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0340A - 可調整座墊支柱系統 - Google Patents

可調整座墊支柱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0340A
TW201700340A TW105111922A TW105111922A TW201700340A TW 201700340 A TW201700340 A TW 201700340A TW 105111922 A TW105111922 A TW 105111922A TW 105111922 A TW105111922 A TW 105111922A TW 201700340 A TW201700340 A TW 2017003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luid
support member
relative
pis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查克 泰希拉
布萊恩P 羅賓森
Original Assignee
特製自行車配件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特製自行車配件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特製自行車配件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0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34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2Sad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on the frame; Equipment therefor, e.g. springs
    • B62J1/06Saddles capable of parallel motion up and dow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36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saddle pillars, e.g. adjustable during r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62J2001/085Seat pillars having mechanisms to vary seat height, independently of the cycle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可調整長度之支柱,其包括:第一及第二可滑動耦合之支撐件,該第二支撐件包括由一內部表面界定之一內部腔,該內部表面具有自一周圍表面凹入之一部分;及一筒夾,其耦合至該第一支撐件或整合至該第一支撐件中,該筒夾包括:一本體,其至少部分定位於該第二支撐件之該內部腔內;一鎖定部件,其可樞轉地或可滑動地耦合至該本體,在一鎖定組態與一未鎖定組態之間可重新定位該鎖定部件,其中在該鎖定組態中,該鎖定部件自該本體橫向突出足以接合該第二支撐件之該內部表面之該凹入部分之一量,且在該未鎖定組態中,該鎖定部件未自該本體橫向突出或未突出足以接合該第二支撐件之該內部表面之該凹入部分之一量。

Description

可調整座墊支柱系統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5年4月15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147,984號之權利,該案之全文特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技術係關於自行車,且特定言之係關於可調整座墊支柱系統。
在某些情境中,一騎自行車者可期望在其騎乘一自行車時選擇性地升高或降低一座墊。例如,在下坡時降低座墊可為有利的。此外,在爬坡時升高座墊可為有利的。自行車座墊之高度在決定一騎乘者之動力效率時可為重要的。
本文中描述之系統、方法及裝置具有發明態樣,該等發明態樣之單單一者並非不可缺少的或不單獨作為其等之所要屬性。在不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之情況下,現將概述一些有利特徵。
一項實施例之一態樣係一騎自行車者可期望在其騎乘一自行車時改變一座墊之高度。例如,在周遊於相對較平坦地形時使座墊在與騎乘者接合之一升高位置中,且在周遊於相對較陡地形時使座墊在未與騎乘者接合之一降低位置中可為有利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期望藉由使用一儲存電源以主動升高及/或 降低一座墊支柱而不需要將一外部力施加至座墊支柱。例如,可期望此一組態,此係因為其可實現一騎自行車者將其之更多注意及實體移動聚焦於導航技術性地形上。此外,除了主動移動座墊之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期望相對迅速向上或向下移動座墊。例如,可期望此,此係因為降低座墊或偏離騎乘者移動座墊耗費之時間愈少,騎乘者可愈快速將其定位至對於當前地形之一最佳騎乘位置中。本文中揭示之多項實施例併入幫助實現此等益處之一或多個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期望當改變一座墊高度時最小化或限制一座墊支柱之一上支撐件與一下支撐件之間產生之摩擦(及/或增加或最大化此運動之平滑性)。例如,可期望限制或最小化此摩擦,此係因為能夠比摩擦較高之情況下更快速調整座墊高度及/或可需要更少儲存能量以引起座墊向上或向下之運動。因此,本文中揭示之多項實施例包括諸如一筒夾之一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經組態以將座墊支柱選擇性鎖定於一特定位置中,但當鎖定機構在一未鎖定狀態中時對座墊支柱之壓縮或延伸提供相對少阻力及/或非不利影響此壓縮或延伸之平滑性。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較佳低摩擦可調整長度支柱包括:第一可滑動耦合支撐件及第二可滑動耦合支撐件,第二支撐件包括由一內部表面界定之一內部腔,內部表面具有自一周圍表面凹入之一部分,諸如一溝槽;及一筒夾,其耦合至第一支撐件或整合至第一支撐件中,筒夾包括:一本體,其至少部分定位於第二支撐件之內部腔內;一鎖定部件,其可樞轉或可滑動耦合至本體,鎖定部件可重定位於一鎖定組態與一未鎖定組態之間,其中在鎖定組態中,鎖定部件自本體橫向突出足夠接合第二支撐件之內部表面之凹入部分之一量,且在未鎖定組態中,鎖定部件不自本體橫向突出或不突出足夠接合第二支撐件之內部表面之凹入部分之一量;及一致動部件,可定 位其以接合鎖定部件之一內表面以使鎖定部件選擇性保持於鎖定組態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長度支柱進一步包括:一活塞,其耦合至第二支撐件且經組態以引起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滑動,其中活塞順應耦合至第二支撐件,使得當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全延伸位置中時,活塞相對於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移動引起筒夾之致動部件使鎖定部件保持於鎖定組態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活塞經組態以藉由一液壓差、一氣動壓差及一機械彈簧力之至少一者而引起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筒夾包括可樞轉或可滑動耦合至本體之複數個鎖定部件,可期望複數個鎖定部件繞筒夾之本體圓周定位。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部件包括經塑形以接合凹入部分之一環形凹表面之一至少部分環形凸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部件包括一臂,該臂在其之一近端處可樞轉耦合至本體,至少部分環形凸表面定位於臂之一遠端處。在一些實施例中,致動部件進一步經組態以使鎖定部件選擇性保持於未鎖定組態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支撐件之內部表面之凹入部分經定位以實現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在一全延伸位置中之鎖定,且其中內部表面進一步包括經定位以實現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在一全回縮位置中之鎖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一者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車架,且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另一者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座墊。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可主動調整高度座墊系統包括:第一可滑動耦合支撐件及第二可滑動耦合支撐件,第一支撐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車架或整合至自行車車架中,第二支撐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座墊;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其包括由一活塞分離之第一流體腔室及第二流體腔室,其中活塞耦合至第一支撐 件及第二支撐件之一者使得活塞相對於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另一者之移動引起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及一控制閥,其流體耦合至第一流體腔室及第二流體腔室之至少一者,控制閥經組態以選擇性實現加壓流體自一加壓流體源流動至第一流體腔室及第二流體腔室之至少一者以產生引起活塞之移動之第一流體腔室與第二流體腔室之間之一壓差。
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係一氣動缸。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係一液壓缸。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實質上定位於第一支撐件或第二支撐件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實質上定位於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外部。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之活塞密封第一支撐件或第二支撐件之一內表面以分離第一流體腔室及第二流體腔室。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延伸方向上之流體動力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第二支撐件流體動力滑動至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完全延伸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第二支撐件在一第一預定位置與一第二預定位置之間之流體動力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預定位置及第二預定位置之至少一者由限制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滑動之一使用者可重定位衝程限制組件界定。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回縮方向上之流體動力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第二支撐件流體動力滑動至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完全回縮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延伸方向及一回縮方向兩者上之流體動力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加壓流動自加壓流體源流動至第一流體腔室中以實現第二支撐件在延伸方向上之流體動力滑動,且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加壓流體自 一第二加壓流體源流動至第二流體腔室中以實現第二支撐件在回縮方向上之流體動力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包括三通閥,其經組態以將加壓流體自一單一加壓流體源選擇性引導至第一流體腔室或第二流體腔室。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流體耦合至第一腔室以實現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選擇性延伸,且系統進一步包括流體耦合至第二腔室以實現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選擇性回縮之一第二控制閥。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包括第一同心圓柱形本體及第二同心圓柱形本體,其中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之一腔與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流體連通。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閥經組態以選擇性密封第一腔室及/或第二腔室以實現線性致動器使第二支撐件保持於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實質上固定位置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使第二支撐件保持於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預定位置中之一機械鎖定機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機構經組態以當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全延伸或全回縮位置處時由活塞啟動。