A-A處另一操作狀態之剖視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操作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另一操作狀態之立體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另一操作圖。
第十四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五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第一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第一傳動組10之立體分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傳動組10,請輔以第二圖所示,該第一傳動組10係包括一第一本體11、一第一棘輪12、一第二棘輪13、一第三棘輪14、一彈性元件144、一蓋體15及複數第一結合件16,該第一棘輪12、該第二棘輪13及該第三棘輪14係樞設於該第一本體11內,該第一棘輪12係嚙合傳動該第三棘輪14,該第三棘輪14係嚙合傳動該第二棘輪13,該第一棘輪12、該第三棘輪14及該第二棘輪13係於該第一本體11內同步轉動; 該第一本體11係設有一第一樞部111,該第一樞部111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樞部111底部處係設有一第一樞設部1111,該第一樞設部1111與該第一樞部111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樞設部1111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一樞部111之直徑,該第一樞設部1111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樞部111一端係設有一第二樞部112,該第二樞部112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樞部111與該第二樞部112間係設有一第一透空槽1121,使該第一樞部111與該第二樞部112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本體11另端係設有一第三樞部113,該第三樞部113係與該第一樞部111呈相遠離,該第二樞部112係設於該第一樞部111與該第三樞部113間,該第三樞部113一端係呈開放狀,該第三樞部113係呈圓槽狀,該第二樞部112與該第三樞部113間係設有一第二透空槽1131,使該第二樞部112與該第三樞部113係呈相通狀,該第三樞部113底部處係設有一第一環齒部1132,該第一環齒部1132與該第三樞部113係呈相通狀,該第一環齒部1132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一環齒部1132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三樞部113之直徑,該第一環齒部1132之齒數係為10個至20個,該第一本體11係設有一第一套合槽114,該第一套合槽114係呈四角槽狀,該第一套合槽114係設於近該第一樞部111處,該第一樞部111係設於該第一套合槽114與該第二樞部112間,該第一本體11係設有一蓋體槽115,該蓋體槽115係與該第一樞部111、該第二樞部112、該第一透空槽1121、該第三樞部113及該第二透空槽1131呈相通狀,該蓋體槽15係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相遠離,該第一本體11係設有複數第一結合部116,該複數第一結合部116係呈相對稱狀,該第一結合部116之數量係為四個;該第一棘輪12係樞設於該第一樞部111內,該第一棘輪12一 端係樞設於該第一樞設部1111處,該第一棘輪12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一齒部121,該第一齒部121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一棘輪12二端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一齒部121之直徑,該第一棘輪12係設有一第二套合槽122,該第二套合槽122係呈規格之四角槽狀,該第二套合槽122之規格係與該第一套合槽114之規格不同,該第二套合槽122之規格係大於或小於該第一套合槽114之規格;該第二棘輪13係樞設於該第三樞部113內,該第二棘輪13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二齒部131,該第二齒部131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二棘輪13係設有一第一套合部132,該第一套合部132係呈圓孔槽狀,該第一套合部132一端係設有一第一容槽133,該第一容槽133係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相對正,該第一容槽133係與該第一套合部132呈相通狀,該第一容槽133之直徑係大於該第一環齒部1132及該第一套合部132之直徑,該第一容槽133係呈圓槽狀,該第二棘輪13之外直徑係與該第一棘輪12之外直徑相同;該第三棘輪14係樞設於該第二樞部112內,該第三棘輪14係設於該第一棘輪12及該第二棘輪13間,該第三棘輪14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三齒部141,該第三齒部141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三齒部141係與該第一齒部121於該第一透空槽1121處相囓合,該第三齒部141係與該第二齒部131於該第二透空槽1131處相囓合,該第三棘輪14係設有一第二套合部142,該第二套合部142係呈圓槽狀,該第三棘輪14之端面上係設有一第二容槽143,該第二容槽143係呈凹圓環槽狀,該第三棘輪14之外直徑係與該第一棘輪12之外直徑相同; 