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8910B - Clamp body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Clamp body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8910B
TWI608910B TW106101362A TW106101362A TWI608910B TW I608910 B TWI608910 B TW I608910B TW 106101362 A TW106101362 A TW 106101362A TW 106101362 A TW106101362 A TW 106101362A TW I608910 B TWI608910 B TW I6089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control member
tooth
sleeve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1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7165A (zh
Inventor
yu xia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yu xiang 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 xiang Huang filed Critical yu xiang Huang
Priority to TW106101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891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9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7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7165A/zh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鉗體結構
本發明係與一鉗體結構有關,尤指一種鉗體結構之第一控制件之第二套合部係套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一套合部內,該第一套合部及該第二套合部皆呈非圓狀,即該第二套合部係無法於該第一套合部內隨意旋動,且第二齒部及第三齒部係與第一齒部相囓合,手握於該第一本體處即可旋動。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鉗體結構,如美國專利案號:第US4662252號,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一種管鉗結構,其係包括:一驅動握把10,該驅動握把10一端係設有第一作用端14,該驅動握把10係設有一長孔槽18,該長孔槽18上係設有複數排列之第一齒部18a;一固定握把12,該固定握把12一端係設有第二作用端20,第二作用端20係與第一作用端14相對正,固定握把12上係設有第一套合部22,第一套合部22係呈圓孔狀,該第一套合部22係與長孔槽18相對正;一卡制件24,卡制件24係容設於第一套合部22中,卡制件24一端係設有圓弧部,圓弧部係與第一套合部22相樞設,該卡制件24另端係設有第二齒部24d,第二齒部24d係與第一齒部18a相嚙合,使驅動握把10及固定握把12呈卡制狀態,第一作用端14及第二作用20即旋動工件。
但此習用鉗體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1、請輔以美國專利公報之第1圖所示,該管鉗結構之第一齒部18a係與第二齒部24d相嚙合,使該驅動握把10及固定握把20呈卡制狀態,但該第二嚙部24d係以旋轉方式與第一齒部18a相嚙合,以旋轉方式相嚙合時二者間係僅有二齒或頂多為四齒之嚙合狀態,以較少齒之嚙合狀態旋動時扭力係較不足。
2、該第一套合部22及該卡制件24之圓弧部係皆呈圓狀,亦即該卡制件24係會於該第一套合部22處自由旋轉,該第一作用端14及該第二作用端20旋動螺合件時,一手或二手即要全部握住驅動握把10及固定握把12才能旋動螺合件,而有時螺合件要被旋入或旋出時旋動之力矩係要相當大,手之握力係要大於螺合件之旋動力,如此一手有時係無法握住驅動握把10及固定握把12。
3、該卡制件24係容設於該第一套合部22中,該第一套合部22係呈圓孔狀,該卡制件24係呈圓體狀,該第二齒部24d係與第一齒部18a相囓合,使驅動握把10與固定握把12呈卡制狀態,但該第一作用端14及該第二作用端20旋動螺合件時,該第一套合部22及該卡制件24之圓弧部係皆呈圓狀,該卡制件24即可能於該第一套合部22處旋動,而造成操作之不便及扭力不足之缺失。