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機構包括一筒夾,該筒夾具有經組態以接合第一支撐件或第二支撐件之一或多個凹入部分(諸如溝槽)之可徑向擴展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徑向擴展臂可樞轉耦合至筒夾之一本體。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可主動調整高度座墊系統包括:第一可滑動耦合支撐件及第二可滑動耦合支撐件,第一支撐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車架或整合至自行車車架中,第二支撐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座墊;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其包括由一活塞分離之第一流體腔室及第二流體腔室,其中活塞耦合至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一者使得活塞相對於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另一者之移動引起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一筒夾,其具有經組態以接合第一支撐件或第二支撐件之一或多個凹入部分(諸如溝 槽)以將第二支撐件選擇性保持於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或多個預定位置中之可徑向擴展臂;及一致動部件,其經組態以選擇性擴展筒夾臂以接合一或多個凹入部分,其中活塞順應耦合至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一者,使得當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一全延伸或全回縮位置中時,活塞相對於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移動引起致動部件擴展筒夾臂。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徑向擴展臂可樞轉耦合至筒夾之一本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筒夾包括其中臂在一徑向方向上足夠回縮以當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時不抵於第一支撐件或第二支撐件之一內表面拖曳之一脫離組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係一氣動缸。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係一液壓缸。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進一步包括與第一腔室流體連通之一第一口及與第二腔室流體連通之一第二口,第一及第二口經組態以連接至一加壓流體供應。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包括第一同心圓柱形本體及第二同心圓柱形本體,其中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之一腔與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流體連通。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可調整高度座墊系統包括:一第一支撐件,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車架或整合至自行車車架中;及一第二支撐件,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座墊,第二支撐件可滑動耦合至第一支撐件使得第二支撐件可相對於第一支撐件自一升高位置平移至一降低位置且自降低位置平移至升高位置,其中第二支撐件經組態以依比自降低位置至升高位置更快之一速率相對於第一支撐件自升高位置平移至降低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進一步包括: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其包括由一活塞分離之第一流體腔室及第二流體腔室,其中活塞耦合至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一者使得活塞相對於第一支撐件及第二 支撐件之另一者之移動引起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及一壓縮氣體源,其流體耦合至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以選擇性引起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在引起第二支撐件自升高位置移動至降低位置之至少一方向上之流體動力平移。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阻尼機構,其阻止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平移運動,其中一或多個阻尼機構經組態以當第二支撐件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時在比當第二支撐件自升高位置移動至降低位置時更高之一位準處阻尼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之平移運動。
100‧‧‧自行車
105‧‧‧座墊
110‧‧‧自行車車架
115‧‧‧座管
150‧‧‧儲存能量裝置
152‧‧‧控制閥
154‧‧‧控制線
210‧‧‧直接流體流動路徑
211‧‧‧間接流體流動路徑
300‧‧‧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
301‧‧‧控制器
310‧‧‧下支撐件
320‧‧‧上支撐件
321‧‧‧上支撐件之內直徑
322‧‧‧溝槽
323‧‧‧鍵
350‧‧‧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
352‧‧‧線性致動器之本體
354‧‧‧外缸
355‧‧‧外缸354與內缸356之間之間隙
356‧‧‧內缸
357‧‧‧孔口
358‧‧‧底部外殼或插塞
359‧‧‧密封件
360‧‧‧頂部外殼或插塞
362‧‧‧流體連接器
363‧‧‧第一流體腔室
364‧‧‧流體連接器
365‧‧‧第二流體腔室
380‧‧‧活塞
382‧‧‧活塞桿
384‧‧‧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
385‧‧‧螺栓
386‧‧‧座位支撐安裝件之彈簧
388‧‧‧座位支撐安裝件之柱塞
389‧‧‧鎖緊螺母
390‧‧‧筒夾
392‧‧‧筒夾外殼
393‧‧‧鎖定部件394之外表面
394‧‧‧鎖定部件
395‧‧‧相對臂之最外徑向表面之間之一橫向距離
396‧‧‧致動部件
397‧‧‧軸套
398‧‧‧致動部件之一外表面
399‧‧‧致動表面
502‧‧‧筒夾外殼392中之開口
504‧‧‧孔
506‧‧‧鎖定表面
507‧‧‧啟動表面
508‧‧‧樞轉孔
現將結合各項實施例參考隨附圖式描述上述態樣以及本技術之其他特徵、態樣及優點。然而,所繪示之實施例僅為實例且並非意欲為限制性的。在各個圖式中,相似元件符號及名稱指示相似元件。
圖1A繪示包含在一升高位置中之一可主動調整座墊支柱系統之一項實施例之一自行車之一側視圖。
圖1B繪示其中可主動調整座墊支柱系統在一降低位置中之圖1A之自行車之一側視圖。
圖2A至圖2F繪示與一可主動調整座墊支柱系統一起使用之一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總成之一實施例之橫截面視圖。
圖3繪示與一可主動調整座墊支柱系統一起使用之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之一實施例之一橫截面視圖。
圖4A及圖4B分別繪示與一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一起使用之一低摩擦筒夾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及橫截面視圖。
圖5A至圖5D繪示與一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一起使用之一低摩擦筒夾之一本體之一實施例之各種視圖。
圖5E至圖5H繪示與圖5A至圖5D之筒夾本體一起使用之一鎖定臂之一實施例之各種視圖。
在以下實施方式中,參考形成本發明之一部分之隨附圖式。實施方式、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描述之闡釋性實施例並不意謂為限制性的。在不脫離此處呈現之標的物之精神或範疇之情況下,可利用其他實施例且可進行其他改變。將容易瞭解,可以多種不同組態配置、取代、組合及設計如本文中大體上描述且在圖中繪示之本發明之態樣,本發明明確預期全部該等態樣且其等形成本發明之部分。例如,可使用本文中闡述之任何數目個態樣來實施一系統或裝置或實踐一方法。另外,可使用其他結構、功能性或除本文中闡述之態樣之一或多者之外或不同於該等態樣之一或多者之結構及功能性來實施此一系統或裝置或實踐此一方法。熟習相關技術且擁有本發明者將想到,本文中繪示之發明特徵之更改及進一步修改及如本文中繪示之本發明之原理之額外應用應視為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為明確及簡潔起見,可省略對非必要零件或元件之描述,且在各處相似元件符號指代相似元件。在圖式中,為明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層及區域之大小及厚度。
結合隨附圖式,自以下描述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將更完全瞭解本發明之特徵。應瞭解,此等圖式僅描繪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且因此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將透過使用隨附圖式而以額外特定性及細節描述本發明。根據一些所描述實施例之一設備、系統或方法可具有數種態樣,該等態樣之單單一者不一定單獨作為設備、系統或方法之所要屬性。在考量本論述之後且特定言之在閱讀標題為「實施方式」之章節之後,吾人將瞭解所繪示之特徵如何用以說明本發明之某些原理。
本文中之揭示內容呈現用於實現在一騎乘者正騎乘自行車時對一自行車座墊支柱或座位支柱之主動及/或自動升高及/或降低之系 統、方法及裝置。本文中之揭示內容亦呈現用於對一自行車座墊支柱或座位支柱之低摩擦及/或有效率升高及/或降低(自動、主動及/或手動)之系統、方法及裝置。一騎乘者可期望降低其等座墊而脫離座墊,使得其等可更容易通過陡的、危險的及/或技術性地形。亦可期望在地形較不具技術性時將座位或座墊向上升回至一正常騎乘位置使得騎乘者可繼續在一正常騎乘位置中蹬踏。此外,亦可期望使座墊自一上位置相對快速地轉變至一下位置或反之亦然。特定言之,在一自行車騎乘者正在技術地形中騎乘時,騎乘者需要保持專注於地形及其對自行車之操作以最有效地導航地形及/或避免傷害其自身。因此,儘管使自行車座墊在不同位置或高度中可更容易導航地形之不同部分,然若使座墊在該等位置之間移動使騎乘者之專注力偏離正由該騎乘者執行之其他騎乘功能,及/或若當目前地形之導航更理想將使騎乘者在未與座墊接合之一更高位置中時使座墊移動需要騎乘者接合座墊且在座墊上向下推動(例如,一下蹲運動),則使座墊在該等位置之間移動可適得其反。
運用現有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或座位支柱,一騎乘者在騎乘時必須使用其之體重降低座墊。例如,一座墊支柱可包括在一控制桿經啟動時使座墊支柱偏置向上之一空氣彈簧。運用此一系統,一騎乘者可藉由啟動控制桿且使用其之體重克服偏置力以降低座墊而降低座墊。當騎乘者希望將座位向上升回時,騎乘者可再次啟動控制桿,而容許來自空氣彈簧之偏置力使座位向上升回。雖然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具有顯著益處,但由藉由一騎乘者之體重而降低之一可調整高度之座位支柱所需之下蹲運動可非所要的,此係因為尤其恰在一危險(諸如即將到來之技術性地形)之前,此可將騎乘者之身體置於一彆扭的位置中。此外,當一騎乘者在技術性地形中或正接近技術性地形時,一騎乘者可因需要重新定位其之身體以降低座墊支柱而分心。理 想地,當在技術性地形中或正接近技術性地形時,一騎乘者應能夠將儘可能多的心智容量投入於手頭之任務(即導航技術性地形)。
本文中揭示之某些實施例藉由使用一儲存能源(諸如一壓縮氣缸)而使一自行車座墊或座位能夠主動升高及/或降低而不停止自行車或需要騎乘者推或拉座墊。此一實施例可經組態以向上或向下且偏離移動一未負重座墊而不使用一騎乘者之體重以向下移動座墊及/或不需要騎乘者向上拉以升高座墊。此外,使用一儲存能源以主動移動座墊支柱可引起一相對快或快速致動。例如,可利用壓縮氣體以依快於僅容許座墊在重力之拉力下自由降落之情況下可能之一速率將座墊下降至一降低位置。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例如)藉由調整一流體動力致動器中利用之壓縮流體之壓力而調整降低及/或升高之速率以適合一騎乘者之偏好。此外,本文中揭示之一些實施例包括一低摩擦鎖定裝置或筒夾設計,該低摩擦鎖定裝置或筒夾設計減少或限制座墊支柱之向上及/或向下移動之摩擦或阻力,此可有助於增加致動之速度及/或減少移動座墊支柱所需之儲存能量之量。因此,本文中揭示之實施例容許一騎乘者在騎乘者之最佳身體位置中接近一障礙物,快速、安全且有效降低座位,接著當騎乘者不再需要降低座位時有效往回向上升高座位。
圖1A及圖1B(下文將進一步詳細描述)繪示包括一可主動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系統之一自行車100之一項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可藉由一儲存能量裝置150(諸如(舉例而言)一可再充填或單次使用之CO2缸)主動控制一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300。此實施例進一步包括理想地透過兩個控制線154連接至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300之一控制閥152。控制閥152可經組態以選擇性地容許一加壓氣體自儲存能量裝置150流動至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300之一或多個空氣缸腔室,而引起座墊支柱升高或降低,此取決於所利用之控制線154及/或空氣缸腔 室。
