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0426A - 玻璃板 - Google Patents

玻璃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0426A
TW201700426A TW105114468A TW105114468A TW201700426A TW 201700426 A TW201700426 A TW 201700426A TW 105114468 A TW105114468 A TW 105114468A TW 105114468 A TW105114468 A TW 105114468A TW 201700426 A TW201700426 A TW 2017004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less
ppm
glass plate
samp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suke Arai
Naoya Wada
Hiroyuki Hijiya
Tetsuya Nakashima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00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4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03C3/08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 C03C3/087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containing calcium oxide, e.g. common sheet or container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03C3/08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9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 C03C3/091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9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rare ear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1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using light 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具有特定之組成之玻璃板,其中於藉由在垂直於第1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自中心部分以縱50mm×橫50mm×厚度θ之尺寸採取,且以2個主表面、及相互對向之第1與第2切斷面成為算數平均粗糙度Ra≦0.1μm之方式而成之樣品A中,將於上述第1主表面,法線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1,將於第1切斷面,與上述法線方向正交之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2時,上述αave1為0.009以下,比αave2/αave1為1.3以下。

Description

玻璃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玻璃板。
先前,已知有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級體)等低耗電光源之邊緣照明方式之顯示裝置或照明裝置。於邊緣照明方式之顯示裝置或照明裝置中,使用具有相互對向之2個主表面之導光板、及與該導光板之一個端面對向配置之光源。此處,導光板之「端面」係指將導光板之2個主表面相互連接之4個側面。又,尤其是將4個側面中之面向光源之端面稱為「入射端面」。
於邊緣照明方式中,來自光源之光入射至導光板之入射端面。其後,入射至導光板之光自一個主表面(稱為「出射主表面」)出射。因此,於邊緣照明方式中,具有導光板中之光之入射方向與出射方向存在相互垂直之關係的特徵。
一般而言,使用丙烯酸系樹脂板作為此種邊緣照明方式之導光板。然而,就耐擦傷性、剛性、耐熱性、及耐水性之觀點而言,丙烯酸系樹脂板存在問題。因此,業界期待使用不易產生此種問題之玻璃板作為導光板。
又,近年來,於建築用外裝及如玻璃幕簾、玻璃肋之內裝材、如桌子、擱板之傢俱、日常用品等中,為了給設計帶來高級感而使用玻璃之情況不斷增加,尤其是期望使用高透過玻璃。此種高透過玻璃為了於設計上強調其透明性,不僅自板之主表面方向之外觀,端面之 法線方向上之外觀亦變得重要。
如上所述,業界期待使用玻璃板作為邊緣照明方式之導光板。
然而,於邊緣照明方式中,由於入射至導光板內之光一面保持全反射條件,一面於主表面方向上在導光板內傳播,故而自導光板至出射之光程長變得比實際之導光板之尺寸長。因此,於將一般之玻璃板應用於此種導光板之情形時,有如下顧慮:入射光中之相當之量於傳播中被吸收、或散射,導致不易自出射主表面出射強度充分之光。又,若於光之傳播過程中,選擇性地吸收某特定之波長之部分,則亦有出射顏色與入射光之顏色不同之光之顧慮。即便為如太陽電池用覆蓋玻璃等中所使用之既有之高透過玻璃,依然存在同樣之顧慮,而且預測隨著顯示裝置進而導光板之大型化,此種顧慮今後會變得顯著。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玻璃板,該玻璃板於用作邊緣照明方式之導光板時,即便於較長之光程長中,亦獲得充分之出射光量,並且顯著地抑制入射光與出射光之色偏,且端面之法線方向之光學特性亦優異。
本發明提供一種玻璃板,其一邊之長度L為200mm以上,厚度θ為1.0mm以上,且具有第1與第2主表面、及連接該等主表面之1個或複數個端面,且包含總量1質量ppm以上且80質量ppm以下之換算為Fe2O3之鐵、0.1質量ppm以上且10.0質量ppm以下之換算為Fe2O3之Fe2+、及合計0.1質量ppm以上且10.0質量ppm以下之Ni、Mn、Cr、Co及V,且於樣品A,即藉由在垂直於上述第1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自該 玻璃板之中心部分以縱50mm×橫50mm×厚度θ之尺寸採取,且以上述2個主表面、及相互對向之第1與第2切斷面成為算數平均粗糙度Ra≦0.1μm之方式而成者中,將於上述第1主表面,法線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1,將於上述第1切斷面,與上述法線方向正交之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2時,上述αave1為0.009以下,比αave2ave1為1.3以下。
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玻璃板,該玻璃板於用作邊緣照明方式之導光板時,即便於相對較長之光程長中,亦獲得充分之出射光量,並且顯著地抑制入射光與出射光之色偏。
10‧‧‧顯示裝置
20‧‧‧光源群
21‧‧‧光源
30‧‧‧導光板
32A‧‧‧第1主表面
32B‧‧‧第2主表面
34A~34D‧‧‧端面
40‧‧‧顯示元件
100‧‧‧裝置
110‧‧‧雷射光源
120‧‧‧屏幕
130‧‧‧樣品
140‧‧‧光點
d1‧‧‧距離
d2‧‧‧距離
S110~S130‧‧‧步驟
圖1係概略性地表示一般之邊緣照明方式之顯示裝置之構成的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評價玻璃板內之光之直進性時所使用之裝置之構成的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之一例之概略性流程的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中,表示一般之邊緣照明方式之顯示裝置之概略性分解立體圖。
如圖1所示,通常,邊緣照明方式之顯示裝置10具有光源群20、導光板30、及顯示元件40。
光源群20具有配置成一行之1個以上之光源21。各光源21亦可為如發光二級體(LED)或雷射二極體之指向性光源。
導光板30具有第1及第2主表面32A及32B、以及連接該等主表面之4個端面34A~34D。導光板30之第1主表面32A成為出射表面側,亦稱為「出射主表面32A」。導光板30之第2主表面32B成為顯示裝置10之背面側。導光板30之端面34A面向光源群20,成為顯示裝置10之入射表面。因此,導光板30之端面34A亦稱為「入射端面34A」。再者,亦可於主表面32A及32B與4個端面34A~34D各者之間,且各端面彼此之間具有連接各表面彼此之一個以上之倒角面。
顯示元件40包含例如液晶及光學濾波器等等,能夠形成圖像。顯示元件40係以面向導光板30之第1主表面32A之方式配置。又,於照明裝置之情形時,省略顯示元件40,或者配置用以修正色調之光學濾波器等作為顯示元件40。
