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8746A - 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8746A
TW201638746A TW104130003A TW104130003A TW201638746A TW 201638746 A TW201638746 A TW 201638746A TW 104130003 A TW104130003 A TW 104130003A TW 104130003 A TW104130003 A TW 104130003A TW 201638746 A TW201638746 A TW 2016387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oint
sensing
tim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0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敬鉉
申允智
李昇錄
Original Assignee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8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874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包含複數個觸碰感測器之顯示面板;設置以產生包括複數個觸碰感測器是否被觸碰和觸碰時間之感測訊號之感測訊號處理器;及設置以根據感測訊號,以依序感測第一觸碰開始時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及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並且設置以量測第一觸碰結束時點和第二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來識別觸碰之訊號控制器,其中,訊號控制器被設置以當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等於或小於預定的第一閾值時間時,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一連續觸碰。

Description

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本申請是有關於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更具體而言,是有關於精準識別包含觸碰面板的顯示裝置之觸碰的技術。
顯示裝置,如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顯示器)、以及電泳顯示器包括電場產生電極和光電活性層。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作為光電活性層的有機發光層。電場產生電極可以連接到例如薄膜電晶體等之開關裝置,以接收數據訊號,並且光電活性層轉換數據訊號為光訊號,以顯示圖像。
近年來,顯示裝置除了圖像顯示功能外,還可包括與使用者互動之觸碰感測功能。當使用者以他/她的手指、觸碰筆等觸碰或接近屏幕來寫字或畫圖時,觸碰感測功能感測使用者觸碰之屏幕上的使用者觸碰點施加到顯示裝置的屏幕上的壓力、電荷、光等變化。觸碰感測功能找出物體是否接近或觸碰屏幕和觸碰位置等的觸碰訊息。顯示裝置可基於觸碰訊息來接收圖像訊號和顯示圖像。
觸碰感測功能可以由觸碰感測器來實現。觸碰感測器可以分類為多種類型,例如電阻型、電容型、電磁型(EM)、以及光學型。
其中,電容型觸碰感測器包括可傳送感測訊號的複數個觸碰電極。觸碰電極也可與另一觸碰電極形成感測電容器(互電容型,mutual-capacitor type),也可以與外部物體形成感測電容器(自電容型,self-capacitor type)。當像用戶觸碰點的導體觸碰或靠近觸碰感測器時,改變感測電容器的電容或充電電荷量。基於所述改變,可找出物體是否接近或觸碰屏幕和觸碰位置等。
複數個觸碰電極可以設置在其中可感測觸碰之觸碰感測區域,並且可以連接到傳遞感測訊號之複數個觸碰佈線。觸碰佈線可以設置在觸碰感測區域內,並且也可以設置在圍繞觸碰感測區域的非感測區域內。觸碰佈線可傳遞感測輸入訊號到觸碰電極或傳遞根據觸碰產生之觸碰電極的感測輸出訊號至觸碰驅動器。
觸碰感測器可以埋入顯示裝置(in-cell type)、直接形成在顯示裝置的外表面上(on-cell type)、或者增加獨立觸碰感測器單元於顯示裝置(add-on cell type)地使用。包括觸碰感測器之顯示裝置,找出是否有使用者、觸碰筆等觸碰屏幕的用戶觸碰點和觸碰位置的訊息,從而顯示圖像。
當作為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包括觸碰感測器時,會使用笨重和容易損壞的玻璃基板,其在可攜性和實現大屏幕顯示器上具有限制。因此,近年來發展出使用輕便、抗衝擊性強,及可撓式的塑料基板作為顯示面板的基板之顯示裝置。
然而,可撓式顯示裝置被彎曲,因而使觸碰表面彎曲,使得即使是連續的觸碰,觸碰可能無法被連續地識別。
在本背景部分中揭露的上述資訊僅用於增加對背景的理解,且因此其可包含不構成對於本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習知的先前技術的資訊。
實施例致力於提供一種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提高包含觸碰感測器之可撓式顯示裝置的觸碰識別率。
可以由本發明的概念實現之技術特徵不限於上述的技術特徵。也就是說,本領域之通常知識者可以從以下描述中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術特徵。
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包含複數個觸碰感測器之顯示面板;設置以產生包括複數個觸碰感測器是否被觸碰和觸碰時間之感測訊號之感測訊號處理器;及訊號控制器,該訊號控制器被設置以根據感測訊號以依序感測第一觸碰開始時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及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並設置以量測第一觸碰結束時點和第二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來識別觸碰,其中,訊號控制器被設置以當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等於或小於預定的第一閾值時間時,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訊號控制器可被設置以當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長度等於或大於參考長度時,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第二觸碰結束時點可被感測為超過第一閾值時間,且訊號控制器可被設置以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訊號控制器可被設置以依序感測第一觸碰開始時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第二觸碰結束時點、第三觸碰開始時點、