儘管圖1A及圖1B中繪示之實施例包括定位於一自行車車架110上或經定位而緊鄰一自行車車架110(在此情況中定位於自行車車架110之一下管上)之一儲存能量裝置,然各項實施例可將一或多個儲存能量裝置定位於各個位置中。例如,儲存能量裝置可附接至自行車之車架、整合至自行車之車架中、附接至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整合至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中及/或類似者。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多個儲存能量裝置。例如,可利用一儲存能量裝置來使座墊支柱延伸,且可利用一第二儲存能量裝置來使座墊支柱回縮。可期望此一實施例以降低控制閥電路之複雜性。例如,在圖1A及圖1B中繪示之實施例中,控制閥152可為三通閥,其包括:一單一進入口,其用以接收來自儲存能量裝置150之壓縮氣體;及一或多個螺線管或類似者,其等在功能上連接至流體流動路徑而將壓縮氣體自進入口引導至連接至控制線154之兩個出口之一者。然而,在其中針對座墊支柱之延伸及回縮利用各別儲存能量裝置之一情況中,可針對兩個儲存能量裝置之各者使用一雙通閥(例如,一進入口及一出口),而潛在地降低控制閥系統之複雜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一使用者可操作控制件(例如,一手動控制件)來控制可主動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例如,參考圖1A,定位於自行車之把手處之控制器301可由一騎乘者操作。控制器301可例如在功能上連接至控制閥152,而使控制閥152能夠選擇性地引起一加壓氣體或另一流體自儲存能量裝置150流至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300(或至與座墊支柱分離之一流體動力致動器)。控制器301可以各種方式操作,諸如藉由控制器301與控制閥152之間之一機械聯動裝置(諸如一纜線)。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301可為電子器件,其中將一電信號自控制器301有線地或無線地發送至控制閥152及/或一各別或整合 電子控制器。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自行車可包括定位於別處(諸如(舉例而言)於自行車之車架上、於座墊105上或周圍、於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300上或附近及/或類似者)之一使用者可操作或手動控制件。在一些實施例中,代替一或多個手動控制件或除一或多個手動控制件之外,亦可藉由一自動操作機構引起可主動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升高及/或降低。例如,系統可包括使一電子控制器能夠偵測自行車何時處於將期望升高或降低自行車座墊之一情境中之一或多個感測器(例如,加速度計、振動感測器、速度感測器、騎乘者存在感測器及/或類似者)。當電子控制器偵測到此一情境時,其可經組態以自動地或動態地引起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升高或降低。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感測器及/或控制器可整合至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300、儲存能量裝置150、自行車車架110及/或類似者中。
本文中揭示之各項實施例利用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來使一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主動延伸及/或回縮。如本文中所使用,字詞「流體」可用以指代足以執行如本文中描述之功能之任何類型的流體(不論流體是呈一液體形式還是氣體形式)。例如,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可包括一氣動缸或一液壓缸。此外,尤其在利用一氣動缸之一實施例中,引起氣動缸致動之流體可包括一種以上狀態。例如,當流體在一儲存能量裝置(諸如一拋棄式CO2缸)中時其可呈一液態。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自儲存能量裝置釋放流體且引起其流至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之氣動缸時其可轉化成一氣態。此外,本文中揭示之各項實施例利用術語「流體動力」。如本文中使用之術語「流體動力」係一廣泛術語,其意欲指代經組態以藉由將一加壓流體之能量轉化成機械移動而產生一機械運動(諸如線性運動、旋轉運動及/或類似者)輸出之一機構或總成。例如,一流體動力液壓或氣動缸包括分離兩個腔室之一活塞。當在高於該等腔室之一者中之相對壓力之一壓力下將流 體引入至另一腔室中時,引起活塞滑動,因此產生一線性運動輸出。此外,如本文中關於一可主動調整座墊支柱使用之術語「主動」意欲指代藉由不同於騎乘自行車之騎乘者之人力之一能量源引起其升高及/或降低之一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例如,如本文中使用,術語主動可指代在一壓縮氣體、一壓縮流體、儲存於一電池中之電及/或類似者之動力下引起其升高及/或降低之一可調整高度之座墊支柱。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流體動力致動器包括一開放系統,此意謂致動器之主動機械輸出需要將新的加壓流體引入至一腔室中(引起該腔室之體積增加)且在一些實施例中自另一腔室逐出或排出流體(歸因於該另一腔室之體積減小)。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入至一第一腔室中之新的加壓流體引起第一腔室之體積膨脹,而使座墊支柱在一預定方向上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座墊支柱在相反方向上移動時,先前引入至第一腔室中之加壓流體被排出系統,且因此在應重複致動程序時需要將新的加壓流體引入至第一腔室中。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一封閉系統相反,如本文中揭示之一流體動力致動器係一開放系統。一封閉系統之一實例將為一液壓總成,其具有分離第一及第二腔室之一活塞及諸如藉由繞過活塞而透過一或多個孔口及/或流體路徑在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之間來回行進之一預定體積之流體。然而,本文中揭示之一些實施例包括開放系統,其等理想地包括流體自一外部源(諸如CO2缸或另一加壓流體源)至缸之一腔室中之引入。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開放系統中之一流體動力致動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將流體自腔室之一或多者逐出或排出(例如,以引起將流體傳送至致動器外部,諸如至環境中或至一外部腔室中),且當活塞在一相反方向上移動時將新的流體引入至該腔室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可包括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為了在一第一方向上移動線性致動器之一輸出桿,將加 壓流體引入至第一腔室中,產生第一腔室中參考第二腔室相對更高之一壓力。因此,只要存在用於第二腔室中之流體自致動器逐出或排出之一出口或排出路徑及/或第二腔室中之流體包括一可壓縮流體,則將引起線性致動器之一活塞移動,擴大第一腔室之大小且減小第二腔室之大小。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至少部分藉由約束來自第二腔室之一排出流動而控制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之一致動速率。例如,若對於流出第二腔室之流體無約束,則第一腔室中之一相對較高壓力之產生可引起線性致動器快速或迅速致動,在一些情況中此可係非所要的。然而,在一些情況中,可期望此迅速致動。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期望藉由將一流動限制器(諸如具有一預定大小之一噴嘴、孔口或管及/或類似者)引入至來自第二腔室之出口或排出路徑中而至少部分控制致動速率。此一流動限制器可實現流體動力致動器之機械輸出之更精確控制及/或阻尼。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期望具有用於在一方向上移動座墊之排出路徑中之相對無約束流動,但當在另一方向上移動座墊時具有一更受約束排出路徑流動。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期望儘可能快速降低座墊遠離騎乘者。然而,當騎乘者希望往回向上升高座墊時,可期望具有當座墊重接合騎乘者時較不可能引起對騎乘者之傷害之一更受控制之升高。應注意,雖然當前論述提及排出流動之約束以控制一致動速率,但可使用控制致動速率之多種其他方法。此等方法之一些實例包含:約束一氣體至將擴展之腔室中之流動(例如,約束入口側而非排出側);約束氣體至儲存能量裝置之外之流動;使用在一升高或降低方向上偏置座墊之一機械或氣動偏置彈簧、利用一分離阻尼器控制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參考圖1A)之上支撐件320與下支撐件310之間之摩擦之等級及/或類似者。
雖然關於一個方向之致動(即,引起致動器以減小第二腔室之一 大小之一方式移動之一第一腔室中之增加壓力)給出上文中之描述,但類似概念可在相反方向上起作用。例如,一流體動力致動器可經組態以可在兩個方向上在主動流體動力下操作。第二腔室中相對於第一腔室之一增加壓力可引起活塞在相對方向上移動,減小第一腔室之大小且將流體逐出第一腔室及/或壓縮第一腔室中之一可壓縮流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期望本文中利用之一流體動力致動器之一活塞完全或實質上隔離一第一流體腔室與一第二流體腔室。作為一實例,在一些實施例中,無關於致動器之一輸出部件移動之方向,引入至第一腔室中之流體不意欲通過或另外旁通活塞以移動至第二腔室中。
圖1A及圖1B中繪示之實施例繪示其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包括諸如下文中描述之圖2A中展示之一整合線性致動器之一實例。然而,在多項實施例中,用於延伸及/或回縮座位支柱或座墊支柱之線性(或在一些實施例中非線性)致動器可定位於座墊支柱內、整合至座墊支柱中、定位於座墊支柱外部及/或類似者。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線性致動器定位於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外部且使用(例如)接腳、樞軸、球形接頭及/或類似者在一末端(例如,上支撐件320)處連接至(例如)座墊支柱之一可移動部分且在另一末端處連接至自行車車架。此一組態可(例如)實現使用具有比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全衝程更短之一衝程之一液壓或氣動缸(或其他致動器,諸如機電)。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可利用多種聯動裝置組態以使此一設計更有效,且針對一特定致動器之能力客製化系統。
在另一實例中,一線性致動器(諸如一流體動力缸)可整合至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中。例如,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可包括實現座墊支柱之延伸或回縮之一組兩個或兩個以上可滑動耦合管(例如,圖1A之上支撐件320及下支撐件310)。此外,該等管之一或多者可包括一活塞密封以產生一液壓或氣動缸之一或多個腔室之一內表面或外表 面。此一設計可實現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系統比使用一分離流體動力缸之情況下更輕及/或更緊緻。
如本文中所使用,字詞「活塞」廣泛使用以指與一配合表面可滑動耦合且密封或至少部分密封配合表面之一組件。可引起活塞藉由與活塞之一第一側流體連通之一第一腔室與與活塞之一第二側流體連通之一第二腔室之間之一壓差而參考配合表面移動或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活塞之形狀係圓柱形或實質上圓柱形。在多項其他實施例中,一活塞可係其他形狀,諸如符合在一特定應用中活塞可用之區域之一形狀。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在其中定位活塞之一區域或腔之形狀可係環形,且可期望活塞之形狀為環形以在此區域或腔內配裝且密封。
本發明參考流體動力致動器使用字詞「缸」或「若干缸」,諸如一液壓缸或氣動缸。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致動器之設計可不必須係圓柱形或完全圓柱形。例如,尤其在其中流體動力致動器整合至一座墊支柱之一設計之情況下,在一活塞之任一側上之一或多個流體腔室之形狀可係非圓柱形,此係因為其等之形狀可至少部分由整體座墊支柱之設計驅動。然而,在許多實施例中,可期望為了製造效率利用形狀為圓柱形之液壓或氣動缸。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字詞「缸」或「若干缸」係參考液壓或氣動缸之如本文中使用之此項技術之術語,且除非在內容脈絡中另外清楚指示,否則此使用不應解譯為將一特定組件之實體形狀限制為實質上或完全圓柱形。