此種構成之顯示裝置10如以下般作動。首先,自構成光源群20之各光源21朝向導光板30之入射端面34A照射光,該光入射至導光板30。入射之光(入射光)一面於導光板30之各內面反射,一面於導光板30之內部傳播,並自導光板30之第1主表面32A出射。自導光板30出射之光其後照射至顯示元件40。其結果為,由顯示元件40形成之圖像顯示於外部,顯示裝置10之視認者能夠辨識由顯示元件40形成之圖像。再者,如上所述,於照明裝置之情形時,可使顯示元件40簡化。
此處,如上所述,期望應用玻璃板代替丙烯酸系樹脂板作為顯示裝置10之導光板30。
然而,在將建築用途或顯示裝置用途等所利用之一般之玻璃板應用於導光板30之情形時,有如下顧慮:於入射光在導光板30內傳播過程中,光之相當量被吸收、或散射,導致難以自第1主表面32A出射強度充分之光。又,若於入射光之傳播過程中,某特定之波長之部分被導光板30選擇性地吸收,則亦有出射顏色與入射光之顏色不同之光之顧慮。其原因在於:於上述一般之玻璃中,主要考慮到降低因玻 璃主表面之法線方向(以下,亦稱為主表面方向)上之光吸收或散射等引起之損失(以下,亦稱為光吸收),另一方面,未考慮到降低與上述主表面之法線方向正交之方向(以下,亦稱為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吸收。
該等已經於20英吋左右以上之大小之包含液晶電視等之各種顯示器或數位標牌、照明等中成為問題,因此先前之一般之玻璃板不適合用作導光板。除此以外,最近,更大型者成為主流,即便為如太陽電池用覆蓋玻璃等中所使用之既有之高透過玻璃,亦因上述顧慮而不適合用作導光板。有隨著顯示裝置10進而導光板30之進一步之大型化,上述顧慮今後會變得顯著之虞。
為了解決該等問題,尤其可明確的是,若僅減少主表面方向之光吸收則無法唯一地減少端面之法線方向之光吸收,因此不僅單純地減少主表面方向之光吸收,亦必須積極地減少端面之法線方向之光吸收。
其理由如下。於玻璃之內部為理想光學均質之狀態之情形時,玻璃之吸光度係根據朗伯-比爾(Lambert-Beer)之法則,由每單位長之吸光度而唯一地決定。於該情形時,玻璃板之主表面方向上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1與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2相等。然而,於實際之玻璃內部存在因微細之泡或微米級之折射率分佈、著色層或折射率異質層等導致之光學不均質的因素,而不具有光學上完全之等向性。尤其是於通常之玻璃板中,由於僅重視主表面方向上之光學均質性,故而有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學均質性變差之顧慮。
於先前之玻璃板中,由於僅重視主表面方向上之外觀或光學特性,且光程長至多為玻璃板厚程度,故而如上所述之課題不易明顯。然而,如本發明之課題般,於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吸收等變得重要之用途中,光程長變長為200mm以上,且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學 均質性之不良會給性能帶來較大影響。關於此種玻璃板之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學特性,迄今為止連例如需要較高之透明性之太陽電池用覆蓋玻璃等中亦未意識到。
然而,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提供一種玻璃板,其一邊之長度L為200mm以上,厚度θ為1.0mm以上,且具有第1及第2主表面、以及連接該等主表面之1個或複數個端面,且 換算為Fe2O3之鐵之總量為1質量ppm以上且80質量ppm以下,換算為Fe2O3之Fe2+為0.1質量ppm以上且10.0質量ppm以下, Ni、Mn、Cr、Co及V合計為0.1質量ppm以上且10.0質量ppm以下, 自該玻璃板之中心部分,將該玻璃板在垂直於上述第1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採取縱50mm×橫50mm×厚度θ之樣品A,於使該樣品A之上述2個主表面、及上述樣品A之相互對向之第1與第2切斷面成為算數平均粗糙度Ra為0.1μm以下之樣品A中, 將於上述樣品A之上述第1主表面,法線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1,將於上述第1切斷面中,與上述法線方向正交之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2時,上述αave1為0.009以下,比αave2ave1為1.3以下。
玻璃板之光吸收之主要原因係作為雜質而含有之鐵離子。鐵係作為工業生產之玻璃之原料而不可避免地含有者,無法避免鐵混入玻璃中。
為了遍及可見光區域全域地實現極高之透過率,換算為Fe2O3之總氧化鐵(t-Fe2O3)之含量設為80質量ppm以下。t-Fe2O3之含量進而較佳為60質量ppm以下,尤佳為45質量ppm以下,最佳為35質量ppm以下。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玻璃之總氧化鐵量設為1質量ppm以上。若 未達1質量ppm,則於製造多成分系氧化物玻璃時,難以提高玻璃之熔解性,又,難以用低成本進行大量生產。又,不易獲得原料。較佳為5質量ppm以上,更佳為8質量ppm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ppm以上。再者,玻璃之總氧化鐵量可根據玻璃製造時添加之鐵成分之量進行調節。
於本發明中,雖然將玻璃物品之玻璃之總氧化鐵量表示為Fe2O3之量,但並非係玻璃中存在之鐵全部作為Fe3+(3價鐵)而存在。通常,玻璃中同時存在Fe3+與Fe2+(2價鐵)(以下,將該等統稱為「鐵成分」)。鐵成分於可見光區域具有吸收,但Fe2+之吸收係數(11cm-1 Mol-1)較Fe3+之吸收係數(0.96cm-1 Mol-1)大1位數,故而使可見光區域之內部透過率進一步下降。因此,雖然Fe2+之含量較少,但於提高可見光區域之內部透過率之方面較佳。
本發明之玻璃將換算為Fe2O3之二價鐵(Fe2+)之含量抑制為以質量ppm表示為10質量ppm以下。較佳為8.0質量ppm以下,更佳為6.0質量ppm以下,尤佳為4.0質量ppm以下,最佳為3.5質量ppm以下。
如此,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中,藉由控制鐵成分之量,能夠顯著地抑制鐵成分吸收特定波長之光。
再者,若將玻璃板所含之總氧化鐵量抑制為80ppm以下,且換算為Fe2O3之二價鐵(Fe2+)之含量以質量ppm表示為10.0質量ppm以下,則存在玻璃板之製造變得困難之情況。尤其是根據本發明者等人之研究而明確,與先前之玻璃相比難以提高熔解時之爐內之均質性。
即,過度地排除鐵成分、尤其是Fe2+之熔融玻璃具有不易吸收光、尤其是紅外光之特性。因此,為了加熱此種熔融玻璃,必須投予極大之能量。其結果為,有製造步驟中之能量效率下降至非現實性之級別之顧慮。又,於此種加熱狀態下,有組成於熔融玻璃之上部與底部發生變化,導致最終所獲得之玻璃板之組成變得不均勻之顧慮。進 而,於此種高溫狀態下之操作中,有產生製造設備之破損或劣化之顧慮。相反地,若將加熱狀態抑制為與通常之玻璃相當,則無法促進玻璃之熔融,故而有泡缺陷變多、因熔融玻璃之黏性較低而變得不均質等使製品之品質下降之顧慮。
然而,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中,為了應對此種問題,以選自由Ni、Mn、Cr、Co及V所組成之群中之金屬離子之合計含量成為0.1質量ppm以上的方式進行控制。
該等金屬離子具有於紫外線區域至近紅外線區域之範圍內吸收光之特性。因此,於熔融玻璃中含有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之情形時,即便為過度地排除鐵成分、尤其是Fe2+之情形時,加熱亦變得相對容易,從而緩解如上所述之問題。
又,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亦發揮作為玻璃之著色成分之作用。因此,藉由調整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之量,而刻意地於藉由鐵成分進行之光吸收以外之波長區域中產生微弱之光吸收,藉此能夠使波長400~700nm之範圍下之光吸收光譜更平坦化。從而,與單純地減少鐵成分而獲得之玻璃板相比,即便光程長變長為200mm以上,亦能夠抑制入射光與出射光之色偏。
另一方面,若玻璃原料中含有較多該等過渡金屬離子,則最終所獲得之玻璃板之透明性下降。
然而,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中,以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之總和最大為10.0質量ppm以下之方式進行控制。因此,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能夠不對透明性造成不良影響,而利用現實之製程製造均質之玻璃板。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中,尤其是容易對透明性造成不良影響之Ni、Cr、Co、V之總和較佳為7.0質量ppm以下,更佳為3.0質量ppm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ppm以下,尤佳為1.5質量ppm以下,最佳為1.0質量ppm以下。
