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8526A - 排氣導管及鍋爐 - Google Patents

排氣導管及鍋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8526A
TW201638526A TW104136162A TW104136162A TW201638526A TW 201638526 A TW201638526 A TW 201638526A TW 104136162 A TW104136162 A TW 104136162A TW 104136162 A TW104136162 A TW 104136162A TW 201638526 A TW201638526 A TW 2016385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nnel
exhaust gas
exhaust
rebound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7186B (zh
Inventor
Manabu Oda
Kiyonori Kushioka
Shimpei Todaka
Masashi Kiyosawa
Hideo Miyanishi
Hiroshi Kako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
Publication of TW201638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8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1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3/00Removing solid residues from passages or chambers beyond the fire, e.g. from flues by soot blowers
    • F23J3/04Tr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 F23J15/02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for removing solid particulate material from the gas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5/00Casings; Linings;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8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7/00Intercepting solids
    • F23J2217/20Intercepting solids by baff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7/00Intercepting solids
    • F23J2217/30Intercepting solids by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藉由在排氣導管及鍋爐中,設置: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60)、設置在排氣通路(60)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PA之第1漏斗(61)、相對於第1漏斗(61)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或下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62)、以及相對於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62)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PA之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能夠適當地捕集排氣中的固體粒子。

Description

排氣導管及鍋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用於發電用或工廠用等所適用的用以生成蒸氣的鍋爐之排氣導管、以及具有該排氣導管的鍋爐。
例如,習知技術的微粉炭焚燒鍋爐係具有作成為中空形狀並且設置在垂直方向的火爐,將複數個燃燒器沿著圓周方向配置在火爐壁,並且在上下方向配置成遍及複數層。該燃燒器係被供給粉碎石炭而成的粉碳(燃料)與搬運用空氣(1次空氣)之混合氣,並且供給高溫的2次空氣,藉由將該混合氣與2次空氣吹入至火爐內來形成火焰,而能夠在該火爐內生成燃燒氣體。另外,該火爐在上部與煙道連結,並且在該煙道設置有用以回收排氣的熱之過熱器、再熱器、省煤器等,藉由因為在火爐內的燃燒所產生之排氣氣體對水進行加熱而能夠生成蒸氣。並且,該煙道與排氣通路連結,將脫硝裝置、電集塵機、脫硫裝置等設置在該排氣通路,並且在下游端部設置有煙囪。
作為上述鍋爐係例如有記載於下述專利文獻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699403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特開2013-103214號公報
在上述微粉炭焚燒鍋爐中,由於在火爐是對作為燃料的粉碳進行燃燒,所以會有作為固體粒子的爆米花狀灰(塊狀灰)混入至排氣之情事。由於該爆米花狀灰係灰的塊體,所以特別是會堵塞設置在排氣通路的篩網或脫硝裝置等。此時,篩網會因為磨耗而必須進行交換而造成維護成本上升。並且,當在篩網或脫硝裝置產生堆積時,會使得壓力損失上升而造成性能下降。另外,雖然有如專利文獻2的排氣處理裝置般地,在比漏斗更靠下游側設置爆米花狀灰捕集部者,但會因為長期的使用而有受到爆米花狀灰的衝撞造成爆米花狀灰捕集部產生破損之虞。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上述課題者,其目的為:提供一種作成能夠適當地捕集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排氣導管及鍋爐。
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本發明之排氣導管,其特徵為,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設置在前述排氣通路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漏斗、相對於前述漏斗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或下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前述排氣通路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以及相對於前述漏斗及前述低反彈部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固體粒子捕集部。
因此,當排氣流動在排氣通路時,會從排氣使固體粒子分離將其回收至漏斗。此時,由於固體粒子具有慣性力,所以雖然和排氣通路的內壁面衝撞不會回收至漏斗而會容易朝下游側流出,但該固體粒子會衝撞低反彈部,所以在此會使反彈量降低來適當地將其回收至漏斗。並且,未被回收至漏斗而朝下游側流出的固體粒子係藉由固體粒子捕集部來進行捕集。該結果,能夠將排氣中的固體粒子適當地捕集至漏斗,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排氣通路具有:供排氣朝垂直方向的下方流動之第1垂直部、以及與前述第1垂直部連結的水平部,前述漏斗係設置在前述第1垂直部與前述水平部之連結部的下部,前述低反彈部相對於前述漏斗係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設置在前述第1垂直部的下壁面部。
因此,當低反彈部設置在比漏斗更靠上游側時,由於排氣所含的固體粒子會藉由在漏斗的前方衝撞低 反彈部來將慣性力降低使其變得較容易進入漏斗,所以能夠減少飛越漏斗朝下游側飛散而流出之固體粒子量。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低反彈部係具有與前述漏斗之傾斜面朝同方向傾斜之傾斜面。
因此,藉由使低反彈部的傾斜面與漏斗之傾斜面朝同方向傾斜,當排氣所含的固體粒子衝撞低反彈部時,該固體粒子會從低反彈部的傾斜面沿著漏斗的傾斜面落下而被回收至漏斗,能夠將固體粒子適當地引導至漏斗。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低反彈部的傾斜面係伸出至前述漏斗之傾斜面為止。
因此,藉由使低反彈部伸出至漏斗為止,會利用低反彈部適當地將固體粒子的慣性力降低使其容易進入漏斗,並且能夠抑制來自漏斗的固體粒子之再飛散。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第1垂直部的下壁面部具有與排氣的流動方向並排的傾斜面與水平面,前述低反彈部係設置成從前述傾斜面遍及前述水平面。
因此,藉由將低反彈部設置成從傾斜面遍及水平面,不僅低反彈部會較長地朝排氣的流動方向來形成,也會形成能夠抑制固體粒子的慣性力之水平面,來使固體粒子容易進入漏斗,並且能夠抑制來自漏斗的固體粒子之再飛散。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固體 粒子捕集部係設置成沿著垂直方向。