該彈性元件144係容設於該第二容槽143處,該彈性元件144係呈圓環體狀;該蓋體15係蓋合於該第一本體11之該蓋體槽115處,該蓋體15一端係設有一第二樞設部151,該第二樞設部151係與該第一樞部111相對正,該第二樞設部151係供該第一棘輪12之另端相樞設,使該第二套合槽122係顯露於外部,該第二樞設部151係呈圓槽狀,該蓋體15另端係設有一第三套合部152,該第三套合部152係與該第一套合部132相對正,該第三套合部152係與該第二樞設部151相遠離,該第三套合部152係呈圓孔狀,該蓋體15係設有複數第二結合部155,該第二結合部155係與該第一結合部116相對正,該第二結合部155之數量係與該第一結合部116相配合,該第二結合部155係呈圓孔狀,該蓋體15係封設該第三棘輪14,使該第三棘輪14隱於該第一本體11內,該彈性元件144係抵於該蓋體之15內面,亦即該第三棘輪14與該蓋體15間係可具有該彈性元件144,使該第三棘輪14轉動時係具有彈簧阻力;每一第一結合件16係穿設於每一第一結合部116及每一第二結合部155處,使該蓋體15與該第一本體11相結合,該第一棘輪12、該第二棘輪13及該第三棘輪14即受限於該蓋體15及該第一結合件16而無法與該第一本體11相脫開,該第一結合件16之數量係與該第一結合部116及該第二結合部155相配合;一第二轉動組20,該第二轉動組20係包括二第二本體21、一第四棘輪22、一第五棘輪23及複數第二結合件24,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係樞設於該二第二本體21內,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係相嚙 合傳動且於該第二本體21內同步轉動,該第四棘輪22亦與該第二棘輪13相嚙合傳動;該第一棘輪12受旋動時,該第三棘輪14、該第二棘輪13、該第二棘輪13、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同步旋動;該二第二本體21之結構係為相同,該二第二本體21係呈反向組設,該二第二本體21係呈相對稱狀,該第二本體21係設有一第四樞部211,該第四樞部211係呈圓槽狀,該第四樞部211一側係設有一第三透空槽2111,該第四樞部211另側係設有一第五樞部212,該第五樞部212係呈圓槽狀,該第四樞部211與該第五樞部212間係設有一第四透空槽2121,該第四透空槽2121係使該第四樞部211與該第五樞部212呈相通狀,該第五樞部212之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五樞設部213,該第五樞設部213與該第五樞部212係呈相通狀,該第五樞設部213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五樞部212之直徑,該第五樞設部213係呈圓槽狀,該二第二本體21間係設有一橫向之穿槽214,該第四樞部211係設於該第五樞部212與該穿槽214間,該第三透空槽2111係設於該第四樞部211與該穿槽214間,該第三透空槽2111係使該穿槽214與該第四樞部211呈相通狀,該第一傳動組10係樞設於該穿槽214處,該第一傳動組10係容設於該穿槽214處,該第三透空槽2111係使該第三樞部113與該第四樞部211呈相通狀,該穿槽214底部處係設有一第三容槽215,該第三容槽215係呈圓槽狀,該第三容槽215一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二環齒部216,該第二環齒部216係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相對正,該第二環齒部216係設於該穿槽214與該第三容槽215間,該第二環齒部216係與該穿槽214及該第三容槽215呈相通狀,該第二環齒部216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三容槽215之直徑,該第二環齒 部216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三容槽215與該第二環齒部216間係設有一第一抵緣2161,該第二本體21係設有複數第三結合部217,該複數第三結合部217係呈相對稱狀,該二第二本體21之每一第三結合部217係呈相對正狀,該第三結合部217之數量係為四個,該穿槽214頂部處係設有一第四套合部218,該第四套合部218係與該第三套合部152相對正,該穿槽214係設於該第二環齒部216與該第四套合部218間,該第四套合部218係呈圓孔狀,該第四套合部218一端係設有一第四容槽219,該第四容槽219係與該第套合部218呈相通狀,該第四容槽219之直徑係大於該第四套合部218,該第四容槽219係呈圓槽狀;該第四棘輪22係樞設於該第四樞部211內,該二第二本體21係封設該第四棘輪22,使該第四棘輪22係隱於該第二傳動組20內,該第四棘輪22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四齒部221,該第四齒部221係與該第二棘輪13之該第二齒部131於該第三透空槽2111處相囓合,該第四齒部221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四棘輪22係設有一第五套合部222,該第五套合部222係呈圓槽狀;該第五棘輪23係樞設於該第五樞部212內,該第五棘輪23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五齒部231,該第五齒部231係與該第四齒部221於該第四透空槽2121處相囓合,該第五齒部231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五棘輪23係設有一第三套合槽232,該第三套合槽232係呈多角槽狀或呈凸伸之四角頭狀,該第五棘輪23二端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五齒部231之直徑,該第五棘輪23之二端係樞設於該第五樞設部213處,該第三套合槽232係顯露於該第二傳動組20外; 該複數第二結合件24係穿設於該二第二本體21之該第三結合部217處,使該二第二本體21相結合;一樞桿30,該樞桿30係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相樞設,該樞桿30係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係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相對固定角度狀態,該樞桿30係可於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內移位,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相對轉動以調整二者之間之相對角度而為調整角度狀態,該樞桿30一端係設有一按壓部31,該按壓部31係容設於該第三容槽215處,該樞桿30上係設有一第三環齒部32,該第三環齒部32係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及該第二環齒部216相囓合,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即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而無法相對轉動以調整角度,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間即為固定角度狀態,該第三環齒部32之外直徑係略小於該按壓部31之直徑,該第三環齒部32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樞桿30另端係設有一桿部33,該桿部33係穿設於該第一容槽133、該第一套合部132、該第三套合部152及該第四套合部218處,該第三環齒部32係設於該按壓部31及該桿部33之間,該桿部33之直徑係小於該按壓部31及該第三環齒部32之直徑,該桿部33係呈圓桿體狀,該按壓部31之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二抵緣34,該第二抵緣34係與該第一抵緣2161相對正,該第二抵緣34係設於該按壓部31及該第三環齒部32間,該桿部33內係設有一組設部35,該組設部35係顯露於該第四容槽219處,該組設部35係呈內螺紋狀;一第二彈性件38,該第二彈性件38係彈抵於該樞桿30上而具有回位功效,該第二彈性件38係容設於該第三容槽215處,該第二彈性件38 