又,本案發明者等人明確出Ni、Mn、Cr、Co及V對透明性造成之影響之程度。每1ppm之Ni之波長400~700nm之範圍下的平均吸光係數為0.0026。每1ppm之Mn之波長400~700nm之範圍下的平均吸光係數為0.00005。每1ppm之Cr之波長400~700nm之範圍下的平均吸光係數為0.0013。每1ppm之Co之波長400~700nm之範圍下的平均吸光係數為0.0085。每1ppm之V之波長400~700nm之範圍下的平均吸光係數為0.00007。本案發明者等人基於該等見解發現,於獲得所需之高透過玻璃之方面較佳為滿足下述(A)式:26×[Ni]+0.5×[Mn]+13×[Cr]+85×[Co]+0.7×[V]<70 (A)式
又,進而較佳為滿足下述(B)式:26×[Ni]+0.5×[Mn]+13×[Cr]+85×[Co]+0.7×[V]<18 (B)式
此處,[Ni]、[Mn]、[Cr]、[Co]及[V]係Ni、Mn、Cr、Co及V之各含量(質量ppm)。
根據以上之特徵,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將各種著色成分之影響抑制為最小,因此具有較高之透明性,並且能夠顯著地抑制選擇性地吸收特定波長之光之問題。因此,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亦可應用為迄今為止應用困難之相對大畫面之邊緣照明方式之導光板。
又,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具有以下特徵:自該玻璃板之中心部分,將該玻璃板在垂直於第1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採取縱50mm×橫50mm×厚度θ之樣品,於使該樣品之第1及第2主表面、以及上述樣品之相互對向之第1及第2之2個切斷面成為算數平均粗糙度Ra為0.1μm以下之樣品A中, 將於該樣品A之上述第1主表面,其法線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1,將於上述第1切斷面,與上述法線方向正交之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 αave2時,αave1為0.009以下,比αave2ave1為1.3以下。
尤其是αave1較佳為0.007以下,更佳為0.006以下,進而較佳為0.005以下,尤佳為0.0045以下。又,比αave2ave1較佳為1.25以下,更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1.15以下,最佳為1.1以下。
該αave1與αave2之比為1.3以下之特徵係指玻璃板主表面之法線方向與正交於其之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學均質性的差較少。
本發明等人以實驗方式發現: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學均質性係藉由熔解玻璃時於爐內獲得均質之熔融玻璃而實現,尤其是與自相對於玻璃板之主表面之法線方向觀察之情形時的光學均質性相比,熔解時之爐內之深度方向之均質性之影響較大。然而,如上所述,與一般之玻璃或先前之高透過玻璃不同,於過度地排除玻璃板中之鐵成分、尤其是Fe2+之情形時,於通常之熔解方法中,難以提高爐內之深度方向之均質性。
然而,本案發明者等人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組合進行玻璃原料中所含之玻璃屑比例與澄清劑之量之最佳化、玻璃熔解槽內之攪拌器之攪拌速度之控制、藉由熔解玻璃上部空間中之燃燒器加熱與對熔解玻璃通電加熱進行之深度方向上之溫度控制、熔解槽內之自最高溫度區域至澄清溫度區域之溫度梯度控制等之一部分或全部,或者除該等方法外,根據玻璃中所含之Fe2+量控制玻璃中所含之β-OH量,藉此即便於過度地排除鐵成分、尤其是Fe2+之玻璃中,亦能夠維持爐內之深度方向上之均質性。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係藉由該等方法而防止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學均質性之下降,並且以αave2ave1成為1.3以下之方式進行控制。
雖然尚未完全瞭解在過度地排除鐵成分、尤其是Fe2+之情形時,玻璃中之β-OH量對爐內之深度方向上之均質性造成影響的機制,但能夠根據如以下之假設進行說明。再者,此處討論之β-OH量係利用 下述方法分光定義之值。已知有藉由提高玻璃中之β-OH量,使玻璃原料批料之燒穿良好,容易進行均質之熔解之效果。除此以外亦有藉由提高β-OH,能夠使熔解過程中產生之玻璃熔融液中之泡之直徑變大,而改善澄清性之效果。進而,以實驗方式發現:若於如本發明中之玻璃般總氧化鐵量極低為80ppm以下,進而換算為Fe2O3之Fe2+量亦前所未有地極低為4.0ppm以下之情形時,則藉由提高玻璃中之β-OH,並且使玻璃熔融液之近紅外線~紅外線區域中之吸收變大,而具有促進玻璃熔融液之加熱,提高均質性之作用。其對在具有Fe2+之吸光之影響之波長區域中存在因β-OH而引起之吸光的情況亦有影響。若將Fe2+之量抑制得較低,則Fe2+之吸光變小,故而分光定義之β-OH之值亦變低。其原因在於:為了在此種狀態下亦獲得充分之吸光而促進加熱,必須提高β-OH量。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中之β-OH量理想為0.015×[Fe2+]以上,更理想為0.025×[Fe2+]以上,最理想為0.03×[Fe2+]以上。此處,[Fe2+]係換算為Fe2O3之Fe2+量(質量ppm)。
於將此種玻璃板用於導光板30之情形時,即便自入射端面34A入射且於導光板30之內部傳播並且自出射主表面32A出射之光之光程長相對較長,亦能夠顯著地抑制內部之光之衰減。
根據此種特徵,於將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應用於顯示裝置10之導光板30之情形時,例如即便導光板30係如長度L為20cm以上、厚度θ為1.0mm以上般之較大之尺寸,亦能夠於使光自導光板30之入射端面34A入射並且自出射主表面32A出射時,出射衰減相對較少之出射光。又,能夠抑制導光板30內之特定波長之選擇性之吸收,能夠有效地抑制入射光與出射光之色偏。
(平均吸光係數αave1及αave2之評價方法)
此處,對本案中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1及αave2之評價方法更詳細地 進行說明。
玻璃板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1及αave2可利用以下之方法進行評價。
首先,將玻璃板在垂直於第1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自玻璃板之大致中心部分採取縱50mm×橫50mm×厚度θmm之樣品。於所獲得之樣品之主表面及切斷面不平滑之情形時,研磨樣品之第1主表面與第2主表面、及樣品之相互對向之第1與第2之2個切斷面直至各者之算數平均粗糙度Ra成為0.1μm以下,從而製備樣品A。
接下來,對樣品A之任意主表面(第1主表面),於該主表面之法線方向上,於波長400nm~700nm之範圍內,以1nm間隔測定反射率R1及透過率T1。再者,反射率R1係考慮樣品A之兩主表面上之多重反射而獲得之值。
然後,自所獲得之反射率R1及透過率T1,利用以下之(1)式以1nm間隔求出樣品A之吸光係數α1,對其求平均值,藉此求出αave1:α1=-loge{[T1 2-(1-R1)2+((T1 2-(1-R1)2)2+4T1 2)0.5]/2T1}/(0.1θ)(1)式
另一方面,樣品A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2能夠利用以下之方法進行評價。
對樣品A之經研磨之切斷面中任一端面(第1端面),於該端面之法線方向上,於波長400nm~700nm之範圍,測定透過率T2
然後,自所獲得之透過率T2,利用以下之(2)式以1nm間隔求出吸光係數α2,對其求平均值,藉此求出αave2:α2=-loge{[-(1-R2)2+((1-R2)4+4R2 2.T2 2)0.5]/2R2 2.T2}/5 (2)式
此處,R2係樣品A之單面中之反射率,因此根據考慮多重反射所獲得之反射率R1與對應於其光程長之透過率T1而獲得如下(3)式:R2=R1/{1+T1×exp(-α1×0.1θ)} (3)式。
將樣品A中所獲得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1及平均吸光係數αave2設為 該玻璃板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1及平均吸光係數αave2
根據此種方法,能夠評價玻璃板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1及平均吸光係數αave2
(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其他特徵)
由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透明性及均質性較高,尤其是於端面之法線方向上透明性及均質性較高,故而具有光之直進性良好之特徵。端面之法線方向上之透明性及均質性較高意味著能抑制微米級之微細之泡或折射率不均,光之直進性優異。