有鑑於上述習用鉗體結構之缺失,本發明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生產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鉗體結構之產品問世。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習用之鉗體結構之該第一套合部及該卡制件之圓弧部係皆呈圓狀,亦即該卡制件係會於該第一套合部處自由旋轉,該第一作用端及該第二作用端旋動螺合件時,一手或二手即要全部握住驅動握把及固定握把才能旋動螺合件,本發明之鉗體結構之第一控制件之第二套合部係套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一套合部內,該第一套合部及該第二套合部皆呈非圓狀,即該第二套合部係無法於該第一套合部內隨意旋動,且第二齒部及第三齒部係與第一齒部相囓合,手握於該第一本體處即可旋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一種鉗體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一控制組、一第一樞桿、一第二樞桿及一連桿;該控制組係設於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一套合部內,該控制組係可於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一套合部處上下位移,該控制組係可於該第一容槽處左右位移,該控制組係包括:第一控制件及第二控制件;該第二齒部及該第三齒部係與該第一齒部相囓合,該鉗體結構係具有四處囓合狀態,且四處之嚙合狀態係呈上下間隔狀,如此即可具有最佳之旋動扭力。該第一控制件之該第二套合部係套設於該第二本體之該第一套合部內,該第一套合部及該第二套合部皆呈非圓狀,即該第二套合部係無法於該第一套合部內隨意旋動,且該第二齒部及該第三齒部係與該第一齒部相囓合,手握於該第一本體處即可旋動該鉗體結構。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該第二齒部及該第三齒部係與該第一齒部相囓合,該鉗體結構係具有四處囓合狀態,且四處之嚙合狀態係呈上 下間隔狀,如此即可具有最佳之旋動扭力。該第一控制件之該第二套合部係套設於該第二本體之該第一套合部內,該第一套合部及該第二套合部皆呈非圓狀,即該第二套合部係無法於該第一套合部內隨意旋動,且該第二齒部及該第三齒部係與該第一齒部相囓合,手握於該第一本體處即可旋動該鉗體結構,不需同時握持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上而具有旋動之便利性。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發明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發明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發明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10‧‧‧第一本體
100‧‧‧第一片體
101‧‧‧第一結合孔
11‧‧‧第一作用端
12‧‧‧第一容槽
13‧‧‧第一齒部
14‧‧‧第二容槽
15‧‧‧滑移槽
19‧‧‧第一結合件
191‧‧‧第一套件
20‧‧‧第二本體
200‧‧‧第二片體
201‧‧‧第二結合孔
21‧‧‧第二作用端
22‧‧‧第一套合部
23‧‧‧第一面
24‧‧‧第三容槽
25‧‧‧第一樞孔
29‧‧‧第二結合件
30‧‧‧控制組
31‧‧‧第一控制件
311‧‧‧第一端部
312‧‧‧第二齒部
313‧‧‧第二套合部
314‧‧‧圓體部
315‧‧‧第一容孔
316‧‧‧第三套合部
32‧‧‧第二控制件
321‧‧‧第二端部
322‧‧‧第三齒部
323‧‧‧第四套合部
324‧‧‧第二容孔
325‧‧‧第一結合部
33‧‧‧第三控制件
331‧‧‧第二結合部
40‧‧‧第一樞桿
50‧‧‧第二樞桿
60‧‧‧連桿
61‧‧‧第二樞孔
62‧‧‧第三樞孔
第一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第一本體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第二本體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控制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部份元件之立體組合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之上視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七圖A-A處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第八圖B處之放大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第二操作狀態之部份元件之立體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第八圖B處第二操作狀態之放大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第三操作狀態之部份元件之立體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四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第一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第一本體10之立體分解圖,第三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第二本體20之立體分解圖,第四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控制組30之立體分解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鉗體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10,請輔以第二圖所示,該第一本體10係可供使用者握持,該第一本體10一端係設有