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並量測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及第二觸碰結束時點和第三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且當依序形成之第一觸碰開始時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第二觸碰開始時點、第二觸碰結束時點、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第三觸碰開始時點、及第三觸碰結束時點等於或小於預定的第二閾值時間時,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訊號控制器可被設置以當依序感測之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依序感測等於或大於預定參考頻率時,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之時間內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顯示面板可以是可彎曲為凹形或凸形形狀的可撓式面板。
另一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顯示裝置包含:包含複數個觸碰感測器之顯示面板;產生包括複數個觸碰感測器是否被觸碰和觸碰時間之感測訊號之感測訊號處理器;及依據感測訊號來識別觸碰之訊號控制器,觸碰識別方法包含:依序感測第一觸碰開始時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及第二觸碰結束時點;量測第一觸碰結束時點和第二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以及當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等於或小於預定的第一閾值時間時,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在識別方法中,當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長度等於或大於參考長度時,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可被識別為連續觸碰。
第二觸碰結束時點可能被感測為超過第一閾值時間,且在識別方法中,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可被識別為連續觸碰。
觸碰識別方法進一步包含:感測第三觸碰開始時點及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並且量測第二觸碰結束時點和第三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其中在識別方法中,當依序形成之第一觸碰開始時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第二觸碰開始時點、第二觸碰結束時點、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第三觸碰開始時點、第三觸碰結束時點等於或小於預定第二閾值時間時,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可被識別為連續觸碰。
在識別方法中,當依序感測之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等於或大於預定參考頻率時,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之時間內之觸碰,可被識別為連續觸碰。
顯示面板可以是可彎曲為凹形或凸形形狀的可撓式面板。
依據根據實施例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其能夠提高包含觸碰感測器之可撓式顯示裝置的觸碰識別率。
下文中,實施例將藉由參照附圖而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相同或類似的參考符號將被用以描述相同或相似的組成元件,且將省略其重複之描述。於下文之描述中對所使用的組成元件使用,例如「模組(module)」、「單元(unit)」等用語僅係為了使說明書便於撰寫。因此,上述用語不具有於其中區別彼此的意義及角色。此外,當判斷關於發明概念之習知技術詳細描述會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概念要點時,將省略其詳細描述。此外,提供附圖以為了使本說明書揭露的明概念的技術精神容易理解,且因此其技術精神不受限於所附圖式。因此,其應所附圖式包含被涵蓋於本說明書揭露之技術範圍及技術精神內之所有修改、等效配置以及替換。
包含序數,例如「第一」以及「第二」之用語可被用於描述各種組成元件,但是組成元件不被用語所限制。用語僅用於將一組成元件與另一組成元件區分。
當一組成元件被指為「連接至(connected to)」或「耦接至(coupled to)」另一元件時,其可被理解為可直接地連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或以其他元件存在於其間地連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另一方面,當一元件被指為「直接連接至(directly connected to)」或「直接耦接至(directly coupled to)」另一元件時,其可無其他元件存在於其間地連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
單數的表述包括複數數量的表現,除非在上下文中另外明確地定義。
將近一步理解的是,用於本說明中用語「包含(include)」或「具有(have)」表示本說明書中提到之特徵、數量、動作、操作、組成元件、部分、或其組合之存在,而並不排除一或多個其它特徵、數量、動作、操作、組成元件或部分或其組合之存在或增添。
第1圖、第2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圖。
第3圖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結構。
參照第1圖至第3圖於下文中描述根據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顯示裝置包括複數條掃描線S1至Sn、複數條數據線D1至Dm、複數條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 SLp、複數條感測輸出訊號線PL1至PLk、訊號控制器100、數據驅動器200、顯示掃描驅動器300D、感測掃描驅動器300T、感測訊號處理器400,以及顯示面板500。
如第1圖所示,複數條掃描線S1至Sn(n是自然數)以垂直方向佈置且複數條掃描線S1至Sn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複數條數據線D1至Dm(m是自然數)以水平方向佈置且複數條數據線D1到Dm在垂直方向上延伸。
顯示面板500包括連接到複數條掃描線S1至Sn和複數條數據線D1至Dm且設置為大致矩陣形式的複數個像素PX。為了便於說明,第1圖及第2圖描繪顯示面板500是平坦的,但顯示面板500可包括可撓式面板,且可以被彎曲成凹形、凸形、波浪形等。