因此,以下,對該等特徵進行定量說明。
(折射率分佈)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具有如下特徵:垂直於兩個主表面之方向上之剖面內之折射率分佈△n的標準偏差σ為5×10-5以下。
此處,玻璃板之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σ係如以下般進行評價。
首先,將玻璃板在垂直於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自玻璃板之大致中心部分採取縱50mm×橫3mm之樣品。於所獲得之樣品之主表面及切斷面不平滑之情形時,研磨樣品之兩主表面、及樣品之一邊之長度為50mm之2個切斷面之各者直至算數平均粗糙度Ra成為0.1μm以下,從而製備樣品B。
然後,於樣品B之經研磨之2個切斷面之一側,使用透過型二光束干涉顯微鏡測定折射率分佈△n(測定區域中之折射率之映射表)。自所獲得之折射率分佈△n推算標準偏差σ。
此種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σ可用作表示玻璃板之垂直於兩個主表面之方向上之剖面內之均質性的一個指標。即,可謂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σ越小,對光學特性造成影響之異物或組成變動區域越少,玻璃板之均質性越高。
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σ較佳為4.0×10-5以下,更佳為3.0×10-5以下,進而較佳為2.5×10-5以下,尤佳為2.0×10-5以下。
(光之直進性)
於本案中,玻璃板內之光之直進性可使用如圖2所示之裝置進行評價。
圖2中,模式性地表示評價玻璃板內之光之直進性時所使用的裝置之構成。如圖2所示,裝置100具有雷射光源110及屏幕120。自雷射光源110至屏幕120之距離d1為160mm。
使用裝置100評價玻璃板內之光之直進性時,首先製備評價用之樣品。
樣品係將成為被測定對象之玻璃板在垂直於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自玻璃板之大致中心部分以縱50mm×橫50mm之尺寸而採取。再者,於所獲得之樣品之主表面及切斷面不平滑之情形時,研磨樣品之兩主表面、及樣品之對向之2個切斷面之各者直至算數平均粗糙度Ra成為0.1μm以下,從而製備樣品130。再者,樣品130亦可為評價上述平均吸光係數αave1及αave2時所使用之樣品A。
然後,於裝置100內不設置樣品130,自雷射光源110朝向屏幕120照射雷射光,並對形成於屏幕之光點140之面積S0進行測定。
繼而,於雷射光源110與屏幕120之間配置樣品130,並進行同樣之測定。此時,樣品130以雷射光照射經研磨之一個切斷面(以下,稱為「照射面」)之大致中央部分之方式配置。自雷射光源110至樣品130之照射面之距離d2為40mm。將形成於屏幕120之光點140之面積設為S1
作為所使用之雷射光,作為一例,可列舉市售之紅色雷射指示器(波長635nm等)。於雷射光之射束直徑大於樣品130之厚度之情形時,亦可於雷射光源110與樣品130之間設置適當狹縫,而使射束直徑 小於樣品130之厚度。
針對光點140之面積,藉由使用圖像處理軟體之亮度分佈功能評價由數位相機拍攝到之光點影像。作為圖像處理軟體之亮度分佈功能之一例,可列舉ImageJ 1.48v之Plot profile功能。於本案中,將波峰強度之半峰全幅值區間定為光點140之面積。於光點140之形狀為大致矩形之情形時,面積S0、S1能夠藉由光點140之縱、橫各邊之長度之積而計算。
如此獲得之S0與S1之比S1/S0可用作表示玻璃板內之光之直進性之指標。即,可謂比S1/S0越小(即越接近1),沿垂直於玻璃板之端面之方向於玻璃板內傳播之光之直進性越良好。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具有2.25以下之比S1/S0。比S1/S0較佳為2.0以下,最佳為1.5以下。
(玻璃板之形狀)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尺寸只要具有上述特徵,則無特別限制。玻璃板例如亦可具有如至少一邊之長度L為20cm以上、厚度θ為1.0mm以上之較大尺寸。
尤其是於一邊之長度為50cm以上之大面積之邊緣照明方式之導光板中使用之情形時,就維持剛性及提高來自光源之光之入射效率之觀點而言,玻璃板之厚度較厚者較理想。較佳為1.5mm以上,更佳為1.8mm以上,進而較佳為2.0mm以上。但是,若變厚,則重量變重,故而較佳為4.0mm以下。更佳為3.5mm以下,進而較佳為3.0mm以下,尤佳為2.8mm以下。
於將本發明之玻璃板用於建築用外裝及如玻璃幕簾、玻璃肋之內裝材、如桌子、擱板之傢俱、生活用品等之情形時,可根據設計性,以1.0mm以上之厚度適當選擇板厚。於欲將板厚變為12mm以上等特別厚之情形時,亦可將複數片玻璃板貼合使用。
又,玻璃板之形狀無特別限制,玻璃板例如亦可為矩形狀或圓盤狀等形狀。
再者,於矩形狀之玻璃板中存在4個端面,相對於此,於圓盤狀之玻璃板之情形時,需要注意的是端面為一個。
又,玻璃板亦可為主表面具有曲率之板而非平板。
(玻璃板之組成)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組成只要具有上述特徵,則可為多種多樣。列舉出下述3種(具有玻璃組成A、玻璃組成B、玻璃組成C之玻璃)作為代表性之例,但本發明之玻璃中之玻璃組成並非限定於此處示出之玻璃組成之例。
例如,作為玻璃組成A之玻璃板亦可實質上含有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百分率表示為60~80%之SiO2、0~7%之Al2O3、0~10%之MgO、0~20%之CaO、0~15%之SrO、0~15%之BaO、3~20%之Na2O、及0~10%之K2O。
或者作為玻璃組成B之玻璃板亦可實質上含有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百分率表示為45~80%之SiO2、超過7%且30%以下之Al2O3、0~15%之B2O3、0~15%之MgO、0~6%之CaO、0~5%之SrO、0~5%之BaO、7~20%之Na2O、0~10%之K2O、及0~10%之ZrO2
或者作為玻璃組成C之玻璃板亦可實質上含有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百分率表示為45~70%之SiO2、10~30%之Al2O3、0~15%之B2O3,並且含有合計5~30%之選自由MgO、CaO、SrO及Ba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成分,進而含有合計0%以上且未達3%之選自由Li2O、Na2O及K2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成分。
以下,對具有上述成分之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的組成之各成分之組成範圍進行說明。於本說明書中,玻璃之成分係以SiO2、Al2O3等之氧化物換算表示,各成分相對於玻璃整體之含量(玻璃組成) 係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百分率、或質量ppm(有時亦將質量百分率僅記為%、或將質量ppm僅記為ppm)表示。
SiO2係玻璃之主成分。
為了維持玻璃之耐候性、失透特性,SiO2之含量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百分率表示,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63%以上,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45%以上,更佳為50%以上,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45%以上,更佳為50%以上。
另一方面,為使熔解容易,使泡質良好,且為了將玻璃中之二價鐵(Fe2+)之含量抑制得較低,使光學特性變良好,SiO2之含量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5%以下,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0%以下,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5%以下。
Al2O3係於玻璃組成B及C中提高玻璃之耐候性之必需成分。於本發明之玻璃中為維持實用上需要之耐候性,Al2O3之含量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超過7%,更佳為10%以上,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3%以上。
但是,為了將二價鐵(Fe2+)之含量抑制得較低,使光學特性良好,並使泡質良好,Al2O3之含量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7%以下,更佳為5%以下,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3%以下,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