第一作用端11,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第一容槽12,該第一容槽12係呈直向貫穿狀,該第一容槽12係近該第一作用端11,該第一容槽12之兩側邊係設有係設有複數第一齒部13,該第一齒部13係呈直線排列狀,該第一齒部13係呈上下間隔狀,該第一齒部13之數目係為四個,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第二容槽14,該第二容槽14係呈橫向貫穿狀,該第二容槽14與該第一容槽12係呈相通狀,該第一齒部13係受該第二容槽14間隔而成上下間隔狀,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滑移槽15,該滑移槽15係與該第二容槽14呈相通狀,該滑移槽15係呈直向貫穿狀,該滑移槽15之長邊方向與該第一容槽12之長邊方向係呈相垂直狀,該滑移槽15係與該 第一作用端11相遠離,該第一容槽12係設於該第一作用端11及該滑移槽15間,該滑移槽15係呈長孔槽狀;該第一本體10係包括複數第一片體100,每一第一片體100上係設有複數第一結合孔101,每一第一片體100之每一第一結合孔101係相互對正呈一貫穿之圓孔槽狀,每一第一片體100具有不同形狀以構成該第一容槽12、該第一齒部13、該第二容槽14及該滑移槽15,該第一齒部13係設於最外側之二個第一片體100上,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齒部13即呈上下間隔狀;複數第一結合件19,每一第一結合件19係穿設於每一第一片體100之每一第一結合孔101處,使該複數第一片體100相組設成該第一本體10;一第一套件191,該第一套件191係套合於其一第一結合件19上,該第一套件191係容設於該第二容槽14處,該第二容槽14之高度即與該第一套件191之高度相同,該第一套件191係呈圓筒體狀,該第一套件191係頂抵於二個第一片體100間;一第二本體20,請輔以第三圖所示,該第二本體20係穿設於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二容槽14中,該第二本體20係可供使用者握持,該第二本體20一端係設有第二作用端21,該第二作用端21係與該第一作用端11相對正以旋動螺合件或各式被旋動件,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第一套合部22,該第一套合部22係與該第一容槽12相對正,該第一套合部22之寬度係與該第一容槽12之寬度相同,該第一套合部22係呈非圓槽狀,該第一套合部22係呈六角槽狀,該第一套合部22呈六角槽狀時,六角槽狀之該第一套 合部22相對二邊面之距離係等於該第一容槽12之寬度,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第一面23,該第一面23係穿設於該第二容槽14處,該第一套合部22係設於該第一面23之範圍處,該第一面23係呈平面狀,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第三容槽24,該第三容槽24係呈橫向貫穿狀,該第三容槽24係與該第二作用端21相遠離,該第一套合部22係設於該第二作用端21及該第三容槽24間,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第一樞孔25,該第一樞孔25係與該第三容槽24呈相通狀;該第二本體20係包括複數第二片體200,每一第二片體200上係設有複數第二結合孔201,每一第二片體200之每一第二結合孔201係相互對正呈一貫穿之圓孔槽狀,該第一樞孔25係設於該二個第二結合孔201間,每一第二片體200具有不同形狀以構成該第一套合部22、該第一面23及該第三容槽24;複數第二結合件29,每一第二結合件29係穿設於每一第二片體200之每一第二結合孔201處,使該複數第二片體200相組設成該第二本體20;一控制組30,請輔以第四圖所示,該控制組30係設於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容槽12及該第一套合部22內,該控制組30係可於該第一容槽12及該第一套合部22處上下位移,該控制組30係可於該第一容槽12處左右位移,該控制組30係包括:第一控制件31、第二控制件32及第三控制件33;該第一控制件31一端係設有第一端部311,該第一端部311係對正該第一容槽12處,該第一端部311之兩側邊係各設有一第二齒部 312,該二個第二齒部312係與該二個第一齒部13相囓合,該第一控制件31另端係設有第二套合部313,該第二套合部313係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22處,該第二套合部313之形狀係與該第一套合部22相配合,該第二套合部313係呈六角形體狀,該第一端部311與該第二套合部313間係設有圓體部314,該圓體部314係與該第一容槽12相對正,該圓體部314之端部係與該第二本體20之該第一面23相切齊,該第一端部311中央處係設有第一容孔315,該第一容孔315係呈貫穿圓孔狀,該第二套合部313內係設有第三套合部316,該第三套合部316係與該第一容孔315呈相通狀,該第三套合部316係呈六角槽狀;該第二控制件32係與該第一控制件31相結合,該第二控制件32一端係設有第二端部321,該第二端部321係對正於該第一容槽12處,該第二端部321之兩側邊係各設有一第三齒部322,該二個第三齒部322係與另二個第一齒部13相囓合,該第二端部321上係凸設有第四套合部323,該第四套合部323係套合於該第三套合部316內,該第四套合部323之形狀係與該第三套合部316相配合,該第四套合部323係呈六角形體狀,該第四套合部323內係設有第二容孔324,該第二容孔324係與該第一容孔315呈相對正,該第二容孔324一側係設有第一結合部325,該第一結合部325係呈內螺紋狀;該第三控制件33係穿設於該第一容孔315及該第二容孔324內,該第三控制件33係凸露於該第一本體10外,該第三控制件33一端係設有第二結合部331,該第二結合部331係與該第二控制件32之該第一結合部325相結合,使該第一控制件31與該第二控制件32相結合,該第二結合部331 