係套設於該樞桿30上,該第二彈性件38係彈抵於該第一抵緣2161及該第二抵緣34間,該按壓部31係受該第二彈性件38之彈抵而略凸露於該第三容槽215外;一組設件39,該組設件39係組設於該組設部35處,該組設件39之頭部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219處,該組設件39之頭部之直徑係大於該桿部33外直徑,該樞桿30係受限於該組設件39而不脫出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外;按壓該按壓部31,使該第二彈性件38受該第二抵緣34壓抵而呈壓縮狀,該第三環齒部32係與該第二環齒部216相脫開,該第三環齒部32係僅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相囓合,該第三環齒部32係部份容設於該第一容槽133處,該桿部33係於該第一容槽133、該第一套合部132、該第三套合部152及該第四套合部218處位移,該桿部33一端係略凸露於該第四容槽219處,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間即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該第一傳動組10係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於該穿槽214處相對該第二轉動組20轉動,或該第二傳動組20亦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相對該第一傳動組10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角度,待調整角度後,放開該按壓部31,該樞桿30係受該第二彈性件38之彈性復位而使該第三環齒部32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及該第二環齒部216相囓合,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間即無法任意轉動。
請參閱第三圖至第五圖所示,第三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立體組合圖,第四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側視圖,第五圖係本發明第四圖A-A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傳動組10係與該第二傳 動組20相樞設,該第一棘輪12、該第二棘輪13及該第三棘輪14係分別樞設於該第一樞部111、該第三樞部113及該第二樞部112處,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係分別樞設於該第四樞部211及該第五樞部212處,當該第一棘輪12受旋動時,該第三棘輪14、該第二棘輪13、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係同步旋動,該樞桿30係穿設於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內,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相樞設,該組設件39係與該樞桿30相組設。
請參閱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第六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上視圖,第七圖係本發明第六圖B-B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按壓部31係容設於該第三容槽215處,該第三環齒部32係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及該第二環齒部216相囓合,該桿部33係穿設於該第一容槽133、該第一套合部132、該第三套合部152及該第四套合部218處,該第二彈性件38係套設於該樞桿30上並彈抵於該第一抵緣2161及該第二抵緣34間,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間係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而無法相對轉動以調整角度。
請繼續參閱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第八圖係本發明第六圖B-B處另一操作狀態之剖視圖,第九圖係本發明第四圖A-A處另一操作狀態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按壓該按壓部31,使該第二彈性件38受該第二抵緣34壓抵而呈壓縮狀,該第三環齒部32係與該第二環齒部216相脫開,該第三環齒部32係僅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相囓合,該第三環齒部32係部份容設於該第一容槽133處,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間即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該第一傳動組10係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於該穿槽214 處相對該第二轉動組20轉動,該第二傳動組20亦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相對該第一傳動組10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角度,調整角度後即如第九圖所示,該第二棘輪13與該第四棘輪22亦於該第三透空槽2111處相囓合,使該第一棘輪12、該第三棘輪14、該第二棘輪13、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同步轉動。