在本文中揭示之多項實施例中,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可包括經組態以在一延伸方向及一回縮方向兩者上移動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一部分或若干部分之一單一主動組件(例如,如圖3中展示之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系統可經組態以使用不同組件用於兩個方向之運動(即,延伸及回縮)。例如,在一些實 施例中,一系統經組態以使用藉由一可擴展壓縮氣體源(例如,一開放系統)提供動力之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降低座位支柱,但使用一氣體彈簧(例如,一封閉系統)升高座位支柱。在其他實施例中,系統經組態以使用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例如,一開放系統)升高座位支柱,但使用一氣體彈簧(例如,一封閉系統)降低座位支柱。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系統可經組態以包括在一方向上偏置座位支柱之一第一機構(例如,無關於一使用者輸入或系統之當前組態,始終在一特定方向上引入一偏置力之一機構),及可選擇性用於克服偏置力以引起座位支柱在抵抗偏置力之一方向上移動之一第二機構。例如,一可調整高度座位支柱可包括一空氣彈簧、機械彈簧或在一向上或延伸方向上偏置座位之其他裝置。系統可進一步包括一可選擇性控制之致動器,可引起該可選擇性控制之致動器克服向上偏置力以(例如)在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之動力下向下移動座位或座墊。可尤其期望此一實施例減少複雜性及/或製造成本。例如,在其中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在兩個方向上由一流體動力缸控制之一實施例中,可需要更複雜之閥、流體路徑及/或控制機構以將一加壓流體源引導或重引導至一適當流體腔室。然而,在其中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移動僅在一個方向上由一開放系統流體動力缸(例如使用控制另一方向之一氣體彈簧)控制之一實施例中,閥、流體路徑及/或控制機構可係較簡單。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流體動力致動器經組態以藉由其自身克服(例如,來自一空氣彈簧或其他彈簧之)一向上偏置力以實現座位支柱之主動向下移動。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致動器經組態以僅提供克服來自(例如)一空氣彈簧或其他彈簧之向上偏置力之一部分之一力。例如,流體動力致動器可經組態以提供一向下力,該向下力克服(例如)偏置力之一半、偏置力之三分之二、偏置力之三分之一及/ 或類似者。可期望此一實施例(例如)以充當一騎乘者輔助裝置,該騎乘者輔助裝置輔助騎乘者降低座位支柱,但仍需要騎乘者將至少一些外部力施加於座墊或座位支柱上以引起座位支柱之移動。例如,一偏置裝置(諸如提供一向上偏置力之一空氣彈簧)可經組態以施加2磅、5磅、10磅、20磅、30磅、40磅、50磅及/或類似者之一最大向上力。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致動器可經組態以藉由在與偏置力相對之一方向上主動施加(例如)2磅、5磅、10磅、20磅、30磅、40磅、50磅、60磅、70磅、80磅、90磅、100磅及/或類似者之一力而克服偏置力之全部或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致動器可經組態以使用多種位準之一輸入壓力操作。例如,流體動力致動器可經組態以使用(例如)10psi、25psi、50psi、75psi、100psi、150psi、200psi、250psi、300psi、350psi、400psi、450psi、500psi及/或類似者之輸入流體壓力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諸如)使用一調節器調整輸入壓力以實現一騎乘者將致動之一速度調整至其之偏好。例如,參考圖1A,一或多個壓力調節器可功能性定位於儲存能量裝置150與控制閥152之間、控制閥152與控制線154之間、控制線154與座墊支柱300之間、整合至儲存能量裝置150中、整合至控制閥152中、整合至控制線154中、整合至座墊支柱300中及/或類似者。
機械鎖定機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主動控制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包括流體動力及機械鎖定或保持機構兩者。例如,一些實施例可包括主動向上及/或向下移動座墊之一流體動力源。系統可進一步包括一機械鎖定機構,該機械鎖定機構在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已將座墊支柱移動至一特定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預定位置之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位置)之後將座墊支柱機械保持於該位置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機械鎖定或保持機構可包括經組態以接合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一支 撐支柱之一或多個環形形狀之溝槽之一可徑向擴展之筒夾。可在標題為「VERTICALLY ADJUSTABLE BICYCLE ASSEMBLY」之美國專利第8,328,454號中發現此一筒夾設計之一些實例,該專利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此一實施例中,一筒夾包括可徑向擴展或收縮以將兩個支撐部件一起選擇性鎖定於一相對位置中之複數個臂。然而,此一實施例之一缺點係可徑向擴展臂藉由臂之彈性彎曲而擴展且收縮使得當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一支撐支柱相對於另一支撐支柱平移時,可徑向擴展臂抵於其他支撐支柱拖曳。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期望此拖曳以(例如)實現一使用者知道下一個溝槽之處,此係因為使用者將感覺及/或聽到臂配裝至該溝槽中。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不期望此拖曳,此係因為拖曳引起滑動摩擦,減少效率。拖曳亦可引起一急動、不一致或不平滑運動及/或隨著筒夾移動經過一或多個中間溝槽而引起振動。尤其在其中一使用者期望在一全延伸位置與一全回縮位置(或任何其他預定位置或座墊可由系統自動停止而不需要藉由騎乘者精細調整之位置)之間快速移動座墊之一實施例中,可期望最小化摩擦及任何潛在急動或振動。藉由最小化摩擦(因此增加效率),需要較少儲存能量以移動座墊支柱。此外,可使用相同量之能量使用以一較快速率移動座墊支柱。例如,在至線性致動器之一給定輸入壓力下,當存在較少摩擦時,線性致動器可更快及/或更平滑移動。
本文中揭示實現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或任何其他可折疊柱)之支撐部件之更有效、更平滑及/或減少摩擦之平移之一可徑向擴展筒夾之一替代實施例。如參考圖(且尤其圖4及圖5A至圖5H)在下文中進一步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筒夾包括可樞轉或可滑動耦合至筒夾之一本體之一或多個臂或鎖定部件。藉由利用諸如一樞軸接頭或滑動接頭之可自由移動接頭(如與彈性彎曲之一本體整合臂相反),可較容 易將臂或鎖定部件保持於其中其等不抵於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一支撐部件之內表面拖曳之一回縮位置中。
自動鎖定致動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下文中進一步描述(例如,參考圖2A至圖2F),一流體動力缸或其他線性致動器可經組態以執行一個以上功能。例如,除了經組態以引起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一支撐部件之延伸及/或回縮之外,致動器亦可經組態以引起一機械鎖定或保持機構(諸如一筒夾)之鎖定及/或未鎖定。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線性致動器包括附接至一桿之一活塞,當活塞移動時,該桿引起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一支撐件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活塞順應附接至或耦合至支撐件使得在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支撐件在停止移動之後活塞可繼續移動至少一預定距離。例如,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支撐件可因為其(諸如)在一全延伸或全回縮位置(或任何其他預定位置)處命中一機械止檔或限制而停止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機械止檔或類似組件經組態以係使用者可調整使得一使用者或騎乘者可組態座位支柱以自動致動至一或多個預定位置且在該一或多個預定位置處停止,該一或多個預定位置可不必須係一全延伸或全回縮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活塞之進一步運動經組態以接合及/或脫離將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機械保持於其之當前位置中之一鎖定機構。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可移除或減少流體壓力,且將透過使用機械鎖定機構而使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保持於鎖定位置中。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經組態以需要流體缸維持或至少實質上維持壓力以將活塞維持於保持機械鎖定機構鎖定之適當位置中。在此一實施例中,缸中之壓力之一減少可經組態以引起機械鎖定機構之一自動未鎖定,此係因為活塞可開始在相對方向上平移。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流體缸之一活塞之一單一運動可經組態以(1)引起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延伸及/或回縮;且(2)鎖 定及/或未鎖定將支柱機械鎖定於一或多個預定位置中之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一機械鎖定機構。
本文中揭示之多項實施例利用一壓縮氣體源,諸如包括壓縮氣體、氮、二氧化碳及/或類似者之一缸。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經組態以利用該壓縮源,且接著需要在特定數目個使用之後補充壓縮源。例如,系統可經組態以實現使用可容易由騎乘者替換之單次使用可棄式CO2匣。在其他實施例中,系統可經組態以使用(例如)一空氣泵或其他壓縮氣體源再充電。亦應注意,雖然本文中揭示之多項實施例揭示使用一流體動力缸及一壓縮流體源,但多項實施例亦可利用致動及能量儲存之其他方法,諸如利用儲存電能之一機電致動器,諸如儲存於一可再充電電池組中之能量。
可主動調整高度座墊支柱系統
在圖1A及圖1B中展示一可主動調整高度座墊支柱系統之一項實施例。此實施例包括可由一儲存能量裝置150主動重定位之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在此實施例中,儲存能量裝置150儲存用於藉由一控制閥152及兩個控制線154分佈至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壓縮氣體。在下文中參考圖2A至圖2F進一步實施方式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然而,應注意,本文中揭示之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僅係一例示性實施例,且多種其他座墊支柱可與本文中揭示之概念一起使用。例如,標題為「ADJUSTABLE ASSEMBLY FOR A BICYCLE」之美國專利第8,926,216號及標題為「VERTICALLY ADJUSTABLE BICYCLE ASSEMBLY」之美國專利第8,328,454號各描述可與本文中揭示之一或多個概念一起使用或可經調適以與本文中揭示之一或多個概念一起使用之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一或多項實施例,該等專利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且構成當前申請案之部分。可期望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經組態以實現騎乘者選擇性調整座墊105之高度而不需要一外部 力(諸如使用者之體重)以降低支柱或需要一拉力以升高支柱。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騎乘者在騎乘自行車時,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可由騎乘者經由可期望安裝於手把上之一控制器301而選擇性調整。
如本文中揭示之主動座墊高度調整系統及機構具有多種益處。例如,當一騎乘者在騎乘一自行車時,可存在其中騎乘者希望其之座墊在一不同高度處之不同情況。例如,當上坡騎乘時,騎乘者可希望座墊在比當下坡騎乘時更高之一位置中。此外,在一些情況中,諸如當下坡騎乘時,一騎乘者可希望座墊向下且偏離,此係因為騎乘者可甚至不期望使用座墊。本文中揭示之座墊高度調整系統及機構提供對許多此等問題之解決方案。
如本文中揭示之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系統及機構之一些實施例進一步提供座墊高度調整中之阻尼。因為多種原因(諸如減少傷害且增加舒適),此可係有利的。例如,當一騎乘者重接合座墊時,騎乘者將可能希望座墊支柱向上移動至一升高位置(有時稱為動力位置)中。然而,在無阻尼之情況下,在一些實施例中座墊可向上卡扣且撞擊騎乘者,此潛在傷害騎乘者。藉由在座墊支柱高度調整系統中包含阻尼,座墊可以一舒適且受控制方式返回至延伸、向上及/或動力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例如)迫使流體通過具有一預定及/或可變動大小之一孔口離開一液壓或氣動缸之一腔室因此約束流體流動之速率而提供阻尼。
圖1A繪示包含在一升高、上或延伸位置中之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總成300之一項實施例之一自行車100之一側視圖。圖1B繪示包含在一降低或回縮位置中之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總成300之自行車100之一側視圖。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可包含一第一支撐件(諸如例如一下支撐件310)及一第二支撐件(諸如例如一上支撐件320)。下支撐件310可經調適以附接至自行車100之一自行車車架110。在一些實施例 中,下支撐件310可經組態以在自行車車架110之一座管115內滑動且經夾箝於適當位置中使得當騎自行車110時下支撐件310不相對於自行車車架110之座管115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下支撐件310可整合至座管115中或形成座管115之一部分而非可滑動耦合至座管115。上支撐件320可經組態以在如圖1A中繪示之一上、延伸或升高位置與如圖1B中繪示之一降低或回縮位置之間相對於下支撐件310可滑動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支撐件320可經組態以在下支撐件310之至少一部分內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可包括兩個以上支撐件,該等支撐件至少部分在彼此內摺疊(例如)以實現自一特定摺疊整體包體大小之一較大範圍之運動。