顯示掃描驅動器300D連接到複數條掃描線S1和Sn,並根據掃描控制訊號CONT2依次施加複數個掃描訊號S[1]到S[n]至複數條掃描線S1至Sn。
數據驅動器200連接到複數條數據線D1至Dm。數據驅動器200對應於輸入圖像數據DATA產生複數個數據訊號(例如: 電壓數據)。
訊號控制器100接收外部輸入數據IND和同步訊號,並產生數據驅動控制訊號CONT1、顯示掃描控制訊號CONT2、感測掃描控制訊號CONT3、及圖像數據DATA。外部輸入數據IND包括每個像素PX的亮度信息,其中亮度具有定義碼,例如,1024 (= 210 )、 256 (= 28 )、或64 (= 26 ) 灰階。同步訊號包括水平同步訊號Hsync、垂直同步訊號Vsync、和主時脈訊號MCLK。訊號控制器100根據垂直同步訊號Vsync來識別訊框單元中之外部輸入數據IND。此外,訊號控制器100根據水平同步訊號Hsync識別掃描線單元中之外部輸入數據IND以生成圖像數據DATA。
像素PX是顯示圖像的單元,且一個像素PX可唯一地顯示(空間劃分)原色之一或複數個像素PX可隨時間交替顯示(時間劃分)原色,以藉由這些原色的空間和時間之和來顯示希望的顏色。像素PX與對應的掃描訊號同步地從相應數據線中接收數據訊號。
根據透過掃描線提供的掃描訊號,輸入到像素PX的數據訊號被寫在像素PX中。
如第2圖所示,複數個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 SLp(p是自然數)以垂直方向佈置及複數個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 SLp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複數個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k是自然數)以水平方向佈置及複數個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複數個觸碰感測器TSU被連接到相應的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 SLp和對應的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複數個像素PX可以佈置成矩陣形式。
顯示面板500被連接到複數個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 SLp和複數個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並包括大致以矩陣形式佈置的複數個像素PX和觸碰感測器TSU。
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被連接到感測掃描驅動器300T且可以延伸為大致相互平行地。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可傳輸從感測掃描驅動器300T所接收到的感測輸入訊號。感測輸入訊號可以具有各種波形和電壓準位。
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被連接到感測訊號處理器400,並且可以延伸為大致彼此平行而與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相交。根據於顯示面板500的觸碰,而從觸碰感測器TSU產生的感測輸出訊號可被施加到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
依據感測掃描控制訊號CONT3,感測掃描驅動器300T施加對應於保持位置的感測輸入訊號(例如:感測輸入電壓)到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依序進行感測輸入訊號的施加。
基於感測輸出訊號,感測訊號處理器400產生包括觸碰信息(例如:觸碰感測器TSU是否被觸碰、觸碰位置等)的感測訊號SS。第2圖示出獨立於訊號控制器100之感測訊號處理器400,但示例性實施例並不限於此,因此,感測訊號處理器400可以被包括在訊號控制器100中。
觸碰感測器TSU可以偵測使用任何類型的指向工具(例如使用者的身體部位(手指)和觸針)的使用者的觸碰。觸碰感測器TSU為電容型,並且可以根據觸碰產生感測輸出訊號。如第3圖所示,一個觸摸感測器TSU可以位於一個感測輸入訊號線SL1和一個感測輸出訊號線PL2彼此相交處。觸碰感測器TSU的側邊長度可以為大約幾毫米,例如約4至5毫米。觸碰感測器TSU的尺寸可以根據當物件觸碰到顯示面板500時之觸碰區域來改變。
此外,複數個像素PX可以位於一個觸碰感測器TSU的區域內。例如,幾十到幾百像素PX列可以沿行方向或列方向地設置在一個觸碰感測器TSU的區域。然而,對應於一個觸碰感測器TSU的像素PX密度並不限於此,且因此,像素PX的密度可依據顯示裝置的解析度而進行各種變化。
如第3圖所示,觸碰感測器TSU包括以感測輸入訊號線SL1和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形成的感測電容Cm。感測電容Cm可以包括由感測輸入訊號線SL1和感測輸出訊號線PL1之間之重疊配置成的重疊感測電容器,或由使感測輸入訊號線SL2和感測輸出訊號線PL1不相互重疊地彼此相鄰所配置成的邊際感測電容器(fringe sensing capacitor)。觸碰感測器TSU可接收由感測輸入訊號線SL1所傳遞之感測輸入訊號,以感測因外部物體之觸碰而產生感測電容Cm的電荷量變化,以及將感測到之變化生成為輸出訊號。詳言之,當感測輸入訊號輸入到觸碰感測器TSU時,感測電容Cm充入預定電荷量,且依據觸碰而改變之電荷量,作為感測輸出訊號被輸出至感測輸出訊號線PL1。也就是說,當外部物體之觸碰存在時,充入感測電容Cm的電荷量會被改變,從而輸出感測輸出訊號到感測輸出訊號線PL1。當物件觸碰到顯示面板500時,感測輸出訊號的電壓準位可以小於當物件未觸碰到顯示面板500時之感測輸出訊號的電壓準位。
感測輸入電極Tx可以矩陣形式佈置。以行方向佈置之複數個感測輸入電極Tx構成一個感測輸入電極行,且以列方向佈置之複數個感測輸入電極Tx構成一個感測輸入電極列。位在一個感測輸入電極行的複數個偵測輸入電極Tx可以彼此連接。如第3圖所示,每個感測輸入電極Tx的形狀可以是四邊形,但並不限於此,因此,每個感測輸入電極可以具有各種形狀。每個感測輸入電極Tx的側邊長度可以為大約幾毫米,但其大小可以根據觸碰物件和觸碰方法而改變。
感測輸出電極Rx可在行方向延伸,且以列方向佈置的複數個感測輸出電極Rx可以預定的間隔設置。每個感測輸出電極設置在兩個相鄰的傳感輸入電極行之間,及感測輸出電極Rx和感測輸入電極Tx可以在列方向上交替佈置。
在平面上彼此相鄰之感測輸出電極Rx和感測輸入電極Tx,可以預定的間距彼此面對。彼此相鄰的感測輸出電極Rx和感測輸入電極Tx形成包含感測電容Cm的一個觸碰感測器TSU。當從外施加觸碰時,觸碰感測器TSU之感測電容Cm的電荷量產生變化,且變化可被反應至感測輸出訊號線以產生感測輸出訊號。感測輸出電極Rx和感測輸入電極Tx在剖面結構中可位於相同的平面上,但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可位在不同層上。當感測輸出電極Rx和感測輸入電極Tx位在不同層上時,至少一部分可以彼此重疊。感測輸出電極Rx和感測輸入電極Tx可以由透明導電材料,如銦錫氧化物(ITO)和銦鋅氧化物(IZO)所製造。
位在一列的感測輸入電極Tx電性連接到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且每個感測輸出電極Rx電性連接到感測輸出訊號線PL1至PLk。