B2O3係促進玻璃原料之熔融,提高機械特性或耐候性之成分,但為了不於如玻璃組成A之鈉鈣矽酸鹽系玻璃中產生因揮發所導致之脈理(ream)之產生、爐壁之侵蝕等不良狀況,較佳為5%以下,更佳為2%以下,尤佳為1%以下,最佳為實質上不含。以下,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實質上不含係除了不可避免之雜質外不含之含義。又,於玻璃組成B及C中,B2O3之含量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2%以下。
Li2O、Na2O、及K2O等鹼金屬氧化物係對促進玻璃原料之熔融,調整熱膨脹、黏性等有用之成分。
因此,Na2O之含量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8%以上。Na2O之含量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7%以上,更佳為10%以上。但是,為了保持熔解時之澄清性,維持所製造之玻璃之泡質,Na2O之含量於玻璃組成A及B中較佳為設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設為15%以下,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設為3%以下,更佳為設為1%以下。
又,K2O之含量於玻璃組成A及B中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7%以下,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2%以下,更佳為1%以下。
又,Li2O係任意成分,但可使玻璃化容易,將作為來自原料之雜質而包含之鐵含量抑制得較低,並將批料成本抑制得較低。因此,於玻璃組成A、B及C中,可含有2%以下之Li2O。
又,為了保持熔解時之澄清性,維持所製造之玻璃之泡質,該等鹼金屬氧化物之合計含量(Li2O+Na2O+K2O)於玻璃組成A及B中較佳為5%~20%,更佳為8%~15%,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0%~2%,更佳為0%~1%。
MgO、CaO、SrO、及BaO等鹼土金屬氧化物係對促進玻璃原料之熔融,調整熱膨脹、黏性等有用之成分。
MgO具有降低熔解玻璃時之黏性,促進熔解之作用。又,具有減小比重,不易使玻璃板產生瑕疵之作用,因此可包含於玻璃組成A、B及C中。又,為了降低玻璃之熱膨脹係數,使失透特性良好,MgO之含量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8%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下,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
由於CaO係促進玻璃原料之熔融且調整黏性、熱膨脹等之成分, 因此可包含於玻璃組成A、B及C中。為了獲得上述作用,於玻璃組成A中,CaO之含量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又,為了使失透良好,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0%以下,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6%以下,更佳為4%以下。
SrO具有增大熱膨脹係數及降低玻璃之高溫黏度之效果。為了獲得該效果,於玻璃組成A、B及C中,可含有SrO。但是,為了將玻璃之熱膨脹係數抑制得較低,於玻璃組成A及C中,SrO之含量較佳為設為15%以下,更佳為設為10%以下,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設為5%以下,更佳為設為3%以下。
BaO與SrO同樣地具有增大熱膨脹係數及降低玻璃之高溫黏度之效果。為了獲得上述效果可含有BaO。但是,為了將玻璃之熱膨脹係數抑制得較低,BaO之含量於玻璃組成A及C中較佳為設為15%以下,更佳為設為10%以下,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設為5%以下,更佳為設為3%以下。
又,為了將熱膨脹係數抑制得較低,使失透特性良好,維持強度,該等鹼土金屬氧化物之合計含量(MgO+CaO+SrO+BaO)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3%以上,於玻璃組成B中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但是,若變多,則其他成分之量相對地變少,導致失透特性與強度出現問題,因此於玻璃組成A中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7%以下,於玻璃組成B中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於玻璃組成C中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
於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之玻璃組成中,為了提高玻璃之耐熱性及表面硬度,亦可於玻璃組成A、B及C中含有10%以下、較佳為5%以下之ZrO2作為任意成分。但是,若超過10%,則玻璃容易失透,故而欠佳。
又,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亦可含有SO3作為澄清劑。於該情形時,SO3含量以質量百分率表示,較佳為超過0%且為0.5%以下。更佳為0.4%以下,進而較佳為0.3%以下,進而較佳為0.25%以下。
又,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亦可含有Sb2O3、SnO2及As2O3中之一種以上作為氧化劑及澄清劑。於該情形時,Sb2O3、SnO2或As2O3之含量以質量百分率表示,較佳為0~0.5%。更佳為0.2%以下,進而較佳為0.1%以下,進而較佳為實質上不含。
但是,由於Sb2O3、SnO2及As2O3發揮作為玻璃之氧化劑之作用,因此亦可於上述範圍內添加以便調整玻璃之Fe2+之量。但是,就環境方面而言,As2O3並非為積極地含有者。
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亦可含有TiO2。於含有TiO2之情形時,TiO2亦發揮作為吸收可見光之成分之作用,因此TiO2之含量較佳為相對於上述玻璃組成之總量設為1000ppm以下。就不使波長400~700nm下之玻璃板之內部透過率下降之觀點而言,TiO2之含量更佳為設為500ppm以下,尤佳為設為100ppm以下。
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亦可含有CeO2。CeO2具有降低鐵之氧化還原之效果,可使波長400~700nm下之玻璃之吸收變小。然而,於含有大量CeO2之情形時,CeO2不僅會導致曝曬作用,亦發揮作為吸收可見光之成分之作用,因此較佳為相對於上述玻璃組成之總量設為1000ppm以下。又,CeO2之含量更佳為設為500ppm以下,進而較佳為設為400ppm以下,尤佳為設為300ppm以下,最佳為設為250ppm以下。於添加之情形時,為了容易抑制製造時之製品特性之偏差,尤其是色調之偏差,較佳為始終添加0.1ppm以上。為了控制色調,較佳為添加1.0ppm以上,更佳為添加5.0ppm以上。於期待降低鐵之氧化還原之效果之情形時,較佳為添加與玻璃中所含之換算為Fe2O3之鐵量(質量ppm)相同量以上,更佳為添加鐵量之1.5倍以上,進而較佳 為添加3倍以上,尤佳為添加5倍以上。
又,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亦可含有NiO。於含有NiO之情形時,NiO亦發揮作為著色成分之作用,因此NiO之含量較佳為相對於上述玻璃組成之總量設為10ppm以下。尤其是就不使波長400~700nm下之玻璃板之內部透過率下降之觀點而言,NiO較佳為設為1.0ppm以下,更佳為設為0.8ppm以下,進而較佳為設為0.6ppm以下,尤佳為設為0.5ppm以下。
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亦可含有Cr2O3。於含有Cr2O3之情形時,Cr2O3亦發揮作為著色成分之作用,Cr2O3之含量較佳為相對於上述玻璃組成之總量設為10ppm以下。尤其是就不使波長400~700nm下之玻璃板之內部透過率下降之觀點而言,Cr2O3較佳為設為2.0ppm以下,更佳為設為1.6ppm以下,進而較佳為設為1.2ppm,尤佳為設為1.0ppm以下,進而更佳為設為0.8ppm以下,最佳為設為0.6ppm以下。
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亦可含有MnO2。於含有MnO2之情形時,MnO2亦發揮作為吸收可見光之成分之作用,因此MnO2之含量較佳為相對於上述玻璃組成之總量設為50ppm以下。尤其是就不使波長400~700nm下之玻璃板之內部透過率下降之觀點而言,MnO2較佳為設為30ppm以下,更佳為設為20ppm以下,進而較佳為設為15ppm以下,尤佳為設為10ppm以下。