因此,藉由使未被回收至漏斗而朝下游側流出的固體粒子衝撞固體粒子捕集部,能夠適當地對該固體粒子進行捕集。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成傾斜使其上部位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
因此,藉由將固體粒子捕集部設置成朝上游側傾斜,固體粒子捕集部能夠效率良好地使未被回收至漏斗而朝下游側流出的固體粒子落下至漏斗來進行捕集。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在從前述水平部的下壁面部算起為前述排氣通路的全高之30%~50%的區域。
因此,藉由僅在未被回收至漏斗的固體粒子容易流出的區域設置固體粒子捕集部,能夠達成固體粒子捕集部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在前述排氣通路的全高之100%的區域。
因此,藉由將固體粒子捕集部設置在排氣導管的全區域,能夠藉由該固體粒子捕集部確實地捕集未被回收至漏斗而朝下游側流出的固體粒子。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排氣通路具有:供排氣朝水平方向流動之水平部、以及與前述水平 部連結並且供排氣朝垂直方向的上方流動之第2垂直部,前述漏斗係設置在前述水平部與前述第2垂直部之連結部的下部,前述低反彈部相對於前述漏斗係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設置在與前述水平部呈對向的前述第2垂直部之立壁面部。
因此,當低反彈部設置在比漏斗更靠下游側時,由於排氣所含的固體粒子會藉由在通過漏斗的上方後衝撞低反彈部來將慣性力降低使其變得較容易進入漏斗,所以能夠減少飛越漏斗朝下游側飛散而流出之固體粒子量。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成沿著水平方向。
因此,藉由使未被回收至漏斗而朝下游側流出的固體粒子衝撞固體粒子捕集部,能夠適當地對該固體粒子進行捕集。
本發明的排氣導管中,其特徵為: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在從與前述水平部呈對向的前述第2垂直部的立壁面部算起為前述第2垂直部的水平長度之30%~50%的區域。
因此,藉由僅在未被回收至漏斗的固體粒子容易流出的區域設置固體粒子捕集部,能夠達成固體粒子捕集部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另外,本發明的鍋爐,其特徵為,具有:作成中空形狀並且沿著垂直方向設置的火爐、將燃料吹入前 述火爐內使其燃燒的燃燒裝置、與前述火爐的排氣之流動方向的下游側連結之前述排氣導管、以及設置在前述排氣導管能夠回收排氣中的熱之熱回收部。
因此,藉由燃燒裝置將燃料吹入至火爐內來生成火焰,再使產生的燃燒氣體流入排氣導管,熱回收部會回收排氣中的熱,另一方面會從排氣使固體粒子分離將其回收至漏斗。此時,流動在排氣通路的排氣會因為使固體粒子分離而與低反彈部衝撞,在此使反彈量降低來將其適當地回收至漏斗,並且藉由固體粒子捕集部對未回收而朝下游側流出的固體粒子進行捕集。該結果,能夠將排氣中的固體粒子適當地捕集至漏斗,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發明內容〕
依據本發明之排氣導管及鍋爐,由於在漏斗的上游側或下游側設置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並且在漏斗及低反彈部的下游側設置固體粒子捕集部,所以能夠適當地將排氣中的固體粒子捕集至漏斗,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10‧‧‧微粉炭焚燒鍋爐
11‧‧‧火爐
21、22、23、24、25‧‧‧燃燒器
40‧‧‧煙道
40b‧‧‧第1垂直煙道部(第1垂直部)
40c‧‧‧第2水平煙道部(水平部)
40d‧‧‧第2垂直煙道部
41、42‧‧‧過熱部(熱回收部)
43、44‧‧‧再熱部(熱回收部)
45、46、47‧‧‧省煤器(熱回收部)
60‧‧‧排氣通路
61‧‧‧第1漏斗
62、102、105、111‧‧‧低反彈部
63、101、112‧‧‧爆米花狀灰捕集部
65‧‧‧第2漏斗
71、72‧‧‧下壁面部
78‧‧‧立壁面部
G‧‧‧排氣
PA‧‧‧爆米花狀灰捕集部(固體粒子)
第1圖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
第2圖係表示排氣導管的第1圖之II-II線剖面圖。
第3圖係表示設置在排氣導管的低反彈構造部之立體 圖。
第4圖係表示低反彈構造部的作用之概略圖。
第5圖係表示低反彈構造部的作用之概略圖。
第6圖係表示適用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微粉炭焚燒鍋爐的概略結構圖。
第7圖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
第8圖係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
第9圖係表示第4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
第10圖係表示第5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
以下,參照添附圖式來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排氣導管及鍋爐的較佳之實施方式。再者,本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並且在實施方式有複數個的情況時,也包含組成各實施方式所構成者。
〔第1實施方式〕
第6圖係表示適用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微粉炭焚燒鍋爐的概略結構圖。
適用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微粉炭焚燒鍋爐係使用粉碎石炭而成的粉碳作為固體燃料,並且藉由燃燒器使該粉碳燃燒而能夠回收因為該燃燒所產生的熱之鍋爐。另外,雖然在此係以適用於微粉炭焚燒鍋爐來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形式的鍋爐,燃料也不是限 定於石炭。
第1實施方式中,如第6圖所示,微粉炭焚燒鍋爐10係傳統鍋爐並且具有火爐11與燃燒裝置12。火爐11係作成為四角筒的中空形狀並且沿著垂直方向設置,在構成該火爐11的火爐壁的下部設置有燃燒裝置12。
燃燒裝置12係具有安裝在火爐壁的複數個燃燒器21、22、23、24、25。本實施方式中,該燃燒器21、22、23、24、25係將4個沿著圓周方向以均等間隔配置者作為1組,並且沿著垂直方向配置5組,亦即5層。
又,各燃燒器21、22、23、24、25係經由粉碳供給管26、27、28、29、30與煤炭粉碎機(粉碎機)31、32、33、34、35連結。雖然未圖示,但該煤炭粉碎機31、32、33、34、35係如下所構成:支承為在殼體內能夠利用沿著垂直方向的旋轉軸心驅動旋轉粉碎台,並且將複數個粉碎滾輪支承為與該粉碎台的上方呈對向使其與粉碎台的旋轉連動而能夠旋轉。因此,當石炭投入至複數個粉碎滾輪與粉碎台之間時,在此能夠將其粉碎至預定的大小,再藉由搬運空氣(1次空氣)將分級完成的粉碳從粉碳供給管26、27、28、29、30供給至燃燒器21、22、23、24、25。
另外,火爐11在各燃燒器21、22、23、24、25的安裝位置設置有風箱36,該風箱36與空氣導管37 的一端部連結,該空氣導管37在另一端部安裝有鼓風機38。因此,能夠從空氣導管37將利用鼓風機38輸送的燃燒用空氣(2次空氣、3次空氣)供給至風箱36,再從該風箱36供給至各燃燒器21、22、23、24、25。
因此,燃燒裝置12中,各燃燒器21、22、23、24、25能夠將混合粉碳與1次空氣而成的微粉燃料混合氣(燃料氣體)吹入至火爐11內,並且能夠將2次空氣吹入至火爐11內,再藉由未圖示的點火噴燈對微粉燃料混合氣進行點火,而能夠形成火焰。
另外,一般而言,在鍋爐的啟動時,各燃燒器21、22、23、24、25係將油燃料噴射至火爐11內來形成火焰。
火爐11,在上部與煙道40連結,並且在該煙道40作為對流傳熱部(熱回收部)係設置有用以回收排氣的熱之過熱器(superheater)41、42、再熱器(reheater)43、44、省煤器(economiser)45、46、47等,在因為火爐11內的燃燒所產生之排氣與水之間進行熱交換。
煙道40,在其下游側連結有將進行完熱交換後的排氣排出的排氣管(排氣通路)48。該排氣管48係在與空氣導管37之間設置空氣加熱器49,用以在流動於空氣導管37的空氣、與流動在排氣管48的排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而能夠對供給至燃燒器21、22、23、24、25的燃燒用空氣進行升溫。
另外,排氣管48中,在比空氣加熱器49更 靠上游側的位置設置選擇性還原型觸媒50,並且在比空氣加熱器49更靠下游側的位置設置粉塵處理裝置(電集塵機、脫硫裝置)51、引導鼓風機52,而在下游端部設有煙囪53。在此,選擇性還原型觸媒50及電粉塵處理裝置51係作為有害物質去除部來發揮機能。
因此,當驅動煤炭粉碎機31、32、33、34、35時,生成的粉碳會與搬運用空氣一起通過粉碳供給管26、27、28、29、30來被供給至燃燒器21、22、23、24、25。並且,將加熱後的燃燒用空氣從空氣導管37經由風箱36供給至各燃燒器21、22、23、24、25。如此,燃燒器21、22、23、24、25會將混合粉碳與搬運用空氣而成的微粉燃料混合氣吹入至火爐11內,並且將燃燒用空氣吹入至火爐11,此時能夠藉由點火來形成火焰。在該火爐11中,使微粉燃料混合氣與燃燒用空氣燃燒來生成火焰,當在該火爐11內的下部生成火焰時,燃燒氣體(排氣)會在該火爐11內上升並被排出至煙道40。