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可包括一可調整範圍。上支撐件320之一完全降低或回縮位置包括在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內之在其處座墊105最接近下支撐件310之一位置。上支撐件320之一升高或延伸位置包括在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內之降低位置之上之上支撐件320之全部高度位置,其中一完全升高或延伸位置包括在其處座墊105距下支撐件310最遠之一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包括在其處上支撐件320可相對於下支撐件310鎖定於適當位置中(例如,藉由接合下支撐件310之一溝槽之一筒夾)之預定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定位置僅包括完全或全降低及/或完全或全升高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定位置包括不在完全降低及/或完全升高位置處之一或多個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支撐件320可無限調整,意謂上支撐件320可在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內之任何位置處相對於下支撐件310機械鎖定至適當位置中。例如,此無限調整可由一筒夾完成,該筒夾使用摩擦接合一支撐支柱表面而非接合支撐支柱之一溝槽。作為另一實例,此無限調整可藉由利用致動器而完成,該致動器主動移動支撐件以亦將支撐件固 持於適當位置中(如與一分離機械鎖定機構相反)。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1/4”。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1/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1”。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3”。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4”。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5”。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6”。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7”。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8”。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9”。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1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11”。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1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1”且小於1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2”且小於1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3”且小於8”。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可調整範圍可大於4”且小於6”。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可包括一彈簧,該彈簧經組態以偏置上支撐件320朝向相對於第一支撐件310之一升高或降低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彈簧可係一空氣彈簧。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可包含一鎖定機構,當鎖定機構在一鎖定位置中時其經調適以限制下支撐件310與上支撐件320之間之移動且當鎖定機構在一未鎖定位置中時其容許下支撐件310與上支撐件320之間之 相對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機構可定位於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底部處。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機構可定位於上支撐件320之底部處。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機構可包括經組態以將鎖定機構預設至一鎖定(或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未鎖定)位置中之一偏置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機構可經組態以由控制器301操作。在騎乘者釋放控制器301之後,鎖定機構可經組態以移動至一鎖定位置且限制下支撐件310與上支撐件320之間之移動。如本發明中其他處進一步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機構可經組態以藉由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自動接合或脫離,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亦相對於下支撐件310移動上支撐件320(其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動力致動器可由控制器301控制)。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301可包括騎乘者可推、旋轉或以其他方式操作以啟動座位支柱之主動延伸或回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含未鎖定鎖定機構)之一槓桿、按鈕及/或類似者。控制器301可定位於對於騎乘者方便之一位置中,該位置可包含(例如)手把,如圖1A及圖1B中繪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301可連接至儲存能量裝置150、控制閥152、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一分離流體動力致動器、一分離控制器及/或類似者(具有一電纜、一電線、一無線電連接及/或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透過自行車車架110而選路一電纜或電線。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車架110外部選路電纜或電線。
可主動調整高度座墊支柱
圖2A至圖2F繪示一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一項實施例之剖面圖。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包括一下支撐件310及一上支撐件320。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進一步包括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350,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350可利用一儲存能源以相對於下支撐件310選擇性延伸及/或回縮上支撐件320而不需要應用來自騎乘者之一外部力。在此實施例中,線性致動器350定位於下支撐件310及上支撐件320內或 實質上於下支撐件310及上支撐件320內。在多項其他實施例中,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350可在一不同定向中(例如,上下翻轉)定位於支撐件內;可部分定位於支撐件之外部;可全定位於支撐件之外部及/或類似者。在此實施例中,線性致動器350包括兩個流體連接器362、364。控制線154(諸如圖1A中描繪之控制線154)可耦合至流體連接器362、364以實現線性致動器350相對於下支撐件310主動延伸或回縮上支撐件320。例如,可引起一加壓流體(諸如一壓縮氣體或液壓流體)透過流體連接器362而流動至致動器350中,此將引起上支撐件320相對於下支撐件310延伸。此外,透過流體連接器364而使壓縮或加壓氣體及/或液壓流體通過至線性致動器350中可引起上支撐件320相對於下支撐件310回縮。
圖3係繪示圖2A中展示之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350之額外細節之一剖面圖。在此實施例中,線性致動器350包括一氣動或液壓缸。線性致動器350包括一本體352,該本體352包括一外缸354、一內缸356、一底部外殼或插塞358、一頂部外殼或插塞360及密封件359。底部外殼358包括流體連接器362及364。流體連接器362實現流體接取一第一流體腔室363或與一第一流體腔室363流體連通。流體連接器364實現流體接取一第二流體腔室365或與一第二流體腔室365流體連通。兩個流體腔室363、365由一活塞380分離,該活塞380與內缸356之一內部表面可滑動耦合。因此,增加流體腔室363相對於流體腔室365之一相對壓力將引起在活塞380上引入一力,該力引起活塞380在朝向頂部外殼360之一方向上移動。另一方面,流體腔室365參考流體腔室363之壓力之一增加將引起活塞380在朝向底部外殼358之一方向上移動。
兩個流體腔室363、365內之例示性流體流動路徑之進一步細節在圖2B中由線210及211展示。如圖2B中可見,流體腔室363包括自連 接器362至活塞380之一相對直接路徑210。此流動路徑210相對直接,此係因為使用腔室363中之一增加壓力以推活塞380遠離底部外殼358。另一方面,第二流體腔室365包括一相對間接流體流動路徑211。此係因為利用流體腔室365以在朝向底部外殼358之一方向上返回活塞380。如圖2B中可見,透過連接器364而進入總成之流體在產生於兩個同心缸(在此實施例中其等之形狀係圓柱形或實質上圓柱形,但在一些實施例中其等之形狀不必須係圓柱形)之間之一間隙355內在外缸354與內缸356之間通過。在間隙355之一末端處係一或多個孔口357,該一或多個孔口357實現接取內缸356之一內部且因此接取活塞380。
重新參考圖3(雖然亦在其他圖中展示),活塞380耦合至延伸超過頂部插塞或外殼360之一桿382。桿382耦合至一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經組態以附接至可調整高度座位支柱300之上支撐件320或以其他方式與上支撐件320耦合。因此,活塞380相對於本體352之移動引起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相對於本體352之移動。此外,參考圖2A,展示線性致動器350組裝至下支撐件310中且剛性或實質上剛性耦合至下支撐件310。因此,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相對於本體352之移動亦將引起上支撐件320相對於下支撐件310之延伸或回縮。
如圖3(及亦圖2C及圖2F)中展示,桿382透過一彈簧386及柱塞388而順應耦合至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彈簧386及柱塞388實現桿382在相對於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之一軸向方向上移動至少一預定距離。因此,此實現在諸如因為上支撐件310接觸限制上支撐件320相對於下支撐件310之一衝程之一硬止檔或限制機構,因此上支撐件320停止相對於下支撐件310移動之後,活塞380繼續相對於本體352移動至少一預定距離。可使用硬止檔或衝程限制機構之多種方法。在圖 2A中繪示之實施例中,可期望使用鍵323以限制上支撐件320相對於下支撐件310之延伸衝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可使用多種衝程限制機構,該等衝程限制機構諸如例如扣環、墊圈、其他徑向突出部件及/或類似者。
雖然在此實施例中,桿382順應耦合至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但可使用多種其他方法以實現在座位支柱支撐件已停止移動(諸如由於命中其等之衝程之末端)之後活塞380繼續移動。例如,活塞380可順應耦合至桿382,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可順應耦合至上支撐件320或下支撐件310,桿382可至少部分可折疊及/或類似者。
實現活塞380獨立於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及/或上支撐件320移動(至少一預定範圍)可有利於實現一鎖定機構之自動致動。參考圖3,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進一步包括耦合至頂部插塞或外殼360之一筒夾390。筒夾390包括具有複數個臂或鎖定部件394之一外殼或本體392。在此實施例中,臂或鎖定部件394可滑動耦合至本體392使得鎖定部件394可在一徑向方向上滑動以擴展至延伸至本體392之外或回縮至延伸至本體392之內。雖然在此實施例中鎖定部件394可滑動耦合至本體392,但可使用多種其他耦合或結合構件。例如,鎖定部件394可樞轉耦合至本體392。在其他實施例中,鎖定部件或臂394可係本體392之部分,且可經組態以彈性彎曲或以其他方式變形以徑向擴展或回縮。如上文中論述,使用可滑動或可樞轉耦合至本體之鎖定部件之一益處係可遠離上支撐件之內表面回縮鎖定部件足夠遠使得隨著相對於下支撐件移動上支撐件,鎖定部件不抵於上支撐件拖曳。在其中鎖定部件或臂係本體之一部分且彈性彎曲以脫離上支撐件之溝槽之一情況中,臂可抵於上支撐件之內部表面拖曳且引起非所要摩擦、振動及/或類似者。在其中鎖定部件可滑動或可樞轉耦合至本體之一些實施例中,鎖定部件仍可至少某種程度上抵於上支撐件之內部表面拖曳, 但可不同於一彈性彎曲臂般迫使其等抵於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定部件或臂可係本體之部分且經組態以彈性彎曲,但臂之一自由或未彎曲位置可向內而非向外偏置臂。在此一實施例中,臂之自由或未彎曲位置可係一相對低摩擦位置(例如,不抵於上支撐件拖曳),且當臂需要接合上支撐件之一溝槽時,一致動部件396(諸如一凸輪滑塊)可引起臂向外彈性彎曲。