本發明之玻璃板之玻璃亦可含有選自由Se、CoO、V2O5及Cu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成分。於含有該等成分之情形時,亦發揮作為吸收可見光之成分之作用,因此上述成分之含量分別較佳為設為5.0ppm以下,更佳為設為2.0ppm以下,進而較佳為設為1.0ppm以下。尤其是為了不使波長400~700nm下之玻璃板之內部透過率下降,該等成分最佳為實質上不含。
(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
接下來,對具有如上所述之特徵之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的製造方法(以下,稱為「第1製造方法」)之一例進行簡單說明。
圖3中,表示第1製造方法之概略性之流程。
如圖3所示,第1製造方法具有:(1)熔解玻璃原料而製造熔融玻璃之步驟(步驟S110)、(2)將熔融玻璃形成為玻璃帶之步驟(步驟S120)、及(3)冷卻玻璃帶之步驟(步驟S130)。
以下,對各步驟進行說明。
(步驟S110)
首先,藉由混合特定之原料成分而調製玻璃原料。又,加熱該玻璃原料而製造熔融玻璃。
熔融玻璃以儘量不含作為雜質之鐵成分(尤其是Fe2+)之方式製備。因此,玻璃原料使用高純度者。又,混合處理及熔解處理係於潔淨度較高之環境下實施。
但是,過度地排除鐵之玻璃原料具有熔解時難以吸收紅外光之特性。因此,為了自此種鐵成分較少之玻璃原料獲得熔融玻璃,必須對玻璃原料投予極大之能量而加熱玻璃原料。其結果為,製造步驟中之能量效率下降至非現實性之級別。
又,於此種加熱狀態中,有於熔融玻璃之上部與底部組成發生變化,導致最終所獲得之玻璃板之組成變得不均質之虞。進而,於此種高溫狀態下之操作中,有產生製造設備之破損或劣化之顧慮。
於第1製造方法中,為了應對此種問題,而控制玻璃原料中所含之由Ni、Mn、Cr、Co及V所組成之群之過渡金屬離子的含量。即,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係以於玻璃原料中含有合計0.1質量ppm以上之含量之方式進行調整。該等過渡金屬離子具有於紫外線區域至近紅外線區 域之範圍內吸收光之特性。因此,於熔融玻璃含有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之情形時,即便為過度地排除鐵成分之情形時,加熱亦變得相對容易,從而緩解如上所述之問題。
但是,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亦發揮作為玻璃之著色成分之作用。因此,若玻璃原料中含有較多該等過渡金屬離子,則最終所獲得之玻璃板之透明性下降。
因此,於第1製造方法中,以該等過渡金屬離子之總和成為10.0質量ppm以下之方式進行控制。藉此,能夠不對透明性造成不良影響,而利用現實性之製程製造均質之玻璃板。
除此以外,組合進行玻璃原料中所含之玻璃屑比例之最佳化、玻璃熔解槽內之攪拌器之攪拌速度之控制、藉由熔解玻璃上部空間之燃燒器加熱與對熔解玻璃通電加熱之深度方向上之溫度控制、熔解槽內之自最高溫度區域至澄清溫度區域之溫度梯度控制等之一部分或全部,或者除該等方法外,根據玻璃中所含之Fe2+量控制玻璃中所含之β-OH量,藉此即便於過度地排除鐵成分、尤其是Fe2+之玻璃中,亦能夠維持爐內之深度方向上之均質性。
(步驟S120)
然後,將上述步驟中所獲得之熔融玻璃成形為玻璃帶。成形方法可使用浮式法、輥壓成形法、熔融法、模型澆鑄法等方法。例如於浮式法中,熔融玻璃流入預先收容有熔融錫之浮拋窯中,懸浮於熔融錫上,而形成玻璃帶,於在熔融錫上移動之間形成均勻之厚度。
成形方法可參考適合成形之溫度區域根據玻璃組成而不同、或目標之板之厚度、製造設備之情況等,適當選擇包括上述方法之一般之成形方法。
(步驟S130)
其後,將玻璃帶緩冷至特定之溫度。又,藉由切斷玻璃帶而獲 得玻璃板。玻璃板之主表面可保持成形時之狀態,或者亦可研磨拋光。
利用以上之步驟能夠製造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之製造方法的一例詳細地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並非限定於以上之記載。
又,於上述記載中,係以將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用作邊緣照明方式的導光板之情況為例,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板的特徵進行了說明。
然而,本發明之玻璃板亦可應用於除導光板以外之各種用途。尤其是本發明之玻璃板之污染物質之含量較少,透過率較高,因此可有效地用於以上述各種顯示裝置或照明裝置之導光體為代表之各種電子裝置之光源用途、或者太陽電池用基板玻璃、覆蓋玻璃、各種電子裝置之外裝用途等要求較高之可見光透過率之用途。除此以外,由於與先前之玻璃相比不僅透過率較高,而且具有自端面之法線方向觀察時之透明性優異且影像之失真較少之特徵,故而亦可應用於要求較高之設計性之建築用外裝材、內裝材、及傢俱等。
實施例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例1~例8係實施例,例9~例11係比較例。
(例1)
利用如上述圖3所示之方法製造玻璃板。作為成形方法,採用浮式法。玻璃之母組成為上述玻璃組成A之範圍。由於原料中所含之鐵成分與各種過渡金屬離子量為極其微量,故而為使能夠於原料混合過程中均質地調配而調整適當投入量。又,尤其是過渡金屬離子原料為高價,因此為了減少成本,以亦使用其他原料中以雜質之形式包含者 之方式進行原料構成之最佳化。於熔解步驟中,為使玻璃熔融液變得均質,而使用控制轉數之攪拌器,亦利用除通常之燃燒所使用之燃燒器以外之輔助加熱對爐內之玻璃熔融液之溫度梯度進行控制。又,控制原料濕度調節、原料批料中之玻璃屑比率使β-OH成為適當之範圍。
利用該等方法,能夠使玻璃原料均勻地熔融。其後,經由玻璃帶之製造步驟、及冷卻步驟,製造厚度為2.5mm之玻璃板(稱為「玻璃板1」)。
(例2~例4)
利用與例1相同之方法製造玻璃板。玻璃之母組成為上述玻璃組成A之範圍。但是,於該例2~例4中,使原料玻璃之組成及玻璃中之β-OH量發生變化而與例1之情形不同。其他製造條件與例1之情形相同。利用該等方法,能夠使玻璃原料均勻地熔融。其後,經由玻璃帶之製造步驟、及冷卻步驟,製造厚度2.1mm之玻璃板(玻璃板2)、厚度1.8mm之玻璃板(玻璃板3)、厚度3.8mm之玻璃板(玻璃板4)。
(例5、例6)
使用輥壓成形法作為玻璃板之成形方法而製造玻璃板。玻璃之母組成為上述玻璃組成A之範圍,但將因爐構造或成形方法不同而導致之加熱狀態之不同、成形溫度附近黏性之不同考慮在內,使其發生變化而與例1之情形不同。利用該等方法,能夠使玻璃原料均勻地熔融。其後,經由玻璃帶之製造步驟、及冷卻步驟、研磨步驟,製造厚度2.5mm之玻璃板(玻璃板5)、厚度4.0mm之玻璃板(玻璃板6)。
(例7、例8)
使用模型澆鑄法作為玻璃板之成形方法而製造玻璃板。例7之母組成為上述玻璃組成B之範圍,例8之母組成為上述玻璃組成C之範圍。由於原料中所含之鐵成分與各種過渡金屬離子量為極其微量,故 而為使能夠於原料混合過程中均質地調配,而使用事先使其均質混合於原料矽砂之一部分者。進而,藉由使用控制轉數之攪拌器、及控制熔解時間、熔解溫度分佈及氣體氛圍而獲得均質之玻璃熔融液。將其澆鑄於經預熱之200mm×600mm之模型,經由緩冷步驟、切斷、研磨等加工步驟,製造厚度1.0mm之玻璃板(玻璃板7)、厚度1.8mm之玻璃板(玻璃板8)。
(例9)
利用如上述圖3所示之方法製造玻璃板。作為成形方法,採用浮式法。玻璃之母組成為上述玻璃組成A之範圍,與玻璃板1相同。但是例9係於如不添加Ni、Mn、Cr、Co、V,β-OH亦變低之條件下製造,從而獲得厚度2.5mm之玻璃板(玻璃板9)。
(例10)
利用如上述圖3所示之方法製造玻璃板。作為成形方法,採用浮式法。玻璃之母組成為上述玻璃組成A之範圍,且係用作太陽電池用基板玻璃之高透過鈉鈣矽酸鹽玻璃。熔解玻璃時係於如充分獲得於玻璃板主表面之法線方向上觀察之均質性的製造條件下製造,從而獲得厚度1.8mm之玻璃板(玻璃板10)。
(例11)
使用輥壓成形法作為玻璃板之成形方法而製造玻璃板。玻璃之母組成為上述玻璃組成A之範圍,且係用作太陽電池用覆蓋玻璃之高透過鈉鈣矽酸鹽玻璃。熔解玻璃時係於如充分獲得於玻璃板主表面之法線方向上觀察之均質性的製造條件下製造,並對所製造者進行研磨,從而獲得厚度2.5mm之玻璃板(玻璃板11)。
於以下之表1中,歸總表示玻璃板1~玻璃板11之組成與成形方法、熔解時之攪拌器使用狀態、輔助加熱之有無。總氧化鐵量(質量ppm)係利用螢光X射線分析而測定,Fe2+之含量係依照ASTM C169-92 而測定。再者,測定之Fe2+之含量係換算為Fe2O3而記載。
於玻璃中之Fe2+含量低於4.0質量ppm之情形時,利用以下之方法求出Fe2+量。首先,利用依照ASTMC169-92之方法對以如下方式準備之玻璃測定Fe2+含量CFe2+(質量ppm),即,按照相同玻璃母組成適當調整總鐵量並使Fe2+含量低於4.0質量ppm。測定該玻璃之波長1000~1250nm之範圍之分光透過率。由於該範圍內之透過率之極小值%TMIN與玻璃中之Fe2+含量成比例,故而利用校正曲線Y=(CFe2+/%TMIN)×X而算出玻璃中之Fe2+含量。此處,X係Fe2+含量低於4.0質量ppm之玻璃之波長1000~1250nm的範圍之分光透過率之極小值,Y係該玻璃所含之Fe2+含量。