另外,在火爐11中,藉由將空氣的供給量設定成相對於粉碳的供給量係未滿理論空氣量,來使內部保持在還原性氛圍。又,在火爐11內使因為粉碳的燃燒所產生的NOx進行還元,然後藉由追加供給輔助空氣來完成粉碳的氧化燃燒,可減低因為粉碳的燃燒所產生的NOx之產生量。
此時,從未圖示的供水泵被供給的水係在藉由省煤器45、46、47進行預熱後,於供給至未圖示的蒸 氣鼓且供給至火爐壁的各水管(未圖式)之間進行加熱來形成為飽和蒸氣,再送入至未圖示的蒸氣鼓。另外,未圖示的蒸氣鼓的飽和蒸氣會被導入至過熱器41、42,再藉由燃燒氣體進行過熱。利用過熱器41、42所生成的過熱蒸氣係被供給至未圖示的發電設備(例如,渦輪等)。又,在渦輪的膨脹過程的途中所取出的蒸氣會被導入再熱器43、44,進行再度過熱後又返回渦輪。再者,雖然火爐11係作為滾筒型(蒸氣鼓)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上述構造。
其後,通過煙道40的省煤器45、46、47之排氣,在排氣管48內會利用選擇性還原型觸媒50將NOx等的有害物質去除,並且在利用粉塵處理裝置51將粒子狀物質與硫含量一起去除後,從煙囪53排出至大氣中。
在如上所述而構成的微粉炭焚燒鍋爐10中,比火爐11更靠下游側的煙道40係作為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來發揮機能。另外,該煙道40係連續地設置:第1水平煙道部(第1垂直部)40a、第1垂直煙道部40b、第2水平煙道部(水平部)40c、第2垂直煙道部(第2垂直部)40d、第3水平煙道部40e、第3垂直煙道部40f、第4水平煙道部40g而構成。又,第1垂直煙道部40b與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連結部之內側設置有沿著水平方向的導向部54。
並且,煙道40係在第1水平煙道部40a及第1垂直煙道部40b配置有過熱器41、42、再熱器43、 44、及省煤器45、46、47。另外,煙道40在供具有向下的速度成分的排氣流動之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端部設置第1漏斗61、而在供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的排氣流動之第2垂直煙道部40d的下端部設置第2漏斗65。又,煙道40在供排氣向下流動的第3垂直煙道部40f設置有選擇性還原型觸媒50。
以下,詳細地說明關於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第1圖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第2圖係表示排氣導管的第1圖之II-II線剖面圖。
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60、設置在排氣通路60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第1漏斗61、相對於第1漏斗61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62、以及相對於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62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爆米花狀灰(固體粒子/以下,稱為PA)之爆米花狀灰捕集部(固體粒子捕集部)63。
排氣通路60係具有:供排氣朝垂直方向的下方流動之第1垂直煙道部40b、以及與第1垂直煙道部40b連結並且供排氣朝水平方向流動的第2水平煙道部40c,第1漏斗61係設置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與第2水平煙道部40c之連結部的下部。第1垂直煙道部40b係在下部設置下壁面部71,該下壁面部71係形成為朝向第2 水平煙道部40c及第1漏斗61側利用預定角度往下方傾斜的傾斜面。第2水平煙道部40c係在下部設置下壁面部72,該下壁面部72係形成為沿著水平方向的水平面。
第1漏斗61主要是用以回收作為排氣中所包含的固體粒子之大徑灰的PA並將其貯留。第1漏斗61係具有:與排氣的流動方向呈對向的第1傾斜面73及第2傾斜面74使得面積朝下會變狹窄,並且在連結各傾斜面73、74的下端部的底部位置設置有貯留部75。另外,第1漏斗61在貯留部75設置藉由未圖示的開關閥能夠開關的開口部,藉由使該開口部開放能夠將貯留的PA朝下方排出。
在此,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71與第1漏斗61的第1傾斜面73係連結成以大致相同傾斜角度呈連續的面。下壁面部71與第1傾斜面73係將上述角度設定在會使PA落下的安息角以上。又,第1漏斗61的第2傾斜面74與第2水平煙道部40c係連結成以預定角彎曲。
低反彈部62相對於第1漏斗61係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設置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71。由於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71係傾斜面,所以低反彈部62會將表面形成為傾斜面62a,而形成為與第1傾斜面73為大致相同的角度。該低反彈部62係作成為具有預定的面積之薄片形狀,並且固定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傾斜面)71,為了有效地提高 在第1漏斗61的PA捕集率,係藉由反彈係數比下壁面部71(例如,鐵板)更小的構件而構成。因此,當PA沿著低反彈部62落下時,由於PA會一邊與傾斜面62a接觸一邊落下,所以會抑制與該低反彈部62衝撞時的反彈量。
該結果,由於和向下的排氣G一起落下的PA會直接與低反彈部62衝撞,所以會形成比直接與作成為鐵板的下壁面部71衝撞時的反彈量更低的反彈,使得飛越第1漏斗61而飛散至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下壁面部72的機率變低,來提高第1漏斗61的PA捕集率。
以下,針對上述低反彈部62說明關於具體的構造例。第3圖係表示設置在排氣導管的低反彈構造部之立體圖,第4圖及第5圖係表示低反彈構造部的作用之概略圖。
如第3圖所示,低反彈部62係由金屬網(低反彈部形成構件)81、以及從兩側支承該金屬網81的一對框體82所構成。金屬網81係利用一對框體82配置成使其相對於鐵板製導管的下壁面部(傾斜面)71僅上浮預定高度,藉此在下壁面部(傾斜面)71與金屬網之間確保空間部83。並且,該金屬網81設置有多數個作為PA的通路之開口部84。因此,如第4圖所示,雖然朝垂直方向的下方落下的PA會通過金屬網81的開口部84,再與下壁面部(傾斜面)71產生反彈,但之後會再次與金屬網81的背面側衝撞的機率較高。該結果,與金屬網 81的背面側衝撞的PA會沿著下壁面部(傾斜面)71在空間部83落下,最終會被回收至第1漏斗61。
另一方面,朝垂直方向的下方落下的PA並不會全部都通過金屬網81的開口部84,也會衝撞將線狀的構件組合成格子狀的金屬網81。與金屬網81的線狀的構件衝撞的PA係如第5圖所示,會與反彈係數比一般鐵板更低且容易產生彈性變形的構件衝撞,該結果,會藉由降低反彈量使回收至第1漏斗61的機率變高。如上所述,由於低反彈部62能夠效率良好地將通過金屬網81的開口部84之PA及與金屬網81衝撞的PA回收至第1漏斗61,所以對於提高第1漏斗61的PA捕集率十分有效。
再者,雖然低反彈部62係作成為金屬網81,但並不限定於上述構造。作為低反彈部,除了金屬網81之外,例如能夠使用格柵、多孔板、簾構造(百葉窗)等般地,具有多數個PA能夠通過的大小之開口部的格子狀者。特別是採用如金屬網81的線狀構件等般地,接收PA的衝撞會產生彈性變形的原料之格子狀低反彈構件,就能夠藉由產生彈性變形來效率良好地吸收PA的衝撞能量來減低反彈量。另外,藉由使衝撞的PA旋轉也能夠減低反彈量。又,低反彈部62並不限定於具有多孔的構件也能夠採用不具有多孔的隔熱材、橡膠類原料、塑膠製原料等。
並且,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用以捕集利用第1漏斗61未回收完全的排氣 中的PA。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藉由作成為網狀的金屬網而形成,例如由設定成一邊在2mm~3mm以下的多數個開口所構成。另外,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並不限定於作成為網狀的金屬網,也可以作成為具有縱向開縫或橫向開縫的篩網或多孔體等。
第2水平煙道部40c係具有矩形剖面,並且構成為:相對於下壁面部(水平面)72在其兩側形成側壁面部(垂直部)76,在各側壁面部76的上方形成上壁面部(水平面)77。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沿著垂直方向設置在下壁面部(水平面)72上。另外,該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設置成從下壁面部(水平面)算起為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全高H的30%~50%的區域之高度H1。該情況,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設置在排氣通路60的通路面積之30%~50%的區域。亦即,第1垂直煙道部40b與第2水平煙道部40c係連結成以90度彎曲,並且第2水平煙道部40c係藉由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將其上游側端部,亦即第1漏斗61的正後方之區域的外周側封閉。