致動部件396經組態以藉由軸套397引導而在一軸向方向上滑動且接合臂或鎖定部件394之一內部表面。在圖2E中展示之實施例中,致動部件396包括經定位以由活塞380接合之一近端及經定位以接合鎖定部件394之一遠端。致動部件396之遠端之一外表面398包括一傾斜形狀或錐狀形狀或凸輪形狀,實現致動部件396相對於鎖定部件394之軸向平移以引起鎖定部件394之徑向擴展或收縮。致動部件396進一步包括在其近端處之一致動表面399,該致動表面399經定位以當活塞380接近頂部插塞或外殼360時與活塞380配合。在活塞380接觸致動表面399之後,活塞380之額外軸向滑動或平移可經組態以引起致動部件396相對於鎖定部件394軸向平移,引起鎖定部件394自外殼或本體392軸向擴展,將鎖定部件鎖定於一支撐部件之一溝槽(諸如圖2E中展示之上支撐件320之溝槽322之一者)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筒夾390包括一接合組態及一脫離組態(或一鎖定及未鎖定組態)。接合或鎖定位置或組態可包括任何組態,其中臂或鎖定部件394自本體392足夠徑向擴展使得臂或鎖定部件394之至少一部分自本體392足夠徑向突出以至少部分突出至一支撐件之一溝槽(諸如圖2A中繪示之上支撐件320之溝槽322之一者)中或配裝於一支撐件之一溝槽內。未鎖定或脫離組態可包括任何組態,其中臂或鎖定部件394不自本體392足夠徑向延伸以突出至一支撐件之一溝槽(諸如圖2A中繪示之上支撐件320之溝槽322之一者)中或配裝於一支撐件之一 溝槽內之。因此,一脫離或未鎖定組態可不一定需要臂或鎖定部件394完全或整個定位於本體392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臂或鎖定部件394之至少一部分仍可在未鎖定位置中自本體392徑向突出。例如,若在本體392之一外表面與上支撐件320之一內表面之間存在具有一特定大小之一間隙或空間,則只要臂或鎖定部件394不突出超過該空間(此將引起臂或鎖定部件394接觸上支撐件320之內表面從而產生摩擦或拖曳及/或突出至上支撐件320之一溝槽322中),其等可在脫離組態中突出至該空間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未鎖定或脫離組態包括相對於本體392定位鎖定部件或臂394使得鎖定部件或臂394之各者配裝或定位於一徑向包體直徑內,其中徑向包體直徑等於或小於上支撐件320之一內直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對鎖定部件或臂定位於一筒夾本體(諸如圖4A及圖4B中繪示之筒夾)之相對側上,臂定位於延伸通過筒夾本體之一中心之一繩之相對末端上,如自筒夾本體之頂部或末端所觀察。在一些實施例中,致動部件396之移動產生在任一側上具有實質上相同量值之相對鎖定部件或臂之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未鎖定或脫離組態中,跨相對臂之最外徑向表面量測之一橫向距離(或弦之長度)(例如,圖2E中展示之距離395,圖2E展示鎖定組態中之筒夾)小於或等於上支撐件320之一內直徑(例如,圖2E中展示之直徑321)。在其他實施例中,鎖定部件或臂可繞筒夾本體間隔但不必須使任何一筒夾臂或鎖定部件彼此相對定位(諸如圖5A至圖5H中繪示之利用三個相等間隔臂之組態)。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僅利用一單一鎖定部件或臂。可期望此一實施例以(例如)減少複雜性及/或成本。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揭示之一低摩擦筒夾包括在臂或鎖定部件394上或係臂或鎖定部件394之部分之一摩擦減少機構或材料,該摩擦減少機構或材料實現臂或鎖定部件394在平移時沿著上支撐件 320之內表面拖曳,但具有相對於一標準筒夾臂之減少摩擦。例如,臂或鎖定部件394及/或上支撐件320之內表面可包括一摩擦減少材料或塗層,諸如油、油脂、聚四氟乙烯(PTFE)及/或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臂或鎖定部件394可包括經組態以沿著上支撐件320之一內表面滾動以減少摩擦之一軸承(諸如一滾子軸承或滾珠軸承)。
在一些實施例中,筒夾390之臂或鎖定部件394係使用在一外或內方向上偏置臂或鎖定部件394之一接頭耦合至本體392。例如,可包含在相對於本體392之一向內或向外徑向方向上偏置臂或鎖定部件394之一彈簧。在一些實施例中,有利的係(例如)向內偏置臂或鎖定部件394,使得當致動部件396移動至一未鎖定位置時臂或鎖定部件394自動徑向向內移動至一脫離或未鎖定位置。作為一實例,參考圖2E,一彈性部件(諸如一O環或橡膠或其他彈性材料之其他環圈)可繞鎖定部件394之外表面393拉伸,因此當致動部件396未向外迫使鎖定部件394時向內偏置鎖定部件394。
圖2C繪示在一全回縮位置中之可調整高度座位支柱300之一部分之一放大剖面圖。此與展示在一全延伸位置中之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300之圖2A之描繪相反。在圖2A中,筒夾390(且更具體言之鎖定部件394)在上支撐件320之最底部溝槽322中接合,指示全延伸位置。另一方面,在圖2C中,筒夾390(且更具體言之鎖定部件394)在上支撐件320之最頂部溝槽322中接合,指示全回縮位置。圖2C繪示實現活塞桿382順應耦合至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之順應耦合機構之進一步細節。在此實施例中,一鎖緊螺母389幫助將柱塞388保持至桿382之一末端。彈簧386提供柱塞388與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384之間之一向外偏置力。一螺栓385限制彈簧386之延伸之量。因此,在上支撐件320命中延伸衝程限制(如在此實施例中由鍵323(圖2A及圖2D中展示)界定)之後,上支撐件320將停止在延伸方向上移動,但流體腔室363中 之持續壓力可引起桿382繼續在一延伸方向上移動(至右側,參考圖2C),實現活塞380接合致動部件396,如圖2E中繪示。藉由在相對於鎖定部件394之一延伸方向上進一步移動致動部件396,迫使鎖定部件394徑向擴展,或若其等已經徑向擴展,則迫使鎖定部件394保持於一徑向擴展位置中,相對於下支撐件310鎖定上支撐件320(如圖2E中更詳細展示)。
在此實施例中,全延伸位置由止檔或衝程限制組件(即,圖2D中展示之鍵323)界定,該等止檔或衝程限制組件限制上支撐件320相對於下支撐件310之延伸。鍵323可在一固定位置中(例如,在生產中固定且使用者不可調整),或在一些實施例中,鍵323可由騎乘者調整(諸如在一騎乘期間或在一騎乘之前)以實現預定全延伸位置之調整。此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可使用界定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之衝程之其他方法(藉由設定全延伸或全回縮位置之一者或兩者)。例如,可由騎乘者或使用者移動或重定位一止檔表面(由一鍵、接腳或其他裝置產生)以調整預定全延伸或全回縮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離散數目個位置中重定位止檔表面,其中各位置包括用於當上支撐件320到達該位置時由筒夾390接合之一對應溝槽322。
低摩擦筒夾
本文中揭示之多項實施例可經組態以利用一低摩擦筒夾。例如,如上文中描述,一筒夾可包括一或多個鎖定部件或臂,該一或多個鎖定部件或臂以使得實現其等徑向向內回縮一足夠量使得當其等在一未鎖定組態中時不在一支撐件之內部表面上拖曳(或減少或最小化由此拖曳引起之任何摩擦)之一方式可樞轉、可滑動或以其他方式耦合至一本體。如上文中論述,可期望限制筒夾與上支撐件之內表面之間之摩擦及/或限制滑動期間鎖定部件之徑向擴展之量以增加效率,減少移動可調整座墊支柱所需之儲存能量之量,增加可調整座墊支柱 之運動之平滑性及/或類似者。
圖4A及圖4B分別繪示一低摩擦筒夾390(在此情況中在圖2A至圖2F及圖3中展示之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350中利用之筒夾390)之一項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及一剖面圖。圖4A及圖4B中繪示之筒夾390之實施例包括具有四個鎖定部件394之一外殼392,該四個鎖定部件394可滑動耦合至外殼392使得其等可徑向擴展且收縮以在一支撐件之一溝槽中選擇性接合筒夾390。圖4A及圖4B中繪示之筒夾390可進一步包括圖2A至圖2F及圖3中繪示之其他組件之一或多者(諸如致動部件396)以實現筒夾之選擇性啟動。
圖5A至圖5H描繪包括一外殼392及三個可樞轉耦合臂394之一低摩擦筒夾之一替代實施例。圖5A至圖5D描繪外殼392之四個視圖,且圖5E至圖5H描繪臂394之一者之四個視圖。圖5A至圖5H中展示之筒夾設計係可與圖2A至圖2F中繪示之可調整高度座墊支柱系統一起使用之一替代筒夾設計之一實例。參考圖5A至圖5D,外殼392包括用於在其中定位臂394之三個開口502。開口502之各者包括一或多個孔504,該一或多個孔504用於在其中定位實現臂394向內及/或向外樞轉之一樞轉接腳,實現一鎖定表面506(圖5G中展示)相對於本體或外殼392徑向或橫向擴展或收縮。在此實施例中,鎖定表面506包括經塑形且組態以與一通常凹溝槽配合之一凸表面。在其他實施例中,鎖定表面506可採取不同形式。如圖5G中可見,鎖定臂394包括在臂394之一近端處之一樞轉孔508及在臂394之一遠端處之鎖定表面506。臂394之遠端進一步包括實質上與鎖定表面506相對定位之一啟動表面507。啟動表面507可經塑形或組態以與一凸輪或類似裝置(諸如圖2E中繪示之致動部件396之錐狀表面398)互動以實現臂394在一向外定向中之鎖定。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瞭解在本發明中描述之實施方案之各種 修改,且本文定義之一般原理可應用至其他實施方案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不意欲限於本文展示之實施方案,但符合與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之最廣範疇。另外,一般技術者將容易瞭解,術語「上」及「下」有時係為便於描述圖而使用且指示對應於一適當定向頁面上之圖之定向之相對位置,且可能不反映如所實施之任何裝置之適當定向。
在本說明書中於單獨實施方案之背景內容下描述之特定特徵亦可在一單一實施方案中組合實施。相反,在一單一實施方案之背景內容下描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在多個實施方案中單獨實施或以任何適合子組合實施。再者,雖然上文可將特徵描述為以特定組合起作用且即使最初如此主張,但在一些情況中,來自所主張之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可自組合中切除且所主張的組合可關於一子組合或一子組合之變動。
在描述本技術時,可能已使用以下術語:單數形式之「一(a/an)」及「該」包含複數指示物,除非本內容脈絡中清楚另外指明。因此,例如,指一品項包含指一或多個品項。術語「一個」指一個、兩個或更多個且通常應用至一數量之一些或全部之選擇。術語「複數個」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品項。術語「約」指數量、尺寸、大小、配方、參數、形狀及其他特性不需要精確,但可視需要係近似表示及/或更大或更小,反映可接受公差、轉換因數、捨入、量測誤差及類似者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因數。術語「實質上」意謂所列舉之特性、參數或值不需要精確達成,但偏差或變動(包含例如公差、量測誤差、量測精確度限制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因數)可以不排除特性意欲提供之效應之量發生。在本文中可以一範圍格式表達或呈現數值資料。應理解,僅係為了方便及簡潔起見,使用此一範圍格式且因此應靈活解譯其以不僅包含明確列舉為範圍之限制之數值,而且解譯為包含涵蓋於該範圍內宛如各數值及子範圍明確列舉之 全部個別數值或子範圍。作為一圖解繪示,「約1至5」之一數值範圍應解譯為不僅包含約1至約5之明確列舉之值,而且包含在所指示範圍內之個別值及子範圍。因此,在此數值範圍內包含諸如2、3及4之個別值及諸如1至3、2至4及3至5等之子範圍。此相同原理應用至僅列舉一個數值之範圍(例如,「大於約1」)且應無關於範圍之寬度或所描述之特性而應用該相同原理。可為了方便起見在一共同清單中呈現複數個品項。然而,此等清單應解釋為清單之各成員個別識別為一單獨及獨有成員。因此,不應單獨基於此清單之任何個別成員及該相同清單之任何其他成員呈現於一共同群組中而將該個別成員解釋為係該其他成員之一實際等效物而不指示相反。此外,在結合品項之一清單使用術語「及」及「或」之處,其等應廣泛解譯,此係因為可單獨或與其他所列舉品項組合使用所列舉品項之任何一或多者。術語「替代」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替代例之一者之選擇,且不意欲將選擇限於僅該等所列舉之替代例或一次僅一個所列舉之替代例,除非在內容脈絡中另外清楚指示。
應注意,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對本文中描述之當前較佳實施例之多種改變及修改。可做出此等改變及修改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且不減少其之伴隨優點。例如,可視需要重定位多種組件。因此意欲此等改變及修改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再者,不一定需要全部特徵、態樣及優點以實踐本發明。因此,本發明之範疇意欲僅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界定。
350‧‧‧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
352‧‧‧線性致動器之本體
354‧‧‧外缸
355‧‧‧外缸354與內缸356之間之間隙
356‧‧‧內缸
358‧‧‧底部外殼或插塞
360‧‧‧頂部外殼或插塞
362‧‧‧流體連接器
363‧‧‧第一流體腔室
364‧‧‧流體連接器
365‧‧‧第二流體腔室
380‧‧‧活塞
382‧‧‧活塞桿
384‧‧‧座位支柱支撐安裝件
386‧‧‧座位支撐安裝件之彈簧
388‧‧‧座位支撐安裝件之柱塞
390‧‧‧筒夾
392‧‧‧筒夾外殼
394‧‧‧鎖定部件
396‧‧‧致動部件
397‧‧‧軸套

Claims (32)