係呈外螺紋狀;一第一樞桿40,該第一樞桿40係穿設於第一樞孔25處,該第一樞桿40係呈圓桿體狀;一第二樞桿50,該第二樞桿50係穿設於該第一本體10之該滑移槽15處,該第二桿50係可於該滑移槽15處位移,該第二樞桿50係呈圓桿體狀;一連桿60,該連桿60係穿設於該第二容槽14及該第三容槽24間,該連桿60一端係設有第二樞孔61,該第二樞孔61係與該第一樞孔25相對正,該連桿60另端係設有第三樞孔62,該第三樞孔62係與該滑移槽15相對正,該第一樞桿40係穿設於該第一樞孔25及該第二樞孔61內,該第二樞桿50係穿設於該滑移槽15及該第三樞孔62內,使該連桿60與該第一本體10及該第二本體20相樞設,該連桿60係可於該滑移槽15及該第三容槽24間位移。
該第一本體10、該第二本體20、該控制組30、該第一樞桿40、該第二樞桿50及該連桿60相組設後即如第五圖所示,該第二本體20之第一面23係穿設於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二容槽14內,該第二作用端21係與該第一作用端11相對正,該控制組30係套設於該第一容槽12及該第一套合部22內,該連桿60係穿設於該第二容槽14及該第三容槽24間,該第一樞桿40係穿設於該第一樞孔25及該第二樞孔61內,該第二樞桿50係穿設於該滑移槽15及該第三樞孔62內,使該連桿60與該第一本體10及該第二本體20相樞設,第六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部份元件之立體組合圖,第六圖係無該第三控制件33。
請繼續參閱第七圖至第九圖所示,第七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之上視圖,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七圖A-A處之剖視圖,第九圖係本發明第八圖B處之放大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二本體20係穿設於該第二容槽14內,該第一套合部22係與該第一容槽12相對正,該控制組30係套設於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容槽12及該第二本體20之該第一套合部22內,該第一控制件31之該第一端部311係容設於該第一容槽12處,該二第二齒部312係與該二第一齒部13相囓合,該第二套合部313係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22內,該圓體部314係對正於該第一容槽12處,該圓體部314之端面係與該第一面23呈齊平狀,該第二控制件32之該第二端部321係容設於該第一容槽12處,該二第三齒部322係與另二個第一齒部13相囓合,該第三控制件33係穿設於該第一控制件31及該第二控制件32內,使該第一控制件31與該第二控制件32相結合。
請繼續參閱第十圖及第十一圖所示,第十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第二操作狀態之部份元件之立體圖,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第八圖B處第二操作狀態之放大圖,當使用者向上推移該控制組30之該第二控制件32,該第二控制件32係帶動該第一控制件31及該第三控制件33向上位移,該第一控制件31之該第一端部311係凸露於該第一本體10外,該第二齒部312係與該第一齒部13相脫開,該第二套合部313係對正於該第一容槽12及該第一套合部22處,該圓體部314係對正該第一齒部13,該第三齒部322亦與該第一齒部13相脫開,該第二齒部312及該第三齒部322與該第一齒部13即不具有囓合狀態。
請繼續參閱第十二圖所示,第十二圖係本發明鉗體結構第三 操作狀態之部份元件之立體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當該第二齒部312及該第三齒部322與該第一齒部13相脫開,該控制組30即可於該第一容槽12處左右位移,當該控制組30於該第一容槽12處左右位移時係會帶動該第二本體20與該連桿60同時位移,以調整該第二作用端21與該第一作用端11間之距離。
請繼續參閱第十三圖所示,第十三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本體10係無設有該第一齒部13,該第一控制件31及該第二控制件32係無設有該第二齒部312及該第三齒部322。
請繼續參閱第十四圖所示,第十四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二本體20係無設有柄部供使用者握持。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第一本體10係可呈一體狀,同理該第二本體20係可呈一體狀,該第二作用端21處之厚度係與該第一面23處之厚度相同以通過該第二容槽14,該第一控制件31及該第二控制件32係可呈一體狀。
本發明之鉗體結構亦可稱之為活動扳手結構均具有相同之功效。
本發明鉗體結構之優點係在於:
1、請輔以第九圖所示,該控制組30之該第二齒部312及該第三齒部322係與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齒部13相囓合,即本發明之鉗體結構係具有四處囓合狀態,且四處嚙合狀態係呈上下間隔狀,如此即可具有最佳之旋動 扭力。