在此,說明關於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作用。
如第6圖所示排氣G係在利用煙道40的熱回收部(過熱器41、42、再熱器43、44、及省煤器45、46、47)將熱回收後,使其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下降,再使其彎曲成大致直角地流入第2水平煙道部40c。此時,排氣G會使含有的PA自由地落下至第1漏斗61來 進行貯存。
當排氣G從第1垂直煙道部40b流入至第2水平煙道部40c時,PA會從排氣獲得動能,並且藉由慣性力(離心力)以預定的速度落下至下壁面部(傾斜面)71或第1漏斗61側。此時,朝下方落下的PA會與低反彈部62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而在低反彈部62的傾斜面滾動且被回收至第1漏斗61。
另外,雖然與低反彈部62的下端部衝撞的PA會與低反彈部62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但會有飛越第1漏斗61之虞。但,由於在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入口部設置有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所以與低反彈部62衝撞而飛越第1漏斗61的PA會藉由與該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衝撞,而被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捕集或落下被回收至第1漏斗61。
如上所述,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60、設置在排氣通路60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PA之第1漏斗61、相對於第1漏斗61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62、以及相對於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62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PA之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
因此,當排氣G流動在排氣通路60時,會從該排氣G使PA分離將其回收至第1漏斗61。此時,由於PA具有慣性力,所以雖然和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衝撞不 會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會容易朝下游側流出,但該PA會衝撞低反彈部62,所以在此會使反彈量降低來適當地將其回收至第1漏斗61。並且,未被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朝下游側流出的PA係藉由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來進行捕集。該結果,能夠將排氣G中的PA適當地捕集至第1漏斗61,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在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作為排氣通路60係設置有:供排氣G朝垂直方向的下方流動之第1垂直煙道部40b、以及與第1垂直煙道部40b連結的第2水平煙道部40c,將第1漏斗61設置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與第2水平煙道部40c之連結部的下部,相對於第1漏斗61將低反彈部62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且是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71。因此,當低反彈部62設置在比第1漏斗61更靠上游側時,由於排氣G所含的PA會藉由在第1漏斗61的前方衝撞低反彈部62而在此將慣性力降低使其變得較容易進入第1漏斗61,所以能夠減少飛越第1漏斗61朝下游側飛散而流出之PA量。
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在低反彈部62設置有與第1漏斗61之第1傾斜面73朝同方向傾斜之傾斜面。因此,當排氣G所含的PA衝撞低反彈部62時,該PA會從低反彈部62的傾斜面沿著第1漏斗61的第1傾斜面73落下而被回收至第1漏斗61,能夠將PA適當地引導至第1漏斗61。
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將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沿著垂直方向設置在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下壁面部72。因此,會藉由使未被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朝下游側流出的PA衝撞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能夠適當地對該PA進行捕集。
第1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將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設置成從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下壁面部72算起為全高H的30%~50%的區域之高度H1。當排氣G從第1垂直煙道部40b流入至第2水平煙道部40c時,PA會因為慣性力而幾乎不會流入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上方側。因此,藉由僅在未被回收至第1漏斗61的PA容易流出之區域設置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能夠達成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又,由於只一部分地將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設置在第2水平煙道部40c,所以即使PA附著在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使其封閉,也能夠減輕侵蝕的產生,並且能夠抑制壓力損失的上升。
另外,第1實施方式的鍋爐中,設置有:作成中空形狀並且沿著垂直方向設置的火爐11、將燃料氣體吹入火爐11內使其燃燒的燃燒裝置12、與火爐11的排氣之流動方向的下游側連結的排氣導管、以及設置在排氣導管能夠回收排氣中的熱之熱回收部(過熱器41、42、再熱器43、44、及省煤器45、46、47)。
因此,藉由燃燒裝置12將燃料氣體吹入至火爐11內來生成火焰,再使產生的燃燒氣體流入排氣導 管,熱回收部會回收排氣中的熱,另一方面會從排氣G使PA分離將其回收至第1漏斗61。此時,由於PA會衝撞低反彈部62,所以在此會使反彈量降低來適當地將其回收至第1漏斗61。並且,未被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朝下游側流出的固體粒子係藉由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來進行捕集。該結果,能夠將排氣G中的PA適當地捕集至第1漏斗61,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第2實施方式〕
第7圖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另外,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為相同的機能之構件係賦予其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2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如第7圖所示,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60、設置在排氣通路60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第1漏斗61、相對於第1漏斗61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62、以及相對於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62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爆米花狀灰之爆米花狀灰捕集部(固體粒子捕集部)101。