  1. 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可調整長度之支柱,該可調整長度之支柱包括:第一及第二可滑動耦合之支撐件,該第二支撐件包括由一內部表面界定之一內部腔,該內部表面具有自一周圍表面凹入之一部分;及一筒夾,其耦合至該第一支撐件或整合至該第一支撐件中,該筒夾包括:一本體,其至少部分定位於該第二支撐件之該內部腔內;一鎖定部件,其可樞轉地或可滑動地耦合至該本體,在一鎖定組態與一未鎖定組態之間可重新定位該鎖定部件,其中在該鎖定組態中,該鎖定部件自該本體橫向突出足以接合該第二支撐件之該內部表面之該凹入部分之一量,且在該未鎖定組態中,該鎖定部件未自該本體橫向突出或未突出足以接合該第二支撐件之該內部表面之該凹入部分之一量;一致動部件,其可定位以接合該鎖定部件之一內表面以將該鎖定部件選擇性地保持於該鎖定組態中;及一活塞,其耦合至該第二支撐件且經組態以引起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滑動,其中該活塞順應耦合至該第二支撐件,使得當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在一完全延伸位置中時,該活塞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之移動引起該筒夾之該致動部件將該鎖定部件保持於該鎖定組態中。
  2. 如請求項1之可調整長度之支柱,其中該活塞經組態以藉由一液壓差、一氣動壓差及一機械彈簧力之至少一者引起該第二支撐 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滑動。
  3. 如請求項1之可調整長度之支柱,其中該筒夾包括可樞轉地或可滑動地耦合至該本體之複數個鎖定部件,該複數個鎖定部件繞該筒夾之該本體周向定位。
  4. 如請求項1之可調整長度之支柱,其中該鎖定部件包括:一臂,其在該臂之一近端處可樞轉地耦合至該本體;及一至少部分環形凸面,其經塑形以接合該凹入部分之一環形凹面,該至少部分環形凸面定位於該臂之一遠端處。
  5. 如請求項1之可調整長度之支柱,其中該致動部件進一步經組態以將該鎖定部件選擇性地保持於該未鎖定組態中。
  6. 如請求項1之可調整長度之支柱,其中該第二支撐件之該內部表面之該凹入部分經定位以使能夠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將該第二支撐件鎖定於一完全延伸位置中,且其中該內部表面進一步包括經定位以使能夠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將該第二支撐件鎖定於一完全回縮位置中之一第二凹入部分。
  7. 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可主動調整高度之座墊系統,該系統包括:第一及第二可滑動耦合之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車架或整合至該自行車車架中,該第二支撐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座墊;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其包括由一活塞分離之第一及第二流體腔室,其中該活塞耦合至該等第一及第二支撐件之一者使得該活塞相對於該等第一及第二支撐件之另一者之移動引起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及一控制閥,其流體耦合至該等第一及第二流體腔室之至少一者,該控制閥經組態以選擇性地使加壓流體能夠自一加壓流體 源流動至該等第一及第二流體腔室之至少一者中,以產生該第一流體腔室與該第二流體腔室之間之一壓差,其引起該活塞之該移動。
  8.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該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一回縮方向上之流體動力滑動。
  9.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該第二支撐件在一第一預定位置與一第二預定位置之間之流體動力滑動。
  10. 如請求項9之系統,其中該第一預定位置及該第二預定位置之至少一者由限制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滑動之一使用者可重定位衝程限制組件界定。
  11.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該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一延伸方向與一回縮方向兩者中之流體動力滑動。
  12. 如請求項11之系統,其中該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加壓流體自該加壓流體源流動至該第一流體腔室中以實現該第二支撐件在該延伸方向上之流體動力滑動,且該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加壓流體自一第二加壓流體源流動至該第二流體腔室中以實現該第二支撐件在該回縮方向上之流體動力滑動。
  13.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控制閥經組態以實現該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一延伸方向上之流體動力滑動。
  14.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係選自一氣動缸及一液壓缸之一者。
  15.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實質上定位於該第一支撐件或該第二支撐件內。
  16.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之該活塞抵於該第一支撐件或該第二支撐件之一內表面密封以分離該第一流體 腔室及該第二流體腔室。
  17.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控制閥包括三通閥,該三通閥經組態以將加壓流體自一單一加壓流體源選擇性引導至該第一流體腔室或該第二流體腔室。
  18.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控制閥流體耦合至該第一腔室以實現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選擇性延伸,且該系統進一步包括流體耦合至該第二腔室以實現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選擇性回縮之一第二控制閥。
  19.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包括第一同心圓柱形本體及第二同心圓柱形本體,其中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之一腔與該第一腔室或該第二腔室流體連通。
  20.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中該控制閥經組態以選擇性密封該第一腔室及/或該第二腔室以實現該線性致動器使該第二支撐件保持於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一實質上固定位置中。
  21. 如請求項7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當該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一全延伸或全回縮位置處時由該活塞啟動以使該第二支撐件保持於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一預定位置中之一機械鎖定機構。
  22. 如請求項21之系統,其中該鎖定機構包括一筒夾,該筒夾具有經組態以接合該第一支撐件或該第二支撐件之一或多個凹入部分之可徑向擴展臂。
  23. 如請求項22之系統,其中該可徑向擴展臂可樞轉耦合至該筒夾之一本體。
  24. 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可主動調整高度座墊系統,該系統包括:第一可滑動耦合支撐件及第二可滑動耦合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車架或整合至該自行車車架中, 該第二支撐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座墊;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其包括由一活塞分離之第一流體腔室及第二流體腔室,其中該活塞耦合至該第一支撐件及該第二支撐件之一者使得該活塞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及該第二支撐件之另一者之移動引起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一筒夾,其具有經組態以接合該第一支撐件或該第二支撐件之一或多個凹入部分以將該第二支撐件選擇性保持於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一或多個預定位置中之可徑向擴展臂;及一致動部件,其經組態以選擇性擴展該等筒夾臂以接合該一或多個凹入部分,其中該活塞順應耦合至該第一支撐件及該第二支撐件之一者,使得當該第二支撐件在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一全延伸或全回縮位置中時,該活塞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及該第二支撐件之移動引起該致動部件擴展該等筒夾臂。
  25. 如請求項24之系統,其中該等可徑向擴展臂可樞轉耦合至該筒夾之一本體。
  26. 如請求項24之系統,其中該筒夾包括其中該等臂在一徑向方向上足夠回縮以當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時不抵於該第一支撐件或該第二支撐件之一內表面拖曳之一脫離組態。
  27. 如請求項24之系統,其中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係選自一氣動缸及一液壓缸之一者。
  28. 如請求項24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與該第一腔室流體連通之一第一口及與該第二腔室流體連通之一第二口,該第一及該第二口經組態以連接至一加壓流體供應。
  29. 如請求項24之系統,其中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包括第一同心 圓柱形本體及第二同心圓柱形本體,其中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之一腔與該第一腔室或該第二腔室流體連通。
  30. 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可調整高度座墊系統,該系統包括:一第一支撐件,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車架或整合至該自行車車架中;及一第二支撐件,其經組態以附接至一自行車座墊,該第二支撐件可滑動耦合至該第一支撐件使得該第二支撐件可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自一升高位置平移至一降低位置且自該降低位置平移至該升高位置,其中該第二支撐件經組態以依比自該降低位置至該升高位置更快之一速率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自該升高位置平移至該降低位置。
  31. 如請求項30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其包括由一活塞分離之第一流體腔室及第二流體腔室,其中該活塞耦合至該第一支撐件及該第二支撐件之一者使得該活塞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及該第二支撐件之另一者之移動引起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及一壓縮氣體源,其流體耦合至該流體動力線性致動器以選擇性引起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在引起該第二支撐件自該升高位置移動至該降低位置之至少一方向上之流體動力平移。
  32. 如請求項30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阻尼機構,其阻止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平移運動,其中該一或多個阻尼機構經組態以當該第二支撐件自該降低 位置移動至該升高位置時在比當該第二支撐件自該升高位置移動至該降低位置時更高之一位準處阻尼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之平移運動。
TW105111922A 2015-04-15 2016-04-15 可調整座墊支柱系統 TW2017003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47984P 2015-04-15 2015-04-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340A true TW201700340A (zh) 2017-01-01

Family

ID=5575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922A TW201700340A (zh) 2015-04-15 2016-04-15 可調整座墊支柱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2578B2 (zh)
EP (1) EP3081473B1 (zh)
TW (1) TW2017003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58180B2 (en) 2017-01-05 2019-07-23 Sram, Llc Adjustable seatpost
CN113184087A (zh) * 2017-06-30 2021-07-30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座椅部件
TWI791591B (zh) * 2017-08-23 2023-02-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電座柱總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62578B2 (en) 2015-04-15 2020-02-18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Adjustable saddle post system
US10759483B2 (en) * 2015-10-01 2020-09-01 Shimano Inc. Bicycle and electrical seatpost assembly