2、該第一控制件31之該第二套合部313係套設於該第二本體20之該第一套合部22內,該第一套合部22及該第二套合部313皆呈非圓狀,即該第二套合部313係無法於該第一套合部22內隨意旋動,且該第二齒部312及該第三齒部322係與該第一齒部13相囓合,亦即該第一本體10、該第二本體20及該控制組30三者間係呈一體結構狀態,手握於該第一本體10處,該第一作用端11及該第二作用端21即可旋動螺合件或各式之被旋動件,該鉗體結構係不需同時握持於該第一本體10及該第二本體20上,如此而具有旋動之便利性。
3、請輔以第十圖至第十二圖所示,當使用者向上按壓該控制組30之該第二控制件32,該第二控制件32係帶動該第一控制件31及該第三控制件33向上產生位移,該第二齒部312及該第三齒部322與該第一齒部13即不具有囓合狀態,該控制組30即可於該第一容槽12處位移,當該控制組30於該第一容槽12處左右位移時係會帶動該第二本體20與該連桿60同時位移,以調整該第二作用端21與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作用端11間之距離,該第二套合部313係對正於該第一容槽12及該第一套合部22處,受限於該第二套合部313及該第一容槽12,該第二本體20相對該第一本體10位移時係呈直線位移狀態。
因此本發明之鉗體結構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第一本體
11‧‧‧第一作用端
12‧‧‧第一容槽
13‧‧‧第一齒部
14‧‧‧第二容槽
15‧‧‧滑移槽
19‧‧‧第一結合件
191‧‧‧第一套件
20‧‧‧第二本體
21‧‧‧第二作用端
22‧‧‧第一套合部
23‧‧‧第一面
24‧‧‧第三容槽
29‧‧‧第二結合件
30‧‧‧控制組
40‧‧‧第一樞桿
50‧‧‧第二樞桿
60‧‧‧連桿
61‧‧‧第二樞孔
62‧‧‧第三樞孔

Claims (13)

  1. 一種鉗體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係可供使用者握持,該第一本體一端係設有第一作用端,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該第一容槽係呈直向貫穿狀,該第一容槽係近該第一作用端,該第一容槽之兩側邊係設有係設有複數第一齒部,該第一齒部係呈直線排列狀,該第一齒部係呈上下間隔狀,該第一齒部之數目係為四個,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二容槽,該第二容槽係呈橫向貫穿狀,該第二容槽與該第一容槽係呈相通狀,該第一齒部係受該第二容槽間隔而成上下間隔狀,該第一本體係設有滑移槽,該滑移槽係與該第二容槽呈相通狀,該滑移槽係與該第一作用端相遠離,該第一容槽係設於該第一作用端及該滑移槽間,該滑移槽係呈長孔槽狀;一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係穿設於該第一本體之該第二容槽中,該第二本體一端係設有第二作用端,該第二作用端係與該第一作用端相對正,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一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係與該第一容槽相對正,該第一套合部之寬度係與該第一容槽之寬度相同,該第一套合部係呈非圓槽狀,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一面,該第一面係穿設於該第二容槽處,該第一套合部係設於該第一面之範圍處,該第一面係呈平面狀,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三容槽,該第三容槽係與該第二作用端相遠離,該第一套合部係設於該第二作用端及該第三容槽間,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一樞孔,該第一樞孔係與該第三容槽呈相通狀;一控制組,該控制組係設於該第一本體之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二本體之第一套合部內,該控制組係可於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一套合部處上下位移, 該控制組係可於該第一容槽處左右位移,該控制組係包括:第一控制件及第二控制件;該第一控制件一端係設有第一端部,該第一端部係對正該第一容槽處,該第一端部之兩側邊係各設有一第二齒部,該二個第二齒部係與該二個第一齒部相囓合,該第一控制件另端係設有第二套合部,該第二套合部係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處,該第二套合部之形狀係與該第一套合部相配合,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套合部間係設有圓體部,該圓體部係與該第一容槽相對正,該圓體部之端部係與該第二本體之該第一面相切齊,該第二套合部內係設有第三套合部,該第三套合部係呈非圓狀;該第二控制件係與該第一控制件相結合,該第二控制件一端係設有第二端部,該第二端部係對正於該第一容槽處,該第二端部之兩側邊係各設有一第三齒部,該二個第三齒部係與另二個第一齒部相囓合,該第二端部上係凸設有第四套合部,該第四套合部係套合於該第三套合部內,該第四套合部之形狀係與該第三套合部相配合;一第一樞桿,該第一樞桿係穿設於第一樞孔處,該第一樞桿係呈圓桿體狀;一第二樞桿,該第二樞桿係穿設於該第一本體之該滑移槽處,該第二桿係可於該滑移槽處位移,該第二樞桿係呈圓桿體狀;一連桿,該連桿係穿設於該第二容槽及該第三容槽間,該連桿一端係設有第二樞孔,該第二樞孔係與該第一樞孔相對正,該連桿另端係設有第三樞孔,該第三樞孔係與該滑移槽相對正,該第一樞桿係穿設於該第一樞孔及該第二樞孔內,該第二樞桿係穿設於該滑移槽及該第三樞孔內,使該 