請繼續參閱第十圖所示,第十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操作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欲取出設於該第一物件52處之該螺合件51,該第一物件52之周面係繞設有複數第二物件53,其一第二物件53係與該第一物件52相遠離,另二第二物件53係設於該第一物件52之二側,另二第二物件53與其一該第二物件53間係具有一第一距離54,該第一距離54之長度若係大於該第二傳動組20之長度,使用者係先按壓該按壓部31,使該第三環齒部32與該第二環齒部26相脫開,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間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並握持該第一傳動組10以該樞桿30為軸心轉動該第一傳動組10,使該第一轉動組10與該第二轉動組20間略呈九十度角狀,該第二傳動組20即可進入該複數該第二物件53內,並以該第五棘輪23之該第三套合槽232與該螺合件51相套合,蛇形管結構之該第一工具40係與該第一棘輪12之該第二套合槽122相套合即可達到延伸作用,該第二工具41係套合於該第一套合槽114處,該第二工具41係可為延伸柄部功效,當轉動該第一工具40時,該第一棘輪12即會帶動該第三棘輪14、該第二棘輪13、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轉動,即可將該螺合件51自該第一物件52處取出。
請參閱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第二實 施例之立體圖,第十二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另一操作狀態之立體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二傳動組20係為二個,其一第二傳動組20係設於該第一傳動組10及另一第二傳動組20間,該二第二傳動組20係相互樞設,其一第二傳動組20係樞設於另一第二傳動組20之該穿槽214處,使其一第二傳動組20之該第三套合槽232與另一第二傳動組20之該第二環齒部216及該第四套合部218相對正,該二第二傳動組20間亦係以該樞桿30相樞設,該樞桿30係穿設於其一第二傳動組20之該第三套合槽232與另一第二傳動組20之該第三容槽215及該第四套合部218處,該第三環齒部32係與另一第二傳動組20之該第二環齒部216相囓合,該二第二傳動組20間即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角度,該第一傳動組10與其一第二傳動組20之間係可相對調整角度,其一第二傳動組20與另一第二傳動組20間亦可相對調整角度。
其一第二傳動組20之該第五樞設部213即改為該第一環齒部1132之結構,其一第二傳動組20之該第五棘輪23即改為該第二棘輪23之結構。
請繼續參閱第十三圖所示,第十三圖係本發明傳動工具結構之另一操作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工具40係與該第一棘輪12之該第二套合槽122相套合,該第一工具40係具有一長度即可達到延伸之作用,該第二工具41係套合於該第一套合槽114處,該第二工具41係可為延伸柄部之功效,該第三工具42係套合於該第五棘輪23之該第三套合槽232處,該第三工具42係可套合該螺合件51以旋動之,該第三工具42係具延伸深度之功效。
請繼續參閱第十四圖及第十五圖所示,第十四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十五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二抵緣34係與該第一抵緣2161相靠抵,該第二彈性件38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219處,該第二彈性件38係套設於該桿部33上,該第二彈性件38係彈抵於該第四容槽219之底部及該組設件39之頭部間,當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為定位狀態時,該組設件39係受該第二彈性件38之彈性頂抵而略凸露於該第四容槽219外,按壓該組設件39,使該組設件39向下壓抵該第二彈性件38,該第二彈性件38即呈壓縮狀,該樞桿30係於該第四套合部218、該第三套合部152、該第一套合部132及該第三容槽215內向下位移,使該第三環齒部32係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相脫開,該第二抵緣34係與該第一抵緣2161相分離,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間即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間係可調整角度。
本發明之傳動工具結構係具有下述之優點:
1、該樞桿30係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相樞設,該樞桿30係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係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相對固定角度狀態,該樞桿30係可於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內移位,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相對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相對角度而為調整角度狀態。
2、該樞桿30係呈單一元件結構,該樞桿30係有最少之元件成本。
3、請輔以第七圖所示,當該傳動工具結構為固定角度狀態時,該第三環齒部32係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及該第二環齒部216相囓合,該第一傳動組 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即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而無法相對轉動以調整角度。
4、該第一環齒部1132、該第二環齒部216及該第三環齒部32係皆呈環狀排列齒狀,即該第三環齒部32係可完全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及第二環齒部216之每一齒相囓合,穩定性即為較佳,環齒之嚙合狀態亦具有最大承受扭力。