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和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可包含較感測輸入電極Tx及感測輸出電極Rx的導電材料的電阻低的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如銅(Cu)。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和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也可有包含至少兩個其它導電材料的多層結構。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和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可位在不同層上。於此將描述,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位在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上之情況。
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可位於感測輸出電極Rx上。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可在行方向上延伸,且每個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可藉由與其接觸而連接至一個相應之感測輸出電極Rx。
絕緣層位於感測輸出訊號線PL1到PLk上。絕緣層可包含有機絕緣材料或無機絕緣材料。絕緣層可包含觸碰孔Th,觸碰孔Th延伸並通過絕緣層以暴露感測輸入電極Tx。
複數個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可位於絕緣層上。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可在列方向上延伸,且可透過觸碰孔Th電性連接至於列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感測輸入電極Tx。因此,以列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感測輸入電極Tx透過一個相應的感測輸入訊號線SL1至SLp來彼此電性連接。一個感測輸入電極Tx和相鄰的感測輸出電極Rx的一部分可以一起形成一個觸碰感測器TSU。
顯示面板500可以被彎曲成凹形或凸形,因而觸碰表面可為不平整。
訊號控制器100可識別使用者觸碰拖曳之間的不連續觸碰時間。訊號控制器100可根據預定條件別將不連續觸碰時間識別為連續觸碰拖曳。訊號控制器100之觸碰識別方法將詳細描述於下。
第4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的正視圖。
第5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的平面圖。
參照第4圖及第5圖於下文中描述根據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
如第4圖所示,訊號控制器100可基於感測訊號SS,感測觸碰使用者觸碰點h的觸碰感測器TSU時的時間、觸碰拖曳長度、觸碰拖曳方向、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
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為使用者開始第一次碰觸觸碰感測器TSU的時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為形成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持續預定時間之觸碰拖曳I,且接著使用者觸碰點h離開觸碰感測器TSU的時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為與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相距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之後,觸碰感測器TSU再一次被觸碰的時點。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為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持續預定時間之觸碰拖曳形成,且使用者觸碰點h再一次離開觸碰感測器TSU的時點。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當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等於或小於預定的第一閾值時間tref1 及在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前之觸碰拖曳I等於或大於預定的參考長度lref 時,訊號控制器100可將超出第一閾值時間tref1 的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識別為連續觸碰拖曳之最終碰觸點。
詳言之,在第4圖及第5圖描繪在箭頭方向上產生其中使用者觸碰點h是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之觸碰拖曳。接著,產生使用者觸碰點h於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到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之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未被觸碰之觸碰拖曳。然後產生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持續到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的觸碰拖曳。在這種情況下,當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等於或小於預定的第一閾值時間tref1時且觸碰 拖曳I等於或大於預定的參考長度lref 時、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識別為最終觸碰點時,訊號控制器100可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之不連續觸碰拖曳識別為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之一個連續觸碰拖曳。
第6圖係為描繪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的正視圖。
第7圖係為描繪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的平面圖。
參照第6圖及第7圖於下文中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
如第6圖所示,訊號控制器100可以使用感測訊號SS,感測使用著觸碰點h之第一至第三觸碰開始時點ts1至ts3、第一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1 至 te3、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及第二觸摸不連續期間t2。