第1漏斗61主要是用以回收作為排氣中所包含之大徑灰的PA並將其貯留。第1漏斗61係具有:與排氣的流動方向呈對向的第1傾斜面73及第2傾斜面74使得面積朝下會變狹窄,並且在連結各傾斜面73、74的 下端部的底部位置設置有貯留部75。低反彈部62相對於第1漏斗61係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設置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71。該低反彈部62係作為為具有預定的面積之薄片形狀,並且固定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傾斜面)71,為了有效地提高在第1漏斗61的PA捕集率,係藉由反彈係數比下壁面部71(例如,鐵板)更小的構件而構成。
爆米花狀灰捕集部(固體粒子捕集部)101係用以捕集利用第1漏斗61未回收完全的排氣中的PA者。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係藉由作成為網狀的金屬網所形成,並且設置成在下壁面部(水平面)72上相對於垂直方向呈傾斜。亦即,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其上端係設置成僅傾斜預定角度使其位在排氣G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第7圖中,左側),並且使捕集面朝向第1漏斗61側。另外,該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係設置成從下壁面部(水平面)算起為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全高H的30%~50%的區域之高度H1。
因此,當排氣G從第1垂直煙道部40b流入至第2水平煙道部40c時,PA會從排氣獲得動能,並且藉由慣性力(離心力)以預定的速度落下至下壁面部(傾斜面)71或第1漏斗61側。此時,朝下方落下的PA會與低反彈部62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而在低反彈部62的傾斜面滾動且被回收至第1漏斗61。另外,雖然與低反彈部62的下端部衝撞的PA會與低反彈部62衝撞來使反 彈力降低,但會飛散至第1漏斗61側。然後,與低反彈部62衝撞而飛越第1漏斗61的PA會藉由與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衝撞,而被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捕集或落下被回收至第1漏斗61。
如上所述,第2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設有:設置在比第1漏斗61更靠上游側的低反彈部62、以及設置在比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62更靠下游側的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並且將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設置成傾斜使其上部位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
因此,當排氣G流動在排氣通路60時,未被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朝下游側流出的PA係藉由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來進行捕集。因此,藉由將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設置成朝上游側傾斜,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01能夠效率良好地使未被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朝下游側流出的PA落下至第1漏斗61來進行捕集。該結果,能夠將排氣G中的PA適當地捕集至第1漏斗61,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第3實施方式〕
第8圖係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另外,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為相同的機能之構件係賦予其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3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如第8圖所示,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60、設置在排氣通路60且 用以回收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第1漏斗61、相對於第1漏斗61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102、以及相對於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102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爆米花狀灰之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
第1漏斗61主要是用以回收作為排氣中所包含之大徑灰的PA並將其貯留。第1漏斗61係具有:與排氣的流動方向呈對向的第1傾斜面73及第2傾斜面74使得面積朝下會變狹窄,並且在連結各傾斜面73、74的下端部的底部位置設置有貯留部75。低反彈部102相對於第1漏斗61是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設置成從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71遍及第1漏斗61的第1傾斜面73。該低反彈部102係作為為具有預定的面積之薄片形狀,並且由:固定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傾斜面)71的第1低反彈部103、以及固定在第1漏斗61的第1傾斜面73的第2低反彈部104而構成。低反彈部102為了有效地提高在第1漏斗61的PA捕集率,係藉由反彈係數比下壁面部71(例如,鐵板)更小的構件而構成。
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用以捕集利用第1漏斗61未回收完全的排氣中的PA者。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藉由作成為網狀的金屬網所形成,並且沿著垂直方向設置在下壁面部(水平面)72上。另外,該爆米花狀 灰捕集部63係設置成從下壁面部(水平面)算起為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全高H的30%~50%的區域之高度H1。
因此,當排氣G從第1垂直煙道部40b流入至第2水平煙道部40c時,PA會從排氣獲得動能,並且藉由慣性力(離心力)以預定的速度落下至下壁面部(傾斜面)71或第1漏斗61側。此時,朝下方落下的PA會與低反彈部102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而在低反彈部102的傾斜面滾動且被回收至第1漏斗61。此時,由於低反彈部102係從下壁面部(傾斜面)71伸出至第1漏斗61,所以直接落下至第1漏斗61的PA會藉由第2低反彈部104使反彈力降低,來防止會從第1漏斗61再次飛散。另外,雖然與低反彈部102的下端部衝撞的PA會與低反彈部62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但會飛散至第1漏斗61側。然後,與低反彈部102衝撞而飛越第1漏斗61的PA會藉由與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衝撞,而被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捕集或落下被回收至第1漏斗61。
如上所述,第3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設有:設置在比第1漏斗61更靠上游側的低反彈部102、以及設置在比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102更靠下游側的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並且使低反彈部102的傾斜面延伸至第1漏斗61的第1傾斜面73。
因此,當排氣G流動在排氣通路60時,會從該排氣G使PA分離將其回收至第1漏斗61。此時,由於PA具有慣性力,所以雖然和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衝撞不 會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會容易朝下游側流出,但該PA會衝撞第1低反彈部103,所以在此會使反彈量降低來適當地將其回收至第1漏斗61。並且,直接落下至第1漏斗61的PA會藉由第2低反彈部104使反彈力降低,來防止會從第1漏斗61再次飛散。又,未被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朝下游側流出的PA係藉由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來進行捕集。該結果,能夠將排氣G中的PA適當地捕集至第1漏斗61,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第4實施方式〕