5、請輔以第八圖所示,按壓該按壓部31,使該第二彈性件38受該第二抵緣34壓抵而呈壓縮狀,該第三環齒部32係與該第二環齒部216相脫開,該第三環齒部32係僅與該第一環齒部1132相囓合,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間即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該第一傳動組10係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於該穿槽214處相對該第二轉動組20轉動,該第二傳動組20亦可以該樞桿30為軸心相對該第一傳動組10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角度即為調整角度狀態。
6、承第5點所述,二者之間相對調整角度後即如第九圖所示,該第二棘輪13與該第四棘輪22亦能於該第三透空槽2111處相囓合,使該第一棘輪12、該第三棘輪14、該第二棘輪13、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同步轉動。
7、該樞桿30係樞設隱於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內,即較不易於操作時影響該樞桿30,而影響該第一傳動組10及該第二傳動組20間之固定角度狀態,該傳動工具結構係更具結構確實性及穩定性且較具美觀之功效。
8、請輔以第十圖所示,該螺合件51係受該複數第二物件53所包圍時, 該第一距離54之長度若係大於該第二傳動組20之長度,使用者係先按壓該按壓部31,使該第三環齒部32與該第二環齒部26相脫開,使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間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32,握持該第一傳動組10以該樞桿30為軸心轉動該第一傳動組10,使該第一轉動組10與該第二轉動組20間略呈相對角度狀,該第二傳動組20即可進入複數該第二物件53內,並以該第五棘輪23之該第三套合槽232與該螺合件51相套合,轉動該第一棘輪12,該第一棘輪12即會帶動該第三棘輪14、該第二棘輪13、該第四棘輪22及該第五棘輪23轉動即可將該螺合件51取出,該傳動工具結構之該第一傳動組10與該第二傳動組20間係可調整相對角度,如此即可不受轉動空間不足所限制。
因此本發明之傳動工具結構具產業利用價值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第一傳動組
20‧‧‧第二傳動組
21‧‧‧第二本體
211‧‧‧第四樞部
2111‧‧‧第三透空槽
212‧‧‧第五樞部
2121‧‧‧第四透空槽
213‧‧‧第五樞設部
214‧‧‧穿槽
215‧‧‧第三容槽
216‧‧‧第二環齒部
2161‧‧‧第一抵緣
217‧‧‧第三結合部
218‧‧‧第四套合部
219‧‧‧第四容槽
22‧‧‧第四棘輪
221‧‧‧第四齒部
222‧‧‧第五套合部
23‧‧‧第五棘輪
231‧‧‧第五齒部
232‧‧‧第三套合槽
24‧‧‧第二結合件
30‧‧‧樞桿
31‧‧‧按壓部
32‧‧‧第三環齒部
33‧‧‧桿部
34‧‧‧第二抵緣
35‧‧‧組設部
38‧‧‧第二彈性件
39‧‧‧組設件

Claims (15)

  1. 一種傳動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傳動組,該第一傳動組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棘輪、一第二棘輪及一第三棘輪,該第一棘輪、該第二棘輪及該第三棘輪係樞設於該第一本體內,該第一棘輪係嚙合傳動該第三棘輪,該第三棘輪係嚙合傳動該第二棘輪,該第一棘輪、該第三棘輪及該第二棘輪係於該第一本體內同步轉動;該第一本體係設有一第一環齒部,該第一環齒部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一本體係設有一第一套合槽;該第一棘輪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一齒部,該第一齒部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一棘輪係設有一第二套合槽;該第二棘輪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二齒部,該第二齒部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二棘輪係設有一第一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一端係設有一第一容槽,該第一容槽係與該第一環齒部相對正,該第一容槽係與該第一套合部呈相通狀;該第三棘輪係設於該第一棘輪及該第二棘輪間,該第三棘輪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三齒部,該第三齒部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三齒部係與該第一齒部相囓合,該第三齒部係與該第二齒部相囓合;一第二轉動組,該第二轉動組係包括二第二本體、一第四棘輪及一第五棘輪,該第四棘輪及該第五棘輪係樞設於該二第二本體內,該第四棘輪及該第五棘輪係相嚙合傳動且於該第二本體內同步轉動,該第四棘輪亦與該第二棘輪相嚙合傳動; 該第一棘輪受旋動時,該第三棘輪、該第二棘輪、該第二棘輪、該第四棘輪及該第五棘輪同步旋動;該二第二本體間係設有一橫向之穿槽,該第一傳動組係樞設於該穿槽處,該第一傳動組係容設於該穿槽處,其一第二本體之該穿槽底部處係設有一第三容槽,該第三容槽一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二環齒部,該第二環齒部係與該第一環齒部相對正,該第二環齒部係設於該穿槽與該第三容槽間,該第二環齒部係與該穿槽及該第三容槽呈相通狀,該第二環齒部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三容槽與該第二環齒部間係設有一第一抵緣,另一第二本體之該穿槽頂部處係設有一第四套合部,該第四套合部係與該第三套合部相對正,該穿槽係設於該第二環齒部與該第四套合部間,該第四套合部一端係設有一第四容槽,該第四容槽係與該第套合部呈相通狀;該第四棘輪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四齒部,該第四齒部係與該第二棘輪之該第二齒部相囓合,該第四齒部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五棘輪之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五齒部,該第五齒部係與該第四齒部相囓合,該第五齒部係呈環狀排列齒狀,該第五棘輪係設有一第三套合槽;一樞桿,該樞桿係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相樞設,該樞桿係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係可以該樞桿為軸心相對固定角度狀態,該樞桿係可於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內移位,使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相對轉動以調整二者之間之相對角度而為調整角度狀態,該樞桿一端係設有一按壓部,該按壓部係容設於該第三容槽處,該樞桿上係設有一第三環齒部,該第三環齒部係與該第一環齒部及該第二環齒部相囓合,該第一傳動組及該第二傳動組即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而無法相對轉 