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為使用者開始第一次碰觸觸碰感測器TSU的時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為形成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持續預定時間之觸碰拖曳,且接著使用者觸碰點h離開觸碰感測器TSU的時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為與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相距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之後,觸碰感測器TSU再一次被觸碰的時點。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為形成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持續預定時間之觸碰拖曳,且使用者觸碰點h再一次離開觸碰感測器TSU的時點。第三觸碰開始時點ts3為與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相距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t2之後,觸碰感測器TSU再一次被觸碰的時點。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為形成從第三觸碰開始時點ts3持續預定時間之觸碰拖曳,且使用者觸碰點h再一次離開觸碰感測器TSU的時點。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當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之時間等於或小於預定的第二閾值時間tref2 且觸碰頻率實質等於或大於參考頻率時,訊號控制器100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之不連續觸碰識別為一個連續觸碰拖曳,以識別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為最終碰觸點。
詳言之,在第6圖及第7圖中描繪在箭頭方向上產生其中使用者觸碰點h是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之觸碰拖曳。接著,產生使用者觸碰點h於從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到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之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未被觸碰之觸碰拖曳。然後再產生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持續到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之觸碰拖曳。接著,產生使用者觸碰點h於從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到第三觸碰開始時點ts3之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t2未被觸碰之觸碰拖曳。然後再產生從第三觸碰開始時點ts3持續到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之觸碰拖曳。在這種情況下,於以下條件下,訊號控制器100忽略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及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t2,並將期間t1及t2識別為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之一個觸碰拖曳以將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識別為最終觸碰點。條件發生於當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之總觸碰時間等於或小於第二閾值時間tref2 且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從第二觸碰開始時點ts2至第二觸碰結束時點te2、及從第三觸碰開始時點ts3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所形成之觸碰頻率等於或大於預定參考頻率時。
上文中,為了便於說明,第4圖至第7圖描述了觸碰拖曳為一條直線的示例性實施例,但示例性實施例並不限於此。此外,雖然描述全部觸碰拖曳期間內包括一次或兩次的觸碰拖曳之不連續期間,但是示例性實施例並不限於此。
第8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在操作S10中,訊號控制器100可以使用感測訊號SS,感測使用者觸碰點h之第一至第三觸碰開始時點ts1至ts3、第一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1 至 te3、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及第二觸摸不連續期間t2。
在操作S20中,訊號控制器100判定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的總觸碰時間是否等於或小於第二閾值時間tref2
當總觸碰時間等於或小於第二閾值時間tref2 時,在操作S50中,訊號控制器100忽略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及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t2,並將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及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t2識別為其中一個觸碰拖曳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之一個期間。
當總觸碰時間等於或小於第二閾值時間tref2 時,在操作S30中,訊號控制器100判定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是否等於或小於預定第一閾值時間tref1
當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t1等於或小於預定第一閾值時間tref1 時,在操作S40中,訊號控制器100判定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之觸碰拖曳是否等於或大於預定的參考長度lref
當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之觸碰拖曳等於或大於預定的參考長度lref 時,訊號控制器100將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之觸碰拖曳識別為從第一觸碰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三觸碰結束時點te3之一個觸碰拖曳。