連桿與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相樞設,該連桿係可於該滑移槽及該第三容槽間位移;推移該控制組之該第二控制件,該第二控制件係帶動該第一控制件位移,該第一控制件之該第一端部係凸露於該第一本體外,該第二齒部係與該第一齒部相脫開,該第二套合部係對正於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一套合部處,該圓體部係對正該第一齒部,該第三齒部亦與該第一齒部相脫開,該第二齒部及該第三齒部與該第一齒部即不具有囓合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滑移槽係呈直向貫穿狀,該滑移槽之長邊方向與該第一容槽之長邊方向係呈相垂直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包括複數第一片體,每一第一片體上係設有複數第一結合孔,每一第一片體之每一第一結合孔係相互對正呈一貫穿之圓孔槽狀,每一第一片體具有不同形狀以構成該第一容槽、該第一齒部、該第二容槽及該滑移槽,該第一齒部係設於最外側之二個第一片體上,該第一齒部即呈上下間隔狀;設有複數第一結合件,每一第一結合件係穿設於每一第一片體之每一第一結合孔處,使該複數第一片體相組設成該第一本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設有一第一套件,該第一套件係套合於其一第一結合件上,該第一套件係容設於該第二容槽處,該第二容槽之高度即與該第一套件之高度相同,該第一套件係呈圓筒體狀,該第一套件係頂抵於二個第一片體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係可供握持。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套合部係呈六角槽狀, 該第一套合部呈六角槽狀時,六角槽狀之該第一套合部相對二邊面之距離係等於該第一容槽之寬度,該第二套合部係呈六角形體狀。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之該第三容槽係呈橫向貫穿狀。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係包括複數第二片體,每一第二片體上係設有複數第二結合孔,每一第二片體之每一第二結合孔係相互對正呈一貫穿之圓孔槽狀,該第一樞孔係設於該二個第二結合孔間,每一第二片體具有不同形狀以構成該第一套合部、該第一面及該第三容槽;設有複數第二結合件,每一第二結合件係穿設於每一第二片體之每一第二結合孔處,使該複數第二片體相組設成該第二本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一端部中央處係設有第一容孔,該第一容孔係呈貫穿圓孔狀,該第三套合部係與該第一容孔呈相通狀,該第四套合部內係設有第二容孔,該第二容孔係與該第一容孔呈相對正,該第二容孔一側係設有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係呈內螺紋狀,該控制組係設有一該第三控制件,該第三控制件係穿設於該第一容孔及該第二容孔內,該第三控制件係凸露於該第一本體外,該第三控制件一端係設有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係與該第二控制件之該第一結合部相結合,使該第一控制件與該第二控制件相結合,該第二結合部係呈外螺紋狀。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三套合部係呈六角槽狀,該第四套合部係呈六角形體狀。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可呈一體狀。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係可呈一體狀,該 第二作用端處之厚度係與該第一面處之厚度相同以通過該第二容槽。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鉗體結構,其中,該第一控制件及該第二控制件係可呈一體狀。
TW106101362A 2017-01-16 2017-01-16 Clamp body structure TWI608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1362A TWI608910B (zh) 2017-01-16 2017-01-16 Clamp body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1362A TWI608910B (zh) 2017-01-16 2017-01-16 Clamp body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8910B true TWI608910B (zh) 2017-12-21
TW201827165A TW201827165A (zh) 2018-08-01

Family

ID=61230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1362A TWI608910B (zh) 2017-01-16 2017-01-16 Clamp body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89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28252U (en) * 1997-08-01 1998-03-11 qing-zhen Ch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pliers