第9圖係表示第4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另外,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為相同的機能之構件係賦予其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4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如第9圖所示,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60、設置在排氣通路60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第1漏斗61、相對於第1漏斗61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105、以及相對於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105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爆米花狀灰之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
排氣通路60係具有:供排氣朝垂直方向的下方流動的第1垂直煙道部40b、以及與第1垂直煙道部40b連結的第2水平煙道部40c,第1漏斗61係設置在第 1垂直煙道部40b與第2水平煙道部40c之連結部的下部。第1垂直煙道部40b係在下部設置下壁面部71,該下壁面部71係朝具有:向第1漏斗61側利用預定角度往下方傾斜的傾斜面71a、以及設置在該傾斜面71a與第1漏斗61之間的水平面71b。
第1漏斗61主要是用以回收作為排氣中所包含之大徑灰的PA並將其貯留。第1漏斗61係具有:與排氣的流動方向呈對向的第1傾斜面73及第2傾斜面74使得面積朝下會變狹窄,並且在連結各傾斜面73、74的下端部的底部位置設置有貯留部75。低反彈部105相對於第1漏斗61是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設置在第1垂直煙道部40b的下壁面部71。該低反彈部105係作為為具有預定的面積之薄片形狀,並且由:固定在下壁面部71的傾斜面71a之第1低反彈部106、以及固定在下壁面部71的水平面71b之第2低反彈部107而構成。低反彈部105為了有效地提高在第1漏斗61的PA捕集率,係藉由反彈係數比下壁面部71(例如,鐵板)更小的構件而構成。
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用以捕集利用第1漏斗61未回收完全的排氣中的PA者。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藉由作成為網狀的金屬網所形成,並且沿著垂直方向設置在下壁面部(水平面)72上。另外,該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係設置成從下壁面部(水平面)算起為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全高H的30%~50%的區域之高度H1。
因此,當排氣G從第1垂直煙道部40b流入至第2水平煙道部40c時,PA會從排氣獲得動能,並且藉由慣性力(離心力)以預定的速度落下至下壁面部71。此時,朝下方落下的PA會與低反彈部105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而在低反彈部105滾動且被回收至第1漏斗61。此時,由於低反彈部105具有作為傾斜面的第1低反彈部106與作為水平面的第2低反彈部107,所以落下至第1低反彈部106的PA會使反彈力降低而滾動且被回收至第1漏斗61。並且,落下至第2低反彈部107的PA會在此使反彈力降低,而不會有飛越第1漏斗61之情事地被回收至第1漏斗61。另外,雖然與低反彈部105的下端部衝撞的PA會與低反彈部105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但一部分會飛散至第1漏斗61側。然後,與低反彈部105衝撞而飛越第1漏斗61的PA會藉由與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衝撞,而被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捕集或落下被回收至第1漏斗61。
如上所述,第4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設有:設置在比第1漏斗61更靠上游側的低反彈部105、以及設置在比第1漏斗61及低反彈部105更靠下游側的爆米花狀灰捕集部63,並且使低反彈部105從下壁面部71的傾斜面71a延伸至水平面71b。
因此,當排氣G流動在排氣通路60時,會從該排氣G使PA分離將其回收至第1漏斗61。此時,由於PA具有慣性力,所以雖然和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衝撞不 會回收至第1漏斗61而會容易朝下游側流出,但該PA會衝撞呈傾斜的第1低反彈部106,所以在此會降低反彈量來適當地使其滾動將其回收至第1漏斗61。亦即,藉由將低反彈部105設置成從下壁面部71的傾斜面71a遍及水平面71b,不僅低反彈部105會較長地朝排氣的流動方向來形成,也會形成能夠抑制PA之慣性力的水平的第2低反彈部107,來使PA容易進入第1漏斗61,並且能夠抑制來自第1漏斗61的PA之再飛散。該結果,能夠將排氣G中的PA適當地捕集至第1漏斗61,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第5實施方式〕
第10圖係表示第5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之側面圖。另外,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為相同的機能之構件係賦予其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5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如第10圖所示,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60、設置在排氣通路60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第2漏斗65、相對於第2漏斗65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111、以及相對於第2漏斗65及低反彈部111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爆米花狀灰的爆米花狀灰捕集部(固體粒子捕集部)112。
排氣通路60係具有:供排氣朝水平方向的流 動的第2水平煙道部40c、以及與第2水平煙道部40c連結並且供排氣朝垂直方向的上方流動的第2垂直煙道部40d,第2漏斗65係設置在第2水平煙道部40c與第2垂直煙道部40d之連結部的下部。第2水平煙道部40c係在下部設置下壁面部72,該下壁面部72係形成為沿著水平方向的水平面。第2垂直煙道部40d相對於第2漏斗65是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第10圖中,垂直方向的上方側),並且在與下壁面部72呈正交的位置設置立壁面部78,該立壁面部78係形成為垂直面。
第2漏斗65主要是用以回收作為排氣中所包含之大徑灰的PA並將其貯留。第2漏斗65係具有:與排氣的流動方向呈對向的第1傾斜面121及第2傾斜面122使得面積朝下會變狹窄,並且在連結各傾斜面121、122的下端部的底部位置設置有貯留部123。另外,第2漏斗65在貯留部123設置藉由未圖示的開關閥能夠開關的開口部,藉由使該開口部開放能夠將貯留的PA朝下方排出。在此,將第2水平煙道部40c的下壁面部72與第2漏斗65的第1傾斜面121連結,並且將第2垂直煙道部40d的立壁面部78與第2漏斗65的第2傾斜面122連結。
低反彈部111相對於第2漏斗65是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設置在第2垂直煙道部40d的立壁面部78。由於第2垂直煙道部40d的立壁面部78係垂直面,所以低反彈部111會將表面形成為垂直面111a。該 低反彈部111係作為具有預定的面積之薄片形狀,為了有效地提高在第2漏斗65的PA捕集率,係藉由反彈係數比立壁面部78(例如,鐵板)更小的構件而構成。因此,會抑制PA與低反彈部11衝撞時的反彈量。該結果,由於和水平方向的流動之排氣G一起移動的PA會直接與低反彈部111衝撞,所以會形成比直接與作成為鐵板的立壁面部78衝撞時的反彈量更低的反彈,來提高第2漏斗65的PA捕集率。
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係用以捕集與低反彈部111衝撞的排氣中的PA者。第2垂直煙道部40d係具有矩形剖面,並且具有立壁面部78,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係沿著水平方向設置在立壁面部78上。另外,該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係設置成從立壁面部78算起的全長L的30%~50%的區域之長度L1。亦即,第2水平煙道部40c與第2垂直煙道部40d係連結成以90度彎曲,並且第2垂直煙道部40d係藉由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將其上游側端部,亦即第2漏斗65的正後方之區域的外周側封閉。