當第一觸碰不連續的期間t1不等於或小於預定的第一閾值時間tref1 或從第一觸碰開始開始時點ts1連續至第一觸碰結束時點te1之觸碰拖曳不等於或大於參考長度lref 時,在操作S60中,訊號控制器100將觸碰拖曳識別為不連續觸碰。
雖然本發明的概念已搭配目前被認為是可行的例示性實施例來進行描述,但要理解的是,本發明的概念並不限於所揭露的實施例,而是,相反地,旨在涵蓋包含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疇內的各種修改及等效配置。因而,以上詳細描述於所有態樣皆不應被理解為係限制性的,而是應被算作是說明性的。本發明概念的範圍應藉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合理分析來定義,並且在本發明的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化都包括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100‧‧‧訊號控制器
200‧‧‧數據驅動器
300D‧‧‧顯示掃描驅動器
300T‧‧‧感測掃描驅動器
400‧‧‧感測訊號處理器
500‧‧‧顯示面板
Cm‧‧‧感測電容
CONT1‧‧‧數據驅動控制訊號
CONT2‧‧‧掃描控制訊號
CONT3‧‧‧感測掃描控制訊號
DATA‧‧‧圖像數據
D1、Dm‧‧‧數據線
H‧‧‧觸碰點
Hsync‧‧‧水平同步訊號
I‧‧‧觸碰拖曳
lref‧‧‧參考長度
MCLK‧‧‧主時脈訊號
PL1至PLk‧‧‧感測輸出訊號線
PX‧‧‧像素
Rx‧‧‧感測輸出電極
SL1至SLp‧‧‧感測輸入訊號線
S1至Sn‧‧‧掃描線
SS‧‧‧感測訊號
S10、S20、S30、S40、S50、S60‧‧‧操作
t1‧‧‧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
t2‧‧‧第二觸摸不連續期間
te1‧‧‧第一觸碰結束時點
te2‧‧‧第二觸碰結束時點
te3‧‧‧第三觸碰結束時點
ts1‧‧‧第一觸碰開始時點
ts2‧‧‧第二觸碰開始時點
ts3‧‧‧第三觸碰開始時點
tref1‧‧‧第一閾值時間
tref2‧‧‧第二閾值時間
Th‧‧‧觸碰孔
TSU‧‧‧觸碰感測器
Tx‧‧‧感測輸入電極
Vsync‧‧‧垂直同步訊號
第1圖、第2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圖;
第3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結構圖;
第4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的正視圖;
第5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的平面圖;
第6圖係為描繪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的正視圖;
第7圖係為描繪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識別方法的平面圖;
第8圖係為描繪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之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300T‧‧‧感測掃描驅動器
400‧‧‧感測訊號處理器
500‧‧‧顯示面板
Cm‧‧‧感測電容
PL1、PL2‧‧‧感測輸出訊號線
Rx‧‧‧感測輸出電極
SL1、SL2‧‧‧感測輸入訊號線
Th‧‧‧觸碰孔
TSU‧‧‧觸碰感測器
Tx‧‧‧感測輸入電極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 一顯示面板,包含複數個觸碰感測器; 一感測訊號處理器,設置以產生包括該複數個觸碰感測器是否被觸碰和觸碰時間之一感測訊號;以及 一訊號控制器,設置以根據該感測訊號以依序感測一第一觸碰開始時點、一第一觸碰結束時點、一第二觸碰開始時點、及一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並設置以量測該第一觸碰結束時點和該第二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一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來識別觸碰, 其中,該訊號控制器被設置以當該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等於或小於預定的一第一閾值時間時,將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訊號控制器被設置以當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一觸碰結束時點之一觸碰長度等於或大於一參考長度時,將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被感測為超過該第一閾值時間,且該訊號控制器被設置以將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訊號控制器被設置以依序感測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該第一觸碰結束時點、該第二觸碰開始時點、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一第三觸碰開始時點、一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並量測該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及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和該第三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一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以及 當依序形成之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該第一觸碰結束時點、該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該第二觸碰開始時點、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該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該第三觸碰開始時點、該第三觸碰結束時點等於或小於預定的一第二閾值時間時,將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訊號控制器被設置以當依序感測之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三觸碰結束時點等於或大於一預定參考頻率時,將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之時間內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6. 