又,玻璃中所含之換算為CeO2之總氧化鈰量、Ni量、Cr量、Mn量、Co量、V量分別利用ICP(Inductive Coupled Plasma,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光分析法而求得。
作為玻璃中所含之水分濃度之指標的β-OH(mm-1)係利用下式自藉由FT-IR所測定之玻璃之紅外透過光譜算出。
β-OH(mm-1)=Log10(T3500cm-1/T4000cm-1)/θ
此處,T3500cm-1、T4000cm-1分別為波數3500cm-1、波數4000cm-1下之透過率(%),θ為玻璃板之厚度(mm)。
(評價)
使用上述玻璃板1~玻璃板11,進行以下之評價。
(平均吸光係數之評價)
利用如上所述之方法求出各玻璃板中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1及αave2
即,首先,自各玻璃板1~玻璃板11之大致中心部分取出縱50mm×橫50mm之樣品(分別稱為「樣品1」~「樣品11」)。
然後,研磨各樣品之切斷面直至算數平均粗糙度Ra成為0.1μm以下。最終利用相當於#4000~#8000之研磨粒對切斷面進行鏡面拋光。再者,由於各樣品之主表面自剛採取後之階段起相對平滑(算數平均粗糙度Ra≦0.1μm),故而不實施研磨處理。
繼而,使用分光測定器(U-4100:日立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各樣品之第1主表面(製造時不與錫浴相接之表面),測定波長400nm~700nm之範圍下之透過率T1及反射率R1。於測定反射率中,使用絕對反射測定單元以1nm之波長間隔進行測定。再者,反射率R1係考慮樣品之兩主表面中之多重反射所獲得之值。
利用所獲得之透過率T1及反射率R1,藉由上述(1)式以1nm間隔 求出波長400nm~700nm之範圍下之吸光係數。又,求該等值之平均值,從而求得平均吸光係數αave1
另一方面,評價平均吸光係數αave2時,使用分光測定器(UH-4150:日立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長條樣品測定單元自樣品之經研磨之一切斷面側測定波長400nm~700nm之範圍下的透過率T2
反射率R2係樣品A之單面中之反射率,因此係利用上述(3)式自考慮多重反射所獲得之反射率R1及對應於其光程長之反射率T1而獲得之值。
利用所獲得之透過率T2及反射率R2,藉由上述(2)式以1nm間隔求出波長400nm~700nm之範圍下之吸光係數。又,求該等值之平均值,從而求得平均吸光係數αave2
於以下之表2中,歸總表示樣品1(玻璃板1)~樣品11(玻璃板11)之各者中所獲得之平均吸光係數αave1、比αave2ave1
由該結果可知:於樣品1~樣品8中,平均吸光係數αave1為0.009以下,相當小。又,可知:比αave2ave1大致成為1,主表面之法線方 向上之吸收率與切斷面之法線方向之吸收率的差相當小。
另一方面,可知:於樣品10、11中,平均吸光係數αave1超過0.009,吸收率相對較大。又,可知:於樣品9、11中,比αave2ave1遠遠超過1.3,切斷面之法線方向之吸收率與主表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吸收率相比更進一步變大。由於樣品10容易加熱,故而αave2ave1為1.3以下,且主表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吸收率與切斷面之法線方向之吸收率的差被抑制得較低,但由於Fe2+較多,故而αave1較高,透明性較差。
(折射率之評價)
利用如上所述之方法求出各玻璃板中之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σ。
即,首先,自各玻璃板1~玻璃板11之大致中心部分取出縱50mm×橫3mm之樣品(分別稱為「樣品1A」~「樣品11A」)。
然後,於各樣品中,研磨一邊之長度為50mm之2個切斷面之各者直至算數平均粗糙度Ra成為0.1μm以下。最終利用相當於#4000~#8000之研磨粒對研磨面進行鏡面拋光。再者,由於各樣品之主表面自剛採取後之階段起相對平滑(算數平均粗糙度Ra≦0.1μm),故而不實施研磨處理。
繼而,於各樣品之經研磨之2個切斷面的一側,使用透過型二光束干涉顯微鏡(Mizojiri Optical Co.,Ltd.製造)測定折射率分佈△n(測定區域中之折射率之映射表)。
自所獲得之折射率分佈△n推算標準偏差σ。
於上述表2中,歸總表示樣品1A(玻璃板1)~樣品11A(玻璃板11)中所獲得之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σ。
由該結果可知:於玻璃板1~玻璃板8中,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σ為5.0×10-5以下,折射率之偏差較少。由此,於玻璃板1~玻璃板8中,可謂均質性較高。尤其是於玻璃板1~5中,σ為2.0×10-5以 下,可謂均質性特別良好。
另一方面,可知:於玻璃板11中,平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σ超過5.0×10-5,折射率之偏差較大。由此,於玻璃板11中,可謂玻璃之均質性不良好。
(光之直進特性之評價)
利用如上所述之方法評價各玻璃板中之光之直進特性。
於樣品中,使用上述(平均吸光係數之評價)中所使用之切斷面經研磨之樣品1~樣品11。
首先,於距離雷射光源160mm之位置垂直設置白色屏幕(為易於進行尺寸測定而印刷1mm間隔之方格者)。雷射光源使用波長635nm之半導體雷射光源。
於該狀態下,自雷射光源朝向白色屏幕照射雷射光。推算形成於白色屏幕之光點(稱為「參照光點」)之面積S0
然後,於雷射光源與白色屏幕之間配置樣品1~樣品11之任-者,並進行同樣之測定。樣品係以雷射光照射至樣品之一個切斷面(照射面)之大致中央部分之方式配置。雷射光源至樣品之照射面之距離為40mm。測定形成於白色屏幕之光點(稱為「評價光點」)之面積S1
於各樣品1~樣品11中,自該等測定求出比S1/S0
於上述表2中,歸總表示樣品1(玻璃板1)~樣品11(玻璃板11)中所獲得之比S1/S0
再者,於各樣品之測定中,評價白色屏幕上之評價光點之亮度,結果可知於樣品9~樣品11中,評價光點之亮度與參照光點之亮度相比下降。可知:相對於此,於樣品1~樣品8中,評價光點之亮度與參照光點之亮度幾乎無差異。
如表2所示,測定之結果為,於樣品1~樣品8中,比S1/S0為2.25 以下。由此可知:於樣品1(玻璃板1)~樣品8(玻璃板8)中,於樣品之剖面之法線方向上,可獲得良好之光之直進性。
另一方面,於樣品9(玻璃板9)~樣品11(玻璃板11)中,比S1/S0超過2.25。由此可知:於樣品9(玻璃板9)~樣品11(玻璃板11)中,樣品之剖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光的直進性不良好。
自以上之評價結果確認出:於玻璃板1~玻璃板8中,所含之吸收成分較少,透明性較高,而且玻璃之均質性較高,即便在垂直於端面之方向上,亦獲得良好之光之直進性。
本案係基於2015年5月13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2015-098558號而主張優先權者,且藉由參照將該日本專利申請案之全部內容引用於本案中。
10‧‧‧顯示裝置
20‧‧‧光源群
21‧‧‧光源
30‧‧‧導光板
32A‧‧‧第1主表面
32B‧‧‧第2主表面
34A~34D‧‧‧端面
40‧‧‧顯示元件

Claims (10)

  1. 一種玻璃板,其一邊之長度L為200mm以上,厚度θ為1.0mm以上,且具有第1及第2主表面、以及連接該等主表面之1個或複數個端面,且包含總量1質量ppm以上且80質量ppm以下之換算為Fe2O3之鐵、0.1質量ppm以上且10.0質量ppm以下之換算為Fe2O3之Fe2+、及合計0.1質量ppm以上且10.0質量ppm以下之Ni、Mn、Cr、Co及V,且於藉由在垂直於上述第1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自該玻璃板之中心部分以縱50mm×橫50mm×厚度θ之尺寸採取,且以上述2個主表面、及相互對向之第1與第2切斷面成為算數平均粗糙度Ra≦0.1μm之方式而成之樣品A中,將於上述第1主表面,法線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1,將於上述第1切斷面,與上述法線方向正交之方向上測定之波長400~700nm下之平均吸光係數設為αave2時,上述αave1為0.009以下,比αave2ave1為1.3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玻璃板,其滿足下述(A)式:26×[Ni]+0.5×[Mn]+13×[Cr]+85×[Co]+0.7×[V]<70 (A)式此處,[Ni]、[Mn]、[Cr]、[Co]及[V]係Ni、Mn、Cr、Co及V之各含量(質量ppm)。