動,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間即為固定角度狀態,該第三環齒部係呈環狀排列齒狀;移位該按壓部,該第三環齒部係與該第二環齒部相脫開,該第三環齒部係僅與該第一環齒部相囓合,該第三環齒部係部份容設於該第一容槽處,該第一傳動組及該第二傳動組間即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該第一傳動組係可以該樞桿為軸心於該穿槽處相對該第二轉動組轉動,或該第二傳動組亦可以該樞桿為軸心相對該第一傳動組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角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設有一第一樞部及一第二樞部,該第一樞部與該第二樞部間係設有一第一透空槽,使該第一樞部與該第二樞部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本體另端係設有一第三樞部,該第三樞部係與該第一樞部呈相遠離,該第二樞部係設於該第一樞部與該第三樞部間,該第三樞部一端係呈開放狀,該第二樞部與該第三樞部間係設有一第二透空槽,使該第二樞部與該第三樞部係呈相通狀,該第一環齒部與該第三樞部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棘輪係樞設於該第一樞部內,該第一棘輪係設有一第二套合槽;該第二棘輪係樞設於該第三樞部內;該第三棘輪係樞設於該第二樞部內,該第三齒部係與該第一齒部於該第一透空槽處相囓合,該第三齒部係與該第二齒部於該第二透空槽處相囓合;該第二本體係設有一第四樞部,該第四樞部一側係設有一第三透空槽,該第四樞部另側係設有一第五樞部,該第四樞部與該第五樞部間係設有一第四透空槽,該第四透空槽係使該第四樞部與該第五樞部呈相通狀,該第五樞部之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五樞設部,該第五樞設部與該第五樞部係呈相通狀,該第四樞部係設於該第五樞部與該穿槽間,該第三透空槽係設於該第四樞 部與該穿槽間,該第三透空槽係使該穿槽與該第四樞部呈相通狀,該第三透空槽係使該第三樞部與該第四樞部呈相通狀;該第四棘輪係樞設於該第四樞部內,該第四齒部係與該第二棘輪之該第二齒部於該第三透空槽處相囓合;該第五棘輪係樞設於該第五樞部內,該第五齒部係與該第四齒部於該第四透空槽處相囓合,該第五棘輪係設有一第三套合槽。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樞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樞部底部處係設有一第一樞設部,該第一樞設部與該第一樞部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樞設部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一樞部之直徑,該第一樞設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二樞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三樞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一環齒部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三樞部之直徑,該第一套合槽係呈四角槽狀,該第一套合槽係設於近該第一樞部處,該第一樞部係設於該第一套合槽與該第二樞部間;該第一棘輪一端係樞設於該第一樞設部處,該第一棘輪二端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一齒部之直徑,該第二套合槽係呈規格之四角槽狀,該第二套合槽之規格係與該第一套合槽之規格不同,該第二套合槽之規格係大於或小於該第一套合槽之規格。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設有一蓋體槽,該蓋體槽係與該第一樞部、該第二樞部、該第一透空槽、該第三樞部及該第二透空槽呈相通狀,該蓋體槽係與該第一環齒部相遠離,該第一本體係設有複數第一結合部;該第一傳動組係設有一蓋體,該蓋體係蓋合於該蓋體槽處,該蓋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二樞設部,該第二樞設部係與該第一樞部相對正,該第二樞設部係供該第一棘輪之另端相樞設,使該第二套合槽係顯露於外部,該第二樞設部係呈圓槽狀,該蓋體另端係設有一第三套 合部,該第三套合部係與該第一套合部相對正,該第三套合部係與該第二樞設部相遠離,該第三套合部係呈圓孔狀,該蓋體係設有複數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係與該第一結合部相對正,該第二結合部之數量係與該第一結合部相配合,該第二結合部係呈圓孔狀,該蓋體係封設該第三棘輪,使該第三棘輪隱於該第一本體內;該第一傳動組係設有複數第一結合件,每一第一結合件係穿設於每一第一結合部及每一第二結合部處,使該蓋體與該第一本體相結合,該第一棘輪、該第二棘輪及該第三棘輪即受限於該蓋體及該第一結合件而無法與該第一本體相脫開,該第一結合件之數量係與該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結合部相配合。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套合部係呈圓孔槽狀,該第一容槽之直徑係大於該第一環齒部及該第一套合部之直徑,該第一容槽係呈圓槽狀,該第二棘輪之外直徑係與該第一棘輪之外直徑相同。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三棘輪係設有一第二套合部,該第二套合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三棘輪之端面上係設有一第二容槽,該第二容槽係呈凹圓環槽狀,該第三棘輪之外直徑係與該第一棘輪之外直徑相同;該第一傳動組係設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係容設於該第二容槽處,該彈性元件係呈圓環體狀;該彈性元件係抵於該蓋體之內面,亦即該第三棘輪與該蓋體間係可具有該彈性元件,使該第三棘輪轉動時係具有彈簧阻力。