一種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該顯示裝置包含: 一顯示面板,包含複數個觸碰感測器; 一感測訊號處理器,產生包括該複數個觸碰感測器是否被觸碰和觸碰時間之一感測訊號;及 一訊號控制器,依據該感測訊號來識別觸碰, 該觸碰識別方法包含: 依序感測一第一觸碰開始時點、一第一觸碰結束時點、一第二觸碰開始時點、及一第二觸碰結束時點; 量測該第一觸碰結束時點和該第二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一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以及 當該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等於或小於預定的一第一閾值時間時,將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識別為連續觸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觸碰識別方法中,當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一觸碰結束時點之一觸碰長度等於或大於一參考長度時,則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被識別為連續觸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被感測為超過該第一閾值時間,以及 在該觸碰識別方法中,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被識別為該連續觸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感測一第三觸碰開始時點及一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並且 量測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和該第三觸碰開始時點之間之一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 其中在該觸碰識別方法中,當依序形成之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該第一觸碰結束時點、該第一觸碰不連續期間、該第二觸碰開始時點、該第二觸碰結束時點、該第二觸碰不連續期間、該第三觸碰開始時點、該第三觸碰結束時點等於或小於預定的一第二閾值時間時,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之觸碰,被識別為連續觸碰。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觸碰識別方法中,當依序感測之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三觸碰結束時點等於或大於一預定參考頻率時,從該第一觸碰開始時點至該第三觸碰結束時點之時間內之觸碰,被識別為連續觸碰。
TW104130003A 2015-01-20 2015-09-10 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2016387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09418A KR102320770B1 (ko) 2015-01-20 2015-01-20 표시장치의 터치 인식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8746A true TW201638746A (zh) 2016-11-01

Family

ID=5640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0003A TW201638746A (zh) 2015-01-20 2015-09-10 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09974A1 (zh)
KR (1) KR102320770B1 (zh)
CN (1) CN105807984B (zh)
TW (1) TW2016387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6236B (zh) * 2018-09-14 2021-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0007800B (zh) * 2019-04-10 2020-11-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操作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23854B (zh) * 2019-12-02 2021-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11444054B (zh) * 2020-03-30 2024-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触摸屏断线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6332A (en) * 1986-06-26 1987-08-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bined finger touch and stylus detection system for use on the viewing surface of a visual display device
US5007085A (en) * 1988-10-28 1991-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motely sensed personal stylus
JP3304290B2 (ja) * 1997-06-26 2002-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ペン入力装置及びペン入力方法及びペン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WO2006001070A1 (ja) * 2004-06-25 2006-0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を用いたコマンド入力装置
US20070046643A1 (en) * 2004-08-06 2007-03-01 Hillis W Daniel State-Based Approach to Gesture Identification
US20070205994A1 (en) * 2006-03-02 2007-09-06 Taco Van Ieperen Touch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the same
KR100873301B1 (ko) * 2007-04-04 2008-12-09 주식회사 현대오토넷 터치스크린의 입력키 처리 방법
KR20090089254A (ko) * 2008-02-18 2009-08-21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센싱 장치, 표시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센싱 방법