AT16191U1 (de) * 2016-06-06 2019-03-15 Lupaan Gmbh Teleskopierbare Sattelstütze
US10513300B2 (en) 2017-01-11 2019-12-24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seat post with adjustable height
ES1185933Y (es) * 2017-06-06 2017-09-14 Bages Estopa Ricard Tija telescopica para bicicletas
CN107600234A (zh) * 2017-06-18 2018-01-19 马鞍山虹迈专业化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座椅调节装置
CN107437308B (zh) * 2017-08-02 2022-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物品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共享物品以及共享服务器
DE102017118417A1 (de) * 2017-08-11 2019-02-14 Dt Swiss Ag Fahrradkomponente
US10399624B2 (en) 2017-10-18 2019-09-03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seat post with two-way, spring-assist height adjustment
US10829173B2 (en) 2017-12-21 2020-11-10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US11066118B2 (en) 2018-01-26 2021-07-20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post system
US11180212B2 (en) * 2018-07-17 2021-11-23 Shimano Inc. Fluid flow control structure for a telescopic apparatus of a human powered vehicle
US11649002B2 (en) * 2018-11-02 2023-05-16 Sram, Llc Seat post control system
CH716006A2 (de) * 2019-03-28 2020-09-30 Bmc Switzerland Ag Verstellbare Sattelstützenanordnung.
JP7321873B2 (ja) 2019-10-09 2023-08-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6742496B1 (ja) * 2019-12-24 2020-08-19 有限会社藤原ホイル サドル昇降装置
US11745817B2 (en) 2020-05-28 2023-09-05 Fox Factory, Inc. Offset bushings and alignment features of a dropper seatpost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2008A1 (de) * 1982-06-11 1983-12-15 Sperry-Vickers Zweigniederlassung der Sperry GmbH, 6380 Bad Homburg Hydrostatischer oder pneumatischer antrieb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m betrieb
US4951552A (en) * 1989-11-27 1990-08-28 Fox Anton F Locking cylinder
US5211379A (en) * 1991-12-18 1993-05-18 P. L. Porter Company Continuously self-compensating hydraulic positioner
FR2702809B1 (fr) 1993-03-17 1995-05-19 Christian Banquet Bras télescopique.
US5324058A (en) 1993-03-24 1994-06-28 Massaro Bruce A Bicycle seat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US5366275A (en) 1993-06-16 1994-11-22 L & 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Gas operated foot stool
FR2706536B1 (fr) * 1993-06-16 1995-07-21 Snecma Vérin d'inverseur de poussé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interne et un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e la panne du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interne.
EP0685383B1 (de) * 1994-06-01 1999-10-06 Louis Zurfluh Sattelstütze,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rad
TW410205B (en) 1996-08-28 2000-11-01 Shimano Kk Gas actuated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and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a bicycletransimmision
US6050585A (en) 1998-12-23 2000-04-18 Rai; Kuljeet Singh Bicycle seat power adjustable mechanism
DE10247058A1 (de) * 2002-10-09 2004-04-22 Deere & Company, Moline Geräteschnittstelle zur Kopplung von Arbeitsgeräten an ein Arbeitsfahrzeug und Ventilanordnung
JP2005231567A (ja) 2004-02-23 2005-09-02 Fujiwara Wheel:Kk 自転車のサドル高さ調節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てなる自転車
JP2005262900A (ja) 2004-03-16 2005-09-29 Fujiwara Wheel:Kk 自転車のサドル高さ調節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てなる自転車
US7422224B2 (en) 2004-04-13 2008-09-09 Kimir Seatpost Adjustable bicycle seat post assembly
ITMI20062322A1 (it) 2006-12-01 2008-06-02 Angelo Morelli Dispositivo di regolazione dell'altezza di selle o manubri
US8038208B2 (en) 2008-03-24 2011-10-18 Yahel MANKADI Bicycle saddle height adjustment apparatus
ATE509519T1 (de) * 2008-05-20 2011-06-15 Cnh Belgium Nv Regelungssystem für einzugswalzen eines häckslers
US8328454B2 (en) 2008-06-30 2012-12-11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Vertically adjustable bicycle assembly
DE102009010170A1 (de) * 2009-02-23 2010-08-26 Bionicon Inwall Gmbh Sattelstütze
US8016349B2 (en) 2009-08-28 2011-09-13 Shimano Inc. Motorized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TWI508886B (zh) * 2009-09-04 2015-11-21 Shimano Kk 自行車座椅高度調整方法
US8550551B2 (en) 2010-04-16 2013-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 height adjustment method
US8177251B2 (en) * 2009-09-04 2012-05-15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EP3778358B1 (en) 2010-07-02 2023-04-12 Fox Factory, Inc. Positive lock adjustable seat post
DE102010044356B4 (de) 2010-09-03 2016-11-24 Marzell Maier Höhenverstellbare Sattelstütze
US8317261B2 (en) 2010-11-03 2012-11-27 Austin A. Walsh Bicycle seat height adjusting assembly
WO2012059792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Crank Brothers, Inc. Adjustable seat post assembly for bicycles
US9879404B2 (en) * 2010-12-13 2018-01-30 Eaton Corporation Hydraulic system for energy regeneration in a work machine such as a wheel loader
CA2829564C (en) 2011-03-11 2016-11-29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Adjustabl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8246065B1 (en) 2011-07-05 2012-08-21 Shimano Inc. Height adjustable seatpost assembly
US8833786B2 (en) 2011-08-24 2014-09-16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Automatic drop seatpost
TWI460093B (zh) 2012-07-23 2014-11-11 Durashox Technology Co Ltd 自行車座管結構及其昇降方法
US9481420B2 (en) 2013-08-01 2016-11-01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Saddle adjustment system
US10562578B2 (en) 2015-04-15 2020-02-18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Adjustable saddle post system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58180B2 (en) 2017-01-05 2019-07-23 Sram, Llc Adjustable seatpost
TWI674213B (zh) * 2017-01-05 2019-10-11 美商速聯有限責任公司 用於自行車之可調整座椅支柱及座椅支柱總成
TWI766173B (zh) * 2017-01-05 2022-06-01 美商速聯有限責任公司 用於自行車之可調整座椅支柱及座椅支柱總成
US11738817B2 (en) 2017-01-05 2023-08-29 Sram, Llc Adjustable seatpost
CN113184087A (zh) * 2017-06-30 2021-07-30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座椅部件
CN113212610A (zh) * 2017-06-30 2021-08-06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部件
TWI791591B (zh) * 2017-08-23 2023-02-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電座柱總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04146A1 (en) 2016-10-20
US10562578B2 (en) 2020-02-18
EP3081473B1 (en) 2019-03-27
EP3081473A1 (en)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00340A (zh) 可調整座墊支柱系統
US10081405B2 (en) Saddle adjustment system
US10093374B2 (en) Saddle adjustment system
US10093372B2 (en) Adjustabl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9550543B2 (en) Adjustable assembly for bicycl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10710662B2 (en) Saddle adjustment system
US10246155B2 (en) Adjustabl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10800479B2 (en) Fluid flow control structure for bicycle device and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