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二第二本體之結構係為相同,該二第二本體係呈反向組設,該二第二本體係呈相對稱狀,該第四樞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五樞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五樞設部之直徑係小於該 第五樞部之直徑,該第五樞設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三容槽係呈圓槽狀,該第二環齒部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三容槽之直徑,該第四套合部係呈圓孔狀,該第四容槽之直徑係大於該第四套合部,該第四容槽係呈圓槽狀。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係設有複數第三結合部,該複數第三結合部係呈相對稱狀,該二第二本體之每一第三結合部係呈相對正狀,該第三結合部之數量係為四個;該第二傳動組係設有複數第二結合件,該複數第二結合件係穿設於該二第二本體之該第三結合部處,使該二第二本體相結合。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二第二本體係封設該第四棘輪,使該第四棘輪係隱於該第二傳動組內,該第四棘輪係設有一第五套合部,該第五套合部係呈圓槽狀。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三套合槽係呈多角槽狀或呈凸伸之四角頭狀,該第五棘輪二端之直徑係小於該第五齒部之直徑,該第五棘輪之二端係樞設於該第五樞設部處,該第三套合槽係顯露於該第二傳動組外。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三環齒部之外直徑係小於該按壓部之直徑。
  12. 如請求項2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樞桿另端係設有一桿部,該桿部係穿設於該第一容槽、該第一套合部、該第三套合部及該第四套合部處,該第三環齒部係設於該按壓部及該桿部之間,該桿部之直徑係小於該按壓部及該第三環齒部之直徑,該桿部係呈圓桿體狀,該按壓部之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二抵緣,該第二抵緣係與該第一抵緣相對正,該第二抵緣係 設於該按壓部及該第三環齒部間,該桿部內係設有一組設部,該組設部係顯露於該第四容槽處,該組設部係呈內螺紋狀;設有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彈性件係彈抵於該樞桿上而具有回位功效,該第二彈性件係容設於該第三容槽處,該第二彈性件係套設於該樞桿上,該第二彈性件係彈抵於該第一抵緣及該第二抵緣間,該按壓部係受該第二彈性件之彈抵而略凸露於該第三容槽外;設有一組設件,該組設件係組設於該組設部處,該組設件之頭部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處,該組設件之頭部之直徑係大於該桿部外直徑,該樞桿係受限於該組設件而不脫出該第一傳動組及該第二傳動組外。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按壓該按壓部,使該第二彈性件受該第二抵緣壓抵而呈壓縮狀,該第三環齒部係與該第二環齒部相脫開,該第三環齒部係僅與該第一環齒部相囓合,該第三環齒部係部份容設於該第一容槽處,該桿部係於該第一容槽、該第一套合部、該第三套合部及該第四套合部處位移,該桿部一端係略凸露於該第四容槽處,該第一傳動組及該第二傳動組間即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該第一傳動組係可以該樞桿為軸心於該穿槽處相對該第二轉動組轉動,或該第二傳動組亦可以該樞桿為軸心相對該第一傳動組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角度,待調整角度後,放開該按壓部,該樞桿係受該第二彈性件之彈性復位而使該第三環齒部與該第一環齒部及該第二環齒部相囓合,該第一傳動組及該第二傳動組間即無法任意轉動。
  1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二傳動組係為二個,其一第二傳動組係設於該第一傳動組及另一第二傳動組間,該二第二傳動組係相互樞設,其一第二傳動組係樞設於另一第二傳動組之該穿槽處,使 其一第二傳動組之該第三套合槽與另一第二傳動組之該第二環齒部及該第四套合部相對正,該二第二傳動組間亦係以該樞桿相樞設,該樞桿係穿設於其一第二傳動組之該第三套合槽與另一第二傳動組之該第三容槽及該第四套合部處,該第三環齒部係與另一第二傳動組之該第二環齒部相囓合,該二第二傳動組間即可以該樞桿為軸心轉動以調整二者間之角度,該第一傳動組與其一第二傳動組之間係可相對調整角度,其一第二傳動組與另一第二傳動組間亦可相對調整角度;其一第二傳動組之該第五樞設部即改為該第一環齒部之結構,其一第二傳動組之該第五棘輪即改為該第二棘輪之結構。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傳動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二抵緣係與該第一抵緣相靠抵,該第二彈性件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處,該第二彈性件係套設於該桿部上,該第二彈性件係彈抵於該第四容槽之底部及該組設件之頭部間,當該第一傳動組及該第二傳動組為固定角度狀態時,該組設件係受該第二彈性件之彈性頂抵而略凸露於該第四容槽外,按壓該組設件,使該組設件向下壓抵該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彈性件即呈壓縮狀,該樞桿係於該第四套合部、該第三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及該第三容槽內向下位移,使該第三環齒部係與該第一環齒部相脫開,該第二抵緣係與該第一抵緣相分離,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間即不受限於該第三環齒部,該第一傳動組與該第二傳動組間係可調整角度。
TW108129044A 2019-08-15 2019-08-15 傳動工具結構 TWI693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9044A TWI693987B (zh) 2019-08-15 2019-08-15 傳動工具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9044A TWI693987B (zh) 2019-08-15 2019-08-15 傳動工具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987B true TWI693987B (zh) 2020-05-21