因此,當排氣G從第2水平煙道部40c流入至第2垂直煙道部40d時,PA會從排氣獲得動能,並且藉由慣性力(離心力)以預定的速度移動至立壁面部78側。此時,PA會與低反彈部111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並且在與低反彈部111衝撞後落下至第2漏斗65將其回收。
另外,雖然與低反彈部111的上端部衝撞的PA會與低反彈部111衝撞來使反彈力降低,但會有朝上方飛散之虞。但,由於在第2垂直煙道部40d的入口部設置有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所以與低反彈部111衝撞而飛散的PA會藉由與該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衝撞,而被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捕集或落下至第2漏斗65來被回收。
如上所述,第5實施方式的排氣導管中,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60、設置在排氣通路60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PA之第2漏斗65、相對於第2漏斗65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111、以及相對於第2漏斗65及低反彈部111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PA之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
因此,當排氣G流動在排氣通路60時,會從排氣G使PA分離將其回收至第2漏斗65。此時,由於PA具有慣性力,所以雖然和排氣通路60的內壁面衝撞不會回收至第2漏斗65而會容易朝周圍飛散,但該PA會衝撞低反彈部111,所以在此會使反彈量降低來適當地將其回收至第2漏斗65。並且,與低反彈部111衝撞而會朝周圍飛散的一部分之PA係藉由爆米花狀灰捕集部112來進行捕集。該結果,能夠將排氣G中的PA適當地捕集至第2漏斗65,而能夠提高捕集效率。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將爆米花 狀灰捕集部63、101、112設置在排氣通路60的高度H或長度L的30%~50%的區域,但亦可設置在100%的區域。因此,能夠藉由該爆米花狀灰捕集部確實地對未被回收至漏斗61、65而朝下游側流出的PA進行捕集。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將本發明的排氣導管適用於微粉炭焚燒鍋爐來進行說明,但並非限定於該形式的鍋爐。並且,不限定於鍋爐,只要是流動有包含固體粒子的排氣者都可適用於任一種的排氣導管。
40‧‧‧煙道
40b‧‧‧第1垂直煙道部(第1垂直部)
40c‧‧‧第2水平煙道部(水平部)
54‧‧‧導向部
60‧‧‧排氣通路
61‧‧‧第1漏斗
62‧‧‧低反彈部
62a‧‧‧傾斜面
63‧‧‧爆米花狀灰捕集部
71、72‧‧‧下壁面部
73‧‧‧第1傾斜面
74‧‧‧第2傾斜面
75‧‧‧貯留部
G‧‧‧排氣
PA‧‧‧爆米花狀灰捕集部(固體粒子)
H‧‧‧全高
H1‧‧‧高度
II‧‧‧剖面

Claims (13)

  1. 一種排氣導管,其特徵為,具有:供排氣流動的排氣通路、設置在前述排氣通路且用以回收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漏斗、相對於前述漏斗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或下游側並且反彈係數比前述排氣通路的內壁面更小的低反彈部、以及相對於前述漏斗及前述低反彈部設置在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用以捕集排氣中的固體粒子之固體粒子捕集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排氣通路具有:供排氣朝垂直方向的下方流動之第1垂直部、以及與前述第1垂直部連結的水平部,前述漏斗係設置在前述第1垂直部與前述水平部之連結部的下部,前述低反彈部相對於前述漏斗係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設置在前述第1垂直部的下壁面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前述低反彈部係具有與前述漏斗之傾斜面朝同方向傾斜之傾斜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前述低反彈部的傾斜面係伸出至前述漏斗之傾斜面為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 中,前述第1垂直部的下壁面部具有與排氣的流動方向並排的傾斜面與水平面,前述低反彈部係設置成從前述傾斜面遍及前述水平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項任一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成沿著垂直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項任一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成傾斜使其上部位在排氣的流動方向之上游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在從前述水平部的下壁面部算起為前述排氣通路的全高之30%~50%的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在前述排氣通路的全高之100%的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排氣通路具有:供排氣朝水平方向流動之水平部、以及與前述水平部連結並且供排氣朝垂直方向的上方流動之第2垂直部,前述漏斗係設置在前述水平部與前述第2垂直部之連結部的下部,前述低反彈部相對於前述漏斗係排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並且設置在與前述水平部呈對向的前述第2垂直部之立壁面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成沿著水平方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或第11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其中,前述固體粒子捕集部係設置在從與前述水平部呈對向的前述第2垂直部的立壁面部算起為前述第2垂直部的水平長度之30%~50%的區域。
  13. 一種鍋爐,其特徵為,具有:作成中空形狀並且沿著垂直方向設置的火爐、將燃料吹入前述火爐內使其燃燒的燃燒裝置、與前述火爐的排氣之流動方向的下游側連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排氣導管、以及設置在前述排氣導管能夠回收排氣中的熱之熱回收部。
TW104136162A 2014-12-12 2015-11-03 排氣導管及鍋爐 TWI607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2234A JP6385266B2 (ja) 2014-12-12 2014-12-12 排気ダクト及びボイ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8526A true TW201638526A (zh) 2016-11-01
TWI607186B TWI607186B (zh) 2017-12-01

Family

ID=56107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162A TWI607186B (zh) 2014-12-12 2015-11-03 排氣導管及鍋爐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3844B2 (zh)
EP (1) EP3217096B1 (zh)
JP (1) JP6385266B2 (zh)
CN (1) CN107002993B (zh)
ES (1) ES2789002T3 (zh)
TW (1) TWI607186B (zh)
WO (1) WO2016092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5015B2 (ja) * 2013-09-04 2016-10-1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ダクト壁面構造
JP6727960B2 (ja) * 2016-07-06 2020-07-2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ダクト構造、ボイラ及び固気二相流からの固体粒子の排除方法
JP2019147142A (ja) * 2018-02-28 2019-09-05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装置