  3. 如請求項1或2之玻璃板,其中於藉由在垂直於上述第1主表面之方向上切斷,自該玻璃板之中心部分以縱50mm×橫3mm×厚度θ之尺寸採取,且以上述2個主表面、及縱向長度50mm之相互對向之第3及第4之切斷面成為算數平均粗糙度Ra≦0.1μm之方式而 成之樣品B中,自上述第3或第4切斷面,利用二光束干涉法所測定之折射率分佈△n之標準偏差為5.0×10-5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玻璃板,其中將對位於距離雷射光源160mm之屏幕自該雷射光源照射射束直徑小於上述樣品A之板厚之雷射光時,形成於上述屏幕之上述雷射光之光點面積設為S0,將於上述雷射光源與上述屏幕之間之距離上述雷射光源40mm之位置以上述第1切斷面與上述雷射光源對向之方式配置上述樣品A時,形成於上述屏幕之上述雷射光之光點面積設為S1,此時,比S1/S0為2.25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玻璃板,其中β-OH(mm-1)為0.015×[Fe2+]以上,此處[Fe2+]係換算為Fe2O3之Fe2+量(質量ppm)。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玻璃板,其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4.0質量ppm以下之換算為Fe2O3之Fe2+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玻璃板,其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00質量ppm以下之CeO2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玻璃板,其實質上不含As2O3及Sb2O3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玻璃板,其中該玻璃板於上述第1或第2主表面與上述端面之間、或上述端面彼此之間被倒角。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玻璃板,其中該玻璃板係用於顯示裝置或照明裝置所使用之邊緣照明方式之導光板。
TW105114468A 2015-05-13 2016-05-10 玻璃板 TW2017004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8558 2015-05-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426A true TW201700426A (zh) 2017-01-01

Family

ID=5724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468A TW201700426A (zh) 2015-05-13 2016-05-10 玻璃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8172B2 (zh)
JP (1) JPWO2016181864A1 (zh)
KR (1) KR20180005661A (zh)
CN (1) CN107531554A (zh)
TW (1) TW201700426A (zh)
WO (1) WO20161818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7030110A1 (ja) * 2015-08-18 2018-06-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高透過ガラス
US10520660B2 (en) * 2015-10-06 2019-12-31 Corning Incorporated Spatial multiplexing coupler for light guide plates
US20180059833A1 (en) * 2015-12-25 2018-03-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7333159B2 (ja) * 2016-12-26 2023-08-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無アルカリ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6514005B (zh) * 2017-01-05 2018-04-03 江苏大学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双面激光烧蚀建立镍屏障的方法及装备
KR20200128398A (ko) * 2018-02-28 2020-11-12 에이쥐씨 글래스 유럽 용융 단계 동안 에너지 소비를 감소시키도록 니켈을 함유하는 유리 조성물
CN109084194B (zh) * 2018-09-13 2023-08-25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超窄细条发光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9147B2 (en) 2005-10-19 2020-06-24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Radiation shielding gla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5590421B2 (ja) * 2005-10-19 2014-09-1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放射線遮蔽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22069B2 (ja) * 2009-01-21 2014-11-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強化ガラス、強化用ガラス及び強化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5751036B2 (ja) * 2011-06-09 2015-07-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強化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該強化ガラスの表面応力測定方法
US20130129947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Daniel Ralph Harvey Glass article having high damage resistance
CN104487396A (zh) * 2012-08-09 2015-04-01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强化玻璃基板
JP6346905B2 (ja) * 2013-02-19 2018-06-20 エージーシー グラス ユーロップAgc Glass Europe 高レベルの赤外放射線透過率を有するガラス板
KR102212656B1 (ko) * 2013-05-07 2021-02-08 에이쥐씨 글래스 유럽 높은 적외 방사선 투과율을 갖는 유리 시트
JP6516085B2 (ja) * 2013-09-03 2019-05-2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導光板
WO2015033866A1 (ja) * 2013-09-03 2015-03-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導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88172B2 (en) 2020-09-29
WO2016181864A1 (ja) 2016-11-17
CN107531554A (zh) 2018-01-02
JPWO2016181864A1 (ja) 2018-02-22
KR20180005661A (ko) 2018-01-16
US20180066814A1 (en)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00426A (zh) 玻璃板
JP7150116B2 (ja) 高透過率ガラス
JP5929898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化学強化ガラス
US20170066681A1 (en) Glass plate for light guide plate
US2019018536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minated backlight unit
WO2016159362A1 (ja) ガラス物品
JP2016210665A (ja) ガラス板
US11161769B2 (en) High transmission glasses with alkaline earth oxides as a modifier
WO2019198363A1 (ja) 導光板
WO2019045024A1 (ja) ガラス板
TW201704167A (zh) 玻璃板
WO2018159385A1 (ja) 導光板
WO2018021279A1 (ja) ガラス板
JP2018193286A (ja) ガラ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