TW202108306A TW202108306A (zh) 2021-03-01

Family

ID=71896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044A TWI693987B (zh) 2019-08-15 2019-08-15 傳動工具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39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5581A (zh) * 2020-07-07 2020-10-09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端子排与电缆连接的紧固工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2682A1 (en) * 1998-04-14 1999-10-21 Dein, Kevin Extension arm for spanner
US7703356B2 (en) * 2008-03-12 2010-04-27 Jamie Bass Tool assemb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readed members
TWM491552U (zh) * 2014-05-08 2014-12-11 Ji-Lin He 可兩用並作寸動的棘輪扳手
CN204171971U (zh) * 2014-07-03 2015-02-25 徐鑫 用于驱动螺母转动的装置
US20150314427A1 (en) * 2012-12-21 2015-11-05 Atlas Copco Industrial Technique Ab Power tool attachment part
CN206066303U (zh) * 2016-09-25 2017-04-0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棘轮扳手横向延长装置
TWI633977B (zh) * 2017-11-10 2018-09-01 坤鑫國際有限公司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I659805B (zh) * 2018-03-23 2019-05-21 王志嘉 扳手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2682A1 (en) * 1998-04-14 1999-10-21 Dein, Kevin Extension arm for spanner
US7703356B2 (en) * 2008-03-12 2010-04-27 Jamie Bass Tool assemb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readed members
US20150314427A1 (en) * 2012-12-21 2015-11-05 Atlas Copco Industrial Technique Ab Power tool attachment part
TWM491552U (zh) * 2014-05-08 2014-12-11 Ji-Lin He 可兩用並作寸動的棘輪扳手
CN204171971U (zh) * 2014-07-03 2015-02-25 徐鑫 用于驱动螺母转动的装置
CN206066303U (zh) * 2016-09-25 2017-04-0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棘轮扳手横向延长装置
TWI633977B (zh) * 2017-11-10 2018-09-01 坤鑫國際有限公司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I659805B (zh) * 2018-03-23 2019-05-21 王志嘉 扳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5581A (zh) * 2020-07-07 2020-10-09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端子排与电缆连接的紧固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306A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69510B1 (en) A drive extension for use in a hand held device
TWI683730B (zh) 扭力結構
TWI693987B (zh) 傳動工具結構
TWM520960U (zh) 掌上型扳手結構
TWI659807B (zh) 扭力接頭結構
TWI547349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I633977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I632028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I624339B (zh) Tool structure
TWI526283B (zh) Wrench structure
TWI697386B (zh) 扭力結構
TWM47460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2102342A (zh) 扭力結構
TWI583511B (zh) Body structure
TWM505378U (zh) 扳手結構
CA3135897A1 (en) Bi-directional screwdriver
TWM506679U (zh) 扳手結構
TWM510218U (zh) 傳動工具結構
TWM514385U (zh) 扳手結構
CN109866153B (zh) 传动工具结构
TWI555608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CN211288646U (zh) 传动工具结构
TWI714442B (zh) 扭力結構
TWI608910B (zh) Clamp body structure
TWI583505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