US10926968B2 (en) * 2018-04-13 2021-02-23 BGRS, Inc. System for removing and collecting dust particles
CN109806671B (zh) * 2019-03-21 2021-04-06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粒子分离器
US11828230B2 (en) * 2021-10-04 2023-11-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particulate intrusion to an air intake system of a gas turbine system with intrusion protective coatings tailored to locale of operation
CN113908678B (zh) * 2021-12-15 2022-02-25 山东东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窖烟气脱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4936A (en) * 1940-03-04 1941-06-10 Bird Charles Draft control and fly ash separator
US2677437A (en) * 1950-08-22 1954-05-04 Detroit Stoker Co Heating system and low draft loss dust collector for use therein
US2949099A (en) * 1958-04-21 1960-08-16 Riley Stoker Corp Fly ash separation
JPS49126185A (zh) * 1973-04-05 1974-12-03
DD117274A1 (zh) * 1975-01-23 1976-01-05
CH606912A5 (zh) * 1977-03-07 1978-11-15 Von Roll Ag
JPS53141942A (en) * 1977-05-17 1978-12-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Duct for fluid
JPS57117721A (en) * 1981-01-12 1982-07-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Duct hopper device
JPH01129548A (ja) 1987-11-13 1989-05-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制御装置
JPH01129548U (zh) * 1988-02-26 1989-09-04
JP2724176B2 (ja) * 1988-09-30 1998-03-09 バブコツク日立株式会社 排ガス脱硝装置
DE19521321A1 (de) * 1995-06-12 1996-12-19 Abb Managemen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duktion des Staubgehaltes der Abgase eines Dampferzeugers
US5738711A (en) * 1996-12-06 1998-04-14 Abb Air Preheater, Inc. Deflector and screen arrangement for ash separation from flue gas and method thereof
JPH10165734A (ja) * 1996-12-16 1998-06-23 Hitachi Ltd 灰粒子の捕集装置
DE10227639B4 (de) * 2002-06-20 2006-06-22 Steag Encotec Gmbh Kohlekraftwerk
CN100473445C (zh) * 2004-01-08 2009-04-01 巴布考克及威尔考克斯公司 用于增加节省器漏斗聚合灰收集率的隔板
SE527104C2 (sv) * 2004-05-21 2005-12-20 Alstom Technology Ltd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avskiljning av stoftpartiklar
DE102006021670A1 (de) * 2006-05-10 2007-11-15 Lentjes Gmbh Grobascheabscheider
US8052766B2 (en) * 2006-08-16 2011-11-08 Alstom Technology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protective devices
JP2008126148A (ja) 2006-11-21 2008-06-05 Babcock Hitachi Kk 排ガス脱硝装置
CN101327406B (zh) * 2008-06-20 2011-06-08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烟气催化处理系统和方法及其使用的过滤系统
JP5888878B2 (ja) * 2011-05-31 2016-03-2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脱硫排水からの脱水濾液の噴霧乾燥装置及び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JP5762255B2 (ja) * 2011-11-16 2015-08-1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装置
JP5854777B2 (ja) * 2011-11-16 2016-02-09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装置
JP5762326B2 (ja) 2012-01-30 2015-08-1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装置
US8936662B2 (en) * 2012-10-02 2015-01-20 Integrated Global Servic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large particle ash separation from flue gas using screens having semi-elliptical cylinder surfaces
JP6005015B2 (ja) * 2013-09-04 2016-10-1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ダクト壁面構造
JP5972857B2 (ja) * 2013-12-25 2016-08-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ダクト及びボイ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7096B1 (en) 2020-04-08
WO2016092930A1 (ja) 2016-06-16
EP3217096A4 (en) 2017-11-15
JP2016114275A (ja) 2016-06-23
EP3217096A1 (en) 2017-09-13
US20170328564A1 (en) 2017-11-16
JP6385266B2 (ja) 2018-09-05
ES2789002T3 (es) 2020-10-23
CN107002993B (zh) 2019-06-14
TWI607186B (zh) 2017-12-01
US10323844B2 (en) 2019-06-18
CN107002993A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186B (zh) 排氣導管及鍋爐
TWI585344B (zh) Exhaust pipes and boilers
TWI503508B (zh) Exhaust treatment device
TWI626984B (zh)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JP5762255B2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JP5762326B2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TWI589816B (zh) Exhaust treatment device
JP6785046B2 (ja) 排気ダクト及びボイラ並びに固体粒子の除去方法
JP6869106B2 (ja) ホッパ構造物、排気ダクト、及びボイラ
WO2019168059A1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JP6429681B2 (ja) 排気ダクト及びボイラ
JP2020118392A (ja) 粉塵回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排ガス処理装置並びに粉塵回収方法
TWI498513B (zh) Exhaust treatment device