KR20100091434A (ko) * 2009-02-10 2010-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844366B1 (ko) * 2009-03-27 2018-04-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제스처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JP5554517B2 (ja) * 2009-04-22 2014-07-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位置検出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US8669955B2 (en) * 2009-07-30 2014-03-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DE112011101203T5 (de) * 2010-09-24 2013-01-17 Qnx Software Systems Ltd. Tragbar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Steuerung
WO2012070682A1 (ja) * 2010-11-24 2012-05-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1802522B1 (ko) * 2011-02-10 201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지는 장치 및 복수의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지는 장치의 화면변경방법
US8773374B2 (en) * 2011-05-13 2014-07-08 Blackberry Limited Identification of touch point on touch screen device
US8723824B2 (en) * 2011-09-27 2014-05-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idewall displays
US8760423B2 (en) * 2011-10-28 2014-06-24 Nintendo Co., Lt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5950597B2 (ja) * 2012-02-03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2216223A (ja) * 2012-06-08 2012-11-08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JP5768777B2 (ja) * 2012-07-27 2015-08-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手書き入力システム、入力内容管理サーバ、入力内容管理プログラム
US9377943B2 (en) * 2013-05-30 2016-06-28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display data based on a touch operation on a touch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89942A (ko) 2016-07-29
CN105807984A (zh) 2016-07-27
KR102320770B1 (ko) 2021-11-02
CN105807984B (zh) 2023-05-16
US20160209974A1 (en)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7615B2 (en) Touch panel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thereof
JP671356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529598B (zh) 一種用於驅動觸控式螢幕及顯示裝置之驅動電路
US1006761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ouch
KR102636735B1 (ko) 표시장치
US10942611B2 (en) Touch panel including touch sen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4635976B (zh) 触摸屏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30044267A (ko) 드라이빙 백 현상을 이용한 터치 검출수단, 검출방법 및 터치스크린패널과, 그러한 터치스크린패널을 내장한 표시장치
KR20140078922A (ko) 압력 센서부를 이용한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의 사용자 입력 제어 방법
KR20110138095A (ko) 터치 시스템에서 좌표 보정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164752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一体型表示装置
KR20160084941A (ko) 터치 센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254891B2 (en)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sistance to noise,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for
KR102409254B1 (ko) 터치 센서 신호 적산
TW201638746A (zh) 用於顯示裝置之觸碰識別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WO2020224309A1 (zh) 具有指纹感测功能的电子装置
TWI500999B (zh) 觸控面板
US936184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920767B1 (ko) 터치 센서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2520692B1 (ko)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KR101071151B1 (ko) 터치 패널
KR101071158B1 (ko) 터치 패널
KR20230102758A (ko) 터치 센싱 장치 및 터치 센싱 장치에서의 터치 센싱 방법
KR20100067027A (ko) 터치 패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