TW366862U (en) * 1998-10-19 1999-08-11 Yuan-Jin Ji Structure for non-step convenience pliers
TW445934U (en) * 2000-02-11 2001-07-11 Liang Jen Shue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fast pincer
TWM433936U (en) * 2012-01-20 2012-07-21 Yi-An Chen Pliers structure
CN203853900U (zh) * 2014-05-08 2014-10-01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锁大力钳
TWM505102U (zh) * 2015-01-23 2015-07-11 Hanlong Ind Co Ltd 壓接鉗
CN205703970U (zh) * 2016-06-29 2016-11-2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雨刷电机装配钳
TWI560031B (zh) * 2015-10-20 2016-12-01 yu-xiang Hua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28252U (en) * 1997-08-01 1998-03-11 qing-zhen Ch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pliers
TW366862U (en) * 1998-10-19 1999-08-11 Yuan-Jin Ji Structure for non-step convenience pliers
TW445934U (en) * 2000-02-11 2001-07-11 Liang Jen Shue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fast pincer
TWM433936U (en) * 2012-01-20 2012-07-21 Yi-An Chen Pliers structure
CN203853900U (zh) * 2014-05-08 2014-10-01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锁大力钳
TWM505102U (zh) * 2015-01-23 2015-07-11 Hanlong Ind Co Ltd 壓接鉗
TWI560031B (zh) * 2015-10-20 2016-12-01 yu-xiang Huang
CN205703970U (zh) * 2016-06-29 2016-11-2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雨刷电机装配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7165A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4421B1 (en)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TWM503293U (zh) 管鉗結構
TW201345671A (zh) 樞擺裝置
TWI608910B (zh) Clamp body structure
US10870187B2 (en) Multi-functional wrench
TWM518610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632028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US20060156867A1 (en) Three-dimensionally operable wrench
TWI526283B (zh) Wrench structure
TW201918343A (zh) 工具結構
TWI774579B (zh) 掌上型扳手結構
TWI633977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TW201622899A (zh) 管鉗結構
JP3205597U (ja) パイプレンチ
TWM554037U (zh)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CN201609878U (zh) 一种棘轮扳手
US20120325060A1 (en) Angularly accessible head assembly for a torque hand tool
CN111745577A (zh) 一种扳手
TW201431653A (zh)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TWM474602U (zh) 棘輪接頭之結構改良
TWI580533B (zh) Body structure
TWI396611B (zh) 可變換操作角度之工具頭組
CN109866153B (zh) 传动工具结构
TW201634192A (zh) 替換式扳手結構
JP3203321U (ja) パイプレン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